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进展

综 述
乳腺癌治疗进展
徐武夷,杨 文
[ 摘要] 乳腺癌治疗近来进展较快,其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和分子靶向治疗, 本文
对这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加以综述。
[ 关键词] 乳腺癌;治疗; 外科手术;放射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737. 9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09 3427(2011)01 0029 05
[作者单位] 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专家组(徐武夷),干部病房综
合内科(杨 文)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的
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虽然属乳腺癌
相对低发地区, 但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某些大城市
已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
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使患者获得最合适的,即
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是肿瘤医生追求的目标。
1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仍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
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 手术范围逐渐缩小。因为早
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的区段切除术后, 现代的放
疗设备及技术足以使保留的乳房得到较均匀充分的
照射,其疗效与全乳切除效果相当,而且患者能保持
良好的形体。V eronesi
[1]
比较349例乳腺癌根治术
和352例保乳术加放疗的疗效, 保乳组及根治组乳
腺癌病死率分别是 26 1% 和 24 3% ( P = 0 8) 。
Fisher
[2]
从1976年开始观察保乳术疗效,其中根治
术589例,单纯保乳术 634例, 保乳加放疗 628例;
20年随访结果表明, 3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无远处
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an
Dongen
[3]
报道原发肿瘤较大患者的保乳治疗, 868
例患者中696例( 80% ) 肿瘤大小为 2 1~ 5 0 cm,
中位随访 13 4年, 保乳组与根治术组的 10年总生
存率分别为65 2%、66 1% ,无明显差异。
保乳手术最适宜的条件外科医生现已达成了一
些共识: 肿瘤直径通常小于 3 cm; 肿瘤要位于
乳房的外周; 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乳房要有足够
大的体积。保乳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仅仅是那些原发
病灶位于2 个以上不同象限和切缘持续阳性的患
者。而达不到预期的美容效果的患者则只是相对禁
忌。即使那些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病变位于乳晕
区、有高危转移因素的患者,医生也不应该拒绝其保
乳的要求。
以往乳腺癌手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必不可少
的。现在研究认为,如果前哨淋巴结没有转移, 就可
以考虑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所以前哨淋巴结
(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检测代替腋窝清扫术
是乳癌外科手术的又一次革命。1998 年 3 月-
1999年12月, SNB 185试验 516例临床分期 T1N0
患者随机进入 前哨淋巴结活检(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 组和腋清扫术组。SLNB 组
259例患者中, SLN 阴性167例仅

行SLNB, SLN 阳
性92 例转腋清扫术。腋清扫术组 257 例患者中
腋窝阳性 91 例、阴性 166 例。中位随访 46 个月,
SLNB替代腋清扫术组未见腋窝复发, 其生存率与
腋清扫术组腋窝阴性患者相同
[4]

乳腺癌是一个全身性疾病, 手术治疗与全身治
疗同样重要。随着乳腺癌早期发现率的提高,外科
治疗理念也在不断进步。在不降低治疗结果的前提
下,更注重功能保留及外形的美观。2008年美国国
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继续提倡早期保乳
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增加了
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原则。
2 放射治疗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一般分为保留乳房术后的放射治疗、前哨淋巴结活检后的区域淋巴结照射、乳腺
切除术后的放射治疗和新辅助化疗及其术后的放射治疗等保乳手术加放疗与传统根治术的生存率无明显
差异,而且具有保持完美乳房外形、减少手术损伤和减少乳房切除所致精神创伤等优点。目前保乳术加
放疗已成为欧美国家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选择。全乳腺照射( WBI)一直作为保乳术后相对固定的放
疗模式。但大部分患者无论放疗与否, 复发主要在原发肿瘤床及其临近位置[5]
,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WBI意义不大。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以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APBI) 作为替代治疗模式,主要包括组
织间插植放疗、Mammo Site 腔内放疗、术中放疗
29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年3月第24卷第1期 JournalofNavalGeneralHospital,Vol.24No.1,March2011


