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辽代兴中府地域文化多元性

略论辽代兴中府地域文化多元性
略论辽代兴中府地域文化多元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4581555.html,

略论辽代兴中府地域文化多元性

作者:汪妮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9期

摘要:辽代以兴中府为中心的地域,处在南北两大文化圈之间,形成了反映南北两大文

化圈要素的独特的地域文化。辽之前,兴中府地区是中原汉政权与东北少数民族尤以契丹族的交界带;是农牧经济过渡带;也是中原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在此背景下,其地域文化逐渐呈现出多元的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考古资料中显现的多种历史文化继承;民族融合下的多民族文化兼容并蓄。

关键词:兴中府地区;地域文化;多元

中图分类号:K8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13-04

兴中府地区(今朝阳地区)可谓历史悠久,殷时属孤竹国,春秋时为山戎所占,两汉则属辽西郡,三燕时在此建龙城县始定都于此。后隋文帝平定高保宁之乱在此设州即营州,唐沿隋制设营州都督府。直至辽耶律阿保机时,命韩知古修葺柳城,将所俘奚人和燕人安置于此,后于重熙十年(1041)升为兴中府,成为有辽一代重要城镇之一。探讨、分析辽朝兴中府地区地域文化概况,不仅可以充实辽宁地方史、文化史方面的研究,也有利于对辽朝兴中府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一、辽代兴中府地域文化形成背景

辽代兴中府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多种条件长期综合的结果,现主要从民族分布、经济分布和交通条件三个方面论述。从民族分布看,其所在地自古至辽皆是极为特殊。隋唐以前是中原汉政权与东北少数民族尤以契丹族的交界带。《新唐书·契丹传》在描述契丹的地理位置时“东距高丽,西奚,南营州,北靺鞨、室韦。”《隋书·契丹传》也有记载:“当后魏时,为高丽所

侵,部落万余口求内附,止于白檦河。”《魏书·库莫奚传》、《魏书·契丹传》、《北史·契丹传》均有相关记载。由此可知,直至辽太祖时期将营州地区划归辽朝版图内,其一直都是濒临中原汉政权,甚至在唐时营州地区就居住有契丹、奚、靺鞨、渤海等少数民族。

从经济分布看,兴中府地区是农牧经济过渡带。据《辽史·地理志》载:“辽国其先曰契丹,本鲜卑之地。居辽泽中,去榆关一千一百三十里,去幽州又七百一十四里。南控黄龙(今朝阳),北带潢水(今西拉沐沦河),冷陉(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高原上的坝后)屏右,辽河(辽河中下游南流河段)堑左。高原多榆柳,下隰饶蒲苇。”可见,历史时期,此地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森林茂盛,适宜农耕与畜牧业。远至唐朝,此地已经是农牧经济过渡带,“唐代河北道的北部,燕山以南已经是农耕地区;燕山以北的桑干河中游和玄水、白狼河流域,就是当时的妫州和营州,是半农半牧地区……这里的半农半牧地区的北界不能距离燕山过远,再北当为游牧地区”[1]。兴中府地区自隋唐时期至辽就居住着契丹、奚、渤海等游牧民族,且据

浅谈地域性格特征

浅谈地域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的形成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基因不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生活环境,生平际遇不同;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里我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归结性格特征与地域之间的密切关系,即地域性格。 地域性格 地域性格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因地域环境、人文和经济发展不同,人的性格也会出现较大差异的现象。但性格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的,发展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区的文化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对当地人的性格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不同地域的人。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的地方才呈现出不同的性格。 影响因素 地理特征 山西是“黄土文化”的代表之一。山西远离海洋,临近黄河,海洋的开放文化对山西人影响微乎其微,而受“黄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因此山西人具有憨厚朴实、相对守旧的性格特点。 广东则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海洋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在临近海洋的地区生活,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海上航行交流的机会很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多。这样就形成了广东人容易包容和接受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 山东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一边伸向太平洋,另一边伸向黄河,受“海洋文化”和“黄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它处于南方和北方的过渡地带,所以山东人具有南方人和北方人双重的性格特点。一方面精明能干,另一方面豪爽冲动。 历史文化 一个地区的人性格同一性,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才形成的。一个地区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文化对人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满族等游牧民族多生活在中国东北,游牧生活要求他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近乎野蛮的性格。游牧民族能歌善舞,鲁莽冲动,又很讲义气,这些性格特点流传下来,影响着现代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的性格。 游牧民族很少有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因此他们的民族文化也就很难对南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江浙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沛,人们生活富足安定,就会安心于自家生活。历代皇帝都很青睐江浙居民,因为他们对财政的贡献很大却从不造反。这些历史渊源也造就了江浙人安逸的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受儒家文化影响,山东人伦理道德观念非常强烈而且比较守旧。他们的家族观念比其他地区都要强烈,并且在伦理道德观念尤其是性观念上是非常传统的。同时,受中庸之道影响,山东人从政的很多,人也很精明。 生活方式 广东大部分地区都是沿海的,绝大多数人都以打鱼为生。在海上,每天都要经历大风大浪,并且需要很多人合作,这就促使广东人形成了勇敢的性格和极强的团队精神。 北方地区居民大多以种田为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合作,因此,北

