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其

病原体是一种DNA病毒,是一种可导致猪高死亡率和严重经济损失的疾病。近年来,非洲

猪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蔓延的趋势,对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控非洲

猪瘟疫情的蔓延,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的检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生猪屠宰检

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一、对进场猪只进行合格证明检查

在生猪屠宰前,首先需要对猪只进行合格证明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猪只的来源、存栏时间、接触史、疫苗注射记录等情况。对有可疑症状的猪只要进行隔离观察,对有疑

似非洲猪瘟的猪只要立即报告。

二、入场检疫

在生猪屠宰厂的入场区,需要设置检疫闸并配备专业的检疫人员。来厂猪只必须进行

临时检疫,包括对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可能患病的猪只要立即进

行隔离处理。对于从疫区输送过来的猪只,更需要进行特别监管,确保不会带入非洲猪瘟

病毒。

三、隔离检疫

在生猪屠宰厂内,需要设置专门的隔离检疫区域。对于有疑似非洲猪瘟病例的猪只要

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采取应急防控措施。要加强对隔离区的消毒和通风,确保环境的洁净。

四、消毒处理

在生猪屠宰厂内,需要经常对各个区域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对于有接触疫区猪只的

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消毒测温,并配备好相应的防护用具。对车辆、设备、工作区域

等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病毒不会通过这些途径传播。

五、检疫技术人员培训

生猪屠宰厂内的检疫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最新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技术

和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识别和判断,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

六、监测体系建立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非洲猪瘟监测体系,包括建立疫情报告机制、加强对易感区的监测等。只有及时发现病例并立即采取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疫情的传播。

七、人员防护

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工作人员的防护非常重要。要保证工作人员定期接受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佩戴防护用具,以及在接触潜在疫区猪只时的注意事项。厂内需要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具,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八、与养殖户合作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与养殖户的合作至关重要。要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及时获取猪只的疫情情况并给予指导,确保进场猪只的安全性。对于发现疑似感染的养殖户,要及时通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封锁和处置。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对进场猪只的检查、隔离观察、消毒处理以及人员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与养殖户的合作以及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也至关重要。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可以防控好非洲猪瘟疫情,保障猪肉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随着中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非洲猪瘟这种疾病也开始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毒感染力强,致死率高,且目前尚无特效疫苗和药物。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尤 为重要。本文将从检疫技术的角度为大家介绍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相关内容。 1. 屠宰前的检疫工作 在生猪屠宰前,检疫人员需要对待宰生猪进行检查,并且要严格执行生猪检疫标准。 检疫人员要对生猪的外部状况进行观察,包括生猪的精神状态、皮毛光泽、粪便状况等。 还要仔细检查生猪的耳廓、口腔、鼻孔、腰部、四肢和乳头等部位是否存在异常症状。如 果发现有生猪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或者存在皮肤溃烂、肿胀等情况,这些都可 能是非洲猪瘟的症状,需要及时排除。 还需要检查生猪的耳标、尾标等标识,确保生猪所有者的身份和信息真实有效。如果 发现存在任何问题,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排查和调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患有 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避免其进入屠宰环节,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在生猪进入屠宰场后,检疫人员需要密切监控生猪的屠宰过程,加强对可能传播非洲 猪瘟的环节和来源的管理。需要对刀具和设备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还需要对生猪的解剖操作进行规范和标准化,避免在肉品分割和加工过程中对可能感染非 洲猪瘟的病毒的扩散。 还需要对猪血、内脏等生猪产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处理。一旦发现猪血、内脏等产品 存在异常,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和销毁,以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也要加强对屠宰环节的 卫生和消毒工作,确保生猪肉品的安全和卫生。 在生猪屠宰结束后,还需要对猪肉产品进行检疫监测。检疫人员需要对猪肉产品进行 抽样检测,确认病毒是否存在,并且及时报告和处理。如果发现猪肉产品存在非洲猪瘟病毒,需要立即进行封存和销毁,以避免对市场和消费者造成风险。 还需要对屠宰场的消毒和清洁工作进行加强,确保屠宰场的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的清洁。此举有助于防止非洲猪瘟的病毒在屠宰场内传播,避免二次感染的风险。 4. 检疫技术的持续改进 除了上述的检疫工作外,为了更好地防控非洲猪瘟,检疫技术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需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疫情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的蔓延趋势和变化,以便采取 相应的防控措施。需要加强检疫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提升,提高他们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应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是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等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和传染性,对养猪业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是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常用的非洲猪瘟检疫技术。 1. 临床检查:屠宰前对待宰猪进行临床观察,包括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皮肤状 况等方面的检查,对可能存在非洲猪瘟的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实验室检测:采集猪的血液或组织样本,通过实验室检测,如PCR(聚合酶链反应)或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技术,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存在和数量。这些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为疫情的控制和防止疫情传播提供重要依据。 3. 屠宰环境检查:在屠宰车间和屠宰设备上进行环境检查,包括对车间内外环境、 设备等的清洁情况、消毒措施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检查,以确保屠宰过程中不会传播非洲 猪瘟病毒。 4. 隔离和检疫措施:对疑似或已经感染非洲猪瘟的猪进行隔离,禁止其进入屠宰车 间和屠宰设备,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对屠宰车间和屠宰设备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毒,确 保屠宰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5. 屠宰检疫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为确保检疫工作的质量,需要对屠宰检疫人员进行 培训,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等动物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对屠宰检疫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遵守检疫规程和操作规范,提高检疫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的生猪屠宰检疫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洲猪瘟等动物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高致病性和高传染性,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加强生猪屠宰检 疫工作,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建立健全的检疫体系,对于保障养猪业的 发展和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至关重要。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核心提示: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致死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非洲猪瘟防 2.1.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 2.1.3 易感动物 家猪、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欧亚野猪易感,但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和薮猪(Potamochoerus porc us)虽感染该病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

