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的原则及基本形式

一、植物配置方式

(一)自然式

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和视觉效果,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

(二)规则式

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体现人工美。

(三)混合式

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

二、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一)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的功能表现在美化功能、改善和保护环境功能,以及生产功能等几个方面。首先应当明确以谁为主。例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种植设计,为了达到防止眩光的目的,确保司机的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中植物的密度和高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城市

滨水区绿地中植物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够过滤、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水域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而提高河水质量,保证水景质量;在进行陵园种植设计时,为了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配置时常常选择青松翠柏,对称布置;而在儿童公园内一般选择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植物进行自然式布置,并且与儿童活泼的天性相一致。

(二)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

最好的配置是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稳定人工群落。

主要考虑几个方面:

1. 乔木与灌木和草本地被;

2. 速生与慢生: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在街道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在游园、公园、庭院的绿地中,应选择长寿树种。当然,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互结合地配置,应是园林绿化的方向。速生树种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在园林树种选择中,还要注意选择根深、抗风力强、无毒、无臭、无飞絮、无花果污染的优良树种,但是一个好的园林树种的优点都是相对的。选择的目的,就是不断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选出来,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性较差,绿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树种。

3. 喜光与耐荫;

4. 深根性与浅根性。

(三)适用原则

1. 适地适树

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较高的生长水平,以充分发挥树种在相适应的离地生态条件下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通常,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植物。乡土植物具有实用性强、代表性强、

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文化性强的特点。

通常,在设计中乡土植物的使用比例应该不小于70%。

2. 满足造景的功能要求,植物配置与景观的总体布局、环境相协调一致。

(四)美观原则

做到尽量美观,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预先考虑植物尤其是树木年龄、季节、气候的变化。

(五)多样性原则

即生态园林的要求。生态园林的真正意义是物种多样性和造景形式的多样性。

要避免以下四个单一:

一是植物种类单一。植物种类的单一,直接造成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二是植物色彩单一。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

三是植物功能单一。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中必须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报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忽略其它功能。例如当前兴起的草坪热中,观赏草坪占主导地位,景观效果好,但是忽略了人们运动休息的需求,挤压了活动空间。许多城市兴起广场热,开阔的广场令人望而生畏,这都是在规划设计中缺乏人性化考虑的结果。

四是空间利用单一。

(六)地方性原则

突出地域特点,注重地方特色。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不同植物对气候、土壤和光照等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到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植物品种。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确保其能够在设计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二、景观性原则 植物造景的目的是为了营造美丽的环境,因此要注重植物的景观性。要根据设计的需求和场地的特点选择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植物品种,如花朵美丽、叶片丰富的植物。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色彩、形态和纹理等特点,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三、层次性原则 在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时,要注意植物的层次性。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可以形成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植物群落,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可以选择高大的乔木作为主体,再搭配一些中等高度的灌木和低矮的地被植物,形成上下层次分明的景观。 四、变化性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需要考虑植物的变化性。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季节和时间的推移,植物的颜色、形态和生长状态都会发

生变化。因此,在进行植物选择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生长习性,避免形成单调的景观效果。 五、生态性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性。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等。因此,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选择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植物品种,如能吸附有害气体的植物或具有良好保水性的植物。 六、可持续性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要考虑植物的可持续性。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养分和光照等条件的支持,因此要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抗寒的植物品种,减少对水资源和养分的依赖。同时,要合理规划植物的生长空间,避免植物过度生长导致景观失衡。 七、安全性原则 植物造景设计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安全性。一些植物可能对人体有毒或过敏反应,因此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注意其安全性。尤其是在儿童活动区域或公共场所,要选择不容易引起过敏或中毒的植物品种,确保人们的安全。 以上就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设计出美丽而适宜的植物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希望这些原则能够对植物造景设计的实践有所帮助。

景观植物设计五原则

植物设计五原则 一、五项原则 1、仿—仿生原则 根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见图一) 2、多—植物多样性原则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性要求。 3、位—生态位原则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4、景—景观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见图二)

5、适—适地适树原则 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二、十八字要领 1、显—“好东西”尽可能放在显眼处,彰显价值。(见图三)

