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四步工作法

公共关系学四步工作法
公共关系学四步工作法

美国公共关系学的权威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将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概括成四个基本步骤: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和公共关系评估。

1.公共关系调查

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公关调查作为公关工作程序的基础步骤和首要环节,对组织的整个公关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公关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公众调查和组织形象调查。

①社会环境调查。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查,主要是为了分析、把握与本组织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一切动态。

②公众调查。公众是公关部门工作的主要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公众也就是公关部门所面对的具体环境。公众是一个经常变化的群体,不断因问题的发展而变迁。因此公众调查应经常进行,公众调研要掌握的材料包括:公众构成、公众态度、公众需求、意见领袖。

③组织形象调查。组织形象就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换言之,组织形象也就是公众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组织形象调查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自我期待形象的调查;二是组织实际社会形象的分析。

自我期待形象与实际社会形象之间的差距,就是公关工作的目标。公关部门可以通过民意测验、舆论监督、与领导面谈等方法,获得自身的实际社会形象。组织的实际社会形象调查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是组织形象地位图。

一个组织实际的社会形象,需要用公众对该组织的认识、看法和评价来反映,这些指标又可概括成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综合指标。知名度是公众对组织知晓和了解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其具体内容包括:公众是否知道本组织的名称、标志、产品、服务、领导人、成立时间等等方面。美誉度则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程度,是组织社会名誉好坏的客观指标。其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喜欢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方式,对本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效率的评价如何,本组织的经营方针是否正确等等。

一个组织的形象好坏,通过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指标就可以反映出来。将调查获得的数据纵横交错,就构成了一个组织形象四象限图,它是公关专家们测定组织实际社会形象的主要工具。

组织形象四象限图中:A区表示高知名度、高美誉度,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属于最佳状态。将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荣誉,更上一层楼。但是也要注意,过高的知名度也会给美誉度造成压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B区表示高美誉度,低知名度,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较为稳、安全的一种状态。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在维持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C区表示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不良状态。在这一种状态下,组织首先应该完善自身,争取较高的美誉度,而在传播方面暂时保持低姿态,待享有较好的美誉度以后,再大力做好提高知名度的工作。D区表示高知名度,低美誉,说明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臭名远扬”的恶劣状态,不仅信誉差,而且知之者甚众。在这种情况下,其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首先在于降低已经负面的知名度,隐姓埋名,减少舆论界的注意,默默地努力改善自身,设法逐步挽回信誉,提高美誉度,再求发展。

组织形象地位图不仅直观地显示了社会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初步诊断了公共关系的问题,而且为制定公共关系的方针、策略提供了依据,是公共关系工作决策的必要步骤。

第二,组织形象要素分析。了解了组织实际社会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后,还必须了解公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构成组织形象的具体要素,进而确定改进的方针。

组织形象是由多方面原因构成的,主要要素包括:组织的服务方针是否正确、产品质量好坏、办事效率高低、服务态度是否诚恳、业务是否有创新、公司规模大小、广告投入是否充足、公关活动是否活跃等等。前四类指标显然与企业美誉度有关,后四类指标则与企业的知名度有关。为了精确表达公众的意见,这些指标又可以用语义级差法来表现。(具体内容详见文字教材146页)

第三,组织形象差距分析。将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形象(虚线)与组织实际具有的社会形象(实线)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差距。自我期待形象高于实际的社会形象,这并不奇怪,如果组织提出的期待形象与实际社会形象等同,或低于实际形象,那就不能达到激励组织前进的目的了。揭示两者之间的差距,为今后的公关工作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如果还以组织形象要素图的8项指标作为调查的依据,仍以五级级差表现,就可以得到组织期望形象与实际形象差距图。(详见文字教材147页的内容)

(2)公关调查的方法。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很多,经常使用的有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问法、抽样法、问卷调查法等几种。

①文献调查法是在第一手资料难以得到或不够用时,通过组织内部或外部的文献资料分析所要调查问题的方法。文献调查法是一种效率高,花费少的调查方法,可用于其他调查过程之前,以便尽量减少调查的开支。文献调查法的来源主要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资料,所以有时会让人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经常需要与其他调查方法配合使用。

②观察法是调查人员进入调查现场,利用感官或借助科学工具,在调查对象中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观察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可以排除其他调查方法的间接性所造成的误会和干扰。同时,观察法简便易行,灵活多样,随时可以进行。

观察法要求事前拟定调查提纲,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记录方式等等。进入观察现场后,要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法收集到的信息比较客观和准确,方法简便易行,是公关人员经常采用的方法,但缺点是工作时间长,范围狭小,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对于比较复杂的事件,观察法容易受到事物表面性和偶然性的影响,难于反映事物的本质。

③访问法就是公关人员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题目,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访问法按照访谈对象的多少可以分成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按照访谈的形式可以分成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由于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都属于当面访谈,所以我们分三个层次进行介绍:即个别访谈、集体访谈法和电话调查法。

④抽样调查法。公众调查可以分成普查和抽查两种,对于小型人口总体,可以应用普查法。但大多数时候,组织要面对人数众多的公众,普查非一个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所及。因此,公众调查大多数场合都是用抽查的方法。抽样调查法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样本的结论来说明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法方法。常用的抽样方法有以下四种: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分区多级抽样、配额抽样。

配额抽样法是一种不完全随机抽样法。盖洛普的试验证明,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配额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配额抽样的具体方法是:在确定了调查对象的特征后,根据基础材料,按公众总体中具有规定特征的人口比例,确定样本中各种特征的人数,再把这些人数分配给调查员,请他们按照规定特征选择调查对象。

⑤问卷调查法是调查员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利用书面方式回答问题,向被调查者收集信息的方法。在上述几种调查方式中,都有可能用到问卷,而问卷调查法也可单独运用,因此,问卷是公众调查的主要工具。问卷设计有很强的专业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所以有人说:一个好的问卷设计就是成功的一半。问卷要围绕调查的主题提问,以测定公众的情况、认识和态度。问卷一般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要求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向公众说明调查的目的及回答问卷的要求,前言应当文词恳切,尊重公众。第二个部分是问卷的正文,请公众回答。根据正文的问题是否规定了备选答案,问卷可以分成两种:其一是封闭式问卷;其二是开放式问卷。

调查人员在设计问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A、尊重公众,慎重选择所提问题,防止对公众情感造成伤害。

B、问题的组织要有顺序,合乎逻辑。每一个问题可能涉及不同的方面,但不同问题的排列必须是有前后顺序的。

C、文字简洁、明确、通俗易懂,不可太长,不要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不要加太多的形容词。

D、不要用双重提问,即一个问题最好只有一个答案。如:你喜欢我厂的产品和包装吗?这个提问实际上含有两个问题,使公众难以回答。

E、措辞准确,防止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

F、避免使用带倾向性的措辞。如:为了加强全厂职工的团结,我厂准备举行厂庆30

周年大会,你赞成吗?

G、备选答案力求全面,避免出现重大遗漏。

H、如果对问卷没有把握,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请部分公众回答问题,分析问卷,看看其中是否有不妥之处。

2.公共关系策划

在完成了调查研究以后,公关活动就进入了制定计划阶段。这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富有创意的部分。公共关系策划可以分成战略策划和战术策划两个部分。战略策划指对组织整体形象的规划和设计,因为这个整体形象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连续使用,关系到组织的长远利益。而战术策划则是指对具体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与安排,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个个具体战役。制定公关计划,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在每一次具体公关活动中,公关部门究竟要完成什么任务,首先取决于在计划阶段的形象设计。只有在此基础上,组织才能进一步策划具体的公关活动。換言之,离开了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具体的公关活动就失去了灵魂,变成了一种效益低下的盲目投资,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1)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包括对组织未来若干年内生存发展环境的战略预测,组织将会遇到哪些竞争对手,组织的公众结构及公众的需求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组织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可以说,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应成为组织各项工作的基本指针。同时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应在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因此意义重大,必须慎重。

①形象设计的一般原则。组织的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组织在形象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公众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统一;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的统一;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统一。

②注意战略策划与战术安排的协调

战略和战术这两个词是从军事上借用来的,战略是指涉及一场战争或战役的关键性决定,如向谁开战,何时开战,要达到什么战略目标等等。战术则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如何调动兵力,使用飞机还是导弹,如何安排后勤支援等等。将其应用于公关实践,就是在确定了组织的总体形象以后,还要通过具体制定公关活动计划,以保证总体形象的实施。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公关目标与组织整体形象的一致性;制定公关计划要避免范围过广,主题不突出;公关活动在完成战略目标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包括时间和要求;公关计划要注意上下衔接,为下一次活动留下余地和接口。

(2)公关活动的战术安排。当组织的战略形象确定以后,具体的任务就是落实它,每一次战术性的公关活动,都是公关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公关活动的策划过程如下:

