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实验报告

可视化实验报告
可视化实验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UML实验报告

《面向对象与UML》 实验报告

实验一UML建模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UML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的可视化环境。 2.掌握利用Rational rose进行建模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 1.熟悉Rational rose建模环境 2.建模基本步骤 3.结合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的系统,模仿2中的用例模型绘制用例图,并保存模型,熟悉利用Rational rose的建模过程,要求绘制的用例图中用例与2中的用例图不相同。 三、实验结果 建模基本步骤中得到的用例图 实验2 用例图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UML用例图的基本图形元素。 2. 掌握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各种关系。 3. 熟悉针对具体场景使用例图进行软件建模的方法。 4. 掌握用例规格说明的概念和基本结构,以及用例规格说明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实验一建模实例,熟悉利用Raional rose软件绘制用例图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描述,确定系统用例图: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描述如下: 在每个新学年开始都会有新生入学,这时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将这些新生的学籍、年龄、家庭住址、性别、身高、学生证号、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存入数据库,每个新生都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此编号可以是学生,在日程管理中,系统管理员还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同时校领导可以查询、修改全校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本系统了解每个班的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姓名、学生人数、专业等班级基本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查询班级基本信息、添加班级、修改班级基本信息、删除班级等操作。 在考试结束以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系统,还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查询和修改。学生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成绩的查询。 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选修的课程(必修课必须上,所以不用选),学生通过本系统可以看到有哪些课程可以选以及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号、所属专业、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数、学分、任课教师等。每个学生每学期的选修课程数不得大于6门,如果已经选择了6门课程则不能再选择其他课程。只有将已选择的课程删除掉才能再选择新课程。系统管理员负责修改、增加、删除选修课程。 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的账号进行添加、设置、删除、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设置每个账号的权限以及对应的个人信息。 a) 请根据上述描述,确定系统的参与者 b) 确定系统的用例并绘制完整的用例图。 3. 根据2中所绘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用例图,写出学生“选择课程”用例的 用例规格说明。 4. 考虑一个网络订餐系统的需求,并绘制出完整的用例图。 实验步骤: 1参与者:管理员学生校领导教师 2用例:登陆系统,录入学生基本信息,查询学生基本信息,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删除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信息包括:学籍,年龄,家庭住址,性别,身高,学生证号,身份证号,查询班级基本信息(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姓名,学生人数,专业班级),添加班级,修改班级基本信息,删除班级,录入成绩,查询成绩,修改成绩,查询课程信息,(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号,所属专业,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数,学分,任课教师)选择课程,删除已选课程,修改课程,增加课程,删除选修课程,添加帐号,设置帐号(设置帐号的权限和对应

数据选择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数据选择器 实验人员:班号:学号: 一、实验目得 (1)熟悉并掌握数据选择器得功能. (2)用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设计出一个16选1得数据选择器。 (3)用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 设计出一个全加法器。 二、实验设备 数字电路实验箱,74LS00,74LS153. 三、实验内容 (1)测试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得逻辑功能。 74LS153含有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其中与为芯片得公共地址输入端,与分别为芯片得公共电源端与接地端.Figure1为其管脚图: Figure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按下图连接电路: Figure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某一导弹发射控制机构有两名司令员A、B与两名操作员C、D,只有当两名司令员均同意发射导弹攻击目标且有操作员操作,则发射导弹F.利用所给得实验仪器设计出一个符合上述要求得16选1数据选择器,并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得小灯与开关组合表达实验结果。 思路: 由于本实验需要有四个地址输入端来选中16个数据输入端得地址之中得一个,进而实现选择该数据输入端中得数据得功能,即16选1。而公共得、两

