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一定要养成的11个好习惯

初中生一定要养成的11个好习惯
初中生一定要养成的11个好习惯

初中生一定要养成的11个好习惯

1. 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因素,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 演讲、自我表达的习惯。学生要学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水平,并经常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3. 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这个年龄可塑性大,为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老师、家长,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 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5. 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每一天、每一节自习课都要提前有目的、有计划,计划要涵盖时间、内容、方式、落实情况的检查手段。

6. 预习习惯。很多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形成了预习、自己钻研的习惯。反之,学生不自己钻研,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来时告诉他,机械被动地接受别人的东西,这样难以成为好学生。每天都要给自己留出预习的时间,让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水平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家长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 适合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升老师的水平水平,适合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升到一个适合全体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合老师,长大了适合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要用眼睛向内、提升自我的方式去适合,与老师共同进步。8.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尖子学生做尖子学生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我们要永不言败。

9. 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用脑的习惯。课堂是我们活跃思维,积极同教师和同学实行交往的时刻,仅仅专心听而不能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并参与老师的提问、同学的讨论等活动,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0.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都有,要学会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要即时捡回来。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进步。找到能够接受的题、同等水准的知识点实行研究,为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多找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 即时总结复习、用好课本的习惯。“学而时习之”,我们要遵循学习规律,即时复习,当天任务当天清。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经常实行章节的总结,在总结时要把课本的整个体系通过目录认真看,各部分不能割裂开。

这么多的习惯我们能够根据班级和个人的情况逐步来,不要贪多,但要马上付诸行动。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克东二中刘丹丹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浅谈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正稿)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一) 就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说,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 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

浅谈中学生在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高中生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初中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一、现状 近年来,在一些专家学者的推动下,养成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纷纷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养成教育探索和实践,不过从家长和社会的反馈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重文轻习”的传统教育习俗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青少年优良习惯的养成依然任重而道远。 前面提到,很多地方和学校积极响应专家学者的号召展开了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这和过去相比是有进步的,至少说明他们意识到养成教育的严重意义,并且也在一定水准上推动了养成教育观点的普及。 不过为什么在学生身上的表现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校长要求全校班主任在学期初就告知各自班级的学生,周一统一着校服参加升国旗仪式,没有做到的学生将在校园广播上点名批评。因为种种原因,大都这样的规定不可能坚持到学期结束,而离开了批评的提醒方式,不穿校服的学生越来越多,着校服参加严肃的升旗仪式的习惯也不可能成为全体学生的安定表现。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就是作为养成教育的组织者,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参差不齐,习惯训练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到了学生那里自然不会重视。 2、学生的接受水平无限 进入初中阶段,尤其是生理的一系列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但多数时候仅仅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在自我评价方面普遍偏高,往往夸大自己的品质和水平。初中生在发现和探索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方面都增强了,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但其发展还很不完善,简易毫无根据地争论,钻牛角尖,看问题鼓励偏激,好走极端;在对立环境作用下,极易出现缺乏自制的行为;对积极的意志品质与消极的意志品质的界限理解含混。他们的情绪情感易冲动不清静,不善于自制和自控,遇到批评易焦急。二、对策分析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校“三、四、五、六”养成教育。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习“三管稳”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管稳口、管稳手、管稳脚能力。 2、通过学习“四步走”教育,使学生养成教室里面慢慢走、走廊上面轻轻走、上下楼梯靠右走、就餐放学排队走能力。 3、通过学习“五做好”教育,使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纪律好、课间休息秩序好、校园集会做操好、仪容仪表卫生好、遇见客人礼貌好。 4、通过学习“六节约”教育,培养学生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节约一角钱,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历来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教师指引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高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这是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去阅读,去获取知识努力,赋予他们终生学习的理念。本文结合初中生在阅读中存在的负性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一系列循序渐进地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希望给教学带来一些借鉴。 标签: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 一、浅析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和意义 新时代,随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学会学习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中已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学?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有用的知识呢?是阅读。它是我们获取外界知识和信息的有益渠道。并且,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过日复一日大量的阅读,人与人之间的“知沟”越来越发展成“数字沟”、“信息沟”。近些年来,大多数中学生,阅读都呈现负性状态。殊不知,阅读能力的低下将使学生难以融入社会,尤其体现在与人交往沟通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以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为奠定,因而正确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便成为教学中首当其冲的问题。 二、影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因素 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阅读的负性现状一般由内外因共同作用而成:一方面体现在初中生阅读思维意识薄弱、自我效能观低、价值观念不够、阅读知识缺乏;另一方面是由新课标的阅读限制、选录文章的可读性不强、教师固有知识体系的缺陷、考试局限于内容形式、社会背景文化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所造成的。 三、如何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 1.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研究表面,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应运用这一理论,针对兴趣调动及培养设计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从初中生年龄、心理、情感因素着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规划。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创设使学生感到新奇、吸引力的教学氛围,营造轻松亲和的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操作: 1.1名人引导效应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内容摘要】 新课标强调,初中生应该具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引领学生了解阅读文本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反映的主题,一篇经典的传世佳文总是在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前提, 二、积极创设阅读文学作品的教学情景,用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理性探究,挖掘文章主旨,开启学生心智,第一,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第二,对重点词句、语段的隐含义的提问,第三,就文章反复处提问,第四,就文章矛盾处提问, 四、引领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标强调,初中生应该具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就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下关于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引领学生了解阅读文本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所反映的主题一篇经典的传世佳文总是在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环

