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教育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

内容提要: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它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甚至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每一个教师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本文就现代教育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探讨。

关键词: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个性教育全面发展

正文: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

一、什么是教育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

我认为以每个学生为本是要确定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和学生观,立足于时代意义上的人的主体性发展需求,体现出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充分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舞台,鼓励每一个学生发挥特长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得到相应的发展。既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能站在学生主体的立场上看问题,切实考虑和保护学生的利益需求。具体体现为尊重人、关心人、鼓舞人。

二、教育为什么要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

1、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教育要全面、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与现在学生的时代特征和现状结合起来,坚持"以每个学生为本"的理念,改进教育形式和手段。当今学生身处于社会深刻变革、价值观复杂多样的时代,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生活方式,以及所面对的现实问题,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要树立“把握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方式,贴近学生实际,服务成长需求”理念,把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2、是学生个性发的要求。我们正在经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并且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每一个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快乐和幸福为本,而不是以培养少数优秀生为本。因此,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强调的是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权利和个性发展,就是帮助每一个人的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而不是将学生贴上不同标签。

3、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学校教育者是否真正以每个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后落脚点,是否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否把学生赞成、拥护、支持、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苗,是大人捧在手心里养大的,打不得,骂不得,越来越难教,这就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如果还是依照以前的教育模式,一味的压制,学生会越来越反抗,渐渐地敌对的情趣滋长,师生关系变得不再融洽,矛盾一触即发,在这种状态下又如何谈发展呢?此时“以人为本”便不是一句口号。

4、改变目前教育现状的需要。学校一直都在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贯彻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教育界弥漫着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而缺乏孔夫子所提倡的相应的人文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教师、家长或某个学校的利益为本。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儿童成了很冤的牺牲品。儿童进入了幼儿园便面临着残缺的家庭教育与呆板的幼儿园教育的双重挤压,而不是按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规律来进行游戏与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面对学习的压力,考试的重担,升学竞争的激

烈,评价标准过于呆板一律,考试制度的过于执著于选拔性考试形式,只能牺牲学生其他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如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校利用周末时间没完没了的补课,学生应接不暇的应试考试,把学生累得不象个人样,每天只能在家长和老师的管制下学习。几乎没有游戏玩乐和自主掌握的时间,学生应是在游戏中长大的,通过游戏获取知识和身体上的训练,在快乐中成长,学会生活,锤炼组织能力,会与人处,养成健全的人格。可现在的教育以封闭的知识灌输代替了孩子们童年期自我发现,紧张的学习代替了玩耍与嬉戏,这样就剥夺了孩子们在童年期的幻想,同样也违反了儿童发展的天性,将过多时间让给家长和老师认为对孩子可能有用的知识训练,过度的知识训练只会培养某种技能上的机器,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造人才。其实,家长和老师这样做的目的说白了不是为学生的利益,不是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为了家长的私欲,为了老师的经济利益和名誉,为了学校的名誉和竞争能力,不得不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弥补。学生是无无辜的不应受到这样虐待。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和谐的人就应是有个性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健康人格和教养的人。如何真正做到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是学校教育所要做的事情。

三、学校教育怎样才能做到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本呢?

1、与时俱进,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观。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活动,然而传统的教育教学纯粹是一种应试教育,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割裂了知识与情感、能力与创新以及教学与个性的内在联系。结果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违反纪律、违反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实际上,教育本身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学会处事、学会求知、学会生存的。作为老师应该而且必须正确认识和明确学校教育的功能,用与时俱进的精神,转变教学观念,以每个学生为本,努力进行新课改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教育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要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着眼全体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2、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个学生发展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外延,以科学发展的观点统领教学,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每个学生的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设计,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出发点是每个学生的发展,落脚点也是每个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即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要通过教育,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个性、有适应性、幸福愉快,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

3、要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师德的字典里,没有绝对的“后进生”,更没有教不好、容不下的学生。真正从爱的角度出发去宽容学生,这样的教师一定是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4、营造民主平等的、构建彰显个性的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个平等要素,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并构建和谐共存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多元互动,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学习的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相得益彰,体现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文化。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智慧得到培育,真正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5、让学生树立“我是好学生”的观念。自信心是每个人发展自己的前提条件,没有自信心的学生,就会放弃自我发展的努力和激情。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是教师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更是教师的心愿所在,优秀学生与后进学生是相对的,作为负有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来说,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成功,使学生从自我实现中获得自信,从而树立“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观念。

