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南海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然而,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首先,南海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各国存在着争夺和开发这些资源的竞争。大规模的渔业执法和捕捞活动导致鱼类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针对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共享资源的机制。各国可以通过制定共同规范和禁止非法捕捞等方式来保护南海资源。此外,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探索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其次,南海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不足。近年来,各国在南海海域的填海造陆活动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也受到了威胁,例如珊瑚礁的退化和海龟的灭绝等。

为了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各国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同时,需要加强对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处理和治理,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此外,应加强对南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特别是对关键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最后,南海海域的安全问题也威胁到了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南海是一个地缘政治复杂的海域,各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议和主权争端。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南海的资源开发,也给南海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例如,军事活动和航行自由问题可能导致石油泄漏和海洋污染等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南海海域的安全问题,各国应加强对话和合作,寻找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海上安全机制,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监控和管控,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以及建立海上安全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南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对于南海地区的经济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继续写相关内容如下:

此外,南海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着海洋污染的问题。南海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航道,每年有大量的船舶经过该区域。然而,船舶排放的废弃物、燃料泄漏和船舶事故等都对南海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种污染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还会通过生物链传递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为了解决海洋污染的问题,各国应加强海洋监测和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并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推动船舶使用更清洁的燃料和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船舶的监管和执法,确保其合规操

作。

此外,南海海域还存在非法捕捞和破坏性渔业活动的问题。一些渔民利用非法手段捕捞南海的渔业资源,导致渔业资源急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受损。而且,一些破坏性的渔业活动,如使用拖网等,也对珊瑚礁和海洋底质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为了解决非法捕捞和破坏性渔业活动的问题,各国应加强海洋执法合作,加强对违法捕捞船只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并加强边境巡逻和监测。同时,应推广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模式,例如海洋保护区和渔业配额制度等,以保护南海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此外,气候变化对南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使得南海的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面临严重的威胁。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台风和暴雨,加剧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南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的保护,以确保其生存和繁衍。

综上所述,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破坏、海洋污染、非法捕捞以及气候变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共同规范和禁止非法活动。同时,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可

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此外,加强海洋监测和执法,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非法捕捞。而且,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也需要共同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实现南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南海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和新能源开发尚未成熟的状态,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生物、淡水资源,因此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日益成为21世纪各国国家战略的重点,我国虽然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但海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离世界顶尖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海洋技术的探索和使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污染、海洋管理 1海洋资源的分类 1.1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在陆地淡水越来越不足的情况下,从海洋中得到淡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除了水以外,海水中还含有大量溶解固体和气体物质,其中包括80多种化学元素,各种元素的储量相当可观,如:黄金在海水中的含量虽然非常小,但总量也有500万吨以上,铀有5亿吨以上。据计算,在2.53 km的海水中,除淡水以外,还可以生存32种产品,总价值在30亿美元以上。从经济效益上看,海水价格低廉,取之不尽。目前,对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还局限于部分元素,已达工业规模生产的有淡水、食盐、镁和溴等,不难看出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1.2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又简称海底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按矿床成因和储存状况分为: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地上岩石矿碎屑,经外力总用搬运和分选,在海滨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等,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天然汽水化合物、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种金属热液矿(以铜、锌为主)③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数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和煤等。在众多的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的经济意义最大。 1.3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动力资源海水运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资源,如波动能量每秒为27亿kw,海洋中每年波能总量达236520亿kw,表层与深层间的温差总能量为100亿kw,它的热能发电达600亿kw,潮汐能量每年达3500亿Kw。 1.4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共有20多万种生物。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3亿吨水产品,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按种类可以分为5大类:海洋鱼类资源、海洋软体动物资源、海洋甲壳类动物资源、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植物。

