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一氧化碳报警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一氧化碳报警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一氧化碳报警器设计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院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一氧化碳报警设计

教学点:

指导老师:职称: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机电一体化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院制

年月日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基于PLC控制霓虹灯的设计

任务与要求:当气体传感器遇到燃气时,传感器电阻随燃气浓度而变化,随之产生电信号,供燃气报警器后继线路处理。经过电子路线处理变成浓度成比例变化的电压信号,由线性电路加以补偿,使信号线性化,经微机处理、逻辑分析,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即当燃气浓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燃气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时间: 2013 年 2 月10 日至 2013 年 1 月 15 日共 9 周教学点: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指导单位或教研室:

指导教师:职称: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院制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表

第一章摘要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比重0.967,几乎不溶于水,不易被活性炭吸附。当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CO,如人体短时间内吸收较高浓度的C0,或浓度虽低,但吸时间较长,均可造成急性中毒。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超过氧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的200-300倍,当CO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到5%时,就会对人体产生慢性损害,达到60%时就会昏迷,达到90%就会死亡。所以基于单片机设计制作一氧化碳报警器,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Abstract

Carbon monoxide (CO) is a colorless, odorless, non irritant gases, specific gravity 0.967, almost insoluble in water, not easily by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When the incomplete combustion of carbon material, can produce CO, such as the human bod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o absorb high levels of C0, or concentration is low, but suck for a long time, all can cause acute poisoning. CO combined with hemoglobin ability more than the combination of oxygen and hemoglobin ability of 200-300 times, when CO is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hemoglobin and hemoglobin content reaches 5%, will produce chronic damage to human body, 60% will be in a coma, and 90% will die. So based on single chip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arbon monoxide alarm, to ensur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4

目录

第一章一氧化碳报警器简介 (6)

第二章设计方案 (6)

第一节单片机的介绍和选用 (6)

第二节设计要求及思路 (7)

第三节初始方案与确定 (7)

第四节系统组成 (8)

第五节一氧化碳报警器系统的三大部分 (8)

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10)

第一节单片机基础知识简介介绍及主控电路设计 (11)

第二节模数转换部分电路设计 (16)

第三节传感器部分电路设计 (19)

第四节报警电路的设计 (22)

第三章软件设计 (23)

第一节单片机编程 (23)

第二节汇编语言概况 (23)

第三节源程序 (24)

结论 (26)

致谢 (26)

5

第一章一氧化碳报警器简介

设计出性能更加可靠,经济实惠的一氧化碳报警器。我们应该对国家标准规定的燃气报警器的种类有所了解。燃气报警器可分为可燃气体泄漏仪(简称“检漏仪”),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简称“控制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简称“探测器”)、可燃气体报警器(简称“报警器”)四大系列产品。可燃气报警器的核心是气体传感器,俗称“电子鼻”。当气体传感器遇到燃气时,传感器电阻随燃气浓度而变化,随之产生电信号,供燃气报警器后继线路处理。经过电子路线处理变成浓度成比例变化的电压信号,由线性电路加以补偿,使信号线性化,经微机处理、逻辑分析,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即当燃气浓度达到报警设定值时,燃气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如果环境中CO含量超出安全范围,常人很难发现,为了保证人们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不受影响,实时检测CO含量十分重要。所以基于单片机设计制作一氧化碳报警器,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意义在于:

(1)成本低廉并能对一氧化碳准确报警。

(2)该产品不需专业人员操作,只要放在合适位置,通电即可,连续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3)能起到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使人们安全放心的工作。

(4)出现一氧化碳漏或者着火时,报警器能够立即鸣笛报警,告之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章设计方案

第一节单片机的介绍和选用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洗衣机的

6

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自动控制领域的机器人、智能仪表以及各种智能机械了。因此,单片机的学习、开发与应用将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控制的科学家、工程师。

设计选用ATMEl公司的AT89C51和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ADC080。

第二节设计要求及思路

设计要求:报警器需在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0ppm时启动报警。

具体实现如下功能:

(1)系统要求设置正常工作状态除正常工作状态外,LED红灯处于熄灭状态,蜂鸣器处于关闭状态。

(2)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绿灯应长亮。当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0ppm时系统应启动蜂鸣器报警,红灯闪烁。

设计思路:采用单个传感器检测气体浓度,将检测结果通过高精度运算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模/数转换芯片中进行转换,传给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将通过单片机控制,驱动报警。

第三节初始方案与确定

(1)初始设计以设计思路展开研究:

根据该设计要实现的基本功能,设计大概应该分为信号接收,信号处理,信号控制和信号响应四个部分。

A.信号采集接收部分即通过检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并将这种变化量转换成电压或者电流等模拟量的变化

B.信号处理部分是将接收部分得到的电压或电流等变化进行必要放大,为后一部分信号控制提供准备。

C.信号控制部分是通过预定控制方式等实现对设计要求的准确操作。

D.信号响应是通过事故处理部分和显示部分实现控制部分的要求。

(2)对上述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一些基本的结论:

A.信号接收部分为了能准且采集到气体浓度的变化应选用传感器敏感器件,为使其有效部分的检测房间中气体浓度,必须选用高温一氧化碳传感器。

B.信号处理部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电荷放大,或比较器等装置,这部分电路将包含在传感器接口电路中。

C.控制部分为了实现精确控制,采用单片机较为合适。

D.信号响应及报警部分,用蜂鸣器和LED灯即可。

根据对上面设计系统的分析,我们得到该设计思想框图如下图2.1所示:

7

图2.1 设计思想框图

(2)方案确定

经过分析采用初始方案设计,即用单个传感器检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将检测到的浓度结果通过运算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模/数芯片ADC0809中进行模—数转换,传入单片机中,由AT89C51单片机处理数据,并利用单片机控制报警器进行声音报警。

分析:此设计十分简单,也十分实用。虽然对气体浓度的采集不是很精确,但报警方面已经十分符合设计目的。

第四节系统组成

本设计属于单片机应用系统。单片机在系统检测以及工程控制方面的应用,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通常将满足海量高速数据计算的计算机称为通用计算机系统;而把面向工控领域对象,嵌入到工控系统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的计算机称之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分为四种:工控机,通用CPU模块,嵌入式微处理,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面对控制对象。如传感器信号输入、人机交互操作、伺服驱动等。

(2)嵌入到工控应用系统中的结构形态。

(3)能在工业现场环境中可靠运行的品质。

(4)突出控制功能。如对外部信息的捕捉、对控制对象实时控制和有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系统(I/O控制、位操作和转移指令等)。

单片机有唯一的专门为嵌入式应用系统设计的体系结构与指令系统,最能满足嵌入式

应用要求。单片机是完全按嵌入式系统要求设计的

单芯片形态应用系统,能满足面对控制对象、应用系统的嵌入、现场的可靠运行及非凡的控制品质等要求,是发展最快、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嵌入式系统。

第五节一氧化碳报警器系统的三大部分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结构分三个层次。

(1)单片机:通常指应用系统主处理机,即所选择的单片机器件。

(2)单片机系统:指按照单片机的技术要求和嵌入对象的资源要求而构成的基本系统,如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和扩展存储器等与单片机构成了单片机系统。