6、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而主动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为工具进行探索,每一次精彩的发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功感和自豪感。这种快乐的情绪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乐学到知识。

7、让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学习。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能把课堂中枯燥的知识融入到“玩”中,必然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和活动,把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快乐学习。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对生活中常见的的一些问题容易产生疑问。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给我们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努力使自己的课教得艺术、生动,学生才会学的愉快、主动,教学才将更具有亲和力,学校将会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将会在快快乐乐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参考文献:

1、《中国师德手册》。

2、《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

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并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1世纪,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在20世纪oo年代初,党中央就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必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学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上,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管转变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学生的面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互相配合,互渗透,相互融合,避免各行其事,避免矛冲突。二是学生工作模式上由集中型向集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多是集中的组织、集中的教育、集中的活动和统一的要求,属于集中型,考虑个别差异少。这种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做到用集中的办法解决共同担心的问题,用分散的办法解决个性问题实施“因材施教”,集散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工作评价上由一维指标向多维指标转变,学校各项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单凭某一方面,而要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当然其中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因此,教育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做文章,要搞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实现以上转变外,我认为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中还应做到: 第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和培养,无论是文化科学还是思想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既不能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实行所谓封闭式管理。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认清形势,管好自己的事。二是要放手发挥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及社团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去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管理日常工作。如我们的学生社团一爱心社成立7年来,历届社长都是中共党员。它一些班团干部骨干力量和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家电维修、科技创新及策划“爱心时空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 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开拓创新的欲望,达到了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当然,我们相信学生,并不是撒手不管,由于学校周边社会和治安环境还比较复杂,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多为学生出主意,当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第二,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又即将加人从qD,网络媒体猛烈冲击着校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方法不会来自书本,不会来自某个权威人士的论断,只能来自学生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的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探索学生教 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系领导。以便他们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

对学生要有爱心

对学生要有爱心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教学法心得体会 铜仁市民族实验小学鹿亚敏2009年1月6日 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上课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学生直捂着眼睛,我马上命令学生向后转,背对风站,自己却走到学生面前顶风而立。这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上体会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尊师之情。 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有一次,在教支撑跳跃山羊时,有位女生总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她一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沉闷下来。这时我马上走过去安慰、鼓励她,进行耐心讲解,并专门给她做了几遍示范动作,帮她练习了几次,这位女同学果然有了进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她也开心地笑了。 另外,还要注意教育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零食。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看着她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大发脾气,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刚才她没有接住球的原因,接着又和她一起练习。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谷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我也检查了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师生间感情也更融洽了。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教师在教育中要有耐心

教师在教育中要有耐心 “老师,多多又拿我的彩色笔了!”、“老师,多多拽我的衣服了!”、“老师,多多打我了!”。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听到小朋友们这样的“小报告”,而对于多多小朋友,我已不止一次地对他所犯的这类小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他当时也都很容易地接受了“老师,我不拿他的彩笔了。”、“老师,我不和她打架了。”……但不久他又会犯一些小错误。对这孩子屡犯屡教、屡教屡犯的行为,我真是伤透了脑筋。 静下心细细想来,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用得不恰当呢?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动作、行为往往比较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都不是有意犯错的。另外,我们在儿童心理学课上学过,幼儿的长时记忆尚处在发展中。如果我们所讲的道理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就可能根本听不懂老师的话,记不住那么多的道理。再说,他也不一定能够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概念用到另外一个情境之中,所以才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 后来我便换了一种积极的教育方法,不再对他进行批评,而是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耐心地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合适了,应该怎样做才对,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 慢慢地,多多小朋友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所犯错误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小朋友们都愿意跟他一起玩了。 有时候,老师的耐心和容忍反而是激励幼儿上进的动力呢!

