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究

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究
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究

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究

自去年7月我市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工作以来,各地坚持以城镇化为引领,按照“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增收为要”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行动,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做了大量具有探索性的前期工作,尤其是白庙社区建设推进力度大,取得了一定成效。

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将成为各种群体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承载着越来越繁杂的社会事务。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具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中坚力量。因此,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如何构建新型党建模式,如何使党建工作适应并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亟需探索的课题。

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社区党建方面,要根据未来合村并居建立社区的总体规划,统筹整合党建资源,优化党组织设置,不断强化社区的服务、凝聚、管理、维稳4大功能,以社区党建来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㈠创新组织设置。按照便于党组织开展活动、便于党员

发挥作用的原则,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新社区党组织领导体系。多村混合集中安置型社区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可成立党委或党总支,并以动迁村为单位分别成立党支部。社区党委(总支)隶属于镇党委领导,由分管领导兼任党委(总支)书记,动迁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委员。单一集中安置型社区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可建立社区党支部,隶属于所在地村党组织。同时,按照党员从业情况、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成立各类党小组;党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可以楼幢、单元为单位成立党小组;党员居住较为分散的,可分片划区成立党小组。

㈡明确职责定位。坚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农村新型社区党建工作始终。新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决议,讨论决定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整合社区组织资源,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支持社区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㈢改进活动方式。混合安置型社区,考虑到党员在安置入住初期,对社区党组织认同感、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可采取“双重管理”模式,在保持党员组织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参与各项活动以新社区党组织为主,但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换届选举、利益分配等方面仍在原来村

不变,待安置型社区逐步转变为城镇社区后,再实行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的“属地管理”。单一安置型社区虽然党组织仍隶属于所在村,但工作重点要及时转变,由原来的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到加速居民融合、加强社区管理、维护社区稳定上来,发挥党员在新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㈠实行分类管理。广泛开展社区党员调查走访工作,建立健全党员信息库,突出党员个体差异、个性特征,实行分类施教、分类管理,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无业党员要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创业教育、就业培训,扶持党员创业就业。对在职党员要实行双向管理,建立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制度,探索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新途径。对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建立专人联系和定期思想汇报制度,确保“流动不流失、离乡不失管”。对征地拆迁过程中“人户分离”的党员,要建立登记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思想动向和党员流向。对新迁入或长期租住在安置社区的外来党员要及时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编入相应党小组,对有单位党组织的外来党员要主动加强与所在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共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㈡建立关爱机制。实施党内关爱行动,完善新社区党员关爱、帮扶、激励机制,增强党员认同感、归属感。建立健全生活困难党员定期走访慰问、党内结对帮扶、子女教育救助等帮扶制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党员创业帮扶工作,对有创业意向、有创业能力的党员,采取资金扶持、

技术扶持、信息扶持等多种形式,帮助党员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富。深入推进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优秀党员人才信息库,采取结对联系、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将党员致富能手、科技骨干、实用人才培养成村社干部、管理人才、本土专家。

㈢创新活动载体。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创设治安巡逻岗、矛盾调解岗等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考核奖励机制,鼓励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的社区党员认领岗位、履职尽责。积极探索“党支部联片、党小组联幢、党员联户”教育管理模式,组织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活动,主动了解社情民意,着力化解民忧民难,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依托社区老年体协等社会群众组织,注重发挥社区党员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优势,引导和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使所有的社区成员和社区单位树立起社区责任观念和主人意识。

三、拓展党建工作领域

㈠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利用社区宣传栏、党务公开栏,大力宣传新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引导党员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营造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发展氛围。注重联系实际,强化教育培训,突出以提高居民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团结、引导合理消费、树立文明风尚为目的,积极推进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文明宣讲、普法教育、

法制咨询、科技培训进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引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㈡推进文明社区建设。积极整合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按照“自愿、就近、小型、多样”的原则,支持和鼓励社区群众自发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团体,积极开展文明社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转变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逐步适应城镇生活。

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构建以致富信息传递、公益事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邻里互助帮困、民间纠纷调解等为主体的新社区服务体系,切实为居民排忧解难。探索建立社区服务站,鼓励创办社区中介服务组织,为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群众提供劳动用工信息服务,优先推荐或吸纳有专业技能、有服务意愿的党员参与社区安全保卫、水电维修等工作。探索服务外包等社区物业管理形式,切实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服务行为,逐步解决社区管理服务难题。

四、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㈠加强队伍建设。突出加强新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服务能力建设,注重把热爱社区工作、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选聘到社区党组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实地考察、经验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