世界文化圈和中国地域文化

世界文化圈 文 文化影响典型文化 化范围民族、人种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特征 因素事物 圈 面积最广: 温带海洋 文化深受西方古典性气候早包括西欧、基督教新 西居民普遍西欧,尤其建筑、基督就乳畜生北美、澳大教和罗马 欧使用刀叉是英国的教节庆(圣产文化;西利亚等地天主教 影响诞节)方文化发区 源地以斯拉夫 文化深受圆形穹顶 东民族为主斯拉夫民亮丽的斯 东正教俄罗斯的的东正教 欧的东欧地族拉夫文化 影响堂、芭蕾舞区 深受中国中国旗袍、 人口最多;日本和服、 中国、日古代文化,季风气候东居民普遍朝鲜高腰本、朝鲜半佛教尤其是儒造就本地亚使用筷子长裙、蒙古岛、蒙古家思想和区稻米生 袍等服饰 汉字影响产文化 文化印度、巴基 民族、语 言、宗教复斯坦、尼泊泰姬陵、印 南多种宗教受古印度杂,相互之尔、孟加拉印欧语系度舞蹈、纱 亚混杂文明影响间有长期国、斯里兰丽服饰 的文化交卡等 流与冲突 佛教和伊 东 中南半岛、斯兰教,菲受中国、印柬埔寨吴 多元文化, 南律宾信奉度、欧美影哥窟、印度马来群岛丰富多样亚天主教为响婆罗浮屠 国教 圆顶尖塔 伊 伊斯兰教;清真寺,虔 典型的伊中亚、西阿拉伯民热带沙漠诚的穆斯

斯伊斯兰教斯兰宗教亚、北非族气候、终年林;阿拉伯 兰文化圈 炎热干燥长袍(防日 晒、风沙) 非撒哈拉以 黑色人种班图和苏 崇尚自然, 神秘宗教、 南非洲地多信奉原原生态崇尚自然 洲为主丹语系粗矿舞蹈区始宗教 墨西哥金 拉 墨西哥及西班牙语;曾是西班字塔、阿根 西葡文化 丁廷探戈舞、其以南的葡萄牙语天主教牙、葡萄牙与本地文美巴西桑巴美洲地区(巴西)的殖民地化相交融洲舞和狂欢 节太平洋中 的波利尼 太西亚、美拉马来—波崇拜神灵,平尼西亚、密利尼西亚后该信基洋克罗尼西语系督教亚三大群 岛崇拜神灵, 擅长航海,后该信基 土风歌舞督教

