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城市发展潜力排名以及分析权威发布

未来十年城市发展潜力排名以及分析权威发布
未来十年城市发展潜力排名以及分析权威发布

未来十年城市竞争力排行

1.天津

人们对他的不了解让他成了一个有争议的城市,天津可以说和上海一样天生丽质,不但同为直辖市,而且也是北方不多的江南水乡似的大城市。虽然痛苦的战争和地震几乎将他打倒,不过英明的党中央并没有忽视它不可一视的过去。即将他会成为中国即深圳、上海又一个沿海中央级开放城市,未来恢复和上海平分秋色的格局,对他来说并不是梦想。两位总理的家乡,有钱的市长,党中央密切的关怀,中国最好的基础教育,和一流的高等教育。他的崛起近在咫尺。未来我们会最早见到。他会成为中国第一个有两个市中心的城市。

2.上海

中国最好的地理位置,中国开放的最前沿,它拥有的东西太多太多。富丽堂皇的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是他的标志,但富裕的农村和郊区,是他和传统大城市最大的区别,他虽然不大,但人口众多,小巧精致,没有一点瑕疵是对他的感觉,中国每个城市都望尘的经济总量,有钱的邻居,它宛如众星之中的月亮。他永远都是那么受到关注,不由得让人嫉妒,不过只有你真正感觉他才会体会那种味道。他是中国的骄傲,还不太富裕的中国,需要他继续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3.北京

首都,是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然后就是他的政治天赋,他的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大气,看到他心理才会有底。中国最有才华的人汇聚于此一代一代,优秀的大学,数量多的吓人,全中国的学习尖子都来过这里,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国家的栋梁,人的优势哪里也无法对比,他是全中国人向往的地方,我们不担心他会倒下,不过希望他能多付出,少索取,那就是他最好的状态。我们关心中南海每一个决策,人民大会堂每一个决定。他永远给出最好的方向和答案。

4.重庆

他是直辖市,没别的好说,虽然他还处于开发阶段,不过他的贵族身份,始终让你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说不定哪天早起来一看他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中心。他超级的人口和面积,比它的三个哥哥加起来还大,他也是内陆和东部联系最多的城市。美女的优势,使我们这些凡人,永远要关注关注它,提起他。虽然他现在还无法和其他城市在经济上比肩,不过中国的崛起,他肯定会成为收益最多的地方之一。他的崛起将是一个不会太漫长的等待。

5.广州

他不是直辖市,恐怕是他的后台太硬了,或恐怕是他距离大都会香港太近的缘故。他永远可以和直辖市并称,他是自由的地方。他不需要任何政策就可以发展的很快,他依仗着的不是别的,就是他所服务的众多的人口,人气是他最大的推动力,虽然他不可能是金融中心,不可能有政策扶持。不过他总是给人无限的动力,吃、喝、玩、住他一个都不少,精明的商人托起我们对他的

期望。

6.深圳

你说他是一个奇迹,其实不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不乏这样的例子。他并不是偶然的一个产物,而是历史将他推向了前方,担负起国家探索的任务,为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惊心动魄的变革,承担起民族精神的寄托,他告诉我们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只有努力才能生存,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他还没有发展到尽头,虽然不如原来的速度快了,不过他已经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了。我们必将看到他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7.沈阳

东北的中心。振兴中喊的最响,虽然他的经济不是一流的水平,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潜力,对他的振兴我们要等待,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内陆城市,他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稳步发展,他会有所作为的,而且是个样样红的全才。

8.大连

大东北的大门,开放的前沿,中国少有的魅力海滨城市,不错的条件,不错的基础,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未来是美好的。这座城市是有希望的。