作,增加新社区党组织新鲜血液。

㈡强化经费保障。把新社区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困难家庭、五保户等社会救助保障机制,帮助生活困难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有条件的村级组织可探索土地股份制合作的形式,增加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为新社区党建工作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积极探索共建单位帮扶、社会各界捐赠等多种形式,拓展多元化社区管理服务经费筹集渠道,增强新社区党建工作合力。

㈢完善活动阵地。加大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对整建制村庄整理的村,要统筹规划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凡新建农村新型社区,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力争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步投入使用。同时,要严格按照“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要求,合理设置办公室、活动室、服务室和居民文体活动广场等为民服务场所,优化功能布局,强化综合配套,拓展服务领域,主动承接有关部门服务项目,构建集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㈣健全工作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党务公开、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建工作制度,实现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党建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加强与动迁村及其他各类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形成运转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探索建立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民情恳谈、

党员承诺、为民服务代理、来信来访接待等制度,形成群众意愿表达和党群沟通协调的有效机制。

转型社会中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

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转型社会中农村社区治理困境及对策 许爱花甘诺 摘要:农村社区治理面临严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越权过度干预、非法势力干扰村庄治理以及村民的政治冷漠,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农村社区治理必须逐步由“官主导”到“民主导”,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三者之间权责界定明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多中心治理体制。 关键词:治理社区治理村民自治 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38(2011)06—0165—05 作者简介:许爱花,女,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问题、社会工作。 甘诺,女,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引致农村社会发生全面转型,带来农村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大调整。农村社会的自主性空间伴随着原有体制的解体而日渐拓增。村民自治制度的普遍推广既为农村社会发展搭建了全新平台,又为农村新权力结构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农村权力结构内部多元权力主体的形成,为农村社区治理提供了极大可能,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再是高度集权化的单向“统治”行动,而走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实践。[1] 一、农村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治理和社区治理 (一)治理理论 “治理”(governance)是西方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和经济学领域中的术语,“治理”原意是指统理(govern)、引导或操纵之行动或方式,经常与“统治”(government)一词相互交叠使用。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之家》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做出了如下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有四个特征:一是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二是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三是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四是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2]“治理”与“统治”从词面上看,似乎差别并不大,但其实际含义却有很大区别。首先,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是政府机关,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官方机构,也可以是民间机构,还可以是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的合作;而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官方的公共机构。所以,治理是一个比统治更宽泛的概念。其次,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治理则是一个上下左右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确立认同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由此可以看出,治理是一 561

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城关镇李海英董亚丽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做好社区管理与服务,既是维护好广大社区居民权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农村社区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有不同于城市社区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在乡镇社区建设实际,就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谈几点体会。 一、农村社区的特点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我县的22个社区都是农民转为居民,撤村建居而成的村居混合型社区,其特点如下:一是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纯,居民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自我服务意识较强;二是生活方式简单,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乡村文化色彩浓:三是组织程度不高,形式单一化。由于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管理的现状、方式和效应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正确认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将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农村村改

居越来越多,社区建设管理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在建设管理方面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从我镇社区建设发展情况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建设未完全达标。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我镇社区的数量由原来的六个增至现在的11个,但按照社区建设“三有一化”要求,只有城区6个老社区活动室面积和室外活动广场面积基本达标,5个村改居的社区不同程度存在活动室面积不达标和没有室外活动广场的问题,再加上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和管理。 2、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高。从我镇社区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县、镇党委、政府在社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社区党建、文化等各类活动室,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配齐配足了党支部、居委会、监委会班子,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乡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区组织的不断扩大,社区管理人员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且“行政化”色彩较浓,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还是被动沿用老一套方法,严重制约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 3、社区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目前,农村社区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提供的服

最新-农村社区构建和治理探究 精品

农村社区构建和治理探究 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是近十几年来的一个多学科的热点议题,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实践课题,有必要对其研究进行梳理评估,既促进其理论研究的积累与发展,又能兼具对实践的有效指导。 这涉及到对农村社区及其建设和治理概念的界定、基于不同理论的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农村社区建设和治理的主要议题,以及对这些研究的简评。 一、农村社区及其建设和治理概念的界定1887年,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又译为《社区与社会》中提出了共同体即社区的概念。 在他看来,社区就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直今,人们尽管对于社区及共同体仍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是,大都将其视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定的地域、共同的纽带、社会交往以及认同意识是作为社区或共同体的最基本的要素和特征。 无疑,人类最早的社区形态是农村社区。 对农村社区,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提出了不同的界定。 1915年,盖尔平在《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中指出农村社区是由一个交易中心与其周围散居的农家合成的。 要划定这样一个社区,最好是利用那个交易中心的交易行为所能达到的距离,在其最远处划下记号。 将这些记号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圆圈,圆圈以内就是一个农村社区。 费孝通对农村社区作的描述为礼治秩序,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及熟人社会;无为政治,基层社会结构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不是一个血缘家族,也不是一个社会组织,而是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或者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域性共同体和区域性社会;抑或是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还有的将其定义为一定范围区域内的农民共同生活、农习、工作和栖息的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群落,是由有共同地缘的农村文化、习俗、信仰、价值观念、消