珍惜孩子们的爱心 星期三下午大扫除,当我擦窗户最上面的玻璃时,由于太高,必须放上两张桌子再放上小椅子才能擦得到,我心里很害怕,消息翼翼地站在小椅子上,心里直发怵。 “老师,您小心点!”忽然一个孩子轻声地说,接着全班幼儿一起说:“老师,您小心点呀!”并有几个小朋友跑过来给我扶着下面的桌子:“老师,您不要怕,我们给您扶着。”我心里一阵激动,而且心里也一下子塌实多了。 这些孩子们,心灵多么纯真啊!我一定珍惜他们的感情,用十倍、百倍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使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学校如何做到育人为本(1)

1 切实改变思想观念,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全社会要改变思想观念,改变那种片面追求成绩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受封建科举制度所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世俗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受到我国七、八、九十年代高考体制只按书本分数录取,分配工作制度的影响,认为只要考分高,就可以有工作,从此不愁吃不愁穿,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种观念造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无不片面追求成绩,并且美其名曰“提高高办学质量”。还有就是歧视职业教育,没有家长愿意送子女去读职业学校。这些观念至今还深深存在于社会之中,如果不改变这种片面追求成绩的思想观念,素质教育的推进就面临很大的阻力。所以,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包括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和注重因材施教三个方面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人类文明缘于劳动,劳动开发智力,文学、艺术的创造更是来源于实践,这是一个很富有哲理的科学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劳动实践。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 3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要改变现在以单一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状况。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4.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5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升学不成,但就业无忧,有了一技之长,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 6 .注重副科的教学在中小学,要加强地理、历史、科学等副科的教学,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尤其是要加强音、体、美、信息等课程的教学,全面培养强健的体魄、高尚的兴趣素养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7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熟悉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严格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得和引路人。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要求公民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文 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要求。虽然,七年来, 我校也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实验当中,努力改变以往陈旧落后、忽视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善于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的合格公民。然而,我们却发现“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这 一现状依然很难改变。我们课题组张伟定校长完全以朋友的身份,向六年级某 班学生调查这样一个情况:“真正发自内心喜欢学习(指学校知识性内容)的同 学请举手”,结果只有寥寥几位!其实这种不喜欢学习、甚至憎恶学习的现象在 很多班级、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的厌学呢?我想,原因是 多方面的,但主要核心就是我们对学生作为正在迅速成长的个体生命的忽视, 一味的“以师为本”,师生的本末倒置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学生学习没有积极 性、主动性。那,如何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 要学”这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呢?广东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 教育”,它的办法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把学习还给学生,就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 学生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所以,如果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持自悟、脚踏实地的学 习态度,增强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学习的科学意识,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因 为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最本质的东西,能全面依靠学生的本能,最大程度地 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 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 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 —3—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产生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情况,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要求学生工作转换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进行全面创新,提出新思路、新对策。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很多高校面临扩招、多校区办学、学分制以及学生质量有所下降等变化,这使得我国高校一方面面临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成分的多元化和学生发展要求的多样化,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剖析,进而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好地迎接挑战。 1.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目前,各高校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致可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专职包括学校(院)党委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工部(处)、团委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团总支书记和专职学生辅导员等;

兼职包括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的学生工作辅导员、班主任和从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助理等。 相对于教师队伍而言,由于辅导员发展空间小,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生活待遇、提高学历、继续深造等方面配套政策不完善,大部分学校辅导员队伍不但待遇偏低,而且还存在同工不同酬、多劳不多得的现象,高校对辅导员的安排存在短期思想,这也注定了一些辅导员工作上的短期性,年轻老师一当上辅导员,就要考虑自己的出路。比如,由于缺乏独立的、符合辅导员岗位实际的职称评审体系,辅导员最终仍然不得不转到辅导员之外的其他教学岗位或想方设法“挤进”机关部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另外,很多高校实行了班级班主任制,高校的班主任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兼职,由于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等原因,因而兼而不职的现象并不鲜见。兼而不职除了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不重视、拖拉之外,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漠视,认为是辅导员老师的事情。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杂,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势必影响班主任的其他工作,导致班主任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队伍的稳定。其次,老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新教师想当却往往经验不足做不好,造成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工作效果。 学生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学生工作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和影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种不稳定一方面妨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也加剧了人们对该行业的不重视程度程度。

