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算法的概念及原理

分水岭算法的概念及原理
分水岭算法的概念及原理

分水岭算法的概念及原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分水岭算法

WatershedAlgorithm(分水岭算法),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分水岭的构成来考虑图像的分割。现实中人们可以或者说可以想象有山有湖的景象,那么那一定是水绕山,山围水的情形。当然在需要的时候,要人工构筑分水岭,以防集水盆之间的互相穿透。而区分高山(plateaus)与水的界线,以及湖与湖之间的间隔或都是连通的关系,就是分水岭(watershed)。为了得到一个相对集中的集水盆,那么让水涨到接近周围最高的山顶就可以了,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用来获取边界灰阶大,中间灰阶小的物体区域了,它就是集水盆。

分水岭算法的概念及原理

分水岭分割方法,是一种基于拓扑理论的数学形态学的分割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图像看作是测地学上的拓扑地貌,图像中每一点像素的灰度值表示该点的海拔高度,每一个局部极小值及其影响区域称为集水盆,而集水盆的边界则形成分水岭。分水岭的概念和形成可以通过模拟浸入过程来说明。在每一个局部极小值表面,刺穿一个小孔,然后把整个模型慢慢浸入水中,随着浸入的加深,每一个局部极小值的影响域慢慢向外扩展,在两个集水盆汇合处构筑大坝,即形成分水岭。

分水岭的计算过程是一个迭代标注过程。分水岭比较经典的计算方法是L.Vincent提出的。在该算法中,分水岭计算分两个步骤,一个是排序过程,一个是淹没过程。首先对每个像素的灰度级进行从低到高排序,然后在从低到高实现淹没过程中,对每一个局部极小值在h阶高度的影响域采用先进先出(FIFO)结构进行判断及标注。

分水岭变换得到的是输入图像的集水盆图像,集水盆之间的边界点,即为分水岭。显然,分水岭表示的是输入图像极大值点。因此,为得到图像的边缘信息,通常把梯度图像作为输入图像,即

g(x,y)=grad(f(x,y))={[f(x,y)-f(x-1,y)]2[f(x,y)-f(x,y-1)]2}0.5

式中,f(x,y)表示原始图像,grad{.}表示梯度运算。

分水岭算法对微弱边缘具有良好的响应,图像中的噪声、物体表面细微的灰度变化,都会产生过度分割的现象。但同时应当看出,分水岭算法对微弱边缘具有良好的响应,可得到封闭连续的边缘。通过分水岭算法所得到的封闭的集水盆,为分析图像的区域特征提供了可能。

分水岭算法有时会产生过度分割,为了避免产生这种过度分割,通常可以采用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先验知识删除无关边缘信息。二是可以修改梯度函数,使得集水盆只响应所探测的目标。

对于通过梯度函数降低低分水岭算法的过度分割,需要对梯度函数进行改进,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法是对梯度图像进行阈值处理,从而消除像素灰度值的微小变化引起过度分割。即:

g(x,y)=max(grad(f(x,y)),gθ)

式中,gθ表示阈值。

程序可采用方法:用阈值限制梯度图像以达到消除灰度值的微小变化产生的过度分割,获得适量的区域,再对这些区域的边缘点的灰度级进行从低到高排序,然后在从低到高实现淹没的过程,梯度图可由Sobel算子计算得到。对梯度图像进行阈值处理时,阈值的合理选择对分割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阈值的选取是影响图像分割效果的一个关键。该方法的缺点是,通常一些实际图像可能含有微弱的边缘,灰度值变化不是特别明显,阈值选取过大可能会消除这些微弱边缘。

分水岭算法是数学形态学分割方法中的经典算法,它将图像看作是地形学上被水覆盖的自然地貌,图像中的每一像素的灰度值表示该点的海拔高度,其每一个局部极小值及其影响区域称为集水盆,集水盆的边界则是分水岭,在各极小区域的表面打一个小孔,同时让水从小孔中涌出,并慢慢淹没极小区域周围的区域,那么各极小区域波及的范围,即是

相应的集水盆,对应图像中的区域;不同区域的水流相遇时的界限,就是期望得到的分水岭,对应区域的边缘。分水岭变换可以保证分割区域的连续性和封闭性。

分水岭变换是从局部极小点开始,即只能是在梯度图中用,原始图是转换后才能用于分水岭变换的。一般图像中存在多个极小值点,通常会存在过分割现象,可以采用梯度阈值分割改进或者采用标记分水岭算法将多个极小值区域连在一起。

如果图像中的目标物体是连在一起的,则分割起来会更困难,分水岭算法经常用于处理这类问题,通常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分水岭分割算法把图像看成一副“地形图”,其中亮度比较强的地区像素值较大,而比较暗的地区像素比较小,通过寻找“汇水盆地”和“分水岭界限”,对图像进行分割。

步骤:

1.读取图像

2.求取图像的边界,在此基础上可直接应用分水岭分割算法,但效果不佳;

3.对图像的前景和背景进行标记,其中每个对象内部的前景像素都是相连的,背景里面的每个像素值都不属于任何目标物体;

4.计算分割函数,应用分水岭分割算法的实现

注:直接用分水岭分割算法效果并不好,如果在图像中对前景和背景进行标注区别,再应用分水岭算法会取得较好的分割效果。

例步骤:

1.读取图像并求取图像的边界。

rgb=imread('pears.png');%读取原图像

I=rgb2gray(rgb);%转化为灰度图像

figure;subplot(121)%显示灰度图像

imshow(I)

text(732,501,'ImagecourtesyofCorel',...

