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软件产业(DOC)

印度软件产业(DOC)
印度软件产业(DOC)

印度软件产业

一.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印度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始于1990年,通过近10年的努力,现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据世界银行调查,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标均居世界首位。2001年印度约有软件企业6000 家,从业人员40万人,软件销售额达102.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出口.2002年印度家算计软件和相关服务出口额已经从1990年1.4亿美元猛增到85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5971%。目前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产品远销世界91个国家。印度软件出口主要分布情况为:北美洲61 %,欧洲23%,东南亚4%,日本4%,西亚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其他地区2%。竞争的优势和胜出使印度正在成为世界软件中心,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17%的份额。Microsoft intel siemens等世界著名IT企业都在印度建立了研发机构和分公司,单在班加罗尔就有250多家外国IT公司。

印度现在是世界上五大软件供应国之一 ,其软件产业约占领了世界软件开发市场份额的20 %, 并且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印度软件已出口到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量仅次于美国,而且主要是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世界银行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结果,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标居世界首位。

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 :美国最大的100家公司几乎100 %把印度作为国外计算机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由世界著名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为NASSCOM(印度软件和服务企业协会)曾经做过的一项研究中预测印度软件产业总额将在 2008 年达到 870 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可达 500 亿美元。比尔盖茨在对印度软件业进行考察之后,曾下断言:下一个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 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 ,而将是印度!

二.印度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1.印度软件业起飞的国际国内背景

80 年代中期开始 ,国际资本继在纺织、家电组装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后,开始了第二波的以建立信息处理基地为核心的海外投资活动, 包括卫星地面站、国际直达通讯线路、数字交换与数据传输设施等等。这些投资常常是流向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开发区,为这些区内的企业提供先进的通讯服务, 在信息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形成一个个突出的“电信港”。根据世界电信港协会 (World Teleport Association)的资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00 多个电信港在建或运营。而印度抓住了这个机遇,其电信港建设堪称成功范例。印度的 5个软件技术园区,包括所谓“印度硅谷”,都已建成电信港 ,包括可为软件开发商提供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和视频会议服务的网络设施。

印度之所以能抓住这个机遇,和其在 80 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密不可分。80年代,当中国刚刚开始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小心翼翼地迈出试探性的步伐时 ,印度的市场经济发展 ,已经到了“政企全面分离”的阶段。80 年代,印度政府大幅度转向自由化的经济政策,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转而鼓励私有部门 ,技术发展的方向也随之转移。

在尼赫鲁时代, 政府集中发展两类技术 :(1)推动自主工业化的技术,通过大量进口发展自己的重工业;(2)战略性技术 , 如农业和核技术 , 通过集中力量发展使本国农业和核工业居于世界领先。但在80年代 ,伴随市场化转型 , 印度政府把技术发展的重点也转到推动高技术的产业化上。国家对研究开发的干预大大减少, 转而采纳“自由化+进口”的技术政策,特别是对高技术领域。因此,当中国还在发展“经济特区”的时候 ,印度已经抓住了国际资本投资转向的机遇, 成功地发展起来自己的“信息特区”──具有高宽带通信设施的电信港。这为印度打开了通向发达世界的信息大门 , 为发展外向型的软件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印度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它拥有世界上第二大的说英语的技术人才群体。印度初期软件出口的 90 %是向美国。由于语言上不存在障碍,同时技术人员报酬相对低廉,使得印度软件企业特别是以客户服务为主的企业在美国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印度软件产业自 80 年代以来取得了异常高速的发展,这主要归功于其经济市场化转型较早、基础设施建设成绩突出,鼓励出口的税收优惠等产业政策,非营利的行业协会发挥了应有作用以及严厉的知识产权执法等等。但是,印度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产业发展也带来出口结构不合理,与国内经济体系脱节,产业附加值低以及企业素质不足等等问题。印度的经验,教训及其对策对我国发展软件产业有很重要的启迪作用。这一点是非英语国家包括我国难以效仿的。

2.软件产业政策

在电信港建设的推动下, 印度软件业出口从 80 年代初就开始表现出显著的增长潜力。从 1986 年开始, 政府认识到软件产业的潜力, 开始主动采取措施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促使其成为出口产业。1986 年, 电子部放开了软件进口,取消了进口的许可资格要求,将关税降低了 60%,并为进口软件供应外汇。政府成立了“软件发展促进局(Software Development Promotion Agency)” ,刺激软件出口和国内市场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印度政府实施了好几个计划,来促进软件产业的增长。同时也颁布和实施了许多项目和政策措施,以促进软件出口,扩大国内软件基础。印度政府最成功的计划之一是软件技术园区计划。该计划在电子部领导下由各印度软件技术园区实施。通过向园区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促进软件出口,包括 :

1 .外资投资,包括全额投资,都自动获得批准 ;

2 .在企业运营最初 8 年内可有一个 5 年的免税期 ;

3 .在承担一定出口义务的条件下, 进口资本品可以免税 ;

4 .产品的最多 2

5 %可以在国内关税区(Domestic Tariff Area)销售;

5 .本地购买不征收货物税 ;

6 .提供高速信息通道 ;

7 .提供便利,廉价的基础设施;

8 .软件园内各单位可以零关税进口电信基础设施 ,且不必承担出口义务。对于软件园区以外的所有软件产业企业, 印度也同样提供了优惠政策,包括 :

1 .软件进口零关税。软件产业是首先达到了世贸组织所要求的零关税贸易体制的产业。

2 .软件出口利润100 %免税。

3 .外商直接投资占 51 %以内的项目自动获得批准。

4 .进口资本品在承担出口义务的条件下可适当减免税。该项适用于国内关税

区内的单位。上述各种优惠政策对刺激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据统计 ,到 1990 年,软件业的大多数利润实际上来自于税收豁免。而 1992 年, 政府更建立了免关税的软件出口特区。

3.成立 NASSCOM

NASSCOM 是“全国软件与服务企业协会”的缩写。它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商会,而是印度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机构。NASSCOM 建于1988 年 7 月 ,是一个非营利机构。其初始目标是促进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以软件为主导的发展。特别是要活跃软件和服务领域的商业与贸易活动, 鼓励软件技术方面的研究活动。印度有超过 500 家软件企业是 NASS COM 的成员。

NASSCO M 成员企业收入占印度软件企业总收入的 95 %左右。其成员中 ,既有私有企业 ,也有公共企业;既有国内企业 ,也有跨国公司的机构。在印度, 凡雇员在 20 人以上的软件企业 , 几乎没有不是 NAS SCO M 成员的。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 ,N ASSCOM 既承担了大量公共性、公益性的职能 ,承担了行业规范和管理职能 ,同时又避免了政府直接干预 ,保障了印度软件产业以民营化、自由化的方式健康发展。