2018年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实施方案

2018年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不断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总结调研经验,形成专题报告,探索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抓好破难成果转化,为市委研究制定**市新的社区党建工作意见提供决策依据;发挥组织部长的率先垂范作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工作措施 (一)开展专题调研(4月中旬至5月中旬) 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围绕如何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如何健全组织机构、增强社区党组织整合功能,扩大党在“两新”组织的“两个覆盖”;如何合理配备社区党务工作力量,确保党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如何保障社区党建工作的经费开支,保证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何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减轻社区工作者不合理负担,确保社区工作者集中精力投身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等问题,进行调研和探讨,形成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二)培育推广先进典型(5月中旬至7月初) 抓好省委书记**去年9月有关总结推广“**经验”重要批示精神的落实;结合专题调研,宣传推广社区党建工作中的好做法;按照“六好”的要求,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结合“七一”活动,宣传表彰一批优秀社区党组织和优秀党员。 (三)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与面上工作结合进行) 加强对城区党委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情况的督查了解;结合“联百乡结千村帮万户”活动,指导城区开展好机关与社区结对,城市街道、社区党建示范点与社区党组织结对活动;抓好正在全市开展的基层党组织“直选”试点,进一步推进社区党组织的党内民主建设;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保障工作,推进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力量。 (四)总结成果并抓好转化(7月底前完成) 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研究制定**市新的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报告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统筹城乡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两个率先”总体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方向性和基础性的工作,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实现集约节约发展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市乡村三级联动,积极探索,强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和谐发展。3月19日、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调度会,市级领导成员、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主任)现场调度、观摩交流、检查评判,收到很好的成效。今年确定的64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占全市规划总数的36%。 (一)高点定位,创新实践。在深入调研、充分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境界、提高标准,研究确立了“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为总抓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为着力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思想,以及抓住“规划编制”这个关键,打

造“服务管理和发展致富”两个平台,“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农民,坚持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城乡互动,统筹发展”三项原则,做好“与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与旧村改造建设,与产业发展”四个结合,实施“小城镇吸附型、中心村辐射型、经济强村带动型、行政村整合型、村企发展联合型、城中村改造融合型”六种模式,实现“与教育资源布局,与卫生服务设施布局,与集贸市场设置,与农资超市、便民服务超市设置,与农村产业布局,与文化娱乐设施布局,与社区警务室设置,与加工小区、养殖小区、仓储小区布局”八个统一的总体思路。各级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普遍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健全完善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 (二)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把社区规划与市域经济发展战略、村镇体系、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等市专项规划相衔接,与乡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相配套;同时本着“整合资源、城乡一体,适度超前、功能优化”原则,结合各乡镇实际,以“小城镇吸附型、中心村辐射型”等六种模式为基准,充分利用经济发展集聚地、闲置房产资源、乡镇工作片区等资源,科学规划布局农村社区,全市共规划农村社区79个,达到了以点带面、以强扶弱、全