个地址输入端与使能端(用于片选,已达到分片工作得目得,进而扩展了一位输入)一共可以提供三个地址输入端,故需要采用降维得方法,将一个地址输入隐藏到一个数据输入端 中。本实验可以降一维,也可以降两位。由于两位比较复杂,本 实验选择使用降一维得方式。 做法: ?画出如应用题中实现所需功能得卡诺图: 00 01 11 10 00 01 0 0 0 0 0 0 1 0 11 0 0 1 0 10 1 : 00 01 11 10 0 1 0 0 D 0 0 1 ,“1”表示高电平,“0”表低电平,均由开关上下拨动来控制;A 、B、C 、D分别为题中得两个司令员得同意情况与两个操作员得操作情况;F 为导弹发射情况,将F接到小灯上即可。电路如Figu re 1所示(图中 即 ,后面得图均为如此): Figure 3 AB CD C AB

数据选择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 数据选择器 实验人员: 班号: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并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功能。 (2) 用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设计出一个16选1的数据选择器。 (3) 用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 设计出一个全加法器。 二、实验设备 数字电路实验箱,74LS00,74LS153。 三、实验内容 (1) 测试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的逻辑功能。 74LS153含有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其中A 0和A 1为芯片的公共地址输入端,V cc 和GND 分别为芯片的公共电源端和接地端。Figure1为其管脚图: Figure 1 1Q =A 1A 0???????1D 0+A 1???A 0?1D 1+A 1A 0????1D 2+A 1A 0?1D 3 2Q =A 1A 0???????2D 0+A 1???A 0?2D 1+A 1A 0????2D 2+A 1A 0?2D 3 按下图连接电路: Figure 2

(2) 设某一导弹发射控制机构有两名司令员A、B和两名操作员C、D,只有当两名司令员均同意发射导弹攻击目标且有操作员操作,则发射导弹F。利用所给的实验仪器设计出一个符合上述要求的16选1数据选择器,并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的小灯和开关组合表达实验结果。 思路: 由于本实验需要有四个地址输入端来选中16个数据输入端的地址之中的一个,进而实现选择该数据输入端中的数据的功能,即16选1。而公共的A0、A1两个地址输入端和S使能端(用于片选,已达到分片工作的目的,进而扩展了一位输入)一共可以提供三个地址输入端,故需要采用降维的方法,将一个地址输入隐藏到一个数据输入端D x中。本实验可以降一维,也可以降两位。由于两位比较复杂,本实验选择使用降一维的方式。 做法: 画出如应用题中实现所需功能的卡诺图: 将D降到数据输入端中。对应的卡诺图如下: 按上述卡诺图连接电路,用开关控制送给各输入高低电平。其中,“1”表示高电平,“0”表低电平,均由开关上下拨动来控制;A、B、C、D分别为题中的两个司令员的同意情况和两个操作员的操作情况;F为导弹发射情况,将F接到小灯上即可。电路如Figure 3所示(图中C x即D x,后面的图均为如此):

数据库应用基础-实验报告

- 1 -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评 分: 日 期: 2019 年5月16 日

实验一:(名称) 实验学时: 一、实验内容和目的: 使用SQL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从而理解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 数据库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结构化查询语言。 三、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四、实验步骤: (1)恢复数据库mydb,备份文件为mydb.bak; (2)完成数据操纵和查询,给出操作代码和执行结果截图; ①添加数据库约束条件,要求学生的成绩的取值范围为“0”到“100”之间; ②将你的学生信息添加到学生表中,要求学号姓名为真实数据,其它字段随意; ③你要选修全部课程,使用一条SQL语句实现该功能; ④使用update命令登记你的全部课程分数,分数取值随意; ⑤查询你的选课记录,返回课程号、课程名、分数; ⑥将学号为“101”学生的学号改为“020060101”,且同时更改该所有的选课信息; ⑦查询年龄在指定区间(比如20—28之间)的学生姓名(通过出生日期和当前日期计算年龄year(getdate())-year(stud.birthd); ⑧查询姓“张”的学生的学号、姓名、邮件地址; ⑨统计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返回:学号、姓名、选课门数、总学分数; ⑩统计每门课程的选课情况,返回:课程号、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11查询每门课程获得最高分的学生信息,返回课程号、课程名、最高分、学号、姓名; 12查询既选修了1号课程,又选修了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13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及姓名; ------------------------------------------------------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恢复数据库mydb,备份文件为mydb.bak; 代码: ?create database STUD; Restore database mydb from disk ‘d:\mydb.bak’ with replace; Use mydb;

