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媒介的发展史

人类媒介的发展史
人类媒介的发展史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

尊敬的院系领导、老师:

您好!我叫×××,我来自×××。现就读于×××。2009年我很荣幸成为我校的一名学生,在激动与兴奋中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大学生活,在这一年里,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妥善处理好工作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我现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将本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作为各位领导的评审参考。

一、思想情况

我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不断的鼓励和帮助身边的同学积极参加社团及学生会活动。与他们一起探索人生的意义,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为自己的前途和就业铺好道路。

二、工作情况

我身为学院学生会干事,在工作期间始终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为学院学生会尽心尽力,工作中力求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接受和采纳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利益面前,我坚持以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绝不以公谋私,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三、学习情况

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并不能使我满足,我知道自己跟优秀生的差距还很远,很多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完善。学生以学习为主,因此为了不影响学习,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问老师,问同学,相互请教、讨论、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我一直认为,既然是学生,那就要把学习搞好。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对得起自己。我不喜欢半吊子的学习。为了学习,我放弃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

四、实践情况

在大学时光里,我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志愿活动,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做兼职,在这些活动中,使我锻炼了能力,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生活情况

在生活中,我节俭朴素,由于父母均为农民且年迈故劳动力少无固定收入,家庭难以支付我的上学费用,上学一直以来都是靠着政府和亲戚的援助。虽然我是贫困生,但我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与同学间沟通较好,很多有困难的同学都愿意寻找我的帮助。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

大学是我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年里,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现我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我要特别感谢老师的大力培养和在专业方面的深入指导,以及同学们在生活工作中给我的支持帮助。今后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以后取得更好成绩。

六、家庭情况

我来自于农村家庭,我是农民的女儿,是爸妈的骄傲!自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就有很大的梦想,要走出农村—学成归来,带动全村人们致富!我一直为这远大

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我是一个好强乐观的女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家里父母年迈而且小病不断,去年母亲刚刚做完手术,不能下地劳动,只有靠年过花甲的父亲一人来撑起家中的一切。为此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刚刚初中毕业就辍学。家庭的贫困更加激励我不断向前,所以我一直勤奋学习,刻苦上进,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博览群书,增进自己的思维扩散度。在校的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此外,为了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我每年寒暑假都去家乡所在市里打工来赚取生活费。虽然我的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始终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这最后一年的学业,也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地向学校递交申请—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请院领导给予审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以求有更优异的表现!

我现阶段的理想是通过英语四级,学好专业课,专升本。我相信只有一份耕耘才会有一份收获,天道酬勤乃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一定会坚持奉行自己的信念,直至到达理想的彼岸。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我的家庭经济现在处于困难,为了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让我的优秀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现,我期待各领导对我的考验和审核。

以上即本人的基本情况,以下是本人本学年的成绩表,敬请各位领导评判审核。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10-10-11

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1993-1995:首先网络化尝试的是《杭州日报》真正走上互联网媒体的是《神州学人》 1995年10开播演示的《中国贸易报》12月底开通的《中国日报》 1996-1999: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人民网,新华网) 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新浪,搜狐) 地方媒体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千龙新闻网,东方网) 2001-至今:各大网站纷纷改革(新华网) 网络新闻频频出彩,特别是突发新闻报道及网上直播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认同 网络新闻的优势:(简答) 时效性(首发,滚动更新) 交互性(即时评论,论坛,网络直播) 丰富性(内容上表现出海量信息表现手法为多媒体) 包容性 编辑的义务: 1. 秉公办事遵纪守法 2. 实事求是 3. 坚守专业理念,真实全面地报道,客观公正地报道 网络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1.真实性 2.新鲜性 3.亲近性 4.趣味性 5.显著性 6.实用性 网络新闻论坛的形式: 1. 专题式的新闻论坛(新浪网) 2. 专业的新闻论坛(千龙网的“传媒风云”和“今日说法”) 3. 分类论坛 4. 综合式的论坛(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论坛”中青网的“中青在线”) 5. 嘉宾论坛 网络新闻论坛的管理:(简答) 1. 技术过滤 2. 修改帖文 3. 扣帖

