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何为糊涂?孔子曰:中庸;老子曰:无为;庄子曰:逍遥;墨子曰:非攻;如来曰:忘我;胡总曰:和谐!世间万事,难得糊涂!祝您节日里幸福得一塌糊涂!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总则

1.1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的先导行业,具有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高就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是各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技术的总体实力标志。按照统计标准,装备制造业划分为七大类:金属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目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产业已经呈现产业聚集、园区承载、“两化融合”发展势头,着眼创建先进装备制造业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大力提升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竞争力,我们特制定如下专项规划。1.2规划目的

在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趋势进行全面、系统诊断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项产业规划,达到以下目的:

1、确立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工作重点、空间布局,为促进我区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依据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

2、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发展机遇,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吸引战略投资和优秀企业加盟,促进招商引资,提升我区先进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

3、通过对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向国际化、集群化、创新化方向发展,率先把西安经开区建成西部一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1.3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

2、《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3、《陕西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产业专项规划》;

4、《西安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方案》;

5、《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

6、《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

1.4规划编制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编制中,要坚持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凡是造成破坏环境、超过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的项目,坚决禁止;鼓励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和“零排放”,促进西安经开区可持续发展。

2、创新发展原则。创新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既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和陕西省及西安市的资源优势、环境特点,又加快开发区组织管理制度创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应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打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具有特色的产业链。

3、因地制宜原则。在产业选择、产业布局、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既要充分考虑与省市规划的对接,又不能盲从、跟风。既充分考虑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又不能贪大求全,避免散而乱、小而全,重点发展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产业。

4、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市场主体,创新体制机制,这是开发区成败的关键。

1.5规划期限与范围

1.5.1规划范围

西安经开区所属经渭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建设区面积约73km2;辐射区面积约22km2

1.5.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0~2015年;

规划近期:2010~2012年;

规划中期:2013~2015年

第二章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评价分析

2.1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呈现跨越发展态势,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目前,西安经开区已经成为西安,乃至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装备制造业重要的聚集区。截至2008年,我区共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8%,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65.4亿元,占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1%,占西安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的59.4%。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7.5亿元,占我区工业总产值的64%,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82%。电力电子制造业制造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9亿元,占我区工业总产值的8.6%,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10.9%。专用设备制造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占我区工业总产值的4.9%,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6.3%。其他装备制造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占我区工业总产值的0.6%,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0.8%。

表12008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统计表

总产值(亿元)占西安经开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比重(%)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17.56482

电力电子制造业298.610.6

专用设备制造业16.74.96.3

其他装备制造业2.10.60.8

合计265.378.199.7

2.2西安经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评价分析

2.2.1绩效分析:

1、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贡献超强的支柱产业。十一五初期,我区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为117.1亿元、税收贡献为4.3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3%、税收32%;2008年,我区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1%,税收贡献9.9亿元,占全区的44%。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区实力最强、潜力最大、贡献突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2、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十一五”以来,我区抢抓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历史机遇,按照支柱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主导产业加速聚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陕重汽为龙头的商用汽车产业集群,以西电公司为龙头的电力电子产业集群,以西部超导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中萃集团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2008年,商用汽车、电力电子、新材料、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8亿元,同比增长22.7%,占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6%,成为引领西安经开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3、技术创新活跃。我区专门设立了5000万元工业保增长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区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水平超过2%。目前,我区有高新技术企业93家,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类研发人员近5000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占西安市驰名商标总数的25%;省级着名商标38件、市级着名商标32件;国家名牌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14个、市名牌产品18个。近三年累计专利申请达1566件,其中发明专利400件。

4、信息化装备水平显着增强。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数据和服务外包产业,着力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互动融合发展,随着中国电信呼叫中心等重大项目相继引入,投资建设了目前西北规模最大的西安经开数据中心,其机房达到国家规范的最高级别—A级。宽带网络已覆盖全区,区内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100%,全区规模以上

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普及率达到60%,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的企业达到20%以上,流通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广泛开展。

2.2.1差距

尽管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先进省份及同类开发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产业集中度低,成套能力和配套能力较差,尚未建立起专业化、社会化的分工体系,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制造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与传统装备工业改造结合不够;产品的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水平仍然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西安经开服务”品牌尚未形成。

第三章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SWOT分析

运用SWOT分析法,我们对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分析如下:

3.1优势分析

3.1.1区位交通优势

规划区地处西安市北部地区,并居于城市南北发展主轴之上,向南距西安市中心20km,距西安经开区管委会14.2km;向西距咸阳25km,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km;向东距高陵县城8km,阎良50km。规划区紧临西铜一级公路,向西与西延铁路连接,并可通达汉阳陵;东部经西高二级公路与高陵县及阎良相联。在规划区以东约10km,另有西阎高速路与西安市区及阎良相联,再加之,西安地铁2号线贯通,便捷通达的交通区位优势为装备产业跨越发展提供支撑。

3.1.2产业集群优势

以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为核心优势的区域品牌已经形成。商用汽车、电力电子、兵器军工、成套设备等优势产业集群初步形为产业链结网招商,集成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

3.1.3人文生态优势

西安市北部地区汇聚有泾河、渭河、浐河、灞河等多条水系以及大面积农田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有着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已成为城郊重要的休闲度假地之一。规划区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西南方的汉阳陵与本区有着便捷的交通联系。历史悠久的“泾渭分明”处距本区仅2km,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殊的环境要素构成本区的形象特色。

