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格理论属性约简算法研究

概念格理论属性约简算法研究
概念格理论属性约简算法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概念简述

第一讲导论 (一)基本概念 1、社会研究方法 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实证主义方法论 ①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②通过具体、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③研究过程是可重复的。 ④.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3、人文主义方法论 ①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②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投入理解”、“人对人的理解”)。 ③理解派的方法最适合与复杂现象作探索性研究,特别是在这些现象不太为人所知的时候。 ④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二)简答论述题 1、简述社会研究的特征 ①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②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③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2、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般过程:选题——初步探索——研究设计——试验性调查——实地抽样——搜集资料——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综合与评价——撰写报告 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1)选择问题阶段 ①选择研究主题:从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②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比较含糊、笼统、宽泛的研究领域/研究现象具体化、精确化。 (2)研究设计阶段 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者信息收集工具等的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 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4)资料分析阶段/研究阶段 主要对研究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5)得出结果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研究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集中、规范的反映出来的

教育研究方法之观察法论文5

市场调研之观察法调研报告 ——蛋糕面包消费调研 一、调研准备 ?调研目的:以南大南院校内各面包蛋糕售卖点为例,研究并分析消费者的多种消费心理及各类影响因素,为商家的销售及宣传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时间:2010年10月25日7:00-18:00 ?调研地点:南大南院校内各面包蛋糕售卖点 调研对象:南大南院校内消费群体 ?调研方法:直接观察法(在被观察者不被察觉的自然状态下,有规律地观察并记录其外部行为表现,以分析其心理活动) ?借助工具:手机、照相机、记录本、MP3录音 ?调研执行者:所有组员 二、调研过程 1、确定调研主题及时间地点; 2、调研前的资料收集(如调研地点的考察及被调研产品的相关信息收集); 3、观察记录表格的设计; 4、进行具体的角色分工和任务分派; 5、目标地点观察法的具体实施 6、调研数据的分类、汇总、整理及分析; 7、调研报告的撰写。 1、确定调研主题及时间地点。 观察内容:性别、年龄等外貌特征、行为表现、购买商品、考虑因素、购买时间 2、调研前的资料收集(如调研地点的考察及被调研产品的相关信息

收集)。 (1)被调研地点概况:食堂、慧院附近、南区门口,人流量大,学 生上课必经之路旁。 (2)被调研产品情况: 面包种类:12种 蛋糕种类:16种 3、观察记录表格的设计。 调研结果统计表 序号时间人物行为表现购买商品考虑因素 01 02 03 04 05 〃〃〃 4、进行具体的角色分工和任务分派。 工作安排: (1)选定三个较大的面包销售点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慧苑楼下马得利、食堂风味小吃城、南区门口商店) (2)小组各成员提前十分钟(6:50)准备到各观察地点,进行观察记录 (3)当晚八点统一整理数据

