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文献综述

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文献综述
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前言

投资理财不仅是一门学问和艺术,且也是一门很难把握的学问和艺术,投资理财是一门职业,且也是一门槛很高的职业。投资理财也是一种生活习惯方式,其目的就是通过资产和负债管理,使其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的闲钱不断的增加,投资理财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因此财产性收入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明确农民家庭财产的法律地位,保障农民集体财产的权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因此,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促进农民财产积累的明智选择。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对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从2000年的3146.21元上升到2009年的7115.57元,同比增长126%;而作为三大支柱性收入的财产性收入从148.08元上升到167.20元,同比增长仅为12%。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但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却十分小,增长缓慢,这充分说明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思想淡薄。随着农村居民的收入和闲钱不断的增加,投资理财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由于农村居民的思想保守,风险承受能力弱及风险控制能力差等原因,他们在选择投资理财时往往会选择波动性小,风险系数小的项目,基本没有资产增值理念,而对于金融市场不稳定造成的资产损失也茫然不知。所以农村应该加强投资理财教育,转变农村居民单一的投资理财思想,积极主动地关注和学习各种投资理财手段,愿意承担一定的金融风险,进行多渠道的投资理财;各大金融机构应积极发展理财代理人及开发适合农民心理,操作简单方便,风险低且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合理进行资产配置等投资理财风险控制措施。所以我们想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农村居民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损失,让现有资产做到保值和增加,实现“钱生财”的生财之道和长远的投资理财目标。

二、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研究状况

2.1、我国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研究现状:

王勇(2005)从浙江民间资本发展现状中分析表示:民间借贷总量大小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而且主要集中在各县城和农村据调查,全省各地均存在民间借贷现象,但地区间的借贷规模差异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当地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金融环境和当地公众的投资意识等因素。民间借贷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总量呈上升趋势,借贷主体多元化。调查表明,民间借贷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不仅包括农民、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而且还涉及到机关干部、私营企业及其职工。借贷期限以短期流动资金借款为主,借贷形式多样,盈利性借贷不断发展民间借贷形式多样,除传统的企业集资(包括内部集资和内外结合式集资),亲朋好友间的互助会等形式外,近年还出现了多种盈利性借贷方式,发展迅猛。由此可见浙江民间资本数量可观,借贷活跃。但是投资失误和投资渠道阻塞不畅,炒房现象

依然很严重。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扬,为解决民营企业资金缺乏等目的,稳定经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民间资本是所有金融机构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

刘晓晴等(2006)对全国各地农村大学生的有关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农民整体收入低, 非农业收入小于农业收入,年轻家庭比年长者家庭有更多的节余; 农民支出上普遍节衣缩食; 投资品种单一; 融资渠道狭窄; 基建开支、生产资料开支、教育经费支出较大以及各种社会保障基本空白等理财特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农村居民的收入依然以农业为重,而且资产基本上都是由农业生产积累而成,农民的积蓄基本上都是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生产、教育和医疗等开支。但除此之外,农村居民仍有结余,由于缺少投资理财的渠道和相应的理财知识和技能,他们只能以储蓄为主进行单一的投资理财。说民当今我国面向农村的金融机构相当匮乏,这是农村居民理财困难最重要的原因。

顾卫(2007)对当代农村金融现状分析:从需求总量变化情况看,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与满足程度呈“剪刀差”变化趋势。金融供给量远达不到需求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需求变化的同时,没有提供出与金融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从而使这种差距不断扩大。从需求的结构变化情况看,生活性及生产性的金融需求满足度较高。农村发展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金融需求增长较快,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种养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大额资金需求强烈,但正规金融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从典型企业的资金来源变化看,民间融资正逐步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重要渠道。他的观点表明当前我国的金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服务上、产品的设计上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要发展我国的金融事业,离不开农村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程彩君(2008)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现状表现在(一)理财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人的钱包鼓了起来,家庭资产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投资理财成为了许多居民的当务之急;(二)理财越来越普及。根据2008 年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六成左右的居民在进行理财活动, 38%的居民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仅有1%的居民表示今后也不会考虑投资理财。(三)储蓄依然是居民理财首选。随着居民对理财产品认知度的加深,基金投资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青睐,基金由于其特有的属性已经有和储蓄分庭抗礼之势,和储蓄相比,它的收益更大,和股票相比,它的风险较小,而如今的股票市场状况十分惨淡,导致居民对股票的投资意愿并不是很高。所以储蓄仍是居民理财的首选;(四)理财市场的相关法律缺乏规范与统一。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监管标准的不统一,理财市场上的有关法律没有成型,导致理财性质的混沌和经融机构分业监管存在矛盾。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是非常庞大的,是具有可开发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单一的理财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要加强适合农村金融产品的开发,国家应该加强投资理财法律法规的拟定,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

吴庆念(2008)在《浙江金融》中说当今农村金融理财现状表现在:(一)农民金融理财观念正在变化,理财需求日渐增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增加,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保险等逐渐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使农民原有的靠储蓄保值增值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发生了转变。(二)国内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开始重视农村金融理财市场。由于有钱农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国内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尝试性地推出一些适合农民投资的金融理财产

品,结果尝到了甜头。(三)外资银行已经进入我国农村金融理财市场。当国内的商业银行因为农村市场效益欠佳,不断地关闭农村亏损网点并撒出的时候,一些外资银行却积极地在我国乡镇布点,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四)农村金融理财环境仍然不完善。从趋势上看,农村金融理财市场潜力很大,但能够深入到城乡的金融机构很少,比如证券公司几乎没有到小城镇或农村去设计或销售金融产品的,导致能为农村金融理财提供服务的专业人才非常匮乏。目前在农村金融理财方面也没有主导机构,小城镇和农村市场上的理财机构仍以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及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为主,并没有专业人士予以引导或为投资者设计理财规划。在理财品种上,大多都以保险、基金为主,除此以外,在大中城市可以买到的理财产品在有些小城镇根本不能买到。农村金融理财市场还因为银行网点有限,受制于人员、环境多方面原因,在服务上不能满足农民更多的理财需求。

