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

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
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

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

张国坤12,徐艳艳3

(1.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3.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现代地图学理论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地图及地图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使地图学基础理论及地图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充实。现代地图学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阐述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建设,认识地图学与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关系,理解现代地图制作与应用的特点,揭示现代地图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都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地图学理论促进了地图学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使建立在计算机地图制图基础上的地理信息系统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意义深刻而久远。

关键词:现代地图学理论计算机制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现代地图学理论主要是用地图的方法来研究地理环境信息的表示和变换的一些理论问题[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等)间的交叉渗透,使原有的地图学理论—地图投影理论、地图概括理论、综合制图理论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产生了现代新的理论—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传输论、地图感受论、地图符号论、地图模型论、地图信息图谱论等。人们利用现代地图学理论结合高科技技术制作出大量的多题材、多品种、高质量的地图作品。这些地图作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现代地图学理论不仅大大促进了地图和地图学的发展,而且对认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实质及进一步揭示地图学的发展规律有指导意义。

1不同阶段的地图学理论发展状况

地图的历史悠久,但在漫长的历史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从而极大的妨碍了地图学的发展,而把地图学作为一门学科,对地图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国际上实际是从20世纪30年代才真正开始的,地图学理论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这一阶段地图学的学科体系逐渐形成,世界各国纷纷在高校建立地图学专业和正式出版地图学教科书(1955年萨里谢夫著的制图原理、1953年罗宾和莫里逊等著的地图学原理),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地图专业学会(美国、德国、瑞典、比利时、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并出版学术刊物。早期在地图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地图投影,地图设计与编辑原则,编绘和整饰方法,制印技术等问题,其中对地图投影理论方法的研究最早(公元87-160年希腊托勒密的普通圆锥投影到16世纪荷兰墨卡托投影)。从50年代开始,前苏联,美国,法国,西德,波兰等国对地图编制过程中制图综合(地图概括)原理与方法开始了系统研究。1959年国际地图制图学会(International Cartographic Association. ICA)成立,拥有13个会员国(1984年62个成员国)。

(2)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60年代后,随着国家和区域综合地图集(例如,泰晤士世界地图集、苏联海洋地图集、古氏世界地图集、迈尔百科全书世界地图集、意大利旅行俱乐部世界地图集及日本、加拿大、瑞士、美国等国家地图集。)以及成套系列地图编制的广泛开展,在专题制图和地理学综合

制图的基础上发展了专题地图和综合制图理论。

(3)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现代地图学的形成阶段。随着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及现代数学方法不断向地图学渗透,使传统的地图学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地图学家先后提出了地图信息论(前苏.什里亚耶夫、美国.莫里森Morrison)、地图信息传递论(捷克.柯拉斯尼Kolacny)、地图模型理论(英国.博德Board)、地图认知论(前苏.萨里谢夫Salichichev)、地图感受论(德国.格式塔心理学Gastalt)、地图符号论(法国.贝尔廷J.Bertin、美国.罗宾逊Robinson)等新理论,促进了计算机辅助制图和遥感资料制图的发展,使现代地图学理论体系日趋完善[ 2,3]。

(4)20世纪90年代—现在

现代地图学理论的发展阶段。90年代,随着计算机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又强调了数据与地图可视化,尤其是多维动态可视化的研究[4]。90年代还对计算机地图概括原理与方法,数字地图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多媒体电子地图与互联网地图设计与制作进行了较多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可视化原理(加拿大.泰勒Taylor),地学信息图谱(中国. 陈述彭)等新理论。

2现代地图学理论及其对地图学的影响

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1]。地图学理论作为阐述概念,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与地

图的实际制作并列构成地图学的两个部分(表1)。现代地图学理论主要包括表1中的理论。

2.1地图信息论

地图是空间信息表达的一种形式,也是空间信息的载体,是存贮、传递和科学分析的重要手段。地图信息是地图的内容,是指地球和其他天体的空间信息,它通过运用特定的符号、载体和技术方法,经过地图概括并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表示在平面上,显示时空化了的地域内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它们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地图信息它有以下几层含义:

(1) 地图的“细胞”是单个信息,地图的内容由不同种类信息“组织”及其组合“器官”形成的地域整体。

(2)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信息(第一信息)和间接信息(第二信息或潜在信息),从地图中获取间

接信息意义重大。

(3)地图信息可定位(X ,Y )、缩小符号化后表达其质量、数量特征Z(q)。符合计算机制图(自动化制图)的信息变换机理,可以作为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理论基础,同时,计算机制图又为大量快速地处理地理信息提供了手段。

(4)地图信息论不同于数学信息论[6],在地图编制过程中,虽然由于地图概括比实际少了一些信息,但同时产生了更能反映制图对象分布规律和特征的新信息,用图者利用地图所获得的信息可能超过编图者在制图时所利用的信息[5],即输出的信息大于输入的信息。

地图信息论是研究地理环境信息表达、变换、传递、存储和利用的理论,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础[7]。

2.2地图信息传输理论

地图信息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递过程与方法的理论,是地图制图与用图的联系环节。地图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是(图1):客观事物(制图对象)通过制图者的认识形成概念,再通过地图符号(地图语言)变成地图,又通过地图符号(地图语言)传递给用图者,使用图者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概念。地图信息传递就是把制图和用图视为传递的统一过程。因此地图信息传递就是地理环境信息在地图上的选择和符号化,并为使用者认识和解译的过程[1]。

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传输论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核心理论基础。计算机地图制图体现了地图信息传递的过程

。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把地图上所有的点、线、面分布状态的要素都转换成点的坐标(X ,y 和特征)输入电子计算机,经过对数学形式的地图图形信息处理后输出地图图形。计算机地图制图过程,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数字形式的地图信息进行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2.3地图模式(模型)理论

地图模式理论是现代地图学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用模型法来认识地图的

性质,解释地图的制作和应用的理论[8]。地图模式理论就是研究建立再现客观实际的地图模型,并经过地图图形模式化而建立地图数字模型和地图数学模型。地图数学模型(图形数学模型) 就是用数学方式(数学公式或数学语言)表达经过抽象和概括了的制图对象空间结构。地图数学模型又包括:空间点位向平面转换的地图数学模型;地图图形数学模型;地图要素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型;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型;地图种类应用模型等。地图数字模型是地图上或准备表示到地图上的所有要素转换成点的X 、Y(或行列)坐标与Z(q)特征的数值组成的空间模型[9]。地图数字模型是计算机处理所必须采用的形式和结果,只有将各种地理环境要素转换为数字方式表示,才有可能用计算机方法进行处理和制图,因此,地图模型理论是实现地图机助制图的基础[8,10],是联系地图学与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纽带。地图模型论是地图信息处理与地图应用的基础理论,对深刻认识地图的功能及其在地学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8]。

2.4地图认知理论

地图认知理论是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地图对客观环境进行认知加工,并弄清地图设计制作的思维过程及描述理论[1]。在研究制图者和读图者的空间认知规律的过程中,人们关注的是认知制图和心象地图的认知机制。心象地图是人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空间信息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认知环境(空间)的“抽象代替物”。认知制图是心象地图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环境信息加工的过程[11]。认知地图也称心象地图是表征环境信息的一种心象形式。它是空间环境信息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不能代替真正的地图。地图制图过程(可视化过程)与认知制图过程(认知过程)是互逆互相作用的两个过程。地图制图过程是将制图者大脑中的认知地图通过符号化(即可视化)形成人们日常使用的地图,而认知制图过程是通过认知方法将地图表示的空间环境转换成人的大脑中的认知地图。地图制图的目标就是制作出能够提供与真实较为接近的认知地图的地图,所以说认知地图在地图制图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地图学家们发现了认知制图研究的重要性。在常规制图中大量的过程是凭人的实践经验人们对自己的设计、制作地图时的思维和行为过程并不十分清楚。当前计算机地图制图中,要使电脑模仿人脑制出优秀的地图,就要弄明白空间环境信息在大脑中如何进行编码的,以及人在制作地图时的思维过程,这样才能在计算机内部将空间信息合适地编码。并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过程模仿人类制图的思维过程分成若干个步骤进行,使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转化为计算机执行的明确指令。因此,认知理论是人工智能在地图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地图认知理论是现代国际地图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地图认知环”及“多模式感知和认知理论”对了解地图信息认知过程、虚拟地图和数字地图的制作过程都具有指导意义,对地图学的理论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12]。

