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重难点汇总导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难点汇总导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难点汇总导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难点汇总

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南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什么是社会学?”一个半世纪以来—直是它的创始人以及后辈社会学家力图明确回答而又不容易回答清楚的问题。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曾系统介绍过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止国外9种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即社会学是研究①社会现象,②社会形式,③社会组织,④人类文化,⑤社会进步,⑥社会关系,⑦社会过程,⑧社会现象间的关系,⑨社会行为的科学。有的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了1951一1971年20年间由美国出版的16种社会学教科书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8种提法,即研究①社会互动,②社会关系,③群体结构,④社会行为,⑤社会生活,⑥社会过程,⑦社会现象,⑧社会中的人。当然,社会学在160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定义远要比上述提到的多得多。

这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这两类观点影响至深,后世的许多定义多为这两类观点的变形或混成。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但他们都是以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为指导的,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3)至于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是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大体上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1)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这是严复在1903年出版的《群学肄言》的序言中首先提出来的。80多年后郑杭生在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如下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也即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一定义可以说是沿着严复的思路发展的。(2)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1949年以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翰笙等均持此种观点。

(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的。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这样定义:“社会学是从运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台湾省的一些社会学者(如杨懋春)也持类似的观点。在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定义中,一般都可看到“秩序和进步”、“运行和发展”、“结构和过程”这样两个方面。

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1)建国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8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2)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3)1979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如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如庞树奇)。

第三,第三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①“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②“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③“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④“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⑤“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

上述国内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种种不同观点,是由于研究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各异、各国的国情有别等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充分表明社会学对象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就有一个正确把握的问题。

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中外社会学史告诉我们,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社会学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但是他们之间仍然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沟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作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无意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上仍然会走到一起来。

第二,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作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地、积极地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学对象发表的各种见解应看作是学术活跃的可喜现象,同时也表明,社会学对象问题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有一个基本事实是明显的:尽管社会学定义众多,但有影响的不过数家。有些定义正如孙本文先生指出的“或失之抽象、或失之广泛、或失之含糊、或失之狭隘”。研究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做到理论上的前后一贯。

四、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

在讨论如何定义社会学对象问题时,已经不能不涉及到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它不仅对讨论社会学定义问题十分重要,而且对其他方面也同样重要。

具体说来,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表现在:第一,如上所述,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第二,区别社会学的学派,如

唯实论和唯名论、实证论和反实证论、整体论和个体论等,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第三,确定社会学的属性,如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第四,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不论是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不论是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区,也不论是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变迁,无一不是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说,这个问题是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上,它又是每个社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是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必须这样那样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正确,社会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才能良性运转,个人才能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个人也才能真正获得幸福。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相类似,在上述意义下,也可以认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复试分数线

政治英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

50509090350

人大行管考研经验分享与指导

根据往年绝大多数学生复试的情况,可以大概了解到参加复试的学生普遍存在准备不充分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两点,一是为了应战初试学生已经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一旦初试完毕,很难再一鼓作气进行有效的复试准备;二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很多,考生很难抽出有效的时间进行全面的复试辅导。另外多数学生没有复试经验,即便有心准备也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很难有针对性的有效复习。

针对这些情况,易研教育结合历年考研复试辅导经验为大家提供一些指导:

经验之一:切勿完全放松

春节期间应适当养精蓄锐(补充精力和体力)。考研的周期很长,多数同学往往只注重初试,轻视复试,认为只要初试成绩过线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见识,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考研人数与日俱增,而教育资源确实有限的,这势必导致考研的报录比逐年降低,也就是说考研的整体难度将增大,而考研培训行业对考研初试的辅导更加有力,这就导致每年过初试分数线的学生可能有所增加,如此以来,复试的难度势必增加,否则就无法将录取人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轻视复试的陈旧观念已经不在适合当前的考研形式,因此请同学们务必重视复试(建议报一个易研教育的考研复试辅导班),春节期间切记不可以逸待劳,初试成绩过关也切勿感觉可以一劳永逸了,从初试成绩出来到复试开始一般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这段时间荒废的话,那么很可能所有的已获成就都会顷刻间灰飞烟灭,那将是万分可惜的!即使专业课第一名也不能够掉以轻心。

