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一等奖作品:《书信—求职信写作》教学设计方案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一等奖作品:《书信—求职信写作》教学设计方案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一等奖作品:《书信—求职信写作》教学设计方案

2014年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第五单元书信

求职信是怎样“练”成的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求职信是怎样“练”成的

授课班级:2013级机电132班,学生人数:45人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改国家规划新教材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写作部分的应用文—书信中的求职信。关于应用文写作,基础模块(上册)要求依次掌握便条、单据、书信的写法,而求职信又是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面对就业最密切相关的一种书信形式,实用性很强。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2013级机电专业的学生,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便条、单据、初步认识到写作应用文应该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语意明确,但他们对应用文写作认识不够,写作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写作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学过就忘。他们对应用文学习兴趣需要调动,基础需要夯实,实际应用能力亟需加强。不过他们也有自身的优点,那就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较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了解、掌握求职信的基本格式、写法以及写作要求;能够独立完成一封较为规范的求职信。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行学习,举一反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帮助他们认识求职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掌握求职信的基本格式、写法以及写作要求。

5.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求职信写作要求中“针对性”的理解与运用,进而完成能力目标,最终实现情感目标。

二、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并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如电子白板、网络平台、多媒体、录播室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人才培养。

学法: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任务展示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可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疑难、整合知识、反思不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寓教于乐。

三、教学准备——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前教师将会让学生完成以上任务:1.做好关于求职信资料的搜集工作,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将其上传到“瞅瞅家园”网络交流平台。学生自主查阅,初步了解关于求职信格式、内容等相关知识。2.让学生自主阅读“瞅瞅家园”平台的提供名人求职信。3.

在网络平台开展关于求职信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学生可以提高对求职信重要性的认识,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求职信的写作基础,在授课时有所针对与侧重,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四、教学过程(两课时,共90分钟)

点滴感悟

我国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语文知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讲授,同时应该尽可能将语文知识服务于专业,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体现语文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的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让教师教学更生动,让学生学习更便利。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发表时间:2010-08-02T13:30:32.81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4月第1期作者:邰国富[导读]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江苏省姜堰市克强学校,江苏姜堰 225502)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205-01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作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创造活动,无“文”则不能“作”。这“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认识是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真实体现。作为作文的教学也就成了一项开掘人的情感空间和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要在这个工程中让学生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创造出新的成果,写出内容有新意的作文。 那么,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呢? 首先,用生活丰富学生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老舍以他的生活成就了《家》《春》《秋》。高尔基以他的生活,诞生了自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三部曲。由此可见,生活材料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感受,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祖国的激情,发现新的题材,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到自然保护区、工厂等地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视野,为他们写作提供丰富的、形象的、真切感受的写作材料。 其次,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生活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生活材料两种。间接生活材料是指报刊书籍、影视作品、时尚流行音乐、民族古典乐曲等各类材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根本不读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作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精炼、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千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二是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而且要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质颖,互相评点。 再次,灵活的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辩论会,知识抢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剪报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后,用激励的赏识评讲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上认为“自我认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往往容易塑造较为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相反则容易自卑。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习作必须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写作信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写好每篇作文。通常情况下,作文的评讲包括两个过程,即评改与讲评。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每个学生为基准,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除了肯定他们的长处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差一点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肯定他们,哪怕是细小的长处,让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讲话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生活是宽广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从创新的角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动感人。④①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表格式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沁园春?雪》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学生课时:一课时 提供者:黄元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 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点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1、在诵读词的过程中,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2、学习本文正确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形象生动性。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诵读词,体会词所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情感。 2、领略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诗作前,已经接触过毛泽东同志的一些作品,初步了解了毛泽东诗词 的风格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对诗词的领悟、品味已 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因为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对诗词意境的把握还会比较肤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品味能力, 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 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 中成长。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诗词,分析词中语言形象、精辟、优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1、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 的看法。 创造宽松的学习氛 围,且使学生对毛泽 东又一个整体的认 识:既有雄才武略, 2、(通过学生谈总结)在大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全国创新杯说课一等奖)

