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必胜中学2018-01-30 15:15:15

题型专项几何图形综合题

【题型特征】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几何综合题,主要研究图形中点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特定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般以相似为中心,以圆为重点,常常是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解答几何综合题应注意:(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3)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小结】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是以计算为主线综合各种几何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

【提醒】几何论证型综合题以知识上的综合性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难度普遍下降,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性试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几何中推理论证的难度,加强探索性训练,将成为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命题的新趋势.

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几何综合题分为: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

类型1操作探究题

1.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接BD,过点D作DF⊥AC于点F.

(1)如图1,若点F与点A重合,求证:AC=BC;

(2)若∠DAF=∠DBA.

①如图2,当点F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判断线段AF与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当点F在线段CA上时,设BE=x,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F.

解:(1)证明:由旋转得,∠BAC=∠BAD,

∵DF⊥AC,

∴∠CAD=90°.

∴∠BAC=∠BAD=45°.

∵∠ACB=90°,

∴∠ABC=45°.

∴AC=BC.

(2)①AF=BE.理由:

由旋转得AD=AB,∴∠ABD=∠ADB.

∵∠DAF=∠ABD,∴∠DAF=∠ADB.

∴AF∥BD.∴∠BAC=∠ABD.

∵∠ABD=∠FAD,由旋转得∠BAC=∠BAD.

∴∠FAD=∠BAC=∠BAD=1/3×180°=60°.

由旋转得,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AD=BD.

在△AFD和△BED中:1.∠F=.∠BED=90°;2.AD=BD; 3.∠FAD=∠EBD,∴△AFD≌△BED(AAS).∴AF=BE.

②如图

由旋转得∠BAC=∠BAD.

∵∠ABD=∠FAD=∠BAC+∠BAD=2∠BAD,

由旋转得AD=AB,

∴∠ABD=∠ADB=2∠BAD.

∵∠BAD+∠ABD+∠ADB=180°,

∴∠BAD+2∠BAD+2∠BAD=180°.∴∠BAD=36°.

设BD=a,作BG平分∠ABD,

∴∠BAD=∠GBD=36°.∴AG=BG=BD=a.

∴DG=AD-AG=AD-BG=AD-BD.

∵∠BDG=∠ADB,∴△BDG∽△ADB.

∴BD/AD=DG/DB.∴BD/AD=(AD-BD)/BD∴AD/BD=(1+根号5)/2。

∵∠FAD=∠EBD,∠AFD=∠BED,∴△AFD∽△BED.

∴BD/AD=BE/AF.∴AF=BD/AD·BE=(1+根号5)/2*x.

2.如图1,点O是正方形ABCD两对角线的交点,分别延长OD到点G,OC 到点E,使OG=2OD,OE=2OC,然后以OG,OE为邻边作正方形OEFG,连接AG,DE.

(1)求证:DE⊥AG;

(2)正方形ABCD固定,将正方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0°<α<360°)得到正方形OE′F′G′,如图2.

①在旋转过程中,当∠OAG′是直角时,求α的度数;

②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在旋转过程中,求AF′长的最大值和此时α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

解:(1)证明:延长ED交AG于点H,

∵点O是正方形ABCD两对角线的交点,

∴OA=OD,OA⊥OD.

在△AOG和△DOE中,1.OA=OD;2.∠AOG=∠DOE=90°;3.OG=OE

∴△AOG≌△DOE.∴∠AGO=∠DEO.

∵∠AGO+∠GAO=90°,∴∠GAO+∠DEO=90°.

∴∠AHE=90°,即DE⊥AG.

(2)①在旋转过程中,∠OAG′成为直角有两种情况:

(Ⅰ)α由0°增大到90°过程中,当∠OAG′=90°时,

∵OA=OD=1/2*OG=1/2*OG′,

∴在Rt△OAG′中,sin∠AG′O=OA/OG′=1/2

∴∠AG′O=30°.

∵OA⊥OD,OA⊥AG′,∴OD∥AG′.

∴∠DOG′=∠AG′O=30°,即α=30°.

(Ⅱ)α由90°增大到180°过程中,当∠OAG′=90°时,

同理可求∠BOG′=30°,∴α=180°-30°=150°.

综上所述,当∠OAG′=90°时,α=30°或150°.

②AF′的最大值为2分子根号2+2,此时α=315°.

提示:如图

当旋转到A,O,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OA=OD=OC=OB=2分子根号2.

∵OG=2OD,∴OG′=OG=.∴OF′=2.

∴AF′=AO+OF′=2分子根号2+2.∵∠COE′=45°,∴此时α=315°.

3.如图,矩形ABCD中,AB=4,AD=3,M是边CD上一点,将△ADM沿直线AM对折,得到△ANM.

(1)当AN平分∠MAB时,求DM的长;

(2)连接BN,当DM=1时,求△ABN的面积;

(3)当射线BN交线段CD于点F时,求DF的最大值.

解:(1)由折叠可知△ANM≌△ADM,

∴∠MAN=∠DAM.

∵AN平分∠MAB,

∴∠MAN=∠NAB.

∴∠DAM=∠MAN=∠NAB.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AB=90°.∴∠DAM=30°.

∴DM=AD·tan∠DAM=3×3分子根号3=根号3。

(2)如图1,延长MN交AB延长线于点Q.

∵四边形ABCD是矩形,∴AB∥DC.

∴∠DMA=∠MAQ.

由折叠可知△ANM≌△ADM,

∴∠DMA=∠AMQ,AN=AD=3,MN=MD=1. ∴∠MAQ=∠AMQ.