3.2劣势分析

3.2.1发展空间依然受限

西安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之后经开区的土地利用范围仍然适应不了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聚集的需要,招商引资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

3.2.2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与共建区县之间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经济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尚未彻底理清,利益分享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3.2.3发展资金相对不足

城市新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城中村改造、道路扩建等重大项目资金问题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拓宽融资渠道、发展风险投资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3.3机遇分析

3.3.1宏观政策环境

国家已经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上,《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技术开发、项目建设、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最近《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把西安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西安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承载区,西安经开区将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担负起区域引擎动力。国家工信部提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政策机遇以及省市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的实施,良好的政策环境将为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3.2市场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转移加速进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正在加速,全球民用制造业大规模向第三世界和我国转移,尤其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腾笼换鸟”,进一步加速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这将为我区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条件。

3.4挑战分析

3.4.1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

世界制造业巨头凭借掌控高端技术,通过规模化集约经营和跨国发展,对国际市场形成强大控制力。国内需求的大量机械装备,特别是高精度、大型成套装备仍依赖进口,我区装备制造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仍有限。在“十一五”规划中,全国已有17个省份把装备制造业定位于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并辅以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其快速发展,竞争态势将越来越强烈。

3.4.2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节能减排、土地集约使用指标钢性约束,两化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任都将为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跨越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

第四章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目标

4.1总体思路

根据对我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总体情况分析,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机遇,积极吸纳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按照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的思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军工资源与民用产品结合,引进和创新相结合,着力推进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向国际化、集群化、创新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率先把西安经开区建成以“生产为中心”转型为以“产品+服务为中心”的先进装备产业集聚的样板区,国家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4.2坚持原则

1、坚持集群化发展原则。围绕装备制造业具有高关联度、产业衔接性较强的特点,根据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的集聚,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紧密结合、功能互补的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产业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

2、坚持集约化发展原则。强化资源集约利用,有重点地发展资源消耗低、带动效益显着的产业;集约开发生产性岸线和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3、坚持推进工业化与推进信息化相结合的原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渗透力强和带动性大的特点,实现工业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对信息化的强大需求,不断提高西安经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4、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并重、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并重的方针,运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成果,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强大动力。

4.3发展目标

2012年,初步实现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由配套向成套的转变;由分散向集群的转变;初步建成在西部处于前列、竞争能力较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西部商用汽车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和全军民融合先进装备制造业试验区;到2015年,把我区建成产业集群度比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全国一流先进装备产业集聚样板区,主要标志:

——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整合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空间调整重组、产业集聚重置,构建产业优势,初步见成效,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其中:重汽制造、电子电

力、兵器装备、工程机械、生产性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90%以上。2015年,五大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值超过3000亿元。

——“两化融化”程度显着提高。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普及率达到90%,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应用普及率达到40%,其中流程型生产企业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电子商务应用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到2015年,传统制造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大“官、产、学、研”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我区技术创新环境。围绕重型汽车、兵器装备、工程设备的开发,以新能源加工技术及关键新材料为重点,开展核心技术能力建设、系统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2012年,依托西安经开区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初步建成“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创建20家以上国家、省级大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群,50家以

上以技术开发为主的创新中小企业群,渭北产业聚集区内R&D平均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2015年,建成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在商用汽车、军民融合、生产性服务资源共享方面形成着名品牌。渭北产业聚集区内R&D平均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着提高,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土地投资强度超过3000万元/公顷;资源能耗达到0.324吨标煤/万元;工业废气处理率大于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0%;2015年,资源能耗在2010年的基础上下降20%,培育5家以上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立以商用汽车制造、电力电子、兵器军工国家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

第五章产业空间布局

5.1布局思路

以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前提,以优化区域总体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为导向,立足基础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理分工的发展要求,坚持功能协调互动、产业相对集聚、操作适度弹性、生态环境和谐的布局原则,依托现有先进装备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强化产业功能区、居住和服务配套功能区的相互衔接、相互依托,构筑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化和一体化布局格局。

5.2布局框架

根据布局的总体思路,结合西安经开区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因素,形成“两心五园三基地”。两心:主次生活服务中心;五园:电子电力备产业园、兵器装备园、重汽制造园、工程机械园、新材料园;三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研发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创新基地。

图5—1西安经开区先进装备产业聚集区空间布局框架

第六章工作重点

6.1 实施招商引资工程

1、创新招商工作机制。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引导世界500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等具有强聚集效应的企业向泾渭新城集中,使之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核心聚集区。建立和推行招商引资项目评估体系,对入区项目在技术、能耗、环保、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严格的筛选和把关,确保引进低能耗、高效益、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定期公布鼓励发展的产业、环境保护等优先项目目录和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引导优势项目进入。对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推介和对口招商,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重视技术、资金密集型重大项目的引进,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

2、强化“产业链”招商。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快石化、装备、船舶等产业基地建设,形成产业投资集聚优势,构筑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的新平台。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围绕汽车、兵器、电子电力、专用设备、生产性服务等重点产业,吸引投资大、带动性好、关联度强的项目进区发展。并针对重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规模和

技术优势,吸引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实现区域内产业无缝对接,构筑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引进纵向“补链”、横向“耦合”及为企业提供公共配套产品服务的“公用型企业”,编织产业网,完善区域的产业链、产品链、废物链。