2、礼—植物的最佳观赏面,尽可能朝向主视点,必要时还可向主视点微俯5度左右。 3、清—表现一定主题时,逻辑思维一定要清晰,切不可一切都想表达,忌“语无伦次,话不由衷”。 4、渐—树种变化,群落过渡,采用渐变手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巧—尽可能在观赏面反向不显眼处收头。 6、稳—基调树种要明确,在保证上层树冠飘逸的同时,也要尽量使用球类植物使整个林层的重心下沉,求得相对的稳定并控制全局。 7、衡—注意整个画面或空间重量感的均衡。 8、幻—通常把常绿树理解为实,落叶树为虚,注意虚实的结合。(见图四)

9、韵—有些主题可反复强调。(主旋律) 10、律—空间的大小间距,景点的布置等等要有一定的节凑感。 11、变—植物的大小、高低、粗细,常绿与落叶、叶片的大小、质感、色彩和花期以及天际线,林缘线,投影线,要有丰富活泼的变化。(见图五) 12、突—该精处精,粗细结合。有所为有所不为。 13、借—巧于因借,把好的风景借进园来。 14、挡—用植物遮挡不雅欠美之物。 15、顾—植物搭配需协调,相互间要有顾盼关系。 16、场—空间疏密处理:“密不插针,疏可走马”,“疏密有致,收放自如”。(见图六)

植物造景知识点

绪论 植物景观:指有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感和联想 植物配置:指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有或是指这些植物与园林中山、石、水、建筑、道路搭配的位置关系 植物造景的意义:1、构成优美的环境;2、生成效应(适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环境的改善、维持生态平衡) 园林植物观赏特性:体量、姿态、色彩、质感、芳香 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四大特征:自然性、文化性、生态性、精炼性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乔木:指树体高大的木本植物,有明显高大的主干,树高5米以上。 观赏价值:1、有明显二高大的主干,枝叶繁茂,绿量大,生长年限长,景观效果突出; 2、对其它植物营造有很大作用,比如提供生态的支持 用途:1、在空间划分、围合、屏障、装饰、引导及美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形成视线焦点 灌木:指树体矮小、主干低矮或无明显主干,分枝点低的树木,高5米以下 景观作用(大灌木):1、构成闭合空间或屏蔽视线,其顶部科开敞,将人的视线与行动引向远处; 2、灌木为落叶树种,则围合的空间性质随季节而变化 用途;1、构图中心和视线焦点; 2、作为某一景物的背景; 3、充当屏障,引导视线 景观作用(中灌木):空间尺度最具亲人性 用途:1、与高大物体形成对比,增强前者的体量感; 2、形成矮墙、篱笆及护栏的功能; 3、花色优美的种类可以通过孤植或丛植来创造视觉的兴奋点; 4、能围合空间作为高大灌木与小乔木、矮小灌木的视线过渡 景观作用(小灌木):1、在不遮挡视线的情况下分割和限制空间,从而形成开敞空间; 2、在构图上,小灌木具有视觉上的链接作用 草坪草及地被植物 作用:1、将孤立或多组造景要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可形成所设计的图案 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树形的类别:垂直向上型(宜表达严肃或庄严的气息)、水平式展开类型、无方向型 垂直向上型(作用):有明显的主干,挺拔向上的生长势引导观赏者的视线直达天空,突出空间的垂直感,强调群体和空间的高度感 水平式展开类型(作用):产生平和,舒展恒定的积极表情,同时具有疲劳,空旷的气氛;空间上,可以增加景观的宽广度,与垂直向上型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 应用树木姿态主义事项:1、植物姿态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2、栀子把我姿态的重量感,比如规则状(重),自然式(轻); 3、注意单株与群体间的关系,群体效果会掩盖单体的景象,欲表现单体,应避免同类姿态群植。 影响树形的因素:由两个方面决定:树干和树冠,人为因素、环境、年龄、萌芽力、成枝力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 植物景观配置在形式上必须满足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和比例与尺度等原则,而在内容上则须满足功能性、原则和主题与情节等原则。 1 多样与统一原则 多样统一又常称“统调”。最伟大的艺术是把最繁杂的多样变成最高度的统一。多样与统一是植物景观形式美的基本构景原则。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外形、色彩、线条、质感及相互结合等都应具有一定的变化,以显示差异性,同时也要使他们之间保持一致性,以求得统一感,做到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2 对称与平衡原则 对称是规则性很强,易于得到平衡、稳定感的一种形式。任何创作都离不开对称与平衡原则。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对称与平衡原则是景观创作的精华。能带来整体稳定感,并确定景观脉络的秩序性,从整体上界定作品的结构要求。 3 对比与调和原则 对比和调和是一对矛盾的要素,应用恰当便具美感,应用失当便形成丑态。植物造景中通过色彩、形貌、线条、质感和体量、构图等的对比能够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出人们的美感体验。 而调和则强调采用类似的色调和风格使整个景观效果和谐。若缺乏对比,则构图欠生动;若缺乏调和,又难达到静谧安逸的效果,二者是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植物景观中二者的表现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以色彩与形体对比最为醒目。如植物造景中常见的桃红柳绿就是运用色彩的对比而增强了视觉美感。 4 韵律与节奏原则 作品要活泼有趣,就必须有韵律与节奏。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作品将会非常单调沉闷。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可以避免单调。比

