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城中村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终)概论

关于深圳城中村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终)概论
关于深圳城中村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终)概论

摘要

在十三五规划中,深圳政府提出将在五年内改造300+城镇村,总投资将超过20亿人民币。这将成为深圳城中村改造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最彻底的改造。这次大规模改造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议论的焦点。

不过,大多人都关注于城中村村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却很少把焦点放在这次改造最大的关系者——外来人口。我们想用这篇调查报告引起社会对外来人口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处境的关注。

本文运用了网络问卷调查与岗厦村的定点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中村内外来人口的职业分布、收入情况、租房意愿和最大接受租金进行调查。另外,我们通过结合他们的基本状况以及改造后大致的租金范围,来分析改造后外来人口的安置情况(他们何去何从)。因为大部分外来人口(特别是白石洲和岗厦村)从事第三产业,他们的离开会对整个深圳造成物价的上升与生产力的下降,还会引申出一些社会问题。最后我们会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减少城中村大改对整个社会的波动。

在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岗厦村里,有大约6万外来流动人口,约占城中村总人数的98%。他们分布在各个职业,各个岗位,是深圳这个新型城市主要的生产力与创造力。虽然他们要挤在二三十平米的出租屋里,但是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城市里努力拼搏。城中村既包含着外来打工人的梦想与追求,也表达着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无奈。

改造后的高房租会让一些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对融入城市望而却步。如果外来人口的处境得不到改善,外来人口问题会演变成社会矛盾,因为租金的大幅度上涨会引起他们的心里不平衡,幸福指数下降,以及报复社会的扭曲心理。城市建设的时候他们做出了贡献,所以改革不能抛弃他们。我们意识到了改造后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想通过这篇调查报告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外来人口、租金上涨、安置问题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placement of migrant population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Town village

Abstract

Recently, the Shenzhen government proposed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o transform over 300 Town Village within 5 years, and the total investment would be over 2 billion RMB. This will become the largest and most thorough transformation of Town Village in the history of Shenzhen. This large-scale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of community. Although most people put their focus on the game between Villager (the household in Village), government and developer, I pay close attention on the largest participants—transient population. Through this research paper, we want to cause society’s concern to the situation change of transient people within the transformation.

This survey use Internet questionnaire and sampling survey to investigate the job, income, rent wiliness and rent acceptance range of transient people. In addition, through combination of their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scope of renting price after transformation, we can analyze the relocation of these people. Because most floating people (especially in Town Village) engage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ir departure will cause the increase of price and decrease of productivity, even some social problems. Finally, we give our own solution to reduce the change of village to social fluctuation.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re is approximately 60 thousand of transient population in the GangXia Town Village—the key object in this research. Distributing in many areas and posts, they are the largest productiv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new city Shenzhen. Although they have to live in just 20-square-meter inadequate flats, they work hard in the posts for their value and dream in this changed city. So Town Village not only contains the dream and aspiration of transient people, but also represents their exhaustion and resignation.

Low-income people will shrink back at the sight of high rent price after

reconstruction, when they attempt to integrate into society. If government cannot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this people, this will cause the mental problem of them, such as the mental imbalance, decrease in happiness index even society revenge. We recognize the severity of settlement problem of migrant population, so we want to solve this social problem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migrant people, renting price, placement

引言

城中村是中国高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包围城市的产物,既在城市的中心,却不能很好的与城市接轨。在政府眼中,城中村就像“毒瘤”一样,需要进行改造来获得更大的土地使用效率。(特别是在深圳,土地资源极度稀缺)可是,在外来人口眼中,城中村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整个城市最廉价的出租屋。如果将城中村改造,虽然房屋质量以及环境变好,但是房租势必会上涨,这些人将何去何从?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故事叙述和数据分析论证的方式,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的探讨。

关于深圳城中村改造后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

在白石洲的深处,某个两店之间不起眼的夹缝中,有一家店面只有2?3平米的裁缝店。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放在店面外面的桌子(里面放不下),还有一张稍小的、放置着缝纫机的小桌,以及一把椅子。这里的主人,是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十分安静的中年女子。

由于我们要去修补裤子,便找到了她。在她修补的时候,我们顺便聊起天来。这不聊还好,一聊便被其中的疾苦深深地震撼了。通过聊天得知,她也是住在白石洲里,从家里赶到店里也就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她来深圳的时间并不太长,两三年左右。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大上大专,小的则已经上了高中。她来这里主要是赚钱养孩子,赚得他们的学费,顺便照顾下孩子们。

当我们无意中问起她每月大概能挣多少钱的时候,她脸上突然浮现出了一种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痛苦以及无奈,完美的掺杂在了一起的神色。她的话也随之多了起来。“我若只做裁缝,哪里能活得下来”、“所以我找了份兼职,每月能挣1700多,每天累到死,(两份工作)加在一起好的时候可以挣三四千”。因为有两个孩子,所以她租了一个“大”房子,“有十三四平米”她说“每月的

房租1200左右,而且每年还在涨!”,“那如果房租要大涨了,您最多能接受多少钱?”我们继续问道,因为想起了城中村马上要改造所将要引发的租金大涨问题。“涨…”她低声喃喃道,“一千二三吧,再高真的没法活了......”本来我们想告诉她这城中村马上就要大改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房租的大涨,但是,看着她茫然又无奈的神情,我们默默地把这个沉重的话题转移到了别处:每月能存下来多少钱。本来想缓和一下气氛,谁知这个问题仿佛更是戳到了她的痛处,她立刻说道:“存钱?这我都没想过。我平时都还没吃什么,就没钱了。这生活没啥盼头,还是专心供孩子吧......”她还感叹地说:“每年都带孩子回老家,一回就要七八千块,所以啊,辛苦奋斗了一年的钱到此就全部花没了,甚至还会欠些钱。”

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家。根据这件事情,我们仅了解了目前城中村人民生活情况的冰山一角。我们愧疚地发现,原来我们竟然对自己国家的民情还不了解。我们一致地认为,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了解民情,并为它的改善或多或少的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自己编排出了一份调查问卷,目的是:调查城中村人民的基本情况,以及改造以后租金上涨对人们的生活情况和安置问题造成的影响,并呼吁社会各界的关注。

数据分析(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是以走访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在岗厦村、白石洲收集了81份调查问卷。我们根据这些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如下结果:

图1:城中村居民生活状况的分布图

年龄收入职业等级

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中村居民大部分在20-40岁之间。过半数的人是社会底层人员,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

图2:城中村居民住房状况的分布图

住房面积房屋租金

从图2可以看出,城中村居民大部分住在30平米以下的房子,只有小部分住60平米以上。而租金方面,城中村内租金普遍低,过半的房租在1500元以下,其中有31%的租金在700元以下。而租金在2000元以上只有四分之一。