'FontSize',7,'HorizontalAlignment','right')

hy=fspecial('sobel');%sobel算子

hx=hy';

Iy=imfilter(double(I),hy,'replicate');%滤波求y方向边缘

Ix=imfilter(double(I),hx,'replicate');%滤波求x方向边缘

gradmag=sqrt(Ix.^2+Iy.^2);%求摸

subplot(122);imshow(gradmag,[]),%显示梯度

title('Gradientmagnitude(gradmag)')

2.直接使用梯度模值进行分水岭算法:(往往会存在过的分割的情况,效果不好)

L=watershed(gradmag);%直接应用分水岭算法

Lrgb=label2rgb(L);%转化为彩色图像

figure;imshow(Lrgb),%显示分割后的图像

title('Watershedtransformofgradientmagnitude(Lrgb)')

3.分别对前景和背景进行标记:本例中使用形态学重建技术对前景对象进

行标记,首先使用开操作,开操作之后可以去掉一些很小的目标。

se=strel('disk',20);%圆形结构元素

Io=imopen(I,se);%形态学开操作

figure;subplot(121)

imshow(Io),%显示执行开操作后的图像

title('Opening(Io)')

Ie=imerode(I,se);%对图像进行腐蚀

Iobr=imreconstruct(Ie,I);%形态学重建

subplot(122);imshow(Iobr),%显示重建后的图像

title('Opening-by-reconstruction(Iobr)')

Ioc=imclose(Io,se);%形态学关操作

figure;subplot(121)

imshow(Ioc),%显示关操作后的图像

title('Opening-closing(Ioc)')

Iobrd=imdilate(Iobr,se);%对图像进行膨胀

Iobrcbr=imreconstruct(imcomplement(Iobrd),... imcomplement(Iobr));%形态学重建

Iobrcbr=imcomplement(Iobrcbr);%图像求反

subplot(122);imshow(Iobrcbr),%显示重建求反后的图像title('Opening-closingbyreconstruction(Iobrcbr)')

fgm=imregionalmax(Iobrcbr);%局部极大值

传输线理论与电感

目錄 第一章傳輸線理論 一傳輸線原理 二微帶傳輸線 三微帶傳輸線之不連續分析第二章被動元件之電感設計與分析一電感原理 二電感結構與分析 三電感設計與模擬 四電感分析與量測

第一章 傳輸線理論 傳輸線理論與傳統電路學之最大不同,主要在於元件之尺寸與傳導電波之波長的比值。當元件尺寸遠小於傳輸線之電波波長時,傳統的電路學理論才可以使用,一般以傳輸波長(Guide wavelength )的二十分之ㄧ(λ/20)為最大尺寸,稱為集總元件(Lumped elements );反之,若元件的尺寸接近傳輸波長,由於元件上不同位置之電壓或電流的大小與相位均可能不相同,因而稱為散佈式元件(Distributed elements )。 由於通訊應用的頻率越來越高,相對的傳輸波長也越來越小,要使電路之設計完全由集總元件所構成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因此,運用散佈式元件設計電路也成為無法避免的選擇。 當然,科技的進步已經使得集總元件的製作變得越來越小,例如運用半導體製程、高介電材質之低溫共燒陶瓷(LTCC )、微機電(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等技術製作集總元件,然而,其中電路之分析與設計能不乏運用到散佈式傳輸線的理論,如微帶線(Microstrip Lines )、夾心帶線(Strip Lines )等的理論。 因此,本章以討論散佈式傳輸線的理論開始,進而以微帶傳輸線為例介紹其理論與公式,並討論微帶傳輸線之各種不連續之電路,以作為後續章節之被動元 1.1(a)。其中的集總元件電路模型描述,其中 (a) (b) i (z, t ) v z, t ) z

