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

01.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
01.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3分钟)

[提问]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引言]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而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上。

第二环节新授课(40分钟)

第二节我国的公有制经济

一、国有经济(20分钟)

(一)国有经济的含义

[讲解]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采取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所有权的形式。

国有经济是与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国有经济的范围包括矿藏、河流、国有森林、草原和其他陆海自然资源,还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厂、农场、商店、铁路、邮电和银行等。

(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阅读、问答]

1.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是什么?

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基础;国家物质产品、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领导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2.你能举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事例吗?

3.国有经济为什么能发挥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拥有现代机器大工业、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支配着主要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

4.你对“阅读与思考”一文中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的?

材料一: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逐步一般竞争性领域的退出;国有经济在经济中的数量和产值比重均明显下降。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质上提高了

材料二: 国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一些产业。

[归纳]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使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二、集体经济(7分钟)

(一)集体经济的含义

[点拨]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一般说来,它是与生产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阅读、问答]

1.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有五点作用。

2.说一说农村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中主要的所有制形式,农业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分钟)

[阅读、点拨]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股份公司、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其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有利于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0分钟)

(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含义

[讲解]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通过改革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表现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制等。股

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阅读、问答]

1.想一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构成中,国有股36%,社会法人股31%,社会公众股33%的股本结构。依托“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从一个原始投资300万元的小企业,经过16年的发展,成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的著名企业。

中兴股份有限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2.议一议:我国农村中的集体经济过去曾经长期采取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组织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中普遍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承包分散经营为特征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何在?

第三环节小结(1分钟)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1分钟)

教材练习:P10简答1.3.5

【板书设计】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它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其本质在于消灭剥削,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享有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由劳动群众根据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日趋完善,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主要有股份制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资本和收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属于公有制经济。邓小平曾反复强调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他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在我国之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目前我国除了上述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以外,在多种所有制结构中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并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首先,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国家才能有充分的经济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支柱,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为主体的分配方式的经济基础,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证。其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而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吸引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9页)□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论公有制公平,私有制不公平

论“公有制公平,私有制不公平” 人是渴望平等自由的,但人的这种渴望永远不能摆脱自然法则即物质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早先一些的哲学家如法国的卢梭等人都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因而提出用公有制来取代私有制,这种观点是完片面错误的。他们不懂得人对自由的渴望是不能摆脱自然法则的制约的。 私有制是产生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吗?不是!社会的不平等是由自然法则即物质规律决定的。 自然法则决定了人类社会经济生产领域的平等有两种:一种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是指社会赋予人们在谋求私利和幸福方面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另一种是分配平等,分配平等是指社会在分配生活财富方面实行人人平等。自然律决定了这两种平等的关系是成反比的:实行机会平等就意味着在分配方面不平等,实行分配平等就意味着在机会方面不平等,因此平等是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 其实,私有制并不是一种不平等的形式,恰恰相反,它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前面说了,平等有两种即一种是机会平等,另一种是分配平等。两种平等各有利弊。机会平等认为人们在追求私利方面应该有平等的权利,社会成员的享受应视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多少来决定,实行机会平等,能调动人们工作劳动的积极性,于社会的物质生活的发展有利,不利的方面是会造成贫富极化,于社会的人道主义和稳定不利。分配平等则认为不论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多少如何,在分配方面一律实行平等,实行分配平等会助长不劳人们而获的懒惰思想,

