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格

概念格
概念格

概念格

在哲学中,概念被理解为由外延和内涵所组成的思想单元。基于概念的这一哲学理解,德国数学家Wille R.于1982年首先提出了形式概念分析用于概念的发现,排序和显示。形式概念分析,也成为概念格。形式概念分析理论是一种基于概念和概念层次的数学化表达。

形式概念分析的基础是形式背景(U、A。I),一个由对象集U,属性集A,以及U与A间的二元关系I构成的三元组。在形式背景的基础上,获得形式概念(X、B),其中X称为概念的外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所有对象的集合;B称为内涵,是所有这些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特征)集。概念是外延和内涵的统一体。这种实现了对概念的哲学理解的形式化。

所有的概念同他们之间的泛化/例化关系构成一个概念格。概念格的每一个节点是一个形式概念。概念格结构模型是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中的核心数据结构。它本质上描述了对象和特征之间的联系,表明了概念之间的泛化和例化关系,对应的Hasse图实现了对数据的可视化。因此,概念格被认为是进行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知识发现是从数据集中忠识别正确、新颖、有潜力应用价值的、以及最终可以为人们理解的模式的方法,数据库知识发现的过程就是讲数据库中蕴含的知识形式化成有用概念的过程,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概念格作为一种具有极大潜力的有效的知识发现工具,因此备受关注。

概念格主要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决策分析,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领域。

研究概念格的价值在于解决知识发现领域中所涉及的关联规则、蕴含规则、分类规则的提取,和实现信息的有机组织,减少冗余度,简化信息表等。

概念格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1)概念格的建造。

从数据集(概念格中称为形式背景)中生成概念格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概念聚类过程。对于同一批数据,所生成的格式唯一的。建格算法可以分为:批处理算法、渐进式算法(或称增减算法)、并行算法。

对于给定的形式背景(U、A、I)(其中对象集U,属性集A,以及U与A间的二元关系I),存在唯一一个偏序集合与之对应。由偏序集构成一种格结构,并且此偏序集满足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若u∈U,a∈A,uIa表示对象U具有a属性。

格中的每一个节点称之为概念,记作C(X,Y),X∈U是概念C(X,Y)的外延,Y ∈A是概念中对象的共有属性(内涵)。

节点概念与节点概念之间存在着偏序关系,若有概念C1=(X1,Y1)C2=(X2,Y2),并且X1〉X2〈=〉Y1〈Y2,称C1为C2的父节点。概念格的实行背景通常是由如下表所示的二维数组来表示,第i行J列的数值为一表示存在该属性,为0表示不存在该属性。

批处理算法根据去构造格的不同方式,可以分为三类:从顶向下算法,从底向上算法,枚举算法。1、从顶向下算法是先构造全概念,也就是由最上层的节点,然后依次生成该节点的所有可能的子节点,并且对每个子节点做上述操作,最后将所有存在父子关系的节点相连,算法的关键在于如何生成子节点,虽然简洁直观且易实现,但存在生成许多冗余节点的问题。2、自底而上算法关键在于如何完成下一个层次的各个序对到上一个层次的合并,并且要对生成的节点进行重复性判断。如果在上层中出现操作之前删除该节点。问题是:合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重复性节点,效率不高,不能生成相应的Hasse图,不具备直观性。3、枚举算法则按照一定的顺序枚举出格内的节点,在生成Hasse图的同时,表达出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4、增量算法或者说是渐进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将待插入的对象与格内已存在的概念节点进行交运算,根据结果的不同使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对于新插入的实例,对格内的节点会产生以下三种不同的影响:(1):更新节点,该类节点内涵包含在心的对象内涵之中,仅仅需要将新对象的外延加入到外延中即可:(2):不变节点,这种节点的内涵和新对象的内涵关系,没有任何交集,不做任何修改;(3):新增节点。信节点对象的内涵与格内节点内涵的交集首次出现,即原格内所没有的新概念需要添加的节点。

渐进式生成概念格的求解过程忠,要着重解决三类问题:如何生成新节点、如何避免重复节点的产生和如何更新链接节点的边。下面是一个渐进式算法建造概念格的简要过程:基本思想是先求属性(对象)基本概念,再由基本概念生成其他概念,由于在生成信得概念进行集合的交运算时,对象集(属性集)会不断的变小,而对象集(属性集)是有限,故当对象集或属性集交为空时,算法结束空。

构造形式背景表3-1相应概念格的过程

并行算法是针对数据规模较大时,概念格求解子啊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上计算量日益突出而替补。问题的主要矛盾在于如何协调集中式的数据存储方式与串行式的算法设计。并行算法思想的提出依赖于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并行计算的能力,综合了批处理算法的并行性和渐进算法的高性能性。

