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中两性择偶差异的研究

进化心理学中两性择偶差异的研究
进化心理学中两性择偶差异的研究

进化心理学中两性择偶差异的研究

摘要:进化人格心理学旨在以进化的观点,如适应自然选择,来解释人类的适应问题的心理机制和行为策略,是当前时兴的一门科学。择偶对于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是目前进化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集中探讨两性择偶偏好的差异,总结女性和男性在择偶条件上的差异,以及两性关系维持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择偶进化人格心理学嫉妒

1、引言

现代进化论认为,人类与其他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一样,会面临大量的适应问题,如择偶、育儿、处理社会关系等,处理这样大量的适应性问题,一般的心理机制无法解决,故而人类需要大量的解决特定问题的特定心理机制。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视觉探究人性本质的分支学科,它既研究人格的普遍共性,也研究人格的独特个性。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产生的新范式之一就是进化论范式,该范式主张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人格问题,被称之为“进化人格心理学”,所遵循的理论前提是人格由心理机制和行为策略构成的[1]。心理机制是人类长期进化的产物,行为策略则是行为个体使用的不同的适应性策略,从而产生了个体行为差异。

进化人格心理学中关注最多的就是配偶选择的人格特点研究,个体行为差异是配偶选择差异产生的结果,性交往是人类繁衍出现差异的进化“引擎”。现代人继承了祖先成功繁衍后代的性交往策略,这些策略涵盖长期守诺的性交往(如婚姻)、短期性交往(如短暂的外遇)、婚姻外的性交往(如不忠)、私通他人配偶(引诱别人的配偶)以及配偶维持(与单一配偶性交往)等[2]。但两性在对待性交往这个问题上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两性关系在进化史中扮演了相对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两性是如何适应以及发展的呢?

近十年来,在吸引的特征、男性和女性的配偶选择时的期望特征、配偶吸引、

同性竞争、配偶保持和婚姻解体等表现出来的可预测的策略等方面,进化人格心理学已积累了大量知识。众所周知,人们在某些人格特征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如择偶偏好、嫉妒、攻击性、性变化追求以及地位寻求等。进化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导致人格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是男女两性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不同。他们甚至预测,如果男女两性在某些领域内面临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性问题,那么他们在这些领域将不会存在性别差异。因此,进化人格心理学家所感兴趣的不是男女两性是否存在人格差异,而是关注:他们在哪些领域面临着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在应对这些有性别差异的适应性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所形成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影响性别差异表现程度大小的社会、文化和背景输入有哪些?择偶偏好、嫉妒和攻击性是存在性别差异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人格领域,本文将从进化论的视角来对两性择偶差异进行分析。

进化心理学对于择偶差异的基本假设是:为了将自身的基因成功遗传下去,人类进化出成千上万个心理模块来增加我们祖先生存繁衍的概率。在亲本投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男女产生出不同的压力,所以导致男女有不同的择偶策略。

2、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

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问题是近年来颇受进化心理学家青睐的研究课题。从进化论的视角看, 由于早期选择压力的结果,把基因传递给下一代是每一个种族成员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人们倾向于选择能成功地繁衍后代并有效地抚育孩子的配偶。由于男女两性的生理结构不同使他们在繁殖和抚养后代方面扮演不同角色(如受精、怀孕是在女性体内进行的,之后女性还要哺育后代,所以女性偏好于找能够提供资源并照顾孩子的男性,而男性则会找具生育潜能的女性做伴侣),因而他们择偶的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Trivers的亲代投资和性选择理论的预测,为后代投资更多的一方在择偶时会更挑剔。对于女性而言,人类亲代投资的关键阶段如受孕、十月怀胎都发生在其体内,并且还要承担抚养孩子的任务;而男性的亲代投资只需一次性行为。因此,女性的亲代投资要远远大于男性,故而女性对将要与之共同繁殖的配偶更为挑剔。男性为了更多、更成功地繁殖后代,倾向于选择具有较强生殖潜力的女

性;而女性为了种族延续,除了要求对方具有较强的生殖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具有潜在的经济资源和责任心,能够为自己和子女提供经济和安全保障。巴斯(Buss,D.M.)对33个国家的37种文化所做的跨文化研究证实了这种偏好差异的普遍性。跨文化研究显示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男性总是更关注未来异性配偶的相貌、身材特征等方面的信息,而女性总是寻找能够提供经济资源和承诺的男性;男性年龄越大,就会更大程度地倾向于寻找比自己小的女性,而女性则较稳定;这与进化人格心理学研究结果相符,但在国外的研究中,这样的差异更甚[3]。

2.1 女性择偶偏好

在人类进化史上,亲本投入的差异导致了两性配偶选择的差异。性交结束后,女性需要冒巨大的风险怀孕、生产、哺乳、养育、保护孩子,因此女性必须选择那些拥有大量资源并愿意承担起养育自己后代责任的男性。如果女性在选择时考虑疏忽,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光生殖率降低,甚至后代可能也很少能活到生殖的年龄。因此,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生存及适应问题,女性形成了一定的配偶选择偏好。这同样体现在现代人的择偶启事中,女性更倾向于寻找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经济实力,并愿意提供承诺的男性[4]。

(1)经济状况

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之后,资源被男性大量掌握和控制的,但是男性在控制资源量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同时,由于女性在生育和哺乳后代的过程中,独自获取食物和保护自己与子女的能力减弱,需要配偶提供食物和保护,因此能提供资源和保护的男性才有可能被选为配偶[5],社会地位就是资源和权势(具有强大的保护能力)的重要线索,所以女性在选择配偶时,倾向于社会经济状况好的男性。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并拥有大量经济资源的男性才能使后代享受较好的生活条件和获得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机会。Pawlowski和Koziel对西方择偶启事回复数的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对回复人数的正向影响是最大的[6],因为在许多国家,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好坏,受教育高的人一般要比受教育低的人挣钱更多。

(2)年龄

男性年龄也是拥有社会地位及财富的重要线索。在远古社会,年轻男性很少获得能够得到尊重的社会地位,一般只有年纪稍长的男性才有可能拥有权利和地位,因此年龄与资源、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女性在选择配偶时,并不是年龄越大越好,年龄太老的男性可能随时面临着死亡,不能承担起持续提供资源和养育后代的使命。

(3)可靠承诺

仅拥有大量的资源和社会地位的男性对于女性来说也是不够合格的,因为即使男性占有的资源再多,不愿意为养育后代做出承诺同样会使女性和后代面临生存的危机。有关配偶选择的研究表明,男性在可靠性方面的特征,如“诚实”等,是非常重要的。男性的可靠性至少为女性提供了两条有价值的线索:第一,可靠的男性会重视承诺,有责任感,可以不间断地为长期配偶提供丰富的资源,承担起养育后代的重要职责。第二,可靠的男性不会与别人私通,将资源转向别处。选择可靠男性的女性可以稳定的获得自己和后代需要的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