研究方法概念82

1、实验:研究者通过对实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得一个或多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从而在这一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观察现象。 2、实验研究: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其目的是研究因果关系。 3、实地实验: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者在自然环境下,操纵自变量,来检验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实验室实验:在人为控制环境或人为设计的环境下 进行的实验。需要对其他因素加以严格控制,只改变我们希望改变的自变量,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的优缺点和区别: 实地实验---优点:在内部效度高的前提下,因为实地实验的环境是自然状态,测试样本比较完善等,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缺点:发生在自然环境中,很多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不易控制,内部效度差。 实验室实验—优点:可以对实验过程和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尽量排除干扰因素,内部效度高;设计灵活,试验费用比较低。缺点:研究人员营造了特殊的环境和状态,使被试和实验过程都处于非自然态;实验室规模和经费等限制,测试样本难以完备,所以外部效度低。 实验设计包含的主要成分: (1)自变量和因变量 (2)实验组和控制组 (3)主试:实验者;被试:实验对象,受试者 6、控制外部混淆变量或干扰变量的方法: 主要:组别配对、随机分配 其他:消除、恒定、均衡、抵消、盲法 7、操作自变量:操作就是在自变量上设定不同的水平, 以评估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对一组提供条件或处理,而其他组不 提供 (2)条件或变量在数量上不同 (3)条件或施加处理的类型不同 效度:测量的正确性,或者是指量表是否能够测量到其 所要测量的潜在概念。效度系数越高,表示越能测量到。 主要包括表面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及构念 效度。 8、构念效度:指测量的准确性,即测量指标所包含的意 思与构念的定义的一致性。 9、内部效度:指结果是由于所假设的原因所致的可信程 度。实验室实验的内部效度高。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历程效度、成熟程度效度、测 试效应、测试工具效应、选择效应、淘汰效应、统计回 归效应 10、外部效度:指假设的因果关系推广到其他的因果测 量中,推广到其他不同类型的人、环境和时间当中的可 信程度。实验室实验的外部效度低。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样本不具有代表性、测试效应、 处理效应、安慰剂效应、实验环境效应、多处理效应 11、统计推论效度:是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 释的可信度。 12、内部效度和外部有效性之间的取舍:为了确保两种 效度都有不错的水平,一般先采取实验室实验检验因果 关系,再在实地试验中重新检验。但由于存在外部有效 性的问题,管理学领域较少应用实验室实验。而实地试 验因为会造成一些非预期的后果,所以使用不多。 14、预实验设计:有些研究只对一个实验组进行处理并 测量其效应,这样的实验设计师所有设计中内部效度最 弱的,不能测量出真正的因果关系。这种设计并未比较 不同的组别,也没有记录因变量在接受实验处理前后的 情况与变化,由于缺乏这种控制,这样的研究就探索因 果关系而言,并无科学价值,故称之为预实验设计。 15、准实验设计:相对于真正的实验设计而言,虽然采 用一定的操控措施,但是没有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实验 组和控制组。特点:(!)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2) 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3)内部效度不及真实验设计, 外部效度优于真实验设计 16、真实验设计:既有处理组也有控制组,并且会在实 验组接受实验处理的前后记录相关信息,因此,又称为 回溯性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的结构:至少两个组,被 试随机分派到各组,每组均接收某一水平的自变量的处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本科生课程研究报告 研究题目: 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摘要 (3) 二、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3) 背景 (3) 国内现状 (4) 目的 (4) 意义 (4) 正文 (5) 一、逃课现象各方面情况论述 (5) (一)喜欢专业程度 (5) (二)课时安排 (7) (三)逃课率 (9) (四)逃课原因分析 (10) (五)逃课类型 (12) (六)逃课时间 (13) (七)逃课态度 (14) 二、减少逃课的对策 (16) 三、调研感想 (17)

一、摘要 利用周末时间研究、选择、制定、发放问卷,对数学与统计学院2013级以及2014级、地理科学学院2013级的同学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调查,通过对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从一个 层面上了解大学生逃课现状,针对不同的逃课问题可以提出一些相 关的建议,深入了解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比三个样本 的差异之处,从而得出相关性的结论。正文中从喜欢专业的程度、 年级的不同以及逃课频率及原因、对策及发展建议等方面总结了此 次研究报告。 二、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背景 刚刚挣开高考的束缚,很多学生就觉得是进入了天堂,却不知是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在经过刚开始的试探以后,学生就开始了有规划有目的的逃课,在一个方面影响了个人的学习成绩及期末的评优,在另一个方面又影响了整个学校学习的风貌建设。也有很多同学因为学生工作、谈恋爱等情况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经常因为各种事情逃课,这对一个学生、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从众心理的怂恿,在其它学生也逃课的诱惑下,也跟着逃课,从精神层面上来说,对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是有所限制的。 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引起全国的重视。教育与科技日益密切,教育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在当代,国家实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力,基础是教育,焦点是人才”。在我们学校生活里,很多方面都用了科技,各式各样的ppt、视频、动画等。也正因为如此,一部分学生把科技的真正意义上的“科技”理解错了,我们可以在各种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电子图书馆等来扩大我们学习的知识面,但是一部分学生没有端正学习的态度,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反而是沉迷与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把学习落实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自己。一系列的逃课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说就因此而毁了大学四年。 大学教育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栋梁走进社会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关乎着我们大学生的未来,因此,了解大学生的逃课现状,提出一些因地制宜的建议来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习是很多必要的。

