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性

属性

力学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通用塑料中居前列,拉伸、弯曲、压缩等强度均高于聚烯烃,也高于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冲击韧性较差,但也稍优于聚苯乙烯。浇注的本体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例如航空用有机玻璃板材)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更高一些,可以达到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的水平。

一般而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拉伸强度可达到50-77MPa水平,弯曲强度可达到

90-130MPa,这些性能数据的上限已达到甚至超过某些工程塑料。其断裂伸长率仅2%-3% ,故力学性能特征基本上属于硬而脆的塑料,且具有缺口敏感性,在应力下易开裂,但断裂时断口不像聚苯乙烯和普通无机玻璃那样尖锐参差不齐。40℃ 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相当于侧甲基开始运动的温度,超过40℃ ,该材料的韧性,延展性有所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硬度低,容易擦伤。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强度与应力作用时间有关,随作用时间增加,强度下降。经拉伸取向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定向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缺口敏感性也得到改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并不高,它的玻璃化温度虽然达到104℃,但最高连续使用温度却随工作条件不同在65℃-95℃之间改变,热变形温度约为96℃(1.18MPa),维卡软化点约113℃。可以用单体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酯或双酯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共聚的方法提高耐热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寒性也较差,脆化温度约9.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稳定性属于中等,优于聚氯乙烯和聚甲醛,但不及聚烯烃和聚苯乙烯,热分解温度略高于270℃,其流动温度约为160℃,故尚有较宽的熔融加工温度范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导率和比热容在塑料中都属于中等水平,分别为0.19W/CM.K 和1464J/Kg.K

电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主链侧位含有极性的甲酯基,电性能不及聚烯烃和聚苯乙烯等非极性塑料。甲酯基的极性并不太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仍具有良好的介电和电绝缘性能。值得指出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乃至整个丙烯酸类塑料,都具有优异的抗电弧性,在电弧作用下,表面不会产生碳化的导电通路和电弧径迹现象。20℃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相应于侧甲酯基开始运动的温度,低于20℃,侧甲酯基处于冻结状态,材料的电性能比处于20℃以上时会有所提高。

耐化学试剂及耐溶剂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耐较稀的无机酸,但浓的无机酸可使它侵蚀,可耐碱类,但温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使它浸蚀,可耐盐类和油脂类,耐脂肪烃类,不溶于水、甲醇、甘油等,但可吸收醇类溶胀,并产生应力开裂,不耐酮类、氯代烃和芳烃。它的溶解度参数约为18.8(J/CM3)1/2 ,在许多氯代烃和芳烃中可以溶解,如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甲苯等,乙酸乙烯和丙酮也可以使它溶解。

最新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设计1 2 一、教材分析 3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 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 4 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 2 5 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6 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7 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8 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9 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10 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11 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12 二、学情分析 13 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有关化学性质可能不了解,但对有二氧化硫引起的一些现象却很14 熟悉,如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银耳的漂白等。可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疑问,激15 发兴趣,导入学习。而且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在16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 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 17 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 2以及SO 2 的物理性 18 质。 19 三、教学目标: 20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21 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22 1)知识与技能: 23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24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5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6 2)过程与方法: 27 ①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 28 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9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 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0 和思维的逻辑性。3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2 ①使学生了解SO 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 33 意识。 34 ②使学生了解SO 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5 体验学科价值。 36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7 四、教学方法 38 本节我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39 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 40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并与阅读、多媒体等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41 堂。 42 学生:猜想与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验证、解释与结论,在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43 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4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大量供应化妆品用PMMA微粉PMMA塑料的性能简介: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又叫有机玻璃。压克力。顾名思义, 因良好的光学透明性而著名。它不但具有很高的透光率(92%),而且机械强度高。重量轻、耐紫外线老化优良的电性能等特点。PMMA的不足之处是表面硬度不够、耐热性差、冲击强度不高,尤其对缺口冲击敏感等。改性后的PMMA其性能变得更加优异。 性质:非晶体聚合物,92%光线穿透率,热变性温度介于74°C~102°C 间。 优点:1、高光学透明性;2、耐候性佳;3、刚性佳;4、易染色。 用途:灯罩、窗玻璃、标示牌、光学透镜、硬式隐形眼镜、汽车零件。PMMA塑料的用途简介: 广泛用于:光学仪器:制作各种光学镜片,如眼镜、放大镜、各种透镜以及激光扫描控制的慢转录像带等。 文具及日用品:制作各种制图用具、示教模型、标示防护罩,灯具、各种笔杆、纽扣、发夹、糖果盒、肥皂盒、各种容器及其它日用装饰品。建筑方面:室内外照明及非照明信号显示、天花板照明设备,高级装饰品(如雕塑品等)、家具、隔板材料等。太阳能集热器的外罩、室内紫外灯操作的日关浴床,可制作彩色有机玻璃浴缸、脸盆等。其它方面:可用作医疗器械,如假肢、假牙、医用导光的基本原料。还可作无机硅玻璃的代替品。用于宇宙器械、指示灯罩、表面覆盖板、汽车及摩托的挡风玻璃。

