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一引言

1.1 研究目的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词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词缀这一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概念中引入的,是汉语合成词的构词形式之一,一直作为一种不太重要的构词方式,作为一种附庸而存在于其构词法体系中,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中国的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词汇层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词汇层里的构词法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由于汉语的类推作用而导致新词的批量产生,是近年来新词创造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某一词素和其它词素的搭配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词群,用以指代或描述一类事物和现象,从这些新词的构成方式看,表现出一种“类词缀”大量涌现的迹象,这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并有多篇文章和著作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研究,但是,这些大量涌现的“类词缀”是否真的具有我们普通语言学里提到的“词缀”的资质?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样一种现象?研究者的看法却存在诸多分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词缀概念,在汉语语言学的规律基础上,结合汉语本身实际情况,对新出现的“类词缀”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描述,进一步的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对现代汉语词汇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汉语语言规律,为汉语语言的运用和发展服务。

1.2 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对汉语的性质进行深入的认识,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构词法的发展变化。汉语一向被视为孤立语的典型代表,但其成分并非都是单一的,其现象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近年来汉语词缀和类词缀都不断增多,汉语表现出一些粘者语的特点,这种看法是否符合汉语实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有助于理清当今语言学界对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一直以来,

各家对汉语词缀的具体确定是各有各的说法。关于词缀的概念各家似乎大同小异,但到具体划分词缀时,大家的观点又都不统一。导致认识不一的原因大体就是受形态语言的影响,对汉语词缀本身的规律把握得不够准确。在汉语中究竟哪些是词缀,哪些不是;哪些是类词缀;始终没有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答案。对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和汉语的学习来说,这些汉语词缀规律的研究和探讨无疑有重要的意义。

二汉语词缀研究

行文之前,首先对词缀和语缀这两个概念进行一下说明。“词缀”是“前缀(Prefix)、中缀(Infix)、后缀(Suffix)的总称。词缀也是加在词基(Base)上以构成新词干(Stem)的语素”。1从这个定义可以知道,“词缀”主要是指“词根”的前、中、后缀而言。而“语缀”概念的引入主要是其“附着对象可以不仅是词根或词,还可以是短语”2。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知道,当词缀附着对象是词根语素时,可以称为“词缀”或“语缀”,当词缀附着对象是短语时,只能称为“语缀”。我们不打算讨论术语的优劣,严戎庚先生提出的“带缀即词”的观点可以作为借鉴:“语素、词、词组会以语境为条件互相转化,‘伸手’是词组,‘伸手派’却是词,‘世界战争不可避免’是词组,‘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论者’也变成了词,那么‘~们’‘第~’用在词组之后,也可解释为整个单词变成词了。”3虽然“者”“派”“们”“第”是否为词缀我们还将在下文探讨,但是当词缀附着对象是短语时,仍不妨称为“词缀”。本文我们采用比较通行的“词缀”的提法,它粘着的对象包括词根和短语。

长期以来,汉语的词缀研究没有得到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大部分学者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构词法体系中的附庸来看待。在对词缀定义的理解上,大家似乎基本相同,但实际却各有侧重,导致在具体词缀的判定上各家差别较大。本文对有代表性的12部著作和15篇论文中所列的词缀进行了统计,不计重复者(不包括类词缀),已有125 种。其中最多一家认为汉语中有词缀58种,最少一家认为1《语言学与语言学词典》,第1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文集》(第二卷),第517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

3严戎庚,《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新疆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只有6 种。4统计的前缀有27个,各家公认的只有“老”一个。统计的后缀有91个,各家公认的只有“子”“头”两个。可见各家之间分歧很多。本文试图在对现代汉语词缀本质问题认识加深的基础上对现在新兴的类词缀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描述,以便更清楚地认识汉语的性质,更清楚地了解汉语词汇的发展及其构词法的发展变化,为汉语构词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特定时期的语言文化研究提供词汇方面的素材,为从共时历时的角度全面了解汉语构词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汉语词缀的存在是勿庸置疑的, 可是汉语词缀究竟呈现什么面貌, 有哪些特点, 处于什么样的发展变化之中, 学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正如马庆株先生在《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说到:“在现代汉语各级语法单位中,认识分歧之大、术语分歧之大都莫过于词缀。”5我们认为,词缀研究的这一混乱状况主要是由于各家对词缀性质特点的认识及判定标准的不同造成的。下面我们先对各家关于词缀性质、特点的认识做一介绍,然后再对词缀的这些特点逐一加以考察,看这些特点是否是由词缀的本质决定的。就现代汉语词缀而言,它们是否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是否足以作为判别词缀的标准。

2.1 各家对现代汉语词缀性质的认识

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胡以鲁先生写的《国语学草创》,在该书的第三编“形式部”中,作者谈到“对于体词之习用者添‘儿’添‘子’。此在音由长音两卷舌,在义遂傅会‘儿’或更转而为‘子’,以示匿近乎”。另外还谈到“前”“后”等状词附以“头”、“面”等形式词以示方位。“看,用词也,附‘了’以示其过去。附‘着’以示其现在”。胡以鲁先生不仅指出了虚语素“儿”“子”等的作用,并且还注意到了它们的一个特点:“虽不无意义之可解,然而本义微矣。”6也即其语义已逐步虚化了。对于“儿”“子”之类,尽管胡先生未能冠之以“词缀”或“词尾”的名称,但他的研究在当时已属难得,并由此拉开了后代学者对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的序幕。

汉语词缀的提出是从1915年薛祥绥刊登在《国故》月刊第4期的《中国言语文字说略》开始的。当时他提出了“语根”“语系”的概念:“语根不变,缀以

4本文统计著作见附录。

5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

6胡以鲁,《国语学草创》,第57页-58页,商务印书馆,1913年。

语系,职因语系而明。”7这里所谓的“语根”实际上就是后来所说的词根,“语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词缀。

王力先生说:“中国语的大进化,乃是词类的记号的大量增加。”“凡语法成分,附加于词或仂语或句子形式的前面或后面,以表示它们的性质者,叫做记号。”“记号是粘附于语言成分的,不是连接某一个语言成分与其他的语言成分的。因此系词,介词和连词按照我们的说法都不能看成记号。”“我们所谓记号是很容易辨认的,只需看它和实词或仂语粘附得紧不紧。”“儿”“子”等记号“都是与实词粘附得很紧的,因为它们就和实词合成一体,算是一个单词。”“中国儿、子、么、第等字的意义太虚了,若也称为词尾,恐怕令人发生误会,所以还是叫记号的好。”8王力先生实际上指出了:(1)记号的粘附性,不仅附加于词,还可以附加于短语或句子。(2)记号的定位性,它只能附加于语言成分的前面或后面。(3)记号是语法成分,它的作用是标识词、词组的性质。(4)区分了记号和系词、连词和介词。基于以上认识,他列举了10多个记号。

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关于后缀有这样一段说明:“汉语里的后缀是虚语素,多数是轻声。出现在词的末了,表示这个词的语法功能。”9这在指出了词缀意义虚化,位置固定,表示语法意义这样一些特点外,提出词缀在语音形式上的一个特点,“多数是轻声”。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对词缀是这样界定的:“不单用,但是活动能力强,结合面较宽,有单向性,即只位于别的语素之前,或别的语素之后,或两个语素之间。这是所谓‘前缀’、‘后缀’、‘中缀’,可以总的称为‘词缀’或‘语缀’。”这个定义指出了词缀具有以下的特点:(1)粘附性(不单用)。(2)定位性(有单向性)。(3)能产性(结合面宽,活动能力强)。但他还注意到了能产性并不适用于所有词缀,有些词缀“象初、老、子、然等就是死的,不能产生新词。”10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明确提出:“词缀都是定位语素,有前置的,例如‘第一’‘第二’的‘第’;也有后置的,例如上边举的‘着’‘子’‘们’之

7潘文国、叶步清,《汉语构词法研究的先驱薛祥绥》附录《中国言语文字说略》,《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

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第139-151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

9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第114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第517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

类。我们管前置的词缀叫前缀,管后置的词缀叫后缀。”“真正的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根据定位性特征,他把所有的不定位语素都排除在词缀范围之外了。“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11这样,词缀的数目被限定在极小的范围之内。