4.90年代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 90 年代以后,印度的软件产业政策除坚持原有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外 , 主要措施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

1.更大幅度地推进市场自由化和民营化。

此前,印度在采取优惠政策对软件产业进行局部刺激的同时 ,整个经济体系并未理顺 ,关税体系也存在问题,如各种优惠政策造成进口关税税率不一致。90年代以后,政府采取措施 ,进一步推动印度经济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力图使国内各产业的发展有更健康和开放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 :

1)给予外国企业与印度企业同等的待遇;

2)印度或外国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满足政府 1991 年颁布的新产业政策的要求 ;

3)外国企业可根据外汇需要,自由地回汇利润或回流资本 ;

4)将根据严格的时间表,逐步使关税结构符合国际惯例。印度已经签订了世贸组织的国际关税协定。电信业自由化是印度市场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也是对软件产业发展具有关键推动作用的一个方面。独立以来,印度的电信系统一直由电信部控制 ,电话和电报都是垄断的。电信业相对不发达。以装机容量为例, 印度试图使电话装机的数目在 2000 年翻两番达到 2 千万部, 由于财政约束, 这个目标可能达不到。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电话装机已达 8500 海外调研10/1999 中国软科学 117 万部。但是,拉奥政府在 1991 年 7 月改变了形势, 它取消了电信设备的特许生产制度 , 并向外资开放了这个领域。若干合资企业成立了,并从电信部手中竞争合同。1992 年,电信部与西门子、富士通和爱立信签订了提供交换系统的合同。原先国有的研究基地 Telema tics 中心的预算遭到消减 , 它的乡村电话交换技术被采用了,但它的瞄准城市的交换技术没有达到电信部门的最低要求而未被采纳。印度政府还有把电信部门私有化的计划。

2 .大大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此前,对进口软件的复制和盗版等问题 ,印度政府迟迟没有制订政策。其知识产政策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诟病。90 年代

以后印度政府明显加大了力度。1994 年, 印度对原订于1957 年的版权法着了重大修改, 并于1995年5月10 日生效。这是印度版权保护的一个里程碑。修改后的印度版权法成为世界上最严厉的之一, 它第一次清楚地阐明了版权人和用户的权利, 禁止未经许可出售、出租或供给他人出售或出租任何计算机程序的拷贝。最重要的是,修改后的版权法对软件版权违法者将处以严厉的惩罚和罚款。他们将同时面临民事和刑事指控,可被处以 7 天以上、3年以下的监禁,并处5万到 20 万卢比的罚款。版权执法也得到强化, NASS COM 于 1994 年 8 月在新德里开通了反盗版热线,在3年零 8 个月的时间中 ,接到 16255 个电话 ,其中大多数是询问购买正版软件的渠道(占 43 %)和举报盗版线索的(占41%)。印度警方也在 N ASS COM 和商业软件联盟 (BSA)配合下,从 1995 年 7 月开始,连续开展了十数次打击盗版运动,查处使用、传播和销售盗版软件案例多起,共逮捕 41 名违反版权法者。

三、印度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整体力量仍然有限

印度软件产业虽然异军突起,但整体上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印度软件出口大部分是出口到美国,但是其在美国软件市场总额中只占不到 2 %。可见,印度还远远称不上一个软件强国或大国。

2.出口结构不合理

虽然印度软件产业以大量向发达国家出口而自豪, 但印度软件产业的出口结构并不十分合理。首先,过分依赖美国市场。向美国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值的 60 %。最大的原因是印度的出口优势还是建立在廉价的高技术劳动力上,而这种高技术劳动力优势和语言优势密切相关:在不讲英语的欧洲和日本, 印度技术劳动者就难以赢得客户。印度软件业存在着语言依赖性,说明它尚未真正国际化。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印度软件出口中,属于(相对)低技术层次的定制软件服务占了绝对大的比例,说明其软件产业整体发展层次依然不高。直到 1995 年,印度软件出口的主要形式还是“承包项目”或是“专业服务” 。一般来说 ,这种“现场服务 (on-site service , 开发工作在客户的办公场所进行)”是低劳动附加值的定制编程和测试工作。因此,印度软件出口主要还是依靠廉价又具有良好编程技巧的人力资源 ,承揽一些利薄,技术层次低的工作。正因为附加值不高 , 所以印度软件出口在相当长时期内 ,其主要利润来源是税收优惠 !

最近3年, 由于印度自身的努力 ,加上欧美为限制廉价高技术劳动力的竞争, 对印度技术人员的签证施加了种种不寻常的限制, 迫使印度软件业减少了以“现场服务”为表现形式的项目承包和服务活动,而增加了异地服务和成套软件的出口。1998 年度印度软件出口的形势如下表 : 表面上 ,现场服务比例有所下降(在 1988 年,现场服务比例高达 90 %)。但一则其仍然高达 59 %, 二则在“异地服务”部分中,绝大多数实质上只是利用了近年来发展出的高速数据传输手段, 包括借助互联网等等, 把原来通过现场服务做的工作变成通过“远程”方式来做罢了,其实质内容并没有深刻的变化。如果我们把现场服务和异地服务两者相加, 其比例仍将高达 91.2 %, 而真正反映技术水平的“成套软件”部分,仍只占出口的 8 .8 %。更进一步 ,与上一年数据对比,当时三类出口

的比例为 58 .7 %, 30 .2%和 11 .1 %。可以看到,一年内现场服务比例基本未变, 而成套软件部分反而下降了,异地服务部分上升 ,说明在互联网等先进通信手段支持下 ,印度软件产业反而有了进一步的“服务化”趋势。虽然一年的变化趋势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这至少不是什么好迹象。

因此 ,在印度软件业出口繁荣的背后, 仍然隐藏着软件构想和设计能力的匮缺。印度程序员不负责设计 ,也不承担富有挑战性的项目管理工作 ,只是依从外国软件客户已有的定制设计。他们不需要创新的、有机的理解,或与最终用户切磋。印度软件业出口的增长实际上主要是人力资源投入的线性扩张, 并不伴随技术层次的显著提高。此外,现场服务的一个重大缺陷是,这样做出来的软件无法重复使用。从客户定制的编程中获得的经验很少能转变为具有普遍市场的软件产品。这意味着收入是一次性的。因此 ,公司也就会始终处在财务压力下,无力在基础性的研究开发上大量投入。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使得公司“锁定” 在低附加值服务的层次上难以跳出。更详细的资料表明,最近一两年印度软件服务出口中, 很大一部分来自为发达国家解决千年虫问题上。然而千年虫问题虽然是个数千亿美元的大市场, 本身却并非前沿问题。它只需要大量人力进行单调的代码检查、检测和修补。印度软件人员因工资低廉而在这方面有优势, 但这却诱使大量优秀的印度软件人才投身于这种简单的编码工作,脱离了潜在高附加值的活动。那么,2000 年以后他们干什么呢 ? 当然, 类似的市场是存在的 ,比如欧洲货币统一过程中大量的程序转换问题, 但无论如何这类重复性劳动似乎不能增加印度在创新性知识方面的储备。