教育要有耐心

耐心——班主任工作的延续 案例: 连续上了一上午的课,嗓子沙哑的说不出话来。回到办公室看着眼前成堆的作业本。心情就像此刻窗外的天气一样阴沉、烦闷。 这时有个学生闯进门来向我告状说班级里有两个学生由于在楼梯上打闹被值周生留了下来,并被记了名字。我一听火腾地窜了上来,我怒气冲冲的冲出办公室来到两个学生面前,训斥的话刚到嘴边,我突然看到两张涨红小脸,怯生生的目光里充满了紧张、恐惧。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一下子痛了一下,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我蹲下去看着他们轻声说了一句:“先回去上课吧”。没想到刚下课两个孩子就来到我们面前哭着说:“杨老师,我错了,我给咱们班扣分了”。听他们这样一说我笑了,说:“你们能这样说,说明你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但是你们的错误并不在于给班级扣了多少分。你们想想学校为什么要设立值周生,值日老师啊?那是为了你们的安全负责,如果每个人上、下楼都像你们今天这样,一旦有人从楼梯上摔倒,后果你先过吗?”两个小家伙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接着我有说:“可以看出你们都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的孩子,你们给班级扣了分,犯了错就要改正,那老师就给你们一个弥补错误的机会利用你们下课休息的时间在楼道里监督咱们班的同学上下楼的秩序,怎么样?”两个孩子擦干了脸上的泪水,然后坚定的说:“一定完成任务。”事后,这一天两个孩子真就没出去玩,每节课下课两个人站在一起认真的看着每一个经过的班级同学。模仿值周生的样子,“请靠右侧通行,不要在走廊里说话。”望着他们稚气的脸庞,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反思: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当好一个班主任很不容易,要用心,用爱去教育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不要一味的批评、责怪甚至训斥,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去教育学生,多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我们希望他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而不是一天到晚指责他们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让孩子手足无措,丧失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古人也云“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才也”,可见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然而面对工作上的压力也应该学会适当的自我调节,不应该带着情绪工作,这样既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热情。总之,我会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

浅谈小学教师工作中的爱心和耐心

浅谈小学教师工作中的爱心和耐心 摘要】要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就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教学生文化知识、公 民道德、爱国教育等等,都需要老师长期的爱心和耐心。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教学;爱心;耐心 小学教学工作是整个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因为小学 学生年幼又不懂事,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自主性、自律性均不强,要想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常常出现教学效 果和学生个人成绩都不理想的情况。在大力推荐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今天,如何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显得更为重要,在种种因素之中,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显得重要。 1.人是有感情的,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沟通学生的桥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 生没有起码的爱心、耐心和信任,那么我们就无法对农村牧区学生进行教育。正 如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最可贵的一点人性,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应有父母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这样一种爱”。就以农村牧区学生为例,他们刚进入校门时,年龄均在六至九岁之间,在家里除了吃 饭和玩耍以外,没有受到任何教育,加之农村牧区进校的小学生见识面不广,接 受能力差,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刚进入校门的农村牧区学生就更加需要老师的爱 心和耐心。老师应对所有的学生都表现出关爱,不管他们是否聪明,学习好坏与否,都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把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孩子们 身上。孩子们在思想上逐步认识到、感受到教师的爱如父爱母爱般的伟大,同时 也会感受到一种相互关心,关爱的师生情,以及学校这个大家庭带给他们的温暖 2.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做到博而不偏,厚而不溺 教师的教育通过感情的润滑和催化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并且与学生自身向 上的愿望相结合,化作进取的力量。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不是无原 则的迁就和袒护,也不是深不可测的“教而远之”,它是真诚的,可以信赖的。小 学教育可不像对中学或者高等教学那样一说就懂,一教就会,在课堂中要通过反 复教授,作业多次反复批改,这种工作是繁重的,甚至是乏味的。为此,如果小 学教师没有耐心和金子般的爱心,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小学教师不但要 给学生教好知识,而且还要了解学生本人的性格、爱好、家庭的教育情况,通过 相互的沟通和了解,交流思想,以自己的真正情感来感化学生,学生就会自然的 接受教育,这样才会逐步改变山里孩子的生活道德习性。通过老师的爱心、耐心 让他们真正做到守纪律、讲卫生,爱整洁、钻研学习学习的良好习惯。 3.做好教学工作同时要抓住公民道德教育 小学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 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 时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携起手来对他们 施加教育和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 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或一、两个教育活动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长 期不懈地抓住这个德育工作重点,坚持从点滴做起,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一位从事