①确定主题。公共关系目标是经过公关人员的专业策划,开展各类公关活动所要追求和渴望达到的一种目的或状态。也就是组织通过公关活动,准备“做什么”,和“要取得什么成果”。对于公关活动来说,确定公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选择公众。一个组织的公众往往是多方面的,但一次公关活动则要有所侧重,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组织需要根据宣传的主题选择公众。这样,公关活动才能重点突出,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不同的公众有不同的经济条件、文化修养、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利益要求,对组织所持的态度也不尽一样。因此,组织在选择公众以后还要根据公众的特点选择传播渠道和公关模式。总之,对公众的了解越彻底,公关目标就越有针对性,实行效果也就越好。

③选择公关模式。所谓公关模式,就是指由一定的公关目标和任务,以及为现实这种目标和任务所应用的一整套工作方法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公关模式不同,其功能也就不同。在制定公关计划时,要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选择的公众、选择公关模式。常见的公关模式包括:

宣传型公关,主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直接向公众表白自己,以求最迅速地将组织信息传输出去,形成有利于己的社会舆论。这是最经常采用的公关模式,包括发新闻稿,登公关广告,召开记者招待会,举行新产品发布会,印发宣传材料,发表演讲,制作视听材料,出内部刊物、黑板报等等。其特点是:主导性强,时效性强,范围广,能迅速实现组织与公众的沟通,获得比较大的社会反响。但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传播层次浅,信息反馈少,使传播效果一般停留在“认知层次”。

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具体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交际型公关特别适于少数重点公众。其特

点是:灵活而富有人情味,可使公关效果直达情感层次,但缺陷是活动范围小,费用高,不适用于大数量的公众群体。

服务型公关,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其具体工作包括:售后服务、消费引导、便民服务、义务咨询等等。服务型公关能够有效地使人际沟通达到“行动”层次,是一种最实在的公共关系。

社会型公关,以各种社会性、赞助性、公益性的活动为主,组织通过对社会困难的行业的实际支持,为自己的信誉进行投资。其主要形式包括:开业庆典,周年纪念,主办传统节日,主办电视晚会,赞助文体、福利、公益事业,救灾扶贫等等。一个组织不论经营什么行业,它都是社会整体中的一员,负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征询型公关,以采集信息、调查舆论、收集民意为主,目的是通过掌握信息和舆论,为组织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谋。其具体工作包括:建立信访接待制度、进行民意调查、建立热线电话、收集报刊资料等等。征询型公关是一项日常的工作,要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下去。

④选择公关策略。公关策略是指组织根据环境的状况及组织自身的变化,所采取的公共关系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公关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建设型公关,是指组织的初创时期,或某一产品、服务刚刚问世的时候,以提高知名度为主要目标的公关活动。这时组织的形象尚不确定,产品的形象也没有在公众的头脑中留下什么印象。此时公关策略应当是以正面传播为主,争取以较大的气势,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从公众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争取一个好的“首因效应”。其常用的手段包括:开业庆典、剪彩活动、落成仪式、新产品发布、演示、试用、派送等等。

维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在稳定、顺利发展的时期,维系组织已享有的声誉,稳定已建立的关系的一种策略。其特点是采取较低姿态,持续不断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在潜移默化中维持与公众的良好关系,使组织的良好形象长期保存在公众的记忆中。

防御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可能出现不协调,或者已经出现了不协调,为了防患于未然,组织提前采取或及时采取的以防为主的措施。

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组织要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条件,迅速调整组织自身的政策和行为,改变对原环境的过分依赖,以便争取主动,力争创造一种新的环境,使组织不致受到损害。

矫正型公关是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状态严重失调,组织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社会组织要及时进行调查研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做好善后工作,平息风波,以求逐步稳定舆论,挽回影响,重塑组织形象。矫正型公关属于危机公关的组成部分,如组织发生各种危机后采用的各种赔偿、致歉、改组等活动。

⑤编制预算。编制预算实际上就是将一个公关计划具体化的过程,公关预算主要指财务预算。通过预算,基本上可以限定公关活动的范围和规模。编制公关预算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长期预算,一般用“销售额提成法”,即按过去(或将来)的总销售额,抽取一定百分比用于公关开支。“销售额提成法”主要用于公关部门的年度预算。另一种短期预算,即针对某一项公关活动进行的预算。一般用“目标作业法”,即按照事先制订的公关目标和工作计划,将完成公关任务所需经费详细列出,请主管部门批准执行。“目标作业法”的开支包括:劳务报酬、行政管理费用、传播媒介费、交际费、器材费、社会性活动、机动费。

3.公共关系实施

计划制定好之后,就进入到了实施阶段。公共关系活动的性质非常复杂,但以传播性活动为主。公关传播的方法很多,要获得的理想的传播效果,首先需要正确选择传播渠道。本节主要介绍一些选择传播渠道的技巧,提高传播效果的经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的方法。

(1)选择传播渠道。在确定了主题、公众和公关模式以后,公关人员还有面对选择传播渠道这样一个技术性问题。公关人员要针对公众的生活特点,选择能够突出主题,实现公关目标的传播渠道。常见的传播渠道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我们应当熟悉这三种渠道的性质和特点,以便灵活地加以应用。

①传播渠道的种类。当代传播学关于传播渠道的划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二分法,另一种是四分法。

二分法是将人类的所有传播活动分成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类,它们的差别在于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亲身传播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为辅助手段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是指以机械化、电子化的大众媒介,即报纸、广播、电视等为手段的传播方式。

四分法是将人类的传播活动分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种分类方法是以传播的范围、规模为依据的,即以参加者的多少和活动空间的大小为着眼点。自我传播,也就是自己头脑中的思考,是主格我(I)和宾格(me)的对话。这完全是一种不出声的心理活动,可以称为最小范围的传播。人际传播,指自我与他人、个人对个人的传播活动。人际传播的规模差异较大,两个人之间的谈话是人际传播,在几千人的礼堂作报告也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指以组织为单位进行的内部或外部传播活动。一般而言,组织传播的规模要大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指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其传播渠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络等等。

②传播渠道的选择原则。每一种传播渠道都有长处和短处,只有选择得当,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根据各种传播渠道的性质,在选择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A、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B、有利于公众的接受;

C、有利于内容的传播;

D、有利于经费的节约。

(2)选择传播内容。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公关人员必须首先写出有利于传播的宣传材料。在这里,正确认识传播心理学的规律,提高信息制作技巧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①公众的心理定势。传播学的研究表明,公众在接受外来信息时,都存在着某些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需要和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实现行为目标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的形成主要受公众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接触传媒的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定势具有专注性和倾向性,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凡是与公众心理定势相吻合的信息,公众就乐意接受它,并在观念中将其放大,尽力去发掘自己的观念与所接受的信息的共同点。而当信息与公众的心理定势不相吻合时,公众就会尽量回避这类信息,并在观念中缩小或否定它。因此要想提高宣传效果,公关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公众的心理定势及其形成原因,努力投公众所好。在研究公众心理定势形成原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延缓性心理功能因素和即时性心理功能因素。

承认公众心理定势的存在,并不是说公关宣传只能一味地顺从和迁就公众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趣味倾向,一味地迁就其一时的需求和情绪。公关传播还担负着改变公众态度、说服公众的任务。因此,对公众心理定势的迎合和利用只能是战术性的,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与公众的沟通。

②影响传播质量的三个因素。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信息要被对方接受,必须经过三个重要的关口,即所谓的“过三关”理论。即第一关是引起公众的注意。第二关信息在引起了公众注意以后,还要能使公众理解。第三关是信息便于公众记忆。

③注意信息的结构和语言。为了达到使信息顺利“过三关”的目的,公关人员在编制传播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四类结构性功能因素,并注意语言价值色彩的选择。即A、信息刺激的强度;B、信息的对比度;C、信息刺激的重复率;D、信息的新鲜程度。另外是注意语言的价值色彩。

4.公共关系评估

公共关系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项管理方法,应当设计周密,有头有尾。因此,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第四步就是对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总结评估。所谓总结评估,就是有关专家或机构依据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关系的整体策划、准备过程、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进行测量、检查、评估和判断的一种活动。

(1)公关评估的内容。公共关系评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活动,一旦进入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评估活动就开始了。因此,从理论上讲,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应该包括公共关系活动的方方面面。但在具体操作中,评估的内容可以根据要求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其评估的内容有:

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评估。是对公共关系工作的各个步骤、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评估、估计或研究,其内容和要点主要有:

A、调查过程评估。包括:调查的设计是否合理;调查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否合理;调查结论分析是否科学等等。

B、计划过程评估。包括:公共关系计划的目标是否科学;总体计划是否可行、合理;战略构想是否周密、科学;目标公众选择有无遗漏,是否科学;媒介选择及媒介策略是否得当;经费预算是否合理等等。

C、计划实施过程评估。包括:各项准备工作、沟通协调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实施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周到、有创新;信息制作的内容是否准确;传播效果是否明显;实施过程的安排是否得当;实施效果是否达到目标要求等。

②专项公共关系活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即日常公共关系活动成效评估、单项公共关系效果评估、年度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评估和长期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评估。

