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试卷十八

中医妇科学试卷十八
中医妇科学试卷十八

二、填空 (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文字、得数、编号或图形)

6.恶阻的发生,主要是__________所致。

7.经期延长是指__________。

8.妇科常用辩证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注意结合冲、任、督、带,

宫、胞脉、胞络,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辩证。

9.带孕酮节育器一般可放置__________年。

10.产后小便不通的主要病机是__________。

11.__________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12.妇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下量增多而无其它不适者,为生理性

带下;

__________者,也为生理现象,均不作病论。

13.膀胱的气化功能又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脏器密切相关。

14.产后恶露不绝是指__________。

15.痛经病位在__________,以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为主要病机。

三、单5选1 (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

16.阴器指外生殖器,最早出自

A. 《灵枢·经脉》

B. 《灵枢·经水》

C. 《素问·上古天真论》

D. 《素问·五脏生成篇》

E. 《素问·阴阳别论》

17.薛某,经期小腹隐痛,喜温喜按,阴部空坠不适;经血量少,色淡质清;面色少华,

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最佳选方

A. 圣愈汤

B. 四物汤

C. 归脾汤

D. 举元煎

E. 补中益气汤

18.当归散出自于

A. 《金匮要略》

B. 《经效产宝》

C. 《妇人规》

D. 《傅青主女科》

E. 《医学衷中参西录》

19.气血虚弱胎漏、胎动不安的首选方是

A. 举元煎

B. 归脾丸

C. 胎元饮

D. 泰山磐石散

E. 八珍汤

20.上下相资汤用于

A. 肾阴虚证崩漏

B. 肾气虚证崩漏

C. 脾虚证崩漏

D. 实热证崩漏

E. 虚热证

崩漏

21.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治疗产后血虚身痛的主要方剂。此方出自

A. 《傅青主女科》

B. 《景岳全书·妇人规》

C. 《医宗金鉴·妇人心法要诀》

D. 《金匮要略》

E. 《妇人大全良方》

22.寒湿内犯经行腹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宜选加

A. 蚕砂、木瓜

B. 苍术、茯苓

C. 秦艽、桑枝

D. 木香、香附

E. 丹皮、生

23.安老汤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 《金匮要略》

B. 《千金要方》

C. 《校注妇人大全良方》

D. 《傅青主女科》

E. 《女科百问》

24.产后腹痛若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可致

A. 产后身痛

B. 恶露不下

C. 产后发热

D. 产后恶露不绝

E. 产后大便难

25.肝气郁结证不孕,下列选方中哪项是错的

A. 开郁种玉汤

B. 柴胡疏肝散

C. 逍遥散

D. 百灵调肝汤

E. 苍附导痰丸

26.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

A. 《金匮要略》

B. 《诸病源候论》

C. 《证治准绳》

D. 《千金要方》

E. 《黄帝内经》

27.一产妇,产后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尿色红赤,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小腹胀

满,甚则两胁胀痛,口苦而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应诊断为

A. 湿热产后小便淋痛

B. 肾阴亏虚产后小便淋痛

C. 肝经郁热产后小便淋痛

D. 肝经气滞产后小便淋痛

E. 肝经湿热下注小便淋痛

28.一产妇,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小便清白,小便点滴而下;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语言低微,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最佳治法是

A. 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B. 补气升清,化气行水

C. 理气行滞,行水利尿

D. 益气生津,宣肺行水

E. 益气升提,固脬

29.最早论述妇人阴痒是虫蚀所为的著作是

A. 《金匮要略》

B. 《肘后备急方》

C. 《诸病源候论》

D. 《备急千金要方》

E. 《妇人大全良方》

30.治疗滑胎气血虚弱证的代表方剂是

A. 寿胎丸

B. 胎元饮

C. 泰山{般皿}石散

D. 归脾丸

E. 补中益气汤

31.某女,下腹部肿块,疼痛2月余,伴低热,经行量多,赤白带下。妇检盆腔右侧触

及鸭卵大包块,形不整。触压痛(+)。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最佳治法是

A. 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B. 清热利湿,消癥止痛

C. 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D. 清热利湿,缓急止痛

E. 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32.无排卵型功血属于中医( )的范畴

A. 月经过多

B. 崩漏

C. 经期延长

D. 月经先后无定期

E.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33.白某某,经前小腹灼热胀痛不适,时痛连腰骶,经期9~10天,量偏多,血色黯红

,质稠粘;平素带下量多,色黄稠有臭气,小便黄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最佳选方

A. 龙胆泻肝汤

B. 萆薢渗湿汤

C. 清热调血汤

D. 知柏地黄丸

E. 解毒活血汤

34.以下哪些方不用于治疗经行口糜

A. 知柏地黄汤

B. 上下相资汤

C. 凉膈散

D. 甘露消毒丹

E. 五味消毒饮

35.患者,女,38岁,近半年来带下量少,阴中干涩,阴痒,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

