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狮子林

苏州狮子林
苏州狮子林

苏州狮子林

一、园林美的意韵

第一,可以从“园名之意”,了解“园林之意味,主人之情趣”。

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又称五松园。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第二,园林美之意韵,可以从狮子林的造园手法来体现。

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家具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

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园中虽峰岩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2 、水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写到:“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用水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境,便可使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狮子林整体布局上呈长方形,中部为池,水面波动,使幽静的园林有了生气。人们在游历时,也充分体会到了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的感觉。由于此园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即使是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园林引水造园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狮子林中池水曲折蜿蜒贯穿于整个园林,使得整体呈长方形的单一布局形式得以丰富,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营造中是常使用的手法,但在这里的运用却是很成功的一例。

3、廊

狮子林中还有一处亮点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廊”。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和古诗文,特别是词的结构相似,为了引人人胜,为了求得意境的深远,古典园林在布局上无不追求蜿蜒曲折。那么如何实现曲折性呢?那就要借助“廊”的连接作用了。在整个狮子林园中长廊的分布亦如池水蜿蜒曲折贯穿始终,使游人或行或止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在不同的空间中感受到整个园林的意趣之所在。在园林中设置长廊,既可使游人在其

引导下游历、小憩,又可为游人遮雨;可以说长廊使得整体园林营造实现了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效果。狮子林之所以显得境邃幽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曲折多姿,穿插于花丛之中的长廊。

4 、家具植被

“狮子林”园中的植被和家具造型及用料也处处显示出了精美。“园,所以种树木也”,“种果为园”,从这些解释来看,园林是不可以没有植被的。园林中有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由于江南水乡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适于植被的生长,狮子林中的植被无论点种还是丛植,均错落有致、参差重叠,以古五松园庭院为例,整个庭院呈“凸”字形平面,有桂花、柏树各一株,一据院西,一据东南,桂花窈窕袅娜,松柏挺拔苍劲,二者相互映衬,点缀了庭院空间。狮子林中的植被栽种还运用了中国画论中的“以一当十”论,在园内山石集中的地方广种树木,将整个园林布置的苍翠茂密,颇具山林野趣;再加上开窗借景手法的运用和植被相互呼应衬托,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构图景致和丰富的视觉景观,让游人有既在画中又身临其境的双重感受。

二、园林美之文化内涵

第一、假山构造奇巧,石文化内涵深厚

苏州的假山,大体上可分为土石假山和石山两大类。土石假山有土包石和石包土两种形式,山上一般植以树木,佐以植被,极具天然野趣。石山则根据选材的不同可分为黄石假山和湖石假山。前者顾名思义是用黄石堆叠而成的,此类假山显得棱角分明、刚劲有力。而苏州地处太湖之滨,自古就盛产太湖石,用这种石头堆叠的假山即俗称湖石假山,具有婀娜多姿、玲珑剔透的阴柔之美,是苏州假山中的经典之作,狮子林假山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历史悠久,价值极高。

据顾颉刚《史志笔记》引邑人吴癯庵考证:“狮子林为朱动从太湖运来之石,未及送汴而徽钦北去,乃留苏州,及宋亡而寺僧筑园”。由于太湖石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瘦,指石体线条明晰,挺拔俊秀;皱,指石体表面多有凹凸,高低不平;漏,指石体内部布满孔穴,且孔孔相套,密密麻麻;透,指石体纹理纵横贯通,十分剔透,因此,秀美玲珑的太湖石历来成为人们造园的首选材料,遂才有北宋徽宗为建御花园——艮岳,特派人到江南遍搜奇花异石,即“花石纲”一事。

2、设计巧妙,回味无穷。

狮子林假山总面积约一千一百多平方米,远大于一般园林。元末明初建园时,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加上天如禅师惟则参与了造园设计,整座假山气势磅礴,峰峦叠嶂、洞壑幽深、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袁学澜在《狮子林记》中曾有评价说:“石之奇,为吴中之冠”。

3、种类齐全,品位较高。

狮子林以其别具特色的假山,成功地在繁华的闹市中营造了“城市山林”的景观,并获得了“假山王国”的美誉。更为难得的是狮子林的假山种类齐全、品位较高,有湖石假山(如

大假山,小假山,岛山、南山等处的太湖石假山)、黄石假山(小赤壁)、土石假山(位于水池西岸)。同时,散列于厅前堂后的,还有堪称经典的湖石小品。而更多的零星湖石,或点缀于亭周桥基,或错落于曲径两侧,或镶嵌于花台水榭,或侧立于粉墙一隅,甚至连厅堂的台阶,也弃平整的花岗石条不用,而改用高低不平的湖石。其表现形态,有峰峦岑嶂,有崖壁屏阜,有冈坡谷丘,有岛岸矶穴,蔚为大观。

