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4.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5.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6.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前面学生学习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主要介绍地理学基本常识,介绍地理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途径。学习本章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加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认识地球和世界海陆分布的学习,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4.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5.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世界的地形

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活动2【讲授】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与相对高度

那同学们知道吗?什么是地形?

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我们用什么来表示地形的高低呢?

活动3【活动】世界的地形1

活动1:先观察图2-38,后看很多种的文字介绍。学生回答:表示高度

的方法有两种: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请两个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分别说出自己的身高,然后大家一起计

算他们的身高之差,从而类比,“海拔”和“相对高度”,让学生了解

和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

活动2: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活动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三幅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

有8811.43米,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提问个别学生回答:8844.43米是珠穆

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时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五种地形类型

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

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展示这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能区分这五种地形吗?要想区分和辨认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地形,首先要知道它们的特征。请用3分钟时间阅读P.34的内容。

活动4【活动】世界的地形1

活动1:利用教材P.36“活动”1,读图2-38,判断A、B、C、D、E各

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让学生利用直观的方法加

强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活动2: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很多1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世界著名地形

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吗?

活动5【活动】世界的地形1

活动1: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陆地上两大高峻山脉地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山脉带,

观察它们的走向分别有何特点?它们分别由哪些山脉构成?

学生之间小组合作,最后请学生回答他们观察的结果。

活动2: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区,并描述它们所在的大洲位置。

活动3.阅读教材P.35“阅读”——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在图上找出它们。思考与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地形之最?请在世界地形图上标注出来(教材P.36“活动”2)。

活动4:教材P.36“活动”3——认识家乡的地形。

说一说,你的家乡以哪一种地形类型为主?

举例说明当地地形对人们生活或生产活动有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后回答。

海底地形

总的来看,陆地地形的起伏是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到的,由于被深厚的海水掩盖,海面一下200米漆黑一片,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人们难以直接观察到海底地形的变化。海底地形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课堂活动:

活动1:通过课件展示的“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主要海底地形,并归纳它们的位置及特点。

活动2: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海底地形剖面图。画完后,教师展示画得好的作品。活动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海底地形的了解。

活动6【作业】世界的地形1

完成同步练习本节的内容。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2.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3.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世界的地形2

课件展示: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特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藏族人收留了他们,而且还和他们成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这些“蝴蝶”图就是我们要学会看的等高线地形图。

活动2【讲授】世界的地形2

等高线地形图

为什么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地形的起伏呢?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等高线是如何表现地形的呢?

活动3【活动】世界的地形2

活动1:观察教材图2-45“陆地地形示意图”,思考:这种地图表现地形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不足?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意见。教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强调主要的优势和不足:这种地图直观地显示了地形状况;但表示的地形不准确,前景比例大,后景比例小;山体背面地形状况不清;我又发表示地面的海拔等。

活动2:观察教材图2-46“等高线地形图”,思考:与前一个地形图比较,等高线地形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

清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强调主要优势和不足: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较准确地表示各地地形,海拔高低、面积大小非常清楚。但高低起伏不够直观,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等。

等高地形图因为能准确地表现地形起伏状况,所以它是最常用的,因

此要学会看它。学会看地形图,就必须了解它是怎么样的曲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活动4【活动】世界的地形2

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38图2-46,并用笔描出图中400米的

线和-200米的线。思考:这两条曲线上的数值有何地理意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强调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或深度相同,由此引

出等高线的定义: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

等高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

活动2:

用课件展示如图所示地形图,要求学生观察,发现它有何错误。

活动3:

对照教材P.39“活动”1,观察立体的地形是如何转化为平面等高线

地形图的;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注意观察不同坡度

的地方,绘出的等高线疏密是否相同。

有了等高线和等深线,就可以再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各种不同地形了。活动5【活动】世界的地形2

活动1:在教材P.38的图2-47中找到最高山峰、海洋最深处的大致

位置。

活动2:观察教材图2-49,归纳描述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别有何

特征。

教师强调: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弯曲,由山顶向山麓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有山麓向山顶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合。