王艳清等(2009)对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现状分析得出当今由于农民传统观念、农村金融市场滞后等原因,农民的理财观念过于单一,家庭收入除了正常合理的消费以外,所拥有的金融产品较少,主要是储蓄这种资产。在大多数的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的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不外乎就是“利息”,投资理财服务也仅为“存、汇、兑”。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一说起理财,不外乎把钱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库券”,他们宁愿把钱放在银行,也不愿意拿出来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拿着一点点的利息,把活钱变成了死钱。目前农民首选的金融资产是银行储蓄,这是因为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种类仍然是很少,虽然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量在不断上升,集资、入股等方面投资只是针对少数城市居民来说的。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只针对城市居民设计金融理财产品,而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却对金融理财产品知之甚少,享受不到商业银行的“大众化”服务

郭俊敏(2010)表示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比重过小有数据显示,在2005 年农民纯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数量甚微,两者之和仅占年人均纯收入的7.2%;即使在2010 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 元。其中,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为362 元和135 元,仅占7.4%和2.7%。统计表明,财产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中的份额还比较小。(二)增速不稳。据调查,2001 年至200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年均9.15%,实际增长率年均6.17%,而人均财产性收入的名义增长率年均达到16.44%。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但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速不稳定,波动幅度较大,最低的2001年为4.29%,最高的2003 年达29.74%。(三)取得途径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家庭拥有的财产形式越来越多样,财产性收入来源也更趋多元化。除利息收入外,房租收入、土地补偿收入等也逐渐成为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总体偏低、土地市场化改革滞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等特点,造成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构成依然相对单一。其中租金、土地出让收入、利息基本占到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绝大部分,土地等重要财产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收入差别,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以房屋租金为主,其次是利息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而对于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民来说,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几乎只有银行储蓄一种方式,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根本没有财产性收入。

姚永民(2011)针对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作了如下分析:农村居民财

产性收入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比较低。虽然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每年都有增加,但是拥有绝对数量和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十分的低,没法和发达国家的农民相比;农村居民才产性收入的来源单一。一般情况下, 能为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的财产类别, 主要就是土地、房屋和资金。土地、房屋本来是农村居民最重要的财产, 但长期以来产权得不到法律的确认, 没有形成财产性收入。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是资金财产性收入, 在资金财产性收入中也主要是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在扩大财产性收入作为一种衍生财富, 可能会产生一种“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从而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比例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实在是很小,由于农村居民文化层度的不同,在投资理财思想和实践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文化的高低也是引起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原因。再者农村居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很少,也很少接触到有关理财的信息和机会,很少接触理财教育和培训,根本没有理财观念,从而根本无法将投资理财付诸行动。

2.2、造成我国农村居民投资理财困难的原因:

1、农村居民收入低,缺乏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才能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只有收入增长,才能积累更多的财富;只有拥有更多的财富,农民才能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2、保护农民财产权益的有关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在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方面,有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文字表述模糊;有的则没有法律规定,形成空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相关法律制度法规不够健全,另一方面,在保护农民财产权益方面存在法律空白。

3、农民投资渠道单一,理财方式缺乏。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基本落在农信社的身上,完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等弊端,造成其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减弱,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如保险、租赁等。

4、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投资理财观念淡薄,缺乏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农民是农业经济的主体,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直接制约财产性收入的获得。因此,农民自身素质如何是农民收人增长的潜在因素和关键,当然也影响着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思想观念是整体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们行动的先导,积极的观念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发展,落后消极的观念则是社会发展的羁绊。

5、农村金融理财的互联网络、电脑设备等基础设施落后,缺乏适合农民投资理财的金融产品和渠道。适合农民投资理财需要的产品品种少,导致农民个人投资渠道狭窄。目前在农村地区开办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及城市的三分之一,许多投资理财产品是面对城市居民的,完全不考虑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

6、农民对金融理财市场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差,也制约了农民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

7、社会上存在不少理财陷阱。如以小搏大的理财神话;各类报纸,刊物登载的各类致富信息,大多是骗人的把戏;高息揽储,非法集资,方显突出;民间借贷缺少法律保护等。这些陷阱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理财思想和做法。

8、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缺乏,且存款率偏低,涉农不良贷款率偏高。

9、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综合配套服务差,人员工作素质低,基础而简单的服务难以满足现代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要求。

10、农村居民心理素质差,且风险控制意识不强,难以承受金融市场波动带

来的风险。绝大部分不懂技术分析, 没有自己的交易系统。今天听广播、明天看电视、后天信朋友, 没有独立主见, 完全是凭自己的感觉操盘, 这样投资理财风险无法控制。

2.3、解决农村居民投资理财困难的对策和建议:

王勇(2005)主要针对农村投资理财环境提出了建议。第一要尽快明确民间资本投资的空间,清除投资的制度障碍当务之急是确定民间资本投资的“禁区”、缩小“盲区”、营造“特区”,出台民间资本投资禁区、盲区、特区目录,给民间资本充分而明确的营运空间。第二要尽快改善居民投资的环境,规范民间融资渠道应该发挥居民直接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居民投资证券市场、国债市场等,刺激居民由以往的银行存款的间接性投资转向资本、不动产、劳动力市场的直接投资。第三要分别制定出鼓励投资与要素供给的一系列有关法律和规定,鼓励民间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富国强民,振兴农村经济。

顾卫(2007)对改善农村金融需求的几点建议。要改善农村金融需求首先要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增加服务主体,尽快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其次要加快农业保险发展,为信贷向弱质产业农业投入提供补偿机制;再次则要合理引导民间资金,合理制定贷款价格,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最后要积极探索农村担保机制。农民投资理财最大的顾忌就是担心投资失败,不仅不能创造财富,反而还损失财富,得不偿失。因此要打破农民这种心态,必须要有完善的担保机制,让广大农民消除顾忌,放心理财。