生物学核心概念内涵研究

从中学生物学教学来看,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物学观念;不是诸如分类、实验、计算等特殊的方法和技能,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生物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建立起反映生物学观念的基本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体系,应当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但是在观察教师的教学后,发现在大量的中学生物学课堂中师生双方集中于对具体事实性知识的孤立传授和记忆,而孤立的事实性知识往往教育价值有限。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得不去覆盖教材中所有的学科知识内容,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高水平思维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解题的操练,但他们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仍非常浅薄,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仍非常有限,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鉴于此,生物学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地记忆一些孤立的事实和对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那么生物学核心概念有什么特点?怎么来认识生物学核心概念?如何甄别生物学核心概念?这些问题无疑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 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1.1 从生物学科知识结构角度看生物学核心概念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地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增多新知识。这一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显得至关重要。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应该呈现图1的形式: 图1 生物学的学科知识基本结构 从图1中不难看出,要理解生物学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首先要知道什么事“生物学概念”。生物学概念是在众多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推理出来的结论。广义的生物学概念包括一些原理、规律、理论等知识,它区别于日常用语中的“概念”,在日常用语中人们往往将概念与一个词或一个术语同等对待。 这里,之所以要强调“生物学概念”,是为了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区分为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2种知识。 为什么要区分事实和概念呢? 生物学概念与生物学事件、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现象一样,同为生物学知识。但从教学角度看,分属“为什么”(概念性知识)和“是什么”(事实性知识)两个层别。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事实性知识,主要靠记忆;掌握概念性知识需要思维的训练。教材的主干知识都是概念性知识。而事实性知识,多数是零散的、枝节性的,教材中列举的事实都是用来支撑概 生物学科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事实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生物学一般概念

研究法的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研究法的概念的方法论问题 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较多地讨论了以下一些问题:无阶级社会是否有法,调整“社会公共事务”部分的法是否有阶段性,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否也可适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公式,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法的概念问题,其中大多数又都涉及到方法论问题。本文试图围绕这些问题的方法论问题作一探讨。 一、法的词义分析 经验告诉我们,在研究问题,特别在与人有不同的看法时,应注意一个方法论,即词义分析。要注意分析同这一问题有关的、具有关键性的词,要澄清自己或别人是怎样理解的,是否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我讲这里是二层楼,一个英国人讲这里是一层楼;实际上我们指的是同一层楼;但按照各自民族语言习惯来计算层楼,也就是对“层楼”这个词有不同理解。 在法学理论界,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无阶级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有法。主要论据大体上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认为无阶级社会不可能没有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二是从恩格斯所写著作(主要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若干用语中也可推论出:恩格斯认为原始社会就有法。