3、提升出口创汇能力。利用西安经开区体制优势与产业聚集优势,促进外向型产业发展,鼓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到境外建厂设点,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建立全球化营销网络,不断增加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出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经营体制,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实施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增强企业自营出口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

6.2实施产业集群提升工程

着力打造五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扩大龙头品牌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完善延长产业链和提高省内配套率,以及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发展模式转变上取得突破和提升,全面推进我区产业集群发展上新台阶。

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依托陕重汽为龙头的整车总装、康明斯发动机及德仕、万方等零部件配套为主的商用汽车制造,以西门子信号、永电电气、日立永济等城市轨道交通、专线铁路以及其他轨道交通系统信号设备为主的设备制造,通过车用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项目的建设和引进,大力加强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提高汽车产业的省内配套能力和水平,打造重型卡车、中型卡车、微型车、乘用车、变速器、车桥等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力支撑作用的产业链;依托泾渭工业园,促进产业的整合和聚集,形成区域汽车产业块状发展格局;加快专用车、特种车以及客车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产品系列,提高市场占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持按照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的思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率;开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市场。2012年,完成销售收入500亿元,重汽制造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整车省内配套率超过50%以上;2015年,聚集30家汽车相关企业,重汽制造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整车省内配套率达到80%以上。

2、电力电子产业集群:依托西门子、日立、三菱、ABB等世界500强企业及西电集团、中钢西重、山西永济电机等骨干企业,加大行业整合力度,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促进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并购重组,实现对产业的有效整合和规模扩张,积极培育发展电机、筑路机械等骨干产业,着力打造输变电产业园,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以及产品成套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产品覆盖高、中、低压,多规格、宽领域、特色鲜明,在国际、国内具备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2012年,聚集规模以上企业10家,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2015年,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0个以上,实现营业收入超过700亿元,将经开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电力电子产业基地。

3、专用设备产业集群。依托中钢西重为主的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捷力电力为主的风电设备制造、煤矿机械为主的采矿设备制造、西航莱特为主的航空器材制造、长庆天和为主的石油机械设备制造、德高佳美为主的平网印花机制造等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实现产业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产业发展整体合力,促进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紧密合作,加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通过关键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促进产品集成化、总成化和成套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煤炭采掘成套设备产业链,并向煤化工成套设备延伸;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和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高产业聚集度和集群发展整体水平。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4、兵器产业集群。依托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支持以优势骨干企业集团为龙头,以重点产品链为纽带,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促进军工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军工集团之间、军工企业与地方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推动引进、利用国内外高新技术优势资源,推进产业集群发展。2012年,兵器产业园首批签约的7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同时继续落实5-10个协议项目,培育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军民结合型大企业集团2家,兵器产业园产值超过300亿元;到2015年兵器工业基地聚集企业2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军民结合型大企业集团5家,园区产值超过800亿元,实现税收30亿元以上。

5、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围绕建设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在草滩园区建设生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的集聚区。以拓展高端产业链为目标,引进工业设计、研发策划、营销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印包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数字信息、现代传媒、文化等新兴服务业;以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为重点,整合拓展商贸、旅游、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2012年,聚集优势生产性服务企业50家,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6.3实施“两化融合”工程

借鉴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政策和要求,按照以试验园区为载体、应用平台为支撑和典型项目作带动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1、在专业园区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试验区内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在政策、技术和项目方面的支持,努力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模式。

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机床电子、数控电子行业;促进信息技术与商业服务的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网络金融服务;抓住下一代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加快普及的机遇,通过推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加快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3、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作用与倍增效应,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机械、化工、家电等行业技术研究开发创新、提高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加快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能源、交通等行业,要以促进能源信息的综合管理与调度,推广电子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等为重点,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的步伐,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扩展设备性能和功能,促进工业设备的更新换代。

4、促进信息技术与装备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要在装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提升制造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基础,根据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特点,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匹配,要做到整个产业链整体信息技术的同步改造。在研发阶段,以CAD/CAM/PDM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在制造阶段,以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控制提升制造能力;在供应链管理阶段,以SCM(软件配置管理)提高效率;在销售阶段,以电子商务降低营销成本。通过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促进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有效配置资源,优化整个产业链的结构、提升其运行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赢利能力,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5、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力。借助信息化条件下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管理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依托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涵盖信息通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的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信息、供应链、现代物流、交易、支付等管理平台和信用自律体系建设,为各类电子商务应用主体提供灵活、便捷、安全、高效服务;发展信息咨询业,鼓励相关信息培训业、信息市场调查业、专门财务咨询管理机构等的发展。

6.4推进军民融合实验区建设工程

1、全力打造军民融合载体平台。着力推进兵器产业园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配套设施建设进程,打造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为主体,集研发、生产、仓储、居住、商务于一体的配套设施齐全的兵器产业园,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两大主题。努力建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域,国内最具特色的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基地以及国内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成果的重要交易平台,实现科技研发、产业发展、配套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依托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兵器工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整合全省国防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大军民融合重点领域突破。按照“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以产业化为目标加快发展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品,以行业领先为目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产品,实现关键领域