经验二:复习必须有针对性

切勿乱看参考书!这段时期的复试复习必须有针对性,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就是说必须完全以复试要求为导向,切勿随意乱看书更不能是自以为是的不看指定参考教课书只看专著和其他难度较大

的论文。人大的复试一般分为两天。第一天是专业课的笔试。复试的笔试难度不算大,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但是你需要在考前好好看一看复试指定书目。答题的时候不必推陈出新或者是标新立异,只要能

将教科书上的那些内容表述出来,然后随便写点自己的见解就可以了。因此在复试复习的过程中,只要将这些指定

的参考书看熟就可以了,如果有时间再了解行政管理专业各科的教材,以便对各科的学科重点和热点有所了解。

经验三:面试和英语口语考试必须要提前准备,面对老师要保持虚心的状态

复试第二天面试内容是专业口试和英语口语考试。拿到复试通知书的每个学生进教室后,都要自己去抽专业课考试题。由于一个人只抽一道题,因此参加考试的学生很少能记全所有的题目,只是前一个学生会将自己抽到的题目透露给后面的考生。例如,让学生论述全球化对中国公共管理的影响?如何看待今天农村的社保问题?举例说明政府

体制转型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等等。易研教育咨询师经过几年的统计发现,复试的内容都是本门学科的重点内容或是学科前沿的热点问题。所以,易研教育咨询师希望即将参加复试的学生在掌握指定资料的基础上,也有必要关注当下时政热点。不过这些热点问题的回答依然要用到教科书上的那些理论基础,所以千万不能“忘本”。另外,导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观点也很重要,建议大家也顺便看一看,不过千万别对这些内容有什么“异议”,毕竟咱们还都很“嫩”啊,更不要在面试过程中表露出那些个无谓的锋芒,记住这些细节问题将会对面试有很大的益处。

经验四:英语口语面试的细节问题

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测试也是比较简单的,其实一般说来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复试的难度都是相对较小的,这是因为目标院校握有复试的绝对权利,而复试的具体内容都是具体到每个院系的,而院系的老师们一般都是比较体谅学生的,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多带几个学生,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好处。题目的难易程度并不是复试淘汰考生的关键因素,名次的前后才是最直接的因素。因此复试中英语口语的测试也是相对简单的,关键是如何将自己的实力良好的展示给主考官。因此,易研教育咨询师希望复试的考生能事先把自我介绍精心准备,最好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以此给导师一个好的印象,也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自我介绍之后,导师们会让你朗读一段英文短文给他们听。这篇短文难度比六级阅读理解的难度稍低,因此对于久经沙场的考生来说,这个阅读应该是小菜一碟,不过也不能掉以轻心,须知英语朗读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反映考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例如长句的停顿可以反映出考生对英语语法的理解以及考生的英语思维特点等等。如果遇到生词,不必停顿也不要跳跃不读,考生只要按照阅读经验和习惯并依靠对这个单词的构词方式将它读出来就行了。读完这篇文章后,导师会根据这篇文章问你1—3个简单问题,也许他也会问考生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日常的热门话题,考生当然要用英语来回答,这时千万不要担心,用最简单的日常英语来做回答就行,三五句话就行,多说无益,还有可能暴露出更多的错误!