本文作者认为,在无阶级社会有法和无法这两种观点之间,除了个别人的观点之外,看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分歧,分歧主要在于对法这个词的词义有不同理解以及由此而来的用词是否适当的问题。因为这两种观点所涉及的一个实质性问题是,我们是否承认这些事实和原理:原始社会并没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当然那时有社会管理组织(氏族组织)和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也就同时形成了一种阶级意义的、具有国家强制性的行为规则,至于这种新的规则之所以出现的经济、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及其形成的漫长过程,这里暂且不谈。再以后,人类开始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阶级差别的消灭,国家以及阶级意义的行为规则也就逐步消失而代之以非阶级意义的社会管理组织和非阶级意义的、但仍具有某种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之所以讲这是一个实质性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客观历史事实和科学的唯物史观的原理。笔者认为,持有这两种不同观点的人中,绝大多数都会承认这些事实和原理。即使是那些引证恩格斯著作中若干用语用来推论恩格斯也认为原始社会就有法的人,大概也会承认。因为以上讲的历史事实和唯物史观原理正是恩格斯的有关著作,特别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所叙述和论证的事实和原理。 由此可见,两种观点之间分歧主要在于对法这个词的词义有不同理解(或者像最近有人所说的,法或法律的概念有广狭义之分)。也就是说,对无阶级社会的那种非阶级意义的但却仍具有某种强制性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1、课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深入思考的问题。但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教师对概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处理时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概念的外显(即定义的描述),而忽略了概念的内涵(即本质属性与特征),较多的是死记硬背、通过习题的反复操练来巩固概念,学生生厌,而且也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致使一些概念的外在特征给学生带来了认知上的偏差。 3、孤立地学习数学概念。教师往往执行于教材编排,把一些概念分课时逐一进行教学,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零零碎碎,缺乏一定的体系,从而使得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上增加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4、概念与应用脱节。学习概念后需要通过应用环节来巩固概念的理解和内化,但发现有时练习的跟进与针对性不强;还发现学生在应用中,往往会忽略概念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去推理辨析,把概念给架空了。 5、重视和优化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师走向智慧型教学的硬功夫和必备能力。引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和能力。教师也在大量的实践中,深刻洞悉、把握规律,勤于反思、创造性驾驭,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因此,优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同时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向智慧型教师发展的一个途径,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2、研究述评: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而相对比较忽视概念建立和概念巩固的作用和实效,在后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理性框架和实践的积累。往往重书本,轻实践;重理论轻探索;重计算轻过程等。目前一线教师还缺失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深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还没有做到具体细化到每一个概念的教学,教学实例比较缺乏。这也将是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以后有所收获的方面。 1、关于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往往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希望通过一些课堂实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2、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加,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内涵会比较相近,学生容易混淆;由于教师没有主动地去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的学生常常会在变式题或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由于概念之间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教师这一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相关概念界定: 1.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可视为“整合照料”的一个子概念,它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以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要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要有足够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实现路径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标准。 (1)服务对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对象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传统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居家养老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其次,对于机构养老,主要面向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再次,对于一些高收入老年人,比较注重晚年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优质健康保健服务。 (2)服务提供主体: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主体之间关系,形成凝聚力。 其次,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满足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尽职尽责。 (3)服务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内容广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基本生活护理服务。而是医疗救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保健服务。三十精神慰藉、精神安慰、老年文化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 (4)服务人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侧重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对于服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与家庭建立契约关系的医生必须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并且熟悉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次,养老机构必须要根据需要增加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和专业护士。再次,医疗机构为了满足入住老年人的需求,也要增加相应的护理人员。 (5)实现路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现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具体包括:一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集中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全科医生,与家庭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二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单一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或养老服务。四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 (6)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医疗服务是一项需要高精技术的服务,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根据自身职责,建立相关法规,形成专业的规范制度,完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人员标准和管理规范,简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中心至少要达到一级医院的标准,简历严格的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全社会对服务进行监督。 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一种整合医疗和养老功能,以专业的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机构,是对传统养老机构的创新。主要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等服务。二是由单一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货养老服务,一方面通过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中心,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大兴医院机构利用自身优势设立以病后康复和保健为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三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开

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概念格属性约简

第26卷第3期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Vol.26,No.3 2013年9月BASICSCIENCESJOURNALOFTEXTILEUNIVERSITIESSept.,2013 文章编号:1006‐8341(2013)03‐0351‐04 收稿日期:2013‐03‐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71281;607032117) 通讯作者:王艳盼(1989‐),女,山西省运城市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E‐mail:xbxaixdg0803@163.com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概念格属性约简 王艳盼,李 涛 (西北大学数学系,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运用概念的闭标记研究了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核心属性问题.通过概念的闭标记得到了判定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协调集的方法,并且定义了计算约简集的函数,从而得到了约简集,最后通过简单的集合运算得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核心属性. 关键词:决策形式背景;概念格;闭标记;属性约简 中图分类号:TP18;O14 文献标识码:A 概念格称为Galois格,是德国数学家WilleR.于1982年首次提出的[1‐2] .它是根据数据集中对象与属性之间的二元关系建立的一种概念层次结构,生动简洁地体现了概念之间的泛化和特化关系.作为数据分析和 知识处理的有力工具,概念格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知识工程、数据挖掘、信息检索、软件工程等领域[3‐7]. 目前,基于概念格的数据挖掘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属性约简理论[8]是实现智能信息系统的重要 组成步骤,而且基于强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概念格属性约简已经取得了一些方法[9‐12],文献[13]中提到闭 标记这个概念,且在文献[14]中运用此知识研究了在形式背景下的概念格属性约简,然而没有在决策形式背景下运用此知识研究概念格属性约简,因此本文将运用闭标记给出决策形式背景的属性约简的一些基本理论.1 基本知识 1畅1 概念格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1[2] 形式背景(G,M,I)是由两个集合G,M和G,M的关系I(I彻G×M)组成,G中的元素称为对象,M中的元素称为属性.若(g,m)→I,则说g具有属性m,记为gIm. 在X彻G和B彻M上定义一对对偶算子:X倡={m→M|橙g→X,gIm}, B′={g→G|橙m→B,gIm}.橙g→G,记{g}倡为g倡;橙m→M,记{m}′为m′.若橙g→G,g倡≠碬,g倡≠G且橙m→M, m′≠碬,m′≠M,则称形式背景(G,M,I)是正则的.本文中研究的形式背景都是正则的. 定义2[2] 设(G,M,I)为形式背景,若一个二元组(X,B),X彻G,B彻M满足X倡=B且X=B′,则称(X,B)是概念,其中X称为概念的外延,B称为概念的内涵. 形式背景(G,M,I)的全体概念记为L(G,M,I)且是完备格,称为概念格,其中(X1,B1)≤(X2,B2)骋X1彻X2(骋B1澈B2),(X1,B1)∧(X2,B2)=(X1∩X2,(B1∪B2)′倡 ),(X1,B1)∨(X2,B2)= ((X1∪X2)倡′,B1∩B2).