射频阻抗匹配与史密斯_Smith_圆图:基本原理详解

阻抗匹配与史密斯(Smith)圆图:基本原理
在处理 RF 系统的实际应用问题时,总会遇到一些非常困难的工作,对各部分级联电路的不同阻抗进行匹配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情况下, 需要进行匹配的电路包括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LNA)之间的匹配、 功率放大器输出(RFOUT)与天线之间的匹配、 LNA/VCO 输出与混频器输入 之间的匹配。匹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信号或能量有效地从“信号源”传送到“负载”。
在高频端,寄生元件(比如连线上的电感、板层之间的电容和导体的电阻)对匹配网络具有明显的、不可预知的影响。频率在数十兆赫兹 以上时,理论计算和仿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了得到适当的最终结果,还必须考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RF 测试、并进行适当调谐。 需要用计算值确定电路的结构类型和相应的目标元件值。
有很多种阻抗匹配的方法,包括
?
计算机仿真: 由于这类软件是为不同功能设计的而不只是用于阻抗匹配,所以使用起来比较复杂。设计者必须熟悉用正确的 格式输入众多的数据。设计人员还需要具有从大量的输出结果中找到有用数据的技能。另外,除非计算机是专门为这个用途 制造的,否则电路仿真软件不可能预装在计算机上。
? ? ?
手工计算: 这是一种极其繁琐的方法,因为需要用到较长(“几公里”)的计算公式、并且被处理的数据多为复数。 经验: 只有在 RF 领域工作过多年的人才能使用这种方法。总之,它只适合于资深的专家。 史密斯圆图:本文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史密斯圆图的结构和背景知识,并且总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讨论的主题包括参数的实际范例,比如找出匹 配网络元件的数值。当然,史密斯圆图不仅能够为我们找出最大功率传输的匹配网络,还能帮助设计者优化噪声系数,确定品质因数的 影响以及进行稳定性分析。
图 1. 阻抗和史密斯圆图基础
基础知识
在介绍史密斯圆图的使用之前,最好回顾一下 RF 环境下(大于 100MHz) IC 连线的电磁波传播现象。这对 RS-485 传输线、PA 和天线之间 的连接、LNA 和下变频器/混频器之间的连接等应用都是有效的。

《算法的含义与流程图》测试1

《算法的含义与流程图》测试1 1.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一个程序的算法步骤是可逆的B、一个算法能够无止境地运算下去的 C、完成一件情况的算法有且只有一种 D、设运算法要本着简单方便的原则 2、早上从起床到出门需要洗脸刷牙(5 min)、刷水壶(2 min)、烧水(8 min)、泡面 (3 min)、吃饭(10 min)、听广播(8 min)几个步骤、从下列选项中选最好的一种 算法 ( ) A、S1 洗脸刷牙、S2刷水壶、S3 烧水、S4 泡面、S5 吃饭、S6 听广播 B、S1刷水壶、S2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3泡面、S4吃饭、S5 听广播 C、S1刷水壶、S2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3泡面、S4吃饭同时听广播 D、S1吃饭同时听广播、S2泡面、S3烧水同时洗脸刷牙、S4刷水壶 3、闻名数学家华罗庚“烧水泡茶的两个算法、 算法一: 算法二: 这两个算法的区不在哪里?哪个算法更高效?什么缘故? 4、写出求 1+2+3+4+5+6……+100 的一个算法。可运用公式 1+2+3+……+ n= 2)1 ( n n 直截了当运算、 5、已知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为89,数学成绩为96,外语成绩为99。求他的总分和平均成绩的一个算法为: 第二步①; 第三步② 6、“鸡兔同笼“是我国隋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一个有味而具有深远阻碍的题目: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咨询雉兔各几何。 用方程组的思想不难解决这一咨询题,请你设计一个这类咨询题的通用算法。 7、已知直角坐标系的两点A(-1,0),B(3,2),写出直线AB的方程的一个算法。 8.写出交换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中的液体(A 水、 B 酒) 的两个算法。

射频连接器的阻抗原理

阻抗匹配与史密斯(Smith)圆图:基本原理 在处理RF系统的实际应用问题时,总会遇到一些非常困难的工作,对各部分级联电路的不同阻抗进行匹配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匹配的电路包括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LNA)之间的匹配、功率放大器输出(RFOUT)与天线之间的匹配、LNA/VCO 输出与混频器输入之间的匹配。匹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信号或能量有效地从“信号源”传送到“负载”。 在高频端,寄生元件(比如连线上的电感、板层之间的电容和导体的电阻)对匹配网络具有明显的、不可预知的影响。频率在数十兆赫兹以上时,理论计算和仿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为了得到适当的最终结果,还必须考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RF测试、并进行适当调谐。需要用计算值确定电路的结构类型和相应的目标元件值。 有很多种阻抗匹配的方法,包括 ?计算机仿真:由于这类软件是为不同功能设计的而不只是用于阻抗匹配,所以使用起来比较复杂。设计者必须熟悉用正确的格式输入众多的数据。设计人员还需要具有从大量的输出结果中找到有用数据的技能。另外,除非计算机是专门为这个用途制造的,否则电路仿真软件不可能预装在计算机上。 ?手工计算:这是一种极其繁琐的方法,因为需要用到较长(“几公里”)的计算公式、并且被处理的数据多为复数。 ?经验:只有在RF领域工作过多年的人才能使用这种方法。总之,它只适合于资深的专家。 ?史密斯圆图:本文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史密斯圆图的结构和背景知识,并且总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讨论的主题包括参数的实际范例,比如找出匹配网络元件的数值。当然,史密斯圆图不仅能够为我们找出最大功率传输的匹配网络,还能帮助设计者优化噪声系数,确定品质因数的影响以及进行稳定性分析。 图1. 阻抗和史密斯圆图基础 基础知识 在介绍史密斯圆图的使用之前,最好回顾一下RF环境下(大于100MHz) IC连线的电磁波传播现象。这对RS-485传输线、PA和天线之间的连接、LNA和下变频器/混频器之间的连接等应用都是有效的。