2.5地图可视化原理

地图可视化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现

代地图学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地图学家们致力

研究的多媒体电子地图便是以此为理论依据。国

际地图协会F.泰勒教授1994年提出的著名的地

图学概念图解中,他将地图学理论原则为底边和

传输与认知分析图解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把地图

可视化作为核心,处在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传输和认知模型是地图视觉化的重要内容[4](图

2)。他把空间数据的处理同地图制图可视化

(cartographic visualization)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把

可视化与地图制图形式化(cartographic formalism)、地图信息传输(cartographic communication)和地图认知与分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3]。地图作为图形语言,本身就是可视化产品。但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以后,提出了科学计算机可视化的概念,发展了计算机图形学,加强图象处理与显示及图形设计。计算机制图与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都是以数字信息的处理与显示为前提,也许要通过计算机实现图形(地图)的可视化。而且,这种地图可视化,已不只是传统的二维平面可视化,而是多维动态的可视化,并且是可交互的可视化[5]。20世纪末以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和图像处理技术和科学可视化的发展及其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可视化对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拓展了地图产品的功能和应用。理论地图学的研究范畴正从“地图传输”向“地图可视化”转换,可视化在地图学的核心地位得到强化[14]。

2.6综合制图理论

综合制图是指同时反映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多种要素和现象及其相互联系的地图(综合地图)制图方法和过程[15]。综合制图理论是研究制作综合地图的一种理论方法,它是地图学在反映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地理学综合研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综合制图是借助于地图的手段,多方面,完整的反映客观环境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向地理学者提供客观环境新的结论和认识,能作为科学概括和预测的有效手段[1]。

综合制图以自然综合体与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中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规律、生态系统与人地关系等地理学理论为依据,以综合分析、系统分析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制图方式(包括单幅综合地图或合成地图、综合系列地图、综合地图集)以及部门和区域应用系统,反映制图区内人地关系形成发展、组成结构、质量与数量特征以及各地理要素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域特点和差异,为区域开发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制图在内容上要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变化。综合制图必须研究一系列方法并对它们进行综合处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互补性和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协调性[15]。

2.7地图感受论

地图感受论是研究地图视觉感受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分析用图者对地图感受的心理,物理因素,和地图感受效果的理论。是地图整饰的基础理论,为地图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读者的视觉反映须经物理刺激,生理变化和心理活动三个过程,经思维活动来解释图像,认识客观世界,通过对地图图形符号和地图色彩的感受特点的研究为地图美学提供理论依据。例如:对符号的提法,就不再是单纯的介绍点线面符号的类型,特点与制作,而是以视觉变量作为符号的基础,以量表分类引入符号设计,以格式塔理论引入符号的感受效果,以蒙赛

尔色表系统引入符号的色彩设计。地图视觉感受的研究对充分利用地图信息和有效的提取地图信息有重要意义。

2.8地图符号理论

地图符号论是研究作为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系统及特性与使用的理论,为建立地图数据库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源保障。地图符号论研究包括:(1)符号关系学即符号系统。(2)符号语义学即符号与要素之间的关系。(3)符号的效用即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该理论为视觉感受构成一种图形语言,能直接用于地图设计,也是为地图学提供图形表达的理论[1]。

