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教师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教师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教师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解析:设Y 的转化率为α X + 2Y 2Z 起始(mol ) a b 0

转化(mol )

αb 2

1 αb αb 平衡(mol )-a αb 2

1 -b αb αb 依题意有:-a αb 21+ -b αb = αb ,解得:α= %1005)(2?+b b a 。故应选B 。 技巧二: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例2、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 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 ,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 L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解析: A + 3B 2C 小V ?

1 3

2 2

∴ ∴ ∴

所以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L + = ,由此可得:气体A 消耗掉,气体B 消耗掉。故本题选A 。

专练.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2B(g)+C(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A 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为 。 解析:等温度、等体积时,压强增大了20%,也就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了2 mol ×20%= mol ,即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 mol 。

2A(g) 2B(g) + C(g) △n

2 2 1 1

变化 mol mol

平衡时,n(A)=2 mol - mol = mol ,n(总)= mol ,故A 的体积分数为:2.4mol

1.2mol ×100%=50%。 技巧三:守恒法

1、质量守恒

例3、a mol N 2与b mol H 2混合,要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生成了c mol NH 3,则NH 3在平衡体系中质量分数为( )

A 、

%1001722817?-+c b a c B 、%10022817?+b

a c C 、%100?++c

b a

c D 、%10022834?+b a 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平衡体系中的混合气体总质量应等于反应前N 2和H 2混合气的总质量。即NH 3在平衡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10022817?+b

a c 。故本题应选B 。 2、原子个数守恒

例4、加热时,N 2O 5可按下列分解:N 2O 5 N 2O 3 + O 2、N 2O 3又可按下列分解: N 2O 3 N 2O + O 2。今将 4 molN 2O 5充入一升密闭容器中,加热至 t ℃时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平衡时,c (O 2)= mol/L, c (N 2O 3)= mol/L,c (N 2O )= _______ mol/L ,此时N 2O 5的分解率为 ________。

解析:N 2O 5的起始浓度为c (N 2O 5)=L mol L

mol /414=,平衡时的气体成份及浓度为: 达平衡时的气体成份:N 2O 5 N 2O 3 N 2O O 2

平衡浓度(mol/L ) 设x 设y

由N 原子守恒:422262.12?=+?+y x

由O 原子守恒:4525.4362.15?=?++?+y x

解得:x = mol/L ,y = mol/L ,所以,c (N 2O )= mol/L ,N 2O 5的分解率为:%5.76%100/4/94.0/4=?-L

mol L mol L mol 。 专练.一定温度下,反应2SO 2(g)+O 2(g)2SO 3(g)达到平衡时,n(SO 2):n(O 2):n(SO 3)=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 2)= mol ,n(SO 3)= mol ,此时SO 2的物质的量应是( )

A . mol

B . mol

C . mol

D . mol

解析:设第一次平衡时n(SO 2)、n(O 2)、n(SO 3)分别为2xmol 、3xmol 、4xmol ,第二次平衡时n(SO 2)=ymol 。

由O 元素守恒得:2x ·2+3x ·2+4x ·3=2y +×2+×3……①

由S 元素守恒得:2x +4x=y +……②

解得:x=,y=。答案:A 。

专练.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SO 2和O 2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2SO 2(g)+O 2(g) 2SO 3(g)+Q (Q >0)。反应达平衡后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6,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后达到新的平衡时,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1 mol 和2?0 mol ,此时容器内SO 2的物质的量应是? ?

A? 0?7 mol B? 0?9 mol C? 1?1 mol D? 1?3 mol

解析:设第一种平衡状态下O 2为x ,则SO 3为23,变成第二种平衡时O 2变化量为y , 2SO 2?g?+O 2?g? 2SO 3?g?+Q x

23x 23x +2y =2?0 解得: x =1?2 mol y 2y x -y =1?1 y =0?1 mol 答案:A 。

技巧四:估算法

例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 气体R 和5L 气体Q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 (g )+ 5Q (g ) 4X (g ) + nY (g )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 值是( )

A 、2

B 、3

C 、4

D 、5

解析:本题貌似化学平衡的计算,但实则不然,题干中最关键的一句话为“压强是原来%”说明体积和温度不变,压强减小了,故该反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即2 + 5 > 4 + n ,即n <3。故选A 。

技巧五:赋值法

例6、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

A (g ) + 2

B (g ) 2

C (g ),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解析:由题意可知:设A 反应掉一半(即转化率为50%),则可推知B 全部反应掉(即转化率为100%),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故A 的转化率必小于50%。正确答案应选A 。

技巧六:极端假设法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这类反应的特点是不能进行到底。据此,若假定某物质完全转化(或完