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南海作为一个重要的海洋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然而,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首先,南海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渔业资源等,各国存在着争夺和开发这些资源的竞争。大规模的渔业执法和捕捞活动导致鱼类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针对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建立跨国共享资源的机制。各国可以通过制定共同规范和禁止非法捕捞等方式来保护南海资源。此外,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探索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技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其次,南海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不足。近年来,各国在南海海域的填海造陆活动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也受到了威胁,例如珊瑚礁的退化和海龟的灭绝等。 为了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各国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同时,需要加强对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处理和治理,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此外,应加强对南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特别是对关键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最后,南海海域的安全问题也威胁到了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南海是一个地缘政治复杂的海域,各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议和主权争端。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南海的资源开发,也给南海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例如,军事活动和航行自由问题可能导致石油泄漏和海洋污染等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南海海域的安全问题,各国应加强对话和合作,寻找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海上安全机制,加强对南海海域的监控和管控,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以及建立海上安全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南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对于南海地区的经济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继续写相关内容如下: 此外,南海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着海洋污染的问题。南海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航道,每年有大量的船舶经过该区域。然而,船舶排放的废弃物、燃料泄漏和船舶事故等都对南海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种污染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直接的伤害,还会通过生物链传递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为了解决海洋污染的问题,各国应加强海洋监测和污染防治技术的研发,并采取相关措施减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推动船舶使用更清洁的燃料和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船舶的监管和执法,确保其合规操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近年来东南亚几国对南沙各岛屿问题的争议成为南海问题的焦点,中国主权问题受到严重的损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南海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篇1 南海问题分析: 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 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南海渔业资源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浅析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现状,发现南海渔业 捕捞方式趋于合理化、渔业资源广泛利用以及近海渔业利用率高于 远海地区;针对南海渔业资源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渔业资源衰 退的问题,从改进捕捞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合理开 发利用的对策,助力推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南海; 渔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对策; 1 、南海渔业资源发展现状 1.1 、渔业资源利用情况 南海是我国部分鱼类和甲壳类资源的重要产区,2018年我国南 海金枪鱼、金线鱼捕捞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竹筴鱼、鲻鱼等 鱼类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对虾、青蟹、梭子蟹等甲壳类也均 占有较大比重。渔业资源主要用于对国内外市场的供应,以及产品 加工,干腌制品、鱼油制品以及珍珠、水产饲料等加工制成品来提 高渔业资源的附加值。 目前,南海沿岸区渔业资源利用程度高于远海,近海捕捞的频 率高于远洋捕捞[1]。远洋捕捞是指远离陆地及港口,在200m等深 线下进行捕捞作业。广东、广西2省份2018年海洋捕捞业总产量分 别为1271603t及559066t,然而远洋捕捞产量仅占40%,海南省 2018年海洋捕捞业总产量高达1083880t,但远洋捕捞产量寥寥无几。南海周边3个省份的对比,反映了近海渔业资源和远海渔业资源利 用的差距,近海渔业资源因离陆地、港口较近,捕捞成本低,成为 了海洋捕捞业发展的主要场地。

1.2、捕捞作业情况 据2015—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得知,广东省2015年 拖网、围网以及刺网在南海捕捞产量分别为757196t、147948t、432464t,而到2018年该3种捕捞方式下的捕捞产量分别下降到了609243t、130573t、361118t,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在南海捕捞 方式上也呈现下降趋势,而使用钓具的捕捞量在不断增加。 2 、渔业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2.1、捕捞开发力度大,渔业承载压力增加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领海,总面积350万km2,其中有210 万km2属于中国领海,因得天独厚的纬度优势而渔业资源丰富,是 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的资源宝库,常通过海上拖网、围网、刺网、张网等方式来进行捕捞作业[2]。据统计,我国在南海 的渔业捕捞量常年高达300万t以上,仅次于东海,因此近年来因 人类捕捞频繁,导致渔获量趋于减少的趋势。

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 严重,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挑战。虽然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 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不足1:排放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废气、废水和危险废物的处理不彻底,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 染严重。尤其是在一些重点行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机制,企业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只追求经济利益,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 问题。 不足2:资源浪费 此外,我们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浪费的问题。一些行业和个 人对能源、水资源等的使用并未采取节约措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

境压力增大。例如,一些工厂的生产设备老化,能源消耗较大,而且往往没有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措施。 不足3:环境意识淡薄 最后,环境意识的淡薄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一些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还不够强烈,存在乱扔垃圾、乱倒废水等不文明行为,进一步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在一些地方,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教育还严重滞后,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 整改措施 为了改善环境保护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并确保其严格执行。对于那些污染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突出的企业,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和惩罚机制。