(2)概念格的约简。

概念格的约简能够有效地提高概念格的维护效率。使形式背景中所蕴含的知识易于发现,简化知识的表示方式。约简概念格实际上是在保持对象集不变的条件下,如何求得最小的属性集的过程。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张文秀等提出的理论为基础。给出概念格属性约简的判定定理,引入形式背景的可辨识属性矩阵。并以此为基础求得属性求得约简的方法。在最坏的情况下,概念格中的节点是按指数增长的,所以在非常大的数据集的情况下,控制概念格忠的节点的增长是必须的。概念格的简化就是对概念格的修剪以控制概念格中节点的增长。一般建格的方法的不同采用的修剪方法也不同。比如,建格的批处理算法Bordat是引入一个支持度门限,在建格过程忠对于支持度小雨门限的节点不予继续展开而达到修剪的目的,增量算法情形复杂一些,由于维护格的特性,修剪只能从格的底部开始进行。

(3)规则提取

概念格上的规则提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规则挖掘时今年来数据挖掘的研究课题,每个概念格节点本质上就是一个最大项目集,为关联规则挖掘提供了平台,体现了概念之间的包含与分类关系。更加易于理解和表示。由于规则本身是由包含和被包含关系,正式由于概念节点同一了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给予概念格的分类规则的提取在知识发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概念格上分类规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概念格的构建和求解算法上。

(4)模糊概念格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概念格。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中存在的信息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处理以上问题时。传统的形式概念分析很难将模糊理论与形式概念分析结合起来,由此产生了模糊形式概念分析。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新的处理模糊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其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在保持基本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利用不可分辨关系来描述等价关系上不可定义的知识。即

粗糙集(Roiugj set)、该理论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库,对知识进行近似的或者不确定的描述。最大的特点在于不需要提供处理该问题所需的数据集合之外的任何先验信息,对问题处理的不确定性比较客观。

形式概念分析与粗糙集都可以用来进行数据挖掘,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粗糙集着重利用等价关系进行等价类的划分,概念内的每个节点也是一个包含最大共同属性集的等价类。并且两者均是以表述对象集和属性集所构成的二元关系为基础。基于上述特点,可以利用粗糙集的上近似(upper approximation)和下近似(10wer prioximation),提出上近似格和下近似格。可以取得比单一理论更高效的约简。

神经网络不能简化信息空间维数,当输入信息空间维数较大时,网络结构复杂、训练时间过长;另一方面神经网络预测效果也受样本质量的影响,属性约简是概念格的核心内容之一,借助与概念格的属性约简方法实现对形式背景的预处理,取出冗余信息,压缩信息空间维数,精简形式背景,而这结合也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

(5)应用。

概念格已成功的应用u数字图书馆及文献检索,软件工程,知识发现等领域,而且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Cole R.等将概念格方法应用与分析和可视化具有1962个属性和4000个处方再要的医药数据库;Eklund P.W.等展示了概念格层次进行WEB 文档索引和导航的能力;Cole R.等的CEM电子邮件管理系统通过将Email存储在概念格中,而不是常用的树状结构中,从而在检索电子邮件时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

Y.Y.Yao提出了面向对象概念格,Duntsch和Gediga构造了另外一种新的概念格——面向属性概念格,得到了两种新的概念格;面向对象概念格和面向属性概念格。

随着概念格理论与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及与其他知识发现理论与方法的交叉与融合,概念格理论与方法将成为一种知识发现的有力工具。