化妆品用PMMA微粉 中文名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产品描述: 1.具有优异的吸油性能,可以较好地吸收皮脂、汗液等皮肤分泌物;2.高折射率的特点使入射光线产生散射,淡化面部明暗对比,实现遮瑕效果; 3.球形的构造赋予化妆品良好的滑爽性和优异的柔滑手感; 4.用于含有有机溶剂(乙醇等)的液体化妆品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5.透明的特性可使部分光线透过,降低面部的苍白感,达到自然的效。物化性质: 外观:白色微粉末 组成:PMMA交联体 平均粒径:约5.5~8.5μm 加热减量:2.0%以下 pH值:5.0~7.5 产品应用: 肤感滑爽,铺展性极佳,广泛适用于高端粉饼、眼影、腮红、BB霜、防晒霜、洗发水等化妆品产品的生产。 供应PMMA台湾奇美CM205耐热级、能耐高温 供应PMMA台湾奇美CM207中流动性耐热性 供应PMMA台湾奇美CM211高流动性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有关化学性质可能不了解,但对有二氧化硫引起的一些现象却很熟悉,如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银耳的漂白等。可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疑问,激发兴趣,导入学习。而且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我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 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并与阅读、多媒体等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有机玻璃的介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相应的塑料统称聚丙烯酸类塑料,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酯甲酯应用最广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代号为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地最优异,价格又比较适宜的品种。 一、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刚性硬质无色透明材料,密度为1.18-1.19g/CM3,折射率较小,约1.49,透光率达92%,雾度不大于2%,是优质有机透明材料。 1.力学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通用塑料中居前列,拉伸、弯曲、压缩等强度均高于聚烯烃,也高于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冲击韧性较差,但也稍优于聚苯乙烯。浇注的本体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例如航空用有机玻璃板材)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更高一些,可以达到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的水平。 一般而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拉伸强度可达到50-77MPa水平,弯曲强度可达到90-130MPa,这些性能数据的上限已达到甚至超过某些工程塑料。其断裂伸长率仅 2%-3% ,故力学性能特征基本上属于硬而脆的塑料,且具有缺口敏感性,在应力下易开裂,但断裂时断口不像聚苯乙烯和普通无机玻璃那样尖锐参差不齐。40℃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相当于侧甲基开始运动的温度,超过40℃,该材料的韧性,延展性有所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硬度低,容易擦伤。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强度与应力作用时间有关,随作用时间增加,强度下降。经拉伸取向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定向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缺口敏感性也得到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并不高,它的玻璃化温度虽然达到104℃,但最高连续使用温度却随工作条件不同在65℃-95℃之间改变,热变形温度约为96℃(1.18MPa),维卡软化点约113℃。可以用单体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酯或双酯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共聚的方法提高耐热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寒性也较差,脆化温度约9.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稳定性属于中等,优于聚氯乙烯和聚甲醛,但不及聚烯烃和聚苯乙烯,热分解温度略高于270℃,其流动温度约为160℃,故尚有较宽的熔融加工温度范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导率和比热容在塑料中都属于中等水平,分别为0.19W/CM.K和1464J/Kg.K 2.电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主链侧位含有极性的甲酯基,电性能不及聚烯烃和聚苯乙烯等非极性塑料。甲酯基的极性并不太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仍具有良好的介电和电绝缘性能。值得指出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乃至整个丙烯酸类塑料,都具有优异的抗电弧性,在电弧作用下,表面不会产生碳化的导电通路和电弧径迹现象。20℃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相应于侧甲酯基开始运动的温度,低于20℃,侧甲酯基处于冻结状态,材料的电性能比处于20℃以上时会有所提高。 3. 耐化学试剂及耐溶剂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耐较稀的无机酸,但浓的无机酸可使它侵蚀,可耐碱类,但温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使它浸蚀,可耐盐类和油脂类,耐脂肪烃类,不溶于水、甲醇、甘油等,但可吸收醇类溶胀,并产生应力开裂,不耐酮类、氯代烃和芳烃。它的溶解度参数约为18.8(J/CM3)1/2 ,在许多氯代烃和芳烃中可以溶解,如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甲苯等,乙酸乙烯和丙酮也可以使它溶解。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臭氧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有关化学性质可能不了解,但对有二氧化硫引起的一些现象却很熟悉,如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银耳的漂白等。可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疑问,激发兴趣,导入学习。而且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我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并与阅读、多媒体等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学生:猜想与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验证、解释与结论,在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确定研究对象,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播放与酸雨有关的图片和短片,以及二氧化硫漂白食品,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短片中思考以下问题:

硫及其化合物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知识精要】 1.二氧化硫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通性 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SO2澄清石灰水反应: (2)还原性 ①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SO3物理性质:无色固体,熔点:16.8℃,沸点:44.8℃都较低。SO3是硫酸的酸酐,SO3与水化合生成硫酸,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方程式为:SO3 + H2O = H2SO4 + Q ②SO2的水溶液可被O2、H2O2、X2、Fe3 +、KMnO4、Ca(ClO)2等强氧化剂氧化: SO2通入氯水 (3)氧化性 (4)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 ①品红通二氧化硫后颜色变化;②褪色后的溶液加热后的颜色变化。 2.酸雨的形成 3.硫酸的制备 4.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例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 。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D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例2.一定物质的量的SO2与NaOH溶液反应,所得产物中含Na2SO3和NaHSO3物质的量之比为3∶5,则参加反应的SO2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 B.3∶5 C.8∶11 D.18∶8 例3.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案

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案(含教学设计)

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讲解】二氧化硫不能使酸性指示剂褪色,通常只显示出酸性。这是它的特性,希望同学们谨记! 【板书】 暂时性一一化合漂白(加热后又恢复红色)选择性一一不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讲述】二氧化硫可以用来漂白纸浆和草帽等编织品。但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迎合人们越白越美丽的心理,将S02过度使用在食品加工行业。例如:这是天然银耳,这是漂白后的银耳,又白又亮,色相诱人;这是天然的劣质辣椒。这是优质辣椒这是通过二氧化硫煊过得劣质的辣椒,长期食用对人身体伤害很大,在选用这些食品时要注意辨别【思考与交流】活性炭、NaQ或者氯水、SO的漂白原理是否相同? 3. 氧化性 【思考】从SO中S元素的化合价看:推断它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讲解】硫从+4价到+6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需要加入氧化剂,如氯水。硫元素从+4价到0价或者-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需要加入还原剂,如硫化氢。 【板书】氧化性: SO+CI2+2HO = H2SO+2HCI 4. 还原性 【板书】还原性: SO+2HS = 3S J +2HO 【思考】 1、二氧化硫与氯水都具有漂白性,若将二者1:1混合,漂白效果是否更好?聆听,做笔记,思考 思考对比,总结归纳 【探究】试分析化合价 并实验验证结论 【总结】二氧化硫既有 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现象】氯水褪色。同 样能使溴水、高锰酸钾 褪色。 【现象】有黄色沉淀产 生 【思考并回答】 当二者等物质的量混合 时,会发生反应,从而 丧失了它们各自的漂白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 神,学以致用。 表格展示几种物质的漂白原 理,对比学习 复习前面氧化还原的相关知 识,得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通过方程式预测实验现象。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SO 2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Mr =64),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二、SO 2的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 SO 2+ H 2 O H 2SO 3(亚硫酸,二元弱酸) 亚硫酸不稳定,易分解和易被氧化:H 2SO 3SO 2+ H 2O ; 2H 2SO 3 +O 2=2H 2SO 4 (2)与碱: SO 2(少量)+2NaOH =Na 2SO 3+H 2O Na 2SO 3+H 2O +SO 2=2NaHSO 3 SO 2(过量)+NaOH =NaHSO 3 Ca(OH) 2+SO 2(少量)=CaSO 3↓+H 2O Ca(OH)2+2SO 2(过量)=Ca(HSO 3)2 小结: OH - SO 32- HSO 3- SO 2 H + (3)与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 SO 2+Na 2O =Na 2SO 3 CaO +SO 2=CaSO 3 (4)与盐溶液:SO 2+NaHCO 3=NaHSO 3+CO 2 (或生成Na 2SO 3) NaHCO 3溶液是除去CO 2中混有少量SO 2的最佳试剂。 