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课后习题-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课后习题-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课后习题-第十六章至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16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概念题

1.经济增长

答: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产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的更多产出,它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一般以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等总量指标的增长率以及按人平均的增长率来表示,反映的是国民经济量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2.经济发展

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除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态环境、文化卫生、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变化。这就是说,看经济有无发展,主要看其经济结构是否优化和升级。如果经济结构没有变化,经济就只有数量上的增长,而无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反映国民经济量的变化,经济发展则指国民经济在结构上要有质的变化。经济发展不仅着眼于经济规模的外延扩大,而且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和质的方面的提高。经济发展在内涵上要比经济增长丰富得多。

3.新发展理念

答:在新形势和新任务条件下,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为了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指引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4.经济效益

答: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对经济活动中资源利用、劳动消耗与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对比关系进行的社会评价。不同社会的生产目的不同,因而对同一经济效果的社会评价标准就会不同。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①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符合节约社会劳动时间的要求。虽然节约劳动时间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一般要求,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②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基本依据。产品适销对路,符合人民需要,就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③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把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前者一般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后者一般指企业等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效益。在处理二者关系时,首先要求微观经济效益服从宏观经济效益,要以宏观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来衡量微观经济效益的好坏,并在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提高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地区、部门、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

5.经济增长方式

答: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增长的方法和途径。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两大类。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在生产要素的质量、结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如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技术水平不变的机器设备、增加劳动者的数量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是一种单纯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方式。

(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如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它是一种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其表现是: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高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且有利于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该国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阶段、经济体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6.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指在生产要素的质量、结构、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如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技术水平不变的机器设备、增加劳动者的数量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是一种单纯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消耗高,资金周转慢,损失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

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经济增长方式。

7.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如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它是一种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其表现是: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高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且有利于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经济质量、经济效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集约式经济发展,着重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①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②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经济发展道路上的拓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认识上的提升。④在供给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向主要依靠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转变。

9.自主创新

答: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自主创新的内涵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①自主创新重在“自主”,即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②“自主”所寻求的是技术自主,而不是技术自立,是在开放的背景下自主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和进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而不是摒弃外部优秀技术资源,自我封闭;③自主创新只是手段而非目标。

10.创新型国家

答:创新型国家是指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而形成强大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为我国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2.产业结构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包括部门内部的分部门)之间的组合与构成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实质上是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广义的产业结构,是对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综合加以考察,通常划分为三次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建立起最佳或最优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在同一发展阶段上,不同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并不一定相同;而在同一个国家、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其产业结构更是明显不同的。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状况、所处的发展阶段、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路径以及经济体制等。

13.现代产业体系

答:现代产业体系是产业在横向联系上具有均衡性和协调性,在纵向发展上形成完整的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1章 企业资源计划

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 ? 一、教学要点 1、开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2、闭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内容。 3、制造资源计划的基本内容。 4、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5、开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之间的关系。 6、企业资源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7、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要素。 8、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过程。 9、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其七项原则。 10、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11、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 12、关键名词:开环物料需求计划(MRP)、闭环物料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 ?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企业资源计划是在20世纪40-60年代的_________和1980年代的_________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_________,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4、19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_________的管理思想,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出ERP系统。 5、从开环MRP经过闭环MRP直到MRPⅡ,其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面延伸,其一是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 6、ERP系统将_________和_________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 8、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_________。 9、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观有流程进行_________,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10、_________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11、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大块。 12、物流管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流程再造应围绕_________进行组织。 14、业务流程再造强调_________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_________为目标。 15、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应用ERP的目的在于_________。 16、整个BPR实施体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等五个关键阶段组成。 ? ? (二)选择题 1、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下列属于独立需求的是_________。 A.客户订购的产品 B.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 C.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 D.半成品 2、基本MRP的依据是:_________ A.主生产计划(MPS);