基于优势关系下的模糊粗糙集模型

https://www.360docs.net/doc/e17990308.html, Fuzzy Rough Sets Based on Dominance Relations Xiaoyan Zha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P. R. China 524088 datongzhangxiaoyan@https://www.360docs.net/doc/e17990308.html, Abstract This model for fuzzy rough se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rough set theory. Moreover, it is based on an equivalence relation (indiscernibility relation). However, many systems are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fuzzy sets, but also based on a dominance relation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in practice. To acquire knowledge from the systems, construction of model for fuzzy rough sets based on dominance relations is very necessary. The main aim to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is issue. Concepts of the lower and the upper approximations of fuzzy rough sets based on dominance relations are proposed. Furthermore, model for fuzzy rough sets based on dominance relations is constructed, and some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Rough sets; Dominance relations; fuzzy sets. 1Introduction The rough set theory [10,11], proposed by Pawlak in the early 1980s, is an extension of set theory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t systems. It can serve as a new mathematical tool to soft computing, and deal with inexact, uncertain or vague information. Moreover, this theory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discovering hidden patterns in data, recognizing partial or total dependencies in systems, removing redundant knowledge, and many others [7,12,13,15,16].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he theory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on the research areas in both of the real-life applications and the theory itself. Theory of fuzzy sets initiated by Zedeh [9] also provides useful ways of describing and modeling vagueness in ill-defined environment. Naturally, Doubois and Prade [8] combined fuzzy sets and rough sets. Attempts to combine these two theories lead to some new notions [1,5,7], and some progresses were made [2,3,4,5,6,14]. The combination involves many types of approxim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uzzy rough sets give a good model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5]. However, most of systems are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fuzzy data, but also based on a dominance relation 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uccinct knowledge from the systems, construction of model for fuzzy rough sets based on dominance relations is needed. The main aim of the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issue. In present paper, a dominance relation is introduced and instead of the equivalence relation (discernibility relation) in the standard fuzzy rough set theory. The lower and the upper approximation of a fuzzy rough set based on dominance relations are proposed. Thus a model for fuzzy rough sets based on dominance relations is constructed, and some properties are studied. Finally, we conclude the paper and look ahead the further research.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相关概念界定: 1.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可视为“整合照料”的一个子概念,它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以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要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要有足够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实现路径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标准。 (1)服务对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对象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传统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居家养老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其次,对于机构养老,主要面向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再次,对于一些高收入老年人,比较注重晚年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优质健康保健服务。 (2)服务提供主体: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主体之间关系,形成凝聚力。 其次,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满足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尽职尽责。 (3)服务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内容广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基本生活护理服务。而是医疗救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保健服务。三十精神慰藉、精神安慰、老年文化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 (4)服务人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侧重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对于服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与家庭建立契约关系的医生必须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并且熟悉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次,养老机构必须要根据需要增加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和专业护士。再次,医疗机构为了满足入住老年人的需求,也要增加相应的护理人员。 (5)实现路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现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具体包括:一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集中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全科医生,与家庭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二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单一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或养老服务。四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 (6)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医疗服务是一项需要高精技术的服务,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根据自身职责,建立相关法规,形成专业的规范制度,完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人员标准和管理规范,简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中心至少要达到一级医院的标准,简历严格的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全社会对服务进行监督。 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一种整合医疗和养老功能,以专业的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机构,是对传统养老机构的创新。主要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等服务。二是由单一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货养老服务,一方面通过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中心,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大兴医院机构利用自身优势设立以病后康复和保健为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三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开

[认知,语言学,角度,其他论文文档]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一、引言 近年来,在语言学界中人们对隐喻的认知研究越来越多。其实这种隐喻的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从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的修辞学传统到柏拉图的隐喻的哲学传统再到法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本旺尼斯特的语义学传统,他们都在关心并研究隐喻。隐喻在以往的隐喻研究被当做是一种修辞现象。Richards的《修辞哲学》一书问世后,该书把隐喻当作是思想的传递(intercourse)。语言系统中的隐喻被当作是衍生的(derivative)。到了L akoff和Johnson出版Metaphors We Live By时,人们把隐喻很明确地认定为建构人的认知系统的必不可少的认知手段。这时,人们把隐喻看作是由一个现象来认识另外一个现象的工具。现在,隐喻研究者们都认为隐喻其实就是一种认识方式。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但是语言表面的意义特征,更是整个概念认知域(concptual domain)的特征。概念认知域又名认知模型,它是某一个社会文化中个人或者集体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的集合。概念隐喻有两个认知域,一个是源域,另外一个是目标域。所谓映射就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认知,用源域去认知目标域,进而刺激人脑中认知这类事物的认知图式。公式为“Target Domain is source Domain”。源域和目标域还有被刺激的认知图式对理解隐喻非常重要。耿占春在《隐喻》一书曾经提到事物间的相关性是隐喻形成的基础。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告诉我们,隐喻的基础理论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源域和目标域之所以能映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关联性。事物间的相似性又构成了事物的关联性。关联是由人脑中的认知语境决定的。源域和目标域概念映射的过程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两种本质不同的概念可以通过认知图式的激活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某种关联。概念隐喻的理解过程为“源域——认知语境——目标域”。 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的预料中得到了大量的验证,在现代汉语中,我国的学者也对有关“空间、时间、情感”等方面的隐喻做了详尽的探讨。但是,笔者还没有发现与“人生”这个概念相关的隐喻研究。本文将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人们关于“人生”概念的隐喻构建和理解过程。 二、“人生”的概念隐喻 Lakoff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将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三种。下面从这三个角度理解“人生”的概念隐喻。 1.“人生”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就是利用清楚、明确的概念认知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的认知域是不相同的,然而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关联性。如: (1)走完一生才会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概念格属性约简