4. 删帖 5. 警告 6. 封ID 7. 关坛 网络图片的分类 1. 新闻照片 2. 新闻速写 3. 新闻图表(统计数字制表绘图,流程图,示意图) 4. 新闻地图 网络图片常见的基本格式:BMP格式,GIF格式, JPEG格式,联合图像专家组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简答) 1. 多媒体的特征 2. 题文分离 3. 单一标题为主 4. 实题为主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 1. 题文一致 2. 重点突出 3. 简洁凝练 4. 新颖生动 5. 易读易懂 色彩搭配的要点 1. 确定网页的主体色 2. 多用相近色 3. 保持色彩均衡 4. 黑白灰的应用 博客的传播特征:(简答) 1. 就传播者而言,个人的自发行为 2. 传播内容而言,博客具有开放性 3. 传播渠道而言,博客实现了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 4. 就受众而言,博客的传播指向两种受众—特定的和非特定的 5. 从博客传播的时间来看,博客是即时性传播 如何做新闻专题的策划。 1.选题 2.栏目的策划

新媒体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89370320.html, 新媒体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作者:麻毓筠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9期 摘要在新时期环境下,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依托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辅助。文章主要从新媒体概况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新媒体的特征,并从四个角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叙述了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从三个方向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新媒体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析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媒体;通信技术;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9-0015-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新媒体得到了有效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当下的新闻信息,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一个多角度的新型体验。 1 新媒体概况分析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媒介的出现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我们对新媒体概念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入手。 首先,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新媒体主要是与传统媒体相对而言,比如广播和报纸相比可以作为新媒体,而电视相对于广播可以作为新媒体,手机和网站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 其次,从传播技术方面来进行区分,即新媒体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电视等作为媒介,向人们传递所需的信息服务。总体来说,新媒体是科技与媒介产品的融合,同时也是媒体发展的主要方向。 最后,认为自媒体是一种数字化、互动性强的新型媒体。 2 新媒体的特征分析 2.1 新媒体的全民性特征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已经进入利用电脑、智能手机便可以处理大部分事务的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亿,较2016年新增网民1 990万人,手机网络整体应用数量达到7.24亿,较2016年增加2 830万人。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人们交往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通过手机、电脑能够随时了解到最新的资讯,其中微信朋友圈、微博、头条公众号等成为了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年代、代表理论、观点、意义、局限) 强大效果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重回强大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魔弹论): 1、产生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也被称为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等。 2、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能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eg.希特勒政权对媒介的运用罗斯福炉边谈话“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马拉松”鼓动事件 3、魔弹论的缺陷 唯意志论观点,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 忽视了客观社会因素 否定了受众的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限效果论: 1、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以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的,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媒介效果研究开始采用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 2、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认为媒介的效果只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产生和运行。 (2、有限效果论的研究领域 “传播流”研究说服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也有将之归为适度效果论的) 3、传播流 所谓传播流,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成果有: 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卡兹《个人影响》罗杰斯《创新与普及》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 4、《人民的选择》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效果类型:无变化、小变化、强化、结晶、改变 5、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 拉扎斯费尔德、贝雷尔森等人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开展一项有关总统选举的“投票行为研究”时发现受众中有两种人,一种人频繁接触媒介、关心政治、已决定把选票投给谁,还有一种人则相反,于是,前一种人影响后一种人。前者叫舆论领袖,后者叫追随者。 由于个人影响、舆论领袖的存在,使媒介的影响不能直接到达一般受者,从而造成“媒介→意见领袖→受者”(而非媒介→受者)的局面,这就是两级传播。 6、舆论领袖的特征 人数不多与被影响者是平等关系不集中在特定群体或阶层,分布均匀有单一型和综合型 同大众媒体关系密切,信息渠道多,社交范围广) 3、对该理论的批评和修正 大部分新闻报道仍然是由大众媒介直接传播开来 舆论领袖和非舆论领袖界限模糊 最初的两级传播论将传播划为两级,但实际的传播过程可能更多或更少。 两级传播论隐含着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舆论领袖的唯一信息渠道,实际上信息来源可能多样化。 大众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告知,而人际传播在劝服方面更为有效。 8、创新扩散理论 9、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定理 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对受众产生效果的必要的和充分的原因,而更可能处于各种中介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而起作用。 传播效果一般是强化现状,而非改变它。 传播对人们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他中介不起作用;或其他中介也在促进人们效果改变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 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媒介自身条件及舆论的影响 4、霍夫兰的说服性效果研究 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 1942—1945,霍夫兰研究军事纪录片对士兵的劝服效果

