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题目1.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于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答案】:

1. 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 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 ,诞生于1971年。

4.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

题目2.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4.计算机病毒

【答案】:

1. 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如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泉和生物圈

3.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它的特性大致上决定了微机的性能,因此往往是各种档次微机的代名词。

4. 计算机程序的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会不断地自我复制和扩散,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一般是人故意设计的破坏性程序。

题目3.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答案】: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二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 题干 1.原子的范围是________m。 2.原子核的范围是________m。 3.夸克的的范围________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________、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________? 6.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是。 9.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1、 10-10 2、 10-14 -10-15 3、 10-20 4、原子核裂变 5、裂变 6、原子核裂变

7、合成橡胶

8、 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9、氨基酸 10、核苷酸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2 完成 满分18.00 题干 1.原子核 2.核能 3.纳米材料 4.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 6.基因工程 1、原子核: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 2、核能:核能即原子能,它是原子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的能量。通常的化学反应,仅涉及原子与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关系的变化,而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在原子核反应中,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中子和质子)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由于这些粒子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远远大于原子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因此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比化学反应大几百万倍。 3、纳米材料:纳米是1m的十亿分之一,即10-9m.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再用这种超细颗粒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目前纳米材料有四种,纳米材料表现出奇特的性能。 4、超导材料:在一定条件(温度)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趋仅近于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此温度称:临界温度。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科学: 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 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电力革命: 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新技术革命: 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17分)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作业1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 术》形考作业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填空题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 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 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3、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3.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 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 2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科学与技术(本)》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 一、填空题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 1、科学: 答: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 答: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电力革命: 答: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 答: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

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 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

2020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 ,诞生于1971 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4.计算机病毒 1.星系: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CPU:在计算机中,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但是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未被我们探测到,可能最普通的基本粒子中微子也存在静止质量,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总引力便足以阻止膨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 此外,宇宙大爆炸学说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无法解释:其一,大爆炸以前宇宙的图景如何?大爆炸宇宙的理论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其二,如果宇宙最终重新坍缩回到原点,又会发生什么?有天文学家提出了宇宙“无始无终” 论:宇宙一直在反复地收缩然后又膨胀着。宇宙曾经处于体积非常大、物质密度非常小的状态,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渐渐收缩、聚拢起来,直到所有的物质统统撞到一起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三 形考三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于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1.恒星星云 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3.Intel 4004 1971 4.达默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4.计算机病毒 1.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在计算机中,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 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

2019《科学与技术》形考4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4 一、填空题(10分) 1.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相当严重。 3.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和环境质量的科学。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的概念。 1、臭氧层破坏 2、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变化规律、保护、改善 4、可持续发展 二、名词解释(10分) 1.臭氧层破坏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3.自然 4.可持续发展 1、臭氧层破坏:是指人类大量使用作为致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造成大气的臭氧层逐渐减少,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的现象。 2、物质生产力表达式: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 。 3、自然: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4、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分) (1)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着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2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 2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 .原子的范围是 ________ m。 2?原子核的范围是 ______ m。 3. _______________ 夸克的的范围m。 4.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原子核衰变、 ________ 、原子核聚变。 5.在原子能三种释放形式中,其中利用最多是 ? ■ 6. ________________ 核电站是利用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设施。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 维、。 8?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___ 。 1.10-10 2.10-14 3.10-20 4.核裂变 5.核裂变 6.核聚变链式 7.合成橡 胶8.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9.氨基酸10.核苷酸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1?原子核 2?核能 3.纳米材料 4?超导材料 5.细胞全能性 6?基因工程 1?原子核是原子中非常小的核心部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与正电荷。

2.核能(或称原子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差转化来的。 3.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4.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5.细胞的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集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6.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 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性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 E =(△ m)c 式中的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为c=3X10 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

2018年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作业

一、填空题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 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3、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3.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的新技术革命,可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科学与技术(本)》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科学与技术》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四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形考任务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科学: 是反应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率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技术: 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电力革命: 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新技术革命: 20世纪开始,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先导与核心,协同其他高新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三、简答题(17分)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 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2) 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反过来,技术也为科学提供了眼睛、耳朵和一部分肌体,扩展了人的触觉、听觉和感觉。例如,电子计算机使气象研究、人口统计、基因结构研究和其他以前不可能进行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取得巨大进步。对某些工作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例如测量、数据收集、样本处理等等,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研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例如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绘制整个人类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构造的工作,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绘