于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不利,但在利于社会的人道主义和稳定。这两种平等的相互关系是反比的关系:如果实行分配平等,必然会出现对社会贡献小、少的人侵占对社会贡献大、多的人的劳动成果的不平等并由这种不平等形成的阶级;如果实行机会平等,则必然会导致在分配方面的不平等并由这种不平等形成的阶级。这两种平等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是反比的关系,因此从经济发展的总体上讲,人们只能择其之一,不能同时兼得。实行机会平等能够激励人们对社会贡献的积极性,于社会物质生活的进步发展有利,而实行分配平等则只能助长人们的少劳多获或不劳而获的懒惰性,于社会的物质生活进步发展不利,因此人们只有在总体上择取机会平等才是正确的。 私有制是一种机会平等的具体形式。那种把资产阶级说成是依靠生产资料进行剥削,不劳而获的说法是武断片面的,因为资本家经营资本,组织生产,承担风险,对产品的走向进行决策,比起工人的直接劳动来说,显然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劳动,所以他们获得的高报酬是合理的,是符合机会平等的按劳取酬原则的。 如同打蓝球的规则并没有使人们产生对矮个子不平等的感觉而要废除它一样,私有制如同一种游戏规则,只要平等的展现在社会所有成员面前,那么就不存在是否平等的问题。经营资本组织生产和销售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种社会分工,现代的任何社会都离不开这一分工。这一分工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的人才能胜任的,例如同行业的企业中,为什么有的效益好有的效益不好甚至破产,其原因就在于经营管理资本者的知识和能力不同。在机会平等的私有制机制下,经营资本如同其它的社会分工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资本的经营管理者,这里关键是看你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愿望决心,抓住市场机

股份制是公有制或私有制吗

股份制是公有制或私有制吗? 程波 记得在最近的一张复习卷中,有这么一道选择题,其中有一个选项是“股份制分为公有制或私有制”,有很多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我想这主要是学生对课本中“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这句话,特别是“公有性”这三个词的理解出现偏颇之故。 应该说股份制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本身并不具有所有制属性,它的核心问题是由“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来决定企业法人产权的归属,所以,股份制与公有制不是一回事,不过股份制有很强“粘贴性”,既可以“粘贴”到私有制上,也可“粘贴”到公有制上。但两种不同的“粘贴”法,结果也便大相径庭。若在公有制基础或主体的社会环境下,国家或集体控股,便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反则反之。 那么“公有性”便是“公有制”吗?应该说,“公有性”并没有对一个实体进行所有制归属上的清楚界定,它只是指出了该实体性质上的倾向性特征。而“公有制”则不然,一旦带上“制”这个字,那么该实体的所有制界定便“一是一,二是二”了,如果是公有制实体的,那么该实体内必须全部是公有成份,而不允许有任何非公有成分;反之亦然。所以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假如说一个班级共有55位同学,其中男生50人,女生5人,那么我可以这么说,这个班级

具有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但是我不能说这个班级全部都是男生,或是男生制班级。学生笑了,这也说明他们已经理解了。 股份制已被实践证明为发展经济的有效形式,我们应该积极发展股份制经济,特别是国有、集体控股的股份制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有效地盘活一大批活力不强的国有独资企业,增强公有资本的生命力和控制力,从而对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巨大作用。