4、主题明确,意蕴悠长。

在佛教中,狮子被视为佛国神兽,而“佛为人中狮子”,因此,狮子林假山的立意即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采用比喻、夸张、借代等手段,汇集了佛教故事中珍禽异兽之精华。园内姿态各异的狮石狮峰,竟多达500座。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在园中游玩时,曾一一指出园中山石何为少狮,何为狮舞,何为狮子吼,何为蹲与睡,何为搏斗,何为抚球相斗等共五百种形相,数尽五百狮子名,并隐符五百罗汉身。左右随从就其所指而仔细审视,竟然无不相象,于是狮子林更为声名远扬。

狮子林假山的意境取自四大佛教名山,特别是九华山的境界。九华山石峰林立、峻峰凌空、洞壑幽深的自然山林景象,形成了奇峰怪石突兀嵌空,“山深峨重、峰高峦青、净土无为、佛家禅地”的空灵意境。此外,假山中九条趣味各异的进山路线象征着佛教中的“九九归一”,殊途同归之意。而设计的上、中、下三层假山则分别代表了天堂、人间、地狱三重境界,穿游其间,体味人生百态。

第二、整个园林与禅宗文化紧密结合,使狮子林形成了有别于苏州文人山水写意派园林的特色。

典型的苏州园林是属于文人山水写意派的自然式园林。园主多是洁身养志或官场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希望寻找自由的乐土以安度岁月,因此整个园林给人一种随意、松弛乃至无拘无束之感;在造园手法上,讲求师法自然、效法自然,追求山林野趣;在园林主题上,体现出浓厚的士大夫文化。但狮子林却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

狮子林在元代建造之初,又叫菩提正宗寺,其开山祖师惟则为禅宗高僧。狮子在佛教中被视为神兽,佛经中称“佛为人中狮子”,佛陀讲经说法遂称为“狮子吼”,佛之坐处(后泛指高僧坐席)称为“狮子座”,禅宗寺院又叫丛林,简称林。因此,“狮子林”三个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

禅宗的僧侣起先多居住在岩穴、山洞之中,或是在律寺中另立别院寄居,直到唐代的怀海禅师拟定《禅门规式》(世称《百丈清规》)创立丛林制度时,才建立禅院,从而使禅宗与律宗僧徒在生活规则上有所区别。

狮子林的情况正反映了元代苏州的禅寺仍保留着早期禅寺的特征。其一,“心外无佛”,不设佛殿,无偶像膜拜。其二,园中众多建筑的题名均富有禅宗特色。即便后来狮子林成为了私家园林,这些建筑在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文化与中国园林艺术相互影响的一个典型例证。

禅师不仅仅在讲经论法时传授禅的真谛,也在游览园林、欣赏景色时解析禅理。在狮子

峰前,他们或想到狮子应为佛座“只堪负莲座,稳载法王身”,或以狮子比喻佛法所向无敌“猛恃势何雄”、“距地似扬威”;在含晖峰前感到“神境妙自入”、“澹然娱人心”子林;吐月峰下的“山中学佛人,见月即长拜”,体会到禅意如月光一般“散入大干界”禅悦之趣与园林之乐融合在一起。这种乐趣的融合是禅寺与园林结为一体的目的所在。而我国许多著名的寺庙有不少是凭借奇特的自然景观或菩萨“灵迹”来吸引香客,城市寺庙则建佛殿经阁、设放生池,供信徒礼拜念经、还愿施善。所以,狮子林由于与禅宗文化的紧密结合,不仅将它与苏州其它古典园林区别开来,也使它与众多的寺庙园林有着明显的不同,是既重自然之趣,又重性灵之乐的禅寺园林。

第三、狮子林是南北园林两大流派交融的见证和标志。

中国古典园林按照流派来分,可以分为以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和以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的北方皇家园林。前者属于文人山水写意派的自由式园林,“反正阴阳”,自由参差,以“不排比为妙”。而后者则完全相反,建筑宏伟壮观,灿烂辉煌,其色彩、造型和规整式图案型布局,无不辉耀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象征着皇权的统贯一切。

历史上曾作过七次南巡的乾隆皇帝对苏州园林非常喜爱,狮子林是他游得最多的园林,期间共留诗十首,题匾三次,临摹倪云林的《狮子林图》三幅。园主之一的黄熙在中状元之后,重修府第,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亭内画栋雕粱,金碧辉煌,完全一派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显示出与古朴、典雅的苏州园林完全不同的氛围。这种南北园林两大流派交流的明显标志不仅在江南地区,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也仅苏州狮子林一处。