3.国内市场不发育

出口导向型的软件发展战略造成了国内市场的不发育。1997 -1998 年度 , 国内市场总量为351亿卢比 ,而出口为 653 亿卢比,国内市场只占 35 %。而且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是互相分割的。这意味着,印度软件产业的高速成长,在增加外汇收入的同时,却没有对本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更糟的是,虽然印度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 90 年代做了一些工作来促进国内市场的发育 , 国内市场在软件产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却仍然不断下滑。

最近5年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出口部分是 57 .44 %, 而国内市场部分只有48 .26 %, 比出口增长速率低了将近 10 个百分点,意味着相对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国内软件市场不发育的原因主要有:

(1)国内计算机普及程度低;

(2)立足于本土的研究开发少 ;

(3) 面向国内市场的软件工程技术更新速度不够快 ;

(4) 计算机维护公司(Computer Maintenance Corp , CM C)垄断了许多来自政府的国内软件合同。对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进行进一步分析 , 可以更深刻地揭示一些结论:国内市场中 ,占份额最大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和套件”(52 %),而出口市场中 , 份额最高的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专业服务”

(48 .4 %)(见表 2)。由此可见 ,国内市场不发育 , 实际上意味着印度软件产业总体水平的提升受到限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由于在出口导向政策鼓励下,进入印度的跨国公司往往无意进行本土化开发,而更多依靠从海外招来项目,然后利用印度的廉价技术劳动力开发,再出口海外的经营战略。这个战略是可以理解的 ,但其客观结果是使得印度软件产业“锁定”在低附加值的服务工作上。而且 ,服务的大量出口使得印度的有限的优秀软件人才脱离国内市场, 向

海外或跨国公司流动。造成面向国内市场的工资也被抬升而过分膨胀, 软件编写工作成本也被相应增加。造成人才的流动性过大(30 %)。不包括公司内部或最终用户自己的开发活动。其中,培训包括与产品销售有关的培训、项目培训和公司培训。

4.国内企业素质不足且缺少自有品牌

根据一个由美国匹兹堡 Carnegie Mellon 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 I)设计的业界标准来衡量,印度本土软件企业素质普遍不敌跨国公司。该标准称为“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它把产业成熟度划分为 5 级。目前在印度只有摩托罗拉的印度公司和 IBM 的一个项目达到了第 5级。另有6个公司达到了3到4级 ,其中5家都是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本土软件企业最高只达到 2 级水平。印度公司的低素质, 主要表现在软件生产率低,且缺少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系统方法。印度的软件海外调研 10/1999 中国软科学 119 工程师一般都亲自编码,这就很可能降低其下属员工的生产率。印度公司实施软件项目往往没有成体系的程序,而且很少公司系统地监测并建立与生产率有关的数据。

在 90年代初期, 印度的生产率据估计只有美国的 30 %。此外,印度许多公司在出口市场上依赖于跨国公司在印度的子公司,其产品都是打上这些跨国公司的品牌。直到最近,才有少数公司开始寻求通过 ISO 9001(欧洲标准)、IS 14000(印度标准)和 IEE E(美国标准)的认证。在 1997 -98 年度,近 60 家公司通过了 ISO 9001/2 的认证, 约占 N ASSCOM 成员的 13%。另外,在“异地服务”取代“在场服务”的过程中, 虽然工作的技术含量未必有实质性提高 ,但管理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了。异地服务意味着本土经理开始管理海外项目,促进了管理技能的本土化,将有利于印度软件企业提高素质。更重要的,异地服务通过使用互联网等手段,可以使印度企业直接接触海外客户 ,从而更有可能开拓自己的品牌。

四、印度软件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中国和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同样将发展软件产业提高到战略高度的国度,有着相近的起步时间、相当的产业规模,但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出口能力等却存在明显的差别。根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2001年我国软件出口额仅为7亿美元,而印度软件出口额为71 亿美元。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两国的信息和数据管理的科学基础建设起点不同。现代信息论从 12 世纪 ;20世纪40年代创立至今,在实用工程技术上,都是采取以英文为主的数据管理和传递的软硬件基本设计。由于受了近400年的英国殖民地统治,印度的第二官方文字是英文,印度信息和软件产业一开始就与国际环境接轨采用英文,因而可以直接使用现成的实用工程技术,这等于为印度节省了30年的基础建设时间。换句话说,印度软件产业的基础建设在美国已经完成了。由于这些历史的和文化的因素,印度软件产业队伍不但习惯英语等拉丁文字,而且基本上没有文化心理负担。而在中国,由于中文数据管理基础科学研究建设不完备,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近20多年时间里,中国软件产业基础建设被耽误了将近20年。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搞操作系统汉化

和中文输入法,结果,中国软件产业仍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自主发展的水平非常有限。

二是操作环境起点不同。印度软件产业在上马的时候就是网络(C8>D)环境,整个产业基础和人员培训大都是在网络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经过20多年的实践,就平均能力来说,印度软件人员具备了很强的网络意识和能力。中国软件产业的起步是DOS环境,即单机操作规程,整个基础和人员培训大都是在单机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就平均能力来说,中国软件人员的网络意识和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因此,两个国家的软件产业发展倾向也大不相同。由此可见,印度软件出口发达是跟全球范围的网络技术发展密不可分的。与印度软件产业相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优势在于有巨大的国内应用市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产业主要以内需为主的优势正逐渐释放出来。虽然 ,目前中国本土的优势比印度更受欧美企业青睐 ,但印度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甚至到中国市场竞争国际外包项目 ,给中国企业造成不小的压力。印度国内最大的四家软件企业 2002年均登陆上海。2003年 3月 ,印度 36 家中小型软件厂商集体落户烟台。它们所以这样做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方便地拿到日本、韩国企业发出的软件外包订单 ,而日韩企业的这部分订单原本是要给中国企业的。

2.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面对印度软件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软件企业如何应对? 结合印度软件外包模式的经验教训 ,我们认为,中国软件企业应当做到:

(1)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强化质量和服务意识,重视国际市场

一方面 ,努力争取外包业务以增加收入 ,锻炼软件开发人才,增加就业。

另一方面 ,重视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国产优秀软件“外语化” (相对于国外软件的“中文化”而言 ) ,再以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推销给国外的政府、企业和民众 ,从而进军国际市场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以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和出口收入。正因为印度软件业 80% 是外包业务 ,主要市场在海外,也提高了软件公司国际市场的眼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为参与国际项目外包提供了契机 ,中国企业既可以通过项目承接盈利 ,又可以学习先进技术、国际操作理念和管理方法。