2.1.4 潜伏期 一般为15天。直接接触感染的潜伏期为5~19天,钝缘软蜱叮咬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不超过5天。 2.1.5 发病率和病死率 家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猪在12~14天内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病死率一般为30%~50%,低毒力毒株仅可引起少量猪只死亡。 。 沫样粘液。脾脏肿大,变软,呈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 2.4实验室检测 2.4.1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见附件1)。 2.4.2血清学检测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屠宰场的生猪进行检疫,以确保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下面将介 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1. 登记检疫:生猪进入屠宰场时,需要进行登记检疫。登记检疫包括查验动物健康 证明、识别标志、耳标、品种、数量等信息,以及进行身体外观的检查。 2. 隔离检疫:在登记检疫后,生猪需要进行隔离检疫。隔离检疫是为了排除传染性 疾病,尤其是猪瘟等重大疫病。隔离检疫时间一般为14天,期间需要对生猪进行体温监测和身体状况观察。 3. 检疫审批:隔离检疫合格后,生猪可以进行屠宰。在屠宰前,需要进行检疫审批,包括查验隔离检疫记录、疫病防控措施、生猪运输记录等,确保生猪符合相关检疫要求。 4. 屠宰过程监控:屠宰过程需要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以确保屠宰过程符合卫生要求。监控视频需要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验。 5. 检疫查验:屠宰后,需要对生猪进行检疫查验。检疫查验包括对内脏器官、淋巴 结等进行观察,排除疾病。还需要对肉品进行抽检,检测是否有病原体、残留药物等。 6. 核查合格:经过检疫查验,如果生猪和肉品符合相关卫生要求,则核查合格,可 以投入市场销售。 1. 健康证明:生猪进入屠宰场时,需要呈交动物健康证明,证明生猪有无传染性疾病,如猪瘟、猪流感等。 2. 隔离检疫:对进场的生猪进行隔离检疫,一方面确保生猪没有传染病,另一方面 防止已感染病原体的生猪传播给其他生猪。 3. 消毒杀菌:屠宰场要定期对车辆、设备、场地等进行消毒杀菌,以预防病原体传播。消毒杀菌要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操作。 4. 屠宰卫生控制:屠宰场需要建立完善的卫生控制措施,包括对生猪在屠宰前进行 脱毛、清洗、消毒等处理,对屠宰场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5. 检疫记载:对登记检疫、隔离检疫等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生猪的来源、检 疫员的姓名、检疫时间、体温记录等,以备查验。 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屠宰场生猪和肉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的检疫流程和 检疫要点,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保障食品安全。屠宰场也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 制度,加强对检疫的监督和追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肉品。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食品安全和疫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其中猪瘟检验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只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 威胁。在生猪屠宰检疫中,对猪只进行猪瘟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 中的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一、猪瘟检验检疫方式 1. 猪只抽样检测 在生猪屠宰场,猪只抽样检测是猪瘟检验的基本方式之一。工作人员会随机抽取一定 数量的猪只作为样本,进行猪瘟检验。抽样的方法一般为耳标号码抽样或身体标识抽样, 确保被检测的猪只具有代表性。检测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检测试剂盒或实验室设备,对猪只 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以确定是否感染猪瘟病毒。 2. 屠宰场环境检测 除了对猪只进行抽样检测外,生猪屠宰检疫中还需要对屠宰场环境进行猪瘟检验。这 包括对屠宰场的空气、地面、设施设备等环境进行检测,以排查潜在的病毒传播和污染源。环境检测主要通过采集空气、地面等样本,使用核酸检测或其他方法分析猪瘟病毒的存在 情况。 3. 可疑疫区监测 针对已知的疫情或疫区,生猪屠宰检疫中还需要加强对可疑疫区的监测工作。这包括 对可疑疫区的猪只、环境等进行定期甚至不定期的检测,以及加强对疫区的管控和消毒工作。对可疑疫区的监测工作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病毒的存在和传播情况,有效控制疫情扩 散。 1. 防控传播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因此在生猪屠宰检疫中,防控传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旦发现感染猪瘟的猪只,需要立即将其隔离和消毒,避免病毒的传播。对猪只密切接触 的环境和设施也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以杀灭病毒和阻断传播途径。 2. 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猪只感染猪瘟病毒,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对于已经感染且症状严重的猪只,建议进行安乐死处理,以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和扩散。对于病情较轻或尚未发病的猪只,可以考虑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其进行猪瘟病毒感染源的处理和消毒。

