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第一层次)

(课程编码:070101011)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为172学时,分二个学期,其中上学期理论课72个学时,4学分,下学期理论课54个学时,实验课18,4学分。总学分8分.

1.开设专业:科学教育专业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使学生掌握普通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会对理想化的实际模型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毛俊健 顾牡 主编《大学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程守洙、江之泳主编《普通物理学》修订版和第五版,高教出版社

张三慧主编《普通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刚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基本规律,电磁场的基本性质,电路方程,导体的性质,波动光学,量子力学初步。

难点:利用微积分知识对物理学中变量的求解和学习普通物理学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法介绍,习题讨论和实验,再结合课外辅导、答疑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作业,到课率,期中考试)与期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考试命题全面,形式多样(填空、选择、简述、计算)。难易适中,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分析、计算等能力。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专门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大纲见专门制订的《普通物理学实验大纲》

9.其他有关说明

本课程在第二、三学期开设。

二.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理论课72学时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参考系,速度,加速度,运动轨道,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相对位移与相对加速度等。

第二章 动力学基本定律(1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功,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势能,动能定律,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冲量,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角动量、冲量矩及计算,角动量守恒定理 ,火箭飞行。

第三章刚体(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力矩、刚体的定轴转动 、 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原理,回转仪,进动。

第四章振动学基础 (10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

振动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简谐振动的合成,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惠更斯原理 ,平面波波动方程、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半波反射和全波反射,波的叠加和干涉、多谱勒效应。

第五章 静电场 (10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电势的计算,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电介质(10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电场中的导体、电容、电容器、电路,基尔霍夫定律,

电介质、极化电荷、介电常数、电位移矢量、静电场能量、静电场能量密度。

第七章 恒定磁场(1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洛仑兹力、安培力、毕—萨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磁高斯定理、洛仑兹力公式、安培力公式,磁性、顺磁质、逆磁质、铁磁质、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有磁介质时的磁高斯定理、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第八七章 变化的电磁场(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法拉第通量法则、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感应电场、自感和互感、暂态过程 磁场能量、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

第二学期 理论课54学时

第九章热力学基础 (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平稳态和非平稳态、热运动的基本特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循环过程。

第十章气体动理论(1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理想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范氏方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的内能,气体的热容,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玻尔兹曼能量分布,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气体的输运现象,熵的基本概念。

第十一章几何光学(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平面反射和折射成像,球面反射和折射成像,薄透镜成像,光学仪器。

第十二章波动光学(1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相干光,光的相干叠加原理、杨氏干涉,光程差 半波损失,等厚干涉,等倾干涉,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夫琅和费衍射,光栅衍射,圆孔衍射,X射线,偏振光,起偏,检偏,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双折射现象。

第十三章狭义相对论 (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经典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洛仑兹变换,相对论时空观,速度变换,相对论与电磁特性,光的多谱勒效应,相对论力学,相对论质能关系。

第十四章广义相对论(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等效原理,局域性关系,广义相对性原理,时空弯曲,引力场,引力红移,黑洞。

第十四章量子物理

(1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黑体辐射,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普朗克能量子假设,光电效应,光子的概念,康普顿散射,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诠释,不确定度关系,波函数,薛定谔方程,一维势箱,隧道效应,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电子的自旋角动量,氢原结构,量子数,氢原子中电子的概率分布,电子的轨道磁矩,电子的自旋,光的吸收和辐射,粒子数反转,光学谐振腔,激光的特性。

第十五章原子核物理(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原子核的结构,核的自旋和磁矩,原子核的结合能,核力,放射性,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教学大纲(第二层次)

--------------------------------------------------------------------------------

发布者:丁斌刚 发布时间:2006-5-28 阅读:1204次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第二层次)

(课程编码:310000023)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为126学时,分二个学期,其中上学期理论课54学时,3学分;下学期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18学时,4学分;总学分7分.

