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进一步深化我省产教融合发展,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工作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统筹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将产教融合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海南省总体规划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结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战略部署,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二、统筹优化院校资源布局。紧扣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推动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相关高校特色发展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对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支持建设

3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海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引导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优化调整一批优质骨干中职学校,加强市县与职业教育院校协同合作,鼓励全省重点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对口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三、统筹产教融合学科专业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类型、十个重点领域、十二个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引导学校对设置雷同、就业不达标专业,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

四、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高校按规定自行引进人才、自主设定职称评聘标准并开展职称评聘工作;探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及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和管理岗位;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优化高等教育拨款结构,完善绩效工资政策,扩大高校资产处置权限等;民办高等教育与企业、行业合作办学、产学融合项目收费上扩大自主权,实施公示收费制。(责任单位:

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编办)

五、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海南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建立符合产教融合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鼓励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兼职,经所在学校或企业同意,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企业、职业院校兼职的,可根据有关规定和双方约定确定工作报酬。加强“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培养,培养一批职业院校专业(学科)带头人,推进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六、支持企业多元化参与办学。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支持地方政府和民办职业学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职业院校或二级学院(系部)。(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联)

七、推动产教协同育人。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高校人才协同培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合作共建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及联合搭建实践平台等工作,职业学校新设专业原则上应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健全高等教育学术人

才和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大力支持应用技术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园区联合,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试点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强化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实施。(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总工会,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八、保障生产性实习实训相关方权益。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理顺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保障学生享有获得合理报酬等合法权益,为实习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以及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九、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校设立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将企业一线实际需求与院校、科研机构紧密对接,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

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发挥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引导作用,促进院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成果向核心技术生产力转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十、拓宽产教融合教育内涵。将工匠精神融入基础教育,加强中小学综合活动课程及基地建设,将综合实践活动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支持学校聘请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兼职授课,开展生产实践体验,鼓励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鼓励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向普通中学开放。加强职业培训服务,鼓励院校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院校与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发职业培训包,开展“互联网+教育培训”;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高校和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强化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总工会)

十一、促进社会组织产教融合协同服务。强化行业产业协调指导,支持行业组织参与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制定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优化市场中介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市场导向、对接供需、精准服务、规范运作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和企业,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创建共享信息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

育机构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采取与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定产教融合优秀企业和院校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和相关行业协会)

十二、加强产教融合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教育岛建设,支持院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举办与产教融合紧密相关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联合培养符合海南自由贸易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功能。(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外事办、省商务厅)十三、加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推进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工程,选择一批实力领先、特色明显、产业发展亟需的重点学科和专业进行产教融合试点,将产教融合要求纳入海南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学科建设和省级优质职业院校建设。打造一批公共实习实训示范平台,重点面向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设备先进、特色鲜明、集产学研于一体的职业学校专业实习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企业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

息化厅、相关行业协会)培育壮大一批产教联盟,支持院校与龙头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或其它组织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实体化运行产教联盟机构,围绕我省十二大重点产业,力争到2025年形成一批“1+n+1+1”(一所高校、若干个中职学校、一个重点产业、一个重点产业园区或一个龙头企业)产教联盟。(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相关行业协会,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十四、完善政策配套支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支持,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强化产教融合发展资金保障。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有关财税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项目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海南银监局)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支持市、县政府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的方式提供土地,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

设。(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教育厅、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将产教融合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信、科技和发展改革部门分别在技术改造补助、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认定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十五、加强组织实施。建立发展改革、教育、财政、工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同联动,做好统筹协调,强化监督考核,推进工作落实。(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有关部门)