悸失眠,神疲乏力,经行量少,色紫黯,有血块,下腹有包块,舌质黯,边有瘀点

瘀斑,脉细涩。其治法是

A. 补血益气,活血化瘀

B. 滋补阴血,活血化瘀

C. 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D. 补血填精,破血下瘀

E. 补血益气,破血下瘀

四、5选多 (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每题可有一项或多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36.治疗产后小便不通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哪些事项

A. 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

B. 消除产妇紧张怕痛心理

C. 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诱导排尿

D. 下腹部按摩或敷热水袋

E. 立即导尿

37.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主要证候

A. 经水量少,色黯淡,有血块

B.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C. 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

D. 心悸怔忡,气短懒言

E. 舌紫黯,脉沉迟

38.下列哪些诱因可致产后小便淋痛

A. 产后尿潴留

B. 多次导尿

C. 外阴伤口愈合不良

D. 产后失血

E. 情志所伤

39.胎动欲堕证的临床表现是

A. 有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经过

B. 恶心,呕吐,夜尿频多

C. 羊水溢出,继而阴道下血量多

D. 胚胎组织排出

E. 小腹疼痛,阵阵紧逼

40.湿热瘀阻型痛经的主要证候有

A. 经前小腹灼热疼痛不适

B. 经血量多、色黯红、质稠

C. 素常带下量多、色淡质清无臭

D. 低热起伏、小便黄赤

E.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1.古人对女性生殖器官的畸形分别名之

A. 螺

B. 纹

C. 鼓

D. 角

E. 女涵男

42.肾虚崩漏常见的证型是

A. 肾气虚

B. 肾阳虚

C. 肾阴虚

D. 肾阴阳俱虚

E. 肾虚血瘀

43.滴虫性阴道炎的外治法可选用哪些药物

A. 甲硝唑

B. 克霉唑

C. 达克宁栓

D. 制霉素

E. 替硝唑泡腾片

44.产后小便淋痛除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

A. 加强营养

B. 鼓励产妇多喝水

C. 饮食宜清淡

D. 保持外阴清洁

E. 注意寒温适宜

45.异位妊娠,可发生于

A. 输卵管

B. 卵巢

C. 腹腔

D. 阔韧带

E. 宫颈

06. 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07.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者

08. 脏腑辩证气血辩证09.10 10.膀胱气化失司

11. 金匮要略12. 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13.肺脾肾14.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15. 子宫、冲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三、单5选1 (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6.A 17.A 18.A 19.C 20.E 21.D 22.B 23.D 24.D 25.E 26.A 27.C 28.B 29.C 30.C 31.A

32.B 33.C 34.E 35.C

四、5选多 (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每题可有一项或多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36.ABCD 37.ABCE 38.ABCDE 39.ACE 40.ABDE 41.ABCDE 42.ABC 43.AE 44.BCD 45.ABCDE

中医妇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妇科学名词解释 1. 生理白带:是指健康女性从阴道排出的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黏而不稠如糊状, 其量适中,无腥臭味,称生理性带下,俗称白带。 2. 初潮:第一次月经来潮称月经初潮,月经初潮多在13-14 岁,即“二七”之年。 3. 月经周期: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出血的第一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一天 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1-35 天,平均28 天 4.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10 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 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行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 5.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至3-5 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 后期”“月经延后”“月经落后”“经迟”等 6. 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妊娠病,又称“胎前病” 7.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8. 胞阻: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为“妊娠腹痛”,亦名“胞阻”, 也有称“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 9.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恶阻”,亦称之为 “子病”“病儿”“阻病”。 10. 子满:妊娠5-6 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称“子 满”,又称“胎水肿满”。本病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与西医“羊水过多”相似。 11. 巨大儿: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kg,就可以称为巨大儿。 12. 胎萎不长:妊娠4-5 个月后,江苏代孕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 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称为“胎萎不长”,亦称“妊娠胎萎燥”“妊娠胎不长”。 13. 胎漏: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痛、腹痛、小腹下坠 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漏胎” 14. 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伙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 不安”。 15. 足月产:孕妇在妊娠38-42 周内分娩,称为足月产。 16. 过期产:孕妇在妊娠42 周以上尚未临产者称为过期妊娠,超过42 周再分娩的,称为过 期产。 17. 早产:孕妇在妊娠28-37 周内分娩,称为早产。 18. 产后腹痛:是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其 中因瘀血引起者,称为“儿枕痛”。本病以新产后多见。 19. 产后三病:病痉、病郁冒、大便难 20. 产后三冲:冲心、冲肺、冲胃 21. 产褥期: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 段时间,需6~8 周,也就是42~56 天。 22. 滑胎: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 次或三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屡孕 屡堕”,临证中,本病以连续性、自然性和应期而下为特点。西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 23.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 24. 缺乳: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 1. 月经的生理:①月经初潮年龄多在13-14 岁,早至11-12 岁,迟至16 岁②一般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 为适中,超过80ml 为月经过多。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 无血块,无特殊臭气。③绝经年龄一般为45 到55 岁。 2. 天癸与月经的关系:①天癸,男女皆有②天癸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③ 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④天癸至,