节,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重要前提。教学中,要适时地引领学生借助教辅工具书或传媒工具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较为全面的了解,为理解文本主题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时,若不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前提下教学此文,学生就很难理解文章主题。再如,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教学这篇文章时,如果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就会曲解文章的主题。 二、积极创设阅读文学作品的教学情景,用激情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基础。为此,教师要营造一种积极的阅读教学氛围,创设阅读情景,让学生真正从情景中获得学习的东西和源泉,唤醒学生的情志,实现学生的生命感悟。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写的抒情散文《春》,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通过几组图片让学生感知春天之美,或播放几首春之歌,或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读,以此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引导学生质疑提问,理性探究,挖掘文章主旨,开启学生心智 第一,对文章的主旨性内容提问。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引导学生完成阅读目标并掌握更多的信息。 第二,对重点词句、语段的隐含义的提问。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种习惯.一个阶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人的生活.生于一个人,每个人都需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良好的习惯是帮助我们建立成功人生的. 好习惯是终身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一个好习惯,你对你的生活有无限的兴趣,你有不良的习惯,你有一笔你一辈子都买不起的债. 你可以控制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你无法控制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你是主人或奴隶;一切都在你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可以看出,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学习习惯是什么 所谓的习惯是通过反复练习巩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的自成一体的学习习惯. 一旦学习习惯得到发展,它就会以一种无法控制和意想不到的方式继续下去,就像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一样.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行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中学生必须学习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并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吻老师并相信它.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同时面对各种各样的老师. 因此,学生应该学好.除了我们的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和适应学生,学生必须尊重教师,适应教师,并学会欣赏他们的老师.不同层次的教师,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适应,眼睛向内,自我完善,与老师一起进步.从现在 起适应老师,我从小适应社会.不要在没有一点小心的情况下抱怨环境. 2,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一个指导,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解决它.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材,您可以独立地理解知识,掌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的联系,反复提炼,理解教科书,加深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水平越高,自学的意义就越重要.目前,的高考是对有潜力学习的学生的高要求. 预读是培养自学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准备 教科书,自己查找信息,研究新知识的关键点,发现问题,然后专注于在 课堂上解决问题,掌握讲座的主动性,并使讲座成为目标. 3,专心于上课的习惯 教学和学习应该是同步的,应该是和谐的.因此,学生应该专注于课堂,专心听老师,认真听同学,把握关键点,困难和疑惑,并在积极思考的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及培养心得

