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和语法解释等汇总151207

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和语法解释等汇总151207
对外汉语词语辨析和语法解释等汇总151207

词语辨析-Magic

1 或者还是

或者:

用于陈述句。

还是:

用于问句和否定句。

先来看看例句:

(1 )你喜欢听音乐还是喜欢听歌曲?

(2)你想要红的那件还是要黄的那件?

(3)谁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4)去美国还是去澳大利亚,我还没决定。

(5)你明天来或者后天来都行。

(6)每天下午,她们都去打篮球或者跑步。

(7)我想去美国或者澳大利亚,现在还没决定。

问题:

“或者”和“还是”在英语里都是or ,都是表示选择的连词,它们有什么不同?分析:

“或者”和“还是”虽然在英语里都是or ,可是它们有很大的不同:用“还是”时,说话人不知道是哪一个或哪种情况,所以“还是”通常用在问句里,如例

(1)、(2);有时也可以不用在问句里,这时句子的谓语经常是“不知道”、“不清楚”、“没决定”等,如例(3)、(4 )。注意例(4 )把“我还没决定”放在了后面,也可放前面,是一个句子。

用“或者”时,说话人是告诉别人有这几种可能性,不能用在问句里,如例(5 )、(6)、(7)。注意例(7 )与例(4)的不同,“现在还没决定”不能放在前面,这是两个句子,这里说话人还是在告诉别人自己的两种打算。另外,“还是”还可以用来表示经过对几种可供选择的情况的比较和仔细思考,最后作出选择,一般和句末语气词“吧”一起用。如:

A :你喝茶还是喝咖啡?

B :(想一想)还是喝茶吧。

2 、基于鉴于

( 1)基于:相当于根据(基是凭借、根据) ; ( 2 )鉴于:觉察到,考虑到。(鉴引

为教训的事或引为教训)注意: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里,前边一般不用主语。

( 1 ) 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 “基于”表示理由,用得] 妥贴。

( 2)鉴于上次赛场上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主张换队长。[ 鉴于引出经验、教训,后文指出应对措施。]

3 、即使尽管虽然

(1 )“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

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

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

( 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

能。

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4 、几乎简直

几乎:将近于;接近于。

例:我几乎不相信。

简直:表完全如此,语气带有夸张。

例:我简直不相信。

5 、既然既既然:连词,用在上半句里,下半句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它对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知道错了,就应当赶快纠正。

既:连词,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6 、继而,既而

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

例: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

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例: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

7 、坚苦艰苦

坚苦,坚忍刻苦(主观精神)。

艰苦,艰难困苦(客观实际)。

8 、接受接收

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如“接受意见”:“接受考验”。

接收,指收受、接纳和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把过来,如“接收无线电电波”、“中国政府接收了香港的主权”。前者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较广泛,后者使用范围小得多,如机构、财产、人员等。

9 、结束完

to end; to terminate; to finish; to conclude; to close; to wind up

完:

1. complete; intact

2. to complete; to finish

3. to be used up; to run out

10 、尽管,不管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

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

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

11 、径直,径自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例:他出了校门,就径直回家。径自:自作方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例:他没等下课,就径自走了。

12 、就;才

就”表示比正常情况或预期的早;“才”表示比正常情况或预期的晚。你怎么就来了?

你怎么才来?

13 、来去

先看例句:

(1)A :我能进来吗?

B :请进来。

(2)我马上到你那儿去。

(3)我马上到你这儿来。

疑问

为什么例(1 )中A、B两个人都用“进来”?A在屋子的外面,能说“进来”吗?

析疑一般来说,汉语表示人或事物的移动用“来”或者“去”时,是以说话人所在的位置为参照点的。如果人或事物向说话人的方向移动,就用“来”。人或物体向远离说话人的方向移动,就用“去”。

如果事件中的人物就是说话人自己,那么,可以有两种表达的方法:

一、以说话人自己为参照点,如例(2)就是指离开说话人“我”现在所在的地方,前往

听话人“你”那儿,所以用“去”。

二、以听话人作为参照点。如例(3)就是从听话人那一方说的,“我”到听话人那儿,

对于听话人来说,“我”就是向他走来,所以也可以用“来”。在日常交际中,用第二种方法就会显得更尊敬听话人,更有礼貌,因为你是站在听话人的角度来说这话的。

例(1 )中A 是问B 能不能让他进屋里,从有礼貌的角度来说,当然应该以听话人为中心,用“来”。

14 、立刻,马上

先看例句:

1 )这件事我马上就去办!