2.2男性择偶偏好

从生理角度来说,男性只要让女性受孕并成功繁衍基因就可以了,并且选择配偶的次数越频繁,获得繁衍后代的机率就越大,那么男性为什么还要选择长期配偶呢?第一,远古时代的女性在性交之前需要得到获得男性大量资源投入的承诺。这样一来,如果男性倾向选择短期配偶,那么他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要大很多。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对大多数男性来说,为了繁衍基因频繁地对不同的女性投入大量的资源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代价太昂贵了。第二,选择长期配偶可以确定孩子父亲的身份。在自然界,雌性动物每年大约只有一次的排卵期,在排卵期内雄性动物会表现的格外警惕,防止自己的配偶与其他雄性动物交配,以确定雌性动物的怀胎是自己的后代。而对于人类来说,男性不可能整天守在女性身边以确保孩子父亲的身份,那样的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因此,男性通过结婚选定长期配偶,既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确保基因繁衍的准确性。第三,选择长期配偶增加了后代生存的可能性。在远古社会,缺乏父亲保护的孩子生存下来的机率是非常小的,如果男性选择短期性行为将会

使自己的后代面临生存的危险。因此,为了基因的有效繁衍,大多数男性宁愿选择长期配偶。既然大多数人在长期配偶的选择方面是共同的,那么男性与女性又是否存在着差异呢?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在长期配偶选择的条件和心理机制上与女性是截然不同的。与女性偏爱男性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年龄等因素不同,男性在选择长期配偶时需要考虑的是女性生殖能力。

(1)年龄

为了有效的将基因繁衍下去,男性必须寻找到生殖力强的女性作为自己的配偶,年龄便是衡量生殖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女性生殖的黄金年龄在25岁左右,过了这个时期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生殖力也随之下降,年龄越大,生殖力越差。因此,男性愿意寻找年轻的女性作为长期配偶,因为她代表了较强的生殖能力。

(2)外形特征

女性的生殖能力与外形特征是相关的[7]。成熟健康女性通常拥有的外部特征,如头发柔软,皮肤光滑有弹性,眼大而明亮,身材健美,充满活力等然而当女性过了25岁,外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头发渐渐没有了光泽,脸色暗黄,皮肤失去弹性,甚至乳房和臀部也会松弛。外表和行为是女性生殖能力的强有力的外观证据,于是男性就强烈渴求那些外形好看的女性。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男性在择偶时都将“头发有光泽”、“皮肤有弹性”、“走路轻快有力”等标志身体健康的线索作为考虑的因素和作为男性评价女性美的标准和依据。在过去,由于人类缺衣少食,女性的丰腴就是衡量身体健康、财富和有充足营养的根据。在中国古代的唐朝时期就流行以胖为美,因为丰满象征着生殖能力强,家庭富庶,有充沛的精力去养育后代。但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偏爱苗条女性,并不是因为男性选择配偶的策略变化了,而是在目前食物丰富的文化中富人用苗条来显示与他人的区别。另外,影响生殖力的因素还有女性的腰臀比,大量证据表明腰臀比是女性生殖状况的一个精确的指标。青春期之后,健康有生殖力的女性腰臀比在0.67- 0.8之间,较低腰臀比的女性表现出较早的青春期内分泌活动,高腰臀比的女性怀孕和妊娠会更加困难,医学上将女性的“均小骨盆”(高腰臀比)的女

性列为引发难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低腰臀比的女性可以极大的减少罹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男性对于女性的配偶选择策略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3、两性关系维持

在两性关系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产生由于伴侣不忠带来的性嫉妒。对于男性来说,如果配偶背叛了婚姻关系,那么他不光在时间、精力和财富方面损失巨大,还有可能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替别的男性抚养后代,因此,男性对于女性的性嫉妒源于女性身体的不忠。对于女性来说,如果伴侣背叛了自己,对其他的女性做出了情感的承诺,那么他势必会将已有的资源和精力转移到其他女性和孩子身上,这样女性就会获得较少资源甚至独自承担起抚养后代的重任,这种长期的资源转移对女性的打击比配偶身体的背叛要大的多,因此,女性的性嫉妒主要集中在伴侣情感的不忠上[8]。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面对性嫉妒的差异,两性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进行配偶保持的维护。男性对待女性的性嫉妒至少可以有三点好处:①提高对同性的警惕。Buss等人的研究发现,性嫉妒使男性对于所有接近自己配偶的同性持警觉态度,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隐藏自己的配偶,减少配偶与其他男性接触的机会等。

②确保父亲的身份。女性如果与其他多位男性接触会有很多的好处,如增加资源投入的来源,选择好的基因繁衍,更好的配偶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增加后代父亲身份的不确定性。因此,男性的性嫉妒很好的减少或阻止了此类事情的发生,确保了基因的准确性。③可以使男性给予伴侣更多的爱与关注。由于存在着与同性争夺配偶的危险,男性在尽量减少配偶与其他男性接触的机会的同时会增大对伴侣在资源、精力和时间方面的投入,给予配偶更多的爱与关注,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对于性嫉妒,女性对待配偶保持策略更多的依靠提升自己的性吸引力。由于男性看重的是女性的生殖价值,而衡量生殖价值的指标是女性的年龄和身体,因此女性在提升自己的性吸引力方面是毫不含糊的。近年来,整容行业的大行其道,化妆品及服装类的销售额在商品销量排行上的居高不下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4、讨论

进化心理学关于择偶机制的研究为数不少,并且成果也不断,然而现有的研究更多是在描述而非深究原因,或许这只是心理学家费时费力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择偶策略的形成是长期进化适应自然的结果,这也只是因果律中的猜测,因为没有时间机器将人类的进化过程重新展现出来,他们也不可能回到数百万年前去观察人类进化行为,所以有人称进化历史为“假想的故事”(just- so story ),可见其缺少资料和证据.迄今为止,进化心理学对很多心理机制的还未拿出十分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对传统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深入和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引入,今后关于择偶策略的研究要应从多个角度进行,以不同理论相互借鉴,相互整合,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揭示其奥秘。

参考文献:

[1]许波,进化心理学,113-119,150.

[2]David M. Buss,The Evolution of Human Mating.心理学报,2007,39(3):502-512.

[3]乐国安,陈浩,张彦彦.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心理学报,2005,37(4): 561-568.

[4]乐国安,张彦彦,陈浩.西方有关择偶启事的研究和论争.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248-256.

[5]Trivers RL.Parental investment and sexualselection.Campbell B, Eds. Sexual selection and descentof man: 1871- 1971.Chicago: Aldine, 1972. 136- 179.

[6]Pawlowski B, Koziel S. The impact of traits offered in personal advertisements.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02, 23: 139- 149.

[7]Norman P. Li. Mate Preference Necessities in Long-and Short-Term Mating: People Prioritize in Themselves What Their Mates Prioritize in Them.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2007,39(3): 528-535.

[8]黄洋子.进化心理学两性配偶选择及相关问题差异的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科

学,24(106),2009,6:676-679.