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酒店设计是一种商业文化设计的类型,如同文化场所、交通场所、办公场所、医疗康复场所,均是一种社会的需求,即是文化,则有其文化的属性。文化本身是一种庞杂的概念,其广义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所获得物质精神生存能力和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一切意识形式。而今的酒店,早以不是以往行旅所代替步途中转的客栈、驿站,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类别,如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中心酒店、开展各种大型会务活动的会议型酒店、为广大商务人氏所提供的商务性酒店、为诸多观光旅游者所提供的度假性酒店、为长期客人所提供的公寓性饭店以及各种交通类型的酒店如汽车旅馆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人员也随之有不同的要求。 如今世界上,饭店不仅具备着繁多的类别,其等级也有严格的划分,如欧洲的饭店有三个等级。它的四星级饭店通常有餐厅及酒吧;三星级饭店可能有;二星级饭店大多数没有餐厅及酒吧;一星级饭店没有餐厅,但有欧陆式早餐供应。而国际上多数国家则采用国际AA 饭店集团编印的国际五星级饭店标准及要求,将商业性酒店分为五个星级的标准,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成功的酒店设计不仅是满足其使用的功能的需要、设计新颖,更重要的是具备其不同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现今在国际主义的设计思潮的影响下已经使诸多地域及不同的民族具有了同一张面孔,这是极其悲哀的,如同国内的许多设计师将现代主义、极少主义、高技术主义信奉为设计原则,这是一种极错误的趋势。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正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所遗留的文化而造成世界的多样性。故而从这一点上来讲,越具有地域性也越具有世界性。而酒店的设计从功能上是满足使用,这是与国际必须接轨的,换句话说,也是具有同国际相同的规范、相同的标准,以满足不同国度及不同民族的消费权及使用权,而酒店的精神取向及文化品味则因考虑地域性及文化性的区别,我认为,这是一个酒店的成功所在。 一、地域性所谓设计的地域性(regionalism或location),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地域性在某种程度上比民族性更具狭隘性或专属性,并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由于许多极具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及艺术品均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即使是在以往有限的交流和互通下其同化和异化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而其可识别性是非常明确的,譬如同是刺绣品,湘绣和苏绣则相去甚远。

巴蜀地域文化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巴蜀地域文化试题 2012年1月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列举题(每题5分,共30分) 1. 请简述什么是四川路。 答:公元1001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北宋政权将巴蜀故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至此"四川"正式得名。 2.请列举四川从古到今的6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答:司马相如《子虚赋》、《天子游猎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蜀道难》等;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郭沫若《女神》、;巴金《激流三部曲》、《随想录》;沙汀《淘金记》;艾芜《南行记》;周可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3. 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南征、北伐。 4.请列举15处四川的风景名胜古迹。 答: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黄龙溪、金沙遗址、大足石刻、乐山大佛、三星堆、瓦屋山、碧峰峡、白龙宫、龙池风景区、黄龙寺、剑门蜀道、蜀南竹海、四姑娘山、武侯祠、稻城、卧龙保护区、蒙山、海螺沟、杜甫草堂、罨画池、沪沽湖、望江楼、米亚罗、西岭雪山、九寨、贡嘎山、天台山、西岭雪山、白龙湖、诺水河、龙池、二滩、海螺沟、合江佛宝、盐亭高山、剑门关、七曲山、广元天台、二郎山等。 5.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答:落下闳(大约公元前156~前87年),中国西汉著名的民间天文学家,字长公,巴蜀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4年),为了改革历法,征聘全国文学家。落下闳经同乡谯隆推荐,由故乡来到京城长安。改革历法的工作由太史令司马迁主持。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落下闳、邓平的改革方案,并由落下闳进行运算工作,于公元前104年制定出一部新历。新历已具备了气朔、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内容。它首次提出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的原则和135个朔塑月中有23个食季的食周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方法,为后世历法的树立了范例。新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汉武帝决定采用新历于地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太初历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差异 摘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世界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关键字:地域文化差异 正文:由于世界各地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组合不一样,也导致地域文化的差异。 一.对“地域文化”一词的理解 地域是由于人类对时空地域由于是人类对时空,人类活动因素,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的综合认识。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人化、非自然化,使人对自然的改变。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自身(主观世界)和外部物质世界(客观世界)的改变;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对自身(自然人)的改变。更为广泛地说,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不同的地域,存在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例如:中国的四合院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 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如中国的南北文化景观,日本的防震建筑设计,瑞士的滑雪等。 人类文化的符号系统是语言和文字,文化的人群载体是种族、民族。人种可分为三种,即蒙古利亚人种、尼格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种族的差异是由于地域不同所造成。同样在地域不同的影响下,宗教、语言也存在着差异。例如中国的南北差异。在中国,很多地域文化都与南北地域相关,比如:南辕北辙、南征北战、南来北往、南下北上等。中国的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在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南北差异主要表现在自然,体质,语言,性格,文艺,饮食,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自然差异:北方气候水热比南方要少。北方体质高胖,南方体质矮瘦。性格,北方粗犷豪爽,南方细腻柔和。总体而言,方言文化、饮食文化、民间信仰、民间建筑在不同的地方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长期自然条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 三.地域文化存在的原因 为什么世界会产生那么多不同的地域文化呢?这个原因很多,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别是在以前交通条件不便的情况下面,不同的自然环境,它所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就很难消逝,

