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姓名:王红刚学号:215031012 专业: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在北方,小麦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不仅给人类提供热量,也供应大量的蛋白质。据统计,世界小麦蛋白质数量等于肉、蛋、奶蛋白质的综合,籽粒营养价值为鸡蛋蛋白的50%-53%。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资源,其一次加工产品——面粉是食品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料,在食品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小麦及其制品的要求,不仅依赖于小麦产量的提高,更有赖于其品质的改善。我国是世界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小麦在我国谷物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关于小麦品质的研究正在逐步加强,研究者普遍认识到小麦品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状,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控制外,栽培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极其重要。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养分的主要给源,直接参与营养代谢与循环的协调作用,必然极大地制约着小麦产量与品质。

1、小麦品质

1.1概念

一般认为,小麦品质可分为形态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三部分。形态品质的主要指标是粒重、籽粒大小、性状、整齐度、腹沟深浅、皮色、种皮厚度等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包括磨粉品质(一次加工品质)和食品品质(二次加工品质),出粉率是磨粉品质的重要指标,食品品质主要是指面粉制成品如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的口感、滋味、烘焙特性和蒸炸等特性;营养品质表示小麦营养物质的含量,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氨基酸等。

1.2分类及标准

对于如何评价小麦品质的优劣,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而且还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标准是由农业部颁布的GB/T17320-1998。该标准将小麦品种按小麦籽粒的用途分为三类:

(1)强筋小麦:角质率大于70%,胚乳为硬质,面粉筋力较强,适于制作面包,也适于制作某些面条或配粉。

(2)中筋小麦:胚乳为半硬质或软质,面粉筋力适中,适用于制作面条、

饺子、馒头等食品。

(3)弱筋小麦:角质率小于30%,胚乳为软质,面粉筋力较弱,适用于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

不同类型的小麦品质指标如表1所示。

评定优质小麦品种时,全部项目必须达到下表所列的鉴定类型指标,食品加工特性的检验评分应在80分以上。

表1 小麦品质指标

项目

指标

强筋中筋弱筋

籽粒

容重(g/L)≥770 ≥770 ≥770

蛋白质含量(%)(干基)≥14.0 ≥13.0 <13.0

面粉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2.0 ≥28.0 <28.0 沉降值(Zeleny)(mL)≥45.0 30.0-45.0 <30.0 吸水率(%)≥60.0 ≥56.0 <56.0 稳定时间(min)≥7.0 3.0-7.0 <3.0 最大抗延阻力(BU)≥350 200-400 ≤250 拉伸面积(cm2)≥100 40-80 ≤50

2、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1 氮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氮素是影响小麦品质最为活跃的元素。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应增加。多数学者强调,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比籽粒产量的影响更大。陈佑良等发现,施基肥、二楞肥、雌雄蕊肥、四分体肥和扬花肥,基本上表现为随施肥期延后,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毛凤梧等研究还表明,追氮时期和方法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具有明显调节效应,在相同的施氮量条件下,推迟追肥时期和灌浆期喷施氮素可以增强生育后期的氮素代谢转化能力,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石惠恩和蒋纪芸等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果:施氮比不施氮能显著提高干湿面筋的含量和产量,并且随施氮时期的推迟,其干湿面筋含量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可见后期施氮对

提高干湿面筋含量有较好的作用。但也不是越晚越好,以花期施氮对籽粒蛋白质影响最大。Long和Johnson都指出,在小麦籽粒发育后期,施氮过晚,对小麦的产量、磨粉及烘烤品质会产生不良影响,喷施氮素以开花期最好。

2.2 磷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磷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施磷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明显作用;还有人认为,单一地施磷会降低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且随施磷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降幅增大。茜大彬等报道,过量施用磷肥会降低面筋含量,但不降低面筋质量。研究表明,维持土壤有效磷含量22-30mg/kg,对保证小麦高产优质十分重要。

现在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施磷对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没有本质上的不利影响。叶面喷磷对小麦籽粒品质有良好作用,但是由于施磷使产量增长过快,造成籽粒中氮被稀释,从而可能降低蛋白质的含量,但籽粒蛋白质产量有所提高。杨永光指出,在低氮水平下,增加磷肥,赖氨酸含量下降;中氮水平下,增施磷肥,赖氨酸含量增加。梁银丽等认为,磷除了作为一种营养物质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外,它在增强小麦抗旱性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氮磷配施对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进品质作用更大,是高产优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2.3 钾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钾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施钾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张永春等研究表明,使用钾肥可提高小麦的商品品质,在长期不施有机肥(厩肥)的情况下,增施钾肥可改善面粉的加工品质,提高其评价值。何萍等研究表明:施钾明显增加小麦产量,K