男女生理神奇差异

男女生理神奇差异 美国著名心理专家约翰·格雷用整整7年时间调查2.5万人后,出版轰动世界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说明在恋爱、婚姻等情感关系中,男女存在天壤之别。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发现,身体构造的诸多差异让男女在健康问题上也各有特点。 男性比女性更易脱发 “数据显示,每5个中国成年男性中,就有1人存在脱发,总数约达1.3亿,而女性脱发率仅为1/2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表示,脱发中最多见的就是“男性型脱发”,约占95%,主要原因在于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引起毛囊萎缩、坏死,与家族遗传史、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有关。专家指出,使用防脱或生发洗发水、服用补肾偏方等民间流传方法,对治疗脱发没多大用,被脱发困扰的男性最好到正规医院脱发门诊就诊,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 男性大脑比女性大15%~20% 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的大脑大15%~20%。相对来说,男性更善于空间任务和运动技巧,而女性更擅长记忆和语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教授告诉《生命时报》,女性认知障碍症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加,趋势更明显。在生活中,女性更应养成不抽烟、不酗酒、勤锻炼、膳食平衡的习惯,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女性心血管软而细 美国心脏专家研究发现,男性心脏比女性大,女性的心血管比男性的细,这可能是因为雌激素倾向于导致血管扩张,雄激素倾向于使血管收缩。男性的血栓质硬而广泛,女性的质地软而少,更容易发生游离脱落。绝经后,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心脏病风险明显加大。虽然女性发病年龄比男性晚,但更容易致命。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张维君表示,女性冠心病症状往往没有男性典型,相对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女性朋友想要护心必须远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且从年轻时就要做起。 烟草更伤女人肺 很多人不知道,女性对烟草中的有害物更敏感,在吸烟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女性患肺癌风险比男性高20%~70%。男性的肺损伤常发生在肺中央区域的大气管上,有利于较早发现警报信号,而女性的则主要发生在肺的外周小气管上,相对难发现。沈雁英告诉记者,近年来,女性肺癌患者明显增加,建议女性朋友远离烟草,包括吸烟和被动吸烟;做饭时少煎炒、多蒸煮,保证厨房排风措施和通道的畅通。 男性“胆”大又坚强

大脑的性别——论两性思维的不同

大脑的性别——论两性思维的不同 男人和女人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他们的沟通方式不同,他们的想法和感觉不同,他们的认知和反应不同……抛开文化压力与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他们的大脑从一出生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别。对男女思维的差异了解越多,越有助于减少交往中的矛盾,消除不必要的误会,避免生活中强人所难的举动。 那么,大脑科学近十多年来究竟研究出了男女大脑的哪些差异呢?概括起来有三类。一是大脑的结构方面有差异,属于生物形态学的内容。二是在大脑的内容物方面有差异,既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的内容,也有形态学的内容。三是在使用大脑或大脑的功能方面有差异,既有心理和行为学的内容,也有形态学的内容。 一、思维差异的根源在于大脑 (一)大脑结构的差异 早在1982年6 月,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解剖了14 个不同性别的“正常”大脑,并比较了脑部胼胝体的形态结构,发现胼胝体尾部或后部存在着男女差别。 具体的差别是,女性胼胝体尾部呈球状,与体部相比,显著增宽。相反,男性胼胝体尾部大致呈圆柱形,其宽度和体部相差无几。也即女性的胼胝体较男性的大。胼胝体是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一大束神经纤维,是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最重要的联系, 起着沟通和协调两侧大脑半球的作用。 科学家认为, 男女在脑部胼胝体形态上的差异, 可能意味着男女思维特点和差别的根源存在于大脑之中。女子胼胝体尾部较大, 可能意味着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比男子多, 进而可以假设由于女子两侧大脑半球连接较紧密, 与此同时也缺少专门化。 (二)大脑内容物的差异 1)女性比男性更加悲观 就大脑内容物来说,也有不少研究认为男女性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女性比男人更容易感到沮丧。研究人员认为这并不是因为生活方式等因素起作用,而是男女大脑中分泌的内容物有所不同,且大脑对这些物质的反映是不一样的。比如,

心理行为与文化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 心理、行为与文化绪论 1 谁提出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D) A、孟子 B、孔子 C、王守仁 D、老子 2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具有惊叹世界多样性的能力,是探索世界意义的前提”,表现了(C)。 A、我们应该了解“异文化” B、我们应该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 C、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世界,看待世界

D、探索人类行为的心理逻辑 3 《心理、行为与文化》的课程特点是(AB)。 A、从文化和心理两个方面研究人的行为 B、比较文化的视野 C、采用的是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D、以几个小规模的文明社会为背景 4 《心理、行为与文化》这门课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 5 学习《心理、行为与文化》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我们自己对人类多元本质的容忍度。(√) 2.1 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 1

心理文化学的发展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B)。 A、心理人类学 B、文化与人格学派 C、哥伦比亚讲座派 D、国民性研究 2 在二战时期,最具有国民性研究的作品是(C)。 A、《社会化研究领域指南》 B、《种族:科学与政治》 C、《菊花与刀》 D、《美国梦的挑战》 3 从许烺光的作品(D)出版后,心理文化学进入到“心理人类学”阶段。 A、《文化模式》 B、《种族:科学与政治》

C、《文化人类学新论》 D、《心理人类学》 4 哥伦比亚讲座派的代表人物有(ACD)。 A、林顿 B、博厄斯 C、卡迪那 D、克拉克洪 5 心理人类学主要研究那些内容?(ABCD) A、儿童社会化 B、知觉和认知 C、文化与人格 D、心理健康 6

以博厄斯为代表文化学派认为人的文化进化和人的种群有关系。(X) 7 文化与人格学派是人后天接触到的各种训练决定了人的性格和这个族群的文化性格。(√) 8 《菊花与刀》是一位日本作家描写日本人的文化性格的作品。(X) 9 国民性研究过分注重人幼年的肚面起眼,得出的负面结论较多。(√) 2.2 心理文化学视角与文化的定义 1 科学和技术属于文化定义的(D)。 A、物质层面 B、精神层面 C、社会层面

我谈男女性别差异

我谈男女性别差异 ◆L 摘要:男女有别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男女的生理、心理方面,同样也体现在男女生的思维方式、性格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笔者此番详细采访研究了男女面对挫折时的不同表现及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想从这个侧面,给教育者一些启发。 关键词:实地采访事实、社会影响因素、生理基础、解决方案 美国science杂志曾刊登文章说,在面对挫折时,男女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女姓多指向自己、行为方式也比较软性化,比如自责、自伤,自我暗示、自言自语、以泪洗面,疯狂购物、狂吃食物、蒙头大睡、倾诉、寻求他人的慰藉、自我幻想等:而男性反应多指向外界,且行为方式激烈,具有攻击性,比如摔东西、攻击小动物、攻击他人、拿老婆孩子出气、飙车、剧烈运动、大声喊叫、借酒浇愁、性侵害、自杀和杀人等。 对部分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的实地访谈也使笔者了解到:涉及到了男女生自身差异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女孩子好像更喜欢干净, 她们的校服不像男孩子那么脏兮兮的,她们喜欢做游戏,但是不会像男孩子那样动来动去,也很少跟别人打架、骂人。(陈某,女,小学三年级学生)我觉得男生性格更开朗,对很多事情不会像女生那样斤斤计较,“男儿心中有天地”嘛,女生总给人多愁善感的感觉,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的,毕竟男女有别嘛。(黄某,男,中学二年级学生)女孩子字写得更漂亮,最起码比男孩子工整;男孩子的作业