管理学-习题-第11章

第十一章沟通 (一)判断题 1.语调是指人们对某些词或词组的强调。() 2.信息不足会影响沟通的效果,但是信息过量不会阻碍有效沟通。() 3.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双方共有的知识和经验越多,沟通越顺利。() 4.一般来说,东方社会比较注重个人发展及成就,权力距离较小;而西方社会比较重视团队和谐,权力距离较大。() 5.建设性冲突,又称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对组织有消极影响的冲突。() 6.人们对组织冲突的理解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大致为传统观念和相互作用观念。() 7.组织冲突不足时,管理者需要考虑激发必要的、适度的建设性冲突。( ) 8.合作的基础是先建立互信。() (二)填空题 1.按照沟通的方式划分,沟通可以分成和。 2.根据沟通渠道产生方式的不同,沟通可以分为和。 3.非正式沟通最典型的是 4.人际障碍可能来源于,也可能来源于通常是由个体认知、能力、性格等方面差异所造成的。 5.组织障碍主要表现在和6克服沟通障碍,管理者应有的沟通技能有,, 7.冲突对于组织、群体或个人既具有、,有产生积极影响的可能,又具、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可能性。 8.冲突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和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慢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员工的需要

2.当必须对重大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迅速处理时,可采用。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3.当希望为以后的工作建立信任、换取合作时,可以采用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妥协 E.合作 4.当冲突双方都有意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或是该项议题十分重大、双方不可能妥协时,而且时间压力不大,可以采用策略。 A.回避 B.迁就 C.强制 D.合作 5.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意味着该组织。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6.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经理,创业初期,公司里只有12个员工,每个人都由张先生直接管理。随着规模的扩大,张先生聘请了一位副经理,由他处理公司的具体管理事务,自己专心于企业战略经营,有什么事情都由副经理向其汇报。这说明公司的沟通网络。 A.由轮型变成了Y型 B.由Y型变成了轮型 C.由轮型变成了链型 D.由链型变成了星型 7.销售部经理说:“我们的销售队伍在竞争对手中是实力最强大的,要不是我们的产品吹之多样性、不能及时满足消费者需要,我们的销售业绩也不会这么差。"生产部经理说:一流的热练技术工人完全被缺三想象力的产品设计局限了。”研发部经理打断说:“创新思维凝结出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葬送在单调乏味而又机械的低产出生产线上。"上述谈话揭示该企业在组织上存在的问题是。 A.各部门经理的论述都有道理,只是态度过于强硬 B.各部门经理对各自角色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定位不清晰 C.各部门经理过于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 D.各部门经理对组织内各项职能的分工合作缺乏客观而准确的认识 8. 是指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第4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4.1复习笔记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的产生 最初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2)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促进作用 早期的商业在小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商品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在经济上所需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a.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b.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②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起来,并使劳动者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加速准备经济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7世纪中叶以后,源于欧洲并逐步扩展到世界各地的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新兴资产阶级领导各种反封建力量进行了武装革命,经过反对封建复辟的反复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到初步确立。 (2)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确立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又称工业革命,即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从工厂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技术革命。通过产业革命,一方面,实现了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技术基础,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雇佣工人丧失了依靠手工技术而独立劳动的可能性,成为资本家掌握的机器的附属物,巩固了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制度。因此,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最终确立起来。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1)资本的总公式 ①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 a.流通公式不同 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管理学_高教版_周三多主编_第二版__第11章习题

第十一章领导 一、填充题 1.领导的作用包括、和。 2.领导是指、、和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3.领导的核心在。 4.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两类:和。 5.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可以把领导风格分为和。 6. 按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可以把领导者分为两类:和。 7.战略的基本特征是行动的、和。 8.战略性领导行为系之拥有、、并,以创造所必需的战略变革能力。 9.布莱克和穆顿在提出管理方格式,列举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和。 10.按照权变理论,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的、、的函数。 11.权变理论中的领导者特征主要指的是领导者的、和。 12.费德勒模型认为在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情况下,采用 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环境 中等的环境下,采用 LPC领导方式比较有效。 13.在权变理论中,低LPC型领导比较重视的完成,高LPC型领导比较重视。 14.李克特及其同事(1974)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和。 15.密执安大学领导行为方式研究的结论是,与高的群体生产率和高满意率相关,而 则与低的群体生产率和低满意度相关。 1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弗莱西()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则把发现的十种类型的 领导方式分为两个维度,即和。 17.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论时,把管理人员按他们的和进行评估。 18.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和。 19.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类情景变量作为领导行为—结果关系的中间变量,即 和。 20.根据赫塞和布兰查德对成熟度的定义,可以把成熟度分为和。 21.领导的权力通常就是指,在组织中就是指。 22.领导权力的五种来源有、、、、。 23.管理方格论中,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类型是。 评价是询问领导者对的评价。 25.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保罗·赫塞补充了一个因素,表示领导行为在确定是任务绩效还是维持行为更重要之前应当考虑的因素,即。 2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高任务—高关系与的成熟度相匹配。 27.对低成熟下属而言,应选择的领导方式。 二、选择题 1.将领导者分为事务型领导者与战略型领导者是以为标准来分的。 A.领导者权力的运用方式 B.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 C.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2.俄亥俄州立大学队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的领导者一般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 满意度。 A.高关怀—高定规 B.高关怀—低定规 C.低关怀—高定规 D.低关怀—低定规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0-13章)【圣才出品】