最新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

精品文档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 题干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 于年。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1、恒星星云 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3、 Intel 4004 1971 4、达默 信息文本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2 完成 满分10.00 题干 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计算机病毒 1、星系:也叫恒星系,星系是有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亦即: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的同心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大气、水、生物)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3、CPU: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信息控制和加工的核心。 4、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使计算机系统产生故障的一段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之间复制、扩散和传播并造成大面积的计算

机系统的破坏,犹如生物病毒使生物染病一样,故命名之。 信息文本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3 完成 满分15.00 题干 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这一问题是关于人类宇宙观的问题,至今尚无明确答案,人们只能按照大爆炸的模型,进行推论,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一种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第三种是振荡宇宙,宇宙一直在反复地收缩然后又膨胀着。天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一种看法要从宇宙的过去说起。大约150亿年前,宇宙由一团物质爆炸而产生,物质炸开后,碎片也开始向四周扩散,范围膨胀再膨胀。在这个膨胀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星云、星系、星体,于是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当宇宙膨胀到一定的时候,就会由膨胀转为收缩,又回到爆炸前的状态。这些物质就不断地聚拢又分开,重复着大爆炸和大塌陷,永无止境。科学家称之为“振荡”宇宙。 未来宇宙——静宇宙。宇宙在膨胀,但不是某个天体内部膨胀。事实上,是太空本身携带着超星系团在膨胀。由于太空的每个区域都以相同的比率膨胀,因此两个超星系团离得越远,他们之间的退行速度就越快。30亿年前,超星系团之间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的距离比现在小25%,宇宙现在每过一年扩大0.01光年。预计宇宙的直径应该2000光年,20亿年后,超星系团之间的距离将比现在远15%。最新的测量结有10果表明宇宙可能在加速膨胀。大爆炸以来,遥远超星系团似乎运动得更远、更快。天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所说的宇宙常数,就是把超星系团推远的排斥力。排斥力可能是太空在缓慢延伸中产生的。 25年,宇宙中所有的恒星都会死亡,10恒星遗体会落入质量大的黑在大爆炸后的洞。星系逐渐变为黑洞,随之超星系团之间的排斥力加大。宇宙在无限长的时间后会变得非常薄,并永远处于静止状态,也不再有时间。 题目4 完成 满分15.00 题干 简述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15分) (1)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 (2)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一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1 完成 满分8.00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 的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和。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1、手段 2、科学发现 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蒸气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2 完成 满分20.00 1.科学 2.技术 3.电力革命 4.新技术革命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电力革命: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场新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尔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到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17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3 完成 满分17.00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题目4 完成 满分25.00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 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反过来,技术也为科学提供了眼睛、耳朵和一部分肌体,扩展了人的触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一

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一-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8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1 完成 满分8.00 1.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 2.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1、手段 2、科学发现 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蒸气机的使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题目2 完成 满分20.00 1.科学 2.技术 3.电力革命 4.新技术革命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电力革命: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4、新技术革命: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这场新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尔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涉及到科学技术各个重要领域和国民经济的一切重要部门。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简答题(17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题目3 完成 满分17.00 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四、论述题(25分) 题目4 完成 满分25.00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 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2019《科学与技术》形考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10-10m 2、10-14m 3、10-20m 4、原子核裂变 5、原子核裂变 6、核聚变链式 7、合成橡胶 8、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9、氨基酸 10、核苷酸 二、名词解释 1、原子核(atomic nucleus)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 2、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质量,c=光速。 3、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寸(0.1-100 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4、超导材料,是指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 5、细胞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6、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三、简答题 1.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E=(△m)c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为c=3×10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E/c;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核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2、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进行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通俗地说,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质或生物。