8

(3)单片机应用系统:能满足嵌入对象要求的全部电路系统。在单片机系统的基础上加上面向对象的接口电路,如前向通道、后向通道、人机交互通道(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和串行通行口(RS232)以及应用程序等。

(单片机应用系统三个层次的关系如图2.2:

图2.2 单片机应用系统三个层次的关系

以此理解,一氧化碳报警器同样具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三个层次。其中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构成单片机系统。在此系统中,检测信号进入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为了更好的理清设计思路,将整个系统细分为三部分加以设计说明。整个报警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为三大模块:浓度检测模块、主控模块和报警模块。在本次设计中,使用的核心器件是单片机和一氧化碳传感器。为了保重整个系统可靠的运行,设计中必须明确三大部分的实际联系:以单片机为中心,其他各大模块一一展开。其中,浓度检测及显示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将房间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值转换成为单片机能够处理的数字信号,并且浓度值显示

出来:主控模块以单片机为主,对其他模块的运行进行控制;报警模块是此系统的外部电路,它的功能是实现报警。系统框图如图2.3所示。

图2.3 一氧化碳报警器系统组成框图

下面就对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形式做简单介绍

(1)气体浓度检测模块

一氧化碳报警器主要采用高稳定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MQ-7检测房间气体浓度,检测结果通过高精度运算放大器放大后送入模/数转换芯片ADC0809中进行转换(2)主控模块

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用的是AT89C51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推出的一种4K字节可编程FLASH存储器,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数据可保留10年。它的主要功能既是和ADC0809芯片一起共同接受检测信号,又可以通过对数字型号的处理来控制外围电路以及显示电路。模数转换芯片采用ADC0809,接收经过运算放大器处理后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检测值,检测结果通过ADC0809处理后才传给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的信息将通过单片机控制,以驱动报警。

(3)报警模块

此模块主要有蜂鸣器、LED灯组成,在气体浓度过大,超过安全值时,蜂鸣器工作,提供报警服务。

至此,本系统的三大模块功能和设计思路已经确立,下文将介绍整个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并且给出设计电路。

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10

第一节单片机基础知识简介介绍及主控电路设计在实际的应用中,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他影响到应用的好坏。硬件知识用来设计硬件电路,软件知识用来设计芯片处理数据的先后顺序,数据的获得途径以及对数据做怎样的处理,还有其他的一些驱动和显示功能等等。本设计用到的硬件知识主要有: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在电子技术方面分为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主要用来放大传感器检测信号和驱动反光二极管以及显示穿管器检测气体浓度;数字电子技术用来把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把从刚起检测到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值。利用单片机实现综合控制。

主控电路中,以单片机为主体,通过分析A/D转换的得到的数字值,控制事故处理模块运行。设计采用的是AT89C51型单片机,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单片机的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可以反复擦除1000次。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AT89C2051是它的一种精简版本。AT89C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外形及引脚排列如图3.1所示

图3.1 单片机外形及引脚排列图

(1)主要特性:

与MCS-51 兼容

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

寿命:1000写/擦循环

11

数据保留时间:10年

全静态工作:0Hz-24MHz

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

128×8位内部RAM

32可编程I/O线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5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通道

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管脚说明: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0 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 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

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

口管脚备选功能

12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0(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 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 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 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 编程电源(VPP)。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3)振荡器特性:

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有余输入至内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

必须保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

(4)芯片擦除:

13

整个PEROM阵列和三个锁定位的电擦除可通过正确的控制信号组合,并保持ALE 管脚处于低电平10ms 来完成。在芯片擦操作中,代码阵列全被写“1”且在任何非空存储字节被重复编程以前,该操作必须被执行。

此外,AT89C51设有稳态逻辑,可以在低到零频率的条件下静态逻辑,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掉电模式。在闲置模式下,CPU停止工作。但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和中断系统仍在工作。在掉电模式下,保存RAM的内容并且冻结振荡器,禁止所用其他芯片功能,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为止。

(5)串口通讯:

单片机的结构和特殊寄存器,这是你编写软件的关键。至于串口通信需要用到那些特殊功能寄存器呢,它们是SCON,TCON,TMOD,SCON等,各代表什么含义呢?SBUF 数据缓冲寄存器这是一个可以直接寻址的串行口专用寄存器。有朋友这样问起过“为何在串行口收发中,都只是使用到同一个寄存器SBUF?而不是收发各用一个寄存器。”实际上SBUF 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寄存器,一个是发送寄存,另一个是接收寄存器,但它们都共同使用同一个寻址地址-99H。CPU 在读SBUF 时会指到接收寄存器,在写时会指到发送寄存器,而且接收寄存器是双缓冲寄存器,这样可以避免接收中断没有及时的被响应,数据没有被取走,下一帧数据已到来,而造成的数据重叠问题。发送器则不需要用到双缓冲,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写发送程序时也不必用到发送中断去外理发送数据。操作SBUF寄存器的方法则很简单,只要把这个99H 地址用关键字sfr定义为一个变量就可以对其进行读写操作了,如sfr SBUF = 0x99;当然你也可以用其它的名称。通常在标准的reg51.h 或at89x51.h 等头文件中已对其做了定义,只要用#include 引用就可以了。

SCON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通常在芯片或设备中为了监视或控制接口状态,都会引用到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 就是51 芯片的串行口控制寄存器。它的寻址地址是98H,是一个可以位寻址的寄存器,作用就是监视和控制51 芯片串行口的工作状态。51 芯片的串口可以工作在几个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其工作模式的设置就是使用SCON 寄存器。它的各个位的具体定义如下: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SM0、SM1 为串行口工作模式设置位,这样两位可以对应进行四种模式的设置。串行口工作模式设置。

SM0 SM1 模式功能波特率

0 0 0 同步移位寄存器 fosc/12

0 1 1 8位UART 可变

1 0

2 9位UART fosc/32 或fosc/64

1 1 3 9位UART 可变

14

在这里只说明最常用的模式1,其它的模式也就一一略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相关的硬件资料查看。表中的fosc 代表振荡器的频率,也就是晶振的频率。UART 为(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的英文缩写。

SM2 在模式2、模式3 中为多处理机通信使能位。在模式0 中要求该位为0。REM 为允许接收位,REM 置1 时串口允许接收,置0 时禁止接收。REM 是由软件置位或清零。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接收和发送引脚P3.0,P3.1 都和上位机相连,在软件上有串口中断处理程序,当要求在处理某个子程序时不允许串口被上位机来的控制字符产生中断,那么可以在这个子程序的开始处加入REM=0 来禁止接收,在子程序结束处加入REM=1 再次打开串口接收。大家也可以用上面的实际源码加入REM=0 来进行实验。TB8 发送数据位8,在模式2 和3 是要发送的第9 位。该位可以用软件根据需要置位或清除,通常这位在通信协议中做奇偶位,在多处理机通信中这一位则用于表示是地址帧还是数据帧。

RB8 接收数据位8,在模式2 和3 是已接收数据的第9 位。该位可能是奇偶位,地址/数据标识位。在模式0 中,RB8 为保留位没有被使用。在模式1 中,当SM2=0,RB8 是已接收数据的停止位。

