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

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

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

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

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

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据报道,宫颈浸润癌

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

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与CIN相关的病毒包

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

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

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

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

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高危型HPV有16、18、31、33、45、48、56等,其中HPV-16和18型最常见。在80% -90%的宫颈癌组

织中可检测到HPV-16 和/或HPV-18 的存在,HPV-16和HPV-18 被认为是宫颈癌的

主要病原[6,7]。有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患者CIN高级别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8,9], 高危型HPV16/ 18 型阳性预示着CIN的存在,特别是CINⅡ、CINⅢ及宫颈鳞

癌的存在,或者将来有发展为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的可能。因此, HPV-DNA

高危型阳性者是宫颈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随访。CIN的宫颈锥形切除也可视

为对HPV的清除,锥切术后也应进行高危HPV监测随访。

1.3 CIN分级:宫颈鳞状上皮的早期病变曾被分为四级,即:轻度、中度、重

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但是,近来Richart等[10]认为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到浸润性鳞癌可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非浸润性恶性病变,属于宫颈上皮内瘤

变(CIN)。又将CIN分为CINI、CINⅡ和CINⅢ三级,代替以前的轻度、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并将原位癌划入到CINⅢ中。随着细胞学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又被分为了低级别和高级别二级,即LSIL和HSIL。LSIL等同于CINⅠ,HSIL则包括CINⅡ和CINⅢ。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医学上,组织病理学专家多采用三级分类法,而细胞病理学的专家则是采用二级分类

法[11]。

CINⅠ的病理诊断特征是异常增生的上皮细胞出现在宫颈上皮层内,其病变局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护理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张青玉 参加人:于倩,杨晶,张艳君,张瑾,张晔,刘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的: 1.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及发病原因 2.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表现 3.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的护理 患者姓名: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

