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事件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马加爵,男,汉族,1981年4月生,广西宾阳人

1996年至1997年宾州初中复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省重点中学宾州中学。

1997年至1998年班主任家庭保姆,负责家庭杂务。

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由于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

2000年7月由于高考录取的严重不公平性,他未能如愿以偿考取心中的“三航殿堂”——西北工业大学,又没钱复读,屈就云南大学。

2000年至2001年云南大学大一学生。

2001年至2002年云南大学大二学生。

2002年至2003年云南大学大三学生。

2003年至2004年云南大学大四学生。

2004年3月15日为A级杀人犯。

[编辑本段]马加爵事件始末: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

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

2月26日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当地公安部门正对其进行审讯。

公元2004年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马加爵自白书

1.马加爵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

2.马加爵宿舍的同学曾在马加爵的被子上撒尿。

3.在冬天温度比较低的时候,马加爵宿舍的同学曾经给马加爵一二块钱,让他替自己洗衣服,马没钱就洗了。

4.马加爵在监狱中穿上了他这一生中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囚服。“这是我穿过的最好的衣服”加爵今天说的这句话让在场看押他警察都落泪。

5.马加爵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几天里光脚,逃课。

6.马加爵家依*给人熨衣服过活。其母亲丢了100元钱(熨200件衣服的钱),马加爵把100元丢在过道里让母亲捡到!

7.马加爵5000元学费,是从家到学校借了一路借来的。

8.马加爵拒绝投案,也拒绝4位律师免

费做无罪辩护,原因是他只求一死。

9.为读大学马加爵已经负债1万元,打零工补贴生活费。

这是他在狱中写下的:(很多警察看到了后都流泪)

我自己用打工的钱以及借了部分钱买了台旧电脑我很大方我的电脑同学们随时都可以玩我很希望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时间很快大学过了几年我暑假寒假基本都不回家都在昆明做苦工赚钱我从不怕苦也不怨恨谁我更没因为没钱而想到去偷去抢我很坚强我为自己骄傲我对的起父母我对的起自己我对的起同学我对的起社会可是总有那么些同学总有意无意的歧视我有时候说些话很伤我的心他们觉得我的穿着打扮很怪

他们觉得我的举止很怪我开始悄悄的打工我不想被人家看成异类好在我自以为有几个好老乡、好同学这样我才能不去理会那些同学的歧视与人格蔑视大学很多男生都在大胆的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很多男生都谈恋爱了我在这种氛围下加上几个

同学的怂恿也大胆的写了一封情书交给了我暗恋许久的一个女孩子由于我的模样不好看加上又没钱

人显的很土气内向那女生毫不留情的当着许多人的面把我那封真心写成的信撕个粉碎我只是内心痛苦了下我也并没有怨恨谁我只觉得自己确实条件不行配不上她我对父母也是这么说的我有自知之明,我不谈恋爱况且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时间过了很快快到大学毕业了只剩一个学期就毕业了

最后一个寒假我依旧没有回家依旧在昆明做苦力离开学还有几天有些同学提前来学校了大家可能都是为了找工作所以提前回学校我很开心因为整个寒假我一个人多么孤寂我不怕吃苦但是人是很怕寂寞的当我看到同学们时我很热情他们为了打发时间约我打牌我很乐意的接受了其实我们原来也经常玩牌的其实无须掩饰我智商真的比较高所以打牌经常赢

几个同学都怀疑我作弊我坚持说没有谁知道那三个我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我

的同学以为一直平等对我的同学竟然恶语伤我,蹂躏我的人格,还揭露了我以前的许多伤疤,包括那女生撕毁我情书的事情什么苦楚什么贫苦什么艰辛的生活我可以忍受其他人歧视蔑视我我也可以忍受可是我这几个平时稍微好点的同学竟然这样残酷无情的践踏、蹂躏我的人格尊严原来每个人长期以来一直这样凶悍的歧视我残忍的嘲笑我我的心很痛的泪悄悄的落下了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不曾被艰辛贫苦生活打败可是当我的人格尊严被人糟蹋的不成样子的时候当我的过去的伤痛被人再次拿出来嘲讽的时候我的心滴血了践踏我竟然还是平时关系稍微好点的同学以及老乡!我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是他们残忍的对我是他们不给我活路他们没有给我留后路他们淋漓尽致地侮辱完我后居然还那样嚣张与快乐因为他们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他们还有资本去玩女孩子我伤痛的心找不到归处!总浮现出他们淋漓尽致侮辱我的样子我没有退路了

我决定玉石俱毁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

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我决定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我本来习惯被人歧视、被人蔑视的可是这次他们表现的实在是太淋漓尽致了他们嘲讽时刻的无情他们侮辱时刻的面孔可恶让我下定了决心终于我买了一把石锤结束了他们几个人的生命于是我逃跑我想没抓到我以后到一个没有歧视侮辱的地方重新做人万一抓到就一死百了我是不怕死的我只想死刑我不愿意被判无期徒刑因为那样会给我父母带来压力!许多人现在都说我是杀人恶魔都说我杀红了眼其实说心理话我只想杀那些无情蹂躏糟蹋别人人格的人我并不想伤及无辜当我另一个同学来找我的时候我并没有杀他因为在我最穷困的时候并没有歧视我反而打饭给我吃我深刻懂得人间真情的可贵我曾对自己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一定会报答这位同学可是我现在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一、马加爵为什么杀人?祸起人际交往。

昆明市公安局对马加爵进行审讯时,马加爵用这样一句话解释自己杀人的原因,“我根本没作弊,就和他们吵起来了,然后吵出来很多东西。”

“吵出来很多东西”是导致马加爵杀人的直接导火线,那么吵出来了什么东西呢?

案发前几日的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邵怀疑马出牌作弊,两人当众发生争执。其间,邵说,“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伤害?而且是来自他的最好的朋友。邵瑞杰的话对马加爵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感到长期以来努力维系而且深深依赖的并不开放的社交体系骤然崩溃。马加爵向警方承认:“我觉得我太失败了”,“我觉得他们都看不起我”,“他们老是在背后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

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在嘲笑我。”

现在太多的大学生会邵瑞杰那样为了

发泄心中的不满而竭尽所能伤害对方,他们仿佛要看到对方越痛苦他才越快乐。马加爵的悲剧,如果处在一个友善而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或许不会酿成大祸。

二、马加爵为什么变成了“火药桶”?自卑、低调、压抑生活态度。

与马加爵有交往的同学反映,马加爵是一个低调而且冷静的人。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与人深交。“很有韧性”,一位曾与马加爵同寝室一年的戴姓同学说。一次,他与马产生了一点小小的纠纷,倒是他自己的脾气要大一些,把杯子往地上一摔,说,“你想干什么?!”对此举动,一般年轻人都要针锋相对了,但马加爵瞅了他一眼,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平静地说,“你以为我怕你呀?”