2)听他这么一说,小王马上就答应了。

3 )派两个人,立刻把他找来!

4 )听到敲门声,他立刻跑过去开门。

5)冬天过去了,春天马上就到了。(不能用“立刻”)问题:副词“马上”与“立刻”的意思一样吗?解析:

“马上”与“立刻”的意思不完全一样。

“马上”与“立刻”都可以表示事情即将或很快发生,强调时间短。如例( 1 )、(3 );

也都可以表示前一件事发生后,后一件事接着发生,例( 2 )、(4 )。

“立刻”所表示的“事情即将或很快发生”,指的是某件事情眼前就要发生,时间非常非常短。而“马上”所强调的时间短是相对的,有时只是说话人心目中认为时间很短,实际上可能并不很短,如例(5 )中的“马上”所强调的时间可能是几天,几十天。所以这里的“马上”不能换成“立刻”。

15 、临时暂时

临时:当时;到时;非正式性,非固定性。

例:明天集合的地点临时再通知你们。临时工。

暂时:重在表时间短。

例:老师叫我们暂时休息一会儿。

16 、另外此外

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

例: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

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

例:院子里种着两颗桂花树,此外还有几颗梅花树。

17 、每各先看例句:

(1)每个学校都有人参加这次的会议。--> 各个

(2)请你把各年的产量都记录下来。--> 每

(3)我每年都要出去旅游。X 各

(4)我们学校有来自全国各省的学生。X 每

(5)各参赛队的运动员都表现出很高的技术水平。--> 每个

(6)每两个人一本书,请不要多拿。

(7)他每写一个字,就停下来想一想。

(8)几种水果他各买了一斤。

问题:

“每”和“各”的意思差不多,它们有什么不同?

解析:

“每”指的是一个范围中的任何一个个体,侧重于表示全体、全部,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常和“都”一起用。“各”指的是一个范围中不同的个体,侧重于表示不同,所以有时不一定是全部。

例(1)是说所有学校都有人参加,这里“每个学校”也含有“不同学校”的意思,所以可以换成“各”。例(2)中的“各年”是说不同年份,这里也含有“所有年份”的意思,可以换成“每”。

例(3)的意思是说“我”没有哪一年不出去,没有说不同的年的意思,这时不能换成“各”。而例(4 )是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不一定所有省份的学生都有,所以也不能换成“每”。

“每”后跟名词时一般要有量词(“人”、“家”和“天”、“年”等时间名词除外),还可以有数词。而“各”后可以直接跟名词,这些名词常常是表示集体、组织的词,如例(5)。

每”可以用于例(6)这种句式,即句子中出现两个数量词,表示一种平均的比率。各”不同。

另外,“每”和“各”都可以作副词放在动词前面,但是意思不同:“每”相当于“每当”或“每次”。“各”相当于“分别”或“每一(个)”,如例(7)的意思是“他” 写一个字,就停下来,再写一个字,又停下来。例(

8)是说几种水果他每种分别买了一

斤。

18 、面世面市

面世,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

面市,一般指商品上市。

19 、偶尔偶然

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

20 、其他 另外

6)今天我买了一件衣服,另外还买了一条裤子。

7)我想去看看他,另外,我自己也想出去散散心。

问题:

“另外”和“其他”的意思是一样的,他们有什么不同? 解析:

“另外”和“其他”在用法上有以下异同点:

一、 两词都可以用在名词前面,而且后面的名词也都可以省略。不同的是在这两种情况下 “另外”后一定要有“的”,如例(

1)、( 2)。此外,“另外的”单独用常作主语,较 少作宾语。

二、 后面都可以跟数量词,可是“其他”不能用在“一”的前面,如例( 3)、( 4 )。

三、 “另外”还可以作副词用在动词前,常常和“还”、“再”、“又”等副词连用,在 它们前面或后面都可。这时句子都可以变成“另外”加“的”用在名词前面的句式,变了 以后句子意思不变,如例( 5 )。