9.青岛

没事偷着乐,它拥有所有城市的优点,好像是个全才,样样行,他可能撼动不了直辖市的位置。不过他应该得到所有人关注。

10.福州

可能不该放他不过你应该重视他,虽然厦门让他快没了位置,不过谁有知道,以后他会不会有赶上像广州那样城市的可能,我相信只要给他一点阳光,这个花骨朵,就会灿烂。

城市发展潜力综合评价论文

城市发展潜力综合评价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18个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市的综合评价值;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几类,以此分出优劣层次,利于制定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发展潜力;主成分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taking 18 ci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the cities; make use of cluster analysis which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kindstohelp to formulate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 growth poten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factor analysis; cluster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城市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全球化竞争趋势明显,加强各级城市的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1.1 城市发展潜力定义邱道持等认为小城镇发展潜力是指小城镇在现状发展基础上能够支持未来城镇系统综合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潜在能力[1]。郭亚军等认为区域发展潜力是指区域复合系统在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其支撑体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2]。刘登魁认为城镇发展潜力是指在城镇现状基础上能够支持未来城

(房地产市场分析)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前景 房地产行业遭遇严厉调控的打击,房地产企业在一线城市的发展面临被减速和进入冰冻期的局面。本轮及未来的行业调控都将遵循“有保有压”、“精准打击”的原则,房地产行业拓展的空间和方向已经发生转移,二、三线房地产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十年的繁荣是可以预期的。 住房市场的发展空间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未来中国城市化重心将更多转向二三线城市及中小城市。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盈利空间巨大。房价上升空间较大,投资回报率有可能达到30%,运营成本低,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屡创新高。 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可控。调控政策在未来5年内推广到二三线城市的可能性很小。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大规模供应,以及物业税等措施对房地产价格空间造成挤压,对二三线房地产市场的冲击较小。 一、内地房地产业的发展轨迹 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同步。第一轮经济增长首先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房地产业也高度集中在沿海特大城市,10年中资源主要投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使其发展成为全国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构成了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需求也从解决基本居住的增量市场逐渐向改善型、投资型和投机型市场转变。未来,一线城市尽管总体市场容量仍然较大,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看来,即便是房地产百强企业,能够进入一线城市的开发商也只是少数几家,随着房地产业规模和从业家数的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寻找足够的成长空间,这是房地产业发展必须向二、三线城市拓展的客观基础。 图1: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从2004年开始明显加速

来源:国家统计局,招银国际 一线城市的城市化率已超过75%,开始从快速成长进入到了成熟期。而国内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只有46.7%,一线特大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现代化差距越来越大。这一差距也反映了一线城市过度过快发展,各项社会服务和公共资源保障能力难以为继。2009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要在推动中小城市城镇化的过程中,解决人口过度向一线大城市集中,城乡发展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从整体规划层面,国家已明显透露出城市化重心转向中小城市的意图,政策首先为二三线城市地产发展释放出利好。进入第二个十年发展期,房地产业重心及趋势由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这是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调整,产业逐步进行梯度转移,以及人口流动变化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目前出现的农民工和白领“返乡潮”也为上述变化趋势加了注脚。媒体报道,不少农民工不愿再涌到一线城市,而更愿意选择离家较近的二三线城市,在家门口打工,并希望能在城市安家立业,真正成为“城里人”。此外,一些在一线城市漂泊的白领和高校毕业生,在一线城市房价飞涨,生活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也开始放弃在那里安家的想法,准备撤回二三线城市谋发展,安家置业。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进城的农民工、返乡的白领,这些人群都将成为二三线城市的购房主力军,也使得未来房地产业发展中心必然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图2: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比较图3: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比较

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 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010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2010年6月29日,“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该评价活动的学术指导单位为中国旅游研究院,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民网和休闲杂志社共同主办,由北京同和旅游规划设计院和去哪儿网()承担技术研发任务。 在城市休闲指数排名中,三亚、丽江、深圳排名前三位,北京和位列第四、第五位,紧随其后的是厦门和桂林,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苏州暂位列第八和第十,青岛位列第九。 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涵盖了空气质量、人口密度、绿化面积、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私家车数量、公共汽车数量、国际化程度等近30项指标。总分为100分,但仅有三亚和丽江得分超过50分,北京的得分为分。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先生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休闲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确立,休闲作为城市的一项基本功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活动,是通过一个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休闲功能,树立休闲城市的示范品牌,促进城市休闲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体现休闲创造快乐、休闲创造价值的理念,为城市找到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据悉,该评价活动的核心成果是“中国城市休闲指数(CLI)”和“中国休闲城市排名”,同时也将产生“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和“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名单。为了保障成果的科学性,采取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客观评价。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的统计信息,设置了“城市名片”、“休闲环境”、“休闲条件”和“休闲经济”等四大类别合计27个指标,按照相应权重,计算得出287个城市的“统计性指标分析结果”。二是去哪儿网()4200多万用户对287个城市的自由评价信息,通过统计技术处