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一)

第27讲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基础(一)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初步掌握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的内涵,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算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算法的复杂度。 教学内容 程序设计的风格 结构化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算法的基本概念 算法的复杂度 教学时间 1学时 7.1 程序设计概述 7.1.1程序设计的风格 1.程序设计风格 程序设计风格是指编写程序时所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和逻辑思路。 程序设计的风格总体而言应该强调简单和清晰,程序必须是可以理解的。 主导的程序设计风格:“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 2.良好程序设计风格 (1)源程序文档化 ①符号名的命名 见名知意 名字不宜太长 不要使用相似的名字 不要使用关键字做标识符 同一个名字不要有多种含义 ②程序注释 序言性注释: 通常位于每个程序的开头部分,它给出程序的整体说明。主要描述内容包括:程序标题、程序功能说明、主要算法、接口说明、程序位置、开发简历、程序设计者、复审者、复审日期、修改日期等。 功能性注释: 一般嵌在源程序体之中,主要描述其后的语句或程序做什么。 ③视觉组织 在程序中利用空格、空行、缩进等技巧使程序层次清晰。 (2)数据说明的方法 ①数据说明的次序规范化:数据说明次序固定,便程序理解、阅读和维护,可以使 数据的属性容易查找,也有利于测试、排错和维护。 ②说明语句中变量安排有序化:当一个说明语句说明多个变量时,变量按照字母顺 序排序为好。

③使用注释来说明复杂数据的结构。 ④显式地说明一切变量。 (3)语句的结构 ①在一行内只写一条语句。 ②程序编写应优先考虑清晰性,除非对效率有特殊要求,即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③首先要保证程序正确,然后才要求提高速度。 ④避免使用临时变量而使程序的可读性下降。 ⑤避免采用复杂的条件语句和不必要的转移,尽量使用库函数。 ⑥数据结构要有利于程序的简化,程序要模块化,且要尽量使模块功能单一化,利 用信息隐蔽,确保每一个模块的独立性。 ⑦尽量只采用3种基本控制结构来编写程序。 (4)输入和输出 ①对所有的输入数据都要检验数据的合法性以及检查输入项的各种重要组合的合理 性。 ②输入格式要简单,以使输入的步骤和操作尽可能简单。 ③输入数据时,应允许使用自由格式和缺省值。 ④输入一批数据时,最好使用输入结束标志。 ⑤以交互式方式输入、输出数据时,要在屏幕上有明确的提示符,数据输入结束时, 应在屏幕上给出状态信息。 ⑥当程序设计语言对输入格式有严格要求时,应保持输入格式与输入语句的一致性; 给所有的输出加注释,并设计良好的输出报表格式。 7.1.2 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1)自顶向下 先总体,后细节;先全局目标,后局部目标。 (2)逐步求精 设计一些子目标作为过渡,逐步细化。 (3)模块化 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 (4)限制使用GOTO语句 使用GOTO语句有时会使程序执行效率较高,但也容易造成程序混乱,程序不易理解、不易排错、不易维护,因而要尽量限制使用GOTO语句。 2.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只有3种:顺序、选择和循环 (1)顺序结构 如图7-1所示,顺序结构是顺序执行结构。所谓顺序执行,就是按照程序语句行的自然 图7-1 顺序结构

1-1算法的概念练习题及答案

[当堂达标] 1.我们已学过的算法有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减消元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等,对算法的描述有: ①对一类问题都有效; ②对个别问题有效; ③计算可以一步一步进行,每一步都有唯一结果; ④是一种通法,只要按部就班地做,总能得到结果. 以上描述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设计的算法应该是对一类问题都有效,而不是只对个别问题有效.所以①对,②不对.由算法的确定性、有限性、顺序性易知③④都是正确的,故描述正确的有3个. ; 2.下列所给问题中,不能设计一个算法求解的是( ) A .用二分法求方程x 2-3=0的近似解(精确到 B .解方程组????? x +y +5=0,x -y +3=0 C .求半径为2的球的体积 D .判断y =x 2在R 上是否具有单调性 答案:D 解析:选项A ,B ,C 中的问题都可以设计算法求解,而D 项中的问题则不能设计算法求解.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为a ,b ,求斜边长c ”的一个算法分下列三步: ①计算c =a 2+b 2; ②输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a ,b 的值;