(2)不迷信照搬印度模式,必须更加注重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如Linux 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等)首先瞄准国内需求,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软件产品 ,在嵌入行业应用上下工夫。

中国软件企业必须清醒认识到 ,软件出口对于中国软件产业水平的提高没有根本性帮助 ,也无助于中国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最终解决。倪光南院士指出了印度软件出口的局限性: 2001年在全球软件总额中 ,印度只占1. 6% ,与第一位的美国 (占 42% )相差极大 ,也远不及欧盟及日本。印度的软件出口主要是为美国软件公司进行加工 ,而加工者一般不拥有最终的软件产品和知识产权 ,因此这种软件出口不是产品和知识产权的出口而是软件劳务的出口。印度的软件工厂仅是做软件开发中的部分工作 ,是一种“软件代工者”。此外,外包业

务受国外软件产业的牵制过大。

(3)更加注重加强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引导,推进软件企业兼并,整合 ,壮大企业规模

目前 ,国内软件企业数量虽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国内一些通用软件厂商虽然品牌很大,但业务收益却无法提升。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追求短期利益的功利趋向十分明显 ,面对具有明显市场机遇的产品便会蜂拥而上 ,一些软件商只得进军目前“有利可图”的有效市场。这导致产品种类单一、低水平竞争和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不利于软件公司的长期战略性发展。

(4)提高软件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整体能力

外包对软件企业管理水平、维护能力,以及商务、法律的国际接轨都有相当的要求,讲究的是低成本和高质量 ,管理比技术重要得多。有关专家分析认为 ,国内软件开发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软件企业相对松散 ,质量管理也处于弱势 ,很多还是作坊式的研发。所以目前软件外包 ,只能说是一种赢利模式 ,就好像工厂机器化生产的产品比手工作坊的成本要低很多一样。国外厂商把工作包给我们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开发成本低 ,这就决定了软件外包利润空间有限。所以更需要我们的软件企业在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上下功夫 ,以尽可能拓展利润空间。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本文摘抄赛迪IT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一文目录纲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更了解印度有所帮助。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上篇国民经济比较篇 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2001年11月26日,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全国军校联合会成立52周年纪念会上说,印度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世界领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环境 (一)地理位置 1.印度:盘踞在南亚次大陆的雄狮,扼印度洋咽喉 2.中国: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国家,有漫长的海岸线 (二)资源与能源 1.印度:印度自然资源潜力大,海洋资源丰富 2.中国:中国能源蕴藏量大,但开发程度较低,人均量少 二、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概况 (一)中国比印度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快,规模总量大 1.1950年印度经济水平比中国高(印度国民收入为美国的 2.3%,中国为美国的1%) 2.1980年两国GDP总量几乎差不多,而且印度还稍领先 3.2001年,印度GDP为498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 (二)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共性 1.人口负担重,经济结构层次低 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中印同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印度 1.印度是农业大国,但生产率水平低,增长速度慢 2.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略高于印度,但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四)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核心 1. 中国和印度共性是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2. 印度30多年来工业平均增长率5.8% 3. 中国从1952年以来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5% 三、中印对外经贸情况比较 (一)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占绝对优势 1.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32位;2001年提升至第6位 2.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而印度不到1% (二)对外经济活动能力中国远胜印度 1.2001年中国直接利用外资(FDI)468亿美元 2.印度利用外资不足,2000年利用外资2 3.2亿美元 3.中国外汇储备多,抗国际风险能力强(200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1656亿美元,2001年底突破2000亿美元 4.印度外贸长期处于逆差,积累的外汇极为有限(2001年印度外汇储备约450亿美元

个人自我剖析材料

个人自我剖析材料 作为一名森林公安民警,回想自己的经历,反思自己的工作,仔细查摆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 2、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意识不强。对于领导交给的工作,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但没有积极主动地想一些更好的办法,为领导为工作出谋划策。 3、进取心不够。对自己的工作和现状有一种盲目的满足感,主观上不够努力,一切顺其自然、听之任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平时忙于工作,忙于事务,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很少。 2、自身素质有差距。我在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知识等方面与所担负的工作责任还不完全胜任,对有些问题考虑不深不细、缺乏长远眼光。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对自己的要求】: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面系统学理论,把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深学透,努力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谋发展,开拓创新干工作。

2、振奋精神,再立新功。首先树立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两个务必”,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学无止境。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尽自己全力奉献林业及森林公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从自身做起、切实落实工作效果。工作上牢固树立争一流的思想,对个人要求上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努力干好本职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在工作方面要以大局为重,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搞好其它工作,使派出所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摆到第一位,努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印度软件产业发达之谜

深度解析:印度软件产业为何如此发达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形成了若干规模不等、各具特色的软件产业聚集地,如美国的硅谷、日本九州的硅岛、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园等等。这些产业聚集地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印度的软件业聚集情况颇具借鉴意义。 印度是IT人才的硅谷。在美国,超过18%的微软员工,16%的IBM员工,17%的网络人才和超过10%的医生,21%的护士曾经在印度接受过教育。美国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通用电器、捷运公司甚至五角大楼都采用印度的软件。在硅谷的各大电脑公司里,有众多的印度人肩挑研究开发的大梁,连德国也已经宣布要从印度引进软件人才。 由于决策和定位得当,印度迅速崛起为一个软件生产大国,1990年其软件产值为5000万美元,到2004年印度的软件出口值已达120亿美元。印度还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2008年要实现软件出口500亿美元,力争成为世界软件出口的龙头。印度软件业发展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政府大力支持。据资料显示,印度软件业自1993年以来的年均增长速度为50%左右,1998~1999年度印度软件业产值为39亿美元,其中出口为26亿多美元,是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和出口国。印度软件业占据世界软件市场16.7%以上的份额,印度软件产品大多输出到美国,其次是欧洲。印度的软件公司承揽了美国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运行软件,以及伦敦地铁的运行软件,其设计技术堪称一流。 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称,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国外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难怪,微软的比尔。盖茨访印时惊呼:“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 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但印度政府的发展策略是从几个主要产业入手,使用有限的资源和集中的政策扶持发展相关产业。其成效就是使印度成为了世界软件第二大国。 上世纪80年代初,拉吉夫。甘地政府明确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其政府推动和政策切入点就是软件业。1984年印度政府颁布了计算机政策,明确了软件业为产业,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和优惠(中国在2000年国务院的18号文才明确了软件业的税收优惠等政策)。1986年印度政府又颁布了《计算机软件出口发展和培训政策》,为软件生产提供了一切必需的投入,如提供进出口用汇便利、金融支持、人员培训、高速数额传输、简化投资和进出口手续等;并给予税收优惠,如免交国内货物税、进出口生产的软件全部用于出口的,可免交关税等等。 其中,制订软件技术园区计划的政策成为印度软件腾飞的助燃剂。 1990年印度电子工业部宣布了首批3个软件科技园区(STP):班加罗尔(BangaloRe)、布巴内斯凡尔(Bnubaneshuar)和浦那(Pona),1998年又宣布了25个软件科技园区。在1984、1986年相继颁布的政策导引下,以软件科技园区为主的软件企业得到很大发展,软件制造商收益不浅。 1992年设备和产业进口的许可证取消,加上在80年代拉吉夫。甘地政府改变了过去的进口替代政策,强调:“凡是有利于技术更新、有利于出口的,无论是原料、中间产业还是资本成品都可以进口。”这些相应政策,大大刺激了印度出口导向型的软件业发展。 瓦杰帕伊政府成立后,确立要把印度变为“全球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和“信息革命时代先驱”的目标,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莫拉索利。马朗说:“我们错过了工业革命,但我们不想错