( IORT) 及三维适形放疗( 3DCRT) 。
临床研究发现约 60%伴有1~ 3个前哨淋巴转
移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后并没有发现更多的淋巴结
转移。约40% SLNB 阳性者存在非前哨淋巴结的
转移。虽然腋窝照射与腋窝清扫的局部控制率相
同,而且放射治疗者发生上臂水肿的发生率较低, 但
是多数学者仍主张对 SLNB阳性者给予进一步的
腋窝淋巴结清扫
[6]
, 由于各种原因 SLNB 后未行腋
窝淋巴结清扫者建议给予放射治疗。
对于乳房切除术后的患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应接受辅助性的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术后放疗主要
适用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 25%~ 40%) 的
患者。腋淋巴结转移( LNM) 4个的患者, 应进行
同侧胸壁区和锁上区的放疗; 对于 LNM 在1~ 3个
的患者,因为已有研究显示这样的放疗能够增加局
部控制率, NCCN 指南建议给予同侧胸壁区和锁上
区的放疗。由于乳区放疗的证据为 3级证据, 专家
意见并不一致。对于腋淋巴结阴性患者, 局部复发
的危险因素是肿瘤直径> 5 cm、切缘阳性或切缘与
肿瘤近< 1 mm,这样的患者应考虑给予胸壁放疗。
综合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已达
成共识的乳腺癌治疗方案是手

术+ 局部放射治疗+
化疗+ 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化疗能使相当一部分局
部晚期乳腺癌原发灶体积缩小,使肿瘤分期降低, 使
更多的患者实施保乳手术。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手
术后放疗指征仍然不清楚,少数研究显示,局部复发
率与诊断时和新辅助化疗后病灶范围有关; 新辅助
化疗后获得完全病理缓解者仍然存在局部复发的相
对危险。故 期乳腺癌病例, 不管化疗后任何结果
均建议常规术后放疗; 对诊断临床 期乳腺癌术后
放疗指征仍然不清楚。有研究显示,放疗能明显减
少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乳腺癌[ LNM ( + ) 4 个]
的局部复发率, 新辅助化疗后 b期或 c 期病变、
T4期初始肿瘤及化疗后LNM( + ) 4 个病例经放
疗后生存率提高
[7]

3 ER、PR和 HER 2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 、孕激素受
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和人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2( HER 2)已成为乳腺癌患者中免疫组化标记
物常规检查项目,它对疾病的预后以及治疗的反应
均具有预测价值。乳腺癌ER、PR 是正常乳腺上皮
细胞存在的性激素受体, 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中的甾
体激素受体。PR 是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结合诱导
的产物,其合成数量与雌激素受体复合物移位于细
胞核内数量呈平衡关系。PR 的出现显示ER 功能
机制的完整性, PR 在孕激素存在的情况下,可显著
抑制乳腺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
转移。乳腺癌表达 ER、PR,说明癌细胞已保留激素
依赖性生长的特征。其阳性表达说明其分化程度
高,恶性程度低,内分泌治疗反应好, 预后好,对三苯
氧胺( T AM)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有效。阴性表
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8]
。ER 阳性患者
如有复发常倾向于皮肤、软组织或骨转移; 而ER 阴
性则倾向于内脏转移, 预后不佳。乳腺癌内分泌治
疗的有效率仅为20%~ 30%, 很少能达到完全缓解
( CR) 。进一步研究证实,受体状况不明的乳腺癌患
者,其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仅为30%; ER 阳性患者
有效率达到50%~ 60% ,而 ER 阴性患者的有效率
为5% ~ 8%; ER、PR 均为阳性者其内分泌治疗的
有效率为70%
[9]
。对于年老、绝经后受体阳性、病
情发展缓慢、转移部位为骨及软组织的患者,主张首
选内分泌治疗, 说明 ER、PR 状态在乳腺癌治疗中
的重要意义。现在两者已成为公认的估测乳腺癌患
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的指标。
HER 2高表达,即免疫组织化学法IHC( + +
+ )或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 ( + ) , 与淋巴结转移、
肿瘤分期晚呈正相关, 与 ER、PR 呈负相关, 且表达
越高,预后越差, 对 TAM 治疗反应率很低, 但对赫
赛汀( herceptin) 治疗明显
[10]
。HER 2高表达者应
用赫赛汀治疗有效率