图3: 城中村租户居住时间分布图

城中村租户中有36%的外来人口居住时间在2年以下,有33%的人居住时间在2-5年。这些数据表明,因为城中村位置的便利与租金相对的便宜,使城中村成为了外来在深圳打拼人士短期的“家”,所以外来人口普遍都是短期租客,人员有很强的流动性。

图4:租户选择住房时考虑因素

从图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租房时首要考虑因素是租金,第二是地理位置。只要24%的人以居住环境来挑选住房。这说明城中村改造后,虽然环境变好了,但是高租金还是政府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据调查统计,岗厦村外来人口最大接受的租金平均为1784元,涨幅在15%-20%,每平米每月60元左右。改造后岗厦村的租金价格会接近周围小区的租金,达到每平米每月80-90元。而像已经改造好的大冲新城,租金达到每平米每月95-100元。

假如租金高于接受范围,是否考虑撤离

据调查数据统计,假如租金过高,过半的人会选择去更远的地方居住,只要24%的人会继续待在原有的居住地。我们问过很多的调查对象,很多40岁以上的人会选择离开这个城市。

当他们离开这个城市后,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

先梳理一下城中村现存的问题。

城中村现状存在问题

1,卫生问题

城中村的“脏乱差”的卫生状态一直是较大问题。我们这次调查也深有体会,从正门进去,转过一个小巷,就到了岗厦村的内部,迎面扑鼻而来的就是一股酸臭味,这种味道成为了城中村的“标志”。我们近距离一看,发现了臭味的源头,很多生活垃圾都堆积在不起眼的小巷中,并且毫无分类以及整理。于是我们仔细观察并询问了城中村里的情况,我们得知了原因。

首先,村里的环卫经费和配套设施不够,这直接导致了城中村里的卫生问题。据一位清洁工反馈,他们每月的工资才3100元,而且不包吃包住。他们的收入很难在深圳这个城市里生活。所以这里环卫工人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到处找能卖钱的东西收起来,像废弃家具、瓶子、易拉罐、纸箱等等。所以很多垃圾都堆在道路两旁。另外,城中村的公共垃圾桶以及配套设施远远不够,所以多余的垃圾就无法分类处理。

其次,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我们在早高峰时就已经到了城中村。在我们调查过程中,观察到随意乱丢垃圾的现象特别的多,而且每家每户的生活垃圾也不会主动的放在公共垃圾桶里,他们只是简单地把垃圾丢到门口不管。

2,安全问题

城中村的安全问题我们多少听说过。我们调查之前询问了村委会的有关人士,他跟我们说,城中村的消防隐患是个大问题,这也是城中村必须要改造的一大原因。在黄贝岭村就发生过火灾,而且一家起火,周围的楼房都开始冒烟,无处可逃。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做了调查。

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中村的房屋建设没有规划。人们乱盖,直接导致了

楼群的过度紧密。所谓“一线天,握手楼”都是城中村的特征。这过度紧密的楼群分布会成为火情传染的主要原因。而且大部分房屋都是以砖木结构,不耐火,很用于引起火灾。另外,由于城中村过道比较窄,消防救援车辆很难开进城中村里。这也为火灾救援队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得知还有一个原因是,城中村里的物品摆放也极不合理。很多消防通道都被货物堵住,并且每个房屋只有一个安全出口,给火灾逃生造成了不便。而城中村里的电线乱缠,与电路老化问题也随着时间日益严重,这会成为火灾的导火索。最后,城中村里的消防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房屋都没有装备

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情,他们无法第一时间灭火,导致火势扩大。

3,管理问题

城中村作为外来人口的主要聚集地,自然存在着一些管理问题。在与城中村居民的谈话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城中村的治安管理问题。对此,我们做了总结,得出如下结果。

第一,城中村的人员管理不到位。在与知情人的聊天中,我们得知很多做微商的都把货物囤积在城中村里。因为城中村缺乏监管,很多三无食品都从城中村里面流入消费者的口中,严重地威胁到了人民的健康安全。

第二,城中村的人口众多,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换句话说,他们晚上会经常坐在一起聊天,与彼此交换自己对政策地看法,使他们的思想一定程度上统一。所以,当政府的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对其中的一部分人产生了不利的后果的时候,人民们会团结起来反抗。这就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黄贝岭村,离罗湖区政府只有两站地铁,如果成百上千的城中村居民一起闹事,警方很难控制局面,维护秩序。

总之,这些问题需要城中村的根本性的改造才能很好地解决。

这是城中村的三大主要问题,也是这次改造最需要改变的地方。我们支持城中村的改造,但在改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了解一些外来人口普遍的心理问题,以及引申出来的社会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城中村改造对外来人口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外来人口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一)外来人口引发的社会问题

1,低频率的回家是关键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农村教育以及社会发展问题暑期社会调查报告》中,我提到在农村有一半的人要外出打工,这会造成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这个判断在本次社会调查中得到了印证。据调查统计,有49%的外来人口每年能回去1-2次,甚至有8%的人几年才回去一次,只有25%的人一年能回去两次以上,剩下的人有些选择的是其他或者不想回答,有少部分与父母住在一起。这样低频率的与家人团聚势必会引起社会问题(如我上文所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落。

2,回家?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城中村居住的外来人口大多数是家庭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家里主要的经济

来源。但城中村改造后的高房租会大大减少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工作中的劳累,家庭的日常开支,高房租,以及家里人的期望都会成为这些年轻人的心理压力。他们大多数牺牲了娱乐时间,对子女的照顾,对父母的陪伴,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寻求机会,但改革不但没有照顾这些人的利益,反而将他们排外,势必会造成他们心理负担,以及寂寞。

在这次走访调查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卖武汉小吃的大姐。她今年30多岁,住在白石洲城中村。我在她填写调查问卷时特意询问了她的收入情况。她说租金是她的最大的开销,而自己最多只能接受2000元的租金,假如改造后租金增至更高的话,她就只能另寻出路了。她对我们说:“自己独自在城中村里已经住了