活动3:利用课件展示如图,要求学生观察,它们是否错误,并说明理由。活动4:完成教材P.39“活动”2第(1)、(2)题。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但可以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

前面我们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我们发现立体模型中,坡陡的地方绘

出的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绘出的等高线稀疏。

活动6【活动】世界的地形2

完成教材P.39活动2第(3)题: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请个别学生回答。教师强调: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

的地方,坡缓。

活动7【活动】世界的地形2

活动1:观察教材图2-47,它与图2-46相比有哪些优势?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进行点评。

活动2:在图2-50中设计不同陆高范围的颜色,并在不同的等高线之

间涂上相应的颜色。

教师随堂巡视,对学生的涂色给予肯定。

活动8【作业】世界的地形2

《中国地形》第二课时 详细教案

第二课时地形复杂多样(比赛用) 导入:[提问]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提示)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叫地形。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下面,就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我国美丽的风光。(展示图片)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国不单地大物博,原来自然风景也是如此秀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要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两大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2)山脉纵横交错。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一同学习我国地形的第三大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P23,好了,我们第一步要做的是观察图2-9 中国地形,从图上找出我国有哪几种地形类型?(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很快就找出来了。在前面我们讲到的山脉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山地),对。这时我国五种基本地形具备齐全,那是哪一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呢? 哪位同学知道?(如果没学生知道)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地图册P13“我国各类地形面积百分比”图,一起来说,(生:山地)占比例最少是(生:丘陵)。以后上地理多用用地图册,你会发现更多秘密。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步,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第二点)。请同学们把地图册打开到P11,观察“中国地形”图。 (投影中国地形图)请同学们用彩色笔在P11的地形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然后找出每一级阶梯上有哪些地形区?(要求学生一一记住以下地形区的具体位置)…… 第一级阶梯上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上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第三级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1

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 世界的地形 海陆变迁)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2课时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 命题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2018·聊城中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谷 B、乙为山顶 C、该地为丘陵地区 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 2、图中标出的几条支流中,有一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关于丙、丁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丙村交通更为便利 B、丙村水源更为丰富 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2018·潍坊中考)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地形分布.为发展旅游业,在图中河流a-e段开设漂流活动项目.读图回答4~6题.

4、a-e河段落差可能为( ) A、300米 B、260米 C、200米 D、150米 5、最惊险刺激的漂流河段是( ) A、a-b B、b-c C、c-d D、d-e 6、因修建水库李村计划搬迁,图中最宜修建移民新村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命题点二板块的运动 (2018·烟台中考)2016年4月10日起短短七天内,阿富汗、缅甸、日本、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相继发生了里氏7.0级以上地震.据此回答7~8题. 7、厄瓜多尔7.5级地震的震中位于该国西北部马纳维省.小强想查找该省的位置,最好选用( )

A、世界地形图 B、南美洲气候图 C、南美洲交通图 D、厄瓜多尔政区图 8、小强将五次地震的位置标注在图上,他发现这些地震的分布有共同特点.这个特点是( ) A、都位于板块交界的地带 B、都位于世界高大山系上 C、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D、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018·扬州中考改编)读图,完成9~10题. 9、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 C、地中海 D、红海 10、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教案含板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含板书反思1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 3.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3.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地图册、课本中的相关插图、小黑板上的一幅指向标地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激趣]猜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打一事物。(学生回答谜底:地图)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地图的有关知识。(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启思]我们拿到一幅地图,该怎样去看地图呢?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呢? [活动] (要求)每个学生阅读课本16页“台湾的卫星影像”和“台湾岛地图”先自己独立思考“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然后再组内交流。(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教师找小组代表发言,不同小组可相互补充。(教师注意评价学生的回答) (小结)卫星影像反映的是一种实物景象,而地图上出现的是一些符号和文字。地图就是对地面景物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运用各种符号,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学习地图知识,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个是地图的基本要素。我们首先探讨地图的比例尺。 (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启思] 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 [活动] (要求)学生动手量算,用准备好的刻度尺量出自己课桌的长度。

