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矿物

矿物: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称为矿物。

晶体:内部质点呈有规律排列的固体。

非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作有规律的排列的固体。

颜色:矿物吸收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表现出互补色。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光泽:矿物表面上反射光的能力。

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解理: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规则破裂的性质,叫做解理。这种破裂面就称为解理面。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硬度: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第二章岩浆岩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按产状分类的火成岩的主要类型: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

按SiO2的含量分类

超基性岩:SiO2<45%,含量较低,粘性较小,易于流动。

-

基性岩浆:SiO2含量45%~52%,含量增加,粘性增加,流动性减弱。

中性岩浆:SiO2含量52%~65%,含量增加,粘性增加,流动性减弱。

酸性岩浆:SiO2>65%,含量高,粘性较大,不易于流动

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具有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物质,富含挥发组分且具有粘性。

岩浆作用:岩浆的形成、运移、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喷出作用,也称火山作用。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

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增大而增加。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增加的度数。

<

地下热水出露地表就形成温泉。地下热水通常分为低温热水(20-40℃),中温热水(40-60℃)、高温热水(60-100℃)和过热水(>100℃)。

第三章沉积岩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太阳能、重力能、日月引力。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1、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5、固结作用--成岩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会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从而使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发生变化,形成与原来岩石有差异的新的物质组合,这一地质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

水圈: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海洋、大陆表层。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3类。

生物圈:是指地表附近由生物及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的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第四章成岩作用的方式

压实作用:沉积物在上覆沉积重荷压力下,发生的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和体积缩小的作用。

胶结作用:沉淀在颗粒孔隙内的化学或生物化学成因的矿物,不管是否压实,都可将颗粒胶结在一起使碎屑物质固结成岩,这就是胶结作用。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被另一种矿物交代的作用。

重结晶作用:指沉积下来的不结晶或结晶细微的矿物质在温度、压力的影响下所进行的重新结晶或晶粒长大、加粗的作用。

|

沉积岩的分类

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

粘土岩:泥岩、页岩。

碳酸盐岩(部分为碎屑成因,部分为化学成):石灰岩、白云岩。

化学岩:包括碳酸盐岩和其它化学成因的岩石。

生物化学岩:硅藻岩、放射虫岩。

第五章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概念:是指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2、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原岩为火成岩的叫正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的叫副变质岩。

3、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4、片理形成的机理:(1)岩石中的片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下发生位置转动而定向排列;(2)粒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下可以被拉长或压扁,改变形态而定向排列;(3)矿物在平行压力的方向上溶解,在垂直压力方向上伸展。

5、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6、三大岩的形成和演化△

四种类型变质作用的概念

1、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间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形成新岩石。温度:300~800℃;压力:2×108~3×108Pa。

2、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3、动力变质作用:又称破裂变质作用,它的形成与断裂作用有关,出现在断裂带的两侧。在地壳的上层,表现为岩石破碎,形成构造角砾岩;在地壳的下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糜棱岩。

4、混合岩化作用:即超深变质作用,是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地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体,同时地下深处也能分泌出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贯入,或与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

第六章地质年代

1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切割律等原理是确定地层新老顺序,反演地壳的发展历史的基本方法。

2 地球已形成46亿年,生命在38亿年前出现,到6亿年前才兴旺起来,人类约在250万年前后(第四纪)出现。

3 相对地质年代(化石)和绝对地质年代(放射性元素脱变)是确定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

4 46亿年的地球演化历史有3个一级地质年代单位:即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而显生宙又有3个二级地质年代单位: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地质年代: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也称同位素地质年龄。地层层序律:总是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部;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上部。即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和组合,相同时期且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不论相距多远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组合。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越简单、则地层的时代就越老,反之亦然。

地质体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说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

地质年代单位:(见后面的地质年代表)

年代地层单位:在各级地质年代单位内形成的地层称为年代地层单位。

地层层序律示意图:

A原始水平层理;B、倾斜地层;C、倒转地层;

1、2、3……示地层从老到新

1-石灰岩,形成最早;2-花岗岩,形成晚于

石灰岩;3-矽卡岩,形成时代同或略晚于花

岗岩;4-闪长岩,形成晚于花岗岩和矽卡岩;

5-辉绿岩,形成晚于闪长岩;6-砾岩,形成

最晚。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第七章地震及内部圈层

地震的概念:地球或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它以快速释放能量,并给地表带来灾害为结果。

地震的成因:由于岩石圈内部的物质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下产生构造活动而积聚弹性应变,当应变的能量超过岩石或岩体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极限时,岩石或岩体就会发生破裂或沿着原有的破裂面发生错动位移,以弹性波的形式将应变能突然释放并使岩石圈或地壳震动,便产生地震。

