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23T08:58:45.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潘龙云

[导读] 从而使进展性脑卒中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增加了难度。

潘龙云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18300)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96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96例非进展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血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组患者的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糖尿病有明确相关性,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积极干预血糖,才能更好的减少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发

【关键词】脑梗死进展性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74-02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卒中已经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1]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70-80%。缺血性脑卒中按病情进展分为完全性脑卒中、进展性脑卒中(SIP)和复发性脑卒中。完全性脑卒中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发病后短时间达到高峰,在急性期保持不变或者逐渐减轻;SIP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发病后3天内或者7天内加重;复发性卒中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急性期过后的几个月、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又出现加重或新的神经受损症状,CT或MRI检查发现新的病灶。进展性脑卒中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50%,在我国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到达医院时都超过3.5小时,失去最佳治疗方案-静脉溶栓治疗-的时机,而动脉溶栓或者介入治疗还没有很好的普及及被明确证实其有效性,故病情进展的机会也增加了,而进展性脑卒中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较大痛苦,病情逐渐加重使得患者及家属难于接受,从而使进展性脑卒中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充分认识进展性脑梗塞的好发因素,避免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及临床工作的开展均有帮助。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

进展组 96 8.4+-1.8

对照组 96 4.8+-1.7

P值 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即持续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并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梗死后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内感染以及木僵或者昏迷,其中男46例女50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65.4岁,选择同期住院的96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2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发病过程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发病后症状逐渐加重,斯塔的纳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下降2分以上[3]CT排除梗塞后出血,除外心房纤颤脑栓塞。

1.2方法全部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入院后监测血压、体温,常规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常规、颈部血管超声等。按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10版进行规范治疗,如为进展性脑卒中,在病情稳定后3天给以脑部磁共振检查,了解病灶是否扩大,水肿范围情况,是否出现新的病灶,排除出血,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非进展性脑梗死96例进行对比

2.结果

高血糖于脑卒中的进展有相关性。

2.1 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史和入院时高血糖也是PI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使卒中早期进展危险增加[4],高血糖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水肿,造成广泛的微血管损伤,同时高血糖可以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及抑制物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使得血浆粘度增高,影响脑血管再灌注,从而导致脑卒中进展。超负荷血糖的条件下,脑梗死区域的缺血、缺氧和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内,使得神经电生理活动异常,进一步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高血糖时缺血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血管通透性增加,再灌注损伤明显,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损害[5]。另外有研究显示长期糖尿病患者半数以上患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时,高血糖和缺血缺氧、微循环异常导致细胞内外酸中毒,加重局部脑细胞缺血、水肿和坏死,从而使半暗带区转化为不可逆损伤,[6]。一般认为入院后48小时血糖持续大于等于8.61的进展性患者转归不良,入院时空腹血糖正常而后逐渐升高的SIP患者转归较差[7]。有研究显示卒中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以下较为合适,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8]。而且血糖水平每升高2.78mmol/发生病情恶化和死亡的危险分别增加1.56和1.38倍[9]。相反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常常控制不良,其机制考虑1应激反应使的交感-肾上腺和垂体-肾上腺系统活化,胰岛功能不足,细胞感受器活性改变及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糖尿病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使得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控制血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我们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做好血糖控制,对于避免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神经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 何茂林脑血栓形成 170页.

[2]黄如训脑卒中北京人民为什出版社 2001.112.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2;