(2)公关评估的方法。公共关系的效果除可凭主观印象(可以是个人的,或是公关部的,或是组织决策层的主观印象),直接用文字形式来进行总结外,还可以通过某种更为精确的方法来加以衡量和评估。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直接观察法就是根据直接观察所得出的印象,对公共关系工作效果做出评价判断。直接观察法包括组织的领导人、公共关系人员、特邀的组织外部人士,直接进入公共关系活动和一般社会环境来观察活动的情况和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故也最常被使用。但由于这种方法只靠一般观察、感觉来判断,缺乏精确的量化分析,个人主观感情成份较多。

②内部、外部监察法。内部监察法是由组织内部人员,如与公关部平行的部门负责人或上级负责人,对公关部的工作表现进行调查和评价。外部监察法是聘请外部专家对企业的公

共关系进行调查、访问和分析,对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和衡量,并对未来的活动提出建议和咨询。

③传播审计法。就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对本组织的报道情况来评估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一种方法。

④公众行为检测法。就是对公众的行为进行测定,并通过公众行为变化来分析公关活动效果的一种评估方法。

总之,公共关系活动就是循着公共调研、公关计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这四个基本阶段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5.目标公众分析

我们以公共关系应用最普遍的企业为例,对主要的公众关系进行分析。企业公众关系包括:员工关系、股东关系、消费者关系、社区关系、政府关系、媒介关系、名流关系、国际公众关系等。

(1)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事关系和劳动关系,其最主要的责任是要实现一种介于组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双方的良好沟通,促使组织的决策及行为能充分体现组织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同时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说服员工将个体利益目标追求寓于组织整体利益目标之中,达成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

员工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是组织创一流产品或服务的主力军,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组织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加内聚力。一个组织如果其形象得不到自己成员的认可,就很难赢得社会的认可;一个组织如果其目标得不到自己成员的配合与支持,就很难赢得社会的支持。因此,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工作首先要增强内聚力,使员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争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就要将员工视作传播沟通的首要对象,尊重员工分享信息的优先权,使员工在信息分享中与组织融为一体,形成信任与和谐的内部气氛。

②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增强外张力。一个组织的对外影响力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努力和配合。因为每个组织成员都是组织与外部公众接触的触角,都处在对外公共关系的第一线,组织的整体形象必须通过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良好表现具体体现出来。在对外交往中,每一位组织成员都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关系行为主体。组织主体性的发挥则有赖于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组织如果希望员工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地维护组织的形象,就应该时时处处尊重自己的成员,将它们作为重要的公共关系对象,努力培养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公共关系学者这样认为,公共关系活动如得不到员工的信任和了解,便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消费者关系。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场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船、飞机上的乘客等,他们是各类组织主体服务对象总和。可以说,失去了消费者,便没有了组织生存基础;反之,了解消费者需求,掌握了消费者需求脉搏,社会组织就拥有了一个生存空间。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的目的,是促使消费者形成对组织及其产品的良好印象和评价,提高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实现组织和消费者公众的共同利益服务。

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良好的消费者关系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对于企业来说,消费者就是市场,有了消费者就有了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能够实现。得人心者得市场,良好的消费者关系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可以给组织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②建立良好的消费者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利润第一”还是“消费者第一”,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经营观念。企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使其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企业认真做好消费者的公共关系工作,就是要树立“消费者就是朋友”的思想,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物质消费的需求,还要满足消费者信息知晓的需求、情感的需求、选择的需求、表达和参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③良好的消费者关系能够形成稳定的消费者系列。认真做好消费者公关工作能够培养具有现代消费意识、自觉维护消费者权利的消费者公众,能为现代社会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稳定的消费公众环境,即培养消费者的需求意识。总之,企业要扮演起消费者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的角色,与消费者一起设计生活、美化生活,从而形成和谐的消费者关系。

(3)媒介关系。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站)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他公众信息沟通的“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本身也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

新闻界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任何组织及产品的了解,已不再停留在亲眼目睹的直接接触阶段,更多的是通过传媒宣传对组织及产品“留下印象”。因此,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的目的,就是争取新闻传播媒介对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以便形成对本组织生存与发展有利的舆论气氛,并通过新闻媒介实现与大众的广泛沟通,密切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媒介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①良好的媒介关系就等于良好的舆论关系;②建立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

(4)社区关系。社区公众是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社区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区域关系”、“地方关系”、“邻里关系”。它是指与某个社会组织主体地域上互邻、利益上相关的一种公众关系。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是为了争取社区公众对组织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组织创造一个稳固的生存环境;同时体现组织对社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社区关系扩大组织在本区域的影响。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社区如同组织扎根的土壤,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组织就会失去立足之地。社区公众是由特定的活动空间所确定的,区域性、空间性很强。地方性组织或企业的活动直接受社区的制约,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或企业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如员工家属关系、本地顾客关系、地方的政府关系和媒介关系等等。跨区域性经营的组织或企业也不能脱离特定的社区,甚至要善于同各种不同背景的社区公众打交道,以争取社区提供各种地方性的服务和支持,使组织能够在各种完全不同的社区环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组织或企业需要将社区关系作为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认真对待。

②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社区公众涉及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类型繁多,涉及面较广,对组织客观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感受、要求和评价。由于处在同一社区,对组织的某一种评价和看法就容易相互传播,形成区域性的影响,从而形成组织的某一种公众形象。因此,组织的社区关系好坏,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社会公众形象。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良好的社区关系,就很难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名声。为此,组织要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像爱护自己的家业一样爱护社区,为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中坚作用,为社区造福,为社区公众多做贡献。

(5)政府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政府及各职能机构、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是对社会进行统一、有序管理的权力机构。任何社会组织都必须无条件遵守政府的法律与法规,服从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但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这种管辖与被管辖关系之中,还存在着一种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关系。政府公众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社会组织必须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条件。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的目的就是争取政府对组织或企业的了解、信任与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行政支持和社会政治支持。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政府掌握着制定政策、执行法律、管理社会的权利职能,具有强大的宏观调控力量,代表着公众的意志来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一个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如果能够得到政府官方的认可和支持,无疑将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使组织的各种渠道畅通无阻。因此,组织应该把握一切有利时机,扩大组织在政府部门中的信誉和影响,使政府了解本组织或企业对社会、国家的贡献和成就。

②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能够为组织赢得好的发展环境。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政府的政策、法律和管理条例是一个组织决策和活动的依据和基本规范,组织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保持在政策法令许可的范围之内。通过良好的政府关系,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到有关政策的变动,能够较方便地争取到政策性的优惠和支持,能够在政府采购中争得较大份额,能够对有关本组织的问题在进入法律程序或管理程序之前参与意见,使之对组织的发展有利。因此,组织应该主动建立和加强自己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双向沟通。

社会组织要寻求政府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就必须充分认识到公众利益对于组织利益、社会责任对于组织责任的重要性。组织既要有报效国家之心,又要将其在行为上、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做一个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倡导者和积极拥护者,以此作为对政府工作的一种支持,以行动赢得政府公众的高度认同与厚爱。

(6)股东关系。是指企业与投资者,包括董事会、董事局、广大股东、金融舆论专家等的种种关系。从本质上说,这种关系属于内部关系。但从形式上看,由于存在公众多的、分散的股东,它又似外部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分散于外部的内部关系。股东们是一群具有“老板意识”的外行,但他们又是企业的“财源”和“权源”所在(是针对股份制企业来说的)。建立良好的股东关系是保证企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股东公众的主要特点有:相关性、复杂性。

(7)名流关系。社会名流是指那些对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如工商界、金融界首脑人物,科学界、教育界、学术界的权威人士,文化、艺术、影视、体育等方面的明星,新闻出版界的名记者、名编辑。这类关系对象的数量有限,但质量很好,能在舆论传播中迅速“聚集”,影响力很强。建立良好的名流关系,借助于名流的知名度,有利于扩大企业或组织的公共关系网络,扩大企业或组织的社会影响,丰满企业或组织的外在形象。名流公众的主要特点是有极高的影响力,但缺乏稳定性。

(8)国际公众关系。国际公众包括:对象国的政府、合作伙伴、媒介、顾客等。国际公众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跨文化传播与沟通;将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字、历史、风俗、社会制度和公众心理等。搞好国际公众关系的目的是争取国际公众和舆论的了解、理解、认可和支持,为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人员及企业整体,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国际公共关系的原则有:坚持国家利益的原则;相互尊重对方权利的原则;平等谅解的原则。

6.公众心理研究

公共关系学也是一种公众管理学,直接对象是公众,因而公众心理的研究在公共关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教材只提出若干个值得重视的公众心理问题进行探讨。

(1)公众心理的涵义及特点。公众心理是指在公共关系情境中公众受组织行为的影响和大众影响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规律。公众心理的特点有:心理需求的广泛性;利益追求的共同性;信息暗示的易受性;行为模仿的普遍性;情绪感染的强烈性。