世界的地形知识点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理知识点 姓名:班级: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 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叫相对高度。 3、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地势起伏 平原较低,一般在 200 米以下平坦广阔 高原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较高,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较低,大致在500米以下想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 米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4.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是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5、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6、海底地形:(1)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水深一般在 200米以内。 (2)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3)大洋中脊:大洋中心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4)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7、等高线是指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8、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成的彩色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图图。

1、下图所示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2、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海拔高度 B、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C、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平缓 D、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陡峻 3、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C、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 D、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 4、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A、洼地 B、谷地 C、鞍部 D、脊部 5、读下图完成问题: (1)三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王村地处;余村地处;李村地处。 (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米。 (3)图中河流甲的流向是。 甲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6.2 亚洲自然环境 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学生回答)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配合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亚洲复杂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课件:投影图6.2亚洲的范围。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70°N附近) 课件:原始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 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板书:跨寒、温、热三带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 活动:读图6.10回答: 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最低温在-40℃,最高温不超过10℃,而孟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各月均在20℃以上。雅库茨克在寒带,孟买在热带,形成二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课件:再次投影图6.2,让同学指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大洋及东、北、南三

面的气候类型。(学生回答) 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 板书: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 活动:读图6.10,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的省会,其全年降水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乌兰巴托是蒙古国首都,其全年降水变化不大且各月降水都少,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二者基本位于同纬度,但哈尔滨离海洋较近,能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影响,而乌兰巴托深居亚欧大陆内陆,得到的海洋水汽少,所以全年降水很少。 课件:投影6.9亚洲的气候类型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图并回答: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学生回答) 课件:投影更正 活动: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可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气候知识和图6.10中乌兰巴托和雅库茨克的图为例来总结。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活动:看看30°N附近地区的气候,回答: 1.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 2.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学生回答:有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高山高寒气候。 教师:可见,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板书:受地形影响,出现了高原山地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__季鑫鑫___授课教师________