[4]Ergul A,Kelly-Cobbs A ,Abdalla M,et al.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Focus on Stroke,Endocr Metab Immune Disord Drug Targets,2011.(Epub ahead of print).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进展 (一)ADA对糖尿病诊疗指南的6点更新 1、BMI 筛查点由 25kg/m2调至 23kg/m2 这一调整是针对亚裔人群进行的。由于患有糖尿或糖尿病高风险的亚裔人群其BMI 往往更低,所以 ADA 对此进行了修订。 2、舒张压目标从 80mmHg 放宽到 90mmHg 3、餐前血糖目标由 70-130mg/dL 放宽至 80-130mg/dL ADA 提醒,做出这一调整是考虑此举有利于预防那些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 4、推荐人们多运动和锻炼 这一建议尤其针对那些久坐的人(单次静坐时间≥90 分钟)。ADA 指出,现在大家工作经常久坐,活动不足。 5、不建议用电子烟进行戒烟 ADA 强调,电子烟并不能十分安全地替代香烟,因此不建议用电子烟作为戒烟的替代物。 6、不同血脂治疗方案以 40 岁为界定年龄 ADA 建议: (1)≥40 岁的患者应接受他汀类药物中强度或高强度的治疗。 (2)<40 岁的患者,如无危险因素,应接受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但如有危险因素存在或患心血管疾病,则仍应接受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二)《初诊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治疗国际专家共识》的发布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一定意义上改变了糖尿病进程,让患者的B细胞得到更好的保护,能够更长期地获得有效、稳定的血糖控制,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和慢性并发症的防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理念得到更广泛认同。 (三)肥胖成糖尿病最危险信号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从临床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三高特征。 (四)二甲双胍降低糖尿病人的胆固醇水平 二甲双胍双胍除了影响血糖水平外,其还会对影响血脂水平。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二甲双胍或许还会影响机体的血脂水平,尤其是可以使得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文章中研究者对加入德国大规模研究KORA的参与者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与脑卒中 发表时间:2013-05-23T10:04:54.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张云鸿刘亚良[导读]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张云鸿刘亚良(内蒙古临河区人民医院 015000)【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42-02 【摘要】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预后有明显相关。改善血糖水平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糖尿病脑卒中 一、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约占全球的1/3,通过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2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在全球广泛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二、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影响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要早10年,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往往更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37.5%。糖尿病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有调查显示糖尿病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精神疾病等是原发性颅内非脑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在防治脑卒中的发病、进展以及死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期多项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有调查显示住院脑梗死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21.3%。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急性卒中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36.6%,有23.1%患者存在IGT(糖耐量减低),0.8%存在IFG(空腹血糖受损),只有19.7%处于正常血糖水平,另有19.7%只在病后第一周出现高血糖(暂时性高血糖)。另一项报告同样显示在既往无糖尿病史、近期发生TIA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IGT或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糖尿病时长期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及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相关。上述因素导致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及广泛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同时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糖尿病通过各种机制促进动脉硬化,诱发各种类型的脑梗死,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再发率、病死率。 三、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干预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积极稳妥的调控血糖,能够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水平、有无其他合并症等,在改进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高血糖的治疗还缺少共识。欧洲卒中治疗指南指出,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升高的血糖水平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因此有必要开始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当空腹血糖>=10mmol/L应开始胰岛素输注治疗。国外已有临床Ⅱ期方案验证了葡萄糖-胰岛素-钾静脉输注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该方案根据检测的血糖水平,调整补液输注速度以及增减补液中胰岛素用量以维持血糖在4-7mmol/L。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有意识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自主进食者,在给予补液支持同时,单独静脉胰岛素输注治疗,或应用胰岛素泵泵入治疗;还可以应用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在鼻饲营养液或静脉高营养时追加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在卒中处理过程中,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减轻脑水肿有利于对血糖的控制。 脑卒中恢复期,可以采用预混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还可以根据其病程长短、血糖水平、胰岛细胞功能情况、患者及家属意愿等采取个体化的口服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卒中后应用吡格列酮作为二级预防治疗可能获益。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案都应该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节降糖药物剂量,并防止血糖过低可能带来的危害。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 [2]Wild S,Roglic G,Green A,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Diabetes Care,2004,27:1047-1053.