O用量为52.5-82.5kg/hm2比较适宜;施钾能明显改善小麦品质,小麦

2

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最大阻力、延伸性、拉伸面积、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有不用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对稳定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为明显。适当施钾虽然可以改善小麦品质,但必须有充足的氮、磷供应才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因为施钾促进了对氮的吸收,若氮素供应不足,则不能很好发挥钾素的作用。

2.4 其它元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其它矿质元素对小麦的品质也有着不同的影响。Moss指出,在缺硫条件下,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降低,这直接影响到小麦的营养品质;田惠兰认为,缺硫影

响到面粉中氨基酸成分,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而精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略增。阎润涛报道了国际试验圃的资料表明,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与土壤中硫酸根浓度呈正相关。H.r.Anbuebcknn指出,镁改善了植株的营养状况,增加了再生能力,是糖代谢和氨代谢的各种酶得到了活化,从而提高了冬小麦的千粒重、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

而 A.II.EPM3HOB用硫酸镁喷施小麦增产18%,但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S.A.Youssef报道,叶面喷锌增产8%,蛋白质含量增加4%。A.Iqtider认为硼能有效地提高蛋白质的含量,改善小麦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成分,对改善小麦营养价值有重要作用。李春喜根外施用微肥的结果表明,根外喷硼、锌、锰对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都有一定的作用。而M.II.Kyuanknn研究微量元素处理播前种子发现,硼、铜、锰、钼、钴能提高小麦产量,但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甚至有负效应,而除锌外,普遍提高了面筋含量。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之小麦和面粉检验详解

粮油食品品质分析 ——小麦和面粉的检验 一、小麦概述 (一)小麦的分类 小麦的类型通常按以下三种方法分类: 1、按播种季节分: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冬天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称为冬小麦;春天播种当年收获的小麦叫春小麦,春小麦籽粒两端较尖,腹沟较深,皮层较厚,出粉率较低。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2、按皮色分: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 白皮麦呈现黄白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 皮麦呈深红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3、按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多少来分: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角质(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占粮粒横截面1/2以上的籽粒, 称角质粒,含角质粒50%以上的小麦称硬质小麦。角质不足粮粒横断 面1/2的籽粒,称粉质粒,含粉质粒5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 硬质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面粉面筋含量多,延伸性和弹性好,适于做馒头、面包等发酵食品,相反软质粒小麦磨出的面粉只适于生产饼 干、糕点等食品。 北方冬麦以白硬为主,南方冬麦以红硬为主 (二)小麦的籽粒结构及营养物质分布 1、小麦的籽粒结构 小麦籽粒由皮层、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小麦籽粒各组成部分质量比例 2、与面粉加工相关的结构部位

①小麦腹沟:腹沟是小麦籽粒的一大特点。这条腹沟使小麦的清理和去 皮变得困难,增加了制粉的难度。 ②糊粉层:小麦的外皮共分六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外果皮、内果 皮、种皮、珠心层、糊粉层,外面五层含粗纤维较多,营养少,难以 消化。最里一层是糊粉层,约占麦皮重量的40-50%,比其他皮层有较 丰富的营养价值,粗纤维含量较少。因此在生产低质量面粉时,应尽 量将糊粉层磨入粉中。但由于糊粉层中尚有部分不易消化的纤维素, 五聚糖和很高的灰分,因此在生产优质面粉时,不宜将它磨入粉中。 ③胚乳:胚乳是磨制面粉的基本部分 在正常麦粒中,胚乳约占全粒重量的80%左右。它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约占胚乳的78%,还有少量蛋白质。胚乳含纤维极少,灰分低,易 为人体消化吸收,是麦粒中生产面粉的主要部分。 ④胚:胚位于小麦籽粒背部的下端,胚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脂肪 和糖等,把它磨入粉中,会增加面粉的酸度,不适宜长期保管,黄色 的脂肪还会影响粉色,因此,在磨制高等级粉时,不宜将胚磨入面粉。 但其实麦胚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可在生产过程中将其提出加以利用(如小麦胚芽油)。 二、小麦的加工流程 (一)麦路——原粮小麦经一系列的处理达到入磨净麦要求的整个过程麦路流程: 小麦清理流程中进行筛选、风选、密度去石和磁选等除杂方法及设备与清理水稻中杂质的过程基本相同,但由于制粉工业的特殊性,进入制粉流程的整粒小麦,虽清除了绝大部分杂质,但麦粒表面尚未达到理想的干净程度,仍附有可能污染成品面粉的微粒,所以在小麦入磨之前必须将粘附在表皮上,麦沟中的泥砂、尘土、有害微生物等污染较彻底地清除,称为小麦的表面清理流程,主要包括打麦、洗麦两个工序。 此外,为了在制粉工序中麦皮更易完整脱除,面粉更易与种皮分离,并磨制成粉,还需进行润麦等小麦的水分调节工序;为了得到各种筋性、