屠宰厂防控非洲猪瘟措施

屠宰厂防控非洲猪瘟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威胁猪类养殖业和经济发展的传染病,目前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保护猪类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屠宰厂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本文将介绍屠宰厂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动物检疫 屠宰厂应该加强入厂的猪只检疫工作,确保没有出现非洲猪瘟的疑似病例。在进厂前,对猪只进行体温测量、症状观察和抽血检测等,以排除携带病毒的猪只。同时,屠宰厂应与当地养殖场和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及时掌握养殖场的疫情动态,确保准入的猪只来源可靠。 二、严格消毒措施 屠宰厂应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对车间、设备、工具和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首先,根据病毒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其次,确保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符合要求,严禁擅自调整浓度或稀释。此外,还需要注意消毒操作的频率和时间,保证消毒效果持久稳定。消毒人员应定期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没有遗漏和疏忽。 三、建立隔离区和物流通道 屠宰厂应合理规划场内的动物隔离区和物流通道,确保感染的猪只与健康的猪只、屠宰厂人员和物资实现有效的隔离。隔离区和物流通

道应设施完善、清洁卫生,并按照卫生规范进行消毒。隔离区和通道 的位置应合理分布,避免交叉污染和人员混合。 四、培训人员和加强管理 屠宰厂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知识、传播途径、防控措施和疫情报 告等。同时,屠宰厂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切 实加强对防控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定期进行内外部的巡视检查,及时 纠正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五、加强生物安全控制 屠宰厂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避免病毒通过食品、物资 或人员传播。屠宰厂应在进货环节对食品、饲料、药品等进行严格检 验和采购,确保来源可靠、无病毒。同时,对外来人员的进出进行管控,确保没有携带病毒进入屠宰厂。 总结: 屠宰厂作为猪肉生产的重要环节,应该充分认识到非洲猪瘟给养殖 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加强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加强 动物检疫、严格消毒措施、建立隔离区和通道、培训人员和加强管理、加强生物安全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保 障猪类养殖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只有全面提高防控意识,加强措施 的执行,才能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蔓延,维护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经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重要 食品之一。而猪肉的质量安全也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确保屠宰后的猪肉安全卫生,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屠宰场对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进行了严格规定。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 1. 送检程序 生猪到达屠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送检程序。送检程序是指生猪运抵屠宰场后,由生 猪交易的双方卖方与买方将生猪无害性证明以及相关检验或检测数据报送到检验检疫机构 进行检验和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屠宰。 2. 检验程序 送检程序合格后,接下来就是检验程序。检验程序是指在屠宰前对生猪进行各项检验,确保生猪的安全卫生,化验检测项目有: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疫霉病等。对生猪进 行检验,检验员会进行外观检查、体温测定、血液检测、组织检疫等相关项目的检测。 