程彩君(2008)主要是对金融市场风险问题提出了化解观点。首先要学会识别和评估风险,回避风险,就不能得到风险报酬,面对风险要学会分析,尽量降低风险,最后化解风险;然后要学会回避风险,对有风险的报酬,或风险过大而风险报酬过小的风险采取回避的方法。通过事先采取措施避开风险,将损失或伤害的形成因素加以消除,使损害不致发生。最后要学会控制风险,如果风险不可避免或不愿避免,可采取风险控制的方法。风险控制的内容就是将风险可能形成的损害限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面对不稳定的金融市场,投资风险是不能回避的,风险报酬往往是最丰厚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太冒险,那样就会得不偿失,因此风险问题是我们学投资理财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吴庆念(2008)针对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提出了如下对策:1))国内各级金融机构应积极搭建农村金融理财服务平台,面向农村宣传金融理财知识,帮助农民提高理财意识和技能。2)加强农村金融理财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保证信息的通畅,完善农村理财环境。3)根据农民的理财需要,设计符合农民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针对农村居民的经济、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等实际状况,以及农民收入支出季节性强、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客观实际,研制开发符合农户理财需要,迎合农村居民心理,操作简单方便,风险低、手续费少、收益稳定、能随时赎回的金融理财产品,让农村居民轻松理财,稳定收益。4)加强农村金融理财市场的风险教育和防范,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宣传和介绍,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提示,并做到通俗易懂。他的观点主要是针对社会,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金融机构的眼光不应该紧盯着城市,也是时候转移视线的时候了。城市金融机构已趋近于饱和状态,农村金融市场这块大蛋糕也是很诱人的。

王艳清等(2009)表示加强农民投资理财教育尤为重要,开启农民理财心理是打开农村金融市场的第一步;二是人要加强农村金融市场渠道的开拓,不断完善农村理财环境,大力开发适合农村居民心理的理财产品;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让农村居民放心理财,免除后顾之忧。

郭俊敏(2010)表示要增加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首先应确保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增加农民各种收入的总量。只要有了“余钱”,才能实现“前生财”的机会;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为增加财产性收入提供法律保障;再次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扩展农民投资渠道,这样农民才能接触到更多的理财产品,才能有更多的理财机会;最后加强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理念是关键,这是培养现代理财手段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他的观念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出发,既要培养农民的投资热情和理财理念,同时也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农村金融市场的拓展,双管齐下,促进农村年居民投资理财。

姚永明(2011)主要在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确认农村居民的土地( 房屋) 产权, 增加农村居民的土地财产价值;2)引导农村居民的宅基地向城镇社区集中, 增加农村居民的住房财产价值;3)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市场化收益;4)引导农村居民的闲置资金参与金融市场, 增加农村居民的投资理财收益;5) 促进农村居民的承包土地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增加农村居民的土地产权收益。他的观点主要是提醒广大农民要注意自己动产与不动产的价值,要合理运用地产和房产,参与到以农村土地、住房市场为主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合理进行资产配置,间接进入资本市场,让他们代替自己控制市场风险。

三、总结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农村居民逐渐过上了小康生活。经济收入也一年一个样,一年比一年增加。因此我国的金融市场也不能只局限于城市,应该慢慢向农村延伸。不仅城市居民需要理财,农村居民同样也需要理财。在我国实现全民理财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而且党的十七大也把投资理财提上了议程,这说明投资理财不仅是广大人民的意愿,也是我国政府长远规划的目标。

我国的金融事业起步晚,发展缓慢,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新的世纪,我国的金融事业也崭露头角,大有欣欣向荣之势。对于一个有九亿乡村居民的农业大国,庞大的农村市场是不可忽视的。近几年来,对于农村居民投资理财仅局限于学术研究上,不少专家学者对这方面都有所探讨并提出不少建设性建议,但很少付诸实践。因此在农村居民投资理财这块儿上仍存在很大的盲区,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3.1、通过对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研究文献的整理,我得出如下结论:

一、金融风险是农村居民投资理财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农村居民赚钱的渠道狭窄,且收入微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血汗换回来的。他们的每一分每一毫都要花在刀刃上。因此对于一个自己毫不熟悉的理财渠道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戒心。农村居民渴望“钱生财”,可很难有勇气下水试一试。他们总抱着前车之鉴的心态,关注朋友邻里的投资理财动向。当别人取得不菲的收入时,他们会风跟相随。当风险因素化为无形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资产投入同一市场,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表面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但是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是谁也无法预测的,往往会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二、具备一定的金融思想和技能是实现投资理财的前提。没有投资理财意识,就无法实现投资理财;没有投资理财技能,就不能实现利益的翻滚。因此思想和技能是农村居民进入金融市场的前提条件。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多做宣传,加强对农民思想的启迪,选拔试

验点,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让广大农村居民对投资理财有所熟知。

三、可观的闲钱是实现理财的基础。近几年随着国家的繁荣,农村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家庭出了正常的日常生活开销,都有所结余。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家里的积蓄成千上万的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对于极少数头脑灵活的农村居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的年收入也有几十万、几百万的。开上小车,进城买房比比皆是,毫不亚于城市居民。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而言,家庭的结余并不是很可观。因此流动的资金少了,没有了闲余资金做基础,也就无法谈及投资理财。

四、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实现投资理财基本条件。我国的经济一直都是以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和市场自然调节这只有形的手的双重控制,还比较稳定。但我国居民的私有财产缺少相关法力的保护,政府监控力度不够,经受不住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如08年美国华尔街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沿海地区,使不少企业纷纷倒闭。农民不是企业家,经受不知这样的打击。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有保障、风险小且收益稳定的金融市场和理财环境。