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性 来源:论文网编辑:liuyun 日期:2010-06-01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时代特征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内容简介 何教授在节目中分别阐述了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 关于建筑的地域特征,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从广义上来讲,建筑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 关于建筑的文化性,何教授认为,建筑具有双重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它既是技术产物,又是艺术的创作。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 关于建筑的时代性,何教授认为,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

处的时代的实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 何教授还认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正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建筑的三性,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创作具有特色的建筑。 另外,在节目中何教授还就三种特性分别分析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 全文 我本人是从事建筑设计的,就是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建筑师,当然我在高等学校里面是带研究生,就是把设计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的。所以,这几年,特别这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建筑的创作活动,从我搞了这么多工程里面,我深深体会到,要把建筑与文化这个问题谈清楚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从事具体设计人员,我只能够先把我这几十年来的一些创作体会跟大家谈谈,最后呢也想通过做的一些作品,做一点说明。 大家都知道,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带来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而担心忡忡。而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处在这个时间里边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但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准备不够,也深深感觉

《地域文化》考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 d)。(2分) ?A、自然崇拜B、祖先崇拜C、图腾崇拜D、神灵崇拜(2/20)、“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c)。(2分) ?A、第五步B、第八步C、第七步D、第六步 (3/20)、“自梳女”是(a)地区的一种奇特婚俗。(2分) ?A、珠三角B、东江地区C、海陆丰D、韶关 (4/20)、广东( c)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2分) ?A、汕尾B、珠海C、南沙D、澄海 (5/20)、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a )。 (2分) ?A、姓氏标志B、家族标志C、行业标志D、籍贯标志 (6/20)、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 a)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2分) ?A、丑生B、武生C、花旦D、小生 (7/20)、根据专家的观点,“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b)。(2分) ?A、两汉时期B、明清时期C、两宋时期D、唐宋时期(8/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b )代。(2分) ?A、秦B、宋C、唐D、汉

(9/20)、妈祖圣诞,也称“天后诞”,是在农历(a )举行。(2分) A、三月二十三日 B、三月二十六日 C、三月二十五日 D、三月二十四日 (10/20)、2007年,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项目是( c)。(2分) A、客家围龙屋 B、广州西关大屋 C、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D、潮汕百凤朝阳 (11/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 b)。(2分) ?A、第一步B、第四步C、第三步D、第二步 (12/20)、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 d)。(2分) ?A、青徐流人B、乌衣南渡C、司豫流人D、衣冠南渡 (13/20)、在( d)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2分) ?A、广府民系B、岭南少数民族C、客家民系D、潮汕民系 (14/20)、文白异读是( a)的特色。(2分) ?A、潮汕话B、壮侗语系C、广府话D、客家话 (15/20)、岭南画派“岭南三杰”指的是( c)。(2分) ?A、高剑父、高奇峰和关山月B、高剑父、高奇峰和林风眠C、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D、高剑父、高奇峰和黎雄才 (16/20)、珠江三角洲沿海居民所说的“黑胶绸”,实际是指()。(2分) ?A、夏布B、竹布C、薯莨布D、蕉布 (17/20)、在广州茶楼饮茶,注重的是( d)。(2分)

2018年电大地域文化考题及答案题库及答案

地域文化 1. 巴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巴地萌发的、经过漫长历史溶进的逐渐形成、发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 2.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3. 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 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 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 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 7. 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 《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一位姓巴,名务相的巴人酋长与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竞争部落之长,通过投剑、泛舟于水两件事情令人信服地当上了部落首领,大家推为·癛君。 11. 后世多以的板楯蛮、槃瓠、癝君后裔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2.巴渝歌发展为《竹枝词》,又经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改造和身体力行的创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 13.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其东西长约470 公里,南北长约450 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 14. 巴渝文化精神卓然瞩目,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便是它的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5. 1937 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16. 雾季期间,日机轰炸大大减少,1941年10月到1944年6月,“文工会”团结所有在渝的戏剧工作者,连续3年开展了震惊中外的雾季大公演。 17.1938年“七。七”周年纪念日,重庆民众歌咏会、中华歌咏会、青年歌咏社与青年剧社、怒吼剧社等14个团体联合举行火炬游行,高唱《大刀进行曲》、《祖国进行曲》,高呼救亡口号,雄壮宏亮的歌声与震天动地的口号声交织在一起,动人心魄。 第 1 页共22 页