中医妇科学试题含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三 名词解释 妊娠恶阻 闭经 妊娠痫证 脏躁 痛经 填空 1.__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__、___。 3.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_。 4.正常的带下对阴道有——的作用。 5.___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6.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___。 7.妇科常用的内治法有___、___、___、___、___。 8.闭经分为___和___。 9.痛经的机理主要是“___”、“___”。 10.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_与___并举。 11.子宫脱垂的主要机理是___、___。 简答题 1.月经的产生机理 2.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须注意什么? 病例分析 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出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 单选题 1.《内经》中记载的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A胶艾汤 B温经汤 C圣俞汤 D四乌贼骨——芦茹丸 2.健康女子月经初潮的年龄一般是:

A10岁 B19岁 C20岁 D14岁 3.产后第一周恶露应为: A红色恶露 B白色恶露 C酱色恶露 D粉红色恶露 4.产后三冲: A 冲心、冲肺、冲胃 B 冲心、冲肺、冲肝 C 冲心、冲肺、冲脾 D 冲脾、冲肺、冲肝 E 冲肺、冲胃、冲肝 5。下列哪项不属于妊娠恶阻: A 妊娠早期,喜食酸食 B妊娠早期头晕厌食、恶心呕吐 C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能进食 D 妊娠早期、食入即吐,呕吐痰涎 天癸的至与竭,与哪脏关系密切: A 心 B肝 C脾 D肾 产褥期是指: A 产后9周内 B产后6周内 C 产后10周内 D产后4周内 治疗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的代表方剂: A 固阴煎 B 两地汤 C 清经散 D 丹栀逍遥散 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证属: A 气虚型 B肾虚型 C虚热型 D肝郁化热型 月经周期提前3天,量多,色深红,质粘稠,面赤、口渴心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 A血热型经期延长 B血瘀型经期延长 C 虚热型经期延长 D血热型月经过多 E 郁热型月经过多 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脉细无力,代表方剂: A大补元煎 B人参养荣汤 C大营煎 D 归脾汤 下列不属于血虚型月经过少的证候的是: A可见经期错后 B量少,色淡质稀 C 头晕眼花,心悸 D带下量多 E 舌淡,脉细无力 患者五个月来,月经不按期来潮,或先或后,量时多时少,应诊断为: A月经先期 B月经后期 C月经先后无定期 D月经过多 14.气虚月经过多的代表方剂: A归脾汤 B 补中益气汤 C 四君子汤 D 举元煎 15。桃红四物汤用于血瘀型: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试题1

《中医妇科学》模拟试卷一 一. A1、A2型题(最佳选择题): 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5分) 1.生理性带下的特点是:() A赤白相兼 B无色无臭,粘而不稠 C清稀如水,淋漓不断 D色白、质稀、无臭,绵绵不断 E量少、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 2.某妇,35岁,近半年月经38-42天一行,持续7天干净,用卫生巾10条,经行小腹轻微胀坠感。诊断为:() A月经过多 B月经后期 C痛经 D经期延长 E月经先后无定期 3. 产后发热的治疗应以什么为主?() A清热解毒 B凉血化瘀 C调气血和营卫 D散寒解表 E益气养血退热 4.某妇,36岁,停经70天,阴道出血量多,小腹疼痛,腹坠加重。妇检:宫口已开大,见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舌紫黯、有瘀点,脉沉细。首选方是:() A宫外孕Ⅱ号方 B桃红四物汤 C生化汤 D脱花煎 E血府逐瘀汤 5.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代表方是:()

A膈下逐瘀汤 B少腹逐瘀汤 C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D胶艾汤 E艾附暖宫丸 6.脾虚湿困型带下病的治法是:() A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B健脾益气,利湿止带 C健脾渗湿止带 D健脾补肾,涩精止带 E健脾益气,固冲止带 7. 关于正常月经的描述,应除外哪项?()A13岁月经初潮 B周期28~30天 C经期4~6天 D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 E经色鲜红 8.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带下特点是:() A白色豆渣样 B色黄、粘稠有臭气 C色白或淡黄,质稠无臭气 D稀薄的泡沫样黄带 E脓性样带下,秽臭 9.经间期出血的治疗是:() A调摄冲任,平衡阴阳 B滋肾养血为主 C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D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E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10. 恶露不绝实者的治疗禁用:()