网络媒介发展史

中国网络媒介发展综述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中国传统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大肆进军网络传播领域,商业网站同时也发布新闻。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一、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简史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因特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因特网的全功能连接。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因特网的国家。 1997年5月,网易公司在广州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提供新闻与资讯服务的门户网站。次年2月15日,搜狐网成立。同年11月30日,四通利方公司与美国华渊资讯公司合并,宣告成立新浪网。 1997年11月,网友老榕一篇题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迅速走红,成为互联网传播史上的奇观,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广泛报道。中国互联网在内容传播上的威力开始显山露水了。 1999年2月,新浪网推出“科索沃战争专题”报道。当时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是,由于政府还没有制定有关网络新闻登载的规则,新浪网除了向新华社等国内媒体购买稿件,还向法新社等国外媒体购买了内容。该专题创立了24小时滚动播报的先例,形成了早期互联网新闻的报道模式。 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发布《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条例》。这是中国政府有关商业网站从事网络新闻业务的第一个正式规定,是当时门户网站新闻运作的主要法律依据。 2000年12月27日,新浪网首先获得登载新闻资格。随后,搜狐、网易分别在2000年12月29日及2001年2月15日获得登载新闻资格。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将新闻登载权授予民营商业网站。 2000年4月13日,新浪登陆纳斯达克,网易、搜狐紧随其后。这一年,中国互联网泡沫由顶峰走向破裂。 2002年8月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规定》指出,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规定》还指出,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除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有确定的出版范围,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和专业人员以及有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资金、设备和场所。 2003年3月20日,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被收容并遭殴打致死。该事件被传统媒体曝光后,网络媒体积极介入,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促使有关部门侦破此案。 2004年2月3日至18日,新浪、搜狐和网易先后公布了2003年度的业绩报告,分别实现了1.14亿美元、89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的全年度营业收入,以及3100万美元、3900万美元和2600万美元的全年度净利润。中国门户网站首次迎来了全年度盈利。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1 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1.1 新媒体的产生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他在其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的报告中,他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流行并逐渐扩展到全世界。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具有以下特性: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1.2 新媒体的发展 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该书概括了当前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六大态势,盘点了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客、大数据与云计算、社交媒体、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移动应用App、OTT TV等十大热点,全面解析了中国新媒体的传播社会影响。提出,2012年以来,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融合大势的促推下,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媒体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频频引发热点。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 (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 (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人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它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主要传媒方式有哪几种?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过渡: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相传唐代时我国就出现了初步具有新闻传播功能但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现状及发展复习进程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作者:王安 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制订了“互联网+”的计划,各行各业都在开拓自己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渠道。本文综合已有的文献,对自媒体的特点及发展进行概括分析,同时对概念的模糊点重新进行界定,提出了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重视利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并强调了对于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自媒体发展信息传播 一、自媒体的概念 作为网络世界的新兴事物,自媒体(We Media)也成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2003)认为自媒体是普通人民通过数字技术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一种新的提供和分享新闻和事实的途径,是可以发送各种心情及事件的载体,如各种微博、论坛、社区、博客和推特(Twitter)等,民众可以通过这些载体自我发布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事件。早在上个世纪,传播学家McLuhan就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相似理论”,随后美国新闻学会(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的媒体中心出版了由Shayne Bowman(2003)与Chris Willis (2003)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对于“We Media”下了十分谨慎的定义:“We Media”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这份报告认为“We Media”改变了长期以来的新闻传播模式,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2016)将这种特征概括为“全民DIY”。代玉梅(2011)认为,界定在互联网媒介环境下以人为传播主体的节点是通过数字互动媒介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媒介用户。在自媒体时代,每个用户都可以发言、评论,都可以实现“节点共享”。 二、自媒体的特点 自媒体(We media)重点还是在“We”,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多样化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各行各业的民众,因此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来说,自媒体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传播者对于新闻和事件的整体性、把握性、及时性要强于他传播。 (二)平民化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主要来自于社会底层,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他们对于事件的解读和间接更公平、公正,人人都有话语权。 (三)普泛化 只要拥有数字终端,并且有网络连接,自媒体能保证每时每刻向民众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进一步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分析及其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比较分析及其融合发展 这是一个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杂志之外,电脑、手机等也都加入了“媒体”行列。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其凭借双向、互动、海量存储、及时检索等技术特性,在传播机制上迥异于传统媒体,并对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挑战。但是,传统媒体所固有的优势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就可以仿效成功的,两者相互融合,互促互进,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信息的便捷性,体会到距离不是障碍,还能更有效地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新媒体逐渐融入大众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数字媒体日益发达起来,我们迎来了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挥作用的全新阶段——全媒体时代。目前,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都能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毋庸置疑,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全媒体背景下,报纸已不是读者眼中一张传统的报纸,媒体不再是少数人的领域,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独立地享有传播资源和传播对象。同样,任何一种资源或资讯都会同几种或多种传播手段相连接。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征比较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报道者,才真正实现了新闻视角的无孔不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 信息海量化。新媒体具有较高的信息开放度性和资源共享度,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变迁的历史轨迹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的历史轨迹* 施威刘青匡导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技术创新是推动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近代化、现代化和数字化阶段。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媒介产业实现了三次整体性提升,并呈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发展规律。 关键词:媒介技术演进近现代 19世纪中后期,在西方科技和文化影响下,中国媒介产业体系逐渐建立,并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19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媒介技术实现了三次重大创新,在形态、运行机制和影响力等方面不断推动媒介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近代媒介技术的引进与推广(1882-1949年) 鸦片战争后,伴随这西方先进近代技术的输入,新式媒介经营理念、行业规则和运行模式也移植到中国,并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和精英文化的近代化转型,这些都是近代中国媒介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因。 自1815年英国人马礼逊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后,西方传教士带来了铅印术和中文活字制造技术,为近代中国媒介技术变革奠定了基础。1882年上海同文书局成立后,民营新闻出版业成为媒介技术的创新主体,在出版救国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西方最先进的出版技术都被引进到国内,主要包括:(1)蒸汽、电力等动力设备和技术;(2)石印、轮转、胶印等印刷设备和相关技术;(3)制版技术,如珂罗版、石版、金属板等;(4)铸字设备和技术;(5)其他辅助设备和技术,如排字架、纸型以及纤维纸、油墨制造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使铅字印刷成为市场主流,传统雕版技术逐渐被淘汰。 在媒介技术变革的作用下,中国出版业实现了近代化转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机械化媒介出版技术显著提高了媒介生产效率,各地媒介形式日渐丰富,报纸、杂志、教科书和各类读物开始大量出现;出版物在形制、印装水平、内容等方面也得到全面提升,媒介产品不再是上层社会独享的“奢侈品”,普通读者群体迅速扩大。其次,出版行业内部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介从业者的角色与职能都实现了更新,编辑、记者、撰稿人、出版人等主体作用逐渐凸显;传统编辑技术被现代编辑形制所替代,实现了编、著分离和校、印独立,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完整、高效的近代编辑技术体系。再次,随着媒介市场的蓬勃发展,整个产业的核心技术、生产流程、企业组织形式乃至产业属性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一是媒介从业人员趋于专业化、职业化;二是新闻、出版和发行机构开始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有多种组织形式和融资渠道;三是确立版权保护制度;四是脱离了精英文化的羁绊,实现了文化生产的大众化、商业化和市场化。总之,在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媒介在舆论宣传、文化生产、科学普及、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然而,由于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此阶段的媒介技术发展和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束缚。早在19世纪末,西方国家就完成了产业机械化、电气化改造进程,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媒介产业仍以人力、畜力和半机械为主,大型高速设备尚未普及,总的来说,此阶段的媒介技术体系仍以半机械化为主要特征。 二、现代媒介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950-1984年) 建国后,媒介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和环境,这一阶段的媒介技术以机械化、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生产技术更新相对缓慢,且发展不均衡。在技术创新方面,受科技能力、工业发展水平和政治局势等因素的限制,与西方国家差距拉大,但仍有局部突破。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 中国新媒体的三个重要发展特征。观察新媒体有两个重要的视角,一是要从全球来看新媒体;二是从本土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新媒体。2010年是新媒体发展史上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去年,我们提出一个观点,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2010年以来这两个态势在不的提升,同时有三个特征也在不断显现出来,一是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的彰显;二是社会化、融合化中的主流作用凸显;三是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渐显。如果我们对特征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我们还是要把它提升出来到底是什么样的特征才能符合新媒体发展的进程。我们新媒体也是我们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的彰显,特别体现在发展方式和文化特质等方面,在文化特质方面。从全球视野来看,全球新媒体发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高度不平衡性,还有一个就是普及程度确实非常快。我们可以看这个表格,从2000年到2010年,全球每百人网民数量的变化,发达国家每百人网民数量2000年曾经达到24.6人,到2010年已经超过了71.6人,就是网络的普及化已经非常高。发展中国家在2000年每百人仅有2.6个网民,虽然增长了十倍,达到了21.1个网民,但是我们可以看它其实还落后发达国家十年以上。手机也是这样,手机从数量上来看,我们还达不到发达国家2004年的普及程度。还有像资本、技术、市场占有方面,发展中国家极大地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

