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1、几个概念:

对比: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语言学:лингвистика

为什么要进行“对比”?为何要引入“对比”这个概念?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可以说,语言学的所有分支都是某一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一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含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①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③共时的对比研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④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③的解释)所谓“共时的对比研究”,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在其某一发展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共时对比”主要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状态进行对比描述,不过也并不完全排斥将某一语言的现时状态与另一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进行对比,比如将现代英语与古希腊语进行对比。

(对④的解释)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一词,便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一侧重点,以便与一般的“比较”相区别。当然,这种不同是在相同基础上的不同,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的不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俄语中的动词与汉语中的副词不同,这种说法虽然错不到哪里去,却没有多大价值。然而,如果我们能系统地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动词的不同,那么由于俄语中的副词与汉语中的副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与对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有较大的价值。

为了保证我们所作的对比有意义,对比语言学必须研究语言之间哪些语言成分或项目是可比的,比较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比语言学对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的研究,正是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语言对比可以有语音对比(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对比、音段音位音节对比等),词汇对比(词汇形态学对比:构词法对比,词汇语义学对比:语义场对比、词的搭配对比等),语法对比(格对比、句法对比等),篇章对比,语用对比(包括话语结构对比等)

转到语言文化对比上,它存在于语言对比的各个系统中。

文化: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

语言不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姚小平)。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明确区分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并认为后者才是语言的本质功能。在他看来,语言(主要)不是供人达到相互理解目的的媒介,而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这里,语言作为认知中介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对一个民族或其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揭示这种差异对民族思维和认知世界的影响是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一切语言研究的理由和终极目的均在于此”。

对此,姚小平先生论道,“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独特的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也就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也就彼此有别。

“人——语言与文化——世界”的关系(三位一体):

将文化和人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语言文化学(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就是一门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人文科学。

语言文化学坚持对语言系统各个层次进行文化阐释,不仅是对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证明,更为重要的是对语言自身纯在本质和结构系统的深层文化释义。

语言就仿佛一个棱镜,透过它的投射,世界在人脑中形成所谓的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语言作为认知中介的功能对世界的

反映不是照相机似的客观表现,而在于世界透过它的主观投射。洪堡特早就指出,词并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物,也不是人漫不经心地授予事物的标签,而是“事物在心灵中造成的图像的反映”,是“人在发明词语的某个特定时刻对一个事物所作的理解”。有了语词,人就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概念和意义的世界。因此说人、语言与文化、世界结为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国内的外语教学和翻译事业日益繁荣,与此同时,世界各地也掀起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这种形势推动着我国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们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开展外汉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通过科学、全面的对比分析,教师对自己所教的语言有了深刻的了解,才能编写出针对性强的教材,才能深入浅出地解决学生所

面对的种种疑难,这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学习者来说,适当地了解一些母语和所学外语的不同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利于他们排除母语习惯的负迁移作用,从而达到掌握地道外语并正确运用的目的。

开展外汉对比研究也是促进语言文化研究的一种新途径,语言学家历来认为对比分析是进行语言文化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它使被对比语言文化的共性和特性突显出来,使语言文化的描写和阐述更臻于精确,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外许多语言学名著大都包含有语言对比领域的研究成果。各种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同时也为世界语言的综合研究提供素材,为普通语言学的总体发展铺砖添瓦。开展外汉语用对比研究能使掌握外语从话语建构上升到话语应用的水平。一个只懂得话语建构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个文化怪物,因为他只知道语言的结构规则,不知道语言的使用规则,不知道这句话外国人说不说,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这个场合该不该说,是不是还有更为合适的表达手段,即没有掌

握决定语言应用是否地道、得体的诸多因素,最起码不可能进行像样的语言交际。例如,一句话即使完全合乎语法规则,但是外国人不这么说,说了就会让人笑话,让人感到你的语言表达水平低下;即使这句话是地道的外语,但用于不恰当的场

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习俗,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这就是语言使用规则,或语用规范。其中除了地道外语表达所要求的规范以外,更包含了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比较能容忍语音错误和语法错误,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使用得不恰当、不得体,很可能招致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某种情况下,语言的使用规则比结构规则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和外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外语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断膨胀,外语语言符号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汉外的语用对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与文化的综合修养,如政治、经济、文学、宗教、民俗、国情、哲学等等方面的文化素养。

俄汉语差异的几个特点

所谓“特点”,一般地讲是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典型特征。恩格斯说过:“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我国吕叔湘先生说得更为明确:“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示出来

……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俄语有什么特点,汉语有什么特点,当然要同非俄语和非汉语进行比较对比。为了更好地、更准确地认识俄语和汉语的特点,就要加强俄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而对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不必追求面面俱到的全面描写,只要对能反映两种语言重要差异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就可以了。但哪些差别可以算得上是这样的“特征”,如何来确定这些特征,这既是对比研究的过程的内容,也是对比研究的目标。

一、俄汉语的文字特点

汉字作为一种体系是“表意文字”。“汉字和汉语语音不发生直接的关系”,“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一个词或词素,一般就把汉字看作音形义的统一体”,“汉

字是代表音节的”(见胡裕树著《现代汉语》)。黄伯荣先生也认为,“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不直接表示音位或音节的字母,汉字同意义直接联系,同汉语语音只是间接的联系”(见黄伯荣著《现代汉语》)。苏联科学院编的《俄语词典》(四卷本)中关于象形文字(иероглиф)的解释是:这是表意文字体系中的一种图形符号(фигурныйзнак),

它表示概念、音节或者音。

1.俄汉语的书写符号特点

俄语是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33个字母)来表示俄语的音,通过这些字母的排列组合形成词。俄语词的语音结构可以切分为音和音节。俄语里只有词的概念,没有字的概念。