中医妇科学笔记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以30~5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至点滴即净者。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尽者。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 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以建立后又中断六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及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少:指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 胎漏:妊娠期间有少量阴道出血,时出时至,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痛,腹痛,小腹下坠者。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痛,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现者。 胎萎不长: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 胎死不下:胎死腹中,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 子满:妊娠5~6个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全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 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 子晕: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症,甚至眩晕欲厥。 子嗽:妊娠期间,咳嗽不已。 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可与西医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互参) 产后痉病:产褥期内,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 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 病名首见宋代《妇人大全良方》 病因: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虚 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其中因淤血引起者,称儿枕痛。宋代《妇人大全良方》首次提出“儿枕腹痛”。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产后小便不通:新产后,产妇发生排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同,小腹胀急疼痛者。又称产后癃闭 鉴别诊断 产后小便淋痛:两者均有产后排尿困难。产后小便淋痛以小便频急涩痛欲出未尽为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产后小便不通为点滴而下,或 闭塞不通,但无尿痛,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产后小便淋痛: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

最新整理中医妇科学笔记49213复习课程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一)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二)血热证: 1、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3、肝郁化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丹栀逍遥散: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二、月经后期 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汤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温经汤(金匮要略):当归、吴茱萸、桂枝、白芍、川芎、生姜、丹皮、法半夏、麦冬、人参、阿胶、甘草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 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

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五、月经过少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生神曲 六、经期延长 1、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七、经间期出血

中医妇科学考核试卷及答案(1)

职称聘用考核(妇科) 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妊娠恶阻 2.闭经 3.妊娠痫证 4.脏躁 5.痛经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______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______、_______。 3.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______。 4.正常的带下对阴道有_______的作用。 5._______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6.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_______。 7.妇科常用的内治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闭经分为___和___。 9.痛经的机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 10.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与_______并举。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月经的产生机理

2.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须注意什么? 三、病例分析(20分) 宋某,女,40岁,农民,1997年4月就诊。白带量多,伴周身乏力半年。半年多来,白带量多,色白,质稀薄,无特出殊气味,伴身疲倦怠,周身乏力,四肢不温,纳少便溏,时感两足跗肿,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缓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大小正常,活动有压痛,双侧附件略增厚。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要求:诊断(病名、证型)治法、方药) 四、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内经》中记载的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A胶艾汤 B温经汤 C圣俞汤 D四乌贼骨——芦茹丸 2.健康女子月经初潮的年龄一般是: A10岁 B19岁 C20岁 D14岁 3.产后第一周恶露应为: A红色恶露 B白色恶露 C酱色恶露 D粉红色恶露 4.产后三冲:

中医妇科学试卷.doc

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科课程结业考试 中医妇科学试卷 课程代码(036060) 题号- -- 四五、一7\七八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请将正得分评卷人 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型题:在下面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 1、我国现存医籍中,最早提出阴道纳药的是B A、本草纲目 B、金匮要略 C、十产论 D、广嗣纪要 E、济阴纲目 2、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B A、傅青主女科 B、胎产书 C、金匮要略 D、妇人&方大全 E、以上都不是 3、我国健康女子一般绝经年龄视为正常的是A A、46-52 岁 B、40-50 岁 C、38-45 岁 D、55-56 岁 E、3540 岁 4、生理带下乃是 ---- 所形成C A、水湿下聚 B、痰湿集聚 C、肾精下润之液 D、牌气散精 E、肺之雾露之溉 5、产后常脉多为C A、缓滑 B、六脉平和滑利 C、虚缓平和 D、沉细 E、虚弱 6、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是A A、重在调经以治本 B、补肾扶牌 C、养血调肝 D、补益气血 E、攻补兼施 7、形成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是D A、阴虚和血热 B、气虚和脾虚 C、肾虚和脾虚 D、气虚和血热 E、心脾两虚 8、实热型月经先期和月经过多的共同症状是B A、月经提前,量多,色淡红 B、月经量多色紫红 C、经行先期量多,。色暗红,有块伴腹痛 D、月经量多色暗红,小腹绵痛 E、月经先期,量多色清淡 9、带下一词首见于A A、《素问。骨空论》 B、《后汉书。华佗转》 C、《神农本草经》 D、《胎产书》 E、《女科百问》 10、妊娠八九个月或腹中痛,通定如常者,此名为C A、胎动不安 B、小产 C、试胎 D、弄胎 E、临产 11、妇科病常见的外感因素主要为B A、风寒湿 B、寒热湿 C、寒热风 D、寒火燥 E、风湿热 12、下述哪项是产后病的病理特点E A、寒热交替 B、气虚血亏 C、汗多伤津 D、阳气偏亢 E、多虚多淤

最新 中医妇科学教案

总论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 教学目的 1.掌握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了解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教学重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教学难点:1.中医妇科学定义和范围。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它是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妇科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预防治疗的专门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包括经、带、胎、产和杂病。 小结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布置作业 1.请熟记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请简述中医妇科学的范围。 复习提问 1.请说出中医妇科学的定义。

