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综合分析技巧:阅读理解透彻你才能得高分

申论综合分析技巧:阅读理解透彻你才能得高分
申论综合分析技巧:阅读理解透彻你才能得高分

申论综合分析技巧:阅读理解透彻你才能

得高分

申论因为其贴近政府机关工作实际,因此,题型变化之快每一年都似乎令考生应接不暇,去年的“编者按”还没搞清楚,今年又让我概括“变化”,刚刚熟悉了“城市发展理念”,这回又变成了“时代的大潮”。总是有种让人难以应对之感,不过其实申论在变之中也有其不变之处——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申论考试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只有把申论材料读懂了,无论是做申论小题还是写作文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来讲解一下阅读理解的相关技巧。

一、找问题、原因、影响、对策

只有明确了材料中的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应对的对策,将这一条线理顺了,申论前面的小题才能找到、找准、找好答案。如何才能找到材料中的这几个方面呢?需要大家找到关于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的关键词。如:

问题: 弊端、瓶颈、不足、不良现象、矛盾、困难、尴尬、病疮、不容乐观、挑战、摸索等不好词汇。只要材料中出现的是不好的词汇就是问题。比如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这些都是不好的词汇。再如如何学习好申论,是我当前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这就是问题。如学习申论的方法目前我仍在摸索之中,这也是问题。

影响:有利于、有助于、不利于、价值在于、作用在于等。只要材料中讲的是好的词汇,可能就是问题。如网络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句话就是在网络的积极影响。如果材料中讲的是不好的内容,如网络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这句话讲的就是网络的消极影响。

原因:A:因素、要素、由...导致/引起、与…有关、因为、源于、归咎于等;B:加“由于”推论。比如,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主要归因于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转变。通过归因于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断定,大学生就业观念没有转变是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如果材料中没有这些表示原因的词语,又该如何判断原因呢?加“由于”推论即可。如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假如材料中出现的是问题:企业就业歧视严重。加“由于”即为:由于企业就业歧视严重导致就业难题。这句话成立。因此,就业难产生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挂念没有转变。

对策:A动词B应、应该、应当、需、需要、必须等辅助词。只要材料中出现以上词汇即为对策。

二、案例讲解

有些考生对能够直接寻找到的要点一般问题不大,但是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讲故事形式的材料该如何处理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该如何寻找。

(、试题材料)狂犬病疫情严重如果是事实,那么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动物卫生防疫法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无可厚非。”某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表示,但是,政府日常就应该加强犬类的管理,等到情况失控才紧急处理,这就造成了

许多养狗者的痛苦。政府的行政行为应当把握平衡原则,尽最大努力在社会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界限。该教授认为:“毕竟狗是个人财产,公民面对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有时应当付出代价。不过考虑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大范围捕杀来实现防治疫情的目的?对那些有主人且本可以通过严格检疫、限制活动范围等方式实现管理的狗采取非常措施,其合理性就值得思考。”

材料中出现“政府日常就应该加强犬类的管理”,通过应该、加强两个词汇,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关于对策的答案。“政府的行政行为应当把握平衡原则,尽最大努力在社会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寻求合理界限。”通过应当、把握、寻求等词汇可以判断这是对策。材料中出现“其合理性就值得思考”。说明不合理,可以判断这是问题。整合一下段落,通过材料一共找到一个问题,两个对策。

可以说,申论考试就是一个由阅读寻找要素,用要素进行积累书写的过程。只要阅读做好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说是迎刃而解了。

申论答题技巧——提出对策题

申论答题技巧 ——对策,真的没你想的那么难申论,最本质的属性在于模拟行政,也就是立足行政职能来分析--处理问题,整个考察中,特别注重考察应试者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准确的提出对策,是每一个应试者都必须要掌握的技巧。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正如:目标是明确的,头绪却是全无的。乖乖,谁不知道申论作答中考察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能力啊?关键是:怎么去提?如何去把握方法?好,让我们搬好小板凳,泡好乌龙茶,取下小眼镜,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向阳花木老师一起来探讨。 议题一,行政职能与对策的关系 申论作答中的对策,就是运用国家行政职能来处理现实性的问题。既然如此,要了解对策,就必须掌握什么是行政职能,从政府职责的领域划分看,涵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 所以说,提出对策,无非就是立足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处理实质性问题。 议题二,提出对策应具备哪些基本原则? 1,针对性。 哥们:什么是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措施。简单而言,存在什么问题我就提出什么措施,不存在这一问题,我就不能提出这一方面的措施。 举一个例子:小明的脚摔了,如果你是正常的医生,所要包扎的应该是小明的腿,而不是小明同志的眼睛。 所以,要提出对策,我们首先必须把握“我要处理哪些问题”。 2,合情。 什么是合情?我说这“情”一定不是感情! 所谓合情是指所提措施必须符合国情、现实的情况,翻译一下就是:不脱离实际。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合情”,我们举个例子说明:

近来“PX项目”(指的是二甲苯化工项目)闹得沸沸扬扬,在很多地方都掀起了抵制px 项目的活动,但《人民日报》公开力挺px项目,并表示“日本PX工厂离居民区仅有4000米”,而这种类比就是明显建立在脱离国情、实情的基础之上的,最简单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有日本的技术?日本建了就等于我们也可以建? 知道什么是合情了吧? 3,合理。 所谓合理,是指符合道理、事理及社会伦理道德。 那么,在申论的措施中,我们又该如何来理解“合理”这一原则呢? 同样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看到一老太太跌倒,是该担心被反咬一口而无动于衷,还是应该“积极救援”呢?这原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然而现实却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是的,不救援不会去追究你的责任,但这有违事理及社会道德,这就是不合理。 联系到我们的申论,又该如何理解呢?比如说,针对企业噪音污染问题,有人提出措施“罚款,搬迁”。是的,罚款和搬迁能“解决问题”,但我们不容忽视的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发展和生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整理整顿、技术扶持等手段来解决噪音问题呢?如果能的话,这是不是比“简单而粗暴”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呢? 4,合法。 这一点非常好理解,就是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 针对合法,我们进行一下简单的拓展,学习一下宏观调控中的法律职能。所谓法律职能是指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其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立法;二是司法。 更简单的来讲,就是涵盖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因此我们提出措施时,一方面要考虑相关法制是不是够完善,另一方面不可忽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啥叫可操作性,一言以蔽之:能够具体落实下去! 再举一个中政申论的案例说明。针对“用电荒”问题,有考生提出“错时上下班”“实行夏令时”,是啊,错开上班和下班的时间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关键是,真的能“错的开”?答案同样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措施看起来很完满,但实际上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属于典型的水中月、镜中花,所以也是不行的。 议题三,提出对策的方法有哪些?

申论答案

四、“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解析: 一、按照击溃题干法解析,材料可以分为以下细节,具体如下: (一)请参考给定资料——意味着要充分联系材料; (二)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意味着黄河精神是本作文写作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写作最终归属点、提升点; (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结合以下三点才能出来好的行文。 第一,中心论点明确,意味着在行文第一自然段一定要出论点,因此,无论如何选角度、自拟标题,一定要有明确的论点; 第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强化了分析能力,副省级以上,要特别注意要从微观切入,但是,要重视从宏观与中观之间行走; 第三,1000字左右,要重视字数控制——不要过高哦,字数有明确的限制。 二、行文写作先看材料 整体行文逻辑比以前变得更难了。从表象上看,开关材料和结尾材料非常像文化,而整体行文的材料有更侧重于人与自然。 其实,黄河文化精神本身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视角来看。只谈精神是空谈,不谈人与自然也是空谈。 因此,要从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协调、黄河精神来写最高最尖端写法,人与自然是不变的、永恒的,也是科学发展所倡导的,黄河精神要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而这也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范畴,而文化又属于文化软实力范畴,当然,三个统筹兼顾的维度,也可以自由组合来解题。 三、结构简析 统筹人与自然弘扬黄河新精神 第一自然段:提出论点,突出黄河文化精神的历史扩散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二自然段:写当前的问题和表现 第三自然段:分析原因 第四自然段:过渡段 第五自然段:对策一:弘扬黄河精神,突出黄河文化发展的方向; 第六自然段:对策二:弘扬黄河精神,找准当下黄河精神的重要问题; 第七自然段:对策三:弘扬黄河精神,有重点,破题现在的瓶颈,人与自然是抓手; 第八自然段:结尾,提升到人与自然为抓手,创新文化精神,弘扬文化精神。 【参考范文】 弘扬黄河精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代天骄毛泽东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程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word完整版)申论高分技巧

永新教你十一步答好申论 内容提纲: (一)如何审题 (二)如何立意 (三)如何布局 (四)如何说理 (五)如何拟标题 (六)如何开头 (七)如何结尾 (八)如何概述问题 (九)如何概括问题 (十)如何分析问题 (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一)——如何审题 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 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

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 2.析。 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 3.立。 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 专家李永新讲申论(二)——如何立意 1.立意正确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也就不可能健康。表面看来,这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在申论考试中尤其值得强调,这关系到整篇文章的立论能否站稳脚根。这并不是说只能唱赞歌而不能尖锐批判,相反,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意气还是要具备的。 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从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