注意:SO 2作为酸性氧化物时,其化学性质与CO 2类似。 2、较强的还原性(水溶液中:SO 2均被氧化成SO 42- ) (1)SO 2通入氯水或溴水中,溶液褪色 Cl 2+2H 2O +SO 2=2HCl +H 2SO 4 Br 2+2H 2O +SO 2=2HBr +H 2SO 4 (2)SO 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中,溶液紫红色褪去 (3)SO 2+H 2O 2=H 2SO 4 (4)2Fe 3++SO 2+2H 2O =2Fe 2++SO 42-+4H + (5) 3、弱氧化性 SO 2+2H 2S =3S ↓+2H 2O 4、漂白性: (1)品红溶液(红色) 溶液褪色 溶液恢复红色 (可用于SO 2的检验和鉴定) 注意:品红溶液可用于SO 2的鉴别,而一般不用于SO 2的除杂。 (2)S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3)Cl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注意:① 若SO 2和Cl 2按物质的量之比1:1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因反应:Cl 2+2H 2O +SO 2=2HCl +H 2SO 4,而丧失漂白性。 ② CO 2通入Ca 2+或Ba 2+ 的溶液中:溶液呈碱性有沉淀;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无沉淀; SO 2通入CaCl 2或BaCl 2溶液中无沉淀;SO 2通入Ca(NO 3)2或Ba(NO 3)2溶液中有沉淀。 (4注意:SO 2能使溴水、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体现了SO 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三、SO 2的实验室制法: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 ↑+H 2O 1、装置 2、除杂 3、收集 4、验满 5、尾气处理 四、SO 2的用途:常用作漂白剂、灭菌剂、防腐剂、生产硫酸。 五、SO 2的污染(重P 168 考法2) 1、正常雨水PH 值约为5.6而不是7,因水中溶解有CO 2会形成弱酸H 2CO 3。PH <5.6的降水称为“酸雨”,酸雨中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主要是硫酸、硝酸。 SO 2 加热 催化剂 △ 2SO 2+O 2 2 SO 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应用研究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有机材料逐渐进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就是俗称的有机玻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使用,多方面的应用源于对它长久的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研究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kinds of organic materials into everyone's daily life, among them,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lso known as organic glass, in all aspects of life has its own use, from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for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a long time. Key words: poly(methyl methacrylate);application;research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 (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研究的背景 (3) (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研究的意义 (3) 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应用范围 (3) (一)汽车工业方面 (3) (二)医药行业方面 (3) (三)工业应用方面 (3) (四)日用消费品方面方面 (3) 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改性研究 (3) (一)改性原因 (3) (二)耐热改性 (3) (三)耐磨损改性 (4) (四)阻燃改性 (4) 参考文献 (5)

