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言学的认识.

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及语言规律的社会科学。它是一种理论知识,不是关于语言的实际知识。语言学也是在人们使用语言的实际之中归纳总结出的,没有语言的实际知识作为基础,就不会有日益完备的语言学的产生。同样,没有理论的指导,学习语言也就会更加的不便。语言学与不少科学都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用到各种精密仪器precise instrument和数学统计方法mathematics statistical method。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各个学科的总称,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内部还有很多的分支学科,所以语言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语言的种类繁多,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种多样。语言学通常被定义为研究语言的科学,或对语言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激动人心的领域。(Linguistics is usu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ce of language or, alternatively,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Linguistics is a rich and exciting field.)

但是,对语言学是否是科学曾经存在过争论,尤其是语言学刚刚以科学的身份出现时。现在争论早已没有,语言学已牢牢树立起作为社会科学一个主要分支的地位。作为一门学科,语言学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方法和分支。(As a science, linguistics now has a set of established theories, methods and sub-branches.)作为被认可的学科,语言学是拥有无限探索潜力的一片领域,是一门精深的“行业”,每年都产生大量的专著、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它所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专门期刊,如《语言》(language)、《语言学杂志》、《语言》(lingua)、《应用语言学》等和定期的学术会议上都有体现。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年),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尽管索绪尔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特别是在印欧比较语言学中作出重大贡献而在语言学界崭露头角 ,但真正使他享有“现代语言学之父”这一美称的却是他在1906年至1911年期间为日内瓦大学的学生开设的“普通语言学”课程。1913年他去世之后,他的两位同事根据学生所作的笔记和他所留下来的讲稿整理出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不朽的著作,并于1916年出版。

索绪尔主张把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开来。他认为语言是抽象的语法规则系统和词汇系统,它潜存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社会产物,不从属于某一个人。言语是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因此运用同一语言的人很少有同样的言语。言语是由个人通过运用语法规则将语言单位组织起来的结果,因此言语是语言的具体体现,而语言则是对言语的抽象。虽然言语是可以直接接触到的素材,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却应是语言。

他主张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区别开来。他虽然承认社会史、文明史等因素与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认为这些因素不会触动语言的内部系统。研究语言内部系统的内部语言学完全没有必要知道语言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展起来

的。因此在他看来,语言学就是一门研究语言内部系统的科学。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在构成关系系统时存在于两种关系之中,即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组合关系与语言成分的线性排列次序是一致的,而聚合关系则是以语言项目中一定成分的选择为条件的。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也就是说语言是一套规则体系,而不是具体的材料。规则体系是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的,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索绪尔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还在于他确立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必需的特点。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的结尾处指出:“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就是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虽然这段结论性的话语的后半部分在语言学界尚有争议,但它确定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相应的研究方法,明确了语言学成为一门学科所需的特点。索绪尔对共时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涌现出的各种学说和流派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的这些观点的影响。

本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28年-)的《句法结构》问世在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学派——转换生成派。转换生成派在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土壤上产生,并在同结构主义决裂和挑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研究应致力于探索人的内在的语言能力,不应满足于对言语行为这种表面现象的观察和描写。结构主义研究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对语言进行分类描写,而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形式化的演绎系统,一套有限的语法规则。这套规则既能生成出无限合乎语法的句子,又能解释各种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和语义上的歧义性。既然研究的目的不同,那么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也就大不一样。

结构主义研究语言的材料是随机搜集起来的大量句子。乔姆斯基认为,随机搜集的句子是十分有限的,而句子的数量却是无限的,人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句子搜集完全,所以,语言研究的不应是人们的言语行为,而应是人们内在的语言能力,因为正是语言能力使人们能够不断地产生并理解新的句子。在研究方法上,结构主义是先搜集语言素材,然后通过一套发现程序对素材进行分析并找出规则,最后用所得出的规则来解释语言现象。乔姆斯基认为,既然语言材料是无法搜集完全的,那么,从零星的语言素材中发现的规则必定是不完整的,无法说明所有的语言现象。因此,语言研究的方法应当同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相同,即先根据观察作出假设,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或证明假设,并针对实际情况对假设进行修改。这样多次地进行反复,直到能够正确地解释句子结构为止。

在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上,结构主义接受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白板说”的哲学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心灵的原始状态只是白板一块,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来从经验中获得的。由此,结构主义者认为小孩的语言是靠反复地模仿和记忆,使其成为一种习惯而获得的。乔姆斯基认为“白板说”的观点很难解释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动物通过反复训练之后为什么不能掌握语言;二是供小孩模仿的句子无论数量有多少,但毕竟是有限的,小孩为什么能够理解并产生以前从未听见过的无限的句子。乔姆斯基赞成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的“天赋观念”说,因此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天生就有一个“语言习得机制”,一旦特定的语环境触发这一机制,小孩就自然能够获得某种语言。

乔姆斯基还认为结构主义只是对语言结构的表层进行切分和描写,所以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具有相同结构的句子会在意义上有很大的区别等这样一些语言现象。语言研究不仅应注意表层结构,而且还应注意其深层结构。

乔姆斯基在发展自己语言理论的过程中,主张将语言能力和言语行为区分开来。并试图说明人的语言能力,试图用语言研究来说明心理活动,因此,他认为语言学应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转换生成语言学在发展过程中曾作过多次修改,经历了早期理论、标准理论、扩充式标准理论和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四个阶段。最近一个阶段的语言理论模式由句法、语音和语义三大部分组成。句法部分包括基础部分、转换部分和格部分,基础部分生成出深层结构,然后通过转换部分生成出浅层结构,再通过格部分而成为带有格标志的浅层结构。带有格标志的浅层结构既可通过语音部分而获得语音表达,也可通过语义部分获得语义表达。

语言对个人是如此的重要,对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是如此的关键,它本身在结构上又是如此的深奥复杂,所以必定会吸引大量理性的关注。这种关注必然促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研究(如语音治疗、教育、翻译方法和许多更具有实用性的需求),语言学的探讨注定在学术和经济上都受到欢迎。

语言学是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课程。我们要学好这样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就要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然而,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我在学习语言学课程的时候,会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深奥,课文较长,难于理解,有时甚至会觉得枯燥乏味。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依然停留在学习基础阶段的偏重于语篇结构,词汇学习。再者老师全英文授课有时听不懂且又跟不上进度。我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其实没有掌握多少。因此,这样导致了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大大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学习语言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在上了将近半个学期的课后,我认识到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对语言学术语的理解以及对语言学理论的应用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所在。术语是语言学的一个“拦路虎 ”。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需要运用术语建立一些概念。学习语言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表述。掌握术语和概念的根本方法在于理解,包括每个概念的定义和所指的语言现象,以及各个概念在语言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对语言有比较理性的认识,用于指导语言实践。但是,要想对语言学术语有比较全面彻底的理解,本课程相对应的中文版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有了中文版之后,将有助于大大节省查生词所花的时间以及进一步提高对相关章节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在学习语言学的过程当中,我认为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很重要。我们应该知道语言学的分类,能在脑海里有分支图,从而使我们自己能够对每个分支图下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语言学个别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对比语言学

描写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历史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一般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法学

宏观语言学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个别语言学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情况,叫