的重点突破。一是成套设备。重点发展汽车安全气囊模块,CPU的开发,形成气囊、气体发生器、电子火管、产气药、配套件产业链条,着力增加品种形成系列化,扩大产量规模,发挥带动效应;二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积极推进8V103E水冷发动机开发建设,形成发动机整机、裸机、发动机零部件、汽车泵滤产业链条;积极推进改装车、车用管路系统、轮胎零压续跑、液压泵、汽车水箱的开发,结合原有汽车座椅、消音器、汽车冲压件等,形成适当规模和产品链条;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外来投资发展轿车、客车产品,盘活存量资产;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形成系列化、模块化配套供货;三是民用爆破器材。积极推进工业雷管、导火索、乳化炸药、工程爆破服务的整合及油气井作业产品的重组,培育自主品牌,增加品种形成系列化,扩大产量形成经济规模;四是信息光电产业。积极推进光伏电池、光电数码产品、测量仪器、海事雷达、船用雷达、交通监控、楼宇监控、影视设备、卫星及民用通讯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专业化生产竞争能力;五是机电装备产业。重点推进风力发电系列产品、混凝土砌块机及砼砌块、纸箱成套设备、系列焊机、旅客登机桥、空调压缩机、煤矿综采设备等产品;六是积极推进液晶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粉末冶金、热塑管、粉末注射成型、活性炭纤维等产品。

3、推进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投资和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市场需求导向、政府支持引导、企业自主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支持军工集团公司在我区实施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推进军工集团之间、军工系统与地方经济之间、军工系统与非公经济之间的调整重组。鼓励军工企业扩大对外开放,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国内联合。通过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加快培育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军民结合大企业大集团。军工企业要牢固树立“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发展理念,由把民品作为副业向作为主业转变,由以军品模式发展民品向以市场模式发展民品转变,由短期措施向长期战略转变。

4、营造促进军民融合良好发展的环境氛围。鼓励和支持军工企业利用已有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通过资产及股权置换、增发、配股等方式整合重点军民结合产业项目融入上市公司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培育新的上市公司。积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军工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实施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税收的促进作用,军民融合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企业技术转让(含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缴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支持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内注册,异地组织生产。优先安排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地,并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6.5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1、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合科技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官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究开发,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攻关,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2、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对区内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实施一批重点专项,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加工设备和生产工业,大力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推动行业研发中心建设,行业研发中心主要发挥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的作用,整合技术资源、培育装备成套的集成创新能力和进行风险投资的专业孵化器功能,同时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消化创新的主力军。

6.6推进可持续发展工程

按照“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制造,构建循环经济,促进构建和谐开发区”的总体思路,在企业、产业、园区三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做好企业内部小循环;按照产业间的共生关系,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园区以提高园区整体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的建立园区层面的大循环。

2015年,力争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城区。

1、设立企业准入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准入门槛,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指标体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在投资密度、每亩产出、产值能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对不同的产业项目设立不同的“门槛”,着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和企业财政贡献。以专业园区的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为限度,对新建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评价,严禁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消耗高的项目入区,严控全区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坚持清洁生产要求,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工业生态学原理。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为契机,在全区内推行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运用行政、科技、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鼓励企业大力采用信息技术和再循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力度,促进企业间的副产品交换,控制新区内各企业废物排放量。

3、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科学规划区域土地资源,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安排入区项目,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的审批,建设标准厂房,制定工业用地后评估制度、存量盘活政策和增量用地核准制度,提高工业集中度和土地产出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包括基础设施领域的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等,发挥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的带头作用。每年选择3-5家技术基础好、环保意识强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性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国际权威的技术和环境认证为抓手,引导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加强整体规划,提高工艺和管理水平,争取ISO14000体系、欧洲OEKO-TEX生态认证等国际认证。

4、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保障支撑体系。一是加快建立投资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制度。对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审批要增加节能评估和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含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节能篇章,把国家制订的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二是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和体现能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价格联动和传导机制。三是尽快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确保统计数据真实、考评指标科学。

第七章保障支撑体系建设

7.1基础设施保障支撑体系

优化产业聚集区内交通路网。做好与主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区县路网的对接和内部道路的改造。加快高陵崇皇至耿镇渭河大桥建设,实现泾渭新城与浐灞生态区的连结。加快泾渭新城铁路专用线的立项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统筹市政设施资源,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功能。

提升产业聚集区公共服务功能。完善规划区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及热力等市政设施。加强社会化中介服务,为产业提供良好的生产服务咨询体系;加快休闲公园、文化广场、街头小品建设,整合教育、医疗、文化、社区服务等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推进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要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资源作用,推进三网融合,构筑以区域宽带网为依托的信息高速公路,逐步实现网络间的互连互通、资源共享;要统筹建设与园区总体规划和区内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的园区网络基础设施,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中心、增值服务等多个平台融为一体,集约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新区企业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的信息化改造,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制造、管理、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应用,改善信息化应用环境,逐步推进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的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信息网络连接和信息资源共享。

7.2生态环境保障支撑体系

以生态化产业聚集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生态保障支撑体系。要实施蓝天净气工程、水环境优化工程和生态园区示范工程,强化污水处理与收集系统建设,推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建立工业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场所和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中心,提高产业聚集区生产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能

力;重点防治化工等行业有毒有害工艺废气污染,提高烟尘处理能力;加快渭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强化对绿地、水系、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控制开发强度,拓展生态环境容量。

7.3投融资支撑体系

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不断完善投资融资服务体系,为产业聚集区发展提供保障。要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引导,争取各级财政对产业聚集区的支持力度。

研究探索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的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T、BOT等方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为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担保;尝试建立渭北产业聚集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资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机制,增强财政资金对园区开发建设和运作的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完善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制;积极鼓励企业通过上市等渠道直接融资。完善投资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平台,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7.4政策保障支撑体系