三位一体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反思.docx

三位一体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反思辅导员队伍是目前高校本科生思想政Z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传统的单一由辅导员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方式在目前的高校本科生管理中的不足和短板已经凸显。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提出了新的思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先后引入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从而形成了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新模式,该工作机制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单一辅导员工作体制的不足,提高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效率。建设以辅导员为骨干、班主任和导师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实现“1+1+1>3”的教育和管理效果,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探索。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分析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制工作机制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三者合力协作的教育管理新模式,以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1]。 一、单一的辅导员工作制度的不足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大都比较年轻,有热情,方便与学生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但是,现行的单一辅导员工作体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辅导员受学校、学院、学工系统及团委等多部门领导,工作范围广,涵盖面大,任务重,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日常琐事,很难有精力和时间专门处理学生思想政Z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工作。其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而且由于工作量比较大,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或深入实施,因此,导致辅导员难以专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Z教育和管理工作。再次,目

前很多高校一般都是一名辅导员带一个年级中多个不同专业班级学生,辅导员自身专业很难和学生专业相同,因此,对于专业方面的问题,如学业指导、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辅导员很难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现在大学生群体状况也逐渐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高校相关制度和工作体制的改变以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大学生比以前面临更大的经济、就业和学习等多重压力[2]。因此,如何解决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问题不断增多与辅导员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的矛盾,是摆在很多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 (一)三者职责及分工 以辅导员为学生教育管理骨干的基础上,再为不同专业班级的学生配备一名班主任,为每一个科研小团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其中各专业班级的班主任和科研小团队的导师均是从学生所在专业的教师中择优选拔。为了更好地完成本科生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以辅导员为骨干、班主任和导师为补充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三者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Z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发挥着“辅”与“导”的作用,是高校专职从事思想政 Z教育工作的教师,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Z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培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各项管理工作任务。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政Z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团学活动与组织建设以及学生就业管理等等。但是,目前总的来说,高校辅导员工作日益繁杂,不仅包括大学生思想政Z和理想目标等的指导教育,同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心。(2)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心。只有一心一意善待每一个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获丰收。 ――题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多年来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那年的秋季,学校给我安排了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六年级的学生,初来乍到,对任何事情都有着新奇感,在任何老师的课上都表现积极,惟恐自己在老师那儿没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尤其在我这个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面前,同学们可以说表现是相当活跃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也就很快地掌握了本班学生哪些上课爱思考问题,哪些在学习上很用功,哪些上课喜欢调皮等基本情况。其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彬,分班时在班上她的成绩是中上等。对于一个上课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一般是不会去在意的,更何况一个成绩也不十分突出的学生。彬就是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是很少很少去回答问题。我估计,她在其他老师的心目中也是印象不深刻的。■ 然而有两件事情,她让我不得不去注意了。一件是在一篇作文中,她抒写了自己心中既矛盾又困惑的想法,可又不希望别人去了解,去帮助。可她明明是写给我看的呀,我思忖着。另一件事情是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一路上,同学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说有笑,唱着歌儿兴高采烈地行进,歌声传遍了山谷。而唯有彬独自远远地落在队伍的后面,既不和同学们谈笑,也不唱歌。 这是典型的性格孤僻。从我从教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个学生一定有什么心结,她的心里一定隐藏着许多东西,如果不打开这个心结,对她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试着慢慢接近她,上课间隙时,我问一问她是否听懂,有时候我也把她叫到办公室问问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起初,她也只是默不作声,偶尔笑一笑罢了。后来,她对我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态度有了一些转变。我抓住契机,适时的和她交谈着心里话。原来,她确实是有心结的。她说了她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得病,一病就得去看医生,也因此导致成绩下滑。而她小学的班主任却不理解她,有时还当着全班学生挖苦她,打击她。所以在同学面前,她觉得抬不起头,在老师眼里她又觉得自己没用,久而久之,她就不再说话了,也就养成了独来独往,不愿再和任何人交流沟通,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听了彬述说,我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觉得我是不是也像你原来的班主任?”彬想了想,摇了摇头说:你不像,如果你也是那样的老师,我一定不告诉你这些。” 是的,那你现在感觉怎样?” 好多了,我会记住你的话,我也一定会去和同学搞好关系,相信我,我会把成绩赶上来的。” 我肯定的点了点头说:不需要怀疑,你本身就是很棒的。” 是啊,又有谁会对别人的关心而弃之于不顾呢?彬同学可以说是认同了我对她的关心,也因为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才化解了她心中的坚冰,才使得她重新找回了自信。后来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八名的好成绩。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例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叫阿文,平时上课下课很爱调皮捣蛋,上课时不是身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任务。 全面、准确地认识育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育人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人类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使人们的价值得到实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优化,使人们的能力得到提高。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浅谈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前三分钟 郑隆芬