汉字由撇、捺等笔画组成。单个的汉字是汉语书写符号体系的组成部分。汉字是由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变来的,书写时各自独立,除草书体外,汉字是不连写的,俗称方块字。汉字和意义有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古代汉字能很直观地描绘出事物的形象。

2.俄汉语的书面形式和读音特点

俄语的书面形式和读音是有一定联系的,只要学会字母的发音,就可以根据读音规则读出俄语词来。汉字和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方块字是不反映读法的。会写汉字的人未必会读,写法一样的字,读音也未必一样。如“贾”可读jiǎ,也可读gǔ,又如日语里有和汉语里写法一样的汉字,但读音却很不一样。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这种音节和其他表音文字的音节是很不相同的。汉字所代表的音节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而在俄语表音文字里音、形、义的统一体却是词。这是汉语和俄语很不同的地方。

3.俄汉语的字与词的功能特点

字是汉语的书写单位,任何汉语词、句写在书面上都是字,汉语词是汉语最小的运用单位。一个单独的字,若从书写的角度说它是“字”,如“老”、“非”、“美”、“看”等;若从词汇的角度,具有词义的角度说,它就极可能是单音节词。汉

语的多音节词是由单音节词发展而来的,绝大部分单个的字都是单音节词。如:“老”表示“年岁大”,“小”表示“年岁小”,“非”表示“错误,不对”,“家”表示“家庭,家人”等等。

在两个以上音节的词中,单音节的字就很可能是它们的组成部分(词素),或者是词缀(前缀或后缀),或者是词根。汉语的字无论作为词还是词素,它们的外形是不起任何变化的。

但词和词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作为词的“老”和作为词素的“老”是同音、同写法的两回事。如:

前缀前缀+词根

老老人,老师,老鹰,老虎,老汉

非非常,非正式,非重点,非礼,非份

超超过,超声波,超音速,超人,超时代

后缀词根+后缀

手歌手,旗手,炮手,机枪手,坦克手

家大家,作家,歌唱家,思想家,画家

子桌子,被子,胖子,兔子,狗崽子

俄语也有许多单音节词,它们的书面形式不叫“字”,它们可以由1个到几个字母组成,但一个单音节词中只能有一个元音(或者说元音字母)。如:стул(椅子),на(往……上),без(没有),до(到),он(他),я(我),дом(房子),

тут(在这里)等等。

俄语的词也可以成为词素(前缀、后缀、词根等),成为前缀的主要是前置词(相当于汉语的介词)。如:до(到)———добежать(跑到),без(没有)———безбилетный(无票的),на(往……上)———направить(使投向),в(进入)———входить(进入)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俄语前置词都可以成为前缀,但大部分前置词都可以成为前缀,而且外形可以不起变化。后缀的情况就不同了。俄语的后缀,有时是一个字母,有时是几个字母的组合,它们具有构词或构形功能,也就是说,借助于它们可以构成新的词或新的语法形式。

二、汉语的词形特点

1.俄汉语词的书写形式特点

俄汉两种语言在词的书面形式上差别也是很大的。俄语是以字母为主的拼写文字,词是将字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同音词极少,尤其是词形和重音都一样的同音词,真是极少极少。而汉语是由象形文字演变来的方块字,由横、竖、

撇、捺、点、钩等笔画组成,必须按一定的笔画顺序书写,每种笔画都有一定的位置。汉语与俄语不同,汉语同音词太多。如:cai可以是“才、菜、采、财、裁、猜、踩、彩”,mei可以是“没、煤、美、酶、妹、霉、梅、媒、魅”等等。

2.俄汉语词形的可变性特点

俄语是以词形变化来表示句子和词组里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的,也就是说,各词的语法关系在俄语的词形上有反映。可变词

形是俄语的特征之一。俄语书写的基本形式是词。词与词之间是要留空格的,词内却不能留空格,这样哪些字母组成一个词就很明显了。汉语没有俄语那样的词形变化,一个词无论由几个音节构成,都只要把方块字写在一起就行了,无论是写单独的词、词组还是句子,同一个词写法都是一样的(繁体字和简化字除外)。因为汉语书写的基本形式是字,不可变词形是汉语的特征之一。汉语的句子就是把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也就是按一定的词序写在一起就行了。

还有一点,就是汉语的拼音文字和俄语看上去有些相似,都是由字母拼写,都是在词间有空格,但是汉语的拼音字母取自拉丁字母,而俄语属斯拉夫语族,用的是9世纪时传教士基立尔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立的基立尔字母(кириллица)(一种古斯拉夫字母)发展来的。所以,俄汉两种语言所用的字母是很不一样的。

三、俄汉语的词汇特点

1.俄汉语词汇量的特点

俄汉词汇的总量不同。“俄语总共积累了大约20万个词,而汉语总共积累了大约6万个字,而且这6万字中有大量异体字,除去异体字,汉语大约只有2.2万个汉字”。(赵敏善)可见,俄语词汇总量大大超过汉字。常用词汇的总量在俄汉语中也不同。“据统计,汉语古代和现代作品中实际用字量仅6000个左右,大约2400个字的覆盖率即可达99%。而俄语古代和现代作品中的实际用词量在2万~3万之间。普希金全部作品的实际用词量为21197个。一般操俄语者的常用词汇量为3000左右。大约11100个俄语词的覆盖率才能达到97.6%。”(赵敏善)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俄语通过构词和引进外来词还在不断扩大着词汇总量;而汉语字的总量却不增加,不出现新字,只是用现有的字构成新词,来表达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可见,汉语的构词能力极强。