如路边连续较长的带状花坛,如果毫无变化就会使人感到十分单调,而如果将其形象连续不断地打破,形成大小花坛相继出现的情况,就会给人的视觉带来富于变化的节奏韵律感。 韵律可以简单地表现,称为简单韵律、交替韵律、渐变韵律等。如一种树等距排列,一种乔木和一种灌木相间排列等都是如此;也可以较为复杂地表现,称为起伏韵律。它是指由于地形的起伏、台阶的变化造成植株的起伏感,或是模拟自然群落所做的配置造成林冠线的变化。如路旁用多种植物布置成高低起伏、疏密相见的具有复杂变化的构图。 5 比例与尺度原则 由于具有空间三维特性,植物要素之间以及植物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形成美感。 与硬体景观不同,植物景观配置的相关空间比例不仅要考虑三维空间关系,还要考虑植物在时间上的三维变化。比如说,在上海的中小别墅里种植一些小规格的象香樟大乔木之类,是不适宜的,即或香樟现在的`比例尺度没有大的问题,但它将来会长得很大,会使树体与别墅的空间比例严重失调。 有时植物景观的比例尺度关系反映在类别的配置上。比如说,大树适宜与硬质铺装、硬质覆盖物、或良好的草坪、整齐的禾草、规格比较大且比较一致的灌木相配。 6 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是衡量一个作品是否适用的最终标准。满足不了功能,无论形式有多好,作品都是失败的。功能性原则不仅要满足环境美化这一中心要求,还要满足客户在时效性及经济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7 主题与情节原则 主题与情节原则并非植物景观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具有主题和情节的作品不失为好的作品,它常能给作品增添文化因素,带来更多趣味和紧凑的结构。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造园可以无山无水,却不能没有植物。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据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和重要的风景资源,用于园林创作,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焕发精神的审美享受。 一、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植物形状与形态 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 植物在形态要素上不仅要协调,还要有变化,但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方式。剧烈的变化,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否则会导致不协调。 线条 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因此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不规则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更多地用于建筑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等。

植物造景的原则及基本形式

一、植物配置方式 (一)自然式 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和视觉效果,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 (二)规则式 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体现人工美。 (三)混合式 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 二、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一)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的功能表现在美化功能、改善和保护环境功能,以及生产功能等几个方面。首先应当明确以谁为主。例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种植设计,为了达到防止眩光的目的,确保司机的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中植物的密度和高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城市

滨水区绿地中植物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够过滤、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水域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而提高河水质量,保证水景质量;在进行陵园种植设计时,为了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配置时常常选择青松翠柏,对称布置;而在儿童公园内一般选择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植物进行自然式布置,并且与儿童活泼的天性相一致。 (二)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 最好的配置是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稳定人工群落。 主要考虑几个方面: 1. 乔木与灌木和草本地被; 2. 速生与慢生: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在街道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在游园、公园、庭院的绿地中,应选择长寿树种。当然,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互结合地配置,应是园林绿化的方向。速生树种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在园林树种选择中,还要注意选择根深、抗风力强、无毒、无臭、无飞絮、无花果污染的优良树种,但是一个好的园林树种的优点都是相对的。选择的目的,就是不断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选出来,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性较差,绿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树种。 3. 喜光与耐荫; 4. 深根性与浅根性。 (三)适用原则 1. 适地适树 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较高的生长水平,以充分发挥树种在相适应的离地生态条件下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通常,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外来植物。乡土植物具有实用性强、代表性强、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 一、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例如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在解决蔽荫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针对点不同,景观成形的效果就不相同。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2.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则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 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四、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 植物种植的密度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