申论概括题的核心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概括题的核心技巧 什么是归纳概括题?归纳概括题主要是指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所给的 ”。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中, 再表达” 一则材料、、语段或文字进行精要的“再表达 一则材料 对考生概括材料能力的考核主要分为两种,即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是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在本文中就概括主要内容的三大方法:提取法、组合法、自写法与概括主要问题的三大方法:由表及里升华法、逐层深入联想法、寻根究底法进行了阐释。 概括主要问题则比概括主要内容又深入了一个层次,它需要在分析内容的 基础上,挖掘内容所反映的主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概括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一、概括主要内容的应试方法 (一)提取法。 一般来说,在给定的一组材料中,往往会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原因、结果等各种要素,对该组材料来说,人物和事件是核心,它们表达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而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常为辅助性要素,它们对材料的主题常常起补充说明作用。因此,在概括材料内容时,考生应用精简的话语将主要内容抽象概括出来,去掉材料中的细枝末节,概括内容中的精髓。即在概括材料时要将人物和事件从材料中提取出来,而对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要素,可根据需要保留或删减。 例如: 某镇两所中学有50个初中学生没有入学,失学率达10%。学校通过调查发现,50个失学学生大部分不是因经济问题,而是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而没有入学。而且这些家长文化水平也很低,受教育的程度平均只有二年级,近一半家长没有进过学校。同时决定书面告知,对本处罚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镇政府提起复议,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半个月过去了,家长既没有执行决定书,也没有提起复议和诉讼,镇政府申请法院执行。并让家长写了保证书。但家长没有履行诺言。于是人民法院送达强制执行通知书,强制执行通知书送达后,除3名外出打工者外,47名学生全部入学。 这个申论材料经第一次概括后大致内容约400字,我们对这400字内容再进行抽象概括,去掉一些论据及其他枝枝叶叶后,可以概括为如下主题:学生辍学,学校、镇政府和人民法院都非常重视,他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采取了不少措施。他们运用法制手段和思想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家长的觉悟,使家长认识到学习是孩子的权利,不应该剥夺,终于使47名学生返回了学校, 继续学习。

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doc

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 任何考试都是有一定的考试技巧的,当然平常的积累还是占据绝大部分的,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申论指导:数据型材料阅读理解方法 在申论考试中,想要获得高分的关键在于能够读懂、读透材料。而常见的材料类型有数据型、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针对数据型材料很多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把重心放在了数据本身上面,最终既浪费了时间,也没能得到高分,关键在于阅读方法不正确。接下来就如何读懂数据型材料做出详细讲解。 一、看段首与段尾 方法详解:数据型材料的自然段出现时考生千万不要过多的去和数据较真,要看段前和段尾有没有核心句总起或者总结这段数据型材料,体现段落大意。 【案例展示1】尽管我国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据了解,英国伦敦市拥有400多个大小剧院、音乐厅及现场音乐表演场地,每10万人拥有1.4个剧场,每10平方公里拥有1.3个剧场,每年大型剧场的入场人次达1240万;拥有近600个图书馆,395家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0万人拥有5家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5本;拥有22座国家级博物馆,200余座非国家级别的博物馆,每10平方公里有1.1座博物馆,即每个社区附近都会有博物馆,而我国平均每40万人才拥有1座博物馆。 这段话的核心在于第一句话“尽管我国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总数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程度仍然较低“。”后面的数据是具体用数据说明和论证。

【案例展示2】2013年2月18日,据环境保护部介绍,74个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城市,春节期间(2月9日至15日)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仅54.7%,超标天数占比45.3%。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达426微克/立方米,最大超标4.7倍。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属轻度污染的占23.1%,中度污染占10.5%,重度污染占8.8%,严重污染占2.9%。天津、石家庄和T市除夕夜(22时至次日2时)PM2.5的浓度较高,分别为577微克/立方米、527微克/立方米和520微克/立方米。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春节期间,污染物浓度变化既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有关,也与大气扩散条件密切相关;不利气象条件及烟花爆竹燃放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这段话前面是在具体罗列数据,后面环保部负责人的讲话是在对数据内容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总结。 二、看数据两边的文字 方法详解:在自然段没有一句话对这些数据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时,考上要去看数据的前后一些诸如“只有”“才”“已占”“达到”等表感情清晰色彩的文字,以此判断数据表达的意思。 【案例展示3】针对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和陈列馆的调查数据显示。24.4%的受访者一年中从未去过这5类场所,61.6%的人平均每年去1到5次,而市民对文化馆的年均光顾次数则更低,93.7%的人平均每年到馆次数在5次以下;其中,35.1%的人每年到馆次数为1到5次,58.6%的人没去过文化馆。针对公众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基层文化场所和文化馆的服务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市民,分别只有34.2%和40.8%。 这段话第二句中的“则更低”“5次以下”“分别只有”等词语可以看出居民对于公共文化场馆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低。 三、特殊情况下进行数据对比