马庆株先生从普通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与几种欧洲常用语言的对比来说明现代汉语词缀的范围和性质,提出了确定现代汉语词缀的标准。他认为现代汉语词缀是自源性的、相对定位的、语义上带范畴性的、在构词上有复呈性的粘附于词根的构词成分,同时认为词缀既有成词的,也有不表示词性的,既有意义虚灵的,也有意义实在的。除了这些特征之外,他在对具体词缀进行判断时还用了其他一些标准,比如“是否构成新词位”。他认为“们儿(爷们儿)”是后缀,因为“们儿”构成了新词位,而“们(朋友们)”不是词缀,因为“们”没有构成新词位。根据这一标准,他把“儿”语素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

A组:黄儿、尖儿、亮儿、门儿、根儿

B组:狗儿、马儿、刀儿、棍儿、盆儿

A组中加“儿”构成了新词位,“儿”是词缀,B组中加“儿”并没有形成新词位,“儿”是构形成分。12但这一标准他并没有贯彻到底。在后文中,他又认为“顶针儿,筹码儿”中的“儿”是名词后缀。与“顶针”“筹码”相比,“顶针儿”“筹码儿”其实并没有形成新词位。

现行的几套现代汉语教材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词缀的特点进行了说明:

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主要从词缀的构词能力和构词位置上对词缀加以说明:“一般把不自由的定位语素称为词缀,把自由或不自由的不定位语素都称为词根。”“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是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是不自由语素。”“一个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时候,有一定位置的是定位语素;没有一定位置的是不定位语素。”13胡裕树实际上给词缀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的语素是词缀。但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不自由的定位语素都是词缀。“圃”(花圃、苗

11参见朱德熙,《语法讲义》,第29-30页,商务印书馆,1991年。

12参见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13胡裕树,《现代汉语》,第20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圃)是一个不能独立成词的定位语素,但它显然不是词缀。看来,仅凭这一条来界定词缀还远远不够。

黄伯荣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对词缀是这样定义的:“加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词缀“子”、“儿”、“头”是名词的标志,“性”、“者”也都是构成名词的词缀。“化”是构成动词的词缀。14这里强调的是词缀在结构上和意义上的附加性,对词缀的定位性未作特别的说明。

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中指出“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词缀还可以根据它在构词时出现的位置,再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三类。15该定义强调的是词缀的附着性以及意义上的完全虚化。

上面我们引述了数家学者关于汉语词缀讨论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内各家学者在界定词缀时侧重点是不同的:有的侧重意义标准,有的侧重位置标准,有的侧重词缀能否标明词性、标志事物范畴标准,有的强调能产性、词缀的语音形式(轻声)标准,有的干脆不下什么明确的定义,只是讨论一些实例。侧重点不一,对某些概念理解不一,落实到现代汉语里的具体词缀也就有所偏颇了。

2.2 对现代汉语词缀特征的考察分析

由前可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了词缀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哪些是词缀的本质特征?判断一个语素是否为词缀应该满足哪些特征?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词缀的范围也就无从确定。下面我们就对以上各家所概括出来的词缀的种种特征逐一考察,看看哪些是由词缀本质决定,对现代汉语词缀具有普遍意义。

2.2.1关于现代汉语词缀的定位性

由上述各家对词缀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词缀必须是定位语素,这一点是一致公认的。胡裕树先生甚至仅凭这条就把词缀与其他成分区分开来。确实在汉语中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根语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以出现在其他语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其他语素之后。如“水”,可以组成“水笔、水彩、水草、水产、水车”等词;也可以组成“墨水、开水、香水、汗水、药水”等词。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现代汉语中并非所有的定位不成词语素都是词缀。事实上,汉语中还存在大量的定位语素,因其意义实在,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它们视1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第25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1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119-12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作词缀的。如前置定位语素“懊”(懊恼、懊悔、懊丧);后置定位语素“址”(地址、住址、校址、厂址、旧址),“厦”(大厦、广厦)等。由此可见,定位性是语素成为词缀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在把握词缀的定位性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一种现象:有些语素在构词时前置和后置的情况不平衡,如“型”后置时构成的词(脸型、血型、大型、小型、流线型、新型)在数量上明显多于前置时构成的词(型号、型钢)。这种不平衡性往往容易使人们把一些不定位语素视为定位语素,从而错误的纳入词缀之列。我们认为,就现代汉语而言,一个语素当它成为词缀时,必须是定位的。

2.2.2关于词缀是否可以标示词性

在印欧语中,词缀是带语法意义的语素。词缀不存在于词之外,它们伴随着词根,起构词和改变词义词性的作用。有不少学者认为汉语词缀可以标示词性,如王力、赵元任等诸位先生。我们认为,汉语缺少形态变化,词性不依赖于词形的显示,因此不能用词缀来作为区别词性的可靠依据。正如马庆株先生所言:“词缀不是严格的词类标志,有很多词缀并不仅仅构成一类词,而是几类词。这种兼类词缀由于标示词性的功能不清晰不确定,无法作为词类的标志,因而极大地削弱了派生词的类属性。”16汉语中能作为确切的词类标志的词缀是十分有限的,很多词缀不仅仅构成一类词,而是几类词。如汉语中典型的词缀“儿”主要构成名词:花儿,头儿,盖儿,错儿,本儿;但也出现在其他词类中,如动词:玩儿,火儿;代词:这儿、那儿;量词:份儿、圈儿。像这样可以构成两类、三类甚至更多类的词缀在汉语中为数不少。可以这么归纳词缀在功能方面的表现:“汉藏语言中的词缀只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词性的类属,而不能专一的指向某种确定的词类。”17另外,也有不少实语素词根在组词时也具有改变词性功能。如“-瓜”,可以组成“西瓜”、“苦瓜”、“香瓜”、“甜瓜”、“黄瓜”等,不论前一词根是名词性还是形容词性,构成的词都是名词。所以词缀在本质上不能标示词性。我们不能仅凭能标示词性来确定词缀范畴。

2.2.3关于词缀意义的虚实

词缀意义是虚化的,各家都把这一点作为词缀最根本的特征。但虚化到什么程度,却是说法不一。在对虚化进行定义的时候,使用的措辞也比较含糊,笼统

16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同16

地说成“意义比较实在的是词根,意义比较空灵、概括的是词缀”18。这“实在、具体”和“空灵、概括”的界限该如何把握,正是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的。意义是否虚化是判别词缀的必要条件,因此根据虚实区分词缀和词根时,应当严格把握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汉语词缀的形成是一个“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的过程。“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虚灵、表示语法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语法化的程度由高到低构成一个斜坡(cline):实词>虚词>附着形式>屈折形式(词缀)。斜坡是语法化的基本概念,也可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理解。历时的斜坡体现逐渐演变的阶段,共时的斜坡指某一阶段变异形式构成的‘连续统’(continuum)。斜坡或连续统上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分界是模糊的。‘A>A/B>B’这个式子很好地体现了语法化的渐变性质,新的形式出现后,老的形式不一定马上消失,因此在由A虚化为B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个A和B共存的阶段。”19在共时的平面上意义的虚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统,因此在判定意义虚化的时候很难有客观统一的标准。各家对词缀的定义看似相同,实则在具体判定时标准不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从历时来看,词缀是逐渐虚化的,它虚化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认为它虚化到不参与构成词汇意义的基本部分,即不表词的理性意义,而只限于表示词的附加的色彩意义。有的学者认为词缀可以表示语法意义。持这一观点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认为汉语词缀有标示词性的功能,而我们在前面讨论过,汉语词缀在本质上并不标示词性。我们认为,词缀作为构词语素,其意义必须是词义的组成部分,不应该超出词义,不能表示数、态等语法意义,也不能体现词、短语和句子间的结构关系。

2.2.4关于词缀的粘着性

词缀的粘着性,是指它不单独使用,不独立成词,总是粘着在其他成分上头。在功能上它无法与所附的成分发生陈述、联合、支配、补充、偏正等句法结构关系。词缀的这一特点归根到底还是由词缀意义虚化所决定的。故凡可以与所附成分发生句法结构关系的,不宜看作词缀。关于词缀的粘着性,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即它的粘附对象是仅限于词根或词,还是包括短语在内?赵元任先生把附在短语之后的词缀称为助词。吕叔湘先生则建议把词缀的名称改为语缀。我们认

18严戎庚,《论现代汉语词缀及其与助词的区别》,《新疆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19参见Grammaticalization,第26-27页,上海外研出版社,2004年。