∴MQ=AQ.

设NQ=x,则AQ=MQ=1+x.

在Rt△ANQ中,AQ2=AN平方+NQ平方,

∴(x+1)平方=3的平方+x的平方.解得x=4.

∴NQ=4,AQ=5.

∵AB=4,AQ=5,

∴SΔNAB=4/5*S,ΔNAQ=4/5·1/2·AN·NQ=24/5.

(3)如图2,过点A作AH⊥BF于点H,则△ABH∽△BFC,∴BH/AH=CF/BC.

∵AH≤AN=3,AB=4,

∴当点N,H重合(即AH=AN)时,DF最大.(AH最大,BH最小,CF最小,DF最大)

此时M,F重合,B,N,M三点共线,△ABH≌△BFC(如图3),

∴DF的最大值为4-根号7

图1

类型2动态探究题

4.(2016·自贡)已知矩形ABCD的一条边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

(1)如图1,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接AP,OP,OA.若△OCP与△PDA 的面积比为1∶4,求边CD的长;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擦去折痕AO,线段OP,连接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与点P,A不重合),动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

连接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动点M,N在移动的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线段EF 的长度.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C=∠D=90°.

∴∠APD+∠DAP=90°.

∵由折叠可得∠APO=∠B=90°,

∴∠APD+∠CPO=90°.∴∠CPO=∠DAP.

又∵∠D=∠C,∴△OCP∽△PDA.∵△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4,

设OP=x,则CO=8-x.在Rt△PCO中,∠C=90°,

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x=5.∴AB=AP=2OP=10.∴CD=10.

(2)过点M作MQ∥AN,交PB于点Q.

∵AP=AB,MQ∥AN,

∴∠APB=∠ABP=∠MQP.

∴MP=MQ.∵BN=PM,∴BN=QM.∵MP=MQ,ME⊥PQ,∴EQ=0.5PQ.

∵MQ∥AN,∴∠QMF=∠BNF.

在△MFQ和△NFB中,1.∠QFM=∠NFB;2.∠QMF=∠BNF;3.MQ=BN

∴△MFQ≌△NFB(AAS).∴QF=BF=0.5QB.

∴EF=EQ+QF=0.5PQ+0.5QB=0.5PB.由(1)中的结论可得PC=4,BC=8,∠C=90°,

∴在(1)的条件下,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不变,它的长度为2*根号5.

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是(5,2),点P是C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C,B重合),连接OP,AP,过点O作射线OE交AP的延长线于点E,交CB边于点M,且∠AOP=∠COM,令CP=x,MP=y.

(1)当x为何值时,OP⊥AP?

(2)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3)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x,使△OCM的面积与△ABP的面积之和等于△EMP的面积.若存在,请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OA=BC=5,AB=OC=2,∠B=∠OCM=90°,BC∥OA.

∵OP⊥AP,

∴∠OPC+∠APB=∠APB+∠PAB=90°.

∴∠OPC=∠PAB.

∴△OPC∽△PAB.

解得x1=4,x2=1(不合题意,舍去).

∴当x=4时,OP⊥AP.

(2)∵BC∥OA,∴∠CPO=∠AOP.

∵∠AOP=∠COM,∴∠COM=∠CPO.

∵∠OCM=∠PCO,∴△OCM∽△PCO.

∴y=x-4/x(2

(3)存在x符合题意.过点E作ED⊥OA于点D,交MP于点F,则DF=AB=2.

∵△OCM与△ABP面积之和等于△EMP的面积,

∴S△EOA=S矩形OABC=2×5=1/2·5ED.

∴ED=4,EF=2.

∵PM∥OA,∴△EMP∽△EOA.

解得y=5/2.

6.如图1,矩形ABCD的两条边在坐标轴上,点D与坐标原点O重合,且AD =8,AB=6.如图2,矩形ABCD沿O

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点P从A点出发也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矩形ABCD的边AB经过点B向点C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矩形ABCD和点P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5时,请直接写出点D,点P的坐标;

(2)当点P在线段AB或线段BC上运动时,求出△PBD的面积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t的取值范围;

(3)点P在线段AB或线段BC上运动时,作

PE⊥x轴,垂足为点E,当△PEO与△BCD相似时,求出相应的t值.

解:(1)D(-4,3),P(-12,8).

(2)当点P在边AB上时,BP=6-t.

∴S=0.5BP·AD=0.5(6-t)·8=-4t+24.

当点P在边BC上时,BP=t-6.

∴S=0.5BP·AB=0.5(t-6)·6=3t-18.

类型3类比探究题

7.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交CD于点F.

(1)求证:PC=PE;

(2)求∠CPE的度数;

(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P=∠CBP=45°,

在△ABP和△CBP中,1.AB=BC;2.PB=PB;3.∠ABP=∠CBP

∴△ABP≌△CBP(SAS).∴PA=PC.

又∵PA=PE,∴PC=PE.

(2)由(1)知,△ABP≌△CBP,

∴∠BAP=∠BCP.∴∠DAP=∠DCP.

∵PA=PE,∴∠DAP=∠E.

∴∠DCP=∠E.

∵∠CFP=∠EFD(对顶角相等),

∴180°-∠PFC-∠PCF=180°-∠DFE-∠E,

即∠CPF=∠EDF=90°.

(3)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60°,

在△ABP和△CBP中,1.AB=BC;2.PB=PB;3.∠ABP=∠CBP ∴△ABP≌△CBP(SAS).