历史上的公有制经济

历史上的公有制经济 我们一般认为只有原始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才实行公有制,其实,历史上以国家或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有许多。重读这些史实,对正确认识国企改革、发展民营企业等新问题会有一定的启发。 奴隶社会算是私有制社会,但也有公有制的成分,确切地说是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我国西周和春秋前期的工商业就掌握在官府手里,各项工艺品,都由官吏管辖的奴隶从事生产。所谓“处工就官府”、“工商食官”正是这一特征的反映。这种工商业是官办的,就是公有制。井田制就更一大二公了,从后来商鞅变法提出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看,井田制当然属公有制。 随着铁制农具、牛耕得使用和推广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使“蓬蒿藜荻”之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之野,逐渐得到垦辟,成为“庐田庑舍”。由于奴隶没有这种积极性——“民不肯尽力”,井田处于瘫痪状态,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弄得“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七十年代在农村有社员锄地只锄地头的现象,生产队长和社员的矛盾也很紧张,生产队里的牲口到春天就缺草少料,这些现象类似于“民不尽力”的井田。当然,如果真是众人拾柴火焰旺,社员都象英雄小姐妹一样热爱集体,生产队长都像史来贺一样关心社员,也就不需要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了。 《国语·周语》记述周定王派人去宋国,途径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瘐积,场工未毕”(庄稼烂在田里无人收割,堆在场头没有碾打完毕)的“公田不治”的景象。与此相反,一些奴隶主却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于是出现了大量不在税收之列的私田。大跃进时就出现庄稼烂在地里的现象,因为收回来的和不收回来的都一样吃公社食堂的大锅饭。现在国有资产流失的企业的老总们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当然,这并非有意贬低奴隶社会公有制的作用,因为,这种制度的选择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集体的大规模的奴力劳动,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金字塔、空中花园、罗马大剧场等等都是奴隶劳动的硕果。应该说明的是,两种所有制的选择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同时受各种社会力量的主观认识的影响,哪种所有制方式有生命力,哪种所有制方式更能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社会就会选择那种所有制。在后来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里,所有制形式的选择也是这样。 西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收税而已,特别是文帝时,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于是富商大贾、豪强地主“专山泽之饶”〔《盐铁论·禁耕》〕,垄断了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冶铁煮盐业,这不仅影响中央的财政收入,而且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汉武帝为了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采纳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私人垄断的冶铁、煮盐、酿酒等重要工商部门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物。 汉武帝死后第六年即公元前八十一年,郡国所举的贤良文学,曾议罢盐铁官营事,和桑弘羊等进行了争论。这次会议由桓宽作记录,整理成书,就是现存的《盐铁论》。会议的结果,取消了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对汉武帝的官营政策作了限制和修改。这可能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第一次争论。 东汉时期,除了地主经济和自耕农的个体经济之外,还有大量的国家所有制经济。封建国家不仅掌握着大量土地及山林川泽,并且还直接经营许多生产事业。特别是手工业方面的经营,更多的集中在封建国家手里。 东汉政府的很多部门,都直接经营生产事业,以供皇帝和整个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的生活享受。在东汉的政府机构中,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仆所掌管的全部税收收入外,它所管理的主要生产事业,是屯田。东汉时期的屯田,以军屯为主,在沿边地区,还有募民屯

中国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联系与发展论文

中国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联系与发展 摘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却实行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体系,从建国以来初始的完全公有制到后来的公私结合,这之中的发展甚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一般说来都不是其中的某个单一的所有制形式,而是以某个所有制形式为主公有制就是一种以社会价值为基础,体现个人价值的分配制度。私有制则是一种以个人价值为基础,体现社会价值的分配制度”。 关键词:马哲三规律公有制私有制联系与发展 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形式。私有制:资本归个人所有。 一.对立统一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了客观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具有的特点,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人所有制”。这句话体现了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存在的对立与统一。所以和一切对立统一体一样,公有制和私有制不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由于所有制必须含有的排他性因素,任何公有制都只能是有限制的公有,它以排斥一个集团之外的其他人占有为前提和基础,因而并非该集团内外人们的公有。公有制与私有制在它们对立存在的整个过程中是互相补充的。在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私有制是公有制的必要补充,如拉法格所说:“个人财产是在原始公有制之下产生出来的,它不仅不与原始公有制相矛盾,像经济学家所说那样,而且是它的必要的补充。”以1958年至1960年间发生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为例。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要说这生产力有所提高吧,实际上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失去了竞争和奖励机制,农民的劳作积极性大大下降,到最后形成了某些合作社“船漂出三十多里没人管,耕牛出去三十多里没人找,社内耕牛死亡占百分之六十”的奇观,农副产品产量一落千丈,最后按刘少奇的话来总结:“我们一搞社会主义,反而什么都没有了。”而且加入公社之后劳动时间大大提高(这也是毛泽东提高生产力的方式之一),农民怨声载道,说入社不如去劳改,劳改还有星期天。一方面每天遵从公社的安排按时下地,一方面又没有劳动积极性,结果就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每天都在田里混日子。可

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1)

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答: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所有制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中,使他同公有制经济一起为社会主义服务。

