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清镇市加快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清镇市加快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清镇市加快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清镇市加快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升级版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筑府发[2016]27号

【发布部门】贵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14

【实施日期】2016.12.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清镇市加快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实施意见

(筑府发〔2016〕27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为支持清镇市举办好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个建成”的总体目标,按照“五个高一格”的要求,以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举办为载体,立足清镇自然资源、农业基础和文化底蕴,守底线、走新路,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坚持统筹推进农业园

区、美丽乡村、特色景区和示范小城镇建设,形成“工作聚焦、力量聚集、资金聚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三方发力”的建设思路,激发各方积极性,形成广泛合力;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都市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健康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发展目标

全面实施清镇“双核一带多园”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推进“三带四连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加快推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建成贵州省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引领区、山地大生态大扶贫大健康创新区和全国现代农业大数据大电商运用服务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

三、主要内容

(一)支持清镇市完善都市现代农业顶层设计。

支持清镇市高标准、高起点统筹谋划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按照“贵州系列”(时光贵州、乡愁贵州、寻味贵州)和“五大引领”(大数据电商、大扶贫创新、大健康产业、大生态文创、大园艺转型)总体定位,深入开发都市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城乡各类要素和资源向都市农业聚集,统筹农业园区、美丽乡村、特色景区和示范小城镇建设;构建和开发农业大数据资源,充分发挥职教城智力支撑,完善管理服务机制,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加强多规衔接,助推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融合发展,推动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农委、市生态文明委、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城管局)

(二)支持清镇市举办好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

支持清镇市以“原乡原味·乐山乐水”为主题,以“放眼世界·乐享人生”为品牌形

象,举办好第三届贵阳农业嘉年华。打造“寻味贵州”农文旅综合体、都市滨湖大健康养生区和水西文化体验区,深度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会馆文化、饮食文化、军屯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凸显薪火贵州、食邑贵州、记忆贵州和美味贵州特色;以“科技湖城·农创清镇”的理念配套建设农科城,融入现代农业科技元素,全面展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成果和新亮点。

整合市级发改、农委、住建、生态、移民、水务、城管、旅游、交通、科技、商务、农投等资金,由清镇市政府统筹使用(整合方案另行制定),重点推进以品种和科技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嘉年华主会场和卫城·味城、雁栖城、皇仓坡文化公园、卫城古镇整体恢复、荆州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等57个农业嘉年华配套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生态文明委、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来璐 李世峰 谭建欣 程昊 (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农业的新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北京市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独特性,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北京农业的多项功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合理的农业布局规划、适宜的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农业投资的增加。 关键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和都市农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1]。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北京农业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和特征,也是北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由其区位、资源特点决定的,是在对都市农业发展规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生产粮食外,还应该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2]。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较传统农业更为明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3],北京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1.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农业在本质上具有多项功能,包括农业提供食品的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等。传统农业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人类所需的食品供给短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传统农业的功能局限于物质产品的供给,农业本身所固有的其它功能未被发掘。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生活需求不再停留在食品上,还追求其它的使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对农业的文化和休闲等功能的要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 本研究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3101) 作者简介:来璐(1973-),女,陕西省兴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Email:XPLL1124@https://www.360docs.net/doc/8e14549804.html,

贵州省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户籍人口数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贵州省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户籍人口数量3年数据洞察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剖析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户籍人口数量重要指标即地区生产总值,户籍人口数量等,把握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户籍人口数量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户籍人口数量洞察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户籍人口数量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户籍人口数量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和户籍人口数量现状 (1) 第二节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贵阳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贵阳清镇市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贵阳清镇市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贵阳清镇市户籍人口数量占全省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贵阳清镇市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贵阳清镇市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大委发 [2010] 2号),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发展战略 根据我市环境条件和发展基础,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着力强化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夯实转型升级的创新基础、培育持续竞争的综合实力、构建融入世界的对接平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转型发展。 一、战略选择 1.城乡一体融合 在全域城市化进程中,以“农业基地化和园区化、农村城镇化和社区化、农民专业化和职业化”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转变农村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构建要素互补、功能多样、环境友好、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2.人才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经营、管理等各类农业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涉农科教机构、企业研发总部和高