2.9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地学信息图谱是陈述彭院士提出的新概念与新方法。1961年,他通过对地图学发展的分析,提出了图谱的概念。"图"主要是指空间信息图形表现形式的地图,包括图象,图解等其表现形式;"谱"是众多同类事物或现象的系统的排列,是按事物特征或时间序列所建立的体系。图谱兼有"图形"和"谱系"的双重特性[16,17]。经过近半个世纪(1998年)的探讨,终于形成了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的雏形[18,19]。

地学信息图谱是由遥感(RS),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地球的大量数字信息,经过图形思维和抽象概括,并以计算机多维可视化技术,显示地球系统及各要素和现象的空间形态结构时空变化规律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同时,这种空间图谱与地学认知的深入分析可进行推理,反演与预测,形成对事物和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可能总结出重要的科学规律或规划决策的具体方案[17]。因此,地学信息图谱是地图学更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和分析研究手段[5]。

3结语

现代地图学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阐述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建设,认识地图学与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理解信息时代地图制作与应用的特点都具有指导作用[1]。现代地图学理论对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作用意义重大。现代地图学理论促进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日益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地图制图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7]。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的完善和发展,使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应用前景日益广阔。可见现代地图学理论对促进地图学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英国鲍德指出的“为了解释为什么有些地图是成功的,而有些地图是不成功的,我们就需要地图学理论。没有理论,地图学就将逐渐失去作用,并最终失去价值。”[1]

参考文献

[1] 蔡孟裔. 新编地图学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6.

[2] 廖克. 迈进21世纪的中国地图学[J]. 地球信息科学.1999.2:46~57

[3] 田德森.现代地图学理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4] 江斌,胡毓钜.地图视觉化—现代地图学的核心[J]. 地图.1995.2: 3~7.

[5] 廖克. 现代地图学[M]. 科学出版社.2003,04.

[6] 张力果,赵淑梅,周占螯[M].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7] 张国坤.现代地图学理论对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作用[J].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5.2:41~43

[8] 田德森.略论地图模型论的实践意义[J].中国地图学年鉴.1991

[9] 张奠坤,杨凯元.地图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5.

[10] 闰志刚,盛业华. 数字地图的理论基础[J].地图.2001.4:19~21

[11] 高俊. 地图的空间认知与认知地图学[J].见:中国地图学年鉴(1991).北京:中国

地图出版社.1992.

[12] 齐清文. 现代地图学的前沿问题.地球信息科学[J].2000.1:80~86

[13] 郭庆胜. 现代地图学理论回顾与分析[J].地图.1[J]998,(2):2~6.

[14] 杨国清,祝国瑞,喻国荣.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J]. 测绘通

报.2004,(6):40~42.

[15] 廖克. 综合制图理论研究及制图实践[J].见:中国地图学年鉴(1990).北京:中国

地图出版社.1991.

[16] 陈述彭.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7] 廖克.地学信息图谱的探讨与展望[J]. 地球信息科学.2002,(1):14~20.

[18] 陈述彭.地学信息图谱雏议[J].地理研究.1998,17 (增刊):5~ 9.

[19] 陈述彭等.地学信息图谱研究及其应用[J].地理研究.2000,(4):337~343.

新编地图学教程(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地图学复习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高频考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 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 4、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5、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6、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的特点: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仍以高度集权为特征)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7、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8、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9、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1)系统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管理主体具有全局观念,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的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2)民主化管理(民主管理在实践中表现为:管理组织有畅通的沟通网络,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组织领导者尊重下层人员的意见,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法治化表现在:任何管理组织的存在都必须有法律的允许,其管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都由法律制度作出界定;任何管理者的产生都必须合乎法制的规定,其权限范围及行使方式都要有法制依据;任何组织成员的言行都只有合乎法律制度的要求,才能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任何违法违制的管理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受到纪律的处治。)(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10、现代管理可以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它们在管理宗旨、主体、依据、对象、过程等方面有显著差别。 11、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的背后都体现和反映着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的增进公共利益便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 12、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13、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14、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产权明确、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15、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16、私人管理的依据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17、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 18、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比如依法行政、民主权力行使、加强监督、阳光政府、回应性政府等。 19、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比如“商业机密”、“技术安全”等。 20、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三、现代管理学的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 2、定量分析法 3、历史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5、理论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 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 管仲---荀子---司马迁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 汉穆拉比法典 《政事论》成为印度公认行政管理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 (3)教会管理思想 古代管理思想毕竟受到人类自身发展程度、社会实践深入程度及广泛程度的限制,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古代管理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 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 1