四、 “另外”还可以作连词,用在句子之间,有“除此之外”的意思,即在说了一件事之 后再补充说一件事,如例( 6 )、( 7 )。

21 、全 全部

先看例句:

(1)这些孩子全很健康。

(2)我把今天的工作全部都干完了。

3)今天我们全校的老师都参加了会议。

(4)我把今天的全部工作都干完了。

(5)车祸以后,他的一条腿全废了。

先看例句:

(1)你们几个住这儿,其他人住隔壁。 -- (2 )我只用了一点,其他都在这儿。 -- (3 )我翻译了三章,另外三章你来翻吧。 (4)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不谈。 -- (5 )不要让他去了,我们另外再找人吧。

- > 另外的

> 另外的

> 其他

X 其他

> 不要让他去了,我们再找另外的人吧。

“全”和“全部”有什么不同?

分析:

“全”和“全部”都表示整个范围,在用法上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作状语,这时它们常常可以互换。但是“全部”常常和“都”一起用,“用”可以不用,如例(1)、(2)。

它们也都可以用在名词的前面作定语。可是“全”后面的名词一定是集体名词,如例

(3)中“学校”的“校”,又如“全班、全国、全世界、全公司”等;而“全部”只能用在别的名词前,如例(4 )的“工作”。注意:如果后面的名词是某类成员,要用“全体”,如“全体教师”、“全体职员”等。

另外,“全”作副词时,还有“完全”的意思,表示某种程度很深,如例(5 )是说他的一条腿完全失去了作用。这时不能用“全部”。

22 、让被叫

“叫、让”的介词用法基本同“被”。“叫、让”用于口语。比较正式、庄重、严肃的场合用“被”,不用“叫、让”。

一八四六年,我被汉堡工人教育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

一九三二年我们主编的刊物被反动当局查封。

23 、任凭无论不管

任凭:(1 )听凭;(2 )无论、不管。连词“任凭”后面提出的条件是极端的任凭多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

连词“任凭”后面一般不用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无论、不管”后则常用。

无论投弹还是射击,他们班的成绩都是优秀。

24 、舍得舍不得基本解释

[hate to part with;be relucta nt to] :不忍分离

远离故乡,我心里真有点儿舍不得

[hate to give up or use] :因爱惜而不忍抛弃或使用

把它扔了我可舍不得

reluctant to give up, let go, etc.

舍得:

Willing to ;not grudge

25 、始终一直

(1 )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

(2 )“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大雪一直下了三天。

我一直等到十二点。从他走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来过信。

(3)“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

26 、索性干脆索性:表直截了当,有时含有赌气或一不做二不休的语气。

例:讲了几遍都不听,索性不讲了。

干脆:直截了当,办事爽快。

例:他办事很干脆。

27 、通过经过

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经过: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28 、通过经过

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

华师大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3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 法功能的词。 4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划分,复句可分为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两大类。 5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6离合词: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洗澡”、“理发”合起来算一个词,分开用时“我洗了个澡”,“我这个月理了两次发”,算两个词。这类词称之为离合词。 7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8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紧是紧凑,指语气上紧,隔开分句的语音停顿没有了,缩是缩减,指结构上有些词语被压缩掉了。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9辅音的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例如发辅音【p】时,上下唇形成对气流的阻碍,因此,双唇就是【p】的发音部位。 1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也能够跟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1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 上,这就是词的活用。 12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共分成两个大类:单句和复句。 13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1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词语(以义项为单位)构成的聚合体,就是语义场,又叫词汇场,有时简称义场或词场。 15语法功能:词与词相结合的能力和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16语义指向:是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指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它的任务是 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对以汉语教学、研究和翻译为终身职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多半是成年人。 2、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 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想目的语逐渐过度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3、语用文化:语用文化是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文化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 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 4、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 语法讲解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 . 【流程:[教学流程] [1] 复习: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 教授新词:在黑板上列出本课新词的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学生跟 教师朗读单词。教师说出母语意思,学生说了英语单词。 [3] 讲授语法:讲解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语 法规则进行转换等。 [4] 讲解课文:教师逐句念课文,学生分析语法与译成母语。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 [5] 巩固新课: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 [6] 布置作业: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 5、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 模式和思维方式。 6、语义文化: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 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 ·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P133) 2、语义文化(P135) 指语言的语义系统,主要指词汇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它反映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3、语用文化(p136):A称呼、B问候和道别、C道歉和道谢、D敬语与谦称、E褒 奖与辞让、F宴请与送礼、G隐私与禁忌】 7、暗示法:这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 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于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 所谓暗示,是指建议或诱导,正确的暗示主要有两种手段:威信和稚化。 8、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行为是通过语言来进 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成语大全及解释造句[1]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受到损失和伤害 - 造句:那次智利大地震,许多城市都毁灭了,但我叔父全家安然无恙,非常幸运。 -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造句:“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 跋山涉水:形容旅途的艰辛劳苦 - 造句:地质勘探队员不怕艰苦,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地下的报藏。 - 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造句:到了节日里,各个景区摆设的花朵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造句:你在著名华文作家的面前卖弄华文,岂不是班门弄斧。