最后这一句话表明马加爵当时是比较理智的,但很压抑自己。这是他应对问题最为常见的方式,也是如马加爵一样的贫困学生的常用处世方式。这种压抑逐步在自己的心头郁积,当有一天他的理智再也无法控制他的愤怒的时候,火山就要迸发了。

今天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多数学生不善于交往,缺少弹性和自我保护能力。而特困生则更是如此,自卑、低调、压抑的心态是他们边的极其敏感和脆弱。人常常处在天使和恶魔之间,当脆弱的自尊崩溃之后,魔鬼便猖獗起来。

三、马加爵为什么不考虑自己的未来?缺乏生涯规划。

“临近毕业,大家纷纷忙着找工作,但马加爵连最基本的个人简历都没有制作。”显然,马加爵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未来,更加没有自己的理想,当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常常不是被困难本身所打败的,而是被本身对困难的认知反应所打败的,“贫困”本身并可怕,可怕的是

因为“贫困”而带来的自卑和绝望,孤独和无聊。而且处于这样的心理危机的时候很难抵挡外界的其他诱惑,沉迷网络、抽烟喝酒、腐化堕落、暴力发泄。

马加爵被认为优秀的学生,当他考上名牌大学的时候并没有看到自己的希望和前程,因为大学生只是一种经历,并不是一个结果。每个人读不读大学、读什么样的大学、读完大学之后如何发展等等都应该是自己

生涯规划的一部分,而且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步明晰细化,这样学生才会有未来感,生活在希望之中,才能够为他们的崇高理想而奋斗。一个成熟的教育必然需要学生的生涯规划,面对大学生越来越困难的就业形势,生涯规划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够如何辉煌,这后者有点像在欺骗。

四、马加爵为什么如此残忍?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马加爵最想杀的是邵瑞杰,他曾表示自己杀人是“一时冲动”,但实际上他又十分

严密而冷酷地执行了他的计划。马加爵来到旧货市场,买了石工锤,因为锤杀流血较少。还买了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并上街请制证窝点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出逃使用。每次杀人完毕,马加爵都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防止血流出来,然后用报纸裹住身体,用胶带纸封好,塞进衣柜,用锁锁好。2月13日杀掉第一个同学后,第二天吃过晚饭后,他还与几个同学打牌,一位在场的同学描述,这时马加爵面容有些憔悴,出牌也不如平时那样严密,“输了好几把”。马加爵并没有将这几个一起打牌的同学也一起杀死,而是继续去完成他既定的杀人计划。

显然他是在报复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有计划有步骤,而且还比较冷静。这种冷静反映出他的可怕的残忍,丝毫没有同情和怜悯之心,也没有惧怕法律制裁的犯罪心理。

所有这些行为都比较充分地说明他有

一颗被压抑、被扭曲的心灵,马加爵心中郁积了很多对于这些同学的仇恨,他除了报复

没有办法,他没有一个支持系统能够帮助他摆脱困境。如果这个时候马加爵能够找到任何一个他信任的人,或者是老师、或者是同学、或者是家中的亲人,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放弃犯罪,而不会去残忍地杀害四名同学。

马加爵生活非常艰苦,“大学四年就那么几件衣服,常常两个馒头一杯水就过一天”。有一年助学金贷款没发下来,他没钱买鞋,呆在宿舍里几天都没上课。在这样的困境中马加爵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

己命运的愿望,马加爵的同学发现马加爵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上勉强应付,而社交上则十分封闭自己,沉迷在自己的世界。

五、同性恋倾向就是丑恶和犯罪吗?生存环境太狭隘、太偏见。

马加爵的交代中提到“一些隐私”是指他的同性恋行为,从网上获得的消息和一些同行提供的情况可以肯定这一推断的真实性。(但据说有关部门对此禁止报道和评说)

在他的绝命书上也有一句话值得推敲,“我想起了我读大一的时候十哥给我的一

封信,写的是对我的鼓励,对我的安抚,信中他对我的称呼是’弟’, 我真的是热泪

盈眶,……我想我跟十哥之所以不能作一对

..

真挚的知心朋友

.......,是因为我太自怜。”

来自中国性学网的消息,“我是某报记者,现想就马加爵事件对您做一个采访。据最新确切消息,马加爵是同性恋,他杀人是因为那些同学威胁他要把他是同性恋的事

情说出去。我们报纸想就此事对专家做一个访问。”无论是真实的还是非真实的,如何对待同性恋的问题值得讨论。

同性恋在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是被当

成流氓罪来认定的,现在基本还是被作为行为变态或心理疾病患者来看待的。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但是这还不够。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同性恋的认识需要更加进一步的发展,即便是这类人属于某种心理疾病的患者,他们也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更何况今

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你所选择的方式没有妨碍到别人,那么就属于你自己的自由。

由此,笔者因出自己的八大反思,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思考教育,思考人生。

反思之一: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自尊心是每个人最神圣的精神领域,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保护,无论这个人的地位和文化背景如何,都有非常强烈的要求,在“马加爵事件”中,与马加爵同事的同学因为打牌而给马加爵自尊心严重挫伤,导致马加爵爆发强烈的仇恨和报复心。事后反省,如果同宿舍的同学彼此有足够的相互尊重也许可以比较好避免悲剧发生,而今天的学生,很多人只顾自己的感觉,不顾别人的自尊心。

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是真正地懂得尊重自己。

反思之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们有同学在看到马加爵同学因为没有鞋子而呆在宿舍一个星期没有去上课,直到拿到了困难救济金才买了鞋子去教师上课时候,马上就问“为什么没有同学借一双鞋子给他呢?”是啊,为什么没有别人借鞋子给他呢?同学之间的相处没有相互善待的意识。很多很多的同学只能够善待自己,却忘记了要善待别人,更没有意识到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在马加爵事情中的一个幸存者,就是那位马加爵想杀而最后没杀的第五位同学,因为他曾经请马加爵吃过一餐饭,就是这一餐饭挽救了一条生命,也激发了马加爵的内心的一点儿良知。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要善待自己就需要首先善待别人。这是宗教教义中话语,却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学习。