浅议民歌的流传地域性特征

浅议民歌的流传性地域性特征 陈仓高中杨树叶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着丰富的民歌。民歌是人们群众自发性的口头创作,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民间艺术家不断加工创作,有所发展变化。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民歌,随着狩猎、祭祀、活动的产生,就产生了音乐。民歌是一综合词,它包含歌和谣,他们之间有时是相通的,有时是分开的。我国的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民歌有地域性、传承性特点。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性山歌 音乐的起源有劳动起源说、异性求爱说、游戏说、模仿说、天性说、梦幻说、语病说、灵性说、情欲说、美感说等等。我国民歌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亦称十五国风。早在黄帝时代流传着一首原始猎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记载。他再现了原始人制作弓箭、捕猎禽兽的场面,是原始人生产行为的艺术概括。其歌词质朴、明快、富于节奏感。 《人民音乐》1987年1期上发表了冯光钰先生的著文,文中指出:“事实上民歌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船工号子、打夯号子、安云号子等劳动歌曲,伴随着人们的劳动生活的,而民歌中为数甚多的情歌,则大多数是男女青年说爱时的歌曲,婚丧嫁娶一类的内容的风俗歌,是民间红白喜事中常见的歌唱活动,一些民间歌舞曲和小调常是生活在各种民俗节日演唱,与群众的娱乐活动有密切关系,至于摇儿歌(摇篮曲)是一种抒发母爱的歌唱等等。由此可见,如果研究的目光仅限在民歌“起源于劳动”的范畴,就难免产生简单的分歧,很可能将上述许多民歌排斥在“民歌:”之外,把理论研究凝固化或者从概念出发,做简单画的阐述必束缚民歌研究,也难以揭示民歌艺术的本质规律。“ 我国的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民歌里,人民倾注了他们的感情,他们的忧愁和悲苦,以及它们的欢乐。它是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人民的心声,是“打开人类心灵的钥匙。” 一、我国的民歌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其简明

世界地理文化圈+中国地域文化整理

地理文化圈整理 【世界文化圈】 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

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酒店设计是一种商业文化设计的类型,如同文化场所、交通场所、办公场所、医疗康复场所,均是一种社会的需求,即是文化,则有其文化的属性。文化本身是一种庞杂的概念,其广义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所获得物质精神生存能力和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一切意识形式。尔今的酒店,早以不是以往行旅所代替步途中转的客栈、驿站,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类别,如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中心酒店、开展各种大型会务活动的会议型酒店、为广大商务人氏所提供的商务性酒店、为诸多观光旅游者所提供的度假性酒店、为长期客人所提供的公寓性饭店以及各种交通类型的酒店如汽车旅馆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人员也随之有不同的要求。 如今世界上,饭店不仅具备着繁多的类别,其等级也有严格的划分,如欧洲的饭店有三个等级。它的四星级饭店通常有餐厅及酒吧;三星级饭店可能有;二星级饭店大多数没有餐厅及酒吧;一星级饭店没有餐厅,但有欧陆式早餐供应。而国际上多数国家则采用国际AA 饭店集团编印的国际五星级饭店标准及要求,将商业性酒店分为五个星级的标准,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成功的酒店设计不仅是满足其使用的功能的需要、设计新颖,更重要的是具备其不同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现今在国际主义的设计思潮的影响下已经使诸多地域及不同的民族具有了同一张面孔,这是极其悲哀的,如同国内的许多设计师将现代主义、极少主义、高技术主义信奉为设计原则,这是一种极错误的趋势。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正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历史时期所遗留的文化而造成世界的多样性。故而从这一点上来讲,越具有地域性也越具有世界性。而酒店的设计从功能上是满足使用,这是与国际必须接轨的,换句话说,也是具有同国际相同的规范、相同的标准,以满足不同国度及不同民族的消费权及使用权,而酒店的精神取向及文化品味则因考虑地域性及文化性的区别,我认为,这是一个酒店的成功所在。 一、地域性 所谓设计的地域性(regionalism或location),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地域性在某种程度上比民族性更具狭隘性或专属性,并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由于许多极具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及艺术品均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发展演变而来的,即使是在以往有限的交流和互通下其同化和异化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而其可识别性是非常明确的,譬如同是刺绣品,湘绣和苏绣则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代所形成的文化和民俗及文物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时间段所造成的。正如我们所看到同是吴地的家具明与清差别是很大的。 而地域性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 正由于上述的因素,才构架出地域性的独特风貌。在现代设计中,体现地方主义特色的设计师大有人在。早在战后的日本现代建筑中已得到体现,丹下健三的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纪念公园、香川会所的设计,都以及广泛吸收了日本当地的民族、民俗建筑动机,比较早地体现出地方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后一系列日本当代建筑家的作品,都有类似地探索趋向。地方主义不等于地方传统建筑的仿古、复旧,地方主义依然是现代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在构造上都遵循现代的标准和需求,仅仅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的动机而已。 对地方主义所倡导的设计基本有四个途径: 1、复兴传统风格设计(reinvigorating tradition) 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振兴民俗风格”,或者“振兴地方风格”(evoking the vernacular)手法。其特点是把传统、地方建筑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持下来,加以强化处理,突出文化特色,删