2.中医妇科学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教学目的 1.了解十大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 2.掌握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学代表性著作的名称、作者。教学重点 1.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 夏、商、周时代 (2)春秋战国时代 (3)秦汉时代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 (5)唐代 (6)宋代 (7)金元时代 (8)明代 (9)清代与民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科学的发展。 教学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教具板书或多媒体。 讲授 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1)夏、商、周时代——中医妇科学的萌芽。 (2)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妇科学的产生:《黄帝内经》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妊娠诊断等。 (3)秦汉时代——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妇科疾病作了专题研究,论述了热入血室、脏躁、经闭、痛经、漏下、转胞、阴吹等 症,并开创了妇科冲洗和阴道纳药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妇产科的著作成就:徐之才的《逐月养胎法》对胎儿逐月发育的叙述较为详尽。 (5)唐代——建立了较完备的医事制度等,产科及妇科专著涌现,孙思邈《千金要方》把妇人卷置于全书之首,昝殷的《产宝》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产科 专著。 (6)宋代——妇科成为独立的专科: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在妇科方面有调经、众疾、求嗣三门。 (7)金元时代——金元四大家对妇产科分别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贡献。《丹溪心法》中载有妊娠切脉法和验死胎法,对妊娠病的治疗认为胎前应“清热养血”提

中医妇科学复习试题套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考试用

中医妇科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2.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3.脏躁:脏躁是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苦笑无常,呵欠频做,不能自控者称为脏躁。 4.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5.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月经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睡忍痛、慢临盆。 3.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_调补肝肾_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4.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崩漏。 5.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_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 6. 月经过多是指_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持续超过7天,总量亦增多者。 7. 崩漏的病机是_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 8. 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_原发性闭经。 9.月经不调主要是指_周期、经量_的改变。 10. 痛经的治疗原则是_通调气血。 11.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治病与安胎_并举。 12.缺乳的病机为_化源不足、乳汁运行受阻_。 三.简答(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哪三审? 答:诊断产后病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三审。先审下腹痛与不痛,以验恶露有无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行与不行,以及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盛衰。 2. 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崩漏常用的方法。 答:崩漏的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塞流、澄源,复旧。塞流,即是止血,是止崩的首要方法,以防发生虚脱。但止血方法,还须视其寒、热、虚、实,分别施治,不可专用固涩。澄源,就是求因,即正本清源的意思,一般用于止血后或出血较缓时,以巩固疗效,这是治疗崩漏的重要一环。塞流、澄源两法常同时应用。复旧,即调理善后。用于血止之后,以巩固疗效,重建月经周期。对于青春期的患者,宜补肾气益冲任为主;对于育龄期的患者,重在疏肝和脾以调理冲任;对更年期的患者,则主要补脾滋肾以调固冲任。总之,对于崩漏三法灵活运用,崩时塞流为主,兼以澄源;漏时澄源为主,佐以塞流;血止后复旧为主,不忘澄源。

中医妇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言 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 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

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明清民国时期: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女性解剖生理特点 1、子宫,又名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胞室、 血室。 2、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 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3、阴道是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也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故又称产道、子肠。 4、阴户:又称四边、产户,指女性外阴,包括阴道前庭及 其两侧的大小阴唇,前面的阴蒂和后面的阴唇系带,会阴。 5、《诸病源候论》“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 6、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 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7、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 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

中医妇科学试题集

总 论 一、概念解析 第一章至第六章 1、月经 2、初潮 3、绝经 4、并月 5、居经 6、暗经 7、避年 8、激经 9、天癸 10、 妊娠 11、临盆 12、恶露 13、试胎 14、弄胎 15、经水出诸肾 16、冲脉隶于阳明 17、胞脉、 胞络 18、子宫为“奇恒之腑” 19、肝司血海 20、冲为血海 二、填空 1、医学巨着《 》为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在现存中医古籍中 最早专篇论述妇产科疾病的着作是 代 的 《 》分别为 、 和 三篇。以狼牙汤沥阴中 以蛇床子裹成锭剂 纳阴中等 开创了 、 的先河。 3、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是 。 4、 时期 最突出的成就是妇产科独立分科。 5、 代 的《 》提出的特殊月经现象有 、 、 等。 6、《女科正宗》说 “ 有子之道也。” 7 、金元四大家之一 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妇人胎产论》提 出 、 、 。这是后世治疗妇科病少女着重肾经 中年妇女着重肝 经 绝经期妇女着重脾经论治的根据。 8、朱丹溪认为产前“当清热养血” 提出安胎圣药是 。 9、清代 所着《达生篇》提出的六字真言是 、 。 10、《傅青主女科》的主要学术观点为 、 、 。 11、张景岳在《景岳全书· 妇人规·经不调》中指出 “调经之要 贵在 知 斯二者 则尽善矣。” 12、《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 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 月 事以时下”。 13、最早记载优生知识的书是 时代的《 》内容有 、 、 。 14、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 之前 之后 呈 型 为一空腔器宫 腔内 呈 覆以粘膜。成年子宫长约 宽约 厚约 上部较宽 上端 隆起部分为 其两侧为 与 相通。 15 、每次月经来潮出血的第一天称为月经周期的第一天 两次月经的第一天间隔时间 称 为 一般为 。周期不应少于 也不应超过 。 16、正常经期一般持续 天 正常的月经总量为 。 17、月经的产生是 、 、 、 协调作用于 的生理现象。 18、冲脉经络循行起于 下出于 上行于 其外行者经 与 交会 沿腹部两侧、上达 环绕 。因胃为水谷之海 冲脉又与胃经之 穴相交会 受后天之谷精微的供养 与肾经相并 又受先天肾气的资助 先天之 与 皆汇于冲脉 对妇女生理起着重要作用。 19、任脉通过经络与全身阴脉会于 主一身之 为 之海 凡 都 属任脉所司。 20、冲、任、督三脉同起于 一源而三歧 皆约于 借十二经脉与脏腑相通。 冲脉主 任脉为 带脉主 督脉为 各司其职 调节着月经的产生 和维持正常的生理现象。