为,如果已有的较通行的术语基本能说明问题,不妨仍沿用它。所以,当词缀附着对象是短语时,仍不妨称为“词缀”。我们也不能因为语素粘附在短语之后,就把它们排除在词缀之外。判定一个语素是否为词缀,归根到底还是要从词缀的本质出发。

2.2.5关于词缀的能产性

能产性是指词缀结合面宽、活动能力强,很容易派生出新词。不少学者把词缀的能产性作为判定词缀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认为这个标准不符合汉语实际。首先,结合面宽与能产生新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汉语中公认的几个后缀“子”“儿”“头”虽然结合面很宽,但是都不能产生新词。我们不能因为词缀的结合面宽就认为它们的构词能力很强。其次,汉语中有不少实语素具备结合面宽、能产性强这一特点。一些活泼的词根构词能力很强,如“语”“文”“车”“机”“草”“天”“地”“树”等。所以,能产性强这一特征既不能作为判断词缀的充分条件,也不能成为判断词缀的必要条件。

2.2.6关于词缀在语音形式上的标志

词缀意义虚化,往往引起语音弱化。许多词缀(主要是后缀)在语音上体现为轻声的形式。不少学者注意到了词缀这一特征,也以此作为判断词缀的标准之一。如马庆株先生认为:“单音节真后缀基本上读轻声,双音节的叠音真后缀的第一个音节是轻声,后面的音节则一律读阴平。真后缀的这种音强声调模式是从实际读音中概括出来的非音质的语音特点,是真后缀的形式标志。”20就汉语的后缀而言,语音弱化是普遍形式特征,所以语音弱化可以作为判定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典型后缀的一个形式依据,但是这个依据不是规约性的。

2.3现代汉语词缀的本质特征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缀种种特征的考察分析,我们认为应该综合各种特征,才能对汉语词缀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现代汉语词缀具有以下本质特征:(一)是用于构词的虚化语素。

(二)分布位置具有定位性。

(三)语义具有虚化性。

(四)功能上具有粘着性。

20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

(五)语音上具有弱化性。

以上我们对词缀的本质重新进行了梳理,发现词缀还是有一些区别于其他成分的本质特征的:是用于构词的虚化语素;具有定位性;语义虚化,不能表示数、态等语法意义;具有粘着性,不单独使用,不独立成词,总是粘着在其他成分上头,无法与所附的成分发生陈述、联合、支配、补充、偏正等句法结构关系;语音弱化。但是如何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运用,还有颇多纠葛。有人认为“说到底,对于汉语词缀是无法制定出几条说一不二、整齐划一的标准的”21。我们可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判断语素的这种复杂性。从认知角度看,所有范畴都是模糊范畴。其含义有两个:(1)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特性决定的(没有哪一组特性是所有成员共有的),而是由家族相似性所决定的,即范畴成员之间总是享有某些共同特性;这样,有的成员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的共同特性,即模糊的相似性。(2)既然有的成员比其他成员享有更多的共同特性,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享有的共同特性来决定其成员的身份,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的成员为该范畴的典型的和中心的成员,即原型,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因此,范畴的边界是不明确的,在边缘上与其他范畴相互交叉。

我们借鉴认知心理学的原型理论,认为词缀范畴不是特征范畴,而是原型范畴,因为无论选用什么分布特征,都不能把词缀和词根截然分开。因此我们认为词缀聚合是一个没有充分必要特征的、边界模糊的、以原型为参照建构的各个成员具有不同地位的相似家族。所以,应该根据具有较多特征的原型和其功能上的优势分布对词缀进行界定,其他非原型成员以原型为参照点,由此形成词缀的模糊范畴。以下我们通过对具体现代汉语词缀的讨论,进一步廓清对现代汉语词缀的认识,以便确定现代汉语词缀家族的中心成员,为其他非原型成员的讨论打下基础。

2.4具体的现代汉语词缀讨论

由我们的统计可知,前人列举的词缀有100多个。这些成分能否真正被视作“词缀”?这些“词缀”的面目到底如何?我们认为这其中的一些“词缀”要么还保留实义,还表示词汇意义的基本部分,其实质为实义词根语素;要么其表义功能往往超出词义,表示词义以外的“数”、“态”等语法意义,其实质为虚词或

21杨锡彭,《汉语语素论》,第118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虚词性成分。下面就其中争议较多的语言成分的性质分别加以说明。

2.4.1与实义词根语素的区别

(一)初(初一、初二)、第(第一、第二)

不少学者把“初”、“第”看作词缀,吕叔湘、赵元任、朱德熙、刘叔新先生都把它们看成是地道的前缀,郭良夫先生也把它们看作是典型的词缀:“‘第’简直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当作实语素来用了。‘第’算是一个地道的前缀。……‘初’当前缀用,加在一到十的前边,表示每个月的头十天。”22还有一些学者把“初”、“第”看作是助词,如胡裕树先生认为“助词‘第’附着在数词或数词词组之前,‘初’附着在数词一至十之前,表示次序。”23;马庆株先生也认为:“‘第’‘初’在与数字组合时是序数的标志。‘第’后面出现的都是成词的甚或大于词的成分……‘初’后面只出现简单数词。‘第’‘初’与数字组合时是序数助词,而不宜看作词缀。”24学者们把“初”“第”看作词缀是认为它们的意义已经完全虚化了。关于“初”“第”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初②,第一个:~伏|~一(农历每月的第一天,等于‘第一个一’,区别于‘十一,二十一’)|~十(农历每月的第十天,等于‘第一个十’,区别于‘二十,三十’)”25。“第①,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边,表示次序,如第一、第十”26。可以看出“初”“第”还具有实在的意义,“初”表示“初始,第一个”,“第”表示“次第”;从功能上看,“初”与后面的数词构成了偏正关系,“第”与后面的数词分别构成了动宾关系,而不是粘着关系;所以“初”“第”具有具体实在的意义,不具备词缀的本质特征,应看作实义词根语素。

(二)家(渔家、科学家、法家、秋生家、女人家)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认为后缀“家”有四种意义:

(1)表示在某种学问的研究中或在某种活动中有成就的人。构成名词。

(a)名+家。

理论家、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

(b)动/形+家。

22郭良夫,《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

23胡裕树,《现代汉语》,第29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4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

25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第185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26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第227页,商务印书馆,2002年。

作家、画家、革命家、教育家、旅行家、作曲家、社会活动家、专家(2)经营某种行业的。

农家、船家、店家

(3)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

儒家、法家、道家

(4)用在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家”轻读,常弱化成:jie。

老人家、闺女家、姑娘家、学生家、小孩子家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秋生家、老三家”中的“家”也认为是词缀。我们把它标为(5)。

对于这些“家”的用法,不少学者也认为已具有词缀的性质了:王力先生认为“家”字有词尾性质;赵元任先生把第(1)种用法的“家”看作新兴后缀;郭良夫先生则更认为这时的“家”“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缀了”。马庆株先生把第(4)种用法中的“家”看作真词缀,把(1)(2)中的“家”列为准词缀。

我们先看前两种用法中的“家”,这时的“家”承担了明确具体的词汇意义,表示了词汇意义的基本部分,如“作家”指“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我们在理解该词词义时显然不能缺少“家”的意义。“作”与“家”之间也存在修饰限制关系,构成偏正结构,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家”显然不能认为是词缀。第(3)种“家”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学术流派,意义很实在,不能看成词缀。

至于第(5)种用法中的“家”,是妻子的意思。我们可以从《汉语大字典》的释义中找到这种用法:“家”在古代可指夫或妻。《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孔颖达疏:“男子一家之主,职主内外,故曰家。”《楚辞·离骚》:“又贪夫厥家。”王逸注:“妇谓之家。”这里“家”的用法和“秋生家,老三家”是相同的。所以,现代汉语中“秋生家”“老三家”是指“秋生的妻子”和“老三的妻子”的意思,“家”其实是有具体的词汇意义的,不能看作词缀。

再看第(4)种情况下的“家”,“女人家”这一类词中的“家”与前三种情况下,“家”相比,意义更为抽象,它只笼统地指“某一类人”,至于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则完全由前面的成分来体现。因此,这个“家”不构成词汇意义的基本部分,功能上也不与词根部分构成结构关系,语音上已经弱化,这个“家”应视

作后缀。

与(1)(2)中的“家”情况类似的还有后置语素“者”(读者、强者、文艺工作者)、“员”(服务员、公务员)、“士”(战士、武士),它们也往往被学者们视作词缀。事实上,这里的“者”“员”“士”词汇意义明显,它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具备某种属性的人,它们也不宜看作词缀。