全不转化),可求出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范围。

1、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例7、在一密闭容器中,aA (g ) bB (g )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 > b

解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即减小压强),假如化学平衡不移动,则各种物质的浓度都应是原平衡时的一半,但现在生成物B 的浓度却是原平衡的60%,这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发生移动,A 的转化率升高,所以化学计量数b > a ,又由于B 的物质的量增加,B 的质量增加,物质B 的质量分数必然增大(因为总质量保持不变)。故本题应选AC 。

2、判断生成物的量

例8、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 和1molH 2O (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 (g )+ H 2O (g ) CO 2(g ) + H 2(g ),达到平衡时,生成3

2molCO 2,当H 2O (g )改为4mol 时,在上述条件下生成的CO 2为( )

A 、

B 、

C 、

D 、

解析:假设反应向正向进行到底,由于CO 仍为1mol ,故生成的CO 2才为1m ol ,但由于反应的可逆性,这

是不可能的。所以,3

2mol < n (CO 2 < 1mol 。故选B 。 3、确定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范围

例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X (g )+ 4Y 2(g ) 2Z 2(g )+ 3Q 2(g )的反应中,其中X 2、Y 2、Z 2、Q 2的开始浓度分别为L 、L 、L ,L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 )

A 、c (X 2)= L

B 、c (Y 2)= L

C 、c (Z 2)= L

D 、c (Q 2)= L

解析:假设正向进行到底时,则生成物c (Z 2)= L 、c (Q 2)= L ,但此反应实为可逆反应,由此可推知:c (Z 2)= L 可能,c (Q 2)= L 是不可能的。

又假设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到底时,则反应物c (X 2)= L 、c (Y 2)= L ,同时由于该反应的可逆性,故c (X 2)= L 可能,而c (Y 2)= L 是不可能的。综上所述,该题正确答案是BD 。

专练.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2Y(g)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相等,则X 、Y 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k 应满足( )

A .1<k <3

B .1/4<k <3/2

C .3<k <4

D .1/4<k <2/3

解析:设x 、y 分别为X 、Y 的初始物质的量。

若反应物X 全部转化,据题意有:y -2x =2x ,即:k =x /y =1/4;

若反应物Y 全部转化,据题意有:x -y /2=y ,即:k =x /y =3/2。

由于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故1/4<k <3/2。答案:B 。

技巧七:虚拟状态法

例10、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 2,建立如下平衡:2NO 2 N 2O 4,测得NO 2的转化率为a%,在其它条件不变下,再充入1molNO 2,待新平衡建立时,又测得NO 2的转化率为b%,则a 与b 的关系为( )

A 、a > b

B 、a < b

C 、a = b

D 、无法确定

解析:直接判断a 与b 的关系,比较难,但可以虚拟假设一个中间过程Ⅱ。

Ⅰ Ⅱ Ⅲ

易知Ⅰ与Ⅱ两过程等效,NO 2的转化率均为a%,若将容器Ⅱ加压,使容积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即与Ⅰ容积相等,因2NO 2 N 2O 4,加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达新平衡后NO 2的转化率b%必大于a%。答案应选B 。

本题属于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除此之外,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还有如下情况:

(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如将题干中的NO 2改为HI 气体,即发生反应:

2HI (g ) H 2(g ) + I 2(g ),则会得出a = b 的结论。

(2)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如将题干中的NO 2改为NH 3,即发生反应:

2NH 3(g ) N 2(g )+3H 2(g ),则会得出a > b 的结论。

技巧八:参照物法

例11、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O 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 SO 2 + O 2 2SO 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 )

A 、等于p%

B 、大于p%

C 、小于p%

D 、无法判断

解析:以甲为参照物,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甲容器内压强越来越小,而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乙容器体积减小?相当于加压(与甲比较)?反应向正向进行。故乙容器中SO 2的转化率大,故本题应选B 。

技巧九:等效平衡法

例12、在一恒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A 和1molB 发生反应:2A (g ) + B (g ) xC (g ),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为ω%;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 :、B :、C :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 的体积分数仍

NO 2 1mol NO 2 2mol

NO 2 2mol

为ω%,则x 值为( )

A 、只能为2

B 、只能为3

C 、可能是2,也可能是3

D 、无法确定

解析:根据题意,这两平衡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有两种类型(对于可逆反应:mA (g )+ nB (g ) pC (g )+ qD (g )):

Ⅰ类恒温恒容:①若m + n = p + q ,只要“极限转换”后,与原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相等,就可以达到相同平衡状态。②若m + n ≠ p + q ,只要“极限转换”后,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就可达珐相同的平衡状态。