③输出斜边长c 的值. : 其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②①③ 解析:根据运算顺序,易知算法顺序应是②①③. 4.已知一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为89,数学成绩为96,外语成绩为99,求它的总分和平均分的一个算法如下,请将其补充完整: 第一步:取A =89,B =96,C =99.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输出计算结果. 答案:计算总分D =A +B +C 计算平均分E =D 3 5.已知函数y =????? -x 2-1x ≤-1,x 3x >-1,试设计一个算法,输入x 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 ^ 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x 的值; 第二步,当x ≤-1时,计算y =-x 2-1,否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计算y =x 3; 第四步,输出y . [课堂小结] 1.算法的特点:有限性、确定性、逻辑性、不唯一性、普遍性. 2.算法设计的要求: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够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等),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版)教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版)教案 1-1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二、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环境 1、教材处理 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03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选用《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一节,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高中二年级开设。 根据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2、预备知识 本节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鼠标、键盘操作,启动、关闭程序,窗口、菜单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等知识。 3、硬件要求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说明

算法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杭二中分校海玲 一.容和容解析 算法是规则系统一种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尤指一种为在有限步骤解决问题而建立的可重复应用的计算过程。(概念的涵广义)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概念的涵狭义) 算法概念这一节,立足于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明确顺序,是实现用程序框图、程序语言的表示方式的基础。(容及在本章的地位) 算法的思想方法几乎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所有章节,如解三角形、数学归纳法、数学建模等.本节的容能为以后学习本章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以及选修1-2第四章“框图”容奠定基础.由于程序框图体现的是算法的思想,故其思想方法可运用到数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在学科中地位)算法也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算法是连接人和计算机的纽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需要算法。首先研究解决问题的算法的自然语言表达,再把算法转化为程序,所以本节课学习用自然语言进行算法设计是使用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体现其应用性)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本节课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具体目标为: 1.要求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 3.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 本节课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会用自然语言表达一些具体问题的算法.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算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很多问题是按照指定的要求一步步解决的;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所遵循的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括号的处理规则等,都是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算法实例。初中学习的方程组的解法等,也是算法的典型体现。高中学习的必修1中求函数零点的二分法的解题步骤、必修5中线性规划的解题规律等更成了算法的经典问题。还有数列的求和、质数的判定、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都涉及到算法。同时,在其他学科、甚至生活中也离不开算法。 算法的实质是将人的思维过程处理成计算机能够一步一步执行的步骤,进而转化为一步一步执行的程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学生以往有一些经验,如教师对某些题型总结的较为固定的解题步骤。不过这种经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升华。只有在完整地学习了算法后,学生才能把这些知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来认识。算法是对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构造性的描述。算法并不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容。教学难点是对算法概念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描述,尤其是对循环问题的递归语言表达,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更加难以掌握。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算法的含义,明白算法是规则系统一种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下回顾特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自然展示求解的“步骤”,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白算法是在有限步骤解决问题而建立的可重复应用的计算过程,并能够编成计算机可以执行的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的。 在建立了算法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介绍学生熟悉的例子,并尝试着让学生自己举算法的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算法的思想。 接着通过例1和例2设计算法,帮助学生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质数的判断是学生小学就

第15讲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doc高中数学

第15讲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doc高中数学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15〕—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对解决具体咨询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咨询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仿照、操作、探究,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咨询题的过程。在具体咨询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咨询题〕,明白得程序框图的三种差不多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二.命题走向 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本章的重点是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 推测2007年高考对本章的考察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显现,分值在5分左右,考察的热点是算法的概念。 三.要点精讲 1.算法的概念 〔1〕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能够讲洗衣机的使用讲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能够用运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咨询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连续。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终止,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咨询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确实是讲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连续进行。 〔3〕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讲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总线传输时阻抗匹配的原理