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张,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对症进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5-07-22T14:13:39.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作者:吕晓兰 [导读] 根据存在可疑性的病变部位实施病理检查,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吕晓兰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病理科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讨论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结论: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92-02 上皮内瘤变指的主要是细胞组织结构、形态同其正常的发源组织之间具备着一定的差异,而常见与胃肠道黏膜、宫颈与前列腺,主要分成高级与低级,类似于中度与轻度的异型增生,其中高级主要指的是中毒异型增生以及原位癌[1]。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影响机体,若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则会促使其病情迅速的发展,最终发生癌变,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2]。本研究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女性患者为130例,其年龄为28~79岁,平均为(52.9±8.6)岁;男性患者为110例,其年龄为29~80岁,平均为(53.2±7.5)岁。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患者肿瘤分布部位主要为横结肠、升结肠、直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等。 1.2 方法 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包含术后病情转移、肿瘤分布位置、术前病理诊断、术后病理类型与术后病理诊断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同时,在术前被确诊成高级上皮内瘤变的140例患者中,浸润型癌患者为114例(81.4%);术前被确诊成低级上皮内瘤变的100例患者中,浸润型癌患者为19例(19.0%)。肿瘤分布部位情况:5例横结肠患者中,有1例腺癌患者,有4例浸润型癌;52例升结肠患者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4例浸润型癌患者其他2例;100例直肠患者中,有40例腺癌患者,有60例浸润型癌患者;35例降结肠中,有12例腺癌患者,有23例浸润型癌患者;48例乙状结肠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2例浸润型癌患者。 3.讨论 上皮内瘤变指的主要是细胞组织结构、形态同其正常的发源组织之间具备着一定的差异,常见与胃肠道黏膜、宫颈与前列腺,主要分成高级与低级,类似于中度与轻度的异型增生,其中高级主要指的是中毒异型增生以及原位癌。此外,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的影响机体,若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则会促使其病情迅速的发展,最终发生癌变,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3]。其中,病理诊断主要指的是对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发病过程中的机体结构等进行研究,以此有效的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医治,并有效的得到康复[3]。此外,医护人员在对疾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的对肿瘤形态、范围与位置等进行研究,根据存在可疑性的病变部位实施病理检查,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本研究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此外,肿瘤分布部位情况如下:其中5例横结肠患者中,有1例腺癌患者,有4例浸润型癌;52例升结肠患者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4例浸润型癌患者其他2例;100例直肠患者中,有40例腺癌患者,有60例浸润型癌患者;35例降结肠中,有12例腺癌患者,有23例浸润型癌患者;48例乙状结肠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2例浸润型癌患者。 结语: 综上所述,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刚,童创,王建国,王家米,何磊,曾永庆.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学,2010,24(6):103-105. [2]邓志勇,李海,郑晓娟,张阳,徐松.WHO新旧分类在结直肠腺癌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09,10(25):44-45. [3]陈超,张丽,张相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15)∶106-110.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 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1.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1.CIN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 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2.CIN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07T14:17:51.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周建平1 石燕2 [导读]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 (1宁夏吴忠市医院病理科宁夏吴忠 751100) (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宁夏吴忠 751100) 【摘要】目的:分析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意义。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结果: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结论: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诊断效果较为突出,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胃镜病理;活检诊断;上皮内瘤变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06-02 胃黏膜上皮病变也可以称之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异常增生等,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快的了解患者的实际病灶发展情况,进而为各项手术治疗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深入了解胃镜病理活检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文章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胃镜病理组织活检诊断的23例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在26岁到6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23±0.17)岁。患者病灶位置在胃窦部15例,胃体位置是5例,胃角位置2例,胃底部1例。 1.2 排除标准 所有入院的患者均满足胃镜病理活检Vienna分类标准,排除具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在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胃镜病理活检方式进行病理检查,胃镜病理活检组织和术后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都采用10%的甲醛加以固定,采用乙醇梯度脱水的方式,在患者常规石蜡包埋之后,切为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之后,可以在光镜下完成病理结果的观察[1]。 1.4 评价标准 将胃镜病理组织活检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相对比,明确胃镜病理活动的诊断价值[2]。 1.5 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体分析与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结果对比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所有接受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状,所有患者的病理检验活动顺利完成。详见表 3.讨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影响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人员开始认识到良恶性交界病变检出率对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可谓是患者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上皮内瘤变主要可以划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主要呈现出轻度、中度的胃黏膜增生问题,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胃黏膜增生问题,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一旦治疗方式不当,则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为恶性病变,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将会产生较大威胁。研究上皮内瘤变的早期诊断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身体问题,通过科学的检验方式提升临床诊断的有效率与确诊率,进而预防上皮内瘤变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患者的生命带来更多的保障,提升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胃镜逐渐成为了胃部病变的常用检查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检验应用效果。作为胃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的“黄金标准”相对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所以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取材方式,保证各项检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一旦没有找到适当的黏膜肌层,则难以明确了解患者的癌性病灶位置实际情况。同时,如果取材的过程中钳夹没有成功,还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状,例如出血、渗血等等,在影响胃镜病理学活检检查视野的同时,还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机体伤害。 在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过程中,取材的位置将会直接影响活检的质量与准确性。对于一些存在表面糜烂、周围存在不规律肿物的患者,需要先为患者实施清洗活动,而后在患者较为坚硬的肿物上进行观察,保证胃镜病理活检的质量。针对于一些不存在黏膜层或者表面光滑的患者,可以在肿物蒂根黏膜位置取材;针对于一些突出物较为显著的患者,可以以突出物为中心进行取材;存在恶性溃疡病灶的患者,则可以以溃疡面为基点,在溃疡周围实施取材。 胃镜病理活检的方式下,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与要求,严格开展各项检查工作。在具体的未经病理活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瘤变的护理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青玉 参加人:于倩,晶,艳君,瑾,晔,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的: 1.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的定义及发病原因 2.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的临床表现 3. 了解宫颈上皮瘤变术前术后的护理 患者: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