申论答题技巧:正确提炼要点的方法

申论答题技巧:正确提炼要点的方法 备考事业单位申论,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对给定材料进行深入地分析、提炼、加工。如何快速的从给定材料中提炼要点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们进行讲解。考生们在做题时,首先要学会定位,从材料中寻找到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归纳;然后凝练、归纳,化繁为简,最后完成对要点的提炼。下面针对申论题目的特点,归纳出两种方法。 1.勾画重点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材料中对于要点的表述清晰,不需要考生进一步归纳和演绎就能判定出来的要点。对于这类给定材料,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习惯使用的符号或记号,边读材料边对关键词句进行勾画和标识,必要的话可把重点词汇写出来,这样既可以清晰明了地审阅材料内容,又方便对要点的提炼加工,从而在微观上为组织答案提供依据。这些要点根据题目的不同可能包括措施、影响、原因等等。 【例题】 假定“给定资料4~9”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25分)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2.概括关键词 在申论考试中,很多题目的要点并非那么明显,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演绎或引申发挥。但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引申发挥并不是说可以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给定资料内容基础上的适度阐释和推断,因此答案要点还是要依据材料,不脱离于材料。 对于这类材料要点的提炼,主要是通过概括关键词来完成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对阅读给定资料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和措施做法等进行概括和总结,用简练的语言代替较长篇幅的叙述,方便要点的查阅和整合。 【例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归纳出所反映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归纳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2018公考申论作答技巧:综合分析题答题思路

2018公考申论作答技巧:综合分析题答题思路 总体答题结构: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具体题型: 一、解释分析:谈谈你的理解/认识/本质/实质 (一)常见题型:解释某句话、解释某现象 (二)作答思路: 1、提出观点:阐述某句话含义、某现象本质; 2、论证观点:分析表现、原因、影响、现状等; 3、落实观点:做出总结或提出解决办法。 以2014年吉林省考甲级为例:“给定资料5”中提到费孝通先生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出观点:费孝通的这句话是对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有成分的认识。 论证观点:各美其美是指对本族文化的推崇与认同;美人之美是指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追捧;美美与共是指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天下大同是指多元文化的融合。 落实观点: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应有选择的继承和吸收,全面否定和细化都是不可取的。 二、评论分析:谈谈你的见解/看法/分析 (一)常见题型:评论某现象、评论某观点 (二)作答思路: 1、提出观点:阐述评论对象,亮明观点; 2、论证观点:阐述理由,分析原因、影响、合理性、作用等; 3、落实观点:提出正确观点或落实政策、解决问题的措施。 以2013年吉林省考甲级为例:给定资料6提到了“社会发展越富足,身体素质反而越差。中国已经进入了‘未富先病’的境地。”你怎么看? 提出观点:社会发展与身体素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中国进入未富先病的境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表现在青少年的身上。 论证观点:(原因)家长健身意识淡薄,过分溺爱;体育设施、器材不达标、体育教师

申论技巧:技巧点拨之事业单位阅读理解

申论技巧:技巧点拨之事业单位阅读理解事业单位考试当中,有一类题目很容易让考生头疼,这就是材料处理器。材料处理题当中的大篇幅材料往往成为阻碍考生得高分的一只“拦路虎”,而很多同学在写作过程当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材料的核心要点,那么下面,我们着重从阅读理解的角度,来告诉大家,如何从材料到能快速的找到内容要点。 一、核心技巧:通过关键词找要点。 所以关键词法,即通过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给予我们材料内容的提示。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咱们,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把握住材料的内容要点。例如:对策词。常见的对策词表现为:要、需要、组建、实行、应该、措施、方法、方案、举措、建议等等。这些词最大的用处在于,咱们可以结合对策词来重点关注对策词附近的内容要点。 二、真题展示: “给定材料”列举了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有关的一些做法,请对这些做法进行归纳概括(15分) 要求:紧扣“给定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200字。 在这道题当中,我们进行归纳概括的对象是做法,即对策,而对策是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有关的做法,所以我们需要回到材料当中去找相关的对策。如何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快速找到准确的对策呢?这就需要运用到我们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关键词阅读法,通过一系列的对策词,来迅速找到要点,例如: “为破解大医院一床难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这一难题,多地卫生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实行“双向转诊”,为广大百姓服务。X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投尝试。据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市医联体共下派专家9100余人次,接收进修人员244 名,指导疑难手术近500台次,举办培训班及讲座892场次。医联体盘活各级医疗资源后,为百姓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作为第一批加入市医联体的基层医疗机构,M县第二医院郭院长坦言,有了三甲医院的帮扶,他们更有底气了。” 在这个材料当中,你会发现材料第二行出现了“积极组建”“实行”等相关的对策词,而“组建”“实行”所对应的涉及“医疗联合体”和“双向转诊”。这两者恰好与题干当中要求的“健康中国战略”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在这里面就可以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要点:“建立医疗联合体,实行双向转诊”。而这个内容是如何得出的?主要是依据材料当中讲到的对策词迅速找到的。