2.4.2与虚词或虚词性成分的区别

由于对词缀和虚词的本质属性的看法不同,词缀或虚词(主要是助词和介词)的划界问题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如吕叔湘先生认为“们”“第”“初”是词缀,而胡裕树先生却认为是助词,在其它一些如“的、得、过”等上也出现了同意的情况。我们从二者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出发点来探讨这个问题,虚词有以下本质特征:

虚词是相对于实词而言的,是不能充当句法结构成分的词。虚词没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从功能上看,虚词的不同语法功能表现在它同实词或词组的关系上边,能同哪些实词或词组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表现出虚词的不同类别。从形式上看,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单用虚词不能造句,虚词必须依附实词才能进入语句结构。虚词的基本作用是连接和附着,被连接或附着的是各类实词或词组。例如“和”“与”“同”“及”“而”等经常用在词组或句子中间起连接作用;“了”“吗”“啊”总是附着在句子后边,表示全句的语气;“让”“比”“同”“给”“为”经常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前边,组成介词结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缀和虚词之间有一些共同特征,如没有具体实在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粘着性和定位性,这也是词缀和虚词的区分存在困难的原因。尽管词缀和虚词有一些相同之处,但二者毕竟还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和差异:功能上的差异。尽管二者在形式上均有定位性和粘着性,但词缀和虚词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单位。词缀本质上是一个语素,是相对词根而言的,作为构词的备用单位,它属于词法层面;而虚词是相对实词而言的,本质上是一个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属于句法层面。总之,词缀是就构词而言,而虚词则是指造句而言。

意义上的差异。二者都没有具体实在的词汇意义,但却体现出了不同的意义

类型。词缀体现的是词义中的附加部分,也就是色彩意义,并不表示语法意义,并不体现“性、格、数、体、时、式”等语法范畴。虚词体现的只是语法意义,并不能表示词义中的色彩意义,这一语法意义既包括“性、格、数、体、时、式”等语法范畴,也表现了词、短语和句子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词缀和虚词之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是二者在意义上和功能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对二者进行分类。以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虚词或虚词性成分被不少学者纳入了词缀的范围,我们试就一些典型的例子进行说明:

(一)被纳入词缀的助词

(1)的、地、得、着、了、过

在过去由于某些语言单位的分类归属尚未明确,一些语法著作依据“的、地、得”的附着性,往往将它们归类后缀。随着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的、地、得”属于结构助词这点已基本得到公认。

根据我们以上的原则进行分析,可以认为把“的、地、得”归入助词是合理的。“的”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地”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得”附着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边的词或词组是补语。它们体现了一种语法意义,即造句时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属于句法层面的,是用来造句的备用单位,因此它们不是词缀。

同样道理,曾经被不少学者归类为动词后缀的“了、着、过”本质上也为时态助词,它们主要是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时态。“了”表示完成态,指明动作已经完成;“着”表示进行态,指明动作正在进行,或指明动作的结果在持续;“过”表示经验态,表示曾经有过某种经历。这种“时态”的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体现的是语法意义,只能是虚词而不能是词缀。

(2)们

“们”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用在代词或指人名词的后面表示复数,如“我们、你们”,本文称“们1”。王力、吕叔湘、赵元任、朱德熙、郭良夫等先生将“们1”看作词缀。他们认为“们1”是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在词根之后,构成复数词,因而是一词缀。我们从“们1”所具的意义出发来考虑,“们1”用在代词或指人名词的后面时,它没有承担词汇意义,它体现的只是“复数”

这一范畴,而“数”这一范畴已超出了词汇意义本身,它体现的是一种语法意义。由前文的论述我们知道,词缀不体现语法意义,承担这一语法意义的只能是虚词。“们1”一般都附着在代词或指人名词后,表示复数这一语法范畴,具备助词的特征,故我们认为“们1”为助词。

二是指“爷(儿)们”“哥(儿)们”“娘(儿)们”“姐(儿)们”之类词中的“们”,本文称“们2”,它与“们1”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大相径庭。马庆株先生认为:

在名词中,不表示复数的“们”总是儿化的,例如:爷们儿、娘儿们、姐儿们、哥儿们。上述各例既能加上表示单数的“一个”,又能加上表示多数的“数·量”的定语。看例子:

一个爷们儿三个爷们儿

一个娘儿们儿三个娘儿们儿

一个哥儿们儿三个哥儿们儿

一个姐儿们儿三个姐儿们儿

“-们儿”可以表和能表示复数的代词构成同位词组,指一个人。例如:咱们爷儿们/娘儿们儿/哥儿们儿/姐儿们。“名词+助词‘们’”前面不能加“数·量”定语,“-们”前能加表示复数的代词构成的词组不止一个人。例如:*一个朋友们 *三个朋友们咱们朋友们

*一个同学们 *三个朋友们我们同学们

*一个干部们 *三个干部们他们干部们

“-们”的基本意义不发生变化,而带“们儿”的词意义上完全不同于不带“们儿”的。比较:

A.朋友们=朋友+朋友(……)

同学们=同学+同学(……)

干部们=干部+干部(……)

B.爷们儿≠爷爷们儿≠爷+爷+(……)

姐们儿≠姐姐们儿≠姐+姐+(……)

娘儿们儿≠娘娘儿们儿≠娘+娘+(……)

哥儿们儿≠哥哥儿们儿≠哥+哥+(……)

A组“-们”不形成新的词位,B组“-们儿”形成了新的词位,加“们儿”是构词手段,因此“们儿”是词缀。27

关于“们2”,其他学者也很早就注意到了。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曾列举“们”的某些特殊用法,但当时未作深入分析,他说:“这种复杂的情形,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28吕叔湘先生把“爷们”“娘们”看作“复数代单数用”。29这里,我们赞同马庆株先生的观点,认为“们2”是词缀,因为“们2”是一定位的构词语素,它体现的是词汇意义中的附加部分——色彩义(往往带有说话者个人的感情及主观评价),它与前语素并没有结构上的关系,语音弱化,具备了词缀的本质特征。

(二)被纳入词缀的介词或介词性成分

被纳入词缀的介词或介词性成分有“为、自、被、于、以、乎”等。

张谊生先生认为从“被”字发展的历史看,“被”已经是词缀了。从“被”忠而被谤——被魏武谪——文物被盗——被捕/被告/被动/被迫——被乘数/被除数/被选举权,“被”已经从动词虚化为一个“词缀”。30我们认为虽然“被”在性质、用法上发生了变化,但它们在意义上都承担表被动的语法意义,不能视它们为词缀。至于“于、以、乎、为、自”等有必要作更深的讨论,下面以“于”为代表进行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中标注出了“于”的后缀性质。不少学者将“于”归于词缀或类词缀范畴,如黄伯荣本《现代汉语》认为“于”是动词的后缀,可以构成“在于”“勇于”“敢于”;马庆株先生认为它是一个跨类的真词缀,可以构成动词,如“等于”“便于”“苦于”;构成介词如“对于”“关于”;构成副词如“过于”“终于”;构成连词如“由于”“至于”等。

马庆株先生对于“于”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形成进行了分析:“等于、给以、否则”等中的“于、以、则”均为真词缀,而这些语素成为真词缀,是它所构成的单位由句法结构降到词这个层次的结果。这些语素在以虚词的身份造句时,它还可以是前置的,只与后面的成分发生直接的组合关系,如“于2001年2月”。而在构词时,变为后置成分,只与前面的成分发生直接组合关系。这种组合方向

27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

28王力,《汉语史稿》(中册),第274页,中华书局,1980年。

29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第161页,商务印书馆,1999年。

30吴福祥,洪波《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第105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

的变化,是由节拍和语法层次的不一致造成的。虚词因为意义虚,读音较轻,就与前面的实词构成一个节拍,如:

意义:等|于三予|以表扬否|则不去

节律:等于|三予以|表扬否则|不去

某些实词与虚词长期在一个节拍中连用,就使得本来没有直接关系因而不成语法单位的节拍这个语音单位变成了有直接意义的语法单位——词。因而这些虚词在降到构词平面以后,也就成了附着在实词后面的一个词缀了。31马庆株先生还从节拍和音律的角度对“等于”这类词的形成作了较深透的分析。根据马先生的观点,“勇于实践”、“属于浙江大学”中的“于”(下文称“于1”)当视作一个词缀,但在“习惯于实践”、“隶属于浙江大学”中的“于”(下文称“于2”)却无论如何不会被视作词缀,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介词。而这两个“于”的意义性质并无两样,因而我们就要对前面一个“于”的词缀性质表示怀疑了,也就是说,“于”从句法降到构词这一过程的完成是否真的使它完全具备了成为词缀的资格呢?“于”在“等于、属于”等词中仍然具有很强的引介功能,它后面一定要紧接出引介对象,否则便不成立。也就是说,“于”在这里,尽管形式上似乎只与前面的成分发生直接组合关系,但它在意义上与其后的成分更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于”在这里具有引出动作对象的语法功能,它承担的是一种语法意义,也即它仍具有介词的性质,故不能视为词缀。如果把“于1”视为词缀,而“于2”又视为介词,将把一个性质意义并无两样的语言成分分而置之,不但无此必要,而且还将进一步造成构词平面与句法平面的割裂。

当然,如果把“于1”称为介词的话,似也不太合宜,因为这时它毕竟只是一个构词成分,所以我们不妨称之为介词性成分或介词性语素。马先生的分析是基于语言事实本身的,但我们认为仍有值得进一步探讨。

同样的道理,一些被学者认为是后缀的“乎”(合乎规律、超乎寻常),“以”(给以、加以),“自”(来自), “为”(作为)也应视作介词性成分。

2.4.3对现代汉语词缀范围的再认识

在以上关于词缀的讨论中,我们将一些容易跟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发生混淆的实语素或虚词剔除出去,现代汉语中就剩下为数不多的真正的词缀了。根据本文的划分标准,我们对15篇著作(含单篇论文)中列出的词缀进行逐个的考察,31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商务印书馆,1995年。

以公认的“老”为参照,初步确定出15个典型词缀,其中前缀2个,后缀13个。

对“老”为词缀这一点学者们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王力称之为前附号,吕叔湘认为它是地道的语缀,赵元任把它纳入严格意义的前缀,马庆株则把它定性为名词的真前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标注为“前缀”。

王力先生认为,词头“老”字来源于形容词“老”字,最初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32杨贺撰文对“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证,认为“老”演变为前缀的过程大致如下:33

(一)老为形容词,表示年长或年老的意思。

《说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降至云尔。”

(二)后来“老”又发展为敬词和尊称,但还保留了其实义。

《周礼·地官·序官》: “乡老, 二乡则公一人。”郑玄注: “老, 尊称也。”

由于“老”含有了“尊敬”的意味, 便有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 而荀卿最为老师。”所谓“最为老师”指的是当时可以为师者中,年辈最尊的人。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自闲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从“老”与“新”,“宿”与“小”的反义相对的关系可见,“老”指年辈与学问俱尊,并不是意义虚灵的前缀。

(三)形容词“老”还有另一路引申,可以表示程度。

宋·苏轼《至真州再和王胜之》: “老手王摩诘, 穷交孟浩然。”“老手”就不是“新手”, 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业熟练的人。

宋·范成大《扇子峡》:“望舒宫中金背蟾,泥途脱尽余老馋。”“老”在这里表示非常的意思,“老馋”即非常馋嘴的人。

由于“老”有了表示尊敬及程度等色彩意义,“老”的用法接着向以下方面发展:

(1) “老”+ 亲属称谓,如:老公,老婆等。

32王力,《汉语史稿》(中册),第221页,中华书局,1980年。

33参见杨贺,《试论前缀“老”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意义》,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你在京中娶了一个小老婆, 我在家中也嫁了个小老公。(《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2) “老” + 姓,如老杜等。

如观老杜飞鸟句, 脱字欲补知无缘。(宋·苏轼《于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诗》)

(3) “老” + 名、号或小字,如老坡等。

快诵老坡《秋望赋》, 大千风月一毫端。(宋·范成大《寄题永新张教授无尽藏》)

(4) “老” + 表示人的职业、身份的名语素→名词。如老师,老总等。

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 专管秀才, 你就中了状元, 这老师也要认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舍亲此刻当这局子的老总, 带了兄弟来, 当一个收支委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5)“老” + 形语素→名词。这种情况多是“老”附加在某些形容词前描述人物特征,用以称呼人物。如老土等。

许亮输了四五百银子给吴二浪子, 都是现银。吴二浪子直拿许亮当作个老土。(《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6)“老” + “大”“小”或基数词二至十→序数词, 表排行。如老大等。

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红楼梦》第十六回)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王力与杨贺对于“老”成为词缀的来源与形成过程的分析是合乎情理的。我们可以看到,前缀“老”是由形容词“老”虚化过来的。宋元时期,“老”作为后缀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用相当普遍。

在现代汉语中,“老”作为前缀时一般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A)放在动植物名称前,如老鹰、老虎、老鼠。

(B)表示排行,如老大、老三、老末。

(C)用在单音节姓氏前表称呼,如老张、老李。

在这三种情况中,“老”的意义已经虚化,在功能上与词根语素也无法发生句法结构关系,而只能是粘着关系,所以在现代汉语中,“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前缀。

我们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对我们所统计的著作中提到的词缀进行考察,认为

汉语中典型的词缀还有“阿”(阿姨、阿大、阿婆)、“巴”(锅巴、泥巴、结巴)、“地”(忽地、霍地)、“子”(帽子、桌子、棋子)、“儿”(盆儿、棍儿)、“头”(石头、骨头、念头)、“家”(姑娘家、孩子家)、“尔”(率尔、莞尔)、“乎”(热乎、邪乎、晕乎)、“么”(这么、那么、多么)、“其”(尤其、极其)、“然”(茫然、欣然、黯然)、“生”(怎生、好生)、“们”(爷们、哥们)。

2.5关于汉语中缀

在现代汉语中缀问题上,大致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汉语中有中缀,但是不多,如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说汉语里中缀很少,前苏联学者A·A·龙果夫认为“中缀在汉语中为数非常有限,只有极少几个”34;一种倾向于否认汉语有中缀,如刘叔新就曾说“汉语很难说存在这种位置特殊的词缀”35,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周荐、王泽鹏等。以往汉语语法著作和教材对中缀的讨论也比较少。一般认为“里”(稀里糊涂)、“得”(打得倒)、“不”(打不倒)这几个语素是中缀。“里”应该看作是一个不稳定的语素,在形式上只起一个定位语素的作用。“稀里糊涂”表示的意思是“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所以“稀里”只能给整个词抽象意义的形成提供必要的部分要素及给整个词义带来具体描绘的生动色彩,但它本身只是一个语素。单看其中的“稀”或“里”都没有任何意义,那么“里”只是词根语素或词根语素的组成部分。关于“得”和“不”,我们认为它们是不符合中缀作为词缀的性质要求的。“打”和“倒”之间是一种句法组合结构关系。“打得倒”中的“得”只是粘附在动词“打”之后(中缀要求两头粘附)。“打不倒”中的“不”先与“倒”组合,再与“打”构成述补结构。因此“得”和“不”都不具备中缀的性质。从语言发展史的角度看,现代汉语中如果存在中缀,应该是成类的现象。但是中缀在汉语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发展的情况。中缀过去没出现过,后来也找不到几个真正意义上的中缀。因此,汉语里是否存在中缀是颇让人怀疑的。所以本文不拟讨论中缀问题。

三汉语类词缀研究

34A·A·龙果夫,《汉语的结构单位》,《中国语文》,1959第5期。

35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第78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