端人才,创建区域性涉农人才科技高地,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需求。 3.标准品牌提升 持续支持设施农业和种苗农业,集成创新装备和技术标准;重点强化精品农业和外向农业,提升产品标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环境标准;积极推进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完善服务标准。建立健全都市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服务链和科技链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4.旅游休闲驱动 充分发挥我市青山碧海、田园沟域、岛屿岸线融合一体的生态景观优势,紧密链接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加速由产品市场决定的供应农业向产品、服务和消费市场共同决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农业总部基地和创新服务中心,拓展农业对外开放新领域。 5.生态循环提质 积极开发和引进国际先进的低碳绿色技术和设施装备,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加强陆地、海洋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性开发,有效应对生态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挑战,大幅度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和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定位 立足大连、引领东北、影响全国、面向世界,努力实现产业功能体系融合、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标准品牌集成创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06~2015) (征求意见稿) 中国农业科学院 芜湖市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 前言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决策,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并要求沿江城市群马芜铜宣理应成为安徽接受东部地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安徽奋力崛起的先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的要求,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想。农业是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业现代化是芜湖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匹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十分必要。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系统工程。虽然芜湖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2005年7月,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芜湖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组对芜湖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在与芜湖市领导和干部群众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与专家研讨,对芜湖市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背景依据与发展潜力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芜湖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分析农业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以及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并重点就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与策划,提出了“组织领导保障建设、科技支撑保障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建设、体制制度保障建设、人力资源保障建设”等五项发展举措。 规划编制得到了中共芜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各县区政府及农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关研究单位为规划的编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谢谢!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中共高山区委高山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 (送审稿) 2014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按照“双核引领、三带驱动、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早日实现“高山梦”夯实基础。 一、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 1、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狠抓提档升级,持续推进西部“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大318国道沿线、张湾蔬菜长廊等结构调整力度,压缩棉花等传统低效作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新增瓜菜、水生菜基地1万亩,建设鲜食杂粮健康食品基地5000亩,新建名特水产标准化基地6500亩、精品水果基地2000亩。实施张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示范园区。推进洪北万亩果蔬基地、成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永安东跃万亩蔬菜基地等建设。完善1.3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配套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2、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生产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城市居民慢生活空间。积极创建索河省级旅游名镇,打造旅游特色村。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桃花源景区、索河十里荷花长廊、汉阳河三十里竹海花溪等建设。推进万顷芦苇海、万顷野莲花海、万顷油菜花海、万亩彩叶园、万亩花卉产业园等生态观赏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打造旅游宣传推介平台,举办油菜花节、西甜瓜节、莲花节、葡萄节等节会活动,扩大高山休闲旅游知名度。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 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户与农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规划建设张湾农产品加工园。努力引进2家投资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新农牛肉、高山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90亿元。加强农业品牌深度开发,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5件。 4、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开展“清万渠、灌万塘”行动,启动实施农村排灌港渠整治工程,完成干支渠整治257公里,推进解决水利设施“最后一米”问题。提升侏儒、消泗、成功、桐湖等西部地区排渍抗旱能力。加快侏儒街旱涝保收高标准

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内涵与途径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对北京农业发展规 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提出:着眼践行科学发展观 中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 要求,完全符合北京实际。立足于首都城乡统筹全局,跳出农业看农业,北京农业的地位、价值、环境正 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对大城市地区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积极探索,是实现北京农 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农业地位的再认识——少数不等于小数。 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农业增加值仅占 1.3%;农业从业人员62万人,仅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值,都是少数。但是应当看到,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农业不可替代的地 位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愈发重要和明显。从首都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城乡产业依存度增强,城市对农产品 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大,品种要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承担的食品供给、健康营养和安全保 障等任务越来越重;城市休闲产业正在向农业转移,农业观光、农村度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所占比重正在逐步提高。从城市功能的角度看,宜居城市是北京的重要定位,宜居离不开生态,都 市型现代农业正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与构建宜居城市的要求是一致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发展现代 农业既能满足生产者的增收愿望,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沟通了城乡,促进了和谐。由此不难看出, 农业虽是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 第二,农业价值的再认识——隐性价值显现化。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首都经济发展呈加速趋势,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接近20000元,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正在成为人们休闲 度假的首选,特色优质安全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此给北京农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业价值 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满足人们“胃”的需求,而且体现在社会层面,其生态服务、生活参与的隐性价值 也开始显现,满足人们“肺”、“眼”、“脑”的需求。据有关研究显示,北京农田总服务价值为120亿元,其中生态价值90亿元,是产品价值的3倍;全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高达2100多亿元。农业的社会价值通 过各种途径显现,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和科研示范窗口;农业观光采摘园使越来越多的城 镇居民享受丰收的喜悦。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其经济价值也不断提升。在拍卖 活动中,一个西瓜卖到19000元,一个大桃卖到6800元,一个苹果卖到66000元,一条鱼卖到236000元……从过去时角度看,农产品的价格与价值确实发生了背离;但从未来时角度看,正是这种背离使我们看到农 业的多元功能,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随着城市功能的延伸,随着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农业的隐性价值将会不断显现,而且不断增值。 第三,农业环境的再认识——优势得天独厚。 其一,市场需求旺盛。2006年,全市农副产品需求量超过800亿元,特别是北京拥有潜力巨大的高端 消费市场,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其二,科技资源丰富。中央在京农业科研单位有25家,