(2)公众角色心理。公众角色心理是指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而在行为上表现出稳定的、经常的心理特点。任何公众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角色又有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之分,自然角色是指自然形成的角色,如性别角色和年龄角色;社会角色是指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角色,如职业角色和文化角色等。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区分是相对的。

公众角色心理包括:性别角色心理、年龄角色心理、职业角色心理、文化心理特征等。公众的这些角色心理因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对公众角色心理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三点:①公众角色的复合性及综合性。②个体公众角色心理的特殊性。③特定情境下公众角色心理的变化。

公众的复合角色以及他们的综合性的角色心理特征是公共关系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进行这种研究有四点意义,其一是注意公众角色的复合性、角色心理特征的综合性,反对以偏概全;其二是注意这种复合性、综合性的构成要素,反对含糊笼统;其三是注意角色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反对机械割裂;其四是注意特定情境对角色心理特征的影响,反对照本宣科。只有对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进行辩证的、唯物的、历史的分析,才能使这种研究具有指导公关实践的意义。

(3)公众群体心理。公众群体心理是指公众处在某一实际的社会群体中而在外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和稳定的心理特点。群体的组成一般是基于共同的生存条件和共同的心理需要,因而,群体成员就有可能形成共同的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不可能完全雷同地表现在每一位成员身上,但对全体成员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公众群体由于分类与功能不同,其心理特征也就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根据公关活动的特点,群体的心理特征可分为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角色群体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①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群体,无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也不管是实存群体还是隐形群体,都会表现出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是:

A、归属意识。无论何种群体的成员,都有强烈的归属于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也即具有依赖群体的要求。这种要求使其成员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从而减少了孤独,增强了自信。

B、认同意识。凡是属于一个群体的成员,都有认同群体的共同心理特征,也都不否认自己是该群体的成员。他们对自己群体的目标具有一致的认识,认同群体的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自觉的行动,且对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

C、凝聚意识。任何群体都对其成员有强烈的吸引力。群体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的背景、目标、利益或兴趣与爱好,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一般来说,群体的规模越小,其凝聚力也就越强;同时,当一个群体面临外界压力时,其凝聚力表现得也越强。

D、整体意识与排外意识。群体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以及成员对群体的认同,必然使他们产生或强或弱的整体意识,即意识到自己群体的整体性和共同性,从而也就会产生相对的独立性和排外意识。这种排外性是指成员把自己看作是某一群体的一部分,而反对自己属于其

他群体的心理。排外意识的产生往往是由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或是人们的不同需求造成的。组织要进行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就必须把握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只有这样,组织才能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②群体角色的心理特征。公众群体心理既有共同性,也有个别差异性。人们之间不同的社会联系及社会地位,使得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属于不同的角色群体,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群体的角色特征。只有全面分析和了解公众角色的心理特征,组织才能提高公关活动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4)公众知觉研究。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之所以在当前能够一下子反映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此前,已经历了对该事物各种特性的感觉,并在脑中储存着相应的感觉信息组合。因而,我们可以说,人的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知识等。

①知觉心理与公众行为。知觉对公众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首因效应,即在人的心理中,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持续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效应。如顾客最先见到和听到商品信息对印象形成的作用;再如当公众第一次进入新环境,第一次与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参加某项活动都会在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这种“定势”,即第一印象,它就很难以改变。

B、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之所以把它称为“晕轮效应”,是说它像月晕一样,会在真实的现象面前产生一个更大的假象:人们隔着云雾看月时,在月亮外面有时还能看到一个光环,这个光环是虚幻的,只是月亮反射的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折射出的光现象,事实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个物质的、真实的光环。晕轮效应同首因效应一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往往容易产生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片面性。

C、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事物对象的固定印象,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文化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就会具有很多共同点。

这三类公众知觉对社会组织来说,很难绝对地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有利或是有害,关键在于社会组织如何去把握这三类公众知觉,即是去促成还是改变,从而保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沟通。

(5)公众需要研究。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需要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条件所表现出的缺乏。这种缺乏既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的。在正常情况下,有机体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是趋于均衡的,这种均衡是个体维护其生存的条件。假如有机体内生理或心理上出现某种缺乏,便会导致均衡状态被打破,从而使有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只有减少或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原有均衡状态或满意状态才能恢复。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可以看做是减少或消除这种紧张状态的反映。人的需要具有广泛性、关联性、反复性、竞争性、发展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①需要与公众行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揭示需要与公众行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其基本观点如下:

A、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B、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类的五种需要由低到高排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五种需要的排列顺序是: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属于低层次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属于中间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层次需要。

C、优势需要决定人的行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只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当一种优势需要获得满足后,其驱动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优势需要,由此驱动人的新的行为。公共关系活动要注意不断满足公众新的需要。

(6)公众态度心理。态度是人们对任何给定的客观对象所固有的一种心理倾向。一般来说,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①认知,是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看法等。②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认知规定了态度对象,对它加以评价,并使主体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情感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它以认知为基础,又左右着人的行为方向,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③意图,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意图是由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于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即准备“做还是不做”,“要做,该怎样做”,亦即潜在的行为倾向,这是态度的外显因素。

态度并非行为,而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态度可以被看做是心理向行为过渡的临界点,态度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行为是态度的表现状态。态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行为的变化,行为的变化导致态度各个因素相互关系的变化。其间,伴随着情感的激励作用,即按照情感的方向激励着主体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态度对象。态度的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对公众行为有以下影响:

A、通过公众知觉的选择性和判断性影响公众的行为。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是由一定的外部或内部剌激引起的,但人并不是消极地接受这种剌激,这种剌激只有经过人类心理上的加工作用后才能为人所接受。人的态度就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加工作用”。

B、预定着公众的行为方式。态度是一种内在的行为倾向,当这种行为倾向见之于实际活动时,就是完成的行为。因而,在通常情况下,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态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个人的行为,具有预测行为的能力。

C、决定人的行为效果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人或事的态度不同,即存在着态度差异,态度差异又影响着人的行为。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会产生高效率,消极的工作态度会导致低效率。

人的某种态度不是先天就有的,生活实践与学习过程对态度的形成或转变起着重要作用。态度一经形成之后,比较牢固和持久,但它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形成新的态度。公共关系工作需要研究如何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来影响或转变公众的态度,使之对组织的发展有利。态度的转变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向深化,即保持原方向,加大原有态度的强度;二是反向转变,即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和性质。如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反对变为赞成。这两种变化,前一种比较容易,而后一种难度较大。

(7)社会流行和流言。

①社会流行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行为活动。社会流行(或时尚)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了人们彼此之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即所谓的“一窝蜂”现象。社会流行既体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

②流言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社会成员中传播的有关大家共同关心问题的新闻。所谓“共同关心的问题”,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流言能使本来被关心的问题更加被关心,使本来不被关心的问题成为被关心的问题,所以它具有煽动性。

中国历来有“流言伤人、流言杀人”之说。流言如果指向个人,可以置其于死地;流言如果指向群体可以动摇军心。流言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对于某些群体来说,流言可能会带来某些机遇,或者它本身就是一种“秘密武器”。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它常常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和不好的预兆。

流言就其传播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另一类是和人们有间接关系的;再一类是和一般人没有直接关系的奇闻趣事。一般来说,流言传播的内容越是被大家所关心,传播的速度就越快,传播的范围也越广。由于流言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口耳相传,所以它往往会夸张和变形,使之越来越离奇;反过来,离奇的内容又更容易吸引人。

③流言与公众行为。流言是一种公众情绪的反映。从流言传播的内容来看,流言带来的往往是一些“坏消息”。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越是坏消息越是容易传播。流言所反映出来的情绪大多带有担心、恐惧、怀疑、不满、幸灾乐祸等消极成分。

流言是一种公众愿望的反映。流言不仅反映人们的情绪,也反映人们的愿望。这种愿望有的是正向的,有的是负向的。

(8)公众心理的认知。包括组织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对群体心理的认知和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我们重点介绍: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

①通过考察组织内部凝聚力来认识内部公众心理。组织内部公众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了解内部公众心理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了解组织内部公众心理,除了通过个体心理的了解方式把握每一个人的特征外,主要是把握组织内部整体心理的状态和特征,而这又主要是指把握成员的群体凝聚力水平。凝聚力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相互吸引力,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度、亲和度,同级之间关系的融洽度、亲密度等。一般来讲,一个组织内部凝聚力的高低和这个组织的状况有很大关系,凝聚力的高低也是组织实现良性运转的标志。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意见一致、相互合作,就标志着这个组织的凝聚力高,这个组织也就越稳定;反之,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紧张、意见分歧、离心离德,则标志着这个组织或企业凝聚力低,组织涣散。凝聚力越高,组织越稳定,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凝聚力越低,组织越涣散,工作效率就越低。

②通过区分公众群体来认知外部公众心理。组织的外部公众,除表现为个人外,还表现为大量存在的群体。要实现和这些群体之间的沟通,组织就应分别去认知其心理特征。一般来讲,与组织相关的外部公众群体有社区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消费者公众及其他一些相关公众等。