做共时语言学;研究 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叫做历时语言学。索绪尔主张将共时性的研究同历时性的研究区分开来。在他之前,人们研究语言往往是纵向地追溯语言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语言现象,甚至有人认为唯有历时性的研究才是科学的。索绪尔认为对语言进行共时性的研究,即对语言做出静态描写也是一门科学,而且还优于历时性的研究,因为对说话的大众来说,历史变化是很少在考虑之列的。共时语言学分为对比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对比语言学。描写语言学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历时语言学包括了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所关心的主要是对语言谱系的梳理和对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语言的测拟。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追溯某些语言的亲属关系,叫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语言学包括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语音、语法、词汇及文字这些学科都注目于语言的结构本身,是语言学的中心,有人叫微观语言学。对多种语言作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叫做普通语言学。宏观语言学包括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旨在从一般意义上归纳、分析语言的基本特点以及结构、功能等。把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叫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最初主要是指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其中发展最充分的。但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的发展,应用语言学范围逐渐扩大,现在一般广义的理解是:把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跟语言有关的领域的研究以及语言规划、文字改革、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甚至日常言语行为等都属于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虽然听上去非常空洞,让人觉得概念很大,但其中的学科分支是很细很密,非常有意思的。他不仅是文科,还与理科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研究语言学,很锻炼人,很有意义。但是,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和我们对于语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关语言的理论非常复杂。虽然我们所学的课程只是全部语言理论的一部分,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为大量而抽象的理论所困扰。所以,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要注意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掌握 理论。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和其他学科一样,它是由对语言的认识及基于这种认识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相关概念交织在一起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刻的理解这些语言概念,而且要识记这些概念。在理解与记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初步地形成语言学的框架。中国对语言的研究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但要实现突破,当代语言学家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In China the study of language has a long history but modern linguistics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to enjoy a “boom”.)语言学又是一个动态的学科,我们对

于语言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

从范围上看,理论语言学又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一般分析具体研究某一种语言的构成成分、结构关系等共时现象以及该语言的历史发展状况和规律,以汉语为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就是对汉语在不同时代语言特点的研究,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在内的汉语发展史(汉语史)研究则意在揭示汉语的历史发展面貌。普通语言学(也称一般语言学)则在此基础上,寻找归纳世界语言的共同特点,探求人类文化在语言上的诸种表现。本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

语言学的产生

∙第一节什么是语言

∙第二节语言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语言的基本属性

∙第四节什么是语言学

∙第五节语言学与相关学科

语言自人类社会产生时就已经产生了,但关注语言本身并继而研究它,是很迟以后的事。

据对已有文献研究表明,人类社会对语言本身加以关注并形成文字成果的,最早是在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出现波尼尼(Pānini)撰写的系统的《八书》(Ast..ādhyāyī,英语翻译成 Eight Books,也作《梵语语法》或《语法规则八章》),列举了3996条韵文体的规则。古印度语法学家已经对词类(分为名词、动词、介词、小品词)、构词法以及语音学等作过深入的研究。欧洲的语言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到了公元前3世纪,柏拉图识别了名词和动词(也称主词和述词),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划分出八种“叙述”成分(单音、音节、连词、冠词、名词、动词、格和句子),他在《修辞学》中则注意了语言的运用。亚里斯多德对词类的认识为以后的语法创建起了促进作用。此后,古希腊出现了亚里斯塔尔库斯(Aristarchus,公元前2世纪)、狄奥尼修·特拉克斯(Dionysius Thrax,公元前1世纪)等哲学家。前者著有《读写技巧》,在这本只有十五页的书中,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词类分析体系与形态分析,为后来的希腊句法分析打下了基础;后者在其《语法术》(Téchnē grammatikē,国内也有人称《希腊语语法》)中讨论了希腊语法,并划出八大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冠词、代词、前置词、副词、连接词。公元前1世纪罗马人瓦尔罗(M.T.Varro,公元前116-公元前27年)写就二十四卷本的《拉丁语研究》(De Lingua Latina),对词源学和结构学等作了论述。此后,一直发展到17、18世纪西方产生的普遍唯理语法,为即将到来的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春秋时期起,文献就记载有先人对语言的关注,如荀子等对符号性质的论述、孔子对语言及其表达艺术的讨论,《左传》《谷梁传》《公羊传》等对《春秋》语言的注释等,并在秦汉之际出现了世

界上最早的词典《尔雅》。西汉时期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语言学专著——扬雄编纂的《方言》(全称为《輏轩试着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该书汇集了当时能收集到的不同地区的方言词语,运用同义解释法进行描写说明;到东汉时期出现了另一部重要的语言学专著——刘熙撰写的《释名》,概述模仿《尔雅》体例,但从从分析范围与方法上都有较大改变,该书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对认识当时的社会文化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大约在公元100年前后,东汉经学大家许慎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说文解字》等,以“六书”理论将9353个汉字划为540个部首,并从形音义的角度进行简单明了的解释。由此开始,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等“小学”。

但早期人类对语言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训释古代的经籍,为学习、了解前人的文献服务的,附庸于经学,即所谓“小学”(也称“语文学”),其目的不是探求语言产生、内在结构等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其研究总的说来与严格的现代意义的语言科学尚有一定差异,但他们的研究为现代语言学的产生作了充分的准备,是现代语言学产生的基础。

到了19世纪初,由于西方国家全球殖民扩张,加上科学的发展,人们的交往和商业活动突破了国家的界限,语言本身作为对象更加受到关注,西方一些语言学者如丹麦的拉斯克(R.Rask,1787-1832)、德国人J·格里木(J.Grimm,1785-1863,或译为格里姆)、葆朴(F.Bopp,1791-1867)、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等开始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语言主要是欧洲语言之间以及欧洲语言与亚洲语言之间的关联。到了19世纪中叶,历史比较语言学已经较为成熟,这是语言学史上真正将语言作为学科对象对其自身特征、规律进行独立研究的开始,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全面探讨“语言”一般属性的,一般认为是德国学者洪堡特为其著作《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注:为三卷本巨著,在他逝世后出版,时间:1836-1839年)所写的引言《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而作为现代语言学产生的标志性论著是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里,世界上先后产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主要流派,语言学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门类。

4.2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类型

顾名思义,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及与语言有关的对象、行为的科学,从对古籍经典个别

词义的训释到现代语言的运用,从探讨某一种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律到寻求不同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从归纳古今音韵关系,到探索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它们都属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总的说来,根据研究的方法与目标,一般首先把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旨在从一般意义上归纳、分析语言的基本特点以及结构、功能等。从范围上看,理论语言学又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一般分析具体研究某一种语言的构成成分、结构关系等共时现象以及该语言的历史发展状况和规律,以汉语为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就是对汉语在不同时代语言特点的研究,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在内的汉语发展史(汉语史)研究则意在揭示汉语的历史发

展面貌。普通语言学(也称一般语言学)则在此基础上,寻找归纳世界语言的共同特点,探求人类文化在语言上的诸种表现。本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最初主要是指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其中发展最充分的。但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的发展,应用语言学范围逐渐扩大,现在一般广义的理解是:把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跟语言有关的领域的研究以及语言规划、文字改革、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甚至日常言语行为等都属于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与相关学科

∙第一节什么是语言

∙第二节语言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语言的基本属性

∙第四节什么是语言学

∙第五节语言学与相关学科

语言活动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这种情况必然会使语言的研究和其他学科发生密切关系。在语文学时期,语言研究就和各种古文献的研究密不可分,它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言研究不仅与社会科学,而且还和很多自然科学发生了密切关系。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瞬息间的事情,但却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如果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这一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说话人为了表达某一信息,首先需要在语言中寻找有关的词语,按照语言的语法、语义规则,进行编码;说话人力求编码清晰、明确,避免失误。编码完成,通过发送器输出。口语的发送器是肺、声带、口腔、鼻腔、舌头等发音器官。信息一经输出,说话人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通过空气等通道传递,到达听话人的一方;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开始运转,接收信息,并进行解码,将它还原为说话人的编码。这里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这种研究自然与语言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但又不是语言学所能独立完成的。编码和解码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根本的环节,人类大脑怎样进行编码和解码,需要和心理学等学科合作,进行深入的探索。很多学科都从自己关心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生理学研究语言的发音原理,物理学研究语言的音响传递,心理学关心语言的听觉接收,神经学研究语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基础,病理学通过说话的种种现象判断和治疗失语症,情报学研究语言的情报编码以便储存和使用,等等。以上学科与语言学的交叉形成了实验语音学、病理语音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交叉学科。

语言是一个交际工具,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与使用者、使用场景等形成特定关联,因此,人们又可以从一些社会角度来观察、分析语言,形成了社会语言学、性别语言学、方言地理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等分支学科。