第10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1复习笔记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通过无产阶级带领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在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逐步地建立起来。 (2)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这两个步骤是互相联系、互相衔接的,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3)新民主主义社会 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存在三个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小生产者阶级。 ③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④过渡时期的历史阶段: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开始,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体地位时止。 ⑤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把非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经济结构,改造成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1)变革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控制着旧社会的国民经济命脉。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是没收的政策,把它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掌握国民经济命脉,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 (2)改变民族资本 民族资本在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过程中在经济上具有两重作用。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即利用它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通过赎买逐步地把它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采取和平赎买方式实现的。 (3)改变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 我国的农业合作化,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先从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开始,然后进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最后再进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改造是从流通入手的,首先组织手工业供销小组或者供销合作社,然后在生产上逐步组织起来,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 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管理学原理 随堂练习答案

1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 1.下列不属于管理职能的是()。 A、激励参考答案:A 2.计划职能的核心是()。 C、决策参考答案:C 3.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是() C、生产关系参考答案:C 4.管理的艺术性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该具有()。 C、创造性参考答案:C 5.()主要关注战组织战略。 A、高层管理者参考答案:A 6.()主要关注日常事务。 B、中层管理者参考答案:B 7.下列不属于管理者人际角色定位的是() A、监督者参考答案:A 8.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与管理者的层次成正方向变化。A、概念技能参考答案:A 9.下列不属于管理学的特征的是()。A、特殊性参考答案:A 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参考答案:D 11.()是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D、唯物辩证法参考答案:D 12.管理是一个过程()参考答案:√ 13.服务对象是组织的内部环境范畴。()参考答案:× 14.管理者是相对于劳动者而言的。()参考答案:× 15.领导人角色属于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参考答案:× 16.管理学的基本框架最初是由泰勒提出来的。()参考答案:× 17.学习管理学是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参考答案:√ 18.学习和研究外国的管理经验时,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参考答案:√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为目标的行政管理思想形成于()。C、发展期参考答案:C 2.下列不属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东方管理文化的是?()。D、治命学参考答案:D 3.儒学主干论的核心是()。 C、人本观参考答案:C 4.谋导论认为,()是管理者成功的关键。A、善于谋道参考答案:A 5.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核心的是()。 D、重视引进西方管理人才参考答案:D 6.被誉为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第一人的是()。 A、穆藕初参考答案:A 7.中国特色现代管理模式始于()。C、大跃进和调整巩固时期参考答案:C 8.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内容的是()。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参考答案:C 9.()在研究经济现象时的基本论点是所谓“经济人”的观点。A、亚当.斯密参考答案:A 10.()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C、欧文参考答案:C 11.()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的制度。D、巴贝奇参考答案:D 1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泰勒参考答案:A 13.提出实行“职能工长制”的管理学家是()。 A、泰勒参考答案:A 14.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B、吉尔布雷斯夫妇参考答案:B 15.()设计了直线参谋制组织结构形式。 C、埃默森参考答案:C 16.下列不属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是()。 D、系统管理理论参考答案:D 17.被称作“组织理论之父”管理学家是()。 B、马克斯.韦伯参考答案:B 18.被称作“管理过程之父”管理学家是()。A、法约尔参考答案:A 19.提出跳板原则的管理学家是()。A、法约尔参考答案:A 20.韦伯认为,()权力是理想的行政组织的基础。 C、理性-合法权力参考答案:C 21.()表明,人的心理状态可能是影响效率的最重要因素。A、工厂照明试验参考答案:A 22.()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人际关系学说参考答案:B 23.下列不属于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成果是()。 D、科学管理理论参考答案:D 24.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孕育期的主要载体是古代神话故事。()参考答案:√ 25.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形成期的各种流派,均是以国家治理为核心。()参考答案:√ 26.辛亥革命之前,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终极笔记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 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产阶段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它的形成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获得货币,后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货币。 二者区别:它们买和卖的顺序是相反的,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也不同 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G-W-G’。G’=G+G即原付货币额上加一个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是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值之间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值,从而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非等价交换都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但是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包括3个部分: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维持他的劳动力的再生产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繁衍后代,延续劳动力商品的供给3、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对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劳动力的要求。 资本的本质: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管理学 课后习题解答11