TI 发送中断标识位。在模式0,发送完第8 位数据时,由硬件置位。其它模式中则是在发送停止位之初,由硬件置位。TI 置位后,申请中断,CPU 响应中断后,发送下一帧数据。在任何模式下,TI 都必须由软件来清除,也就是说在数据写入到SBUF 后,硬件发送数据,中断响应(如中断打开),这时TI=1,表明发送已完成,TI 不会由硬件清除,所以这时必须用软件对其清零。

RI 接收中断标识位。在模式0,接收第8 位结束时,由硬件置位。其它模式中则是在接收停止位的半中间,由硬件置位。RI=1,申请中断,要求CPU 取走数据。但在模式1 中,SM2=1时,当未收到有效的停止位,则不会对RI 置位。同样RI 也必须要靠软件清除。常用的串口模式1 是传输10 个位的,1 位起始位为0,8 位数据位,低位在先,1 位停止位为1。它的波特率是可变的,其速率是取决于定时器1 或定时器2 的定时值(溢出速率)。AT89C51 和AT89C2051 等51 系列芯片只有两个定时器,定时器0 和定时器1,而定时器2是89C52 系列芯片才有的。

波特率在使用串口做通讯时,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波特率,只有上下位机的波特率一样时才可以进行正常通讯。波特率是指串行端口每秒内可以传输的波特位数。有一些初学的朋友认为波特率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如标准9600 会被误认为每秒种可以传送9600个字节,而实际上它是指每秒可以传送9600 个二进位,而一个字节要8 个二进位,如用串口模式1 来传输那么加上起始位和停止位,每个数据字节就要占用10 个二进位,

9600 波特率用模式1 传输时,每秒传输的字节数是9600÷10=960 字节。51 芯片的串口工作模式0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fosc/12,以一个12M 的晶振来计算,那么它的波特率可以达到1M。模式2 的波特率是固定在fosc/64 或fosc/32,具体用那一种就取决于

15

PCON 寄存器中的SMOD位,如SMOD 为0,波特率为focs/64,SMOD 为1,波特率为focs/32。模式1 和模式3 的波特率是可变的,取决于定时器1 或2(52 芯片)的溢出速率。那么我们怎么去计算这两个模

式的波特率设置时相关的寄存器的值呢?可以用以下的公式去计算。

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1 溢出速率

上式中如设置了PCON 寄存器中的SMOD 位为1 时就可以把波特率提升2 倍。通常会使用定时器1 工作在定时器工作模式2 下,这时定时值中的TL1 做为计数,TH1 做为自动重装值,这个定时模式下,定时器溢出后,TH1 的值会自动装载到TL1,再次开始计数,这样可以不用软件去干预,使得定时更准确。在这个定时模式2 下定时器1 溢出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溢出速率=(计数速率)/(256-TH1)

上式中的“计数速率”与所使用的晶体振荡器频率有关,在51 芯片中定时器启动后会在每一个机器周期使定时寄存器TH 的值增加一,一个机器周期等于十二个振荡周期,所以可以得知51 芯片的计数速率为晶体振荡器频率的1/12,一个12M 的晶振用在51 芯片上,那么51 的计数速率就为1M。通常用11.0592M 晶体是为了得到标准的无误差的波特率,那么为何呢?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如我们要得到9600 的波特率,晶振为11.0592M 和12M,定时器1 为模式2,SMOD 设为1,分别看看那所要求的TH1 为何值。代入公式:

11.0592M 9600=(2÷32)×((11.0592M/12)/(256-TH1))

TH1=250 12M

9600=(2÷32)×((12M/12)/(256-TH1)) TH1≈249.49

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使用12M 晶体的时候计算出来的TH1 不为整数,而TH1 的值只能取整数,这样它就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不能产生精确的9600 波特率。当然一定的误差是可以在使用中被接受的,就算使用11.0592M 的晶体振荡器也会因晶体本身所存在的误差使波特率产生误差,但晶体本身的误差对波特率的影响是十分之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节模数转换部分电路设计

模数转换部分采用ADC0809芯片。

ADC0809是M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 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 芯片。

(1)主要特性:

(1)8路输入通道,8位A/D转换器,即分辨率为8位。

(2)具有转换起停控制端。

16

(3)转换时间为100μs(时钟为640kHz时),130μs(时钟为500kHz时)

(4)单个+5V电源供电

(5)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5V,不需零点和满刻度校准。

(6)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摄氏度

(7)低功耗,约15mW。

(2)内部结构:

ADC0809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内部结构如图13.22所示,它由8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8位开关树型A/D转换器、逐次逼近。

(3)外部特性(引脚功能):

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如图13.23所示。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

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START: 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

EOC: 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REF(+)、REF(-):基准电压。

VCC:电源,单一+5V。

GND:地。

其内部结构及引脚图如图3.2所示

17

图3.2 ADC0809内部图及引脚图

(4)ADC0809的工作过程:

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 A/D 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转换数据的传送 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应及时传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数据传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因为只有确认完成后,才能进行传送。为此可采用下述三种方式。

(1)定时传送方式

对于一种A/D转换其来说,转换时间作为一项技术指标是已知的和固定的。例如ADC0809转换时间为128μs,相当于6MHz的MCS-51单片机共64个机器周期。可据此设计一个延时子程序,A/D转换启动后即调用此子程序,延迟时间一到,转换肯定已经完成了,接着就可进行数据传送。

(2)查询方式

A/D转换芯片由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例如ADC0809的EOC端。因此可以用查询方式,测试EOC的状态,即可确认转换是否完成,并接着进行数据传送。

(3)中断方式

把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EOC)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不管使用上述那种方式,只要一旦确定转换完成,即可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首先送出口地址并以信号有效时,OE信号即有效,把转换数据送上数据总线,供单

18

片机接受。

(5)ADC0809与单片机连接方式如图3.3:

图3.3 ADC0809与单片机连接方式

第三节传感器部分电路设计

(1)传感器的定义

人们通常将能把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器件称为传感器,传感器实质是一种功能模块,起作用是将来之外界的各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它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

(2)传感器的作用

传感器是又称之为电五官,是获取自然和生产领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手段。在现代工业生产尤其是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要用各种传感器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使设备工作在正常状态或最佳状态,并使产品达到最好的质量。没有众多的优良的传感器,现代化生产也就失去了基础。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

(3)传感器的组成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有时还加上辅助电源。通常可用方框图表示,如下图3.4所示:

19

图3.5 方框图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量的元件。

传感元件——又称变换器,传感元件可以直接感受被测量而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电量。也可以不直接感受被测量,而只感受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其他非电量。

测量电路——能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便于显示、记录、控制和处理的有用电信号的电路。使用较多的是电桥电路,也是用其他特殊电路,如高阻抗输入电路、脉冲调宽电路、维持震荡的激振电路等。由于传感元件的输出信号一般比较小,为了便于与显示和记录,大多数测量电路还包括了放大器。