印度是如何成为软件大国的

印度是如何成为软件大国的 2005-11-21 【个人中心】【进入论坛】 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10亿人口中约5亿是文盲,但是软件业的成就却举世瞩目。据印度软件行业协会统计,仅10年时间,印度软件业就将日本和欧洲远远抛在了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雄居世界第二的软件大国。近几年,印度软件业的年增长率均在50%以上。在全球被评为软件能力成熟度5级的40家企业中,印度就有29家。同时,印度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软件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印度人把软件业做成了一个大品牌。 依据国情提出培养软件人才的国策 印度在IT领域创造的辉煌,首先应归功于被誉为“计算机总理”的拉吉夫·甘地。他于1984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治国方略,认为印度发展软件业有三大优势:第一,软件业是人口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要求有高技能的年轻人。而印度软件业的发达也正是得力于其400万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第二,发展软件业需要普及英语。而印度是长期英属殖民地,英语相当普及,储存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讲英语的科技人才库。第三,发展软件业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数学发达的国家,数学教育课时很多,中学的数学课课时每年约达200小时。印度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力的培养,从中学开始,试题中就很少出现选择题,而多为综合分析题,促使学生进行完整的思考。正如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教授旁泽光雄所指出,印度的软件业取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重视数学教育。印度软件工程师也认为他们在软件方面的强大实力主要得益于数学。可以说,印度重视数学教育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软件业的发展。 从1998年起,印度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信息化的政策,其中有IT行业政策、软件人才政策,把人力资源开发列为国家的长期政策,大力扶植教育培训,为此还特地重新定义了软件业,把培训也列为软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就是软件,享受与软件同样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还制订了加速培训和吸引软件人才回国的具体政策。第一,除继续发挥名牌理工学院培养高级软件人才的传统优势外,在400多所大学、1000所工程技术学院开设计算机软件课程,形成多层次的软件人才培训体系。第二,大力吸引外资和私人资本投入计算机软、硬件的专业培训领域,与正规的理工大学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以利于软件人才梯队的成长。第三,为了满足信息时代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各级政府在税收、工资待遇、创业资本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通过实行雇员持股、提高软件人才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等方式,吸引大批印裔海外科技人才特别是软件人才回国服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印度大学毕业生流入美国的累计达54万,5所名牌理工学院毕业生有80%流入美国,美国硅谷的工作人员中有38%是印裔。制定上述政策后,使软件人才在印度本土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纷纷回国,减少了本国人才缺乏的危机。 普及计算机教育从娃娃抓起 随着软件业逐渐成为印度的明星产业,印度政府把普及计算机启蒙教育看成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前不久,印度政府决定将IT教育引入全国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学会电脑基本操

印度尼西亚经济结构与投资环境

印度尼西亚:经济结构与投资环境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库斯蒂亚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持续发展,双方在洋溢着希望与憧憬的气氛中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提高信任,拓宽合作领域;双方高层互访不断,双边贸易与投资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 印度尼西亚政府欢迎中国投资者在印尼开展业务,对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战略表示赞赏。印尼驻华使馆希望以下信息能有助于中国投资者在印尼直接投资,开发资源,发掘机遇。 经济结构 ⒈国内生产总值。印尼1996-1997年间的经济增长率在4.70%至8.16%之间。但亚洲金融危机使经济增长率在1998年大幅度降至负13.13%,1999年则为0.79%,2001年达到3.32%,到2002年进一步增至3.53%, 2003年恢复到4.1%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年终降至5.1%,参考利率回落,卢比对美元比价上升。 私人与政府消费仍是200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私人消费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4.1%的增长率做出了2.8个百分点的贡献,这得益于利率的下降与银行消费支出贷款的增加;政府消费做出了0.8个百分点的贡献;净出口则做出了0.7个百分点的贡献,净投资缩减了0.2个百分点。 投资支出在过去5年中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20-25%,比危

机前的30%以上大大减少。国家发展计划局估计,投资效率有所下降,与危机前相比,一定数量的投资引致的GDP增长减少。投资构成也有变化,过去3年里,投资于不动产的比例增至投资总量的80%以上,而2003年投资于资本货物的比例降至18%以下。尽管强劲的建筑业投资在短期内会使经济增长,并增加就业,但从长期内看,不能提供工作机会。 ⒉通货膨胀。面对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尽管有较大的通胀压力,但印度尼西亚有效地把通胀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一位数之内。这些压力包括卢比对美元的逐渐贬值,对日元的大幅贬值等因素。 投资环境 对于投资来说,印尼有几大竞争优势:1.国土广阔、肥沃,农业、林业、渔业、矿产与油气等资源丰富多样;2.人口超过2.1亿,构成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和富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市场;3.处在跨越数条重要国际海洋运输路线的战略位臵。4.是稳定的民主国家。5.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外币自由兑换。 法律环境 ⒈1967年《第1号外国资本投资法》。外国直接投资(FDI)主要由此法调整,并经1970年《第11号法》修订。政府依法对外国直接投资设立了各种政策和措施,努力促进对印尼的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公司有权在法定成立后经营30年,如在经营期内增

个人自我剖析材料三篇

个人自我剖析材料三篇 篇一:个人自我剖析材料 作为一名森林公安民警,回想自己的经历,反思自己的工作,仔细查摆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 2、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意识不强。对于领导交给的工作,能够认真贯彻执行,但没有积极主动地想一些更好的办法,为领导为工作出谋划策。 3、进取心不够。对自己的工作和现状有一种盲目的满足感,主观上不够努力,一切顺其自然、听之任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平时忙于工作,忙于事务,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很少。 2、自身素质有差距。我在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知识等方面与