- 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 造句: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 - 变本加厉: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造句;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了. -变幻莫测: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造句:草地的气候变幻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怒吼。 -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造句:这篇小说让人看了回味无穷,作者确实是别巨匠心。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辱) -造句: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 造句:他的问题很严重,已经不可救药。

-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 造句:我看这那座小山觉得不可思议。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造句:高兴与悲伤总是不期而遇,或许这就是上帝再捉弄世俗吧!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那种不屈不挠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 -造句:战士们不屈不挠的坚守在抗震第一线。 -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 造句:也不必说有时趁你不防钻进防盗铁门登堂入室的不速之客。 -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 造句:孔乙己对那些嘲笑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情。 -不言而喻:形容道理很明显 -造句: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可不言而喻了。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廖版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黄 廖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 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题第一章: 绪论 1.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 言。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xx著作为语法规范。 5.方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它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的 人民使用的语言。 6.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第二章: 语音

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叫语音。 2.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3.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的幅度的大小有关。 4.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的颤动的时间的久暂。 5.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6.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喉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8.元音: 元音是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9.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10.声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12.声调: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15.声母的发音方法: 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16.调值: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17.相对音高: 相对音高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18.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9.儿化: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20.辅音音位:

对外汉语复习

填空: 1.对外汉语教育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2.目的语是什么: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3. 主要的教学方法:①以语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②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③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④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4. 文化的分类。按文化的内容常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①语构文化②语义文化③语用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主要有:①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②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中去③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①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②言语技能(汉语听、说、读、写)③言语交际能力(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④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的主要课程,大体上分为三类:①汉语技能课②汉语言知识课③中国文化知识课 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结合教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①感知阶段②理解阶段③巩固阶段④运用阶段 名词解释: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之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语言学习与习得:“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是儿童系的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学习”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由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3. “迁移”是心理学的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正迁移,有的起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也叫干扰。 4. 中介语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系统,可以把它看做是某一阶段的“切片”;也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可以把它看做是各阶段相接而形成的一种连续体。 5. 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6. 语言测试:是根据一定的评估目的,以抽样方式通过有限试题来诱导出受试者的言语行为,然后借助于定量描述来推断受试者掌握的该语言的知识和能力。 简谈对外汉语教学内容? 答:(1)语言要素:语言要素通常指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根据汉语的特点需要加上书面语言的文字---汉字,这样就构成了语言的四要素。(2)言语技能:言语技能就是指听、说、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_好词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_好词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偏听偏信: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消息盈虚: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官场如戏: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戏: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没头没脑: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变化如神: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地覆天翻: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庄生梦蝶: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捻神捻鬼: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消息盈冲: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阴阳惨舒:古以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意为秋冬忧戚,春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苍黄反复: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黄翻复”.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星移斗转: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宦海浮沉: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出鬼入神:谓变化多端,不可捉摸.雨覆云翻:比喻变化无常.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匹夫匹妇:平民男女.泛指平民.时过境迁: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难兄难弟: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高岸深谷: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隔世之感: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变化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地老天昏:形容变化剧烈.人世沧桑: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海沸山崩: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难兄难弟: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 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5、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9、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10、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1、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12、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13、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现代汉语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大小音译结合体的聚合组合规律(高更生) 2.语法单位:构成语法体系的大小不同的音译结合体 3.语法体系:一是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二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 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的系统性。 4.句法结构:由词构成的组合体 5.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6.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7.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的词。 8.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9.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又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介于词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 10.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是 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11.中心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2.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不互为 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的特殊成分叫独立语。 13.单句: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 14.句型:按句子结构类型划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15.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法成分得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法 成分 填空题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层级性。 2.词类划分的三个依据:意义、形态、功能。 3.虚词的三个特点:一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二是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 独做句法成分;三是不能重叠 4.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 5.短语的两大功能:做句法成分,独立成句 6.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动语、中心语 7.句型: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又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又分 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叹词句、拟声词句。 8.句式:主谓谓语句、主谓作宾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 9.句子的变换方法:移位、增添、删减、替换。 10.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 11.复句类型:联合复句、偏正复句 12.联合复句:并列复句、顺承复句、解说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 13.偏正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目的复句、转折复句。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推荐下载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 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这就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本族语:指本民族使用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学科的理论体系。 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规则体系。 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包括语音、拼写、词的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也就是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话语能力:指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言的能力。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环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言语行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说话人通过发生把这句话说出来,它所直接表达的是字面的意思。言外行为:是通过一句话来表达隐含的真正意图,也就是言外之意。 言后行为:指一句话对听话人所产生的影响。 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德育:指思想品德的教育。 智育:指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智力: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 教学: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过程。