(4)传感器的分类

1.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

a.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拉伸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

b.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

2.按照其用途,传感器可分类为:

a.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

b.位置传感器,

c.液面传感器,

d.能耗传感器,

e.速度传感器,

f.加速度传感器,

g.射线辐射传感器,

h.热敏传感器,

i.24GHz雷达传感器。

3.按照其原理,传感器可分类为:

a.振动传感器,

b.湿敏传感器,

c.磁敏传感器,

d.气敏传感器,

e.真空度传感器

f.生物传感器等。

4.以其输出信号为标准可将传感器分为:

a.模拟传感器,

b.数字传感器,

c.膺数字传感器,

d.开关传感器。

5.所应用的材料观点出发可将传感器分成下列几类:

①按照其所用材料的类别分:金属、聚合物、陶瓷、混合物

②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磁性材料

20

一氧化碳报警器设计

一氧化碳报警器的设计 【摘要】一氧化碳(CO)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无色无味有毒气体,不易被人们发现,当人处于CO气体之中是十分危险的,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而经常产生于煤炭等碳素的燃料的燃烧不充分,危害最大的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因此,从安全、环保及经济上考虑,研制一种检测可燃性气体自动报警和自动打开排器装置的一种控制器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本设计需要用到CO传感器,所以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电路的设计还要考虑到传感器电路部分需要具有良好的温度、湿度稳定性。 本设计是对空间的CO浓度进行报警、控制其他器件进行工作。采用了“探测器+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思路,该方案具有检测误差小,反应速度快等优点。选用一种十分稳定的CO传感器MQ7,对一定空间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功能和性价比较高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单元,对浓度信号进行采集、数据处理、显示、报警及打开排气装置等工作。也就是说报警器对CO进行实时控制,当一氧化碳的浓度超过允许值时,控制电路进行报警。 【关键词】一氧化碳;报警器;单片机;电化学(气敏)传感器

目录 前言 (3) 1.绪论 (4) 1.1 课题研究背景 (4)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 1.3 一氧化碳报警器的概述 (5) 1.4 设计的主要任务 (5) 2.方案设计 (6) 2.1设计要求 (7) 2.2 初始化方案 (7) 2.2.1 总体方案的选择 (8) 2.2.2 MQ-7气体传感器 (8) 2.3系统的组成 (11) 3.报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CO报警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报警器的总体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主控电路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STC89C52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一氧化碳报警器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特点: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安全便携装置 ★整机体积小,重量轻,防水,防爆,防震设计. ★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迅速快. ★采用大容量可充电锂电池,可长时间连续工作. ★数字LCD背光显示,声光、振动报警功能. ★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自带零点和目标点校准功能,内置 温度补偿,维护方便. ★宽量程,最大数值可显示到50000ppm、100.00%Vol、100%LEL. ★数据恢复功能,免去误操作引起的后顾之忧. ★显示值放大倍数可以设置,重启恢复正常. ★外壳采用特殊材质及工艺,不易磨损,易清洁,长时间使用光亮如新.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产品特性: ★是款内置微型气体泵的高精度的手式安全便携装备; ★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使用寿命长达3年; ★采用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检测现场具有现场声光报警功能,气体浓度超标即时报警,是危险现场作业的安全保障; ★现场带背光大屏幕LCD显示,直观显示气体浓度/类型/单位/工作状态等; ★全量程范围温度数字自动跟踪补偿,保证测量准确性; ★半导体纳米工艺超低功耗32位微处量器; ★全软件自动校准,传感器多达6级目标点校准功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线性,并且具有数据恢复功能;★全中文/英文操作菜单,简单实用,带温度补偿功能; ★防高浓度气体冲击的自动保护功能;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技术参数: 检测气体:空气中的硫化氢气体

检测范围:0-100ppm、500ppm、1000ppm、5000ppm、0-100%LEL 分辨率:0.1ppm、0.1%LEL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温湿度:选配件,温度检测范围:-40~120℃,湿度检测范围:0-100%RH 检测方式:扩散式、流通式、泵吸式可选安装方式:壁挂式、管道式检测精度:≤±3%线性误差:≤±1% 响应时间:≤20秒(T90)零点漂移:≤±1%(F.S/年)恢复时间:≤20秒重复性:≤±1% 信号输出:①4-20mA信号:标准的16位精度4-20mA输出芯片,传输距离1Km ②RS485信号:采用标准MODBUS RTU协议,传输距离2Km ③电压信号:0-5V、0-10V输出,可自行设置 ④脉冲信号:又称频率信号,频率范围可调(选配) ⑤开关量信号:标配2组继电器,可选第三组继电器,继电器无源触点,容量220VAC3A/24VDC3A 传输方式:①电缆传输:3芯、4芯电缆线,远距离传输(1-2公里) ②GPRS传输:可内置GPRS模块,实时远程传输数据,不受距离限制(选配) 接收设备:用户电脑、控制报警器、PLC、DCS、等 报警方式:现场声光报警、外置报警器、远程控制器报警、电脑数据采集软件报警等 报警设置:标准配置两级报警,可选三级报警;可设置报警方式:常规高低报警、区间控制报警 电器接口:3/4″NPT内螺纹、1/2″NPT内螺纹,同时支持2种电器连接方式 防爆标志:ExdII CT6(隔爆型)壳体材料:压铸铝+喷砂氧化/氟碳漆,防爆防腐蚀 防护等级:IP66工作温度:-30~60℃ 工作电源:24VDC(12~30VDC)工作湿度:≤95%RH,无冷凝 尺寸重量:183×143×107mm(L×W×H)1.5Kg(仪 器净重) 工作压力:0~100Kpa 标准配件:说明书、合格证质保期:一年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简单介绍: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报警器高精度、高分辨率,响应快速,超大容量锂电充电电池,采样距离远,LCD 背光显示,声光报警功能,上、下限报警值可任意设定,可进行零点和任意目标点校准,操作简单,具 有误操作数据恢复功能.

烟雾报警器设计制作【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烟雾报警器设计制作 摘要:面对人类社会经济与技术急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电子、计算机、通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火灾报警控制器这一高技术产品正向着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传感器在火灾报警方面的运用,介绍了烟雾报警的工作原理以及传感器的种类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传感器;火灾报警器;新技术 1.烟雾报警系统的组成部分简介及其相关应用 1.1 烟雾报警器行业的现状、发展及特点 二十多年前,中国的消防报警产品才刚刚起步,无论产品技术含量、产品系列完整性、使用性,还是社会影响程度都是相当低的。国外的产品和品牌一统天下,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由于中国的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市场大的惊人,难道这由中国发展带来的成果只能由外国企业来瓜分?可幸的是中国企业抓住了机遇,顶住了挑战,先是一批国家的科研院所,后是一批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业内也吸引和凝聚一大批国内的技术和管理精英,花了十多年时间,通过几次产品更新换代,就使自己的产品紧紧跟上了国际水平,并且夺回了大部分国内市场,使得现在大多国外产品只有招架之功,这是典型的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当然目前而言,我们基本占据的是国内市场,对外还刚启动。中国企业正虎视眈眈,准备进军海外市场。 消防报警产品是一个系列产品,包括火灾探测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报警分析控制器、消防控制联动。是物理传感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和管理、智能楼宇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属于高新技术。依托中国多年的基本建设的发展,这个行业也得到发展,具备了和国外知名企业抗衡的能力。在目前中国许多冠名以高新技术的行业中,中国企业大多做的是下游的制造和服务,分取极少一部分的利润,象消防报警产品那样又拥有自我知识产权,又拥有大量市场的行业其实是很少的。 在消防报警产品的技术含量上,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差距不是很大,许多指标已经超越,存在的问题是:类似于国外消防报警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才刚起步,有待于积累经验和技术;也因此在产品一致性和长期稳定性上有一些差距;国内正在形成权重的大型企业和集团,这样可以带领国内的各家企业去冲击海外市场,并最终占领海外的消防报警市场。 1.2火灾探测器的简介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温度报警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温度报警器设计 专业班级:13计转本 学生姓名:张朝柱肖娜 学号:20130566140 20130566113 指导教师:高玉芹 设计时间:2016-11—2017-12 成绩: 信电工程学院