2.俄汉语外来词的特点

俄语引进外来词的主要方法是音译,而汉语引进外来词的主要方法是意译。当然汉语引进外来词也有用音译的,但不是主要的。如:休克、基因,还有音译和意译并用的,如:桑拿浴、沙皇等等。

3.俄汉语对应词的特点

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对客观世界的划分不尽相同,因而对应词义包容量大小不同。俄汉语中的对应词,除单义词(如科技术语)外,不可能在词的所有意义上等值,只能在词的一个或几个意义上等值。有时,俄语词的词汇概念大于汉语对应词,

如:俄语中把“编成环形的花”,不问用途,统称为венок,而汉语中却要按其不同用途,分别称为“花冠”(戴在头上)、“花环”(戴在脖颈上)、“花圈”(献于墓地)。有时相反,汉语词的词汇概念大于俄语对应词,如:表示“聚在一起的人或物”汉语中就用一个词———“群”,而俄语中却要根据不同情

况,选用不同的词:人群———толпалюдей,马群———табунлошадей,羊群———стадоовец,狼群———стаяволков等等。4.俄汉语对等词汇背景的特点

俄汉语中对应等值词的词汇背景可能不同,也就是说,虽然对应词的词汇概念等值,但其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却可能不同。如:“бер?за———白桦”、“сосна———松”,“рябина———山楂树”等等,作为植物名称,其词汇概念等值,但这几个背景词在俄汉两个民族的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因而引起的联想不同。

5.俄汉语无对等词的特点

俄汉语中都有一些另一语言中没有对应词的无等值词。这类词所反映的是两民族生活中所特有的事物,一般都用音译法引进到另一语言去。如:俄罗斯的дума(杜马)、совет(苏维埃),中国的“武功”(угун)、“麻将”(мацзян)等。

6.宗教对俄汉语词汇的影响特点

宗教对俄汉语中词汇、固定词组、成语的构成有巨大影响,这一点不可低估。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教会斯拉夫语对标准俄语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教会斯拉夫语词汇进入俄语,有的成了常用词汇,如:храбрый,враг,время等;有的形成了一个有庄重修辞色彩的独特词汇层,如:грядуще,зодчий,творец等。《圣经》为俄语提供了大量固定词语和成语,如:сольземли(杰出人物)、каменьпреткновения(绊脚石)、окозаоко,зубзазуб(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Нехлебомединымживчеловек(人不是单靠面包活着,喻:人活着不能光靠物质财富,还需要精神食粮做支柱)等等。再看中国的儒、道、佛三教为汉语留下大量词汇和固定用法,如:仁义礼智信、金童玉女、三生有幸、罗汉、舍利等等。

俄汉数字文化对比

俄汉数字文化对比 数字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且各具特色。在跨文化交际中,数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习惯使用的数字,或称之为偏爱和厌恶的数字。这些数字蕴涵着该民族与国家特殊的文化习俗,体现着特有的社会文化心态。本文试以特殊的文化现象———数字文化为突破口,对俄汉两民族独特的数字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数字的产生与运用 “数字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苏金智《数的灵物崇拜》) 从一个国家文化认同的视阈来看,数词的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本身意义上的用法,数词体现纯粹的数量;另一种是数字意义之外的用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特点。如汉语成语“九霄云外”,俄语成语“наседьмомнебе”,其中“九”和“七”的使用,就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俄汉两个民族迥异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产生了“数的灵物崇拜”,数字变成了充满神秘的东西。各民族在此方面的经历大致相同。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底蕴不同,对数字的崇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数字文化在俄罗斯文化和汉民族文化中均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需要我们对俄汉数字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二、俄汉两个民族数字文化对比 作为一种语言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蕴涵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信息。对数字的喜好和选择,不同的民族是不一样的。例如:3、4、5、7、8、9 等是汉民族喜欢使用的数字,而3(或3 的倍数)、4、5、7、10、40 等是俄罗斯民族喜欢使用的数字。由于学者们对3、7 、9 等数字研究较多,本文不再赘述,这里主要研究数字1、4、5、8 在俄汉语言中的文化意义。 1.数字“一” 我们知道,被数学家尊为“万数之母”的最小的自然数是“一”,而“一”重复累加的结果则构成了一切自然数。俄罗斯民族将“一”视为万事万物的本原,有了“一”才有其它的事物,没有“一”就无从谈起世上的一切。因此,“一”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经过研究,带数字“一”的俄语成语大约有100 条、俄语谚语有近400 条,而“一”的义项更有10 多个,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数词。可见,这些现象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同性和同一性。这里有必要指出,“一”和“十”这两个数字在俄罗斯人心目中被视为最神圣的数字,象征着“圆满、完美”。在俄语中随处可见借用“一”来表达此义或其他意义的词语。此外,数字占卜术用生日诠释人生、用数字预测福祸,这样的做法向来在俄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的重要位置。例如许多俄罗斯人认为:假如一个人是一日出生的,那么就会认定这个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敏锐的鉴别力和勇敢坚强的性情,他一旦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就会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向着目标前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我们汉民族更是怀有崇拜的心态对待“一”、解释“一”,在“一”的诸多文化含义中最根本的是把“一”视为“始”和“全”,即与中国人的宇宙观相通相连的东西,像一律、一力、一盘棋、一带而过、一扫而空、一目了然、一概而论等词语就是鲜明例证。 2. 数字“四”