第三节 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

第三节小麦品质的检验方法 一、籽粒硬度的测定(研磨时间法) (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小麦及其他谷物籽粒的硬度。 (2)方法提要本方法利用小麦籽粒的研磨特性来测定其硬度。因为硬麦研磨后得到粗的颗粒粉易于从磨体间隙中流出,而软麦研磨后得到细的颗粒粉不易从磨体间隙中流出,故研磨一定数量不同硬度的小麦所用时间不同,硬麦时间短,软麦时间长。此方法称为研磨时间法(ground time),简称GT法,以秒数表示小麦的硬度。数值越小,籽粒越硬。 (3)仪器设备使用国产ZL 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和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联合研制)或联邦德国布拉本德( Brabender)公司制造的微型硬度计(micro-hardness Tester)。 ZI_Y-1型自动粮食硬度计的结构和技术参数:‘ ①结构仪器包括主机和天平两个组成部分。主机由锥形磨体,磨隙调节环,传动机构,电器控制,时间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 ②技术参数厂_一 380V:圆锥50Hz磨隙可调o.0~1.50mm。电源380V±10%,50Hz,具有水冷却系统可保证磨体工作温度稳定(要另配恒温水浴或使用自来水龙头供水)。 天平:称量范围0-20g,精度±0.Olg。 时间测量:液晶数系显示000.0~999. 9s,精度±0.1s. ③安装。将仪器从包装箱中取出,将底座⑩与主机用6个M8螺钉连接起来,将电源导线与天平信号导线分别接入相应的插孔,天平放在主机下部。将仪器安装在靠近水龙头的地方,但不得靠近振动大的振源,以防影响仪器精度。使用前检查仪器是 (4)样品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小麦样品种子,去杂后按四分法缩分,取样量不得少于30g。样品种子要干燥,含水量相对一致。 (5)测定步骤 ①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12)置于“l”的位置,此时电源开关上指示灯亮,液晶显示器⑤显示数字,天平上的取少灯(13)亮。 ②将天平的一个托盘对准仪器磨体的下斜口,并调整天平的水平位置。在另一天平托盘上放4g砝码。 ③将磨隙调节环的螺丝③放松,把刻度调节到6.O的位置,拧紧固定螺丝。 ④将仪器后面的冷却水管分别与恒温水浴的出水口和入水口连接,或与自来水龙头连接,向仪器通入恒温水20min。 ⑤在正式测定样品前,为了预热和清理仪器,取非供试小麦20g,投入进料口④ 中,按下磨起动钮⑧,研磨完后,按下磨停止钮⑨,使仪器处于待测工作状态。 ⑥按下液晶显示器清零钮(14)使显示器显示ooo.O。 ⑦用精度为0. lg的天平(用户自备)称量6g供试样品,放入仪器进料口④中。 按下起动钮⑥,磨体开始转动,计时器也开始工作。当粉碎物由磨体下口流人天平托(PSD)。此法比较准确,应用最多。研磨功耗法使用硬度一结构仪测定研磨小麦时所需要的力和功,需与粉质/阻力测定仪( farinogranh/resistograph)配合使用。此法更为精确,但用样量大,每次测定需要50g,且费工时。研磨时间法即本书引用的方法,其准确性较差,但有快速,微量的优点,适于大批样品,特别适于育种工作者使用。d.近红外法,它可以快速测定谷物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等。在1680nm处的反射光密度与研磨时间法的GT值或研磨细度法的PSI值都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来测定小麦的硬度,已有应用的报道。 ③用研磨时间法测定小麦硬度,其结果会受到样品含水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的影响。

2020年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2020年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为加强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根据冬小麦生长特性及需肥规律,结合土壤测试、田间试验基础数据等,研究提出了冬小麦施肥指导意见。 一、增施有机肥 要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kg,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 二、精准配方施肥 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合理划分施肥分区,依据土壤肥力水平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氮、磷、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配比,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N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N:6-8公斤,P2O5:7-8公斤,K2O:4-6公斤。要积极推广深松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机械,分层深施肥料,提高氮肥利用率。 三、分区域施肥建议 1.山前平原区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小于45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40公斤/亩左右,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3-15公斤/亩。产量水平450-55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0公斤/亩左右,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5公斤/亩;产量水平550-65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0-45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5-18公斤/亩;产量水平大于65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5-50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20公斤/亩; 2.东部黑龙港流域低平原区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小于40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40公斤/亩左右,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2-15公斤/亩。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0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5公斤/亩;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0-45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16-18公斤/亩;产量水平大于600公斤/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45-50公斤/亩,起身到拔节期追尿素20公斤/亩。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小麦各个时期施肥技术