措施2:提升监测和监管能力 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环境行为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 测系统,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和污染情况。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排放达标,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措施3:倡导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 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倡导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 通过举办环境保护知识普及和资源节约的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的环 保意识和责任感。 措施4: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 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环境友好型的技 术和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结论

南海渔业资源管理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南海渔业资源管理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研 究 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资源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庞大的渔业产业。然而,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相互矛盾的问题。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不仅关系到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涉及到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南海渔业资源管理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重要。 一、渔业资源的现状 南海海域以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包括了众多的海洋生物物种。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劣质捕捞技术,南海渔业资源逐渐减少,许多物种也已经处于濒危甚至灭绝的边缘。根据《南海组织渔业资源状况报告》显示,南海地区的鲸鲨、海龟、珊瑚等生物都处于濒危状态,而鱼类资源也正在逐渐减少。 二、研究的必要性 现在我们需要进行的研究是,如何在保护南海渔业资源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南海渔业管理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对于南海中的渔业资源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渔业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管理 从宏观上来考虑,南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是首要任务。针对南海中的渔业资源,需要采取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为生态平衡提供保障。这些措施可以包括禁渔区的设立、渔业目录的分类管理、创新性的渔业产业发展等。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南海中的渔业资源,也可以确保渔业业者的利益不受到过度开发的影响。 2. 渔业捕捞技术的革新

在渔业捕捞技术上,需要革新捕捞工具和技术,为大规模渔业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渔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从而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减少对渔业资源的消耗。 3. 渔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南海地区是全球的渔业重镇,各国的渔业管理问题也面临着国际化的问题。因此,南海中的渔业管理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在渔业治理上可以更好地区分区域和不同的资源环境进行立法和管理。 三、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知道,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是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从而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在南海中的渔业资源管理中也是一样,必须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南海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南海中的渔业经济问题,在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方面加强渔业资源的开发,从而实现南海经济发展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渔业产业对海上物流、交通、贸易等综合发展的支持,建设南海综合渔业服务中心等。 2. 环境上的可持续发展 南海中的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应针对南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通过对水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建立“绿色渔草”体系,实现南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上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我们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也在不 断提升,改革开放令我国实际生产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在这四十多年来 的高速发展之中,我国的自然环境也在被不断破坏当中,因此强化建设自然保护 区在林业发展道路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何有效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对我们的林业资源环境进行保护,已经成为林业资源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些举措也都是为了实现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态的破坏 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保障生态平衡,为人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可 持续发展道路顺利实施。 1当前对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 1.1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科学性的认识 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当中,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存在。人们随着生活品 质的提高,对大自然的向往程度更加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亲近大自然的旅行,但这无形当中为林业系统带来了伤害,一些相关的生活垃圾,人工污染和破坏随 之而来,甚至要有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森林火灾等等,这些都直接给森林资源带 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这就要求了我们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引起公众 的重视,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加强监管惩罚措施,严厉处理违反保护规定的人群。 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加大工业化的生产,这也对自然环 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污染了生态环境,影响了自然保护区中林业资源的正 常发展。因为企业会认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是不需要任何生产成本的,所以更 加肆无忌惮的对资源进行无偿占有、盲目开发,甚至直接损毁自然资源。比如, 在某农业大学对森林多种效益的研究中发现,人们为了获取9.8%的直接产品效益,却是间接以牺牲90.2%的林业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的。所以这在某种 程度上,也体现了这种毁灭式的自然資源开发,并且这种现象在乡镇企业和民营 企业中比较常见。 1.2缺乏科学的协调机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法律不完善 相关的环境法和资源保护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态破坏的恶化,但是 由于有些法律法规太具有行业倾向性,导致在执法时出现空白、内容重复甚至是 相互冲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进行科学的协调保护。比如,在我国的《森林法》中,对相关森林资源的采伐量提出了控制制度,但是却没有对大量森林资源 的生态环境做出不利影响评估,也没有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这样会导致对相关 自然资源的分配规则中,出现森林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相关的自然环境保护中, 森林资源在不断被滥开发。 1.3过度开采森林等环境资源的思想已根深蒂固 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人工造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 但是却因此忽略了林木在干旱地区蓄水、改善气候方面的作用。落后的思想和管 理方式是森林资源被毁坏的重要根源。此外,由于部分地区护林员的种植知识不足,许多地方的林业资源开发过度,水土气候严重被破坏,加剧了旱涝、泥石流、极端天气等不正常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因此,在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 策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出现了资源短缺与 污染问题。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以及世界人类所重要的居住场所,城市的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长远发展,能让整个国家都得到稳定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经济 发展是需要城市发展作为支撑的,但是经济的发展情况,环境的有效保护都是严 重的困扰。环境中的产物,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能源支持,是人类、科技、社会等 不断发展的能量源泉。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的稳步提升,使得 我国的工业企业数量随之增加,如化工厂、发电厂等,这些工厂的运转也同样需 要自然物质的支持,同时这些工业的运转,所排放的废弃物,却对自然环境产生 了严重的破坏。本文主要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详情如下。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1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高速发 展的同时必然要开发诸多的资源,这便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可能造成空气污染、 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演变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必须 对生态环境保护予以重视。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一定 的重视,现阶段的发展强调科学发展 2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上缺乏科学与全面性。二是国家对于自然 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权责不清,缺乏协调机制。三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四是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管理。