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如想在短期就取得好的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近些。一般常用速生树和长寿树适当配植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渡的问题。植物种植设计应该注意植物相互之间的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还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木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别的植物。 五、全面考虑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香、形的统一、对比 植物造景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使园林绿地的各个分区地段突出一个季节的植物景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一、植物选择 植物选择是植物造景的基础。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点和适应能力。首先,根据景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如阳光充足或半阴的场所适合种植喜阳性植物,而阴暗潮湿的地方适合植物生长习惯阴性的植物。其次,要考虑植物的根系和枝叶的特点,选择与景区风格相匹配的植物。再次,要考虑植物的颜色和花期,以达到丰富景观层次和季节性变化的效果。 二、布局设计 布局设计是植物造景的关键环节。在布局设计时,要考虑景观的整体效果和空间感。首先,要考虑植物的高矮、疏密和形态特点,合理搭配植物,形成层次感和对比效果。其次,要根据景区的功能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布局,如在休闲区域种植乔木和灌木,以营造舒适的环境;在景观节点处种植花卉和观赏草,以突出景点的重要性。再次,要注意植物与建筑、水体等其他景观元素的配合,使整个景区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季节变化 植物造景的魅力在于季节变化的效果。植物的生长周期和花期不同,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植物选择和布局设计时要考虑季节变化的效果,使景区在不同季节都能呈现出美丽的景观。例如,在春季选择早春开花的植物,如樱花、杜鹃等,在夏季

选择绿叶丰茂的植物,如香樟、银杏等,在秋季选择变色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在冬季选择常绿植物,如松树、柏树等。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可以使景区在四季都能保持美丽的景观。 四、养护维护 植物造景不仅仅是种植植物,还需要进行养护和维护工作。养护维护是保持植物景观长久美丽的关键。首先,要定期修剪植物,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和生长健康。其次,要及时清除病虫害,防止疾病传播和危害植物的生长。再次,要合理浇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植物造成伤害。另外,还要注意植物的施肥和土壤调理,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包括植物选择、布局设计、季节变化和养护维护。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设计出美丽而和谐的植物景观,可以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同时,植物造景也需要长期的养护和维护,保持植物景观的长久美丽。希望以上原则能够帮助大家设计出更加出色的植物景观,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植物造景(精)

第一章概述 植物景观 主要指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植物造景 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Cluston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对植物造景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与植物造景类似的提法也很多,常用的有植物配置、植物配植、种植设计等,均强调以植物材料为主要内容的设计过程,但重点略有不同。一些学者也尝试对“植物配置”作比较全面的阐述:主要指利用植物材料结合造园的其他题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建各式的园林景色以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李淑凤, 1995。 种植设计是相对于园林建设程序上的总体规划、竖向设计、建筑设计等而提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改善(胡长龙, 2002。 种植设计可以理解为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的专项设计,强调的是在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植物种类与栽植位置等的确定,它对园林扩初设计或园林施工等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 首先是景观性原则。景观性原则是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选择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景观效果。在园林植物造景中,我们需要考虑布局的合理性和植物的选择与搭配,以达到景观效果的最佳呈现。例如,为了创造层次感和丰富的视觉效果,可以选择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进行组合,让园区呈现出立体感和丰富的层次感。同时,在颜色的运用上,可以选择相互搭配的植物,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对比,使园区更加鲜明和生动。 其次是生态性原则。生态性原则是指在园林植物造景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我们应该选择具有适应力强、耐旱耐寒、对污染抵抗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减少对水、土地等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在园林规划中,可以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此外,还可以采用绿化技术,如种植大面积的草坪、绿化带和绿篱等,增加植物的密度,提高空气质量和景观效果。 最后是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在园林植物造景中,我们应该注重植物的长期生存和维护,保持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在园林设计中,应该考虑植物的适应性、生长速度和维护难度,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合理安排植物的间距和栽培方式,以便植物可以自然生长并维护。此外,还要定期进行植物的修剪、修整和换花等管理工作,保持景观的美观和整洁。另外,为了增加景观的可持续性,我们还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如通过堆肥和生物转化处理废弃物,使其再次为园区提供养分和能量。