震源:地下深处发生地震的地区,是能量积累和释放的地区—震源区。

震中区: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是地震破坏最强的地区。

震中距:从震中到任一地震台的地面距离。

地震的烈度: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其大小主要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的震动情况、地面建筑物和地形的破坏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的。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1、陆壳A、位于大陆,占总面积的1/3。B、厚度变化大,一般为20~60km,平均厚度为35km。C、物质组成分3层。表层:沉积岩层;上地壳:花岗质岩层;下地壳层:变质岩层。火成岩接近中性岩浆岩,表层多为沉积岩,深部为深变质岩。D、形成年代老:最老的岩石形成于36~40亿年(格陵兰)。E、地壳结构复杂,岩石构造变形强烈。2、洋壳A、位于大洋,占总面积的2/3。B、厚度较小且变化也小,一般为5~10km,平均约7km。C、由基性玄武岩组成,表层有较薄的沉积物。D、最老的岩石不超过2亿年,演化时间较短。E、地壳结构单一,构造变形较简单。

第八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由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岩石变形和变位的过程,其形成的现象称地质构造。

水平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基本方式有三种:相邻块体的分离、汇聚和错开。

垂直运动: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分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为盆地或平原。

新构造运动: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很多地区的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垂直运动。

走向:倾斜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称走向。

倾向:在倾斜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为倾向。

倾角:倾斜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大二面夹角。

褶皱:岩石中的各种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为褶皱,是岩石塑性变形的产物。

褶皱要素

核部:褶曲岩层的中心。

翼部:褶曲岩层的两坡。

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

轴面:各褶皱层面上枢纽连成的面

(平面或曲面)。

褶皱的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形态:上凸式弯曲下凹式弯曲

两翼倾向:相背倾斜相向倾斜

核、翼地层新老关系:核部地层老、翼部地层新核部地层新、翼部地层老

断层面:分隔两个岩块或岩层并使其发生相对滑动的破裂面,称断层面。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为断层线。

断盘: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断块。

当断层面倾斜时,断盘分上盘(断层面以上的一盘)和下盘(断层面以下的一盘)。

当两盘沿着断层面发生相对位移时,相对上升的断块叫上升盘,反之为下降盘。

断层的类型: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

逆断层:上盘向上滑动,下盘掩覆于上盘之下。断层面倾角小于25°的称为逆掩断层。

正断层: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

走向滑动断层(平移断层)。

断层发育时间的确定:

在二叠纪之后,三叠纪之前

请指出图中的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节理是岩石中的破裂面,但是破裂面两侧没有明显的位移。

岩石中广泛发育节理,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整合接触:沉积盆地持续下降或上升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沉积物则一层一层地连续堆积而无间断。为地壳运动处在相对稳定时期的产物。代表了盆地处在正常沉积环境。 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缺失),产状一致。

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缺失),产状不一致。

第十章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概念:由于气温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地表及接近地表的岩石会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从而使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发生变化,形成与原来岩石有差异的新的物质组合,这一地质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的概念:指那些使岩石在地表及接近地表环境中发生机械破坏的地质过程,它使完整的岩石裂开或崩解成为大小不等的碎块,而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化学风化作用的概念:是水、大气、生物的综合作用,使原岩不仅发生岩石结构变化,而且化学成分也发生改变,并产生在地表条件下相对稳定的新矿物组合。

物理风化作用的类型:(1)热的作用;(2)冰劈作用 ;(3)盐类结晶与溶解作用;(4)层 裂(块状岩石产生的层状剥落现象)。 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 控制岩石风化特征与风化速度的因素:气候因素、地形条件、岩石特征、节理发育状况和时间。 风化产物的类型: 1、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主要是物理风化的产物,也有化学风化未完全分解的矿物碎屑。它们是碎屑沉积物的重要来源。 2、溶解物质:包括真溶液(如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胶体(二氧化硅)。主要是化学风化

和生物 风化的产物。它们是化学沉积的主要来源。

3、难溶物质:残留在原地的不活泼的Fe 、Al 等元素。 残积物:地表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为残积物。它包括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以及新形成的

矿物。残积物结构松散,岩石碎屑往往大小不一,棱角显著、不具层理。

风化壳:由残积物在地表构成一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之上称为风化壳,包括残积物及其上覆的土壤,一般厚数厘米到数十米。