【导入】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预期:缩小了10倍 5、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新课】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6、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7、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8、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9、(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略 3)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10、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11、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十三中 初一地理 世界的地形 练习题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巩固基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8789千米 B.8699米 C.8999米 D.11103米 2.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B.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C.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D.中国的大兴安岭 4.右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15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5.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高,但相对高度小 B.按一定走向有规律地分布 C.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D.海拔低,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6.某种地形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这种地形 是() A.洋盆 B.大陆架 C.大陆坡 D.海沟 7.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峭的广大地区,称为()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丘陵 8.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 B.南极洲、欧洲 C.南极洲、大洋洲 D.亚洲、大洋洲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所代表的地形是() A.山地 B.盆地 C.缓坡 D.陡崖 10.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一定是山顶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 D.等高线向高出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11.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12.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亚马孙平原—东半球 B.刚果盆地—非洲 C.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 D.科迪勒拉山系—亚洲 13.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 出来的,它在使用时有哪些优点以及如何使用及如何阅读地形图; 能力目标:11、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2、 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 缓。 3、 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 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扌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1、 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的基本概念。 2、 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 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 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 图是怎样制作出来 的。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地形剖面示意图、 各种教具使学生保持了较高的兴趣, 有利于这节课的学习。 地形图是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必须扎实。山地的各个部分较抽象,需 要下工夫理解记忆。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1、 学看地形图 2、 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着色规律、优点、缺点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教学难点:11 ?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 2 ?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 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 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情分析:学生自小学以来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只知道记忆、背诵老师教的、抄写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意 识,方法的掌握对以后 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读图的方法,在地理课的学习中必须掌握。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 一、课标 (一)课程内容标准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二)课标具体目标 运用地图,学会阅读地图,在地图上获取正确的地理信息。通过普通地图、经纬网地图等辨别方向,会判读经纬度且利用比例尺量算地图上的距离。培养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二、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 在地图上会使用比例尺,辨别方向、会判读经纬度和量算距离。 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阅读比例尺、方向和识别图例 2、教学难点: 在极点上辨别方向 三、学情: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在地图上学会阅读比例尺、方向和图例: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2、在地图上学会判读经纬度,换算比例尺且量算距离:70%以上的学生能够 掌握 3、在经纬网、指向标地图识别方向:6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在极点辨别方向(尤其是南极地区)感到难度 较大 四、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会判读经纬度,阅读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2、会在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并能正确识别常用的图例。 3、运用经纬网地图、带有指向标的地图,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等基本的学习地理的技能和技巧。 4、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教师展示地球仪图片和一张世界地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异同。(教师提示:从作用、优点和缺点等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地球仪和地图都是地图,都是学习地理,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工具。但地球仪携带不方便,而地图是平面地图不仅好携带且能表示多种类型。 【新授过程】 活动1:学会阅读地图语言 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程序和策略: 学生先通过阅读台湾地图,自主学习阅读地图的三要素,能说出阅读地图的三要素。 【自主学习】 (1) 阅读台湾卫星影像图和台湾岛 地图,哪个地图能让你觉得更了解台湾? (2) 在台湾岛地图上,找出地图的语 言(地图的三要素)。 【展示】学生展示两个问题 【小结】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三种语言 目标评价: 能通过地图认出地图的三要素。 活动2:学会阅读地图语言——比例尺、方向 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3 程序和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先确定概念再根据地图说出如何阅读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小组合作完成对比例尺计算、在地图上用指向标辨别方向。重点探讨南极地区经纬度的判读以及方向的认知。 【自主学习1】 (1) 比例尺是如何计算的?写出公式 台湾卫星影像 台湾岛地图

世界地形说课稿

世界地形说课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 《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着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二、说教法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世界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一、自主学习 看书P27图2-3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海拔: 相对高度: 读右图,填空: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二、分组讨论 1、五种类型基本地形的比较 (1)平原和高原 地形类型不同点共同点平原 高原 (2)山地和丘陵 地形类型不同点共同点山地 丘陵 (3)盆地:高,低 三、结合P32图2-45,你能找到下列地形区吗? 平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

高原:巴西高原;青藏高原 两大山脉带:(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科迪勒拉山系(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组成)和太平洋西部的日本群岛、台湾岛和菲律宾岛等岛屿山体构成(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著名山脉组成。 盆地:刚果盆地 你来填一填: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请看书P29图2-37海底地形示意图,你来揭开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 四、海底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海盆: 大洋中脊: 五、课后巩固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地面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高的地方,相对高度也大 B.海拔低的地方,相对高度也低 C.海拔高度可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D. 相对高度可用来表示地面的起伏 2.如果甲地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2000米,且比乙地低1000米,那么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A.甲地海拔为1000米 B.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C.乙地海拔为1000米 D.甲地海拔为3000米 3.下列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底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 B.海洋深处的地形一般是大陆架 C.海沟都位于大洋的中部 D.在大洋中脊附近,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教案2

《第三节地图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常用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理解电子地图的用途,并学会电子地图的简单使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地图并从地图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巧,真正学会使用地图。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地图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两节我们学习了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大家都知道哪些类型的地图呢?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回答) 师:地图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用途,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的种类和用途也在不断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地图,并思考他们所反映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地图回答自己知道的内容。) 这里我们说到了各种各样的地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地图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地图的应用(板书)。 二、认识常用的地图