三氧化二硫的性质

三氧化二硫的性质 三氧化硫也叫硫酐,遇水成硫酸,是硫的最高价态氧化物,因此这种物质有强氧化性,化学性能活泼。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校讲过的那几个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我相信LZ非常熟悉,在此就不详述了,下面我来讲一讲它独有的性质: 1、氧化性,三氧化硫也可以氧化某些非金属和金属,在加热条件下它的氧化性和浓硫酸差不多,LZ可以类比浓硫酸的性质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比之浓硫酸,三氧化硫对惰性金属钽的腐蚀性更为显著。三氧化硫也可以和硫化氢发生归中反应,但是产物暂无明确记载,LZ可以自己做实验。 2、这条是酸酐的通性。三氧化硫可以成硫酰。但是这个性质一般来说很少有实际反应的应用,因为要成酰需要比酸酐更强的质子化试剂;三氧化硫所对应的硫酸酸性之强不言而喻,在六大强酸中超过它的只有三个氢卤酸和高氯酸,可是三个氢卤酸中唯一不会被它氧化的盐酸酸性不够将其酰化,所以若想成硫酰只有用高氯酸或者那些更强的超强酸。这里说一下,硫酰氯和硫酰胺不是用酰化作用生成的;前者是用氯气氧化二氧化硫得到的,后者涉及有机合成。 3、成磺酸。如果在三氧化硫的浓硫酸溶液(即发烟硫酸)中通入氯化氢,三氧化硫会与之反应得到氯磺酸。用三氧化硫处理各种饱和脂肪烃或芳香烃可得到有机磺酸。 4、脱水性,三氧化硫可以和浓(或发烟)硝酸反应,先反应掉被硝酸分子羟基锁住的水分子,然后脱硝酸分子的水,并将其质子化成硝酰。 三氧化硫是一种硫的氧化物,分子式为SO3,是非极性分子。它的气体形式是一种严重的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刺激性臭味。相对密度1.97(20℃)。熔点16.83℃(289.8K)。沸点(101.3kPa)44.8℃(317.8K)。强氧化剂,能被硫、磷、碳还原。较硫酸、发烟硫酸的脱水作用更强。对金属的腐蚀性比硫酸、发烟硫酸为弱。 SO3是硫酸(H2SO4)的酸酐。因此,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和水化合成硫酸:SO3(l) + H2O(l) = H2SO4(l) (-88 kJ/mol) 这个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而且是放热反应。在大约~340 °C以上时, 硫酸、三氧化硫和水才可以在平衡浓度下共存。三氧化硫也与二氯化硫发生反应来生产很有用的试剂——亚硫酰氯。SO3 + SCl2 →SOCl2 + SO2 三氧化硫还可以与碱类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及其它物质,如SO3+2NaOH →Na2SO4+H2O 三氧化硫不可用浓硫酸干燥,因为SO3和浓硫酸会生成焦硫酸; H2SO4+SO3=H2S2O7 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与五氧化二磷共热制取三氧化硫 工业制法 SO3的工业制法是接触法。二氧化硫通常通过硫的燃烧或黄铁矿矿石(一种含硫铁矿石,主要成分二硫化亚铁FeS2)的煅烧得到的, 先通过静电沉淀进行提纯。提纯后的SO2在400至600°C的温度下,用负载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钾或硫酸钾(助催剂)的五氧化二钒作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硫用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铂同样可以充当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但是价格昂贵,比混合物更容易发生催化剂中毒(导致失效)。以这种方式制得的三氧化硫大部分都被转化为了硫酸,但不能用水进行吸收,否则将形成大量酸雾,但如果采用98.3%硫酸作吸收剂,因其液面上水、三氧化硫和硫酸的总蒸气压最低,故吸收效率最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性能要求