样一个意义上再看中国新媒体的发展就显得有意义了,2011年确实是中国新媒体发展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网民数超过4亿,年度达到了4.57亿,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人成为网民。今年3月,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77亿。 从纵向的历史来看,2000年的时候中国网民只有2250万人,平均百人网民数量还不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数,我们起步其实很晚。经过十年的奋起直追,我们的互联网普及率到2010年的时候达到了34.3%,已经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5倍,和发达国家在普及率方面一直在逐年缩小,此外像手机用户,现在已经近9亿。我们走这段路对中国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从语言上来说,我们中国也成为互联网第二大语种,仅次于英文。还有我们一些民族品牌,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网易、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移动等民族品牌已成长为新媒体世界“强者”。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是问题是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的,但是这种新民族品牌的崛起也是不争的事实。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8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在新媒体方面我们也不甘落后。我们在积极借鉴,而不是盲目招办他人模式,来坚持政府主导以我为主的新媒体发展方式,开放性引进西方资本和商业资本等层面,我们在逐渐探索一套有效、有度的新媒体发展模式。 在社会化影响层面,2010年中国新媒体不仅在形态、传播方式和社会影响方面极大地超越了传统媒体,而且有一个时髦的

媒介发展历史简述

媒介发展历史简述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就从未停止过。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传播文化等,而这些语言文字功能的实现,需要一定传播工具的实现,由此出现了媒介。媒介的最早的定义出自《旧唐书·张行成传》,《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这里,“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文中子·魏相》:“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 媒介就是传递大规模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的总称,一般又称为大众媒介。 大众媒介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口语传播阶段、文字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其中,根据每个时期的特点,又可细分为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信息媒介、未来媒介等。 依据每个时期媒介的发展,媒介传播都有其特点。 (1)口语传播阶段,主要分为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语言媒介,主要指个人在人际传播中使用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又称口语,口语传播专指传播者(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听话人)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无声语言,也有人将无声语言传播称作非语言传播。它主要是借助非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参与交际活动的一种不出声的伴随言语,分为默语和体语。 (2)文字印刷传播阶段,主要为印刷媒介,是印刷类传播媒介,它是借助大量复制,快速显现的印刷技术而进行的图形和文字传播手段,它可以用于小团体范围和人际传播,但主要属于依赖大规模印刷技术的大众传播手段。它是以文字、图片形式将信息印刷在纸张上所进行的传播。例如报纸、杂志、传单、招贴、书藉等。主要特点为1.文字为主,图像为辅,详略自知,可深可浅。2.反应敏捷时效性强,报道新闻优于书刊。3.版面容量伸缩灵活;板式多样内容广泛。4.在阅读时间、地点、速度和版面内容上,受众有选择自由。5.即可综合化又可大众化。6.易于保存,携带方便、可反复查询。7.订阅为主,受众稳定。8.市场准入门槛低,受众消费支付小。 (3)电子传播阶段,主要为电子媒介,其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电脑和网络。1.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符号的传播媒介,是最先普及的大众电子传播媒介,它以声音为传送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广播的优势在于:传播迅速、覆盖面广;通过口语、音响传播,较生动,有现场感;机动性强、鼓动性大;成本低廉,普及率高。在公共关系及传播活动中,如果要追求短期内的轰动效应,优先选择的媒介应当是广播。 2.电视。是用电子技术传递声音和活动图像的传播媒介。优它真实感强,结合了图、文、声、色四种因素。其次电视的娱乐性强、可以同步传送、使人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再次电视信息传播快速且真切,并有直观的艺术性。3.多媒体电脑是指通过增加配置而集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功能于一身的电脑。优势在于集计算机,文字处理机、报纸、广播、电视、电话、录音、录像、传真等多种媒介功能于一体,传出速度快,信息量大。 4.电影。电影的优势在于取材广泛,无所不包;内容形象、生动、具体、表现手法多样,可虚可实,老少皆宜,雅俗共赏。5.录音和录像是利用电子录制设备对声音和声像的保留。携带方便,经济实惠,操作简单。 而信息时代的来临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信息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电子传播技术的