最新整理糖尿病护理习题知识讲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十月份理论考试 一、选择题 1. 反映近两三个月糖尿病控制情况最理想的指标为 A.空腹血糖B.餐后血糖C.尿糖D.糖化血红蛋白 2.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范围是 A. 2.8-4.4mmol/L B. 4.4-6.1mmol/L C. 6.1-7.0mmol/L D. 7.0-7.8mmol/L 3. 下列哪项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糖尿病足 C. 糖尿病肾病 D. 眼底出血 4. 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A.冠心病 B.眼底病变 C.糖尿病肾病 D.神经病变 5. 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A.血肌酐水平升高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最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为 A.头晕、乏力B.恶心、呕吐C.视物模糊D.意识改变 7. 为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眼底 A.两年一次 B.一年一次C.每次体检时都要查D.出现眼部症状后检查8. 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B.周围神经病变常以下肢最先出现C.发生糖尿病足溃疡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血管病变 D.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 9.关于糖尿病饮食治疗以下哪项正确 A.病情轻者可不需饮食治疗 B.有并发症者不宜控制饮食 C.使用胰岛素者要给高热量饮食 D.有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摄入 10.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和关键的措施是() A 防治诱因 B使用小剂量胰岛素C补液 D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E纠正脑水肿 11.I型糖尿病人的主要死因为() A酮症酸中毒B严重感染C心血管病变D糖尿病肾病E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二、多项选择题(可选择多个正确答案) 1.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A:肥胖;B:高血压;C:血脂代谢紊乱;D:重体力劳动 2.2型糖尿病的特点有 A.通常起病隐匿 B.大多数患者肥胖 C.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表现 D.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3. 2型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 A.高血糖 B.高血脂 C.高血压 D.吸烟 4.低血糖的危害有 A.导致血糖波动 B.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C.持续严重低血糖可导致大脑不可逆性损伤 D.加速胰岛功能衰竭 5、糖尿病患者筛查,最能尽早反映血管病变的检查是()。 A:心电图检查;B:眼底检查;C:肾功能检查;D:动脉多普勒检查。 6、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是()。 A:尽早、尽可能的控制血糖和血脂紊乱;B:控制血压、戒烟;C:增加运动,

糖尿病基础知识考试答案

糖尿病基础知识考试答案 填空题(每空2分) 1.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 2.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可分为胰岛素促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四大类 3.胰岛由4种细胞构成,分别是A细胞(α),B细胞(β),D细胞(δ),F细胞(PP) 4.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分为基础分泌和餐时分泌,其中基础分泌量为24 U,进餐刺激分 泌量为24 U 5.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猪胰岛素和牛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分别有1和3个氨基酸不 同。 6.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切点126mg/dl( 7.0mmol/l)_,餐后2小时血 糖切点200mg/dl(11.1mmol/l)。 7.因92%经粪胆途径排出,无肾脏蓄积作用。瑞格列奈是目前唯一可以在“肾功能不全” 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安全使用口服降糖药。 8.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为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缺陷_ 9.从2型糖尿病发病时的并发症检出情况看,发病时已经有5-10年病史。 10.诺和龙(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起效时间0.5小时,达峰时间与半衰期均为1 小时; 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通过肾脏排泄,且其中16%以原型排泄。 选择题(每题2分) 1.人体内降血糖激素是(C. 胰岛素) A.胰高糖素 B. 肾上腺素 C. 胰岛素 D. 胃泌素 2.下列哪一项符合ADA对糖尿病的分型(B. 2型糖尿病) A.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D. 营养不 良相关糖尿病 3.下列哪项不是1型糖尿病的特点(C. 口服药治疗) A. 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B. 常在青少年发病 C. 口服药治疗 D. 自身抗体阳性 4.口服降糖药适应症为: (A) A: 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B: 妊娠糖尿病 C: 酮症酸中毒 D: 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 5.下列哪一项属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A. 冠心病) A. 冠心病 B. 视网膜病变 C. 糖尿病肾病 D. 神经病变 6.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的研究是(D. DECODE) A. UKPDS B. DCCT C. Steno-2 D. DECODE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 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DM)、冠心病(CHD)和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地区1 125人及5年后随访到的912人进行DM及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比较BMI各组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结果:将患者按BMI由小到大分为4组,5年后DM、CHD 和脑卒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P<0.05),尤以BMI≥30组增幅最大。结论:BMI与DM、CHD和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DM),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D) and stroke. Methods: 1 125 residents and 912 patients followed up after 5 years were screened in Beijing for DM, CHD,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M,CHD and stroke. Results: All the resid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by BMI and the incidence of DM, CHD and strok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MI. Conclusions: BMI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DM, CHD and stroke.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 Diabetes mellitu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troke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1-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试题