第26卷第3期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Vol.26,No.3 2013年9月BASICSCIENCESJOURNALOFTEXTILEUNIVERSITIESSept.,2013 文章编号:1006‐8341(2013)03‐0351‐04 收稿日期:2013‐03‐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71281;607032117) 通讯作者:王艳盼(1989‐),女,山西省运城市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E‐mail:xbxaixdg0803@163.com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概念格属性约简 王艳盼,李 涛 (西北大学数学系,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运用概念的闭标记研究了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核心属性问题.通过概念的闭标记得到了判定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协调集的方法,并且定义了计算约简集的函数,从而得到了约简集,最后通过简单的集合运算得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核心属性. 关键词:决策形式背景;概念格;闭标记;属性约简 中图分类号:TP18;O14 文献标识码:A 概念格称为Galois格,是德国数学家WilleR.于1982年首次提出的[1‐2] .它是根据数据集中对象与属性之间的二元关系建立的一种概念层次结构,生动简洁地体现了概念之间的泛化和特化关系.作为数据分析和 知识处理的有力工具,概念格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知识工程、数据挖掘、信息检索、软件工程等领域[3‐7]. 目前,基于概念格的数据挖掘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属性约简理论[8]是实现智能信息系统的重要 组成步骤,而且基于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概念格属性约简已经取得了一些方法[9‐12],文献[13]中提到闭 标记这个概念,且在文献[14]中运用此知识研究了在形式背景下的概念格属性约简,然而没有在决策形式背景下运用此知识研究概念格属性约简,因此本文将运用闭标记给出决策形式背景的属性约简的一些基本理论.1 基本知识 1畅1 概念格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1[2] 形式背景(G,M,I)是由两个集合G,M和G,M的关系I(I彻G×M)组成,G中的元素称为对象,M中的元素称为属性.若(g,m)→I,则说g具有属性m,记为gIm. 在X彻G和B彻M上定义一对对偶算子:X倡={m→M|橙g→X,gIm}, B′={g→G|橙m→B,gIm}.橙g→G,记{g}倡为g倡;橙m→M,记{m}′为m′.若橙g→G,g倡≠碬,g倡≠G且橙m→M, m′≠碬,m′≠M,则称形式背景(G,M,I)是正则的.本文中研究的形式背景都是正则的. 定义2[2] 设(G,M,I)为形式背景,若一个二元组(X,B),X彻G,B彻M满足X倡=B且X=B′,则称(X,B)是概念,其中X称为概念的外延,B称为概念的内涵. 形式背景(G,M,I)的全体概念记为L(G,M,I)且是完备格,称为概念格,其中(X1,B1)≤(X2,B2)骋X1彻X2(骋B1澈B2),(X1,B1)∧(X2,B2)=(X1∩X2,(B1∪B2)′倡 ),(X1,B1)∨(X2,B2)= ((X1∪X2)倡′,B1∩B2).