反思之三:保护别人的隐私就是保护自己

最好的朋友最容易给自己造成最大的伤害,因为好朋友对隐私了解最多。不能说马加爵杀死自己的好朋友仅仅是因为好朋

友对它造成了心理伤害,但是好朋友的这种伤害使他感受到莫大的痛苦和耻辱有直接的原因,也就是说那些被杀的人员来或许是可以保护好自己的。从人际相处的角度来看,原来保护隐私别人的隐私,其实是保护自己的安全,千万不能够拿别人的隐私作为攻击别人利器,这是最有杀伤力的,因而也必定会造成强烈的反击。尤其是当有人因为信任你而把自己的隐私透露给你的时候,更不能利用这种信任而得到个人隐私,作为发泄自己不满的工具。保护别人的隐私,就是维护自己的安全。

反思之四:规划未来才能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未来感,有自己对于未来人生的总体规划,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才能够找到自己位置和前进的路径,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想什么,就很自然,就会非常地充实,保证自己在不停地进步,因为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相反如果仅仅是为了眼前的短期目标而学习,为了

考试而学习,则会觉得生活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动力,也没有前途,因此更加难以忍受长时间地坐冷板凳,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于是就难免在单调的学习生活中沉沦或堕落。贫困学生遇到的挑战和诱惑更多,如果没有自己的生涯规划则更加容易迷失自己。

反思之五:悦纳自己,超越自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家庭背景

和人生经历,成就的是自己的独特的自我,能否悦纳自我是每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无论你的出生高低贵贱贫富,无论你的经历是顺利或坎坷,也无论你成就的个性是内向或外向、活泼或恬静,都需要接受自己,只是认识独特的你呀,因为独特才美好,才宝贵,这一切正是上帝给你的礼物呀,善待它,才会踏上进步的阶梯。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超越自我。大学中特困学生常常不能够接受自己,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甚至羞愧,于是他们会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或者戴着一付面具隐藏真实的自我而痛苦地生活,直到有一天到达崩溃的边缘而不能自救。

反思之六:善待自己,呵护心灵

每个人心情就如自然界天空一样,有阴晴、有风暴、有霞光、有乌云,但是人在消极情绪笼罩之下应该学会积极主动地应对,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被控制。积极的心态决不消极逃避,而是为自己寻找消极情绪的出路,找朋友倾诉,找老师咨询,或在活动中升华,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为自己心灵找到安慰,这是爱惜自己的表现,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呵护,类似马加爵的特困学生更加需应该学会这一点。有人说,当你遇到困境的时候,去帮助比你更加困难的人,当你感到自己可怜的时候,去帮助比你更可怜的人,你会获得快乐和幸福。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善待自己,提升自己的方法。

反思之七:关心自己,寻求支持

今天每个人都面临各种压力,需要我们很好地应对。积极应对压力需要提高自我强度和建立自我的社会支持系统,如个人关心自己就需要学会建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他可以放大我们的能量,提高自我的强度,

顺利克服各种困难,并在自己的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如果一个人封闭在自我的狭小的圈子里,那么,他只能够越来越自卑,越渺小,越觉得别人看不起他。因为,他没有去寻找支持和帮助,更没有帮助和支持别人,

反思之八:感悟生命,热爱生活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致使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马加爵肯定没有这方面的感知。在生命链接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一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就是使自己的生命在自己的手中更加灿烂,从而能够让一代更比一代强,让后来这比今天的和从前的人更加幸福和安康。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横向比较而忽略纵向比较,而纵向比较恰恰才更容易领悟生命的意义,才会感悟生命的价值。我们多特困学生只知道横向比较看到不足、悲哀,产生自卑和不公平的感觉,而忘记了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已经使自己的家族发生飞跃,生命在你的手中已经更加精彩了,没有理由不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马加爵事件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马加爵事件 一、案例简介 (一) 马加爵简介 籍贯:广西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人。 1997年考上宾阳中学,为广西重点中学。 家境:四个子女,家境贫困。另有一女考上大学。取名:父亲 为儿取名马加爵,意喻“加官进爵” 智力: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二等奖;计划性杀人,化装 乞丐逃追扑等行为表明其智力高。 (二)案件梗概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317房发现四具被害尸体。 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 3月15日罪犯在海南三亚被抓获。 4月22日被判处死刑。 6月17上午9时被枪决。 (三)犯罪起因邵瑞杰:马加爵大学三年半最好的朋友,因为 打牌与马加爵发生口角,批评了马加爵的为人,于是被杀。 马加爵供述:“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们那么 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 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 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唐学李:没有在邵瑞杰 和马加爵的夺命牌局中争吵,也不曾和马加爵有任何过节。在唐学 李女友看来,二人甚至算是不错的朋友,唐平时喊马加爵“马哥”,