1 1 管理学课后习题解答 6、指向性计划与具体计划、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有什么不同。 答:指向性计划与具体计划的区别在于划分内容的详尽程度不同。指向性计划 一般只规定一些指导性的目标、方向、方针和政策等,并由高层决策部门制定,适用于战略规划、中长期计划等。具体性计划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般由基层制定,适用于总计划下的专业计划或具体的项目计划,如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改造计划等。 综合性计划和专业性计划的区别在于范围不同。综合性计划是对业务经营过程各方面所做的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专业性计划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职能工作所做的计划,它通常是对综合性计划某一方面内容的分解和落实。 7、计划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计划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行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面临的计划形式是不同的,计划可以分为八种形式:①目的或使命;②目标; ③战略;④政策;⑤程序;⑥规则;⑦规划;⑧预算。 8、什么是企业的经营理念? 答:经营理念是指企业或经营者所持有的信念,理想,意识形态等价值观,是企业所希望达到状态的价值。经营理念指导经营目标,也是经营目标的归结点。 9、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答:机会分析→确定目标→明确计划前提→提出可行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定方案→拟订支持计划→预算。 10、滚动计划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正未来计划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计划执行的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调整未来的计划,并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史课后习题解答11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 课后习题解答11 2 2 11、简述网络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答:网络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项工作或项目分为若干作业,然后按照作业 的顺序进行排列,应用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和调配,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及最高的速度完成整个项目。 12、简述决策的含义 答:决策是对组织的未来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所作的决定。 13、简述决策需要的必备条件或决策要素 答:决策要素主要包括: (1)决策者。可以是单独的个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2)决策对象。即在人的意志指导下,能对此施加影响且具有明确边界的系统。 (3)信息。分为内信息和外信息,内信息决定系统的功能,即系统运动、变化 的根据。外信息则是系统运动、变化的条件,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 (4)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包括决策的方法论、决策模式、科学的定量方法与 评估技术等。 (5)决策后果。决策行动所引起的变化或结果。 上述五个决策要素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并不孤立 14、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区别是什么? 答: 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 调整对象 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调整组织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 动方式,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涉及时空 面对组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活动,是战术决策的基础 解决组织某个或某些部门在未来较 短时间内的行动方案,是战略决策 的落实

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真题

经济学考研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真题 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价值[武汉大学2014、2011年研] 答: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在量上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上的差别,因而它们就可以从量的方面相互比较。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 2相对剩余价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18年研;武汉大学2014年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研]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为条件。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

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首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全社会资本主义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资本有机构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研;山西财经大学2015、2013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公式表示为c:v。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是由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的,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4要素市场[中央财经大学2019年研] 答:要素市场是指生产要素在交换或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 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②技术和信息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财11春学期管理学随机在线作业1.2.3题库参考答案

东财10秋学期《管理学》在线作业三(随机1) 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6 1. 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的领导工作方式属于()A. 专制方式 B. 放任自流方式 C. 民主方式 D. 集体参与方式 正确答案:A 2. 跨文化管理最实用和有效的方法是()A. 国土本位主义 B. 种族中心主义 C. 文化融合法 D. 地方狭隘主义 正确答案:C 3. 是不是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组织文化的内容()A. 是 B. 不是 正确答案:B 4. 是不是当通过控制获得的价值大于所需费用的时候,才实施控制()A. 是 B. 不是 正确答案:A 5. 职务分析也就是岗位描述。____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6. 跨文化研究以世界各种不同()为样本A. 风俗 B. 宗教 C. 民族 D. 文化 正确答案:D 7. 内部招聘的最大问题是近亲繁殖。____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8. ____ 又称为职位说明。A. 职务分析 B. 职务介绍 C. 职务比较 D. 职务报告 正确答案:A