以上四点经验是复试过程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除此之外,下面几个问题也需要引起同学的注意。

首先,还是态度问题。我们再牛也是那些主考官的学生,我们懂得的知识在这些学识渊博的老师面前仅仅是皮毛,因此谦恭的态度是必须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千万不要用在复试中,相反我们必须将尊重的心态表露出来,例如你的脸上要始终表现出认真和谨慎。谈吐中要有礼貌,对问题有异议尽量回避不谈,总之表现的越谦虚越好,当然也不能唯唯诺诺的不敢说话了。

其次是对待试题的态度问题。回答问题时切记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对问题有想法一定要说出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话也要如实的说自己并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人大的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友善,他们不会刻意为难某个学生,也不会认为学生没有思考过某个问题就一无是处了。所以,在不会的问题面前一定要表现出诚实的态度,这正是做学问的第一步,即诚实(实事求是)。

最后,一般而言老师都比较喜欢刻苦认真的学生,别忘记了这些老师自己也曾经是挑灯夜读的勤奋学子啊。因此如果老师问你硕士毕业后打算干什么的时候,最好是说决心继续深造。虽然这也许不是你的真心话,但这在老师的耳朵里听着就是舒服啊,所以如此回答是最为得体的!

这些经验对即将参加人大行政管理考研复试的学生来说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对其他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可以从中获得点滴的启示。

最后祝愿所有即将步入研究生阶段的考生坚持走好最后一个考研环节,顺利完成自己的求学理想!

立足2100余位成功学子的辅导经验,易研教育将考研专业课的复习分为六大阶段(六大模块),这六大模块是考研专业课复习成功的“六部曲”。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优化每个阶段的复习才是考研专业课成功的坚实保障。

(一)选择预备阶段(1月中旬——3月初):

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全面的自我分析基础上,定下自己考研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并进一步明确自己报考专业的参考书目、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复试分数线、考研专业必备相关资料等。易研教育提醒广大考生选择院校和专业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未来职业规划、本科专业基础、英语水平、报考专业就业状况等因素,无论跨考与否,报考名校与否,考研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择校、择专业都要建立在全面自我分析的基础上。一旦决定切勿轻易中途换学校、转专业!易研教育认为,这种摇摆不定会极大浪费有限的考研时间和精力。

(二)基础理解阶段(3月上旬——7月初):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完整理解。理解是记忆和运用的基础。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将参考书目完整地看至少3遍以上。将主要的知识点全部理解,不必刻意记忆,达到心中有数、理解参考书目的主要内容,实在不理解的知识点标记

下来即可。此外,这一阶段做笔记的话,切不可过分细致,以免浪费太多时间。需要辅导的同学这一阶段的复习也是日后辅导取得切实效果的基础。

(三)重点清扫阶段(7月初——11月上旬):

这一阶段是整个专业课复习的最关键环节之一,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抓住重点、扫清重点。重点知识点的最大特征是考察的分值与概率要远远大于一般知识点和次要知识点。对于重要概念、知识点、公式一定要反复强化。抓住重点专业课的复习就会事半功倍,这就是易研教育提倡的专业课复习的80/20法则。要抓住重点,通常情况下,一是要分析真题;二是要专业化辅导;三是内部资料,如出题老师的论文、讲义、最近关注问题等。专业不同,情况也会不同,要做具体分析。抓住重点之后,关键要在这一阶段强化记忆和运用。(四)框架专题阶段(11月上旬——12月上旬):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知识系统化。之前的复习知识点的掌握都是呈零散状态,最大弊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狭隘片面,影响后面答题能力的生成。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书中知识点的章节架构和专题将知识系统化。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易研教育总结了各学校专业课的考研专题

和章节联系,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广大考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五)模拟考试阶段(12月上旬——1月初):

这一阶段也是考研专业课复习的关键环节之一,此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全真模拟查漏补缺、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之间不存在自然而然的等同。换句话说,掌握的好,不一定答得好,更不一定意味着得高分。知识掌握上的盲点要通过全真模拟来暴露,答题思路上的缺陷要通过全真模拟来纠正,临试前的心态也要通过全真模拟来使之平和下来。必须通过2——4次全真模拟,经历一个盲目——弱点暴露——完善提高——再次暴露——再完善再提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答题能力和得分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六)状态调整阶段(1月初——考试):

这一阶段的复习基本已经定型,最主要的任务是调整身心状态,以最佳的心态迎接考试。此前的基础理解、重点清扫、框架专题、模拟考试等环节已经把该掌握的知识点和答题方法都掌握了,复习基本已成定局。但是,这不是说这一阶段就应该完全放松下来,将专业课的复习完全扔到一边,只顾公共课,保持状态和热度很重要。只是说,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要跳出来,不可过分纠缠于课本的细枝末节,要敢抓敢

放,查漏补缺。此外,保持信心、调整作息适应考试时间、多喝水、注意饮食健康也很重要。易研教育提醒,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功亏一篑的结果,广大考生一定要在最后阶段积极调整,保持最好的身心状态!