总之,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是:景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这些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创造出美观、自然和可持续的景观效果,同时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景观的可持久性和稳定性。

简述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述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 摘要: 一、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概述 二、园林种植设计的美学原则 1.统一与协调 2.对比与对称 3.比例与尺度 4.节奏与韵律 三、园林种植设计的生态原则 1.适地适树 2.物种多样性 3.生态系统平衡 四、园林种植设计的实用原则 1.功能性与实用性 2.人体工程学 3.场地适应性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园林种植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体现了美学价值,又注重生态环保和实用功能。在园林种植设计中,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一、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概述

园林种植设计是在一定的场地范围内,根据设计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地配置植物,形成优美的景观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实现美学、生态和实用性的统一。 二、园林种植设计的美学原则 1.统一与协调: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使各种植物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避免杂乱无章的搭配。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等特征,创造出协调的景观效果。 2.对比与对称:对比和对称是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植物的高低、大小、形状等对比,可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对称布局则能营造出庄重、严肃的气氛。 3.比例与尺度: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和尺度关系,使景观具有和谐、均衡的效果。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植物造成视觉不适。 4.节奏与韵律:通过植物的有序排列和变化,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景观。节奏和韵律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园林种植设计的生态原则 1.适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2.物种多样性: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同时,物种多样性也有助于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3.生态系统平衡: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单一物种过度繁殖,导致生态失衡和病虫害的发生。

植物造景讲义

植物造景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植物造景的定义 运用具有观赏价值的乔、灌、藤、花、草等作为材料,依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线条、色彩、形状、质地……等自然美,创造出优美的植物景观。 二、植物景观 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三、园林植物 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第二节园林植物的分类 一、三大基本类型 1、草本、木本 2、常绿、落叶 3、针叶、阔叶 二、依外部形态分 1、乔木 (1)特点:体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点高 (2)分类:大乔木 中乔木 小乔木 (3)主要作用:骨干植物 2、灌木 (1)特点:无明显主干,多呈丛生状态,或自基部分枝。 (2)分类:大灌木

中灌木 小灌木 (3)主要作用:下木、植篱、基础种植 3、藤本(攀缘植物) (1)特点:植物不能自立,必须依靠其特殊器官(吸盘或卷须),或靠蔓延作用而依附于其他植物体上。 (2)分类:常绿 落叶 (3)主要用途:垂直绿化 4、竹类 (1)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干木质浑圆,中空而有节,皮翠绿色。 (2)特殊类型:主干方形,实心,非绿色。 5、花卉 (1)特点:花色艳丽、花香郁馥、姿态优美,通常多指草本植物。 (2)分类 一年生花卉 二年生花卉 宿根花卉 球根花卉 水生花卉 6、草坪植物 (1)特点:植株低矮、草本 (2)用途:用以覆盖地面;底色 第二章园林植物的功能 (一)生态功能 (二)生理和心理功能 (三)景观功能 (四)防护功能 (五)其他功能

室内绿化植物的配置形式和原则

室内绿化植物的配置形式和原则 一、配置形式 1.绿植栽培:绿植栽培是室内绿化的主要形式,通常使用的是盆栽花卉。绿植栽培可以根据空间大小和整体设计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安排。可以 选择高大的植物来充实大空间,也可以选择多样的小型植物来点缀小空间。 2.垂挂式绿化:垂挂式绿化是一种将植物悬挂或垂挂在墙壁、立柱等 垂直面上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得室内绿化更加立体,有效利用空间, 增加室内视觉效果。 3.绿色墙体:绿色墙体是将植物种植在特殊的涂层或垂直墙面上的形式,与垂挂式绿化相比,绿色墙体的植物更加密集,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绿 色墙面。 二、配置原则 1.根据室内光照条件选择植物: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一般 分为高光照、中光照和低光照三个等级。在选择植物时,要根据室内光照 条件来选择适合的植物。比如,对于阳光充足的场所可以选择喜阳光的植物,而对于光线较暗的场所则应选择适应低光照环境的植物。 2.根据室内空间大小选择植物:室内空间的大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和 数量。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空间的大小。大型植物适 合用于较大的空间,小型植物适合用于较小的空间。 3.造成层次感和对称感:在绿化配置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高度、形状 和颜色的植物来营造层次感和对称感。层次感可以增强室内的视觉效果, 对称感可以使空间更加舒适和协调。