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对语言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学的研究则为其间第二语言的教学、语言比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条件,形成了以第二语言教学为基础的应用语言学。

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某些领域要求实现交际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因而语言研究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例如,为了改进和扩大语音的传递方式,发明了录音设备,乃至利用激光通信设备。为了保证通信质量,提出了通信清晰度的问题;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效率,使它负荷最大数量的通信量,提出了多余信息的压缩问题。再如深水、外层空间、极度嘈杂环境下的通话,以及保密通信等等,也各有自己的特殊问题。这种种问题需要声学、无线电电子学、实验语音学、通信技术、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等学科来研究解决;它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又需要利用语言研究的成果,因而向语言研究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语言信息的处理需要将语言符号转换成各种代码,如何有效地编码、译码,便利在机器中使用,就产生了计算机、数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出现计算语言学。语言学正在日益开拓它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协作领域。

由此可见,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关系。它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为其他学科所关心和运用。它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第一章到第六章分析了语言作为共时系统在结构成分及其运用功能上所具有的种种特点。语言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特点的历时系统。

首先,语言是人类在合适的状态下根据需要创造的交际符号;

其次,语言在产生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地域性或民族性,从世界范围来看,语言符号并不具有某个完全相同的形态类型,学界常将世界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就是明证;

第三,每一个有相对对立系统的语言,其自身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的影响,本身也会在各个层面上发生变化,以更好地适应语言精密化和复杂化的需要;

第四,不同类型的语言之间的接触也会导致彼此之间从成分到结构上都产生一些变化。

语言学史上有意识展开语言史研究始自19世纪在欧洲产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1]德国学者威廉·洪堡特把语言分成孤立、黏着和屈折三类;英国东方学者威廉·琼斯(W. Jones ,1746-1794)在18世纪后期根据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的比较研究,确认它们来源相同;弗朗兹·葆朴第一个将梵语和其他印欧语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1816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尔曼语的互相比较》。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因为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产生,直接催生了历史语言学的发展,所以历史语言学也称结构主义历史语言学。从而使对语言史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亲属语言之间语言的比较,而扩大到对不同类型语言之间以及语言自身在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等领域的研究,这就是自20世纪初以来

的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产生了很多的研究成果。如“内部构拟”、“空格”、“链移”、“英语元音大变化”(the English Great Vowel Shift)理论、[2]底层理论、语法化等,甚至产生对历史语言学研究影响较大的方法体系,如20世纪中叶斯瓦迪什(M.Swadesh)提出的“语言年代学理论”意义就很重大,被称为语言年代学(glottochronology)或词汇统计学(lexicoststistics)。他提出可以通过统计语言基本词(basic vocabulary)的替换速率来估算语言所经历的年代及亲属的分化年代。早期设定的基本词词表有200个,修正后选择其中的100个构成新的词表(参见本书附录三:基本词表),成为后来学者统计使用的一般标准。

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很多,本书择要就以下三个方面作初步介绍。

2.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

∙第一节传统语言学

∙第二节历史比较语言学

∙第三节结构主义语言学

∙第四节转换生成语言学

∙第五节功能主义语言学

∙第六节认知语言学

∙第七节社会语言学

早在12世纪,冰岛一位姓名不明的学者就根据词形的类似性,对冰岛语和英语进行了

比较研究。14世纪初,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俗语论》问世。这是一本讨论方言的著作,但其中涉及到了语言的起源问题:不同语言是同一源语经过推移和说话人的迁徙造J.Scaliger,1540—1609)和17世纪的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都对语言的起源感兴趣,并试图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系。到了18世纪,已经有人收集有助于比较研究的各种语言材料,如德国人帕拉斯(P.S.Pallas)的《世界语言比较词汇》就是一例。18世纪末,西方学者开始接触并掌握古印度语——梵语。通过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梵语和欧洲的几种主要语言在某些词汇层次和语法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中,英国学者威廉·琼斯爵士(Willian.Jones,1746—1794)在1786年举行的亚洲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影响最为深远。在这篇论文中,他根据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上的相似性断言,这三种语言源于同一原始语言,从而正式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的一页。

2.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成就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一)[德]法朗兹·葆朴(Franz Bopp)的

《梵语动词的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1816)。这部著作在英国语言学家琼斯(W·Jones)关于语言的亲属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用一种语言来阐明另一种语言,从而促进了比较语法的发展。后来他又出版了《梵语、禅德语、阿尔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二)[丹麦]拉斯克(Rasmus Rask)的《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1818)。(三)[德]雅各布·格里木(Jacob Grimm)的《德语语法》(1819)。书中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的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加上后来出版的《德语史》,一起奠定了日耳曼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基础。(四)[德]波特(August Friedrich Pott)的《印度日耳曼语领域内的词源研究》。(五)[德]古尔替乌

斯(Georg Curtius)的《希腊语词源学纲要》(1858)和《希腊语动词》。(六)[德]施来赫尔(August Schleiher)的《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1861—1862)其主要贡献在于对古印欧语的“重建”。(七)[德]库恩(Adalbert Kuhn)主编的《比较语言学杂志》,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八)青年语法学派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在当时的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奥斯特霍夫(Osthoff)的《印度日耳曼语名词词干结构领域内的研究》(1875)、勃鲁格曼(K·Brugmann)的《希腊语语法》(1887)和《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86)、西弗士(Sievers)的《语音学纲要》(1881)、保尔(H·Paul)的《语言史原理》(1880)。青年语法学派在历史比较研究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语音定律没有例外;二是类推作用。他们的杂志《形态学研究》对推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3.1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第一节传统语言学

∙第二节历史比较语言学

∙第三节结构主义语言学

∙第四节转换生成语言学

∙第五节功能主义语言学

∙第六节认知语言学

∙第七节社会语言学

3.1.1索绪尔生平简介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瑞士语言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1875年到1876

年进入日内瓦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1876年加入巴黎语言学会。1876年转入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历史语言学。1878年发表《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状态》,在理论上解决了印欧系语言元音系统中的一个疑难问题,引起了欧洲语言学界的注意。当时,他才二十二岁。1878年又转入柏林大学继续攻读历史语言学,于1880年以《论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获得莱比锡大学最优生博士学位。之后前往巴黎,于1881-1891在巴黎高等研究学院任教。1891年回国担任日内瓦大学教授,起初讲授梵语和印欧系语言,1906年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到1911年连续讲了三个教程,都没有完整的讲稿。1913年逝世后,他的学生巴利(Ch.Bally)和薛施蔼(A.Sechehaye)根据很多同学的笔记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1916年在洛桑出了第一版。《教程》出版后,并没有引起语言学界的很大注意,后来出了一些评论文章,但以批评意见居多。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当代语言学家才重新发现索绪尔。现在,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索绪尔是这个时期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他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被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端,导致了欧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诞生和发展,并促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各个语言学流派。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认为,语言是社会心理现象,是符号系统;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等。索绪尔吸收了他同时代的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德克海姆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索绪尔认为,分析语言,就是分析社会事实;语言是一个关系的系统,而社会给以这些关系以意义;语言学家研究的是社会惯例的系统。

3.1.2《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主要观点

(1)言语活动、言语和语言

哪些现象属于语言,哪些现象属于言语,语言学上的许多分歧都与这个问题有关。索绪尔提出了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标准:首先,区分实质性的东西与因事而变的成分。语言是完全抽象的形式系统,一切与语音有关的都属于言语,因为语音总是因人而异的。其次,区分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言语纯属于个人行为,可以自由选择。最后,区分心理方面和物质方面。索绪尔把语言比做乐章,把言语比做演奏,把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比做乐章与演奏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语言比之于交响乐,它的现实性是跟演奏的方法无关的;演奏交响乐的乐师可能犯的错误决不会损害这种现实性。”