本和考试卷总是乱七八糟的。男孩子也有自己的优点,他们喜欢帮助我们,班级里有什么活儿他们总是抢着做。(杨某,女,小学四年级学生)说起男女生的差异,我觉得还是比较大的。女生比较文静,在学校的表现总是规规矩矩的,很少为学校和教师惹麻烦。而男生则更活泼,虽然这样的性格没什么不好,但是却经常会因此而破坏学校和班级的纪律,遭到老师的批评。在学习上,女生的成绩要好一些,因为她们比较听话,上课听讲也更加认真,作业什么的也比男生做得仔细。(姚某,女,小学高级教师)相对来说男孩子可能更活泼一点,对新鲜事物更加容易感兴趣,也很讲“江湖义气”和“哥们义气”;女孩子跟大人和教师交往的能力要强一点,她们更容易受到大人和教师的喜欢,这一点男孩子是很难做到的。(黄某,女,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上述访谈中的种种观点,表明了在大多数人眼中男女生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只是上面的种种认识基本只停留在对男女生差异的表面解读和思考,那么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差异对男女生的对待挫折的方式又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呢? 1.脑结构差异 大多数研究结果指出,在一般智力水平上没有发现男孩与女孩之间有重要的、本质的区别。在一项具有说服力的元分析中,林与海德(LinnandHyde,1989)得出结论:男孩与女孩之间的差异总是很小的,并且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种差异逐年缩小,而且当差异出现的时候,也能制定教育方案对之进行干预’。但是,就个性和生理特征而言,男女的性别差异是很明显的。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都己表明,男性与女性的大脑是有差别的。男性右半脑掌管空间能力,左半脑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男女体型差异比较

男女体型差异比较 男子体型与女子体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躯干部,特别明显的是男女乳房造型的差别。女子胸部隆起,使外形起伏变化较大,曲线较多;男子胸部则较为平坦。 女性的特征是胸部隆起圆润,肩部相对比较窄,腰身纤细而臀部突出,腰部以上和腰部以下大约等长,颈部较细,体态丰满,显示了女性的婀娜多姿。具体表现在:女性肩部较窄,肩斜度较大,锁骨弯曲度较小,不显著,胸部较狭而短小,青年女性胸部隆起丰满,随着年龄增长和生育等因素的影响,乳房增大,并逐渐松弛下垂。腰部较窄,臀腹部较浑圆,背部凹凸不明显,脊椎骨弯曲较大,尤其站立时,腰后部弯曲度较明显。另外,亚洲女性前腰节比后腰节长1--1.5cm 左右。“乳房发达,臀部丰满而腰细,皮下脂肪层厚而体表曲线平缓,肩斜而颈细”是女性体型的一般特征。女体的凹凸起伏、玲珑有致,突显娇柔、性感、可爱之情。 女性体型可分为A形(臀大肩小,体型最为主要的特征是宽大的臀部,虽不一定胖,但是臀部的宽度比肩部宽。常常溜肩。小骨架。胸部是否突出不会影响臀部在整个身体中的作用。脂肪的分布不平衡,通常在臀部、腹部与大腿)、O 形(最为突出的体型特点为圆润的肚子,腰部的宽度大于肩部与臀部的宽度。一般, O 形体型的人都较为肥胖,也有体重轻的人是 O 形体型。通常胳膊与腿为正常尺寸。骨架从小到大都有。脂肪多存于腰腹部。大部分 O 形体型也溜肩,胸部也较丰满)、H形(肩部与臀部的宽度接近,身体最突出特征是直线条,腰部不明显,为 H 形的轮廓线。臀围与腰围的差值小于 15CM 。骨架从小到大都有,脂肪均衡地分布在身体各个部分,或者在腹部周围)、X形(肩膀与臀部基本同宽,腰身瘦小。腰围比臀围小 18-25cm 。胳膊与腰部之间有明显地缝隙。肩膀有棱角。身长比例均衡。骨架从小到大都有。重量分部不均,通常臀部及大腿部位较重。即便腰部有肉,但腰围明显小于臀部及肩膀的宽度。胸部丰满,曲线明显,也称沙漏形)、Y形(宽肩窄臀,体型特征为 Y 形,但是有腰。常常是中等到偏大的骨骼结构。臀部与腿部较为苗条。脂肪的分布不平衡,通常分布在身体的上半部,胸部不突出)五种。 男性的特征是胸部结实平坦、肩宽、髋骨窄、臀部相对窄、腰部以上较腰部

男女大脑结构功能均不同 导致性别差异

男女大脑结构功能均不同导致性别差异 中华网科技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7433661.html, 2004-11-04 10:01:28 谈论两性差异,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有很多人说,其实本来就没有性别差异,当然更谈不上男女智力差异 但是,无论承认与否,性别差异总是存在着。而承认并研究这种差异的研究人员还把差异的原因集中到了大脑,因为只有大脑和基因深处的差异才可能是根本的差异,因为大脑决定着人的行为和行为方式。于是,有了这样的话题。 两性是否在大脑上存在差异?如果有,那么差异又在何处? 大脑科学研究竟得出了一项有趣的结论:男女两性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这些差异广泛存在于大脑结构、大脑的内容物和大脑的功能等诸多方面。 结构差异——女人智力因何不同于男人 早在1982年6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德·拉可斯·尤塔敏森和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拉夫·赫路威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解剖了14个“正常的”大脑,其中5个是女性,9个为男性,并且对脑部胼胝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 胼胝体是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一大束神经纤维,它不是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唯一联系,但却是最重要的联系,起着沟通和协调两侧大脑半球的作用。 研究发现,发现女性胼胝体尾部呈球状,与体部相比,显著增宽。相反,男性胼胝体尾部大致呈圆柱形,其宽度和体部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女性的胼胝体较男性的大。 针对这一发现,有学者认为,男女在脑部胼胝体形态上的差异,可能意味着男女智力特点和差别的根源存在于大脑之中。美国神经生理学家、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德·雷斯塔说,在此以前还没有发现过大脑形态学的性别差异。 女子胼胝体尾部较大,可能意味着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比男子多。进而,可以假设:由于女子两侧大脑半球连接较紧密,因而较少专门化。男女在大脑结构上的有所不同,造成了男女在智力上的差别。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同意这样的结论。相当多的人提出了相同的质疑:要证实男女大脑是否存在差别,仅凭对14个标本的研究是不充分的。需要对更多的脑标本进行研究比较,重复这项研究。那么,就只能等待更多的研究来说话了。