摘要 2009年6月14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测温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液晶显示器件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数字温度传感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DS18B20与AT89C52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片机AT89C51;DS18B20温度传感器;液晶显示LCD1602。

目录 1绪论 (1) 1.1温度报警器简介 (1) 1.2温度报警器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3温度报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 2.1 设计目标 (2) 2.2系统的基本方案 (2) 2.2.1 系统方案选择 (2) 2.2.2 各模块方案选择 (3) 2.3主要元器件介绍 (3) 2.3.1 STC89C52的简介 (3) 2.3.2 DS18B20的简介 (4) 3 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5) 3.1 系统硬件概述 (5) 3.2主要单元电路的设计 (5) 3.2.1键盘扫描模块电路的设计 (5) 3.2.2单片机控制模块电路的设计 (5) 3.2.3报警模块电路的设计 (6) 3.2.4 LCD1602显示模块电路的设计 (7) 4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8) 4.1 KEIL软件介绍 (8) 4.2系统程序设计流程图 (8) 4.2.1 主程序软件设计 (8) 4.2.2 按键软件设计 (9) 4.2.3 密码设置软件设计 (9) 4.2.4 开锁软件设计 (10) 5 系统仿真设计 (12) 5.1 Proteus 软件介绍 (12) 5.2 Proteus 仿真图 (12) 5.3 硬件调试 (13) 5.4 调试结果 (13) 6 结论 (14)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感应报警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的目的意义 1.1 目的 报警器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广泛,家庭防盗,汽车安全防盗,企业内部安全保障,特别是金融行业等。一般传统式的报警器采用机械式的,如压电式报警器,当有入侵者将压力施加与压电传感器时,机械能在压电传感器中转化为电能,通过放大电路,将信号方法,从而带动发声报警装置,这类报警装置通过物体的接触实现信息的采集,容易被发现,隐蔽性能差,容易遭到破坏,而且传统式的报警器使用寿命短,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本次设计目的在于设计以红外传感器为基础的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的光,任何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所以其隐蔽性能非常的好。如果采用被动式的红外探测,只需要将红外传感器远探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探测装置无需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就可以感受到入侵者的进入。本设计就才用被动式红外探测的方式,当有入侵者入侵时候,红外探测头会感受到人体发出的红外信号的变化,通过放大电路,将红外传感器中微小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将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单片机中的程序将传感器发送来的信号做处理并发送到光报警系统和声音报警系统中,光报警系统在接受到信号后,红灯亮10S,声音报警系统在接收到信号后,扬声器响10S,当10后,单片机重新检测是否还有红外传感器发送来的信号,如果还有,声光报警系统将继续工作。通过中断系统,可以实现声光报警系统在10S内暂停。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控制报警系统的中断了。 1.2 国内外进展情况 红外线报警器是紧跟着光敏传感器和物体的红外效应而出现的。美国军方是最早使用红外探测技术的国家,上世纪美国军方研制出以主动红外方式导引的精确制导炸弹,这可能是红外探测物体最早应用的实例。我国发展红外报警系统的时间起步比较晚,直到上世纪末才出现对红外报警系统的研究。但是这并没有阻碍我国红外技术的进步,从

智能一氧化碳报警器原理与设计

●M OT OROL A IC 技术应用专栏  智能一氧化碳报警器原理与设计 广东省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EDA 技术中心(518060) 朱明程 李昆华 李远辉 摘 要:介绍一种新型家用的一氧化碳(CO )报警器的原理与设计。其采用M OTOROLA 半导体的M GS 1100一氧化碳传感器作为CO 敏感元件,辅之温度补偿,由M OTOROLA 半导体的M CU 68HC 05P 9进行实时控制和特性修正。文中对CO 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CO 浓度测量温度修正及环境湿度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际调试证明,本设计也适合采用其他公司的CO 传感器来进行。 关键词: 一氧化碳报警器 温度补偿 湿度补偿 实时控制 特性修正 图1 一氧化碳报警器电路原理图 本文叙述的CO 报警器采用M oto ro la 半导体公司的CO 传感器M GS1100作为敏感元件。M G S1100是M oto r ola 应用全微电子工艺制成的半导体CO 传感器,具有对CO 气体响应的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报警器控制部分采用M O T O RO L A M C68HC705P 9单片机,通过它的A /D 口对温度传感器和M GS 1100进行环境温度及CO 浓度实时检测的数据采集,然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其中包括传感器CO 灵敏特性非线性的处理、CO 浓度的温度特性的校正。(由于在探测60PP M 以上的CO 浓度时,环境湿度的变化对CO 传感器特性的影响较小,故忽略对传感器M G S 1100的湿度修正)。经过一定的算法处理修正后,最后通过判断作出相应的数据显示和报警输出。 作为一种家用CO 报警器,它主要是测量环境CO 的浓度,判断该浓度CO 对人体的危害性,从而作出相应的报警输出。报警输出分别采用光报警和声报警。其 功能要求根据有关标准设定如表1所示。 表1 CO 报警功能设定 CO 浓度X 报警方法X<60ppm 不报警,亮绿灯 60ppm 400ppm 立即报警,亮红灯,蜂鸣器响 1 电路及其原理 一氧化碳报警器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该电路由M OT OR OL A M CU 的M C 68HC 705P 9作为核心控制元件。 传感器M G S 1100的工作需要周期为15s (5s 的电压为5V ,10s 的电压为1V )的方波驱动。在M CU 的控制下,很容易利用DA C0832来产生所需方波,但其成本高,故可利用图2所示电路来产生所需的方波信号, 68 《电子技术应用》1998年第3期

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使用管理规定

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使用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员工在煤气区域作业的行为,预防一氧化碳气体中毒,加强对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佩戴和使用,确保员工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的检修安装队及个人。 三、佩戴的范围: 涉及作业过程中存在一氧化碳气体的区域作业的人员,进入存在一氧化碳区域的管理人员。 四、佩戴要求 1、凡进入存在一氧化碳气体的区域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佩戴前查看能否正常显示,电量、声音、震动、灯光是否正常。 2、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佩戴于胸口以上颈部以下处,巡检作业时不得将一氧化碳报警仪装于口袋或关机状态。 五、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管理 1、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的检修安装队要指定专人管理,安环部负责建立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台帐,做到帐、物一致。