人类媒介的发展史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 尊敬的院系领导、老师: 您好!我叫×××,我来自×××。现就读于×××。2009年我很荣幸成为我校的一名学生,在激动与兴奋中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大学生活,在这一年里,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妥善处理好工作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我现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现将本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作为各位领导的评审参考。 一、思想情况 我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不断的鼓励和帮助身边的同学积极参加社团及学生会活动。与他们一起探索人生的意义,关注国际国内的发展,为自己的前途和就业铺好道路。 二、工作情况 我身为学院学生会干事,在工作期间始终以服务同学为宗旨,为学院学生会尽心尽力,工作中力求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接受和采纳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利益面前,我坚持以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绝不以公谋私,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三、学习情况 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并不能使我满足,我知道自己跟优秀生的差距还很远,很多方面还要进一步学习完善。学生以学习为主,因此为了不影响学习,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问老师,问同学,相互请教、讨论、学习,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我一直认为,既然是学生,那就要把学习搞好。因为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对得起自己。我不喜欢半吊子的学习。为了学习,我放弃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 四、实践情况 在大学时光里,我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志愿活动,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做兼职,在这些活动中,使我锻炼了能力,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生活情况 在生活中,我节俭朴素,由于父母均为农民且年迈故劳动力少无固定收入,家庭难以支付我的上学费用,上学一直以来都是靠着政府和亲戚的援助。虽然我是贫困生,但我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与同学间沟通较好,很多有困难的同学都愿意寻找我的帮助。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

媒介发展史笔记

媒介发展史 第一讲绪论 一、什么是媒介 Medium:中间机关、中介物 16世纪起才在英语中广泛应用。 这一词的广泛应用是在19世纪中叶,随着报纸与广播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它的复数形式media开始广泛应用。 中介 技术 组织 第一讲绪论 二、什么是发展 发展背后的意识形态 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 三、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研究 编年史 历史决定论 观念史与思想史 第一讲绪论 在人文视野中的历史研究具有以下特性: 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研究思想和观念的历史 它基于历史的文本和考古发现,而不等于后者,因此将其描述为客观存在是有问题的 历史是断裂的,它的意义或规律是由历史研究者赋予的,也正因为这样,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看历史的不同视角,决定了不同的历史规律 历史充满着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 许多思想史并没有本质的真相,通常只能依据线索推测,所以它往往陷入因果倒置的境地 第一讲绪论 三、媒介史的分期 前大众传媒时代 符号传播:结绳记事 口头传播:口语 文字传播:书面语 大众传媒时代 印刷传播(书籍、报纸、杂志) 电子传播(广播、电影、电视) 新媒体时代 掌媒