3年了,开始是为了儿子读大学来的。”当我们问起她与家里人的关系时,她缓缓地说道:“自己这三年从来都没有回过家。”我们觉得很惊讶,于是就问她详细的原因。她说,她想等到有出息,赚到了钱,再带儿子一起回家。对我来说,虽然在外面读书,但每个月都能回家见到父母和其他亲戚朋友,我真的体会不到她三年不回家的心理感受,也许她在外漂泊已经习惯了。于是我们问她想家吗。她感叹道,她何尝不想回家,只是迫于高生活成本。而且由于做小买卖生意需要起早贪黑,有时连她在身边的儿子也照顾不到。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外来漂泊人士的心理写照吧。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真实的寂寞说出来,只能用冷漠的外表把自己包装起来。他们不愿意回家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高生活成本会使他们的储蓄降低。据我们的调查统计,有40%的人的收入用于储蓄占比低于10%;有23%的的储蓄占比在10%到20%之间。只有37%的人能把20%以上的收入用于储蓄。第二,回老家的成本过高。那位卖小吃的大姐跟我们算了一笔账。自己和儿子路上的费用(包括杂费)都要将近4000元了,再加上回去之后家乡的请客以及送礼的习俗,一起没8000元不够回去一次。自己一年的储蓄估计只够回去一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期的心理寂寞以及生活压力可能会造成心理扭曲。很多犯罪的根本原因就是心里缺乏爱,以及无法释放心里的压力。而外来人员在城中村里漂泊正好造成了这两点。长期的工作以及生活上的压力得不到释放,

而且长期的在外漂泊不回家使他们缺少家里人的爱。这两点造成了外来人口的心里问题,甚至是社会矛盾。假如高租金再给他们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期待当头一棒,他们积压了很久的情绪可能会爆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有些人会想,把他们留在大城市里,他们不就更加不回家了吗?那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不就进一步加重了吗?我认为,就算因为高生活成本,他们离开了深圳,他们还是会去另外一个城市,而不是简单地回家。在新的城市里,他们又要重新适应和打拼,就没更时间回家了。

(二)假如安置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发生什么

1,高租金会减少社会生产力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 = A(t)LαKβμ,我们可以得知,生产力与综合技术水平,劳动力,以及投入资本有直接关系。我觉得,高租金会引起劳动力以及综合技术水平的下降。

首先,高租金肯定会减少劳动力。根据上文的统计,很多人会因为城中村改造后的租金上涨,而承受不了每月房租。假如城中村外来人口的安置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地话,他们只能选择放弃城市生活。这样会造成人才地流失以及劳动力的下降,特别是中低收入的服务业以及零售人员。

其次,高租金也会通过降低外来人员的工作效率来造成技术的下降。根据调查,有59%的人会因为高租金而搬去更远的地方居住。更远的上班路程以及更高的生活压力会增加他们的心理烦恼,减少他们的工作效率,从而减少社会生产力。

2,物价会大幅上涨

我们在改造的同时,不能打破社会结果的金字塔。政府希望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进入深圳,并不代表要让这些第三产业的人员离开。安置问题的不到解决,会造成大批第三产业的人才离开。这些人的离开还会大幅度增加物价。因为人手少了,各公司会提高工资与待遇来挽留他们在意的人才。所以,他们的成本会增加,进而会提高他们产品的价格。这便造成了物价的上涨。而物价的上涨又会让那些有意愿前往深圳发展的高新技术人才望而却步。这样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假如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的城中村外来人口一部分离开,就会造成物价上涨,进而疏远人才。这与政府的设想是相违背的。

依我之见,城中村改造固然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有着不容置疑的好处。但在短期内,政府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改造对他们生活成本和心理的影响。他们为这个新城市发展牺牲了很多,所以改革也要优先保护他们的利益,不然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并且对以后人才引进也有负面影响。

解决办法

(一)以往的办法

以往的政府解决办法有两种:人才租金补贴和保障性住房。但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占全城中村98%的外来人口的安置问题。

人才租金补贴

据深圳市政府2016年3月份发布的政策,深圳提高了一次性人才引进补贴,每年达到44亿元,用于奖励海外回国人士,暂住高层人士,并且对大学应届毕业生提高一次性住房补贴,本科生1.5万元/每人,研究生2.5万元/每人,博士生3.5万元/每人,并对优秀人才提高免费的人才公寓。这看上去很美的补贴背后其实并没有改变外来人口的境遇。

首先,人才租金补贴的受用人群很小。深圳市政府的这个政策,只是为了引进人才,也就是说,这个政策只能针对满足条件的人才,并不是对广大群众。因为申请的要求比较苛刻,在2015年内,只要大约4万名新型人才获得了补贴。这个数字对于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是杯水车薪。而且很多高层人士,已经海外人士不存在住房问题,这个补贴不能分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有73%的城中村外来人口没有住房补贴,而住房补贴在500元以内的有13%,只有14%的人住房补贴超过500元。

其次,简单的租金补贴不能改善住宅区面积减少的困境,数百万的外来人口的安置问题并没有根本性的解决。而租房供给的减少会带来租金的大幅度增加。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只有高层管理人员才能接受改造后的房租。所以,仅仅人才租金补贴是不能撼动外来人口安置问题这棵大树的。

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了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由政府统一规划及提供的社会保障性的住房。只要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满足申请条件,就可以申请保

障性住房。不过我觉得,保障性住房也很难解决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

截止2015年,深圳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已达到48万套。虽然深圳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已走在其他省份的前面,但是,深圳保障性住房的数量远远比不上外来人口的数量。保障性住房仅仅只能满足一些贫困家庭的住房需求,却还是不能解决城中村改造后大部分外来人口的安置问题。

而且,保障性住房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要满足申请要求,年收入要低于26000元等等。其次,还需排队轮候。按以往经历,在申请保障性住房后,至少要轮候半年时间,有些甚至要4-5年。所以说,保障性住房满足不了平时的住房需求,更别说城中村改造后数以万计的爆发性的外来人口。

综上所述,以往的政策和办法不能解决城中村改造后外来人口的安置问题。

(二)我们的建议

在进行对30多位城中村租客的走访调查之中,很多人都主动的诉说他们的生活水平以及难处。当我提到城中村改造后租金上涨的趋势的时候,一些生活在中低收入的租客都表示不能接受,而且这个群体比我想象中还要庞大。我意识到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严重性,也想对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出一分力。综合租客的想法以及自己的理解,对解决外来人口的安置问题有一些看法。

一,政府补贴需要针对广大群众,分类补贴

在走访的过程中,采访了一对老夫妇,他们共同租下一间60平米的杂货店。他们跟我说,他们这个店每月只能赚2000多元钱,而且还不稳定,这也只能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更别说储蓄了。他们已经在岗厦村住了20年了,不想再换地方居住了。假如城中村改造后,租金大幅度上涨,他们就只能异地安置了。但因为他们对岗厦村的感情,并不情愿离开这里。所以,当和他们说到城中村改造的事情时,他们急切地希望政府能真正的对像他们这样中低收入的家庭进行货币上的补贴。这也引发了我对政府补贴地思考。