新编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判断、填空、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第一章导论 1.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 2.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3.地图的功能 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 (2)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地球图、世界图、国家图、海湾图等等。(3)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注:我国把比例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这8种地形图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4)按其他指标分类:用途(文化地图)、语言种类(汉字地图)、历史年代(古地图)、出版和使用方式(桌图、挂图) 5.《制图六体》——————晋朝、裴秀。 6.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和编绘成图。 7.现代地图学:由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组成。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1.大地测量系统 (1)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使用1975年国际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椭球体)、陕西安的大地原点。 (2)大地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3)全球定位系统:GPS\GLONASS\GALILEO\COMPASS\(3S是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2.地图投影概念 地图投影是指将地球表面展开成平面的理论和方法,是实现球面到平面的转换,就是地球体的数学模型。 3.地图投影的变形 长度(距离)、角度(形状)、面积等等 4.投影的分类 (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非几何投[根据经纬线形状可以分为(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 (2)按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注:用为编制世界地图的投影,主要有多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伪圆柱投影。我国选用的投影是正切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5.比例尺和多尺度的概念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地图比例尺是地图精度和内容详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八大目标: 1.完善健康和福利 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 4.易化疾病的早期诊断 5.增加临床效用、效率 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消除或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8.对疾病结局作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健康管理的特点: 标准化足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三个基本步骤: 1.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查 2.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 3.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风险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目的 健康管理的五个服务流程: 1.健康调查与健康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的健康和疾病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的六个基本策略: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病伤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群体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生活方式的四大干预技术: 教育激励训练营销 影响需求管理的四大主要因素: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消费者选择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残疾补贴、请病假的能力等) 需求管理的策略: 1.小时电话就诊和健康咨询 2.转诊服务 3.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 4.健康课堂 5.服务预约 疾病管理的三个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 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灾难性病伤管理的五大特点: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 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程度地帮助病人进行自我管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残疾管理的八大目标: 1.防止残疾恶化 2.注重功能性能力 3.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4.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5.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6.与病人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7.有需要时要考虑复职情况 8.实行循环管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强调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地图学考试总结

1.珠穆朗玛05年高度8844.43米 2.高程控制点起算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大地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3.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赤道半径),短轴b(极半径),椭球的扁率f。 地面点位用地理坐标表示为:经度纬度。 4.1杰出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倡导计里画方的方法。 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编制了“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县图》20 幅,是当时最好的全国地图。制作地形立体模型,并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了磁针偏角现象。 2托勒密世界地图:他在前人科学成就基础上完成的巨著《地理学指南》,事实上就是一部关于数学制图方法和测绘资料的汇编,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集雏形。她采用了新的经纬线网,创造了两种新的世界地图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托勒密的地图是西方古代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3墨卡托世界地图:于1538年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这是从北极的角度俯视绘制而成。用地图集的形式,分别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地图发展成就。用等角圆柱投影编制世界地图,在航海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一直延续至今,他的地图集是当时欧洲发展的里程碑。 4沈括:编制了天下州县图 5裴秀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形图编绘的理论基础,托勒密成为西方古代地形图编绘的代表 5.地图的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 6.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数字式比例尺:如1:10000 文字式比例尺:如百万分之一 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复式比例尺。 假如:实地直线长度2千米,在1:2.5万的地图上相当于直线8厘米 7.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性:1经线都是等长的大圆线,收敛于两极点,纬差相等的经线长度相等;2纬线都是垂直于经线的圆,周长以赤道最大,向高纬逐渐缩小,至两极缩为一点。纬圈相互平行,同一纬圈上,经差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3经纬线相互正交。每两条纬线间等经差的球面梯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每两条经线间等纬差的球面梯形,由低纬向高纬缩小。 8.地图投影变形: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 按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1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无角度变形,ω=0,a=b,θ=90°,m=n,p=ab=mn,面积变形大) 适用于对方向精度要求高的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等 2等积投影:无面积变形,Vp=0,P=1,ab=1 3任意投影:在主方向之一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 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 在任何投影图上,均存在着长度变形,长度变形是影响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的因素 在等积投影上不能保持等角特性,在等角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特性,在任意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和等角的特性。 等积投影的形状变化比其它投影大,等角投影的面积变形比其它投影大。 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 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称为角度变