风化壳剖面:风化壳和基岩之间无明显的界限,但是由于风化作用是由表及里的,风化壳按其结

风化剖面风化带平均厚度(M)风化特点及组合

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基 岩质细且疏松,富含腐殖质,

植物根系发育,植被繁盛,原岩的矿物成份、结构基本

消失。厚薄不一。以碎屑状风化为主,其次为碎块状风化

质细松软,原岩的结构、构造消失,主要由粘土矿物组

成,含少量碎块状、小块状

碎屑,有机质含量较少,一般不含腐殖质。其结构以块球状风化为主,其次为碎屑

状风化。呈大块较坚硬的岩块,原岩的结构、构造基本保存,但

岩石已疏松,敲击岩体表层

发生脱落;裂缝在加大,岩石部分矿物成份发生变化。但岩石基本为发生明显的位移。地面以下被覆盖,为未风化的原岩(基岩)。0.4-0.80.6-1.01.5-2.0

研究古风化壳的意义

1、代表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反映了地壳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旋回运动。

2、是重要的矿源层,含有铁、铝、高岭土、锰、镍等矿产。

3、可以恢复古气候、古环境。

土壤的概念:是位于陆地表层或浅水域底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的、不连续的、零星地覆盖在地表的物质。

第十一章河流

1.地面流水分片流、洪流和河流。

2.河流的流速和流量是决定河流能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它们制约着河流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

3.河流的改造作用包括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下蚀作用使河谷加深,横剖面呈“V”形,常形成峡谷、瀑布、河流袭夺。侧蚀作用使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变宽呈“U”形,加剧河道迂回弯曲,形成蛇曲、牛轭湖等现象。

4. 河流的搬运形式主要以跃移、悬移和推移为主。显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流水的流速有关,搬运量与流速和流量有关。

5、河流的沉积作用主要可形成心滩、河漫滩、三角洲、阶地,使河床平衡剖面呈下凹曲线的趋势。

6、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分为鸟足状、尖头状(鸟嘴状)、扇型、多岛型;三角洲的结构包括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前三角洲带;大型三角洲是理想的石油天然气生成、储集的沉积体,为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

7、河流阶地实际反映区域地壳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幅度;反映全球气候周期性的变化,可作为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标志之一。▼

片流:无固定水道、沿整个斜坡流动的暂时性流水。

洪流:随着片流的进一步发育,汇聚到沿沟谷流动,有固定流向的线状流水。

河流:在固定的线状河床中经常性的水流。河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水、湖泊沼泽等地表水体。

水系:逐级汇聚的主流与其支流的组合系统称为水系。

分水岭:相邻两水系之间的界限称为分水岭。通常是一些山脊线。

流域:水系中所有河流所能汇聚到的大气降水的区域称为流域或汇水盆地。

水系的形态类型:树枝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格状水系,环状水系,向心状水系。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以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是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可发生溶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①溶蚀作用:是指流水长期对易溶的岩石、矿物发生溶解作用而产生的破坏。②水力作用(冲蚀作用):是指流水的机械冲击力破坏河床。③磨蚀作用:是指流水以其携带的泥沙和砾石作为工具磨蚀河床,使得河床不断地加宽和变深。

河流的下蚀(底蚀)作用:是指河水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进行的冲蚀和磨蚀作用,从而使河床降低、加深河谷的作用。

下蚀作用原因:①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②搬运的固体物质的撞击作用;锅穴作用:③由流水中的急速旋转的涡流所引起的,它促使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

河流的侧蚀(旁蚀)作用:是指流水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河谷谷坡进行的破坏作用,使谷坡展宽,河道加长并变得弯曲的作用。

河流的向源侵蚀(溯源侵蚀):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

河流袭夺:一条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汇另一条河流,且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

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当河流的下蚀作用到达一定的深度,即河水面高度趋近于其注入水体的水面高度时,河水不再具有位能,下蚀作用近于停止。河流注入的水体水面可认为是下蚀作用的基准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流水质点的运动形式:层流和紊流。

层流:流体质点呈平行层状,不互相混合,流体的层与层之间界线不交错。

紊流:流体质点以复杂的流线形式交错,质点相互混合。

河流的搬运方式:机械搬运,化学搬运。

机械搬运:推移、跃移、悬移。

化学搬运:溶运,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分溶解于河水,以离子状态进行搬运。

河流的沉积作用:因水动力状态的改变,河水的搬运能力降低,致使搬运物在河谷的适当位置堆积下来的过程,称沉积作用。

河流发生沉积作用的原因:

1 河流的流速降低;

2 河流的流量随气候或季节而变化;

3 搬运物增加,负荷过重;

4 局部地段河底平坦,涡流减弱。

冲积物: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的特征:1 分选性较好2 磨圆度较好3成层性好;4韵律性比较强;5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

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痕、砂丘等)。

河流沉积地貌有:心滩、边滩、河漫滩、三角洲、阶地。

三角洲的概念:当河流注入海或湖泊时,流速骤减,河流以紊流的形式和海水混合,从而把河流的动能传输给其周围的海水,最后因摩擦作用使能量消耗,河水即行消散,搬运物质的能力减少,使水下沉积体淤高并相继发展成陆上沙洲,最后形成弧顶朝海,顶端向陆的巨大三角形沉积体,称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条件:1、机械搬运量大;2、近河口处坡度缓;3、无强大的波浪和潮流冲刷。