凌源市发展潜力综合分析与评价

凌源市发展潜力的分析与综合评价 一、凌源市概况 凌源位于西部辽冀蒙三省(区)七县(市)交汇处,地处辽西走廊连接和两大城市群北通道的要冲,是中东部广区距离出最近的交通节点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2004年,全市辖2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233个行政村、30个社区。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总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城市化水平为21.9%,远低于全省城市化平均及全国城市化水平。 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1.4亩。气候特点为暖温带半湿润向温带半干旱过渡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54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844小时,无霜期146天,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60立方米。 凌源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藏50多种,其中石灰石、膨润土、硅石、铁矿、金矿等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工业大规模开发价值。凌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精美蕴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地热温泉等资源,具有潜在的旅游开发前景。 凌源市基础设施不够发达,铁路和公路是全市主要的交通方式。铁路有锦承和塔铁路,公路有两条国道、两条省道和八条县道。200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24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701万吨,公路客运量712万人。 二、凌源市城市城市竞争力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是指城市在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并为其自身发展及在其从属的区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从而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的功效。它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所以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条件、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环境、开放程度、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 凌源市位于辽西西部与蒙、交界的“金三角”上,处于地级城市发展的空档地带,受高级城市限制相对较小。优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城市发展的可利用空间和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使凌源市具备了发展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优越条件。再加上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凌源面临着经济腾飞的好机遇。 1.样本县市的选择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相当、邻近原则、行政级别相同等原则,选择了建平县、喀左县、北票、馁中县、建昌县等县市作为研究的样本。 2.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着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具有代表性的原则,以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而且考虑了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本指标体系具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城市经济实力、城市资金实力、科技实力、产业结构与效益、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政府管理水平为影响因素,20个指标来构成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1)。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7-01-29 交通运输论文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通所具有的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自19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方针,并且先后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每项指标应具有独立性、可量化和通用性。 城市常规公交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评价指标选取考虑的因素也多,因此,用简单的`线性结构难以描述各指标的内在联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树状的关系结构,运用目标层次分类展开法,将目标按逻辑分类向下展开为若干目标,再把各个目标分别向下展开成分目标或准则,依此类推,直到可定量或可进行定性分析(指标层)为止。目标层次分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选取的指标直接与目标相关,具有层次性,并可随着目标的增多而扩充。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要素包括流动的人、行驶的车、变化的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的指标多达数十种,对指标进行归类分析整理,认为评价体系可以从建设投入水平、运营服务水平、综合效益水平三个方面来反映总体发展水平。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潜力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潜力 城市潜力就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自然三方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可用来支持未来竞争和发展的资源空间的能力。城市潜力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表征,它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和谐程度。城市潜力系统的研究既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层面上识别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也有助于我们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基于此认识,本文拟将城市潜力系统看作一个独立有机体进行研究与探讨,希望对有关部门有所借鉴或参考。 二、城市潜力系统的定义与特征 1、城市潜力系统的定义 城市潜力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有学者认为,城市潜力系统是反映城市在未来或潜在竞争中能够争夺、控制制高点所必需的要素支持的完备程度。笔者认为,所谓城市潜力系统就是指构成城市潜力的各个要素的有机集合。 2、城市潜力系统的特征 城市潜力系统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动态性。城市潜力系统是动态发展着的,在其构成要素中,有些是基本稳定的,比如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而有些因素,比如人力资源、市场潜力等则呈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态势。二是相关性。城市潜力系统与其外部因素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城市魅力、相关政策等都有密切关系,受影响较大,因此研究城市潜力,不能对其孤立的考察,而要结合相关因素一起分析。三是互利性。城市潜力系统与城市发展进程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利共生、相互促进作用: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为城市潜力的挖掘和提升提供了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城市潜力系统是一个城市能否维系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城市潜力系统的概念模型 1、概念模型的涵义 根据上述城市潜力系统的定义和内涵,结合系统本身的动态性与复杂性,本文以系统构成要素入手建立了概念模型,涵盖了城市潜力系统各方面内容,同时通过三级要素的设立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说明性和逻辑性。 城市潜力系统的概念模型的实践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针对特定城市,从模型出发,以定性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城市潜力系统中的优势之处与薄弱环节,实现对城市发展潜力的直观了解。另一方面是将概念模型直接应用于定量化评价,鉴于此类评价为典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且模型中指标的数量较多,因此在具体方法上可用主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即而得到潜力系统的整体评分。 2、概念模型的构成 城市潜力系统的概念模型将潜力系统划分成5个2级指标,分别为自然资源潜力、人力资源潜力、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承载能力和城市市场潜力,每个2 级指标下面下设数个3级指标,如下表: 3、概念模型的特征 城市潜力系统概念模型具有几个特征:

未来十年城市发展潜力排名以及分析权威发布

未来十年城市竞争力排行 1.天津 人们对他的不了解让他成了一个有争议的城市,天津可以说和上海一样天生丽质,不但同为直辖市,而且也是北方不多的江南水乡似的大城市。虽然痛苦的战争和地震几乎将他打倒,不过英明的党中央并没有忽视它不可一视的过去。即将他会成为中国即深圳、上海又一个沿海中央级开放城市,未来恢复和上海平分秋色的格局,对他来说并不是梦想。两位总理的家乡,有钱的市长,党中央密切的关怀,中国最好的基础教育,和一流的高等教育。他的崛起近在咫尺。未来我们会最早见到。他会成为中国第一个有两个市中心的城市。 2.上海 中国最好的地理位置,中国开放的最前沿,它拥有的东西太多太多。富丽堂皇的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是他的标志,但富裕的农村和郊区,是他和传统大城市最大的区别,他虽然不大,但人口众多,小巧精致,没有一点瑕疵是对他的感觉,中国每个城市都望尘的经济总量,有钱的邻居,它宛如众星之中的月亮。他永远都是那么受到关注,不由得让人嫉妒,不过只有你真正感觉他才会体会那种味道。他是中国的骄傲,还不太富裕的中国,需要他继续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3.北京 首都,是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然后就是他的政治天赋,他的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大气,看到他心理才会有底。中国最有才华的人汇聚于此一代一代,优秀的大学,数量多的吓人,全中国的学习尖子都来过这里,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国家的栋梁,人的优势哪里也无法对比,他是全中国人向往的地方,我们不担心他会倒下,不过希望他能多付出,少索取,那就是他最好的状态。我们关心中南海每一个决策,人民大会堂每一个决定。他永远给出最好的方向和答案。 4.重庆 他是直辖市,没别的好说,虽然他还处于开发阶段,不过他的贵族身份,始终让你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说不定哪天早起来一看他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中心。他超级的人口和面积,比它的三个哥哥加起来还大,他也是内陆和东部联系最多的城市。美女的优势,使我们这些凡人,永远要关注关注它,提起他。虽然他现在还无法和其他城市在经济上比肩,不过中国的崛起,他肯定会成为收益最多的地方之一。他的崛起将是一个不会太漫长的等待。 5.广州 他不是直辖市,恐怕是他的后台太硬了,或恐怕是他距离大都会香港太近的缘故。他永远可以和直辖市并称,他是自由的地方。他不需要任何政策就可以发展的很快,他依仗着的不是别的,就是他所服务的众多的人口,人气是他最大的推动力,虽然他不可能是金融中心,不可能有政策扶持。不过他总是给人无限的动力,吃、喝、玩、住他一个都不少,精明的商人托起我们对他的 期望。 6.深圳 你说他是一个奇迹,其实不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不乏这样的例子。他并不是偶然的一个产物,而是历史将他推向了前方,担负起国家探索的任务,为中国改革开放这一惊心动魄的变革,承担起民族精神的寄托,他告诉我们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只有努力才能生存,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他还没有发展到尽头,虽然不如原来的速度快了,不过他已经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了。我们必将看到他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7.沈阳