小麦各个时期施肥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小麦各个时期施肥技术 一、小麦施肥口诀 种地用肥有学问,小麦施肥掌握准。 定产测土施底肥,普用土壤调理剂。 氮磷钾比要协调,平衡施肥产量高。 底肥施足必深耕,上虚下实打根基。 底墒要足保全苗,拌种防病要记牢。 小麦返青要化控,拔节之前追尿素。 扬花前后巧防病,补喷微肥夺丰收。 黄淮流域地偏碱,选肥种类稍偏酸。 氮磷两元配成肥,应施旱薄中肥地。 掺钾配成三元肥,可施高产水浇地。 控释肥料价虽贵,小麦玉米都适宜。 对比之下见高低,还是选用配方肥。 土壤缺啥补充啥,力争主动莫迟疑。 一年之计在于春,选对肥料属第一。 足墒下种能增产,根据墒情来浇灌。 送水选在麦灌浆,看天看地莫迟延。 底墒水在犁地前,趁墒播种最方便。 作物起垄来播种,迂旱沟浇可节源。 水肥相济最关键,亩产吨粮好实现。 二、你了解小麦吗? 小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小麦种植范围南起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抵沿海各省的平原高山。中国既种冬小麦,也种春小麦。下面介绍下冬小麦化肥使用技术。 冬小麦在营养生长阶段(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的施肥,主攻目标是促分蘖和增穗,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则以增粒增重为主。 由于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的不同,小麦植株一生中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及其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也有变化。综合起来,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钾2-4千克,氮、磷、钾三者的比例约为1:0.4:1。其中氮、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分别占全株总含量的76%和82.4%,钾主要集中于茎叶,点全株总含量的77.6%。 冬小麦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是:出苗后到返青期前,吸收的养分和积累的干物质较少;返青以后吸收速度增加,从拔节至抽穗是吸收养分和积累干物质最快的时期;开花以后,对养分的吸收率逐渐下降。冬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 一是从分蘖到越冬,一是从拔节到孕穗,后面的高峰远远大于前面的高峰。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对产量6188千克/公顷的冬小麦植株分析结果,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占全生育期总量的40%,磷占20%,钾占20%;从拔节到扬花是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约吸收氮48%,磷67%,钾65%。籽粒形成以后,吸收养分明显下降。因此,在小麦苗期应有足够的氮和适量的磷、钾营养。根据小麦的生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小麦品质分析

实验四小麦品质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小麦面筋含量和面筋品质的测定方法及沉降试验的方法。 二、内容说明 面筋即面粉经加水揉成面团后,放入水中静止一段时间,然后在水中反复洗涤,淀粉和麸皮等物质与面团分离,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最后剩下具有延展性和粘弹性的物质就是湿面筋。面筋主要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成,其中还含有淀粉、糖类、脂肪、灰分和其它蛋白质等。麦胶蛋白(约占干面筋的40%)不溶于水、乙醇和无机盐溶液,能溶于70%酒精。湿的麦胶蛋白粘力甚强,富有延伸性。麦谷蛋白(约占干面筋的40%),不溶于水、乙醚和无机盐溶液,能溶于稀碱和稀酸溶液,湿的麦谷蛋白凝结力甚强,但无粘力。由于它们不溶于水,吸水力强,吸水后发生膨胀,分子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状整体,因此测定面筋含量一般采用面团揉洗法获得面筋,然后测定其含量和品质。 面筋是衡量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小麦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面筋的含量和质量,它既反映小麦的营养品质性状,又反映其加工品质性状。面筋含量多,且其延伸性和弹性都好的小麦面粉能做出疏松多孔的面包和馒头。不同小麦品种面筋含量和品质不同,同一品种栽培在不同生态地区,面筋含量和品质也不同。我国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0%,变幅为17~50%,绝大部分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在24~40%之间。加工不同食品对面粉的蛋白质、面筋的含量和质量都有特别的要求,不同专用粉标准中对面筋含量的规定见表4-1。 表4-1 不同专用粉标准中面筋含量 沉淀值或沉降指数,是指沉淀试验中一定量的面粉在弱有机酸溶液中的沉降体积(ml),原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乳酸处理小麦面粉的悬浮液时,面粉中面筋蛋白颗粒发生膨胀,使悬浮面粉的沉降速度受到影响。面粉的面筋含量较高,面筋质量较好,都会导致沉淀较慢,从而在特定时间内的沉降体积较大,沉淀值较高。沉淀值与小麦的食用加工品质,尤其与面筋含量及烘焙品质呈显著正相关,从而在评价小麦品种品质的