美丽定格,一瞬永恒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 开场白: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上本因有爱而精彩,而爱却因有遗憾和无奈而让人更为感动,请各位评委老师和我一起走进由台湾作家陈启佑倾情撰写的、一个充满遗憾和无奈的爱的故事《永远的蝴蝶》。 我将从教材、策略、程序、反思四方面来解读这篇美文。 一、抓住特点,说教材 《永远的蝴蝶》是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爱情”主题的一篇课文。在学了前面的爱情诗歌、散文后,它以小小说形式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将主人公失去恋人之后的悲痛、悔恨、自责、眷恋之情表达得缠绵绯恻,这就是小小说的魅力。所以,要求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了解并掌握小小说的体裁特点和写作技巧。 二、因地制宜,说策略 1、学情 我任教的班级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创作能力强,对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他们情窦初开,情感丰富,对爱情认识较为单一,却又重情重义,亦师亦友的我有必要加深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目标 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赏析来感悟小小说的构思精巧,语言精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提高对小小说悲剧美的分析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感受人物复杂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把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把握悲剧美的表现手法。 3、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依托信息技术,采取任务驱动法、词句圈划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品读鉴赏共同来完成本堂课。 三、多元解读,说程序 我将从“蓄蝶之势”、“入蝶之境”、“识蝶之美”、“诉蝶之情”、“致蝶之意”、“续蝶之缘”这六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1、诗歌导入,课堂造势——蓄“蝶”之势 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是我多年来的探索。按照惯例,我通过微博发起课文话题,引导学生在预习后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为课堂造势。同学们为男女主人公的命途多舛扼腕叹息,对故事的戏剧化结尾伤感不已,这些发自真情的留言在课前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调。 在导入阶段,请全班齐声朗诵泰戈尔《飞鸟集》中最能表现课文主题的诗句。这些饱含情感、琅琅上口的语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

浅谈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索

浅谈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索 作文首先得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而眼下学 生普遍感觉生活单调,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生活之源源源不断地流向作文呢?经过学习实践,笔者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让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作文开源。作文教学 情境法,依据直观教学原理和情知对称原理,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意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场合、景象,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写作 提供材料来源。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生活体会情境,组织活动体验情境。“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带领学生走向社会, 走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收集资料;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为作文而开展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和体验。写建筑,笔者请家长带学生参观柳州的桥;写游记,笔者带 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箭盘山奇石园参观;写人的记叙文,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写作的素材,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观察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写事的记叙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 的班级活动,通过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体验生活,获得感悟。 2.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百闻不如一见”,写状物的作文,最适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使学生对物的形、色、味、质地、气质特点等有感性的接触。直观教具可以是教学模具、挂图、实物等。 3.运用语言描绘情境。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实景,这就都需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有声有色的描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生活的表象 和体验,从而获得写作素材。 总之,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都是作文的素材,创设作文教学 情境,就能让学生找到作文之源,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二、“跟着感觉走”——作文训练序列化 懂得“写什么”,许多同学仍然不懂得如何下笔行文,总不可能跟着感觉走吧?然而,许多教师 在作文的训练时也是跟着感觉走,作文的训练存在随意性,缺乏完善、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系。而作文教学是一项具有整体性、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活动。学生只有获得了写作过程和方 法的指导,他们才会构思、立意、布局、表达。根据作文训练内在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笔者在作文指导上注重作文训练的序列化,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从 而解决“怎么写”的困难。总的原则是:先口头后书面,先单项后综合,先模仿后创造,先记叙描写 再说明议论,逐步实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是: 1.口头作文。口头作文,可安排在书面写作之前进行,也可以单独安排在平时的训练中。口头作文的题材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父母、校园生活、见闻感受、演讲辩论、一次活 动等等。通过口头作文,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2.单项训练。可安排人物的描写单项训练,景物描写单项训练,场景描写单项训练,还有叙事、构思、选材、线索、结构、思维、想象等等训练点。单项训练一定要全面透彻,即使在单 项训练时,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中学三年的训练总安排。七年级以记叙描写训练为主,八年级逐步开始进行说明训练,九年级着手议论性的训练,但整个中学阶段仍以记叙描写训练为主。 三、我的作文谁做主——鼓励个性作文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真情,没有创意的表达。他们唯恐 自己的情感不够高尚,思想不够深刻,语言不够成熟,以致得不到高分,于是学生被压制了个性,束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2020.3)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如何鉴赏诗歌 研修主题师生合作探究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姓名项霞工作单位岳西县汤池中学 学科年级高三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体、可操作性。) 1.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归纳读懂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 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技能起点和态度起点) 到了高三,学生读了不少的诗歌,但对于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还存在不足,诸如误读诗意,不能站在更高角度去理解和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分析作者的观点,从而更好的去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整体思想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四、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鉴赏的两点要求: ①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据此我们本节课围绕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如何做到对诗歌能读懂到会鉴赏到精表达。 五、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师生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欧阳修的《秋怀》(诗歌略),设计两个问题分四联学生思考、分组讨 论 找出诗眼,重点分析颔 联 展示刘孝绰的《咏素蝶诗》并作解读,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学生赏析形象,感 受诗歌意境 师生合作通过对题目 的关注、对诗歌本身的 研习以完成目标 展示王安石《定林》并作解读,引导学生体会理 解学生赏析形象,感 受诗歌思想内容 师生合作探究以完成 目标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学生对于诗歌鉴赏与理解是诗歌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学生了解了作者的身世经历和写作背景,才能深刻理解作品内容;同样,只有学生深刻理解了作品内容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融入到作者的情境中去分析和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 八、形成性练习题(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 课后赏析: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注}①此诗作于杜甫暂时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九、教学反思