(2)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索绪尔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把概念叫做“所指”,把音响形象叫做“能指”。这种本质上是心理的语言符号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所指”与“能指”之间的最初连结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第二,能指的线条性,是指“能指”属于听觉性质,只在时间上展开,而且具有借自时间的特点:它体现一个长度,这个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它是一条线。

(3)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有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之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定义,就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排除出去。这些东西,可以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来统称。因此,外部语言学要研究的内容包括:第一,语言学和民族学的一切接触点,语言史与种族史或文化史之间的关系,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语言中的反映等。第二,语言和政治史的关系。第三,语言和各种制度如教会、学校等的关系。第四,凡是与语言在地理上的扩展和方言分裂有关的一切。

外部语言学可以把各种细节一件件地堆积起来而不致感到被系统的老虎钳夹住,而内部语言学则不容许随意的安排。“语言是一个系统,它只知道自己固有的秩序。把它跟国际象棋相比,将可以感到这一点。……把木头棋子换成象牙棋子,这种改变对于系统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假如我减少或增加了棋子的数目,那么,这种改变就会深深地影响棋法。”

(4)语言的系统性和符号的价值

语言的符号不纯粹是语言的事实,而是系统的组成要素,这个系统代表了语言。进入系统中的符号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组成成员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语言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形成一个整体。正如象棋可以归结为各个棋子的位置的组合一样,语言是一个仅仅以它的各个具体单位的对立为基础的系统。索绪尔用下棋来解释“价值”。“比方一枚卒子,本身是不是下棋的要素呢?当然不是。因为只凭它的纯物质性,离开了它在棋盘上的位置和其他下棋的条件,它对下棋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它披上自己的价值,并与这价值结为一体,才成为现实的和具体的要素。假如在下棋的时候,这个棋子被弄坏了或者丢失了,我们可不可以用另外一个等价的来代替它呢?当然可以。不但可以换上另外一枚卒子,甚至可以换上一枚外形上完全不同的卒子。只要我们授以相同的价值,照样可以宣布它是同一个东西。”由此可见,在像语言这样的符号系统中,各个要素是按照一定规则互相保持平衡的,同一性的概念常与价值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反过来也是一样。

(5)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认为科学时期的语言学(即现代语言学)的建立面临着两条分叉路: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建立语言理论时遇到的第一条分叉路。两条路不能同时走,必须有所选择,应该分开走。第二条分叉路便是共时与历时的区分。索绪尔认为下图可以表明语言研究应该采取的合理形式:

图示表明,在经过二重分类之后,语言学可以一分为二: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相反地,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不是同一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研究发展到他那个时代,共时语言学的研究已成为了当时最为迫切的任务,比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更为重要。

(6)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索绪尔认为,在语言的机构中,一切要素都是按照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运行的。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连接在一起,彼此便结成了以语言的线条性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这些要素一个接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它们之间结成的关系,叫做句段关系。这些以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叫做句段。所以句段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组成。什么是联想关系呢?在话语之外,各个有某种共同点的词会在人们的记忆里联合起来,构成具有各种关系的集合,这种不在前后相接的环境出现,而是在说话者的脑子里出现的联系,就叫做联想关系。索绪尔认为,在整个语言机构中就是这两种关系的运用。

结构主义流派

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是由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主要包括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

3.2.1布拉格学派

(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26年,马泰休斯(V.Mathecius,1882-1946)领导召开了该学会的第一次会议。布拉格学派实践了一种独特的研究风格,即共时语言学研究。它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语言。在布拉格学派形成的诸多观点中,有三点至为重要:

首先,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建立严格的理论藩篱将自己同历时语言学研究相对立。

其次,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与评价。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语言成分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们彼此功能上的对比或对立。

最后,布拉格学派在某种意义上把语言看作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的,用来完成一系列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

布拉格学派的贡献表现在:

(1)音位学和音位对立:布拉格学派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其音位学说以及对语音学和音位学的区分。这一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是特鲁别茨柯依(Trubetskoy,1890-1938)。他最完整和权威的论述都集中表述于1939年出版的《音位学原理》一书中。特鲁别茨柯依沿用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理论,提出语音学属于“言语”,而音位学则属于“语言”。在此基础上,他又逐渐形成了“音位”的概念,以之作为语音系统的抽象单位来与实际发出的声音相区别。音位可以被定义为若干不同功能的总和,而声音当其能够用来区别意义时也可以归为音位。特鲁别茨柯依在给这些区别性的语音特征进行分类时,提出了三条标准:它们与整个对立系统的关系;对立成分之间的关系;区别力的大小。这些所谓的对立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内容:a.双边对立;b.多边对立;c.均衡对立;d.孤立对立;e 否定对立;f. 分级对立;g.等价对立;h.

中和对立;i.永恒对立。特鲁别茨柯依对音位理论的贡献涉及四个方面。首先,他指出了语音的区别性功能并且给出了音位的精确定义。其次,通过区分语音和音位以及文体音位学和音位学,从而定义了音位学研究的范围。第三,通过研究音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来解释音位间互相依赖的关系。第四,他提出一整套用于音位研究的方法论,譬如确立音位的方法和研究音位结合的方法。

(2)句子功能前景:这是一套语言学分析的理论,它是指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和篇章。其基本原则是一句话中各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它对全句意义的贡献。句子功能前景主要涉及已知信息和新信息在话语中的分布形成的效果。

3.2.2 丹麦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为语符学派

它继承了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等观点,并进一步加以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与布拉格学派极不相同的结构主义学派。这一学派最主要的纲领性著作有三部:一是1943年出版的叶尔姆斯列夫(L.Hjelmslev)的《语言理论导论》。二是1957年出版的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三是1939年登在《语言学学报》第一卷第一期上的布龙达尔(H.J.Uldall)的《结构语言学》一文。叶尔姆斯列夫抛弃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论点,关于音位的物质性的论点,排除了索绪尔理论中与语言现实有联系的组成部分,而把索绪尔关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关于语言是价值体系,关于语言是形式不是实体等论点发展到极端,得出了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自圆其说的语言理论体系。

这个学派提出了如下三个重要观点:

(1)建立统一的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叶尔姆斯列夫认为,根据语言的符号逻辑理论,语言学不同于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必须在其中找出一个常数,使之投射于现实。在任何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系统,在任何变动中,必然有一个常数。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演绎地建立这个系统,这个系统将预见语言单位

的各种可能的组合。因此,它必然高于单纯描写的科学。叶尔姆斯列夫甚至要求这样的语言理论要适合于人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甚至也永远不会遇到的根本不存在的语言。可见,叶尔姆斯列夫企图建立一个适用于描写任何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的极其抽象的语言理论。

(2)语言符号是由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单位。

(3)所有的科学都聚集在语言学的周围。叶尔姆斯列夫把实体排除在语言之外,这样一来,在语言中就只剩下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所构成的种种关系了。这种语言学具有代数的性质,也没有跟实体对应的标志。因此,它就可以跟其他类似的形式结构等同起来。“正是由于理论只建立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不考虑实体(材料),所以我们的理论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任何结构,只要这种结构的形式跟自然语言的形式类似就行。”于是语言学被融化在符号逻辑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叶尔姆斯列夫宣称:“所有的科学都聚集在语言学的周围。”

3.2.3美国描写语言学是结构主义三大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独立诞生于20世纪初。

它在人类学家博厄斯(F·Boas, 1858-1942)的领导下,以完全不同于欧洲传统的风格进行着。事实上,博厄斯的研究传统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美国语言学。

欧洲语言学研究始于两千多年以前,而美国的语言学则始于19世纪晚期。传统语法在欧洲一直占统治地位,而在美国,它的影响却微乎其微。欧洲有众多的语言,并且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在美国,居统治地位的只有英语,在那里没有欧洲语言那样的传统。此外,在美国最早对语言学感兴趣的学者是人类学家,他们发现印地安人的土著语言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当一种土著语言的最后一个使用者死去,这种语言也就随之消亡。而且,这些语言种类之多,彼此差异之大,在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是罕见的。那儿大约有一千多种美国印地安土著语,分别属于150多个不同语系。据说仅在加利福尼亚一地,其土著语就比整个欧洲的全部语言还要多。为了记录和描写这些奇特的语言,人们往往无暇顾及这些语言通常的特性。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一时期语言理论的发展远远不如对语言描写程序的讨论那么多的原因。