9. 掌握组织员工提拔和调动的情况是为了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____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A 10. 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是()A. 有效的沟通 B. 有效的领导 C. 有效的组织 D. 有效的控制 正确答案:A 11. 组织文化强调的管理方法是()A. 科学管理 B. 目标管理 C. 质量管理 D. 人本管理 正确答案:D 12. 采用()方式的领导者最专制A. 压榨和权威式 B. 协商式 C. 开明和权威式 D. 集体性参与式 正确答案:A 13. 领导者为了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负有对被领导者()的职责A. 监督 B. 控制 C. 组织 D. 评价 正确答案:D 14. 采取控制措施的基础是()A. 采取控制措施 B. 设置监测机构 C. 发现偏差 D. 控制过程的反馈 正确答案:C 15. 百分之百地依赖一种业务量编制预算的方法叫()A. 固定预算 B. 弹性预算 C. 零基预算 D. 增量预算 正确答案:A 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4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1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物化劳动 答:物化劳动即死劳动,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耗费,是旧价值的转移;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4.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5.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按生产要素分配指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要素投入者支付报酬。生产要素,指的是资本、技术、土地、房屋、生产工具、经营者才能等。所谓生产要素的贡献,指它投入

管理学第11~1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领导理论p300 复习题第4、5、6、8题参考答案 4、威信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威信是指由管理者的能力、知识、品德、作风等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与特定的个人相联系的,建立在下属信服的基础之上。 影响一个人威信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品格、才能、知识、感情。 5、领导理论包括哪几方面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见教材p288表11-1 不同的领导理论之间的比较。领导理论包括领导品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三类理论在基本观点、研究基本出发点及研究结果上都有区别,其中: 领导品质理论:1)基本观点: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特性;2)研究基本出发点:好的领导应具备怎样的素质;3)研究结果:各种优秀领导者的图像。 领导行为理论:1)基本观点: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行为和风格;2)研究基本出发点:怎样的领导行为和风格是最好的?3)研究结果:各种最佳的领导行为和风格。 领导权变理论:1)基本观点: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影响;2)研究基本出发点:在怎样的情况下,哪一种领导方式是最好的;3)研究结果:各种领导行为权变模型。 6、勒温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勒温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专制作风、民主作风、放任自流作风。 专制作风是指以力服人,靠权力和强制命令使人服从的领导作风,它把决策权力定位于领导者个人手中。民主作风是指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它把权力定位于群体。放任自流作风是指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定位于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一切悉听尊便的领导作风,实行的是无政府管理。 勒温认为: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低,只达到社交目标而完不成工作目标;专制的领导虽然通过严格的管理达到了工作目标,但群体成员没有责任,情绪消极,士气低落,争吵较多;民主型领导作风工作效率最高,不但完成工作目标,而且群体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因此,最佳的领导行为风格是民主型领导作风。 8、费特勒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费特勒从组织绩效和领导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主要内容有:1)通过LPC问卷(最难共事者问卷)界定了两种领导方式:以工作为重的领导方式(工作导向型领导方式)和以人为重的领导方式(关系导向型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市场经济)【圣才出品】

第3章市场经济 3.1 复习笔记 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特征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1)资源配置 ①资源配置的概念 资源配置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以满足社会需要。 ②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a.市场方式 市场方式是指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经济资源配置主要是由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由市场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 b.计划方式 计划方式是指通过社会管理机构所制定的计划,采取指令性的和指导性的计划指标,来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①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无所谓市场机制,

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它不是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不是社会制度发展的产物。 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a.商品经济是从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实现劳动互换和经济联系的方式上,或者说从社会生产中的个人劳动如何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方式上来界定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表明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劳动互换和劳动联系、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所以,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 b.市场经济是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实现合理有效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它表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的。因而,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是计划经济。 2.市场经济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 (1)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具有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由于市场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内在联系,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供过于求时,则价格下降,商品生产者在追逐价高利大的利益驱动下,将生产要素从供过于求的部门流出,投入供不应求的部门,正是生产要素的这种由价格波动引起的流动,促使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所需要的部门,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市场竞争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又驱使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获取更多盈利,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2)市场或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①自发性和盲目性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1章 企业资源计划