Ⅱ类恒温恒压:只要“极限转换”后,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就可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本题属于Ⅰ类(恒温恒容),由于已知方程式中x 未知,故有两种可能:一是x ≠3(即系数不等),二是x = 3(即系数相等)。

若x ≠3,2A (g ) + B (g ) xC (g )

2 1 0

极限换算x 8.26.0+ x

4.13.0+ 0 依题意可得: x

8.26.0+

= 2 x

4.13.0+ = 1 解得:x = 2 符合题意。 若X = 3时,则(x 8.26.0+):(x 4.13.0+)=(38.26.0+):(34.13.0+)=:=2:1。 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

专练.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A 和1 molB ,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平衡时,C 的浓度为Wmol /L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做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mol/L 的是( )

A .4molA + 2 mol

B B .2molA + 1molB + 3mol

C + 1molD

C .3molC + 1mol

D + 1molB D .3molC + 1molD

解析:本题考查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可以采用“一边倒”的方法。结合本题情况,可将选项中各物质均倒向反应物A 和B ,若为2 molA +1 molB ,则可达到等效平衡,达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mol/L 。

A 选项:因A 、

B 投料是原来的2倍,又是一个固定容积的容器,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必然大于Wmol/L 。B 选项:把“3molC + 1mol

D ”倒向反应物,则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也是4molA + 2 molB ,实际上相当于与选项A 投料完全相同,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必然大于Wmol/L 。C 选项:把“3molC + 1molD ”倒向反应物,相当于投入2 molA 和2 molB ,与起始投入2 molA 和1 molB 的平衡相比较,平衡向右发生移动,则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必然大于Wmol/L 。D 选项:把3molC + 1molD 倒向左边,恰好相当于2 molA +1 molB ,与原平衡的起始投料相同,达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Wmol/L 。答案:D 。

技巧十:讨论法

对于可逆反应,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定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的状态,即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均大于零

例13、在一定条件下,A 2 + B 2 2C ,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c (A 2)= mol/L ,c (B 2)= L ,c (C )= mol/L ,若A 2、B 2、C 起始浓度分别为a 、b 、c (mol/L ),试回答:

(1)a 、b 应满足的关系是 ___________ ;(2)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 。

解析:(1) A 2 + B 2 2C

起始浓度(mol/L ) a b c

平衡浓度

若反应从正向开始,则转化浓度A 2:5.0-a ,B 2:1.0-b ,C :c -6.1,

所以,5.0-a = 1.0-b ,即a = b + 。

(2)若平衡时, mol/LC 是由A 2、B 2反应生成,则反应中生成A 2的量等于生成B 2的量为L ,则a 的最小值为L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

专练: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 2 和3molH 2 ,在850℃ 时,气体混合物达到下式所示平衡:CO 2+H 2 CO+H 2O 。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 。那么当H 2改为9mol ,在上述条件下平衡时生成CO 和H 2O 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

A 1. 2mol???????

B 1. 5mol??????????

C 1. 8mol??????

D 2. 5mol

【分析解答】对于可逆反应,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定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的状态,即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均大于零。

CO 2? + ? H 2 CO? +? H 2O

起始? 1????? 3???????? 0???? ? 0

变化? x????? x???????? x????? x

平衡 ?? ????? ??

??? 在此基础上,增加H 2的用量,平衡右移,CO 2的转化率增大,CO 、H 2O 的物质的量均增大。设平衡移动后,CO 、H 2O 的物质的量为a ,则a >+=。但CO 2不能完全转化,(若CO 2完全转化,则a =2),故a <2。因而a 的取值范围:

考点1 浓度与转化率的计算

1.(08海南卷)X 、Y 、Z 三种气体,取X 和Y 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 2Z ,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 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 .33%

B .40%

C .50%

D .65%

2.(08广东卷)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0H ?<,g 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

应,平衡 时 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 )

A .a >b

B .a=b

C .a <b

D .无法确定

3.(07宁夏卷)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与反应前...

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

A .% B. % C. % D. %

4. (07江苏卷)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 <0。现将1 mol A 和2 mol B 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 和2 mol D 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 ,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 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 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0t 速率v v (正)v (逆)v (逆)′v (正)′t 1t 2甲容器==0t 速率v (正)v (逆)′′v (正)v (逆)=v (逆)′v (正)′=t 1t 2乙容器

′′′′

图1 图2 图3

A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 和2 mol

B ,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

C 的浓度是乙中C

的浓度的2倍

B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 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乙 P 活塞 K

C .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 ,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 的体

积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

D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 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

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 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5.(05广东)对可逆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5υ逆(NO )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3υ正(H 2O )

6.(04北京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平衡:

H 2(气)+I 2(气) 2HI (气)

已知H 2和I 2的起始浓度均为·L -1时,达平衡时HI 的浓度为·L -1。若H 2和I 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L -1

,则平衡时H 2的浓度(mol ·L -1)是

A. 0.16

B. 0.08

C.