地域文化的特点

什么是地域文化,它具有哪些特点, 第一,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行政区域的相对独立性,使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具有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地有一地的特点,如汉文化、关陇(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松辽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 第二,地域文化形成过程的长期性。中华民族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各地的文化形态也在几千年演化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大多地域文化的命名就是源于二三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名如上述的“秦”、“巴”、“蜀”、“荆”、“楚”、“吴”、“越”等,这些诸侯国虽然不存在了,但作为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延续了下来,长期影响着这个地区的人们。 第三,地域文化具有相互渗透和包容性。任何形态的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尤其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统一政权,各地人群的相互流动,自然使文化习俗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作为宗主区域的文化,自然就包容了外来的文化;尤其在几个文化区域的交汇地带,更形成了兼具几种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文化,如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就兼有北部的关陇文化、西部的氐羌文化、南部巴蜀文化、东部的荆楚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汉文化。第四,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作为大概念意义上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别处的不一样。什么是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珠江系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珠江系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又是当今岭南文化的主体。 明清之际,岭南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岭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南方文化。岭南文化形成后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

中国地域文化教案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教学目标】 识记:中国区域文化的名称与分布 理解:根据景观图片说出其所属文化圈,以及依据。 【教学重点】中国各个地域文化在饮食、服饰、农业生产、民居和文艺等方面不同的特点与差异、理解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对中国各地域文化不同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对中国各地域文化不同表现的影响。 【基本知识梳理】 自然环境 形成条件 历史发展 10大文化区 中 国 地域 中国地域文东北黑土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草原 新疆荒漠—绿洲 青藏高原文 四川盆地文化 云贵高原文化 江南水乡文化 华南妈祖文化

自然环境:长江入海口,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形成条件历史积淀:开埠早 海派文化中国沿海和内陆文化的整合 文化的整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整合 文化的特点: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积极进取、永不止步 【教学思路与学生活动设计】 一、江南水乡文化与华北平原文化的比较

二、东部文化与西部文化的比较

江南水乡文化大 米、 蔬 菜、 鱼类 棉、 丝绸 稻、 橘、 茶、 桑、竹 白墙黑檐楼房 汉江南 丝 竹、 评 弹、 越剧 华南妈祖文化米食三季 稻、荔 枝、香 蕉、椰 子、橡 胶 汉 族、 壮 族、 黎 族、 高山 族 粤 剧、 崇拜 海 神、 敬奉 妈祖 四川盆地文化麻辣水稻、 小麦 吊脚楼汉泼辣 的川 剧、 成都 平原 的休 闲文 化 云贵高原文化西南 少数 民族 服饰 烟、 茶、酒 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少数 民族 最多 少数 民族 歌舞 (傣 族泼 水 节、