职业教育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改革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87604399.html, 职业教育院校的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改革思考 作者:夏继伟王伟丽 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3期 摘要:职业教育也可被称为就业教育,产教融合是其最主要的核心。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背景下,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但从职业教育实践维度操作层面分析,产教融合方需与各项机制结合进行改革,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改革 前言 对于现代职业教育院校来说,采用产教融合模式,进一成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成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所谓的融合主要是指代把两种或者多于两种的事物通过相关的机制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核心主要是指职业教育和企业深入融合发展的一个过程,从实践层面进行分析,依然需要与众多相关机制(法规保障、激励补偿、统筹督导、多元配置、质量评估机制)相互结合。以下为产教深度融合各项机制详细分析。 一、产教深度融合法规保障机制 首先,在修订《职业教育法》过程当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对各相关主体的职责进行明确。充分意識到产教融合就业教育的主要核心,对与其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制定出关于违法行为的各种处罚措施。其次,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于行业指导以及政府引导的基础之上,促使学校和企业达成共识,共同承担,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不断增强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推行具有显著特色的董事会以及理事会,并采取职业经理人制度,促使校长朝着职业化之路方向发展,全面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最后,推行就业准入制度以及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行业协会对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做出明文规定,在处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过程中需要做到备案、遵守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对于就业准入制度,国家需要出台细则进行确立,对于用人行为依法做出规范,确保职业教育和劳动就业二者相互结合。 二、产教深度融合激励补偿机制 在产教深度融合激励补偿机制方面,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着手开展:(1)从整体宏观角度: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除了要不断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经济技术人才的需求,还应该要尽量满足人们群众对于职业教育的各种需求,促使入学以及就业两大难题得到合理的解决,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还可促进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产教结合工作计划重点

产教结合工作计划 广饶县中等专业学校

产教结合工作计划 实施产教结合教学是有效解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的途径之一。为努力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我校于2006年启动了产教结合的教学改革工作,改革中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产教结合为载体,在广泛学习、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功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校、企业、学生之间搭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通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体教学模式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主导,以项目、产品为引领,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一体化教学以贴近市场、服务企业、服务就业、服务经济为导向,依托企业立足学校实际,由点到面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校企两方面优势,在专业开发、课程建设、产品研究、人才培养上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开创以产促教、以教带研、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教改新局面。 (二)科学选择企业、产品 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广泛进行市场调研。以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和一般行业的重点企业为必要条件,以企业与学校对口专业为突破口,以用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为共鸣点,进行合作企业的选择。

1.选择企业文化优秀、技术力量雄厚、加工设备精良、产品工艺多样化的企业,以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 2.选择互补性强的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多层面锻炼学生的能力。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增进学生对生产过程中各层面知识的了解,技术能力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3.选择企业固定的、批量大的并且与专业教学要求相符的产品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学课题的可行性、稳定性和教学的连贯性。 (三)精心组织、逐步实施 我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设备特点、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进行了全面的统筹安排,尽量做到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符合企业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保证了学生顺利完成一体化学习。 1.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熟练掌握产品的一系列加工程序,同时要求企业派驻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必要的帮助与指导,以保证产品转化的成功率。 2.根据教学条件和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合理调整实习设备,组建产品教学专区,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产教进行“柔性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企业的文化精神和理念,提升职业素质。 3.专业教师根据产品工艺扩展理论知识点,制定出产教结合的教学课题。根据产品课题的难易程度分解教学任务,由不同年级学生按工序分层次承担。

产教融合服务简介

产教融合服务简介 【服务使命: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致力于在教育与产业之间搭建起一个资源交换的桥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服务价值: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引入创新技术的教学资源:将产业资源(工具、工程方法、实战案例等等)转化植入到教育体系中,提升院校应用技术人才教育的创新性、实战性。 提升教育效力的职业资格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面向职业资格模型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推动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提升院校应用技术人才教育的效力和效率。 产教互动服务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产教互动服务,包括应用技术师资培训、职业资格模型分析、职业资格分析信息服务、就业信息推动服务等等。 【专业资源:创新应用技术资源】 我们基于一致的、开放的标准,实现创新应用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为院系专业建设提供最新的、产业性资源支持,典型资源介绍如下: Unity3D教育服务资源:为Unity相关专业建设提供Unity基础教育资源、Unity 微案例训练资源、Unity3D的游戏以及严肃游戏资源项目实战资源、Untiy厂商培