D.

7.(04理综)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g N g M 2E (g ) 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E (g )

,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M 和1mol N 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 的转化率为

A .20%

B .40%

C .60%

D .80% 8.(04广东)一定温度下,反应2SO 2+O 22SO 3,达到平衡时,n (SO 2):n (O 2):n (SO 3)=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

达到平衡时,n (O 2)= mol ,n (SO 3)= mol ,此时SO 2的物的量应是

A.0.4 mol mol mol mol

9.(04全国)恒温下,将a mol N 2与b mol H 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 2

(g) + 3 H 2(g) 2NH 3(g)

⑴若反应达平衡时某时刻t 时,n t (N 2) = 13mol ,n t (NH 3) = 6mol ,计算a 的值

⑵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6.8L(标况下),其中NH 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

25%。计算平衡时NH 3的物质的量。

⑶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n (始)∶n (平) = 。

⑷原混合气体中,a ∶b = 。

⑸达到平衡时,N 2和H 2的转化率之比,α(N 2)∶α (H 2)= 。

⑹平衡混合气体中,n (N 2)∶n (H 2)∶n (NH 3) = 。

10.(08江苏卷)将一定量的SO 2和含氧气的空气(忽略CO 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

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正反应放热)。

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 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 ;

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 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 (以上

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 .SO 2和SO 3浓度相等

b .SO 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 .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 .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

e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 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 .向装置中再充入N 2 b .向装置中再充入O 2

c .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 .生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 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考点 2 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新课标)

11.(08宁夏卷)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H 2)=·L -1,c(HI)=4mo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

A .9

B .16

C .20

D .25 12.(08山东卷)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c c c c ??222CO H O CO H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 2O=CO 2+H 2

13.(08广东卷)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 (s )+I 2(g )11

T T WI 2ΔH <0(温度T 1<T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 2(g )会分解出W 1W 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 .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 2(g )的转化率越低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12()()()c W c I K c WI =

D .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14.(08宁夏卷)

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H >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 ·L -1, c(N)= mol ·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60%,

此时N 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4 mol ·L -1,c(N)=amol ·L -1;达到平衡后,c(P)=2

mol ·L -1,a=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 bmol ·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 。

15.(08上海卷)在2L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 2(g)

2NO 2(g)体系中,n(NO) 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用O 2表示从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 、v(NO 2)=2v(O 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2v 正(O 2)

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

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16.(07广东卷)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 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 2和Fe 3O 4。

(1)将 mol SO 2(g)和 mol O 2(g)放入容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g)+O 2(g)2SO 3(g)在一定条件下达

到平衡,测得c (SO 3)= mol/L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和SO 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 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加入催化剂 (G)移出氧气

(3)SO 2尾气用饱和Na 2SO 3溶液吸收可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 3O 4溶于H 2SO 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 4。酸溶过程中需保

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07海南卷) PCl 5的热分解反应为:PCl 5(g)

PCl 3(g)+Cl 2(g)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mol PCl 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 3的浓度为 mol/L 。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18.(07上海卷)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 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

化剂为Cu 2O/ZnO):CO(g)+2H 2(g)

CH 3OH(g) 0n (甲醇)/mol

n n (A)

t t 曲线A 300 ℃曲线B 500 ℃E C D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2)在500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 (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

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07宁夏卷)氮化硅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SiO2+□C+□N2高温□Si3N4+□CO

(1) 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其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________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 (CO) =18 mol/(L·min),则N2消耗速率为v (N2)

=__________mol/(L·min)。

20.(07山东卷)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催化剂3(g)。某温度下,SO2

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 mol SO2和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____________。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 = 4NO(g)+CO2(g)+2H2O(g);?H =-574 kJ/mol

CH4(g)+4NO(g) = 2N2(g)+CO2(g)+2H2O(g);?H =-1160 kJ/mol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_______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 x,3<x<4,M = 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

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 示: MFe 2O 4MFe 2O x

H 2

300 ℃~500 ℃常温分解CO 2、SO 2、NO 2等

请写出MFe 2O x 分解S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

参考答案

1. D

2. A

3. A

4. BD D 6. C 7. C 8. A

9.⑴解法一: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反应掉的N 2和生成NH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设反应掉的N 2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则 x ∶6 = 1∶2 解之x = 3 a = 13 + 3 = 16

解法二:N 2 + 3H 2 2NH 3

开始时 a b 0

t 时13 6

在t 时生成 6 mol NH 3,消耗了3 mol N 2,所以a = 13 + 3 = 16

⑵n 平(NH 3) = ──────── 错误!