实验六-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 姓名胡艺敏学号38 系别 女 数计学院 班 级 11计科师 范 主讲教师江凤莲指导教师江凤莲实验日期2013 4-27 专 业 计算机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同组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利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的视图创建向导和图表创建向导建立视图表和关系图(图表),加深对视图和图表概念的理解,了解视图和图表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调出创建视图向导,在图书-读者库中按下列T-SQL描述创建读者视图。 CREATE VIEW 读者_VIEW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读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借阅.读者编号=读者.编号; 2)调出向导,按T-SQL描述创建借阅_计算机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借阅_计算机图书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3)调出创建图表向导,完成在图书_读者数据库中建立图书_借阅图表的操作。要求该图表包括图书和借阅两个表,通过“图书.书号=借阅.书号”外码与被参照表之间的关联。 4)查看以上视图和图表的属性,并修改到正确为止。 三、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五、实验内容: (1)实验代码(可加附页): (1)基本操作实验 1)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给定的T-SQL语句确定视图结构信息,如表10所示。 表10 视图结构信息 序号视图名 数据库 名 相关表名列定义元组定义 1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读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 借阅.读者编号=读者. 编号 2 借阅_计算 机图书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2)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图表结构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 图表结构信息 图表名数据库名主表名参照表 名 关联定义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借阅图书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2)实验结果(可加附页):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数据选择器

第八次实验报告 实验六 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与逻辑功能 2、 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调试器、T4153、CC4011 三、实验线路、原理框图 (一)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原理 数据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有若干个输入端,若干个控制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 数据选择器的地址变量一般的选择方式是: (1) 选用逻辑表达式各乘积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包括原变量与反变量),以简 化数据输入端的附加电路。 (2) 选择一组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量。 (二)T4153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及管脚排列图 (1)T4153是一个双4选1数据选择器,其逻辑符号如图1: 图1 (2) T4153的功能表如下表 其中D0、D1、D2、D3为4个数据输入端;Y 为输出端;S 是使能端,在S 是使能端,在 原SJ 符号

S =0时使能,在S =1时Y=0;A1、A0是器件中两个选择器公用的地址输入端。该器件的 逻辑表达式为: Y=S (1A 0A 0D +101D A A +201D A A +301A A A ) (3) T4153的管脚排列图如图2 图2 (三)利用T4153四选一数据选择器设计一个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线路 (1)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见下表: n D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n A n B 1-n C (3)根据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设计出的实验线路图为图3: S 11D 3 1D 2 1D 1 1D 0 1Y

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摘要: 图像处理,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结果的技术。又称影像处理。基本内容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是指用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经过采样和数字化得到的一个大的二维数组,该数组的元素称为像素,其值为一整数,称为灰度值。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像压缩,增强和复原,匹配、描述和识别3个部分。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它以人为对象,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目前,图像处理演示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医学、军事、科研、商业等领域。因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易于实现非线性处理,处理程序和处理参数可变,故是一项通用性强,精度高,处理方法灵活,信息保存、传送可靠的图像处理技术。本图像处理演示系统以数字图像处理理论为基础,对某些常用功能进行界面化设计,便于初级用户的操作。 设计要求 可视化界面,采用多幅不同形式图像验证系统的正确性; 合理选择不同形式图像,反应各功能模块的效果及验证系统的正确性 对图像进行灰度级映射,对比分析变换前后的直方图变化; 1.课题目的与要求 目的: 基本功能:彩色图像转灰度图像 图像的几何空间变换:平移,旋转,剪切,缩放 图像的算术处理:加、减、乘 图像的灰度拉伸方法(包含参数设置); 直方图的统计和绘制;直方图均衡化和规定化; 要求: 1、熟悉图像点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的基本定