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职业道德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 一、道德的一般含义: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道”是本源、“道”是规律、“道”是道路。“德”是对“道”的遵从。 二、道德的意义: 第一版本: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文史出版社陈老师) 第二版本: 1、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自己的工作 2、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行风建设 4、学习职业道德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5、学习职业道德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提出的要求。(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三、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2、依靠的力量不同 3、作用范围不同 四、道德和法律的联系 1、作用上互相促进 2、内容上部分重叠 3、关系上部分互相转换 五、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 4、任以待人,以礼敬人 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 6、公忠为国,反抗外敌 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六、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七、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正面影响: 1、自主观念的影响 2、竞争观念的影响 3、利益并重观念的影响 4、创新观念的影响 负面影响 1、利己主义影响 2、享乐主义影响 3、拜金主义影响 九: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1、抓领导 2、抓系统 3、抓结合 4、抓建构 5、抓制度 第二章职业道德与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1、企业环境 2、企业制度 3、企业价值观 4、企业经营之道 5、企业目标 6、企业作风 7、企业礼俗 8、职工素质 9、企业形象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 1、自律功能 2、导向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四、职业道德与企业凝聚力处理好三个关系 1、有利于协调职工同事关系 2、有利于协调职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3、有利于协调职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五、职业道德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1、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职业道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4、职业道德有利于实现企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 5、职业道德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和品牌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 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促使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能有效的遵从社会规范,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运行目标的目的。 9(社会保障: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2.性别角色社会化即个体在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3.社会态度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规律。(√)4.广告对人的影响就是一个态度改变的过程。(√) 5.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6.相关的事件一定能够揭示因果。(×) 7.社会心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的,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所有事情所表现的社会心理都不同。(×) 8.阿西的实验证明所有人都会屈服于群体压力。(×) 9.被研究人员揣摩研究者研究动机的现象被称为研究者倾向。(×)10.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可以进行无目的的观察。(×)11.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好的君主既要勇猛无比有力量,还要狡猾无比像个狐狸一样。(√) 12.中国的荀子和西方的马基雅维利都认为人性本恶。(√)13.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和中国古典心理学都是形成社会心理学的直接来源。(×)14.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心理学它要研究由诸多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的心理。(√) 15.戈弗曼的拟剧论讲人生如戏。(√) 16.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心理学研究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通常通过某人的外在行为去推测他的心理√ 方法论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则性的指导思想√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出现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是一些名家的言论或者思想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观察法我们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分析。× 亚里士多德倡导性善论。× 麦独孤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后面隐藏的动因是本能√ 迪尔凯姆认为可以把社会的整体意识还原为个体意识的相加× 米德是从社会微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心理学。× 奥尔波特认为研究心理学应当研究群体。× 过分注重实验室研究是社会心理学 20 世纪70 年代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比较注重实验× 西方社会心理学注重实验研究。√ 精神分析当中的社会文化学派是弗洛伊德本人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位可以被称为大师的社会心理学家√ 自我扮演的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角色。√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性器期阶段× 霍妮认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职业道德教育总结