A、对社区公众心理的认知。社区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和场所,因而,社区公众的一般心理主要表现为:要求生活配套、设施完备、服务质量高、有亲切感、生活方便、自由、舒心,能享受与社区外相同的生活水准和条件等。尽管组织要满足社区公众的所有要求是极其困难的,但组织要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公众着想,以获得社区公众的支持,因为做到这一点对扩大组织的影响、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满足了社区公众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意义上的“睦邻友好”关系和有利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社区环境。

B、对媒介公众心理的认知。任何一个组织要提高其知名度,都离不开媒介公众的作用,媒介公众的主要传播手段之一是新闻媒介传播。新闻媒介公众必须有敏感、果断、及时、有效传播的特点。同时,由于要考虑政治影响、舆论导向、公众兴趣、可靠程度等问题,又具有谨慎、挑剔、注意新闻性等特点。这就使得组织不能仅仅依靠新闻媒介公众,还要注意那些人际传播媒介公众。

C、对政府公众心理的认知。任何一个组织不论属于什么性质,都不免要与政府公众发生关系,因而它们也要了解政府公众的心理。了解政府公众的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执行政策的灵活性和原则性。政府公众起着对政策的监督、解释、执行等职能。在执行时,有的原则性较强,比较死板;有的灵活性较强,活动余地较大。前者执行政策、法规机械,不考虑特殊情况,也难以通融;后者则注重情面,善解人意,但也容易犯错误。所以,组织或企业对与自己发生具体关系的这两类不同的政府公众,应采取不同的对策,遇到前者应尽量循规蹈矩,遇到后者则可灵活多变。②在工作作风方面有果断性和细腻性的区别。政府公众在工作作风上,有的果断利索,办事效率高,但有时难免草率;有的细腻耐心,办事认真,反复研究,但难免拖拉。遇到前者时,要尽可能果断迅速处理问题;遇到后者时,则应尽可能细致、认真、以免出现漏洞,引起合作的不快。③在工作态度上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政府公众在工作态度上,有的积极、主动,不仅主动热情接待各种来访之人,还积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寻找问题。遇到这类公众,组织的问题往往会立刻得到解决,因而也就好开展工作。有的政府公众则是缺乏主动性,满足于各类机关性事务,遇事推诿,更不愿上门征求意见和了解情况,组织和这类政府公众很难愉快合作。④在物质利益方面的趋利性和避利性。政府公众一般都能秉公办事,拒绝物质引诱,但也有个别人利欲熏心、以权谋私。对此,组织或企业在与其交往时应公正不阿,坚持原则,但不能与之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D、对消费者公众心理的认知。消费者公众是组织活动所指向的那一类人。概括之,组织所指向的直接对象是购买公众。由于购买公众是组织直接指向的对象,因而如何使他们满意,并赢得他们的支持,就成为组织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正确处理好组织与其购买公众之间的关系呢?就需要对购买公众的心理有所了解。一般而言,购买公众有三种权利:一是知晓一切的权利。购买公众在选择自己购买的物品时,应当知道物品的用途、质量、使用和保养方法、维修方式、产品的牌号、厂址、价格等,在购买服务时也有知道服务地点、方式、质量、费用等的权利。对于购买公众的这种权利,组织应予以重视,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二是选择的权利。这就是说,买什么,不买什么,什么时候买,什么地方买,消费者公众应有绝对的选择权。组织或企业应尽可能给消费者公众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条件,以获得他们的支持。三是要求公平的权利。由于组织或企业与消费者公众之间是交换关系,这种关系就应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消费者公众一旦发现交换中有不公平的现象存在(如以次充好、物廉价优)时,就有要求退换赔款的权利,而组织或企业就应当尊重消费者公众的这一权利。

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DOC)

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 调查与策划 公共关系成为科学的标志之一,是它已成为一种运用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化活动。许多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都立足于能从大量的个案活动中归纳出公共关系实务过程的一般程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弗金斯的六点规划模式,以及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等人在《有效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的“四步工作法”。四步即:(1)调查研究;(2)制定计划(策划);(3)实施传播;(4)评价结果。公共关系专家马斯顿将这一广为流传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四个环节的程序概括为“RACE”公式,R(research)——研究,A(action)——行动,C(communication)——传播,E(evaluation)-—评估。本书的第六章与第七章即围绕这四步展开。 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公共关系调查是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对自己或所服务的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地情报搜集与研究工作。它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发挥的是公共关系情报功能的作用,是公共关系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体现,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前提。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1.组织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是对组织内部情况的调查与了解。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对组织的历史与现状等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对企业而言,主要应调查分析组织的就业方针、管理政策、生产计划、财务制度、资金运转、营销状况、人员结构、人才培训、领导及管理人员素质、科研实力、无形资产等。 2.公众意见调查: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认识和评价,即调查组织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调查: (1)公众对象分析。组织的公众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首先应该明确组织的调查对象,获得准确信息,对本组织的公众范围、公众类别、目标公众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其次,再进一步掌握所确定调查对象的自然状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家庭状况等;知晓度资料,对组织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态度资料,对组织

公关案例四部工作法第八章

第八章·政府公关专题 理论要点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建立、维护和发展各种内外关系,以促进政府工作,体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开展积极、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对于树立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威望,形成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定内涵 (1)将政府视为社会公共管理机关,而不是社会发展中某部分人的权力机关。 政府所追求的利益是全社会的利益、整体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而不是自身的利益或部分人的利益、个别的利益或眼前的利益。 (2)强调政府的沟通职能、协调职能和服务职能,而不是政府的指挥职能和强制职能。 (3)寻求政府名实相符的良好形象,寻求政府顺民心、合民意的自我完善,而不是政体僵硬、官官相互、名实不符。 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政府与公众充分互动的沟通机制,促使政府为服务公众,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统一的社会远景而努力。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殊性 (一)主体的特殊性政府公共关系的主体是政府,其特点有三: 一是权威性;二是导向性;三是代表性。 (二)客体的特殊性 政府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广大社会公众,其特点有三: 一是普遍性;二是复杂性;三是多变性。

(三)传播手段的特殊性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机关在传播资源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也往往是其陷人公共关系困境的重要原因一各类传播媒体和广大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关注和监督,显然要高于其他社会组织,一旦政府行为出现偏差,会迅速招来广泛的不满和反对。 从形态上来看,政府公共关系可以划分为自在的政府公共关系和自为的公共关系两类。前者是指不自觉的、隐含在政府与公众之中的、不明朗的政府公共关系;后者是指自觉的、主动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明朗的政府公共关系。现代公共关系学所说的政府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政府公共关系。 自为的政府公共关系又可以划分为日常公关和专项公关两类,前者是指政府在日常工作中的公关行为,后者是指政府针对特定项目中的公关行为。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沟通方式 (一)直接沟通 指政府通过当面接待、走访考察、召开调研会、座谈会、接受电话、信件咨询等多种形式,与公众或公众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二)间接沟通 指借助于媒体,特别是大众媒体进行的沟通。 (三)半直接沟通 即介于面对面的直接沟通与通过媒体进行的间接沟通之间的沟通。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哪一沟通形式,政府公共关系都应树立以下三个意识:一是沟通的内容比沟通的形式更重要;二是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三是沟通机制必须是双向的,要在沟通中设置畅通的反馈渠道。 案例8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公共关系得工作程序 学习目标: 了解公共关系作为一个管理过程所包含得四个基本步骤,即: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价,阐述公共关系工作得基本程序。公关工作得程序就是由美国得公关专家伯纳斯总结前人实践经验提出来得,称“四步工作法”。这一程序与许多工作得程序就是相似得。 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价 形象分析——形象设计——形象传播——形象评估 目录 ?一、公共关系调查(形象分析) ?二、公共关系策划(形象设计) ?三、公关实施(形象传播) ?四、公共关系评估(形象评估) ?五、创造性思维 ?六、CIS公关战略(CIS与名牌战略) ?案例分析 ?结束 一、公共关系调查(形象分析) (一)公共关系调查得功能 (二)公关关系调查得内容 (三)公关关系调查得一般程序 (四)调查总体方案设计 (五)常规调查方法介绍 (六)调研报告得撰写 (一)公关调查得功能: (二)公共关系调查得内容 公众舆论与民意得重要性 ?民意就是公众共有得意向与态度,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它会以难以阻挡得力量直接转化为公众得行动,产生相应得社会效果。 ?由于民意得主体公众就是社会组织得生存基础,也就是社会生活得基本力量,并且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得一步步深入,这种力量不但一步步壮大,并且越来越体