《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调查问卷 1、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 ABCD A.并发症增多 B. 国家及个人经济负担增加 C.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D、患者死亡率增加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__________。 ABC A、有临床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 B、有临床症状+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 C、OGTT 2h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 D、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不需要重复就可以诊断 3、需要筛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___________. ABCD A、父母有糖尿病的人 B、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 C、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 D、之前有糖耐量异常的人群 4、糖尿病的分型包括______________,分别的特点是___________. BCD A、1型糖尿病,胰岛素缺乏,多见于老年人 B、2型糖尿病,胰岛素缺乏且胰岛素抵抗,患者多超重或肥胖 C、妊娠糖尿病,生产后需要复诊,可以完全恢复 D、1型糖尿病,体型多消瘦,必须要用胰岛素治疗 5、HbA1c 反映的是_________的血糖水平,达标值是________。 C A、2-3个月,小于6.5% B、1-2个月,小于7% C、2-3个月,小于7% D、3-4个月,小于8% 6、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空腹________mmol/L,餐后________mmol/L。B A、4.4-6.1,4.4-8 B、3.9-7.2,<10 C、5-8,<10 D、4-7,<9 7、糖尿病低血糖是指小于_____mmol/L。 A A、3.9 B、2.8 C、3.0 D、2.5 8、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ABCD A、心慌、出汗、手抖 B、认知改变、抽搐、昏迷 C、老年人行为异常 D、嗜睡 9、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 ABC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高糖高渗状态 C、乳酸酸中毒 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糖尿病研究进展及最新治疗 社旗县万成医院内科专家副主任医师惠大贵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疗,容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和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病因多为情志过极,嗜酒过度,过食甘肥以及生活无节制所致。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 一、概述 ㈠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㈡患病率: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它已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全球有超过 1.5 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 3 千万,居世界第二。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二、糖尿病分型:分四大类型 1 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 2 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aturityonset diabetes mellitus in young, MODY )、线粒体突变糖尿病等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 ㈠ 1 型糖尿病( T1DM ) ⒈免疫介导糖尿病 ①由于胰岛 B 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性损伤而引起。 ②有 HLA 某些易感基因,体液中存在有针对胰岛 B 细胞的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65 );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A-2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slet cell antibody,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 insulin autoantibody,IAA ) ③可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④ B 细胞破坏的程度很大的不同,婴儿和青少年常破坏迅速,而成年人则缓慢即 LADA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 LADA ) : 特殊类型 1 型糖尿病, 15-70 岁发病,起病慢,非肥胖,有较长阶段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易继发失效, C 肽水平低,血清中有一种或几种胰岛 B 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最终依赖胰岛

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严重患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高渗综合症是病症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一、糖尿病典型的早期症状都有什么? 常见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表现有: 1、视力急剧下降,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反复眼睑炎、睑缘炎;或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2、凡感耳痒,耳垢异常增多者,应考虑是否血糖控制不良,及时防控血糖。 3、口腔烧灼感、口腔黏膜干燥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 4、感觉多是从足趾开始。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向上发展。典型的疼痛可为针刺、火烧、压榨或撕裂样疼痛。 还会有麻木、发冷感。常有蚂行感或麻木感,由于温度感丧失、痛觉迟钝而易发生下肢各种创伤和感染。 二、糖尿病的症状都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常见的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 1、伤口愈合会非常缓慢,因为血糖高,黏膜屏障作用减低,伤口不容易愈合。 2、皮肤瘙痒,糖尿病会引起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 3、经常感到疲乏、劳累。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患者经常会感觉两脚无力,容易疲乏,腰膝酸软等。 4、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事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5、手脚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般的感觉, 6、经常或反复感染,比如尿路系感染、红肿及霉菌感染。 7、男性发生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多见。 8、女性发生阴道干燥异常。 三、糖尿病疾病都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常见的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 1、由于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食欲常亢进,易有饥饿感,主食有时达1~2斤,菜肴比正常人多一倍以上,尚不能满足。多尿、多饮及多食临床上常称“三多症”。 2、多尿、烦渴、多饮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回吸收水减少,尿量常增多。病者尿意频频,多者一日夜可二十余次,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的死亡增加1.5~4.5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 (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 (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 (5)疲乏。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 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 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

糖尿病高血压诊治进展

糖尿病高血压诊治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DM)患者血压≥140/90mmHg就可诊断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心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合并存在将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40%,比普通病人高1.5~3倍,平均患高血压的年龄比正常人提前10年[1]。 国内报道提示,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60%~100%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肥胖,特别是中心型肥胖人患糖尿病高血压比正常人群高许多[2]。近年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是非常活跃的内分泌组织,其分泌的多种活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游离脂肪酸和抵抗素、脂联素等,参与调节胰岛素在靶组织的生物效应,能在胰岛素抵抗(IR)中起重要作用。 进一步研究认为,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共同发病因素是糖代谢异常,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过高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对Na+重吸收,引起钠潴留。高胰岛素也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长时间高胰岛素血症会使血脂增高,促使动脉硬化。因此,高胰岛素血症对高血压的发生都起重要作用,胰岛素抵抗还可以使细胞内Ca++增加,对血压升高也有影响,必须引起重视。严格控制血糖即强化治疗,对预防糖尿