从来没有言语不慎得罪马加爵,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 被杀。马加爵亲口承认为什么第一个杀唐:“不是先后的问题,而 是下手的机会来了,他恰好那时在寝室。如果是别人,结果也会一样。” 龚博:和马加爵从来没有冲突,来往不多,同样没有参与马和 邵的牌局,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因而被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 杨开红: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时, 恰巧来到马加爵的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害了杨开红。 二、犯罪心理案例分析 (一)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马加爵犯罪心理的“滋生点” 心 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人的犯罪心理的来 源同样是对客观世界消极因素能动反映的结果。马加爵生活的社会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消极因素,为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从宏观社会环境来讲,尽管整个社会进步在加快,社会更注重 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仍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富差 距加大”现象、“人生存和发展的不平等”现象、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 主义现象、社会交往中的“市侩化”现象。这些宏观社会环境中的消 极因素尽管不可能直接对马加爵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它的影响 会通过与马加爵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社会环境折射出来。马加爵家 庭的贫困无法为他提供大学生活的基本物质需要,让他时常感到经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docx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但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的分析,着力考察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社会,教育,犯罪心理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犯罪;校园案例;成因分析 1.校园违法犯罪案例 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在2013年10月1日2日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李玫瑾教授透露马加爵真正的杀人动机之一是因为寒假期间涉及性的行为 (外出嫖娼) 被室友发现,当年之所以不公布真相是怕给受害者和加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逃跑时使用。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其头部,杀死唐学李后马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14日晚,邵瑞杰回到宿舍,因隔壁宿舍同学已经回来他只好回到317室。马加爵趁其洗脚时用石工锤把他砸死。15日中午,杨开红到317室找马加爵打牌,马趁机用同一办法将他杀死。当晚马加爵到龚博的宿舍,跟龚博说317室打牌三缺一,将其引到317室后杀死。四人的尸体均被马加爵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后放入衣柜锁住。据马加爵本人事后指称,当时曾有一广西老乡过来找马加爵打牌,马加爵曾打算将其杀死,因其曾为马加爵到饭堂拿饭,加上马加爵觉得他平时对其不错而没有动手。 15日当天,马加爵到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杀死4人后,马加爵在2月17日带着现金和自己之前制作的假身份证乘坐火车离开。在火车站他的假身份证被警察查到,但由于其案情还未被发现,他得以逃脱并乘坐到广州的火车离开。 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分,结束寒假刚返校不久的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本室一衣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后,随即向学校宿舍报告,保安撬开后发现四名学生尸体都被藏在宿舍内的四个衣柜里,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报警。 警方经过侦查后,认定317室即为作案现场;被害人均系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死亡时间约一周左右;作案时间初步认定在2月13日至15日,作案工具即现场遗留的石工锤。同时,警方将嫌疑对象为云南大学本校学生、当时居住于该寝室的马加爵。2004年2月23日晚11时,云南省公安厅向全省公安机关发出A级通缉令;公安部于24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 2004年3月15日下午7时20分许,海南省三亚当地人摩的司机陈贤壮向三亚市河西派出所派出所举报:在三亚的河西路一河堤附近,发现一相貌极似马加爵的男子。警方接报后,迅速赶往发现地抓获该人,

犯罪心理学7个问题案例

请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回答以下问题(要分别说明得出每条结论的依据): 1、案件该怎样定性(预谋作案还是突发性作案、作案目标是否明确等)? 这是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刑事案件,事前选定明确目标。 依据:①被害人夫妇是在厂内宿舍被三名犯罪嫌疑人蹬门入室,蒙面、持刀,穿一身深色的衣服抢劫伤害的。一般而言厂内宿舍是比较安全的,作案时犯罪人蒙面、持刀、穿深色衣服,这说明犯罪嫌疑人事前已经有所准备,对犯罪对象以及地点已经有了充分了解。 ②犯罪嫌疑人作案将蒋妻的摩托车开走逃离现场,后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但却能安全转移。这说明犯罪嫌疑人事前已经安排好逃离路线,并且对作案地点周边环境熟悉。 ③案犯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由此可见案犯作案目标明确——抢劫钱财。 综上,该案件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入室抢劫案件。 2、犯罪动机、目的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的动机是为非法获取钱财。 依据:①作案人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 ②受害人的伤情位置在左肩腋后四刀,其中一刀深达心脏,而非在其

头部、胸部、颈部等人体致命部位。 ③受害人蒋顺荣在打开保险柜取钱后,作案人没有对其加害。 据此,作案人带工具主要目的是用以制服受害人,加大受害人的恐惧心理,使其不敢反抗为目的。而造成受害人的死亡不是其目的,充其量只是一种放任行为。 3、作案人的居住地或落脚地可能在哪里? 作案人中至少有一人是住在本地或者在本地有落脚点。 依据:作案人作案后开走受害人的摩托车,而在逃离现场200米的不远处,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而事后民警排查时未发现案发镇及周边镇在凌晨1时以后有送客的车辆。该镇位置偏僻,流动车辆、夜间送客的车辆极少,要逃到较远的地点必须有自备车辆。因此,作案者的居住地或落脚点离现场较近,因而将摩托车丢弃不用也能迅速到达安全地点。故至少有一作案人员在本地由居住地或者落脚点。 4、作案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怎样? 作案人中至少一人熟悉蒋家的情况,并且跟被害人有密切往来,熟悉厂区以及被害人情况。 依据:①作案人在现场蒙面,作案时尽可能少说话(只有其中一人说了三句话)或变着嗓子说话。其中一个作案人进入室内后立即退守到门外,一直到作案结束都未再进入现场。这些迹象反映出嫌疑人害怕被受害者认出的心理,故应是平时熟悉的人。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一、案例简介 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 (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 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马加爵曾经说“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2)马加爵犯罪心理特征 1.犯罪人人格的扭曲 从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情况看,他的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2.犯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扭曲的道德观 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不难看出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也正因为其以自我为中心,爱钻牛角尖,马都是以自我的眼光看待周围,不曾换位思考,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及正义去规范他人的道德和正义。自然也无法接受同学在打牌中对其进行的侮辱,最终同学的责备引燃导火索,大开杀戒。但犯罪人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有违于法律,而在道德、正义上是无过错的,他将自己的杀戮正义化。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事件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马加爵,男,汉族,1981年4月生,广西宾阳人 1996年至1997年宾州初中复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省重点中学宾州中学。 1997年至1998年班主任家庭保姆,负责家庭杂务。 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由于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 2000年7月由于高考录取的严重不公平性,他未能如愿以偿考取心中的“三航殿堂”——西北工业大学,又没钱复读,屈就云南大学。 2000年至2001年云南大学大一学生。 2001年至2002年云南大学大二学生。 2002年至2003年云南大学大三学生。 2003年至2004年云南大学大四学生。 2004年3月15日为A级杀人犯。[编辑本段]马加爵事件始末: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

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窗非好友。 2月26日广西自治区发出通缉令,并悬赏5万元捉拿马加爵。此前,警方查明,马加爵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人。 3月1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杀人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公安机关悬赏2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通缉。 3月15日晚7时30分左右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当地公安部门正对其进行审讯。 公元2004年6月17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A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药家鑫撞人杀人案 09应用心理学(一)班 学号:100209059 姓名:程秋霞