浅谈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前三分钟郑隆芬

浅谈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前三分钟 十堰市白浪经济开发区白浪小学郑隆芬 内容提要:利用每节数学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说话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它的内容自由,模式固定,要求明确。”它为师生共同打开学习数学的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优越性评价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目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本文从小学中段数学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数学生本课堂的课前三分钟。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与课前三分钟地优越性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是典型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一带十,以点带面,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教育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

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课前三分钟活动,针对一个问题一种思想,要做到心、口、手、脑并用,是学生知识和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前三分钟演讲,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其中声调的抑扬,情感的起伏,情节的波澜,是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激发了他们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传统的课堂似乎是教师的专属舞台,教师在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一幕幕并不精彩的戏,而学生只是跑龙套的群众演员,甚至只是观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一席之地,而且拥有了主体的地位。虽然教师失去了一部分舞台,却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展示的舞台。这种教育形式的极大改进,令人欢欣鼓舞。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可以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主体成员,但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成为主角。由于学生间的差异,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可能会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舞台,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但另外一些学生却有可能只是衬托“红花”的绿叶。为了弥补这种课堂上的不足,我认为,在新课程提倡的新型课堂上,不妨每次让出三分钟,通过演讲的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一个

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一、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纵向班级设置: 本科生(2009年沈阳医学院对检验、影像、麻醉、口腔专业学生实行“纵向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即打破常规学生管理中以年级为单位的横向管理模式,实现以专业为单位的纵向设置。纵向的班级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医学院班级纵向管理模式的探索_黄晓梅》 研究生: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从 2004 年开始尝试组建以学科、专业(科室)为单位的研究生纵向班级,并于 2005 年在所有研究生中推广。每个研究生班大约 30 人,所有按照纵向建制的研究生班均打破研究生的入学时限,每个班级包括不同年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按照课题组建班,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合建班级)《高校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探究_朱华》 研究生矩阵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自清华大学1998年开始实施纵向班级改革以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也纷纷进行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表明,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研究生集体建设发展的需要。这种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 面提高。基于对研究生发展新特点的认识,通过对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科学分析,借鉴其他院校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于2005年7月完成了研究生纵向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造实施。改造中充分虑到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学习进度方面的不同,博士生进入课题研究时间较早,学习年限较长,以实验室为主要学习和科研地点;而硕士研究生由于学制仅两年,一年级全年上课,而到二年级就立即面临写论文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学习地点分散,不具备设立纵向班级的条件,因此实行“硕士横向班建制,博士纵向班建制”。两年多的反复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值得其他高校借鉴的经验。

教育学生要有“五心”

教育学生要有“五心” 高一年级周书究 转眼我在张家湾中学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好多人觉得当班主任这个工作很苦很累,并且报酬很低。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从事班主任这个高尚工作的。总结这几年的工作,有付出,也有回报,有快乐,也有生气着急的时候,但是总的来说,学生教育的好坏和班主任本身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做好班主任是和几个“心”是分不开的。只有真心的付出,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首先是“责任心”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有责任心,做好这个工作,不应该带有任何的功利目的,好多人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为了评职称或者是拿各种各样的荣誉,我觉得有这个想法也许不该得到批评,但是班主任工作的本身是管理好一个班集体,形成一个有着良好学风和班风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熟悉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家庭情况,对各种学生了如指掌。学校要求同学们在七点的时候按时到校准时上早自习,那么无论早读上的是哪一个学科的课,班主任都应该在七点之前赶到班里去熟悉全班学生的刀削情况,安排好学习任务,稳定好早读的纪律,为任课老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校集体活动的时候,班主任首先要组织好班里学生的队伍,并起到表率的作用。学校要求学生注重仪表,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不穿着奇装异服,为人师表。学生值日的时候,班主任不应该仅仅是站在那里指挥学生去打扫,而是拿起工具一起参与进去,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 其次是要有“恒心”。凡事成功与否贵在坚持,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工作也干不好,更不用说班主任工作了。一个班级在新组成的时候,不可能就是很优秀的了,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一段时间之后暴漏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每天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每一名学生。同样教育某一名学困生也是如此,可能今天经过你的说服教育,这个学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过不了几天,这个学生旧的习惯又复发了,这就需要班主任继续进行说服教育,用心去沟通,不怕发生反复,坚持去把每一名同学教育好,换到班级身上,班级的工作才能做好,也许