义和常见方法; 2、掌握在MTLAB中对图像进行点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的方法 3、掌握在MATLAB中进行插值的方法 4、运用MATLAB语言进行图像的插值缩放和插值旋转等 5、学会运用图像的灰度拉伸方法 6、学会运用图像的直方图设计和绘制;以及均衡化和规定化 7、进一步熟悉了解MATLAB语言的应用,将数字图像处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2.课题设计内容描述 1>彩色图像转化灰度图像: 大部分图像都是RGB格式。RGB是指红,绿,蓝三色。通常是每一色都是256个级。相当于过去摄影里提到了8级灰阶。 真彩色图像通常是就是指RGB。通常是三个8位,合起来是24位。不过每一个颜色并不一定是8位。比如有些显卡可以显示16位,或者是32位。所以就有16位真彩和32位真彩。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需要将真彩色转换成灰度图像。 1单独处理每一个颜色分量。 2.处理图像的“灰度“,有时候又称为“高度”。边缘加强,平滑,去噪,加 锐度等。 3.当用黑白打印机打印照片时,通常也需要将彩色转成灰白,处理后再打印 4.摄影里,通过黑白照片体现“型体”与“线条”,“光线”。 2>图像的几何空间变化: 图像平移是将图像进行上下左右的等比例变化,不改变图像的特征,只改变位置。 图像比例缩放是指将给定的图像在x轴方向按比例缩放fx倍,在y轴按比例缩放fy倍,从而获得一幅新的图像。如果fx=fy,即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缩放的比率相同,称这样的比例缩放为图像的全比例缩放。如果fx≠fy,图像的比例缩放会改变原始图象的像素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几何畸变。 旋转。一般图像的旋转是以图像的中心为原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也就是将图像上的所有像素都旋转一个相同的角度。旋转后图像的的大小一般会改变,即可以把转出显示区域的图像截去,或者扩大图像范围来显示所有的图像。图像的旋转变换也可以用矩阵变换来表示。

数据库实验报告完整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 | 实验名称数据库实验 课程名称数据库 | |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成绩: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2015/7/9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本实验是为计算机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原理后,为培养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具备应用数据库原理对数据库系统进行设计的能力。 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在建立数据库系统过程中使用关系数据理论的能力。 3.通过对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方案设计、系统编码、界 面设计和软件调试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一门考查学生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软件工程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验。 二、主要内容 针对一个具有实际应用场景的中小型系统(见题目附录)进行数据库设计,重点分析系统涉及的实体、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增加、删除、更新、查询数据记录等基本操作。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 理解系统的数据库需求,分析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画出E-R图: 1)分析确定实体的属性和码,完成对该实体的实体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的定义。 2)设计实体之间的联系,包括联系类型和联系的属性。最后画出完整的E-R图。 2.根据设计好的E-R图及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设计数据库模式: 1)把E-R图转换为逻辑模式; 2)规范化设计。使用关系范式理论证明所设计的关系至少属于3NF并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属于3NF则进行模式分解,直到该关系满足3NF为止,要求写出分解过程。 3)设计关系模式间的参照完整性,要求实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 4)用SQL语言完成数据库内模式的设计。 3.数据库权限的设计: 1)根据系统分析,完成授权操作; 2)了解学习收回权限的操作。 4.完成用户界面的设计,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

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和四位数据比较器verilog实验报告)

Verilog HDV 数字设计与综合 实验报告 微电子0901班 姓名:袁东明 _ 学号:_04094026 一、实验课题: 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 2.四位数据比较器 二、八选一数据选择器Verilog程序: 2.1主程序 module option(a,b,c,d,e,f,g,h,s0,s1,s2,out); input [2:0] a,b,c,d,e,f,g,h; input s0,s1,s2; output [2:0] out; reg [2:0] out; always@(a or b or c or d or e or f or g or h or s0 or s1 or s2) begin case({s0,s1,s2}) 3'd0 : out=a;