_两型_社区_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_袁方成

收稿日期:2009-12-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07J ZD0024);2008年度湖北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2009]035)作者简介:袁方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建设# 5探索62010年第1期 /两型0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 袁方成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明确建设目标,合理定位建设模式。本文在评述目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上,从湖北老河口市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出发,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解读老河口实践的经验与启示,进而对老河口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拟建构/两型0社区这一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社区;/两型0社区; 中图分类号:C911;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1-0130-06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农村社区发展实践中都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农村社区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模式定位和发展方向。然而,在具体的实践甚至学界都对此存在着困惑与分歧,/这些分歧不仅影响着我们对于当前农村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和改革方向的把握,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如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无疑是必须认真清理和严肃回答的问题。0 [1]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明确农村社区建 设目标,合理定位、适时创新建设模式,探索和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认真研究并审慎地回答这一问题问题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给予深入探讨。本文旨在对湖北省老河口农村社区建设典型经验的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社区的目标定位和模式选择、创新问题,探索既符合民主政治发展,又依据中国农村实际情况而定位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这对于正处在初步探索和发展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引向深入,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一、已有的实践模式及其研究评述 我国近年兴起的农村社区建设,虽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但已在各自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诸多卓 有成效的建设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江西模式:/一会五站0。 作为欠发达省份的江西是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的 /第一块试验田0,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把农村社区建设的落脚点放在了自然村落,摸索出了符合江西农村特点的建设模式。/一会五站0是江西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核心,具体而言,是在村落社区中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教师、老复员军人和无职党员为主体,热心村落社区建设的志愿者参加的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通过志愿者协会下设社会互助救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公益事业服务站和科技信息传递站,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活动。在村落社区建设中,强调坚持自愿参与、量力而行、服务村民、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公道正派的原则,社区建设不背负任何的硬性任务、指标,也不给村民添任何麻烦。 [2] 2.秭归模式:/组织再造0。 杨林桥镇是湖北秭归县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典范。杨林桥镇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到当地运行良好的/红白理事会0等农民自组织协会的启发,杨林桥镇领导人提出了划小村级管理单位,撤销村民小组改建社区的工作方案。/组织再造0是秭归杨林镇社区建设模式的内核。 # 13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916838329.html,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作者:李笑梅杨小冬管金宇 来源:《唯实》2016年第07期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张家港市目前共有新型农村社区79个,其中纯动迁安置社区26个,混合型53个,容纳规模达40余万人。目前大量农村社区的治理模式、服务水平、生活便利程度等,均较大程度地优于城市商业社区,形成具有张家港特色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主要呈现三大“推动性”特征:一是农村社区治理的服务内容创新拓展,推动着城市商业社区的服务优化。二是农村社区治理“以小事为抓手,以需求为项目,以居民为主体,以参与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切实改变了政府无限责任的管控角色,促进了基层社会各治理主体的责任重建,推动了整个社会治理的改革前行。三是农村社区治理以党建为引领,构筑的社区领导层、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等新型社区组织体系,符合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社区、村的自治发展。 以张家港南丰镇新丰社区为例,成立于2011年11月的新丰社区,辖新丰小区、新联花苑、聚成苑3个居民小区。目前,常住居民6500人,预计可容纳居民1.2万人。新丰社区为典型的动迁安置小区,既有南丰镇11个行政村的拆迁安置居民,又有外来安家的新市民。社区创新构筑以“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多元项目、多元治理机制”为基本架构的“五个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为农村社区治理做出示范引领,也为城市商业社区今后的治理改进提供了实践方向。 构建多元主体,优化组织结构。在实践中,新丰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厘清了多元主体,重塑了多元共建的治理格局。一是引领者。坚持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引领、统筹、协调的功能,协调多元利益关系,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统筹调配社区各类资源。二是执行者。在新丰社区,居委会相当于公司经理层,负责执行具体事务,为居民充分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参与渠道。三是担当者。居民作为治理主体,用主人翁的心态担当起治理任务,用民主协商的机制解决日常公共事务、邻里矛盾等。四是撬动者。新丰社区的事务,除“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部分矛盾纠纷调处”外,其他事务基本都通过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化运作。社区共有社会组织39家,运作包括巧手聚乡邻、法律工作室等60多个服务项目。运用这些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撬动社会资源,引进社会力量,满足居民需求。五是共建者。派驻社区或周边辖区的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为社区提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教育医疗等服务,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设施支持,推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 搭建多元平台,拓展参与渠道。新丰社区搭建了五大平台,为多元主体的横向联系、多元参与提供了渠道,从而构筑起社区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横向联系的网状结构。一是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新丰社区400平方米的全市首家好邻里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主平台。服务中心梳理各类社区服务工作,统合行政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志愿公益服务及个性化服务,打造“大服务平台”的社区服务新模式。二是设立社区民主议事平台。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议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根据X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创建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统领,把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XX年前全区实现3星级以上农村基层党组织达到65%的目标(其中3星级5个,4星级2个,5星级1个),星级标准参照XX《村创建星级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参考标准》执行。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建设 1.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XX年3月底前,组织开展村干部摸底调查工作,重点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龄均在55岁以上、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成员不适应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要求的村进行排查,做好村级干部储备(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XX镇、XX街道)。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采取从村中选能、从大学生村官中培育、从机关干部中选派、实行跨村任职、强村带弱村等形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对农村基础工作薄弱的村选派“第一书记”,一定2年不变;严格执行《关于印发<XX区村干