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

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 在干旱冬小麦区,由于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少,浅施追肥效果差,一般不施追肥。而采用在小麦播种前将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深施。 追肥 在灌溉冬小麦区,在早春小麦返青拔节期,结合春灌,追施返青肥。追肥为氮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需氮量的40%。 1、施肥原则 (1)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2)重施拔节肥(追肥)看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 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 早施。 (3)、轻施孕穗肥,对水肥充足、有倒伏倾向的麦田不宜施穗肥。苗情长势好,可少施或不施穗肥,水肥不足,有早衰倾向的小麦应 施穗肥,可施孕穗肥以快速补充养分,增加粒重,壮秆防倒状。 (4)、叶面追肥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 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2、小麦的施肥量 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所吸收的养分数量,是由土壤、气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种、产量等因素决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研 究所的统计结果为:N3.0kg/100kg籽粒;P0.40-0.65kg/100kg籽 粒;K1.7-3.3kg/100kg籽粒。 小麦施肥量的确定

在小麦越冬期间增施腊肥,既能补充基肥、苗肥的不足,又能保持和稳定小麦根部土壤温度,通过冬季肥料缓慢分解被根系吸收, 为小麦春发健长奠定基础。 腊肥以富含有机质、带有温热性的肥料为主,如土杂肥、堆肥、厩肥、河泥、陈墙土、人畜粪尿等肥效稳而长的有机肥,适量配施 化肥。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施用腊肥,在施肥适期内 越早施用越好。 弱苗播种较晚、地力较差和底肥不足的麦地,腊肥要施足,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40担左右;或碳铵20~25 公斤,或将尿素10公斤左右趁下雨雪时追施,以促进茎秆生长与分 蘖增加。一般缺磷缺钾的麦田,表现叶片下部发黄,叶尖发红和老 叶叶尖褪绿,继而坏死,茎秆细弱。对此应施磷肥和钾肥,应每亩 增施过磷酸钙25公斤,钾肥5~6公斤,或草木灰100~150公斤。草 木灰能起吸热保温防冻作用。 旺苗基肥足、地力肥、播种早、长势旺的麦地,要控制腊肥用量,应少追或不追化肥,要以追塘泥等土杂肥为主,结合镇压采取控旺 促壮、控上促下的措施,改善小麦越冬环境。对分蘖少叶片细长的 假旺苗,应及时疏苗,防止群体过大,同时,可进行深中耕。 壮苗叶片青绿、心叶绿里透黄,远看麦苗有光泽、播种早、底肥足、墒情足的壮苗,可适当施些肥,以施土杂肥为主,并结合镇压,每亩追施人畜粪尿25担左右,补充麦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看了“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的人还看了: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特征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 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 1:0.44:0.9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 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 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 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 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 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 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 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小麦施肥技术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 养分的吸收率不同。不同阶段的施肥技术也不同,主要有: ①施足基肥。小麦施足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底肥能保证 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其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 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 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碳铵由于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损失, 追施后如不及时灌水容易使氮素损失,因此,各地推广碳铵作底肥时深施。如 果碳铵全部作底施,从施肥到小麦拔节、孕穗,至少要经历个4~5月,虽然冬春温度低加上深施,损失较少,但碳铵的肥效很难维持到小麦生育后期。因此,1次底施往往满足不了小麦各生育期的需要。据试验,碳铵用量40kg/667m2, 全部作底肥的产量为442.8 kg/667m2;而用15kg/667m2作底肥,冬前追 10kg/667m2, 拔节时再追15kg/667m2,产量515.87kg/667m2,底肥和分期追肥并用的增产46.4kg/667m2。底肥应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一般施农家肥1000~ 1500kg/667m2,尿素10kg/667m2, 或碳铵25kg/667m2,高浓度复混肥25~ 30kg/667m2。 ②合理使用种肥。小麦播种时用适量速效氮、磷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 根发苗,提高分蘖,增加产量,对晚茬麦和底肥不足的麦田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证明,施用硫铵拌种的可增产10%左右。氮肥作种肥一般施硫铵3kg/667m2与尿素 2.5kg/667m2,碳铵因易挥发造成种子灼伤而不能作种肥。磷肥作种肥,可预先将过磷酸钙与腐熟的农家肥粉碎过筛后,制成颗粒肥与小麦种子混播; 也可将过磷酸钙撒在土表后,浅耙与土混匀再行播种。磷酸钙用量一般为 7.5~10 kg/ 667m2。对土壤肥沃或底肥充足的麦田,种肥可以不施。 ③返青至拔节期看苗追肥。追肥要看苗追施,对于冬前总茎数达100万个 /667m2以上的旺苗,由于分蘖太多,叶色深绿,叶片肥大,返青肥应以磷、钾 为主,不要再追氮肥。施过磷酸钙15kg/667m2,草木灰50~100kg/667m2或钾 肥10kg/667m2左右,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对于冬前总茎数已达70~100万个

小麦质量及储存品质检测.