创业管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创业管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重要概念 创业: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创业过程:产生创业动机,识别创业机会,整合资源,创建新企业和新事业,实现机会价值,收回回报。 创业活动:创业活动实质上就是识别机会,开发和利用机会,实现机会价值的过程。 机会型创业:创业行为的动机处于个人抓住现有机会并实现价值的强烈愿望,创业有更好的机会。 生存型创业:创业行为出于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即不得不参加创业活动来解决其所面临的困难,不少下岗职工的创业行为便属于这种类型。 网络创业:也称互联网创业,是指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进行创业的行为。 创业精神:指在创业者的主观世界中,那些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 思考题 1、为什么要研究和学习创业? 创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业与创新的关系? P5 3、创业的过程包括哪些活动? 产生创业动机、识别创业机会、整合资源、创建新企业活新事业 、实现机会价值、收回回报 4、创业过程包括不少具体的活动,但创业者从识别创业机会到创建新企业的时间一般都很短,这是为什么? 机会稍纵即逝 5、简要阐述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平台对创业活动产生的可能影响? 网络的价值是巨大的,网络中的虚拟的世界与现实的真实的世界同样丰富多彩。人们利用互联网作为平台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有市场当然有机会,就有创业行为。而且,由于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不受地理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特点,而成为创业者的主要平台。 6、为什么要对创业活动进行分类? 任何人都可以创业,创业是一个过程,在创业过程中的表现会产生巨大的绩效差异等特点。 7、创业研究从关注创业者特质转向创业者活动和行为,这种转变有什么意义? 极大推动了创业研究的进步 8、从创业过程开展论述的原因? 从中可以认识到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和技能,将这些精神和技能运用到成熟的企业中,有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公司创业研究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将这些精神和技能运用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助于个人的主页发展。 第二章 重要概念 创业者:一是指企业家具有创业特质如创新承担风险、超前行动、积极参与竞争等的领导人;二是指创办人,即将创办新企业或者刚刚创办新企业的领导人。 创业动机:意识自己做老板:而是追求自己的创意;三十获得财务回报。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1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也就是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是美国作为行为科学家的赫茨伯格在对匹兹堡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后,分析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和在职业中的具体表现行为,提出这一理论。通过该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和最终效果都是因人而异的,员工满意与不满意有着不同的诱导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与否、工作过程中的认可、工作成就以及对工作所担当的责任,员工的积极性容易受这些与固定座本身相关的因素影响。这些情感都是基于工作环境中产生,是积极的、持久的。保健因素与员工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戚戚相关,包括公司管理阶层所制定的政策、人际关系、劳动报酬以及监督部门的运作等。这些都是员工工作本身以外的外在因素,也是一种消极因素。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满意度的目标而言所谓保健因素,即个体对外部条件的要求,而激励因素则是个体对工作本身的要求。① 双因素理论这样一种重要的激励理论可以被运用在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中。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非教育部等国家一级的部门直属的学校而是省市级直属的地方学校。很多这样的地方本院校可能一个地级市就存在一个,大点的城市或者几个,它们在教育服务质量上可能与一些老牌重点大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评估地方本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时,不单从学校有效资源、校园历史和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等方面去打分,更应该实事求是,站在地方本院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评估。所以在用来分析学生满意度的该理论框架中,地方本科院校的奖惩设置、教师对学生的的培养方案、校园文化等会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双理论因素中作为激励因素的运用。高校的外部环境、课程设置、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就是它对于学生保健因素的运用。在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中运用内容型的双因素理论,了解学生的对学习和学校相关活动开展积极性和受鼓励程度主要取决的学生需求满意程度,从激发学生行为动机的因素这个角度来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中学生的满意状况。 ①Herzberg,F.,Maunser,B. and Snyderman,B.The Motivation to Work[M]. New York:John Wileyand Sons Inc.,1959.

概念格

概念格 在哲学中,概念被理解为由外延和内涵所组成的思想单元。基于概念的这一哲学理解,德国数学家Wille R.于1982年首先提出了形式概念分析用于概念的发现,排序和显示。形式概念分析,也成为概念格。形式概念分析理论是一种基于概念和概念层次的数学化表达。 形式概念分析的基础是形式背景(U、A。I),一个由对象集U,属性集A,以及U与A间的二元关系I构成的三元组。在形式背景的基础上,获得形式概念(X、B),其中X称为概念的外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所有对象的集合;B称为内涵,是所有这些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特征)集。概念是外延和内涵的统一体。这种实现了对概念的哲学理解的形式化。 所有的概念同他们之间的泛化/例化关系构成一个概念格。概念格的每一个节点是一个形式概念。概念格结构模型是形式概念分析理论中的核心数据结构。它本质上描述了对象和特征之间的联系,表明了概念之间的泛化和例化关系,对应的Hasse图实现了对数据的可视化。因此,概念格被认为是进行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 知识发现是从数据集中忠识别正确、新颖、有潜力应用价值的、以及最终可以为人们理解的模式的方法,数据库知识发现的过程就是讲数据库中蕴含的知识形式化成有用概念的过程,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概念格作为一种具有极大潜力的有效的知识发现工具,因此备受关注。 概念格主要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决策分析,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领域。 研究概念格的价值在于解决知识发现领域中所涉及的关联规则、蕴含规则、分类规则的提取,和实现信息的有机组织,减少冗余度,简化信息表等。 概念格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1)概念格的建造。 从数据集(概念格中称为形式背景)中生成概念格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概念聚类过程。对于同一批数据,所生成的格式唯一的。建格算法可以分为:批处理算法、渐进式算法(或称增减算法)、并行算法。 对于给定的形式背景(U、A、I)(其中对象集U,属性集A,以及U与A间的二元关系I),存在唯一一个偏序集合与之对应。由偏序集构成一种格结构,并且此偏序集满足自反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若u∈U,a∈A,uIa表示对象U具有a属性。 格中的每一个节点称之为概念,记作C(X,Y),X∈U是概念C(X,Y)的外延,Y ∈A是概念中对象的共有属性(内涵)。 节点概念与节点概念之间存在着偏序关系,若有概念C1=(X1,Y1)C2=(X2,Y2),并且X1〉X2〈=〉Y1〈Y2,称C1为C2的父节点。概念格的实行背景通常是由如下表所示的二维数组来表示,第i行J列的数值为一表示存在该属性,为0表示不存在该属性。