职业道德教育总结 作为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注重青少年灵魂的塑造,因此作为教师因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好胜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后进生,当他们不被重视的时候,这种打击是难以忍受的,这时他们便会另辟新的途径,以释同学的白眼,老师的轻视,做些违犯常规的事情,以适应其心理的随意性,做到好胜方面暂时的宽慰和平衡。作为老师我每接一个班,总是认真地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秉性特长,对学生进行有的放失的教育。特别是当前,形势日心月异的发展,经济条件日益改善,独生子女尤其优越,自然娇纵他们,难以放任自流,无拘无束。作为教师含着应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学生和感化学生的机会,使他们踏上正途。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的本领,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创新,让课堂成为流动美。 教书育人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路。在这条路上,有电闪雷鸣,有雨暴狂风,就教学而言,教材的更替,教法的改革等等,同样有着说不尽的苦辣酸甜,但有一条,我始终铭记在心,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了知者”,努力使学生不但“知之”,更应“好之”、“乐知”。这样才能使使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

春风,师生与教材达到了高度融洽和谐的地步,使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驶干”,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在工作上执着地追求着,严一律己,宽一待人的工作作风,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当我觉得累时我总会想起这么一番语重心长地话“你累了、倦了或失意、惆怅时,有学生向你敬礼,有学生和你交谈,哪里有你的学生,哪里就有你的避风港,你能说这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吗?我爱我的学生,更爱我的事业,教师是我人生永远无悔的选择!它将时刻勉励我在岁月的年轮里收获成功的人生。”是的,当老师有苦也有乐,但我们坚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只有不懈努力,才会在回首往事时无怨无悔,因为正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职业道德知识点部分

职业道德(提纲摘要)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及、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弥补法律约束的不足,比法律更基本,适用范围更广。 2.法律调节具有强制性、滞后的特点;道德有明显的自觉性、事前性特点。 3.二者相辅相成,内容上有重叠现象。 4.评价上,法律多从事情结果上去评判,道德多从主体的是非、荣辱等去评判 道德三大领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 1.社会公德①.职业道德②.家庭美德 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爱国为民崇尚科学 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公民道德基本行为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四个方面]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为准则职业道德: 从业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性质: 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决定的分配上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团结、友爱、平等合作的关系。体现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

职业道德特征:[行业间相比较] 1.鲜明行业性; 2.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 3.表现形式多样性; 4.一定强制性; 5.相对稳定性; 6.利益相关性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特征:[社会间相比较] 1.继承性与创造性统一; 2.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3.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国外职业道德主要经验做法: 1.道德立法:1987年美国一部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职业法》英国《荣誉法典》 2.信用档案; 3。岗前岗位培训: 国外职业道德精华: 1.社会责任至上; 2.敬业; 3.诚信; 4.创新 我国传统道德的精华: 1.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内容 2.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孔子称敬业为“执事敬”竭尽全力精益求精 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仁”是儒家道德核心,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5.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孔子把信提升到关乎国家存亡高度。“民无信不立” 6.见利思义、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孔子“见利思义”荀子主张“以义取利”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规定: 1.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的重要培训 2.职业道德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职业道德的具体功能: 1.导向功能; 2.规范功能; 3.整合功能; 4.激励功能; 职业活动中内在的道德准则: 忠诚:从业人员忠实于服务对象并认真负责、以寻求实现职责最优效果的强烈态度和意向。忠诚是基本准则,具有忠诚度的人是自律的人,是“慎独”型具有强烈职业荣誉感的人。当听话与职责发生冲突时应当把职责放在首位。 [慎独:在无人见证、监督的情形下,言行也要谨慎不苟,仍按道德规范做事] 审慎:选择最佳手段以实现职责最优结果,并努力规避风险。注重过程和结果。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题重点整理汇总