部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XX〔XX〕44号)文件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考核内容,凡村“两委”班子服务群众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低于70%、或党组织连续两年没有达到1星级标准、连续三年被评为1星级、当年星级评定低于上年度星级的3星级及以下的村,XX镇、涉农街道党(工)委应调整该村党组织书记(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XX镇、XX街道)。 2.改进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培训经费从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 每年选送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XX、市示范培训;区委组织部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XX轮训一遍,有计划的组织到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先进村实地观摩,每期培训班不少于7天;XX镇、涉农街道党(工)委每年对其他村干部轮训一遍。(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民政局、区园林XX水务局、XX镇、XX街道)。 3.做好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统筹指导,制定年度发展计划,以35岁以下党员不足3名的村为重点,2年内要发展1-2名35岁以下党员,不断优化党员年龄、知识结构(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XX镇、XX街道)。 区委组织部将农村党员冬季轮训工作纳入党员大教育大培训,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开展党员XX轮训,每年分批举办示范培训班,培训5%左右的农村党员。乡镇、涉农街道党(工)委负责农村党员

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青州市邵庄镇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文章来源:青州通讯作者:蔡相恩发布时间: ( 2009-11-6 ) 浏览次数:350 我镇辖9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64.8平方公里,总人口6.83万人。我镇有党员3016名,其中农村党员2468人。有党组织121个,镇党委下设6个党总支,包括五个社区党总支和教育党总支。支部共有114个,其中企业13个,村级党支部85个,村级支部中有联合支部3个。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优化组织设置, 创新活动方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邵庄镇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实际,树立“大党建”意识,实施“五化”管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打造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农村发展的新平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开展社区党建的基本做法 (一)着眼社区服务,创新组织体系。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实际,邵庄镇本着“因地制宜、便于活动、利于管理”的原则,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围绕“责任到位,信息畅通,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要求,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并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吸收各村支部书记加入,各村支部书记定时到社区上班。社区总支书记由副科级干部担任,原管区主任任副书记,各辖区内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社区党总支下设8—27不等的党支部,每个党支部分2—4个党小组。通过划分成若干个合理规模的网格,实现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和管理时限全覆盖。根据划分的网格,实行“网格包干”,做到每格定人、每人定责。尤其是明确了网格之间衔接区域的责任主体,避免出现责任重合或责任盲区。其次是搭建平台,建好载体。每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配备车辆2部,设立服务大厅、党建活动室等管理服务机构,设立伙房、餐厅、宿舍等配套设施。为了保证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镇财政拨付75万元,确保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15万元的办公经费。社区服务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使社区党总支可以有效组织本辖区各支部开展各项党建活动。 (二)依托社区服务,加快党建信息化建设。首先完善远程教育平台。针对设备不充足的问题,投资25万元,对原有设备进行全面维护,新购置了42台电脑、50电视,为农村党员教育提供了良好载体。二是加大对党建库建设工作人

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膨胀村庄规模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关于对莒南县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日,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组成考察组赴莒南县相沟乡利用两天的时间对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调研中,共座谈39人,其中乡镇干部17人,社区干部13人,居民代表9人;发放调查问卷80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及原因 2004年底,莒南县相沟乡结合市县开展的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将原有的54个行政村合并减少到45个,减少9个。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乡在工作中发现存在部分合并村“貌合神不合”,村干部之间相互扯皮,互不服气,工作效率低,村庄管理混乱,村级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缓慢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之间互相拆台;二是部分村宗族派性矛盾仍较突出;三是合并村强弱互补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四是中央惠农政策增多,村庄合并过程中坚持土地合同、债权债务、农业税负等不变的要求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等。2006 年初,相沟乡审时度势,创新思路,借鉴外地经验,提出了建设农村社区的思路。两年多来,全乡共整合32个村庄,建立10个农村社区,行政村数量减少到13个。全乡4.2万人口,其中社区覆盖人口3.2万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76%。通过社区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加快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全乡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全市探索出了“大村庄制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 二、主要做法 该乡坚持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定三义口村作为试点,将三义口村改为三义农村社区。三义口村是2004年由张家三义口、杨家三义口等6个行政村合并形成,合并后共有2300户,6060口人,221名党员,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是全县第一大村。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该乡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过去村庄管理混乱、街道脏乱、发展滞后的局面。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乡进行了推广。 (一)整合村庄资源,促进社区管理规范化。一是整合管理体制。社区只成立一套领导班子,即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班子职数和交叉任职率根据社区人口数量确定。撤销以前各自然村党支部,成立以社区为单位的党总支,并将支部建在社区各种协会组织上。二是整合村庄资产。将原来各村5%以内机动地、宅基地、建设规划预留地、“四荒”地、集体积累等集体资产全部整合起来,由社区统筹管理和使用。对原自然村涉及的债务转移到社区承担,根据集体经济状况及政策情况,逐年偿还,逐步化解。三是整合村庄同合。原自然村的各业承包合同,全部收归社区集中管理,集中变更发包人。对原自然村签订的未到期合同,继续维持合同期限。待合同到期后,再由社区公开发包。 (二)搭建工作平台,加快社区建设城镇化。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搭建示范平台。该乡在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时,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提升农村社区示范功能放在首位,引导社区按新农村标准进行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样板。二是为社区群众提供集中服务平台。在全乡农村社区建设中实施“十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设一条商贸大街、一处集贸市场、一处便民超市、一个为民服务中心、一处小学或幼儿园、一处卫生室、一处文化广场和老年、幼儿游乐中心、一处警务室、一处工业及养殖项目区、一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种服务业,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方便广大居民。三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组织平台。社区内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协会,发挥农村党员和农村