3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对策 3.1水土保持的具体策略 3.1.1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工作中需要种植许多植被及恢复一些资源建设,这些都需要极大的 资金支持,因此:a)当下在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下,应加强对水土保持工 作的资金补给,保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能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b)国家相关部门 不能直接在招标以后就将水土保持工作完全交付,而是应完善对水土保持工作的 监督机制,实时监督,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妥善、精确地完成,进而确保生态环境 的优化。 3.1.2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工作 目前,水土保持工作除了治理已发生的水土流失以外,还应重点对水土流失 进行预防,防止没有发生水土流失或已修复的地区再次出现水土流失问题,降低 问题发生的概率。利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利川市创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 市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齐岳山生态屏障保护和318国道旅游生态走廊建设为 主要抓手,规范矿产资源开采、旅游地产开发及一切生产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行为,采取部门联动,落实责任,对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一切生产建设项目及活动,发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等相关部门不得擅自许可、立项、核准、审批和 发证,确保水土保持“三权一案三同时”制度在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中得到全面落实,并强化项目工程治理,确保取得实效,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农业、 水保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级争取以增加石漠化、坡耕地治理项目投入并精心组织实施,每年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km2以上,使土壤侵蚀量减少40%以上。 3.2理顺政府部门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第一,以系统观、综合观、长远观做好县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山水林田湖草沙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随着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中国 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南海的生态环 境现状、破坏因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南海的生态环境现状 中国南海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 要的生态系统。然而,长期以来,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一系列问题。首先,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浅滩和珊瑚礁的破坏、底栖生物的大面积死亡等现象也日 益严重。此外,非法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对南海的海 洋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二、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保护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着众多挑战。首先,南海是一个范围 广阔的海域,监管和执法难度大,需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其次,南海 地区的国际争端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程,各国之间的合作存在困难。 此外,缺乏有效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手段也限制了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 护的发展。 三、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针对南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首先,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其次,加强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与监测,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海洋污染行为,维护南海 的生态平衡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提 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鼓励人们参与到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综上所述,中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强执法监管以及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南海的海洋 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及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及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对于可利用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对于陆地资源的开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瓶颈期,许多人开始将 目光转向了海洋资源。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左右,其中蕴 含着丰富的物种和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至关重要。但是,我们必须采取合理、可持续的方式来开发和利 用这些资源,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以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一、海洋资源的开发 1.针对国家经济建设和民众需求,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是很有必 要的。目前,人们普遍用于商业利用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水、海鲜、石油天然气、深海矿产资源等。 2.海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人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 素之一。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海水中提取能 源或是直接用于工业中的水已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人们的生 活水平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3.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海鲜以其高的 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味,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同时,药 用性的海洋生物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 由于水产养殖行业的不规范经营,水体污染等多种原因,许多海 洋生物资源逐渐减少。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水产资源开发的管 理和保护。 4.深海矿产资源指的是海底含有有用矿物的区域,例如硫化物,锰、钴结核等。这些深海矿产资源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 资源之一。但是,海底环境的复杂性和深度限制了开发的难度。 同时,当前对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和深海沉积物拦截现象依然十分 普遍,为保护深海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探讨海洋资源开发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保护海 洋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动态系统,包 括各种生物、水体、沉积物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越来 越多地使用海洋的资源,同时我们也会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南海地缘环境分析及对策