政府补贴应该扩大范围,分类补贴。首先,对低收入且刚进入这个城市的人进行补贴。当他们在这个城市有了一定的根基时,有了一定的收入,就可以减少补贴。根据他们的居住时间来发放补贴。居住时间越长,补贴越少。第一,这样能有效的吸引人才,而不是用高物价把人才拒之门外。第二,这也能激发外来打拼的人的斗志,给他们一些危机感。假如过了5-10年,他们还在原来的水平的话,自然也就因为高物价与租金在深圳待不下去了。这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政府设想让高层次专业人才尽可能地留在深圳发展,而一些生产制造业的底层人员往二三线城市迁移。我觉得,这种发展意向可以作为长期转型目标,

但在短期内要兼顾外来人口的利益。因为深圳的人员流动性很强,这种补贴方式既能可以很好的与政府的人才引进目的靠近,又不会造成短期内深圳的产业链有太多的波动。

最后,在深圳一个城中村住了15年以上的老人应该也要有更多的住房补贴,因为他们的社交,回忆全部在城中村,他们不想离开一个生活了很久的地方。我们应该关注这些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住房补贴。

二,鼓励合租

在深圳房租急速上涨的环境下,合租成为年轻人对高房租的很好的解决办法,过半的深圳中低收入人士愿意接受合租。但是在城中村里,合租的比例并不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城中村的租客不能有效地匹配到适合的合租人,以及政府没有鼓励合租现象。

首先,合租应该平台化。如今,互联网平台(如淘宝,微信)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平台能把两个合适的有合租意愿的人联系起来。通过建立互联网合租平台,租客可以寻找到最好的合租伙伴。在平台上,租客可以根据身份情况,意愿以及偏好,进行对合租伙伴的挑选。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成立合租关系的效率。假如两个合租人能够相互分摊租金,那么房租上涨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合租。以前,政府因为害怕合租现象过多导致聚众闹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所以不鼓励合租现象。但是,群众闹事根本原因在与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压力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如果政府鼓励合租,那么城中村人既能享受到改造带给他们的红利,又不至于因高房租而离开。他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改善,这样也就不会闹事了。

三,技能培训

城中村问题也反映了部分农民工问题。农民工在家没有就业,出来打拼生活在最底层。因为现代社会中自身的能力决定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他们自身能力的不足,所以他们大部分都工资较低的从事服务业与制造业。城中村改造后,他们一部分人只能带着梦想离开城市。可是,这个城市又离不开第三产业。政府不妨换一个思路,通过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让他们有能力继续留在深圳。

那么怎么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呢?政府方面可以通过鼓励机构甚至直接提供一些培训课程来办到。办培训班可以有很多种的方法。我认为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政府出台一些减税的政策来鼓励一些机构来开办相关课程。比如,当一

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偏好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偏好研究 ——以深圳为例 邰浩 【摘要】城中村流动人口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鲜有人关注其居住方面的诉求。在城中村改造中,流动人口往往面临着失去住所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深圳市5个典型城中村进行问卷调查,用AHP法分析了城中村流动人口的居住偏好,并对其进行了分层统计。研究发现:城中村流动人口在择居时较关注房屋租金、交通便捷度、与就业地间距离、社会关系四项因素,对软硬件环境不太关心;不同属性的流动人口的居住偏好存在分层差异。最后基于研究成果对城中村的改造提出了“构建3+1利益协调机制、分期改造与分级改造结合、联合开发与廉租房建设结合、空间改造与功能置换结合”四项建议。研究成果对填补当前流动人口居住研究的空缺和城中村改造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城中村;流动人口;居住偏好;分层;改造建议 1.引言 流动人口[1]是指在没有改变原居住地户口情况下,到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从事务工、经商等经济活动的人群。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跨市辖区的流动人口为2.21亿人,比2000年增长了82.89%①。以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深圳为例,2009年深圳市常住人口为891.23万,其中流动人口达645.2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2.4%②,且主要集中在城中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将会有更多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安置与管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目前,城中村流动人口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Liu X L和Gilley 认为,城中村解决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基本生存问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差距[2-3]。邓金杰等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由于收入偏低且不满足政府廉租房的申请条件,倾向于选择租金便宜、交通方便、生活成本低的城中村[4]。闫小培提出,现有的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往往形成“开发商——政府——村民”三方的利益博弈[5],流动人口的利益被长期排除在外。冯晓英在研究北京城中村改造案例时发现,由于缺乏对流动人口的考虑,改造后大量“搬迁”人口涌入周边地区,给周边地区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担[6]。卫欣等从居住空间分布、住房来源与通勤、住房条件、居住问题与意愿四个方面研究了北京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专项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一、总则 1.0.1 为规范深圳市城中村(旧村)(以下统称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有关城市规划编制的规范和标准,遵照《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关于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制定本技术规定。 1.0.2城中村改造模式分为综合整治和全面改造两大类型。 开展全面改造的城中村,必须按照本技术规定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开展综合整治的城中村,另行编制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1.0.3 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是指以经批准的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其它上层次规划及《全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为依据,对规划编制区内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目标、模式、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建设强度、绿地系统、道路交通、公共与市政配套设施等控制要求作出的规划。 1.0.4 专项规划编制区,是根据城中村改造工作和相关规划要求,结合城中村的特点和改造需要划定的开展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编制的区域。 专项规划编制区应当包括全部由该村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原则上特区内以原行政村为单元,特区外以原行政村或村民小组为单元)的村民及受继单位保留使用的非农建设用地内的建成区域,并结合周边地块特点和规划路网结构,按照有利于整体开发制度和实施规划管理的原则划定。在需要进行成片改造或对多个改造项目实施整体协调的地区,也可将多个城中村及相关邻接地块整体划定为一个规划编制区。 1.0.5按照城中村的区位、规模、建设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差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分为A、B 两类,不同的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在内容和深度上各有侧重。 A类:特区外规模较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规划以法定图则深度为主。

最新深圳市“12·11”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最新深圳市“12·11”重大火灾事故调查 报告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成立了深圳市1211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省安全监管局局长黄晗任事故调查组组长,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法制办、省总工会等部门和深圳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事故调查组邀请了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专家组协助调查。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近日,省政府批复同意了该起事故的调查报告,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违法搭建、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和处理情况公开如下: 一、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经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荣健市场B区A栋A56号商铺西南角上方的自制冷藏室空气冷却器电源线路短路引燃商铺内可燃物蔓延成灾。 (二)间接原因。 1.荣健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1)安全意识淡薄。荣健公司作为荣健市场建设、经营和管理单位,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无视消防安全;法定代表人许日送在事故发生后,未能组织员工进行有效疏散和初起火灾扑救,反而擅自驾车离开现场逃往外地。 (2)违法建设经营荣健市场。荣健公司在荣健市场建设过程中未XX国土规划相关用地审批、报建手续,未经公安消防部门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以及开业前安全检查;违规搭建大量铁皮棚房,顶棚彩钢板大量使用聚氨酯泡沫,内部没有承重墙体和防火分隔,整体互相连通,导致燃烧时释放出大量有毒浓烟并迅速扩散,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3)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荣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及安全管理人员不明确;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不彻底,未能及时消除违规住人、用电隐患及消防设施不完善等事故隐患。 (4)用电安全管理混乱。荣健公司雇请不具备相应资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与具体改造案例分析