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语法化机制

第27卷第5期2006年10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 N o.5V o l.27 O ct.2006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语法化机制 唐艳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实词演变为现代汉语词缀的语法化机制主要有:句法机制、语义机制、语音机制和认知机制。其中,句法机制包括句法结构变化、重新分析,语义机制包括泛化、分化,语音机制指的是汉语双音节化过程中为避免歧义而采用衍声的方法造成了大量词缀的产生,认知机制主要有隐喻。 关键词:词缀;语法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6)05)0094)04 作者简介:唐艳(1974)),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词缀是语法化进程中虚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汉语本身发展的自然趋势。因而,考察现代汉语词缀形成的机制,揭示其演化的一般规律,对于从根本上弄清词缀的性质及特点,寻找词缀判别较为客观的规律是有益的(关于词缀的性质以及词缀的范围牵涉的问题多,拟另文讨论)。 /-语法化机制.在狭义上指语法化方式,广义上还包括语法化的诱因,,其成果可用以预测后一步的语法化方向01。学界讨论的语法化机制理论,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解惠全指出,实词虚化要以意义为依据,以句法地位的固定为途径。(2)孙朝奋认为,上下文诱发新解释、重新分析、词义自身特点是诱发语法化的因素。(3)刘坚、曹广顺、吴福祥提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四个因素是/重新分析、句法位置变化、语境影响、词义变化0。沈家煊介绍了/隐喻、推理、泛化、和谐、吸收0五种虚化机制。石毓智、李讷介绍并结合汉语论述了/类推、重新分析0这两个诱发语法化的机制。综合以上机制,我们认为,诱发词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句法机制、语义机制、语音机制、认知机制四个方面。 一、句法机制 句法位置的改变和结构关系的影响是词汇语法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词由表核心功能转变为表辅助性功能,词义也随之变得抽象空泛,从而导致实词的语法化,词义进一步虚化,形成词缀,主要有句法结构的变化和重新分析两个方面。 1.句法结构变化 以动宾结构为例,这类结构的表义重点本来是在前面的动词上,随着表义重点后移现象的日趋普遍,动词逐渐虚化,具有了词缀化倾向。 吴亮以/见0为例,分析了这一结构是如何由/V+ O0结构演变为/R+见+V+O0(R为受事主语),继而发展为/见+V0结构的过程。/见0的基本义是/看见0,常组成/V+O0结构。 (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5易经#系辞上6) (2)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5礼记#儒行6) (3)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5墨子#七患6) 在一般情况下,/见0的宾语应该是名词、名词性词组或代词(如例1)。而例(2)、(3)中的宾语分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宾语性质改变必然对谓语性质有所影响,语法结 收稿日期:2006)06)18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1948636.html, 浅谈现代汉语词缀 作者:朱振华马红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3期 摘要:现代汉语的词缀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问题。本文从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定义与评价标准、词缀功能以及现代汉语词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三个角度对现代汉语词缀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缀;定义;功能;对外汉语教学 一、现代汉语词缀研究概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着重讨论词缀问题的专门论文很少见。虽然早期学者给词缀的名称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所讨论的问题是同一的——词缀问题。正是胡以鲁(1913)拉开了后代学者对汉语词缀研究的序幕,他把“着”“了”“子”等次称之为“形式语”。最早将词根、词缀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提出来的学者是胡祥绥,他将词根和词缀作为一对概念系统地提出来。王力(1945)专门论及了汉语词缀问题,他认为“记号”是一种附加成分,不但附加于词,还附加于短语,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语言像英语的词缀的,因为西方词缀仅仅附着于词,不会附着于短语。“记号”是专属于汉语的。学者们此时已经开始注意词缀附着性强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关汉语词缀的研究还有很多,总体看来,汉语词缀初期的研究的各有侧重,都比较零散。 王力在50年代指出,汉语实际上有形态的,不能根据资产阶级语言学家传统观点把他取消。由此开始一些语言学家就开始效仿西方国家语言的构词法体系来创建汉语的构词法体系。胡附、文炼(1954)在《词的分类》中运用了派生词这一概念,他还提出派生词应该从复合词中独立出来。 改革开放初期,众多学者对词缀的性质、范围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陈望道(1978)对词缀的性质、范围做了详细的讨论。80年代,除了对汉语词缀基本问题的研究,许多学者开始 注意到了汉语的“词缀化”现象,在研究视野上更为开阔。90年代至今,汉语词缀研究进入一个繁荣阶段,马庆株着重讨论了汉语词缀的定性问题。他还指出汉语词缀是自源性的。另外,朱亚军、董秀芳都对汉语词缀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论述,为汉语词缀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个阶段另一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众多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单个词缀和类词缀的研究。那些研究虽然对类词缀的定性还有待深入研究,但是也启发了后人对汉语构词法更为深入的思考。 综上所述,近期汉语词缀的研究不仅涉及到词缀的基本问题,而且深入到汉语词缀研究的其他方面。从而使得汉语词缀研究达到一个繁荣时期。

初中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记单词

初中英语词根词缀记忆 法记单词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词记忆词根词缀记忆法a- 使,离,向/awake使醒来,apart使分离 auto- 自,自动/automation自动化 ac-,ad-,af-,ag-,al- 向,加强/accord依照,affect影响 anti- 反,防止/antitank反坦克的 be- 在,使/beside在……旁,befall降临(于) bi- 双/bicycle自行车,bisexual两性的 co- 共同,互相/cn- exist共存 com-,con- 共同,加强/combine联合,confirm使加强 de- 离,加强,降/detrain下火车,depicture描述 dif- 分开,否定/differ差异,difficult困难 dis- 否,离,安全/disallow不准,disroot根除,disarrange搞乱 en-,em- 在内,用于,使/encage关入笼,embed使插入 in- ,im-,il- 无,向内,加强/incorrect不正确,impulse冲动 inter- 在……间/international国际的 kilo- 千/kilometer千米 micro-微/microbe微生物 mini-微小/minibus小公共汽车 neg-不,非/neglect忽视,negate否定 non- 不,非/nonparty非党派的 ob-, oc-,op-越过,包围,逆反/object目标,oppose反抗 out- 在外,除去/outlaw逃亡者,outroot根除 over-超出,反转/overweight超重,overthrow推翻 per-贯通,遍及/perform完成,perfect完美的 post-在后/postwar战后的,porstern后门 pre- 在前/preface前言 pro- 在前,拥护/prologue序言,pro- American亲美的 re- 重复,相反/recall回忆,react反应 se-分离/separate使分离,select选出 sub-,suc-,sug-在下,次于/subway地铁,succeed继承 sur-超,外加/surface表面,surtax附加税 tele-远/television电视 trans-超过,透过/translate翻译,transport运输 un-否定/unfair不公平的 up-向上/upset推翻,upstairs在楼上 uni-单一/united联合的,unit单位 二、英语常用后缀表 -ability,—ibility 抽象名词/stability稳定,sensibility敏感性 -able,—ible能…的/unable无能力的,terrible可怕的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研究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作者: 日期: 2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 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 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 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 涵: 一.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 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一一主语、 谓语(或述语)、宾语、补 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 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 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 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 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 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般用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用一一标注主语,用一一标注谓语,用 ---------------- 标注宾 语,用()标注定语,用[]标注状语,用 <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 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 适合于中小学语文 教 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我们丨五个人一组。 我们五个人丨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 的歧义关系。 ,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 (1)

现代汉语修辞学学习资料

第一节修辞与修辞文本 一、修辞 所谓“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有效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语言活动。 题旨:就是表达者说写时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旨。 情境:包括说写时的上下文语境乃至说写时特定的时代背景,还包括说写时的场合等等。 二、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 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是陈望道首先提出的重要概念。 所谓“消极修辞”,就是“注意在消极方面,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这种修辞大体是抽象的、概念的。其适用 的范围当然占了(甲)境界(引者注:指‘记述的境界’)的概念的语辞的全部,但 同时也做着其余两个境界(引者注:指‘表现的境界’、‘糅合的境界’)的底子。 其适用是广泛语境的全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修辞法。假如普遍使用的,便可以 称为基本的,那它便是一种基本的修辞法。”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四五页,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由此可知,陈望道所说的“消极修辞”是一种专注于在语法、逻辑上努力的一种语言活动。即表达者的说写应该合乎语法规范、符合逻辑事理,也就是“使当时想要表达的表达得极明白,没有丝毫的模糊,也没有丝毫的歧解”的境界,也就是基本修辞。 所谓“积极修辞”,就是“注意在积极的方面,要它有力,要它动人。同一切艺术 的手法相仿,不止用心在概念明白地表出。大体是具体的、体验的。这类手法颇不宜 用在(甲)境界的语辞,因为容易妨害了概念的明白表出,故(甲)境界用这种手法可说 是变例。但在(乙)境界中,却用得异常多。”“此外,(丙)境界(引者注:指‘糅合的境界’)的语辞,如一切的杂文,寻常的闲谈等,却又用不用都无妨。”(陈望道《修辞学 发凡》第四五至四六页。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由此可见,陈望道所说的“积极修辞”的概念,实际上是一种调动一切积极手法力图提高表达效果为终极目标的语言活动。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有力”、“动人”的目标,它可以突破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 因此,也可以说,“积极修辞”是一种超越常规的创造性语言活动。 三、修辞文本 所谓“修辞文本”,就是特指表达者(说写者)为了特定的交际目标,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运用某种特定的表达手段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表达效果的那些言语作品。 补充:古代“修辞”的含义 1.“修理文教” ①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文言》) 唐代孔颖达对这句话的疏解是: ②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上云进德,下复云进德;上云修业,下复云居业