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的所有制改革,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做法: 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次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以这个为前提,即使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的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应当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规律的生产要求,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公有制和私有制是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必然现象。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是我们长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的必要条件。据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依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由于从所有权角度看,多种所有制可以划分为两类 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所以我们可以把各种所有制的关系概括为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本文拟就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作些探讨。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种所有制经济之间量的比例关系或结构。这个问题近年来理论界研究得较多,虽然观点不尽相同 但也无根本分歧大都主张公有制经济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居从属地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经济成份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我国所有制结构到底应该如何演变 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人为设置的问题。而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历史早已证明,任何一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与消亡,最终都取决于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如果公有制经济的确有更大的优越性,那么它会靠自身的力量为其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二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根本对立的,因而在实践上片面发展公有制经济,限制甚至禁止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观点目前虽已无多大市场,但有迹象表明,它并没有从人们的观念中彻底消除。我认为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作为一对矛盾,既存在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统一的一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统一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作为一对矛盾,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二者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除原始社会外,都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社会。不过,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共存有如下特点:一是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处于从属地位,二是二者的共存都是从宏观角度而言的,即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并存、独立发展,而且公有制经济大都表现为国有经济。但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微观上实现了共存,即在一个企业内共存。这时 企业的性质虽然可以按公、私投资主体投资额的多少来区分,但实际上企业是公私混合所有制企业。如西方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的基础领域设立的某些由国家持有相当部分股权的公司制企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在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人们都把公有制和私有制当作两个绝对对立的事物来看待,所以在实践上只发展公有制经济,不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以至于形成了单纯以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由国有制经济包打天下的局面,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实行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政策,上述情况得到了彻底改变。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共存、共同发展已经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形成了众多由多元投资主体投资共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条件。 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促进 过去我们认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但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二者可以相互促进。首先,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新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

谈谈你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谈谈你对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答: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所有制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中,使他同公有制经济一起为社会主义服务。 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的

所有制改革,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做法: 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次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以这个为前提,即使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的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应当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规律的生产要求,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公有制与私有制

论公有制与私有制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在不断的进步,人类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但不同的国家在经济上各有千秋。例如: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在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则采取了私有制的经济。无论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还是私有制为主体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公有制与私有制没有哪个更有先进之说。那么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呢? 公有制,想必作为每个中国人都有深深的体会吧。所谓公有制,分为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全民所有制也叫国有制,是指一个企业的所有资产归国家所有,也就是全国人民所有,其利润归国家所有,其亏损也归国家承担。集体所有制是指一个企业的资产归一个集体或群体所有,亏损由该集体或群体承担。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指在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与经营。其中包括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日常生活中,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制,而乡镇企业与人民公社则为集体所有制经济。 我国采取的是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公有制带来的好处有: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经济是与社会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的利用经济手段引导各种的私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家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物质的技术力量,控制着生产与流通。 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一、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经济 ( 1 )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标志。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我国经济自主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保持社会安定的主要经济条件。第四,公有制还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怎样支持鼓励公有制的经济的发展 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2、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3、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动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怎样坚持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 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要按照宪法精神和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桂。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扎扎实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提高我区法治建设水平。 三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紧紧抓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重要环节,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成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与的理评 中国的一党制是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里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实践中证明了其一党执

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论文标题: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 论文作者周克任 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论文单位,点击次数1235,论文页数63~65页1999年1999 公有制和私有制是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必然现象,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是我们长期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的必要条件。据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依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由于从所有权角度看,多种所有制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所以我们可以把各种所有制的关系概括为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关系。本文拟就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作些探讨。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种所有制经济之间量的比例关系或结构。这个问题近年来理论界研究得较多,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也无根本分歧,大都主张公有制经济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居从属地位。笔者同意上述观点,因而无需赘述。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经济成份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我国所有制结构到底应该如何演变,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个人为设置的问题,而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历史早已证明,任何一种经济成份的发展与消亡,最终都取决于其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如果公有制经济的确有更大的优越性,那么它会靠自身的力量为其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二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根本对立的,因而在实践上片面发展公有制经济,限制甚至禁止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观点目前虽已无多大市场,但有迹象表明,它并没有从人们的观念中彻底消除。我认为,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作为一对矛盾,既存在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统一的一面。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统一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作为一对矛盾,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二者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除原始社会外,都是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社会。不过,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共存有如下特点:一是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处于从属地位;二是二者的共存都是从宏观角度而言的,即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相互并存、独立发展,而且公有制经济大都表现为国有经济。但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微观上实现了共存,即在一个企业内共存。这时,企业的性质虽然可以按公、私投资主体投资额的多少来区分,但实际上企业是公私混合所有制企业。如西方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的基础领域设立的某些由国家持有相当部分股权的公司制企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在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人们都把公有制和私有制当作两个绝对对立的事物来看待,所以在实践上只发展公有制经济,不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以至于形成了单纯以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由国有制经济包打天下的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就离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了促进多层次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所有制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中,使他同公有制经济一起为社会主义服务。 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我国的所有制改革,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做法: 1.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次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以这个为前提,即使国民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的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公有制实现的形式应当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规律的生产要求,采用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资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有制和私有制之利弊