(1)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先驱

作为北美人类学方面的专家,博厄斯成为调查墨西哥以北众多美洲印地安土著语的发

起人。其调查结果即为1911年编辑出版的《美洲印地安语言手册》。在书的前言里,博厄斯论述了描写语言学的框架。他认为这种描写包括三个部分:语言的语音;语言表达的语义范畴;表达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博厄斯注意到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对于要研究的语言,语言学家的重要任务是去概括各种语言的特殊语法结构和分析各种语言的特殊语法范畴。他处理美洲印地安语言数据的方法是分析性的,不采用跟英语或拉丁语等语言比较的方法。博厄斯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把语言学看作是人类学的一部分,故而没有把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萨丕尔(E·Sapir,1884-1939)也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先驱,他不仅懂得许多种欧洲、亚洲、美洲语言,而且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也感兴趣。他曾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许多语言做过分析描写,特别注意研究这些语言的结构,他的主要语言学著作是《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1921)。书中他把语言称为“了解社会实际的指南”,认为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的影响。

萨丕尔关于语言的理论及其思想后来被他的学生沃尔夫(B·L·Worlf, 1897-1941)继承和发展,并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称语言相关说,lingustics relativity)之名广为人知。

(2)布龙菲尔德的理论

如果说博厄斯和萨丕尔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先驱,那么,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 1887-1949)就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他是美国语言学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以至于人们把1933-1950年这段时间称为“布龙菲尔德时代”。1933年他的代表作《语言论》(Language)出版,该书受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把语言看成是一连串刺激和反映的行为,主张根据形式结构的差别来分析语言。同时,也受到索绪尔的影响,他在《语言论》的第一章中指出,索绪尔在多年的大学讲课中,曾详细论述过语言的历史研究要以描写性研究为基础的问题。他要以此来说明描写性研究的重要性。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用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说明他的刺激—反应理论。他说,假设杰克和他的女朋友吉尔在一条胡同散步。吉尔饿了,看到树上有苹果。她用喉咙,舌部和唇部发出某种声音。这时杰克跳过围墙,爬上树,摘下苹果,递给吉尔。吉尔吃了苹果。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分为语言行为(act of speech)和实际事件(practical event)。这个故事可分三部分:语言行为之前的实际事件→语言→语言行为之后的实际事件。在语言行为的实际事件中,吉尔腹内肌肉收缩,胃中产生液体。苹果光波传到她的眼中。她又看到旁边的杰克,想到与杰克的关系。这一切构成说话人的刺激(speaker’s stimulus)。语言行为之后的实际事件是杰克的实际行动,叫做听话人的反应(hearer’s reaction)。如果吉尔独自一人,那就像不会说话的动物一样。感到饥饿,闻到食物气味,就向食物走去;能否得到食物,全看自己力气和技术。然而,吉尔是会说话的人,她并没有自己去摘苹果,而说了句话,便得到了苹果。于是布龙菲尔德得出第一条原则: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人去作出反应。实际上,在一个社会中,人的力气和技术是不同的。只要有一个人会爬树,大家便都可以吃到苹果。只要有一个人会打鱼,大家都可以吃到渔。于是他便得到第二条原则:劳动分工及人类社会按分工原则进行活动,都依靠语言。再看语言行为。吉尔运动自己的口腔部位,使空气变成声波。这是对外部刺激(饥饿)的反应,是语言反应或代替反应。然后声波又撞击杰克的耳膜,耳膜震动又刺激杰克的神经,使杰克听到吉尔的话。这就是对杰克的刺激。这就是说,人可以对两种刺激作出反应:实际刺激和语言刺激。这就得出第三条原则: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体之间原有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做了桥梁。从中布龙菲尔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

S → r …………………… s →R

S指外部刺激,r指语言的代替反应,s指语言的刺激反应,R指外部的实际反应。

(3)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基本方法

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分析手续十分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1)替换分析法,即用一个语言片段中出现的某一断片,去替换另一个语言片段中出现的另一个断片,看替换之后得到的新的语言片段是不是具体语言中存在的事实。如果是,就说明两个或更多能够这样彼此替换的断片,是语言中同一现象或单位的变体,或是具有同样功能的某种单位。2)对比分析法,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片段,找出其相同的部分和不相同的部分,以此来确定这些部分的性质。3)分布分析法,即一个单位的分布就是它所出现的全部环境的总合,也就是这个单位的所有的(不同的)位置(或者出现的场合)的总合,这个单位出现的这些位置同其他单位的出现有关。分布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方法。海里斯(Z.S.Harris)甚至把分布分析法绝对化,认为它是描写语言学的唯一的方法。因此,有人干脆把美国描写语言学家称为

“分布主义者”。4)直接成分分析法,其基础是,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线形序列,而是由若干直接成分按层级构成的,每一个较低层级的成分是较高层级的成分的一部分。

4.1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言学

∙第一节传统语言学

∙第二节历史比较语言学

∙第三节结构主义语言学

∙第四节转换生成语言学

∙第五节功能主义语言学

∙第六节认知语言学

∙第七节社会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后半叶,美国语言学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它猛烈地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该理论的创始人就是A·N·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

乔姆斯基1928年12月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中学毕业之后,乔姆斯基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语言学、数学和哲学。1951年完成硕士论文《希伯来语语法》。1951—1955年,乔姆斯基以哈佛大学学术协会会员身份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写出《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Theory),后返回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1957年,他把自己的博士论文缩写成《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在荷兰出版。此后,他的语言学思想开始在语言学界、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引起重视。不久,他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语言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句法理论若干问题》(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6),《笛卡儿语言学》(Cartesian Linguistics)(1966),《语言与思维》(Language and Mind)(1968),《对语言的思考》(Reflections on Language)(1975),《规则与表达》(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1980),《支配与约束讲稿》(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1981),《语言知识》(Knowledge of Language: Its Nature, Origin and Use)(1986)

乔姆斯基已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语言—哲学系工作了40余年。那里除了结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成语言学家外,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转换生成语言学博士生,分散在美国和其他国家许多大学的语言学系工作,成为这个学派研究的主要力量。荷兰、日本、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在不同程度上和范围内也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研究很发达的国家。台湾和香港在转换生成语言学研究上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4.2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特征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许多方面都与结构主义语言学有所不同:(1)理性主义;(2)先天论;(3)演绎的方法;(4)强调解释力;(5)形式化;(6)着眼于语言能力;(7)强生成力;(8)重视语言的共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乔姆斯基把语言定义为一套规则或者原理。第二,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去创造一种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个语法能够抓住本族语者所默认的知识。这就涉及到语言习得和语言普遍性的问题。第三,对任何能够揭示说本族语者所默认的知识的材料,乔姆斯基和他的追随者都极感兴趣。他们

很少使用那些本族语者所说的材料,而是依赖自己的直觉。第四,乔姆斯基采用的是假设——演绎的研究方法,他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两个层面上:(1)语言学家阐明关于语言结构的假设——语言的普遍理论,这个理论被个别语言的语法所验证;(2)每一个个别语法又是关于普遍语言的普遍理论的假设。最后,乔姆斯基追随了哲学上的理性主义和心理学上的心灵主义。

4.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迄今为止四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4.3.1古典理论时期(1957—1965)

《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1957)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TG)的诞生。该理论有三个特征:首先,强调语言的生成能力;其次,引入了转换规则;最后,语法描写中不考虑语义。

4.3.2标准理论时期(1965—1972)