可分别达35%和34%;而IHC
( + + ) 以下和 FISH ( - ) 者有效率则分别为 0 和
7%
[11]
。HER 2高表达患者对环磷酰胺、T AM、甲
氨蝶呤等耐药,而对蒽环类、紫杉类药物疗效较好。
HER 2( + ) 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抵抗的独立预后
因素, 提示在原发肿瘤中生长因子受体途径与ER
存在着交互抑制作用。
ER 和PR 同时阳性本来是内分泌治疗高有效
性的标志。但是, 当激素的双阳性再遇到HER 2阳
性时,反而使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大量的
研究显示,三阳乳腺癌则对T AM 耐药;对芳香化酶
抑制剂虽然有效, 但此类型持续时间较非三阳患者
短,且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12]

ER、PR 和HER 2均阴性(三阴乳腺癌)占所有
乳腺癌的10% ~ 17%,其发病年龄较非三阴乳腺癌
年轻,组织学分级高,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远处
转移,术后1~ 3年是其复发和转移高峰, 更常见内
脏及软组织转移, 如脊髓、脑膜、脑、肝、肺转移, 而较
少出现骨转移, 70%的三阴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5
年内死亡。由于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 2的靶向
治疗均不适合于三阴乳腺癌,化疗是唯一的全身性
治疗,目前的乳腺癌治疗指南并没有针对这一亚群
30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年 3月第 24 卷第1 期 Journal of Naval General Hospital,Vol.24 No. 1, March 2011


推荐的治疗方案。但其常伴有 p53 和BRCA 基因
功能的丧失或降低, 说明此亚型乳腺癌对抑制 DNA
修复的药物如铂类、依托泊苷和烷化剂更有效。然
而对于作用于有丝分裂纺锤体细胞毒药物如紫杉类
及长春碱类表现出耐药。
激素受体( HR) 和 HER 2 对乳腺癌患者的治
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常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
不同时表达,但一旦同时表达,或同时不表达, 则与
其单独表达的作用将有较大的改变,患者的治疗难
度加大, 治疗效果变差, 生存期缩短。因此, 在制定
治疗方案时要统筹分析, 在规范化综合治疗基础上
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4 术后辅助化疗
乳腺癌化疗药物,从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脲
嘧啶,发展到含蒽环类药物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的联
合化疗,再到紫杉醇、多西他赛。早期乳腺癌术后辅
助化疗加用蒽环类药物能显著提高疗效, 而且常规
剂量并不增加心脏毒性。蒽环类基础上加紫杉类药
物可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

[13 14]

St. Gallen
[15]
共识关于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选
择的基本原则, 提出首先要考虑肿瘤对内分泌治疗
的反应性,分为内分泌治疗有反应、内分泌治疗无反
应、内分泌治疗反应不确定;同时按照其他肿瘤生物
学指标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和高度危险。
低度危险的定义:腋淋巴结阴性;并同

时具备以
下所有特征,原发肿瘤病灶 pT 2 cm、病理分级 1
级、未侵犯肿瘤周边血管、ER 或 PR 阳性、HER 2
( - ) 、年龄 35 岁。St. Gallen 专家共识定义此类
患者可以不化疗, 仅选择内分泌治疗。NCCN 指南
推荐可以用Oncotype Dx 评分决定是否化疗。
中度危险的定义: 腋淋巴结阴性,并至少具备
以下特征中的 1 项, pT > 2 cm、病理分级为 2~ 3
级、有肿瘤周边血管侵犯、HER 2基因过表达或扩
增、年龄< 35岁; LNM 1~ 3个和HER 2( - ) 。
高度危险的定义: LNM 1~ 3 个和 HER 2
( + ) ; 腋LNM> 3个。部分激素反应性中危患者
(如绝经后、仅有一个危险因素的中危) ,也可以不化
疗,而仅选择内分泌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和每个研究的背景合理选择化疗
方案。 如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激素依赖性患者
化疗可以选择AC(多柔比量/环磷酰胺) [ CE( 卡铂/
依托泊苷) ]或T C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 。 腋窝
淋巴结转移阴性的三阴性患者可以选择FAC( 氟脲
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 FEC(氟尿嘧啶/表柔比
星/环磷酰胺) ]或AC T C) 紫杉类) 。 HER 2阳
性[ ICH( + + + ) 或 FISH( + ) ]患者可以选择AC T H(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 或 TCH( 多西他赛/卡
拍/曲妥珠单抗) 。 HER 2 阴性腋窝淋巴结转移
阳性( St. Gallen 中高危)患者可以选择: A C P1(紫
杉醇1周) / T3( 多西他赛3周方案) , FEC 3 T
3, TAC;也可以采用每 2 周1 次的剂量密集化疗,
即d.dAC 4 d.dT 4,或d.dA d.dT d.dC。
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目标应该是争取治愈,
所以选择方案更要强调遵循指南,规范治疗行为:
标准化疗方案包括标准的药物、剂量、治疗间隙和治
疗疗程; 蒽环类后序贯应用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的
治疗效果差异并不大, 但亚组分析显示多西他赛3
周方案( T3)和紫杉醇每周方案( P1) 比紫杉醇 3周
方案疗效更好,所以蒽环类后序贯应用紫杉醇 3周
方案已不再是标准推荐方案; 辅助治疗中蒽环类
和紫杉类序贯应用,比同时用效果可能更好( A T >
AT ) ,所以AT 同时使用的联合方案并不是辅助治
疗的推荐方案; 现有化疗选择多数基于淋巴结数
目,所以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辅助治疗不建议使用
紫杉类。但未来分子分型可能提供更多精确选择,
尤其是ER 和PR 阴性、HER 2阳性患者辅助化疗
就需要含紫杉类化疗。
5 内分泌治疗
T AM 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上研究最多、
应用最广的药物, 可以用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
疗,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以及高危健康女
性预防乳腺癌。第 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来曲唑、阿
那曲唑、依西美坦) 在一线治疗中明显优于 T AM。
新一代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领
域也取得显著的成效。国际多