达标测试 【基础题】 1、以吊角楼为典型的传统民居的地区,其地域文化景观是-------------- () A.江南水乡文化B.华南妈祖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D.四川盆地文化 2、最能反映我国地域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区是-------------------------- () B.华北平原文化 B.华南妈祖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D.内蒙古草原文化 3、下列农作物中不适合在江南水乡文化区种植的是-------------------- () C.香蕉 B.水稻 C.茶 D.柑橘 4、云南石林主要分布的文化区是-----------------------------------() A.江南水乡 B.华南妈祖C.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 5、青藏高原文化区的特点是----------------------------------------

《地域文化》 期末填空题(有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填空题(有答案)这里所提供的只是一些帮助复习、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的题型模式,同学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全面复习,灵活掌握,学会举一反三,才能完全把握课程考核内容。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 2.5%的面积为( 山地 )和(丘陵 )。1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18 3.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北)和(南)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20 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自治州)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92+24 5.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贵州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26 6.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治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35 7.贵州省2011年末总人口为(4238.44)万人,人口密度为(240.55)人/平方千米。66 8.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68 9.目前铜仁市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自治县。毕节市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 )自治县。77

2017电大巴蜀文化地域文化3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得分:50 1. ()是中国佛教最大的宗派,其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o E A.禅宗 C B.密宗 C c.华严宗 C D.净土宗 满分:5 分 2. 在播种技术方面,从汉代开始,不属于巳蜀地区的播种方法的是()。 C A.撒播 E B.散播 C c.点播 C D.条播 满分:5 分 3. 在中国民族发展的早期历史上,巴和蜀一样,是一支活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民族。最早记载巴人事迹的古文献是()。 C A.《诗经》 C B.《周易》 C C.《巴国志》 E D. 《山海经》 满分:5 分 战国时期绘画中有一?件十分值得注意的作品, 即四川成都出土的()o该壶 4. 分为三层,描写采桑、宴饮、奏乐、弋射、渔猎、水陆攻占等场面,它几乎囊括了战国时代最重要的社会生活,且采取横式构图,把不同的时空的情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也给汉代绘画以很大影响。

C B.《水陆饕餐纹壶》 E c,《水陆攻占纹壶》 C D.《水陆夔龙纹壶》 满分:5 分 5. 唐贞观九年,四川遂宁(一说在中江县)()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中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的诞生,据称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书院。 C A.太元书院 E B.张九宗书院 C C.南阳书院 C D.竹林书院 满分:5 分 6. 公元907年,王建在成都建立了()政权。 E A.前蜀 C B.成汉 C C.蜀汉 C D.后蜀 满分:5 分 7. ()的《登幽州台歌》完全摆脱六朝绮靡余风,恢复魏晋风骨。 E A.陈子昂 ° B.李白 C C.杜甫 匚D.温庭筠 满分:5 分 8. 1835年,在今四川自贡市境内,钻出了井深1001.42米的(),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C A.矮海井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许丽娟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了解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表现。 2.综合思维:分析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城镇景观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理资料,分析区域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措施。 4.人地协调观:理解城镇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最近国人被日本援华的医疗物资上的题字给感动了!先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然后是激昂滚烫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chang)!”,后来又来了充满诗意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人把这些诗句放在这时使用,可以说恰到好处,且无懈可击,既表达了捐助的情意,又显示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恰当运用,可谓不失优雅!让我们感恩雪中送炭的同时,也深深被中华文化被用到这样极致而感到惊叹和折服。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这种文化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文化的有关知识,我们上课的题目是《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请大家判断图中的地理事物哪些属于地域文化?黄山云海、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元阳梯田、惠安女服饰。 要判断这些地理事物是不是地域文化,我们先来学习地域文化的概念。 一、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小到一个村,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洲。 2.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 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人类活动)。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惠安女的传统服饰”是不是地域文化。 【案例】惠安女的传统服饰 惠安女是指生活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海边的妇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她们的服饰特征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惠安女的头部被斗笠和头巾包裹得仅露出一张脸,而腰、腹部却暴露无遗,衣服以短袖为主,而大筒裤的裤脚宽达 0.4米。据此,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请说说惠安女的传统服饰特征的形成原因。 地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因素: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惠安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呢? 惠安地处亚热带沿海,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降水多,风力大。在这样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妇女主要从事是渔业生产,就产生了适应此处渔业生产的传统服饰:斗笠(可以遮阳挡雨)、头巾(可以挡风防沙)、短袖(凉爽且便于劳作)、大筒裤(有利于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惠安女的传统服饰是地域文化。 2.惠安女的传统服饰特征说明了什么问题?