进化人格理论与择偶观

进化人格理论与择偶观 摘要:进化论是科学界普遍承认的科学理论。从基因的利益来看,个体的生存只不过是达到其目的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个体存活了100年,但是没有任何后代,对于基因来说,这是毫无用处的。一个个体并不能满足基因不断复制自身的目的。为了繁衍后代,就必须先找到一个配偶。找到一个配偶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我们可以推断自然选择已经为我们设计了一套特别的心智机制,以帮助我们祖先解决这类问题。 关键字:进化自然选择亲代投资择偶 为什么那些年纪轻的、容貌较好的女性容易受到男性的青睐呢?为什么那些能挣钱、有抱负、事业心强的男性更具吸引力呢?进化人格理论的拥护者告诉我们,建立爱情就是同种族的雄性和雌性走到一起最终繁衍后代的过程。因此,选择伴侣部分地基于“亲代投资”的考虑。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种族的成员,必须考虑生育并把基因传给下一代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人们要选择能成功地繁衍后代并有效地抚育孩子的配偶。这并不是说在我们选择未来婚姻伴侣时一定要积极考虑成功繁衍后代的问题,而是一定的配偶选择偏好通过进化过程已经遗传给我们。[1]找到一个配偶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首先,你得从许多可能的对象中选出一名适合的候选对象。其次,你得至少说服他们其中的一个也选择你。选择合适的配偶非常重要,因为配偶为你的后代的生存提供两项重要保障:基因和养育。后代的生存几率完全看这两个资源的质量如何。[2] 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选择携带良好基因的配偶并避免携带坏基因的配偶呢?很明显,我们没有一套直接的基因测试系统,所以就进化来一些间接的筛选方法。根据进化理论(可追溯到达尔文),由于早期选择压力的结果,男性和女性已进化出了不同的择偶偏好。这一理论基本上围绕着男女之间两个方面的基本差异。一是亲代投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相比男性,女性对子孙有更大的亲代投资,因为女性的基因传给更少的子孙。[3]相反,在大多数种族中雄性都能自由地与许多他们能得到的雌性交配。雄性这样频繁地与许多雌性交配增加了他们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机会。在两者生育期都有限的前提下,女性的生育期和男性的生育期相比更受年龄范围的限制。在进化论术语中,选择配偶的投资主要用于女性而非男性。如果作出一个糟糕的选择,她失去的要比他失去的多。因此,才会有女性在择偶上比男性有更强的偏好的看法。也因此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上有不同的标准,前者更强调未来配偶的生殖潜能(如年轻),后者更强调男性的提供资源和保护的潜能。 二是父母身份可能性的问题。由于女性携带受精卵,她们总是能够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但男性就不能肯定孩子是自己的,所以他们必须采取措施保证他们的投资是直接指向自己的子孙,而不是其他男性的子孙。因此,会有这样的看法,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多地关注情敌,更看重未来配偶的忠贞。[4] 一、男性的择偶偏好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男性应该选择可能为他生很多孩子的女性。即对男性而言,女性的“配偶价值”应该由她的生殖能力决定。从外表上如何知道女性是否具有高的生殖潜能呢?一个重要线索便是年龄。因此,进化心理学者认为,男性更喜欢年轻的女性。与年轻、健康有关的一些生理特点如光滑的皮肤、苗条的身材、浓密的头发、丰满的嘴唇等也提供了女性繁殖能力的有关线索,这些生理特点正是社会上公认的漂亮的特点。[5]简而言之,男性偏好于年轻漂亮的女性。为增加父亲身份的可能性,男性也更看重伴侣的贞操。 外貌长相为我们判断一个人基因的好坏提供了重要线索。其中,值得强调的有身体的对称性和所谓的“沙漏身材”的意义。心理学家史蒂夫?冈斯坦特和生物学家兰迪?桑黑尔测量了各种指标,包括脚的宽度、手的宽度、耳朵的长度和宽度,然后把这些数据整合起来组成了身体对称性测试的数据库。经研究表明,越是对称的人像,人们对其的好感度越高。进化心理学者认为,你的身体越对称,一般来说,你的基因也就越好。这是因为那些不太健康的

简述社会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

简述社会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取向择偶理 论 1 关于择偶的定义 择偶,简单来讲是指选择配偶,而配偶又称夫妻,指合法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关系,它是建立婚姻的第一个程序。从本质上说,择偶是基于两性亲密关系而建立的正式的承诺性法律关系。最先对择偶进行解释的,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强调择偶行为是个人生理心理需要的满足性选择,而非社会决定。社会学家爱德华进一步明确了择偶需要的内容,择偶双方资源交换,实现利益最大化。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也明确表示,择偶与两性心理需要相辅相成。进化心理学在择偶行为中首次引入情感的概念,认为择偶时双方生理、心理、认知层面共同建立的情感回应。我们可以将择偶定义: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找满意的、相爱的婚姻伴侣的过程。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为方便取样,近年来的择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研究取向集中于择偶标准方面。研究发现,大学生择偶呈现轻物质、重精神的倾向,重视相爱双方,看重人格品质、兴趣匹配等,贞操观念有所淡化,不太在乎家庭经济等社会背景因素。但大学生群体比较特殊,他们文化层次相对较高,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社会人身份,年龄偏小,还未进入择偶阶段,更多地选择恋爱对象而非婚配对象,思想偏理想

化,信效度有待考证。 2.2 社会媒体信息采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择偶方式也呈现多元化,90 年代研究主要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的征婚广告或婚姻介绍所登记信息中收集数据。近年来电视相亲节目如《我们约会吧》、《非常勿扰》中也提取了大量有效素材,而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收集更加具有时效性和普遍性。大量数据统计发现,随着信息媒介的更新换代,择偶从追求物质满足转变为个人情感需要的满足。但是,跟踪调查发现媒体征婚的成功率普甚至不足0.1%,说明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与实际择偶决策有很大的偏差。 2.3 实地考察研究 实地考察主要针对特定地区或特殊民族择偶行为,研究者深入实地与当地人同吃同住,使用田野法研究当地人择偶形态。此类研究可信度较高,但必须破费大批的人力、物力,且考查时间漫长,不是目前择偶研究的主流。还有少数研究者采取实验室实验研究,严格设定变量,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考察择偶线索。 3 择偶理论 择偶包含了个体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社会心理学择偶代表理论经过了社会交换理论、需要互补理论、婚姻市场理论的发展。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进化心理学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理论依据,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择偶理论。 3.1 社会心理学取向择偶理论