大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

大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的意见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大委发[2010]2号 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见 (2010年2月2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推动全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加快全域城市化步伐,深度开发农业新功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现就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依托城市并服务城市发展起来的具有生产、生态、生活和人文多功能特征,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拓展和延伸。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实施了以“多予不取放活”为核心的强农惠农政策,取得了显着成效,为我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市正在深入贯彻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要求农业的发展必须与城市的功能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相联

系,走都市型现代农业道路,这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需要。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升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农业是重要基础,农村是重要区域,农民是重要力量,“三农”工作仍然是事关全局的重中之重。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推进全域城市化的需要。全域城市化的发展目标,标志着我市城乡统筹进入全新阶段,必将促进工业与农业互补、农村与城市互动、农业产业布局与城市发展规划协调,农业生产与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农业自我提升的需要。我市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提供名优特新精细美高端农副产品上下功夫,在开发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和文化创意功能上见成效,在提高外向度中创品牌、赢市场。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城市功能和资源要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运行质量,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达到惠及民生的目的,将有力地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巩固党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8e14549804.html,)/总结报告/调研报告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

“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2020年)(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农业畜牧行业)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 见

关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近些年来,北京加大了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力度,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初具风貌,为更好推动和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使农民增收致富,特制定本意见。 壹、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壹)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郊区“十壹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深入实施“221”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宗旨,在坚持和确保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集成政策,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构建发展保障服务支撑体系,通过支持重点领域和项目,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加强特色、优化结构、拓展空间、增强能力、提升效益。提升农业科技附加值、文化附加值、加工附加值、绿色附加值,使郊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指导原则 市场引导,主体积极的原则。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确定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靠市场调动运营者的积极性。调动和整合社会、企业及个人资金,共同推进发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政策措施要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的特点,提升农业的科技、绿色、文化、加工等附加值,按照层次推进、重点推进、逐步推进的方式,实现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

创新机制,集成推进的原则。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环节,集成政策优势,整合公共资金,采取搭建平台、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予以扶持,力争实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培育亮点的目标。 优化结构,扶大成强的原则。结合“221”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整合优势资源,优项增量,培育特色的产业,促进郊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把各种资源优势变成发展的强势,集优成势,把产业扶大做强。 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贯彻落实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搭建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平台,完善和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投入机制。经过“十壹五”期间的努力,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提高北京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郊区农业由单壹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注重生产向注重市场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使郊区农业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和谐发展。 二、政策扶持重点和条件 针对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意见重点围绕构建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种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农业大市,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 自挂职以来,笔者通过对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经验的学习、调研,发现北京市近年来适应高端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不断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籽种农业。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加快科研攻关、品种选育、基础设施、种子贸易等关键环节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北京种业年销售额达100多亿元,主要是打造“三中心、一平台”: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每年育成各类粮菜新品种400多个,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的20%。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市籽种经营企业1300多家,全国种业前10强中北京市占4家,全球10强种业巨头有8家在首都建立研发或分支机构。全国种业的交易交流中心。北京种业销售额占全国的10%,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7%。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搭建了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网络框架,构建了北京林木种苗网、花卉网、果树网等网络平台。二、休闲农业。农业与“三产”的有机融合。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居民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多项服务。北京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500余万人次,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休闲农园。从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狩猎等,到融合科研、观光、科普、餐饮、会议为一体,以“新技术、新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 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郑政文[2013]100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6 【实施日期】2013.05.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郑政文〔2013〕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强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4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方案(2012-2016年)〉和〈郑州市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郑文〔2012〕91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目标,以转变农业