3. 屠宰程序 经过检验合格后,生猪进入屠宰程序。屠宰程序中,需要对生猪进行宰前净化、麻醉、杀伤等过程。确保生猪在屠宰过程中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且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 4. 检测程序 屠宰之后,还需要进行检测程序。检测程序主要是对屠宰后的猪肉进行各项检测,检 测项目包括:肉质检测、菌落总数检测、病原菌检测等。确保屠宰后的猪肉符合卫生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5. 包装程序 检测合格后,猪肉会进行包装程序。包装程序是指将经过屠宰后的猪肉进行分割、真 空包装等程序,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 以上就是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可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 生猪检验标准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建设及生物安全技术要求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建设及 生物安全技术要求 一、检测实验室建设要求 (一)实验室布局 远离生产区,处于相对封闭区域。实验室面积需满足工作需要,原则上不低于30平方米,至少包括独立的前处理室和检测室。前处理室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0平方米,检测室原则上不低于10平方米。前处理室应分为样品处理区、配液区等,严格分区操作。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配置 1、前处理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离心机、高压灭菌锅、涡旋振荡器、水浴锅(金属浴)、移液器及其配套吸头(样品处理区和配液区各一套移液器,不能混用)、移动紫外灯,配备冷藏冷冻冰箱(存放检测试剂、检测样品、灭菌后废弃物)、储物柜(存放EP管、PCR管、枪头等耗材)、垃圾桶2个(1个配黑色垃圾袋,用于盛放普通垃圾;1个配黄色废弃物专用垃圾袋,用于盛放废弃物)。 2、检测室仪器设备:荧光定量PCR仪或其他检测设备。 3、实验耗材:采血器(或注射器)、真空采血管(EDTA抗凝剂)、1.5mLEP 管及其管架、PCR八联管(与荧光PCR仪配套)及其管架、剪刀、镊子、搪瓷托盘、酒精灯等。 4、其他器材:实验台、操作椅、试剂架、器皿橱等。 5、个人防护用品:实验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口罩、一次性鞋套。 (三)实验室检测人员 屠宰企业应配备专职检测技术人员,检测人员应接受实验室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及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熟悉非洲猪瘟检测要求。 二、检测实验室操作规范 (一)样品采集 生猪屠宰企业应安排专人负责样品采集,并填好采样记录表(见附表1)。样品为生猪抗凝血(5mL,0.5%EDTA抗凝,不能使用肝素钠作为抗凝剂)或全血样品。 (二)样品保存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非洲猪瘟监测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非洲猪瘟监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4343.1—2021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4343.1—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方案的制定 4.1 监测方案制定准备工作 明确非洲猪瘟在监测区域内的背景信息,包括流行特点、流行率、宿主的种类、宿主动物养殖场的数量和分布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对非洲猪瘟的概述,监测目的,非洲猪瘟病例定义,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职责,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和交流反馈,质量控制(包括监测系统的评估),组织保障和相关附件等。 4.2 非洲猪瘟概述 这一部分主要是描述非洲猪瘟及其流行特点、危害、社会影响等,以说明开展非洲猪瘟监测的重要性,并明确监测方案制定的依据。 4.3 监测目的 流行病学监测的目的包括掌握区域内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监测新发疫情和外来疫情,证明无疫,免疫效果评估等。不同监测目采用的抽样策略存在差异。 4.4 病例定义 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建立病例定义的目的是为了搜索病例,同时,统一的病例定义使数据具有比较的基础,有利于数据的比较分析。 4.5 监测内容和方法