《京基水贝拆迁组—拆迁改造研讨会》 时间:2011-7-28 地点:水贝村京基旧改办公室 出席人:游力勇崔文来朱喜荣胡唐娟邵雷 主持人:邵雷 议题:深圳市城中村现状与旧改案例分析 章程: ◆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成功改造案例共享与失败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集思广益为水贝项目出谋划策(研讨) ◆未雨绸缪下步工作应注意的地方(研讨) 一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问题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某些城市由于改革开放和特区政策带来经济的飞跃城市化浪潮急速席卷各地部分村落转眼间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而发展初期政府因无力妥善安置村民不得已划定某些特殊地块作为原村民居住和维持生计的空间这些地块基本保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村民面对着周围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发展为寻求土地空间的最大利用自发地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对这些土地进行几乎是无序地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今天所谓的城中村问题。 1. 深圳特区内城中村现状分析 广州市有着138个城中村,杭州市有101个城中村,武汉市有147个城中村,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有这么多的城中村,特区内共有173个自然村,约十万栋农民房,大部分高达5—8层,有不少超过10层,面积总量逾1亿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城中村居住人口规模超过了500万。 城中村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档次的一个“瓶颈”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房屋建筑质量差,人员复杂,卫生状况恶劣,消防隐患大,治安问题突出。片区通过功能改造与综合整治已难以奏效,拆除重建迫在眉睫。 2. 改造必要性 A 这是提升市容市貌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城中村地区功能定位模糊、土地使用性质的混乱、建筑物布局的随意性和风格的混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对城市空间总体规划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市容。从而降低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市政建设来讲,城中村市政建设严重滞后,水电设施、排水管网、消防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等与城市整体严重不配套, 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因此, 要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必须改造杂乱无章的城中村,使城中村物质形态融入到城市整体中。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81534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XX年3月26日13时20分,位于揭阳普宁市军埠镇莲坛村沙堆自然村水浮沟下第二街泉发楼郑晓生等人经营的内衣作坊(以下简称“郑晓生内衣作坊”)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人死亡,5人受伤,过火面积208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90.93万元。 事故发生后,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胡春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揭阳市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全省加强火灾的防范工作。省长朱小丹作出批示,要求揭阳妥善处置善后工作,全力抢救伤员,彻查事故原因。省领导马兴瑞、徐少华、刘志庚、李春

生等分别对有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省政府副秘书长林英率省公安厅、省安全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善后处置工作,看望慰问伤员,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的具体措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指导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协助火灾原因调查。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省政府成立了揭阳市“3·26”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事故调查,省安全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潘游任事故调查组组长,揭阳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法制办、省总工会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事故调查组邀请省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专家组协助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

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村落已逐渐位于中心城区之中,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城中村”的存在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毋庸置疑,破解这一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消除体制障碍是关键,改革产权制度是根本。 一、“城中村”存在问题的分析 “城中村”是城市急剧膨胀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所产生的结果,其无序化建设和发展给现代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因土地制度的城乡差异,造成“城中村”土地权属和使用混乱,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低,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接吻楼、握手楼、贴面楼比比皆是。二是村内道路等级很低且不成体系,道路狭窄弯曲,消防车、救护车难以进入,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极低。三是村内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脏、乱、差”现象严重,与城市景观极不协调。四是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大部分随城市发展涌入城市的外来人员多愿意选择租金较低、又接近就业地或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居住。结果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城中村”人口结构复杂,村民、外来人员、居民混合,“黄、赌、毒”等社会问题突出,各项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很大。五是传统农村文化尚未与现代城市文明接轨,私房出租的巨大收益并未带来村民素

质的提高,富裕之后不思进取,不工作、不读书的现象在中青年村民中蔓延。等等这些使“城中村”改造成为必然。 二、“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追根溯源,其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体制并存是“城中村”的主要成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户口迁移、粮食供应、就业安排、福利保障等方面严格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乡分割明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不断扩充城市的区域空间,将城郊农村纳入统一管理,由于村落特有的独立性和封闭性,这些村庄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即形成了城市里的农村社区——“城中村”。管理政策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行政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原有的行政区划缺乏科学性,被征用后的村镇始终未被国家同步从制度上纳入城市社区管理的范畴,在城市中逐步形成一个特殊区域,无法与城市同步协调发展。 (二)土地产权模糊也是城中村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由规定可知,我国存在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两种形式,一般而言,城市中实施国有产权制度,农村和城郊中采用集体产权制度。由于城市的向外发展,必然向农村扩张,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变得稀缺,土地

关于深圳市端溪酒店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报告

关于深圳市端溪酒店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报 告 一、端溪酒店基本情况 端溪酒店是由广东省罗定市乡镇企业局与深圳市蔡屋围股份公司合作兴建,其中深圳市蔡屋围股份公司出地1250平方米,占大楼40%的股份;罗定市乡镇企业局出资480万元,占大楼60%的股份。酒店原设计为内部招待所,酒店基建工程于1983年6月动工,1986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楼高9层共31米,建筑面积7130平方米,一楼是大堂、商场,二楼是餐厅,三到九楼是客房。1986年4月至1994年9月,端溪酒店由罗定市乡镇企业局直接负责经营,法定代表人是罗定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欧杏。1994年9月,罗定市乡镇企业局将酒店整栋大楼承包给深圳市昌鸿国际贸易公司经营和管理;该公司总经理姜和又将二楼餐厅多次转包。起火前,二楼肥肥火锅城由四川人姚翠萍承包,三至九楼客房由姜和负责经营管理,端溪酒店法定代表人仍是罗定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欧杏。 起火当晚,端溪酒店人住旅客243人,其中有外地来深圳的旅游团6个共139人,其他住客及员工共104人。 二、火灾发生经过和善后处理情况 1996年7月17日凌晨1:50时,端溪酒店对面市水产批发