说课稿(2014创新杯一等奖作品)

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型连衣裙款式设计》,下面我将从岗位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这6大方面解说本课题教学设计。 ●中职学校以培养适应现代化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如何让学生技能与岗位职业能力相适应是教师应先于教学所思考的问题,为了上好本堂课,我首先进行岗位分析。 一、岗位分析 服装设计师助理是本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之一。岗位标准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如下四大方面能力,所以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走是要求学生走进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引是引进企业任务,规范教学过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校了解岗位流程,毕业能胜任岗位工作。 ●了解完岗位,下面,我说说教材。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出自《服装设计》这本教材,由高教社出版,于国瑞老师主编,是服装设计方向的主要课程,教材章节设置非常合理,适合模块化教学。第二章从服装造型、款式要素论述了服装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要点。 本课题是第二节和第四节内容的拓展教学,我将教材知识与企业任务相结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将为学习服装分类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1.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课题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能描述X型连衣裙特征和局部设计特点。 能力目标:按企业任务要求,完成X型连衣裙局部设计。 情感目标:熟悉企业流程,了解企业规范。 2. 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如下重难点 (1)重点:X型连衣裙局部设计的应用。教学中,通过课堂讲解、岗位实践巩固学生对于该重点知识的掌握。 (2)难点:款式设计能符合企业规范。通过仿真教学、多元化评价突破本课题难点。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第二单元 [年级]高一年级上册 [单元课时数]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 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赏析 3、朗读示范磁带 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 [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篇)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 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 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作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创造活动,无“文”则不能“作”。这“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 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认识是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真实体现。作为作文的教学也就成了一 项开掘人的情感空间和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要在这个工程中让学生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创 造出新的成果,写出内容有新意的作文。 那么,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呢? 首先,用生活丰富学生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 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老舍以他的生活成就了《家》《春》《秋》。高尔基以他的生活,诞生了自 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三部曲。由此可见,生活材料是写作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感受,以激发他们对 大自然、对祖国的激情,发现新的题材,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到自然 保护区、工厂等地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视野,为他 们写作提供丰富的、形象的、真切感受的写作材料。 其次,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生活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生活材料两种。 间接生活材料是指报刊书籍、影视作品、时尚流行音乐、民族古典乐曲等各类材料,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根本不读 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作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阅读课文。教 师要“少讲、精炼、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 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千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二是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而且要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互相 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质颖,互相评点。 再次,灵活的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法,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辩论会,知识抢答赛活动,提高学 生的语文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 剪报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后,用激励的赏识评讲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上认为“自我认定”对于一个人的 成长极为重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往往容易塑造较为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相反 则容易自卑。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习作必须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写作信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 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写好每篇作文。通常情况下,作文的评讲包括两个过程,即评改 与讲评。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每个学生为基准,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除了肯定他们的长处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差一点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肯定他们,哪怕是细小的长处,让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 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讲话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 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 和意见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生活是宽广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从创新的角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这样写出 来的文章才会更动感人。④①