创新社区党建 服务社区居民

中共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 土贵山社区党支部 近年来,土贵山社区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落脚点和出发点,结合社区党支部建设工作实际,从抓支部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关心居民的冷暖作为支部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党员岗位定职、党员挂牌服务、争创社区党支部”等系列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创先进党支部打下良好基础。2009年曾被自治区授予“和谐社区”光荣称号,并多次迎接自治区、市、旗三级领导的参观检查,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认可。 强本固基彰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和谐文明社区建设的关键是领导。2008年旗委、政府下大力气整顿社区。首先对各社区通过笔试面试考核,公开选拔,土贵山社区书记也由此产生,同时又把2名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党员充实到党支部班子中,新的班子组建后,充满了活力,确立了“核心在组织、专心抓党员,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的工作思路,制定

了党支部活动计划,党支部工作职责,党支部学习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任岗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支部书记工作职责,支部委员工作职责,党小组长工作职责等十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党员考核记录,民主生活记录,党员学习活动记录,党员走访谈心记录,好人好事记录等,并对党员提出了“争创一个目标,做到二个加强,实现五个提高,即争创先进党支部,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小组的组织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支部工作质量,提高党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党小组战斗力,提高党员政治工作和水平,提高党员承诺制度活动水平,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党员行为增强了党员工作意识。 践行宗旨争创一流党支部 争创先进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部分,党员挂牌服务是联系广大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党支部结合实际在党员中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份真情献社区”等亮身份系列活动。严格按照各自得承诺,带头先行,付诸实施。一是加大社区阵地建设力度。土贵山社区原来办公活动面积不足100平方米,2008年由旗委、政府投

农村社区服务模式

农村社区服务模式的回顾与前瞻——从乡村建设运动到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村社区服务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应具有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以来,中国农村社区服务在乡村建设运动时期、集体化时期和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合作社与教育共同驱动的服务模式、先生产—后生活的服务模式和公共服务下乡的三大模式。这些社区服务模式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有较大差别,其后蕴涵着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博弈。不过,单靠某一方力量强大不一定就有高效的社区服务,只有“强政府”“强社会”与“强市场”联手,打造多元合作的服务模式,才能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既好又多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经营服务。 【关键词】服务模式;农村社区;农村建设 鉴于农村社区服务与农村建设的高相关性,本研究从农村建设演进中描述社区服务模式变化。其一,农村社区服务发展与农村建设密切相关,但它们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农村社区服务渗透于农村建设中,是农村建设诸多矛盾的主要矛盾,农村建设必须寻求社区服务支撑,并要在建设中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其二,农村建设一路走来,不同社会背景下社区服务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建设者是否意识到,无论服务项目有多少,也无论服务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社区服务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式。其三,回顾农村建设中社区服务模式及其变化,目的在于检视不同时期农村建设及社区服务工作,反思其中的得与失,以便更好地改进当下农村建设中的社区服务工作,进而使广大农村居民享有更好更多的服务。 一、社区服务: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中国农村建设历经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集体化时期农村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个主要阶段。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由社会力量推进,通过举办合作社、开展教育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农村经济。集体化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领导政治化改造后的农民共同参与农村集体建设,所有建设活动都受到国家体制支配,并且围绕政治和经济中心任务进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建设是在“三农”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在国家不断进行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基础上展开的,农村建设已不再局限于解决“三农”问题,它还被置于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部分。 结合当下的农村建设,回顾百年来中国农村建设历程,不难发现,尽管不同时期的农村建设活动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甚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与其说它是建设农村,不如说是破坏农村生产力的瞎折腾——阻碍了农村社会发