也谈现代汉语词缀的判定

也谈现代汉语词缀的判定 于 秒y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 133002) 摘 要:词缀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现象,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结合普通语言和汉语自身特点,从形式和意义上分析了前贤们提出的关于词缀的判定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词缀形式上的判定标准是一种原型范畴,定位性与标志词性是词缀的典型特征,应把意义虚化的说法改成 脱离本义 。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缀;定位;标志词性;原型范畴 中图分类号:H 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572(2005)06!0063!03 词缀是汉语中重要的一种构词手段,由于其本身是模仿形态语的词缀理论而提出的,因而学界在实际研究中对词缀的判定存在着很多分歧。各家判定标准颇不相同。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可见,词缀在现代汉语中的复杂程度。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收集前贤们所列举的有争议的和没有争议的词缀共318个,把这318个词缀(暂时先都认为是词缀)放到前贤们提到的各种判定标准中去,一个一个加以验证来发现问题,同时运用认知上的原型理论加以解释。 一、词缀的判定标准 下面就从普通语言学与汉语自身特点结合的角度来一一验证前贤们提出的关于词缀的判定标准。 前贤们基本上都从意义上、位置上、标志词性上、能产性上、语音强弱上来判定词缀的。 1.意义上:学界一般都把意义虚化作为词缀的重要的判定标准。认为意义虚化的才是词缀,完全虚化的是纯词缀,未完全虚化的是类词缀。但是,学者们也认识到,意义虚化不好把握,到底虚化到何种程度才算词缀呢?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指出: 后缀有时有具体意义,即语义价值##前缀也可以起这种或那种作用,但是我们的语言使它具有语法功能的很少## ? 马庆株(1995): 汉语构词法以复合为主,词缀发育的成熟程度不一,语素义项很多,分合难定,汉字又往往使人望文生义,使得语素和语素中的音节这两个平面之间的界线不清,对意义的认识还往往因人而异,这些因素就使得词缀的确定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语义虚化很难用来作为判定词缀的必要条件,相反地倒是意义实在也不妨碍一个语素成为词缀。 y 有人指出虚化就是指泛化类化,比如, 网吧 的 吧 由最初的 酒吧 义泛化成 能提供某种 服务的小型室内场所 。故此 吧 的意义虚化了。可是, 吧 虽然意义改变,但意义还是实在的,仍!63!2005年 第6期 辽东学院学报 第7卷 总第45期 N o .6.2005 J OURNA L O F L I AODONG UN I VER SI TY V o.l 7,Su m N o .45 y ? y 收稿日期:2005!10!16作者简介:于秒(1979!),男,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2003级研究生。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2,262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中国语言学报&第6期,商务印书馆,1995,52-53

现代汉语的词缀问题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改卷教师: 学号:106020230 姓名:黄文振得分: 关于现代汉语词缀问题的思考 一、什么是词缀 下面比较各位学者对词缀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另有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 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义, 又叫词缀。”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做词缀。”胡裕树《现代汉语》:“词缀是附加部分,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认为:“语缀(词缀)就是语义上完全虚化的不独立语素即黏着语素, 它不仅是词根的附着成分, 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的附着成分。”张静《汉语语法问题》认为“词缀是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意义的词素, 这种词素很抽象, 永远不能以原义独立成词, 构词时位置固定,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前, 有的只能放在词根之后。” 各位先生对词缀的定义还有分歧,但在位置固定和意义虚化这两点上看法一致,所以有必要对词缀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词缀的性质 (一)词缀的位置固定。 许多学者对词缀进行过研究,对词缀的性质,怎样鉴别都有一些分歧,但在词缀位置固定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说:“词缀都是定位语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语素,我们都不把它看成是词缀。”朱亚军认为:“词缀必须是定位的虚词素,它只能放在其他词素之前或之后, 如…老?、…阿?、…初?、…儿?、…子?、…头?等。表示实在意义的词素在构词时,其位置灵活多变,既可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前,也可以出现在其他词素之后。”例如“自”,既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前,如“自爱、自救、自杀”,又可以在另一语素之后,如“私自、独自、擅自”,都是“自己”的意思,可见“自”不是词缀。例如前缀“阿、老”,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前;后缀“子、儿、头”,也不单独成词,永远附着在词根语素之后。 (二)词缀的意义虚化。 虽然一直以来将意义的虚化作为判断词缀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但意义虚化的程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带有很大主观性,这就造成了各家对是否将意义虚化作为词缀的判定标准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分歧。马庆株、杨锡彭、胡裕树等学者都不否认词缀含有一定词汇意义,认为词缀不一定意义完全虚化。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的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标准。向烈认为意义虚化是词缀的主要特征,它只表示次要的理性意义、感情色彩或附加的语法意义。朱德熙先生也认为词缀与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关系,我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只有从严定义词缀,将意义完全虚化作为判定词缀的一个必要条件,才能排除主观性,正确识别词缀,减少当中的不确定性。 (三)词缀是附加式合成词的构词成分,是语法平面的一个构词法单位,不能归入基本复合结构类型。

初中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记单词

初中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记单词 auto- 自,自动/automation自动化ac-,ad-,af-,ag-,al- 向,加强/accord依照,affect影响anti- 反,防止 /antitank反坦克的 be- 在,使/beside在……旁,befall降临(于) bi- 双/bicycle自行车,bisexual两性的 co- 共同,互相/cn- exist共存 com-,con- 共同,加强/combine联合,confirm使加强de- 离,加强,降/detrain下火车,depicture 描述 dif- 分开,否定/differ差异,difficult困难dis- 否,离,安全/disallow不准,disroot根除,disarrange搞乱en-,em- 在内,用于,使/encage关入笼,embed使插入in- ,im-,il- 无,向内,加强/incorrect不正确,impulse冲动inter- 在……间/international国际的 kilo- 千/kilometer千米micro-微/microbe微生物 mini-微小/minibus小公共汽车neg-不,非/neglect忽视,negate否定 non- 不,非/nonparty非党派的ob-, oc-,op-越过,包围,逆反/object目标,oppose反抗out- 在外,除去/outlaw逃亡者,outroot根除 over-超出,反转/overweight超重,overthrow推翻per-贯通,遍及/perform 完成,perfect完美的 post-在后/postwar战后的,porstern后门pre- 在前/preface前言 pro- 在前,拥护/prologue序言,pro- American亲美的re- 重复,相反/recall回忆,react反应se-分离/separate使分离,select选出sub-,suc-,sug-在下,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研究

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研究

————————————————————————————————作者:————————————————————————————————日期:

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研究-汉语言文学 现代汉语方式范畴研究 王丽彩 摘要:动作的“方式”是谓语动词的重要语义角色,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动作的方式范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1.方式范畴的研究历史;2.方式范畴研究的重要课题;3.目前方式范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还提出了方式范畴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义范畴方式范畴 一、引言 跟谓语动词有关的语义成分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学者关注的热点,在格语法理论的背景下,谓语动词的主要论元“施事”“受事”等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结果”“目的”“工具”“材料”“方式”等在结构主义理论中没有引起注意的语义论元。 谓语动词的方式成分提出得较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动作行为的“方式修饰”、方式的指代等涉及到动作方式的问题。真正把“方式成分”当作句法结构中的语义角色,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格语法理论在中国的引入,人们由此提出动作有“方式”这样一个语义格。动作的“方式修饰”虽然提出得很早,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方式成分的研究才在句法组合中展开,开始关注“方式宾语”“方式主语”等,但是研究得较少。其实动作的方式成分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从方式成分的研究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对方式成分的研究作一个梳理与评述。 二、研究历史简述