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基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 张三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2010年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首先利用相关分析对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间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以及控制了年末总人口对客运和货运量等进行了偏相关分析;接着利用各种经济指标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利用逐步回归方法获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剧场影剧院、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客运量等和地区生产总值有显著关系;最后利用因子分析对各地区进行因子分析,通过计算综合得分,获得各地区综合排名,其中北京、上海一枝独秀,重庆、深圳、天津与北京、上海构成前五强。 关键词地区生产总值;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2009年10月17日,第六届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朝阳规划艺术馆召开。这次峰会不仅吸引了城市发展领域内几百位专家的专注和参与,跟让来自全国各个城市的会议代表们受益匪浅。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既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以前我国采取的城市外延式扩张战略导致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不注重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特点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发展将呈现出五个新变化:一是城市发展开始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二是城市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四是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显;五是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

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我国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研究,不论是对于促进我国城市本身又好又快地发展,还是对于充分发挥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主导作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通过对描述我国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各种指标进行各种分析,一方面找出用来衡量我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找出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差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1]。 2 研究方法 对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概念,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指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据此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应该包括人口、地区生产总值、拥有的交通运输以及通讯能力、地方财政预算内收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乡居民工资水平及储蓄水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商贸市场水平、人才状况及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所以我们采用的数据指标有: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客运量、货运量、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末邮政局数、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剧场、影剧院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医院、卫生院个数、执业(助理)医师、三废综合利用产品总值等22个指标。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是《中国2010年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包括直辖市)》,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11-3。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 活所必须的公益性事业。 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城市功能的正 常发挥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公共交 通所具有的个体交通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 注。 自 1980 年代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 主的发展方针,并且先后发布了相关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公交事业 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评价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 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 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 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定点、定线公共交通系统和非定点、

定线的公共交通系统。 前者包括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小公共汽车 以及索道、缆车、登山电梯等。 后者主要是出租汽车。 各种交通方式有各自的运行特征,本文针对最常见的公共汽车交通问 题进行研究。 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评价是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 方面或多方面或全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整体完备性原则应该从不同侧面反映公交发展的特征和状况; 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准确性和评估方法的科学性;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 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非线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非 线性原则,实现指标体系的结构最优化; 实用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工作的意义在于分析现状,认 清所处阶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尽量选取 日常统计指标或容易获得的指标,以便直观、简便地说明问题。 涉及公共交通的评价指标至少有几十种,精确的量化不等于评价的准 确,对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应选取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

关于城市发展潜力的有关指标

如何评价十七地市的发展潜力 山东作为中国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 由于传统的生产力布局上的不同,以及在地域、资源、人文和政策上的差异,山东又是一个典型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大的差异。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山东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况,分析各城市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各城市能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山东各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所引文献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经济总量,更要考虑经济质量和经济效能,还要考虑指标的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五大类26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1)经济总量指标:总人口(X01)、土地总面积(X02)、总产值GDP(X03)、地方财政总收入(X0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05)、第三产业总产值(X0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07)。 (2)经济效能指标:人均GDP(X08)、单位GDP能耗(X09)、单位GDP电耗(X10)。 (3)人民生活水平指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1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3)、居民人均储蓄余额(X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5)、保费收入(X16)、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额(X17)。 (4)对外经济指标: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X18)、进出口总额(X19)、进出口差额(X20)。 (5)基础设施指标:人均公路里程数(X21)、人均民用汽车拥有量(X22)、人均土地面积(X23)、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X24)、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X25)、中专以上学生人数(X26)。 二、