三、园林美的形成机理

第一、狮子林的造园手法让人对园林的意境产生联想。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意的幽远和境的深邃。“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恰恰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境的深邃主要依靠增加景的深度来实现,而利用空间的渗透可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在狮子林中,借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窗洞的方法而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渗透,其效果十分显著。如自立雪堂前院复廊看修竹阁一带景物,廊的侧墙上连续开了若干个六角形窗洞,透过窗口摄取外部图像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忽隐忽现,有步移景异之感。此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景物引入室内,也是传统园林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从狮子林的营造艺术中,不难感受到其造园所追求的一种“写意式的意境”,一切营造手法都是为追求这一“意境”所展开的。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中国园林营造的传统大都是文人造园,因此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创作时始终都在追求神思和韵味。在造园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的意境美。还经常借楹联匾额来破题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时时处处都讲究“意境”,时时处处都体现出“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追求,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

第二、合理的景物之间的配置营造了园林的和谐的氛围。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

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林”。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更有文天样《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身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借梅咏怀,体现了文天样正气凛然的高尚情操。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粗干老木,盘根错节于石隙间,夏日浓荫庇日。秋叶灿若织锦,成为狮子林中一景。

第三、狮子林花卉为园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狮子林每年春秋雨季举办花卉展。春季为迎春时令花卉展:主要品种有水仙、梅花、蜡梅、迎春以及松、竹、梅盆景、插花等,这些盆景由资深花卉技师制作,观赏中能充分领略苏盆景的神韵。秋季为菊展,每年有20多个品种、2000盆菊花参展。分为独本菊、多头菊、艺术菊、案头菊、铺地菊五大系列。深秋时节、秋高气爽,徜徉在绚丽的花从中,叫人没然而生持螯赏菊的雅兴。

为丰富园林文涵,让来狮子林的游客欣赏中华文明的诸多艺术奇葩,狮子林在园西北部辟有展览馆。展览馆分上下二层,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先后办了“贵州奇石展”、“桃花坞木刻年画展”、“水乡、古镇、园林图片展”和“苏州赏石协会灵壁石展”。并将继续开办各种传统文化中新颖有特色、富观赏性、让人喜闻乐见的展览会。

狮子林的禅境分析

浅析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 摘要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和兴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园林。本文着重以狮子林为例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禅宗的主要思想以及狮子林的概况,然后从狮子林的名称由来、假山叠石、匾额题名、建筑布局等方面对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狮子林;禅宗;影响 0 引言 佛教传人中国早期的所谓“禅”,是印度佛教中一种修行方法,即由心意的安定、专注而获得智慧和超脱。它本身不是独立的佛教学派,而是作为佛教三学“戒、定、慧”的内容之一【1】。后来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变和发展,禅就具有了新的内涵(即把“禅”视为众生具有的本性,是众生成佛的因性,本来面目【2】)而成为别有洞天的一“宗”了。中国禅宗以慧能南禅为主脉,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反印度佛学人性与佛性截然分开的教理,跳出“艰苦修行”的模式,推出了一套快捷成佛的顿悟工夫。 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特殊范畴,以满足游赏和居住等多重需要为目的,将人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地创设的“第二自然”【3】。中国园林肇始于商周时代帝王苑囿,兴起于春秋战国,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并出现了私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私家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特征,后经历代造园实践,至清时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1】。苏州名园狮子林,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北宋末年。自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正式建园起,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形成了嶙峋假山与一汪碧水相依、松竹梅菊与亭台楼榭相伴的人化自然空间【4】。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曾说过:“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姿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狮子林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了中国人生命情调与心灵律动的形态,在这片天地中,交融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情趣、审美观念以及空间意识。从狮子林中,我们可以窥测到中国人独特的心灵,寻摸到中国文化血液中禅的因素,探索到禅宗对狮子林的影响。 1 禅宗思想 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至,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吸取儒道两家文化而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一方面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华夏民族注重实生活的文化传统构成水乳交融的整体,另一方面它与儒家立足于日常人伦,“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现实态度不同,也区别于道家执著于“乘云气,骑日月”的理想人格【5】。禅宗的中心思想是注重净性、强调自悟、提倡顿觉,它以重现本心为终极关怀,主张通过个体的自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亦在人的心中,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6】。禅宗用“离相”、“无念”等手段,除去表层意识的牵绊,洞察人心灵深处的隐秘,以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和超脱。它倡导的不是借重或依靠外在的权威、偶像,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内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比较于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苏州园林更注重文化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在悠远意境的创造上更胜一筹。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层次的美学概念。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案例,从虚实结合、含蓄与朦胧两个角度阐述其意境创造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意境借景含蓄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在造园实践和建筑实践中,意境的创造有着独特的体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之美,而就是在于艺术意境之美。园境和诗境、画境在美学上有着共同之处,就是“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园林的意境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象、一座单独的建筑、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样的意境能够给予观者更为丰富的美的感受。 一虚实结合 一处园林的大小、规模是有限的,怎样将大自然的万水千山缩略于园中,得其神髓与意境,怎样小中见大,在有限中见出无限,是造园家为园林布景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苏州园林的造园实践中,常常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感。 沈复《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时,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①可见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和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来扩大空间感,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