五、振兴民间投资,开拓农村市场是实现农村居民理财的动力。我国民间资本有基数大、资本分散、分布不均、单个家庭额量小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制约了收益的大小。如果我们新兴适合农村发展的乡镇企业或民间互助金融组织,汇聚民间资本,以小聚大,以大做强,那么收益也会越来越丰厚。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仍停留在城市,并没有想学者们说的那样在像农村开拓,目前仅有少数的试点。农村居民认不清理财产品,更无法接触到理财产品,哪里有谈得上投资理财呢?因此只有金融市场发展到农村,只有金融产品宣传给农民听,才能真正激发他们投资理财的热情和激发他们“钱生财”的欲望。

3.2、振兴农村金融市场的几点薄见:

一、发展农村理财代理人。农村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就文化素质而言,或许根本不适合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因此农村理财代理人也就应运而生。我们完全可以和高等院校合作,订单培养农村理财代理人,这不仅解决了农民理财难的问题,也解决的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举双利。

二、在农村选拔试点,开办理财培训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逐步推广。农民也不是天生就是扛锄头的,他们也有接受学习的愿望。因此政府可以聘请学者专家会或者是相关从业人员定期到试点进行讲座,揭开理财面纱,消除农民的疑惑,进一步提升他们对投资理财的认识,自愿涉足到金融市场来。

三、汇聚资本,以小做大,互助双赢。我国的农村居民基本上都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的满足基本生活的简单生产,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不仅浪费劳动力,而且生产效率很低。因此在农村完全可以实行特色化产业的规模经营。但是农村居民资本不足,贷款困难,往往难以成形。从上面总结出的民间资本分布不均、单个家庭额量小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民间资本重组,农村居民可以选择某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进行资本入股,这不仅可以解决农民资本困难的问题,也可以互惠互利,从中分得利润。这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而且也是农村居民实现投资理财较好的渠道。

四、合理制定存贷款价格,对农村居民存贷款实行分级定价。城镇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在生活上还是比较优越的。因此国家在制定金融政策时要更多的惠及农村。在不影响金融机构利益的前提下,对于农村户口的居民存贷款实行分级定价,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利益,增加他们对金融市场的信心。

五、要加强地区间合作,促进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发展。东部地区由于生产成

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东部地区民间资本也急于寻找更多的机会。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金相对缺乏,需要引进东部地区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因此,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东部地区民间投资的进入西部,有关部门也应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引导东部地区的民间资本到西部地区投资,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农村和城镇的贫富差距一直得不到缩小,反而在某些地区还有扩展的趋势。因此,帮助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我国当前的国策。加速农村金融市场的扩展,实现农村居民投资理财,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要,也是值得我们调查研究的的话题。

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姓名:黄廷勇

学号:20101923 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学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开放的网络 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 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以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 地区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的基于 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 子方式完成。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电子商务是当下中国最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使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我们的一种购物方式、营销方 式和生活习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整个世界。随着京东和阿 里巴巴的境外挂牌上市,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每个国人和各大公司关注 的焦点。 1999 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元年,从这一年电子商务步入实质性的 商业阶段至今发展壮大已有将近15 年。那么,当下中国电子商务发 展现状如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怎样等 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合理改进这种商 业模式,趋利避害,为社会谋福利,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含义,也可以

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电子商务市场的规范及其长远发展产生积 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将参考各方意见,阐述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与媒体、网络、机构等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进行过深入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 网络购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成熟,带动了中国移 动网购步入快速的上升通道。《2014 年 Q1中国移动网购市场调研报告》表明: 2014 Q1 中国网购总体市场规模达 6478.5 亿,环比增长 11.7%,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网购用户规模方面,截止 2014Q1中国网 购用户数量已经超过 3.1 亿人。正如西安交大的李琪教授在《改革创新 全面发展中国电子商务》所描述的:”这确实就形成了一个新型的行业。可以这样说,没有哪一个行业,它的数量增长有这么快。” 中国电子 商务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重要增长点,电子商务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2、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加速形成经济竞争 新态势 电子商务在我国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 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正在形成与实体经济深 入融合的发展态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商务部和工信部专家王健在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 [1]赵晓津。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讨[J]。硅谷,2014(4):140-141。 [2]雷殷睿。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融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4):162-163。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3]余佩颖。微信电子商务模式探讨[J]。软件,2013(10):124-125。 [4]邵泽云。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3):83-85。 [5]齐赫。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lo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翟凤荣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付出的近况及瞻望 The Actuality and Expecta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Payment in Chellona [重庆广播电视机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RTV University] 刘波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互助经济与科学技术 CO-Oerativeconomy & Science] 张元慧 , 李少伟 , 许丽红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现代贸易摩登 Business 2001年,第11期 浅析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近况与趋向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蔺建霞 Lin Jianxia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近况与瞻望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E-Bussiness 很多顶 Xu Duoding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张元慧李少伟许丽红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情况下CA的成长瞻望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A in Chellona 江艳霞左明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研究的写作意义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造着传统金融业。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数据等优势大举进军金融领域;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加速互联网业务创新,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创新与变革使我们面临着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的金融风险。认识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于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快速配置与融通的新金融模式。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的网上银行功能外,主要形式有金融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网络保险产品销售、网络证券买卖、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网络小额信贷等。以余额宝为例,自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推出新产品余额宝以来,余额宝的业务量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而且显现出强劲高速的发展势头,其他互联网金融也呈现突飞猛进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没有,也很难改变金融行业高风险的属性,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风险。从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开始暴露出来,案件频发,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2013年10月到11月末,就有39家P2P借贷平台陷入困境和倒闭。(二)专家、学者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乔玉梅(2014)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沿袭多年的经营范围、运作模式、管理理念和竞争格局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运行、避免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 朱治豪(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和市场。但是互联网金融业有相应的信用风险、市场选择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这些风险都加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可能性。故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安全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政府加大立法力度,共同防范互联网金融