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的、景观的、生态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围绕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农业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示范区,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景观农业的样板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引领带动我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 2.基本原则。一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示范区建设要与郑州都市区相关规划相衔接,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高标准规划,分步分区推进实施。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完善示范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工商资本等参与示范区建设,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示范区经营管理机制。三要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统筹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形成建设合力,集中用于示范区建设。四要坚持科技领先、示范带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积极研究应用工程、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保鲜、储藏、加工等现代农艺技术,努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加快示范区内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推广,辐射带动区域农业整体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从2013年起,通过3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10个以上产业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管理经营机制完善、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水平的示范区,争创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区3-5个,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总体布局 按照郑州都市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郑州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 The connotation,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孔祥智 Xiangzhi-Kong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 100872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城乡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包括: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安全农业、观光农业、组织化农业、信息农业。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 Abstract: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is the outcome of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developing into certain stage,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The developing keystones of Beijing’s modernistic peri-urban agriculture include: high-tech agriculture,brand agriculture, safety agriculture, tourism agriculture,organizing agriculture and informatio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ort work about developing Beijing’s peri-urban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 【关键词】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 Keywords: Modernistic Agriculture, Peri-urban Agri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京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共同投资于农村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十一五”期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郊区的比例不低于50%,全市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区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横向对比看,这一比例是最高的。当然,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个字”的目标中,生产发展始终占居最重要的位置,生产发展是“本”,是其他目标实现的基础。而就京郊而言,由于常规农业早已失去了竞争优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一、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解 尽管都市农业的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但早在50、6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出现了都市农业的理念和做法。我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比较公认的理解是“地处城市郊区

有关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本附件】 关于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文件级 市级 不】 【时效性】有效 【公布单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位】 【文号】京政农发[2005]66 【颁布日2005-11-03

期】 【来源】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郊区各区县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的全面升级,大幅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适应城乡互动进展,构建和谐社会,依照首都功能定位,结合本市经济社会进展实际,现提出加快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指导意见。 一、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必定性和必要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在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 我市农业进展定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进展现时期的客观要求。北京农业正处在特不重要的历史性转型期,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十分必要,进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首都农业进展方向的必定选择。 从外部环境看,北京作为全国最大、最密集的消费市场之一,具有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

高等特点,要求农业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随着都市化进程加快和二、三产业迅速进展,科学高效利用各种资源是首都农业的巨大优势。北京集聚了大量的科技、金融和人才等各种社会资源,成为巨大的能量集合体,对郊区经济社会进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首都生态建设和环境爱护工作差不多成为都市可持续进展的重要任务,农业的环境贡献功能需要进一步彰显。北京山区面积占到全市总面积的62%,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需要我们开发利用,放眼以后,丰富的山区资源将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进展提供较大的进展空间。 从农民增收的实际要求看,由于受生产资源的制约,农业进展差不多不能单纯通过数量规模的扩张满足农民增收的愿望,要充分发挥农业对郊区农民增收的作用,促进城乡协调进展,就必须进一步依照首都经济社会进展变化,拓展农业进展空间,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快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当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社会已逐步形成城乡统筹进展的合力,同时北京的经济进展具备了都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部分区县已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究和有益实践,因此,北京农业适时转型,借势推动都市

清镇市基本情况

清镇市基本情况

清镇市基本情况 一、清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清镇市地处黔中腹地, 系贵州省中部重要的工业基地、能源基地、交通枢纽、旅游风景区和贵阳市重要的卫星城市。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四镇六乡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2.33万人。城区人口12万,市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 2006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17536万元,同比增长14.8%;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60006万元,突破6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26026万元,突破2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7.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0009.83元,同比增长了54%,年均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预计3155.16元,同比增长10.4%;招商引资市外完成186135万元,同比增长33.44%,实际利用外资255万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人均GDP由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重要历史阶段。2005年,清镇市在全国2005个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从2001年第566位上升到第520位,前移了46位;在西部百强县(市)中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92位上升到第87位,前移了5位;在全省第二轮建设经济强县2004年考核中,由首轮建强全省第11位上升到第8位,在贵阳市各区(市、县)中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