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这段时间申报课题,看到很多老师对研究方法的名称写得不规范,故发如下内容: 研究方法不出“硬伤” 1、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 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 2、研究类型或途径、或某种提法口号不等于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 究,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不能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并列;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上下结合等不是研究方法。 3、准确把握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特征、步骤方法。 如,文献研究法? A、概念特征:主要指围绕某个教育问题,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形成对教育问题及其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B、主要渠道: 。中国期刊网:。 C、查阅核心:(1)代表着作和论文;(2)研究问题的程度和主要观点;(3)存在的不足或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D、成果形式:文献综述、研究述评或研究背景等。 再如,教育观察法 A、概念特征:是指主持人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处于自 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者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得出分析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B、研究步骤:①明确观察目的。②编制观察量表。③组建观察团队。④ 实施观察过程。⑤整理观察材料。⑥分析观察结果。 C、案例描述:观察目的、过程描述、观察数据表、事实描述、结论分析。

D、成果形式: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观察报告。 还如,个案研究法 A、概念特征: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人或者团体机构)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一种方法。又称“解剖麻雀法”和“个案追踪法”。其特征是个案的典型性、深入性、全面性。 B、研究分类:(1)追踪法。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实施追踪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提出改进意见。(2)追因法。确定问题、假设原因、设置对比、数据检验、结果分析。 (3)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作业、自传、绘画、特长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知识、情感等。 B、研究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搜集个案资料。③分析个案资料。④实施个案指导。⑤追踪指导研究。⑥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又如,经验总结法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调查、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是经验的新颖性、普遍性、实践性、发展性、实用性。特别注重经验的转化。 2、研究特点:概括主题、归纳要素、形成观点、揭示规律、验证理论。 3、基本步骤:①确立总结对象。②搜集相关材料。③现场相关调查。④分析关键资料。⑤撰写总结报告。 比如,叙事研究法 ?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师生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研究特点:以“故事”为研究载体,以叙事为主要研究途径,采用口述、现场记录、日记、开放式访谈、自传等方式开展研究。 3.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问题。②选择研究对象。③记录教育故事。④分析得出结论。 再如,行动研究法

概念教学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定义,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数学概念的灵活掌握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必然是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我们离开了概念,就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有条有理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也就谈不上推理能力的培养了。只有加强概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因此上好概念课对小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数学素质发展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被改变,探究式、体验式、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到数学概念教学中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对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概念教学中存在着重计算,轻概念;重结论,轻探索;重形象,轻抽象;重课本,轻实践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削弱了概念的教学,缩短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并忽视了概念的运用,孤立地对概念进行教学,忽略了概念间的联系,不同年级对同一事物概念的定义不同,上课时如何把握这个度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数学老师上概念课时都会遇到的。本课题的选题来自于现实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体现了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大有益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需要,有利于数学教师上好概念课,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目前的概念教学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二、同类课题研究的情报综述 (一)一百多来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早在1906年,我国学者杨天骥、蒋维乔编校的《初级师范学校教科书——各科教授法》中,关于“算术科”的“教授目的”的第一条就是“要启发数之观念,使知数与数之间关系。若此事不能,不能