所担负的工作责任还不完全胜任,对有些问题考虑不深不细、缺乏长远眼光。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对自己的要求】: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面系统学理论,把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深学透,努力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谋发展,开拓创新干工作。 2、振奋精神,再立新功。首先树立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两个务必”,更新观念,大胆工作,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学无止境。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尽自己全力奉献林业及森林公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从自身做起、切实落实工作效果。工作上牢固树立争一流的思想,对个人要求上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努力干好本职及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在工作方面要以大局为重,在完成领导交办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搞好其它工作,使派出所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摆到第一位,努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法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中广网 2005-12-05 在汽车发展史上,法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早在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军官居尼奥就在政府的支持下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从而引发了世界性的研究和制造汽车的热潮。但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却让法国的汽车研究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828年,巴黎技工学校校长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其独创的差速器及独立悬挂技术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着。 法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汽车是在1890年,由阿尔芒·标致创立的标致公司生产,一战前,标致的年产量达到1.2万辆,到1939年时年产量达4.8万辆.而1915年创办的雪铁龙汽车公司发展更快,在二十年代初年产量就突破10万辆,1928年日产达汽车400辆,占全法汽车产量三分之一。另一创办于1898年的大型汽车厂雷诺汽车公司发展也很快,1914年便形成了大规模生产,一战期间更是因军火生产而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汽车生产。 二战期间,雷诺公司为德国法西斯效劳,为德国军队提供大量坦克、飞机发动机和其他武器,因而战争结束后,雷诺公司被法国政府接管,路易·雷诺也被逮捕。在政府支持下,雷诺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1975年汽车年产量超过了150万辆,成为法国第一大汽车厂商,而标致汽车公司的产量也在战后20年内猛增十几倍,一跃成为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80年代更是超过雷诺而登上榜首。雪铁龙汽车公司则因经营不善而被标致汽车公司于1976年收购。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法国汽车工业受到了一定的挫折,雷诺公司更是连年亏损,1984年产量急剧下降到30万辆,但几年后雷诺公司便恢复了元气,1999年3月还收购了日产汽车公司36.8%的股份,去年的产量达229万辆。 法国汽车的总体特点就是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化的方向,因此在西欧成为家庭轿车的热门,雷诺的“丽人行”微型车在欧洲曾多次获销量第一。但是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借鉴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借鉴 2011年8月,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正式揭牌,雨花台区作为南京市发展世界性软件名城战略的主要力量,软件业发展进入跨越式、高速发展时期。而雨花经济开发区作为软件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功能转换,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印度的班加罗尔市作为南京市软件产业赶超对象,在经过20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誉为印度的“硅谷”,它成功经验值得开发区的借鉴。 一、班加罗尔市及科技园的背景与现状 (一)背景 班加罗尔市位于印度南部,是卡纳塔克邦首府,面积174.7平方公里,人口600万。自1984年印度颁布《计算机软件出口、发展和培训政策》《IT行动计划》开始,软件业发展正式摒弃了自力更生和进口替代。目前班加罗尔是印度工业中心及商业中心,除了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皮革、食品等现代工业外,以软件产业著称于世。 (二)现状 2010年印度软件产业产值731亿美元,班加罗尔约占一半,班加罗尔市与软件相关的企业都集中于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科技园。该产业园1990年由印度电子部批准成立,是印度最大、最著名的

软件科技园,也是全球重要的软件外包中心。班加罗尔科技园企业由外国、本地及合作公司组成,已有高科技企业5000多家(1000多家由外资参与经营),软件企业1400多家。外国公司为其母公司提供离岸外包服务,本地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本地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印度软件百强企业,前二十位贡献了大部分的销售收入。目前园区内印度本地的著名软件企业INFOSYS、WIPRO和TATA(塔塔)咨询公司等,国际知名品牌公司有通用、微软、IBM、甲骨文、德州仪器等。全球500强中就有160多家企业由印度供应其全球营运点所使用的软件。全球软件开发评级CMM的最高等级是五级,印度拥有58家,其中的33家就坐落在班加罗尔。1[1] 二、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的成功经验 班加罗尔软件产业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方面: (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廉价的人力资源 班加罗尔向来是印度的“科学研究之都”和“科学之城”,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集中地,聚集了10所大学, 70所技术院校以及28个国家级和联邦级的研究机构。目前,印度有35万名合格的计算机软件人才,有320万专业人才服务于计算机软件公司。此外大多数企业提供在职培训。 (二)政府的正确定位及高效运作的管理体制

初中地理知识点: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及软件产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及 软件产业 一、选择题 1.印度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是 A.计算机软件B.麻纺织C.航天D.核电 2.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 A.新德里B.班加罗尔C.加尔各答D.孟买 3.印度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不包括 A.劳动力成本低B.英语普及C.信息技术发展早D.位于热带地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崛起,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班加罗尔软 件园被称为“印度硅谷”。读下图。据此回答4~5题。 4.班加罗尔能成为“印度硅谷”的主要优势是 ①人力资源丰富②气候炎热③英语普及④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⑤海运便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5.最新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多分布在印度的 A.中部内陆地区B.东部沿海地区 C.西北部和南部地区D.东北部地区 6.印度被形象地成为“世界办公室”,其发展的产业是 A.钢铁工业B.金融业 C.造船工业D.服务外包产业 所谓软件外包就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他们的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 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的公司开发,以达到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目的。众所周知,软件开发的成本中70%是人力资源成本。下图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

形成年代与分布图”。据此,读图完成7~9题。 7.在印度最初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有 A.浦那B.斋浦尔 C.特里凡得琅D.班加罗尔 8.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是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英语普及③信息技术发展较早④人力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迅速,这形象地称为 A.“世界加油站”B.“世界加工厂”C.“原材料仓库”D.“世界办公室”10.下列图片中,属于印度文化习俗的是 A.B. C.D. 11.读“印度矿产和农作物分布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自我剖析材料

自我剖析材料 通过学习、查摆、对照,充分认识到,“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要害是一方面使党脱离群众、丧失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按照“照镜子”的要求,对照党章和改进作风的有关要求,进行“四风”问题对照剖析,挖掘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尤其检查了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缺点和不足,主要有: 一、自我对照与剖析 形式主义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在政治理论学习中,浮在上面,做一般理解,深入学习思考少,往往把学习文件浏览一下,没有真正研读文件,分析文件,掌握文件的内涵,理论与实践有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二是有时接到工作任务,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三是工作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四深入林农基层少,表现在技术指导、科技服务方面存在着走老路,如在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有时在没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举办培训班,但有时不知道林农是否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并对培训的实效也没有进行反馈。 官僚主义方面:一是与职工谈心少,交流少,没有真正了解职工的思想和工作思路,有时对职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没有经过充分考虑,就给与一定的答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现象。二是宗旨意识不够强。群众意识不够强,虽然也经常下基层调研,但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有时候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完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民服务的宗旨有待加强。三是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科研工作接地气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林农林企、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人才、技术、资源优势突显不够。 享乐主义方面:一是有时在工作中碰到公车调度有困难,就不会坐公共交通前往,在等待公车有空了才出发工作;二是有时在出差时,对方安排了单间住宿,住宿费存在超标现象;三是有过收受土特产现象,有时下乡出于基层热情和熟人情面,收受过土特产。 奢靡之风方面:一是在公务接待中,虽然注意节约,但和“光盘”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存在浪费现象;二是是执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定把关不严,在坚持学习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和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还不够深入,偶有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1、求真务实不够,与时俱进不强。工作中有时侯忽视了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不够,有理论与实践、制度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平时也要求自己工作中要注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有时也存在脱节现象,存在主观主义因素。致使工作有时侯不够深入,不够细致,不够务实。 2、群众观念单薄,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有时侯没有深入实际认真了解职工所想、所需、所盼、所急、所怨的是什么,在感情上对群众有所疏远。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不强,有时侯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指导工作存在主观意志。 3、对自我要求有所放松,没有时刻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有时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一些社会现象见怪不怪,。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不热情接待说明对客人不够客气,每个菜都吃光显得主人寒碜,不喝酒就没有气氛,就不能交朋友,认为个人无法改变,而只能随