2、定期开展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正确使用培训,使用人员必须清楚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前必须确认显示正常后方能使用,要加强日常维护保养。 3、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要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以防止损坏传感器。现场使用时,严禁打开仪器后盖,更换电池,以防造成事故,勿将赃物堵塞传感器窗口,用完后要关闭电源开关,以节省电池能量。不用时应放在通风场所,不要存放在潮湿的高温场所和日光下。 4、定期检查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的使用状况,查看能否正常显示,电量、声音、震动、灯光是否正常;交接班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接班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否则出现问题当班人员负责。发现问题及时与队长或安环部联系,作好检查记录。 5、严禁自行拆卸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严禁用香烟头等类似物品熏一氧化碳传感器探头,以防损坏报警仪;不得损坏检定标签。 6、对于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由于使用保管不当,如丢失、人为损坏的,按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进价进行赔偿。 六、领取、新增程序 1、安环部负责制定规范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使用岗位:检修安装队共3个队,每队配备3台,其中现场天车工在驾驶室操作时需1台,检修安装作业现场需1台,安环部备份1台。 2、工销服务中心负责提交新增、更换、备用的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采购计划,安环部负责监督报警仪的使用、保养、保管,建立台账。

基于单片机的霍尔测速报警系统-课程设计论文正文大学论文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禹振榜 指导老师:杨书仪余以道 专业班级:12级测控二班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学号1203030214 课题基于单片机的霍尔测速报警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霍尔测速报警系统的设计 摘要 在生产中,电机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汽车速度显示,设备工作时的档位,都需要我们了解电机或者机器的转速。转速作为工程中应用的一个非常广泛的参数,它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特别是单片机对脉冲数字信号的强大处理能力,使得全数字测量系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方便。 本设计属于码盘转速测量系统,实现转速的实时测量和显示。本系统以STC90C51单片机为核心,旋转编码器通过用传感器测量非电量,转变成模拟电量,再通过一系列测控电路。获得数字信号,实现实时轴转速测量,同时用四位段码式LED数码管显示模块显示电机转速,并且加入了报警模块。详细阐述了转速测量系统的工作过程,以及硬件电路的设计、显示效果。本文吸收了硬件软件化的思想,实现了题目要求的功能。 关键词:转速测量,,单片机, LED显示模块,霍尔传感器。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1.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1 第二部分功能分析与设计要求 2.1 测控系统功能的概述———————————————1 2.2系统模块的确定————————————————— 2 2.3各模块的选择—————————————————— 2 2.1.1传感器模块的论证与选择——————————————2 2.1.2报警模块的论证与选择———————————————3 2.1.3显示模块的论证与选择———————————————3 2.1.2单片机模块的论证与选择——————————————3 2.4 小结——————————————————————3 第三部分测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测控系统的总体设计———————————————4 3.1.1 硬件原理图———————————————————4 3.1.2 硬件电路设计总图————————————————5 3.2 测控系统子模块简介———————————————5 3.2.1传感器原理及分电路析—————————————— 5 3.2.2 报警模块————————————————————7 3.2.3 LED数码管———————————————————8

基于单片机的报警系统

毕业设计 热释电人体感应红外报警器设计制作 学生学号:141101043 141101066 学生姓名:张飞鹏白堆兑 导师姓名:杜娟 班级机电一体化(2)班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年月

摘要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防盗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这种防盗器安装隐蔽,不易被盗贼发现,便于多用户统一管理。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红外探头模块、驱动执行报警模块、LED控制模块等部分组成。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C51,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 关键字:热释电红外传感器、AT89C51、红外线.

目录 一、引言 (4) 二、设计任务分析 (4) 三、技术方案的详细设计(实施) (5) (一)本系统的设计方案 (5) 1.系统概述 (5) (二)硬件电路设计 (5) (三)单片机部分 (6) 1.AT89C51单片机简介 (10) 2.单片机最小系统 (11) 3.按键部分电路 (11) 4.报警电路 (12) 5.红外感应部分 (110) 6.主程序工作流程图 (13) 四、调试及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14) 五、总结评价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附件一:总体原理图设计 (18) 附件二:实物图 (20) 附件三:程序源代码 (20)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提高,电子电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种高档家电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越来越多。这点就是因为不法分子看到了大部分人防盗意识不够强所造成的结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对财产安全问题十分担忧。报警系统这时为人们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是市场上的报警系统大部分是适用于一些大公司的重要机构。其价格昂贵,使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如果设计一种价格低廉,性能可靠、智能化的报警系统,必将在私人财产的防盗领域起到巨大作用。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隐蔽性能良好,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被广泛应用。而本设计的电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包括红外感应部分与单片机控制部分,整个系统电路可划分为:电源部分、传感器模块部分、单片机控制电路,而单片机控制由最小系统和指示灯电路、报警电路等子模块组成。主要工作由热释电红外感应器完成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送经过单片机功能设定到达报警模块这一过程。就此设计的核心模块来说,单片机就是设计的中心单元。单片机应用系统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单片机、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外围应用电路等组成的系统,软件是主要是工作的程序通过编写程序来控制输入的信号。 二、设计任务分析 1.该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模块划分为数据采集、按键设定、报警等。 2.本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蜂鸣器、单片机控制电路、LED指示电路及软件组成。 3.系统可实现功能。当人员外出时,可把报警系统设置在外出布防状态,探测器工作起来,当有人闯入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探测到动作,设置在监测点上的红外探头将人体辐射的红外光谱变换成电信号,红外热释电模块送出TTL 电平至AT89C51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运算后驱动执行报警电路使警号发声。

一氧化碳报警器

一氧化碳报警器YK-728/X Detect FOR carbon monoxide SPECIALMotorolar IC control,Reliable without false alarmingField audio and visible alarming9V battery power supplyLoud,Piercing 85db Horn Response time20MINAlarming level150ppm CO±30%CE approval Self- testing Faultsimple installation-Excellent reliability & high stability -Self test function -Durable sensor head -Less affected by other organic solvent -High Accuracy 本产品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气敏传感技术,选用了高性价比的进口微处理器人作为控制核心,内嵌专用处理软件,在检测泄漏浓度的同时,还可监测传感器故障,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功能参数: *独立使用,9V电池供电 *高音量蜂鸣器输出(>85db) *采用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高灵敏度、高稳定性,使用寿命长. *正常情况下,红色LED 指示灯每30秒闪动一次;报警时,红色LED 指示灯快速闪烁,并发出报警声音. *带测试按钮,具有自我诊断功能,可对自身的状况进行检测. *低电压自检功能,低功耗( < 0.3mW ) *安装及电池更换非常方便 技术指标: 电源电压: 9V碱性电池 待机电流:小于35uA(一节新电池可以工作一年以上) 报警浓度: 150+/-50ppm一氧化碳气体 低电压检测: 7.5V 使用环境:温度:-10~50℃,相对湿度:20%~95%,无凝水 认证情况:符合国标CJ3057和CE认证