训及评测中心授权、Unity工具。 BIM 云室内教育服务资源:为BIM云室内专业建设提供云室内基础教育子、云室内微技能训练资源、云室内各式家装设计训练资源、在线家具商城微项目合作资源、Autodesk云室内设计工具、Autodesk教育合作伙伴授权等等。 BIM建模教育服务资源:为BIM专业建设提供Autodesk BIM建模工具、BIM 建模教育资源、BIM细分领域微案例训练资源、BIM应用实战案例资源、BIM应用厂商合作伙伴授权等等。 3D打印实验室教育服务资源:为3D打印教育领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3D建模工具、3D打印设备及原材料、3D打印基础教育资源、3D打印建模微案例训练资源、3D模型实战资源等等。 跨平台移动互联网开发教育资源: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移动开发能力是核心支柱能力之一。通过HTML5以及跨平台支撑引擎,实现IOS/Andriod平台的一站式开发。提供跨平台支撑引擎、跨平台开发调试工具、HTML基础教育资源、HTML5微案例训练资源、跨平台移动应用微案例训练资源、移动应用项目实战教育资源等等。 互联网云服务开发教育资源: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云服务开发能力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支柱能力,云服务架构、大数据处理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地位。提供Java基础教育资源、经典软件工程微案例资源、云架构工程项目教育教育资源、大数据(包括hadoop)工程项目教育资源。 【服务解决方案:职业资格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在产教融合领域中提供创新的服务能力,具有职业资格驱动特征、教育信息化融合特征、产教融合互动特征。 (一)职业资格驱动服务模型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探索 [摘要]:依托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所需岗位技能,探索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有: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实训室、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智能制造名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创客教育中心。构建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关键词]: 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前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业强国梦。随着“制造业强国梦”的提出,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已经悄然来临。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要的模具工业基地。“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 化、高端化为引领,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8月,无锡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全力打造无锡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的意见》,要把无锡打造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强市”。在“中国制造2025”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我院高职教育能促进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要能将我院和新吴区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对我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建设能与之相匹配的集“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 1.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 坚持“立足高新区、依托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行动,彰显“双元培养、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围绕无锡高新区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总体目标,依托无锡高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德商会双元制培训中心,构建“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定岗生产-素质陶冶-创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平台。通过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投入机器人先进技术与设备,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开发智能制造实训能力体系与实训课程项目,构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协同研发纵横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课题,移植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着力开展“四技服务”;引入创客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由点及面,促进课堂改革;实现“四合作、五对接”,保障“技术、设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三个同步发展。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公共开放型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中具有引领与示范效应。 2.产教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2.1 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 与工业机器人基础应用开发型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基础性实训室。按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教学要求和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建设场地200M2,建有工业机器人多功能基础教学工作站、工业机器人多工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XX县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8〕X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X 政办发〔2018〕X号)精神,深入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逐步形成XX县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构建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一)统筹产教融合规划布局。以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统筹考虑人口、生源、产业因素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积极推进XX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搬迁工作,加快完善附属设施,确保2019年春季学期实现搬迁,办好XX县职业教育。采取多形式积极引进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在XX合作办学,构建以XX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为支撑、XX民生职业技术学校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布局,形成职业教育为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和基础产业技能型人