《句法理论若干问题》(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5)的出版标志着标准理论时期的到来。该理论论述语义应当如何在语言理论中进行研究。在《句法结构》发表以后,乔姆斯基发现有几个严重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否则难以达到他的理论目标。第一个问题是转换规则的力量过于强大。一个普通的句子可以随意地被改变,可以进行否定转换,可以进行被动转换,可以增加成分,也可以减少成分。这些都不能得到严格限制。第二个问题是,乔姆斯基的规则可以生成正确的句子,但也可以生成不合格的句子。第三个问题是,被动语态的转换规则不能随意运用。

在标准理论时期,乔姆斯基作出了重大调整,把语义部分纳入了他的语法体系。他认为,生成语法应该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句法部分、音系部分和语义部分。句法部分又叫基础部分,具体包括改写规则和词典两部分,改写规则生成句子的深层结构,转换规则再把深层结构变成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对深层结构从语义上作出解释,音系部分对表层结构从语音上作出解释。

4.3.3扩展的标准理论时期(1972—1979)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乔姆斯基对标准理论进行了两次修正:第一次修正被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EST),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Deep Structur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1972)为转折;第二次修正被称为“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REST),以《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1977)为代表。它们被统称为“扩展的标准理论”(EST)。

尽管标准理论对古典理论进行了修正,但仍有很多问题。第一是转换规则仍然权力过大,可以移动语言片段,可以删除语言片段,可以改变范畴,可以保持原义不变,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变化。第二是

派生名词和动词的相关关系很不规则,派生规律很难概括。第三是标准理论认为,语义解释取决于深层结构,转换过程保持语义不变。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任何转换都会引起意义的改变。

乔姆斯基第一次对标准理论进行修正时,把部分的语义解释移到表层结构。而他的第二次修正则把语义解释完全放到了表层结构上,并且相应地从语义解释规则中得出了逻辑表达式。至此,语义被完全排除在句法范围之外。

4.3.4管辖与约束理论时期(1979—1993)

20世纪80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即“管辖和约束理论”(GB)时期,这一时期以《管辖与约束讲演集》(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1981)为代表。该书以乔姆斯基1979年在意大利比萨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的“管辖”和“约束”的理论为基础整理而成。该理论具体包含X-杠理论,主位理论,界限理论,管辖理论,格理论,控制理论和约束理论。“管辖和约束理论”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一个新方向,那就是语言中的“空范畴”(EC)。乔姆斯基认为通过它可以进一步认识语言机制活动的过程。管约论中一个最著名的理论思想是“原则与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其基本含义是,人脑的语言系统在习得和使用任何语言时都遵循一定的普遍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先天规定的,后天语言经验对每个原则起简单的参数作用。

4.3.5最简方案时期(1993—)

1993年,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一个最简方案》(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后收入《最简方案》一书)的发表,使他开创的生成语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最简方案时期。最简方案的产生受到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的影响:一是人类语言能力共同满足的普遍条件究竟是哪些?二是在排除了隐藏在这些普遍条件之后的特殊结构的情况下,语言能力在多大范围内受这些普遍条件的支配?

在最简方案中,传统概念上的管辖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概括性更强的“特征核查理论(feature checking theory)”。在过去的十年中,各种以最简方案为模式的理论修正和尝试不断涌现,这反映出最简方案尚未成为成熟的理论,它所构建的理论体系还有待严密细致的科学验证。而乔姆斯基本人也在不断对其加强理论化的同时抱开放的态度。

我对语言学的认识

我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是人类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现象。语言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以言语的形式与他人交流互动。语言学就是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的发展规律以及语言所表现的结构,当然这个语言既包括声音形式的口语,也包括了我们读书看报所涉及的书面语。 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古城。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解读文言文典籍的需要进行的。 语言本身的构造很复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通常来说,语言系统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语法、词汇等几个子系统。正是这几个子系统才会构成纷繁复杂的语言结构。也正是因为语言结构的复杂,变化多端,所以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才会困难。 由于语言用于日常交际互动,语言与社会生活也有密切的关联。语言既有自身结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与人类自身以及社会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语言学除了关注语言本体的结构性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也要探究语言系统与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可以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语言的变化反应这社会生活的变迁。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思想的进步,语言学和各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同样体现出密切的相关性。语言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在历史上,语言研究曾为解读古代经典、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体系的完善,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广泛。语言学在科学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语言学既有作为基础学科的魅力和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一门既有悠久历史又具有科学前沿性的充满活力的科学。 那语言的功能有什么呢?第一功能是社会功能。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是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同时语言还有人际互动功能。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它使语言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际互动的工具。语言的第二功能是思维功能。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在思维功能方面,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考察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儿童的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在语法掌握方面有更明显的体现。除了儿童,聋哑人同样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像这样的视觉符号成为聋哑人中重要的表达方式。教会聋哑人观察和模仿常人说话时的口型,是帮助他们掌握语言的另一条途径。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性质是密切相关的。人类语言既有全人类的普遍性,也具有不同语言结构的特殊性,二者都是语言学所要探究的是深入认识语言的本质所不能忽略的。 在学习语言学的过程当中,我认为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很重要。我们应该知道语言学的分类,能在脑海里有分支图,从而使我们自己能够对每个分支图下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语言学虽然听上去非常空洞让人觉得概念很大,但其中的学科分支是很细很密,非常有意思的。他不仅是文科,还与理科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习研究语言学很锻炼人,很有意义。但是,由于语言自身的复杂性和我们对于语言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有关语言的理论非常复杂。虽然我们所学的课程只是全部语言理论的一部分,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为大量而抽象的理论所困扰。同时,因为语言学纲要是从概论性质阐述语言学,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之前学过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我们也要融会贯通,及时复习掌握大纲。所以,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要注意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语言学的学科认识

语言学的学科认识 摘要:语言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无论从语言现象的特征看还是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看,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联系的桥梁。 关键词:语言学性质学科地位桥梁 Abstract:what is the discipline of linguistics. No matter in terms of the feature of language phenomenon or in view of the linguistics development history. Linguistics in science systerm has a unique and important position .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bridge Key words : linguistics nature Status of science bridge 正文: 一、语言学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语言学,顾名思义,研究语言的科学。它以语言为研究,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语言学的研究以十九世纪形成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为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语文学和语言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即语文学时期 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在传统的语文学研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世界语言学三大发源地。 中国古代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对“名”与“实”关系的讨论;《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为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异于约则谓不宜”。秦汉之间的《尔雅》、汉代的经学、西汉末的《方言》、东汉的《说文解字》;东汉末的《释名》标志着训诂学和文字学的建立。东汉末年出现反切,三国时期开始编纂韵书,南北朝时期发现四声,隋朝《切韵》、五代时出现《韵图》、宋代之后开始对上古音进行研;清代,以古音为基础“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得到全面发展。 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对宗教典籍的解读,古代印度学者对语言的一般性的认识以及具体的语音、语法研究方面都有卓越建树。公元前四世纪印度人波尼尼编写《梵语语法》 欧洲的古希腊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语文学十分发达,已形成系统的语法研究成果。之后,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研究传统形成拉丁语的语法体系。公元三、四世纪,《希腊语法》《拉丁语法》问世。西欧各国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围绕拉丁语进行语法、修辞和逻辑的语言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西方语言学。 2) 十九世纪以来的语言研究 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明确了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为形成系统的现代语言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即普通语言学的建立。﹝1﹞ 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乔姆斯基革命”