可燃气体文献综述

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燃气(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市民的生活质量,但在使用燃气的过程中,因燃气泄漏、废气等原因造成的燃气爆炸、中毒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安全使用燃气一直是燃气主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燃气泄漏报警器能有效监测环境中可燃气体或毒性气体(如CO)的浓度,一旦其浓度超出报警限定值,就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且能自动开启排风扇把燃气排出室外,甚至能通过联动装置自动切断燃气供应防止燃气继续泄漏,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但报警器选用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其功能的充分发挥。该设计所研究的可燃性气体报警器正是应这种要求而开发的。 从可燃性气体发展的整体角度来说,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实验室实验、教学设施、住宅等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一旦泄漏并积聚在周围环境中,将可能酿成火灾、爆炸或人身中毒等恶性事故。为了防患于未然,应采用性能可靠的气体检测器,连续监控工艺装置或储运设施环境中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泄漏情况,及时发出报警以保证生产和人身安全。 当前在石化行业HSE质量体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石油化工行业标准《石油化工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即将上升为国家标准。在设计检测器时应充分考虑其安装位置的合理性,为以后的使用、维护、检定提供方便。根据检测现场的空气可能环流现象及空气流动的上升趋势,以及厂房的空气自然流动情况、通风通道等来综合推测,当发生大量泄漏时,根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在平面上自然扩散的趋势方向,确定平面位置;再根据泄漏气体的密度并结合空气流动的方向,确定空间位置。 报警器是否灵敏可靠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因此报警器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目前大多数报警器用户都使用汽油或液化气等超过以上高浓度的易挥发可燃气体对报警器进行检测, 若报警即判断报警器正常。这样做虽然省缺了购买可燃气体标准物质的麻烦和费用, 但实际上达不到保证安全的目的, 从而形成重大安全隐患, 有时还会造成报警器检测元件中毒。如果使用标准气体检测报警器, 就能保证人身安全, 同时杜绝报警器检测探头中毒现象。一、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构成和应用,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由探测器与报警仪表构成, 主要用于监测可燃气体产生、使用、储存的室内外危险场所的泄漏情况。当被测场所空气中存在可燃气体时, 探测器将感知信号并传输到报警仪表, 仪表即显示出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百分比浓度值。当可燃气体浓度超过报警设定值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值班人员采取安全措施, 避免燃爆事故的发生。二、固定安装式检测报警器的特点固定安装式检测报警器一经安装就位, 它的监测范围就已确定。当需要监测一个三维空间且规模较大的工业生产装置时, 仅有的少数几个监测点很难确保监测效果。因此,对于布点的疏密程度、上下高度以及与可能泄漏点的距离等都要考虑。报警器的布点安装不仅涉及到投资的合理性和可接受程度, 还涉及到投资的切实效果和安全生产。三、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安装经验根据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具体安装应用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首先弄清所要监测的车间装置有哪些可能的泄漏点, 并推算它们的泄漏压力, 单位时间的可能泄漏量、泄漏方向等, 并画出棋格形分布图, 根据推测的严重程度分成A、B、C三个等级。 2.根据所在场所的主导方向、空气可能的环流现象以及车间空气自然流动的趋势, 推测当发生大量泄漏时, 可燃气体在平面上的自然扩散趋势方向图。 3.再根据泄漏气体的密度(大于或小于空气), 并结合空气流动的上升趋势综合成泄漏流的立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警器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 题目名称 学生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06月6日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 设计一种红外声光报警系统主要功能有: (1)防盗的安保措施; (2)白天和黑夜都能执行其功能; (3)声光监控与红外线监控同时进行; (4)警报解除,监控继续; (5)能发出警报信息声。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 (1)方案论证; (2)系统原理图或各功能模块的硬件电路原理框图; (3)主程序流程图; (4)系统调试与分析; (5)源程序清单。 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完成方案论证; (2)完成器件选型; (3)给出硬件电路原理图; (4)给出程序流程图; (5)完成源程序设计及调试; (6)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海成.单片机及其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7 发出任务书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 计划完成日期:年月日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

摘要 围绕单片机红外声光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研究和实践,详细介绍了红外声光报警系统的整体结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方案以及其它的开发和具体实现。介绍一种基于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和A T89C51编译器配有集成开发的新型红外声光报警的设计方法,阐述其工作原理和软硬件设计。在硬件上,用C51大规模集成芯片对其外围电路进行集成,用一片AT89C51芯片实现了几十片分离元件才能实现的功能,几乎将整个系统下载于同一芯片,实现了所谓的片上系统,从而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增强了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和性价比。该红外声光报警可以适用于家庭及一般机构,起到防盗报警的效果。 关键字:红外声光报警系统AT89C51芯片Proteus软件蜂鸣器发光二级管按键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装置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装置 环保排放一氧化碳CO气体浓度分析仪(SK-600-CO)是一款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智能化传感器检测技术、整体隔爆(d)结构、固定安装方式的有毒气体检测仪。标准配置为带点阵LCD液晶显示、三线制4~20mA模拟和RS485数字信号输出,可选配置为可编程开关量输出等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还支持输出信号微调等功能,方便系统组网及维护。可检测CO、COS、CO、CO、CO、SCO、CO、CO、NCO、CO、ClC O、CO等多种有毒有害气体,详情可咨询东日瀛能。同时我司一氧化碳CO传感器销往: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甘肃省、青海省、河南省、江苏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广东省等全国各地。 (注意:一氧化碳CO传感器(SK-600-CO)在不同的应用环境或行业有不同的别名,如一氧化碳CO检测 仪一氧化碳CO变送器一氧化碳CO探测器一氧化碳CO探头便携式一氧化碳CO探头一氧化碳CO检测装置) 特点 ■智能化EC传感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可支持多气体、多量程检测,并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无需工具可实现传感器互换、离线标定和零点自校准 ■智能的温度和零点补偿算法,使仪器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避免了其他气体对被检测气体的干扰 ■多种信号输出,既可方便接入PLC/DCS等工控系统,也可以作为单机控制使用 ■超大点阵LCD液晶显示,支持中英文界面

■免开盖,红外遥控器操作,单人可维护 ■本地报警指示,一体化声光报警器(选配) ■仪器具有超量程、反极性保护,能避免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危险 ■丰富的电气接口,可供用户选择 ■通过ATCO、UL、CSA等认证,具有国际化高端品质 (同时对于不同行业的针对性应用有:一氧化碳CO报警装置高精度环保排放一氧化碳CO气体浓度分析仪一氧化碳CO检测模块一氧化碳CO传感器RS485信号输出一氧化碳CO报警器4-20mA信号输出一氧化碳CO报警器固定式带液晶显示型一氧化碳CO检测仪带显示带声光报警器固定式一氧化碳CO检测仪等产品模式) 东日瀛能科技一氧化碳CO探头厂家一氧化碳CO探头价格详情可咨询东日瀛能SK-600-CO 技术参数: ■产品名称:一氧化碳CO报警器SK-600-CO ■检测气体:一氧化碳CO ■检测原理:电化学原理、催化燃烧原理 ■检测范围:0-10ppm、0-20ppm、0-50ppm、0-200ppm、0-5000pp等任意可选 ■分辨率:0.1ppm、0.1ppm、0.2ppm、1ppm、25ppm等可选 ■检测方式:扩散式、泵吸式可选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输出信号:用户可根据实际要求而定,最远可传输2000米(单芯1mm2屏蔽电缆) ①两线制4-20mA电流信号输出(三线制可选) ②RS-485数字信号输出,配合RS232转接卡可在电脑上存储数据(选配) ③2组继电器输出:无源触电容量220VAC3A,24VDC3A(选配) ④报警信号输出:现场声光报警,报警声音:<90分贝(选配) ■检测精度:≤±2%(F.S) ■重复性:≤±1% ■零点漂移:≤±1%(F.S/年)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解质研究进展