病并发症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控制高血压使其效果更为明显,因高血压死亡的病人10%有糖尿病。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共同的发病因素,两种病的合并存在是加速心、脑、肾血管严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糖尿病同时必须控制高血压。

1 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一经发现合并有高血压,应立即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的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戒烟、减体重、增加有氧运动、低脂饮食并限制盐的摄取量对于降低血压、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均十分有益。 1.1 选择有效降糖药物。近年来,几项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对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的药物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有效治疗高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高血压最佳治疗试验表明,当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时,可以防止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因过早患心血管病而死亡。严格控制血压与强化控制血糖,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同等重要,如果对高血压不采取治疗措施,其后果可能在几年之后就会显现出来。时间越久,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及早对高血压进行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与脑卒中 一、什么是脑卒中 二、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三、糖尿病和脑卒中的病因等的关系 四、脑卒中分类及表现 五、确诊的相关检查 六、如何防止发生 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指中风,是指脑部动脉或供应脑部的颈部动脉病变引起的急性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糖尿病病人脑卒中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卒中分缺血性及出血性两种。 二、脑卒中的流行病学 世界上许多神经学专家和神经流行病学专家对糖尿病与脑血液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少的研究。目前对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已有大致的了解,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美国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发病率高于该地区人群同性别。同年龄者的1.7倍,并从病理解剖证实糖尿病患者易患小动脉病变和腔隙性梗塞。同时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糖毒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

碍,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增高有关。 北京医院脑专科在400例CT证实的脑卒中病例中研究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心脏病和糖尿病,其构成比高血压占首位,共263例,占65.8%。心脏病76例,占19.0%,糖尿病43例,占10.7%。还观察了400例中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脑卒中的时间关系。从两者的病史时间来看,有糖尿病的患者多数在19年内就发生脑卒中,占96.2%,而有高血压病患者在19年内发生脑卒中仅占33.5%. 三、糖尿病和脑卒中的病因学关系 临床上多次发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0%-30%有糖尿病。伴发于糖尿病和急性脑卒中的死率较无糖尿病者增高2倍或2倍以上。另外,伴发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也往往较无糖尿病者为重。这不仅为动物实验所证实,同时也为临床观察所证实。 在急性脑梗塞(卒中)的病人均少出现血糖升高,为了鉴别其血糖升高是应激性的,还是本身患有糖尿病而致使血糖升高。北京医院作了专门的研究,最终是以HbAlC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急性脑卒中时糖尿病或应激性血糖升高对预后有较重要的影响。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卒中的患病率高,而且预后也差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不仅可引起微小血管病变,而且可导致大血管病变如主动