市场的一名个体户和一名骑单车路过的群众,发现端溪酒店二楼肥肥火锅城靠北角的房间起火,即告知在一楼大堂值班的保安员,保安员上二楼看到影碟机房(楼面经理刘毅的住室)着火,见房门上了锁,就回一楼打电话找酒店值班经理,未找到人,然后再上二楼拟用灭火器灭火,但不会使用;打开消火栓开关又无水。此时火已蔓延,该保安员再跑回一楼大堂给各楼层服务员打电话,最后才想起打"119"电话报警,市公安消防局指挥中心于2:16时接到报警,先后调动了罗湖、田贝、笋岗、上步、福田等5个消防中队,共13台消防车120名消防员赶到现场灭火救人。罗湖消防中队首先于2:20时到达现场,由于采取措施得力,仅用10分钟就将火扑灭。 消防员到场后,三至九楼的旅客纷纷涌向窗口,挥动毛巾、床单、衣物呼喊救命。市消防局领导采取果断措施,利用4台云梯车,在酒店的东西两侧升高救人;同时组织消防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各楼层,采取背、抬、扶等方法,共抢救和疏散出222人。 在抢救酒店内被困旅客过程中,广大干警一次又一次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楼内,有些干警将自己戴的空气呼吸器让给呼吸困难的旅客,致使有9名消防队员吸入浓烟晕倒在现场,负伤住院。广大干警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赢得了时间,减少了旅客的伤亡人数,得到了各级领导、被救旅客和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 事故发生后,市公安交管局、罗湖公安分局及时调派警力到场,疏导交通,做好警戒,市人民医院、红会医院、中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派出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及时运送和抢救伤员。

20140326揭阳市“3·26”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2014年揭阳市“3·26”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014年3月26日13时20分,位于揭阳普宁市军埠镇莲坛村沙堆自然村水浮沟下第二街泉发楼郑晓生等人经营的内衣作坊(以下简称“郑晓生内衣作坊”)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2人死亡,5人受伤,过火面积208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90.93万元。 事故发生后,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胡春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揭阳市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全省加强火灾的防范工作。省长朱小丹作出批示,要求揭阳妥善处置善后工作,全力抢救伤员,彻查事故原因。省领导马兴瑞、徐少华、刘志庚、李春生等分别对有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省政府副秘书长林英率省公安厅、省安全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善后处置工作,看望慰问伤员,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的具体措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指导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协助火灾原因调查。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省政府成立了揭阳市“3·26”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事故调查,省安全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潘游任事故调查组组长,揭阳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法制办、省总工会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事故调查组邀请省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专家组协助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调查实验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起火建筑基本情况。 1.建筑物基本情况。起火建筑位于揭阳普宁市军埠镇莲坛村沙堆自然村水浮沟下第二街,名为泉发楼,是叶成泉(普宁市军埠镇莲坛村人)于2010年在其宅地基上建成的民宅,目前业主是叶汉隆(叶成泉之子)。起火建筑坐北朝南,东、西面为空地,南面为7.7米袋形巷道,北面为1.25米巷道,占地面积208平方米,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各层均没有隔墙、整体连通,通过内右侧楼梯上下楼直至天台,各楼梯夹层为厕所。一楼建筑面积208平方米、二至五楼2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72平方米。整栋建筑窗口均被钢制防盗网封闭,仅二、四、五楼阳台钢制防盗网设置了逃生窗,二楼至天台出入口处与楼梯之间均设置了铁皮门。

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本科班2012级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城中村改造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 学号 1220121050 指导老师 教学点省委党校 2014年5月14日

内容提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研究和解决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已成为关键因素,全国各地在城中村改造中做了不少尝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城中村改造的难点:一是改造资金的筹集与改造主体的选择;二是存量土地如何盘活;三是如何排解城中村改造的阻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加速城中村城市化有一定的作用。城中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混乱、环境恶劣、治安复杂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城中村这一现象并妥善解决相关问题,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首先通过阐述“城中村”特征及其改造的必要性,分析了城中村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城中村”改造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中村城中村改造问题与对策

目录 一、“城中村”的特征及“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1) (一)城中村的特征 (2) (二)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 (3) 二、“城中村”改造中存在问题 (5) (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盲区 (5) (二)城中村普遍存在的治安形势严峻的问题 (5) (三)职业问题 (6) 三、“城中村”改造的对策 (6) (一)贯彻“规划优先”的原则,完善城中村改造规划编 制体系 (7) (二)解决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提高村民素质 (8)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村民社会保障的城市化 (9) 参考文献 (10)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范本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范本 秋天来了,我们要预防火灾的发生,下面小编整理了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范本,欢迎阅读!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范本 XX年12月11日1时26分许,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根竹园社区,深圳市荣健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健公司)下属的荣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荣健市场)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6人死亡、5人受伤,过火面积129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成立了深圳市“12·11”重大火灾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省安全监管局局长黄晗任事故调查组组长,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安全监管局、省法制办、省总工会等部门和深圳市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事故调查组邀请了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专家组协助调查。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近日,省政府批复同意了该起事故的调查报告,认定这起事故是一起违

法搭建、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现将有关事故调查和处理情况公开如下: 一、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经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荣健市场b区a栋a56号商铺西南角上方的自制冷藏室空气冷却器电源线路短路引燃商铺内可燃物蔓延成灾。 (二)间接原因。 1.荣健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1)安全意识淡薄。荣健公司作为荣健市场建设、经营和管理单位,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无视消防安全;法定代表人许日送在事故发生后,未能组织员工进行有效疏散和初起火灾扑救,反而擅自驾车离开现场逃往外地。 (2)违法建设经营荣健市场。荣健公司在荣健市场建设过程中未办理国土规划相关用地审批、报建手续,未经公安消防部门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以及开业前安全检查;违规搭建大量铁皮棚房,顶棚彩钢板大量使用聚氨酯泡沫,内部没有承重墙体和防火分隔,整体互相连通,导致燃烧时释放出大量有毒浓烟并迅速扩散,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3)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荣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及安