语言学的理解

语言学的理解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学科,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言学主 要充当了解人类语言现象的工具,是研究人类语言能力、语言习得、语言结构、语言历史 演变以及语言变异等方面的学科。同时,语言学也对语言教育、语言规范化等方面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语言习得、语言规则、语言变异和语 言演化等”。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是语言使用的两个关键方面。语言表达指通过交流向他 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图等。语言理解是指通过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意 图等。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相互作用,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 语言习得是语言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语言习得是指当儿童学习其母语时,其本 质上是自我产生的过程。这是说,儿童在母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所有的结构做出各种各样的 规律性假设:这些假设是由感性经验形成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时刻审查和校对。 语言规则是语言中的基本元素,是实现信息传递和语言表达的必要条件之一。语言规 则包括语音规则、语法规则和语义规则等。语音规则指对语音符号的调配和组合的规律。 语法规则指对单词组成句子的方式和结构的规律。语义规则指词汇概念的组合和句子含义 的构成规律。各种语言规则相互映射,构成了语言系统的总体规则。 语言变异是人类语言现象的一个普遍特征。语言变异指在某个时期内不同人、不同地 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产生的变异。语言变异有语音、语法、词汇等不同方面的变异,不 同语言变异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同时,语言变异也是语言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语言发 展的趋势和结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语言演化是指语言历史演变的过程。语言演化是指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和变化。在人类历史上,语言的产生和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言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 史进程密切相关,它反映了人类文化、思想、信仰和观念的变化过程。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如同它研究的对象——人类语言那样普通显现,没有什么特别艰涩的,这是大多普通人在第一感观中的认识.这样可以说是将语言学简单而且表面化,这是肤浅的理解,如此这样,就无法深刻的探索得语言学的本质。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认识而且还很固执的笃信自己的判断 呢?这是因为视野,大众只是看到了语言在自己存在的时代,自己生活的群体间的交流。也就因为视野决定了对语言格局的把握,决定了对语言区间的把握。 语言的区间存在多样性,有历史的区间,有地域的区间,特别还有未来的区间,而种种区间间有距离,有距离也就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单从语言讲,它是用来沟通人类情感的,它是人类感情、思想、智慧的载体,而一种天然的距离阻隔了今日与历史的对话,本土与异域的交流,今天与未来的传承,那么语言学作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为消除这种障碍构筑彼此对接的轨道,以一种平台使他们交流畅通。交流才是语言的本质,交流流畅是语言学的功能所在。 我们若只认识到语言学在人类语言交流的本质职能,也无法深刻的理解语言学,而只是使语言学平面化,不能使其主动影响社会交流的功能,也就削减了它的职能。我们还要在语言发展的轨迹上,以一种科学态度审视,揭示其本质。 语言不仅是讲述客观事实,而更重要的是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在传递中发生了变化,如遗失现象,还特别的是反义现象,

这些特点也就是语言学存在的意义,那么情感就为语言的发展的隐性动力,而情感抉择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征,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这就是我们依语言的表现特征探知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情感特征,从而解读他们的心理. 语言的发展当然不只在主观因素,还有众多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的共同特征就是:语言的不通存在,他们彼此要在碰撞中融合。例如我们中国语言,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调为基础,而就在北方语言区上也依然存在历史进程中传递下来亦然消失的语言的痕迹,特别表现在口语上,更具体讲如陕西人说“快"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连串的“音读”我们即就是用音标也无法注明。 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其研究的主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由此,在教育部发达历史环境下,以此沟通学习者与先贤们智慧、情感上的共鸣。而今天,我们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为何?因为今天教育的发达普及,群体间拉近了沟通交流的重心,那么彼此重合度高了,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一体化,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彼此的抵触融合在所难免.我们的语言体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引进了音标,此为国际通用。还有在文化融合中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彼此有借鉴。如字体我们由过去繁体字表象功能更强,而简化字叙述性更强.而音标的引入,还有我们语言教育的一种取向,使我们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有彼此影响。用音标字母表示词语,而且还有讲汉语总是掺杂英文单词,这已是一种现象,

语言学、t单位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语言学、t单位概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领域,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历史变迁、语言习得、语言运用等方面。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一直以来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语言学以其系统性和科学性而闻名于世。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某种特定语言或语言家族。它探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语言的规律和结构。通过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人类的思维方式。 此外,语言学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通过与这些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语言学不仅可以对语言本身进行深入探索,还可以揭示人类的文化、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语言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全球化进程加速,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语言学的研

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几个重要的概念,以期增加我们对语言学科的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将围绕语言的结构、语言习得、语用等方面展开,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接下来的章节将详细介绍这些概念,并通过具体案例和理论分析进行说明。 总之,语言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语言学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语言行为以及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本文将突出几个重要的概念,并通过深入探讨,希望能够拓宽我们对语言学的认识。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于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可以按照下面的内容来撰写: 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语言学这一学科进行概述,包括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等。然后介绍本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引导读者进入接下来的内

对社会语言学的体会与认识

对社会语言学的体会与认识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强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交往、组织和文化活动的基础。在我看来,社会语言学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够给我带来很多启示和帮助。 首先,社会语言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比如,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我还记得有一次去某个地方出差,当地的人们说话的速度非常快,用词也非常生硬,让我有些无法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地学会了跟当地人交流,并且对这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使得我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点,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必须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和能力。 其次,社会语言学还让我厘清了语言对人们交流和社会组织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语言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不仅影响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涉及到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教育、就业、权利和权益等。在这方面,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指导。通过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社会

语言规则、等级和权力,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并且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最后,社会语言学还帮助我认识到语言与个体发展和认知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作为人类认知活动的基础,不仅为人们感知和理解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符号系统,还通过言语互动的方式对人类思维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灵活应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文化及其背景的元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创新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智慧的学科,具有多重启示和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并且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浅谈对文化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文化语言学的认识 文化语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它的形式与意义、起源与发展、静态结构与动态演变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讲,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着该文化的一切内容。 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根基,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命源泉。仅语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它的形式与意义、起源与发展、化静态结构与动态演变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文化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其做过论述。在国外,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威廉·冯·洪堡特,他是第一个从系统的纯语言学的角度对文化学——语言学做创造性的阐述的德国科学家,他在著名论文《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的导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对人类情神发展的影响》中,首次提出了语文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互相影响,最有创造性地论述了语言是一个科民族的世界观的观点。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过一句名言:“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

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这句名言体现他十分强调语言的文化意义。波兰裔英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调查非洲语言的过程中发现,要研究―文一种语言,必须与调查它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在我国,研究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古已有之。在汉代以后一直到清代,在大量经性籍注疏中早就有许多研究词义和古代文化关系的内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有罗常培的专著《语言与文化》问世,该书虽然篇幅较短,但书中在六个方面,即从语词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详细地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从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语言与文化联系紧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是一种文化他样式。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立足于语言,从语言的角度―大的来审视文化,以文化为考察对象﹔说“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肪则是立足于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语言,以语言为考察对象。言。

对语言学的认识.

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及语言规律的社会科学。它是一种理论知识,不是关于语言的实际知识。语言学也是在人们使用语言的实际之中归纳总结出的,没有语言的实际知识作为基础,就不会有日益完备的语言学的产生。同样,没有理论的指导,学习语言也就会更加的不便。语言学与不少科学都有密切的联系,语言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用到各种精密仪器precise instrument和数学统计方法mathematics statistical method。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各个学科的总称,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内部还有很多的分支学科,所以语言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这主要是因为语言本身的结构非常复杂,语言的种类繁多,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人们研究语言的目的、角度、方法多种多样。语言学通常被定义为研究语言的科学,或对语言的科学研究,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激动人心的领域。(Linguistics is usu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ce of language or, alternatively,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Linguistics is a rich and exciting field.) 但是,对语言学是否是科学曾经存在过争论,尤其是语言学刚刚以科学的身份出现时。现在争论早已没有,语言学已牢牢树立起作为社会科学一个主要分支的地位。作为一门学科,语言学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方法和分支。(As a science, linguistics now has a set of established theories, methods and sub-branches.)作为被认可的学科,语言学是拥有无限探索潜力的一片领域,是一门精深的“行业”,每年都产生大量的专著、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它所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专门期刊,如《语言》(language)、《语言学杂志》、《语言》(lingua)、《应用语言学》等和定期的学术会议上都有体现。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857-1913年),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尽管索绪尔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特别是在印欧比较语言学中作出重大贡献而在语言学界崭露头角 ,但真正使他享有“现代语言学之父”这一美称的却是他在1906年至1911年期间为日内瓦大学的学生开设的“普通语言学”课程。1913年他去世之后,他的两位同事根据学生所作的笔记和他所留下来的讲稿整理出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这部不朽的著作,并于1916年出版。 索绪尔主张把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开来。他认为语言是抽象的语法规则系统和词汇系统,它潜存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社会产物,不从属于某一个人。言语是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因此运用同一语言的人很少有同样的言语。言语是由个人通过运用语法规则将语言单位组织起来的结果,因此言语是语言的具体体现,而语言则是对言语的抽象。虽然言语是可以直接接触到的素材,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却应是语言。 他主张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区别开来。他虽然承认社会史、文明史等因素与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但认为这些因素不会触动语言的内部系统。研究语言内部系统的内部语言学完全没有必要知道语言是在什么条件下发展起来