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1.概念整合理论是心智空间理论的发展,心智理论是两个或多个空间合并而产生的层创(novel)推理。映射(mapping)被用来建立和开发概念整合的处理过程,对背景知识的激活。概念整合过程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意像中的东西概念化;概念整合模型中生成的推理常常可以引导概念化者的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产生变化。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构混合认知模型的理论。(前言) 2.概念的体验性: 人类生存在客观世界中,当人们把客观世界的对象范畴化、概念化时才形成了概念,概念藏匿于人的思维中,通过认知过程概念可以被符号而形成语言系统。 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赵艳芳2001:81)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句,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情采)“故形立则章成矣,发声则文生矣。”(原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诠赋)“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体性) 这段文字说明客观世界作用于心,心生言、言生文。 概念是体验的,是经过心智加工的,体验越深,概念的印象也就越深。(例如:911)

概念来源于知识。不同的知识范畴可归结为不同的概念。人的心智会将具体的、体验的知识上升为概括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的、凝练的表达,心智的体验加工是心智的体验加工是概念的终端产品,概念被视为认识科学的中心。(Robert.A. Wilson, Frank.C. Keil, 2000:177) 概念是通过经验,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Lakoff& Johnson 1999:497) 海德格尔坚持认为:“人类离不开概念,概念是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的经验都是概念性的,是已经验的概念。”([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2004:68)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人们在头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内部联系了”(毛泽东实践论) 2.概念的范畴: 概念的形成以认知范畴为基础,概念是人的思维单位。 概念是由具有该范畴全部通常属性的原型所表征的。(Rosch and Mervis, 1995:7 :537-675)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一、基本概念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1、管理: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 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实施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其中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 两大任务。 3、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 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 第二节管理者的分类与决策 纵向分类: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础工作人员 横向分类: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三节组织与环境 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第四节企业与企业管理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一般认为,运营、财务和营销是企业组织所具有的最核心的三大职能。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制企业最鲜明的两大特性。 企业家:指那些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创新、尝试和冒险的创业者和开拓者。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计划职能 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 计划职能: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 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甚么、如何去做、何时何地去做和有谁来做。计划是控制点基础,它为有效控制提供了标准和尺度,没有计划,控制也就不存在了。 计划的内容:我是谁,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到哪里去。 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益性 计划的步骤:估量机会、确定目标、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详尽见P60)、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将计划数字化。其中计划过程中的确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也就是决策的过程,可以看出,计划是决策活动的核心。 预测的含义与作用 预测是对未来环境的估计,即是对未来事件或现在事件的未来后果做出的估计。这种估计不是凭空的臆测,而是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推测它的未来,由已知预测未知。预测与计划有区别的,计划是对未来的部署,预测则是对未来未来事件的陈述。预测要说明的问题是将来会怎么样,际在一定的条件下,采取或不采取某些措施和行动,估计将会发生甚么变化。而计划要说明的问题是要将来成为怎样,即采取什么行动和措施来改变现存的条件,并对未来做出安排和部署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P71 选择预测方法考虑的因素:预测的期限,有无数据可用,时间与费用,可用的手段,预测人员的能力。

智慧树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20 A. 社会学学科 分 ) B. 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是( 管理学学科 C. 综合应用型学 科 ) D. 传播学学科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 (20 分) “公共关系是90%靠自己做得好,10%靠说(宣传)得好”,这种观点 出自公共关系定义的哪家流派? ( ) A. 特征综合论 B. 现象描述论 C. 社会关系论 D. 管理职能论 正确答案: B 3【单选题】 (20 分 )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A. 政府主管部门 B. “一把手” C. 党委集体领导 D. 社会组 织 正确答案: D 4【单选题】(20 分 ) 公共关系客体准确的表述是 指() A.公众 B. 组织 C. 大众 D. 消费者 正确答案: A 5【单选题】 (20 分 ) 人际交往体现和彰显公共关系是指() A.人与人交往无处不在 B.人际交往具有目的性 C.全员公关,每个人都若明若暗的成为一定社会组织的“形象大使” D.社会组织是由一个个体组成的 正确答案: C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 (20 分 ) 下列哪些不属于社会组织() A. 联合国秘书处 B. 微信朋友圈 C. 海尔公司 D. 智慧树教育共享平台 正确答案: B 2【单选题】(20 分 ) 下列哪些不是评价社会组织形象的标 准() A. 利润率 B. 知名度 C. 美誉度 D. 和谐度正确答案: A 3【单选题】(20 分 ) 以下哪些不属于大众传播媒 介() A. 通讯社 B. 报社 C. 组织内广 播台 D. 互联网正确答案: C 4【多选题】(20 分 ) 公共关系基本特征 有()