Q/JL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JL J124003-2016 代替 Q/JL J124003-2010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性能要求 <秘密级> 2016-10-30发布2016-11-16实施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 布

前言 为确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产品的质量,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Q/JL J124003-201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性能要求》,本标准与J124003-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熔融流动指数要求(见2010版表1); ——删除了断裂伸长率要求(见2010版表1); ——删除了缺口冲击强度要求(见2010版表1); ——新增了冲击强度要求(见2016版表1); ——修改了耐光老化试验方法(见4.10); ——修改了燃烧性试验方法(见4.11)。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NVH及环保性能开发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 萌。 本标准于2016年10月30日发布,2016年11月16日实施。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JL J124003-2010(2010年7月第一次修订); ——Q/JLY J711072-2008(2008年7月10日首次发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性能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以下简称PMMA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用PMMA材料的性能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33.1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 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1040.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GB/T 1043.1 塑料 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 GB/T 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 241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 7141 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 9341 塑料 弯曲性能的测定 Q/JLY J7110279B-2014 汽车内外饰非金属件耐光老化试验规范 Q/JLY J7110335A-2011① 汽车非金属材料阻燃性限值要求及试验方法 3 材料性能要求 3.1 原料外观 塑料原材料外观应为均匀颗粒,无机械杂质。 3.2 材料性能 PMMA材料性能要求如表1。 表1 PMMA材料性能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PMMA材料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 1 密度,g/cm3 1.17-1.20 4.2 2 拉伸强度,MPa ≥60 4.3 3 冲击强度,kJ/m2≥1 4 4.4 4 弯曲强度,MPa ≥90 4.5 1

关于高一化学上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点总结-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关于高一化学上册《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知识点总结: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高中化学无机物硫单质的反应(非金属性弱于卤素、氧和氮) 1.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三氧化硫) 2.硫与氢气反应(可逆反应) 3.硫与铜反应(生成+1价铜化合物,即硫化亚铜) 4.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 5.硫与钠、铝等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 6.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7.硫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硫化物和亚硫酸盐(试管上粘附的硫除了可用CS2洗涤以外,还可以用NaOH溶液来洗)(二)高中化学无机物硫化氢的反应(不稳定性、强还原性、酸性) 1.受热分解 2.燃烧(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产物不同) 3.与卤素单质如Br2反应,硫被置换 4.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醋酸铅(可用醋酸铅试纸或者硝酸铅试纸检验硫化氢) 5.与硫酸铜或氯化铜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铜沉淀(但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类似反应) 6.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硫化氢可被氧化成单质硫 7.被浓硫酸氧化(通常氧化成单质硫) 8.被二氧化硫氧化 9.氢硫酸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而浑浊(三)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反应(弱氧化性,强还原性,酸性氧化

物) 1.氧化硫化氢2.被氧气氧化(工业制硫酸时用催化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某些悬浮尘埃和阳光作用下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 硫,并溶解于雨雪中成为酸性降水。) 3被卤素氧化 SO2+Cl2+2H2O==H2SO4+2HCl 4.被硝酸氧化 5.与水反应 6.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7.与碱反应 8.有漂白性(与有机色质化合成无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太稳定,受热或时日一久便返色)(四)浓硫酸的强氧化性(1)使铁、 铝等金属纯化; (2)与不活泼金属铜反应(加热) (3)与木炭反应(加热) (4)制乙烯时使反应混合液变黑 (5)不适宜用于实验室制碘化氢或溴化氢,因其能氧化它们 (五)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A.制氯化氢气体、氟化 氢气体(HCl和HF都易溶,用浓硫酸)B.制硝酸(HNO3易溶,用浓 硫酸)C.制硫化氢气体(H2S溶解度不大,且浓硫酸能氧化H2S,故应用稀硫酸)D.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解度较大,用较浓的硫酸)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硫酸,因另一反应物通常用块状 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溶解度小易裹在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 步进行。 (六)有机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 (1)乙醇脱水制乙烯(或制乙醚)(作催化剂兼作脱水剂,用多 量浓硫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相应的塑料统称聚丙烯酸类塑料,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酯甲酯应用最广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代号为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地最优异,价格又比较适宜的品种。 一、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刚性硬质无色透明材料,密度为,折射率较小,约,透光率达92%,雾度不大于2%,是优质有机透明材料。 1.力学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通用塑料中居前列,拉伸、弯曲、压缩等强度均高于聚烯烃,也高于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冲击韧性较差,但也稍优于聚苯乙烯。浇注的本体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例如航空用有机玻璃板