∴PA=PC,∠BAP=∠BCP.

∵PA=PE,∴PC=PE.∴∠DAP=∠DCP.

∵PA=PE,∴∠DAP=∠AEP.

∴∠DCP=∠AEP.

∵∠CFP=∠EFD(对顶角相等),

∴180°-∠PFC-∠PCF=180°-∠DFE-∠AEP,

即∠CPF=∠EDF=180°-∠ADC=180°-120°=60°.

∴△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

∴AP=CE.

8.已知AC,EC分别为四边形ABCD和EFCG的对角线,点E在△ABC内,∠CAE+∠CBE=90°.

(1)如图1,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正方形时,连接BF.

①求证:△CAE∽△CBF;

②若BE=1,AE=2,求CE的长;

(2)如图2,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矩形,且AB/BC=EF/FC=k时,若BE=1,AE=2,CE=3,求k的值;

(3)如图3,当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菱形,且∠DAB=∠GEF=45°时,设BE=m,AE=n,CE=p,试探究m,n,p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解:(1)证明:①∵四边形ABCD和EFCG均为正方形,

∴∠ACB=45°,∠ECF=45°.

∴∠ACB-∠ECB=∠ECF-∠ECB,

即∠ACE=∠BCF.

∴△CAE∽△CBF.

②∵△CAE∽△CBF,∴∠CAE=∠CBF,AE/BF=根号2.

∴BF=根号2.

又∠CAE+∠CBE=90°,

∴∠CBF+∠CBE=90°,即∠EBF=90°.

解得CE=根号6.

(2)连接BF,

∵AB/BC=EF/FC=k,∠CFE=∠CBA,

∴△CFE∽△CBA.

∴∠ECF=∠ACB,CE/CF=AC/BC.

∴∠ACE=∠BCF.∴△ACE∽△BCF.∴∠CAE=∠CBF.

∵∠CAE+∠CBE=90°,∴∠CBF+∠CBE=90°,

题型2与圆有关的几何综合题

9.(2016·成都)如图,在Rt△ABC中,∠ABC=90°,以CB为半径作⊙C,交AC于点D,交AC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ED,BE.

(1)求证:△ABD∽△AEB;

(2)当BC(AB)=3(4)时,求tanE;

(3)在(2)的条件下,作∠BAC的平分线,与BE交于点F,若AF=2,求⊙C的半径.

解:(1)证明:∵∠ABC=90°,∴∠ABD=90°-∠DBC. ∵DE是直径,

∴∠DBE=90°.

∴∠E=90°-∠BDE.

∵BC=CD,∴∠DBC=∠BDE.

∴∠ABD=∠E.

∵∠BAD=∠DAB,∴△ABD∽△AEB.

10.如图,在Rt△ABC中,∠ABC=90°,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C,BC 及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E,F.⊙O是△BEF的外接圆,∠EBF的平分线交EF于点G,交⊙O于点H,连接BD,FH.

(1)试判断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AB=BE=1时,求⊙O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求HG·HB的值.

解:(1)直线BD与⊙O

相切.理由:连接OB.

∵B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DB=DC.

∴∠DBC=∠C.

∵OB=OE,

∴∠OBE=∠OEB.

又∵∠OEB=∠CED,∴∠OBE=∠CED.

∵DF⊥AC,∴∠CDE=90°.

∴∠C+∠CED=90°.

∴∠DBC+∠OBE=90°.

∴BD与⊙O相切.

(2)连接AE.

在Rt△ABE中,AB=BE=1,∴AE=根号2.

∵DF垂直平分AC,∴CE=AE=根号2.∴BC=1+根号2.

∵∠C+∠CAB=90°,∠DFA+∠CAB=90°,∴∠ACB=∠DFA.

又∠CBA=∠FBE=90°,A

B=BE,∴△CAB≌△FEB.

(3)∵AB=BE,∠ABE=90°,

∴∠AEB=45°.

∵EA=EC,∴∠C=22.5°.

∴∠H=∠BEG=∠CED=90°-22.5°=67.5°.

∵BH平分∠CBF,

∴∠EBG=∠HBF=45°.

∴∠BGE=∠BFH=67.5°.

11.如图,在△ACE中,CA=CE,∠CAE=30°,⊙O经过点C,且圆的直径AB在线段AE上.

(1)试说明CE是⊙O的切线;

(2)若△ACE中AE边上的高为h,试用含h的代数式表示⊙O的直径AB;

(3)设点D是线段AC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

),连接OD,当1/2CD+OD的最小值为6时,求⊙O的直径AB的长.

解:(1)证明:连接OC.

∵CA=CE,∠CAE=30°,

∴∠E=∠CAE=30°,∠COE=2∠A=60°.

∴∠OCE=90°.

∴CE是⊙O的切线.