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及答案

. 汉语言文化大赛之成语试题答案 一、成语部分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40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计50分)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鹤立鸡群) 3.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如鱼得水) 4.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更新) 5.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得到。 ( 梦寐以求 ) 6.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邯郸学步) 7.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高望重) 8.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如生) 9.穿的吃的,都很富足。(丰衣足食) 10.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随波逐流) 11.形容胸怀坦白,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12.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驴技穷) 13.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不胫而走) 14.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指桑骂槐) 15.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囫囵吞枣) 16.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分道扬镳) 17.像鱼鳞或梳子的齿那样,挨个地排列着。常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鳞次栉比) 18.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 升降。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变化很大。(沧海桑田) 19.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莫衷一是) 20.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鹿死谁手) 21.洞察事物透彻分明。(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22.比喻失败后再次得势。(东山再起) 23.比喻稀少而珍贵难得的人才、时机、事物。(凤毛麟角) 24.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清规戒律)25.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不可理喻) 26.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了光明。(重见天日) 27.意为立身行事不同于流俗,形容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超凡脱俗) 28.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背井离乡) 29.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他制造声势,含贬义。(为虎作伥) 30.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正襟危坐) 31.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悟彻。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语意错误。 (醍醐灌顶) 32.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觥筹交错) 33.比喻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沆瀣一气) 34.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匪夷所思) 35.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粉墨登场) 36.指文艺作品续写的不如原来的好。(狗尾续貂) 37.语言虽然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言简意赅) 38.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错误。(文过饰非) 39.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大快朵颐 ) 30.像屹立于黄河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而且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中流砥柱)(二)成语接龙(20分)(每题2分,按要求接对两个成语该题得1分,接对4个得2分。谐音亦可) 51.七步成诗——诗情画意——异想天开——开天辟地 52.瞒天过海——海阔天空——空前绝后——后继有人 53.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之若素——素昧平生 54.子虚乌有——有求必应——应接不暇——瑕不掩瑜 55.摩拳擦掌——掌上明珠——珠联璧合——合情合理 56.离经叛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季如春 57.取长补短——短斤少两——两全其美——美不胜收 58.见贤思齐——齐心协力——力不从心——心不在焉

俄语语言与文化

植物在俄汉文化的差异 在汉俄文化中,表示树木的名词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树木在我们日常生活所指代的意义,以及所代表的感情色彩都是不同的,只有在了解了这些背景,才会了解到俄罗斯话语中的深层含义。 这些差异的存在是与他们各自的认知,民间传说,本身的特点,以及宗教信仰有关,了解这些,也就了解了树木的起源,发展,以及感情色彩。 树木在俄罗斯的化身。 1.白杨Осина 在俄罗斯的历史中,古时人们认为白杨具有某种魔力,妖法,能够祛病压邪。比如俄语成语:вбить осиновыйкол в могилу(把白杨木橛子打进坟墓),意为:使(某种凶恶)不再兴妖作怪。而随着历史发展,俄罗斯加入东正教后,俄罗斯人就视白杨树为极其可恶的树。他们认为,曾经有大在白杨树上吊死,自此以后白杨树枝一直发抖。因此就有了:Осина и без ветра шумит.(不刮风,白杨也哗哗响。)从此白杨就有了象征“胆小,怯懦”的意义。在俄语中,常用“颤抖的白杨树叶”来形容人们害怕的心情。俄罗斯人认为白杨树是苦树,就有了“горькая осина”的说法。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都必须避开白杨树,可见他在俄罗斯人的眼里是多么的臭名昭著。 而白杨在汉文化的意义就与俄罗斯不同了。在中国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他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他就可以生根发、芽,为黄土地撑起一片绿色。它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不折不挠。不怕风吹雨打,哪儿需要它,他就在哪儿扎根,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橄榄枝масличная ветвь 橄榄枝象征和平、和解、这个是与宗教方面有关的。据圣经记载,远古时候,大地被洪水淹没。留在方舟里得以保存生命的诺亚想探明大洪水是否退去,从方舟上放出一只乌鸦和一只鸽子,因为遍地是水,两只鸟找不到落脚之处,先后飞回来了。七天后,诺亚再次把鸽子从方舟上放出去,晚上,各自衔着橄榄枝飞了回来。诺亚得知洪水已退。后来的人们就把橄榄枝当做和平、平安、和解的象征意义。而在汉文化中没有对橄榄枝的理解,由于不属于本土植物,但借希腊神话的理解,也是代表和平,平安。 3.白桦树берёза 俄罗斯的白桦树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俄罗斯的不少习俗都和白桦树有关。1)白桦树是美丽的树,他那光滑的树皮,素白的树干,亭亭玉立的姿态使人浮想联翩。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白桦树是少女的象征,体现女性的温柔、纯情和美丽。俄罗斯常用молодая(年轻的)、гиокая(灵活的)、стройная(苗条的)、белая(洁白的)、свежая(鲜亮的)、кудрявая(卷发的、蓬松的)、тонкая(纤细的)等美好词语来赞美它。白桦不仅仅是少女,而且是女性的象征。在歌曲《俄罗斯的小白桦》(русская бер?зка)吧白桦树比作母亲妻子姐妹和女儿,抒发了俄罗斯人丰富的情感:欢乐、悲伤和爱情。