在高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匹配(相等)时,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为什么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反射以及特征阻抗的求解方法,牵涉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有兴趣的可参看电磁场与微波方面书籍中的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以及材料决定的,而与传输线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幅度、频率等均无关。例如,常用的闭路电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欧,而一些射频设备上则常用特征阻抗为50欧的同轴电缆。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传输线是特性阻抗为300欧的扁平平行线,这在农村使用的电视天线架上比较常见,用来做八木天线的馈线。因为电视机的射频输入端输入阻抗为75欧,所以300欧的馈线将与其不能匹配。实际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电视机的附件中,有一个300欧到75欧的阻抗转换器(一个塑料包装的,一端有一个圆形的插头的那个东东,大概有两个大拇指那么大的)?它里面其实就是一个传输线变压器,将300欧的阻抗,变换成75欧的,这样就可以匹配起来了。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特性阻抗跟我们通常理解的电阻不是一个概念,它与传输线的长度无关,也不能通过使用欧姆表来测量。为了不产生反射,负载阻抗跟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应该相等,这就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如果阻抗不匹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呢?如果不匹配,则会形成反射,能量传递不过去,降低效率;会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些地方信号强,有些地方信号弱),导致传输线的有效功率容量降低;功率发射不出去,甚至会损坏发射设备。如果是电路板上的高速信号线与负载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震荡,辐射干扰等。 当阻抗不匹配时,有哪些办法让它匹配呢? 第一,可以考虑使用变压器来做阻抗转换,就像上面所说的电视机中的那个例子那样。 第二,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容或电感的办法,这在调试射频电路时常使用。 第三,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阻的办法。一些驱动器的阻抗比较低,可以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高速信号线,有时会串联一个几十欧的电阻。而一些接收器的输入阻抗则比较高,可以使用并联电阻的方法,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485总线接收器,常在数据线终端并联120欧的匹配电阻。 阻抗匹配基础 标签:终端网络工作图形signal能源 2009-08-11 21:17 38690人阅读评论(11) 收藏举报 目录(?)[+]英文名称:impedance matching 基本概念

算法与算法描述教学设计

算法与算法描述教学设 计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算法与算法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充分理解掌握算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来准确地描述算法 3.认知流程图的六种基本符号,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4.理解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观察流程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算法设计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认识计算机只是工具,合理的指挥和控制计算机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1. 充分理解掌握算法的概念及其特点 2. 学会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来准确地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来准确地描述算法 三、学生分析 在必修模块“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部分以及本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对VB开发环境有所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 本节课有关知识、问题与数学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具有相关的数学基础,因此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共同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

2、学习方法:协作学习、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注重实践、互动交流;另外举例生动形象,简单明了,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较好的掌握了算法的概念,理解算法的设计和优劣的选择。学生初步接触编程,设计好这堂课的内容,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

必修二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一)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1 第三讲 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一) 【考纲要求】: 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一、算法的概念 1.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121x y x y ?=-??í?+=?? 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2.参照上述思路,一般地,解方程组 1112 22a x b y c a x b y c ì+=??í?+=?? 1221(0)a b a b -≠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根据上述分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我们再根据这一算法编制计算机程序,就可以让计算机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包括哪些内容? 4.一般地,算法是由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基本步骤组成的,你认为这些步骤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每个步骤是否有明确的计算任务? 5.有人对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设计了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检验6=3+3, 第二步,检验8=3+5, 第三步,检验10=5+5, …… 利用计算机无穷地检验下去!请问:这是一个算法吗? 6.根据上述分析,归纳出算法的概念:在数学中,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称为算法. 二、算法的步骤设计 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内容的算法,我们以判断一个整数是否为质数为例,一起来探讨算法的步骤设计. 1.如果让计算机判断7是否为质数,如何设计算法步骤? 2.如果让计算机判断35是否为质数,如何设计算法步骤? 3.整数89是否为质数?如果让计算机判断89是否为质数,按照上述算法需要设计多少个步骤? 4.用2~88逐一去除89求余数,需要87个步骤,这些步骤基本是重复操作,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思路改进这个算法,减少算法的步骤. (1)用i 表示2~88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并从2开始取数; (2)用i 除89,得到余数r. 若r=0,则89不是质数;若r≠0,将i 用i+1替代,再执行同样的操作; (3)这个操作一直进行到i 取88为止. 你能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一个“判断89是否为质数”的算法步骤吗? 5.一般地,判断一个大于2的整数是否为质数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① ② ① ②

怎样理解阻抗匹配,很难得的资料

怎样理解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请参看输出阻抗一问),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 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P=I2×R=[U/(R+r)]2×R=U2×R/(R2+2×R×r+r2) =U2×R/[(R-r)2+4×R×r] =U2/{[(R-r)2/R]+4×r} 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注意式中[(R-r)2/R],当R=r时,[(R-r)2/R]可取得最小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U2/(4×r)。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对于纯电阻电路,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电路及高频电路。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共扼匹配。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

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最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有时阻抗不匹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例如一些仪器输出端是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设计的,如果负载条件改变了,则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性能,这时我们也会叫做阻抗失配。 在高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相等(即不匹配)时,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为什么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反射以及特征阻抗的求解方法,牵涉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在这里我们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参看电磁场与微波方面书籍中的传输线理论。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以及材料决定的,而与传输线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幅度、频率等均无关。 例如,常用的闭路电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Ω,而一些射频设备上则常用特征阻抗为50Ω的同轴电缆。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传输线是特性阻抗为300Ω的扁平平行线,这在农村使用的电视天线架上