3'd1 : out=b; 3'd2 : out=c; 3'd3 : out=d; 3'd4 : out=e; 3'd5 : out=f; 3'd6 : out=g; 3'd7 : out=h; endcase end endmodule 2.2激励程序 module sti; reg [2:0] A,B,C,D,E,F,G,H; reg S0,S1,S2; wire [2:0] OUT; option dtg(A,B,C,D,E,F,G,H,S0,S1,S2,OUT); initial begin A=3'd0;B=3'd1;C=3'd2;D=3'd3;E=3'd4;F=3'd5;G=3'd6;H=3'd7;S0=0;S1=0;S2=0; #100 A=3'd0;B=3'd1;C=3'd2;D=3'd3;E=3'd4;F=3'd5;G=3'd6;H=3'd7;S0=0;S1=0;S2=1; #100 A=3'd0;B=3'd1;C=3'd2;D=3'd3;E=3'd4;F=3'd5;G=3'd6;H=3'd7;S0=0;S1=1;S2=0; #100 A=3'd0;B=3'd1;C=3'd2;D=3'd3;E=3'd4;F=3'd5;G=3'd6;H=3'd7;S0=0;S1=1;S2=1; #100 A=3'd0;B=3'd1;C=3'd2;D=3'd3;E=3'd4;F=3'd5;G=3'd6;H=3'd7;S0=1;S1=0;S2=0; #100 A=3'd0;B=3'd1;C=3'd2;D=3'd3;E=3'd4;F=3'd5;G=3'd6;H=3'd7;S0=1;S1=0;S2=1;

基于ArcGIS 10.0的DEM分析与可视化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ArcGIS三维分析模块进行创建表面的基本方法.。 2、掌握利用ArcGIS三维分析进行各种表面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表面创建及景观图 制作。 3、掌握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方法,能利用ArcGIS软件基于DEM对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 4、掌握三维场景中表面及矢量要素的立体显示其原理与方法,熟练掌握ArcGIS软件表面 及矢量要素杂场景中的三维显示及其叠加显示。 5、熟练掌握ArcScene三维场景中要素、表面的多种可视化方法。 6、通过制作某区域的飞行动画,实现对该区域的宏观浏览,掌握地形的三维显示与飞行动 化的制作方法。 二、主要实验器材(软硬件、实验数据等) 计算机硬件:Lenovo Y460N 计算机软件:ArcGIS10.0软件 实验数据:《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随书光盘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表面分析 要求: (1)熟悉ArcGIS三维分析工具中的表面分析工具。 (2)进一步分析表面,包括计算表面积、体积、坡度、坡向等,设置阴影地貌等以增强可视化,或者从一个特定的位置或路径设置可视化的更高级别的可视性分析等。 操作: (1)计算表面积与体积: 1)打开“面积与体积统计数据”工具,在对话框中如下图设置,点击“计算统计 数据”,得到面积和体积统计数据。 图1 计算表面积与体积 (2)坡度的计算: 1)选择表面分析的坡度工具: “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度”。

2)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如图2设置,生成坡度栅格图像如图3。 图2:“坡度”对话框 图3 坡度栅格图像 (3)坡向的计算: 1)选择表面分析的坡向工具: “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 2)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生成坡向图像如图4。 图4 坡向图像 (4)可视性分析: 1)视线瞄准线的创建:选择 “创建透视线”工具。 2)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并选择透视线的点;如图5所示。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可视化实验报告

cout<<"It is in fun 2."<

cout<<"It is back in fun 2."<

1.2.2所谓函数重载是指同一个函数名可以对应多个函数的实现,函数重载允许一个程序内声 明多个名称相同的函数,这些函数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并可以带有不同的类型,不同数目的 参数及返回值。 123函数重载时,要求函数的参数个数或参数类型不同。 124操作符重载是将C++语言中已有的操作符赋予新的功能,但与操作符本来含义不冲 突,使用时只需要根据操作符出现的位置判断其具体执行哪一种功能使用操作符重载时, 必须用以下方式来声明函数: 函数类型operator # (形参表) 2.程序注释与运行结果: #include 〃调用C++中的头文件 void fun 1(),fun2(),fun3();〃定义了 3 个函数 void ma in()〃主函数 { cout?"lt is in mai n. "<〃调用C++中的头文件int add(i nt,i nt);〃定义一个函数 double add(double,double);〃定义一个函数void ma in()〃主函数 { cout<