植物在俄汉文化中象征意义对比俄语论

植物在俄汉文化中象征意义对比 摘要 在汉俄文化中,植物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植物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自然就不同了。 比如中国的古人崇拜柳树,而俄罗斯人却酷爱白桦树。中国人觉得国花应选牡丹,而俄罗斯人更喜爱向日葵。其实植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人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寄托借植物表达出来而已。植物和动物一样是有生命的,是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的,也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在21世纪植物的保护似乎成为了时代的主题,通过对植物在俄汉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来了解两国人民的秉性习惯和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进行友好往来与贸易合作。 关键词:植物;文化习俗;象征意义;对比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х значений растений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Резюме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растение имеет богатые 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культурные смыслы и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е значения. В связи с разными местностями и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и обычаями, культурные смыслы и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е значения имеют разные черты. Например, китайцы предпочитают иву, а русские обожают берёзу. Китайцы считают пион древовидный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 цветком, а русские ---- подсолнечник. В самом деле растения не отличаются друг от друга, а люди просто выражают свои предпочтения через растеня. Растение, как и животные, имеет жизнь, поддерживает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е равновесие природы, является необходимым для существования человечества. В 21 веке защита растения стала главной темой времен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я символических значений растений в русском и китайском языках нужно познакомиться с национальными обычаями и культурными смыслами народов двух стран, чтобы лучше вести дружественное общение и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в торговле.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растение, обычаи, символическое значение;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二十年来中国的汉日语言对比研究 王顺洪 提要本文对二十年来汉日语言比较研究的状况与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并 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汉日语言对比 一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外语的中国人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 越多,外语与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日语和汉语是可比性很强的两种语言,它们虽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字、发音、词汇、语 法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值得对比。自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和日本分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日语热”和“汉语热”,日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倍受青睐。每年都有大量日本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大大促进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在中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不仅日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师也开始通过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 从论文情况看,二十年前,在报刊上很少看到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文章。进入20世纪80 年代以后,这方面的论文明显增多,到了90年代更是如雨后春笋。有的刊物还专门开辟了“汉语和日语比较研究”专栏。根据对《日语学习与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二十多种相关刊物、学报、论文集的不完全统计,80年代以 来,全国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方面的文章共发表约250篇。1980年到1989年61篇,1990年到1999年175篇,90年代发表论文的数量是80年代的2.8倍。比较研究的范围涉及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汉日汉字对比17篇,1980年到1989年5篇,1990年到1999年12篇;汉日语音对比24篇,1980年到1989年7篇,1990年到1999年17篇;汉日词汇对比105篇,1980年到1989年22篇,1990年到1999年83篇;汉日语法对比90篇,1980年到1989年27篇,1990年到1999年63篇。既有以现代汉语、日语为对象,考察二者异同的共时比较,也有追溯这两种语言的历史渊源,考察它们相互影响、各自演变的历时比较。 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队伍看,二十年前中国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人很少,即使有也 仅限于日语教师;80年代以后,不但日语教师增多,而且有许多对外汉语教师从事汉日语言对比研究。日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有利于汉日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化与扩展。1997年8月29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了“汉日语言对比研72

汉俄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比较

第27卷第1期 V ol 127 N o 11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2008年1月Jan 12008 汉俄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比较 张海燕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07) [摘 要]就语言学角度而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伴随着文化的演变而变 化。生活在色彩缤纷的世界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颜色词语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出文化的属性和具有的民族特征。因此了解汉俄语言中颜色词的字面意义 和引申意义的异同,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颜色词;语言差异;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 (2008)01-0111203 [收稿日期]2007-08-12 [作者简介]张海燕(1963-),女,安徽蚌埠人,南京理工大学讲师,从事俄语语言学研究。 由于文化的因素,不同的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类可能不同。因此,不同的民族语言在颜色词的使用上也始终存在着差异。俄汉两个民族对自然本色的认识和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各种颜色对俄汉两个民族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的意义却不尽相同。任何一个民族对色彩的态度,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该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如果不了解这些词及其所处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它们真正的文化内涵,在交际中就会引起歧义,发生误解,从而达不到真正的交际目的。 据统计,俄语中颜色词达250多个,汉语中则更多,约有1200之多。这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固然不少,但真正有文化差异的却并不多。主要局限于几个表示单色的基本颜色词。如жёлтый(黄色的)、красный(红色的)、чёрный(黑色的)、белый(白色的)、зелёный(绿色的)、синий(蓝色的)、серый(灰色的)。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在这里试就几个基本颜色形容词作一些文化内涵意义方面的探讨。 一、黄色与历史渊源 同俄语中的颜色词相比较,汉文化中颜色词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以黄色为例,《说文解字》云:“黄,地之色也”。土地是万物生长的必备条件,而土又在五行中居于中央,黄色于是成为中央之色,其神为皇帝。而皇帝又是传说中的华夏祖先。中国人以黄色为重,正是源于对土地的崇拜。这种文化观念非常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黄色因而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被称为帝王颜色,除了天子,普通老百姓是不敢染指的。黄袍、黄榜、黄门、黄马褂等,无一不同尊贵和荣耀联系在一起。黄色所具有的崇高、尊严和权力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黄色在汉文化中是备受崇尚的颜色。但在俄罗斯和西方文化中,黄色却是一种禁忌色,黄色的价值在东西两种文化中完全对立。 颜色词是文化限定词,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词汇的文化意 义可以相同或相近,以жёлтый(黄色)为例,如俄罗斯著名女诗人阿赫玛托娃(АннаАндреевнаАхматома )的《最后一次会面之歌》。 Этопесняпоследнейвстречи. Явзглянуланатёмныйдом. Тольковспальнегорелисвечи Равнодушно-жёлтымогнём. 这是最后一次的会面。我瞥了一眼黑暗的屋子。 只有卧室里燃着蜡烛。 ? 111?