第十二章冰川

冰川:冰川是在重力作用下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着的冰体。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常年积雪的下界称为雪线。影响因素:①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②降雪量:雪线高度与降雪量成反比;③地形:陡坡上雪难以积累和保存,雪线位置较高;缓坡或平坦地带则相反。

冰川形成的条件: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气降水丰富,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要有合适的冰雪堆积场所(积雪盆地);具备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冰川的流动。

冰斗冰川:冰体主要部分在雪线附近的凹地内。

山谷冰川:冰斗冰川进一步扩大后,使注入山谷,好像冰冻的河流,分单式和复式两类。

平顶冰川(高原冰川):分布在高山区的边缘山地或高原上,呈面状分布,冰川自中心流向四周。是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的过渡类型。

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山口到达山麓地带后,各冰川汇合而成,面积广阔,是山谷冰川与大陆冰川之间的过渡类型。

冰川的剥蚀作用(刨蚀作用):

1、挖蚀作用: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掘起带走。

2、磨蚀作用: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像锉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

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将刨蚀的产物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一并冻结于冰体之中,像传输带一样将它们带到冰川的前端。

冰碛物:被冰川搬运的碎屑物称为冰碛物。

冰碛物的特征:1由碎屑物组成,2分选性差,巨大的石块与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3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4无成层现象;5绝大部分棱角鲜明;6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

第十三章地下水

地下水的概念:是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的分布:它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分布广泛,它不仅发育在潮湿地区,在沙漠、极地和高山地区的地下也同样有地下水。

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赋存在岩石的空隙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孔隙:颗粒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孔隙度:某一体积沉积物或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影响孔隙度的主要因素:颗粒的粗细、颗粒形状、分选程度、胶结程度。

裂隙:岩石的裂缝。

裂隙率:岩石中裂隙的总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洞穴:可溶性岩石受溶蚀后形成的孔洞称为洞穴或溶洞。

喀斯特率:表示洞穴的数量,溶洞总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渗透率:岩石的透水能力。

隔水层:水难以或者根本无法透过的地层;

透水层:水能自由透过的地层;

含水层:透水层饱含地下水。

矿化度:地下水所含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总含量。

上升泉:水流具有压力而向上运动者称为上升泉,喷泉。

下降泉:水流不具有压力,仅受重力驱使而向下运动者称为下降泉。

包气带水:包气带中含有的水(气态水、静电吸附的结合水、毛细管水、“过路”重力水)。

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与大气相通,厚度、深度各地不一。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受着静水压力。

温泉:地下热水出露地表就形成温泉。地下热水通常分为低温热水(20~40℃),中温热水(40~60℃)、高温热水(60~100℃)和过热水(>100℃)。

潜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称为潜蚀作用。按方式可分为机械的、化学的两种,以化学潜蚀作用(也称溶蚀作用)显著。地下水中含CO2,溶于水时形成酸性溶液,可溶解碳酸盐等。

喀斯特:将主要以地下水对化学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

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1)气候:湿热多雨有利;(2)岩石性质:可溶性岩石有利;(3)地质构造:破碎带有利;(4)水的作用:溶蚀力强、流动性好有利。

溶沟:石灰岩表面上的沟槽。

石芽:沟槽之间凸起的石脊。

石林:溶沟加深,石芽增长,形成巨型的“石芽”,称石林。

溶洞:潜水面附近,岩石经溶蚀后形成的水平方向延伸的洞穴。

地下暗河:延伸较长的溶洞内,常汇集丰富的地下水,形成地下暗河。

地下水化学沉积作用:地下水所溶运的各种矿物质,如在渗流过程中因水温、压力等物理条件的改变,可使溶液迅速达到过饱和状态,并发生沉淀。如富含Ca(HCO3)2的地下水,在压力骤然降低,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由于水中的CO2逸出及水份蒸发,水中的CaCO3 会迅速地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发生沉淀。这就是按沉淀方式形成的地下水化学沉积作用。

钟乳石类的类型:悬挂在洞顶的锥体CaCO3沉积物称石钟乳;滴至洞底后向上增长的CaCO3沉积体称石笋;石钟乳和石笋相连接形成石柱。

第十六章风的作用

风沙流:在干旱气候区,紊动的气流将地面松散物质吹起,并携带前进形成的气流沙称风沙流。吹扬:风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风速大、植被稀少的沙漠和海滩地区常见到吹扬作用(<2mm以下的砂、粉砂、粘土易被吹走)。