认知语言学的七个方面

认知语言学的七个方面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处理和理解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方面。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七个方面,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语言知觉 语言知觉是指人们对语音和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它涉及到对语音、语调、重音和语音辨别的能力。通过研究语言知觉,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通过听觉感知和理解语言的。 二、语义处理 语义是指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语义处理是指人们如何理解和处理语言中的意义。在语义处理中,人们通过词汇和句子的意义来构建句子的整体意义。通过研究语义处理,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对词汇和句子的意义进行加工和理解的。 三、句法加工 句法是指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句法加工是指人们如何理解和处理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在句法加工中,人们通过识别句子中的词汇和短语,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句子的结构。通过研究句法加工,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加工和理解的。 四、语篇理解

语篇是指由多个句子组成的文本。语篇理解是指人们如何理解和处理由多个句子组成的文本。在语篇理解中,人们通过识别文本中的信息和语境来理解文本的意义。通过研究语篇理解,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加工和理解的。 五、记忆和学习 记忆和学习是指人们如何通过语言学习和记忆语言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人们通过接触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子。在记忆中,人们通过记住和回忆已经学习的语言知识来使用语言。通过研究记忆和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学习和记忆语言的能力。 六、语言产生 语言产生是指人们如何通过思维和表达来产生语言。在语言产生中,人们通过思考和选择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研究语言产生,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产生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七、语言发展 语言发展是指人们如何在语言习得和使用中逐渐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在语言发展中,人们从婴儿期开始逐渐习得和使用语言,不断发展语言能力。通过研究语言发展,我们可以了解人们是如何在语言习得和使用中逐渐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 认知语言学涵盖了语言知觉、语义处理、句法加工、语篇理解、记忆和学习、语言产生和语言发展等七个方面。通过研究这些方面,

简述语言学的作用和意义

简述语言学的作用和意义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及其结构、历史和变化的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语言学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是人类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主要工具。通过研究语言学,我们可以了解语言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改变的,进一步理解语言的作用和功能。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还是文化传承、认知表达以及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语言,提升沟通能力和交流效果。 其次,语言学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用法,包括音韵、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学也研究语言的习得和教学方法,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效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语言学对翻译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交流和交流的桥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用法,对于翻译人员理解原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进行准确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语言学还研究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包括语言的文化内涵、语言使用的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协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和交流。 第四,语言学对语言变化和语言保护有着重要作用。语言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对语言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语言变化的规律和原因。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语言形态,了解语言的发展轨迹,也可以帮助保护濒危语言,推动语言资源的保护和研究。 此外,语言学还对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载体,通过研究语言学可以了解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用法,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思维过程中语言的作用,对于了解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语言学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提高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促进翻译和跨文化交流,还在于对语言变化和语言保护的研究,以及对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语言学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语言和交流方式的认识,也促进了人类文化、认知、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语言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语言学概论绪言的认识和感想

学习语言学概论绪言的认识和感想 语言学概论绪言的学习首先使我区分了这门课程与已学过的现代汉语的不同。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属于普通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的范畴,它所研究和关注的,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现象和共同规律。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现有语言成果,这里所介绍的都是人类语言研究的经典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语言学习的入门和先导。了解了语言学的学科分类后,我认识到我所学习的现代汉语只是语言学所分出的传统语言学中共时语言学中所具体研究的一个领域,应该属于理论语言学中的语法学。现代汉语只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言学概论是宏观的,全面的介绍人类语言的共有规律和研究成果等,而现代汉语则深入细致的分析了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和语法。 语言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刚一生下来就要开始学习它,要不了多长时间,人们便开始慢慢地使用它,用它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它来表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用它来结交朋友,筹划自己的人生和理想。用它来协调人们之间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还要用它来记录和巩固人类个体与社会发展的轨迹和人类思想思维成果,最后用它慢慢地构建起一个个高度文明和发达的社会。 我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汉语,她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古代《诗经》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的美妙与清新是没办法替换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境界和体验更是英文所翻译不出来的意味深长。记得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法国被德国侵占,要求沦陷区只能教德语,这最后一节的法语课显得那么难忘的珍贵,小主人公的懊悔和留恋,老师苍凉而悲哀的手势,使这节课的意义远超出了语言而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所以我们要热爱和学好汉语,这不仅是个人语言素养的提升,也是努力传承中华文化的表现。

对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认识

对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认识 对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认识 摘要: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出发对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旨在帮助在外语学习中准确认识并加以运用。 关键词:语言言语语言学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首次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言语进行了区分,使得语言学研究更加明确。语言不能仅理解为交流的工具,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对人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语言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了当下科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学是能够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1](4),但又作为当代科学体系的瓶颈科学,对语言学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1.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什么是语言?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人的言语活动(langage)分为语言(langue)和言语(parloe)两部分。但他并没有对语言给一个直接、明确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且重要的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承担社会集团的特定社会功能,是“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2](30)。即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主要内容,它是社会集团中的成员为了更好地行使言语机能而自行制定和采用的规则。例如,汉语、英语、日语,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字体系和文法体系,而这些文字使用和文法规则则是当地集团内部为了交流而创作的一套体系,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所以,语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语言=词汇+语法 索绪尔在解释言语时认为言语表达的是个人的意志,是一种个人行为。认为说话者使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言语是这一系列行为思想的组合,同时承担供組合得以表达的平台的作用,“心理·物理机构”[2](35)。现在的大多数语言学著作中则将其表述为“把说话中的发音过程和所说出的话叫做言语,其中发音过程叫作言语动作,所说出来的话叫作言语产品”[3](12),即言语=言语动

对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认识

对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认识 作者:董涛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8期 摘要: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从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出发对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旨在帮助在外语学习中准确认识并加以运用。 关键词:语言言语语言学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首次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言语进行了区分,使得语言学研究更加明确。语言不能仅理解为交流的工具,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对人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语言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了当下科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学是能够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1](4),但又作为当代科学体系的瓶颈科学,对语言学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1.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什么是语言?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人的言语活动(langage)分为语言(langue)和言语(parloe)两部分。但他并没有对语言给一个直接、明确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且重要的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承担社会集团的特定社会功能,是“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2](30)。即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主要内容,它是社会集团中的成员为了更好地行使言语机能而自行制定和采用的规则。例如,汉语、英语、日语,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字体系和文法体系,而这些文字使用和文法规则则是当地集团内部为了交流而创作的一套体系,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所以,语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语言=词汇+语法 索绪尔在解释言语时认为言语表达的是个人的意志,是一种个人行为。认为说话者使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言语是这一系列行为思想的组合,同时承担供组合得以表达的平台的作用,“心理·物理机构”[2](35)。现在的大多数语言学著作中则将其表述为“把说话中的发音过程和所说出的话叫做言语,其中发音过程叫作言语动作,所说出来的话叫作言语产品”[3](12),即言语=言语动作+言语产品。我们说出的有明确意义的话,短到一个句子、长到几小时的演讲、发表的文章等都属于言语范畴,其中句子是言语的最小单位。 2.语言、言语之间的联系 言语活动(langage)包括语言(langue)和言语(parloe)两部分,语言和言语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是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受共性的制约,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语言是从集团内部所有成员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是共性的东西,集团成员每个人不同的言语则是个性的东西。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