包括监测对象、范围、频次、时间、抽样设计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等。其中抽样设计是关 键。 以监测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测量流行率)和免疫效果评估为目的的抽样设计,通常采 用两阶段抽样策略,即先针对监测的动物群体进行第一阶段抽样,抽取要监测的动物群体; 再对抽到的群体进行第二阶段抽样,随机抽取要监测的动物个体。以此目的抽样估计非洲猪 瘟流行率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1) 式中: p——预期流行率(或预期免疫合格率); Z——标准正态分布(1-α/2)百分位点; e——可接受误差。 实际工作中可使用流行病学软件计算样本量等。 以监测新发非洲猪瘟疫情、外来非洲猪瘟疫情和证明无疫为目的的抽样设计,也采用两 阶段抽样策略,先证明监测的群体无疫,再证明每个抽到的群体中动物个体无疫。以此目的 抽样证明无疫时的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2) 式中: Se——检测方法的敏感性; CL——置信水平; D——群中的阳性动物数,D=N×p; N——群内个体数。在实际工作中可用流行病学软件来计算样本量。 4.6 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职责 列出监测系统所涉及的单位,本着利于监测开展的原则进行职责分工,各单位分工合作, 共同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4.7 监测数据收集 收集内容包括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以及调查问卷中的信息。 4.8 分析和交流反馈 统计分析内容包括非洲猪瘟发病情况发病数、死亡数、流行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病 毒分离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疫病与病因之间的关联分析等等。监测结果形成监测分析报告, 并交流反馈到相关部门。 4.9 质量控制 包括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监测方案的评估,对监测方案实施各单位的指导和人员培训,监 测数据的核实,对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对监测点的质量考核等。 4.10 组织保障 包括政策、经费、技术、人员保障等。

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

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目的 生猪屠宰场所人员组成复杂、生猪来源渠道多,可通过人员、车辆、生猪、产品等多种途径传入、传出非洲猪瘟病毒,是疫情交叉传播的重要(枢纽)环节。为全面提升屠宰企业生物平安水平,降低非洲猪瘟传播风险,特制定本防控技术要点。 1.关键风险点猪只 疑似发病、处于潜伏期或机械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供屠宰生猪,可将病毒带入屠宰场,导致系统性污染,并可通过车辆、人员、猪肉产品等多种途径向外传播病毒。 1.1车辆 运输过病死猪或去过高风险场所的内外部车辆(生猪运输车辆、生猪产品运输车辆、物资车、无害化处理车、私人车辆、收购血液罐车等),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进入屠宰加工场所时,可将病毒带入厂区,并可通过机械带毒方式将病毒扩散到养殖、市场、饲料生产经营等场所,导致系统性污染风险和次生疫情。 1.2人员屠宰企业从业人员、代宰户、生猪承运人、生猪产品

在屠宰与分割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 在用水位置分别设置冷、热水管。清洗用热水温度不宜低 于40℃,消毒用热水温度不应低于82℃,消毒用热水管出 口处宜配备温度指示计。 6.3 场区环境消毒 每日生产结束后,应对场区环境进行清扫,去除生活 垃圾,喷洒消毒液。 6.4 卸猪区域清洗消毒 每辆运猪车卸猪后,应及时清理卸猪台及该车辆停靠 位置的粪便、污物,经清洗消毒干净后方可允许下一车辆 停靠,严防运猪车辆沾染污物驶出。 6.5 待宰圈清洗消毒 污,清洗墙面、地面、顶棚、通风口、门口、电源开关及 水管等设备设施。 6.5.2 对圈内所有外表进行喷洒消毒并确保其充分湿润, 必要时进行屡次的连续喷洒以增加浸泡强度。喷洒范围包 括墙面、地面或床面、饮水器、猪栏、通风口及各种用具 及粪沟等,不留消毒死角。 6.5.3 喷洒顺序为从上到下,先顶棚,再沿墙壁到地面; 从里到外,先圈舍内外表,再到外外表。 6.6 生产车间清洗消毒10 6.6.2 生产车间应合理设置紫外消毒灯并定期检查更换灯管。有条件的企业,宜选用臭氧发生器。 待宰圈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除 待宰圈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除 内的垃圾、