磨蚀:风力扬起的碎屑物对地表的冲击和摩擦以及碎屑物颗粒之间的冲撞和摩擦。

风蚀地貌的类型:1-6

1、风棱石:

2、风蚀洼地:因风蚀而形成的洼地。

3、风蚀谷、风蚀残丘:因风蚀而扩大的谷地叫风蚀谷;风蚀谷不断扩大联结,地面仅存许多孤立的高地称风蚀残丘。

4、风蚀蘑菇、风蚀柱: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地形;垂直节理发育的岩石经风蚀后,易形成柱状。

5、蜂窝石:形成于陡峭石壁上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洞穴和凹坑。

6、风蚀城堡:层叠状的平顶残丘,犹如毁坏的城堡。风的搬运方式:主要是悬移、跃移、蠕动。

风成沉积物:当风速降低或风沙流受阻时,使砂粒堆积,形成不同的风成沉积物。

尘暴:风沙流经常发生的地区,粒径小于的砂粒悬浮在较高的大气层中,遇到冷湿气团时,粉粒和尘土凝结成为小团粒随雨滴大量沉降,发生降尘现象,成为尘暴。

风积物的特点:1-6

1、主要为碎屑物,砂、粉砂、及少量粘土,粒度在2mm以下。

2、分选性好,比冲积物高。

3、磨圆度好。

4、存在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矿物,这些矿物在冲积物中较少存在,如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方解石。

5、具有规模较大的交错层理。

6、颜色多样,以红色为主。

沙漠:是指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雨量小于250mm/a、几乎无植物生长、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在那里的蒸发量大大超过降雨量,往往一年仅一、二次降雨,多是风暴雨。

黄土:第四纪不同时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主要由风力搬运堆积而成。

黄土的一般特征:①多呈灰黄色、棕黄色和棕红色,结构疏松,以粉砂为主(~),占总重量的50%,而中粉砂( ~)含量最多。②矿物成份以石英(50%)、长石(20%)和碳酸盐类为主;③黄土缺乏层理,有明显的垂直节理,孔隙大(孔隙度达40%~50%,孔径),是地下水和地表水进入的通道。

④浸湿后其强度降低,体积增大,裂隙加大,易造成坍塌、沉陷。

一、填空题

1、内动力地质作用可分为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2、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3、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水平与升降。

4、按照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节理分为张节理与箭节理。

5、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印尼、洋中脊三个地震带上

6、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

二、选择题

1、新构造运动是指( B )。A、现代构造运动 B、新近纪和第四纪发生的构造运动 C、新近纪之前的构造运动 D、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2、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混合岩

3、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C )A、气孔构造 B、片理构造 C、层理构造 D、页理构造

4、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 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

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5、世界上绝大多数震级大的地震是( A )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陷落地震

D、诱发地震

6、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类,其主要划分依据是( C )。

A、矿物成分

B、岩石结构构造

C、SiO2含量

7、岩基是( B )所具有的产状。

A、浅成侵入体

B、深成侵入体

C、火山岩(喷出岩)

8、大理岩是( B )。

A、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

B、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

C、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

D、沉积岩

9、断层角砾岩是( B )。

A、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

B、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

C、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D、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

10、倾伏褶皱的特征是( B )。

A、褶皱轴面倾斜

B、褶皱轴面水平

C、枢纽水平

D、枢纽倾斜

三、是非判断

1、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矿物,它可出现在三大岩类中(√)

2、断层的上升盘就是上盘。(×)

3、一次地震只有一次地震烈度。(×)

4、震中是地震发生时产生震动的中心。(×)

5、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酸性岩。(√)

6、任何岩石都可以发生变质作用。(√)

7、古生物化石除了能用来确定地层时代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当时沉积环境。(√)

四、名词解释

海进序列:海平面上升,海水向大陆侵进,海岸线向大陆方向迁移,其沉积物在纵向剖面上为下粗上细

地层层序律:在正常层序情况下,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新,即下老上新。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温度、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复杂的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断层:岩石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石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

五、读图(图解)

1、标出下图地质作用产物的名称(注:⑦—⑩为河流地质作用)。

褶皱类型及断裂类型:①逆断层②正断层③背斜

地层间、地层与侵入体接触关系:④角度不整合接触⑤侵入接触关系、沉积接触关系

岩浆活动:⑥捕虏体

河流地质作用产物:⑦河漫滩⑧一级阶地⑨二级阶地⑩三级阶地

2、标明图中各褶皱要素部位及名称。

3、标出下图岩层产状要素。

AOB 走向,OC 倾斜线,OC′倾向,α倾角。4、标出下列风化壳各层的名称。

①土壤层②残积层③半风化层④基岩

5、标出下图地下水的类型

①包气带水②地下水面③潜水④承

压水

六、问答题

1、背斜和向斜是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它们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背斜是原始水平岩层受力向上拱起,其核部为老岩层,两翼岩层逐渐变新;而向斜是岩层向下凹弯曲,其核部为新岩层,两翼岩层逐渐变老。