小麦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 一、质量及储存品质检验流程: 二、质量检验 执行标准:《小麦》GB 1351 —2008。 (一)混合、分样按GB/T 5491—1985执行。 (二)色泽、气味检验按GB/T 5492—2008执行。 注意事项: 1. 环境应符合GB/T10220和GB/T22505的规定,实验室应符合GB/T13868的规定。 2. 试验室应保持通风良好,无异味,避免阳光直射,应在散射光线条件下操作。

3. 检验者色觉、嗅觉应正常,检验前严禁吸烟、喝酒和使用化妆品等。人员搭配应合理,对于色泽、气味不正常的样品,至少应经5人以上检验确认。 (三水分检验按GB/T 5497—1985执行。 注意事项: 1. 水分检验按GB/T5497—1985中规定的105℃恒质法执行,也可以用130℃定温定时法检验,但当检验结果超过本次查库规定的判定标准时,应用105℃恒质法确认。 2. 样品粉碎应使用测水用水分磨,每份样品粉碎前应将磨膛清理干净。样品粉碎过程中磨膛温度明显高于室温时,应停止粉碎,待温度降至室温继续操作。粉碎细度应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称量时应用角匙将样品充分混合。 3. 称量前应将天平调平,称量时应将样品放置于天平托盘中心,天平门应关闭,称量过程中应避免震动,天平、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保持蓝色。 4. 选用的烘箱温度均匀性应满足要求。烘盒应围绕烘箱中心位置摆放,一般每次不超过8~10个烘盒并放置在上一层为宜,防止异物掉入烘盒。送取烘盒后应立即关闭烘箱门,放入烘盒后5分钟内将烘箱温度升至所需温度。 5. 称样量应尽量一致,烘盒规格应一致。

(四)杂质检验按GB/T 5492—2008执行。 1. 杂质 除小麦粒以外的其它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 圆孔筛的物质。 筛下物 (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无机杂质 (3有机杂质: 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冬小麦营养特征与施肥管理技术

冬小麦营养特征与施肥管理技术 1、冬小麦的营养特点与平衡施肥 依据冬小麦的需肥特点做到平衡施肥是小麦取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着生产发育的推移由苗期→分蘖期→拔节期逐渐增多,至孕穗期达到高峰。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占吸氮总量的13.5%;另一个是从拔节到孕穗,占吸氮总量的37.3%。对磷、钾的吸收在拔节后吸收率急剧增加,40%以上的磷和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 根据我国黄淮、华北、西北地区冬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规范要求及多年的生产实践,该地区氮(N)、磷(P2O5)、钾(K2O)的施肥比例以1:0.6~1:0.3~0.4为好。亩产500公斤的麦田需肥量是:N为14~16公斤,P2O5为8~12公斤,K2O 为4~6公斤。具体施肥配方是:亩施二铵20~25公斤、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作底肥,或亩施3×16复合肥30~40公斤、二铵10公斤作底肥,耕地前撒施或结合播种侧深施,返青、拔节时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根据我国南方地区冬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规范要求及多年的生产实践,该地区氮(N)、磷(P2O5)、钾(K2O)的施肥比例以1:0.4~0.6:0.7~1为好。亩产500公斤的麦田需肥量是:N 为14~16公斤,P2O5为5~8公斤,K2O为10~16