材)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更高一些,可以达到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的水平。 一般而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拉伸强度可达到50-77MPa水平,弯曲强度可达到90-130MPa,这些性能数据的上限已达到甚至超过某些工程塑料。其断裂伸长率仅 2%-3% ,故力学性能特征基本上属于硬而脆的塑料,且具有缺口敏感性,在应力下易开裂,但断裂时断口不像聚苯乙烯和普通无机玻璃那样尖锐参差不齐。40℃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相当于侧甲基开始运动的温度,超过40℃ ,该材料的韧性,延展性有所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硬度低,容易擦伤。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强度与应力作用时间有关,随作用时间增加,强度下降。经拉伸取向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定向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缺口敏感性也得到改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并不高,它的玻璃化温度虽然达到104℃,但最高连续使用温度却随工作条件不同在65℃-95℃之间改变,热变形温度约为96℃(),维卡软化点约113℃。可以用单体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酯或双酯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共聚的方法提高耐热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寒性也较差,脆化温度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稳定性属于中等,优于聚氯乙

氧化硫的知识归纳

二氧化硫 1.复习重点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2.难点聚焦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 易液化(-10℃)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2+H2O H2SO3 22 名称CO2 SO2 与H2O反应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与碱反应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CO2+Ca(OH)2===Ca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SO2+Ca(OH)2===CaSO3↓+H2O 与盐反应CO2+CaCO3+H2O===Ca(HCO3)2 CaSO3+SO2+H2O===Ca(HSO3)2 2、氧化性: 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SO2+2H 2S===3S↓+2H 2O 3、还原性: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Br2+2H 2O=== 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SO2+O2 2 SO3 (SO3+H2O===H2SO4,SO3是无色固体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沸点也只有℃,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HClO、O3、H2O2、Na2O2SO2木炭 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 无色物质 将有色物质的分 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物理吸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属性