现出其独立性。所以,现代组织得生存与发展、现代社会得稳定与进步,就不能不奠基于对民意得尊重之上。 ?民意就是标志基本得社会运行情况得晴雨表,也就是衡量一切社会组织得政策与措施正确与否得试金石。 (二)公关关系调查得内容 2、组织形象调查 组织形象得两个最基本得指标就是知名度与美誉度1)简单调查 就是否知道?就是否喜欢? 2)复杂调查 产品、服务、广告、领导人、实力、信誉 组 织 整 体 形 象 信 息 组织形象得要素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得程度,就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得客观尺度,侧重于“量”得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得广度与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得程度,就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得社会指标,侧重于“质”得评价,即组织社会影响得美丑、好坏。 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关系: 良好得形象就是由知名度与美誉度构成得,缺一不可。但实际上知名度与美誉度并不一定能够同步形成与发展,有知名度不一定有美誉度,没有知名度也不意味着没有美誉度;反过来也一样,美誉度高不一定知名度高,美誉度低也不意味知名度低。总得来说,知名度需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_A答案(90分)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90.0 一 单项选择题 1. (5.0 分) 绝不能改动 恒久适用的 不断进行修改 不能轻易改变的 知识点: 用户解答: 不能轻易改变的 2. (5.0 分) 行为上 目标上 方向上 思想上 知识点: 用户解答: 行为上 3. (5.0 分) 情况交流 所谓公关策划的计划性,是指经过精心策划的方案,在通常情况下,是( )。 公关管理过程的行动战略,往往包括一个组织在政策程序,产品、服务和( )的变化。 行动战略要注重组织内部的( )。

和谐程度 调整和适应 矛盾处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 调整和适应 4. (5.0 分) 计划 决策 枢纽 决定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决定 5. (5.0 分) 人际关系 意见领袖 组织传播 企业文化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意见领袖 6. 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的( )作用,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 人们在进行传播时,千万不可忽略( )的指导作用。

(5.0 分) 相互信任 和谐、协调、互谅互助 平等互助 互利互惠 知识点: 用户解答: 和谐、协调、互谅互助 7. (5.0 分) 从实际出发 联系主管部门 立足于全局 遵从自我需要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立足于全局 8. (5.0 分) 调查研究 公关实施 公关策划 公关评估 公关实务活动的目的是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 )的关系。 在公关策划中既要( ),顾及其他部门,又要与组织的整体公关活动保持协调。 ( )是公关四步工作法的灵魂与核心。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带答案

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关系职业化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选项】 A.艾维·李 B.爱德华·伯尼斯 C.巴纳姆 D.詹姆斯·格鲁尼格 【答案】A 【解析】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1.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2.巴纳姆时期——神话与欺骗(发端时期); 3.艾维·李时期——公共关系职业化; 4.爱德华·伯尼斯时期——公共关系学科化; 5.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协会;1991年成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2.被称为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是()。 A.《公众舆论的形成》 B.《公共关系学》 C.《修辞学》 D.《高卢战记》 【答案】A 【解析】1923年美国人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爱德华·伯尼斯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把公共关系学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3.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间是()。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9年 【答案】B 【解析】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是1986年11月在中国率先成立的第一家公关协会,拥有外企、三资、民营企业等200余个会员单位和众多个人会员。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毛经权教授任会长,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先生任名誉会长。上海和海外一些著名人士担任了名誉会长、副会长和荣誉顾问。理事会的组成人员大都是企业首脑、学术精英、政府官员和媒介领导。 4.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是()。 A.领导角色 B.中介角色 C.监督角色 D.核心角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公共关系部门的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公关工作程序

本章介绍了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是公共关系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公众及组织自身的形象。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第二步是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战略设计主要指组织整体形象的设计,包括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公共关系活动的战术安排指具体策划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活动。包括选择公众、公关模式、公关策略、编制预算、确定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关活动以传播为主,首先要善于选择传播渠道,使公关活动能够对准目标公众。其次是选择传播内容,以便提高公关活动的传播效果。最后是了解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传播障碍,并掌握排除障碍的技巧。第四步是公共关系评估,包括评估公关效果的意义、内容及其方法。 一、公共关系调查 1.公关调查的内容 公关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公众调查和组织形象调查三个部分。其中组织形象的调查可以通过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知名度——是表示一个组织被公众知道、了解的程度,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即评价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表示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美的程度,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即社会评价好坏程度的指标。 2.公关调查的方法 公关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有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问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公共关系策划 1.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 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包括对组织未来若干年内生存发展环境的战略预测,组织将会遇到哪些竞争对手,组织的公众结构及公众的需求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组织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2.公关活动的战术安排 具体公关活动的策划过程如下: (1)确定主题; (2)选择公众; (3)选择公关模式; 公关模式,就是指由一定的公关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种目标和任务所应用的一整套工作方法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公关模式主要包括:宣传型公关、交际型公关、服务型公关、社会型公关、征询型公关等。 (4)选择公关策略; 公关策略主要包括:建设型公关、维系型公关、防御型公关、进攻型公关、矫正型公关等。 建设型公共关系是指组织的初创时期,或某一产品、服务刚刚问世的时候,以提高知名度为主要目标的公关活动。 维系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稳定、顺利发展的时期,维系组织已享有的声誉,稳定已建立的关系的一种策略。 防御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可能出现不协调,或者已经出现了不协调,为了防患于未然,组织提前采取或及时采取的以防为主的措施。 矫正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状态严重失调、组织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5)编制预算; (6)确定时间; (7)公关策划流程。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要点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论述题)简单说明公关活动四步工作法的内容。①公关调查(PR research):其内容包括a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调查b公众舆论调查c组织形象调查d社会环境调查。②公关策划(PR act):即公关人员根据组织的现有公关状态和目标要求,构思和设计实现攻关目标的行动和活动方案的过程。③公关实施(PR communication):选择正确的公共关系媒介对公关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施,根据公关工作的目标、要求、对象选择,根据需要传播的内容选择,根据经济条件选择。④公关评估(PR evaluation):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准备过程、活动实施过程、活动影响效果进行评估,其方法主要有自我评定法、专家评定法、目标管理法、舆论评定法。 2、(论述题)企业识别系统与公共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①企业识别系统和公共关系有着共同的发展基础,即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②企业识别系统和公共关系有着共同的发展条件,即市场经济的进步所带来的企业竞争手段的加强;③企业识别系统和公共关系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区别:①两者传播所发挥的功能不同。CIS战略注重与形象传播中的认知、识别功能的发挥;而公共关系除了要争取社会公众的认识和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与信任,建立一种和谐的公关环境。②两者投入的方式不同。CIS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强调全面导入,一次性投入;而公共关系则是一项管理的职能,强调的是工作的连续性、效果的累积性,他需要整体策划,不断投入、不断调整。③两者所要求的限定条件不同。实施CIS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条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或有必要导入CIS的,他要求企业的结构、经营理念、产品和业务相对稳定、定型,且有固定的地盘或势力范围;而公共关系则不论机构的性质、类型,不管企业的大小,无论何时何地,开展公关活动均是适用和必要的。两者之间的区别,说明二者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和功效。 3、(论述题)论述公众的特点及其分类。说明分类的意义。 (1)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其成员面临着某种共同问题、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其特点主要为:同质性、群体性、互动性和可变性。 (2)分类:①根据公众和社会组织的所属关系分: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②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来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③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来分:顺意公众、逆意公众、中间公众。④如果把公众看做一个过程,则可以将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3)将公众分类的意义: a是公关人员明确公众对象、认清主攻方向、抓住主要矛盾,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关活动作为先决条件; b是公关人员根据各类公众的不同特点选择有效的传播方式沟通,保证公共关系工作的有效性。 4、(案例分析题)企业为何借助名流宣传自己? ①企业借名流宣传自己可以扩大公共网络,扩大组织影响力,提高组织的知名度。②名人对公众传播的影响力强、作用大。 ③组织借公众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提高组织在公众的位置。 5、(案例分析题)组织如何制造新闻,从而达到提高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的目的? a就公众在一段时间内关注的话题制造新闻; b抓住新、奇、特三点来制造新闻; c与传统的盛大节日和纪念日联系起来,制造企业有关新闻。 d注意和新闻机构联合举办各种活动。 E事先制造热烈的气氛。使公众有些心理准备,达到强化制造新闻的效果。 6、简述公关的职能。(几种不同的回答方式) 方式一:公共关系具有六大基本职能,具体是指:

公关案例四步工作法第四章

第五章工T与高科技行业公关专题 案例5-2 “我的地盘,听我的”——中国移动推出“动感地带” 一、项目背景 中国移动作为国内专注于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曾成功推出了“全球通”、“神州行”两大子品牌,成为中国移动通信领域的市场霸主。但是,随着市场的相对饱和,联通的反击和小灵通的进入,中国移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移动认识到,自己旗下的“全球通”和“神州行”两大子品牌缺少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目标群体粗放。中国移动能否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进行窄众化细分,以新的服务方式提升客户品牌忠诚度、以新的业务形式吸引新客户,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 二、项目调查 根据麦肯锡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调查,25岁以下的年轻新一代消费群体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市场最大的增值群体。为此,中国移动决定将以业务为导向的市场策略率先转