糖尿病与脑卒中

糖尿病与脑卒中 摘要】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预后有明显相关。改善血糖水平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 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脑卒中 一、流行病学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约占全球的1/3,通过分析,在 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 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2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在全球广泛流行的慢性 代谢性疾病。 二、糖代谢异常对脑卒中的影响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 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要早 10年,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往往更大、神经 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中糖尿病患 病率高达37.5%。糖尿病与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有调查显示糖 尿病与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精神疾病等是原发性颅内非脑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在防治脑卒中的发病、进展以及死亡中 的作用至关重要。 近期多项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明显升高,有调查显示住 院脑梗死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21.3%。来自欧洲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急性卒 中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是36.6%,有23.1%患者存在IGT(糖耐量减低),0.8%存在IFG(空腹血糖受损),只有19.7%处于正常血糖水平,另有19.7%只在病后第一周出现高血糖(暂时性高血糖)。另一项报告同样显示在既往无糖尿病史、近期 发生TIA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IGT或糖尿病。 糖尿病导致血管病变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糖尿病 时长期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紊乱及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 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相关。上述因素导致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及广 泛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同时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血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糖尿病通过各种机制促进动脉硬化,诱发各种类型 的脑梗死,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再发率、病死率。 三、脑卒中患者的血糖干预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积极稳妥的调控血糖,能够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水平、有无其他合并症等,在 改进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高血糖的治疗还缺少共识。欧洲卒中治疗指南指出,非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升高的血糖水平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因 此有必要开始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当空腹血糖>=10mmol/L应开始胰岛素输注治疗。国外已有临床Ⅱ期方案验证了葡萄糖-胰岛素-钾静脉输注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该 方案根据检测的血糖水平,调整补液输注速度以及增减补液中胰岛素用量以维持 血糖在4-7mmol/L。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有意识障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23T08:58:45.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潘龙云 [导读] 从而使进展性脑卒中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增加了难度。 潘龙云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18300)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96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96例非进展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血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组患者的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糖尿病有明确相关性,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积极干预血糖,才能更好的减少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发 生 【关键词】脑梗死进展性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74-02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卒中已经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1]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70-80%。缺血性脑卒中按病情进展分为完全性脑卒中、进展性脑卒中(SIP)和复发性脑卒中。完全性脑卒中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发病后短时间达到高峰,在急性期保持不变或者逐渐减轻;SIP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发病后3天内或者7天内加重;复发性卒中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急性期过后的几个月、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又出现加重或新的神经受损症状,CT或MRI检查发现新的病灶。进展性脑卒中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50%,在我国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到达医院时都超过3.5小时,失去最佳治疗方案-静脉溶栓治疗-的时机,而动脉溶栓或者介入治疗还没有很好的普及及被明确证实其有效性,故病情进展的机会也增加了,而进展性脑卒中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较大痛苦,病情逐渐加重使得患者及家属难于接受,从而使进展性脑卒中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充分认识进展性脑梗塞的好发因素,避免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及临床工作的开展均有帮助。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 进展组 96 8.4+-1.8 对照组 96 4.8+-1.7 P值 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即持续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并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梗死后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内感染以及木僵或者昏迷,其中男46例女50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65.4岁,选择同期住院的96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2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发病过程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发病后症状逐渐加重,斯塔的纳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下降2分以上[3]CT排除梗塞后出血,除外心房纤颤脑栓塞。 1.2方法全部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入院后监测血压、体温,常规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常规、颈部血管超声等。按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10版进行规范治疗,如为进展性脑卒中,在病情稳定后3天给以脑部磁共振检查,了解病灶是否扩大,水肿范围情况,是否出现新的病灶,排除出血,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非进展性脑梗死96例进行对比 2.结果 高血糖于脑卒中的进展有相关性。 2.1 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史和入院时高血糖也是PI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使卒中早期进展危险增加[4],高血糖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水肿,造成广泛的微血管损伤,同时高血糖可以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及抑制物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使得血浆粘度增高,影响脑血管再灌注,从而导致脑卒中进展。超负荷血糖的条件下,脑梗死区域的缺血、缺氧和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内,使得神经电生理活动异常,进一步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高血糖时缺血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血管通透性增加,再灌注损伤明显,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损害[5]。另外有研究显示长期糖尿病患者半数以上患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时,高血糖和缺血缺氧、微循环异常导致细胞内外酸中毒,加重局部脑细胞缺血、水肿和坏死,从而使半暗带区转化为不可逆损伤,[6]。一般认为入院后48小时血糖持续大于等于8.61的进展性患者转归不良,入院时空腹血糖正常而后逐渐升高的SIP患者转归较差[7]。有研究显示卒中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以下较为合适,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8]。而且血糖水平每升高2.78mmol/发生病情恶化和死亡的危险分别增加1.56和1.38倍[9]。相反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常常控制不良,其机制考虑1应激反应使的交感-肾上腺和垂体-肾上腺系统活化,胰岛功能不足,细胞感受器活性改变及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糖尿病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使得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控制血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我们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做好血糖控制,对于避免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神经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 何茂林脑血栓形成 170页. [2]黄如训脑卒中北京人民为什出版社 2001.112.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2; [4]Ergul A,Kelly-Cobbs A ,Abdalla M,et al.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Focus on Stroke,Endocr Metab Immune Disord Drug Targets,2011.(Epub ahead of print).