浅谈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价值

浅谈苏州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价值 摘要:我国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苏州园林,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堪以深究并为今用。本人在游历苏州园林之后,就其美学特征有若干自己的见解,不能详尽,只为应用者扩展设计视听尽己微力,以彰国粹。 关键字:苏州;古典园林 我国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苏州园林,说“中国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 本文着重从分析园林美学特征的具体承载休的设计初衷着手而非造园理论的角度探索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撷取以下几个方面,不曾概述,只求有抛砖引玉之效。 1.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对中国古诗画意境美的表达在彭一刚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意境的探求”一章中,无不详尽“中国传统造园实践者动用诗情画意以升华物质空间,从而创造出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为了探寻至美的诗情画意的寄予物,造园家们翻开历史,寻访能给予他们创作灵感的诗与画的先圣。他们找到了晋代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找到了《归田园居》,“缘溪行,夹岸数百步,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其文意而成拙政园东园。还找到了唐代的大诗人,山水画派的集大成者王维,找到了《杂诗》中“来白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所感的寒多蕊未开的时令气息,以及《夏日南亭怀大》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所蕴的清幽可居的归隐“仙境”,于是网师园“竹外一枝轩”乃成,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而立。当然还有王维表达的恬淡闲居的居所《兰溪图》、关仝的“山溪待渡图”、荆浩的“匡庐图”,均意出尘外,耐人寻味。这些山水风景画在帮助造园者们初期建立对所造园林效果的理解上大有裨益。典型的先有画后有园的园林首推苏州两大名园拙政园与留园。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挥毫泼墨,勾画出拙政园一代名园之蓝图;明代著名画家、雕塑家,造园艺术家周秉忠,因地制宜,匠心独运,方使留园之境之美“长留天地间”。借着诗情画意,苏州古典园林自然而然地流露着诸如“拙政园东园”的疏朗旷达,“与谁同坐轩”――“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清高雅致,还有网师小筑“竹外一枝轩”的恬淡之美,拙政园留听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诗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品评王维(字摩诘)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诗情与画意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以故古时的山水田园画家往往又是一位才华卓越的诗人。也因这种联系与造化,造园家们方才灵活自如地将诗情画意融于园中,使居者步移景移,尽得山水之妙,如在画中游。 2. 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的“花瓶”之美溯至秦代,始皇帝赢政缔造出疆域、政治、经济、军事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中国便以“支那”(China)享誉周邦。提到“支那”,外国人想的、说的最多的也许还是“china”(瓷器),这与华夏文明中一脉相承的瓷文化不无关联。说到瓷,就要想具体的瓷器,而在中国最典型、最有影响力的还首推花瓶。各式的形,不同的雕绘,巨匠们以此作出一件件流芳百世的佳作。在容物纳件之余,花瓶更以其形式美、雕绘的文化意境美感染着一代代富有创意、文思如泉涌的艺术家,

苏州狮子林作文

苏州狮子林作文 1苏州狮子林 人们都说苏州的狮子林十分好玩,那里的园林设计十分精致。我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如让爸爸妈妈带我去欣赏欣赏。寒假的几天时间,爸爸妈妈带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目的地—苏州狮子林。一进大门,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一块块砖,一片片瓦,搭出这座犹如宫殿的前厅。四周的腊梅正在默默地开放,时不时飘来一阵幽幽的芳香。前方有一条长廊,在长廊的左右两边,都有一扇扇镂空的窗户,每扇窗户上都刻有不同的花纹与图案。虽然十分简朴,但却不失高贵与典雅。慢慢走,慢慢欣赏,总会有不同的发现。来到正厅,正厅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一段美妙的故事,奇妙的经历。走到室外,一座绵延不绝的假山呈现在我的眼前。不论是在哪个角度看假山,假山都像一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总想爬上假山上玩一玩,寻找一下冒险的刺激。直到现在,我还有些意犹未尽,美丽的景色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像是在品尝美食,感觉那味道还留在唇齿之间。2游苏州狮子林 苏州的狮子林不大有名,而且比较小,但我觉得却很好玩,狮子林亭子很多,假山也很多,风景也很美。进入林园后,一座大如山峰的假山就映入眼帘了,假山外面有好几个洞和台阶,人都可以上假山。在假山洞里漆黑漆黑的,出来后,总会有几个台阶,可能上,可能下。