男女的特性和差异

男女的特性和差异 学习目标 1我们可以了解男女之间的差一点:2怎样取得异性好感,3怎样学习彼此鼓励,彼此建立关系 一、男女差异 1.神创造了男女的差异(创1:27) 2.性是神为了使他的产业丰盛而使用的器具(创1;28) 3.神看着他创造的男女都甚好(同等创造)(哥前111:12) 4.男女在感情,思想,身体上的差异 二、为什么有差异 1.神允许男女差异,为了互补 2.通过彼此关系活出神的样式来 3.神计划男女两个人都成为基督的形象(哥后3:18) 了解男女差异后,彼此更好互补,建立耶稣的身体 三、给男性的建议(得到女性的好感) 1.有肯定的自画像的男性 2.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的男性 3.有责任感的男性 4.细心的男性 5.可以帮助解决困难的男性 6.可以发挥自己领到力的男性 7.约会和求婚时可以非常明确沟通的男性 四、给女性的建议(得到男性的好感) 1.有肯定的自我形象的女性 2.有包容心的女性 3.温柔和亲切的女性 4.称赞和鼓励男性的女性 5.对男性持肯定态度的女性 6.用创意方式表达感谢和爱的女性 A.接受神给自己的性别 B.我们怎样帮助彼此成长?(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C.一起参加服侍活动 摘要 1)在基督的共同体中,男性不是支配和控制女性,而是发挥帮助和补充的作用,共同建立耶稣门徒的生活。 2)在基督的共同体中,女性不是跟男性竞争,而是发挥鼓励和称赞的作用,女性之间不比较,发散女性的自然美,有美好的品格。 情感心理专家王裕如女士,通过对3000例个案进行分析,近日首次公开了她的研究成果--男女差异的22个表征。其中包括:

1 女性:越聪明越脆弱 男性:越聪明越大胆 2 女性:因为得到而焦虑--怕失去 男性:因为没有得到而焦虑--重视身体的征服 3 女性:越年轻越有价值(生物寿命长,有效生命短) 男性:越成熟越有魅力(绝对寿命短,有效生命长) 4 女性:事业上成功,情感上倚赖 男性:事业上成功,意志独立 5 女性:容易极端,冲动,偏激 男性:注重综合利益 6 女性:成功的女性对男性怀有谦意 男性:成功的男性在女性面前感觉特好 7 女性:由崇拜而发生感情 男性:因喜欢,因被依赖而发生感情 8 女性:因绝望杀自己(直接自杀)

男女大脑为何天生不同

男女大脑为何天生不同

男女大脑为何天生不同 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对夫妻,当丈夫只是因为喜欢的球队输掉比赛而郁闷时,他的沉默却令妻子辗转反侧一整夜,思前想后,不知婚姻哪里出了问题。虽然这是一个玩笑,却生动地反映出男女两性的不同。迟钝与敏感,粗心与细腻,沉默与喧闹……两性之间的思维、沟通、认知和反应究竟有哪些差别?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 19世纪末,科学家就开始研究男女两性在脑容量上的差异。尽管两性的脑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但是在过去的10年中,科学家在两性的脑的结构、化学、功能领域里都发现了许多不同。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出有趣的性别特征,例如可以解释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喜欢看喜剧电影。还牵扯到许多神经、心理问题,包括抑郁、药物上瘾、精神分裂以及创伤后的压力失调等,也许有必要针对不同性别研究不同的治疗方法。此外,既然两性的脑有差异,研究脑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家分析实验数据时,就必须考虑受试者的性别,不然结果可能让人误入歧途。 脑的性差

她们听觉皮质里有比较多的神经元?这是一个值得神经学家继续研究的课题。 这些解剖差异也许大部分是脑在胚胎期间受到的性荷尔蒙洗礼造成的。类固醇激素在脑的发育过程中,调控脑各部分的组织与联系,影响各区域的结构与神经元密度。哥德斯坦发现人脑中存在性差的区域,正是在发育期间性荷尔蒙受体最多的区域。成年人脑中各区域的大小与胚胎期间性类固醇的活动有关系,这表示至少有些认知功能的性差并不是源自文化对男女的影响或者青春期的荷尔蒙变化,它们在人类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 先天之别 有些脑的性差在胎儿出生前就注定了,好几个有趣的行为研究也支持这个论点。多年来,许多科学家证明:小男孩与小女孩有不同的玩具偏好。男孩往往选球或玩具车,女孩比较喜爱洋娃娃。但是,那些倾向、偏好是文化熏染还是脑子里天生的?没有人确定。为此,英国伦敦市大学的海恩兹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心理学系的亚历山大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用猴子做了实验。他们给一群绿猴包括布娃娃、卡车,以及图画书等“中性”的东西。结果发现雄性比较爱玩“男孩”的玩具,雌性比较爱玩“女孩”的玩具。而对中性的玩

心理行为与文化2019尔雅答案100分

。。。。。。。。。。。。。。。。。。。。。。。。。。。。。。。。。。。。。。。。。。。。。。。。。。。。。。。。。。。。。。。。。。。。。。。。。。。。。。。。。。。。。。。。。。。。。。。。。。。。。。。。。。。。。。。。。。。。。。。。。。。。。。。。。。。。。。。。。。。。。。。。。。。。。。。。。。 心理、行为与文化绪论 1 谁提出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D) A、孟子 B、孔子 C、王守仁 D、老子 2 马克斯·韦伯曾说过“具有惊叹世界多样性的能力,是探索世界意义的前提”,表现了(C)。 A、我们应该了解“异文化” B、我们应该从文化视角研究国际关系 C、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世界,看待世界 D、探索人类行为的心理逻辑

3 《心理、行为与文化》的课程特点是(AB)。 A、从文化和心理两个方面研究人的行为 B、比较文化的视野 C、采用的是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D、以几个小规模的文明社会为背景 4 《心理、行为与文化》这门课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 5 学习《心理、行为与文化》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我们自己对人类多元本质的容忍度。(√) 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 1 心理文化学的发展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B)。

A、心理人类学 B、文化与人格学派 C、哥伦比亚讲座派 D、国民性研究 2 在二战时期,最具有国民性研究的作品是(C)。 A、《社会化研究领域指南》 B、《种族:科学与政治》 C、《菊花与刀》 D、《美国梦的挑战》 3 从许烺光的作品(D)出版后,心理文化学进入到“心理人类学”阶段。 A、《文化模式》 B、《种族:科学与政治》 C、《文化人类学新论》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探析自我接纳