1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BP是⊙O的弦,弦CD⊥AB于点F,交BP于点G,E在CD的反向延长线上,EP=EG,

初中数学基本几何图形

初中数学基本几何图形 这篇帖子是关于几何基本图形的。每一个几何压轴题,几乎都是由几个基本图形构成的,所以如果能把这些图形 用熟,做几何题应该不成问题。 1、 正方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 正方形 ABCD ,EF 为过正方形点 B 的直线且 AE ⊥EF ,CF ⊥EF ,则有△AEB ≌△BFC 。 将上图进行转换,则该基本图形存在于等腰三角形中,可利用此图证明勾股定理: 1 1 令 AD=BE=a ,DB=CE=b ,AB=BC=c ,S △ABC = 2 c = 2 (a+b ) -ab ;化简得到:c =a +b 2、 梯形中位线 梯形 ABCD 中,AD ∥BC ,E 、F 分别为 AB 、DC 中点,则有 EF= 1 (AD+BC ) 结合 1、2 有一道经典题目,在此奉上。 1 △ABC ,分别以 AB 、AC 为边向外做正方形 ABFG 、ACDE ,连接 FD ,取 FD 中点 H ,作 HI ⊥BC ,证明:HI= BC 2 2 2 2 2 2 2

提示:先证明BC等于梯形上下底边之和 【变形题 1】 如图1,以△A BC的边AB、AC为边向内作正方形ABFG和正方形ACDE,M是DF的中点,N是BC的中点,连接MN.探究线段MN与B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 明.说明:如果你经过反复探索没有解决问题,可以从下面①、②中选取一种情况完成你的证明,选取①比原题少得6分,选取②比原题少得8分. ①如图2,将正方形ACDE绕点A旋转,使点C、E分别落在AG、AB上; ②如图3,将正方形ACDE绕点A旋转,使点B、A、C在一条直线. 答案: 解:BC⊥MN. 证明:连接CM,然后延长CM至H,使CM=MH,连接FH、BH、CM、BM,HG、CG,延长CD,与BF相交于I, ∵MF=MD,CM=HM,∠CMD=∠HMF,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供参考)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综合题 必胜中学2018-01-30 15:15:15 题型专项几何图形综合题 【题型特征】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几何综合题,主要研究图形中点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特定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般以相似为中心,以圆为重点,常常是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题策略】解答几何综合题应注意:(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3)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小结】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是以计算为主线综合各种几何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 【提醒】几何论证型综合题以知识上的综合性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难度普遍下降,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性试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几何中推理论证的难度,加强探索性训练,将成为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命题的新趋势. 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几何综合题分为: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

类型1操作探究题 1.在Rt△ABC中,∠C=90°,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Rt△ADE的位置,点E在斜边AB上,连接BD,过点D作DF⊥AC于点F. (1)如图1,若点F与点A重合,求证:AC=BC;

初中数学组卷角度计算

初中数学组卷角度计算 一.填空题(共30小题) 1.计算:15°37′+42°51′=. 2.35°48′32″+23°41′28″=°. 3.计算:10°25′+39°46′=. 4.计算:18°27′35″+24°37′43″=. 5.计算:32°﹣15°30′=. 6.计算:153°﹣26°40′=. 7.计算:70°25′﹣34°45′=. 8.(1)92°18′﹣60°54′=; (2)22.5°=度分. 9.30.26°=°′″. 10.12.42°=°′″. 11.2.42°=°′″. 12.56°45′=°. 13.56°18′=°. 14.角度换算:26°48′=°. 15.25°12′8″=度. 16.34°30′=°. 17.计算:22°18′×5=. 18.21°17′×5=. 19.计算31°29′35″×4=. 20.计算:45°36′+15°14′=;60°30′﹣45°40′=.21.计算:20°30′+15°24′×3=°′. 22.12°24′=度. 23.①23°30′=°; ②0.5°=′=″; ③3.76°=°′″; ④15°48′36″+37°27′59″=. 24.(1)23°30′=°; (2)0.5°=′=″. 25.7200″=′=°. 26.18.32°=18°′″;216°42′=°. 27.1.25°=′=″;1800″=′=°. 28.78.36°=°′″;50°24′×3+98°12′25″÷5=°.29.45°=平角,周角=度,25°20′24″=度. 30.(1)32.48°=度分秒. (2)72°23′42″=度.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14 页 4e d c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A N F E C D M B

第 2 页 共 14 页 P C G F B Q A D E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经典难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A F D E C B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练习题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练习题 1.在△ABC中,∠C=90°,AC=BC,点D在射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将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连接BE. (1)如图1,点D在BC边上. ①依题意补全图1; ②作DF⊥BC交AB于点F,若AC=8,DF=3,求BE的长; (2)如图2,点D在BC边的延长线上,用等式表示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图1图2

B A C 2. 已知:Rt △A ′BC ′和 Rt △ABC 重合,∠A ′C ′B =∠ACB =90°,∠BA ′C ′=∠BAC =30°,现将Rt △A ′BC ′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60°≤α≤90°),设旋转过程中射线C ′C 和线段AA ′相交于点D ,连接BD . (1)当α=60°时,A ’B 过点C ,如图1所示,判断BD 和A ′A 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必证明; (2)当α=90°时,在图2中依题意补全图形,并猜想(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必证明; (3)如图3,对旋转角α(60°<α<90°),猜想(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已知线段BC =2,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点D ,点E 为射线CA 上一点,且ED =BD ,连接DE ,BE .