申论高分、申论技巧申论78分之路(回想起来都心酸,经验奉献给大家)

申论78分之路(回想起来都心酸,经验奉献给大家)2009年大四下学期参加2010年度国考,开始就走上公考这条心酸路,主要是申论,行测还可以。2010年度申论42(纯粹裸考)、2011年度工作后经过两三个月努力复习,申论39(无语),2012年度再奋力复习半年,申论38(吐血,崩溃),期间也参加了两年省考,申论也是60分左右,始终没有进面的机会。经过之前这么多次的失败,可以说是对申论充满了畏惧,特别是国考申论越复习越低分,简直跳楼的想法都有了,无论我怎样努力和折腾,申论还是老样子,心里根本没底,感觉申论答案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天上神圣。反正和行测相比,感觉申论就是脑力活,就像遇到数学难题一样,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准备,如何去着手,就算给一年时间,好像结果比裸考的结果是一样一样的。如果能用苦力去换取申论高分,我当时宁愿去农村干半年农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已经把自己搞的心灰意冷。所以就特别希望得到什么灵丹妙药来对付申论(呵呵)。因此,今年省考前几个月特别留意申论高手的心得体会,特别希望有神仙来点化下。考前几个月把论坛、百度甚至google(hk)里面关于“申论技巧”“申论高分”等字眼的信息和资料全部看过一遍,也加入不少备考群,看看有没有高手指点,简直病急乱投医。期间有幸向一些高手学习和探讨,特别是得到一位高高手“引路人”的指点(引路人QQ:1810123549,qq群:386506440。强烈推荐。此人申论方法很有效,他先从基础方面的教起,讲授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对策的方法,大作文的结构和思路行文等,最后是练习,批改。强调申论的源于材料而又高于材料的思想,非常管用。后来引路人的辅导效果在我们几个人的省考

申论三大题型的答题技巧详解

申论三大题型的答题技巧详解 申论考试以往总被考生认为是写作文,以议论文的形式写,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今天,公务员考试资料网为广大考生讲一下申论考试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帮助考生走出申论误区。下面我们从以下三种题型来进行介绍:第一题给出材料所反映的概括主要问题;第二题写出解决办法;第三题进行论述。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申论技巧:把握材料阅读方法 正确找取答案要点

申论技巧:把握材料阅读方法正确找取答案要点材料阅读是申论的基础,所以只有练好材料阅读,才能在申论学习中游刃有余。但在实际学习中,这项基本能力很多同学并不过关。通过考察总结,无外乎下面几种问题: 一、囫囵吞枣型:这类型考生通常缺乏耐心和细心,或是对待长篇累牍的材料难以抑制心中的烦躁甚至厌恶,或是心情焦躁怕时间不够,所以看材料时总是匆匆略过,这就必然导致对材料理解的疏忽和错漏,无法正确答题。对于这类型问题,要磨炼心性、端正态度、严格要求自己,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担心考试时间不足的,在初期也要延长材料阅读时间先把基本功练扎实,后面再逐步提速,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二、碎片阅读型:与囫囵吞枣相反,部分考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训练后,也开始注重逐字逐句去搜索找取材料要点。但却用力过猛、矫枉过正,完全忽视了材料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导致要点找错找偏。 例如:给定材料1-3中列举了公共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足,请对此进行归纳概括。 材料片段:公厕改革和管理事关民生。“公厕外一侧堆有杂物。要立即清理整改。”“这个厕所的空间比较狭小,一定要注意通风。”“厕所门后可以装个衣帽钩,方便挂衣服或背包。”“沿线的标示牌要醒目。”C县县委叶书记像绣花一样,给所调研的每个公厕“挑刺”,并提出建议。叶书记为什么对公厕这么关心?对公厕这么“吹毛求疵”?他说:“老百姓一直对公厕管理意见很大,我兼任厕长,就必须用我自己如厕一样的心理去关心每一个公厕建设和管理。”