2、简述地层之间有哪些接触关系,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答: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的特征是: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是连续而渐变的,没有沉积间断面。

假整合接触的特征是: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分界面为沉积间断面,成为剥蚀面。

角度不整合接触的特征是: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成一定角度相交、分解面为剥蚀面,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的产状一致。

3、按顺序填写显生宙的代、纪名称及代号。

宙代纪代号

显生宙新生代

第四纪Q

新进纪N

古进纪E 中生代

白垩纪K

侏罗纪J

三叠纪T 古生代

二叠纪P

石炭纪C

泥盆纪D

志留纪S

奥陶纪O

寒武纪?

!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 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 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 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普通地质学试卷

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地壳、地幔、地核。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深源、中源、浅源。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浅源。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火山岩/喷出岩浅成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穿插关系。 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生物、化学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向斜、背斜。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变晶、变余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底运、悬运和溶运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山岳。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A)。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B)。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 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C )。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 4.花岗岩属于(D)。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 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D)。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 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 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B)。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 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C)。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 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D)。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历年考研真题解析 历史比较法(“将今论古”):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代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研究现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可用来分析保留在地层及岩石中的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推断古代地质作用的过程和古地理环境。地温梯度:指深度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 软流圈:地下深度为60-250km范围内的地震波速低速层,是一个具软塑性和流动性的层次。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解理:矿物晶体受力后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的性能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破裂面称为断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和各种地质体发生或形成的先后顺序或新老关系,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且,总是老的地层先形成,位于下部,新的地层后形成,覆于上部。即原始产状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称为地层层序律或称叠置原理。 化石:埋藏在地质历史时期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生物演化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相同时期的地层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化石组合。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差异风化: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岩性(矿物组成)的不同导致风化速度不同,使岩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称为差异风化。 球形风化:在裂隙发育的岩浆岩和厚层砂岩地区,由于风化作用的影响,岩石表面趋于圆化(球状)的现象。 风化壳:指在陆地表面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的、厚薄不均的薄壳。 残积物:陆地表面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各种矿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可迁移的成分从原矿物中迁移出来随流水带走,剩下的物质残留在原地称为残积物。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 洪流:由片流汇集到沟谷中形成的有固定水道的水流。 坡积物:片流将洗刷破坏的物质从山坡上部搬运到山坡下部较平缓地带堆积形成坡积物。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井和泉是它的人工和天然露头。 河流的袭夺:向源侵蚀作用较强的水系把分水岭另一侧侵蚀作用较弱的水系上游或其支流袭夺过来,叫河流的袭夺。 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下蚀)达一定深度后,接近某一水面时,下蚀作用即停止,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 牛轭湖:河流截弯取直后,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为牛轭湖。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洪水期限河流断面扩大,引起河漫滩洪水流速减小,洪水挟带的细粒泥砂,覆盖在河床冲积物上,形成下部为粗砂和砾石组成的河床冲积物,上部为细砂或粘土组成的河漫滩冲积物,构成下粗上细的沉积结构,叫“二元结构”。 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贵大普通地质学试题

1.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 1.岩浆: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软流圈的高温、粘稠的,并富含挥发组分 的硅酸盐的熔融体。 2.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 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3.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 4.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的断裂。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____正断层______、___逆断层________、____走滑断层_______。 2.变质作用的类型____接触变质作用_______、______区域变质作用_____、_______混合变质作用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_____。 3.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从硬度一到硬度十分别为: ______滑石_____、____石膏、___方解石____、萤石, _____磷灰石______、____正长石_______、石英, _____黄玉______、___刚玉________、, ___金刚石________、; 4.地震产生的体波分为两类:______横波_____、____纵波_______。 三、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混合岩 2、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C ) A、气孔构造 B、片理构造 C、层理构造 D、页理构造 3、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 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 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普通地质学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的范围包括从地核到外层大气圈的整个地球。由于受观察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在现阶段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慢的上部) 。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为了认识地壳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必须对野外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观察,野外地质记录,系统采集各类样品,积累大量的感性资料。到大自然中去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地质学分析地质历史的推理方法-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过程。历史比较法的缺陷。只认识古今一致性,未认识古今存在的差异性。 4、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地质作用有什么持点? 地壳运动:由内部能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可使一定的地区发生水平或垂直的位移,造成海陆变迁,使岩层褶曲、断裂。 地震作用: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发生快速的颤动。 岩浆作用: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可以侵入到地壳中,或以火山喷发的方式喷出地表。岩浆的形成、运移直至冷凝固结成为岩石的过程,称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而使地壳中已有的岩石转变新的岩石过程。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2、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制约的复杂性 3、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 5、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晶体与非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 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被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 而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1)元素的克拉克值并不能反映它在地壳内的局部富集情况。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情况,除与元素的克拉克值大小有关外,还决定于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地球化学行为。 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称为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简单地说,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不具有格子构造者称为非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最本质区别是:内部结构是否规则。 由非晶体调整其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而向晶体转变的作用,称为脱玻化作用。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如,T、P)下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象。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地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6、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考研真题普通地质学全版.doc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考研试卷1998-2007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