在假山上,我觉得可好玩了,爬上爬下的,像只猴子似的,妈妈还给我照了好几张相呢。假山上的台阶都是石头做的,石头大多都是奇形怪状,很大,很滑,踩在上面,有时没站稳,就可能会滑下去。在假山的石洞里,有一张大桌子,桌子摸起来,滑滑的。我跳上桌子,什么材料做成的不明确,不过凉凉的。在亭子边上的院子里也竖立着一座小假山,院子里的地面是用鹅卵石铺成的,拼成了钱和四叶草,四叶草口头就是花,忽然来了位导游,我就在一边听着,明白了,进来后,如果你先踩花后踩钱,就是花钱,花了钱;先踩钱后踩花,钱花,有钱花。真没想到还会有这种说法。苏州的狮子林真好玩!3游苏州狮子林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狮子林。这可不是真的养狮子的地方哦。因为园林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者”,故名“狮子林”。我们经过贝家祠堂,燕誉堂,小方厅,来到九狮峰。听导游讲,据说只有天子命的人才能看出有九只狮子呢!我看来看去也只能看出七只狮子。哈哈,看来我没有那个福分。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一个大花园里,这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木参天,怪石棱嶙峋,好一幅江南园林的好风景。尤为突出的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假山,细细瞧去,多么像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狮子啊。它们有的趴在湖边饮水,有的仰卧在角落里休息,有的在园中漫步,有的在林中嬉戏……。不同的人或从不同的角度看,都能找出不同形态的狮子,它们中有威武的狮王,有可爱的小狮子,有散懒老狮子,也有成群结队的狮群,在这里你大可以发挥你的想像力。据说园

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浅谈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作者:陈健 阅读:2358次 上传时间:2006-03-02 推荐人:wuyingjian (已传论文16套) 简介: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 一名园”的留圆…… 关键字:立意布局写意文化意境创造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四天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1. 园林的立意 1.1 苏州园林的风格特色的根基 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和,即吴语所谓“糯”。“糯” 是对苏州风格的简要概括,“糯”字包含柔美、温文尔雅、细腻、潇洒等等,同样苏州的园林也有着“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风范,当然传统的存在也受到历史的影响,回避倾轧的官场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请”,而以园言志,以景寄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意境。 1.2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同样也是造园之理。苏州的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看来都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正所谓:“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另外古人善于将宗教的事物动静变化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园林创作中,景物有动观静观之分,造园之前,首要考虑。所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人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赏线。例如网师园园子较小是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而拙政园面积较大,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廊引人随,移步换景,这是动观。

论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历史变迁

论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历史历史变迁 摘要 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物质资料和空间艺术,向人们提供身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惠的良好条件,从而使生活更为美好。苏州园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园内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颠,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如人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更给游入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关键词:狮子林;历史传承;假山叠石;空间布局;造园手法

前言: 苏州市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乡,气质婉约是它的特色,正因为苏州是这样的历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长沟流月去无声,是歌不尽的春华,唱不完的秋实,杜若洲头,秋水依旧。是的,秋水依旧,微吟还似清歌样,是苏州,且歌且吟出这样一曲风风雅雅的姑苏咏唱。衣诀翩飞,蝴蝶惊梦,刹那芳华,是谁,伫立于秋的尽头,沁湿了薄衣,风奏离歌,嶙峋成曲,重峦叠嶂,叠迭起寒涟徐徐。像个神话,苏州园林的神话。走过小桥流水,穿过细雨古巷,领略苏州园林的细致和典雅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假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步入其中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新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1 2 3 规划与生态学院 4 5 6 园林设计初步 7 8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9 ――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班级:12级园林一班 18 姓名:徐朕 19 学号: N3120830112 20 日期:2013年10月15日 21 22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23 ――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 24 25 26 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27 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 28 29 水。 30 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 3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32 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33 界人民的青睐。 34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35 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36 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37 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因其地原为宋38 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39 称为“狮子林”。

40 (狮子林平面图) 41 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 42 的。 1、山石 43 44 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堆山叠石向 45 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 石。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46 47 寸石生情”。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 48 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园中虽峰岩 49 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 50 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苏州园林狮子林实习总结报告