电子商务前沿【文献综述】

湖北工程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1学期期末考核答卷 考核课程: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形式:开卷(文献综述) 学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班 级: 0153005441 试 卷 A 大学生网络营销能力秀始于2009年,是高校竞赛式网络营销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和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营销核心能力,每个学期各举办一期,到2016年下半年已进行16期,超过7000个大中专院校的20万师生参加过网络营销能力秀。能力秀——网络营销开始的地方。 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及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前言 研究背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到 2015年 12月底,我国网民 规模已达到 6.88 亿,全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 50.3%。其中,手机用户规模达到了 6.20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而且 2016 年,全国的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等类似业务再创新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6年6 月底,我国网民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在这种环境下,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蓬勃发展,而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电子商务的重创,生意惨淡,面对这样的局势,就要求线上线下相结合,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以求实体经济和网络经济平衡发展。 研究目的:通过搜集大量文献和其他网络资源,研究不同学者对电子商务的商业模 式的概念理解、商业模式的创新,最后对现有商业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并为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提供参考价值。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事业理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好坏影响着移动电子商务顺利进展。本文所研究的商业模式将给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性全面的发展空间。 第二,本文借助移动网络技术,探索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将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细分,促使研究的理论方法更加全面。 第三,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对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可以促进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第一,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使其更好地发展,给 用户提供服务带来便利,企业明确自身的责任,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企业与企业间合作,达成利益共享。 第二,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析移动电商的商业模式,对促进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商务活动的进展是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及成败的重要指标,现阶段我国对商业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企业选择正确的商业模式,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商业模式、特点及评价 (一)核心概念 1.商业模式概念 刘丽侠[1]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模式,它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就是创造与实现价值。它也是由一系列生产、销售、运营等经济实体之间的商业活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创造企业的价值,以及建立良好的协作网络关系,节约大量的成本,创造属于自己本企业的模式。宋娜[2]商业模式的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李沂濛[3]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的大方向的布局,从一个产品被生产出来,到交付运营部门进行包装和宣传,包括管理部门在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直到产品走向市场,最终收回资金流,是一个具有详细规划和规定的运作流程,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盈利,而是如何保持持续盈利,即站在客户的角度在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为自己创造商誉等无形资本,让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他们都肯定了顾客价值,顾客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所有目标的实现都以客户创造价值展开,商业模式是一种体系,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生存和发展途径,它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活力。 2.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是指在移动网络技术的研究背景下,进行商务活动的参与主体之间开展商业活动,并能使其企业创造价值,最终获得利润。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是在智能终端上开展商业活动,需要移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平台提供商搭建一个平台供内容服务商将服务呈现给用户,在整个流程进展中,双方互赢互利共同创造企业的价值。在整个商务过程中,商业模式贯穿每一个环节,是由企业的内部资源,盈利模式,外部协作模式,支付模式,商家信用等级等部分组成,借助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摘要 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几年被商业银行和各类企业日益关注的创新业务之一,不仅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竞争市场和盈利途径,也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阅读、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基本概念,运作模式,业务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研究做出简要归纳总结,并据此对该业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文章认为,在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线上化趋势将成为主流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和电商企业的有效合作,将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nd enterprises of all kind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pply chain finance, which is one of the business innovations in recent years. Not only does SCF br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new profit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ducing costs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we conduct a brief summa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basic concept,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business models, etc. And a forecast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F is mad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risks are under control, online supply chain financing will be a main stream.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online retailers will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market. KEYWORDS: supply chain finance, literature review

跨境电商外文文献综述

跨境电商外文文献综述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本地化跨境电子商务的模型 摘要 通过对国际供应链的B2B电子商务交易量的快速增长和伊朗快速增加的跨境交易业务,跨境电商过程的有效管理对B2B电子商务系统十分重要。本文对局部模型的结构是基于B2B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三大层,消息层、业务流程层和内容层。由于伊朗的电子商务的要求,每一层的需要适当的标准和合适的方案的选择。当电子文件需要移动顺利向伊朗,建议文件的标准为文件内容支持纸质和电子文件阅读。验证提出的模型是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呈现一到四阶段的情景。本文试图通过交换商业文件在贸易过程中这一局部模型,实现在全球电子贸易供应链更接近区域单一窗口建设的关键目标。 关键词: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电子文档管理;国际供应链