案例研究方法定义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 二、从研究范式来说,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时当地正在进行的现象,研究现象与其所处的情境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来看,案例研究要根据理论假设来引导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依靠多个资料来源,通过三角互证的方式,最后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不只是一种资料收集的方式,也不仅仅起到研究设计的作用,而是一种全面而完整的研究方法。 三、教育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名学生、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某一教育制度、政策或某一教育事件等。( 又称为“个案研究”) 四、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分类 五、在决定采用某种研究方法之前所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的烈性是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的控制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发生的事,或者是过去发生的事。(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 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资料来源:COSMOS公司)1 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需要对研究 过程进行控制研究焦点是否集中在当前问题 实验法怎么样、为什么需要是 调查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 档案分析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否历史分析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否 案例研究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是 案例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是:(1)研究“怎么样” 或“为什么” 的问题;(2)在研究者对事件没有控制或控制极少的情况下;(3)研究的问题聚焦在现实问题时。根据研究目的,案例研究可以分为“解释性” 的案例研究、“探究性” 的案例研究和“描述性”的案例研究。解释性的案例研究是指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从而对抽象问题提供说明,最后进一步精炼理论、检验理论。探究性的案例研究是指通过深入了解特定案例的特殊性或个别性,从而提出理论假设。描述性的案例研究是指深入描述案例的脉络和细节,提供描述性的素

教育研究方法论文

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慕课的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慕课这种学习模式也出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教育者对慕课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2013年开始,中国知网就开始收录了关于慕课的文献。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这一研究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数量,以及文献作者和他们的所属单位进行分析。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来看慕课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的发展领域。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慕课;发展趋势;发展领域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在教育中的使用越来越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慕课的发展,本文通过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从2013年到2017年的文献,从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以及文献第一作者的所属单位来分析慕课的发展趋势。从2013年到2017年这五年期间,人们对慕课的研究是逐年的增加,慕课的发展也是在逐年的进步。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慕课将来的发展趋势也有一定得预测。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2013-2017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与慕课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梳理现状,对研究问题、研究热点等进行归纳总结。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知网,以“慕课”为关键词,搜索到与慕课相关的文献是从2013年开始的,因此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2013-2017年,共有3001篇文献。然后对这些文献进行相关性处理,主要选定了来自六个核心期刊的101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这六个核心期刊分别是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 (三)、研究编码体系 本文从研究过程、研究文献、研究内容和研究趋势四个维度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在对文献进行统计、分类过程中是以每一篇独立的文献作为分析单元。通过对每篇文献年份分布以及每个年份的文献分布数量来分析慕课自出现以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这几年它的研究热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会通过类目表的形式体现出来。 对慕课研究的分析,本文设计了两个类目表格,其中一个是分析101篇期刊文献在2013年到2017年在六个核心期刊的分布状况,以此来得出慕课近几年的发展趋势。第二个类目表格是关于文献第一作者的锁住单位,通过分析论文作者的所属单位,可以了解慕课的发展领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慕课的研究过程分析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doc

研究教育概念内涵和外延 教育的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重要特征,即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要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什么。而教育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要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的对象,即什么是教育。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概念的内涵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教育概念的外延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关系,才能把握教育本质,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什么?有关教育本质的讨论自1978年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但是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于上层建筑,有人则认为是生产力,或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还有人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太复杂,干脆把教育的本质定义为一种特殊范畴等等。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虽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认识,但是却把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局限在对教育功能的探讨中。看到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看到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等。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方式与逻辑学上对本质的界定(本质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特征)是相违背的。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是生产力,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等等。并不能把教育与其它上层建筑或生产力相区别,可见这些并非教育的本质,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范畴,这只是对教育本质无法认识的一种诡辩而已。试问此范畴区别于彼范畴的不正是其特殊性吗? 教育是什么?这一命题揭示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重点在于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既然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那么,对教育本质探讨的角度就应该是从这个规定性出发,把教育从纷繁复杂的宇宙万象中层层剥离出来,才能找到独属教育的本质特征宇宙万象虽然纷繁复杂。但如果从动静的角度来划分,无论人们怎样定义教育,都一致认同教育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教育是一种活动如果按照有无生命的角度又可以把活动划分为生命体的和非生命体活动。那么,非生命体的活动是讨论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育吗?例如大气运动、风霜雨雪的变化等非生命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1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双因素激励理论 双因素激励理论,也就是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是美国作为行为科学家的赫茨伯格在对匹兹堡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后,分析其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程度和在职业中的具体表现行为,提出这一理论。通过该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和最终效果都是因人而异的,员工满意与不满意有着不同的诱导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与否、工作过程中的认可、工作成就以及对工作所担当的责任,员工的积极性容易受这些与固定座本身相关的因素影响。这些情感都是基于工作环境中产生,是积极的、持久的。保健因素与员工工作的环境和氛围戚戚相关,包括公司管理阶层所制定的政策、人际关系、劳动报酬以及监督部门的运作等。这些都是员工工作本身以外的外在因素,也是一种消极因素。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满意度的目标而言所谓保健因素,即个体对外部条件的要求,而激励因素则是个体对工作本身的要求。① 双因素理论这样一种重要的激励理论可以被运用在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中。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非教育部等国家一级的部门直属的学校而是省市级直属的地方学校。很多这样的地方本院校可能一个地级市就存在一个,大点的城市或者几个,它们在教育服务质量上可能与一些老牌重点大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评估地方本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时,不单从学校有效资源、校园历史和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等方面去打分,更应该实事求是,站在地方本院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去评估。所以在用来分析学生满意度的该理论框架中,地方本科院校的奖惩设置、教师对学生的的培养方案、校园文化等会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是双理论因素中作为激励因素的运用。高校的外部环境、课程设置、硬件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就是它对于学生保健因素的运用。在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中运用内容型的双因素理论,了解学生的对学习和学校相关活动开展积极性和受鼓励程度主要取决的学生需求满意程度,从激发学生行为动机的因素这个角度来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中学生的满意状况。 ①Herzberg,F.,Maunser,B. and Snyderman,B.The Motivation to Work[M]. New York:John Wileyand Sons Inc.,1959.