苏州园林狮子林实习总结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它原本是一座寺庙,元代至正二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与师相通)狮子林总平面呈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正因为曾经是寺庙,故而建筑多与佛教有关,如指柏轩、问梅阁、卧云室、立雪堂等。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狮子林中,常常利用一段曲廊,或一座幽静淡雅的小院再通过院落层层引入,步步展开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使游人更流连忘返。 沿着小径来,来到问梅阁,它坐落在狮子林西边,为全园最高处,阁外植梅数株,阁内地面有梅花纹,桌子、凳子和窗玻璃都作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这种做法,使问梅阁整体犹如点点小诗活跃生动起来,阁阁名问梅源出禅宗公案:禅师马祖道一有一天派人去余姚大梅山试探弟子法常,说道:大师近来佛法有变,以前说即心即佛,现在说非心非佛,不知你怎样想?法常答道:这老汉经常迷惑人,不知要到何日,他说他的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听后对众弟子说:大众,梅子熟了,意为已经领会佛学的真谛。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设计颇具匠心。,单听名字,就猜得出其诗意之浓厚,它位于问梅阁北,楼名取自林逋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楼外腊梅一株,使腊梅清香色态自然荡漾四周影疏影横窗,尤其是春暖之时,更是有鸟鸣风拂,静中有动,动中带静,情趣盎然。像这样运用植物来点缀其静雅诗美的地方很多,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浅谈苏州园林的意境美 ——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01209113 陆磊 早在高中时代,就看过有关苏州园林的文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由人造,宛若天成”,我在想,该是怎样高的艺术成就让如此多的文人墨客竞相赞赏;也看到一些亭台楼阁上的对联,“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风蓬鸣秋雨,水槛出苍烟”,不禁赞叹造园者的高雅情操与园林如诗如画的意境。后来又看到一些园林的图片,碧波烟雨,红阑画桥,林圃亭榭,雕梁画栋,更为感叹园林的精美与诗情画意。 这次短学期的实习去了网师园、拙政园、留园,得以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些园林,荷塘、楼廊、亭台、漏窗,都饱含造园者精心的设计,但又犹如出自自然,不加雕琢。坐在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看绵绵的雨丝落入池塘,池上的几片荷叶,池边的绿树、山石构成了一副意境优美的画卷。 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的。回来之后,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加上自己的思考与整合,明白了苏州园林的意境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空间组织 苏州园林有些很小,但走在其中时,穿厅堂,过楼廊,水池、花木、假山一一呈现,我们不会觉得它小,依然觉得它有丰富的层次感,游了网师园之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而这种丰富的层次感得益于它可大可小,时断时续,或开或闭的空间处理手法,正是这种巧妙的空间处理才使咫尺园林也可容纳青山绿水。 在一块不大的基地上,又要做建筑又要构筑人工的自然景象是比较困难的,而要让建筑与自然互相融合又不互相隐没更为困难。但匠心独运的造园者运用对景、借景、对比、因借、抑扬顿挫等多种空间处理手法,建筑与景观交织交融,让游人步入其中,步移景异,充分体验空间的丰富层次感。 在空间组织上,以网师园为例,它以道古轩、琳琅馆等厅堂为全园活动中心,面对厅堂设置水池、假山、花木、桥、廊等景物,作为厅堂的对景,在水池边设月到风来亭,不仅点缀了厅堂的对景,而且也成为观景的良好去处。坐在月到风来亭,对面的半亭、假山、绿树在云墙的衬托下成为一道构图优美的风景,而站到半亭看月到风来亭,亭、曲桥以及集虚斋又给游人带来了视觉享受,月到风来亭旁有墙,不仅分隔了空间,而且墙上的漏窗、门以及巧妙设置的镜子不仅起到借景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景观的层次。走过书屋,走出狭窄的走道,来到水池边,走道的狭窄与水景的开阔形成抑与扬的强烈对比,让人更觉得空间豁然开朗,丝毫不觉园子的空间局促。亭榭与厅堂常以花木、云墙分隔,又以连廊相联系,使网师园和其他园林一样可居、可观、可游,而且又多了一份精致小巧之美。 空间因借 苏州园林之所以具有如此的意境之美,和造园者空间因借的处理手法是息息相关的。 空间因借加强了空间美的感受,因借的手法也有很多,有邻借、仰借、俯借、镜借、远借等多种。邻借最典型的是拙政园“别有洞天”旁假山上的两宜亭。拙政园西部原为补园,与其一墙之隔,其园主为借赏拙政园的美景,在墙边以土石造山,植树、造亭,以为观景之用,和拙政园的两宜亭互为借景。网师园的梯云室仰借高处的树与假山,甚至是云和月,“梯云”之名也是由此而来,各园中因借水中倒影或登高处看荷塘游鱼都是俯借,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对苏州园林分析与感受 摘要: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意境是其美学灵魂。苏州园林在自然景观的运用上,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造园技艺包括营造建筑、掇山选石、栽植花木、通源理水、辟径铺路几个方面。园林艺术包含丰富的人文感受,同时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实体资料。其代表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苏州园林以虚拟艺术表现一个具体生活世界,其本意是封存身体、放松精神、训练感觉,我们应该将此种意境代入当下的生活之中。 关键词:苏州园林意境自然缩景园林本意 1中国园林文化 1.1中式园林特色 中国是世界三大园林发源地之一,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形象典雅而精致,中国园林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造园手法,“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与大自然交融的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修养。“园”,游息之所也;“林”,树木丛生者。“园林”二字,将山水花木、文化意境、亭台楼阁收容于一体。 中国园林,多运用借景与对景,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游赏的位置进行巧妙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 1.2中国传统文化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灵魂。意与境乃虚实相生,意胜的“有我之境”注重以我观物、得意忘象,这构成了园林文化的主观色彩;境胜的“无我之境”则为以物观物、畅神怡情,在营造中运用技艺发挥景物。园林中的意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造园者赋予园林景观的诗情画意、名士大雅及民俗风情。游园观景,游人触景生情,这不仅源于景致本身,更与游赏者本身的情致、修养紧密相连。 2苏州园林特色 苏州沉淀了厚重的吴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在此间应运而生,形成苏州独有的人文特色。此地既有烟波浩淼的气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明丽如春暖花开,空灵似湖光山色。苏州的地灵化生出才俊雅士的人杰,人们在此地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缩景为手法开垦园地,辟造出其独特的古典园林景观。 2.1苏州园林中自然景观的运用 白居易的《草堂记》有言:“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其表现自然美的主旨,主张因地制宜、相地合宜,利用地势特点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解读 空间,某种程度上作为建筑的第一要义,在我们平时的设计与思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抛去建筑表面那些浮华的装饰,一个好的建筑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空间。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为使用者、游览者创造出丰富有趣又便于使用的空间,是我们平日设计课的研究思考方向之一。那若将苏州古典园林的草、木、水、石等全部暂且抛开,唯余其空间构成与序列,那么,它们吸引我们的地方又究竟在哪里呢? 园林空间是指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由地形、植物、山石、建筑等造景要素所构成的景观区域。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园林艺术就是一门空间艺。庭院作为园林空间的基本空间单元,将庭院以一定的秩序组织、再利用天然或人工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构成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空间,因而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园林空间的基本构成、空间特点、序列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有助于突破旧制与常规,为园林发展制定新的规则与秩序,为构建生态、艺术、实用的城市大园林模式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在中国古代传统空间观中,没有一座建筑单体是孤立存在的,它既是建筑组群中的一员,也是天地宇宙中特定位置的一员,受“礼制”中整体秩序的严格制约。因此,在任何中国古代传统空间中,都包容了一个统一的具有宇宙意义的空间秩序,使其具有强烈的适应性,包容性和韵律感,即中国古代传统空间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园林空间的片段性是园林最本质最基本的空间特点,从古典园林整体空间布局到脚下的铺地装饰,无不体现出化简为繁的空间处理手法,而这一切都是由“小中见大”,“壶中天地”这样的哲学思想所决定的。古典园林的空间特点有很多,但所有的特点都是基于片段性而来,且与之有很强的派生关系,本 章节试从古典园林最本质的特点——片段性开始探讨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并由此递近的推测空间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其生长的“脉络”。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丰富多样,常以小中见大、错落有致、流动多变而著称。通过揭示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变化规律,可为空间配置与序列提供理论依据。 从苏州古典园林庭园及构成要素的多项统计分析中发现:开敞性庭园多配以水面和山体,封闭性庭园多配以平地和植物,以水面为主的园林由于水面自身会流动需要较强的围合才能汇集。所以各庭园沿纵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线状的布局。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沿横、纵两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面状的布局。具有容积空间围合、容纳的特点。以山体为主的园林中,由于山体需要堆叠才能形成,所以各庭园沿竖向排列构成园林。但规模较大的园林还会以水面、山体为主。各庭园沿纵、横、竖三向排列构成园林,形成立体布局,具有立体空间填充、堆积的特点。 空间序列,是指空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合理组织空间的顺序、流线和方向,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关系。有机的秩序感,及有序安排园林空间的流线、主题、结构是创造丰富景观及赋有喻意的空间序列的关键。因此把古典园林比喻为山水画长卷,就是指其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 通过分隔空间、划分区域、围合院落,可以产生若干空间,从而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多个主要景物。再借用设置大量完全通透的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在单个空间围合构件上开洞,就可把相互独立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延伸与渗透使相邻空间相互连接,再利用远借、近借、邻借、俯借、仰借,使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空间突破了场地的物质边界,有效地融合场地及周边环境形成流动空间。 所谓以建筑分合空间,是指园林建筑对园林空间起着划分和组合的作用。园林建筑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构建,作为生活方式的物质依托,园林建筑本身凭借人的想象而具有人的内在灵魂。在园居中,人