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ATAC 、BIG1 98、TEAM、MA 17、IES 031、ARNO、
ABCSG 8证明,绝经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不同阶段
开始使用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都能取得较好疗
效。
欧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研究偏重于绝经
后患者,但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较
多。卵巢去势术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早有成功经
验。卵巢去势术可以采用卵巢切除术、放射去势术
和药物去势术。以诺雷德( Zoladex)为代表的药物
性卵巢去势,克服了手术和放疗去势的缺点,为众多
年轻患者所接受。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 术后辅助内分泌治
疗可以选择:术后5年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
曲唑或依西美坦) ;三苯氧胺2~ 3年后, 再序贯使用
31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年3月第24卷第1期 JournalofNavalGeneralHospital,Vol.24No.1,March2011


2~ 3年芳香化酶抑制剂;三苯氧胺 5年后,后续强化
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5年;各种原因不能接受芳香化
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仍然可以用三苯氧胺5年。
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
疗可以选择: 三苯氧胺 5 年。 三苯氧胺 2~ 3
年,进入绝经后可以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剂。 对部
分不适合用三苯氧胺治疗, 或有高危复发转移因素
的绝经前患者, 可以考虑采用有效的卵巢功能抑制
(手术或药物)治疗;也可考虑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
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但注意目前此领域国内外临床
研究正在进行, 临床上不作为常规。
复发转移乳腺癌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 要考虑
患者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状况、年龄、月经状态以及
疾病进展情况。原则上, 对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
移患者应首选化疗,而进展缓慢的激素依赖性乳腺
癌患者则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根据 NCCN 指南
及我国乳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 对于复发转移晚期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适合下列人群: 肿瘤组织
ER 阳性和(或) PR 阳性; 术后无病存活( 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 期较长, 如术后 2年以后出现复
发转移; 仅有软组织和(或) 骨转移,或无症状的内
脏转移; 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其他内脏转
移; 老年体弱患者; 既往内分泌治疗曾获益。
6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是当今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 代
表了肿瘤药物治疗的最新发展方向。在乳腺癌领域
里,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或已在我国进行临床
试验, 获得较好疗效。目前研究较多的分子靶向治
疗共有4种。
赫赛汀( herceptin, H) 是针对HER 2的单克隆
抗体, 是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第一个分子靶向药物。
赫赛汀单药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有效率为15% ~
30% ,与化疗联合可以提高疗效。赫赛汀在早期乳
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也取