初中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心得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一直以来,每一个班主任都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把贯彻道德规范同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的成绩。我个人也有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下面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班规,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苗圃。新组建的班级,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毕竟会不同,必然会不利于班主任的协调与管理。为此,我在每学年开始都会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制定班规。班规的内容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训,如我们1301班的班训是: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目标是:共同打造一个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型班级。然后通过班规约束班级的整体行为,初步使班级形成目标明确、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完成后,将班训、班规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遵守得好的,及时表扬。故意违反的,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以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很重视的教育方法。 1、利用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可以从政治、语文课本和经典读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等,把这些名言警句带进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义,领悟其中的内涵,在日常生活实践其中的真理。 2、发挥班主任本身的示范作用和督导作用 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班主任要从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如提前进教室、弯腰捡垃圾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通过表扬和批评、量化公布等手段,增强了学生讲卫生、争文明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伸伸手、猫猫腰”捡垃圾活动,班主任也积极参加,教室讲台前的粉笔头及时捡到粉笔盒里,废纸、脏物及时捡到垃圾筐中。由于我们班主任注意了身边小事的示范作用,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不论在教室、宿舍还是校园都受到良好的影响。 我们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一特殊职能就决定了与学生的广泛接触与相处,正确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推动力。为了达到利用小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目的,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应做到“四勤”:一是“腿勤”班主任上班坚持“教室——办公室——宿舍——清洁区”这条路线,及时发现各区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眼勤”,勤观察并善于观察,捕捉苗头性的东西,使一些小事变成教育引导学生的素材,如我发现个别学生盲目追求时髦,偷偷染发,穿耳洞,就教育学生说我们是花季般的年纪,青春、

谈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谈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中学生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中学生怎样提高阅读能力 中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技巧: 一、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学会“择书” 阅读,应是一项主动的过程。 跟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一个“瞌睡”现象:不少学生提到“一读课外书就犯困”,甚至一想到读书,就哈欠连天。 我都会问他:你喜欢读这本书吗?学生往往摇头否定。 其实,出现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进行的是“被动式”阅读,对阅读的书完全没有兴趣,并非是他们不喜欢阅读。 “择书如择友”,朋友总要性情相投、相看两不厌,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看书亦是如此。 如何找到这样的“朋友”,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前下一番功夫,考虑两个问题: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书能满足我?只有清楚了自己读书的动机,才能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书。

一本好书,除了教我们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更能帮我们了解生命意义,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我们把一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 如果仅仅是消遣时光,打发时间,我给学生推荐阅读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或者民国时期的小品文,花草、游记、日记、器物、小说,题材丰富,短小精悍,应有尽有;若要提高写作技巧,体味细节,那契科夫、莫泊桑、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合适不过;如果单纯喜欢情节曲折,则福尔摩斯、华生等侦探小说等着你;若是为了体味更深的感情和人文情怀,则非《战争与和平》、《傲慢与偏见》等经典作品莫属。 除日常指导阅读,笔者还注重让学生分享阅读体验。 每节阅读课上,都请学生推荐他们近期读过的书,分享读书心得。 这样,读书对于学生就具有了新的含义,读书变成了自我选择,而非强推硬压的“完成任务”,阅读的兴趣有了,才能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搞清阅读的层次与方法,学会“读书”

中学生养成教育方案

实验中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活动主题: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三、活动时间 三月至十一月 四、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辨是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掌握交往的技巧和策略,增强交往意识,提供交往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同学间的矛盾与纠纷。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露头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学习各种活动,强经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五、活动内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从防止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入手,要防微杜渐,从早从小抓起。 从早抓起,就是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良行为苗头,见微知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帮抚教育,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从小抓起,就是在教育工作中不要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不良行为及时教育,“勿以恶小而为之”,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循序渐进,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根据不同的年龄,制定不同的养成目标,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养成做人、做事、健体、讲卫生、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为此我校特制定了“一周一个好习惯”,学校主要抓以下几点: 1、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强化环境育人。学校领导、教师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让诚实、守信像阳光般洒满校园,让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2、分级管理,强化自我养成教育,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由学校大队部具体落实,建立成完善的监督网络。同时设立好习惯宣传栏,时时处处提醒学生“我该怎么做”。同时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对每天的行为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认真改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巩固、深化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开展“校园是我家,人人爱护她”,“多一份爱心,少一份污染”,“时时讲礼貌,处处讲文明”等签名、演讲等活动,开展“好习惯之星”评选活动,调动学生培养习惯的热情。 (三)劳动创造财富,从小教育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的劳动观念。 1、切实上好劳动课,按质、按量开足课时,师生均有劳动课本。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正确观念,掌握劳动技能,认识劳动安全常识。 2、注重劳动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园卫生、教室卫生均由学生自觉主动地打扫,保持校园教室内的环境干净、整洁。在校外要求学生回到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高年级学生应经常参加社区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3、了解社会,提倡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各行各业中人们的工作,使之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比如开展浪费现象调查,从中使学生领悟到爱惜劳动果实是一种美德,