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

课程名称:《遗传学》论文题目:糖尿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姓名 学号 年级 2010级 专业生物技术 2班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012年 11月

糖尿病治疗研究新进展 【摘要】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长期)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性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长期糖尿病可引起多个器官的慢性并发症,导致功能障碍和衰竭。[1]随着对糖尿病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的日渐深入,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使糖尿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不断下降。本文将近几年来糖尿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手段新进展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产生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采取的对症治疗方式是血糖高就降血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血糖指标,但患者要终生服药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产生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病足等并发症[2]。糖尿病目前虽还没有根治方法,但绝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完全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传统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五驾马车”的说法,即——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3]。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新的探索,其治疗的新进展叙述如下: 1.糖尿病治疗新模式:稳态医学[4]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 W HO)巴黎年会确定了21世纪的主流医学模式--稳态医学。稳态是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 N-E-I)三大系统网络对人体整体调节能力的简称。它包括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干扰能力、抗病能力以及自身的康复能力和健康保持能力等,它是生命之根,健康之本。稳态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可以解决的,吃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吃药,患者不需要终生服药。糖尿病不是单纯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是神经-内分泌-免疫( N-E-I)三大系统网络稳态失衡的“多基因损伤病”。稳态医学的诞生,研发出了稳态调节剂,可全面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 N-E-I)三大系统网络,全方位、多系统、多靶点地激活胰岛β细胞基因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β细胞再生。 2.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5] “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以当代医学微循环和神经学说作为该疗法的理论基石,通过改善糖尿病人受损伤的全身和组织器官血管及神经组织纤维,能迅速减轻高血糖毒性对机体组织和全身大中小血管以及微循环的损害,增强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的生物活性,修复糖尿病患者受损伤的全身组织的神经纤维,使人体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得以不同程度的修复并恢复一定的功能,人体分泌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内源性胰岛素,这样,不仅能平稳的控制病人的血糖,而且为人体细胞组织营造良好的代谢内环境,阻断、延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糖尿病人的长寿和高质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只是注重降低病人的血糖,而很少考虑如何改善靶器官和胰岛功能的状况。病人长期口服降糖药,对逐渐衰退的胰岛功能而言,就像是“鞭打疲马”,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病情的恶化引发并发症。因此体现了人类医学目前糖尿病治疗的最新科学进展。 3.新药促进胰岛素分泌 3.1糖尿病新药内源性胰高糖素样多肽GLP-1类似物[6] 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天然激素,其可减慢胃的排空、抑制食欲、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且只在高糖环境下进行,天然杜绝低血糖的副作用,甚至还能起到促进胰岛细胞增生、减轻体重等作用。不

糖尿病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10年,Jean de Meyer 建议将由胰腺分泌而糖尿病患者缺乏的物质命名为“(B)”。 A. 细胞团 B. 胰岛素 C. 激素 https://www.360docs.net/doc/863533992.html,ngerhans 胰岛 2. 胰腺主要是由(A)、()、()和血管共同组成,共同调节着营养的平衡。 A.外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导管细胞 B. 外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腺细胞 C. 泡心细胞、β细胞、导管细胞 D. 泡心细胞、β细胞、腺细胞 3. 在成人胰腺的胰岛中,β细胞约占胰岛重量的(D)。 A. 15-20% B. 40-50% C. 50-60% D. 70-80% 4.内分泌细胞类型:产生胰岛素的(B)、产生胰高血糖素的()、产生生长抑素的()和产生胰多肽的()。 A. α细胞、β细胞、PP细胞、δ细胞 B. β细胞、α细胞、δ细胞、PP细胞 C. δ细胞、α细胞、β细胞、PP细胞 D. PP细胞、α细胞、β细胞、PP细胞 5. β肾上腺素能神经刺激可减少(D)和()的分泌。

A. 生长激素、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胰多肽 C. 胰岛素、胰多肽 D. 胰岛素、生长抑素 6. 主要的3个刺激物(A )、()和()可刺激β细胞生长。 A. 催乳素、生长激素、葡萄糖 B. 胰高血糖素、催乳素、生长激素 C. 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催乳素 D.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葡萄糖 7. 胰岛素的分泌不仅依赖于周围(B)浓度,而且与此浓度的变更速率有关。当()水平缓慢升高,胰岛素分泌率平行升高。但是,当()浓度急剧增高,然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胰岛素分泌呈双向时间过程。 A. 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B. 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 C.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D. 胰高血糖素、葡萄糖、葡萄糖 8. 很多其他药物阻滞β细胞K+-ATP通道,并(A)胰岛素分泌,导致()发作,夹杂于临床药物应用中,见于奎宁和某些抗心律失常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