浅谈作文教学创新

浅议中学作文教学的创新 山西省高平市石末中学焦文习传统作文教学“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极易走入五大怪圈,即训练的模式化,指导的模式化,语言的“他化”,情感的“荒漠化”,思维思想的模式化。我想就此谈一谈我个人对作文教学的看法。 一.作文评估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文评估方式如今已是五花八门:传统式教师批改(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估方式);学生互批互改;以面谈代替文批;教师“下水作文”等等。姑举三例略做剖析。 首先看学生互批互改。我们得承认,学生改得很细致,眉批评语都不少,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他们在写作中常犯的大毛病:或对作文的中心主题模糊不清,或对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的艺术匠心评改不到位,并且大多数仅仅是挑挑错别字,划划优美句子而已。学生的批改兴趣尽管很高,但缺乏对本次作文训练共性问题的认识,实际训练的收效不大,还是要有教师的讲评才起作用,很费时费力。 再看教师“下水作文”。在各类语文教研书里均可发现此类不尽科学的提法。我也曾尝试过一二次,也曾当众“自得”地读给学生听,并自析自评。排除本人的写作水平有限因素之外,我发现,我的“下水作文”实际上是“作文下水”!远不如写作优秀的学生写的好!——相信有这种自知之明的语文教师也不止我一人。那么,教师的“范文”又“范”在哪呢?!这里必须明确一个问题:评论家与作

家是两回事。我认为,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舞台上最好的角色应该是评论家而不是作家。“眼高手低”对于作家来说可能是致命伤,但对评论家来说,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伤疤。话说回来,即使教师的作文真正好,用自己的文章去与学生的作文“比美”,不说“倚老卖老”也算是抹杀了作文优秀学生的光芒了吧。再有,我总觉得语文教师也够不容易了,有那么多正事要做不算,单单“多读书”这一条分内的额外要求就能把所有语文教师牢牢的泡在书海里!哪有时间来写一篇标准的范文呢?那些在课堂上与学生“同步完成”作文的教师,恐怕早忘了自己是课堂上的教学组织者,以致学生抄袭、卡壳、或干脆在玩也不闻不问。 再次,以面批代替文批。我曾试过一次,在一学期作文训练全部结束迎接期终考试时,我曾对两个班的近50名作文“问题学生”逐一进行作文面批。具体就是结合本学期该生的八篇作文,对他们的作文现状进行分析指导,每人5——15分钟不等,个别学生甚至要三五十分钟。针对性的确有,但解决办法说来说去无非是些“要多读书”、“要多写随笔日记”、“要多观察生活”等语文教师的大众套话而已。至于学生听后真正收获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问题是,如果每一次作文评估都这样先批改后谈话,恐怕学生都没时间来听你“刮噪”吧。 基于对以上三种(当然远不止这些)时下流行的作文评估模式的分析,我认为,作文评估不要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套路。传统的作文评估模式:批改(个性)——讲评(共性)好就好在能发现

浅谈作文创新教学论文

浅谈作文创新教学论文 当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 专科的一门基础课程, 也是一门主干课 程,与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古典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 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浅谈作文 创新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 作文创新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形式, 实施开放型教学, 把课堂与社 会生活接轨;突破思维定式,为创新作文打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创新 作文铺路、培养和发现创新,注意求新务实。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创新;个性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照作;教师批改、讲评。整个教学 过程老师是主角,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于发挥,因此作 文教学效率低下。创新性作文教学则是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激发兴趣、 激活思维入手,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潜能。学生喜欢写作文,他就会自觉地去 看、去闻、去思。 一、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形式,实施开放型教学,把课堂与社会生活接轨 创新性作文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观念, 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 把 作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认识 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布置学生清除身边不文明的事,要求学 生进行调查取样,再进行“清除”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以《文明的新风》 为题,为人们设计一下未来文明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兴趣高了,通过实地调 查,他们的实践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突破思维定式,为创新作文打基础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空间, 教师一定要先转变观念, 重视教学中的学 生主体性的发挥, 从让学生“学写”转向让学生“会写”,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比如,写苹果,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以及所感受的不同,会写出不同的 文章来,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对苹果的观察经验 、感受去评判学生作文的好坏,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肯定学生的作文,