二线城市发展分析

摘要:二线城市在区域经济和城市圈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一线城市相比,二线城市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即发展潜力,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相应的问题,其中一个是城市的高效的发展模式还未形成,还有一个就是二线城市对自身城市品牌打造不够。 关键词:二线城市;发展潜力;发展模式;城市品牌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一线城市作为所属区城的经济中心,与一般城市相比,具有极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区城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城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一线城市通常而言是指“京津沪穗深”等经济最发达的直辖市或特区市,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另外某些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也被算进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房价高、人口多、交通拥挤、信息爆炸、机会较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均工资较高等等”,但同时这些城市也因其承载量过大、人口拥挤、空气混浊,给生活其中的人带来很多不便:看病难、停车难、看病难等等现象突出。虽然二线城市的经济总量不如一线城市,但是二线城市不仅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而且发展速度也高于一线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套发动机”。因此,研究二线城市崛起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二、潜力 从总体的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以2013年的gdp增速为例,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广州以13.8%排名第一,深圳以10.8%排名第十,北京、上海则以9.1%和7.7%分别排名第十三和第十七名。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二线城市占8个,且增速均在10%以上。说明一大批二线城市的增长势头已经超过一线城市。同时在2011年的城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中,天津、重庆和苏州分别排名第一、第二和第四。外资利用方面调查显示2000年至2007年,二线城市实际利用外资的年增长率为17.5%,高于其他三线及规模更小的城市,更远高于一线城市的9.6%。二线城市实际利用外资的年增长率保持增长。在国家商务部网站的数据显示,2010年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实际外资增长率分别为4%、5.5%、5.4%和3.3%。而二线城市中的大连、重庆、青岛、徐州和成都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7%、57.51%、52.8%、54.2%和43.2%,其余的也大多是两位数的增长。由此可见,二线城市对国外资本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而一线城市由于其发展已相当完善,营运成本相对较高,已经不是国外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其次由于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房价与收入比差别越来越大,不少高校毕业生目光从一线城市开始转向二线城市,为二线城市注入人才资本。 三、二线城市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要保证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而就现实而言,我国一线城市屈指可数,经济辐射的区域有限。而我国三四线城市数量多达100多个。如果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有效的分工机制就会降低这个区域的生产效率。所以需要一个强大的独一无二经济中心来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分配和调动,形成一个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济联系的城市圈经济。在我国,城市圈经济有所体现,但是仅限于一线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而其他内陆城市圈则不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为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和城乡差异。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洛杉矶大都市区发展经验――20世纪70年代,为了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洛杉矶联合了其北部的造船业中心长滩莱克伍德地区,实行公共服务统一管理,公共服务费用与税收收入双边分担。同时洛杉矶在其形成的城市群中强调单个城市产业专业化,城市群产业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如圣莫尼卡的港口、商务区及酒店业;洛杉矶的金融区和长滩沿线地区的高端电子工业集群等。在洛杉矶大都市区的发展中,中心城市洛杉

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完整版

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0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启动并发布阶段性成果 2010年6月29日,“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该评价活动的学术指导单位为中国旅游研究院,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民网和休闲杂志社共同主办,由北京同和旅游规划设计院和去哪儿网()承担技术研发任务。 在城市休闲指数排名中,三亚、丽江、深圳排名前三位,北京和位列第四、第五位,紧随其后的是厦门和桂林,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苏州暂位列第八和第十,青岛位列第九。 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涵盖了空气质量、人口密度、绿化面积、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私家车数量、公共汽车数量、国际化程度等近30项指标。总分为100分,但仅有三亚和丽江得分超过50分,北京的得分为分。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先生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休闲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确立,休闲作为城市的一项基本功能也得到了广泛认同。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活动,是通过一个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来衡量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休闲功能,树立休闲城市的示范品牌,促进城市休闲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体现休闲创造快乐、休闲创造价值的理念,为城市找到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据悉,该评价活动的核心成果是“中国城市休闲指数(CLI)”和“中国休闲城市排名”,同时也将产生“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和“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名单。为了保障成果的科学性,采取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客观评价。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公开出版物的统计信息,设置了“城市名片”、“休闲环境”、“休闲条件”和“休闲经济”等四大类别合计27个指标,按照相应权重,计算得出287个城市的“统计性指标分析结果”。二是去哪儿网()4200多万用户对287个城市的自由评价信息,通过统计技术处理后,得出“市场性指标分析结果”。对这两个分析结果再按照权重相加,得出“休闲指标分析(LSA)”结果。 第二阶段为主观评价。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人民网的在线调查。基于年浏览量