才培养培训基地,统筹管理和调配区域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人社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二)促进职业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完善现有职业学校推进机制。健全职业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创新中心聚集人才、牵引产业升级能力。引导职业学校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增强产业承载和创新能力,构建梯次有序、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紧密的产教融合网络。(县教育局、县农科局、县人社局、县发改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完善产教融合学科专业体系。紧紧围绕“项目拉动、旅游带动、工业推动、农业高效、绿色生态、统筹城乡、和谐共享”发展七大战略,打造“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新型能源、生物资源”四个基地,加速推进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建设。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积极参与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调整优化学科机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渗透。结合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支持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工科发展,加快新工科建设。积极支持家政、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加强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专业建设。(县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与京东集团校企合作新闻报道 12月7日上午9:30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曾宪生副校长、吕栋山副校长,文经部储海平主任和江京东农村电商生态中心运营总监杜彪先生对建设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京东电商学院进 行初步洽谈。为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精技能、善管理、会经营的电商人才,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溧水做出新贡献。 会上储海平主任介绍了目前学校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情况,介绍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现状,以及目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学生技能培养缺乏适应市场的,针对性的辅导,教师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课堂教学说服力不够。 杜彪总监介绍了:京东在2015年大力推进农村电商,通过与三到六线城市的线下IT数码或家电零售店面合作,以“京东帮服务店”的形式帮助传统零售店面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型。农村电商推广过程中,配套人才的巨大缺口问题凸显。 吕栋山副校长表示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公司业绩考核合并进行,这种紧密型的工学结合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中职教育的实践实训教学问题。 曾宪生副校长说: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高水平特色中专学校的办学定位,京东集团是中国收入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是国内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京东集团合作,将有利于突出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有利于建立创新型产教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我校教学科研与地方政府产业紧密结合,逐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 通过初步洽谈,双方对在溧水区域范围内建立京东商学院达成了共识,双方将进一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邀请政府指导,共同做好溧水本地的电商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供稿人:储海平)

[深度]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借鉴与启示

产教深度融合的国内外实践借鉴与启示 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国家及地方政府通过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等积极推进产教融合。鉴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城市产教融合发展程度较高,在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国内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区域高等教育及产业发展特色,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一、国外产教融合的发展实践 1.美国产教融合发展实践。美国产教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高校及地区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对硅谷、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为硅谷的兴起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成立之初,斯坦福大学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加上政府对斯坦福大学的财政支持有限,该校曾遭遇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办学经费问题,斯坦福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克?特尔曼(Frederick Terman)提出建立斯坦福科技园,对外出租斯坦福拥有的土地资源。这一措施不但吸引了柯达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惠普公司等世界知名公司进驻科技园,为学校筹集了办学所需经费,而且为斯坦福大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促成了美国高科技集聚地――硅谷的形成。斯坦福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从教育教学到科学研究到社区生活都与硅谷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解决了大学自身经费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大学通过双方合作培养和锻炼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人才,为硅谷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这种协同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双方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斯坦福大学对教授办公司非常支持,只要教师完成了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就可以到公司兼职或创办自己的公司。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John Hennessy)在发明了MIPS后,便合伙创办了公司,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公司运营中。几年后,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期将公司出售给SGI公司后,约翰?汉尼斯(John Hennessy)又回到斯坦福大学担任工学院院长,并于2000年起担任斯坦福大学的校长至今。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协同融合发展成为城市与高校合作发展的典范。 2.英国产教融合发展实践。英国产教融合的代表案例为牛津大学与牛津郡的融合发展。60年代的牛津郡以农业为主,随着牛津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其对牛津郡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不断提升。目前,牛津郡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由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创办,科技创新及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了牛津地区的快速发展。据牛津大学校长约翰?胡德(John Hood)介绍,牛津大学技术转让中心平均每6到8周就能创造一个新企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为牛津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牛津大学不仅带动了牛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牛津城中仅次于健康服务部门的最大雇主。据相关学者的测算,牛津大学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基本凯恩斯指数为1.34,即牛津大学每支出1英镑,就为地区增加0.34英镑的额外收益,可见牛津大学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力非常明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为牛津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国内产教融合的发展实践 1.北京产教融合发展实践。北京产教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是中关村的建设及运营。中关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服务民生 博山第一职业中专是山东省第二批省级规范化中等职 业学校,学校依托我区“北工南游东扩”的规划布局,积极探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民生的能力,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 一、严格把关,精准分配,落实资助政策保民生 自2009年开始,国家加大财政投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绝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我校严格把关,多渠道确保每个孩子能在我校顺利完成学业。一是国家助学金,每学年公开认定10%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2015年秋季学期受助学生62人,发放助学金6.2万元。2016年春季学期受助学生60人,发放助学金6万元。二是免学费,国家从2013年开始实行中职生免学费政策,2015年秋季学期享受国家免学费人数为610人,2016年春季学期享受人数为605人。三是拓宽渠道,扩大资助范围。学校通过爱心基金、党员干部“2+1”帮扶活动、校内奖助金等多种渠道扩大对学生的资助范围。四是“雨露计划”,落实山东省扶贫政策,从2014年开始“雨露计划”资助工程,第一年资助200人,每生资助500元;2015审核确定34名学生享受山东省“雨露计划”,每生每年资助3000元,连续资助两年。