【原创】MATLAB实验报告-第二次-用MATLAB实现计算数据可视化-北京交通大学

MATLAB 上机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 一、试用如下几种方法来建立向量,观察结果 ( 1) x=1:5, x=(1:5) ' 实验结果:x=1:5是行向量,x=(1:5)是列向量.且1为初始值,5为终止值,默认的步长为 1. >> x=1:5 1 2 3 4 5 >> x=(1:5)' x = 1 2

3 4 5 ( 2) x=0:pi/4:pi 实验结果:x=0:pi/4:pi 指的是x=(0,0.25*pi,0.50*pi,0.75*pi,pi). 其中pi为圆周率初始值为0,终止值为pi,步长为pi/4. >> x=0:pi/4:pi x = 0 0.7854 1.5708 2.3562 3.1416 (3)x=(0:0.2:3) ', y=e-x)p.(*sin(x) 实验结果:x的初始值为0,终止值为3,步长为0.2.而函数y表示将x向量中的每一个数代入函数y=e%x)*sin(x)得到的函数值组成的向量. >> x=(0:0.2:3)', y=exp(-x).*sin(x)

x = 0.2000 0.4000 0.6000 0.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2.2000 2.4000 2.6000 2.8000 3.0000

0.1627 0.2610 0.3099 0.3223 0.3096 0.2807 0.2430 0.2018 0.1610 0.1231 0.0896 0.0613 0.0383 0.0204 0.0070 (4) k=linspace(-pi,pi,5), k=logspace(-3,-1,5) 实验结果:k=linspace(-pi,pi,5)产生的是初始值为-pi,终止值为 pi,元素总数为5的行向量,即k的步长为pi/2. k=logspace(-3,-1,5产生的是初始值为10八(-3),终止值为10八(-1),元素总数为5的列向量.

数据库应用基础(第二版)第一章 数据库基础 实验1之实验报告

四、实验1报告 1.通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T( )与$运算符基本相似,但返回值类型不同,请问不同在哪里,举例说明? 答:AT返回的是数字型,$返回的是逻辑型。 如:?AT(“Fox”,“Visual Foxpro9.0”)结果为:9 ?“Fox”$“Visual Foxpro9.0”结果为:F (2)TYPE()和VARTYPE()在具体使用时有什么不同? 答:TYPE()要求必须将<表达式>用字符定界符括起来,输出值的类型为字符型。VARTYPE()不要求将<表达式>用字符定界符括起来,输出值的类型为字符型。 (3)根据下面赋值语句,说明变量C,D,P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C="^2003-3-5" 有定界符且为双引号,是字符型。^2003-3-5 D=CTOD(C) 表示将字符型转换为日期型,是日期型。03/05/03 P=DTOC(D) 表示将日期型转换为字符型,是字符型。03/05/03 (4)根据下面赋值语句,说明变量N,P,V的类型又分别是什么? N=123.45 无定界符,是数值型。123.45 P=STR(N,6,1) STR表示将数值型转换为字符型的函数,是字符型。 123.5 V=VAL(P) VAL表示将字符型转换为数值型函数,是数值型。 123.50