俄汉语中动植物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初探

俄汉语中动植物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初探 沈荃柳,武柏珍 (大庆石油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大庆163318) [关键词]俄语;汉语;动植物词;文化内涵;翻译 [摘要]词汇可以折射出民族文化的色彩,本文浅析俄汉语中动物词和植物词的文化内涵,探讨在翻译中对动植物词的不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2638(2004) 06 - 0117 - 02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he Vocabulary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Russian and Chinese Languages SHEN Quan - liu ,WU Bai - zhen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Daqing 163318 ,China) Key words :Russian ; Chinese ; vocabulary of plants and animals ; cultural connotation ; translation Abstract :The vocabulary can reflect the colorfully national culture.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vocabulary of plants and animals ,and discusses how to understand and how to expres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vocabulary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Russian - Chinese and Chinese - Russian translation.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 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 壤,而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文化内涵与翻译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一个民族文化特点及其在社 会生活中各方面表现出的民族心理必定会反映到民族语言 中来。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可以折射出各民族独特的文 化色彩。中俄两个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同 时也有巨大的差异,表现在词汇的文化内涵方面也是这样。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俄汉语中动植物词的文化内涵。 1. 俄汉语言中共有的动植物,文化内涵基本一致 这类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可作等值互译,如: 俄语中的 орёл象征着值得骄傲的,勇敢的人;汉语中的“鹰”用于转义, 也具有相似的表评价意义。俄语中的голубь和汉语中的“鸽 子”都是和平或爱好和平的象征。俄语中的роза和汉语中的 “玫瑰”都代表爱情。在俄汉两种语言中,这些词引起了相同 或相似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形象生动的联想,有力地证 明了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中,除了差异之外,也存在着相同 的方面,即不同民族在某些方面反映出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和 感情。 2. 俄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动植物,仅在一种语言中有文 化内涵意义 这类词在言语交际,阅读文学作品时,经常会引起一些 理解上的障碍,甚至引起概念上的模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

俄汉翻译对比

《俄汉翻译对比》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342024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俄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翻译本身属于一种对比方法。语言体系不同,表达各有所长,比如俄汉两种语言,前者结构严谨,逻辑缜密,句式如叠床架屋,层层环套,后者形式疏放,铺排流散,行文似珠玉满盘,错落自然,句法之外,俄汉语义、修辞、文体亦不乏种种差异,具体到翻译过程,凡此均应纳入语言对比之列。力求理论结合实践,突出教学中的“疑难”,侧重阐述俄汉语言在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其的翻译转换。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俄语广告标题中谚语的变异与翻译,以及苏联解体后某些新的语言现象等。基于上述思考,本课程将始终凸显语言差异与对比理念,旨在通过全方位差异性对比与分析,培养学习者双语差异意识及俄汉语转换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了解一些基本的科技翻译理论、原则,理解中俄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特点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中俄翻译的标准,学会欣赏名家翻译的长处,掌握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并能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教学重点是科技翻译的各种技巧与方法。难点是中俄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课程讲授法、课堂练习分析法为主,辅以相应的课外练习。有取有舍,因人而异。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采取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辅助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做大量语法习题以深入巩固语法知识。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要求练习内容与讲授内容紧密相连,练习应达到一定数量,以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吸收,并最终能熟练灵活使用。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目标 考查学生对俄语科技类文章的翻译技巧和处理方法以及科技文翻译水平。 3.成绩构成

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汉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要向学生讲清汉语言文字某个文化特征的形成原因及该特征给汉语言带来的语言优势,以使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批驳社会中存在的那种贬损汉语言文字的不良现象。 一、独特的表意性 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表意特点的形成:构字方法基本是据意构形。 我们智能的先人应用字形表意与声音结合创造了汉字。由于它是以笔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阅读时我们基本上可以因形而知意。而写作时则思想与表达可以顺畅无碍的进行,远远优越于那些音不辨形,形不知意的拼音文字。 二、灵活的构词能力 随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而创造新词,特别是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如历史上的春秋战国、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等。 吸收外来词而丰富本民族的语言; 单音词转变发展为双音词: 连绵词如双声词如参差、淋漓; 叠韵词如逍遥、窈窕、婆娑等; 重音词如悠悠、翩翩、滔滔 原有的字重新组合制造新名词,例如:把字重新组合即可构成新的词语,如电影、电视、电脑,电器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雷电的电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新构造文字。 三、富有弹性的语言结构 汉语的又一特点,表现在语法上具有所谓“孤立语”的特征,即指汉语很少有构词上的形态变化。在印欧语系中,词语的形态变化比较丰富,有性、数、格、时态、语态、语气的变化;汉语则不同,它的形态变化较少,对于词性、格位、数量、时间等的处理,既不需增添附加语,也不表现在语形变化上,而是用一种有系统的“词序”来解决,也就是说,词在句中的功用,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句子中的次序。 这就使得汉语语法简单,效率极高,而不象英语那样你越学越觉得它复杂难记。 四. 追求神韵的美学风格

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

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

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幸福观 摘要:人们千百年以来的思想和经验都会永恒的存在于数不胜数的语言现象当中,它是生活经验的集大成者。谚语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形象,是人民大众在接触了大量现象,掌握了透过现象认知本质的能力之后,经过用心的思索后总结出的反映着各个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的语言现象。它们遍及各个领域,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无不渗透着人们的聪明才智,这是先辈们给后人留下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而从古到今,“幸福”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把握幸福,幸福在生活当中又是如何体现的?这都是人们探讨的话题。人类的幸福是多样而脆弱的,于是“幸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然而在文化与进步的领域内,幸福仍是人类智慧首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所谓幸福观,是指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得幸福等。幸福观塑造着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本文通过对俄汉谚语、俗语的对比、分析来探究两国人民对于幸福观的看法与认识的异同。关键词:谚语;俗语;幸福观