现代地图学重点和考点概括word精品

各章的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结合你对现代地图和地图学理解,谈谈它与你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2.未来地图学的发展趋势如何?请描述你想象中的未来地图是什么样子?第二章: 1.自然球体、大地球体和旋转椭球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空间参照系都有哪几种类型? 3.什么叫椭球体定位? 4.地图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5.叙述传统实测成图法的一般过程。说明每一过程完成的主要成果。 6.数字测绘成图法可有几种成图的类型?请简述其一般过程。第三章: 1.简要说明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2.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进行比较,观察经纬线网和大陆轮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地图投影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长度变形是主要的? 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那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5.简要说明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的投影特点。 6.墨卡托投影有何特点?为什么航海图和航空图选用此种投影? 7.我国地形图都选用哪几种投影?说明它们的投影原理。 8.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布规律。为什么要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说明6°带和3 带的分带规定。 9.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的特点和坐标值的表示方法。 10.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概念,为什么要换带? 11.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每种换带方法原理。第四章: 1.什么是地图符号?地图符号的作用有哪些? 2.按空间分布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图符号各分为哪几类?各类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按符号表示的维数和表示内容的动静状态进行分类?请说出这两种分类的各 4. 种类型。 5.地图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有哪些?其视觉感受效果是什么? 6.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点状、线状、面状符号的设计? 7.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 8.地图上可以进行哪些色彩的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进行色彩的调和? 9.地图注记的作用是什么?地图注记分为哪几种?能表达地理事物的那些特征? 10.如何运用地图注记来说明地物的类别、意义和重要程度? 11.地图上注记配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第五章: 1.简述地图概括的目标、任务、实质和方法。 2.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影响地图概括的根本因素与主导因素? 3.简述地图内容选取、概括和图形简化的基本方法。 4.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地理图?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特点? 5.结合你所了解的实例,说明各类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理图的用途及其差异。 6.什么叫水系?地形图上要反映水系的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7.地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那几种?哪种方法是基本的?为什么? 8.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和类型? 9.绘图并简要说明各类基本地貌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及其特点。 10.在普通地图上对于居民点主要反映那些特征?是如何表现的? 11.举例说明各种点状、线状、面状、片状和动态分布事象应采用的表示方法。

现代管理学重点总结(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现代管理学: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 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特点: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1.系统化管理;2.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现代管理领域划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者的差别表现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过程 管理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 置的手段; 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方面、生产关系方面、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是一门定性和定 量相统一的学科;3.是一门软学科;4.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 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容: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中国古代朴素的管理思想强调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要分析客观规律,从整体上把我战争局势才能克敌制胜;2.用人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和以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3.经济管理思想商鞅和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管仲把以农为本发展到由国家控制商品、货币及对社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荀子把富民视为富国的基础;西汉司马迁提出善因论 古代管理学的特征及表现:1.古代管理学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2.古代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第一章 地图学基础复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