二、抓住关键,突出优势,加强人才培训惠民生 博山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主导产业以机电、新材料、陶琉最具代表性,同时博山还是一个文化旅游城市,以“陶风琉韵,休闲博山”作为城市品牌。学校围绕博山区特色,坚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的原则,在完成正常全日制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依托学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训设备、完善的生活设施、规范的组织管理,大力开展各项社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其为地域经济服务的能力。仅2016年学校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82期,培训1.1万人次。其中举办安全及特种作业培训32期,培训人数1962人次;举办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41期,全年培训人数6035人次;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9期,培训人数627人;举办其它各类教育培训2500人次。多数培训是政府出资金,学校出技术,广大民众受益,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提升境界,彰显情怀,坚守职教信念为民生 我区地形特殊,部分乡镇远离市区,为发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功能,我校克服困难,坚守信念,把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把知识送到乡间地头,把技术带到企业生产现场。近几年我区的“农家乐”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如何把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及其民俗习惯更好的展示给游客,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及其品位,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带着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计划

附件1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建设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根据《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提出的“打造30个左右江苏省高职产教融合集成化实践平台”要求,现制定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计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支撑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为目标,在2016年实施的“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改造、集成创新,重点支持建设30个左右的产教深度融合、功能有机集成,设施设备先进、资源集聚集优、团队结构优化、管理集约高效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建设改革经验和模式,支撑江苏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服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目标 聚焦区域重点行业或产业(链)领域,整合本校相关专业的设施设备与教学资源,按照专业群间共享、专业群内共享、专业核心能力和公共基础通用能力四个方面整体设计实践平台教学体系。结合国家

“双高计划”创建等项目实施,打造具有全国领先优势、在国际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水平专业群,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支撑服务体系。 (二)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 在实践平台创设不同复杂程度、不同技术技能要求的多种岗位,以满足学生循环学习、阶梯起步、螺旋上升的实习实训要求。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着力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善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实训教学体系,积极参加“1+X”证书制度试点。 (三)组建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求,以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为纽带,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团队。引进或培育一批行业有权威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合力培育一批具有绝技绝艺的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健全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围绕生产性项目,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 (四)建设标准化实践案例和课程资源 参照行业国际标准,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或真实生产任务为依据,按照模块化课程的定位、目标、工作情境、考核方式、媒体资源等五大核心要素,系统开发标准化实践