公斤。具体施肥配方是:亩施二铵10~15公斤、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15~25公斤作底肥,或亩施3×16复合肥30~40公斤、氯化钾5~10公斤作底肥,耕地前撒施或结合播种侧深施,返青、拔节时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以上施肥量基本可以实现亩产500公斤的养分供需平衡,但各地因土壤养分状况、产量等差异,投肥比和用肥量还是有区别的。 2、田间管理应特别关注的是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水管理。主要是浇好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有条件的可浇灌浆水和麦黄水。 追肥应结合返青水和拔节水进行。追肥品种应以氮为主,酌情补施磷、钾,以速溶、速效的品种为好;对机播密植麦田可顶水撒施或撒后隔日浇水。对只浇一次水的麦田和只有一次追肥习惯的地区,宜在拔节孕穗期进行,有两次浇水条件的则最好结合返青和拔节水追两次肥。总追肥量亩施尿素20~25公斤。 在无浇水条件的旱地应在翌年土壤反浆后开沟一次施用,或抓住雨雪天所撒施做到土肥相融。这一时期的水肥管理,对促进总茎数的增加、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具有重要作用。病虫害防治,小麦蚜虫和白粉病是多发性病虫害,必须及时采取正常防治措施。小麦吸浆虫、全蚀病、纹枯病也有发展趋势,应引起各地关注。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括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 括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农业信息网: 1 小麦需肥特性是什么 答:小麦每形成100 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 kg、磷素(P 2O 5 )1~1.7 kg、钾素(K 2 O)~3.3 kg,氮、磷、钾比例为1∶∶。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 kg 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通过施肥措施,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采取根外追肥。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作者:佚名来源于:本站原创点击数:658 盐城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小麦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谷物的首位。本文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1.播前准备 1.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高产优质良种,加快品种轮作。目前,小麦种植品种多、杂乱现象比较严重,多数品种种植时间长,致使品种抗性降低,是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重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同一地区或同一田块,应加快推新品种步伐和品种轮换,避免多年种植同一品种。 1.2播前整地 播种前需要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大不平小平,地面无坷垃,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小麦生育期间无局部积水,耕翻深度一致,蓄水保墒。翻地前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立方米,以提高地力。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整地要求地面高度差不超过3.3厘米,以利于灌水均匀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作畦栽培,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大力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普及油菜育苗移栽,严格按小麦、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做到深沟高厢,排除湿害,早排水、早开沟,尽量降低水位,降低田间湿度。 2.培育壮苗 一是药剂拌种,用矮苗壮、多效唑、矮壮素、壮丰安等拌种能促根增蘖,用立克秀、纹霉净、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病害虫害,要注意拌种药剂量不能过大,并现拌现播,否则会抑制胚芽鞘出土,影响分蘖优势;二是加强对旺长苗的镇压和对冬春麦苗的覆盖工作。镇压要掌握在晴暖天气,重压旺苗,控蘖促根,控旺促壮,减轻冻害。稻草、有机肥,沟泥等覆盖麦苗,可以起到培肥、增温、防冻、护蘖、除草、壮苗等作用。 3.科学水肥管理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3.1施肥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并能使小麦充分吸收各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及其它中、微量元素,促进小麦的增产、增收;合理追肥。根据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应适当晚追,如果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追,有利于拔节并充分提供小麦开花期间磷、钾养分;叶面追肥,每年干热风多发季节,应用0.1%-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每次间隔5-7天,具有抗干热风和补充磷、钾养分的作用,可使小麦增产。 3.苗期化学除草 杂草不仅与作物争水、争光、争肥,导致弱苗,降低抗病力,还是蚜虫、麦蜘蛛等害虫的隐蔽场所,并造成阴暗、高湿环境,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因此没有进行播前除草的田块应进行苗期除草,苗期除草要注意药剂的安全性,避免伤及禾苗,阻碍其生长。在小麦二叶一心期进行化学除草,可用10%骠马乳油40ml或50%麦乐宁可湿性粉剂150克或20%必除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 三、重大病虫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1、小麦条锈病:小麦锈病俗名“黄疸病”,是小麦生产上毁灭性病害,流行速度快,危害大。它属远距离空气传播,河谷、风口地带发生严重,所以要加强田间检查,及时、准确掌握该病发生情况,在发病初期必须封锁消灭发病中心,及时用药防治,控制早期

小麦品质研究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小麦优质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姓名: 赵娇娇 学院: 农学院 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 班级: 种子72班 学号: 1127219 指导教师: 王秀娥职称: 教授 2010年5 月31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小麦优质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赵娇娇指导老师:王秀娥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72班, 江苏南京 210095) 摘要: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约为 8%-20%,主要包括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是面团弹性和延伸性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组分与格组分的分布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因此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改进 HMW-GS 组成一直是我国小麦加工品质改良的重要途径。目前推广的优质强筋小麦基本都携带优质亚基,然而真正适合烘焙优质面包的强筋小麦并不多,贮藏蛋白组分的含量及比例不合理是主要原因,改进贮藏蛋白亚基的质量组成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谷蛋白、醇溶蛋白、品质、加工品质 Wheat proteins and their subunits and quality of wheat flour ZHAO Jiaojiao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2,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Abstract: Key words: 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结论:××××××(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1) [3]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

小麦科学施肥方案

小麦科学施肥方案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这么多年来农户一味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 肥,导致了土壤问题突出,土壤板结酸化、土传病害严重,大大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为了实现科学施肥,降低种植成本,增产增收,现根据小麦需肥特点和各地小麦高产经验,提出小麦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如下: 1)小麦需肥特征: 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据调查,安徽土壤肥力不高,有效磷相对偏低,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肥用量;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重视锌、硼、锰等微量元素的施用; (4)肥料施用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推荐肥料配方与施肥建议 (1)基肥: 中化东方小麦专用肥30-50KG 45%(22-15-8)(N-P2O5-K2O)+1包40KG的中化东方45-6有机肥或1包25KG的中化东方70-10有机肥,或者使用中化东方1包40KG 有机无机15-40(18-10-12) (2)追肥:在小麦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 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 0.5~1公斤/亩。 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或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可有效地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中国优质小麦品质分析与应用