中医妇科学重点章节方歌

一、月经病 1.月经先期 1.1.气虚型 1.1.1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心脾两虚者,方用归脾汤。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1.1.2肾气虚证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固阴煎为补肾剂,熟地参萸菟丝系远志五味通心肾,甘药协调经乱齐1.2血热型 1.2.1阴虚血热证 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 先期经少两地汤,玄麦地骨生地襄更配阿胶与白芍,阴虚血热此方良1.2.2阳盛血热证 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清经散 清经散中用白芍,丹皮地骨与青蒿茯苓熟地加黄柏,滋水清火经自调1.2.3肝郁血热证: 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加丹栀去姜薄 2.月经后期 2.1肾虚型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元气伤,萸肉杜仲入肾阳熟地参草怀山药,当归枸杞生化藏2.2血虚型 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人参养荣汤 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2.3血寒型 2.3.1虚寒证 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大营煎 大小二营景岳煎,熟地枸杞归草餐大营杜仲牛膝桂,小营山药白芍添2.3.2实寒证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2.4气滞型 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乌药汤 乌药汤治经后延,气郁腹胀脉象弦量少淤块色红暗,归草木香香附圆2.5痰湿型 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芎归二陈汤 二陈汤去乌梅加芎归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3月经先后无定期 3.1肾虚型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固阴煎(方见月经先期) 3.2脾虚型 补脾益气,养血调经。 归脾汤(方见月经先期) 3.3肝郁型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着 4月经过多 4.1气虚型 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安冲汤酌加升麻。 安冲汤治月经多,龙牡海螵固血脱术芪地芍气营补,茜草续断水煎喝4.2血热型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酌加炒地榆槐花。

《中医妇科学》复习题

《中医妇科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居经 2、产褥期 3、月经周期 4、崩漏 5、妊娠病 6、恶阻 7、暗经 8、妊娠 9、原发性闭经 10、胞阻 二、填空题 1、产后病的诊断应着重三审,即先审________,以辨________;次审_______,以验________;再审_____________,以察________。 2、新产后,正常情况下恶露排干净的时间为____天左右。 3、在正常情况下,经期为_____天,妊娠期____天,产褥期为____周。 4、月经是指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引起的子宫_____的、 _____出血。 5、子宫位于____之前,____之后。 6、痛经的治疗,要掌握好用药时机,一般从_______开始用药, 连用_____个周期。 7、妇女带下如五色杂见,有恶臭者,当警惕____的可能。 8、胎漏、胎动不安的致病因素,不外____和____两个方面。 9、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_________。 三、是非判断题 1、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理气血。() 2、《经效产宝》是我国最早的妇科专著。() 3、余血浊液从子宫通过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4、滑胎,现代医学称习惯性流产。() 5、崩漏是概指妇科出血病证而言。() 6、阴挺下脱又称子宫脱垂。()

7、闭经可由月经后期及月经过少发展而成。() 8、闭经一证,临床以实证居多,故治疗以活血通经为主。() 9、根据“不通则痛”的原则,治疗痛经当以祛瘀止痛为先。()10、带下病以湿证居多,故治疗宜以祛湿为主。() 三、单项选择题 1、正常妊娠期为多少周?() A、40周 B、34周 C、36周 D、38周 2、脾虚带下病的治疗原则是() A、宜清宜利 B、宜补宜涩 C、宜清宜滋 D、宜升宜燥 3、治疗实热型崩漏的最佳选方是() A、清经散 B、两地汤 C、清热固经汤 D、芩连四物汤 4、妊娠腹痛的治疗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B、辛温香燥,行气止痛 C、养血行气,缓急止痛 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5、脾虚型妊娠水肿的最佳选方是() A、全生白术散 B、千金鲤鱼汤 C、五皮饮 D、苓桂术甘汤 6、下列病证哪一项与肝郁气滞无关() A、月经先后无定期 B、妊娠恶阻 C、产后缺乳 D、不孕症 7、胎元饮最适用于哪一型胎动不安 ( )