得很好疗效。2001年,
Slamon等
[16]
报道,赫赛汀周疗, 首剂4 mg/ kg,然后
每周2 mg/ kg。联合 AC[ 多柔比星( 阿霉素) 60
mg/ m
2
,环磷酰胺 600 mg/ m
2
] 或 P ( 紫杉醇 175
mg/ m
2
,静滴3 h) 治疗469 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
为单纯化疗组( 234例)及化疗加赫赛汀治疗组( 235
例) , 化疗每3周重复,共6周期。结果表明, 化疗加
赫赛汀能明显提高疗效。后续又有多个临床试验均
显示,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卡培他宾、长春瑞宾、吉
西他滨等化疗药物都有显著的疗效
[17]
。因此, HER
2过表达的晚期患者的理想治疗是赫赛汀联合化疗。
Lapatinib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的表皮生长因
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可以同时作用于表皮生长因
子受体( EGFR)与HER 2,在体外对HER 2过表达
乳腺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在 HER 2过
表达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中,有较高的有效率,
且与赫赛汀无交叉耐药。因为其结构为小分子, 与
赫赛汀不同,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对于脑转移灶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
惠氏公司研发的 HKI 272 是一种口服的不可
逆的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 EGFR/ HER 1、
ErbB 2/ HER 2和ErbB 4/ HER 4的细胞内酪氨酸
激酶区都有抑制作用
[18]
。H KI 272 和赫赛汀的作
用机制不同,因此对于赫赛汀治疗失败的还可入组
试用H KI 272。目前在研究的国际多中心201试验
部分结果显示,多线治疗后单药HKI 272有效率仍
然高达 61 5% ( 16/ 26) 。而 HKI 272 联合赫赛汀
( 202试验)对于赫赛汀耐药患者仍然显示出一定疗
效35 0% ( 7/ 20) ,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
贝伐单抗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 亚型的
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有临床试验观察了贝伐
单抗对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疗效
[19]

7 术前新辅助化疗若干问题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 在相对早期就可
发生全身播散,术后系统性辅助治疗可以清除远处
微转移灶,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新
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首次化疗和诱导化疗, 是指
局部治疗前(手术或放疗)进行的化学药物治疗。
所有对乳腺癌有效的化疗药物和方案, 都可作
为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方案使用。临床试验证明,含蒽环类联合化疗效果
优于环磷酰胺( CMF) , 尤其对c erbB 2阳性者。目
前,多用FAC、FEC、AC 方案,经3~ 4个化疗周期,
有效率为60% ~ 80% 。长春瑞宾( 商品名诺维本,
vavelbine)单药有效率为 40% ~ 60% , 联合蒽环类
化疗可达 80% 。乳腺癌行单药 NAC 方案中, 紫杉
醇类是疗效最佳的药物
[20]
。紫杉醇类药物能明显
提高乳 腺癌 NAC 的 有 效率 和 病理 完 全缓 解
( pCR) , 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21]

乳腺癌NA C的方法有: 常规法,药物剂

量和
用药间隔时间同术后辅助化疗; 剂量强化法, 加大
化疗药物剂量; 时间强化法,化疗药物剂量同常规
化疗,化疗时间缩短; 剂量时间强化法, 将剂量强
化与时间强化联合使用; 序贯法, 如 NSABP B
27
[22]
中A CP(多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化疗,即
先用AC 4个周期后, 序贯应用 P(紫杉醇, paclitax
el) 4个周期; 增加 NAC周期。通常3~ 4个化疗
32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年 3月第 24 卷第1 期 Journal of Naval General Hospital,Vol.24 No. 1, March 2011


周期,有效率为60%~ 80% 。其优点是患者对化疗
的耐 受性好。强化化 疗主 要用于 晚期 乳腺 癌
( LABC) 和炎 性乳 腺癌, 同 时需予以非 格司 亭
( GCSF)支持治疗。
总之,新辅助化疗更趋向个体化治疗,它以未切
除的肿瘤为药物疗效观察指标, 在治疗早期即可以
通过肿瘤的缩小程度, 判定使用的化疗方案是否敏
感有效,达到体内药敏试验的效果,为术后提供更为
有效的治疗方案。而术后选用经验方案辅助化疗则
很难在治疗前较准确地判定其有效性, 只有在患者
出现复发或转移后才能发现其相比无效。由于目前
还不能达到对乳腺癌的特异性治疗,因此在治疗前
针对每个患者进行敏感化疗方案的选择对整个个性
化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治疗应该提倡遵循循证医学结果, 规范
治疗。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乳腺
癌,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
新的生物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
个体化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疗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Veronesi U,Cascinellin, Marianin L, et al.T wenty year
follow up of 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breast con
serving surgery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J]. N Engl J Med,2002,347(16):1227 1232.
[2] Fisher B,Anderson S, Bryant J, et al. Twenty year fol
low up of a randomized trail comparing total mastecto
my, lumpectomy, and lumpectomy plus irradi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 J]. N Engl J
Med, 2002, 347( 16): 1223 1241.
[3] van Dongen JA, Voogd AC, Fentiman IS, et al. Long
term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ail comparing breast
conserving therapy with mastectomy:European Organ
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10801
trial[ J] .J Natl Cancer Inst, 2000,92(14) :1143 1150.
[4] Veronesi U, Paganelli G, Viale G, et al.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sentinel node biopsy with routine axilla
ry dissection in breast cancer [J]. N Engl J Med, 2003,
349(6): 546 553.
[5] Prosnitz LR, Marks LB.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 a
cautionary note[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6,
65( 2) :319 321.
[6] Goyal A, Mansel RE. Recent advances i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for breast cancer[J]. Curr Opin On
col,2008, 20(6) :621 626.
[7] Huang EH, Tucker SL, Strom