1、谚语、俗语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 人们千百年以来的思想和经验都会永恒地存在于数不胜数的语言现象当中。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产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一切文化活动、文化创造和文化发展都离不开语言。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都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财富。然而在众多的语言现象中,没有一种民族文化的语言形式能像谚语这样具有如此的力量:从多方面体现出民族的智慧,以简练通俗的语句表达深刻的寓意,反映人民群众世世代代对世界、自然、社会、家庭、日常生活、历史以及人际关系的观察,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被称为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成千上万的谚语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形象,它们乘坐在羽翼上,飞过了万水千山,跨过了斗转星移,飞向了遥不可知的远方……(В.П.Аникин, 1988:1)。 从物质匮乏的远古时代到资源丰富的今天,生活中的苦与乐、福与祸、吉与凶、欢笑与泪水、爱与恨、信念与背叛、真理与谎言、诚实与欺骗、勤劳与懒惰、真善美与假恶丑等现象、情感,都凝结于谚语当中。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谚语。百家观点与思想争鸣的结果都在格言和警句当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记。对于不同民族的谚语加以比较,便能看到,尽管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很多谚语中包含的经验和寓意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使社会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文化背景迥异的民族之间,这种相似性也是存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同其他书面或口头文学形式比较起来,谚语似乎更适合于作这种比较研究。通过对汉俄谚语的搜集、观察、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尽管汉俄两种语言文化习俗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汉俄谚语包含的两种民族智慧不仅有着不少共性的东西,而且存在着难以置信的相似之处(刘光准, 黄苏华,1999.81,87)。 而俗语是从浅白的语言中汲取人生智慧;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它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俗语的产生,有它的社会生活的根源,并且都打上了时代背景的烙印。它的内容和含义,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 2、幸福观在俄语谚语、俗语当中的体现

俄汉语言文化对比

1、几个概念: 对比: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е 语言学:лингвистика 为什么要进行“对比”?为何要引入“对比”这个概念?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可以说,语言学的所有分支都是某一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一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含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 对比语言学是①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③共时的对比研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④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③的解释)所谓“共时的对比研究”,就是说,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在其某一发展阶段的状态,而不是语言的演变。“共时对比”主要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状态进行对比描述,不过也并不完全排斥将某一语言的现时状态与另一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进行对比,比如将现代英语与古希腊语进行对比。 (对④的解释)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一词,便主要是为了突出这一侧重点,以便与一般的“比较”相区别。当然,这种不同是在相同基础上的不同,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的不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例如,我们可以说俄语中的动词与汉语中的副词不同,这种说法虽然错不到哪里去,却没有多大价值。然而,如果我们能系统地比较俄汉两种语言中的动词的不同,那么由于俄语中的副词与汉语中的副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与对应,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有较大的价值。 为了保证我们所作的对比有意义,对比语言学必须研究语言之间哪些语言成分或项目是可比的,比较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比语言学对语言之间的共同点的研究,正是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语言对比可以有语音对比(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对比、音段音位音节对比等),词汇对比(词汇形态学对比:构词法对比,词汇语义学对比:语义场对比、词的搭配对比等),语法对比(格对比、句法对比等),篇章对比,语用对比(包括话语结构对比等) 转到语言文化对比上,它存在于语言对比的各个系统中。 文化:广义的文化总括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的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以与世界观、政治思想、道德等意识形态相区别。 语言不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姚小平)。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洪堡特就明确区分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和认知功能,并认为后者才是语言的本质功能。在他看来,语言(主要)不是供人达到相互理解目的的媒介,而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这里,语言作为认知中介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语言的差异必然会对一个民族或其个体的认知产生影响,揭示这种差异对民族思维和认知世界的影响是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语言的差异不是声音和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本身的差异。一切语言研究的理由和终极目的均在于此”。 对此,姚小平先生论道,“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独特的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也就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的文化传统也就彼此有别。 “人——语言与文化——世界”的关系(三位一体): 将文化和人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语言文化学(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就是一门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人文科学。 语言文化学坚持对语言系统各个层次进行文化阐释,不仅是对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证明,更为重要的是对语言自身纯在本质和结构系统的深层文化释义。 语言就仿佛一个棱镜,透过它的投射,世界在人脑中形成所谓的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语言作为认知中介的功能对世界的

如何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

马景仑教授谈如何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马景仑教授博士生导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称中文专业)是大学里比较普遍的一个专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众多,本文就如何学习该专业,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努力培养对中文专业的学习兴趣。 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领会某种对象的一种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常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如果广大学员培养了对中文专业的浓厚兴趣,那么,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任何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乐之”,是治学过程中的三个台阶,而兴趣则是攀登这些台阶的重要动力。 其次,要注意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 学习中文专业,要注意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呢? (一)要认真分析各门功课的特点,了解各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抓住学习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中文专业的专业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 1、文学类。包括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学史;以及文学理论等。作品侧重在介绍古今中外各种主要的文学作品,要把功夫花在理解和熟悉有关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创作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情节、矛盾、表现手法、艺术特色、写作线索、段落结构、主要人物形象、社会影响、体裁、作品的隐含深义、构思特点等等方面。学习作品选,必须认真阅读原著不能只看教材不看作品。文学史重在介绍文学发展的历史情况,因此,要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状况入手,抓住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现象及其兴衰过程、原因、历史影响等等。学习文学史,既要抓纵的历史发展线索,又要抓横的时代剖析。文学理论重在介绍文学的本质、构成、特点、流派、创作过程、创作手法、文学鉴赏、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及外部因素、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学和文化的论述、古今中外美学名家对美的本质、特点以及审美问题的种种探讨,等等。自学文学理论,应当在理解概念、术语、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上着力。 2、语言类。包括古今汉语和语言学理论。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有文选、通论和常用词三大项;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则主

俄罗斯文化之我

俄罗斯文化之我 关键词:俄罗斯文多余人宗教东正教俄罗斯建筑摘要: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东正教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在俄罗斯文化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一个历史悠久,有着伟大的发展历程的俄罗斯。这个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的国家,自然而然地融合着东西方两种文化,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对于文化知识的丰富理解。在俄罗斯文化课上,我们进行了很多关于俄罗斯发展的学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关于文学的发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批判和讽刺意味的作品,与此同时,文章中的主角人物大多数都是小人物,但是又极具时代特点,他们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等。这些人在俄罗斯的文学历史上被称为“多余人”。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一半蕴藉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光芒迸发着积极寻求真理和人生崇高目标的火