-1 ×25% = 32mol×25% = 8mol ⑶5∶4 ⑷2∶3 ⑸1∶2 ⑹ 3∶3∶2

10.(1)bc (2)b

(3)消耗的O 2物质的量:mol mol

L L mol 45.0/4.226.57.0=-

生成的SO 3物质的量:mol mol 9.0245.0=?

S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和:mol mol

L L 95.0/4.2228.21= 反应前的SO 2物质的量:mol mol

L L 95.0/4.2228.21= SO 2的转化率:%7.94%10095.09.0=?mol mol (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 3不会沉淀。因此BaSO 4的质量

g mol g mol 5.10/23305.09.0≈??

11.C 12. A 13. AD

14. 解:(1)M 转化的物质的量为·L -1,则N 反应的量也是·L -1

,所以N 的转化率为:错误!×100%=25%。

(2)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M 的转化率增

大。

(3) M(g)+N(g)P(g)+Q(g) 起始:1 0 0

平衡:

起始:4 a 0 0

平衡:2 a -2 2 2

2×22×(a -2)

=错误! ,a =6mol ·L -1。 (4) x ×x (b -x)×(b -x )

=错误! ,x =,M 的转化率为41%。 答案:(1)25%。(2)增大。(3)6。(4)41%。

15. (1)K =〔NO 2〕〔NO 〕2〔O 2〕

;放热。 (2)b ×10-3mol/(L ·s)。

(3)b c 。

(4)c 。

16. (1)解: 2SO 2(g) + O 2(g)

2SO 3(g) 起始浓度/ mol ·L -1 0

平衡浓度/ mol ·L -1 - -2)

= =

所以,K =)(O )}(SO {)}SO ({2222

3c c c ?= 1

2121L mol 0.010 )L mol (0.010)L mol 040.0(---????= ×103 mol ·L -1。(不带单位计算也得分) ??(SO 2) =11

L mol 050.0L mol )010.0050.0(--??-×100% = 80% 。

(2)B 、C 。 (3)SO 2+H 2O +Na 2SO 3=2NaHSO 3。

(4)抑制Fe 2+、Fe 3+的水解,防止Fe 2+被氧化成Fe 3+。

17. (1)K =

)PCl ()Cl ()PCl (523c c c ?。 (2)K = 。 18. (1)K =223)}H ({)CO ()OH CH (c c c ?; 减小。 (2))B (3)