城市照明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城市照明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5-05-29 作者:李杰赵琴(投稿)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网友评论:0 条 一、城市照明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城市照明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照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提高了城市公用服务的管理水平。同时,为相关从事城市照明行业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城市道路照明发展现状 作为城市照明的主体,城市道路照明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获得了快速的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4-2013年十年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

2004-2013年我国城市道路照明灯盏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城市道路照明的使用类型方面,按道路照明光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高压钠灯、LED 、节能 、新型氙气 等。根据《“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课题组对包括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在内的81个重点城市的统计,截至2010年12月,高压钠灯是城市道路照明中最主要的灯具类型,占总数的64%;其次是其他类灯具(主要是节能灯),占 总数的17%;再次是LED灯,占总数的9%[1];城市道路照明中还没有完全淘汰低能效照明产品,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高压汞灯和白炽灯,各占总数的3%和2%[2]。 数据来源:《“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研究[3] 在城市道路照明控制方面,我国在城市绿色照明 云智易化控制方面已取得显着成效。根据道路照明专业委员会的统计,在全国811座城市中已有 263座城市的道管控采用了“无线三遥(遥控、遥信、遥测)化控制系统”[4]。根据《“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课题组对包括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在内的81个重点城市的统计,

浅谈我国的城市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潜力

浅谈我国的城市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潜力 摘要:纵观我国当今的城市建设发展状况,其预示着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通过具体分析全国城市的普遍发展现状,进一步阐明了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所包含的巨大发展潜力,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及发展方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建设现状未来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使得中国城市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平稳的快速发展,同时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新时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新时代的城市建设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城市发展的需求,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认清我国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借鉴世界各地在城市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努力开创我国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一、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 1、高度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就进入了快车道,各地的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城市高度逐年提高。尤其最近十几年,随着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大跃进,各地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层出不穷。据调查当今世界十大高楼我国以5座高楼的数量占据了半壁江山。不仅如此,据统计,未来三年我国平均每五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封顶。与此同时,我国还在规划的摩天大楼超过300座。如果一切顺利,几年后我国的摩天大楼的总数量将超过800座,到那时美国的摩天大楼数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我国的城市建设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如果那座城市没有高楼,那座城市的高度不够,那座城市就没有达到现代化,我国的城市建设的现在化是以城市高度和高楼的数量来衡量的,这一点已引起了广大城市建设规划者的关注。 2、人口化。计划生育控制住了中国人口的增长,却并没有控制住城市人口的增长。现在的中国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比比皆是,政府为此乐此不疲,发展大城市必须有大的人口规模,只有城市人口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成为大城市。大量的农民工和外来工作人员涌入城市,使这些城市土地、环境、水资源难以承受,交通拥堵、社会稳定压力非常大。例如,深圳市的土地面积仅仅1952.8平方公里,但是在建市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现在的实有人口已经从几十万快速增长至1200多万人(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85%),迅速跻身于全球特大城市的行列,人口的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五。当前深圳市已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环