有部分考生从此片段中找取要点:公厕外一侧堆有杂物、厕所的空间比较狭小等问题。很显然他们没有从整体去读这段材料,本段不是为了描述公共服务的问题,而是为了突显叶书记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所以必须要先从整体把握材料再从细节找取,不然很容易落入碎片化阅读的误区。 三、缺乏思考型:部分考生阅读材料能够做到细心耐心,对于直观性材料把握较好,因为材料会将要点直接呈现出来,只需要细心寻找即可。但对于案例型材料则难以破解,因为案例型材料通常没有直观要点,所以仅仅靠“眼睛”搜索是不足以应对的,如果缺乏对材料语句的深入思考,只会产生读完故事后毫无要点的错觉。因此,在阅读材料时还需要用“大脑”深入思考,将材料与题干进行联系和分析,将语句背后深藏的要点提炼出来。

申论高分技巧

申论高分! 第一步,阅读材料 申论一般三个题目,分值比例2:3:5(这里主要是说省考,国考题型比较灵活,间或夹有选择判断等。个别省考也有只出两个题目的。为便于阐述,下文分析均针对“2:3:5结构”),答题应通盘考虑。 先通读所有材料,重点字句勾画出来。其中往往涵盖了材料反映的问题及各方的反应和解决的措施。所谓“申论解题在题中”,全面耙梳材料是很重要的。全面耙梳就是你要把材料每一段的核心词句都勾出来。然后初步浓缩。几句话的,压到一句话;一句话的,压到一个词或词组。然后竖列排好并编号。这样做好处有两个,一是你一眼看去就能对材料有个整体把握,多看两眼之后,整个材料就在你脑子里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用在卷子上翻来覆去的找寻,又耽搁时间又容易迷糊,效率效果双低;二是你立马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和材料中给出的对策就有一个直观的大体上的条理性把握,问题有六个,对策十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三个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关键在于:读题要快,注意力要集中,抓住重点。 特别是快速读题,至关重要,平时高效率,考试省时间。 第一题 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行文一定要简洁,这是基础性的要求。口水话是申论大忌)。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但,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我不是阅卷老师,这只是我的看法哈。下同)。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十二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九条;二次归纳,九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段中行文体现出层次也是可以的。这是第一题。 举个例子,我们看2006年国考第一题: 题目: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丁部长的谈话,呈领导阅。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原题材料请自行搜索)。 作答A: 2005年9月20日,D部长做客新华访谈,其谈话内容如下: 一、公共事件随着社会的推进和人数的增加,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不是一般事件。目前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突发事件增加,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

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审题技巧

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审题技巧 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审题技巧 作答综合分析题时审题是很重要的一环节,俗话说“审题不对,努力白费”,可见,审好题是致胜的关键。如何审好题呢?这就需要 了解申论的作答原则,其中有一条是:问什么答什么。其重要的内 容就是明确题干的关键信息,这有助于保证要点寻找的准确性,明 确这些关键信息往往从六要素开始。审题六要素:题型、范围、问数、字数、对象、特殊要求。其中题型、对象、特殊对象尤为重要。 一、审题型 题型对于综合分析题还是相对重要的,我们只有明确题型才能更好的明确作答的方向。其实综合分析题目的题型往往比较好确定,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题来把握。【例题1】 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1)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例题2】 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你对划线句子“邻避主义”的理解。(15分) 要求:分析深刻、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例题3】给定资 料介绍了国外井盖做法,这些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通过 分析以上题目,我们能够发现,评论型综合分析题的题干中往往会 出现“谈谈对...的看法或观点”,题目考察的侧重点是考察考生对 题干核心内容的观点、见解等,考生需要作出价值判断和亮明观点。 二、审对象 综合分析题目的作答对象,对于我们作答该题目逻辑的确定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进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把握我们的作答对象。 例如,【例题1】新技术的使用能否突破社会结构的屏障,是很多 人关心的问题,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你的看法。(2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论述全面,语言简明;(3)不超过250字。