2009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6,2009 (总第118期) JOU RN A L OF M U D AN JIA N G CO LL EG E OF EDU CA T IO N Serial N o 118[收稿日期]2009-07-15 [作者简介]陈红艳(1980-),女,甘肃兰州人,陕西理工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人格与社会认知。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探析自我接纳 陈 红 艳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其一切特征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它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本文从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 进化心理学角度,探析了自我接纳的起点、途径、机制、特性等,并进一步提出增进自我接纳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自我接纳;适应;模块化[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6-0099-02 一、引言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其一切特征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简言之就是能欣然接受现实自我的一种态度。自我接纳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能确认和悦纳自己身体、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价值,不因自身的优点、特长和成绩而骄傲;二是能欣然正视和接受自己现实的一切,不因存在的某种缺点、失误而自卑。自我接纳是个体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标准。进化论的基本原理是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它运用进化论对人的心理的起源和本质及其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化心理学认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生理和心理机制都应受制于进化的规律。自我接纳是人类在解决生存和繁殖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科学的进化论对个体的自我接纳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接纳1.了解过去是自我接纳的起点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 过去是了解现在的钥匙 ,要充分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就必须了解这些心理现象的起源和适应功能。 过去 不只是指个体的成长发展经历,更主要的是指人类的种系进化史。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过去不仅在人类的身体和生存策略方面刻下了很深的烙印,同样也在人的心理和相互作用策略方面留下印记,成为探索心理机制的基础。自然选择确定个体的部分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如血型、外貌及气质类型等。按照卡特尔的观点,在同一个文化中的群体成员有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之分。了解个体所属的种系和家庭的背景信息,熟知地域和社会文化渊源,就会发现每个生命既是唯一的、独特的,又是连续的、共同的。 2.适应是自我接纳的途径 人是适应的产物。适应是通过进化形成的解决生存的方法,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也是适应的产物,某种心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解决某种适应问题。心理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去发现、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机制,而确定和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是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就是要弄清某些机制或特点是用来解决哪些适应 问题的。自我接纳就是要解决个体对自身、人格及与他人人际关系等心理机制问题,伴随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心理机制的适应功能,不断学会与环境相处,以自然选择增强人的适应能力,进而接纳自我。 3.解决问题是自我接纳的机制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机制是演化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心理机制以目前的方式存在是因为它在人类进化史上解决了与个体生存及繁殖有关的某个特征问题。从环境中积极提取或消极接受某些信息或输入,输入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内在的。通过一定的程序把输入的信息转化成输出:调节生理活动、给其他心理机制提供信息及产生明显的行动解决某个适应问题。同样,自我接纳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演化物,自我通过各种输入信息调节自身的心理活动,从而欣然接受或正视现实的一切。 4.模块化是自我接纳的特性 进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由大量的特殊但功能上整合设计的处理有机体面临的某种适应问题的机制构成的,不同的适应问题会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Cosmides 和T oo by 认为,人类的心理主要由一簇专门化的机制 即具有领域特殊的程序,对领域特殊的表征进行操作。他们进一步提出,人的认知构架类似于成百上千个功能上专门的模块的联盟,被设计用来解决某种特有的适应问题。每一个这样的装置有其自己的程序,自我接纳的装置负责个体对自身及且特征的积极态度,并对现实中的不同部分施加自身特有的组织和处理。 5.行为是自我接纳的结果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所有社会行为都是心理机制与环境互动作用的产物。社会行为的产生需要心理机制接受环境输入的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决策加工产生明显的行为。心理机制是社会行为的前提,但它不是一种盲目的本能,它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高度敏感的,而社会背景影响着心理机制的表现方式和强度。自我接纳是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机制。受这种特殊心理机制的影响,人类不断地认识自我、(下转第113页)

男女两性语言差异比较_钱伟

教育与人才
男女两性语言差异比较
钱 伟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摘 要: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关系密切。男女在成长过程中受所处社会环境制约而形成的社会性别与男女在使用语言过 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有相当紧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男女两性的口头用语以及体态语言来阐述两性语言的差异, 并浅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两性;语言;差异;比较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0.30.038
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及最主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也 是社会的镜子,男性和女性的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也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俗话说:“男女有别”,这句 话表现在语言上就是男女在语言上的性别差异。语言中性 别差异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它不仅反映一定的社会 现象,而且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语言、性 别、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说话的内容还是 说话的形式,男女的表达各有特色,由此也产生了男女之 间交流的障碍与误解。因此,了解男女语言的差异会有助 于我们和异性进行交流,彼此理解,从而更加和谐地相 处。 1 口头语言差异 1.1 话题选择与话题策略差异 日常生活的交谈中,我们往往发现男女两性各自谈论 的话题经常不一样。一般地,女性较多谈论的话题往往涉 及个人,当前的事情。而男性喜欢的话题恰恰相反,他们 较少直接袒露自我,与即时情景常保持一定的距离。女性 一般更多地谈及服饰和家庭内务等,如衣服款式、色彩、 价格、美容调养、洗衣做饭、孩子教育等。与男性相比, 她们较少谈及国际国内政治大事、金融债券、科学技术、 军事体育等项目。女性这种话语题材的选择,与其从事的 日常工作和在家庭中所承担的角色有关。尽管在现在这个 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越来越多女性有自己的独立事业,但 是仍然很少人会谈论时事问题,关注八卦新闻的现象仍旧 占多数。 在话语策略方面,一般来说,女性在谈话中较善于合 作,不喜欢左右话题。女性与地位相当的男性谈话时,一 般对话题不加左右,表现出交谈的被动性和顺从心态。因 为左右话题的行为往往被看作不文雅、非淑女之所为。在 交谈中,男性的话题转换跳跃较多,连贯性不强。他们并 不注意听者的反应与参与。在别人讲话时,他们反应较缓 慢,多半是不置可否,少有肯定或赞同的评论。谈话过程 中,男性常常打断别人说话,且口气直接,生硬。一般而 言,异性间的交谈基本上是在男性的控制和掌握之下。 1.2 话题风格差异
收稿日期:2010-09-19 修回日期: 2010-10-15
首先,场合的不同,男女两性表现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在大多数公众场合,男性总是表现得积极活跃,长时间占据 着话题中心,并控制着话题的选择,通过展示自己的才智, 突出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建立和提升自己的地 位。而且在某些私下场合,男性也会以这种方式来交谈。而 女性在公共场合一般较少发言,往往持听话人的姿态。但她 们在私下场合,则表现得比男性积极。如在家中,女性常随 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交谈,毫无顾及谈话如何被别人评判, 而在家里,男性常保持沉默,话题很少。 第二,女性说话比男性表现得平等而合作。女性很重视 意见的一致性,因为女性希望通过谈话来建立和保持彼此之 间和谐友好的关系。而男性在交谈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 性,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来控制别人讲话的机会和话题的 选择。 第三,女性谈话时比男性带有更浓的感情色彩。女性在 交谈中,尤其是在同性朋友之间,特别喜欢展示自己内心真 实的感情,包括夫妻之间的感情关系。女性之所以这样做, 是为了发泄和流露内心的情感。而男性之间的谈话则缺乏浓 厚的感情色彩,他们很少表露内心的情感,否则将被看作缺 乏男子气概,不是真正的男子汉。比如失恋时,女性会不断 地向好朋友们哭诉,言辞激励,话语里常带有夸张、排比、 对比等修辞手法。而男性则较常用沉默,喝闷酒来发泄内心 痛苦,很少用语言表达。女性在语言活动中喜欢使用大量情 感词,如赞美词,礼貌词,强调词。据统计,女性使用情感 词的频率是男性的一倍,她们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形容词,副 词以及一些亲密语词来表示情感,其目的不在于恭维对方, 而在于使谈话顺利融洽,从而有利于满足听话者的某种虚荣 心理,使双方进行愉快的话语沟通,避免语塞和冷场。 第四,女性言语要比男性含蓄。在言谈中,对于双方都 愿意的事情,男性通常直接表示出愿意的态度,而女性会装 作不愿意,在言语上故意表现得漠 不关心和毫不在意。比如 请朋友看电影,当邀请男性朋友时,他一般是直接表示可 否;而在邀请女性朋友时,她往往会客套一番,然后用委 婉、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意思。很多男性在跟女性交流 时,当遭到女性拒绝时,男性往往当真,这使本来不是这样
作者简介:钱伟(1974-),男,河南洛阳籍,硕士,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性别差 异心理学等。
73