社会心理学整理 名词解释: 1、基本归因错误:高估内在性情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而低估情境因素的作用的倾向。 2、自动化思维:是指无意识的、不带有意图目的、自然而然的并且不需要努力的思维。以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对周围环境进行的一种自动分析。 3、图式:人们用来组织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世界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 4、刻板印象:将某群人概括化,将同样的特征分派到该群体中所有成员,而不管成员之间实际上的差异。 5、可提取性:图式和概念在人们头脑中所处位置的优越性,以及当我们对社会世界做出判断时,使用这些图式的可能性有多大。 6、固着效应: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观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假的,也是如此。 7、自证式预言:图式的持久性特点导致人们对他人的行为会产生一种预期;这种预期会影响其对待他人的方式;这种方式又会导致他人的行为与自己最初的预期相一致,最终使这一预期成为现实。 8、内隐人格理论:人们将多人格特质归入同一类图式。例如:很多人认为,善良的人也大方。(“美即是好”的刻板印象) 9、内归因:行为与自己的人格或态度有关。 10、外归因:行为与他所处的情境有关。 11、一致性偏见:推论人们的行为与他们的人格一致的倾向。(忽略了情境因素的影响) 12、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偏好做人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却更加着重于情境因素的倾向。(知觉显著的是其他人,而没有对自己投以同等的注意力;当事人比观察者掌握更多有关自己行为的情境因素) 13、归因偏见 自利归因:将成功归于内部人格因素,将失败归于外部情境因素——找借口 不切实际的乐观:认为好事更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坏事更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 公平世界的信念: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4、防卫归因:使我们不受脆弱及难免一死等感受困扰的解释。人们倾向于将不幸归因于受害者自身,为了让自己觉得不可能(很少可能性)会遭受同样的不幸。防卫归因使不幸的受害者受到不合理的损伤。 15、自我觉察理论:当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时,我们会根据内在的标准和价值观来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

职业道德总结范文

职业道德总结范文 职业道德个人总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 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 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 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 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 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 绪论 一、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是区别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3.由于经济关系、阶级利益的不同,存在统治阶级的道德和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4.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二、法治与得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1.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2.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两者区别:1)从道德和法律的产生、发展来看,道德要比法律的产生早的多,而且最终将代替法律,成为唯一的行为规范。2)从依靠的力量来看,二者也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则不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3)道德和法律作用的范围不同。两者关系:1)从作用上看,德治于法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内容上有相互重叠部分。3)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2.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1)父慈子孝,尊老爱幼2)立志勤学,持之以恒3)自强不息,勇于革新4)仁以待人,以礼敬人5)诚实守信,见利思义6)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7)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市场经济是一种手段,它在经济发展中主要起一种资源配置的作用。 2.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3.特征:范围上的有限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正面影响:1)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它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2)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它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道德观念,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竞争道德观念。社会主义提倡在竞争上合作、在合作基础上鼓励竞争的道德观念3)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导向的经济,要求人们义利并重,从而增强了人们义利并重的道德观念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极为重视科技的经济,它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科学技术,这就增强了人们学习创新的道德观念。 5.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1)抓职业道德建设,关键是抓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2)是一总体工程,要在全社会各行各业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在总体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3)职业道德建设迎合个人利益挂钩4)要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抓职业道德建设5)把职业道德建设同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结合起来,并和相应的奖罚、教育措施相结合。 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 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之道、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作风、企业礼俗、员工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企业环境、企业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等的总和,是在一定环境中,全体职工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资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表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8.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社会控制:

社会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6*5’=30’) 1、平均模型P37: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平均模型是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采取的最为简单的模型。 2、累加模型P38:该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案累加的而非平均。 3、加权平均模型P38:该模型认为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4、晕轮效应P38: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5、态度P87: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他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绪的反应。 6、平衡理论P96: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 7、偏见P110: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8、自我展露P130: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9、社会支持P139: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社会

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自己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 10、囚徒困境P149:在合作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信任起了决定性作用。 11、社会影响P152: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这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 12、团体P172:团体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组成的集合,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 13、归因P53: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这原因的过程。 二、简答题(6*5’=30’) 1.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理论?一个好的理论有什么特点?P17 答:(1)假设是开展一项研究之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想法。 (2)理论是对假设的不断验证。 (3)好理论的特点: a.一个好的理论能够统合现有的知识。 b.理论能解释已有的现象。 c.理论可以使我们对现象的发生具有预测性。 d.理论具有知道研究方向的作用 2.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P36 答: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的有关对