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省财政在年度投资安排中设立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对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和重点企业给予扶持。积极推动银企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对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逐年增加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对重大关键项目建设贷款贴息、进口关键设备国内物流运输费补贴等。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应用技术研究与研发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配套资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要向我区倾斜。

强化先进装备制造业规划统筹导向作用。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发布产业导向目录,协调落实重大政策措施,为促进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的自主管理和协调能力。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创造发展环境。一要创造投资硬环境。按照国家一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标准,逐年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加强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创造信用环境。逐步形成社会联合征信机制,建立企业诚信评估机制,为产业聚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信用基础。三要创造文化环境。全力激发全民创业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培养企业家以及创新和创业意识的产业文化氛围,在聚集内的企业中培植诚信、协作、创新、人本、互惠共荣的文化理念。

7.5人才智力支撑体系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创新和创业环境,重点推动三大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重点项目、特色产业与重点人才、适用人才对接机制,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激励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体制机制。

建设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依托园区、大型企业,在优势工业领域引进一批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到西安经开区设立院士专家工作室,聘请一批顶尖专家,落实一批合作项目,长期开展技术开发、培训和咨询等工作。制定西安经开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基地)的实施办法,支持专业园区、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中心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吸引高级科技人才到西安经开区从事研究工作。组织设站单位赴高校比较集中的科技中心城市举办博士后招聘专场,引进更多的博士后。积极筹建我区企业博士后工作科研基金,对企业博士后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组团参加国内外高新技术交易会和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落实留学人员优惠政策,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海外留学科技人才。充分利用陕西工业研究院及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人才资源优势,创新条件,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完善工作、生活服务保障体系,吸引留学科技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同时,努力做好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服务工作,推荐优秀科技人员争取入选国家、省、市人才工程,争取各级政府科技项目支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继续坚持职称评审工作向业绩突出的科技人才倾斜,积极为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科技人员提供评审服务。

建设经营水平高的企业家队伍。加快科技企业家的培养。逐步完善投融资服务和科技中介服务,完善激励机制和信用评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创业活动,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家队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作价出资、入股、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法规体系,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家参与我区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和社会各界创办和投资民营科技企业,推动民营科技园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的聚集地,成为科技企业家成长和发挥才智的基地。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市场,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库,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努力引进一批外来经营人才。加强企业家教育培训工作。围绕我区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目标,组织开展企业家发展论坛、沙龙、讲座等交流培训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作用,组织企业经营者参加专业培训和考察学习活动,进行科技创新、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法律法规等的培训,提高企业家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努力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和新型工业化要求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

建设专业技能高的技术工人队伍。完善技术人才激励与评价体系,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技术人才的标准,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同时,开展高级技术工人技能竞赛和成果评选表彰活动,提高高级技术工人经济、社会地位,为技术工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建立行业性的高级技术工人信息库,完善网上技术工人招聘系统,推进技术工人引进工作信息化、日常化,搭建高级技术工人技能开发和交流。

7.6安全保障支撑体系

围绕产业聚集区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要从源头管理、监管管理、安全防范体系等方面着手构筑安全保障支撑体系。要强化源头管理,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仓储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依法进行安全预评价与“三同时”审查,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项目开工安全专项验收制度;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应急救援的现场监测水平以及消防水平;广泛宣传安全知识和应急逃生知识,编印相关宣传手册,分发到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家庭,使群众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预防知识。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融资租赁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暂行)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融资租赁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环境,促进融资租赁企业聚集发展,支持入驻西部融资租赁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租赁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资本金的杠杆作用,放大租赁企业的融资能力,为经开区装备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特设立西安经开区融资租赁投资引导基金,并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融资租赁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充分利用经开区财政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中省市引导基金(包括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参与,以普通股、优先股以及普通股和优先股结合的投资入股的方式,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入驻西部融资租赁产业基地时将资本金做大,放大融资租赁企业融资杠杆,并为租赁企业后续融资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第三条引导基金总规模5亿元,分5年到位。首期到位资金1亿元,由经开区财政出资1亿元,后续资金由基金向社会资金和中省市引导基金(包括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募集,经开区财政出资补足。 第四条引导基金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实行保本微利的运营方式。引导基金的宗旨是创新政府资金扶持方式、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金进入融资租赁领域,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做大资本金,放大融资租赁企业的融资杠杆,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发展,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发展,从而促进融资租赁企业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 第五条在设立初期,引导基金委托西安经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出资代表,西安经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持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在被投资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超过5家),设立融资租赁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企业),并将西安经诚风险投资公司持有的股权划转至融资租赁股权投资中心;引导基金完成全部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Xxxx (xx大学 xx学院江苏xx xxxxx) 摘要: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起源、内涵进行了介绍。概述了先进制造技术(AMT)的体系结构和分类。提出先进制造技术向集成化、柔性化、网络化、信息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全球化等方向的发展趋势。[1] 关键词: 先进制造技术;AMT;关键技术;发展;体系结构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origin, connota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Brief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system, the classifica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dvanced.The paper predicts the tendency of AMT, which is developing to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flexible, latticing, informational, virtual, intelligent, green and global manufacturing.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MT; ke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ystem structure 0 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各项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为提高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形成的一个高新技术群,经过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结构。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今生产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提供装备、工具和检测仪器的重要任务,成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尖端科技,如航空、航天、微电子、光电子、激光、分子生物学和核能等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如果没有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提出先进制造技术(AMT)的概念以来,以CAD/CAM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柔性制造系统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虚拟制造、绿色制造、敏捷制造等为代表的一系列AMT在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逐步实现了柔性化、自动化、敏捷化与虚拟化。进入21世纪后,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新材料技术,被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使制造技术发生质的飞跃,制造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2]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湖南经济高地.