★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 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1、基本概念 地层层序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温度风化——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均的热胀冷缩而导致岩石中矿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节理——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 地温梯——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我们将单位深度内温度增加量称为地热梯度。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洋流——大洋水发生大规模的远距离的运动称为洋流。 溯源侵——指在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侵 头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风化壳——岩石圈上部的各种残积物的总和。 洪积扇——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变质作用——岩石在深部受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气流等内动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和改造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流速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主要是细沙和黏土,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侵蚀基准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岩溶作用——凡是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溶解与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 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成岩租用—— 软流圈——软流圈是指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约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个明显的地震波的低速层,称之为软流圈,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之下。 产状——是物体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地质体可大致分为块状体和面状体两类。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是鉴定矿物常用的鉴定手段之一。 沼泽——陆地上湿度过剩、生长着特殊类型的植物并有泥炭形成的地段称为沼泽。 岩溶水——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冰川——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 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剥蚀作用——岩石在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和海流等外营力作用下,松散的岩石碎屑

历年普通地质学试题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讲解

2005年11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晶9刚玉10金刚石 2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 4 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 5 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 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表运动物体改向的力(取决于不同的纬度和线速度)。在北半球,物体向北运动,顺着运动方向看,作用力向右。大气、河流运动均受此影响。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答:1)岩浆作用定义和主要特征;2)按SiO2含量分类, 熔岩和侵入岩被分为4类;3) 对火山岩,分爆发岩和熔岩两大类; 4) 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5) 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1)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由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全球3大地带。 (3)板块内部断裂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板块内部断裂带及其附近。 (4)岩浆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岩浆活动带及其附近。 (4)塌陷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局限,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经常发生。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1)定义: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叫褶皱。上凸的叫背斜anticline,下凹的叫向斜syncline。2)识别标志:a. 地层对称、重复出现。b.产状有规律变化(背斜:中间老、二侧对称变新(3-2-1-2-3);向斜:中间新、二侧对称变老(1-2-3-2-1))。(3)确定褶皱类型:i)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ii)根据剖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综合思考题 分析“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将来”和“活动论”这三大地质学思维方法论,以及对指导地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1)“将今论古”:经典地质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支柱,国际地层序列、国际地质年代表以及其它许多地质成果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2)“以古论今、论将来”:认识过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3)“活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断活动和演变的,以水平运动为主,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建立的基础,大陆动力学也是活动论的表现。 2.分析我国具有的独特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演化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有地球上最古老和最年轻的造山带,有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有分布十分广泛的花岗岩,有丰富的矿产与能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研究优势,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地学研究和教学基地。包括青藏高原、西北黄土高原、大别-秦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云南澄江动物群、辽西热河动物群、陆相生油盆地、滇黔桂喀斯特地貌、华南花岗岩与矿产等等 3.为什么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或产物。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和放射性同位素规律。 第二章矿物学 一、基本概念Important conception 放射性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准晶体;同质多象;条痕,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矿物集合体;三类岩石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U238,U235,U234,Th232,Rb87,K40等。 稳定同位素:主要有O16,O17,O18,C12,C13,S32,S33,S36,H1。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用来测定火成岩石的绝对年龄;稳定同位素主要用来确定岩石的物质环境与来源。如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月球,陨石等。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km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单位ppm=10-6,即克/吨。目前还用ppb=10-91克=5克拉。 矿物定义: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二、基本特征Basic features 1. 矿物的六项基本特征 特征1.(最基本特征)天然产出,有序结构,固体

普通地质学_重要试题库完整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 、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和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4.花岗岩属于()。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10.地表最常见、面积最大的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山岩 D. 侵入岩 三、概念解释 1. 矿物与岩石 2. 岩石圈与软流圈 3. 透水层与含水层 4. 重力异常与地磁异常 5.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四、问答题