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职业道德是什么?它是社会一般道德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一般道德在特定职业行业中的具体反映。道德是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一刻都不能离开的生活和工作准绳。良好的道德可以拨正人生态度,激励人生进取,优化人际关系,提高群体素质,促进社会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健康发展。 人活在世,就要以德立身,以自律为前提。道德是走向成功之路的性格基石。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才也有品质的含义。凡具备才华和优秀品德的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终将会超越平凡,大多历史上伟大的人物都能在物质的种种诱-惑前保持气节。 职业道德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逐步形成的道德状况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人的一生都要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因此职业道德将伴随你走完人生从业旅程。 社会上有一种正当的职业,就会有一种职业道德。医生有医德,自古就有医乃仁术,仁爱救人的言论,强调德为医之本,仁乃德之源;教师有师德,以身立教,传道,授业,解惑;商人有商德,诚实守信,买卖公平;艺人有艺德,德艺双馨如邓丽君就以孝顺父母,为人谦和而深受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作为一名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

方面: 一、关心企业,当好主人。 关心企业,对企业有深厚感情,摆正自己与企业的位置,树立主人翁责任感,认识到企业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企业兴衰就是自己的兴衰,把本职工作的成就作为人生理想的追求,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转一行,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题合理化建议,为企业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对员工职业道德最基本要求,也是员工自觉搞好生产的前提。 二、刻苦钻研业务,一专多能 在企业生产中,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经济效益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为企业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加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这是员工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道德,每个人必须终生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遵章守纪,执行规程 员工要严格执行作业规章、技术规范、各生产操作规程以及企业管理制度,具备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保证前后工序协调运转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遵章做事,爱护设备工具、材料、产品,杜绝跑冒滴漏。同事之间礼貌相待,共同维护和-谐的工作氛围,牢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我尽责。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是以血的教训换来的,是实践经验的结晶,所以遵章守纪、执行规程是每

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道德知识部分经典归纳讲课教案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职业道德知识点 总结 辅导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结合一些例题,讲解《职业道德教程》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要点 二是根据《职业道德考试指导》并结合以前的考卷,作一些分析说明 三是进行一些课堂练习 第一章职业道德概述 一、道德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道德,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个人和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人区别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道德始终被社会所重视,将其看作是做人的根本 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它是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提出做人的准则,即规范个人行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如果有人突破了道德规范,就要受到批评教育、舆论谴责或自责 道德的约束主要靠自律 根据道德的表现形式,将道德分为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三大领域。 二、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一)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一是在调节范围上:道德适用范围广,而法律的适用范围相对窄。 二是调节主体上:法律代表国家意志,通过国家司法部门强制执行,