(2020年7月整理)《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提纲.doc

《地图学》复习提纲 练习一: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 复习指导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 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经过地图概括、地理信息的载体。 2、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 3、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6、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称为地图概括。 7、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8、地图按图型划分为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 9、虚地图是指存在于人脑中或以数字形式记录存储在电脑中的地图。前者例如心像地图,后者如数字地图。 10、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1、地图是伴随着文字出现的,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产生的。古尼罗河、黄河流域的农田水利和城郭的发展带动了天文测量、平面测量和地图制作技术。古希腊手工业作坊比较发达,地中海贸易和战争使测绘用于航海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他们着重于测量经纬度、研究地图投影、编绘航行地图,因而将地图测绘建立在天文——大地测量的基础上。 12、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提出大地是圆球的观念,埃拉托色尼估算出地球的一段经线弧长,以此推算出地球的大小。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3、1978年河北省平山县出土了一块公元前310年以前铜版的“兆域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平面图实物。 14、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5、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16、裴秀(公元223——271年)是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杰出的地图学家。在他主持编绘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中,他总结出编纂地图的六项规则,即地图史上文明的“制图六体”。 17、裴秀总结的“制图六体”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其中“高下、

现代管理学—期末复习汇总上海交大网络教育

现代管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结构性维度:它们描述了组织的内部特征,为衡量和比较组织提供了基础。 决策树: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生成的。每个决策或事件(即自然状态)都可能引出两个或多个事件,导致不同的结果,把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他的构成要素有: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结点、概率枝、损益值点。决策树法属风险型决策方法,是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或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做出决策的方法,对分析多阶段的管理决策问题极为有用。 网络计划方法:对于任何一项生产制造、科学实验、工程实施、军事作战等活动,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必须编制一个科学的工作组织计划来有效地组织、调度与控制该项活动的进程,以实现最佳的效应和效益。而这种为编制科学的组织计划的有效方法统称为网络计划法。 前馈控制:指发生在行动之前的控制行为,通过观察、收集准确信息,事先识别和预防偏差,采取措施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时也称预先控制。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关联性维度:反映了整个组织的特征,包括组织规模、技术、环境和目标等,它描述了影响和改变组织维度的环境。矩阵结构组织:指把职能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矩阵,管理人员同原职能部门保持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工作。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组成81个小方格。纵轴表示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从上到下由高至低;横轴表示领导对工作的关心程度,从左到右由低至高。根据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的结合划分领导方式。其中,第1格表示关心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度最大。 反馈控制:是在行为执行之后的评价活动,其控制重心放在组织的产出结果上,尤其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出现后,损失已经造成。又称事后控制。 决策方式:指决策者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他包含独裁方式1:领导者运用手头现有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独裁方式2:领导者向下级取得必要的资料,然后自行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协商方式1: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让有关下属了解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决策方案中可以反映意见,也可以不反映。协商方式2: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听取集体的意见,由领导作出决策,方案可以反映下属意见,也可以不反映。团体决策:让下属集体了解问题,共同商讨方案,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经济人假设:是指人总是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尽可能少的付出得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对资本家而言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对工人而言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管理者和工人应该相互合作,以求共同繁荣。影响力: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于职位权力(法定、奖励、强制权力)和个人权力(专家、感召和参考权力)。 权力:管理学中指特定管理主体组织管理对象在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理念、行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它可以是个人或是集团。 管理幅度:也称管理跨度,是指每个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 网络结构组织: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企业组成的,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互利互惠、相互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机制进行密切合作的组织结构。 二单项题 1、对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以上三种技能按其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为:( ) A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 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2、()在《管理工作的本质》中把经理们的角色分为10种角色 A 泰勒 B 法约尔 C 孔茨 D 明茨伯格 3、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 A 信息情报方面 B 决策方面 C 人际关系方面 D 业务经营方面