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的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的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的担忧,并对症进行开导。动员其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排解患者心中的焦虑情绪。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 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 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恶性肿瘤有 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 (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病理 重庆市肿瘤医院病理科叶学正 一、子宫颈组织学介绍 (一)鳞状上皮 宫颈突入阴道部分为固有鳞状上皮。 基底层副基底层中层表层 基底细胞增生:细胞层数增加,核增大无明显深染及多形性,其意义尚不明确。 鳞状细胞增生:因机械刺激、激素缺乏引起,表现为细胞层数增加及角化过度, 无异型。 (二)宫颈腺上皮 为内宫颈,偶可为外宫颈的高柱状分泌粘液上皮及少数纤毛上皮, 并形成隐窝伸入宫颈间质中,一般深度3 mm, 偶达1cm , 称为“腺体”, 实为盲管。 柱状细胞 储备细胞储备细胞增生 鳞状细胞 (三)移行区 指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区,是CIN和鳞癌好发区;阴道镜下柱状上皮薄,毛细血管清楚呈深红色, 而鳞状上皮区厚, 呈浅红色。 移行区随生理及病理情况而变化,青春期前位于宫颈外口附近, 而绝经期后, 移行区向上退缩达颈管内。 (四)鳞状化生 储备细胞增生不完全不成熟鳞状化生成熟鳞状化生 鳞化发生于原表面柱状上皮区,也发生于隐窝(腺体)区。 不成熟鳞化与CIN鉴别: 细胞形态一致,异型轻, 核分裂少见。不成熟鳞化可出现非典型性,伴发CIN, 而且是CIN发生区。 鳞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既是一生理过程,又与炎症及内环境改变有关。(五)子宫颈间质

浅层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巨噬细胞及Langerhans细胞;上皮下间质富于毛细血管网,有淋巴管,间质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织构成。 二、HPV感染病理组织学及与CIN及宫颈癌 HPV感染通过性传播,易累及化生鳞状上皮,并复制,繁殖,释放病毒,高危HPV与CIN及宫颈癌, 尤其是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已在全球得到公认。(一)三种实验方法对HPV检出率的比较[sato等] 目前认为杂交捕获HPV试验能够检出近20种HPV基因型,是检测HPV的最好方法,原位杂交可用于组织切片,优点是可定位。 (二)HPV感染的组织学 1.挖空细胞形成(koilocytosis)及挖空细胞非典型性(koilocytoticatypia) 表层或中层鳞状细胞有轮廓清楚的核周空泡形成,核大、核膜起皱、呈葡萄干样、核深染、染色质缠结成窜,可见双核、多核细胞及巨核细胞,与高危HPV感染有关。不要将糖原积聚的透亮胞浆鳞状上皮及绝经后出现的核周空晕鳞状上皮误认为挖空细胞。 2.有少部分HPV感染细胞唯一异常表现为核的增大。 3.糖原缺乏区鳞状上皮胞浆噬酸性,棘层肥厚,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4.乳头状瘤样病变,见于尖锐湿疣。 (三)HPV感染与CIN及宫颈癌病理诊断 1.挖空细胞在CIN-1中常见,在CIN-2及CIN-3中少见。 不要将挖空细胞的非典型性过诊断。 感染并有CIN的特征为:基底细胞非典型性,成熟结构紊乱, 分裂象多见及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4.1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2010.4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1.CIN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2.CIN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恶性肿瘤有 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 (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1)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

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查房

六月份护理查房 -—--宫颈上皮内瘤变得护 理 查房日期:2016—6—13 主讲人:张青玉 参加人:于倩,杨晶,张艳君,张瑾,张晔,刘春娇,周妍等妇科护士 查房目得: 1、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得定义及发病原因 2. 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得临床表现 3. 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得护理 患者姓名:朱红娟 性别:女 年龄:32岁 入院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病历摘要: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16、5.16.患者于入院前3+年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无明显异味,无腹坠腰酸等不适,未予诊治。患者于入院前51天因阴道分泌物仍较前增多,就诊于我院门诊,查宫颈TCT提示ASC-H,HPV16阳性,查阴道镜提示Ⅱ型转化区,宫颈病灶完全可见,粗点状血管,镶嵌。阴道镜下取活检提示(3-4点,6点,8-9点)CIN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现为求进步治疗收入院。患者自发