B (2t n mol ·(L ·min)-1。 (3)b ; c 。 (4)Cu 2O +CO 2Cu +CO 2。

19. (1)3,6,2,1,6 。 (2)N 2; Si 3N 4。 (3)K =

226

)}N ({)}CO ({c c 。

(4)小于;减小。 (5)逆。 (6)6。

20. (1)①800 L ·mol -1。② =。 (2)(或;。

(3)MFe 2O x +SO 2

MFe 2O 4+S 。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现将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 g滤液。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 g。(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解析】 试题分析: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H2SO4质量为:10 0g×9.8%=9.8 g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208 98 233 y9.8 g x 233/98 =x/9.8x=23.3 g 208/98 =y/9.8y=20.8 g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 g+23.3 g-100 g=208 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g/208 g×100%=10%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2.向13.6g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滴加稀盐酸,所加稀盐酸质量与生成气体质量的关系 如图所示。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10.6克(2)10%(3)17.9% 【解析】 试题分析:设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NaCl 的质量为z。 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106 2×36.5 2×58.5 44 x y z 4.4g 得x=10.6克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简单易懂)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主要用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有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式,然后进行计算,这样能够省去中间过程,快速而准确。 例一、 今有13g 锌,把它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以跟多少克纯度 为80℅的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 此题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几步计算:①根据13g 锌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②根据氢气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③根据氧气的质量求KClO 3的质量,这 种解法步骤多计算量大,费时费力,但如果用下述方法则极为简便。 解:设需纯度为80℅的KClO 3的质量为X 2KClO 3 2↑ 2H 2+O 2=====2H 2O Zn+H 2SO 4=ZnSO 4+H 2↑ 依上述方程式可得:2KCLO 3~3O 2~6H 2~6Zn 可知:KCLO 3 ~ 3Zn 122.5 3*65 80%x 13g 解得:x=10.2g 再来一题;用含杂质10%的锌195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杂质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 2最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铁? 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纵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系数关系,你能推知:锌、氢气、氧化铁、铁之间的系数关系吗? 即3Zn ~3H 2~Fe 2O 3~2Fe 。 事实上3Zn ~Fe 2O 3就是本题的关系式,然后代入关系量即可求解。 解:设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x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3H 2 + Fe 2O 3 = 2Fe + 3H 2O 由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可推知参加反应的锌和被还原的氧化铁有如下关系: 3Zn ~ Fe 2O 3 3×65 160 195g×(1-10%) x 所以:3×65 : 160 = 195g×(1-10%) : x 解得: x = 144g 答: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144g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分步的反应方程式计算求出被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比较找关系式法与分步计算有何优点? 2 点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条件下反应N 2(g)+3H 2(g) 2NH 3(g )在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N 2的物质的量由20mol 减小到8mol ,则2min 内N 2的反应速率为 A .1.2mol/(L ·min) B .1mol/(L ·min) C .0.6mol/(L ·min) D .0.4mol/(L ·min) 2.在2A +B 3C +4D 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υ(A) = 0.5mol ·L -1·s -1 B .υ(B) = 0.3 mol ·L -1·s -1 C .υ(C) = 0.8mol ·L -1·s -1 D .υ(D)= 1 mol ·L -1·s -1 3.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A .升高温度 B .使用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增加浓度 4.已知450℃时,反应H 2(g)+I 2(g) 2HI(g)的K =50,由此推测在450 ℃时,反应2HI(g) H 2(g)+I 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A .50 B .0.02 C .100 D .无法确定 5.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 .2NO +O 2 2NO 2 B .N 2O 4 2NO 2 C .Br 2(g)+H 2 2HBr D .6NO +4NH 3 5N 2+3H 2O 6.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A(g) +B(g)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 和B 都是4mol ,10s 后, 测得υ(A)=0.12mol ·(L ·s)-1,则此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A .1.6mol B .2.8mol C .3.2mol D .3.6mol 7.在1L 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氨气,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NH 3 N 2+3H 2,达平衡时,N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物质的量分数仍为a %的是 A .3mol H 2和1mol N 2 B .2mol NH 3和1mol N 2 B .2mol N 2和3mol H 2 D .0.1mol NH 3、0.95mol N 2、2.85mol H 2 8.如图是表示:2X +Y Z +R +Q 的气体反应速率(v )与时间(t )的关系,t 1时开始改变条件,则所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 A .减少Z 物质 B .加大压强 C .升高温度 D .使用催化剂 9.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 2和2mol SO 3气体混合于 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平衡时SO 3为n mol ,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 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 的是 A .2 mol SO 2 + 1 mol O 2 B .4 mol SO 2 + 1 mol O 2 C .2 mol SO 2 + 1 mol O 2 + 2 SO 3 D .3 mol SO 2 + 1 mol O 2 + 1 SO 3 10. 在某温度下,将2 mol A 和3 mol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 (g )+ B (g )C (g ) +D (g ),5min 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资的平衡浓度的关系为:c (A )a ·c (B )=c (C )·c (D ),若在温度 不变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其A 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 的转化率为(D ) A. 60% B. 24% C. 4% D. 40% 11.对于可逆反应 2AB 3(g) A 2(g) + 3B 2(g) - Q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12.在一定条件下,向5L 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 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则A 的转化率为 A .67% B .50% C .25% D .5% t 0 t 1 t υ υ逆 υ正 温度 A AB 3% 100℃ 时间 500℃ B AB 3% 时间 1×106Pa 1×105Pa C AB 3 % 压强 100℃ 500℃ D v

(推荐)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 A.7:8 B.8:7 C.7:80 D.80:7 2.标准状况下,把4.48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 3.36 L气体,则3.36L气体的质量是( ) A.4.8 g B.5.4 g C.6.0 g D.6.6 g 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守恒法包括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练习题