概念格合并原理与算法

概念格合并原理与算法 智慧来1,2,智东杰2,刘宗田1 (1.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上海200072;2.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焦作454150) 摘 要: 子形式背景可以进行纵向或横向合并得到一个新的形式背景,相反地,这个形式背景可以进行纵向或 横向的拆分得到子形式背景.相应地,子概念格也可以进行合并,得到一个新的概念格.概念格合并无论是纵向合并还是横向合并,合并都不改变原有概念之间业已存在的父子关系.根据这个事实,结合概念格合并的定义,设计了概念格合并算法.此算法充分利用原有概念格的结构,在原有概念格基础上对部分节点进行调整得到合并结果.实验和分析均表明与将一概念格中的概念插入到另一个概念格的算法相比,此算法效率明显提高,适合概念格的合并运算. 关键词: 概念格;子格;纵向合并;横向合并中图分类号: TP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2112(2010)022******* Theory and Algorithm of Concept Lattice Union ZHI Hui 2lai 1,2,ZHI D ong 2jie 2,LI U Z ong 2tian 1 (1.School o f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hanghai 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72,China ; 2.School o 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 enan Polytechnic Univer sity ,Jiaozuo ,H enan 454150,China ) Abstract : Vertical union and horizontal union can be carried on sub 2context ,vice versa ;vertical split and horizontal split can be carried on a context.Accordingly ,sub 2lattice of the sub 2context can be united to create a new lattice which is affiliate to the con 2text created by the sub 2contexts.Both vertical union and horizontal union don ’t change the father 2son relationships that already exist in the sub 2lattice.Based on this fact and the definition of lattice union ,a union algorithm of concept lattices is put forward.This al 2gorithm uses the sub 2lattices ’structure ,only a few adjustment need to be made.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inserting one lattice ’s concepts into another lattice one by one ,the efficiency of this algorithm is improved. K ey words : concept lattice ;sub 2lattice ;vertical union ;horizontal union 1 引言 随着处理的形式背景的增大,概念格的时空复杂度 也会随着急剧增大.研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构造概念格,是形式概念分析应用于大型复杂数据系统的前提.而概念格的分布处理[1]思想就是通过形式背景的拆分,形成分布存储的多个子背景,然后构造相应的子概念格,再由子概念格的合并得到所需的概念格.这称为概念格分布处理模型或分布式概念格模型. 形式背景的拆分有横向和纵向之分.把一个形式背景拆分成多个子背景,也称作局部背景,其对应的概念格就可称为子概念格或部分格.形式背景所对应的概念格可通过各子概念格进行合并来实现.这种概念格的构造方法采用的是一种分治策略,或者说是概念格的分布处理模型或框架. 在采用分治策略构造概念格的研究中,P.Valtchev 等分别在文献[2]和文献[3]提出了叠置格和并置格两 种概念格的构造方案.在文献[2,3]中,子格的构造采用的是一种递归的G odin 算法[4],并在概念格的构造中引入了下覆盖概念.而在子格或局部格合并为完整格或全局格中,两种方案中都是引入了子格和完整格之间的两个映射函数来通过部分格概念计算全局格概念. 以并置格为例,设形式背景的属性被分割为A 1和A 2,对于部分格中的两个概念(X 1,Y 1)和(X 2,Y 2),那么这两个映射函数φ和ψ就可定义为:设函数φ:G L →P L ,是全局格概念到部分格概念的映射,那么:φ(X ,Y )=((f (Y ∩A 1),Y ∩A 1),(f (Y ∩A 2),Y ∩A 2));同理,设函数ψ:P L →G L ,,是部分格概念到全局格概念的映射,那么:ψ((X 1,Y 1),(X 2,Y 2))=(X 1∩X 2,g (X 1∩X 2)). 有了上述的两个映射函数,就可以通过枚举两个子格概念之间的组合,计算出其对应的全局格概念.但是,在P.Valtchev 的算法中,由于一个部分格的概念对另一部分格的概念是遍历计算,会产生较大的重复,从而影响了算法效率. 收稿日期:2009203211;修回日期:2009209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60275022,60575035);上海大学创新基金(N o.A.16201082082002)   第2期2010年2月 电 子 学 报 ACT A E LECTRONICA SINICA V ol.38 N o.2 Feb. 2010

第15讲 算法的含义 程序框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15)—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二、.要点精讲 1.算法的概念 (1)算法的定义:广义的算法是指完成某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那么我们可以说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菜谱是做菜的算法等等。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的算法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征:①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应当做到准确无误、“不重不漏”。“不重”是指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无用的步骤,“不漏”是指缺少哪一步都无法完成任务。②逻辑性:算法从开始的“第一步”直到“最后一步”之间做到环环相扣。分工明确,“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后一步”是“前一步”的继续。③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 (3)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3)程序框图的构成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实现不同算法功能的相对应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内必要的说明文 字。 3.几种重要的结构 (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见示意图和实例: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如下面图示中虚线框内是一个条件结构,此结构中含有一个判断框,算 法执行到此判断给定的条件P 是否成立,选择不同的执行框(A 框、B 框)。无论P 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框或B 框之一,不可能既执行A 框又执 行B 框,也不可能A 框、B 框都不执行。A 框或B 框中 可以有一个是空的,即不执行任何操作。 见示意图 (3)循环结构 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过程。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 ①当型循环结构,如左下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 成立时,执行A 框,A 框执行完毕后,返回来再判断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返回来再执行A 框,如此反复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返回来判断条件P 不成立时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 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 示意