病以来,无发热,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2012年剖宫产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查体:T:36。6℃,脉搏:108次/分,血压:136/97mmHg,呼吸:22次/分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位自主,面容安静。 妇科查体: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无接触性出血,子宫前位, 质中,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宫颈TCT(2016.4.12我院门诊)ASC—H。 HPV16阳性。 阴道镜下活检(2016。5。30我院门诊)(3-4点,6点,8-9点)CIN Ⅲ级,累及腺体,P16(+),Ki-67(+),12点慢性宫颈炎,可见不典型凹空细胞,符合HPV感染。 (2016。5.26我院门诊)阴道分泌物阴性、 根据以上评估,提出护理问题:紧张,焦虑,知识缺乏、 给予患者得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病房得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与患者沟通时态度亲切,了解其心中得担忧,并对症进行开导。动员其家属对其进行心理支持,以排解患者心中得焦虑情绪。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方法,耐心解答患者得疑问,使其对病情有一定得认识,缓解其对疾病得恐惧心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得信心、

2021年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

类别护理常规生效日期 2004.1 欧阳光明(2021.03.07) 部门 B五西病区修改日期 2010.4 题目宫颈上皮内瘤变护理常规页数 1/2 主任签名:护士长签名: 一、定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常发生于25-35岁妇女。CIN 具有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很少发生浸润癌;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IN与性活跃、HPV(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相关。 三、临床表现 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发生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可光滑,或仅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未见明显病灶。 四、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阴道排液。 2、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有无性交后出血。 3、观察宫颈情况。