案例梗概 1、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 2、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3、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罪犯资料 1、姓名:药家鑫。 2、出生日期:1989年11月7日。 3、去世日期:2011年6月7日。 4、籍贯:陕西西安。 5、学历:西安音乐学院2008级学生。 6、家境:家境是普通工薪阶层,母亲是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职工,已经退休;其父亲药庆卫曾经是总后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该厂军代表,前些年离职自谋职业。 7、其他:在校表现很好,生活中也能与人为善。案件审理过程中学校为其出具了13份奖励证明,其校友、同学、朋友、邻居向法院递交了4份请愿书,其本人也交上了悔过书。 案件分析 1、案发前: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 2、案件过程:药家鑫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3、案发后: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

马加爵案例分析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马加爵犯罪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关于马加爵犯罪的原因分析,无论是媒体,网民,还是犯罪学的专家,都不外乎于两种观点,一是因贫穷而杀人,另一是因“做人失败”而杀人。 马加爵究竟是因贫穷而杀人,还是因“做人失败”而杀人?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犹如同一个硬币的正面和侧面。即使说直接导因是“做人失败”,也不过是在单纯贫穷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为人处世的问题而已。为人处世的失败之所以值得重视、值得忧虑,与能不能从贫穷状态下解脱出来直接相关,这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贫穷是马加爵自卑和焦虑的根本原因,做人的成功与失败,免不了要与脱贫致富的目的挂起钩来。 贫穷是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他发现自己是贫穷的,认识到要改变家庭的贫困十分不容易,为此自卑、苦闷。否认贫穷对马加爵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只能是自欺欺人。 社交能力差是他不能融入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必要条件。因为这一点,才造成了他与同学的隔阂。其实别的同学并没有讥笑他贫穷的意思,连马加爵本人也不认为这几个同学是在讥笑他的贫穷。但马加爵的过分敏感,内心的自卑,由自卑而反弹形成异常的自尊,这却肯定是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上的,至少,这是主要原因。在现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腰包是鼓的,还有什么可自卑的?不自卑,又怎么会过分敏感?敏感源于自卑,自卑源于贫穷! 他通过邵瑞杰对他的批评发现,自己不仅仅是贫穷,而且为人处世的社交能力也不行。现在谁不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呢?显然他的意识是:既贫穷又缺乏社交能力,要改变自己的贫穷地位还有什么希望呢? 于是他绝望了。 分析马加爵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我们当代大学生和高中生一定要好好想想,你活着是什么意义,生命究竟是什么。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其实每个人活着都不单单是自己的事情,有父母对我们的爱恋和牵挂,有老师对我们的期待,还有周围朋友和我们友好相处的关系。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提高做人与处事的水平,克服不愿与他人交往的毛病。要懂得社会生活本身就要求必须与他人协调、与他人合作。当我们与同学或同事之间出现争执和不快时,要度量宽宏,不能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不知何为自我约束或遵纪守法;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去算计他人,甚至精心策划谋杀过程。 第二,马加爵案件可以揭示出我们学校教育当中的缺陷。我们的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培养与教育。建议在大学生、高中生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独立人生知识课”、“婚姻恋爱课”、“人际交往知识课”、“大学生学习方法课”等。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面临许多未知的,不定的未来因素,

犯罪心理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连环杀手的案例,他一共杀害了101位女性。他杀害的手法非常的残忍,他绑架,软禁她们,然后让她们挨饿数天。他杀害她们并且割除他们的生殖器官。 警方从1992年发现第一个发现的受害者,她是一位离家出走的女孩,17岁,尸体被遗弃在一个小巷的垃圾桶里,在腹部和生殖器处有53处刀伤。因为她是离家出走的人,属于一位高风险生活方式的边缘人,即使失踪了也不会被发现。所以他选择了她来进行杀害。而且从其对于受害者这样的过度伤害,一般来说是个人恩怨的谋杀。但是随后发现的尸体中发现,因为是第一次作案,他在寻找自己的作案手法。两个星期后发现第二个受害者,她是一位女大学生,19岁,是与朋友一起外出喝酒的时候被诱拐,尸体在一处浅浅的坟墓处发现。这次为了增加游戏的刺激,所以选择了女学生这样的低危人群。只是第一具尸体是随便遗弃,而第二具尸体花时间将其埋葬,说明了凶手有可能是认为他们之间有感情,或者是对此有愧疚。 后来杀手隐匿了,直到1997年,又发现了两具尸体。一具是一个月前遗弃的,另一具是一星期前埋葬的。第一具是妓女,和之前的一样,是高危人群,25岁。第二具是两个孩子的妈妈,27岁。根据受害者的年龄的变化,认为凶手极大可能是同龄段的人。她们尸体的处理方式和之前的一样。 凶手随后又不见了,直到2005年再出现。受害者是一名妓女,

33岁,子宫,卵巢、输卵管皆被切除。于此同时,声带也被切除。受害者的声带被切除,象征着凶手自己的沉默,从小被灌输自己是无价值的和不被需要的。所以受害者成了他的愤怒的替代品,和对现实的报复。后来没有发现相应的低危人群的受害者。 四年后他又才出现,发现了一名四十岁的妓女尸体,同样是生殖器官被切除的同时声带也被切除。他这种对生殖器的关注暗示了他对自己深层的厌恶,憎恨自己的出生或者憎恨自己的母亲。 这个连环杀手是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成长,没有自主机会。长年遭受残酷的身体虐待以及十分恶劣的精神虐待。他要么被忽略,要么被羞辱。现在从他的出生来来。她的母亲16岁的时候在他第一次杀人的地点的街上被人强奸,随后在生他的时候大量出血,紧急切除子宫的时候死亡。他有他的外祖父母养大。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两次纵火被两所学校开除过。纵火是谋杀因素的第一个,另外两个是尿床和虐待动物。小时候他经常进出急诊室,因为胳膊骨折,烧伤,肋骨骨折。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杀人,在劳教所待了三年,随后又监狱关了七年。他在监狱里的时候告诉心理医生,小时候,他外祖母不给他饭吃,让他在狗窝里睡觉,外祖母经常将他打的不醒人事。坐到他身上,让他不能呼吸。从他的情况来看,他并不是对母亲的愤怒,而是对外祖母的愤怒。从他选择开始的杀人的地点也可以看出,他怨恨那个地方。如果不是在那里他的母亲遭到强奸有了他,他也不会受那么多的折磨。将不合理的情绪与念头施行,来报复社会。在长期的残酷的考验下锻炼出了这么个变态杀人犯。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心理痕迹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所产生的生理固化物,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在犯罪现场形成的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这种痕迹一方面反映了犯罪分子作案行为轨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人的心理又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形成的。所以,一定的行为能反映出人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乃至整个人的面貌。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造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它心理活动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心理一定隐含在犯罪现场痕迹中并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美国新行为主义党派托乐曼认为,三个变量系统即犯罪环境——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之间既有因果联系,又彼此交互作用,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内在不良心理品德发生变化,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案件及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个性、行为动机、当时的情绪,而且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