生猪屠宰厂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技术浅析

生猪屠宰厂非洲猪瘟病毒PCR检测技术浅析 作者:时文贤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21年第26期 时文贤 为规范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降低非洲猪瘟病毒扩散风险、切断非洲猪瘟 传播途径,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屠宰厂实际,现就屠宰环节非洲猪瘟PCR检测技术和 注意事项浅析如下: 一、适用范围 适用猪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血液等组织和血粉中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检测。 二、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高速台式离心机、冰盒、荧光PCR仪及配套反应管、组织研磨器、振荡器、冰箱、可调移液器(2μL、20μL、200μL、1000μL)及吸头、1.5mL离心管(无核酸酶)、非 洲猪瘟检测PCR试剂盒(按厂家说明使用)、防护用品等。 三、操作步骤 1、样品采集及运输 采集淋巴结、脾脏、扁桃体、血液或血粉等材料。样品应在冷藏条件下尽快运输至实验室,避免反复冻融。采样时应穿戴个人生物安全防护用品,实施现场消毒和废弃物处理。活猪大多 采用全血或血清检测,对同一来源的生猪最多100头为1份混合血样。病死猪多采取组织样品 检测。 2、样品处理 检测前样品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处理。处理后的样品应置于60℃条件下灭活30分钟。 血液样品:用EDTA抗凝采血管采集血液,充分混匀,编号或用不加抗凝剂血管采集后静置 2-4小时分离出血清或按8000转/秒离心2分钟取血清。 组织样品:用无菌工具取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约2g,加入10mLPBS或生理盐水,在组织 匀浆器中充分研磨后将研磨液转入1.5mL离心管中编号备用。 血粉样品:取血粉约2g,加入10mLPBS或生理盐水混合均匀,编号备用。 3、样品保存 处理好的待检样品在2℃~8℃条件下保存一般不超过24小时,如需长期保存,应放置于-70℃以下冰箱,切忌反复冻融。 4、病毒DNA的提取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控制和预防ASF的传播至关重要。下面介绍 一些相关的非洲猪瘟检疫技术。 1. 临床检查:临床检查是识别非洲猪瘟感染的猪只的第一步。检查员需要观察猪只 是否出现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咳嗽等,以及是否出现皮肤瘀斑、出血和器官肿大 等异常表现。 2. 临床检验: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包括猪血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猪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病毒感染时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异常情况, 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出血凝、免疫球蛋白和病毒抗体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病毒 感染引起的组织病变。 3. 传染病学调查:针对ASF疫情的传播和发生源进行调查,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和可能的传播途径,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临床分离:从患病或病死猪只中收集病毒分离,并通过亲和试验和核酸检测等方 法鉴定。 5. 核酸检测:ASF病毒的检测通常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此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具有高效、敏感和特异的优点。 6. 应急响应:一旦发现ASF疫情,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封锁、消毒、隔离和扑杀患病猪只等,以阻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7. 检疫区划: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范围,将疫区划分为疫情严重区、疫情区 和非疫情区,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交通管制、病死动物处理等。 8. 病死动物处理:对于疫情严重区和疫情区的病死动物,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包括 火化、深埋和化学处理等,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9. 疫苗研发:目前还没有有效的ASF疫苗,但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究和开发相关的疫苗,以防止ASF的传播和控制。 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临床检查、临床检验、传染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应急响应、检疫区划、病死动物处理和疫苗研发等手段来 控制和预防ASF的传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猪肉的质量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