9月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将被重点培育,加快推进。 湖南省委日前决定,明年起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省政府将设立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会。为全面展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貌,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转方式促两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报道。 “这是双重的庆典!”消息传开,湖南装备制造业者兴奋不已。 “先进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省发改委有关专家表示,加快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对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李治石曼 1 强盛背后的焦虑 9月7日,中联重科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修改公司章程等相关议案。 来自上海的陈姓投资者突然蹦跶出来,直指中联重科太土气,不懂得多做路演,多跟机构沟通,多在媒体上亮相。否则,股价还会有更好的表现。主席台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处变不惊:“希望您能够多了解中联,就会发现我们的处世风格。” 对于管理层不太关注股票价格的指责,詹笑称:“太关心了也不好!”相对于股价来说,詹纯新更关心行业的突围。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基本占领了除挖掘机以外的所有市场,而且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工程机械强国。 “但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弱也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詹纯新的焦虑是:一方面由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入门槛低,同质化情况非常严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价格战被频频引发,低水平、低附加值的重复建设持续进行。国外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不仅采用了合资、兼并重组的策略,而且在新产品研制中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努力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研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从技术领先性、产业链完整性、产业化进程等多方面分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巨大考验。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9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6月设立西北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2006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10年2月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是国务院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新定位。 同时,根据西安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区域实际,经开区将通过建设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契机,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复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综合经济体,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 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国家将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将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目前规模最大、资金密集、技术含量最高的制造业聚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充分依托泾渭新城着力打造商用汽车、兵器科技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和中心区作为西安城市新中心的运营中枢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区域服务支撑、集聚辐射和创新引领功能,全力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产业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 自1993年建区以来,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外向型的现代工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目前累计入区企业8000余家,外资企业100余家;36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英国BP、罗尔斯?罗伊斯,瑞士ABB,德国西门子、博世、蒂森克虏伯,法国塞维、阿尔斯通、瓦鲁瑞克、达能,美国可口可乐,日本日立、三菱、朝日,荷兰喜力等;16家大型中央企业——中国兵器集团、北车集团、中钢集团、中航集团、中交集团等;60余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台湾顶新、香港金威、江苏雨润、陕重汽、西部超导、金风科技、西部钛业、启源装备等。 连续5年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高于东部发达地区同类开发区,成为全国范围内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成长潜力的区域之一。2010年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发展加速、质量提高、持续向好的健康局面,主要指标连续保持了35%以上的高速增长,比“十五”末翻了两番以上。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54.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7.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 2011年,经开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26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20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5亿元,分别占西安市的1/4和1/5,总量和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主导产业—商用汽车产业[国内一流重卡生产基地] ? 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德仕零部件、中集专用车等骨干企业为支撑,形成涵盖关键技术研发、重卡总成、发动机、车桥、车架、变速箱等零部件,以及专用车改装生产等较为完备的商用汽车产业链条。 ? 以陕汽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为依托,形成国内领先、

湖州市装备制造业振兴升级发展规划

湖州市装备制造业振兴升级发展规划 (2009-2015 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路径。为贯彻落实《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根据《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机制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我市振兴升级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行动方案和“十二五”产业发展指导依据。本规划的规划期为 2009 年至2015 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市装备制造业进入了投资扩张和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1. 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三年来,装备制造业经济规模高速增长,工业中占比大大提高,2 008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共272 家,规模以上产值134.83 亿元,三年年均增长44.20%,高于全市工业产值年均增速20 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总产值比重由“十五”末的4. 91%提高到2008 年末的7.63%。2008 年完成限额以上投资68.23 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投资的25.5% ,连续两年成为我市工业投资的第一大产业。近年来项目投资趋势和产业规模扩张表明,装备制造业将是湖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支撑产业。 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通过近几年“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针实施,一大批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加工度化,行业门类增多,产业链延长;整机、成套设备和主要部件的比重提高,重型装备、自动化设备制造等新的行业建立;产业正由通用设备制造向专用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向整机设备方向发展。2008 年末规模以上整机生产企业达63 家,产值60.35 亿元,在本行业中的产值占比由2005 年的35%提高到2008 年末的近45% 。在产业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吴兴区大型构件加工、南浔区电梯制造及配套产业、湖州开发区农用机械及配套产业、改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专项规划

湘潭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具有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高就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特点,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之一,也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技术的总体实力标志。加快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对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规划期限重点是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现状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我市重点培育的支柱型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快速提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1、产业基础比较雄厚。我市在“一五”期间被确定为全国23个重点工业城市之一,在“一五”、“二五”期间发展起来的湘电、江南、江麓等装备制造企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龙头,在国内同行业中有着重要位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大型冶金矿山装备、高档数控装备、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船舶装备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2009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6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5.3%,实现