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工程.多年来,我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把贯彻道德规范同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建立班规,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苗圃.新组建的班级,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毕竟会不同,势必不利于班主任的协调与管理.为此,学校在每学年开始都责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制定班规.班规的内容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训,以此约束班级的整体行为,初步使班级形成目标明确、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完成后,班主任将班训、班规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在熟记的基础上,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班主任以班规为标尺,时时处处、方方面面监督学生、警示学生,遵守得好的,及时表扬.故意违反班规校纪的,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以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我校长期以来重视、研究和实验的一个课题. 1、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会议,本课题的设定一方面是领会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我校五环模式的具体需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选定及后期工作安排作如下报告: 一、课题背景 自2011三月份开始,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先后进行了多次模仿与研究,最终确定‘‘五环’’教学模式,各组的模式不尽相同,数学组的模式有以下环节○1情境创设,目标引领;○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3指导自学,自主探究;○4点拨更正,解疑答惑;○5课堂检测,拓展延伸。改革后的课堂数学中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数学阅读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抓不住关键词意,对题意理解不当、语言表述紊乱及语言间的转换困难上。 2、学生在预习当中对一些概念、定理的理解流于表面,对它们的来龙去脉未弄清楚。 3、部分学生对预习不重视,流于形式,经过预习,仅仅只知道学习的课题,对具体的内容根本就不知道。 4、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教条化;学生

在课堂中只是简单的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未真正地理解知识,应用起来感到无从下手。 5、缺乏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 6、在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但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 在此背景下,数学组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申报以“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主课题。希望在我校进一步探索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成功模式,为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光添彩。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数学阅读,使学生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中不断加强,开展数学阅读研究,深入指导,具体到个人、明确到课堂。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4、通过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创造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文化、数学美的感悟、提高欣赏与创造的能力。

如何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18-08-16T11:39:42.13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4期作者:王琳[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招远市丽湖学校2654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引导学生主动甄别与阅读文章,为学生推荐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阅读内容,提高其阅读层次和水平,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阅读习惯,拓宽其语文学习知识面。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建议措施,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阅读带来不同的体验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很多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能够很简单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思想,教师要让学生在品味这些文章时慢慢地加深对词语情感色彩的感受,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相同的高度。这样有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文字情感的敏感度。 二、提出问题,调动学生阅读欲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进行回答。要想调动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当知道课内阅读教学是传授阅读方法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阅读的几个步骤: 1.在下课时再进行阅读作业的布置,这样学生遇到不会的能够通过查阅字典或者询问周边同学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学生实在难以理解的则可以在课堂上再次提出由教师进行一一解答。 2.运用树立典范方法,当有学生说出富有韵味的话语时,或者有学生说出其他同学难以理解课外常识时,教师应当进行激励表扬,这样才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学实践证明,初中时期的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让学生质疑提问,从而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阅读教学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变得积极主动。 3.多布置阅读作业,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在文本中找出答案。唯有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了,才能真正成为主人,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三、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要想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仅仅将阅读局限于课堂内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并重视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课外书籍中内容的趣味性远远超过了课内书本,这样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并积极为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如国学、中外名著、散文等多样的体裁,内容丰富。当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书籍,如家乡的名胜古迹、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受大家欢迎的作品进行赏析,并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 1.明确文题。要读懂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读懂文题,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在阅读《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题目很清楚,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是和其他地方不同的冬天,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也能够很清楚地明白这一文章讲的是什么。 2.理清层次。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层次,阅读一篇文章,读者在搞懂文题之后就需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3.控制速度。阅读分为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式的阅读。快速阅读主要针对于那些短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内容,要求只从大体上掌握文章大意即可;但对于那些需要透彻了解的文章而言,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更具可观性。虽然这种阅读相对于快速阅读来讲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但是对于重要的文章必须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详细地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拓展视野、增强底蕴、丰富知识的基础条件,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借助加大阅读训练量、创新阅读教学方法等途径,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王艳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 [3]沈海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