EA,et al. Postmastecto
my radiation improves local regional control and sur
vival for selected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mastectomy[ J] . J Clin Oncol, 2004, 22( 23) : 4691
4699.
[ 8] 韩肖燕, 陈悦,侯敏敏, 等. 上皮性卵巢癌 AIB1 蛋白表
达水平及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J] . 实
用肿瘤杂志, 2009,24(4): 341 344.
[ 9] 周道平, 王彬, 邢晓皖. Ki 67、p53 蛋白在乳腺癌组织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 实用肿瘤杂志, 2009, 24( 2):
136 139.
[10] 杨顺娥, 李迅.雌激素受体 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中华肿瘤杂
志,2007, 29(10) :767 768.
[11] Vogel CL, Cobleigh MA, Tripathy D, et al. First line
herceptin monotherapy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J].
Oncology, 2001,61 Suppl 2:37 42.
[12] Arpino G,Wiechmann L, Osborne CK, et al. Crosstalk
between the estrogen receptor and the HER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family: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clini
cal implications for endocrine therapy resistance[ J].
Endocr Rev, 2008,29(2): 217 233.
[13] Bonadonna G, Moliterni A, Zambetti M,et al.30 years
'follow up of randomised studies of adjuvant CMF in
operable breast cancer: cohort study[ J]. BMJ, 2005,
330( 7485): 217.
[14] 江泽飞. 乳腺癌 围手术期 治疗若干热点问题 中
国版NCCN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 解读[ J] . 中华医学
杂志,2008, 88(8): 508 510.
[15] Goldhirsch A, Wood WC, Gelber RD, et al. Progress
and promise:highligh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
sensus on the primary therapy of early breast cancer
2007[J] .Ann Oncol,2007, 18(7) :1133 1144.
[16] Slamon DJ, Leyland Jones B, Shak S, et al. Use of
chemotherapy plus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ER2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hat overexpresses
HER2[ J] .N Engl J M ed,2001, 344( 11) :783 792.
[17] 王涛, 江泽飞,宋三泰. 分子靶向性药物赫赛汀治疗乳
腺癌临床应用新进展[ J] . 国外医学: 肿瘤学分册,
2003,30( 2) :139 142.
[18] 张少华, 宋三泰.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J] .实用肿
瘤杂志, 2008, 23(6): 495 497.
[19] Miller KD, Chap LI,Holmes FA,et al.Randomized phase
trial of capecitabine compared with bevacizumab plus
cape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J].J Clin Oncol, 2005,23( 4): 792 799.
[20] Kadowaki N, Ho S, Antonenko S, et al. Subsets of hu
man dendritic cell precursors express different toll like
receptors and respond to different microbial antigens
[ J] .J Exp Med,2001,194(6): 863 869.
[21] Jarrossay D, Napolitani G,Colonna M,et al.Specializa
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microbial molecule recog
nition by human myeloid and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J]. Eur J Immunol,2001,31( 11): 3388 3393.
[22] Assier E,Marin Esteban V,Haziot A,et al.TLR7/8 ago
nists impair monocyte derived dendritic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maturation

[ J]. J Leukoc Biol,2007, 81(1):221 228.
( 收稿日期:2010 12 27)
33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年3月第24卷第1期 JournalofNavalGeneralHospital,Vol.24No.1,March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