1.简介 电子商务是关于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电子系统购买和销售产品或服务。术语B2B(企业对企业),描述了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如制造商和批发商,或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上两个不同国家贸易商之间的通信。今天的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区域单一窗口,可以提高世界各地的贸易便利化。建立区域单一窗口需要跨境海关,可以有效地交换贸易文件。因此,首先,简化跨境贸易文件的关键在于朝着国家单一窗口移动。然后,区域单一窗口可以授权国家之间的通信。电子商务模型是基于三个主要逻辑层的研究。这三个层消息传输层,业务处理层和内容层。本文的局部模型是一种能够自动交换读取文件的过程。通过与东亚和中东国家的建立区域单一窗口可以在将来得到改善的更多的互操作性,从而建立伊朗国家单一窗口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讨论引进国际供应链中的跨境B2B模式所需的基本概念和标准。第三部分介绍在大的模型中引入的组件功能和范围。第四部分讨论了B2B交易层模型的定位,最后结束本文。 2.背景 在本节中,除了了解B2B电子商务在伊朗的情况,还有参考模型的背景等概念以及讨论B2B电子商务跨境模式的本土化。 2.1 B2B电子商务在伊朗 如今伊朗在贸易进程的变现是一个关键的贸易成功点。伊朗和许多其他国家接壤,它的进口和出口过程可以通过公路,铁路,海上和空中的方式来完成。因此,这个国家的中部和战略作用,使得它在亚洲和中东地区货物运输的主要贸易点。今天,在伊朗海关几乎所有的贸易过程通过纸质表格完成,由商务部提供的电子服务仅限于谁该国境内交易的商人。今天,伊朗海关几乎所有的贸易流程都是通过纸质表格来完成的,商务部给出的电子服务只限于该国的商人。介绍了模型试图简化在伊朗交易的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交换电子文件的过程。这里提到的一些系统,由商务部在伊朗的电子服务被提及:进口订单管理系统。贸易统计制度。伊朗法典伊朗。这些电子系统的主要使用,以促进在伊朗贸易过程。这里提到的系统作为独立的贸易者可与建议本文模型在未来的作用。在亚洲的区域性单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1全球金融发展及趋势 1.1 全球金融格局 从最开始的“高利贷”开始,金融业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从朴素的实物(货币)借贷,逐步扩展为由多种要素组合而又相互作用的庞大系统,包括货币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管理等。在此过程中,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和集中度日益提高,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形成,导致金融权力逐渐集中。 这一权力集中的趋势不但反映在一锅部,同样反映于各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从16~17世纪荷兰的崛起,从18~19世纪英国金融帝国的建立,再到20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主导权力的形成,国际金融格局的历史演变表明,一国的金融力量在国际竞争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一国强大的金融力量将极支撑该国经济的发展,促使该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一国领先的经济实力将促进全球性金融资源向该国的集中,凸显该国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二者互相促进,导致国际间金融资源的过度集中。 全球金融资源在少数发达国家的过度集中导致国际围的金融失衡——发达国家的金融产品过于丰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虚拟经济大幅度脱离并超过尸体经济,累积巨大的系统风险,并把风险向全球围扩散。而不发达国家基本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之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差,有限的外汇资金无法在本国市场得到好的回报,只能回流美国购买美国国债或机构债券等金融资产,不但削弱了本国的金融资源、抑制了本国的金融需求,而且分担了发达国家的金融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非但没有改善这一状况,反而导致情况的恶化,加重全球经济失衡。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格局有所变化,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革。全球开始质疑美元的单一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当性,改变现有金融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呼声强烈。亚洲和新兴市场银行在全球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地位均有所下降,但其住到地位并非发生根本性动摇,其弊端也无从消除。

电子商务定义的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定义的文献综述 前言: 电子商务一词来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或者“Electronic Business”(简写为“EB”)。而对于电子商务的具体定义和它所包含活动的人类活动(电子商务包括什么?),专家们有各自的看法和解释并曾为此争论不休。本文将要对一些不同的观点进行介绍。 正文: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 1. 电子商务专家李琪教授在《电子商务概论》中说: 首先将电子商务划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电子商务。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或活动。这些工具包括从初级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到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和Internet 等现代系统。而商务活动是从泛商品(实物与非实物,商品与非商品化的生产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动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费除去典型的生产过程后的所有活动。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电子商务是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地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这个分析突出了电子商务的前提、中心、重点、目的和标准,指出它应达到的水平和效果,它是对电子商务更严格和体现时代要求的定义,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强调人在系统中的中心地位,将环境与人、人与工具、人与劳动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用系统的目标、系统的组成来定义电子商务,从而使它具有生产力的性质。 2. 电子商务专家杨坚争教授在《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中说: 电子商务系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因特网)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 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应从“现代信息技术”和“商务”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电子商务”概所包括念的“现代信息技术”应涵盖各种使用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通信方式;另一方面,

包容性竞争及发展

包容性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 在场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101034班的陈祥乐,很高兴能够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站在这里讲话,心里有点紧张,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言归正传,昨天收到演讲题目的时候我很是迷惑。首先,包容的字面意思是宽容、容纳。书上说包容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那和发展有什么联系?于是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关于包容性发展的介绍才知道,原来“包容性发展”是胡锦涛主席在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到的,并且被选定为2010年年会的主题。该主题的含义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包容性竞争”促进“包容性发展”。我所理解的包容性竞争就是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前提下,还要顾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固然重要,它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了经济基础,其他的都是天方夜谭。但是过于激烈、无序、残酷的强调经济发展,势必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动荡、对抗,最终也无多少和谐可言,甚至可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陷入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之险境。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包容性”的态度看待问题。我们不只要做到经济上与发达国家比拼、抗衡,还要拿出一部分经历来投入到我们的生态环境,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上来。例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更是体育竞技乃至更高的体育精神上面的竞争。这一点我们国家做的非常出色,2008年奥运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还有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核武器方面的研究等,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然而这些还是不够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例如科技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等等,然而这些方面的竞争同样的也都体现了竞争的包容性,因此我们也要在这些方面投入一定的精力,争取更全面的发展。