1.开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师范教育)。

2.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使学生掌握普通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会对理想化的实际模型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马文蔚等编《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吴锡珑主编《普通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程守洙、江之泳主编《普通物理学》修订版和第五版,高教出版社

张三慧主编《普通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刚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基本规律,电磁场的基本性质,电路方程,导体的性质,波动光学.

难点:利用微积分知识对物理学中变量的求解和学习普通物理学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法介绍,习题讨论和实验,再结合课外辅导、答疑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作业,到课率,期中考试)与期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考试命题全面,形式多样(填空、选择、简述、计算)。难易适中,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

握以及分析、计算等能力。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专门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大纲见专门制订的《普通物理学实验大纲》

9.其他有关说明

本课程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设。

二.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理论课54学时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参考系,速度,加速度,运动轨道,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相对位移与相对加速度等。

第二章 质点运动定律(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第三章机械能和功(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功,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势能,动能定律,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四章动量和角动量(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动量,冲量,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角动量、冲量矩及计算,角动量守恒定理

第五章刚体的转动(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力矩、刚体的定轴转动 、 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

第六章振动学基础 (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振动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七章 机械波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惠更斯原理 ,平面波波动方程、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波的叠加和干涉、多谱勒效应。

第八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经典时空观、洛仑兹变换,相对论时空观,速度变换 , 相对论质能关系。

第九章热力学平衡态 (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平稳态和非平稳态、热运动的基本特征、理想气体、压强、温度、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压强的基本公式、理想气体能量的基本公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热容 ,绝热过程 、循环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熵。

第十一章气体和凝聚态 (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临界温度、饱和蒸气压、三相点、平均自由程,范氏气体方程。

第二学期 理论课54学时

第十二章 静电场 (10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电势的计算,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第十三章导体电学(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电场中的导体、电容、电容器、电路。

第十四章电介质(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电

介质、极化电荷、介电常数、电位移矢量、静电场能量、静电场能量密度。

第十五章稳恒磁场(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洛仑兹力、安培力、毕—萨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磁高斯定理、洛仑兹力公式、安培力公式。

第十六章磁介质(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磁性、顺磁质、逆磁质、铁磁质、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有磁介质时的磁高斯定理、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第十七章变化的电磁场(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法拉第通量法则、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感应电场、自感和互感、暂态过程 磁场能量、位移电流。

第十八章光的偏振(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偏振光,起偏,检偏,双折射,O光,e光、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

第十九章光的干涉和衍射(10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相干光,光程,光程差 半波损失,夫琅和费衍射,菲涅尔衍射,等厚干涉 等倾干涉 光的相干叠加原理、杨氏干涉、两束光干涉加强或减弱的条件、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单缝衍射的加强减弱的条件。
教学大纲(第三层次)

--------------------------------------------------------------------------------

发布者:丁斌刚 发布时间:2006-5-28 阅读:1152次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第三层次)

(课程编码:070101011)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分二个学期,上学期理论课54学时,3学分;下学期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3学分。

1.开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使学生掌握普通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会对理想化的实际模型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余汝观主编《大学物理》浙大出版社

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吴锡珑主编《普通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程守洙、江之泳主编《普通物理学》修订版和第五版,高教出版社

张三慧主编《普通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刚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基本规律,电磁场的基本性质,电路方程,导体的性质,波动光学.

难点:利用微积分知识对物理学中变量的求解和学习普通物理学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法介绍,习题讨论和实验,再结合课外辅导、答疑等

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作业,到课率,期中考试)与期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考试命题全面,形式多样(填空、选择、简述、计算)。难易适中,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分析、计算等能力。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实验大纲见专门制订的《普通物理学实验大纲》

9.其他有关说明

本课程在第二、第三学期开设。

二.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理论课54学时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参考系,速度,加速度,运动轨道,圆周运动。

第二章 质点运动定律(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机械能和功(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功,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势能,动能定律,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四章动量和角动量(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动量,冲量,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角动量、冲量矩及计算,角动量守恒定理