最新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 1 2 阳信生 3 [内容摘要]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着行政权与自治权冲突、村两委矛盾较突出、4 村民自治制度整体绩效欠佳等问题,为此,需要改变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推5 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具体做法是在理顺乡镇与村一级关系的基础上,实6 行行政权与自治权分开,将村级组织行政化;村民自治的重心则下移到由村民7 小组重组而成的社区,实行农村社区自治。 8 [关键词]行政权与自治权分开;村级组织行政化;农村社区自治;农村9 治理模式创新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11 济体制改革启动,农村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村民自治的12 推行改变了我国农村治理治理的格局和模式,对于农村治理变革影响深远,被13 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创举。但是,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实行二十多年后的今14 天,人们对村民自治的评价颇多争议,农村治理现状亦难以让人满意。那么,15 如何降低农村治理成本、发挥村民自治最大的制度绩效?如何克服村民原子化、16 调动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农村治理模式如何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回到当17 下的农村现实中认真思考并做出回答。笔者认为,通过理顺乡镇与村一级的关18 系,实行行政管 19 理权与村民自治权分开,将村级组织行政化,村民自治的重心下移到由20 村民小组重组而来的社区,实行农村社区自治,是解决我国村级治理所面临困21 境、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的现实选择。 22 一、当前我国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困境 23 (一)行政权与自治权矛盾突出

24 在当前“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村民自治的行政化现象比较突出(有25 人称之为过度组织化),行政权压过甚至取代自治权,村委会更像是一个行政26 机构而不是自治机构。如何处理国家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实27 现农民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于乡镇政府来说,28 他们最关注的上级交办事务的完成,包括计划生育、税费收缴、社会稳定等,29 而不是村级的建设和发展,所以,他们往往利用各种方式促使村干部完成大量30 的政府任务。而在现行体制下,村级自治组织一般会选择与上级保持一致,依31 附于乡镇组织,“代理人”角色强于“当家人“角色。[1]村级组织若是乡镇政32 府的“仆人”,便难以做好村民的“仆人”,为村民提供各种社会公益性服务,33 村民的自我选择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权利便无法得到有效保34 障,村民自治被严重虚化,乡村自治停留在较为初级的水平。有学者认为,实35 行村民自治后,“国家不是缩小了在农村的控驭范围,而是改变了对村落的控36 驭方式——至多是在改变经济控驭方式的同时,减少了对乡村社会事务的过多37 和过于直接的干预。限于权威的依附性和自治规模的限制,在强大的行政权威38 的压力下,自治组织很难成为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国家不想管的事可以不39 管,想管的是随时可以管起来”。村民自治在各地的命运基本上系于政府是否40 干预以及干预的方向,是“人治下的村民自治”,是没有根本保障的村民自治。 41 [2]赵树凯等人也指出,对于多数乡村干部来说,民主不是价值目标,而是手段。 42 村级组织正陷入一种行政色彩强化、实际功能弱化的尴尬境地。[3] 43 (二)村民自治变成村“两委”自治,村干部腐败问题严重 44 正是由于行政权的过多干预,村级自治组织的准政权色彩浓厚,更多的45 是充当政府的代理人而不是村民的代理人,主要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村民负责。 46 为完成上级任务,村级组织的管理模式比较集权,权力很容易出现异化;而乡47 镇政府为了完成任务需要村干部的配合,往往给了他们比较大的权力空间,以48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上由于体制内外都缺乏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村干部的