成语大全及解释100个

成语大全及解释100 个 1,炫服靓妆:炫服:华丽的服装; 靓妆:美丽的装饰。形容服饰打扮十分艳丽。也指 打扮得十分艳丽的人。 2,乐尽悲来: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3,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4,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5,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6,捶胸跌足: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7,珠泪偷弹: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 8,泣歧悲染:泣歧:见歧路哭,因可以向南也可以向北; 悲染:见染丝而悲伤,因可以染成黄色或黑色。形容悲叹人们易受外界世俗影响而迷失方向。 9,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10,乐极悲来: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11,形夸骨佳:夸:柔软,美好。形容女子外貌美丽,体形优美。 12,兰姿蕙质:姿:容貌,姿态; 蕙:香草 ; 蕙质:比喻美质。比喻女子聪慧美丽。 13,捶胸跺脚:捶:敲打。捶击胸口,用脚跺地。指十分悲伤或痛愤。 14,一悲一喜:既悲伤又高兴。 15,呕心抽肠:形容极度悲伤。 16,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17,漏洩春光: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18,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19,春宵苦短:为春天的夜晚太短而苦恼。形容人处在欢乐之中,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20,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 21,女貌郎才: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 22,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 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23,暮云春树:傍晚的云,春天的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24,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25,时雨春风:及时的雨,春天的风。泛指能使万物生长的雨和风。比喻良好教育的 普遍深入。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6,风木叹: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27,目断魂消: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28,抢地呼天: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29,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 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30,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31,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32,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33,靡颜腻理:靡:美丽; 颜:面容 ; 腻:细腻 ; 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34,香喉玉口:形容美丽女子的演唱。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 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 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 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 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 反之,声音就短。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 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 出的就是音素。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 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9.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 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 10.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陈昌来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育,或称其核心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名词解释、运用)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这是按人们获取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也是语言教学理论中运用最多的概念。第一语言是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取的语言;第二语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在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里存在一种情况是,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都达到同等运用熟练程度,这就成为双语或多语现象。 2、母语和外语: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母语是指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母语是人们出生后接触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首先接触的可能是居住地的语言而非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两个概念混同。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可以与“母语”通用。非本族语指的是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运用情况来看,母语、本族语和第一语言往往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也存在相反的情况。 4、目的语:这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全过程和整个教学体系中各个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 所谓的内部因素主要指:(1)学习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即学习者和教师;(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即所教授的目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3)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所谓外部因素是指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以及其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还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 1、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可以看作是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或叫做支撑理论。 2、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其中,应用研究是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

四字词语大全及解释

词语全解 ——王雷雷 2015、02、06 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指旧思想、旧文化不予以破除,新思想新文 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惩罚适可而止。 3、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 4、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 5、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不同意。 6、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7、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8、蚕食鲸吞:比喻用各种方式吞并、侵占别国领土。