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阅读地图的一般步骤有哪几个? 通过学生回答得出: 1、看图名 2、看图例 3、读内容(板书) 师:根据上述步骤阅读课本P36、P37页的图2-3-2和2-3-3,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图名、图例、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师:观察地图册上的图思考: 1、从这两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假如想修一条由北京到官厅水库的铁路,应该选哪幅图作为参考? 3、想理解北京有哪些区和县应选择哪幅图? 4、想了解北京有哪些交通方式应选哪幅图?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地图。 承转:我们所说的这些地图都属于传统的纸质地图,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地图(课件展示各种新的类型的地图),那么这些地图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使用这些地图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电子地图的应用。 三、电子地图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电子地图有哪些作用? 师:打开地图软件,向学生展示电子地图的初始界面,并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功能。 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地图软件向学生展示电子地图的各种功能,具体操作如下: 1、搜索“合肥实验学校”、“合肥野生动物园”等位置,通过放大和缩小功能更加清晰的展示这些地方,由此展示电子地图确定地理位置的功能。 2、查询由“合肥火车站”到“合肥实验学校”和“合肥野生动物园”的驾车路线,根据查询结果展示电子地图确定路线的功能。 3、搜索“学校”、“书店”等,通过搜素结果以展示电子地图的分类搜素功能。 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电子地图的用途,并学会简单的使用电子地图。 活动:利用电子地图,设计一次从我们学校到上海东方明珠的旅游路线。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 知道陆地地形的基本形态,学会区别高原与平原、盆地、山地与丘陵。 3. 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重点难点】 1.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点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读课本27——31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和五种基本类型。 2. 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一是,二是。 3. 海底地形有、、等几部分造成。 合作探究: 1.读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与区别,完成下表 2.观 察世 界地形图,你能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记下来与大家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世界之最”?与大家分享一下。

拓展提升: 材料一、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材料二、 观察并思考,回答问题: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2.总结出材料二中几种地形名称的等高线特征。 ①山顶:闭合等高线的数值;②盆地呢?; ③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突出;④山谷: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突出; ⑤鞍部:之间的部分;⑥陡崖:等高线。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各种地形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小——平原 B.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地面起伏小——高原 C.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较低——盆地 D.地面崎岖不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丘陵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在()大洲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3.在分层设色图中,通常用蓝色表示()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第二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 提出问题导入: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1、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 2、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 3、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 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板书:一、比例尺的大小 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讲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所示范围、内容详略关系: 比例尺所示范围内容反映 比例尺愈大愈小愈详细 比例尺愈小愈大愈简略 练习:做P21读图活动1巩固: 过渡:地图上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学生活动:利用教材提供的“北京城区地图”,量算从文化宫到美术馆的直线距离; 提问:地图上两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比较容易,量算曲线距离呢? 学生活动: 1.量算P21G图中河流的曲线距离 2.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量算曲线距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提问过渡: 1、假如我们随旅行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 2、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此事轰动了世界,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 什么地图?(世界地图) 3、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 办?(买一张北京交通图) 承转: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板书:二、地图的种类 导游图、交通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等 板书: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1)