新农村视域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2012年第9期总第311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92012Sum No.311 新农村视域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 洪玉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准确把握农村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向,选好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农 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关键词]农村;基层党建;突破口[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09-0030-03 [作者简介]洪玉梅(1964— ),女,湖北恩施人,副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组织延伸到基层、支部建在村上,这是我们党的一个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在农村执政基础之深之牢的根本所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从农村建设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出发,深刻审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定位、作用和方法,进一步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能够满足党对农村领导的政治需求。农村基层的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与相关工作开展的核心,是贯彻实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率领农民群众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基石,肩负着推进党对农村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以及组织领导的主要职能。只有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从而实现党对农村的正确领导。 2.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处理“三农”问题的战略需求。首先,要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就要创新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当前,中国正从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但依靠一家一户的力量,难以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只有通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充分施展专业协作与行业协作的力量才能实现。其次,要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就要创新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我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都是发起于农村,逐步推广到城市与其他领域的。我们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依靠创新农 村基层的党建工作,汇集各方面的意志与力量才能实现。再次,要解决我国的农民问题,就必须创新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紧密联系众多农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只有推进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才能不断深入了解民情,全面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切实爱惜民力,注重改善民生,最终不断实现民利。 3.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社会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大批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大量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中青年农民与农民党员进城工作、经商以及办企业,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产生了重大冲击。其次是农村社会文化正由传统文化向现代的多元文化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也在发生转变,所以推进创新农村基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尤为迫切。再次是农村社会的急剧转型,产生了新的农村社会的矛盾,这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基于这些困难与问题,只有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结构的合理转型。 4.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是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的现实需要。当前,尽管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发挥了其核心功能,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制度、运行体制、主体素质以及工作方式上并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些也为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义1.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有助于加强县乡党委管党的责任,开展高效分类指导。调整组织结构,村党 · 03·

构建农村和谐社区发展模式

2012年1月刊改革与开放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集合社区卫生护理界的专家,给予社区定义:“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社区为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起媒介桥梁的作用。农村社区,则是指在农村地域中以行政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以村委会为农村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便于镇街指导,便于以村委会为主体进行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理性分析: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从全国范围看,农村社区建设虽经历很长的时期,但现在有停滞不前的趋势。目前为止,国家层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我国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着若干问题,这就需要对我国大多数人生活区的农村进行积极探索和研析。2003年以来,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先后开始推行“农村村落社区建设”着手进行社区制度创新探索。2006年国家民政部在215个县开始进行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 二、掌控当下:农村社区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处于探索时期,国家层面的农村社区建设政策体系还没有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客观上有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原因,主观上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不足、村民缺少民主自治意识、党政组织对社区建设管理越位和错位、社区干部与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和谐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在观念定位上。由于农村和谐社区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对到底什么是农村和谐社区、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推进农村和谐社区建设等问题,都还没有系统的论述,使基层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 二是在政治生活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和放开和冲击,党的建设没有并进一步跟上,许多地方发展党员缓慢,对党员的准入过宽,管理不严,党员在农村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农民心中威信不高,有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村委瘫痪,完全是“村民自治”。 三是在经济发展上。虽然有近几年过的日益加大的惠农政策和各项财政支持,农村发展比较快,更多的农村社会资源流入到城市中去,如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大量农田荒芜,这不但不利于农村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社区建设,而且会造成农村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是在文化建设上。农民有强烈的文化诉求,但在现实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应答。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文化基础设施老化,废弃,或者挪作他用,和过去相比,甚至处于只退不进的局面。在农村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失衡更加严重。 五是在乡村教育上。农村社区的教育和以前相比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不能完整的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失学现象已基本杜绝,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入学率都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这一方面归功于国家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关注农村教育的结果。但其中仍存在问题,农村教育数量与教育质量不成正比,许多农村学校教育设施老化,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三、引领探索: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之初探 农村是近7亿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实现全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是社会和谐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们全面建设新农村社区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坚持科学的和批判的精神,通过艰辛的努力,建立和完善宜居型的农村社区建设值得深思。 (一)合理设置农村社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好试点,以便于当地居民生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减少改革阻力。确定农村社区的范围,可以“一村一社区”,也可以以自然村或村落为单位。试点工作应先期在村组织健全、两委关系和谐、村风村貌良好、经济发展较快、有一定基础设施的村展开,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试点中要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从实际中出发的原则,做到,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在实验中不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实验,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便民、利民的百姓社区。 (二)社区欲发展,经济需先行。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浩大工程,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社区建设就不可能持续进行下去,更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必须要经济先发展。近年来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生活也日渐富裕,但从总体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农民收入单一,一般农村都缺少企业和资源,资金来源少,改革经费比较紧张。这一方面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政策“输血”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农村自生的造血功能强化,拓宽融资渠道,用好党的政策,结合自身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经济。距离城市比较近的农村社区,可建立蔬菜基地,水果基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发展深加工打造农村特色经济。总之要根据社区自身提点,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创新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新模式。 (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强化村民管理服务社区意识。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针对上述农村党建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完善以党委政府领 探析构建农村和谐社区发展模式 马巧丽(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一航(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摘要: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涉及到农村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和谐社区包括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医疗卫生建设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内在需求。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是落实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 关键词:农村和谐社区模式 14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