9、惨淡经营:苦心经营。 10、侧面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11、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2、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13、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 斟酌的处理。 14、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15、不卑不亢:既不高傲,也不自卑。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16、别无长物:没有什么多余的财物,形容穷困或简朴。 17、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18、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19、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是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 不在意。 20、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成的样子。 21、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22、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而力量却达不到。 23、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的关系,爱跟有关的人或物。 24、安步当车:慢慢的步行,权当就是坐车。 25、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26、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虚惊一场。 27、杯水车薪:比喻分量太小,而解决不了问题。 28、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苦。

29、不离不即: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30、不径之谈:没有根据的话。 31、不刊之论:比喻不可改动或是不可磨灭的言论。 32、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速度。 33、不落窠臼(kè jiù):比喻有独特性,不落俗套。 34、不可理喻:形容不讲道理。 35、不稂(láng)不莠(you):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36、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讲话。 37、曾几何时:指没过多久。 38、曾经沧海:比喻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39、长篇累牍:指篇幅多、内容多的文章。 40、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41、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善于钻营取巧。 42、城下之盟:指被迫而签订的条约。 43、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而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44、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绝妙境界。 45、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十分满意。 46、春秋笔法:称文章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47、从长计议:慢慢的多加商量。 48、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好的接受别人的意见。 49、大放厥词:指大发议论。 50、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处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归纳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六书: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理论进行了阐述。“六书”指的是: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是六种不同的造字方法。 3.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4.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5.隶书:隶书是秦汉时期所用的字体,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6.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部件,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7.部件: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8.浊声母:声带颤动而产生的声母。 9.零声母: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10.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 11.鼻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后面带上一个鼻辅音作韵尾的韵母叫鼻韵母。 12.四呼:四呼是我国传统音韵学上按有无韵头及韵头的不同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即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13.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14.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15.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6.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7.儿化: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的音色的一种特殊的音变规律。 18.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句子。 19.离合词: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以扩展,变成了词组。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扩展后是词组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20.派生词: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合成的词,称为派生词。 21.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根语素合成的词,叫复合词。 22.真词缀: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 23.类词缀:类词缀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类词缀是由词根向词缀转化的过渡形式。 24.区别词:不能直接做谓语的形容词是非谓形容词,又叫区别词。 25.偏义复词:凡是由一个表义语素和一个别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型复合词,就是偏义复词。 26.文言词:文言词是现代汉语词取代了的古语词,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但已为新产生的词所取代。 27.历史词: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如今已经消亡了的事物的词。 28.方言词:方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言词指各种方言里的词,狭义的方言词指从方言里吸收进普通话的词。 29.外来词:外来词是从外族的语言词汇中吸收进普通话词汇中的词,也叫借词。 30.新造词: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采用新的形式,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重点名词解释和部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 1.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2.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3.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4.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语音的三大属性: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6.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7.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 8.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9.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10.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11.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3.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1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5.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16.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7.音节结构有如下特点: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音节可以没有辅音;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不能没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18.音变是指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人们说话、朗读时,连续发出一连串的音节,被称之为“语流”。在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往往会互相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现象就叫做音变。 19.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20.轻声: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21.儿化:是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可以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doc

1.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习考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的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偏误分析: 是对学习者在笫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來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3.中介语: 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FI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4.跨文化交际: 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Z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5.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是第一语言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第二语言。 6.负迁移 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分阻碍性干扰(目的语中有,母语中没有,从而干扰)和接入性干扰(目的与没有,母语有的,从而干扰)。 7.迁移 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8.测试的效度 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 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 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 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 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 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9.H S K 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 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 计的一种考试,rti基础、初中等、高 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屮等)考 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 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 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 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10.习得机制假说 “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的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 得时提出來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 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1.失误与偏误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 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 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 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 纠正。 12.正迁移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 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 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対第二语言 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13.功能教学法 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 有 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 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4.迁移与泛化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 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 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 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笫 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 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 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 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 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 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 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 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 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 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 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 制。 15.应用语言学 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 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 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 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 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 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 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7.简述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 点 答: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 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 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听、 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一)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 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二)主要特点 1.教学原则: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 位 ②以学生为中心 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 则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而 发展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 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