心理、行为与文化(版本一)超星尔雅满分答案

心理、行为与文化(版本一) 1 下面关于《心理、行为与文化》这门课程的特点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比较文化的视野 B、比较行为的角度 C、单一文化的视角 D、兼容并包的原则 正确答案:A 2 下面关于学习《心理、行为与文化》这门课程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异文化” B、了解一种把握人的方法 C、满足个人兴趣爱好 D、为研究国际关系提供深层背景 正确答案:C 3 《心理、行为与文化》的课程特点之一是从哪两个方面研究人的行为: A、文化和质疑 B、文化和心理 C、素质与心理 D、素质与发展 正确答案:B 4 “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这句话出自: A、卢梭 B、马克斯韦伯 C、泰勒 D、麦克利兰 正确答案:A 5 《心理、行为与文化》的课程内容不包括: A、社会要求 B、亲属集团 C、交换模式 D、价值观 正确答案:D 6 我们与异文化背景下的人打交道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各美其美 B、张扬个性 C、美人之美 D、自知之明 正确答案:B

7 能够解释群体极化现象的理论除信息影响外,还有? A、法律影响 B、道德影响 C、规范影响 D、策略影响 正确答案:C 8 “自知之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而不同”是了解异文化所追寻的原则。正确答案√ 9 教育的目的是不让人发问。 正确答案× 10 《心理、行为与文化》在学理上的定位属于心理文化学。 正确答案√ 11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正确答案× 12 学习《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程的意义是: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学习与人相处之道,掌握人的心理。 心理文化学:源流、原则与方法(一) 1 关于心理文化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研究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学问 B、是从心理人类学分离出来的 C、用的是许烺光倡导的心理与文化相分离的视角和方法 D、主要从事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的学问 正确答案:C 2 心理文化学发展大体经历的第三个阶段是: A、博厄斯的文化与人格学派 B、二战前后的国民性研究 C、哥伦比亚讲座派 D、1961年的心理人类学 正确答案:B 3 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作品不包括:

社会心理学课本框架

第一章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定义胡济南: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念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1)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3)也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 2.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3)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二、学科性质 1、社会心理学是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介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之间 2、与心理学的关系 (1)传统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洛莫夫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之一 (3)吴江霖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大支柱 (4)班特纳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总称 3、与社会学的关系 (1)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与方法上彼此相通(3)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课题上同中有异 4、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三、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 1、基本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

是在行为主义—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着重阐明环境与教育因素在人们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a、强调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b、强调认知因素 c、强调观察学校 d、强调自我调节过程 (2)社会认知理论 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或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要观点是:强调认知结构的意义,认为认知是个体以已有的知识结构来接纳新知识,同时,旧认知结构也从中得到改造与发展。 (3)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动力学说,人格结构学说 新精神分析,主要反对泛性论 (4)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三个假设:a、人对外界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c、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是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与修正这些意义的。 (5)社会交换理论 a、 b、 c、基本观点:五个命题 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与满足命题、侵犯与赞同命题 2、基本内容 (1)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 a、个体社会心理:个体的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学习等 b、群体社会心理:人际互动、群体内聚力、群体的社会心理气氛 c、大众社会心理:如流行、模仿、暗示、流言、舆论、经济恐慌、大众骚扰等 (2)应用社会心理学

情绪表达 两性差异

情绪表达—刻板印象后的男女 摘要:在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方面,通常认为女生比男生更为外显也更为积极,然而现实却不一定如此。本文仅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定义两性在情绪表达方面的异同,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情绪表达下的男女差异,以探究真实的情绪体验于两性中的表现。 关键词:情绪表达情绪感受两性差异 关于男女两性的差异,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领域的诸多体现,从生理基础到心理及行为表达、从经济领域到政治参与、从一般的视角到专业的角度,似乎生活中可见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男女差异的印记,也被加上了无形的性别标签。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充满性别刻板印象的世界——女性的低政治参与、男性的社会结构主导,女性的感性、男性的理性,女性的柔弱、男性的强壮……每一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又性别角色决定的诸多的社会定义——女权主义、全职太太等等。然而事实真的像我们想的那样吗?女性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处在社会的低层、是一种弱势群体,男性真的在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上不如女性? 由于研究者对此类课题的兴趣,有关两性差异的研究文章众多。很多研究者初衷均是希望揭示和确认两性之间的差异之存在,但却常常造成一种令人困惑的局面,即出现不少相互矛盾及不一致的研究结果。美国心理学家麦科比和杰克林在1974年出版了女性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著作——《性别差异心理学》一书,对有关两性差异的众多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澄清。他们把研究结果分为 3 类:第一类是为众多研究所一致证实的性别差异,即确认了女孩比男孩语言能力更强,男孩比女孩空间视觉能力更好,男孩的数学能力比女孩强,男性的攻击性行为比女性多这样 4 个方面的性别差异。第二类是研究证据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加以探讨和确认的性别差异,共有 8 个方面,包括女孩比男孩更合群,女孩比男孩更易于接受暗示,女孩自我评价低,女孩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表现好而男孩则不行,女孩分析能力不如男孩,女孩受遗传因素影响更多而男孩受环境影响更多,女孩缺乏成就动机以及女孩听觉好而男孩视觉好等方面。第三类是有争议的性别差异,即研究结论不一致、两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情况不明的一类问题,包括触觉的敏感性、恐惧与焦虑、积极活动的倾向性、竞争性、支配性、从众行为、母性行为等 7 个方面的问题在性别与情感关系上,她们认为传统有关女性更易恐惧与焦虑、具有母性行为等结论并不能被确认。 她们的著作虽毁誉交参,但其研究却使人们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许多人多年来一直坚信存在的某些男女之间的差异也许并非科学和事实,而只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臆想。也许我们到了该换换思路的时候了。 许多研究指出,事实上,男性和女性主观经历的情感并没有很明显的性别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外露(让他人看到的)的情感上。比如,男性和女性可能都有合作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但男性较少将这种情感表露出来。同样,男性和女性都具有自我取向的情感(如野心和骄傲),但女性较少表现出野心和骄傲。这种有选择的情绪表达主要是受到社会期望的影响和性别角色的限制。同样就共情、也就是说感受他人正感受的同样情绪这一方面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共情是一个刻板定型。但事实上,采用不同的方式测量共情,却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当询问个体在某种情况下的感受时,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共情。然而,当隐蔽观察个体行为时或测量他们的生理反应时,在共情方面却并没有发现性别差异。这表明,受测量者在知情后,会控制自己的反应,往往按照社会所接受的性别典型特征做出反应。再如,许多文化都认同男性有较强的攻击性。尽管男性在许多情境中都表现出更大的攻击性,但女性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攻击性却并不逊于男性。“永远不要去惹母熊怀里的孩子”,应该就是对此的一个通俗说明吧。而进一步文献分析显示,虽然男性对于导致痛苦或身体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