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因素分析(20210311090015)

印度软件产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1994/1995 年财政年度,印软件产业的产值是8.4亿美元,出口4.75 亿美元;到1999/2000年度,产值已达57.21 亿美元,出口40.23亿美元;五年间,产值增长近7 倍,出口增长逾8 倍,出口年均增长率高达54%。目前,软件出口已占到了印全部出口的10%强。业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是机遇、条件和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将印软件产业的成功因素归纳如下,供读者参考。 国际机遇 20世纪70 年代,计算机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开始在印度工业界中出现,当时人们不能预知它的威力,更想象不到它将给印度带来多少财富。80 年代中期,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印政府的决策者开始意识到印在发展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优势和潜力,认为它将可能成为印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将在赚取外汇的同时创造大量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正确、客观的认识,不失时机的行动加上政府于1986 年及时出台了第一个“软件发展政策”,使印软件产业很快起步。至70 年代中期,印一批软件企业已积累了相当的开发与服务能力和开展国际业务的经验。在Tata 咨询服务公司、Infosys 和Wipro 等一批成功的软件公司的带动下,恰逢“千年虫”危机和欧洲统一货币,以及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国际软件业务急增,使印软件企业掘得了第一体金,又有一大批软件公司得以成功起飞。 统计显示,仅消除“千年虫”一项,印就进帐25 亿美元。就此,印一批软件公司完成了原始积累,奠定了印度在国际软件市场的地位,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形象,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成功的有利条件 1.语言和数学逻辑思维优势。目前,主宰计算机世界的语言是英语,而大量使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是能讲英语的人。印度有约5000万人(占印度人口的5%)熟练运用英语,堪称世界讲英语大国。这些讲英语的印度人基本上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使得印度人从迅速掌握软件生产技术,到了解世界市场行情,到产品的研发和推销,都占到了先机。其次,编写计算机软件程序需要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而印度人又恰好以这方面见长,因此,计算机软件便成了印度人员乐于、最擅长从事的行业。 2.人才优势。印度有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传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印已成了世界第二大科技人才资源库(仅次于美国)。目前,印有各类科技人员约800 万人,其中有约41 万从事信息技术(IT)产业。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已连续几年评价印在合格工程师和IT 人才的获得方面为世界第一。目前,印有开设IT 专业的工程类院校1032 所,能招收IT 专业学生66214人;加上6 所印度理工学院、2所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和1所印度科学研究院招收的约1200 名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转到IT 专业,印今后每年至少可以培养IT 专业的毕业生6.8 万人。但仅此还远远不够。最近,为克服日益显现的IT 人才供不应求,总理瓦杰帕伊下令成立的“ IT ”人才资源特别工作组制定并开始实施了一个扩招计划,即2001年扩招3.5 万人,再通过建立更多的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和鼓励发展私营IT 教育机构等措施,使印在2008 年的IT 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20 万。可以预见,在未来

浅谈印度软件服务外包发展

浅谈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摘要:近二十年来,印度凭借软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一跃而成世界软件大国。人们往往把中国称作“世界工厂”,而把印度则称为“世界办公室”。作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最早的国家之一,印度发展服务外包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特点,提出对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思考,根据我国实际提出相关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产业经济,软件外包 1.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现状 印度的班加罗尔为当前全世界著名的七大服务外包基地之一,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成功者。据印度全国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相关人士介绍,印度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产值目前已经高达120亿美元。因为经济发展的缘故,印度国内的软件需求并不强,大部分都是作为加工厂。现在印度的软件出口到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已经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占有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已经超过2%。然而,印度只生产现代服务业低端部分,销售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对于印度来说,这样的分工一旦固化是非常危险的,难以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体系,必然导致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印度目前的外包格局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很难摆脱其依附型经济的特点。 2.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特点分析 近年来,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是推进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的一条重要路径。印度发展软件与服务外包的过程中,注重服务外包对吸引外资、扩大服务贸易以及推动服务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但却并不一定有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改善生产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不利地位。

2.1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创新,显现优势特点如下: 2.1.1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 在制定软件产业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培训等方面,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税收优惠促进出口、软件园建设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政府专门兴建软件园发展外向型软件产业。印度迄今已经建成20多个软件园,园内企业6000多家。 2.1.2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诚信体系,保护知识产权。 政府出台反盗版的法律条款,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修改后的《版权法》,明确规定出售未经版权持有者授权的复制计算机软件属于违法行为,被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法律之一。保护软件企业的利益和创新积极性,吸引了大批外国公司在印度设立离岸中心并把更多离岸业务外包给印度企业,为发展外包产业营造了有利的商业环境。在商业诚信方面,印度企业注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注意替客户保守商业秘密,严格履行合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印度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制造软件,除了ISO9000,印度电子部率先从美国引进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在软件企业中大力推行。现在印度是世界上获得ISO9000认证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获得SEICMM5认证的少数企业的最大所属国。 2.1.3招揽海外印籍企业家与技术人员。 美国硅谷的软件工程师中1/3是印裔,美国硅谷约有820家新生高科技企业是由印度工程师创办的,还有数以千计的印度人进入美国企业的高级管理层。

汽车发展史

世界各国汽车的发展史 一汽车的诞生 1.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车驱动三轮汽车。1804年脱威迪克设计制造了第一辆蒸汽汽车。 2.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首先试验成功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3.1986年国际汽车产业界推举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主办国际汽车百年圣诞庆贺的盛典,并公认国际汽车产业界汽车发明家是创办奔驰汽车公司的卡尔本茨先生。所以人们一般把1886年称作为汽车元年。 二汽车历史 车的诞生,车的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点点滴滴。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这篇资写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五大汽车强国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望汽车的发展历史,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三汽车的远祖 在原始社会,人们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工具,将圆木置于重物的下面,然后拖着走,重物即可由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被称作为早期的木轮运输。后来人们发现