利税16.6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8%,从业人员4.43万人,占全市规模工业的26.5%。 2、龙头带动比较明显。2009年,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中有2户企业产值超过了30亿元,有3户企业产值超过了10亿元。湘电这几年通过提高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产值增速保持在40%以上,2009年产值达到70亿元。江麓和江南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和微型汽车等产品,企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近年来年均增速达到了40%以上。目前,给湘电、江麓等龙头骨干企业配套生产的企业达到了41家。 3、创新能力比较突出。我市科教资源丰富,拥有湘大、湖南科大等5所高校。湘电、江南、江麓等骨干企业技术、人才储备较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装备制造行业拥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有一大批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如江南的座椅缓冲器被神州六号、七号选用,湘电的电机、大型电动轮自卸车,江麓的塔吊、军用特种车辆等产品在国内技术领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总量规模不大。与先进发达地市相比,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总量还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特别是上下关联度大、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行业标志地位的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今制造技术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先进制造的前沿科学,并展望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问题;先进制造技术;前沿科学;应用前景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1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 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 (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 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 Space)进行几何推理。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言 (一) 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1. 制造业内涵及构成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部门的总称。普遍认为,制造业是由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构成。 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服装、纺织、木材、造纸等制造业;石油、化学、医药、橡胶、非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业以及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等29类行业。 2.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这概念在我国正式出现是见诸于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0日,第1版)。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它覆盖了机械、电子、武器弹药制造业中生产投资类产品的全部企业。分七大类。金属制品业主要包括:切削工具、模具、集装箱、焊条等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锅炉、内燃机、金属切削机床、泵、风机、压缩机、冷冻设备、阀门、轴承、液压件、铸锻件等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冶金、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轻纺设备、农林牧渔、水利机械、环保机械等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铁路运输设备、汽车、船舶、飞机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动机、发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蓄电池制造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雷达、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表、光学仪器、气象仪器、复印机及胶印机、量具量仪制造业。 (二) 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经济的脊梁。 ——财政收入的大户。 ——经济增长的动力。 ——实现就业的市场。 ——高新技术的载体。 ——产业升级的手段。 ——外贸出口的主力。 ——国家安全的保障。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西安市开发区条例(2017修正)

西安市开发区条例(2017修正) 【法规类别】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文字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6号 【批准部门】8;825;82501; 【批准日期】2017.03.30 【发布部门】西安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5.09 【实施日期】2017.05.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西安市开发区条例 (2002年11月27日西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3年2月23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根据2010年7月1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2月22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3月30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49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开发区的建设,促进开发区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开发区是指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开发区及其所属园区。 第四条西安市人民政府设立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开发区行使市级经济事务和部分社会事务管理职权。 第五条鼓励国(境)内外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开发区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 第六条开发区应当建立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七条投资者在开发区投资的资产、收益等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保护。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 规划纲要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的通知(武政〔2007〕4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七年六月三十日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7年-2010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其所提供的产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等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制造业行业投资类机电产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要求,为加快振兴武汉装备制造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端于清朝末期张之洞时期。建国后在国家的重点建设和扶持下,我市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有3个主要时期:一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在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机床、船舶及配套、电气装备、机车车辆等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的格局;二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

开始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光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原有的一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气装备等)发展迟缓;三是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及国家、省、市的重视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电气装备等传统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汽车、环保、冶金装备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优势领域不断壮大发展。在国家确定的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项重点突破领域中,我市在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大型环保装备、大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冶金成套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我市在湖北省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2项重点领域中,有11项居于领先和核心地位。 2.优势行业加速集群发展。我市在光通信装备、激光、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工程及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已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在光通信装备、激光、环保工程及装备、船舶配套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装备、船舶、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重要地位。在这些优势行业中,龙头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配套能力加快集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优化。

《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题库与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题库 (选择题36题,判断题37题,问答题73题,共146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些体现了 “先进制造业”的“先进”性?(BCD ) A 产业政策的先进性 B 产业的先性 C 生产技术的先进性 D 生产组织管理 的先进性 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区别包括(ABC ) A ?产业的先进性 B ?技术的先进性 C 管理的先进性 D ?产品的先进 广东省积极鼓励各高校院所参与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在下列哪 所高校投资建立了省CIMS 重点实验室,开展CIMS/CAD 询沿技术应用硏究 慕(D ) U 前,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包括(ABCD ) A 清洁燃料汽车、 B 混合动力汽车、 C 纯电动汽车 全球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示范电站落户(A )? A 广州 B ?上海 C ?东京 D 底特律 2. 3. 4. 5. 6. A.华南理工大学 B.中ft 大学 C 0南大学 下列哪些属于广东省制造业的要素优势? (ABD ) A ?技术 B 资金 C 土地 D 劳动力 U 前,薄膜太阳能光电池能量转化效率可达到(D A. 18% B.27% C.42% 下列哪些属于核岛重型设备(ABD ) A 蒸汽发生器 B 反应堆压力容器 D 广东工业大学 ),而且无污染。 D. 63% C 增速箱 D 稳圧器。 7. D 燃料电池汽