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1.在密闭容器中将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H22+H2,且K=1。若用2molCO和10mol H2O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的转化率为 ( ) A.16.7% B.50% C.66.7% D.83.3% 2.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里,装有4molNO2,在一定温度时进行下面的反应: 2NO22O4(g),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25,则平衡时该容器中NO2的物质的量为A.0mol B.1mol C.2mol D.3mol 3.某温度下H2(g)+I2的平衡常数为50。开始时,c(H2)=1mol·L-1,达平衡时,c(HI)=1mol·L-1,则开始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04mol·L-1 B.0.5mol·L-1 C.0.54mol·L-1D.1mol·L-1 4.在一个容积为 6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X(g)+n+6R(g)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 加了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中的n值为( ) A.3 B.4 C.5 D.6 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十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与Y的转化率之比为1∶2,则起始充入容器中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3 C.2∶3 D.3∶2 6.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g)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2(g)+H2(g),反应至4min时,得知CO的转化率为31.23%,则这时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11.5 B.23 C.25 D.28 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4 L X(g)和6 L Y(g),发生如下反应:X(g)+n +W(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知X和Y的转化率分别为25%和50%,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为A.4 B.3 C.2 D.1 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3(g)+HI(g), 2(g)+I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 NH3的浓度为( ) A.3.5mol·L-1 B.4mol·L-1 C.4.5mol·L-1D.5mol·L-1 9.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2V L 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1.1V L C.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D.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10.在n L密闭容器中,使1molX和2molY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X(g)+b c Z(g)。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混合气体压强比原来下降20%,Z的浓度为Y的浓度的0.25倍,则a,c的值依次为( ) A.1,2 B.3,2 C.2,1 D.2,3 11.在一定条件下,1mol N2和3mol H2混合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同温同压下氢气的5倍,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 A.20% B.30% C.40% D.50% 12.已知CO(g)+H22(g)+H2(g)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50℃时K=1。 (1)若温度升高到900°C,达平衡时K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mol·L-1,c(H2O)=0.03mol·L-1,c(CO2)=0.01mol·L-1,c(H2)=0.05mol·L-1。则反应开始时,H2O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肖素娟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计算题,其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一般情形下计算题的题目较长,所含信息较多,不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有不少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不愿意动手做题。其实化学计算题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以下就高一化学常见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的小结,包括了关系式法、差值法、分析讨论法、平均值法、公式法。 1.关系式法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得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Cl+H2O+CO2↑ 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 )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 解得 n=3 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答案为(B) 2.差值法 差值法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差值法解题方法:此法将“差值”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例1、将质量为m1的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精编)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精编)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精编)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1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 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2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A.锂 B.钠 C.钾 D.铷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 解得42.5>x>14.5 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是B、C。 守恒法 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3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4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 断MA或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5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三、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平衡常数是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一般认为K>105反应较完全,K<105反应很难进行。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估计 反应的可能性。因为平衡状态是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如: N 2(g) + O 2 (g)2NO(g) K = 1 ×10 - 30(298K)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技巧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技巧 1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 中考[微博]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表达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文字表达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

化学平衡典型计算题

化学平衡计算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技巧二: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例2、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 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 ,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05V L

(完整版)初三化学专题: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解计算题一定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 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五宏观元素种类不变 不原子种类不变 变微观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定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1.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溶质质量 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公式二: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体积的有关换算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p) 公式三:溶液稀释的计算 m1×w1= m2×w2 m1、m 2——稀释前后溶液质量; w1、w2——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有关溶液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起来的综合题,

如将一种物质M加入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与其中一种物质A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两种混合物中的另一种物质B,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别为:(1)、溶质的质量=生成物B的质量+原混合物中B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物质M的质量+两种混合物(或固体,或溶液)的质量-沉淀(或气体、或杂质)的质量。 三、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 若有气体(或固体) 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 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1)气体密度(标准状况下)的计算式 (2)不纯物质中某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式 某纯物质的质量(g)=不纯物质的质量(g)×该物质的质量分数 (3)由纯物质的质量求不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式 (4)某物质纯度的计算式