综 述 文章编号:1002-1124(2006)07-0034-03 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电解质研究进展 刘俊东 (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8) 摘 要:本文对国内外电化学C O 传感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介,重点对电化学C O 传感器电解质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做了概述,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C O ;电解质中图分类号:T Q15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on electrolyte in carbon monoxide sensor LI U Jun -dong (Heilongjing Provinical Chem 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arbin 150078,China ) Abstract :The basic in formation of carbon m onoxide electrochemical sens or over w orld was offered 1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iques of electrolyte using in carbon m onoxide electrochemical sens or were summarized 1The tech 2nique future was als o mentioned 1 K ey w ords :electrochemical ;sens or ;carbon m onoxide ;electrolyte 收稿日期:2006-04-18 作者简介:刘俊东(1973-),男,工程师,1996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 现从事科研工作。 作为信息摄取和转换的重要手段———传感器正 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近年来一方面由于人们安全意识增强,对环境安全性和生活舒适性要求提高,另一方面由于C O 气体报警受到政府安全法规的推动,国内外对C O 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 目前达到实际应用水平的C O 传感器主要有半导体式和电化学式两种。半导体C O 传感器从结构上可分为簿膜型元件式、厚膜型气敏元件式;根据加热与否可分为:加热式和常温式两种。半导体式C O 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测量范围宽、体积小等优点,但是半导体式元件普遍存在在空气中阻值漂移大、功耗较高、加热式元件不是本质安全的等不足,不适于定量测量和制造便携式的设备,限制了半导体式C O 传感器的使用。 相比之下,电化学C O 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功耗低、本质安全等独特的优点,一直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就发明了电化学C O 传感器专利产品;自从1972年Bay 和Blurton 等发表用恒电位电解法测定C O 浓度的报告以来[1],许多国家均开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与开发。目前,国外已经形成多种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电化学传感器和各种固定和便携式的探测器和报警器产品,如英国Sixth Sense 公司的EC O -Sure 传感器、德国Drger 的miniPac 检测仪、日本理研计器株式会社研制的C O -82型、C O -7型C O 检测仪,美国BWT echologies 的MI NI MAX 型C O 检测仪。我国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了电化学C O 传感器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形成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品。 电化学C O 传感器一般是由电极、电解质按照一定的结构组装而成。电极的制备与性能在国内外有大量的报道[2-6],本文不作详细介绍。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关键问题中,传感器性能受到电解质材料、形状和性质的制约,所以本文着重从传感器电解质研究和应用的角度对电化学C O 传感器技术进展情况进行概述。 1 电解质研究进展 电解质是电化学传感器电极间的导体,是构成电池的重要成分。它可以是酸性溶液,也可以是碱性溶液,但必须与气体扩散电极形成较好的电极电位,易产生电化学反应,不出现干扰气体。电化学 Sum 130N o 17 化学工程师 Chem ical Engineer 2006年7月

一氧化碳报警器优势的简介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连续发生家庭因使用煤炉取暖或燃气热水器不当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造成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 各级政府对煤气中毒防控非常重视,但所采用的仍是“人防”+“物防”手段,即发放宣传资料和签署安全责任书,组织各级巡防队伍进行检查救助。 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独立式一氧化碳报警器,对煤气中毒防控传统手段进行了补充,但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在事故人员饮酒过量或已经轻微中毒的情况下,即使有本地报警,也不能做出及时反应。 “一氧化碳远程防控救助系统”是一种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技术防控救助手段(“预警--报警--救助”的联网式“技防”手段),为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开创了一氧化碳中毒无线远程防控救助管理新理念,对改善公共安全状况,预防并降低中毒事故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新一氧化碳报警器有以下几大优势: 优势一:系统构架合理,采用了“多级报警—多级救助”的方式; “五级报警—四级管理”的手段,达到了预防为主、及时就近救助,有效地提高了一氧化碳中毒的先期预警,完善了预警管理体制及紧急救助体系,从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优势二:组网安全可靠,采用金点800M专网组网,传输实时、可靠、安全; 采用总参无线管理委员会特批的800M频段,不会受到同频率干扰,同时采用了专有的加密技术,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性;工业专用网络,不会出现大型聚会、节假日等某些时侯公网阻塞的情况,网络传输不掉线,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毫秒级反应,确保数据传输的及时性。 优势三:终端功能强大,在传统的报警器基础上,增加了无线通信模块、黑匣子、紧急报警按钮; 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无线在线实时监控,在家中无人时,出现险情,也可以通过数据中心,把报警信息分发到监控中心,使险情得到及时处理。 紧急报警按钮,可以在突发事件(不局限于CO中毒,还包括其他安全事件)发生时,启动报警。 黑匣子,报警自动记录,可实现24小时连续记录报警信息,以备事后溯源寻本。 优势四:系统配备了专业的呼叫中心,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接警和协助救助的服务;

基于单片机的报警器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报警器设计 姓名:XXX 所在学院:XXX 所学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2电气工程04班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完成时间:XXX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基本情况 学时:2周学分:2学分适应班级:12电气工程 二、课程设计的意义、性质、目标、要求 1.意义 课程设计是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训练。进行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比较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真正的能够把学过的知识落到实处,能够开发简单的系统,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再深一步学习的热情,因此课程设计是必不少的,是非常必要的。 2.性质 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单片机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文字总结能力的综合训练环节,是配合单片机课程内容掌握、应用得的专门性实践类课程。 3.目标 通过典型实际问题的实际,训练学生的软硬件的综合设计、调试能力以及文字组织能力,建立系统设计概念,加强工程应用思维方式的训练,同时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扩充。 4.要求 (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单片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设计与撰写设计报告等。其中理论设计又包括选择总体方案,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包括单元电路,选择元器件及计算参数等;软件设计包括模块化层次结构图,程序流程图。程序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进一步完善程序设计,使之达到课题所要求的指标。课程设计的最后要求是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把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若有实践条件,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单片机课程设计的教学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以班为单位全班学生集中到设计室进行。做到实训教学课堂化,严格考勤制度,在实训期间(两周)累计旷课达到6节以上,或者迟到、早退累计达到8次以上的学生,该课程考核按不及格处理。在实训期间需要外出查找资料,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方可外出。 课程设计的任务相对分散,每3—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要协作,同一小组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协商,可以互相借鉴或参考别人的设计方法和经验。但每个学生必须单独完成设计任务,要有完整的设计资料,独立撰写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50%的课程设计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三、课程设计题目及设计过程 在此设计中,我们采用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通过报警电路与复位电路连接单片机,最后通过电源控制电路实现报警功能。AT89C51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 字节Flash 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 个I/O 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AT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