五、治疗原则 1.CIN I 60%-85%CIN I会自然消退,每6个月复查一次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者可仅观察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病变发展或持续存在2年,应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有冷冻和激光治疗等。 2.CIN II和CIN III约20%CIN II会发展为原位癌,5%发展为浸润癌,故所以的CIN II和CIN III均需要治疗。虽可用各种方法治疗CIN II和CIN III,但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 III也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六、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依据 1、知识缺乏与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保健知识有关。 2、焦虑与担心疾病会影响与配偶的性生活,影响生育,害怕转为 恶性肿瘤有关。 3、出血与子宫颈锥切术后出血有关。 4、宫颈狭窄与宫颈锥切术后宫颈粘连有关。 七、主要护理问题的护理措施 1、知识缺乏 (1)向其宣教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转归和大致治疗方案。(2)积极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工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告知根据CIN级别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配合事项。 (4)术后的愈合情况及注意事项。 (5)针对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预防复发。 2、焦虑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关键词】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诊治 部分结直肠活检组织,病理报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作者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发现大部分活检病理诊断只反映了病变表象,并没有揭示患者病变的真实情况。武警江苏总队医院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术后大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自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诊断结直肠活检HIN 76例,有65例在本院进行了手术,其中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0岁。结肠HIN 31例,分别为升结肠10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HIN 34例。结肠HIN:6例实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25例实行结肠癌根治术;直肠HIN:27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5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7例患者术中做了快速病理诊断。 1. 2 方法依据2000年WHO结直肠肿瘤组织学新分类由两名病理医生对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诊断、复查,最终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 2 结果 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IN 65例,术后诊断为腺癌56例(86.15%),其余9例(13.85%)为腺瘤。术前内镜活检诊断结果与术后病例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中有1例患者伴有远处转移。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中,提出上皮内瘤变的概念,根据光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学异常的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IN。HIN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瘤组织不通过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者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穿透黏膜肌层到黏膜下层并且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时方可诊断为癌。由于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近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黏膜层几乎不存在淋巴管,结直肠具有恶性细胞学特征的病变只要不超过黏膜肌层就不会发生转移[1]。结直肠原位癌是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内或黏膜内,采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的名称更适合,以避免过度治疗[2]。 根据WHO结直肠肿瘤新分类的精神,对HIN的治疗应当持谨慎态度,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IN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是浸润性癌,诊断为胃肠道HIN的患者手术发现30%~50%病变中存在浸润性癌[3];陈利文等[1]报道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中,89.9%术后确定是腺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 摘要】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本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 的病理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在中国为14.6/10万,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一连续过程,一般要10年左 右时间,是宫颈癌的早期病变。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诊断为CIN的 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患者的年龄也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对宫颈癌早期病变及宫 颈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2]。 1 CIN概述 CIN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在浸润的前期出现的病变[3],CIN发展为宫颈浸润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发展为原位癌是正常人的20倍[4]。据报道,宫颈浸润癌 的5年生存率为67%,宫颈早期癌为90%,而宫颈原位癌则几乎达100%。因此,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1.1 CIN的危险因素:CIN的发生与过早性生活、吸烟密切相关,其他高风险 因素有多个性伴侣、口服避孕药、性传播疾病和病毒感染。与CIN相关的病毒包 括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与HPV 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1.2 CIN与HPV感染:研究明,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发生、发 展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HPV依其致病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HPV主要引起肛门皮肤及男性外生殖器、女性大小阴唇、尿道口、阴道下段外生性疣类 病变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除引起外生殖器疣外,尚可导致外生 殖器癌,并与宫颈癌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关系密切。高危型HPV有16、18、31、33、45、48、56等,其中HPV-16和18型最常见。在80% -90%的宫颈癌组 织中可检测到HPV-16 和/或HPV-18 的存在,HPV-16和HPV-18 被认为是宫颈癌的 主要病原[6,7]。有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患者CIN高级别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8,9], 高危型HPV16/ 18 型阳性预示着CIN的存在,特别是CINⅡ、CINⅢ及宫颈鳞 癌的存在,或者将来有发展为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的可能。因此, HPV-DNA 高危型阳性者是宫颈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随访。CIN的宫颈锥形切除也可视 为对HPV的清除,锥切术后也应进行高危HPV监测随访。 1.3 CIN分级:宫颈鳞状上皮的早期病变曾被分为四级,即:轻度、中度、重 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但是,近来Richart等[10]认为宫颈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到浸润性鳞癌可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非浸润性恶性病变,属于宫颈上皮内瘤 变(CIN)。又将CIN分为CINI、CINⅡ和CINⅢ三级,代替以前的轻度、中度、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并将原位癌划入到CINⅢ中。随着细胞学的不断进步和 发展,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又被分为了低级别和高级别二级,即LSIL和HSIL。LSIL等同于CINⅠ,HSIL则包括CINⅡ和CINⅢ。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医学上,组织病理学专家多采用三级分类法,而细胞病理学的专家则是采用二级分类 法[11]。 CINⅠ的病理诊断特征是异常增生的上皮细胞出现在宫颈上皮层内,其病变局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及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 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升率为20.00%,浸润癌 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 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结论早期宫颈癌手 术中进行冰冻病理诊断能够针对术前活检取材检验中的漏洞进行全面分析,为宫 颈病变程度的确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对宫颈组织是否存在浸润病变、判 定浸润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便医疗工作者更好的确定手术方式给予患者积极 有效的治疗干预。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早期宫颈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2-0128-02 从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来看,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妇 女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阴道镜诊断与治疗技术逐渐普及,宫 颈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发现率逐渐上升,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1]。虽然传统术前经阴道镜活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患者病情,但 是由于活检组织取材表浅,样本量较小,无法很好的判定宫颈上皮内瘤是否出现 癌变情况、宫颈癌是否出现浸润情况,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2]。针对 这一现状,我院通过早期宫颈癌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现根据我院早期宫颈癌患者 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汇报: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患者及 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临床治疗研究。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患者年龄在26-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为38.98±4.85岁。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 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术中取患者子宫组织宫颈标本,将其送入冷冻室后进行常规取材,然后利用恒冷冰冻切片机冷冻3min,降温至零下-22℃左右,去间隔切片4张, 使用HE染色处理。 1.3疗效判定治疗2疗程(14d),判定疗效。完全缓解:患者尿蛋白< 0.3g/24h,呈阴性,血蛋白、肾功能恢复正常,水肿情况基本消失;部分缓解:患 者尿蛋白下降≥50%,血白蛋白、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指标均无 明显改善或出现不同程度恶化。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过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4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理级别上升,病理级别上 升率为20.00%,浸润癌发现3例,出现率为7.50%,宫颈上皮内瘤变等级在II级-III级之间的患者有32例(80.00%)原位癌或镜下疑似早期浸润21例(55.00%)。 3.讨论