化学平衡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 基础知识 一、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1、速率标志: 2、含量标志 3、特殊标志:P M ρ 二、平衡移动方向 浓度 温度 压强 三、化学平衡图像 (1)浓度—时间 如A(g)+B(g)AB(g)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C%指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3)恒压(或恒温)线 (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c 表示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图①,若p 1>p 2>p 3,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H <0; 图②,若T 1>T 2,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化学平衡计算 m A(g)+n B(g) p C(g)+q D(g),令A 、B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 -1、b mol·L -1,达到平衡后消耗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 -1。 m A(g)+n B(g) p C(g)+q D(g) c 始/(mol·L -1) a b 0 0 c 转/(mol·L - 1) mx nx px qx c 平/(mol·L - 1) a -mx b -nx px qx 明确三个量的关系 (1)三个量:即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关系 ①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②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③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掌握四个公式 (1)反应物的转化率=n (转化)n (起始)×100%=c (转化)c (起始) ×100%。 (2)混合物组分的百分含量=平衡量平衡时各物质的总量 ×100%。 (3)某组分的体积分数=某组分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 ⑷P 平/P 初=n 平/n 初 ⑸温度不变K 值相等 ⑹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或浓度(注意如何从图像中找平衡量:横坐标为时间的转折点为平衡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阿司匹林(分子式为C9H8O4)是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等疾病。某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2)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_;(3)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_____片。 【答案】180 1:8 60% 15mg 12 【解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化合物中某元 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每天阿斯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4=180;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4)=1:8。 (2)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9 180 ? ×100%=60%; 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5mg×60%=15mg; (3)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每天阿斯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则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300mg÷25mg=12片。 点睛: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12345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72.291.9111.6131.3152.1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练习题 1. 常压下,(NH 4)2S(s)=2NH 3(g)+H 2S(g)的△H>0,则该反应( c ) a.任意温度下自发 b. 较高温度下自发 c.较低温度下自发 d.任意温度下不自发 2. 实际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数值与( c )无关 a.标准态 b.温度 c.压力 d. 计量方程式 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b ) a.Δr G m ? b. Δr G m c.K ? d.Δr H m 4.某温度时,NH 4Cl(s)=NH 3(g)+HCl(g)的分解压力是P ?,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为( c ) a.1 b.0.5 c.0.25 d.0.125 5.某实际气体反应,用逸度表示的平衡常数f K 随下列哪些因素而变: (a) 系统的总压力 (b) 催化剂 (c) 温度 (d) 惰性气体的量 答c ; 6.根据某一反应的r m G ?值,下列何者不能确定: (a) 标准状态下自发变化的方向 (b) 在r m G ?所对应的温度下的平衡位置 (c) 在标准状态下系统所能作的最大非膨胀功 (d) 提高温度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答d ; 7.增大压力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反应是: (a)32CaCO (s)CaO(s)+CO (g) (b) 222CO(g)+H O(g) CO (g)+H (g) (c)2231.5H (g)+0.5N (g) NH (g) (d)3252253CH COOH()+C H OH()=H O()+C H COOCH ()l l l l 答c ; 8. 对任意一化学反应,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为B(g)p V Q Q RT ν=+∑(式中B(g)ν为反应中气体的计量系数)故: (a )p Q >v Q ( b) p Q v Q < (c ) p Q =v Q (d) p Q 不一定大于v Q 答d ; 9.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 (),/T P G ξ??表示完成 1mol 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

化学平衡解题技巧

化学等效平衡解题技巧(1)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若不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对应相等,而且其物质的量也对应相等,则两平衡互为等同平衡。等同平衡可视为等效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解等效平衡的题,有一种基本的解题方法——极限转换法。 (I类)同T、V,△V≠0,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投料量相当。 1. 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A(g)+B(g) 3C(g)+D(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D的百分含量为a%。若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D的百分含量也为a%的是 A.3molC和1molD B.2molA、1molB和3molC C.4molC和1molD D.1.9molA、0.95molB、0.15molC和0.05molD 2. 在t℃时,向2L密闭容器中放入1molA和1molB,发生反应:A(g)+B(g) C(g)+2D(g),平衡时C 的含量为m%,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按下列配比放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的含量仍为m% 的是A.2molA和1molB B.2molD和A、B、C各1mol C.1molC和2molD D.1molC和1molD 3.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 3C(g)+D(g) 达 平衡时,C(C)=W mol/L。若维持容器内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 浓度仍为W mol/L的是 A.1mol A+0.5mol B+1.5mol C+0.5 D B.2mol A+1mol B+3mol C+1mol D C.3mol C+1mol D+1mol B D.3mol C+1mol D 4. 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N2 + 3H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也为a%的是 A.3mol H2和1mol N2B.2mol NH3和1mol N2 C.2mol N2和3mol H2D.0.1mol NH3,0.95mol N2和2.85mol H2 5. 将2.0 mol SO2气体和2.0 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 (g)+O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密闭容 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等于n mol的是 A.1.6 mol SO2+0.3 mol O2+0.4 mol SO3 B.4.0 mol SO2+1.0 mol O2 C.2.0 mol SO2+1.0 mol O2+2.0 mol SO3 D.3.0 mol SO2+1.0 mol O2+1.0 mol SO3 (II)同T、V,△V=0, 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

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 3.2g B. 4.4g C. 5.6g D. 6.4g 【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 A. 锂 B. 钠 C. 钾 D. 铷 【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应填:+2。(得失电子守恒) 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设MgCO3的质量为x,MgCO3 M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应选A。 五、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断MA或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锌 B. 铁 C. 铝 D. 镁 【解析】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Zn—H2↑,Fe—H2↑,2Al—3H2↑ ,Mg—H2↑。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 六、极值法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为极值法。 例题: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