综合地质学考试重点

结合地质学结课提纲式复习 考试重点(2016版)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识别:一般是依据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来识别主要造岩矿物。 肉眼识别: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线的反射,吸收及折射的效果,它包括:1矿物的颜色2矿物的条痕3矿物的透明度4矿物的光泽 断口: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这样的断面叫断口。如石英的贝壳状断口。 主要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类、铁镁矿物、云母类、碳酸盐类矿物等。 普通角闪石:常见于闪长岩,辉长岩等岩石中 ?一般呈暗绿色至黑色,条痕无色或白色 ?玻璃光泽,半或不透明 ?长柱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56° ?硬度(5-6) ?主要化学成分有:Ca、Na、Mg、Fe、Al、Si、O ?比重:3.1~3.3 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主要矿物。 ?常呈墨绿色。 ?短柱状, ?普通辉石二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为93° ?硬度大于小刀 ?化学成分为XY[Si2O6]。 ?其中Y=Mg,Fe2+,Mn,Al,Fe3+;X=Ca,Mg, Mg,Fe2+,Mn,Na,Al; ?比重:3.1~3.6 石英:无色透明,米黄色、烟灰色、黑色、蔷薇红色 ?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 ?贝壳状断口, ?硬度:7 ?结晶程度较好的石英称作水晶 ?比重:2.65 方解石:常见于各种碳酸盐岩中。 ?结晶好的方解石呈无色,透明至半透明,透明的方解石称作冰洲石 ?玻璃光泽; ?三组菱形完全解理,有双折射现象。 ?硬度介于小刀与指甲之间。 ?加稀盐酸强烈起泡。 石榴子石: ?石榴子石的颜色各种各样,受成分的影响较大 ?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

2015-2016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43、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44、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45、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6、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4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48、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49、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50、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A.元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51、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一、 新构造运动1.风化壳2.莫霍面3.标准化石4.岩石圈5.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1、 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2、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 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3、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4、变 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5、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6_________三类。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1、A、J B、K C、T D、Q 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2、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3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A、动力变质作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4、 、 D、早古生代 C、晚古生代 B、中生代A. 新生代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5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6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7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8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9、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计10分) 1、地幔是由()类型的岩石组成的。 A、花岗岩 B、玄武岩 C、超镁铁岩 2、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斜方向相反,倾角大小不等的褶皱称为() A、直立褶皱 B、倾斜褶皱 C、倒转褶皱 3、上盘向下滑动,两侧相当的岩层相互分离的断层称为()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4、由单斜岩层组成,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陡者称为() A、单面山 B、平顶山 C、猪背岭 5、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与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 A、盆地 B、火山弧 C、大陆架 6、球状风化过程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 C、生物风化 7、在()的气候条件下,花岗岩易于风化成高岭石和松散的石英砂。 A、干旱 B、寒冷 C、潮湿 8、岩石风化后留在原地的物质称为() A、残积物 B、坡积物 C、风化壳 9、沿地表斜坡上的沟槽定向流动的水体称为() A、河流 B、片流 C、洪流 10、()的特点是:流体流动时,质点不互相混合,流动的层与层之间不交错。 A、片流 B、层流 C、紊流 11、()为幼年期河流标志。 A、“V”型谷 B、“U”型谷 C、“碟”型谷 12、在河流搬运作用中,细沙-粉沙级的物质主要以()方式被搬运。 A、悬运 B、溶运 C、拖运(底运) 13、在影响冰川发育的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降雪量 B、海拔高度 C、气温 14、下列岩层中,能成为良好的隔水层是() A、粉砂岩 B、页岩 C、粗砂岩 15、()是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其上一般没有隔水层。 A、承压水 B、孔隙水 C、潜水 16、浪蚀作用最频繁的地带是() A、滨海带 B、浅海带 C、半深海带 17、在波浪影响的范围内,从上而下,水质点作圆周运动的半径()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18、湖泊的剥蚀(湖蚀)作用以()方式为主。 A、机械剥蚀 B、化学溶蚀 C、生物作用 19、只要剪切强度()剪切应力,物体就能够保持稳定状态。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0、以下不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水星 B、木星 C、火星 21、 ---是矿物。 a. 煤 b.冰 c. 石油 22、----是同质多像矿物。 a. 辉石与角闪石 b. 金刚石与石墨 c. 白云母与黑云母 23、枕状玄武岩多形成于---环境。 a. 大陆喷发 b. 岛弧喷发 c. 海底喷发 24. ----岩浆中含气泡多,其粘性大,流动性差。 a. 玄武质 b. 安山质 c. 花岗质 25. ----是岩石地层单位。 a. 群-组-段 b. 宇-界-系-统 c. 宙-代-纪-世 26. 河流动能大,搬运力就大。当搬运力>搬运量时,则----。 a. 河流侵蚀 b. 河流沉积 c. 既不侵蚀,也不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