花;而另一半则被西方利己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消极思想所侵蚀,他们在情感与理智的悖逆中,形成了二重矛盾的性格和杂的生命形态。到头来尽管不甘心沉沦却又无力超出社会的束缚与羁绊。他们只能是否定和怀疑的精灵,是一群生活理想的“迷惘者”,努力寻求自我实现,终因不能在生活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变成了“多余人”俄国评论家赫尔岑给“多余人”下定义说“他们充满高贵的愿望,但羽翼折断,眼睛看到哪里就奔到哪里:他们想隐遁起来,避开生活,这是多余的,没有益处的人。”同创世英雄、寻梦者和毁灭者等类型相比,‘多余人”题材更具绵延性、复杂性和普及性。“多余人”的特征就是他们具有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多余人”具有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多余人”都具有性格缺陷,因而形成其悲剧

俄汉语言对比

俄汉语言对比 1、俄汉语言的基本语法特点对比 从语言形态学观点着眼,俄语主要为综合语,其语法意义主要依据靠词形本身的变化予以表达。汉语是较为典型地分析性语言,其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序、语序和虚词。 2、词类的划分遵循的三原则:语义原则、形态原则、句法原则。俄语主要遵 循形态原则划分词类。 3、俄汉语词汇总体特征的对比 语言中的词通常有如下两个特征:1、词是句子汇总位置可以移动的最小单位;2、词是在其组成成分之间不容插入其他成分的最大语言单位。 4、1960年,我国的刘泽荣主编的《俄汉大词典》收词10万余。1988年,黑 龙江大学编写的四卷本《俄汉详解大词典》收词量为24.6万余条。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判断:俄语中大约有24.6万个词。 最普及的汉语字典收字量在12000左右,最大型的汉语字典收字量为6万左右。但这6万字中有大量的异体字,如果除去异体字,汉语中大约有22000个汉字。 5、俄语中大约有近25万个词。词典《》 中对俄罗斯文学、剧本等中的用词进行统计,发现这些材料总用词1056380个,删除复现的词为39268个,其中使用频率10次以上的词有9044个。词的数量和覆盖率情况如下: 俄语词覆盖率 100067.46% 300082% 434885.45% 904492.4% 11100 97.6% 20世纪末,莫斯科大学语文系普通词汇学和计算机词汇学与词汇编纂学 实验室承担了项目《20世纪俄语报纸计算机文本语料库》,该项目表明,俄罗斯一些伟大作家实际用词量为2至3万个词。现代俄语奠基人、杰 出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但他全部作品中的世纪用 词量只有2万多个。而一般那俄罗斯人在交际中常用词为3000左右。6、汉语有丰富的词汇系统。从先秦时期开始,复音词不断增加, 而复音词中,双音词的必中最大。现今,汉语已经成为一种双音词占优势的语言。在双音词中,复合构词法组成的词又比附加构词法组成的词多得多。 汉语中作为语言构词单位的语素多数是单音节的,用方块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字。从历史上看,他们在古代可能是一个独立的词。同一个语素,根据他们的构词情况,可以在词的前面,也可以在后。由于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 7、汉字统计学家曾对7000多篇文章、总共2100多万汉字作了统计,其中实 际所用汉字仅为6300个左右。统计学家根据以上语言材料编写了《汉字频度表》,汉字字数及覆盖率如下: 汉字数覆盖率 94290%

期末论文-《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收获与启发

学习《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的收获与启发 2014级汉硕3班吴冬媚 20140710060 一、收获 老师在第一节课劈头而来的一个问题——“请举例说明汉语很简单”,实在引人深思。 当外国人问我,“汉语是不是很难学?”我从各个方面获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所以我也人云亦云:“挺难学的,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却忘了我作为汉语教师的使命——传播中文。汉语确实很难,但作为汉语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学生相信汉语不难。 上课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我对待对外汉语的态度其实不太端正,缺乏使命感。虽说我很热爱这个专业,但五年来一直有人问我“对外汉语以后做什么工作的”,我只简单直接地回答“教外国人汉语”,而不愿多费口舌进一步解释,以至于很多人会接话:“教外国人汉语很有意思,网上的“小明”真的很好笑”。我们都知道,“小明”只是网友的意淫,在被英语虐待了十几年之后企图以古怪的汉语来“侮辱”外国人,这与真实的对外汉语教学可谓是南辕北辙。国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无知,作为“对外汉语人”,我有一定的责任。 这一门课我上了大概11节课,短短十几个小时的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汉语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对比,我们才能发现汉语的特色。同时,承载着汉语特色的文章、段子、语言游戏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问题意识,有语料意识,就能发现汉语的奥秘。课堂上,郑老师都是从一些日常生活的语言游戏或网络小段子来引发我们的思考。留意有趣的语言现象,做个有心人,我们可以从语言现象出发,从而总结出汉语的规律。 二、启发——从音义关系中获启发 1.音与义的关系 我们知道,英语表音,汉语表意,但并不意味着汉语不表音。汉字形声字可分为声旁和形旁,声旁表音,形旁表义。中国人常说,秀才识字读半边。声旁能提示发音,如丁、订、盯、叮、钉。形声字占了《康熙字典》收录汉字的90%左右。所以我认为,汉字最初是表义兼表音文字,而英语只能表音。虽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字系统。然而,在对比两种事物时,我们不仅要找出其差异,还要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相似之处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