南海地缘环境分析及对策 南海是亚洲大陆的大型边缘海,海域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属我国领海,归属海南省管辖的面积就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南海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南海问题十分复杂,成为中国地缘安全中一个很不稳定的因素。 一、南海丰富的资源 1.南海丰富的生物资源 南海有着充足的光、热资源,为众多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充足的热量.南海拥有众多的岛礁,为生物的栖息和繁殖提供场所,岛礁上众多鸟类粪便为水体中的动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1)南海海洋动物资源。现全球人口消费的动物蛋白质中,有15%是来自海洋的,是人类食用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还具有药用价值以及为化工和一些特殊工艺品提供原料。南海海洋动物资源有棘皮类、腔肠动物、多毛类、贝类、头足类和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爬行类及哺乳类等脊椎动物,是中国海洋鱼类最大的热带渔场,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2)南海海洋植物资源.海洋植物资源以藻类为主,具有食用、药用价值,同时还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南海有着丰富的藻类资源,并具有种类多、数量大、产量高等特点。 (3)南海海岛动植物资源。南海中有数百座沙岛、礁岛、沙洲、礁滩,海岛上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动物资源以鸟类为主,共有60多种;植物种类成分复杂,层次杂乱,乔木高大,板根和茎花现象普遍,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丰富,植物花期很长,具有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嗜肥的特征。此外,南海诸岛还存有大量鸟粪,是一种珍贵、优质的天然有机肥. 2.南海的能源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 (1)南海主要的能源资源有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及在未来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广阔前景的新能源——可燃冰,它们是造成南海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南海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构造,具有关方面的报道,南海探明石油储量为6。8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某些国外专家则认为南海石油储量可达418亿吨,很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2)80年代起我国就对南海进行了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查,发现海底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矿藏,浅海、半深海砂矿资源主要为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独居石等;半深海、深海的铁锰结核、结壳的Cu+Ni含量较高,Co含量较低,Ce几乎占稀土元素总量的50%。 二、南海的重要战略位置 首次环球航行的完成,马汉海权论的诞生,海洋丰富的矿产资源被发现及海洋通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被进一步认识,每一次都进一步说明了海洋的重要价值,使针对海洋资源——空间资源、物质资源、战略资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是东亚通往印度洋,连接南亚次大陆、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战略要道。由北部经台湾海峡可进入东海和黄海;东北部经巴士海峡可进入太平洋;南部经由卡里马塔 海峡进入爪哇海;西南经马六甲海峡通往印度洋,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根据统计,经过南海地区的油流,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5倍,是经过巴拿马运河的15倍,日本和韩国90%以上的石油进口,台湾98%以上的石油进口都必须经过该海域.1998年经过该地区输出的液化天然气占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总量的2/3,其中3/4运往日本,其余的销往韩国和台湾。 对于中国的进出口现状来说,南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能源进口方面,我国现阶段的能源进口中有近9层都要经过这里,由此可见其对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海洋这片蓝 色国土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局面,各种海事行业随之而来,然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理念。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要更好的实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光靠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海洋环境保护提升到法律的层面。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关于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以及进一步解决我国海洋环境问题的措施。 标签:海洋环境法律措施 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产生背景及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海洋资源的开采,海洋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海洋污染加重,为了使海洋环境免受污染,这些已是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仅仅靠个别国家的整治远远不够,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数十年来,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立法以国际与区域协定为主,辅以国际惯例与一般法律原则,最终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整合下,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同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都进行相关的环保实践:三个国家都有相对统一的海上环保执法机构,能够统一行使海上行动,都有各自的海洋环保法律体系,注重加强在海洋环境的各方面之间的合作。 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海洋环境方面污染十分严重,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中,渤海和东海污染程度较重,在我国受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入海口污染程度相对严重,近几年的海洋沉淀物污染的潜在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淀物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污染较重,我国海洋生态所能承受的范围已经达到极限,因此需要我国进行大力整治,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 2.发展过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海洋事业方面制定了一些法规,只是为了加强海事行政管理,却没有颁布一些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总的来说,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作用,为以后制订海洋环保法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七十年代,我国为防止沿海岸海水受石油污染,197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沿海水域暂行规定》,在对沿海水域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成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史上的重要转折。八十年代,我国国家议事,议程层面已经将海洋环境保护的问题,正式提到议面上来,自