(1) 依题意补全图1,并证明:△BDE 为等边三角形; (2) 若∠ACB =45°,点C 关于直线BD 的对称点为点F ,连接FD 、FB .将△CD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α度(0°<α<360°)得到△''C DE ,点E 的对应点为E ′,点C 的对应点为点C ′. ①如图2,当α=30°时,连接'BC .证明:EF ='BC ; ②如图3,点M 为DC 中点,点P 为线段'' C E 上的任意一点,试探究:在此旋转过程中,线段PM 长度的取值范围? 4.(1)如图1 ,在四边形ABCD 中,AB=BC ,∠ABC =80°,∠A +∠C =180°,点M 是AD 边上一点,把射线BM 绕点B 顺时针旋转40°,与CD 边交于点N ,请你补全图形,求MN ,AM ,CN 的数量关系; 图1 图2 图3

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组卷

绝密★启用前 初中数学几何压轴题组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选择题(共3小题) 1.如图,在凸四边形 ABCD 中,AB 的长为2, P 是边AB 的中点,若/ DAB= / ABC 玄PDC=9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小值是 2. 北京奥运会金牌创造性地将白玉圆环嵌在其中(如图) 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 观.若白玉圆环面积与整个金牌面积的比值为 k ,则下列各数与k 最接近 C. D . 2+2 :■: ,这一设计不仅是 玉”比德”的价

的是() 金 金 白圭

A.丄 B.二 C.二 3 2 3 3. 在等边厶ABC所在平面上的直线m满足的条件是:等边△ 点到直线m的距离只取2个值,其中一个值是另一个值的直线m的条数是() A. 16 B. 18 C. 24ABC的3个顶2倍,这样的 D. 27

第U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n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 4. 5个正方形如图摆放在同一直线上,线段BQ经过点E、H、”,记厶RCE △ GEH △ MHN、A PNQ 的面积分别为Si, S2, S3, 9,已知S i+S=17, 贝U S b+Si= _____ . 3DF 7 0 5. 设A o, A i,…,A n-1依次是面积为整数的正n边形的n个顶点,考虑由连 续的若干个顶点连成的凸多边形,如四边形A3A4A5A6、七边形A n -2A n- 1A0A1A2A3A4等,如果所有这样的凸多边形的面积之和是231,那么n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此时正n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 . 6. 已知Rt A ABC和Rt A A C'电,AC=A , D=1/ B=Z D=90°° / C+Z C =60 BC=2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为________ . 7. 设a, b, c为锐角△ ABC的三边长,为h a, h b, h c对应边上的高,贝U U=_ ] 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 a+b+c 8.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O,若&AOB=4,&COC=9, 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 . 9. 四边形ABCD的四边长为AB=、,BC=「「- ? | , CD= J-」—「 DA= 「,一条对角线BD=L 厂,其中m, n为常数,且0v m v 7, 0v n v 5,那么四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 .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几何体,那么其三种视图中面积最小的是( ) A .主视图 B .俯视图 C .左视图 D .一样大 【答案】C 【解析】 如图,该几何体主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左视图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 俯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故三种视图面积最小的是左视图, 故选C . 2.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210824(3) cm - B .(2 108123cm - C .(2 54243cm - D .(2 54123cm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36ah 求解. 【详解】 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 ∴BD = 12a cm ,AD =32 a cm , ∴AC =2AD =3a cm ,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23a )cm ,宽为(4a + 1 2 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23a )?(h +2a +3a )=5,(4a +1 2 a )?4a =1, ∴a =2,h =9?23, ∴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24(3) cm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 A .90° B .75° C .105° D .1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 【详解】

初中数学几何基本图形

432 1F E D C B A 432 1F E D C B A F E D C B A H G F E D C B A c b a C B A D C B A F E D C B A C B A 初中数学几何基本图形 1. 平行线的性质: ∵A B ∥CD (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 平行线的判定: (1)∵∠1=∠2(已知) ∴A 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3(已知) ∴A 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1+∠4=180o (已知) ∴A 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平行线的传递性: ∵A B ∥CD ,A B ∥EF (已知) ∴C D ∥EF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 两条平行线间距离: ∵A B ∥CD ,EF ⊥CD ,GH ⊥CD (已知) ∴EF=GH (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5. 三角形的性质: (1)∠A+∠B+∠C=180o (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o 。) (2)a+b >c ,∣a-b ∣<c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ACD=∠A+∠B (三角形一个 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之和。) 6.三角形中重要线段: (1)∵AD 是△ABC 边BC 上的高(已知) ∴AD ⊥BC 即∠ADC=900(三角形高的意义) (2)∵BF 是△ABC 边AC 上的中线(已知) ∴AF=FC=12 AC (AC=2AF=2FC )(三角形中线的意义) (3)∵CE 是△ABC 的∠ACB 的角平分线(已知) ∴∠ACE=∠BCE= 1 2 ∠ACB (∠ACB=2∠ACE=2∠BCE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意义) 6.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AB=AC (已知)∴∠B=∠C (等边对等角) (2)∵∠B=∠C (已知)∴AB=AC (等角对等边)

初中数学中考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综合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往往图形较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同时,也要由未知想需要,选择已知条件,转化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几何综合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 本图形. ⑵ 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 ⑶ 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 学思想方法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南充,10分)⊿ABC 中,AB =AC ,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相交于点E ,点F 是 BE 的中点. (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若AE =14,BC =12,求BF 的长. 解:(1)证明:连接OD ,AD . AC 是直径, ∴ AD⊥BC. ⊿ABC 中,AB =AC , ∴ ∠B=∠C,∠BAD=∠DAC. 又∠BED 是圆内接四边形ACDE 的外角, ∴∠C =∠BED . 故∠B =∠BED ,即DE =DB . 点F 是BE 的中点,DF ⊥AB 且OA 和OD 是半径, 即∠DAC =∠BAD =∠ODA . 故OD ⊥DF ,DF 是⊙O 的切线. (2)设BF =x ,BE =2BF =2x . 又 BD =CD =21BC =6, 根据BE AB BD BC ?=?,2(214)612x x ?+=?. 化简,得 27180x x +-=,解得 122,9x x ==-(不合题意,舍去). 则 BF 的长为2.