浅谈创新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创新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信息量少,枯燥单调的现象,学生的习作选材假,表达虚,缺乏真实情感,独立作文能力差。因此,我们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现代教学指导下,遵循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规律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从兴趣入手,加强读写结合,在立意选材和构思方法上指导学生创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作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作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的重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事一线教学时,我大胆地进行作文教学创新,从兴趣入手,加强读写结合,在立意选材上引导学生创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在情绪引导上创新,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指出:“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

长期以来,作文课一直让学生感到头痛。大多数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提到上作文课就产生畏惧心理。他们写作文时要么是“无米之炊”,觉得没东西可写;要么像茶壶里的饺子,表达不出真情实感。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在情绪引导上创新,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1、引导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开展写观察日记比赛活动 有人说:“从事创作的人要有一双贼一样的眼睛。”意思是说从事写作的人要时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领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从中得到感悟,及时捕捉写作灵感,从日记写起。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常在日记中练习写点东西,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组织学生开展写日记比赛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将自己最满意的日记粘贴在班级的墙报上。让学生当评委,每周评出“十佳日记”,学生们争先阅读,并充分参与到对日记的评价中,他们各抒已见,滔滔不绝,兴致勃勃地品读着日记。这一举措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也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

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备注:黑体字带【】部分为解释说明部分。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课标为依据,落实教材训练容。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检。】 学习重点:通过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应放在本课语言的学习、理解、运用及语文能力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两课时 【说明: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方法时,要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避免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例:教学目标提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落实这一目标。】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背诵萧红《小城三月》写景选段: 1.“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花挂着他了。” 2.“河冰发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3.“小城里被花给装满了……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说明:课前三分钟说话容要精心选择,必须在教案中体现训练的具体容,容可丰富多彩,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重点,并借此引领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每一节语文课前都要有此训练。】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板书课题,识记“”。(由“淘”换偏旁来记忆……) 【说明:导课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尽量精炼有效。时间要控制,不要过长。有些课文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明:每一遍读文都有不同目的,要把具体要求体现出来,并有大问题。】 3.出示带拼音生词 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寒食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文的生字新词,理解诗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诗文,了解诗文描写的内容。 2.从诗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诗人以汉喻唐,敢于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以及宦官得宠专权等腐败现象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寒食》所描写的内容及其深刻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文中不易理解的内容以及如何朗读诗文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描写节日的诗文,你知道哪些?请你说说。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网上学习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诗——《寒食》。 3.正音,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翃”。指名朗读这个字。书空练写这个字。

二、师生交流。 1.师:寒食节在什么时间? 2.你知道“寒食节”的由来吗? 3.介绍作者韩翃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古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交流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四、动画演示,理解诗句。 1.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自由练读、学生齐读) 2.请学生尝试说说以下几句诗如何读。 3.指导读好诗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斜”字读古音) 4.学生尝试说说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5.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难以理解,请你提醒大家。 6.教师演示,指导读好后两句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自由读读下面两句诗句,说说你所知道的后两句诗句中的一些字词的意思。 8、教师指名说说其他两句诗句的意思。 9.利用课件帮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理解诗文意思。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体育一等奖作品:艺术体操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方案 艺术体操带操 ——体侧大绕环和双手8字绕环 教学设计方案