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精)

一、案例研究方法的定义 从研究范式来说,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在不脱离现实生活环境的情况下,研究当时当地正在进行的现象,研究现象与其所处的情境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从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来看,案例研究要根据理论假设来引导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依靠多个资料来源,通过三角互证的方式,最后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案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不只是一种资料收集的方式,也不仅仅起到研究设计的作用,而是一种全面而完整的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教育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名学生、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某一教育制度、政策或某一教育事件等。( 又称为“个案研究”) 二、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分类 在决定采用某种研究方法之前所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的烈性是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的控制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发生的事,或者是过去发生的事。(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 表1:不同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资料来源:COSMOS公司)1 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类型是否需要对研究 过程进行控制研究焦点是否集中在当前问题 实验法怎么样、为什么需要是 调查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 档案分析法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有 多少 不需要是/否 历史分析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否 案例研究法怎么样、为什么不需要是案例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是:(1)研究“怎么样” 或“为什么” 的问题;(2)在研究者对事件没有控制或控制极少的情况下;(3)研究的问题聚焦在现实问题1(美)罗伯特.K.殷,周海涛主译,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P7。

教育研究方法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研究 D.预测研究 答案:D 解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属于预测研究。 2、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级文献 B.一级文献 C.二级文献 D.三级文献 答案:C 解析:二级文献包括题录、目录等内容。 3、从教育整个历史发展看,两千多年来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大体上经历的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其中()是以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 A.直觉观察时期 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 D.现代教育时期 答案:B 解析:分析为主的时期重思辨、逻辑和分析。 4、下列不属于比较研究法的运用条件的是()。 A.同一性 B.多边性 C.可比性 D.定量性 答案:D 解析:定量性也可以进行比较,与题目不符。 5、在选题时,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清晰,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这体现了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A.问题要有可行性 B.问题必须明确具体 C.问题要新颖 D.问题须有价值 答案:B

解析:问题明确具体要求选题不能太大。 6、一般来说,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参考文献等内容。 A.研究方法与手段 B.致谢 C.结语 D.摘要 答案:A 解析: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是开题报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7、教育调查、观察、访谈、测验及教育实验等均属于(),是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实证研究 D.理论研究 答案:C 解析:实证研究是区别理论研究的一种研究类型。 8、下列场合,不适合使用定性分析的是()。 A.注重对过程的探讨 B.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 C.教育数据的统计分析 D.有关观念意识方面材料的分析 答案:C 解析:数据的统计属于定量分析。 9、()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A.行动研究 B.调查研究 C.实验研究 D.叙事研究 答案:A 解析:行动研究就是在实际行动中的研究。 10、下列不属于定性研究的特点的是()。 A.建构社会实相 B.价值中立 C.倾向寻求特殊性 D.研究者可置身其中 答案:B 解析:寻求特殊性是定量研究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