分析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城市和城市化的发 展趋势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一、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据建设部最新统计,截至 1999年底,中国城市数量已增加到 666个。其中, 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32个,人口在 50万至 100万的大城市有 43个,人口在 20万至 50万的中等城市有 192个, 人口在 20万以下的小城市有近 400个, 均比前几年大幅度增长。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东半岛和京津唐等地区, 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城市群体,其中有 200多座城市在原来小城镇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中等城市。目前,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城市数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 44%和 19%。广大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布局正逐步由疏到密,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建设部专家预计, 中国城市化进程在 21世纪初将迅速加快, 到 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亿,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 45%。 中国城市化水平为 36%,据报道,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已经显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 下一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然要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为重大课题。现在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约为 47%,发达国家和地区约 二、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中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 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又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近来, 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一些户籍管理的新措施, 这些措施更加灵活, 如在城市有了自己的住房, 有稳定的职业, 有稳定的收入, 就可将户口转到所在城市。这样, 使原来“打工族” 的一部分就转为真正的市民,加快了城市人口的增长,促进城市化进程。另外, 随着中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深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批的开发者、投资商将不断地涌向中西部城市,使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城市不断增加。未来 20年每年有 1200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每年增设 20个左右的新城市, 设市坚持向中西部倾斜。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地区, 这将大大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再过 20年我国的城市将达 1000个以上, 城市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 60%以上,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一国城市化率超过 30%后,城市化将进入加速状态,且出现城市与区域发展一体化的趋势。据预测,到 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 60%左右。对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来说,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个百分点。而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要有 15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如何实现这种转化, 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因此,在做大、做强城市的同时,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区域的联动、实现城市与区域的一体化、进而加速推进城市化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与政府的主要努力方向。 (二)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中, 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走向世界, 主动纳入世界城市体系的前提。因此, 发掘自身的优势与潜力, 认识自身的不足, 找准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 积极参与世界城市分工, 向国际化、专业化与专门化方向发展是今后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 各地城市政府都在修编的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重新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 编织起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大城市或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新的理想宏图。建设具有国际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 国际性的旅游观光城市、消费休闲城市以及时尚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等

浅析中国城市地铁的发展前景

浅析中国城市地铁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日渐明显化。然而,城市化的发展绝不可以被交通压力所约束。因而与我们传统的地上交通相对应的地下交通就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新渠道。这就是目前的大、中城市正在极力发展的地铁交通。 所谓“十九世纪修大桥,二十世纪建高楼,二十一世纪开发地下交通资源。”这句话充分的显示出地下交通在新世纪发展中的前景与潜力。地铁与公交车、电车相比的优势显而易见:地铁单向运量每小时4万——6万人次,公交车、电车单向运量每小时1万人次。从运输方式来看,地铁运输更具多方面的优点:舒适、准时、快捷、占地少,环保、节能、安全,而且不占用地面、街道等。毫无疑问,地铁交通是绿色工程,而且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我国的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中国确实需要开发以地铁为特色的交通资源,它的发展将不但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 地铁的发展主要依赖与地下工程隧道开挖等的相关技术的进步,了解相关的主要技术进步与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近现代的地下工程中的技术革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应该是新奥法和盾构机的发明与改进。 1.新奥法

新奥法(NATM)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当代隧道施工设计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新奥法的理论认为在隧道施工中,围岩不仅是荷载,其本身也是承载的结构,通过支护可以改善围岩的受力,因此,围岩与支护就形成了受力的统一体。它的意义在于大大降低了忖砌结构的厚度,大大减少了支护的费用。新奥法的施工思路是在监控量测的基础上,及时更改喷射混凝土的厚度,锚杆、刚支护和钢丝网的参数以及二次忖砌等支护的措施,来保持开挖洞室的稳定,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当地面交通和环境不允许时,世界上各国常采用这种施工方法。 2.盾构法 用盾构法修建隧道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最早进行研究的是法国工程师布鲁内尔,在1818年开始研究盾构法施工,并于1825年在伦敦泰晤士河下,用一个矩形盾构建造世界上第一条水底隧道(宽11.4米、高6.8米)。在修建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两次被河水淹没,直至1835年,使用了改良后的盾构,才于1843年完工。1847年在英国伦敦地下铁道城南线施工中,英国人.格雷特黑德第一次在粘土层和含水砂层中采用气压盾构法施工,并第一次在衬砌背后压浆来填补盾尾和衬砌之间的空隙,创造了比较完整的气压盾构法施工工艺,为现代化盾构法施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盾构法施工的发展。如今,在修建较长的隧道时,往往要订做相应的能够自动化施工的盾构机,依据对隧道的几何形状的要求,盾构机可以制作成所需的形状与规格来满足要求。现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