第五章刚体的转动(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力矩、刚体的定轴转动 、 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第六章振动学基础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振动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七章 机械波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惠更斯原理 ,平面波波动方程、波的能流和能流密度、半波反射和全波反射,波的叠加和干涉。

第八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经典时空观、洛仑兹变换,相对论时空观,速度变换 , 相对论质能关系。

第九章热力学平衡态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平稳态和非平稳态、热运动的基本特征、理想气体、压强、温度、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压强的基本公式、理想气体能量的基本公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第十章热力学定律 (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热容 ,绝热过程 、循环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十一章气体和凝聚态 (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临界温度、饱和蒸气压、三相点、平均自由程,范氏气体方程

第十二章光的偏振(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偏振光,起偏,检偏,双折射,O光,e光、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

第十三章光的干涉和衍射(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相干光,光程,光程差 半波损

失,夫琅和费衍射,菲涅尔衍射,等厚干涉 等倾干涉 光的相干叠加原理、杨氏干涉、两束光干涉加强或减弱的条件、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单缝衍射的加强减弱的条件。



第二学期 理论课36学时 实验课18学时

第十二章 静电场 (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电势的计算。

第十三章导体电学(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电场中的导体、电容、电容器、电路 。

第十四章电介质(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电介质、极化电荷、介电常数、电位移矢量、静电场能量、静电场能量密度

第十五章稳恒磁场(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洛仑兹力、安培力、毕—萨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磁高斯定理、洛仑兹力公式、安培力公式

第十六章磁介质(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磁性、顺磁质、逆磁质、铁磁质、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有磁介质时的磁高斯定理、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第十章变化的电磁场(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法拉第通量法则、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感应电场、自感和互感、暂态过程 磁场能量、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
教学大纲(第四层次)

--------------------------------------------------------------------------------

发布者:丁斌刚 发布时间:2006-5-28 阅读:1270次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第四层次)

(课程编码:310000009)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12学时,总学分4分.

1.开设专业:护理学,制药工程,教育技术学(师范教育)

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① 使学生掌握普通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会对理想化的实际模型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余汝观主编《大学物理》浙大出版社

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程守洙、江之泳主编《普通物理学》修订版和第五版,高教出版社

张三慧主编《普通物理学》高教出版社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刚体的运动,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基本规律,电磁场的基本性质,电路方程,导体的性质.

难点:利用微积分知识对物理学中变量的求解和学习普通物理学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思路。

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方法介绍,习题讨论和实验

,再结合课外辅导、答疑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作业,到课率,期中考试)与期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考试命题全面,形式多样(填空、选择、简述、计算)。难易适中,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分析、计算等能力。

8.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专门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大纲见专门制订的《普通物理学实验大纲》

9.其他有关说明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只有一个学期,课时很少,希教师精心组织教学.

二.教学内容

理论课60学时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参考系,速度,加速度,运动轨道,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第二章 质点运动定律(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机械能和功(3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功,势能,动能定律,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四章动量和角动量(3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动量,冲量,角动量、冲量矩及计算,角动量守恒定理

第五章刚体的转动(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力矩、刚体的定轴转动 、 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第六章振动学基础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振动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第七章 机械波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惠更斯原理 ,平面波波动方程。

第八章热力学平衡态 (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热运动的基本特征、理想气体、压强、温度、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九章热力学定律 (4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功、热量、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热容 ,绝热过程 、循环过程。

第十章 静电场 (8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电势的计算。

第十一章导体电学(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电场中的导体、电容、电容器、电路

第十二章电介质(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电介质、极化电荷、介电常数、电位移矢量、静电场能量、静电场能量密度

第十三章稳恒磁场(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磁感应强度、磁通量、洛仑兹力、安培力、毕—萨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磁高斯定理、洛仑兹力公式、安培力公式

第十四章磁介质(2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磁性、顺磁质、逆磁质、铁磁质、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有磁介质时的磁高斯定理、有

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第十五章变化的电磁场(6学时)

主要掌握内容:法拉第通量法则、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 感应电场、自感和互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