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申论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目前,2019省考备考已到紧张阶段,综合分析题考察频率不高,但依然需要考生掌握答题技巧,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考题,并从理论方面,让考生对于综合分析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助力考生成功上岸。 一、审题:找到答题重点 1. 题型:①谈对一句话的理解→解释型分析②谈观点谈看法→评论型分析③谈启示→启示型分析 2. 对象:社会现象、一句话/一个词、或者一个观点(关键词) 3. 范围:给定资料 4. 字数:不超过xx字 5. 要求 二、找点:根据侧重在材料中找寻要点 明确材料范围,明确分析的关键词。梳理与题干关键词有关的所有要素(一般涉及表现、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 ,综合利用阅读方法,找全找准要点。 三、加工:使答案呈现的更加有条理,更规范。 1. 内容上加工 同类合并,异类罗列 (1)同义法 要点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写在一起 (2)同范围法 属于同一范畴、同一领域的要点放在一起 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 四大维度:意识、监管、制度、利益 (3)同主体法 相同主体的要点,放在一起呈现 常见主体: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学校、媒体、个人 2.逻辑上加工 整体呈现提出观点、论证分析、落实总结三部分,同时按照每种题型的写作逻辑进行调整。 (1)解释分析 ①整体解释含义 ②展开分析 (问题、原因、影响……) ③做出结论或对策 (2)评论分析 ①概括评论对象表达观点 ②展开分析,陈述理由 ③做出结论或对策 (3)启示分析 ①总分结构→总括句+具体启示 ②成功中找经验 ③失败中找教训

四、书写 1.卷面整洁 2.字迹工整 3.逻辑清晰:总-分-总 中间分析的部分可以简单分条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写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从而自然而然的呈现答案。 . .

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所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9年,一群来自深圳的普通工人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周刊一出版,中国工人的灿烂笑容,瞬间给处于经济低迷的世界带来希望。他们坚毅的目光,质朴的外表,倔强的神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工人的性格,这种性格,为“中国制造”贴上光亮的标签。中国工人一直以勤劳、坚韧的姿态出现在历史各个时期。建国之初,“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昂扬的旋律曾伴随共和国的成长,点亮了一个时代。无论是石油开采,还是钢铁制造,各个行业都闪耀着工人的光彩,“工人老大哥”成为令人艳羡的称呼。工人成了国家和工厂主人,这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的工作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大庆的“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老英雄孟泰“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的创业精神,激励着工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产奇迹,为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工人的内心骄傲是那么强烈,归属感油然而生。 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条件发生转变,生产方式进行了变更。在一段历史时期,农民工成为中国独有的劳动用工方式,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低成本支持着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早期,农民工是一批将外出务工作为副业的农村人口,出外出务工而带来的财富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城乡差距的作用。但这种情况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发生了变化,“80后”“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客观上已经无法回到农村,他们成了新时代的“新工人”。 2.“她们太没有责任心了,上班的时候还玩手机,聊天,哪像我们呀。”陈青头一扭,提高声调对着李婉芸说,李婉芸笑了笑,不做声。 这是条小小的商业街,有可供歇脚的长凳,时近黄昏,“70后”陈青和“90后”李婉芸在此聊着天。街外,由于植被稀少,工业园区被巨大而又沉闷的灰色笼罩,灰色的天,灰色的厂房,身着蓝色和浅灰色工装的女工们来来往往,货车和摩托车四处穿梭。这个工业区的高峰时期,曾工作和居住着8万人,但随着企业部分产能的向外转移,现在只有3万人左右了。人群的聚散,青春的过往,10年前就来到这里的湖南人陈青是目睹者,就连她自己,也是几进几出,换厂、结婚、生孩子,在生活中,她以家乡为据点,在工作中,她以这里为据点,两边穿梭,沉默又坚韧。 去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婉芸是新一批的落脚者,她说她也认同陈青对她们年轻人的看法,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选择多多啊,年轻人可没有那么好的耐性,绝大部分人的志向并不在那些单调枯燥的生产线上,不愿干了就走呗。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为她所在城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流。这个庞大而年轻的外来工群体的归依,正在给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越来越现实的挑战。 来自湖北荆州,现在在这个工业区一家外资企业打工的一名李姓男员工说:“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戒备森严,好像监狱一样,连上厕所都限定时间,平均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已经在广州打工7年的小王,今年25岁,也在这家厂里上班,他的话语里藏着许多无奈:“你看我们的厂房,条件好着呢。可是,一进车间,所有人就失去了名字。工人密密麻麻地坐着,工作的时候根本没空说上一句话,得死命盯着手里的活,稍微一放松,