(5)DTOC()中参数1是否加选有何不同? 答:该函数用于把日期型日期转换成字符型日期。[,1]是可选部分,若增加,则输出格式转换为年,月,日,年份为4位;若不增加,则输出格式转换为年,月,日,年份为2位。输出值的类型为字符型。 (6)宏替换函数可以改变数据类型,将某些字符型常量转变为逻辑型,数值型,请举例说明。 答:A=“1+2”B=&A ?B 结果为:3 A=“5>8”?&B 结果为:T (7)名函数()在哪种情况下可以代替&,请举例说明. 答:A=“a”&“B”等效于A=CONCATENATE(“A”,“B”) 2.简答题 (1)通过实验,你认为能用CLEAR清除系统内在存变量吗?而用户自己定义的内存变量呢? 答:不能,CLEAR只表示清屏;既不能清除系统内存变量,也不能清楚用户自己定义的内存变量。 (2)数组变量一般应该先定义后使用,当定义数组变量后,该数组各元素的初值是什么? 答:在建立数组后,数组的各个元素的初始值均为逻辑假.F.。 (3)关系表达式与逻辑表达式返回的数据类型一样吗 答:一样,均为逻辑型。关系表达式的运算结果是逻辑真(.T.)或逻辑假(.F.)。逻辑表达式的运算结果是逻辑值。

实验六 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用技术实验任课教师:包崇明 姓名:匿名学号:2013…….专业:软件工程成绩: 实验6 数据库完整性 实验6-1 完整性约束 1、在学生表上面创建下列CHECK约束 【注】:因为学生表已经存在,所以这里使用添加check约束的方法实现: (1)创建入学日期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假定该学校于1923年4月30日创建。要求:入学日期必须大于等于学校创建日期,并且小于等于当前日期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的check约束起作用了),如图: (2)创建学生年龄约束“Age_rule”。要求:学生年龄必须在15~30岁之间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Age_rule”成功,并且年龄为’2015/4/27’没有违反”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约束,进一步说明了(1)中的check约束添加成功,如图:

【注】:考虑到时间关系,下面的部分解答中将会省略测试约束的步骤。 (3)创建学生性别约束“Sex_rule”。要求: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4)创建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要求:学生成绩只能在0~100之间 (5)用图形方法查看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截图为: 2、删除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测试语句: 结果:(更新成功)

3、创建声明式默认约束:在创建表的过程中创建默认约束 (1)创建表“default_example”,表中包含字段pid、name、sex、age。要求设定sex的默认值为“男”、age的默认值为18。 创建default_example表语句: 采用SQL语句进行插入元祖: 执行结果为:(默认值起作用了!!) (2)插入一条编号为100 的记录,执行结果为: (3)修改默认值 一般先删除老的默认约束,再新建一个默认约束方法如下: 删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drop 约束名 新建默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add constraint df_age default(20) for age ①删除老的默认约束:

数据库和表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和表级约束约束条件-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一 数据库和表数据库 /表的基本操 作和表级约束约束条件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2010.9.29 一. 实验内容和步骤结果 1.在Student 数据库中,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创建一个选修了数据库课程并且是1986年出生的学生的视图,视图中包括学号,性别,成绩这三个信息: 2.用两种不同的SQL 语句创建课本128页第11题中要求的视图(视图名:V_SPJ ) 方法一: CREATE VIEW V_SPJ AS SELECT SNO ,PNO ,QTY FROM SPJ WHERE JNO in( SELECT JNO FROM J 表 WHERE JNAME ='三建')

方法二: CREATE VIEW V_SPJ AS SELECT SNO,PNO,QTY FROM SPJ,J表 WHERE SPJ.JNO=J表.JNO AND JNAME='三建'

3.用SQL语句完成课本128页第11题中对视图V_SPJ的查询(1) SELECT PNO,QTY FROM V_SPJ

(2) SELECT PNO,QTY FROM V_SPJ WHERE SNO='S1'

4.用T-SQL语句操作视图的数据。(15分,每题5分) (1) 给视图V_SPJ中增加一条数据(基本表中有插入的数据即可)。 INSERT INTO V_SPJ VALUES('S0','P0','100')

(2)修改视图V_SPJ中的任意一条数据的供应数量。UPDATE V_SPJ SET QTY=10 WHERE SNO='S1'AND PNO='P1'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任务 (一)建立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IS_student。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2.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的视图IS_S1。CREATE VIEW IS_S1(Sno,Sname,Grade) AS SELECT,Sname,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dept='IS'AND =AND ='1';