中国优质小麦品质分析与应用 海南洋浦海发面粉公司李家民 当今世界小麦市场受近年来中国小麦库存上升价格下降与2002年加美麦产量下降价格上涨的影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已从小麦的纯进口国悄然有了食用小麦出口,优质小麦也登上了国际市场。虽然中国优质小麦不尽人意,但面粉加工企业谁也没有置之不理,替代进口麦是每一个企业的课题。笔者多年从事面粉加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现对中国优质小麦的品质做一分析,希望对优质小麦的应用有所帮助。 一.2001/2002年度我国优质小麦的发展状况 根据2001年5月在河南新乡召开的“全国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研讨暨产销衔接会”资料 分析(#1),2001年我国共种植优质小麦10360万亩,总产量3200万吨,约占当年小麦总 产量的三分之一,详细资料如表〔一〕。 表(一)、全国优质小麦种植情况统计表 单从数据来看,我国优质小麦的推广工作已形成一定规模,用来满足我国年需求2060 万吨优质专用小麦应该绰绰有余。而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优质小麦(符合 GB/T17892-1999NO1)不超过250万吨,另有300万吨次级的优质小麦(符合 GB/T17892-1999NO2)。 从品种上来看,1992年和1995年,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联合举办了两次优质小麦品种

品质鉴评活动,评出了62个面包用硬质小麦和18个饼干蛋糕用软质小麦品种,但形成规模的并不多。由此可见,推广优质小麦的工作中国农业部门上层是高度重视的,但基层做的并不够。一方面基层对优质小麦的推广工作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与农业系统研究、推广、种植、收购、加工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有关。 现就我们掌握的一些具体情况做一介绍: 河南省:以新乡市为中心的高筋小麦种植区,包括周边濮阳市,安阳市,焦作市的一些辖县,种植面积约200万亩,总产量70-80万吨,品种有高优503,豫麦34,豫麦47,小堰54等。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优质小麦的推广工作,制订了一系列发展优质小麦的政策,农商联手,产销衔接,形成了稳定的优质小麦供应基地。其中高优503,豫麦34品质较好,面团稳定时间8-13分钟,可做为面包粉配麦,豫麦47,小堰54筋质稍差,稳定时间4-7分钟,可做为面条粉配麦。其他一些优质品种也在试种。豫南的信阳市属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小麦区,当地的小麦面筋23-26%,可做为糕点饼干粉的配麦,如能培育出面筋在22%以下的优良品种,应是很好的弱筋小麦基地。 河北省:石家庄以东辖县及衡水市辖县高筋小麦种植区,主要品种为8901,种植面积约50万亩,可提供20万吨面包粉用麦。邯郸,邢台地区提供的8901及高优503样本品质不错,但未形成批量。 山东省:山东省对优质小麦的推广比较重视,起步较早。胶东半岛烟农15前几年受到加工厂的青睐,现种植面积约200万亩,但其稳定时间只有5分钟左右,已退化为较好的普麦。济南17小麦品质不错,但由于推广种植失控,只有部分优质样本,90%以上的商品小麦稳定时间仅4-6分钟,大部分地区已不做加价收购。稳千一号及935031这两个面条粉用麦虽被广为推广,但稳定时间仅2-6分钟,许多粮贸公司也没有加价收购。山东省优质小麦普遍推广带来的结果是大量次级优麦混入普通小麦中使普通小麦稳定时间平均升高2分钟。 内蒙古:幅员辽阔的内蒙古优质小麦产区主要有两大区域,一是巴盟河套灌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优质小麦,面积250万亩,年产优质小麦100万吨,主要品种为永粮4号。永粮4号是一个高筋多用途小麦,面条,饺子,面包用粉均可,不足的是做面包吸水率偏低,筋质强度稍差。巴盟也在选育优质面包用小麦,以弥补其不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运输问题,除本地及周边加工企业外,外地企业很难保证原料供应,况且本地小麦一般价格比外地同质小麦高10%-20%,致使外地企业更是望而却步。二是呼盟地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250万亩,虽然也引种“野猫”、“格来尼”、“4083”、“3U92”、“龙麦26”、“克丰6号”等优麦品种,有一定数量的供应,但品质不太稳定,特别是降落数值偏低。 黑龙江:黑龙江北大荒在以前粮食紧缺的年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只注重产量的结果导致近年黑龙江小麦成了劣质小麦的代名词,全省小麦播种面积已由3000多万亩下滑到1000万亩左右。痛定思痛使他们下大力气调整品种结构,大量种植“野猫”、“格来尼”、“4083”、“3U92”、“龙麦26”、“克丰6号”、“小冰麦33”、“垦红14”等优麦品种,但质量的稳定性还需提高。 江苏省:江苏省苏北平原是小麦的主产区。前几年连云港地区“陕229”倍受面粉厂青睐,而近两年品质的退化和各地优质小麦的推广,“陕229”已风光不再。现他们也引进一批新品种试种。值得推荐的是苏南地区的软质小麦,淮河以南,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土质条件,非常适合弱筋小麦的种植,加之选育的“宁麦9号”,“扬麦9号”等优质弱筋小麦的推广,有望成为我国优质弱筋小麦的基地。 其余省市除辽宁省有部分“辽春10号”可做面包粉用麦外,笔者未得到可大量供应优质小麦的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