建筑布局与水体关系浅析——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 1.退离水岸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退离中心水面约6m,前为月台相隔,减少了大体量的建筑对空间的压迫感。周围视线开阔,轩榭楼阁,磊石佳木,犹如一幅让人目不暇接的长轴画卷。 雪香云蔚亭位于水池中较大的西山上,亭前也建有平台,平台向北退离水面约6m,亭退离水面约11m,前有皂荚树略为掩映,可俯瞰四周景色。与远香堂隔水相望,互为因借,构成重要的南北中轴线。 东山较小,山北建一六方形的小亭——“待霜亭”隐藏于树间,成为东山点景建筑,离东边最近水体约5m,与水面关系较远。可透过树林隐约看到池中芙蕖菡萏,主要赏山林景色。 东山南边的绣绮亭,建在假山之颠,距水面约11m。植被东南密合西北疏朗,视线向中心水体开敞,其东南边的海棠春坞等建筑则隐于树林之间。 “春秋有佳日,山水有清音”,绣绮亭往南的嘉实亭则完全远离水体,离中心水体约38m。 此亭以植物和山石造景为主,春日赏竹笋、石笋,秋日看枇杷累累。 玉兰堂为中园最后一处远离水岸的建筑。其东为黄石假山,遍植桂花,距离水体约17m;其北退离约10m,且种植乔木遮挡,使空间富于变化,游览时步移景异。 浮翠阁位于西园的假山上,为全园的制高点,距阁前溪涧约5m。这是一座八角双层建筑,但阁的体量与山体大小和西园空间相比,显得略大,比例失调。 与浮翠阁形成对景的是西南角假山之上的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六面为窗。站在宜两亭,可顾看中西两园的优美风光,为赏景佳处。距两边水面约7-10m。 2.一面与水相邻 倒影楼在西园的最北端,成为西园曲尺型水面的收束。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水面可以看到这栋楼的倒影而得名,这也是楼前的水域并未种植任何植被的原因。 倒影楼往南为西园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3个扇形窗速写),为三面汇水之处。