向了以细分的客户群体为导向的品牌策略,在众多的消费群体中锁定15—25岁年龄段的学生及白领阶层,以打开一个全新的增值市场。中国移动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只有抓住新增主流消费群体才有出路。 (2)从长期的市场战略来看,培育明日高端客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从中国移动的品牌策略来看,形成目标市场的全面覆盖是保持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子品牌,定位于高端市场,针对商务、成功人士,提供有针对性的移动办公、商务服务功能;“神州行”子品牌满足中低市场普通客户通话需求。在这两个子品牌的覆盖之外,存在一个明显的市场空白,那就是以大学生和刚刚走向社会的白领阶层为主的时尚、年轻用户。如果中国移动能抓住这一群体,就能够全面出击移动通信市场,牵制住竞争对手,形成综合竞争优势。 三、项目策划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中国移动决定推出主打15—25岁年轻群体的新品牌——动感地带。

公共关系学任务02_0001

公共关系学任务02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正确率70%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60 分。) 1. 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 A. a、家庭事业b、c、d、 B. 社区事业 C. 个人事业 D. 社会事业 满分:6 分 2. 在公关工作四步工作法中,“公共关系实施”属于其中的: A. 第一步 B. 第二步 C. 第三步 D. 第四步 满分:6 分 3. “公共关系”的英文简称为: A. PC B. PV C. BR D. PR 满分:6 分 4. 在企业形象CI设计中,VI的含义是指: A. 企业识别 B. 视觉识别 C. 理念识别 D. 活动识别 满分:6 分 5. 利用新闻媒体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的: A. 报刊宣传运动 B. 便士报运动 C. 揭丑运动 D. 海丝事件 满分:6 分 6. 公共关系的主体为: A. 社会组织

B. 社会公众 C. 信息传播 D. 管理行为 满分:6 分 7. 最早的公关源头可追溯到古巴比伦王国的农场公告,它距今的时间大约: A. 三千年 B. 四千年 C. 五千年 D. 二千年 满分:6 分 8. 公关广告推销的是: A. 组织的形象 B. 组织的产品 C. 组织的人员 D. 具体的商品 满分:6 分 9. 低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何种状态? A. 最佳 B. 较为稳定、安全 C. 不良 D. 恶劣 满分:6 分 10. 企业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厂名和商标是处于: A. 企业初创时期 B. 发展困难时期 C. 发展顺利时期 D. 形象受损时期 满分:6 分 二、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开放组织既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又能使组织了解公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公共关系学者是公共关系的专职高级工作者,为专业的公共关系咨询公司工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公关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以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 A. 错误 B. 正确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工作的程序,特别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关系计划的编制环节,同时明确公共关系实施是最复杂、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认识公共关系活动的完整过程。 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专家们所提出的四步工作法,熟悉公关调查的方法,能熟练的编制公关计划,组织实施公关计划,最后对公共关系活动进行评估。 【教学要点】 1.掌握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了解公共关系计划的编制环节。 3.了解掌握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4.掌握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学时在4~6学时时之间 【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程序 公共关系调查是一个过程,实践中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即:发现并确定问题,选择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开展实际调查,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一)发现并确定问题。“需要了解什么”是公共关系调查过程的第一步。公共关系调查能否达到或满足公共关系工作所需的信息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关系问题的确定。要发现和确定公共关系问题,首先要收集信息,其次是整理信息。 (二)确定调查对象。在公共关系调查中,面对的问题首先是如何确定调查对象。根据组织的需求确定调查对象,可有全体调查、部分调查、目标公众调查对象等。 (三)选择调查方法。公共关系调查方法需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被调查显、隐性的不同来确定。当然,选择调查方法还受企业实力、调查人员素质、公关主题等影响:一般言,基于组织以调查对象范围变量作为依据的公共关系调查,可以采取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个案调查等方法;基于组织以资料收集方式变量作为依据的公共关系调查,

公共关系学作业2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 (第二次) 一、填空 1、公众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群体性)、同质性、(多变性)和(潜在性)。 2、组织所面临的公众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组织机构的内部划分,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根据公众的组织状态,可分为(零散型公众)和(组织型公众);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可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根据公众出现的过程,可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行动公众)和现在公众。 3、(四步工作法)说明公共关系运作程序。它包括(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计划管理,(公共关系策划)和公共关系效果评估。 4、直接调查法的具体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深度访问法和(座谈会调查法)。其中(深度调查法)要求调查者受过专门的(培训)。(座谈会调查法)要求确定主题、目标、(调查提纲),并安排好程序。 5、公共关系日常工作和公共关系专项活动可统称为(公关实务)。(公关实务)也可称为公共关系实践或公共关系(实务)。 6、通过举办赞助活动,可提高(美誉度),树立美好的(企业形象)。企业赞助的对象主要有:体育事业、(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7、企业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严重危害性)和舆论关注性。 8、视觉识别系统必须以(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为基础,其宗旨是将(企业文化内涵视觉化)和形象化。 二、解词 1、边缘公众 答: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影响甚微,甚至不发生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如社会团体。对边缘公众,不需要花费专门的力量去研究分析;但要注意到这些公众可能向首要公众或次要公众转化,以便不失时机地开展工作,争取良好的公关效果。 2、顺意公众 答: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赞赏、支持和认同态度的公众。他们既可能在组织之中,也可能在组织之外。他们对组织的方针、政策、行动持积极赞同、支持的态度,并在行动上热情宣传、主动配合。 3、逆意公众 答:逆意公众是对社会组织奉行的政策、采取的行为持反感、反对、不合作的公众。他们可能是由于误解,也可能是组织错误行动的受害者。 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要全面调查逆意公众产生的背景条件,主动进行适时有效的沟通,澄清事

公共关系学料整理

公共关系学资料整理 考点: 公共关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现代公关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公共关系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公众的心理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公关策划技巧 如何进行公关宣传 组织在协调内部公共关系时同员工沟通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文化 如何进行国际公馆 公关危机的含义及特点 公关危机的预防及处理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法,提高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促成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良好合作并和谐发展的管理科学和艺术。 二、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媒介:是指社会组织与公众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相关的共同利益需求的个人、集体、组织集合而成的整体。 三、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认知度、美誉度和和谐度 四、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方法: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 五、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客观性、公开性、艺术性、感情性、战略性 六、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双向沟通原则 整体一致原则全员公关原则长期坚持原则 七、公共关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分化,是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 2.利益的互补、合作的需要是公共关系形成的内在机制 3.人类协调、合作意识的增强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条件 4.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组织必须与公众加强联系和合作是公共关系的社会经济条件 5.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发展是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政治条件 6.传播媒体的发达和技术水平手段的现代化是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 八、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1.19世纪中期公众受舆论时期巴纳姆时期,利用报纸宣传,核心理念是凡宣传皆好事,宣传活动有了组织性、目的性。 2.19世纪末期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时期,创立属于企业的报刊,创立为企业服务的宣传公司,实际上是最早的公关公司,向受众传递有关企业的信息。读复活大垄断背景,社会矛盾尖锐。 3.爱德华·博内斯时期,1923年在纽约大学教授公关学,出版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使

公共关系形成性作业答案4

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4 ( 请认真核对内容正确性再抄! ) 一、写出你认为最重要的5个名词并解释其含义:(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3.防御型公关:防御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可能出现不协调,或者已经出现了不协调,为了防患于未然,组织提前采取或及时采取的以防为主的措施。 4.员工关系: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 5.理念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实际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信条、经营战略、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企业性格和座右铭的一体化。 二、请对文字教材的其中一章,写出复习小结。(15分) 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复习小结:本章介绍了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是公共关系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公众及组织自身的形象。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第二步是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战略设计主要指组织整体形象的设计,包括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公共关系活动的战术安排指具体策划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活动。包括选择公众、公关模式、公关策略、编制预算、确定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关活动以传播为主,首先要善于选择传播渠道,使公关活动能够对准目标公众。其次是选择传播内容,以便提高公关活动的传播效果。最后是了解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传播障碍,并掌握排除障碍的技巧。第四步是公共关系评估,包括评估公关效果的意义、内容及其方法。 三、针对本课程的学习,写出—篇400宇以上的学习心得,谈一谈你的收获。(20分)

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2

公共关系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5-23 16:19:36 一、单选题 1. (5分)系统思想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它本身有()。 ? A. 相关性 ? B. 科学性 ? C. 个体性 ? D. 整体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关系学 展开解析 2. (5分)公共关系是一种() ? A. 沟通活动 ? B. 管理职能 ? C. 实践活动 ? D. 谈判功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关系学 展开解析 3. (5分)公共关系实际上也就是()。

? A. 大众关系 ? B. 内部关系 ? C. 群众关系 ? D. 公众关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关系学 展开解析 4. (5分)《有效公共关系》一书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这一面向开放系统的公共关系理论模式。 ? A. 传播管理 ? B. 协调原理 ? C. 规范管理 ? D. 调整与适应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关系学 展开解析 5. (5分) 传播学学者十分重视“把关人”在信息传播过程的()作用,认为这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 ? A. 决定 ? B. 枢纽