属性 力学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通用塑料中居前列,拉伸、弯曲、压缩等强度均高于聚烯烃,也高于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冲击韧性较差,但也稍优于聚苯乙烯。浇注的本体聚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例如航空用有机玻璃板材)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性能更高一些,可以达到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的水平。 一般而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拉伸强度可达到50-77MPa水平,弯曲强度可达到 90-130MPa,这些性能数据的上限已达到甚至超过某些工程塑料。其断裂伸长率仅2%-3% ,故力学性能特征基本上属于硬而脆的塑料,且具有缺口敏感性,在应力下易开裂,但断裂时断口不像聚苯乙烯和普通无机玻璃那样尖锐参差不齐。40℃ 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相当于侧甲基开始运动的温度,超过40℃ ,该材料的韧性,延展性有所改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硬度低,容易擦伤。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强度与应力作用时间有关,随作用时间增加,强度下降。经拉伸取向后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定向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缺口敏感性也得到改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热性并不高,它的玻璃化温度虽然达到104℃,但最高连续使用温度却随工作条件不同在65℃-95℃之间改变,热变形温度约为96℃(1.18MPa),维卡软化点约113℃。可以用单体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酯或双酯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共聚的方法提高耐热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耐寒性也较差,脆化温度约9.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稳定性属于中等,优于聚氯乙烯和聚甲醛,但不及聚烯烃和聚苯乙烯,热分解温度略高于270℃,其流动温度约为160℃,故尚有较宽的熔融加工温度范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热导率和比热容在塑料中都属于中等水平,分别为0.19W/CM.K 和1464J/Kg.K 电性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于主链侧位含有极性的甲酯基,电性能不及聚烯烃和聚苯乙烯等非极性塑料。甲酯基的极性并不太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仍具有良好的介电和电绝缘性能。值得指出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乃至整个丙烯酸类塑料,都具有优异的抗电弧性,在电弧作用下,表面不会产生碳化的导电通路和电弧径迹现象。20℃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相应于侧甲酯基开始运动的温度,低于20℃,侧甲酯基处于冻结状态,材料的电性能比处于20℃以上时会有所提高。 耐化学试剂及耐溶剂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耐较稀的无机酸,但浓的无机酸可使它侵蚀,可耐碱类,但温热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使它浸蚀,可耐盐类和油脂类,耐脂肪烃类,不溶于水、甲醇、甘油等,但可吸收醇类溶胀,并产生应力开裂,不耐酮类、氯代烃和芳烃。它的溶解度参数约为18.8(J/CM3)1/2 ,在许多氯代烃和芳烃中可以溶解,如二氯乙烷、三氯乙烯、氯仿、甲苯等,乙酸乙烯和丙酮也可以使它溶解。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导纤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统称丙烯酸类树酯,相应的塑料统称聚丙烯酸类塑料,其中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最广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写代号为PMMA,俗称有机玻璃,是迄今为止合成透明材料中质地最优异,价格又比较适宜的品种。应用方面:PMMA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酚,苯甲醚等,通过旋涂可以形成良好的薄膜,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可以作为有机场效应管(OFET)亦称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介质层。 PMMA树脂是无毒环保的材料,可用于生产餐具,卫生洁具等,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 PMMA树脂在破碎时不易产生尖锐的碎片,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在法律中作出强制性规定,中小学及幼儿园建筑用玻璃必须采用PMMA树脂。全国各地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街头标志、广告灯箱和电话亭等大量出现,其中所用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PMMA 树脂。北京奥运工程的户外彩色建材也大量使用了绿色环保的PMMA树脂。 中文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英文名 PMMA 别称 有机玻璃 化学式 -[CH2C(CH3)(COOCH3)]n- 分子量 20000-23000 CAS登录号 9011-14-7 水溶性 好 密度 1.2 外观 美观,光透过率好

目录 1名称 2安全术语 3风险术语 4性能 5历史 6用途 7物性表 8工艺特性 9原料特性 10成型重点 11加工工艺 12应用 13PMMA 1名称 中文别名:2-甲基-2-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聚丙烯酸酯塑料;溶胶;有机玻璃;有机玻璃(杜邦公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商品名);有机玻璃板材;平均分子量(GPC法): ~350000 .TG(DSC)122;牙托

高中化学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SO2的________;装置D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溶液褪色 SO2+Cl2+2H2O===4H++2Cl?+溶液紫色褪去(溶液褪色) 还原性有黄色

沉淀生成 2H2S+SO2===3S↓+2H2O (3)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4)吸收多余的SO2防止倒吸 【解析】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SO2能使氯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在反应中SO2表现还原性;SO2与装置D中的H2S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从而使溶液变浑浊,该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说明SO2与品红溶液的作用具有可逆性;装置F用于吸收多余的SO2,因为SO2易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采用倒扣漏斗吸收SO2可防止液体倒吸。 解题必备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H2O H2SO3;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新制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H2O+Cl2===H2SO4+2HCl;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 (3)二氧化硫具有弱氧化性: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SO2是氧化剂。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①漂白原理:SO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②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 ③与有机色质作用实例:品红褪色红色;紫色石蕊红色。 二、三氧化硫的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能溶于水形成硫酸:SO3+H2O===H2SO4。 (2)能与碱反应:SO3+Ca(OH)2===CaSO4+H2O。 (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3+CaO===CaS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