学界对方式范畴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是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对表示方式范畴的语法形式的发现:王力(1943,1985)在“副词”一节中分析了“方式修饰”,在联结词一节中讨论了“以”字及其关系位系用来表示方式修饰的,另外还讨论了方式的指示。吕叔湘(1942,2004)在《中国文法要略》里论述的凭借补词也包括方式状语。丁声树等(1961,2002)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谈到动词的修饰语里有一类是描写方式或状态的。从形式上描写了这一类修饰语的特点,“大多数是全部或局部叠字的,或是由并列的同形结构构成的,大概都带‘的’字”。 从上面的研究回顾可以看出,人们对方式范畴的研究一开始是跟“修饰”联系起来,把方式这个语义语法范畴和句法上的状语联系起来。这个研究思路客观上导致了方式状语提得比较早,方式宾语和方式主语等没有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对象。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由于受到配价语法、“格”语法理论的影响,学者们提出了方式宾语、方式格。马庆株(1987)提到方式宾语是名词性宾语的一个语义类别。孟琮等(1987)把名词性宾语在语义上分成14类,方式宾语是其中的一个语义类。方式宾语表示“用某种方式进行”,方式宾语的形式特点是,一般都可用“用”把名词提到动词前面。提前后,名词往往变成定语,后面加上“方式”或类似的词语。例如“唱A调→用A调唱”“存活期→用活期的方式存”。 鲁川、林杏光(1989)从系统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格系统。共6个上位格,18个下位格,即:主体(施事、当事、系事)、客体(受事、结果、对象)、邻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部分试题两套word版本

《现代汉语》试卷(A卷) 一、填空:(15分) 1、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和意义,可以把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 大类。 2、量词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类。 3、连词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 4、短语的主要内容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疑问句可分为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复句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8、夸张包括扩大夸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9、对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0、短语主要有三种组合方式: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 ____________,第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形容词短语就是以____________的短语。 12、固定短语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选择复句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4、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 ____________词、____________词、____________词。 15、层递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语法: 2、短语: 3、主谓句: 4、修辞: 5、独立语: (8分) 1、蝙蝠 ..是在.夜间飞行,捕捉 ..飞蛾和蚊子的。它无论怎么 ..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 西,即使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地绕开。 2、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摸进“三九一”高地下面 ..的山坳,潜伏 ..在 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3、它没有婆娑 ..的姿态,没有 ..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 ..你要说它不美。但是它伟岸 .., 正直,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 ....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8分) 1、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2、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 3、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4、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5、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研究初探 一引言 1.1 研究目的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词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词缀这一概念是从西方语言学概念中引入的,是汉语合成词的构词形式之一,一直作为一种不太重要的构词方式,作为一种附庸而存在于其构词法体系中,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中国的语言学家的足够重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词汇层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词汇层里的构词法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中,由于汉语的类推作用而导致新词的批量产生,是近年来新词创造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某一词素和其它词素的搭配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词群,用以指代或描述一类事物和现象,从这些新词的构成方式看,表现出一种“类词缀”大量涌现的迹象,这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并有多篇文章和著作对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和研究,但是,这些大量涌现的“类词缀”是否真的具有我们普通语言学里提到的“词缀”的资质?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样一种现象?研究者的看法却存在诸多分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词缀概念,在汉语语言学的规律基础上,结合汉语本身实际情况,对新出现的“类词缀”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描述,进一步的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对现代汉语词汇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汉语语言规律,为汉语语言的运用和发展服务。 1.2 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对汉语的性质进行深入的认识,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构词法的发展变化。汉语一向被视为孤立语的典型代表,但其成分并非都是单一的,其现象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近年来汉语词缀和类词缀都不断增多,汉语表现出一些粘者语的特点,这种看法是否符合汉语实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二)有助于理清当今语言学界对汉语词缀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一直以来,

(完整版)(完整版词根词缀)有了这个根本不用背单词分解

Tips: 1. 黑体字单词多为较难单词 2. 带#号词根为较难词根 3. 带*号为重点词根 4. 写黑体字单词为重点单词 5. 某些初中或极简单单词未标注中文意思。 act,ag=act 行为,行动 action(act+ion)active (act+ive) activity(act+ity) actor actress actual实际的,具体的(做出来的)actually practice 练习,实践,实习(pr提前+act行动)practical react 反应(re相反+行为=反过来行为)reaction transact交易.交流(trans从一点到另一点+行为)transaction interact交流,沟通,交换(inter彼此之间+act 行为)interaction agency 机构,公司,团体(ag做事情+ency表名词=做事情的地方)agent 代理人,经纪人,助手(ag做+ent人)agile灵巧的,灵活的(ag行动+ile反复的=能反复行动=灵活的)agility agenda议程,事项(要做得事) alter, ali= to change, 表示“其他的,改变状态” alter 变更,收变alterable 可收变的(alter+able 能…的)alternation交互,交错(alternate+ion)alternative二者择一(的)(来自alternate 交替,交替选择的方法)alien外国的,外来的,陌生的(ali+en 表形容词或名词意思为地方→其他地方的→外国的,外国人的)alienate疏远(alien 外国的+ate→把别人当外国人→疏远)alienation #amb=round(来来回回,反复.循环) ambiguous模糊的,歧义的(也就是反复不清楚的意思)ambitious有野心的,有抱负的(amb来回+it走+ous反复=为了一个目的反复来回走,来自古希腊有志于选举的人的选战策略)ambition ambulance 救护车,野战医院(来回反复的开) #ani=live 近义词根:viv/bio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现代汉语主要修辞方法 修辞是为了使说话增强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又称辞格、辞式。修辞格就是语言在长期运用过程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和表达功能的修辞格式。有的修辞格有鲜明的形式特征,有的则在表达功能上独具特色。 一、比喻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典型格式:甲像乙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典型格式:甲是乙如:(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只出现喻体。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用了“像”或“仿佛”等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 (1)比较句不是比喻句:他长得像他父亲。 (2)举例句不是比喻句: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像张丽把积蓄的零用钱寄给了灾区人民,王倩主动地每天到医院里为刘玲补课…… (3)疑断句(猜度或不确切的判断)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 二、比拟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比拟的作用:感情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三、借代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叫借代。借代有多种形式。如: 1.部分代整体:我们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 2.具体代抽象:我们不要多费口舌 ..了。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4.特征代本体:一队红领巾 ...唱着山歌飘下来。

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全集)

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全集) 第一部分通过词缀认识单词 (常用前缀一) 1、a- ①加在单词或词根前面,表示"不,无,非" acentric 无中心的(a+centric 中心的) asocial 不好社交的(a+social 好社交的) amoral 非道德性的(a+moral 道德的;注意:immoral 不道德的)apolitical. 不关政治的(a+political 政治的) anemia 反常的(a+nomal 正常的+ous) ②加在单词前,表示"在…,…的" asleep 睡着的(a+sleep 睡觉) aside 在边上(a+side 旁边) ahead 在前地(a+head 头) alive 活的(a+live 活) awash .泛滥的(a+wash 冲洗) 2、ab-,abs-加在词根前,表示"相反,变坏,离去"等abnormal 反常的(ab+normal 正常的) abuse 滥用(ab+use 用→用坏→滥用) absorb 吸收(ab+sorb 吸收→吸收掉) absent 缺席的(ab+sent 出现→没有出现→缺席的)

abduct 诱拐(ab+duct 引导→引走→诱拐) abject 可怜的(ab+ject 抛→抛掉→可怜的) abstract 抽象的;心不在焉的(abs+tract 拉→被拉开→心不在焉)abstain 戒绝(abs+tain 拿住→不再拿住→戒绝) abscond 潜逃(abs+cond 藏→藏起来→潜逃) abscind 废除(abs+cind 剪切→切掉→废除) abscise 切除(abs+cise 剪→剪掉→切除) abstinence 节制;禁欲(abs+tin 拿住+ense→不在拿住→戒除,禁欲) 3、ab-,ac-,ad-,af-,ag-,an-,ap-,ar-,as-,at-等加在同辅音 字母的词根前,表示"一再"等加强意 accelerate 陪伴(ac+company 伙伴→陪伴) accentuate 加速(ac+celer 速度→一再增加速度) accomplish 强制(ac+cent 唱歌→一再唱出→强调) accumulate 积累(ac+cumul 堆积+ate→堆积起来→积累)accustom 使习惯(ac+custom 习俗→习惯习俗) addict 上瘾,入迷(ad+dict 说→一再说起→对……入迷)additive 上瘾的(addict 的形容词) adduce 引证,举例(ad+duce 引导→一再引导→举例说明)affable 亲切的(af+fable 说话→不断可以说话→亲切) afford 买得起(af+ford 拿出→一再拿出{钱}→买得起) affirm 肯定(af+firm 坚定→肯定)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