A. 公众性 B. 互利性 C. 开放性 D. 流动性正确答案: ABCD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 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林宪生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 摘要教学设计是泊来之物,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学科,必须经历本土化过程。本文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归纳出五种概念说、两种研究对象观和六种理论基础论。在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为构建符合中国教育教学国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自80年代传入我国,就以它独特的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现代教学技术的魅力,在教育技术领域独领风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命名传统经济型教学受到挑战。但是,不论教学设计怎样受人推崇,它毕竟是飘洋过海的泊来之物,要做到“洋为中用”,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还必须经历本土化过程。为此,在研究教学设计之风乍起,人们都热衷于教学设计的介绍和模仿时,笔者认为,进一步探讨教学设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教育教学国情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模式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回答这个问题,属于学科本体论研究范围,目的是正本清源,避免概念上的岐义,带来研究上的困惑。教学设计本是教学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开发运动深入发展,推动了教学设计的研究,“自60年代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念本应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实则不然,从已经出版的教学设计著作和已发表的有关文章中,可以看出对其概念的界定,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差别。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说法:一是“计划”说。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他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二是“方法”说。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而这种方法与过去的教学计划不同,其区别就在于“现在说的教学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三是“技术”说。鲍嵘在《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四是“方案”说。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这种观点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面,代表人物是乌美娜。五是“操作程序”说。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关系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关系 摘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源,可以构建、提高、维持与巩固企业战略优势。基于此,本文通过相关的文献分析和系统的比较,对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做了明确的界定,并梳理了国外近年来对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的研究现状,尝试从三个方面解释核心竞争力与战略优势之间的关系,最终试论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构建战略优势。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优势;关系;构建 1引言 近年来,不少曾经堪称优秀的企业领略到了竞争的失败。导致失败的原因繁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大都只着力单一方面战略优势的创建,势单力薄,当然难敌整合战略优势的进攻。 核心竞争力是公司与竞争对手相比拥有的独特的位势,即持续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战略优势有直接关联,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企业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获得可持续的战略优势。 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战略优势创建格局就是一种整合战略优势的设计。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优势创建格局就是一种整合战略优势的设计。这种格局是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体要素,再与企业使命、竞争领域两项关键战略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战略优势金三角,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优势的适时转换,超越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2关键名词解释 2.1核心竞争力

Prahalad (1990) 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Meyer (1994) 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指企业的研宄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等,该理论是在企业技术背景与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讨论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Barton(1994) 从知识积累的角度定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特色并能够区分与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群,即核心竞争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企业随时间的积累而形成,不易被模仿。Coombs (1996)从组织观的角度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特定的组合,是企业、市场和技术相互作用所积累的经验,是提供企业在经营中竞争优势的多方面技能、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整合。Oliver (1997)则从资源观的角度思考核心竞争力,该理论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持续性市场竞争的优势作用。 综上所述,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部的一系列互补技能和知识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使企业的业务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以上归纳与总结,可以得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性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企业的某一方面能力,除了包含企业拥有的关键技术、运营能力、营销能力、产出的产品(服务)等等,还应该体现为企业技能和运营机制之间的结合。而通常支撑某些方面特长得以发挥的是企业整体。 (2)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替代性,核心竞争力相较企业的一般竞争力更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与发展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能力。 (3)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

概念的相关理论

概念 一、假设考验说 理论内容: 1、关于概念结构的看法(特征表说) 概念由两个因素构成: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有关属性,各个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又称为概念规则,包括合取肯定、包含性析取和排除性析取、条件和双重条件、否定、排除、选择性界定、联合性限定等,若特征相同,规则不同,则概念不同,所以要完整表征一个概念,必须将定义性特征与概念规则有机结合在一起。 2、关于获得定义性特征的看法 (1)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经存储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然后用实际刺激(实例)来考验假设,有反馈而知其正误,如果反馈正确则形成概念,反之则更换假设继续考验。 (2)在形成和考验假设时,人要采取一定策略,包括: 第一,胜留败变策略,即若某个假设被反馈证实是正确的,则他将被保留并继续使用下去,否则就要更换假设。 第二,总体策略,即被试先形成一个总体假设,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保护的全部特征都看作该未知概念的有关特征,它又分为两个策略: 保守性聚焦:被试选取只改变其中一个特征的实例作为假设,进行考验,若得到肯定反馈,说明这一特征就不是未知概念的有关特征,反之则是。 博弈性聚焦:被试先选取改变其中另个或两个以上特征的实例作为假设,进行考验,若得到肯定反馈,说明这几个特征都不是未知概念的有关特征,反之则至少有一个特征是。 第三,部分策略。被试先形成一些部分假设,即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特征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假设,这样形成的假设同时就有几个,进行考验时又分为两种策略: 同时性扫描:被试选取另一个实例同时对这多个假设进行考验,若反馈为正确,则与这一实例具有相同特征的那些假设得以保存,再继续对保存的假设进行类似考验,直至验证最终假设。 继时性扫描:被试选取符合其中一个假设的实例进行考验,若反馈正确则假设保存,另选取符合另一假设的实例进行考验,直至最后验证并检出。 二、内隐学习说 理论内容:人的许多概念也许是在不知不觉中学得的,这种无意识中习得概念规则的学习就叫内隐学习,内隐学习的特点是:1、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概念的外显规则;2、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概念实例中;3、内隐学习获得的概念规则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即具有无意识性;4、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不容易遗忘,并能长期运用。 三、原型转换说 理论内容: 1、关于概念结构的看法 (1)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因此,概念由两个因素构成:第一,实例或最佳实例,人们主要靠此来理解该概念;第二,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即其它个体偏离原型的容许程度,在某些概念中,它以转换规则的形式存在。