小额信贷文献综述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评述 前言: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它致力于为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解决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事实上,各国政府都十分关心农民贷款,特别是扶贫贷款的问题。尤努斯①认为,小额信贷的合理逐利与可持续发展之间不能没有平衡。有些小额信贷机构因为亏损严重或是因为项目是短期的,而退出这一领域,使得一些已经脱贫的农户又出现了“返贫”现象。因而为了能持续的服务贫困群体,并扩大其服务的范围、规模和深度,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必须是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机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比较,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关于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情况,也更加便于提出对目前存在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商业化市场化 正文 一﹑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一)小额信贷概念 小额信用贷款(Microfinance)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1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信用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其特征就是债务人无需提供抵押品或第三方担保仅凭自己的信誉就能取得贷款,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的。由于这种贷款方式风险较大,一般要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 (二)小额信贷可持续涵义 国际上主流的观点认为,狭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的概念是指机构本身提供的信贷服务所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操作成本和资金成本,以保证其收入大于支出,即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可持续。广义的小额信贷可持续的概念包括财务可持续与组织可持续两个方面 二﹑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法律制度 农村小额信贷行为缺少立法规范和法律的监督,加之已颁布的法律之间还有不少冲突,这些冲突制约着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在我国广泛存在的大量小额信贷机构中,除了那些以信用社和银行类金融机构为名义进行的小额信贷之外,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的处境都十分尴尬。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现有的小额信贷机构没有获得明确的合法地位。缺乏合法地位使得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约束。 (二)宏观政策环境 政府对于缓解贫困的承诺以及各种缓贫计划的干预与介入程度,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强或弱化小额信贷的缓贫效果。纵观我国政府对小额信贷的参与,更像是政府 ①尤努斯,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912 年,Schumpeter 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 Friedman 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Joan Robinson 也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新古典学派同样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Robert Lucas 根据理性如预期学派的分析,认为经济学家过分强调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理性的人们往往可能会在货币供给量变化之前就已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即使在短期内也是垂直的。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 20 世纪 70 年代,Mckinnon 和 Shaw 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论电子商务对实体店铺的影响文献综述 姓名:班级:工商管理1002 指导教师: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服务业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在全球信息化的影响下,电子商务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传统商务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如何顺应商业发展的潮流,在稳住自己传统强项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是传统商务的当务之急。传统商务模式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者主要查阅了中国电商行业网、维普资讯网、中国知网、中国文献网、中国零售网和图书馆等资料进行查询,共搜索多篇论文资料,主要的文献有《KT网络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营销渠道的选择与协调》和《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冲击”传统零售业》等。 正文 一.引言 在当今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零售商,但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消费方式。笔者个人认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交易机会,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简化了交易流程,改变了交易模式,带动了经济变革。电子商务的出现,必定将为市场经济带来一场信的商业革命。传统企业在信息化时代需要了解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并思考如何开展电子商务,从而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业内人士及专家学者对电子商务对实体店影响的看法 在《KT网络公司营销策略研究》(2009)中,作者陈浪提到,网络营销是适应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时代变革的新型营销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和方式,将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的主流。网络营销在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某些方面又属于弱势群体,尤其需要给以更多的关注。 在《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营销渠道的选择与协调》(2010)中,作者邓红梅提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渠道之间的价格竞争,在原有传统零售渠道基础上,制造商通过增开网上直销渠道,这会将威胁传统零售商在定价、市场份额和利润等即得利益。而双渠道市场在一定条件就能改进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收益。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创新,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我国“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顺应了我国金融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自2008年5月以来,《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政策文件相继颁布,国家积极规范和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小额贷款行业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近几年,国家加大改革力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小额贷款公司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小额贷款行业经营的是风险,属于高风险行业,它所面临的风险来自方方面面,大量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由于缺乏风险控制经验,缺少风险管控机制,随时面临着因风险爆发而面临破产倒闭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实现科学、规范、高效管理,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继续为当地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促进小额贷款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本论文中,笔者以宁波市江东区A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对其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本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三个部分;第二章节,主要对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等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加强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第三章节,对A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该公司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情况,以及所采取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第四章节,主要介绍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和瑞士信贷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式,提出国外信贷机构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第五章节,是策略部分,也是本论文的重点,分别从确立信贷风险管理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减少内部风险、开展信贷全流程管理减少外部风险以及关注政策走向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风险管理对策;第六章节,是本论文的总结部分。

电子商务B2C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B to C)的经营 宁波大红鹰学院11软工3(本)王兵剑 注:我来自“小商品城”——义乌,从在“义乌工商”就读的同学那里得知,许多人在进入大学的第二个月就开起了网店。我想,毕业以后,我还是要回到故土,和他们一起创立一番事业。 摘要: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主体和客户的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但目前看,B to B、 B to C、C to C是主要形式,其中B to C是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应用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宅”和“网购”。对于大部分经营者来说,电子商务是经营的最佳选择,而且,网上经营可以省下可观的租房成本。本文对电子商务的现状和趋势,还有我认为最有发展潜力的——“校园电子商务”,目前人们比较担心的——“物流与网上交易的安全”作了粗略的介绍。 关键词:电子商务 B to C 交易安全 1.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其发展 一、现状 目前网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以及模型上。对预测购买行为的变量类型大体可分为网上消费者的特征、感知、技术特性和社会 背景四类。 1、网上消费者特征变量的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网上消费者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占84%;以年轻人为主,集中在18-24岁;学生为消费主体,达到21%,其次为计算机从业人员和三资企业员工。网上女性消费者呈上升趋势,在1999年6个月间从15%上升到21%。国外研究学者把生活方式、个人创新、可支配时间、产品信息的搜索、网络技术的自我效能感、电子邮件的使用和之前网站的使 用等也作为购买行为的预测因素。 2、网上消费者感知变量的研究。研究发现消费者感知变量和感知风险能预测购买行为。消费者感知网上购物有用、网上购物方便、安全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态度和意向的三个关键决定因素。学者把网上消费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归纳为8类:隐私风险、财务风险、功能风险、时间风险、支付风险、交付风险、来源风险和心理风险。决策过程中,当总感知风险超出消费者个体所能承受的风险范 围,消费者就会推迟或放弃消费行为。 3、技术特性变量的研究。技术特性是网站的实际功能和特征。与基于网站的商品目录相比,纸制目录可以产生更高程度的顾客参与度。另有学者发现在目录界面设计、多通道界面设计和基于虚拟现实商店的界面设计之间在花费的钱数或购买产品的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另外,购物比较、保证机制、网页下载速度、