第一讲绪论 四、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决定论 媒介环境学的观点:媒介作为一种尺度改变了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发展传播学的观点:媒介推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 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媒介技术与统治阶级的勾结宰制了人与社会,消灭了反抗的文化,让我们的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 第一讲绪论 互动论 芝加哥学派的观点:社会建构了媒介而媒介也建构了社会 文化研究学派的观点:社会的意义是在受众使用媒介的方式中生成的 第二讲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 一、前口语传播时代 身体语言 图像语言 记号 第二讲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 二、口语与口语文化 荷马问题与人类的因果倒置 一个盲诗人,如何能够背诵数以万行计的荷马史诗 中国的三大史诗《江格尔》(蒙)、《玛纳斯》(柯尔克孜)、《格萨尔王传》(藏、仲堪) 第二讲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 口语产生的原因: “汪汪”理论言语是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狗叫、雷鸣、波涛等。 “感叹”理论言语是在表现感情的过程中偶然产生的。如疼痛、高兴、害怕、满意等。“唱歌”理论言语是从原始的没有言语的,用以传播感情和欢庆事件的歌声中演变出来的。 “哟-嗨-嗬”理论言语是由原始人使劲发出的呼噜声演变而来的。如在求偶、惊恐或攻击时,原始人发出的本能的声响。 “约克-约克”理论言语是由原始人在遇到特别重要或特别兴奋的事件时偶然发出的声音演变而来的。如一个逐渐具有人的特性的动物在咬美味的蛤蜊时偶然发出了“约克”的声音,从此,他的记忆中就把“约克”与蛤蜊或某种好吃的东西联系到了一起。 第二讲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 口语传播的特征 附加式的结构,如后来……后来 用固化的套语把信息聚合起来 冗余与重复的信息较多 对抗色彩浓厚

从人民网看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

第十八章:新技术和新媒体 从人民网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媒体的发展 自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短短十五年间取得了巨大发展。以人民网为例,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上线,短短的十一年,人民网由三五位初创人员发展为由编辑、记者、技术、美编、市场、经营、人力资源等专业人员组成的600人大团队,网站内容也由最初的人民日报网络版,逐步发展为拥有10种语言文字、数十种发布手段和互动手段、每日发布新闻信息数万条的主流媒体。人民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为其创造了发展的契机。 作为我国重要的网络媒体之一,人民网的发展历史代表着从普通的网络载体,发展到网友高度参与的互动平台和文化平台,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媒体的历史。 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角色的转变上: 首先是从简单的信息“传声筒”向丰富的新技术新应用转变。20世纪90年代,各大传统媒体的网站和商业网站纷纷问世,报道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图片以及简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报道,论坛、留言、网上调查等互动形式虽已出现,但报道形式和技术相对单一。进入本世纪后,网络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报道形式报道手段上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人民网两会报道为例。1998年,人民网(当时是人民日报网络版)的两会报道,是将人民日报关于两会的报道集纳在一起,形成一个报道集,并在网站首页放置了一张照片和几条两会最新消息。这几条“最新消息”并不是来自现场的实时报道,而是当天人民日报的重要稿件。1998年也是换届之年,当年人民网抢得了一个先机,第一个报道朱镕基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是所有媒体里最快的,比中央电视台还早3分钟。当时的情况是,网站的编辑在后方做好预案,然后由前方在大会堂的人民日报记者打手机,及时通报现场情况,现场投票结果一公布,网站就抢在第一时间将原先的预发稿发布出去。 而在10年后的2008年,人民网的两会报道已今非昔比,仅是形式上就综合运用了26种网络手段来实时、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两会,包括动漫播报两会要闻的“小白闪报”、虚拟亲身体验两会的“两会有我”,还有“手机记者两会二人转”、“手机网上开两会”、“两会调查”、“我有问题问总理”、“我给总理支一招”、“有话网上说”、“听民情答民意”、“…博?在两会”、“两会掘客”等等,这些新颖的报道方式,极大丰富了我国重大事件报道,很受网民欢迎。 其次是从传统媒体的附属体向独立媒体、主流媒体角色的转变。网络媒体的初创时期,包括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在内的各大传统媒体,都陆续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新闻网站一般是传统媒体的附属体,除了发布母媒体的新闻信息,对重大新闻事件,也发布少量的原创新闻,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而没真正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第四媒体给予高度重视,影响力和影响范围都很小,商业网站也是如此。经过短短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重点新闻网站为代表,开始出现大量原创新闻,成为很多新闻信息的来源地;人民网更以独立的评论和见解,在网络媒体中独树一帜。

媒介的发展史

媒介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信息时代五个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原始传播时期长达几百万年。随着祖祖辈辈的劳动锤炼,人类的大脑逐渐发达,发音器官逐渐完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大概在几十万年前产生了音节语言。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此以后,口头的语言传播就成了人类主要的传播形式,成了联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纽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传播的具体方式不断丰富,日趋多样。有个人之间的交谈,三五成群的议论,氏族、部落的集会,田边地头的传闻,口口相传的民谣,行吟诗人的说唱等等,其中都包含着人们需要的新闻信息。而新闻性最强的口头传播,往往出现在战争或其他重大事变中。 文字传播时代 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岩洞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和钟鼎文字等的相继产生,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革命第一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得以广泛流传和长期保存。 文字与口语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口语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史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