用直径大的木轮运输速度较快,于是木轮的直径越来越大,逐渐演变为带轴的轮子,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车轮雏形。车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首先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辆,也是在我们祖先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开拓下,最早驶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黄帝造车之说,故黄帝又号称轩辕氏。轩是古代一种有围棚的车,辕是车的基本构件。所以车辆应当是黄帝首先发明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位管车的大夫奚仲,是中国车子的创造者,也是世界上第一辆车子的发明者。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我国的车工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制造出相当高级的两轮车,采用辐条做车轮,外形结构精致华美,做工也不十分复杂。到西周时期(公元前771年),马车已经很盛行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770年),各诸候国之间由于频繁的战争,马车便纳入了战争的行列,对于当时来说,这便是代表一个国家强盛的极明显标志。陕西临潼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战车式样,代表了2000年前车辆的制造水平。 700多年前的宋代,有位进士名叫燕肃,是一位机械工匠,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燕肃启奏皇帝,详细说明了制造指南车和记里鼓车方法,经允许,他重新制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十六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了"文艺复兴"的前夜,欧洲的马车制造商风起云涌,马车的制造技术有了相当的提高。中世纪的欧洲,大量地发展了双轴四轮马车,这种马车安置有转向盘。车身方面,出现了活动车门和封闭式结构,并且在车身和车轴之间,实现了弹簧连接,使乘坐之人感觉极为舒适。 四汽车发明家时代 19 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

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因素分析.

印度软件产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1994/1995年财政年度,印软件产业的产值是8.4亿美元,出口4.75亿美元;到1999/2000年度,产值已达57.21亿美元,出口40.23亿美元;五年间,产值增长近7倍,出口增长逾8倍,出口年均增长率高达54%。目前,软件出口已占到了印全部出口的10%强。业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的,是机遇、条件和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将印软件产业的成功因素归纳如下,供读者参考。 国际机遇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开始在印度工业界中出现,当时人们不能预知它的威力,更想象不到它将给印度带来多少财富。80年代中期,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印政府的决策者开始意识到印在发展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优势和潜力,认为它将可能成为印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将在赚取外汇的同时创造大量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正确、客观的认识,不失时机的行动加上政府于1986年及时出台了第一个“软件发展政策”,使印软件产业很快起步。至70年代中期,印一批软件企业已积累了相当的开发与服务能力和开展国际业务的经验。在Tata咨询服务公司、Infosys和Wipro等一批成功的软件公司的带动下,恰逢“千年虫”危机和欧洲统一货币,以及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国际软件业务急增,使印软件企业掘得了第一体金,又有一大批软件公司得以成功起飞。 统计显示,仅消除“千年虫”一项,印就进帐25亿美元。就此,印一批软件公司完成了原始积累,奠定了印度在国际软件市场的地位,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形象,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成功的有利条件 1.语言和数学逻辑思维优势。目前,主宰计算机世界的语言是英语,而大量使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是能讲英语的人。印度有约5000万人(占印度人口的5%)熟练运用英语,堪称世界讲英语大国。这些讲英语的印度人基本上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使得印度人从迅速掌握软件生产技术,到了解世界市场行情,到产品的研发和推销,都占到了先机。其次,编写计算机软件程序需要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而印度人又恰好以这方面见长,因此,计算机软件便成了印度人员乐于、最擅长从事的行业。 2.人才优势。印度有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传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印已成了世界第二大科技人才资源库(仅次于美国)。目前,印有各类科技人员约800万人,其中有约41万从事信息技术(IT)产业。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已连续几年评价印在合格工程师和IT人才的获得方面为世界第一。目前,印有开设IT专业的工程类院校1032所,能招收IT专业学生66214人;加上6所印度理工学院、2所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和1所印度科学研究院招收的约1200名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转到IT专业,印今后每年至少可以培养IT专业的毕业生6.8万人。但仅此还远远不够。最近,为克服日益显现的IT人才供不应求,总理瓦杰帕伊下令成立的“IT”人才资源特别工

印尼产业结构

印尼产业结构 印度尼西亚用了30年时间,使人均国民收入从1965年的5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900美元。花10年时间实现纺织品自给并开始出口,用15年时间实现稻米自给,使日用品自给率达到90%以上。近25年来,全国生活贫困者从60%减少到14%。印度尼西亚产业结构已由原先单一种植业为主转变为工矿业、农商业和服务业并重的结构。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对外贸易,已从以前只依靠农产品,以及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前期主要依靠石油出口,逐步实现多元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国内投资总值从11%提高到31%,国内储蓄总值从14%提高到38%。近年来,教育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人民寿命延长,中产阶级增加。 农业发展的特点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比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农业,实现了粮食自给。 1945年独立时,印度尼西亚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发展缓慢。60年代末以来,政府采取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积极开发自然资源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措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也促使农业较快发展。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重点是农业、林业和水利;“二五”时期重视民间种植园发展,曾制定一个种植园十年规划;“三五”时期,一方面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一方面积极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鸡业,从而使畜牧业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1.63%增加到5.5%;同时,民间种植园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0.52%提高到4.5%;此后印度尼西亚进一步扩大稻米自给率,同时力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如今,印度尼西亚农业已取得明显进展,食品已由过去严重匮乏变为自给有余。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从前主粮大米大量依靠进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给;由于气候不宜种植小麦,面粉尚依赖进口。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继续大量出口,换取外汇。畜产品消费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国内肉类消费量从1969年的31.1万吨上升到1994年的148.3万吨,增加近4倍;蛋从2.6万吨增至50.9万吨,增加19倍;奶从17.7万吨增至89.5 万吨,增加5倍。由于畜禽生产从80年代起迅猛发展,已从过去严重供不应求而做到基本满足要求。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结构,种植业占90%,养殖业占10%。种植业产值增长较快,1970-1990年,从98.7亿美元增长到218.81亿美元。1991年种植业产值达到224.05亿美元,养殖业产值为25.03亿美元。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布局,可按各大岛划分。爪哇岛集中了全国60%稻田,成为国家的粮仓,其他农作物均有种植,畜禽业发达。南部巴厘地区地势平坦,也盛产水稻。苏门答腊岛为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稻田面积也较大。南加里曼丹丘陵起伏,以橡胶等经济作物为主。西伊里安的农业已在开发中,以经济作物为主,草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大中型畜牧场。 印尼工业发展的方向是加强外向型的制造业。 1995年制造业、采矿业产值各为919290 和351450亿盾,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3%和8.4%。主要部门有制造、采矿、纺织、轻工、装配业等。1994年、1995年制造业增长率分别为12.5%、11.1%。工业品出口额已超过29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4.5%。1995年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煤炭生产约3830万吨,其中出口3160万吨,成为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南非的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