互联网金融文献综述

《创意众筹的异质性融资激励与自反馈机制设计研究》黄玲,周勤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一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创意转化成产品,如打印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促进了一批创意型企业的成长。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通过发展创意项目顺利摆脱了结构转型的困境。支持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然而创意项目发展初期却面临诸多难题,其中融资难是其关键。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而融资难是其发展初期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众筹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从融资人、投资人和平台三方面说明了众筹模式三方目标各异,激励具有异质性。并建立模型,对这三方的激励模式进行了分析。之后,本文指出在众筹发展的初期,众筹机制的设计任务主要由平台来承担,肩负着教育市场和指导众筹的使命其目的是使更多的创意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从而满足三方利益的一致诉求。随后,本文结合激励模式、众筹机制两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表明,在阈值机制约束下,资金需求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融资方通过平台展示,向投资人发送项目质量信号,投资人在自我尽职审查机制下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借助“点名时间”数据研究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功,反之则可能遭遇失败,这可以形成有效的众筹自反馈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以改善异质性融资激励缺陷与创造自反馈机制的优良环境为基础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美国SEC众筹新规及其监管启示》龚映清,蓝海平 众筹作为一种科技融资的新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众筹通过互联网有效匹配了资金供给与需求,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是传统风险投资的一种重要补充。然而作为一种新模式,众筹模式也存在着包括股权众筹受限、投资者保护难等许多问题。因此,2013年10月,美国SEC正式发布了一项针对众筹的监管提案,以规范早期的众筹市场,促进其良性发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股权众筹、对发行人的要求以及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该法案的颁布对众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放宽了投资者门槛,二是有利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加速了众筹中介机构的发展。同时这一法案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可能会增加发行企业成本,不利于投资者保护,增加监管成本等。但总的来说,美国众筹新规提案为众筹发展框定了边界,提供了土壤。本文针对中国众筹模式发展的中出现的政策监管不明、创新环境弱、投资者保护难度大、社会公众对众筹认识不足等问题,结合美国经验得出一些启示:一是要加快立法,二是要不断探索股权众筹方向及其可能路径,三是必须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四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众筹项目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与分析》杨扬,Chun-TaLU,王菲菲,许进,PhilipS.YU 与传统的募资方式相比,众筹具有募资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因而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募资渠道。然而,由于众筹平台中的大多数项目都以失败告终,众筹项目发起人、投资者和众筹平台的运营者都迫切地需要找到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方法。本文针对众筹项目由于社会影响力不足而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众筹平台的社交网络影响力预测方法。根据已有的数据,本文构造了一些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了项目统计特征、内容特征、社会行为特征和社会结构特征等4类累积特征。其后,结合KickStarter众筹平台数据和Twitter社交网络中的相应数据外构建了模型,对众筹模式的影响力增长以及上述四项累积特征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推广过程中,众筹项目的社交网

电子商务物流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专 业 工 业 工 程 学 生 姓 名 顾 燕 班 级 B 工业061班 学 号 0610130119 指 导 教 师 詹 月 林 完 成 日 期 2010年3月31日

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来源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 以及高度竞争造成的高度个性化与迅速改变的客户需求,令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变化方面,面临着来自市场层面持续不断的压力。而大多数企业由于过分地依赖对外采购产品与服务,导致对供应商的依赖性持续加强,供应商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渐突显出来,已然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筹码,供应商管理也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谁拥有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商,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这样一来,如何全面地管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企业的供应网络,以此保证产品质量、缩短交货期、减少成本、增加利润,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便成为企业运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盐城新岛散热器有限公司位于盐城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100万元,是内燃机散热器的专业制造企业。公司年产内燃机散热器10万台,并可根据客户要求加工制作汽车铜质散热器、摩托车散热器、车用暖风空调等产品。公司同时生产四轮拖拉机制动器总成。 二、国内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的现状及现有研究 1.国内外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的现状 (1)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自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大,供应链管理的运用逐步升温,发达国家的供应商与买方的关系更是发生了战略性的变化,供应商管理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压价。 (2)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对于供应商管理,尤其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在这方面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也远不及国外企业。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以压缩采购成本,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

关于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方案实践研究

关于“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最早是在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展望亚洲发展的报告中提出的,该报告指出“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随后各国政要开始频繁使用“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但是,真正使“包容性增长”为国人所熟知的则是胡锦涛主席在各种国际会议上的讲话。例如,在2009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首次倡导“包容性增长”;此后,在2010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再次使用“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内涵丰富,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它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包容性增长倡导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性。 核心词对教育教学价值的思考: 1公平合理分享成果:机会均等,公平参与,关注需求,成果分享,各得其所。 2 幸福而有尊严地生存:享受学习,激发兴趣,满足需求,个性发展。 3 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能力,掌握方法,产生愿景,渴望提高。 一什么是“包容性发展课堂教学”? 包容性: 本研究涉及的是学生,面对来自各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与基础、性格差异与适应能力不同、有各种不同需求以及发展目标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积极评价不同的地域文化与个人生活背景对他人的影响,吸纳一切先进文化元素,尊重差异,鼓励竞争,“和而不同”,体现出首都教育的公平、公允的容纳特点。 主要特点应表现为:接纳、认同、完善、提高、发展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农村信用社是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在农村经济政治的稳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发放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主要资产业务,是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要使农村信用社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的防范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仍然备重视。 1 国外研究 信贷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已历时20多年。自70年代,孟加拉乡村银行就创建了小额贷款的模式,对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传统认为,向穷人和小型经营活动发放贷款是会有较大风险。自1976年以来近二十年来的孟加Grameen Bank的实践,证明穷人同样是银行可接受的服务对象。所以把穷人不作为贷款对象不是风险防范的内容。随着后期的发展,出现了还贷率低、贷款没有真正流向穷人、信贷资金经常被挪用等现象大量存在。Adams,Graham and和V on Pischeke (1984)提出Ohio学派认为利息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上述缺陷负责。1998年Gulli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改善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应该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机制。在1989年,Suzanne Pinson发表《Credit risk assessment and meta-judgment》认为运用信用风险评估来防范风险过于复杂,且涉及的性质是不确定性的判断程序,提出运用评估业务风险模型来表示专家的战略推理提供动态的解决策略。2006年Shinichi Goda 根据破产案例中偶然的发现,提出了在风险管理中如何探索机会。在发达国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都是一些小额信贷,其面对的人群一般都为农民,由于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几乎没有风险,所以学者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防范研究主要都是从信用社内部研究。 2 国内研究 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农村贷款制度改革,已有15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以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06年底开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继加大推动农村金融体系调整和农学小额信贷的力度,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刚引入信贷以来,基本上是直接复制孟加拉格莱珉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