初中数学组卷可直接打印

初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各数,3.14159265,,﹣8,,,中,无理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 2.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A.B. C.D. 3.已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可能是如图中的() A.B. C.D. 4.已知点A(m+1,﹣2)和点B(3,m﹣1),若直线AB∥x轴,则m的值为()

A.2B.﹣4C.﹣1D.3 5.若满足方程组的x与y互为相反数,则m的值为()A.1B.﹣1C.11D.﹣11 6.如图,Rt△ABC中,∠ACB=90°,AC=3,AB=5,D为AB边上一动点,连接CD,△ACD与△A′CD关于直线CD轴对称,连接BA′,则BA′的最小值为() A.B.1C.D. 7.已知△ABC中,AB=17,AC=10,BC边上的高AD=8,则边BC的长为()A.21B.15C.6D.21或9 8.下列图形中,表示一次函数y=ax+b与正比例函数y=(a,b为常数,且ab≠0)的图象的是() A.B. C.D. 9.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化简:a+的值是()

A.2a﹣2B.2C.2﹣2a D.2a 10.若点P(x,y)在第四象限,且|x|=2,|y|=3,则x+y=() A.﹣1B.1C.5D.﹣5 11.小明同学解方程组时的解为,由于不小心滴上了两滴墨水,刚好遮住了“?”和“*”处的两个数,则“●”,“*”分别代表的数是() A.﹣2,1B.﹣2,﹣1C.2,1D.2,﹣1 12.在如图所示的象棋盘上,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使“炮”位于点(﹣3,2)上,“相”位于点(2,﹣1)上,则“帅“位于点() A.(0,0)B.(﹣1,1)C.(1,﹣1)D.(﹣2,2)13.已知△ABC的三边分别为a、b、c,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3:4:5B.a:b:c=1::2 C.∠C=∠A﹣∠B D.b2=a2﹣c2 14.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6),则该函数图象还经过的点是()A.(2,﹣6)B.(2,6)C.(6,﹣2)D.(﹣6,2)15.李大爷要围成一个矩形菜园,菜园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用篱笆围成的另外三边总长应恰好为24米,要围成的菜园是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设BC的边长为x米,AB边的长为y米,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y=﹣2x+24(0<x<12)B.y=﹣x+12(0<x<24) C.y=2x﹣24(0<x<12)D.y=x﹣12(0<x<24)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

4e d c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A N F E C D M B

P C G F B Q A D E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经典难题(三)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 求证:CE =CF .(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A F D E C B

初中数学平面几何图形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初步 LYX 1、几何图形 ①几何图形: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②平面图形: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常见平面图形: ③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⑴常见立体图形:⑵常见立体图形的归类: ★画立体图形时,看得见的棱线画成实线,看不见的棱线画成虚线。 ④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例1、圆锥由_______面组成,其中一个是_______面 ,另一个是_______面. 例2、如图所示,一个三边相等的三角形,三边的中点用虚线连接,如果将三角形沿虚线 向上折叠,得到的立体图形是(). (A)三棱柱(B)三棱锥(C)正方体(D)圆锥 例3、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这三个方向看下面的四个几何体,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例4、下列各图形,都是柱体的是() 例5、下列四个图形中,经过折叠能围成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的是() 2、点、线、面、体 ①点动成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②线动成面线运动生成的有平面、曲面; ③面运动成体;(直角三角板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 总结: ⑴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⑵点无大小,线有直线和曲线,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 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⑷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3、直线、射线、线段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⑴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除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直线)外,还经常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个直线; ⑵一个点在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一个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⑶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②线段的表示方法 ③射线的表示方法 ★用数学符号表示直线、线段、射线?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doc

如图 8,在Rt ABC中,CAB 90,AC 3 , AB 4 ,点 P 是边 AB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作PQ AB 交BC于点E,截取 PQ AP ,联结 AQ ,线段 AQ 交BC于点D,设 AP x ,DQ y .【2013徐汇】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 分) (2)如图 9,联结CQ,当CDQ和ADB相似时,求x的值;( 5 分) (3)当以点C为圆心,CQ为半径的⊙C和以点B为圆心,BQ为半径的⊙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在边 AB 上时,求 AP 的长.( 5 分) C Q D E A P B (图 8) C Q D E A (图 9) P B C A B (备用图) 【2013 奉贤】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8,点C在半径OA上(点C与点O、A不重合),过点 C作 AB的垂线交⊙ O于点 D,联结 OD,过点 B 作 OD的平行线交⊙ O于点 E、交射 线CD于点 F. (1)若 ⌒ ED BE⌒ ,求∠ F 的度数; (2)设CO x, EF y,写出y 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设点 C 关于直线 OD 的对称点为 P ,若△ 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 OC 的长. 第 25 题 【 2013 长宁】△ ABC 和△ DEF 的顶点 A 与 D 重合,已知∠ B = 90 . ,∠ BAC = 30 . , BC=6,∠ FDE = 90 , DF=DE=4. (1)如图①, EF 与边 、 分别交于点 ,且 . 设 DF a ,在射线 上取 AC AB G 、H FG=EH DF 一点 P ,记: DP xa ,联结 CP. 设△ DPC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 出定义域; (2)在( 1)的条件下,求当 x 为何值时 PC // AB ; ( 3)如图②,先将△ DEF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使点 E 恰好落在 AC 边上,在保持 DE 边与 AC 边完 全重合的条件下, 使△ DEF 沿着 AC 方向移动 . 当△ 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 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图① 图② 【 2013 嘉定】已知 AP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C 是半圆 O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点 A 、P 重合),联结 AC ,以直线 AC 为对称轴翻折 AO ,将点 O 的对称点记为 O 1 ,射线 AO 1 交半圆 O 于 点 B ,联结 OC . (1)如图 8,求证: AB ∥ OC ; (2)如图 9,当点 B 与点 O 1 重合时,求证: AB CB ;