当前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扩招背后,如何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激发企业积极性等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但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存在问题 1、校企对产教融合态度冷热不均。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经历一个快速增长期,每年都有大量的职业技能型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尽管国家和地方都陆续出台了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是“学校热、企业冷”,学校出于提高办学质量、增加声誉、提高就业率等方面考虑劲头比较足,但企业往往是走走过场,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一些企业宁愿自己从社会上公开招聘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达到入职需求,也不愿意冒着风险花大价钱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同时对高职生的职业技能认可度也不高。 2、产教融合多是短期行为且部分流于形式。在某一时期内,凭借各项政策激励机制,职业院校与企业会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最新产教融合政策,双方怀着极大地热情进行合作办学。企业派遣技术人员来校进行专业对口教学,学生则可以有机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入职,取得双赢局面。但久而久之,等到政策的一时红利消失后,双方的合作意愿都会下降,学生实习机会逐渐减少甚至被企业视为廉价劳动力进行利用。部分学校为了应付政策,联系企业签署象征性的合作协议,停留在纸面上的各项产教融合协议最终流于形式。 3、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动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制定了一些政策文件,但大多比较笼统,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法规和实施细则,对企业和学校权、责、利的规定比较模糊,使产教融合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同时一些产业园区的地方政府只知道喊企业用工需求紧张、招不到人,而

产教融合方案

产教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增强电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学生跟岗实习的相关要求,应公司的请求涵,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结合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专业建设任务,对电商达人、实战应用型人才开展跟岗实习(企业实战),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征求学生、家长意愿前提下,决定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安排部分学生到公司开展跟岗实习、产教融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2、工作小组 组长: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带队管理教师、企业管理、技术人员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 工作职责: :牵头负责跟岗实习、产教融合的各项工作。 :负责统筹协跟岗实习、产教融合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定并督促落实活动实施方案,负责考核各类人员的履职情况。 :根据工作组统筹安排,负责对接企业相关工作。组织本专业部学生主动对接企业开展跟岗实习、产教融合活动;具体负责宣传动员、人员组织,协助企业安排、调度人力资源及生产任务。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安排、调配,及时通知、督导本专业部上岗人员准时到岗履职,负责跟岗实习、产教融合学生的考勤考核与现场管理等,负责本专业部实习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协助企业做好实习生生活保障工作。协助企业做好实习生白班、夜班实习体验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准确记录、统计实习人员、时间、班次;负责安排带队教师的调课顶课工作。 :负责跟岗实习、产教融合期间车辆安全运行管理,提前联系好车辆,确保车辆准时到点接送学生。 :负责清点实习学生的人数,负责路途中学生的安全管理,确保实习期间上岗学生人数齐、规范有序,不出安全事故。 班主任:负责本班跟岗实习、产教融合人员的思想教育、态度教育及出勤管理、安全管理等。 :负责学生生活、住宿安排及饮食卫生、住宿安排管理、企业实习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管理教师协助。 :负责学生跟岗实习、产教融合期间的业务培训与实战训练,现场管理教师协助,确保数据准确、质量达标。 二、跟岗实习、产教融合目标 1、安全“0”事故(不出安全事故); 2、稳定率达100%(“0”流失,确保学生实习结束全部返校); 3、总出勤率达100%以上; 4、跟岗实习成绩合格率达98%以上; 5、提升岗位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培养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商达人、电商实战应用型人才。 7、提升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能力,在区域内具有影响力。 8、实现校企共赢。 三、跟岗实习、产教融合时间、项目、内容 (一)实习时间: (二)实习项目: (三)实习内容 四、前期准备工作 1、学校准备工作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 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 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

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校发展,进行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而专业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企业专业人士,以企业需求和企业、产业发展趋势为依据,为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