申论高分—找准对策的三大技巧

申论高分课堂第七讲:找准对策的三大技巧 国考申论大纲中明确指出:对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即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在申论考试提出对策题的作答中,如何快速地提出准确而全面的解决措施,是考生应当了解和掌握的。以下从对策的三个来源:直接对策、潜在对策、联想对策为考生详细分析找准对策的三大技巧。 一、直接对策 即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对策。材料是对策生成的源泉,有时材料中会直接谈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思路、办法等,而这些往往可以直接引用。如材料中直接谈到的“XX 人建议......”、“XX 人提出了......的解决办法”、“XX 学者或专家认为应当......”等,这些关键词语之后的内容,往往可以直接拿来作为对策要点。【真题链接】 假若你是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请你针对“给定资料6-9”中关于乡村工作的值得借鉴之处,给领导写一份简要汇报材料,并提出相关建议。(25 分) 要求:全面、具体、简明,针对性强。不超过500 字。(2012 年江苏申论真题) 【给定材料】 给定材料 6 倒数第三段“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专家认为,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人才问题应放在第一位。当前应强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专家和行业评估体系,破解人才难题。” 【对策提取】 结合题目要求和给定材料 6 第三段内容可以看出,其中提到的“强化人才培养保障和激励机制”可以直接作为指导乡村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二、潜在对策 即对策隐藏在材料之中,需要考生通过转化、推理等形式来获取。潜在对策主要包括:将原因转化为对策、根据问题反推对策和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对策三种表现形式。 (一)将原因转化为对策 给定材料中经常会揭露一些问题或者现象,然后会对这些问题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考生可立足对原因的分析,将其转化为有针对性的破解思路或办法。很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分析方法之多角度分析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考试也就是时政考试,热点考试。在考场中,大多数考生对于申论问题的分析可谓望而却步。海南省民企服务中心教育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广大考生总结归纳出申论问题分析方法,希望在平日的复习中对考生有所帮助! 利益、思想、素质、制度、技术是分析微观具体问题的“万能五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例如,造成当前社会不公正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改革不完善和体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既有现实因素,又有历史因素;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更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所以,要维护社会公正就必须根据以上原因提出一整套对策措施。 用多角度分析法首先要界定问题是宏观问题还是微观问题。对于宏观的社会问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角度进行分析。政治领域的关键词就是权力和权利,权力是政府的公权力,权利是公民的私权利,政治活动的实质就是如何运用权力去实现权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目的是使权力更好地为权利服务。经济很容易理解,跟市场和金钱相关。文化由价值观、载体(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制度层组成,但其中最核心的是精神、思想、价值观。社会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收入分配、劳动保障、就业、医疗、教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实质上就是环境问题,理解生态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生态文明的实质,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统一。 对于微观的社会问题要分析其思想层面、制度制定和执行层面、技术层面以及人的素质方面的原因。其中,利益、思想和素质与主体相关,更多地体现为主观方面的问题;制度和技术更多地体现为客观方面的问题。总之,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利益、思想、素质、制度、技术是分析微观具体问题的“万能五点”,在实际考试和工作中非常好用。这五个角度是分析微观问题原因的切入角度,考生一定要学会使用。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全面到位。 总而言之,考生在平日的申论复习中,应该多加渗透这种分析方法,重点理解与把握,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处于不败之地!

2004年国考【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 1.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2.给定资料 (1)上汽集团总裁日前在上海对记者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应该有一个很强的汽车工业与之匹配,应该建立一些大规模的汽车工业集团。他指出,中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去政策的制定往往是哪家困难帮哪家,体现的是扶弱以抗强,结果没有强。百余家整车厂,只能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要成为汽车强国,必须建设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他强调,中国汽车工业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用“扶强联弱”的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整合目前汽车工业差、乱的局面。他希望国家能够支持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以最少的投入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2)某商报对汽车的市场前景分析如下:载货汽车需求量将增长,但市场份额将有所下降。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以城镇为中心,公款购买、公务使用的第一层次市场会逐步缩小:以企事业单位公款购置商务用车的第二消费层次市场需求会保持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以富裕阶层为中心,私人购买和使用的第三层次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将成为吸纳汽车增长量的主体。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各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人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会有较大增长。 (3)上海某报记者:“上海一大怪,汽车没有行人快”——上世纪90年代初之上海“怪现状”如今似有卷土重来之势。今日大上海,又见行路难。扎堆的车流如蜗牛爬行。高峰期间,市中心区高架道路上蜗行的车辆密密匝匝,远远望去就像个大停车场。一日,记者乘上703路公交车,走走停停,从莲花路到上海体育馆,区区不足10公里,竟然走了一个半小时。 (4)上海某报记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分别增长了108%和142%,修建了地铁、高架路、跨江大桥、越江隧道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初步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但同期的机动车总量却增长了470%以上。市民的感觉是路越修越多,车越来越堵。最近几年,上海将投资500亿元,增设高架路内环匝道,拓宽地面交通要道,新建越江隧道和中环线,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城区的道路拥堵状况,与此同时将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但人们担心,明天会不会还是继续拥堵。10多年前的“出行难”是上海进入三个“三年大变样”的前期发生的,是城市大发展前的一段“阵痛期”。而今,上海又再次进入了一个“阵痛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