? C. 计划 ? D. 决策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关系学 展开解析 6. (5分) 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出版了他们权威性的公关著作(),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 A. 《公共舆论的形成》 ? B. 《原则宣言》 ? C. 《有效公共关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关系学 展开解析 7. (5分) 公关管理过程的行动战略,往往包括一个组织在政策程序,产品、服务和()的变化。 ? A. 思想上 ? B. 方向上 ? C. 行为上 ? D. 目标上 纠错

公共关系工作的实施流程

公共关系工作的实施流程 容概要: 一、公共关系活动调查研究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的基本程序 调查的主要方法 调查问卷的程序 二、公共关系活动策划 专题活动的含义与性质 专题活动策划的一般程序 专题活动策划的原则和方法 三、公共关系计划传播实施 选择传播渠道 选择传播容 四、公共关系活动分析评估 公共关系评估的意义 公共关系评估的目的 公共关系评估的容 公共关系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编写

美国公共关系学的权威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将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概括成四个基本步骤: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和公共关系评估。其容包括:调查研究;公关策划;传播实施;反馈评估。 一、公共关系活动调查研究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公关调研使组织了解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展开公关工作的条件、困难,竞争对手的情况,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为组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公关活动的针对性,提高公关活动的成功率。 调查的基本程序 公关调研的过程是由四个相关的基本步骤组成的。这四个步骤是: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研方法、收集调研资料、处理调研结果。 调查的主要方法 在总体方案中,应规定采用什么组织方式和方法取得调查资料。搜集资料的方式有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多种方式。具体调研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和实验法等。 调查问卷的程序: 问卷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一)明确目的,建立前提假设和理论框架。 (二)问卷设计展开 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调查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运用问卷在几十人的小围作试调查。 它有两大好处: 其一,可以找出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其二,可以测试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二、公共关系活动策划 专题活动的含义与性质 ?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 策划就是根据组织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谋划、设计最佳行动方案

论述公共关系的几大理论及其在务实中的作用

论述公共关系学的几大理论及其在务实中的作用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大为拓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公关关系学与公共关系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商业积累了复杂交错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交往,因商品交换而变得频繁、复杂起来。公共关系学的几大理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帮助人们更好的开展实务活动。 关键词: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构成要素,传播,“四步工作法”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富有艺术的科学。在公共关系实务中展现的是一种不可被复制的艺术,需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创造性以及创新性,同时这也是具有自己严谨的理论体系,又是一门科学。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 (一)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 “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也就是评估群众的态度,使个人和机构的政策及办法合乎群众的利益,并规划及执行活动计划,以争取群众的了解和接纳。”【1】这是美国“公关通讯”对公共关系所下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并被许多业者和学者所认同。 与这种观点相呼应的是在1978年于墨西哥城举行的世界公关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34个公共关系组织的与会代表对公共关系的涵义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与社会科学,用来分析趋势,预测结果,为组织管理者提供意见,并实施符合组织于公众的行动计划。”【2】 (二)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的沟通活动 美国公关协会非常明确地提出将公共关系定性为是一种组织于公众之间进行双向沟通与有效合作的活动,它在1982年通过的有关公共关系定义的说明中表述为:“公共关系促进组织和团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因而有助于这个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得已达成决策及有效的运作,它使得个人和公共政策合二为一。”【3】 坚持公共关系作为一种传播与沟通职能的观念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很大的影响和不少赞同者。 根据公共关系的涵义的共同点,我们可以总体概括为:公共关系是塑造良好组织形象,并运用传播手段,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使组织与公众之间达成相互了解、理解、合作和信任,从而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内外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二、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收集信息 组织在实施时,首先要收集获取各种与组织有关的各种信息。主要有与组织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信息;与组织密切相关的且又非常具体的社会信息,包括组织的社会形象、运行状况、区域舆论、市场表象等。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相关的处理,有助于下一步的措施。

公共关系学(整理)

判断题。(共15道试题,每题1分) 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 2.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否) 3.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是) 4.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否) 5.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是) 6.报刊宣传运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公众的作用,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是) 7.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否) 8.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否) 9.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形成》。(是) 10.有专家认为,《公众舆论之形成》的提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真正的开端。(否)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组织信誉已成为公共关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是) 12.在每一次公关活动前,公关人员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 13.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是) 14.公共关系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内部做起。(是) 15.当组织面临重大决策时,都请公关部的负责人参加,以避免对公众利益造成伤害,这是公关部门的传播沟通职能。(否) 16.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是) 2、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否) 3、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是) 4、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否) 5、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既是组织的管理职能部门,又是组织的决策参谋部门。(是) 6、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是) 7、在公关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否)8、公关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是) 9、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否) 10、知名度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的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否) 11、一般来说,公众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仅一个,即客观原因。(否) 12、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 13、良好的消费者关系,可提高组织及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 14、政府关系是社会组织可以回避的一种关系。(否) 15、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媒机构的关系。(否) 1、长期的公关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短期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否) 2、公关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是) 3、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是) 4、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否) 5、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否) 6、辐射式传播的特点是便于集中领导,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但在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联系较少。(是) 7、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否) 8、劝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变公众原有的信念、态度、立场和行为,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这是比较容易的。(否) 9、公共关系不是人际关系,但它可以运用人际关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是) 10、开放组织活动就是以事实说服公众的,它比任何其他的宣传手段都更具有说服力。(是) 11、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否) 12、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是组织的所有公众。(否) 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酒香不怕巷子深”。(否) 14、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否) 1、“时装不入办公室”的戒条对公关人员不适用。(否) 2、日本人一般重情轻礼。(否) 3、公关礼仪具有“有备而为、全员施礼、不拘一格”的特点。(是) 4、对公关礼仪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作用的全面评价是:“通行证”和“奠基石”。(否) 5、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必考虑参加人员的身份、人数、接待规格等方面的对等原则。(否)

公共关系综合试题四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在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 A.公共关系观念B.公共关系活动C.公共关系状态D.公共关系传播2.公共关系的服务观念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A.服务B.联系C.交流D.活动 3.()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A.梅耶B.伯尼斯C.艾维·李D.卡特利普和森特 4.()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 A.格鲁尼格B.伯尼斯C.艾维·李D.卡特利普和森特 5.()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 A.组织形象B.产品质量C.产品形象D.个人形象 6.公共关系通过向社会灌输强烈的()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增进社会交往、促使团体合作等活动来促使社会行为得到协调。 A.环境意识B.社会意识C.个人意识D.集体意识7.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 A.客体B.手段C.主体D.过程 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 A.服务公众的意识B.塑造形象的意识 C.真诚互惠的意识D.沟通交流的意识 9.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 )。 A.媒介关系B.顾客关系C.政府关系D.国际关系 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 A.顺意B.稳定C.逆意D.边缘 11.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便是()。 A.知觉的偏见B.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C.知觉的被动选择性D.知觉的主观性 12.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 A.热爱的倾向B.情感的倾向C.支持的倾向D.偏离的倾向 1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公共关系学(整理)

判断题。(共15道试题,每题1分) 1.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 2.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否) 3.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是) 4.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否) 5.公共关系状态是一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是) 6.报刊宣传运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公众的作用,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是) 7.有了发达的商品经济就会产生发达的公共关系。(否) 8.艾维?李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否) 9.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形成》。(是) 10.有专家认为,《公众舆论之形成》的提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真正的开端。(否)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组织信誉已成为公共关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是) 12.在每一次公关活动前,公关人员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 13.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是) 14.公共关系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内部做起。(是) 15.当组织面临重大决策时,都请公关部的负责人参加,以避免对公众利益造成伤害,这是公关部门的传播沟通职能。(否) 16.公共关系部的优势,往往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是) 2、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否) 3、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是) 4、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否) 5、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既是组织的管理职能部门,又是组织的决策参谋部门。(是) 6、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是) 7、在公关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否)8、公关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是) 9、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否) 10、知名度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的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否) 11、一般来说,公众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仅一个,即客观原因。(否) 12、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公众,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培养组织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 13、良好的消费者关系,可提高组织及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 14、政府关系是社会组织可以回避的一种关系。(否) 15、媒介关系也称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媒机构的关系。(否) 1、长期的公关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短期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否) 2、公关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是) 3、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是) 4、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同,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否) 5、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否) 6、辐射式传播的特点是便于集中领导,信息传递速度快,失真少。但在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中,成员之间联系较少。(是) 7、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否) 8、劝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改变公众原有的信念、态度、立场和行为,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社会里,这是比较容易的。(否) 9、公共关系不是人际关系,但它可以运用人际关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是) 10、开放组织活动就是以事实说服公众的,它比任何其他的宣传手段都更具有说服力。(是) 11、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否) 12、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是组织的所有公众。(否) 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酒香不怕巷子深”。(否) 14、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有助于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否) 1、“时装不入办公室”的戒条对公关人员不适用。(否) 2、日本人一般重情轻礼。(否) 3、公关礼仪具有“有备而为、全员施礼、不拘一格”的特点。(是) 4、对公关礼仪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作用的全面评价是:“通行证”和“奠基石”。(否) 5、社会交往过程中,不必考虑参加人员的身份、人数、接待规格等方面的对等原则。(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