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

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产教融合的内涵丰富,具有发展性,与校企合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深化产教融合可以从推进校企利益融合、制度融合、文化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人员融合六个方面开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内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在三个层面体现了各自特征,即在管理体制上的产教融合;在办学模式上的校企合作;在课程教学上的工学结合。三个层面的主体、要素、关系集中了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当前,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原理,理论界研究尚在深入,这既反映了校企、产学和产教的结合方式和内容的复杂性,也体现了“结合”“合作”和“融合”的主体多元性和多样性。 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在西方国家已有近百年历史。对于“产教融合”的研究,较早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福斯特(PhilipJ.Foster,1965年),他在《发展规划中的职业学校谬误》(TheVocationalSchoolFallacyinDevelopmentPlanning)中提出的。在我国,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国家政策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从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上“校企合作”的提出,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报告中“产教融合”的最早出现,再到党的十九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脉相承的重要决策。历时四年,国家一级的文件就有八个,反复提出“产教融合”问题,反映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校企合作”是学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接近企业、寻求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教育策略。起初,职业院校为专业建设或学生就业而主动接触企业,聘请行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咨询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意见》把“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全过程。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力,已成为困扰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难点和瓶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成为职业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着力点和工作主线。笔者结合2015年9月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培训的体会,就职业院校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树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双主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可以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从职业院校角度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技能水平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从企业角度看,通过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满足人力资源及技术提升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共同发展。 《意见》中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这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应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把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作为目标,把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努力方向。在办学策略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合市场、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的一整套办学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二、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新加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其总结为“卓越办学要素”。学院通过董事会、专业咨询委员会等部门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成员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董事会预判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规划学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发〔2018〕12号),进一步深化我省产教融合发展,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工作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统筹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将产教融合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海南省总体规划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结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战略部署,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部门,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二、统筹优化院校资源布局。紧扣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推动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相关高校特色发展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对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支持建设

3所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海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引导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优化调整一批优质骨干中职学校,加强市县与职业教育院校协同合作,鼓励全省重点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对口合作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三、统筹产教融合学科专业建设。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聚焦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类型、十个重点领域、十二个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实行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引导学校对设置雷同、就业不达标专业,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 四、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高校按规定自行引进人才、自主设定职称评聘标准并开展职称评聘工作;探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及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和管理岗位;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优化高等教育拨款结构,完善绩效工资政策,扩大高校资产处置权限等;民办高等教育与企业、行业合作办学、产学融合项目收费上扩大自主权,实施公示收费制。(责任单位: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办法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我省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要素全方位融合,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更好服务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是开展校企合作,其中学校主体包括依法设立的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高等学校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企业主体包括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 第三条深化产教融合总体要求:坚持服务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将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产教融合型城市作为寻求发展新突破、集聚发展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坚持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将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

升级各个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服务需求、优化结构,立足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坚持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强化政策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合作模式,鼓励先行先试。 第四条深化产教融合主要目标:产教融合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企业重要主体地位明显提升,人才培养改革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对接服务整体改善,到2020年若干城市具备了产教融合型城市基本特征,校企合作广泛深入开展,企业参与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当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紧密联结、良性互动的“四位一体”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增强;到2030年产教融合成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省成为产教融合发展特色省份。 第二章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第五条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将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要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城市建设、重大生产力布局、脱贫

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

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支持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稳妥有序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培育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试点目标任务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发挥大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到2022年,以中央企业和全国性特大型民营企业为重点,建设培育若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首批拟建设培育20家左右),努力使其成为引领推动所在行业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在全国带动建设培育数以万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优质企业、急需紧缺产业领域重点企业以及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社会领域龙头企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二、试点重点领域 重点围绕现代农业、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船舶、航空航天、钢铁冶金、能源交通、节能环保、建筑装配、高端软件、普惠金融、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根据试点开展情况,扎实有序拓展试点重点领域范围。 三、试点工作机制 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平等择优、先建后认、动态实施基本原则,按照自愿申报、复核确

认、建设培育、认证评价等程序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共同负责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政策统筹、组织管理和监督实施工作,将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统筹推进。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明确试点建设培育基本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商有关部门提出试点建设培育的企业重点行业领域,结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明确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基本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结合试点开展情况,可适时对基本条件作出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负责) (二)建立公开多元信息征集通道。坚持社会公开征集、有关部门和地方推荐相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共同向社会公开发布征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通知,指导有试点意愿、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按要求填报申报表并提供相关支撑材料。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以及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以及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可按规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推荐相应行业和地区试点企业,并根据职能职责,协同做好相关政策支持和推进实施工作。全国性特大型民营企业参与试点的由所在地省级发展改革、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并负责对其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