艺术体操带操 ——体侧大绕环和双手8字绕环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发展。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主动参与,掌握技能,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郑厚成先生主编的《体育与健康》(南方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选取第四章,第三节,第二小节健身舞艺术体操带操作为授课内容。这个项目动作柔软、流畅、飘逸、优美,练习内容丰富多彩,运用彩带的各种图形配合身体的各种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及美感,陶冶情操。因此这个项目能够把高中女生追求美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变“要我练”为“我要练”,长期训练能够有效的塑造她们的神形之美,为她们即将投身的就业岗位做充分的身心准备,所以深受女生的喜爱。本模块共8课时,本节课为第4课时。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12级会计电算化5班的女生,她们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收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音乐感知能力。一方面,她们爱美、渴望美,却不知如何表现美。对于形体美和内在美的追求盲从于成熟女性,这个年龄段又正是她们的身体和思想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她们却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练习方法。另一方面,会计专业的翻打传票、点钞、扎钞都需要手腕灵活、手臂有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85%的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75%的学生较好的掌握技术动作。 2、能力目标:主要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韵律操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重点: 1、向上绕环时用力摆臂,向下绕环时顺势自然摆臂。 2、以肩关节为轴,向上绕时用力摆臂,展腹充分。 难点:手腕灵活转动,带动带子转换方向。 六、创新思路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通过音乐和舞蹈陶冶美的情操,在引导学生对艺术体操的兴趣上,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心理,并结合专业特点,走职教特色。我从艺术体操彩带舞入手,让学生了解新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器械,了解彩带舞的柔软、流畅和优美,学习彩带舞双手绕8字,再通过小组的创编与展示,激发他们对艺术体操的热爱。 在课程的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创新性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观察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整节课都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作者:曹正红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6年第1期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曹正红 小学生刚开始进行写作时,由于对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不清楚,认为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 要写出好的文章更难。由于对写作畏难情绪的影响,他们在写作教学中的参与性不高,在进行 写作时经常绞尽脑汁的进行编造作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 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人手,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促进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他们在能够充分 发挥自主意识,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热爱写作,主动进 行写作,只有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用丰富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在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我在课堂上 给他们播放了动物园的视频,让他们通过视频来观察动物,然后让他们进行口头作文,说说自 己喜欢哪种动物,并说出这种动物的形状、跑跳时的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完整的 进行口头作文,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积极的开始动笔写作文。通过有趣的教学环节的 引导,让学生喜欢上了作文课,并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写作。 二、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生要写出优美的作文,需要增加词汇积累,在口程生活中多进行阅读,提高语言能力,使他们在写作时有丰富的语言素材,流利的写出好的作文。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自己喜欢的树立,来扩宽他们的思维面,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丰 富他们的语言功底,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飞跃,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粗略的看一遍就认为完成了阅读任务,这样的阅读对语言积累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不能有效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对他们的阅读进行指导, 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要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句型的运用,并随时把文章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随着时问的推移,他们记录的多了,就能够有效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用优美的 语言进行描写,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重视课堂上的阅读,通过对 学生阅读的指导,使他们从阅读课文中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 要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到课外,在学生选择阅读书籍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学生能 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鼓励学生从事实出发,在作文中融人真情实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些学生在看到作文命题之后,不知如 何下手,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思考之后,开始根据以往看过的范围进行照搬照抄和编造。不是 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在写起来往往没有情感的融入,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写起,创作出充满情感的 作文。例如,在六一儿童节之后,让学生描写对六一儿童节的感受。由于是学生自己的节日, 他们都以各种形式参与到了节日庆祝中,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描写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的进入到了写作状态,通过认真思考和构思,他们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对儿童节的看法。有的学生写出了观看节目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节目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写出了在

全国“创新杯”计算机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会声会影视频制作教学设计

“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Innovation cup"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competition 同饮长江水,共筑中国梦 ——会声会影视频制作

《同饮长江水,共筑中国梦——会声会影视频制作》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90分钟 2,授课人数:36人 3,课时:2个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二年级计算机班 6,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本次授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 字化资源、信息化环境,采用“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以2016年武汉发生严重的水灾,环保部门招聘宣传工作人员制作环保视频保护环境,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职业闯关,看能否入围,给学生真实的体验;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在规定时间内制作一个以“同饮长江水,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视频,以此来带动教学全过程,进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探索学习。 基本说明 设计理念

教材选用的是高教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本 书采用“主题引导+任务驱动”的编排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 本节课选自第六章第3节任务2,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软件操作技能, 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使用会声会影软件对视频、音频等素材进行编辑加工,为今后使用专业级软件处理素材打下良好基础。 中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 ,但情绪易波动等特点,因 此在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具体的招聘实例,以此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真正的将知识应用于技能。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