柳山镇中小学集体备课卡科目地理课时8 年级七 课题第三节世界的地形(1) 教学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能在相关图中识别。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特点。 3、说出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4、了解海底地形特征,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说出各地形类型的名称。 重点难点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点 教学 方法 与手 段 直观教学法观察法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课内探究 备课区修改区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引出地形概念和世界的地形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学课本27页掌握下列问题。 (1)称为地形。 (2)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___ _、__ __、 ___ ___、___ _、_______。 (3)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指地面某一个地 点高出_____的______距离。相对高度:指地面 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______距离。 2、学生自学后回答,教师做简单总结。 3、多媒体展示示意图读出甲、乙、丙三点 的海拔,计算甲乙两点、乙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过渡,多媒体展示五种陆地地形。 审查组组长签字备课教师签名:辛卫国使用教师 课 内 探 究 5、学生自学课本27--28页掌握下列问题。 (1)完成下表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度地面起伏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2)山脉分布的两大地带: 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A、太平洋东岸的_______ 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_____山脉和南美洲的_____山脉 组成。B、太平洋西岸山脉带。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 _________山脉、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组成。 (3)说出几个陆地地形的世界之最。 6、学生自学后回答,教师做简单总结。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共同点 海拔高度地面起伏 平原低(200米以下)平坦广阔 地面起伏小 高原较高 起伏不大 边缘陡峭 山地 较高(500米以 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 地面崎岖不 平 丘陵较低 坡度和缓 相对高度 不超过 200米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湘教版中学地理教案《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开始上课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 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我们在地球上主要生活在陆地上,而我们生活的陆地,比如我们周围,有上坡有下坡,整个陆地表面并不像海平面那么平,有很多高低起伏。 讲授新课: 一.地形就是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 引出高度,并比较测量高度的不同方法。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 二.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表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海拔差。 过渡:正是由于陆地表面各个地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都不相同,所以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地形类型总结作业情况 利用身边常识引 入,帮助学生理解 利用教具吸引学 生注意力 提出疑问,启发学 生 绘制简单示意图, 表明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意义及不 同 列举熟悉的地形 ——五种陆地常 见地形 通过读图分析 巩固 积极思考 尝试用以有的 知识自主解决 问题 阅读课文,初步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定义。 通过举例、板图 理解海拔、相对 高度的含义,区 分它们的差别, 熟练巩固 利用身边知识 举例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虽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特别是缺乏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像,包括示意图、地图、景观图等。通过认真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大学法,逐步掌握世界地形的有关地图和地理知识,落实教学主题。 一)、是自主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分层设色世界地形图、各种示意图和景观图来设置问题,1、引导学生能读懂地图,利用地图复习旧知识和理解新知识。2、引导学生层层理解五种地形的特点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 二)、是比较法:通过景观图的感性比较和列图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增加对世界地形的掌握; 三)、是讨论探究法: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以及野外调查,了解你的家乡的地形特点,以及这种地形给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二、设计思想 【依据课标】 为满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新理念,根据课标,1、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2、利用图表分析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地形、分层设色、海拔、相对高度、高峻、山脉带 【教材内容简析与教材创新处理】 本课时主要是学习陆地地形和学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两大内容。根据“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一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围绕一张分层设色的世界地形图来展开教与学,培

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

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各位老师要特别重视,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精品小编特别准备了这篇初一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以供参考! ◆教学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这两项技能,学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有过接触。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提高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概括、归纳。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受地图之美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如果要去旅游,需要带哪些东西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地图,一同感受地图的实用和美丽吧!学生回答:地图等。 学生通过课件浏览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临沂市地图、景点旅游地图等地图图片。用一些地图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地图之美”,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讨地图之用交流探讨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那地图有哪些用途呢?组内交流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 地图 教案3人教版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地图及其严重性,了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严重意义,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及计算两点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三种比例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 2.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本方法。 3.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意义,进而引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知识都是重点,难点是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教学用具:带有经纬网的三幅图。 教学过程 [教师讲述]比较平面图与地图的异同。(引导同学从范围大小、信息量多少等方面比较。) 那么地图有什么用途呢?它是怎样绘制的呢?我们怎么使用地图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提问]请同学举例说明,地图有什么用途?(教师广博引导,最后总结概括。)可见,地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用途,在我们学习知识时,地图也是严重的工具,我们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它。要想使用地图,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板书) 一、地图的用途(板书)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板书) 1.比例尺(板书)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教师给出数据,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 [教师讲述]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用三种形式表示。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板书) ①数字式②文字式③直线式(教师讲清三种形式的详尽表示方法。强调三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并说明三种形式的比例可以互相转换表示。) [展示投影片]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练习]将写出的比例尺改写成另外两种形式并填在表中 3.比例尺的大小(板书) [教师讲述]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练习]下列四种比例尺中,最大的是______。A:1∶500000B: (答案是:A) [练习]将教材翻至23页,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提问]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从刚才的练习中归纳) [教师总结]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除了比例尺外,地图另外一个要素是方向。 三、地图上的方向(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