43例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分析

43例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3T13:45:39.2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作者:吕金梅 [导读] 掌握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学诊断要点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现实意义重大。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山西阳泉 0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复习400例诊刮标本的HE切片,依据宫体上皮性肿瘤和前驱病变分类(WHO2014),找出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样腺癌。结果:我们发现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43例;不论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还是复杂性非典型增生都有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检出,分别为(8/273)、(16/81)、(19/46),提高了检出率。结论: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为单克隆性病变,组织结构、细胞形态有别于子宫内膜增生,恶性潜能较高。因此,掌握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学诊断要点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现实意义重大。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腺癌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136-02 Endo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43 cases Lv Jinmei. Department of Pathology,The First peopie`s,Hospital of Yangquan City,Shanxi Yangquan 04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 EH) , endo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EIN) and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Review of 440 cases of diagnostic curettage specimen HE slices,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of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2014,find the endometrial hyperplasia,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IN) and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ResuIts We found 43 case 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diagnosis,Whether it is simple hyperplasia,complex hyperplasia or complex atypical hyperplasia,EIN is detected.Improved detection rate. Conclusions Endometrial lik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hanges into monoclonal venereal degenera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key point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endo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to provide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Endometrial hyperplasia; Endo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 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是子宫内膜受雌激素持续作用而无孕激素拮抗发生的非生理性的增生性病变,增生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呈不同比例的弥漫或局灶性增生、形状不规则特征的病变。长期以来病理医师一直沿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即将子宫内膜增生分为单纯性增生不伴有非典型性、单纯性增生伴有非典型性、复杂性增生不伴有非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伴有非典型增生。非典型性专指细胞而并非结构非典型性。这种分类方法的主观性强,不方便掌握。自2000年Baak等首次提出“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 的概念后,关于EIN诊断及分类的研究日渐增多[1-3]。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宫体上皮性肿瘤和前驱病变分类将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endo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替换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仅一字之差,但意义不同。明确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非典型增生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癌前病变,浆液性子宫内膜上皮内癌是浆液性癌的前驱病变。以下文中提到的EIN就是指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本文对40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强化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和漏诊,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判断标准 1.1 材料 回顾我院2015—2017年间1994年旧分类标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273例、复杂性增生81例和复杂性不典型增生46例。参照2014年WHO提出EIN的诊断标准复查HE切片,最后确认43例属于EIN。 1.2 判断标准 2014年WHO给出EIN的诊断标准,标准强调了EIN病变的范围、组织结构、细胞学特征:(1)EIN基本组织结构是腺体增生:间质增生>1,通常为单克隆性的局灶性腺体拥挤密集排列,腺体形状不规则(出芽或分支状)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但腺体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低倍镜下扫描全视野的刮宫碎片,显得非常重要。(2) EIN的细胞学:拥挤区域腺体的细胞学(多形性、核极性)不同于背景腺体,如果没有背景细胞,则细胞必须具有显著的异型性,表现为细胞核增大变圆、呈多形性大小不一,核仁明显,失去极性呈假复层排列。(3)病变范围最大径>1mm。(4)除外良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化生型改变,及不规则增殖等。(5)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腺体背靠背排列,间质消失,出现绒毛腺管状结构或出芽样生长,或腺体融合呈筛状、迷宫样、多边形相互挤压,间质见促纤维增生性反应或异型腺体浸润,病变范围较大。(6)与子宫内膜增生鉴别:子宫内膜增生表现为或腺体与间质共同增多,或腺体增多,无细胞异型性。 2.结果 依据2014年WHO提出EIN的诊断标准,1994年旧分类诊断273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病例中发现8例EIN(2.93%),旧分类诊断81例复杂性增生病例中发现16例EIN(19.75%),旧分类诊断46例复杂性非典型增生病例中发现19例EIN(41.30%),本组观察400例研究对象中符合上述标准的EIN病例共43例,严格诊断与鉴别诊断,减少诊断不足和过度诊断。 3 讨论 3.1 EIN分类标准的意义 EIN并不是简单的将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重新分类,而是针对子宫内膜样腺癌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的表述存在的。EIN多为局灶性的单克隆性肿瘤性增生,与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是截然不同的病变,它具有癌的一些遗传学特征,但并不完全具备癌的特征,本质是上皮内肿瘤的形成。由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EIN、到子宫内膜样腺癌经历了一个高雌激素不断刺激的进展过程。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发生癌症的风险为1~3%,EIN发生癌症的风险增加23%,1/3~1/4与内膜样癌共存[4]。有文献称EIN与癌同时发生的概率及以后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