中医妇科学题库

妇科题库 A1型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胞宫的古称 A.子宫 B.子脏 C.子处 D.血处 E.血脏 答案:1.D2.孕初按月有少量月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 A.垢胎 B.避年 C.漏胎 D.季经 E.居经 答案:2.A 3.胞宫属于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都不是 E.三者都是 答案:3.C 4.胞络属()络于胞中,胞脉者系于() A.脾、肝 B.心、肾 C.脾、肾 D.心、肝 E.督、带 答案:4.B 5.《达生编》提出临产六字真言是 A.忍、休息、慢临盆 B.睡、忍痛、慢临盆 C.休息、忍痛、临盆 D.睡觉、勿慌、临盆 E.睡觉、忍耐、临盆 答案:5.B 6.关于“天癸”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天癸是一种阴精 B.肾气盛才能天癸至 C.先有天癸后有月经 D.天癸男女都有 E.天癸就是月经 答案:6.E 7.性成熟期一般自 A.14岁左右开始 B.16岁左右开始 C.18岁左右开始 D.19岁左右开始 E.21岁左右开始 答案:7.C 8.妇女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经带孕产乳 B.经带胎产 C.经带产乳 D.经孕产乳 E.经孕胎产 答案:8.A9.为中医妇科学奠 定了生理病理和治疗理论基 础的医学著作是 A.《胎产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诸病源候论》 E.《妇人良方大全》 答案:9.C 10.成年女子的卵巢大小 A.4cm×3cm×3cm B.4cm×2cm×1cm C.4cm×3cm×1cm D.4cm×3cm×2cm E.4cm×2cm×1cm 答案:10.C 11.预产期的日期计算应从 A.末次性生活算起 B.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 C.末次月经前15天算起 D.末次月经第14天算起 E.受孕前月排卵期算起 答案:11.B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次经血总量为50~80ml B.月经周期28~30天 C.经期为3~7天 D.初潮约14岁 E.经血无臭味,夹少量血块 答案:12.E 13.身体无病而月经2个月1 次者称 A.季经 B.并月 C.漏胎 D.垢胎 E.避年 答案:13.B 14.成年子宫体与宫颈的比 例是 A.3∶1 B.1∶2 C.1∶1 D.3∶2 E.2∶1 答案:14.E15.关于妊娠下列 错误的是 A.月经停止来潮 B.脉象滑疾流利 C.常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D.孕4,5个月后,可挤出少 量乳汁 E.孕4个月后在耻骨上方可 扪及宫底 答案:15.E 16.生活所伤导致妇科病不 包括 A.跌扑损伤 B.劳逸失常 C.内伤七情 D.房劳多产 E.饮食不节 答案:16.C17.妇科疾病的主 要病机错误的是 A.脏腑功能失常 B.气血失调 C.冲任督带损伤 D.胞宫、胞脉病变 E.外感六淫 答案:17.E 18.关于新产后和哺乳期的 生理特点错误的是 A.顺产后30分钟可开始哺 乳 B.生理性闭经 C.下腹轻微阵痛 D.有血性恶露排出,1个月 左右干净 E.可见恶寒怕风、微热自汗 等 答案:18.D 19.自然流产后阴道排出的 血液称 A.崩漏 B.经漏 C.恶露 D.赤带 E.胎漏

中医妇科学 歌诀

月经先期先期气虚与血热,脾虚补中肾固阴,实热清经虚两地,肝郁血热丹栀逍。 月经后期后期肾虚当归地,血虚补元气滞乌,艾附暖宫治虚寒,虚金实良两温经,芎归二陈治痰湿。月经愆期经乱肝郁逍遥散,脾虚归脾肾固阴。 经期延长经乱气虚举元煎,血瘀桃红合失笑,虚热两地合二至。 经间期出血脾虚归脾瘀逐瘀,两地二至肾阴虚,湿热清肝止淋汤。 经断复来经断复来热益阴,脾虚肝郁安老汤,湿热易黄知柏阴,湿瘀萆薢桂枝茯。 月经过多气虚举元或安冲,血热保阴瘀失笑。 月经过少经少血虚滋小营,肾虚归肾当归地,血瘀桃红或通瘀,痰湿苍附二陈芎。 经行乳房胀痛经行乳胀肝郁逍,四物二陈胃虚痰,一贯滋水肝肾亏。 经行头痛经行头痛瘀通窍,痰浊中阻半白天,肝火羚钩血虚珍。 经行感冒经感少阳小柴胡,风寒荆穗热桑菊。