苏州园林浅析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景园赏析 论文题目:苏州园林浅析 系别:xxxxx 专业:xxxxxxxxx 班级:xxxxx 座号: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 任课老师:x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关键词:苏州园林、廊的造型艺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世界闻名、现状及未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

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导游词

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导游词 狮子林导游词(一) 苏州的狮子林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它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它在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里都有仿建。 走进了狮子林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迷狮阵。大大的石头,黄色的建筑,一不小心你就会迷了路。这个迷狮阵有九只狮子,它们是藏在很隐蔽的地方,是很难找到它们几只狮子的哦。据说当年康熙和乾隆皇帝特别爱到这里玩,就特地把狮子林仿建在圆明园、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的。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狮子林的故事吧。 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纯阳,有一次结伴游园,一头钻进假山,绕了半天走不出来。铁拐李一瘸一拐走得很吃力,坐在一个山洞里不肯动,嘴里直喊:“走勿动哉!走勿动哉!”他对吕纯阳说:“我呢歇歇力,下盘棋,啥人输,就把赢家背出去!”铁拐李晓得吕纯阳棋艺不高,一定输,哪里知道吕纯阳偏偏赢了这盘棋,铁拐李没办法,只好向吕纯阳求饶。吕纯阳到了洞口双手一拂胡须,口中念念有词,天上飘落两朵祥云,两位仙人这才驾云而去。狮子林中的棋盘洞,至

今还留下了吕纯阳用宝剑刻的棋盘呢! 狮子林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一路上过来大家辛苦了。欢迎来著名的江南园林狮子林游览,我是这里的景点导游,本人姓张xx,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在狮子林游览您可要注意安全了,因为啊这里狮子是很多的,所以大家要跟紧我啊!话不多说,我们进去吧! 狮子林系苏州市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元代至正元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园林是元代僧人天如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中峰禅师所建。大家抬头看这第一道门门额上“师子林”的师,就是老师的师。后来因为园内假山众多,形状像狮子,在写法上又改为狮子林,一直沿用至今。这里是检票处了,看门额上的“狮子林”三个字,这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哦。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贝家祠堂,因为狮子林的最后一位园主姓贝。看正中的那块匾上的“云林逸韵”四个字那是顾廷龙的手书,是为了赞扬狮子林的设计者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两边走廊的木栏杆上雕有牡丹、凤凰及寿字图案,上有带花瓶与贝叶图案的挂屏。贝叶是干嘛用的、有什么意义呢?它是为书写佛经所用,这既反映了狮子林是禅宗修学佛道的地方,又有纪念意义。大家都知道祠堂是供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doc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 苏州园林的简介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明清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分别代表了中国宋、元、明、清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 首先,自由灵活的建筑布局。中国传统建筑很早以规整的四合院为基本形式,形成封闭性较强的空间。这种布局显然不适

拙政园水系理解

积水而成池 众景以水为托 ——浅谈苏州拙政园水系设计特色的理解

积水而成池,众景以水为托 ——浅谈苏州拙政园水系设计特色的理解拙政园是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文徵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即以“中亘积水,浚治成池”点明,造园的主要思路对全园进行布局,形成弥漫处“望若湖泊”,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因地制宜、法乎自然造园手法。 图1 拙政园水系图 拙政园以水为骨架,布控全局,以水为主线,把各景点串联成一体。可以说拙政园各景皆有水是一大特色,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浅谈拙政园中各个景点与水的相互关系,梳理拙政园水体设计的特点。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

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从文征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可以看出水在拙政园中的作用。 图2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之四 文徵明的《王氏拙政园记》以水为线索进行描述,寻着文徵明的线索,探索

拙政园各景点与水的相互关系。 小飞虹 “堂之前为繁香坞,其后为倚玉轩,轩北直梦隐,绝水为梁,曰小飞虹。”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 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 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 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 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图3 小飞虹 小沧浪亭 逾小飞虹而北,循水西行,岸多木芙蓉,曰芙蓉隈。又西,中流为榭,曰小沧浪亭。 小沧浪亭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了一个闲静的水院。从小沧浪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志清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