浅析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较普遍现象,撤村建居社区在近几年中因周边土地大量征用开发,成为四周都是被城市居民住宅所包围的“城中村”,通过撤村建居已从村变为社区,村民变为居民,在组织形式上初步完成了城市化接轨。目前撤村建居社区从行政关系讲是隶属于街道,但其财政基本独立,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用设施管理等方面,仍有赖于原村经济合作社,因而在建设管理、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出现了与城市建设脱节,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定海目前共有小石契、洞桥、长岗山、胜利、义桥、茅岭、庆丰等七个城中村和沈岭、甬兴、洋岙、东湾、城北五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由两个城中村组成),面积约31.2平方公里,总人口大概42000多人,其中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约3万。 由于城中村的特殊性,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类问题。 一、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不完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城中村的排污管道、垃圾箱、公共厕所等各种环卫基础设施的规划及配套建设都未列入城建统一规划,加之各村财政投入不均,各城中村环卫基础建设标准不一致,投入不平衡,总体基础设施普遍落后。造成目前公厕建造布局不合理、路灯亮化率未达标、垃圾箱破损严重、道路坑洼不平、市政管网不到位、绿化覆盖率明显不足等现状。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城中村当前急需新造公厕22座、安装路灯646盏、道路硬化修补面积达50000平方米、明沟污水管道铺设近30000平方米、绿化补种20000平方米。特别是因为市政管线不配套,城中村很大部分地区排水设施不全,居民生活污水很多往房前屋后一倒了之,一到雨天,污水横溢,或者截污纳管不到位,雨污合流,社区的生活污水和化粪池粪水直排就近河道、溪沟,造成环境污染。 二、环境卫生治理不尽如人意。 城中村的整治工作年年开展,但年年需要整治,反潮现象明显。租住在城中村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多是低收入者,卫生意识较差,乱扔、乱倒垃圾和随地大小便现象比比皆是;当地居民虽已从村民转变成居民,但思想上仍保留着农村环境意识,往往只注意自家保洁而忽视公共卫生,因而城中村的卫生死角仍随处可见,农村尤其城区周边水库溢洪道附近居住的市民及部分店铺垃圾不按规定投放垃圾,习惯倒入溢洪道,至此产生死角垃圾。一旦遇到下雨天垃圾随着水流顺势而下,污染了城区河道,给河道整治工作带来影响。 三、出租房未能有序规范管理。

关于深圳城中村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调查报告(终)

摘要 在十三五规划中,政府提出将在五年改造300+城镇村,总投资将超过20亿人民币。这将成为城中村改造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最彻底的改造。这次大规模改造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议论的焦点。 不过,大多人都关注于城中村村民、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博弈,却很少把焦点放在这次改造最大的关系者——外来人口。我们想用这篇调查报告引起社会对外来人口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处境的关注。 本文运用了网络问卷调查与岗厦村的定点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城中村外来人口的职业分布、收入情况、租房意愿和最大接受租金进行调查。另外,我们通过结合他们的基本状况以及改造后大致的租金围,来分析改造后外来人口的安置情况(他们何去何从)。因为大部分外来人口(特别是白石洲和岗厦村)从事第三产业,他们的离开会对整个造成物价的上升与生产力的下降,还会引申出一些社会问题。最后我们会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减少城中村大改对整个社会的波动。 在本次调研的重点对象岗厦村里,有大约6万外来流动人口,约占城中村总人数的98%。他们分布在各个职业,各个岗位,是这个新型城市主要的生产力与创造力。虽然他们要挤在二三十平米的出租屋里,但是他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城市里努力拼搏。城中村既包含着外来打工人的梦想与追求,也表达着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无奈。 改造后的高房租会让一些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对融入城市望而却步。如果外来人口的处境得不到改善,外来人口问题会演变成社会矛盾,因为租金的大幅度上涨会引起他们的心里不平衡,幸福指数下降,以及报复社会的扭曲心理。城市建设的时候他们做出了贡献,所以改革不能抛弃他们。我们意识到了改造后外来人口安置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想通过这篇调查报告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外来人口、租金上涨、安置问题

关于深圳市端溪酒店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报告

关于深圳市端溪酒店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报告一、端溪酒店基本情况 端溪酒店是由广东省罗定市乡镇企业局与深圳市蔡屋围股份公司合作兴建,其中深圳市蔡屋围股份公司出地1250平方米,占大楼40%的股份;罗定市乡镇企业局出资480万元,占大楼60%的股份。酒店原设计为内部招待所,酒店基建工程于1983年6月动工,1986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楼高9层共31米,建筑面积7130平方米,一楼是大堂、商场,二楼是餐厅,三到九楼是客房。1986年4月至1994年9月,端溪酒店由罗定市乡镇企业局直接负责经营,法定代表人是罗定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欧杏。1994年9月,罗定市乡镇企业局将酒店整栋大楼承包给深圳市昌鸿国际贸易公司经营和管理;该公司总经理姜和又将二楼餐厅多次转包。起火前,二楼肥肥火锅城由四川人姚翠萍承包,三至九楼客房由姜和负责经营管理,端溪酒店法定代表人仍是罗定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欧杏。起火当晚,端溪酒店人住旅客243人,其中有外地来深圳的旅游团6个共139人,其他住客及员工共104人。 二、火灾发生经过和善后处理情况 1996年7月17日凌晨1:50时,端溪酒店对面市水产批发市场的一名个体户和一名骑单车路过的群众,发现端溪酒店二楼肥肥火锅城靠北角的房间起火,即告知在一楼大堂值班的保安员,保安员上二

楼看到影碟机房(楼面经理刘毅的住室)着火,见房门上了锁,就回一楼打电话找酒店值班经理,未找到人,然后再上二楼拟用灭火器灭火,但不会使用;打开消火栓开关又无水。此时火已蔓延,该保安员再跑回一楼大堂给各楼层服务员打电话,最后才想起打“119”电话报警,市公安消防局指挥中心于2:16时接到报警,先后调动了罗湖、田贝、笋岗、上步、福田等5个消防中队,共13台消防车120名消防员赶到现场灭火救人。罗湖消防中队首先于2:20时到达现场,由于采取措施得力,仅用10分钟就将火扑灭。 消防员到场后,三至九楼的旅客纷纷涌向窗口,挥动毛巾、床单、衣物呼喊救命。市消防局领导采取果断措施,利用4台云梯车,在酒店的东西两侧升高救人;同时组织消防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各楼层,采取背、抬、扶等方法,共抢救和疏散出222人。 在抢救酒店内被困旅客过程中,广大干警一次又一次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楼内,有些干警将自己戴的空气呼吸器让给呼吸困难的旅客,致使有9名消防队员吸入浓烟晕倒在现场,负伤住院。广大干警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赢得了时间,减少了旅客的伤亡人数,得到了各级领导、被救旅客和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 事故发生后,市公安交管局、罗湖公安分局及时调派警力到场,疏导交通,做好警戒,市人民医院、红会医院、中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派出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及时运送和抢救伤员。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2005--2010)

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2005--2010) 为全面完成城中村(旧村)(以下统称“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特区外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中村地区与城市其它地区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促进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构建和谐、效益,特制定本纲要。 一、市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形势 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但是,我市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明显受到土地和空间、能源和水资源、人口和劳动力以及环境承载力这“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特别是由于我市过去的城市建设主要着眼于在“增量”土地上做文章,城中村这样的“存量”土地没有纳入城市建设的统一布局和开发。经过多年的累积,建筑和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最复杂、最集中的矛盾和问题。城中村不仅村环境难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难以获得持续提高、许多村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阻碍了城市结构的完善和土地使用效益的提升,侵蚀了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并以其经营的手段破坏了城市的公平发展环境和法制管理秩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 根据继续承担“改革创新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努力建设和谐、效益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决定率先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积极创新发展机制,并先后作出加快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和在全市围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大决策。同时,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规划和国土管理体制的改革,特区外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以及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理性,也为城中村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努力为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市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效益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为核心,结合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特区外新城建设,长期、持续、全面开展城中村改造,不断改善城市运行机制,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城中村改造必须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总目标,以城市规划为先导,根据深入推进城市化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尽量减少对城市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确保“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各级政府应牢牢把握城中村改造的方向,通过政策、规划、计划的适时调控,保证城中村改造符合公共利益,维护改造过程中的社会公平,努力使