3.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的视图IS_S2。CREATE VIEW IS_S2 AS SELECT Sno,Sname,Grade FROM IS_S1 WHERE Grade>=90 4.建立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BT_S。 CREATE VIEW BT_S(Sno,Sname,Sbirth) AS SELECT Sno,Sname,2004-Sage FROM Student

5.将学生的学号及他的平均成绩定义为一个视图S_G。CREATE VIEW S_G(Sno,Gavg) AS SELECT Sno,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no 6.将课程的课号及选修人数定义为一个视图C_XIU。CREATE VIEW C_XIU(Cno,Scount)

AS SELECT Cno,COUNT(*) FROM SC GROUP BY Cno (二)查询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在信息系学生的视图中找出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SELECT Sno,Sag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age<20 2.查询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 SELECT,Sname FROM IS_Student,SC WHERE=AND ='1'

实验三选数据选择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选数据选择器实 验报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实验三、八选一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Quartus II6.0软件的使用和FPGA设计流程 2.用VHDL语言进行八选一数据选择器的设计 二、实验步骤: 一.建立文件夹:在D盘“xingming”的文件夹下建立一个名为“choice8”的文件夹。 二.建立新工程 1.双击桌面上Quartus II6.0 的图标,启动该软件。 2.通过File => New Project Wizard… 菜单命令启动新项目向导。在 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上点击Next按钮,在 What is the working directory for this project 栏目中设定新项目所使用的路径:D:\xingming\choice8;在 What is the name of this project 栏目中输入新项目的名字:choice8,点击 Next 按钮。在下一个出现的对话框中继续点击Next,跳过这步。 3.为本项目指定目标器件:选择器件系列为ACEX1K ,选择具体器件为 EP1K30TC144-3 1728 24576 ,再点击Next。在弹出的下一对话框中继续点击Next ,最后确认相关设置,点击Finish按钮,完成新项目创建。 三.设计输入 1.建立一个VHDL文件。通过 File => New 菜单命令,在随后弹出的对 话框中选择 VHDL File选项,点击 OK 按钮。通过 File => Save As 命令,将其保存,并加入到项目中。 2.在VHDL界面输入8选1数据选择器程序,然后通过File => Save

VB实验报告一VB环境和可视化编程基础

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地理科学学院2014年4月1日

表A_1 对象属性设置 控件名属性 Form1 Caption=”实验A_1” Label1 Caption=”欢迎学习VisualBasic”;Font属性:字号为二号,字体为隶书 Label2 Caption=”请输入你的”Font属性:字体为楷体,有下划线 Text1 Text1=”” Command1 Caption=”” Label3 Caption=””,BorderStyle=1 ④窗体界面设计如图1: 图1 实验A_1窗体界面设计 ⑤代码设计如图2: 图2实验A_1代码设计 (3)实验结果

①运行结果如图3: 图3实验A_1运行结果 ②保存文件如图4: 图4实验A_1文件保存 A_2 (1)实验容:模仿教材例1.1,将事件过程自上而下移动改为自右向左移动,也要考虑文字出窗体边界的情况。各控件及属性窗口的设置参见表格A.2,背景图形文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按钮上的图标通过Windows 搜索功能查找。以Sy1-2为项目名保存。 (2)实验步骤: ①创建一个“标准EXE”工程; ②在窗体上添加标签Label1、命令按钮Command1和Command2及Timer1; ③设置对象属性;

表A_2 对象属性设置 控件名属性 Form1 Caption=”实验A_2”;Picture:为你喜欢的图片 Label1 Caption=”我开始学习程序设计”;Fontsize=36 Command1 Caption=””;Style=1;Piciture=”clock02.ico”;ToolTipText=” 自动” Command2 Caption=””;Style=1;Piciture=”key04.ico”;ToolTipText=” 手动” Timer1 Internal=0 ④窗体界面设计如图5: 图5 实验A_2窗体界面设计 ⑤代码设计如图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