9. U 前轿车上广泛采用的变速器是(B) A.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CVT) B.液力自动变速器(AT) C.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 D.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 10. 安全气粪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多少?(C) A. 35%左右 B. 18%左右 IL 柔性加工技术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 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C.人工智能技术及专家系统 12. 电池技术经历的前三代电池包括 A.铅酸电池 B.碱性电池 电池 13. 电动汽车中使用较多的驱动电机类型包括(ABCD) A.直流有刷 B ?永磁无刷 C ?交流感应 D ?开关磁阻 14. 2009年8月,下列哪家汽车企业在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国内行人保 护 “第一碰”之后,使得“行人保护”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新的安全理念。 (A) A ?广汽本田 B.广汽丰田 15?下列哪些产业属于钢铁工业的上游产业(ABD) A ?地质勘探 B ?矿物采选 C ?冶金装备 D,原燃材料 16.下列哪些属于钢铁行业的经济特点(BCD) A.较低的产业关联度 B 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 C 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壁垒 D 节能减排压力大 17.根据《广东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列哪些属于广东省将努力打造 的钢铁基 地(ACD)o A.湛江 B,珠海 18.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B)。 C. 47%左右 D. 27%左右 (ABCD) B.模糊控制技术 D.人1:神经网络技术 (ABC) C ?燃料电池 D ?固体氧化物燃料 C.东风日产 D ?深圳比亚迪 C,广州 D ?韶关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远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开发区, 规划, 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1世纪初叶,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点实施的阶段,同时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立未来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蓝图,根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安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安市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设立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坚实的基础。截止1999年12月,开发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92项,总投资115.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7.18亿美元(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占60%),实际进资已经超过6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4.08亿美元。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已使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可基本满足各类项目建设的需要。目前入区项目开工113个,竣工投产项目68个,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和生物工程、食品饮料以及新材料为主要行业和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结构。1999年,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在西安市历年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经济

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不仅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将会在政策、项目等方面向西部倾斜,还将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西安位于西部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和前沿阵地。而作为西安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自然会在大开发的热潮中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并率先得到大发展。所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审时度势,科学筹划,研究确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十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一)总体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工业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和发展“巢凤相成、滚动发展、高大名洋、求实创新”的建区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包括外地资金)的水平和质量;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区域服务和保障

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城市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工具的各制造业的“母体”工业,是在多学科技术成果集成下,以单件、单机或成套设备为产品,服务于基础工业和相关工业的综合性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是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于一体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就规模而言我国业已成为机械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装备市场需求萎缩,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趋势减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依靠珠三角的地缘

优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已形成了特色行业全国领先和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机械装备制造业集群,其中陶瓷机械、电气机械及设备、压力机械、木工机械、塑料机械等行业已处于全国甚至世界领先地位。机械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佛山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不仅极大推动了佛山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制约和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为推进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有序发展,促进其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使其具备支撑XX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粤府办〔2009〕121号)的要求,结合佛山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XX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一)经济总量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集技术、资源、劳动力、资金密集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制造实力。“十一五”以来,我市充分发挥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先发优势和珠三角的区位优势,着力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机械装备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589家,工业总产值2002亿元,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了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与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指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我国目前紧迫的重大任务重点论述。指出现代制造业市场的特征、制造企业的特征和机械制造业的特征。并且扎根在“机械”与“制造”的基础上, 服务于制造业的发展。关键字:先进制造技术;制造;发展;趋势 0 引言 当今,世界范围内制造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严酷。人们对于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基于时间、个性化、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成了企业占领市场、击败对手的重要策略。企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高效率低成本地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高质量产品的能力! 已成为当今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基本标志。 应该说, 制造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 , 是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它既占有基础地位, 又处于前沿关键, 既古老, 又年轻它是工业的主体, 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它是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科技手段、国防装备等及其进步的依托, 是现代化的动力源之一。 1 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系统!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以赢得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它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制造技术,它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管理学最新成就于一身的新兴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项面向工业应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先进制造技术更具有系统性、集成性、广泛性、高精度性。先进制造技术虽然仍大量应用于加工和装配过程,在其制造过程中还综合应用了设计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比传统的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更加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以及合理化,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模式,并能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 2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1)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动态技术。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 将其渗透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并且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 (2)不摒弃传统技术,而是不断用科技新成果新手段去研究它、改造它、充实它。 (3)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售前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5)特别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技术、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 (6)强调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淡化并最终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

2020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

2020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 申报入库指南 目录 一、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 (3) (一)股权投资方式。 (3) 1、条件、标准和资金使用要求。 (3) 2、申报材料要求。 (3) (二)贴息方式。 (6) 1、条件、标准和资金使用要求。 (6) 2、申报材料要求。 (7) (三)事后奖补方式。 (9) 1、条件、标准和资金使用要求。 (9) 2、申报材料要求。 (10) 二、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与使用 (13) (一)条件、标准和资金使用要求。 (13) (二)申报材料要求。 (14) 三、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7) (一)条件、标准和资金使用要求。 (17) (二)申报材料要求。 (18)

一、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引进和落地建设 (一)股权投资方式。 1、条件、标准和资金使用要求。 (1)对2014年及以后新引进、新建或扩建的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符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印发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粤经信珠西函〔2017〕87号)发展重点的投资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项目,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财政局按“一事一议”研究提出项目资金安排意见,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实施。 (2)项目申请单位依法在江门市内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业企业。 (3)有关财政资金参股期限和比例、项目退出等,遵照粤府办〔2013〕16号文、粤财工〔2013〕280号文和粤财工〔2014〕518号文的规定办理。财政资金出资额占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原则上不超过其总股本的30%(且不为第一大股东)。 (4)股权投资资金由项目单位用于项目建设或企业生产经营。 2、申报材料要求。 (1)各市(区)工信主管部门上报请示文件(含项目组织部门初步评审结果说明,加盖公章)。 (2)2020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项目入库申请报告〔由申报单位按要求编写,带目录及页码,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