经行身痛经行身痛瘀趁痛,当归补血治血虚。 经行浮肿浮肿气滞瘀八物,阳虚肾气苓桂术。 经行吐衄经疹风热消风散,血虚生风当归饮。 经行发热经行发热瘀血府,补中益气气血虚,肝肾阴虚蒿芩地。 经行情志异常肝郁丹栀痰生铁,甘麦养心心血虚。 绝经前后诸证绝经诸证皆肾虚,二至阴阳各左右,阴阳二仙二至丸。 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皆虚证,肾精亏虚左归丸,阴虚内热知柏地,阴阳两虚二仙汤,脾肾两虚大补元。痛经痛经膈下气滞瘀,寒凝少腹温经散,清热调血治湿热,圣愈黄建气血虚,肾虚调肝益肾调。闭经闭经肾虚苁蓉菟,人参养荣气血虚,阴虚一阴寒温经,血府膈下气滞瘀,痰湿苍附合四君。崩漏崩漏肾虚气阴阳,气虚苁蓉阳右归,阴虚左归合二至,脾虚固冲或固本,虚热上下实清固, 血瘀将军逐瘀止。 带下过多带多内补肾阳虚,脾虚完带热五味,阴虚夹湿知柏地,湿热下注止带方。

中医妇科学试题75990

中医妇科学试题六 一.名词解释 1.激经:孕后仍按月行少量的月经,而无损于胎儿。亦称“盛胎”、“垢胎”。属生理上的异常现象。 2.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 3.绝经:健康女子一般到49岁左右月经停止,称为“绝经”,或“断经”。 4.癥瘕: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 5.带下病: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 二.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是由昝殷撰写的。 2.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指出:“妇入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己绝,乃属太阴经也。” 3.月经病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4.妊娠恶阻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 5.经行泄泻在病机上有脾虚、肾虚之别。若大便稀薄、脘腹胀满,多为脾虚之候;若大便稀如水、五更泄泻、畏寒肢冷属肾虚所致。治以健脾温肾为主。 6.子满即现代医学所称之羊水过多。 三.判断、改错题: 1.妊娠期间发生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2.清经散的药物组成为丹皮、白芍、地骨皮、熟地、猪苓、黄柏、青蒿。(×)猪苓改茯苓 3.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称为闭经。(∨) 4.肾与胞宫之间的经络是直接相通的。(∨) 5.健康女子到了14岁左右,月经来潮,称为初潮。(∨) 6.新产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可诊断为产后血晕。(∨) 7.产后一二日,出现轻微的发热、自汗,称为产后发热。(×)为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越于外引起,不属病态。 8.带下病以湿邪为患。(∨) 9.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中医妇科学试卷含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15 分) 1. 天癸: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2. 妊娠恶阻:妊娠早期,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 3. 脏躁:脏躁是妇人精神忧郁,情志烦乱,无故悲伤,苦笑无常,呵欠频做,不能自控者称为脏躁。 4. 崩漏: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 5. 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伴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填空每空(0.5 分,共10 分)___是女子青春期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2.《达生篇》中提出的六字真言是___、___。 3. 冲任为病往往是通过__来体现调理冲任的。 4. 月经先期伴月经过多,若未能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__。 5.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机主要是__、__、___ 6. 月经过多是指__、__。 7. 崩漏的病机是__、__ 8. 女子年逾18 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__。 9.月经不调主要是指___、___的改变。 10. 痛经的治疗原则是___。11.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__与__并举。 12.缺乳的病机为___、___。 三.简答(每题5分,共10分)简述产后病的诊断除运用四诊八纲外还要注意哪三审?崩漏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崩漏常用的方法。 四.病例分析(共15 分) 仲某,女,20岁,学生。行经腹痛5年。患者4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但每于经前、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平素性情抑郁,经前 1 周即出现胸胁乳房胀痛。刻诊正值行经第一天,量不多,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急躁易怒乳房胀痛,舌紫暗,脉弦。 (要求:写出:诊断、证型、辨证分析、病位、病机、治法、方药) 五. 单选题(每题 1 分,共40分) 1.妇科第一首方剂是: A 启宫丸 B 寿胎丸 C 四乌贼骨——芦茹丸 D 固冲汤 E 大补元煎

中医妇产科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妇产科学考点总结 中医妇产科学考点总结月经病一、月经先期: 当地补阴经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 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 固阴煎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 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 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 保举笑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 苍滋归逃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 清淤地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 1 / 8

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肾虚证__肾气虚: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 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 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证__虚热证: 上下相资汤实热证: 清热固经汤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 四人血重阴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 圣清调少膈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 健身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经行吐衄: 清静 1)肝经郁火: 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 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经行****胀痛: 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经行头痛: 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 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