2020年05月12日数学的初中数学组卷

2020年05月12日数学的初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1,0),顶点B、C在第一象限,顶点D在y轴的正半轴上,∠BAD=60°,将菱形ABCD沿AB翻折得到菱形ABC′D′,点D′恰好落在x轴上,若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C′,则k的值为() A.B.2C.3D.4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如图,矩形ABCD中,AB=6,AD=8,点E在边AD上,且AE:ED=1:3.动点P 从点A出发,沿A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E作EF⊥PE交射线BC于点F,设M是线段EF的中点,则在点P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点M运动路线的长为. 三.解答题(共7小题) 3.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AD=8,E、F分别为AB、AD边的中点,四边形AEGF 为矩形,连接CG. (1)如图1,请直接写出=;如图2,当矩形AEGF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点G落在AB上时,=; (2)当矩形AEGF绕点A旋转至图3的位置时,图2中DF与CG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还成立?说明理由. (3)如图4,在?ABCD中,∠B=60°,AB=6,AD=8,E、F分别为AB、AD边的中点,四边形AEGF为平行四边形,连接CG,当?AEGF绕点A顺时针旋转60°时(如图5),请直接写出CG的长度.

4.如图,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矩形AB′C′D′,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CB的延长线上,边AB交边C′D′于点E. (1)求证:BC=BC′; (2)若AB=2,BC=1,求AE的长.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顶点C与原点O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点D的坐标为(4,3). (1)求k的值. (2)若将菱形ABCD向右平移,使点D落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求菱形ABCD平移的距离. (3)怎样平移可以使点B、D同时落在第一象限的曲线上? 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F(2,2),过函数y=(x>0,常数k>0)图象上一点A(,a)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l:y=﹣x+2于点C,且AC=AF.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附答案)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A N F E C D M B

经典难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P C G F B Q A D E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 O Q P B D E C N M · A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以圆为基础的几何综合题】精品专题解析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以圆为基础的几何综合题】精品专题解析 几何综合题一般以圆为基础,涉及相似三角形等有关知识;这类题虽较难,但有梯度,一般题目中由浅入深有1~3个问题,解答这种题一般用分析综合法. 【典型例题精析】 例1.如图,已知⊙O的两条弦AC、BD相交于点Q,OA⊥BD. (1)求证:AB2=AQ·AC: (2)若过点C作⊙O的切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C=PQ. P 分析:要证A B2=AQ·AC,一般都证明△ABQ∽△ACB.∵有一个公共角∠QAB=∠BAC,?∴只需再证明一个角相等即可. 可选定两个圆周角∠ABQ=∠ACB加以证明,以便转化,题目中有垂直于弦的直径,可知AB=AD,AD和AB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欲证PC=PQ, ∵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 ∴可证∠PQC=∠PCQ(等角对等边) 将两角转化,一般原地踏步是不可能证明出来的,没有那么轻松愉快的题目给你做,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BQC=∠AQD=90°-∠1(充分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互余关系) ∵∠PCA是弦切角,易发现应延长AO与⊙交于E,再连结EC,?利用弦切角定理得∠PCA=∠E,同时也得到直径上的圆周角∠ACE=90°, ∴∠PCA=∠E=90°-∠1. 做几何证明题大家要有信心,拓展思维,不断转化,寻根问底,不断探索,?充分发挥题目中条件的总体作用,总能得到你想要的结论,同时也要做好一部分典型题,?这样有利于做题时发生迁移,联想. 例2.如图,⊙O1与⊙O2外切于点C,连心线O1O2所在的直线分别交⊙O1,⊙O2于A、E,?过点A作⊙O2的切线AD交⊙O1于B,切点为D,过点E作⊙O2的切线与AD交于F,连结BC、CD、?DE. (1)如果AD:AC=2:1,求AC:CE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sinA和tan∠DCE的值; (3)当AC:CE为何值时,△DEF为正三角形?

2018年04月初中数学应用题难题组卷

2018年04月初中数学应用题难题组卷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曲线AB是顶点为B,与y轴交于点A的抛物线y=﹣x2+4x+2的一部分,曲线BC是双曲线y=的一部分,由点C开始不断重复“A﹣B﹣C”的过程,形成一组波浪线,点P(2018,m)与Q(2025,n)均在该波浪线上,则mn= . 2.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形下,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汪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数y随时间x(分钟)的 变化规律为:y= 有一道数学竞赛题需要讲解16.5分钟,为了使效果更好,要求学生的注意力指数最低值达到最大.那么,教师经过适当安排,应在上课的第分钟开始讲解这道题. 二.解答题(共13小题) 3.重庆市的重大惠民工程﹣﹣公租房建设已陆续竣工,计划10年内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前6年,每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面积y(单位:百万平方米),与时间x的关系是,(x单位:年,1≤x≤6且x为整数);后4年,每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面积y(单位:百万平方米),与时间x的关系是(x单位:年,7≤x≤10且x为整数).假设每年的公租房全部出租完.另外,随着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的租金也随之上调,预计,第x年投入使用的公租房的租金z(单位:元/m2)与时间x(单位:年,1≤x≤10且x为整数)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如下表:

z(元/m2)5 5 2 5 4 5 6 5 8 … x(年)12345… (1)求出z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政府在第几年投入的公租房收取的租金最多,最多为多少百万元; (3)若第6年竣工投入使用的公租房可解决20万人的住房问题,政府计划在第10年投入的公租房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要让人均住房面积比第6年人均住房面积提高a%,这样可解决住房的人数将比第6年减少1.35a%,求a的值. (参考数据:,,) 4.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某水产养殖大户为了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一次性收购了20000kg淡水鱼,计划养殖一段时间后再出售.已知每天放养的费用相同,放养10天的总成本为30.4万元;放养20天的总成本为30.8万元(总成本=放养总费用+收购成本). (1)设每天的放养费用是a万元,收购成本为b万元,求a和b的值; (2)设这批淡水鱼放养t天后的质量为m(kg),销售单价为y元/kg.根据以往经验可知:m与t 的函数关系为;y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分别求出当0≤t≤50和50<t≤100时,y与t的函数关系式; ②设将这批淡水鱼放养t天后一次性出售所得利润为W元,求当t为何值时,W最大?并求出 最大值.(利润=销售总额﹣总成本)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题及答案经典

经典难题(一) 仁已知:如图,0是半圆的圆心,C. E是圆上的两点,CD丄AB, EF丄AB, EG丄CO. 求证:CD=GF?(初二)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ZPAD=ZPDA=15°. 求证: A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AiBiQDi都是正方形,毗、B2. DDj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2B2C2D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 M、N分别是AB. CD的中点,AD、BC的延 长线交MN于E、F. 求证:ZDEN=ZF.

经典难题(二) 仁已知:AABC中,H为垂心(各边髙线的交点),0为外心,且0M丄BC于M. (1)求证:AH=20M; (2)若ZBAC = 60°,求证:AH=A0?(初二) 2、设MN是圆0外一直线,过0作0A丄MN于A,自A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C及 D、E,直线EB及CD分别交MN于P、Q. 求证:AP=AQ?(初 二) 3、如果 上题把 直线MN 由圆外 平移至 圆内, 则由此 可得以 下命题: G N A

4、如图,分别以ZkABC的AC和BC为一边?在AABC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和正方形CBFG, 点P是EF的中点?

仁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 AE=AC, AE与CD相交于F?求证:CE=CF.(初二) 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DE〃AC,且CE=CA,直线EC交DA延长线于F?求证: AE=AF.(初二)亠 3、设P是正方形A BCD-边BC上的任一点,PF丄AP, CF平分ZDCE. 求证:PA = PF?(初二) 4、如图,PC切圆0于C, AC为圆的直径,PEF为圆的割线,AE、AF与直线P0相交于B、 D.求证:AB = DC, BC=AD?(初三) A C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

新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技巧及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则ABC ?的面积是( ) A .25米 B .84米 C .42米 D .21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连接OA ∵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 ∴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 ∴ABC AOC OBC ABO S S S S =++△△△△ ()142 AB BC AC =??++ 14212 =?? 42=(米) 故答案为: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 A.35°B.45°C.55°D.6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 3.将如图所示的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正视图)是() A.B.C. D. 【答案】D 【解析】 解:Rt△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圆锥,主视图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D. 首先判断直角三角形ACB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是圆锥,再找出圆锥的主视图即可. 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

初二数学几何综合训练题及答案

初二几何难题训练题 1,如图矩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O,E F分别是OA、OB的中点(1)求证△ADE≌△BCF:(2)若AD=4cm,AB=8cm,求CF的长。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90°,AB=2DC,对角线AC⊥BD,垂足为F,过点F作EF∥AB,交AD于点E,CF=4cm. (1)求证:四边形ABFE是等腰梯形; (2)求AE的长.

3,如图,用三个全等的菱形ABGH、BCFG、CDEF拼成平行四边形ADEH,连接AE与BG、CF分别交于P、Q, (1)若AB=6,求线段BP的长; (2)观察图形,是否有三角形与△ACQ全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4,已知点E,F在三角形ABC的边AB所在的直线上,且AE=BF,FH//EG//AC,FH、EC分别交边BC所在的直线于点H,G 1 如果点E。F在边AB上,那么EG+FH=AC,请证明这个结论 2 如果点E在AB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EG,FH,AC的长度关系是什么? 3 如果点E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那么线段EG,FH,AC的长度关系是什么? 4 请你就1,2,3的结论,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5,如图是一个常见铁夹的侧面示意图,OA,OB表示铁夹的两个面,C是轴,CD⊥OA于点D,已知DA=15mm,DO=24mm,DC=10mm,我们知道铁夹的侧面是轴对称图形,请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

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连接AE,F为AE上一点,且∠BFE=∠C,(1)求证:△ABF∽△EAD ;(2)若AB=5,AD=3,∠BAE=30°,求BF 的长 7,如图,AB与CD相交于E,AE=EB,CE=ED,D为线段FB的中点,GF与AB相交于点G,若CF=15cm,求GF之长。 8, 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G是线段CD上的任意一点时,连接BG交AC于F,过F作FH∥CD交BC于H,可以证明结论FH/AB =FG /BG 成立.(考生不必证明)(1)探究:如图2,上述条件中,若G在CD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时,其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计算:若菱形ABCD中AB=6,∠ADC=60°,G在直线CD上,且CG=16,连接BG 交AC所在的直线于F,过F作FH∥CD交BC所在的直线于H,求BG与FG的长.(3)发现:通过上述过程,你发现G在直线CD上时,结论FH /AB =FG /BG 还成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