遭遇、知识背景、经验、技术、习惯等。 犯罪心理痕迹的特点: 1.个性特征。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在其需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各方面产生与他人的差异,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这种内在性的特征恰恰可能通过个体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并会以一定的形式遗留下来,为我们所发现。同理,在他实施犯罪行为时,其个性特征也就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整个犯罪过程中。 2.无意识特征。所谓无意识即“在完成行动时是不自觉的,在行为 的时间和地点方面完全失去定向能力”。这种无意识心理往往使罪犯不自觉的留下痕迹。例如,从对某盗窃案现场初步调查中得知,罪犯是带手套作案的,但后来在放钱的保险柜内侧发现了几枚手印,经分析判断是罪犯见到大量现金时,心情无比激动无意脱下手套而留下的。此手印经过鉴定成为破案的证据。在侦查工作中,了解、掌握心理痕迹的无意识特征以及它与物质痕迹的统一,往往对破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定势心理特征。定势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 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心理现象也同样存在于犯罪心理痕迹中。罪犯在第一次作案成功后,其行为方式在大脑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作案时,成功的体验反馈到大

模拟法庭程序马加爵案例

模拟法庭程序 第1条书记员检查庭审设施是否完备,标志牌是否齐全、摆放到位。 第2条书记员检查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是否到底。 一原告(上诉人)XXX,委托代理人XXX是否到底; 二被告(被上诉人)XXX,委托代理人XXX是否到庭; 三第三人(原审第三人、原审原告、原审被告)XXX。委托代理人XXX是否到庭。 第3条书记员宣布:请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入庭按席位就坐。 第4条书记员宣布:请大家肃静,现在宣布法庭纪律。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参加旁听: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正在监外服刑的人及被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的人;携带武器、凶器的人;其他有可能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旁听人员必须保持肃静,不准鼓掌、喧哗、吵闹,不得有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 二、旁听人员不得随便走动,不得进入审判区; 三、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中途退庭、未经审判长同意,不得发言、提问,发言时应当起立,注意文明礼貌,不得攻击、辱骂他人; 四、未经法庭许可,任何人不得在法庭录音、摄影、录像; 五、不准吸烟和随地吐痰; 六、关闭寻呼机、移动电话和其他通讯设备。对违反法庭纪律的,法庭将给予口头警告、训诫,不听劝告的,经审判长决定,可以没收录音、录像、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于哄闹、冲击法庭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5条书记员宣布:现在请本案审判长和合议庭成员入庭,全体起立。 第6条书记员向审判长报告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出庭情况。 第二章庭审 第7条审判长宣布开庭: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二审案件为第152条第1款)的规定,今天公开(不公开)审理原告(或上诉人) 与被告(或被上诉人) 纠纷一案,现在开庭。(不公开开庭审理的,应说明理由)。 第一节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身份 第8条核对当事人身份。 审判长:现在核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身份。 原告(或上诉人)向法庭陈述自己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籍贯、职业、住所地(是诉讼代表人的陈述姓名、职业、住所地;是法定代表人的陈述姓名、职业、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向法庭陈述自己的身份及代理权限。 被告(或被上诉人)、第三人(或原审第三人、原审原告、原审被告)及委托代理人向法庭陈述自己的身份。 第9条审判长询问当事人: (原告或上诉人)对对方出庭人员的身份有无异议? 被告(或被上诉人) 对对方出庭人员的身份有无异议? 第三人(或原审原告、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对原、被告(或上诉人、被上诉人)出庭人员的身份有无异议? 当事人均表示无异议后,审判长宣布: 各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符合法律规定,可以参加本案诉讼。 第10条被告(或上诉人)、第三人(或原审第三人、原审原告、原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审判应宣布: 被告(或上诉人)、第三人(或原审第三人、原审原告、原审被告) XXX*经本院*年*月*日送达开庭传票,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庭依法决定缺席审理。 第二节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名单 第11条审判长: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由审判员(或代理审判员) XXX担任审判

大学生法律案例分析

大学生法律案例分析 案例:在本案中,原告张欣欣,男, 10岁,某小学学生;被告为原告的教师王适之,男,28岁;第三人为原告所在学校和某镇教办。 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1、追求享乐心理 这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但一些人往往又追求高消费、摆阔气,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做人上之人。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手头“吃紧”,向家里伸手又难以满足时,便产生通过盗窃、诈骗等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动机。 [典型案例] 某重点大学学生高某其父母皆为工薪阶层,入学不久他找了女朋友。起初,家里每月给的600元的生活费完全可以应付每个月的生活开支。但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他经常带着女朋友出入宾馆、饭店,600元的生活费显得捉襟见肘。于是,他整天与朋友一起潇洒之后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能弄到钱。xx年5月的一天,他同寝的李同学亲戚给他捎来2000元,还未来得急存入银行,便被高某盗走。 案发后,高某被开除学籍,同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案例解析] 高某追求享乐的心理需求,导致了他犯罪行为的发生。据资料显示,目前大学生盗窃行为及个别女大学生卖淫行为的发生,主要原因都是追求享乐。 2、打击报复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过渡期,看问题缺乏全面性,对困难和挫折缺乏想象力,有较强报复心理。有的人恋爱不成而生恨,有的人被对方非礼后千方百计寻求报复,有的人仅仅因为一两句话或一点小事,就认为被对方侮辱便想伤害对方。 [典型案例] 吉林省某高校学生江某下课后与女朋友一起回寝室,迎面走过来的同专业男同学刘某看了女朋友一眼,江某大为不快,与刘发生口角,进而殴打在一起。在两人撕打过程中,江觉得没占到便宜,在女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后又回到寝室拿来一把水果刀,将刘某刺伤,造成重伤害。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时被学校开除学籍。 [案例解析] 由报复心理引发的犯罪在青年人违法犯罪中占较大 比例。江某即属于报复心理很强的一类人。大学生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对事情缺乏忍耐,动辙报复于人而酿成终生大错,小不忍则乱大谋,自古成就大事者,必先学会忍。否则,你报复我,我再报复你,那世界将永无宁日。 3、寻求刺激心理 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求知求新欲望,但如果在求知求新过程中低级的情绪体验—寻求刺激成为优势需要时,往往会迎合那些情调低下的东西或满足自我畸形的求新求奇的心理,而形成不正常的寻求刺激心理。 [典型案例] 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煞费苦心设计作案手段实 施盗窃。每每盗窃成功后,又将盗来的物品精心销毁或遗弃。被捕后