公有制和私有制之利弊 社会制度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上,可以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劳动成果只能满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产品没有剩余,被迫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都属于私有制形态。上个世纪,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一个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上个世纪末,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消失,现在包括中国在内仍然宣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其政策也都像中国一样,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用“特色”来区别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和毛泽东时代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已有本质上的区别。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划分是由生产资料的属性和分配制度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形式是与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从本质上说,社会财富是由人创造的,每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是与社会分配制度相联系,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财富是通过资本实现的。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共有,实行按劳分配,从制度上保证了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人民在政治上地位平等,经济上财富分配比较均匀,相差不大,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富差距,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但公有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实行公有制,形成产权不明晰,生产资料名义上是全体公民所共有,实际上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属于自己,在这一点上公与私的矛盾是很难处理的,大锅里的“饭”谁都想吃,而对于“做饭”的工作,及食物的来源谁都不愿意去想、去做,消极怠工、瘦公肥私现象难以避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活力。 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私有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公有制的一些弊端得到有效控制,但分配不公,形成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的产生,必然引发阶级矛盾,他的直接后果,即使不引发革命,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怠工等也会对生产力的发

01.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3分钟) [提问]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引言] 公有制为主体,主要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不仅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而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上。 第二环节新授课(40分钟) 第二节我国的公有制经济 一、国有经济(20分钟) (一)国有经济的含义 [讲解] 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采取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所有权的形式。 国有经济是与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国有经济的范围包括矿藏、河流、国有森林、草原和其他陆海自然资源,还包括全民所有的工厂、农场、商店、铁路、邮电和银行等。 (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阅读、问答] 1.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是什么? 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现实基础;国家物质产品、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领导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2.你能举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事例吗? 3.国有经济为什么能发挥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拥有现代机器大工业、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支配着主要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 4.你对“阅读与思考”一文中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的? 材料一: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经济逐步一般竞争性领域的退出;国有经济在经济中的数量和产值比重均明显下降。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质上提高了

材料二: 国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一些产业。 [归纳]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使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二、集体经济(7分钟) (一)集体经济的含义 [点拨] 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一般说来,它是与生产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阅读、问答] 1.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有五点作用。 2.说一说农村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中主要的所有制形式,农业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分钟) [阅读、点拨]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股份公司、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其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有利于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0分钟) (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含义 [讲解]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通过改革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表现 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如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委托经营制等。股

对消灭私有制的看法

共产党的主要组成是广大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一切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成为了统治阶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资本家占有社会中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通过赚取剩余价值对广大无产阶级进行剥削。无产阶级要真正代表本阶级的利益,就必须打破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必须消灭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私有制是无产阶级、共产党人完成历史使命的核心手段,是人类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必需。 “消灭私有制”是指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而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消灭私有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消灭私有制”并不是要剥夺公民个人的私有合法财产;“消灭私有制”的目的是建立“共有制”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 1.不能随意解释《共产党宣言》这一经典著作中的某些段落和概念。经典的意义在于原创的伟大意义,它的缺点已经属于历史。 2。“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措施和过程,“消灭”在某种意义上讲更是“扬弃”。从哲学上讲,私有制经济如果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已经不是理论高次方,那么私有制经济就被扬弃了,或者说被消灭了。这时候,它作为一个经济因素在新的发展体系中,也可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3。“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今天看来,这句话等价于:“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消灭私有制建设公有制是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他们之间的比例任何,取决于在整体上又好又快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取决于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消灭私有制”(学习通信)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概括地提出一个基本理论,即“消灭私有制”。正确理解这个科学论断,对于我们今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宣言》第二章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过去人们往往离开了这句话开头所说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于是就把“消灭私有制”作为一个不需要任何前提条件的孤立的原理到处生搬硬套。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和分散的手工劳动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在生产力还很低 下的情况下,就急于消灭私有制、建立“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当时我们这样做自以为是贯彻和实现了《宣言的原理。事实证明,我们的理解是不对的,实践也是不成功的。《宣言》所强调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非常关键的前提。从这句话的前后文所述,可以看出它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定会发展到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那时“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私人资本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这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规律这个意义上说的。第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要不断变更。“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例如历史上封建主私有制取代了奴隶主所有制,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又取代了封建主所有制。“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这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个意义上说的。第三,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因此共产党人可以最后而又最圆满地消灭私有制。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封建主私有制,其产品生产和占有远不完备,那么就不可能最后消灭私有制。这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规律的意义上说的。以上这三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最后一点最为重要。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是何涵义呢?这句话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品生产不像从前的私有制