关于佳木斯市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报告

关于佳木斯市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报告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关于佳木斯市“1·31”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报告1998年1月31日凌晨2时零5分,佳木斯市华联商厦一楼中山路工商银行储所发生火灾,殃及华联商厦,造成当场烧死一人(更夫),直接经济损失3638万元的特大火灾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在佳木斯市的市委、市政府领导董永贵、赵庆有、刘铁民、王发、张宪军,在外地的市委书记孙启文、市长王国学以及罗文孝、李寅奎、曲汝柏、赫旭武等领导迅速赶到火灾现场指挥救火工作,并及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和善后处理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对这起事故极为重视,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田凤山、省委副书记韩桂芝、副省长王先民、王东华等领导都对此事做了重要指示。省公安厅副厅长、省消防局局长郭铁男,消防局副局长王路之率省消防局有关人员立即赶到佳木斯市指导灭火并开展火因调查工作。2月11日省政府派出了由省安全办牵头,省公安厅、劳动厅、监察厅、消防局、总工会等部门主管领导组成的省政府事故调查组。2月13日副省长王东华又亲赴佳木斯市听取市委、市政府和事故调查组的汇报,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调查工作和善后处理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公安部派来防火专家对火因进行复查并重新给予技术鉴定。 一、火灾扑救及损失情况 1998年1月31日凌晨2时零5分,佳木斯市消防支队“119”火警调度室接到佳木斯市华联商厦消防科科长王世敏报警,华联商厦内工商银行中山路储蓄所发生火灾。市消防支队立即调动市区3个公安消防中队,8

个企业专职消防队,计25台消防车、156名消防战斗员参加灭火。消防一中队于2时9分第一个到达火场时,只见火势已从中山路储蓄所门窗帘缝隙窜出,燃烧越来越猛烈,华联商厦北部二层楼梯缓台窗户可见火光,可判定商厦内一、二层火势已处于大面积猛烈燃烧阶段,情况十分危急。市消防支队长郭黎军迅速下达命令调桦川县消防大队、汤原县消防大队,计6台消防车、27名战斗员赶赴火场,并根据火势急剧变化,整个商厦危急情况,当即请求省消防总队调集双鸭山市、鹤岗市、哈尔滨市消防支队13台消防车、47名战斗员,携带10个空气呼吸器赶赴佳木斯市增援,增援人员、车辆于4时55分到达火灾现场参加灭火战斗。整个火场分4个区域先后用16支水枪采取堵截包围、分隔穿插灭火战术,强攻灭火。经过6个小时的奋力扑救,当日早8时许基本控制火势,下午16时左右将大火扑灭。消防战斗员在救火时营救出2名商厦值班人员。灭火战斗中有5名消防战士受伤(1人头部受伤,1人腿划伤,3人被浓烟熏倒)。 大火过火时间约为8小时,小火过火时间约20小时,过火面积约2万平方米。华联商厦商品基本烧毁,建筑物受到一定的损坏,直接经济损失3638万元。受灾个体业户270人,受灾职工1000人。 二、华联商厦、中山路工商银行储蓄所基本概况 华联商厦是1989年开工建设的,1991年10月竣工,1991年12月8日开业,建筑面积为28600平方米。 该大楼是佳木斯市村镇开发公司动迁一副食和中山路储蓄所时建造的,当时定名为“大世界”,属多功能型商场。1990年大楼主体工程形成

003、深圳三十多年城市更新回顾及其下一阶段思考介绍

深圳三十多年城市更新回顾及其下一阶段思考 缪春胜 摘要:深圳作为全国城市更新走在前列的特大城市,其更新实践对全国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先行试验、探索和借鉴意义。文章结合节点性历史事件,将深圳三十多年的更新改造历程划分为起步、探索、发展与快速推进四个阶段,并重点对当前快速推进阶段的管理机制、实施进展、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剖析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还对下一阶段的城市更新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三旧改造,城市更新,回顾检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深圳快速城市化的三十多年,创造了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伴生品,国内外众多城市都存在着或曾经存在过旧村旧城现象。深圳由于城市建设的历史短、速度快、规模大,在短短三十年间由“小渔村”蜕变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其更新改造的问题尤其典型和突出。同时,深圳作为全国城市更新走在前列的特大城市,其城市更新实践对全国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先行试验和探索意义。研究深圳三十多年的更新改造历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快速推进的城市更新活动,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深圳更新改造的四阶段 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过程,给深圳更新改造带来了三十多年的历史。回顾深圳三十多年的更新改造1历程,以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为节点,可将深圳城市更新的发展划分为起步、探索、发展与快速推进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1 起步阶段——1980-1990年 以1980年经济特区成立为起始节点,深圳拉开了城市建设的大幕。一个南海之滨的小村镇,要跃变成为一个规划蓝图上的“大城市”,最早启动的更新活动便是原罗湖旧城区的改造,这也是深圳更新改造迈出的第一步。本文将此阶段称之为深圳更新的“起步”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改造对象是旧城区,其中罗湖区是重点改造区域。旧城改造工作主要由1早期称谓为旧城改造、旧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旧工业区改造,自2009年后统一称为城市更新。

上海特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目录 一.事故概况................................................................................................................................................................. 1.事故工程概况............................................................................................................ 2.项目涉及单位关系与结构图 ........................................................................................... 二.事故调查报告......................................................................................................................................................... 1.事故模型描述 .............................................................................................................. 2.初起火灾发生点的确定................................................................................................... 3.起火时间的确定 ........................................................................................................... 4.火灾经过的确定及事故再现 .............................................................................................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 2.间接原因 ................................................................................................................... 3.事故性质 ................................................................................................................... 四.结论及建议............................................................................................................................................................. 1.施工总包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并落实 ............................................................... 2.监理单位切实落实履行监理职责...................................................................................... 3.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职能................................................................................... 4. 高层逃生知识培训,让居民与工作人员了解逃生方法 .............................................................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问询记录............................................................................................................. 附件2 模拟实验报告 ....................................................................................................... 附件3 相关照片............................................................................................................. 附件4天气情况记录........................................................................................................ 附件5消防队灭火行动记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