马加爵案件

马加爵案件 简介:2004年寒假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逃跑时使用。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其头部,杀死唐学李后马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14日晚,邵瑞杰回到宿舍,因隔壁宿舍同学已经回来他只好回到317室。马加爵趁其洗脚时用石工锤把他砸死。15日中午,杨开红到317室找马加爵打牌,马趁机用同一办法将他杀死。当晚马加爵到龚博的宿舍,跟龚博说317室打牌三缺一,将其引到317室后杀死。四人的尸体均被马加爵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后放入衣柜锁住。据马加爵本人事后指称,当时曾有一广西老乡过来找马加爵打牌,马加爵曾打算将其杀死,因其曾为马加爵到饭堂拿饭,加上马加爵觉得他平时对其不错而没有动手。 15日当天,马加爵到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杀死4人后,马加爵在2月17日带着现金和自己之前制作的假身份证乘坐火车离开。在火车站他的假身份证被警察查到,但由于其案情还未被发现,他得以逃脱并乘坐到广州的火车离开。 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分,结束寒假刚返校不久的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本室一衣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后,随即向学校宿舍报告,保安撬开后发现四名学生尸体都被藏在宿舍内的四个衣柜里,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报警。

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终结版)

《犯罪心理学》课程案例 案例1【女性犯罪心理】 一、基本案情 小苏,某公司研发部小组长,年龄30岁。在校期间,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她和女同学的关系比较好,很少和男同学交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她很渴望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她的父亲是一位商人,母亲是一名初中教师。父母在其小学四年级(10岁)时,因父亲外遇而离婚,此后由母亲一人独自抚养长大。她是父亲在其39岁时才得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前她过着公主般的生活,得到了全家人的关心和宠爱,性格比较外向、乐观开朗。但父母离婚后变得比较不爱和人交往,学习更加的刻苦希望给母亲一丝安慰。母亲在离婚后情绪比较低沉,常常对她面前埋怨她的父亲。父母离婚三年后小苏的父亲再婚,她母亲知道消息后吃安明药自杀,但因被邻居即时发现而送进医院。当时她很憎恨自己的父亲,他认为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父亲对婚姻的不忠而带来的、痛恨破坏自己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同时也埋怨母亲的不坚强。母亲的自杀给她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和冲击。她暗下决心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女强人,不去依靠任何男人自己保护自己。在那之后在家中她变得特别的懂事和成熟,她体晾母亲、在家中尽量承担着家务。父亲在离婚后对她关心较少。她和母亲相依为命,一直努力做让母亲骄傲的女儿不让她多担心。23岁大学毕业后回到昆明在一家公司做研发工作,因她工作认真努力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欢迎。 26岁时看着身边的女性朋友一个个的成家,而自己却还孤身一人,母亲也经常催促她。在好朋友的介绍下和一名公务员进行交往,但在交往半年后因性格不和而分手。在分手之后她把自己的时间都投到了工作中,她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升职为研发部的小组长。以此同时公司研发部引进了一名新的部长,在看到新部长(张宇)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她潜意识中对父亲压抑的爱被唤醒了。小苏对张宇产生了说不清的爱慕之情,从此她一直关注着张宇。她知道他已经结婚,自己和他是不可能的。但随着不断的交往,她发现自己对张宇的爱越来越深。小苏成了张宇的情人,她开始扮演起了自己最讨厌和不能认同的角色