印刷传播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 以往,由于媒介笨重、符号复杂、复制困难和传播垄断,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书写媒介一般只在上流社会流传。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 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媒体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 有线系统以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和19世纪70年代贝尔等人成功研制电话系统为标志。无线系统以1895年意大利人马克尼的无线电通信实验获得成功为开端, 电子媒体不仅使人类传播在速度、空间和时间上获得突破性改革,而且实现了人类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形成了人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响信息系统。另外,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微型计算机的诞生,使得人类的传播时代进入了崭新的篇章。 信息时代

新媒体发展时间点

网络媒体发展 传统媒体进入网络传播领域 报纸网络 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下午版》的尝试发行拉开了中国报纸电子化的序幕 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正式通过互联网发行它的《神州学人周刊》(CHISA—China Scholars Abroad)电子版----中国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刊物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电子报》发行----国内第一家正式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子日报 1995年12月《中国日报》网站开通——在中国开全国性日报办网站之先河 1996年1月20日,北京易迈电子邮件有限责任公司和首都新闻出版界联手成立中国电子报刊联机服务中心,全面提供电子报刊的上网技术服务。年底国内ISP(网络服务商)达到60-80家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的正式推出,预示着中国媒体的中坚力量出击互联网 1997年11月7日,新华通讯社网站正式成立 广播网络 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89370320.html,) 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89370320.html,),标志着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在网络传播领域迈出了第一步 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国际在线”(CRI Online)网站正式对外发布,将四种语言节目送上了互联网 新浪搜狐门户网站 1998年起商业网站异军突起。 如四通利方公司于1998年12月1日宣布成功收购了海外最大的华人网站公司——华渊资讯,同日名为“新浪”的网站正式开通, 1998年2月张朝阳博士创立搜狐公司,当时是国内第一家中文搜索引擎。(P55)1998年一些地方媒体也开始触网。如9月25日,河南报业网成立。1998年互联网传播领域的新变化——“门户网站”概念的提出及兴起 腾讯QQ 1998年11月腾讯公司成立,1999年2月腾讯推出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腾讯QQ 微博 2009年7月中旬开始,国内大批老牌微博产品(饭否、腾讯滔滔等)停止运营,一些新产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像开放的叽歪,6月份开放的Follow5,7月份开放的9911,8月份开放的新浪微博,其中Follow5在2009年7月19日孙楠大连演唱会上的亮相,是国内第一次将微博引入大型演艺活动,与twitter当年的发展颇有几分神似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传媒产业近期发展脉络。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 多种经营阶段:集体呛水 1978年,《人民日报》等多家首都新闻单位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希望通过适度自主经营而获得一些经济收入,媒介市场化再次提出。财政部批准了他们的报告。根据当时的政策,报社属于事业单位的限制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活动,经营所得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恢复报纸广告经营活动,是这次市场化进程一个重要标志。1979年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率先刊登了“文革”后中国大陆第一则广告。广告重回报纸版面,报业获得了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利器。 80年代后,市场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80年代初期,出现了报业的第一次办报高潮和广播电视业的建台热。1985年,首次提出报刊的自办发行。如果将发行视为报纸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过程,自办发行可以看作是报社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进行的变革。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而自此后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则是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景观。1988年,中华全国报纸行业经营管理协会成立。1987年,国家科委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了“中国信息商业化产业”中,从而使报业产业特性得以初步建立。1988年3月,《关于报纸、期刊、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出台,有力推动了报业改革的进程。同时,1991年的报业扩版热持续到1993年。 1990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了《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公示具有法人资格的报社“可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多种经营从立法的角度用法规的形式肯定下来,正式取代了“副业”的概念。进入90年代,多种经营从起步进入发展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报社纷纷开办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经济实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报业广泛的多种经营活动,是中国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尝试,有人比之为“早春激情”下的“集体试水”,结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热情高,干劲大”,收效甚微。大部分报社的经营活动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那个年代的“集体试水”,总的来说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集团化:海市蜃楼的表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