4.协调植物与装饰搭配:室内绿化植物应与室内装饰风格相协调,植 物的种类和颜色要与室内的家具、墙壁、地板等装饰物相匹配。同时,还 要考虑植物的形状和材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5.易于养护:在选择室内绿化植物时,应考虑植物的养护难易程度。 一般来说,选择易于养护的植物可以减少后期的维护工作。此外,还要考 虑植物的耐受程度和对室内环境的适应性。 总之,室内绿化植物的配置形式应根据空间大小和设计需求进行选择,同时遵循原则,包括根据光照条件选择植物、根据空间大小选择植物、营 造层次感和对称感、与装饰搭配协调、易于养护等。只有在合理配置的基 础上,室内绿化植物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为人们提供舒适、美观的室内 环境。

植物造景及植物景观配置形式

1.结合市里阐述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 答:园林植物造景有三大原则: 科学性 1.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烈士陵园要注意纪念意境的创造。 2.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适地适树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应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并保持—定的稳定性,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适地适树,即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或者通过引种驯化或改变立地生长条件,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艺术性 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如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寺院、古迹地则求其庄严、肃穆,配置树种时必须注意其体形大小、色彩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欣和体量相适应。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某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因此,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就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鹅掌楸主要观赏其叶形紫荆主要赏其春花桂花主要可闻其秋香成片的松树可以形成“松涛”声月季花从春至秋,花开不断,既可观也赏形,又可闻香。但在冬天来临时剪去枝条

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 【学员问题】园林植物造景的三大原则? 【解答】园林植物造景有三大原则: 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一)科学性1.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2.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 1.符合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造景,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不同的园林绿地具备不同的功能。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吸尘、隔音、美化等.因此要选择易活、对土、肥、水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冠高大挺拔,叶密荫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树种作行道树,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市容美观的问题。 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医院庭园则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 工厂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离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 3.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要合理配置。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使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从而形成较力稳定的群体结构,一般应根据成年

树木的冠幅来确定种植点的距离。为了在短期内达到配置效果,也可适当加大密度,过几年后再逐渐间去一部分植物。 另外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地搭配,在满足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创造优美、稳定的植物景观。 (二)艺术性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3.全面考虑植物形、色、味、声的效果4.从整体着眼,注意平面和立面变化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园林绿地不仅有实用功能,而且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属于艺术美的范畴。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符合艺术美的规律,合理地进行搭配,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绿地、景点、建筑物性质和功能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如公园、风景点要求四季美观。繁花似锦,活泼明快,树种要多样,色彩要丰富寺院、古迹地则求其庄严、肃穆,配置树种时必须注意其体形大小、色彩浓淡要与建筑物的性质欣和体量相适应。 2.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应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如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

植物景观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与手法【范本模板】

•植物景观的美学探析&库尔勒园林植物造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与手法植物景观的美学探析 1、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植物是表达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要素,也是反映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植物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现代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设计,使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植物景观设计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2、植物景观与美学的关系 (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义是“对感官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美学的认知是通过人类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作用后的结果,不是简单的“美”与“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美学本质。 (2) 美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体现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及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的美感。因此,美学渗透于植物景观设计之中,通过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与设计师主观的感性认识贯穿于整个植物景观设计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思考,逐步体会到植物景观设计的本质,并逐渐摸索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一般审美规律。 (3)植物景观营造的主要美学原理植物是建筑与构筑物空间塑造及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物构成硬质景观,而植物是软质部分。植物景观不仅可以净化、美化环境,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场地不同,但可沿着同一美学原理去创造美的景观,巧妙地运用线条、空间感、质感、颜色、风格等美学原理是创造美景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