第十一章企业资源计划 一、教学要点 1、开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2、闭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内容。 3、制造资源计划的基本内容。 4、企业资源计划的概念及其管理思想。 5、开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之间的关系。 6、企业资源计划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7、企业资源计划的构成要素。 8、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过程。 9、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其七项原则。 10、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11、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关系。 12、关键名词:开环物料需求计划(MRP)、闭环物料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企业资源计划是在20世纪40-60年代的_________和1980年代的_________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主要生产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的依据是_________,因此向前又可以扩展到销售管理业务。 4、19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_________的管理思想,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出ERP系统。 5、从开环MRP经过闭环MRP直到MRPⅡ,其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个方面延伸,其一是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 6、ERP系统将_________和_________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 8、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_________。 9、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观有流程进行_________,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10、_________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11、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管理模块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大块。 12、物流管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流程再造应围绕_________进行组织。 14、业务流程再造强调_________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_________为目标。 15、从根本上来讲,企业应用ERP的目的在于_________。 16、整个BPR实施体系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等五个关键阶段组成。 (二)选择题 1、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下列属于独立需求的是_________。 A.客户订购的产品 B.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 C.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 D.半成品 2、基本MRP的依据是:_________ A.主生产计划(MPS);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方式 答:生产方式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马克思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不存在没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存在没有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一定的生产力和一定的生产关系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一定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起决定作用。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社会思想和社会文化,即有什么样的社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整个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 2.物化劳动 答:物化劳动即死劳动,是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从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来看,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耗费,是旧价值的转移;科学技术则是一种物化劳动的形式,商品的新价值只能由活劳动所创造,而物化劳动形式的科技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 答:绝对剩余价值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4.资本原始积累 答:资本原始积累是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它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 5.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指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贡献向要素投入者支付报酬。生产要素,指的是资本、技术、土地、房屋、生产工具、经营者才能等。所谓生产要素的贡献,指它投

管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11

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2.5分,共20分) 1.()企业战略的决策思想越深入人心,其战略的实施就越有效。 2.()领导只要有权,下属自然会跟从。 3.()分权越彻底,管理就越有效。 4.()高科技组织的管理跨度应小于劳动密集型组织的管理跨度。 5.()高士气总会带来高生产率。 6.()人有许多不同需求,这些不同需求的相对重要性程度排序,对每个人来说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7.()不加适当控制的分权就是放任。 8.()组织中经常存在员工感到满意、快乐但实际工作成绩确很差的群体,这种群体就是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群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1.如果某位以前表现不太好的员工在完成一项艰巨任务中,表现非常出色,对企业作出很大的贡献,你认为以下做法哪种最好?() A.不加评论,以免他乘机提出各种可能让你无法满足的要求。 B.等遇到合适的机会时,如出现了许多先进职工时,再集中开会给予表扬。 C.立即向他表示祝贺并就此给予物质奖励。 D.等他进一步努力,不要再倒退回以前的那种状态中去了。 E.向他提出警告希望他进一步努力,不要再倒退以前那种状态中去了。 2.某煤气公司经理安排其下属施工队队长带领一班人去安排新管道,结果安装好的管道出现了质量问题。对于这一情况,你是否认为:() A.公司经理对此事完全没有责任,因为他已将任务交给施工队队长了。 B.既然公司经理交给了任务,施工队队长无论如何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否则就应承担完全的责任。 C.如果施工队队长已将任务进一步委派给其下属,则就完全由其下属来承担该施工质量问题的责任。 D.无论公司经理还是施工队队长都应对该质量问题承担一定的责任。 E.以上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3.“三个和尚没水喝”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说法。这说明:()A.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B.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组成该系统的各个体功能的简单加总。 C.系统的结构影响和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功能。 D.不同的心理效应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E.以上答案都正确。 4.美国一公司总裁说:“如果我一年内作出十二个决定,那必定是重大的一年。我所做的决定是设定方向和挑选直接向我报告的人。但是,我的工作不是耗在做许多决定,而是花在认定组织将来必须处理的重要课题,帮助其他管理者区别哪类问题应该由他做决策,以及进行组织设计这类高层管理工作上”。这种认识反映了哪种管理原理:() A.管理幅度原则 B.例外管理原则 C.等级链指挥原则 D.权变管理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