军重地“三屯、四哨、五堡”;居易斋、梯青塔、骆家桥、姬昌桥等古建筑,异彩纷呈。这里居住着苗、布依、侗、彝、仡佬等36个原生态少数民族,他们独有的歌舞、节庆、服饰等民族民俗文化,无不饱含着浓郁、生态的少数民族风情。清镇,是贵州少数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地。 六是产业基础优势。境内有中国第七砂轮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水晶集团、贵州化肥厂、五矿(贵州)铁合金有限公司、贵州兰花水泥公司等大中型企业30余家,目前已形成了年产95万吨煤化工产品、54万吨铁合金、100万吨以上水泥的产业规模,其中煤化工等产业发展规模在贵州省位居前列。 三、清镇市正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合作的领域十分广阔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统揽全市经济发展,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强市升位”的主旋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环境立市、科教兴市”三大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旅游特色化,精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电力、运力保障三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建设避暑之都休闲湖城绿色家园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方案图文稿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方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关于对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方案为推进《关于对中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调研》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现就做好专项调研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中牟县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紧紧围绕蔬菜、花卉、渔业、林果、畜牧五大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区一城一滩”。着力发展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旅游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路子,全力打造郑州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奶瓶子”,未来成为郑州市民的“生态氧吧”和休闲乐园。努力将中牟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生态旅游样板区、创意农业先行区。 二、调研目的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通过此次调研,全面掌握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潜力,查找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途径,概括总结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三、调研内容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优势主产业类型,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养殖业规模、产量、产值。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及其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财政总收入、年度农业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 (二)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成效:重点总结示范区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科技推广运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建设投入等方面的情况。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包括规划引领、争取投入、强化领导、体制机制、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宣传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的突出亮点和经验做法。 (四)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当前制约示范区发展建设的主要因素,以及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五)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扎实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努力构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四、调研安排 调研采取实地考查的方式进行,由社会经济调查队牵头,办公室协调安排车辆,于2016年*月*日*午*时组织统计局全体人员在大门口统一乘车出发。 第一站: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位于北部示范区内的雁鸣湖镇,占地1万余亩,三面环水一面临路,地理区位得天独厚。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

2021年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Word稿]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 文 Research Report Objective Basis

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因此,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准确分析调研结果,明确给出调研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以下调研报告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近期专题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路和工作重点等问题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 Objective basis | 客观依据- 1 -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着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 Objective basis | 客观依据- 2 -

关于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深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农业生产供给、生态涵养、生活服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变产业、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精品、劳动变活动,全面提升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绿色农业安全供给工程。将“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延伸至县(市)区长负责制,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绩效管理,开展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试点工作,每年新增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0万吨蔬菜产量;实施粮食绿色增效、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三大行动,稳定300万吨粮食和100万吨畜禽蛋奶水产品产能。扶优扶强长丰草莓、合肥西(甜)瓜、大圩(同大、黄麓)葡萄、樱桃、油桃等优势水果产业,提升水果品质。突出品牌引领,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化主食加工、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冷冻食品等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三品一标”认证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实施农业生活休闲服务工程。把丰富城乡居民生活作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鼓励各地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物质与非物质资源,以农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采摘农园、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扶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订制认养等新型农业业态,建设一批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教育农园、摄影基地、特色小镇、渔人码头、运动垂钓示范基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择优扶持一批休闲农业精品节庆活动和休闲农业精品村,繁荣农业节庆经济,促进休闲农业消费。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具有合肥地域特色的优秀农耕文化。支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中国(安徽)农业博览园。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加大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力度。支持休闲农业协会健康规范发展。 (三)实施农业生态涵养提升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分布融入城市空间形态,叠合城市生态屏障。加大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千亿斤增粮工程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100万亩高标准农田。从2017年起,适应都市现代农业“田成方、渠相连、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数字化、绿色化、产品优、风景美”的发展要求,扶持一批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田、渠、路、林、观光、服务、信息化、设施用地协调发展。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施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使用行动、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行动,支持肥东县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扶持建设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到2020年,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