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对马加爵案件的分析 刘格非2012111219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段。在这个绽放青春的过程中,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有的人却走向歧途,最终和大家越走越远。 马加爵不得不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现在对此案件的主流观点都是认为马加爵案件的发生都是基于他过度的自尊和社交手段的匮乏,还有自身的贫穷。在此,我也不能妄自推出似是而非的答案,只是想从这个案件的发生来表达一些对当事人犯罪心理的个人观点。 一、 要分析犯罪当事人的犯罪心理,先要从当事人的幼年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入手。我认为,家庭环境及幼年期的学习教育环境其实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非常重要的阶段。在马加爵的成长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父亲沉默寡言,母亲贤惠持家但重心却过多的放在了家务上,马加爵与兄弟姐妹们话也不多,在初中时只专注于学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其实已经初步造成了马加爵的不擅言谈,为以后惨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但其实一直到高中之前的马加爵都是一个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他体谅父母,热爱学习,逆来顺受,坚持不懈,可以说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在童年时期的缩影。 其实在家庭物质条件方面对他成长及内心的影响,我比较赞成李玫瑾老师的观点。我曾有幸听过李老师的一次讲座。她认为,那种将“贫穷”归结为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 但是为何最终又踉出了这样一出惨剧呢?不得不说转折发生在他人生的第二阶段。二、 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宾中之后,马加爵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马加爵是有着坚定的理想的人,但是他的理想过于狭隘:马加爵认为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学习,他把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压力、所有的隐忍都归结到“只要考入重点大学就能解决”。他就像是赌徒一般,把全部的命运都押在“学业”上,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马加爵骨子里的高傲和巨大的心理落差(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他内心充满失望,导致他有意无意地远离群体(例如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只因为同学笑话他“土”和寒酸)。这就使得他在同学眼中变成了孤僻、怪异的代名词。 对于马加爵来说,最大的打击无非是理想的破灭。学业的不顺利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不顺使得马加爵精神恍惚,“无法毕业”更是压垮马加爵的最后一根稻草。理想破灭之后,马加爵自暴自弃,并且选择了“电脑游戏”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长久的沉迷只是马加爵离现实世界以及他的理想越来越远。 马加爵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着理想的背后让人看到马加爵最关心的两件事:尊严和亲情。源自于马加爵的性格,他骨子里就认为只有比别人强、只有受到别人的尊重才叫有尊严;同时,马认为自己有义务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有义务“不让父母失望”。这就是马加爵的底线。然而大学的经历毫不留情地打响了这两处软肋:学业上的不顺利以及人际关系的灾难让马加爵体会到了强烈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所以,最后惨剧发生了。但这并不仅仅因为马加爵自身的贫穷,而是由许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堆积而成的。总之,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和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人要参与社会生活,首先要知道如何按社会的客观要求去做,如何顾及他人和群体的利益,并懂得如何与他人协调,从中获得个人的满足。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知识讲解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罪犯侧写 1、房门和窗户均没有撬动痕迹,受害者没有挣扎斗争痕迹,【凶手可能是受害者认识的人】; 2、受害人一家平时门户谨慎随手锁门,且张某回家时用钥匙打开房门, λ凶手离开现场时可能把门关上,【表明凶手行凶后冷静】,把现场处理得较好; λ凶手如果把门锁上,可能是用周某的钥匙,或者自己的钥匙,【凶手可能是受害人的父母或胞兄】; λ排除激情犯罪的可能; 3、凶手杀死受害人的手段残忍,头部共有五处击打伤,说明凶手反复击打死者,且屋内可能的凶器有两处:门口叠放的圆凳,小房间内的方凳,说明凶手可能分两次击打死者, λ【凶手极端仇视受害人】; 4、受害人在张某回家后并未死亡,说明凶手没有确保受害人死亡,【无作案经验,排除杀手作案的可能】; 5、打开的煤气阀可能是为了引起爆炸,根据现场门窗情况(大门关闭,窗帘拉起),凶手可能想等室内煤气到一定密度引发爆炸, λ说明凶手可能想利用爆炸销毁不能带走或当场销毁的证据; λ【说明凶手可能对这个家庭没有留恋和爱惜,毫无感情甚至充满仇恨】; 6、爆炸、纵火倾向,随着年龄递增逐步递减,男性高于女性,且多数纵火犯心理变态,【凶手可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且有心理挫折】; 7、如果凶手想利用爆炸销毁证据,说明他并不清楚张某的下班时间,或者不清楚张某当天将在五点下班;同时他又清楚张某肯定是五点以后回家,因为根据邻居证词,凶手可能在击倒受害者后谨慎的布置了现场; 【说明凶手较为了解受害人家人作息】; 综上,心理学专业同学给出的总述为 【男性,受害人熟人,不排除其胞兄作案可能】; 【身体瘦弱型,性格冷静内向,平时比较懦弱,嫉妒心强,记仇】; 【童年有可能被虐待过,来自离异家庭或暴力家庭可能性大】; 【智商中等偏高,可能高中文化程度,未接受高等教育原因可能和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家住在案发现场附近;可能有轻度强迫症,可能有心理障碍史】。 二、犯罪过程 假设凶手是受害人认识的人,首先凶手在受害人信任的情况下进入房间,受害人等凶手进屋后还去做作业,凶手可能在屋内寻找某物,因为一些原因凶手决定袭击受害人。可能受害人正在做作业然后被凶手从背后用圆凳击打头部;受害者没有准备,转身想逃,凶手便继续袭击受害者头部背部,待受害者至房屋中间倒下后,凶手换方凳继续击打,造成位置很低的血溅点。

马加爵案例分析

马加爵犯罪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关于马加爵犯罪的原因分析,无论是媒体,网民,还是犯罪学的专家,都不外乎于两种观点,一是因贫穷而杀人,另一是因“做人失败”而杀人。 马加爵究竟是因贫穷而杀人,还是因“做人失败”而杀人?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犹如同一个硬币的正面和侧面。即使说直接导因是“做人失败”,也不过是在单纯贫穷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为人处世的问题而已。为人处世的失败之所以值得重视、值得忧虑,与能不能从贫穷状态下解脱出来直接相关,这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贫穷是马加爵自卑和焦虑的根本原因,做人的成功与失败,免不了要与脱贫致富的目的挂起钩来。 贫穷是重要的深层次原因。他发现自己是贫穷的,认识到要改变家庭的贫困十分不容易,为此自卑、苦闷。否认贫穷对马加爵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只能是自欺欺人。 社交能力差是他不能融入环境的重要因素,是必要条件。因为这一点,才造成了他与同学的隔阂。其实别的同学并没有讥笑他贫穷的意思,连马加爵本人也不认为这几个同学是在讥笑他的贫穷。但马加爵的过分敏感,内心的自卑,由自卑而反弹形成异常的自尊,这却肯定是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上的,至少,这是主要原因。在现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腰包是鼓的,还有什么可自卑的?不自卑,又怎么会过分敏感?敏感源于自卑,自卑源于贫穷! 他通过邵瑞杰对他的批评发现,自己不仅仅是贫穷,而且为人处世的社交能力也不行。现在谁不知道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呢?显然他的意识是:既贫穷又缺乏社交能力,要改变自己的贫穷地位还有什么希望呢? 于是他绝望了。 分析马加爵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我们当代大学生和高中生一定要好好想想,你活着是什么意义,生命究竟是什么。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其实每个人活着都不单单是自己的事情,有父母对我们的爱恋和牵挂,有老师对我们的期待,还有周围朋友和我们友好相处的关系。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提高做人与处事的水平,克服不愿与他人交往的毛病。要懂得社会生活本身就要求必须与他人协调、与他人合作。当我们与同学或同事之间出现争执和不快时,要度量宽宏,不能自以为是,惟我独尊,极端自私,不知何为自我约束或遵纪守法;不能因为一点点小事去算计他人,甚至精心策划谋杀过程。 第二,马加爵案件可以揭示出我们学校教育当中的缺陷。我们的教育是不均衡的,只偏重于智力教育,忽视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比如人格教育、情商教育、人生教育,还有道德的、法律的、是非的等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培养与教育。建议在大学生、高中生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增加“独立人生知识课”、“婚姻恋爱课”、“人际交往知识课”、“大学生学习方法课”等。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面临许多未知的,不定的未来因素,在课堂上大、中学教师可以暂时不要讲专业课,就讲讲人生知识。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人际冲突?如何应对管理者,如何把握服从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什么是恋爱?如何谈恋爱?学校学得东西今后能否有用?今后自己该怎样发展?等等。 第三,在各大、中学应该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应该包括各类问题,使他们遇到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大、中学应该设立学生事务仲裁中心,类似于一个民事调解委员会,让处于各种纠纷中的学生有处申诉,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得到外来的干预与帮助,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