浙大形策课后思考题答案

2016-2017学年《形势与政策I》课后思考题 当前国际格局中的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 1、国际格局经历了哪几种演变类型?主要特征有哪些? ①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一超多强与多极化——一超六强(美|中、欧、俄|日、印、巴西) ②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对 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形势中机遇大于挑战的态势继续存在。 (1)时代主题明朗化:由战争与革命变为和平与发展 (2)世界格局多极化 (3)经济趋于全球化 (4)安全环境复杂化:全球性: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地区性: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与极端主义 2、举例分析为什么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核心 9 ·11后,我们利用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有求于我国的良机,沉重打击“东突分子”势力,维护了国家稳定。 国家利益的核心: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国际参与 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

国家间的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磨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2、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并支持国家的外交政策 ①全面正确理解我国外交方针政策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外交都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坚持中国外交原则立场,发挥大国应有作用 外交策略要有利于国际斗争 ②国力壮大是强大外交的根本保证 变强,稳定,改革开放 ③大学生应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的外交政策 积极宣传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对抗和合作都是为了争取国家利益 冷静、理性 学好本领 海洋权益形势与强国战略 1、如何理解21世纪是海洋世纪?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陆地资源已很难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海洋资源极为丰富且大多数亟待开发利用,可以大幅满足人类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日益深入且多元化,各国普遍重视海洋资源的利用;现阶段关于海洋的各种国际争议与冲突激增。 2、中国海洋强国之灵魂是什么?为什么?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合并理论 合并理论具体可以说是一个会计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合并资产负债等之类的会计报表的观点。在具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就必须用到合并理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究竟怎么去处理那些股权的性质,国际会计界主要有下面一些理论,分别形成了三种合并理论,也就是所有权合并理论,还有就是经济实体合并理论以及最常见到母公司合并理论。 1.所有权合并理论 所有权合并理论是指在合并会计的时候,考虑到了多方面的因素,不单单是考虑公司里面的法定的控制,同时它也充分的考虑到了公司内部的不同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实体中的平等关系,并且更加着重的关系到了一种所有权关系,即会计报表中企业能够享有的所有权。并且有这样一个关系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资产减去企业负债,这一个基本关系体现了所有者权益是一个会计报表的核心问题,由此在一些情况下这个理论也被一些学者叫做所有者权益中心论。 2.经济实体合并理论 对于经济实体合并理论在使用的时候,编制表格的时候最好选用的是完全合并法也就是说这个表格之中包括了子公司所有的东西,包括资产和负债在内。同时在对待企业的股东的时候,不管是多数股权的股东还是拥有比较少股权的股东,都应该被同等对待,不能因为股权的不同,而产生你不同的待遇。并且将那些股权较少的人,也看成是股东权益的不可分割的其中之一,最后合并出来的净收益,也应该当做是所有的股东的收益,那些比较少股权的股东按照道理也应该能够享受其中一部分权益。对于集团获得的荣誉也应该和净收益一样,也应该当做是所有的股东的荣誉 3.母公司合并理论 母公司理论强调的是一种扩展的作用,认为他是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财务报表之间的一种延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1)不管是子公司的资产还是子公司的负债可以说都是与母公司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这些都是以母公司在购买时所付出的成本来进行计算的。2.而对于企业所获得商誉,只能属于母公司,计算子公司有一部分的股权,也不能够享有商誉。3.对于合并出来的利润,其所有权应该由母公司股东享有,将其中的少数股权我们可以简单地当做负债来处理,并且他们的损失当做花销的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