全球化_地域性与都市文化研究_以上海为例_包亚明

依人事之律,并在个人修养上下工夫。这样才可能返于中庸。返此道的方法,尤其当效古希腊人利用前古之成绩以为创造,以个人自我之方法,表阐人类共性之精华。不当于科学的及感情的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走捷径的企图。 作为一种具有十足知识理性和历史意识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文学革命的孕育和讨论时期,便有机地介入其中,并成为一种反对和制衡的力量存在。所以说,在中国新文学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在高扬的激进的旗帜下,一直存在着一股保守的文学势力,其中由白璧德及新人文主义所内在驱动的反对新文学的力量占有一定的位置,这一位置的基本形态便是存在长达12年之久的《学衡》,从梅光迪、吴宓、梁实秋到郭斌龠禾、范存忠的文学活动,不难看到摇曳着的白璧德的身影。 梅光迪在前述致胡适的那封信中,表明了他的新人文主义的文学观念和胡适的实用主义的文学革命主张已经公开对垒,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已经超出朋友间的个人争执,实际上已经成为激进与保守的斗争,新人文主义与实用主义信徒之间在中国文学上的较量。在中国文学的历史性变革时刻,个人信念的征程,直接介入了这场伟大的文学革命,成为不可分割的一种互动关系。个人的荣辱得失,也与这种关系密切相连。是时代造就和决定了这一代人的命运。 当胡适向梅光迪表明自己主张“实际主义”(实用主义、实验主义的别个译名)的人生信仰时,梅光迪便在信中也明确打出了自己的“人学主义”(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别个译名)主张,并且与胡适的思想观念明显的格格不入,但表面上又似乎想牵强到一起。 随着胡适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刊出《文学改良刍议》,及陈独秀在随后推波助澜的《文学革命论》,新文学革命运动空前高涨,胡适也借助这场革命的成功,走上舆论与思想界的前沿,成为公众注目的人物。但胡、梅的争论还没有结束。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又在孕育。 “学衡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反现代化思潮的一部分,其文化本位精神上承张之洞、“国粹派”、严复、林纾、梁漱溟、辜鸿铭等著名文化保守主义者。但其语境的错位和文化背景的改变(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已颁布法令,使小学生教材改用白话文),使得他们反抗的话语陷入堂·吉诃德战风车的悲剧境地。面对新文化运动主帅人物的话语霸权,他们陷入了“落伍”和“守旧”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四卷[M].上海:上海 译文出版社,1997年. [2]马西尔.白璧德之人文主义[J].学衡,1923,(19). 全球化、地域性与 都市文化研究 ———以上海为例 包亚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200233) “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变化范式,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替代“现代化”的一种话语和社会想像。全球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政治或社会学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这一文化认同问题与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空间观念上的巨变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今,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发生着影响。反过来,我们作为个人所作出的种种决定,其后果又往往是全球性的;同样,某些地域性现象不仅可以与全球化链条相关联,而且成为全球化渗透到地区性日常生活所必须化身的手段。由于互联网等科技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推动,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在场的东西的直接作用越来越为在时间—空间意义上缺席的东西所取代。于是社会关系被从相互作用的地域性的关联中“提取出来”,在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跨越的过程中被重建。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将这种时间与空间的混杂排列称为“时空分延”(time-space distanci-at-ion),他认为这是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吉登斯不仅看到了全球化是政治与经济两种影响合力推动的进程,而且认为全球化在建立国际间新秩序的力量对比的同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1](P33)。 人们通常将全球性(Globalization)与本土化或地域性(Localization)看成是对立的概念,那么,它们 · 11 ·

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 一、多选题 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 B、木材蓄积量 C、木材产量 D、矿产资源 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 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 B、文化消遣的多元 C、风俗习惯的多元 D、方言词汇的多元 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 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 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 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 B、“尚勇” C、“伦理” D、“道德” 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 B、地方官学 C、乡学 D、私学 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 B、茂陵公墓 C、贞惠公主墓 D、贞孝公主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