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南海渔业资源丰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南海不仅是我国渔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改革开放以后,南海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捕捞能力过剩、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环境污染严重、远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加大对近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渔业立法执法力度,整合捕捞力量,引导开发远海资源,同时还需要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大科技投入。 关键词: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我国开发和利用南海渔业资源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我国唐宋时期就有渔民远去西、南沙海域从事渔业生产,明代远海生产尤为盛行。近年来,随着“六国七方”对南海领土主权的要求,使涉及南海的纠纷和冲突不断升级,渔业资源也成为周边国家争夺的焦点。对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探讨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现状南海是一个丰饶的渔场,可以划分为位于北部大陆架水域的北部湾渔场,以及西、中、南沙礁盘区渔场。由于年平均气温较高,水系组成复杂,因而呈现出热带海洋生物区系的特性,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物种多样性极高。 近年来,随着南海开发战略的兴起和国民海洋意识的提升,我国

对南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呈良好的发展趋势。南海渔业经济总产值 不断增长,海洋捕捞产量稳定增加,渔业资源结构得以改良,海洋生 态环境总体改善等,具体概况如下: 1.1南海渔业经济总产值 近年来我国南海渔业经济总产值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见表1)。 1.2南海海洋捕捞产量 近年来我国南海海洋捕捞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根据 2011-2013 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得知,2009 年到2012 年我国南海海洋捕捞产量分别为 3 262 318 t、3 299 928 t、3 392 591 t、3 522 760 t。其中2012 年相比2011 年增长了384% , 其捕捞产量仅次于东海,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27.80%。随着南 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及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的深度实施,我国南海海 洋捕捞产量预计将持续增加。 1.3渔业资源结构得到改良,资源数量趋于恢复 随着国家到地方渔业管理监督执法体系的建立,捕捞许可制度、伏季休渔制度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区相继设立,给南海渔业资源可持 续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渔 业生态环境。南海区人工渔礁建设和增殖放流工作在改善了鱼类栖息 环境的同时,也改良了渔业资源结构,使优质资源数量得到恢复。以广东为例,2007 年,对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东莞市、阳江市和湛江市7 个放流增殖海水鱼苗的效果监测评估结果表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主要冋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1-10-14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增大,中国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护海洋 生物资源和特殊生境,我国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制度,依法把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研究和实践证实,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 资源和海洋自然环境的有效途径。 一、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我国的海洋保护区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在渤海海域划定的蛇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升级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国家、省、市、县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108个,总面积达769万公顷(不含台湾、香港和澳门),这些保护区分属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管理。 依照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分为6个类型。其中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保护区数量最多,共54个,占总数的50 %,野生动物类保护区面积最大,共620万公顷,占海 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8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制约保护效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比较复杂,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 分级管理并存。综合管理是指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分部门管理 是指林业、农业、国土资源、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相关的 保护区;分级管理是指我国把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和县4个级别,根据保护区级别,由所 在地的省、市或县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此复杂的管理体制被认为是制约保护区 管理和保护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存在类似的问 题。 海洋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有海洋、林业、环保、农业、国土等,其中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类型比较全面,其主管的保护区数量占40%,面积占70%。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体制、经费来 源,都在积极发展隶属于本部门的保护区,由此造成相互竞争、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整体效率低下;由于受到部门体制的制约,综合管理部门与具体主管部门之间缺少主动的沟通和协调,综合管理部门也很难对各部门的自然保护区在宏观决策、政策指导与监督检查方面有所作为。导致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省市层面,都难以实现保护区建设的统一规划。 (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有效管理我国自然保护区实施保护为主、适度开发,

论中国海洋资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论中国海洋资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万物的百宝箱,海洋生物也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资源。海洋资源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然而,随着这几年工业化的进程,海洋资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看我们的海洋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所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根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湾、辽河口、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拟严重;*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局部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根本尚属正常。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香炉礁海岸、、、、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