教师,要有耐心

教师,要有耐心 昌邑一中物理教研室陈大伟 【背景】在高一上学期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几乎每周三都请假,不是感冒出去打针,就是回家拿东西。这一天他又来请假,我觉得有点奇怪,白天还好好的,晚上怎么突然就病了,而且这天还是周三(周四我没课,正是学生偷闲的时机)。我虽然产生了怀疑,但表面上我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允许了这位同学的请假要求。 由于是高一新学期,我对学生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于是我“明察暗访”,先通过他周围的班干部了解到他上课经常睡觉,课间经常谈论网络游戏,后又通过他宿舍的学生知道,周三晚出去是上网而且一整晚都不会来,接着我和他母亲进行了电话沟通,得知他请假不回家,还是个单亲家庭。我意识到这位同学的网瘾很严重了------ 【处理方案】鉴于这个学生的情况,我并没有马上让家长过来。如果家长来了,把这个学生狠狠地批一顿,或者直接领回家反省,并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查了这个学生初中所在校,这所学校的网虫特别多。意识到他可能早就迷上网游了。众所周知,学生对网游的迷恋不亚于毒瘾。戒掉网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天,刚上第一节课,我就到教室后窗户上察看这位同学的学习情况,结果不出所料,正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为了不影响上课的正常秩序,当时我没有直接把他叫出来,下课后我才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进行了一节课的交流。 “杨××,上节课怎么睡觉而不学习呢?是不是昨晚感冒还没有好啊?”我并没有直接指出他上网的事实,可他却说“嗯,还发烧。”我没有发火,并起身说带他去医院,他说:“不用,感冒不严重。”我说“小病不治可能转成大病啊,身体好了,上课才有好效率。走…走吧!”我的语气很中肯,这学生露出了惭愧的神情,还是执意不去。我又问:“那昨晚没睡好吧?”他低着头就不作声了,好像从我的言语中觉察到了我知道他在撒谎。但我始终没有问他上网的问题,接下来我让他坐了下来,和他分析了高一打好基础的重要性,目前影响学习的毒瘤——上网,要学会感恩,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等等,他不停的点头表示赞同。其中,说到上网时,我举了我教过的某个学生的例子,张××,高三×班的学生,原是学习很优秀的学生,由于迷恋网络,半年的时间就成了差生,多可惜啊。我们目前虽然生理上趋于成熟,但是心理上有时候还很幼稚,自控能力差。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很小的念头就可能毁掉我们的一生啊。高中阶段是实现我们梦想的关键时期,要把握住人生航向,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最后,我说你学习很优秀,只要坚持下去,刻苦努力,一定会考上理想的大学,那时老师会由衷为你高兴。他说:“会的,我的目标就是考上重点大学,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的。”我说:“好啊,我相信你,平时也要注意有上进心、责任心,积极锻炼、提高自己。譬如,接下来咱们班要进行班干部的竞选,你有没有竞选的想法。”他说本来没有,但是现在有了,我听后十分的高兴,一是感到“孺子可教”,二是让他当上班干部,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约束,网瘾可能就此戒掉。接下来的周班会,我在班里进行了班干部的竞选,让他如愿当上了班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工作认真负责,学习稳步提高,通过调查他再也没有去上网。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天的中国教育正阔步迈向现代化,处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发展新时期,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将育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是当前引领教育发展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全党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以育人为本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解决和回答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为什么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深刻理解育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目标、核心内容,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创新思路,明确任务,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对于把握和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育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因此,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以及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只有加快发展教育,才能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教育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和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最集中的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对于深化和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代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育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想变革,一次全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更是一次划时代的教育实践行动。育人为本就是要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学习者为教育主体,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为每个学习者乃至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在教育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扩大人的能力、提升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育人为本是人的发展、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马克思明确指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以人为本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本质地位。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崇高事业,是以人为教育对象的社会活动,必须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培育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作为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必须以育人为根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纯真完美的心灵;教育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人重要的实践活动形式,必须以人的生活幸福为本,关注人的幸福生活;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作为人的生命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