公有制与国企概念辨析

公有制与国企概念辨析 (2016.8.25) 1,公有制与私有制是怎样的关系? 公有制的本质是保障私有宽泛社会结构表述。公有制与私有制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本质是私有价值集合。 公有制意即公平制,如家庭制(继承制)、共有制、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本质是保障私有价值。私有价值取决劳力、心智与科技水准。 以往大多是把公有制局限或误讹仅为共有制的均分制。如一些自然属性资源与资产,社会的公有制或共有制是不能均分的,如空气、阳光、空间、时间等等;而有些社会是必须要均分的,如人权、私有价值、社会主权等;而有些社会则必须要通过私有价值的自由公平的交换,以及社会人权、主权性再分配。 把公有制局限或误讹仅为共有制的均分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源有关系,即列宁斯大林主义。其实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工人运动的社会变革与发展而言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国家”学说,是没有国家的学说,国家是暴力工具。“共产主义”的意译应当是公同主义或大同社会,是公平公正主义。是公有制而非共有制与均分制,只是包含有的内容。 文革时批小生产产生资本主义,批资产阶级法权,提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把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变革。这些都是来自列宁斯大林主义的东西,才有了“一大二公”平均分配体制。 列宁、斯大林主义影响了我国几代人,现在许多人的政治理论基础还没有摆脱掉,不知公平何义或曲解。

比如用纸币作为通货凭证,我国是比较早的国家,像银票之称,美元还迟于我国,元代时就全国流通了,以及到中东及东欧地区。那时我国就是市场化国家,一直到清朝垮台,我国就是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市场化国家,这种市场化被称为封建帝国,也是世界大的经济体。王朝垮台原因就是国与民的分割,使得国不属其民,而民不惜国破。在国的内部是宫廷权力争夺,遇外部侵略只能招兵买马,抵御不了就赔款割土。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家消亡,工人阶级是没有国界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国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为何反马克思主义,就是反马克思的消灭国家理论主张,就是搞举国体制,能办大事,继而操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牺牲精神,实行民族扩张与种族灭绝。希特勒是冠于发动战争扩张,其实与斯大林搞的是一路货。苏联的搞军事扩张,被毛泽东称谓苏修霸权主义或修正帝国主义。 2,要进一步提高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认识。 国企的资本是占用“国民收入”,国企的缴税也是“国民收入”,每一具体国企的资源性资产占用是“全民”性的。某国企的“实行职工代表大会下的厂长负责制、或股东会或董事会下的经理制”也只是局限某一企业群体工人,并非“全民”性。 国企的改革本质与目的是国企的资本、国企的缴税、国企的资源性资产占用费或耗费,全部纳入“国民收入”进行年度预决算再分配,惠顾全民。使国内所有企业平等的市场经营权,完善市场机制,消除打着国家或全民的名义谋取权力垄断,或部门利益、集团利益,或某“国企”的小群体利益。 从思维认识理解上,国企越多越大,经营的越好,对国民利益剥夺越大,“国民收入”的分配就越少,非国企的企业经营就越困难。国企改革的一次次或一个个做大做强,最终导致一次次或一个个对社会资源的垄断再垄断与一次次或一个个对社会经济做亏做空。 这次国企改革意见中说,今后国家只管“国资”的资本投资保增值。我觉得国家对境内所有资本都要平等对待管理,保障所有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