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风俗和人们的良心来指导和约束 三是调节方式上: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滞后性 道德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内心信念和思想觉悟—改变态度和言行,具有自觉性和事前性 (二)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 一是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看,二者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三是道德和法律都是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道德评价所谓道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是非、善恶判断,表明自己态度和价值倾向的活动。(扩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三、职业道德 (一)职业 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演变而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 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承担特定社会责任是职业的本质。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7.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是指社会有机系统为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按设定的标准和程序将社会资源分配给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以实现其认同的社会目标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简言之,激励机制就是社会引导其成员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章志光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现场实验:在现场背景中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实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现场依据计划通过多种方法对有关的社会事件、群体活动及其中的心态进行观察与了解的方法。一般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旁观者观察;也可以进行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作为群体的成员参与活动。 优点: a.所获材料比较真实且有深度,有助于新事实的发现。 b.不排除甚至相当重视晤谈,但更集中注意力于人们的行为、群体情境及相互作用的活动上。克服了许多被研究者不善或不愿描述而歪曲实情的困难。 c.采用参与观察法时;研究者的本来身份不易被觉察,因而可以消除或减少被访谈者常有的人为紧张感或唐突感,从而保证了材料来源的多样性与真实性。 d.所得到的结果来自于不断发展变化的日常活动,因而其成果或结论能直接运用于被考察的环境。如果考察的群体较典型,其结论甚至可以推广或应用于类似的群体或 环境。 缺点: a.要考察的有关现象往往要等待其自发出现,而不能靠研究者的意愿去引发,有时还会遇到意外的干扰不能完成考察任务,所以在时间与精力上往往花费较多。 b.导致社会现象发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多种类的,考察者所把握的因素是否全面或是否为主要原因,常常有赖于其分析素养,更取决于相关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强调事物的意义和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带有社会学特色。 代表人物:米德、林顿、戈夫曼及海曼等人。 基本思想: 1.基本观点 心智、自我、社会是密切关联的三种结构和现象。它们的形成、维持和发展,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关联,都凭借符号(特别是言语)及符号相互作用来实现。 米德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姿势(gestures),如动作、形相、言辞等称作符号,并称人是惟一能使用语言符号及其意义系统的动物。 (1)人的心智活动是人在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与运用符号并通过符号相互作用而产生与 发展起来的,它既是社会客体向主观领域过渡的内化过程,也是大脑赋意义于客体 的外化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二.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1.长期性和复杂性 2.延续性和艰苦性 3.艺术性和创造性 4.主体性和示范性 5.个体性和群体性 三.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1. 对精神文明建设骑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2. 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简介巨大作用 3. 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引导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教师职业作风。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 2.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3.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 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5. 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高层次性 6.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7、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8、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六.教师职业道德作用 1. 调节作用 (1).与教育事业关系促进爱岗敬业(2).与学生关系,促进尊师爱生 (3).调节与教师关系,形成教育凝聚力。 (4).调节与其他学校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2. 教育作用 (1).对学生品德形成有道德示范作用

(2).对学生智力的发展 (2).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3).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推动作用 (4).对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3. 导向作用 (1).激励作用 (2).控制作用 (3).调整作用 (4).矫正作用 4. 促进作用 (1).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2).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素的提高 (3).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定义:一定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者阶级对教师职业的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根本性要求,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二.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1. 长期性和复杂性 2. 延续性和艰苦性 3. 艺术性和创造性 4. 主体性和示范性 5. 个体性和群体性 三.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1. 对精神文明建设骑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2. 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简介巨大作用 3. 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引导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教师职业作风。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 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3.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5. 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高层次性 6.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7、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8、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 远性 六.教师职业道德作用 1. 调节作用 (1). 与教育事业关系促进爱岗敬业( 2).与学生关系,促进尊师爱生 (3). 调节与教师关系,形成教育凝聚力。 (4). 调节与其他学校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2. 教育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汇总

(1) . 对学生品德形成有道德示范作用 (2) . 对学生智力的发展 (2) . 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3) . 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推动作用 (4) . 对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3. 导向作用 (1) . 激励作用 (2) . 控制作用 (3) . 调整作用 (4) . 矫正作用 4. 促进作用 (1) . 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2) . 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素的提高 (3) . 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定义:一定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者阶级对教师职业的需要业道德提出的根本性要求,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确定依据: 对教师职 (1) 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2) 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 (3) 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核心和主体地位 (4) 必须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要求基本原则: 1、集体主义原则: 要求: 1. )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 2. ) 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 )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4. ) 正确处理贡献和索取之间的关系 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要求 1. ) 尊重与理解教育对象 2. ) 真诚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难点集中营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难点集中营 一、名词解释 1. 主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2. 亚文化:亚文化指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3. 反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 社会化:它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 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 社会群体:(广义上)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 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上)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6. 初级群体: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 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7. 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 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8. 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 9. 角色冲突:所谓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 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10. 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 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11. 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 动。 12.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揩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 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13. 社会控制:(广义上)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 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上)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14. 社会问题:(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15. 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 为。 二、简答题 1. 集合行为的主要类型?恐慌: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出现的紧张心态及违反常 规的行为。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而传播的信息。 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段 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 2. 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