科学与技术形考答案2018年最新

本科<科学与技术>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发明家爱迪生的试验工厂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夸克的范围是10(-20)m。 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裂变,聚变,其中利用最多的是裂变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二、名词解释 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3、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4。电力革命: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5。原子核: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 三、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是:E=m*(c)2 这一式子说明了: a. 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b. 小的质量中包含着巨大的能量。若物质的质量减少,必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c. 这一关系式是人类进行核能利用的理论基础。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

形考三 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和。 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学说、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诞生于年。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1.恒星星云 2.大陆漂移海底扩张 3.Intel 4004 1971 4.达默 二、名词解释(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1.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 3.CPU 4.计算机病毒 1.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在计算机中,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4.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三、简答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 简述宇宙的未来。(15分) 按照大爆炸模型,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物质间的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制。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则引力不足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但会不断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直至物质本身最后衰亡,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程,达到了“热寂”的状态。 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那么总有一天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大坍塌”。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一切有形的东西,包括空间和时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 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但是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未被我们探测到,可能最普通的基本粒子中微子也存在静止质量,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

电大科学与技术形考任务三

精品文档形考三)“见附件”一、填空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和1.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学说、2.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 年。,诞生于3.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 4 星云恒星1. 海底扩张2. 大陆漂移1971 3.Intel 4004 4.达默”)1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见附件二、名词解释(1.星系2.地球圈层结构CPU 3.4.计算机病毒1.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水圈和生物包括大气圈、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2. 圈。。”,简称CPU3. 在计算机中,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4. 计算机指令。)见附件”三、简答 题(30分)(如果以附件形式提交,请在输入框中输入“15分)简述宇宙的未来。(物质间的 万有引力对膨胀过程进行牵宇宙在诞生后不断膨胀,与此同时,按照大爆炸模型,制。这里有两种可能:则引力不足一种可能是宇宙膨胀将永远继续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但会不断以阻止膨胀,宇宙就将一直膨胀下去。在这个系统里,引力虽不足以使膨胀停止,直至物质本身最后宇宙越来越稀薄和寒冷,地消耗着系统的能量,使宇宙缓慢地走向衰亡。所有的恒星燃尽熄灭,茫茫黑暗中潜伏着只剩下宇宙背景辐射。到非常遥远的将来,衰亡,一些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出现寒冷、黑暗、荒凉而又空虚的宇宙,它已经走完了自己的历的状态。热寂”程,达到了“那么总有一天如果宇宙的总质量大于某一特定数值,另一种可能是膨胀停止而代之以收缩。。收缩过程与大爆炸后的膨大坍塌”宇宙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收缩,造成与大爆炸相反的“,宇宙逆转回到出发点。引力”“胀是对称的,像一场倒放的电影。在最后的时刻实现大紧缩包括空间和时一切有形的东西,成为占绝对优势的作用力,所有的物质都因挤压不复存在,间本身,都被消灭,成为一切事物的末日。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于无,此刻也归于无。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这两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宇宙物质的总量。根据目前的估算,宇宙 因此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物质的总量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未被我们探测到,据,则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地膨胀下去。那只要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可能最普通的基本粒子中微子也存在静止质量,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么总引力便足以阻止膨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大爆炸以前宇宙的图景如何?大其一,此外,宇宙大爆炸学说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无法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爆炸宇宙的理论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尚不能确切地解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是什么引起了大爆炸。其二,如果宇宙最终重新坍缩回到原”上论:宇宙一直在反复地收缩然后又”“无始无终点,又会发生什么?有天文学家提出了宇宙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渐渐收缩、物质密度非常小的状态,膨胀着。宇宙曾经处于体积非常大、直到所有的物质统统撞到一起为止。这样的宇宙被称为收缩宇宙。然后,它突然聚拢起来,今天的宇宙膨胀将被不断起作用的引力爆炸了,结果形成我们今天观测到的这个膨胀宇宙。因此有可能宇宙并没有最终引力迫使宇宙的膨胀完全停顿下来,进而又转为收缩。所抵消,分开而后又聚拢,聚拢分开永无止境。这样的什么开端,它一直在反复地聚拢然后又分开,一幅图景被称为振荡宇宙。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究竟是怎样的?相信科学终将会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15分)简述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个人性”一: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监视”都在众人的“人与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这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