阻抗匹配的原理与方法

一、50ohm特征阻抗 终端电阻的应用场合:时钟,数据,地址线的终端串联,差分数据线终端并联等。 终端电阻示图 B.终端电阻的作用: 1、阻抗匹配,匹配信号源和传输线之间的阻抗,极少反射,避免振荡。 2、减少噪声,降低辐射,防止过冲。在串联应用情况下,串联的终端电阻和信号线的分布电容以及后级电路的输入电容组成RC滤波器,消弱信号边沿的陡峭程度,防止过冲。 C.终端电阻取决于电缆的特性阻抗。 D.如果使用0805封装、1/10W的贴片电阻,但要防止尖峰脉冲的大电流对电阻的影响,加30PF的电容. E.有高频电路经验的人都知道阻抗匹配的重要性。在数字电路中时钟、信号的数据传送速度快时,更需注意配线、电缆上的阻抗匹配。 高频电路、图像电路一般都用同轴电缆进行信号的传送,使用特性阻抗为Zo=150Ω、75Ω的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Zo,由电缆的内部导体和外部屏蔽内径D及绝缘体的导电率er 决定:

另外,处理分布常数电路时,用相当于单位长的电感L和静电容量C的比率也能计算,如忽略损耗电阻,则 图1是用于测定同轴电缆RG58A/U、长度5m的输入阻抗ZIN时的电路构成。这里研究随着终端电阻RT的值,传送线路的阻抗如何变化。 图1 同轴传送线路的终端电阻构成 只有当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Zo和终端阻抗RT的值相等时,即ZIN=Zo=RT称为阻抗匹配。 Zo≠RT时随着频率f,ZIN变化。作为一个极端的例子,当RT=0、RT=∞时可理解其性质(阻抗以,λ/4为周期起伏波动)。 图2是RT=50Ω(稍微波动的曲线)、75Ω、dOΩ时的输人阻抗特性。当Zo≠RT时由于随着频率,特性阻抗会变化,所以传送的电缆的频率特上产生弯曲.

概念格

概念格 在哲学中,概念被理解为由外延和内涵所组成的思想单元。基于概念的这一哲学理解,德国数学家Wille R.于1982年首先提出了形式概念分析用于概念的发现,排序和显示。形式概念分析,也成为概念格。形式概念分析理论是一种基于概念和概念层次的数学化表达。 形式概念分析的基础是形式背景(U、A。I),一个由对象集U,属性集A,以及U与A间的二元关系I构成的三元组。在形式背景的基础上,获得形式概念(X、B),其中X称为概念的外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所有对象的集合;B称为内涵,是所有这些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特征)集。概念是外延和内涵的统一体。这种实现了对概念的哲学理解的形式化。 所有的概念同他们之间的泛化/例化关系构成一个概念格。概念格的每一个节点是一个形式概念。概念格结构模型是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中的核心数据结构。它本质上描述了对象和特征之间的联系,表明了概念之间的泛化和例化关系,对应的Hasse图实现了对数据的可视化。因此,概念格被认为是进行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知识发现是从数据集中忠识别正确、新颖、有潜力应用价值的、以及最终可以为人们理解的模式的方法,数据库知识发现的过程就是讲数据库中蕴含的知识形式化成有用概念的过程,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概念格作为一种具有极大潜力的有效的知识发现工具,因此备受关注。 概念格主要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决策分析,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领域。 研究概念格的价值在于解决知识发现领域中所涉及的关联规则、蕴含规则、分类规则的提取,和实现信息的有机组织,减少冗余度,简化信息表等。 概念格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1)概念格的建造。 从数据集(概念格中称为形式背景)中生成概念格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概念聚类过程。对于同一批数据,所生成的格式唯一的。建格算法可以分为:批处理算法、渐进式算法(或称增减算法)、并行算法。 对于给定的形式背景(U、A、I)(其中对象集U,属性集A,以及U与A间的二元关系I),存在唯一一个偏序集合与之对应。由偏序集构成一种格结构,并且此偏序集满足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若u∈U,a∈A,uIa表示对象U具有a属性。 格中的每一个节点称之为概念,记作C(X,Y),X∈U是概念C(X,Y)的外延,Y ∈A是概念中对象的共有属性(内涵)。 节点概念与节点概念之间存在着偏序关系,若有概念C1=(X1,Y1)C2=(X2,Y2),并且X1〉X2〈=〉Y1〈Y2,称C1为C2的父节点。概念格的实行背景通常是由如下表所示的二维数组来表示,第i行J列的数值为一表示存在该属性,为0表示不存在该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