地图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地图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地图制作的基本知识,而且掌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方法与过程、制图综合的理论与技术熟使用悉用MapGIS、ArcGIS等制图软件以及结合运用 Photoshop进行地图编制的全过程及基本方法,了解MapGIS、ArcGIS在制图领域中的应用。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图编绘的基本原理、综合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在制图过程中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并通过同学间互相帮助以及向各师兄的询问,最终完成了省市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制作。在制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对软件不不熟悉。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和不足,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在制图过程中,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学习到了曾经不知道不懂的东西。所以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去探究,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收获喜悦,收获成功!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使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专业软件件的运用;掌握了地图矢量化的不同方法,地图匹配,属性编辑,以及如何提高地图质量,地图美观,也掌握了制图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和收集资料,也懂得了很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也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累,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颇多,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此次课程设计给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不管什么样的软件,懂的也好不懂的也好,都要动手去用,只有自己操作了,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用处,其次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总是一个人在那捣鼓,同学间应该互相的帮助,有时候向别人学习,会比自己一个人在哪儿毫无头绪的摸索更好。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2902014200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1.1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 27 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1.2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 14 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 16 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1.3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图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形成。一方面,由

西财管理学803知识点总结

西财管理学知识框架总结 编写说明: 一.罗珉老师的教材是核心,占考试比重的90%以上。因此以罗珉老师的教材为纲进行总结,王德中老师教材的相应考点见最后“附录一”,还有一些书上没有或已经删除的考点见最后“附录二”。 二.本总结用“下划线”标记出大部分可考查“问答题”的知识点,重要知识点用粗体字标记。 三.各知识点不做具体展开,各知识点将注明“页码”,已考知识点也会特别注明“年份”与“考查形式”。 四.大家可以此框架更有效的系统背记“问答题”考点,建议通过大量做题和对已考真题的分析,把握重点并依书本背记。 五.本框架有待补充完善。 第一章导论 一.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三.管理学的现代性、超现代性、后现代性P8(无) 1.现代管理学的持续学派:寻找已有的管理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 2.超现代学派:抛弃任何连贯的理论 3.后现代学派:挑战二元论的理论和实践 四.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 1.组织理论的研究 2.以“人”为本的研究 3.战略管理学的研究:①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相比,有什么特点?P17 06简答 4.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型组织的构建P19 (无) 5.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现象的研究 6.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问题研究 五.管理学应用的热点课题P22 1.组织的再造工程:①其内涵及对企业带来的变化03、04简答 2.学习型组织:①有效组织的特征07论述 3.标杆管理(无) 4.六西格码管理方法08论述(无) 5.战略联盟07论述(无) 6.领导风格 7.无疆界世界和超越界限的管理 六.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新增) 1.种群生态学理论 2.进度化理论 3.资源依赖理论03论述 4.交易成本理论 5.演进理论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假设 一.人性的基本假设: 1.“政治人”的基本假设 2.“经纪人”的基本假设 3.“社会人”的基本假设 4.“自我实现的人”的基本假设 5.“复杂的社会人”的基本假设:①假设的基本模式06论述②“X”、“Y”理论及基于理论的管理(麦格雷戈的人性理论)05简答③超“Y”理论及基于理论的管理④综合假设,可提两点认识作为激励工作的依据案例P50-54 6.“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新增) 二.管理主体的假设 1.管理主题假设的传统看法 2.管理主题“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的假设

新编地图学教程总结

中国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水准原点高程H=72.289m、1985青岛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H=72.2604m 平均海平面:黄海平均海平面 第一章导论 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地图的功能:①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②地图的传递功能;③地图的模拟功能;④地图的认知功能。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地图的类型:①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②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和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和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局部区域图;③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前者较详细,后者较概略)和专题地图;④按地图维数划分,二维平面地图和三维立体地图;⑤按其他指标的分类,用途、语言种类、历史年代、出版和使用方式。 国家8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裴秀,“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一里=500m,十里=5000m,一寸=3.33…cm。(P13) 地图的成图方法:①实测成图(在现场或记录载体上,利用各种测量设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作业,将成果缩小绘制在介质上的过程),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②编绘成图(根据各种制图资料,以室内作业为主制作地图的过程,属于地图编制)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数字制图(应用计算机和图像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在制图软件的支持下,模拟手工作业各阶段进行地图设计和原图编绘的成图方法)。 1.野外地形测图过程: 大地控制测量→加密控制网→展绘控制点→碎步测量→符号化→清绘→地图复制。 2.常规编图过程: 资料收集、分类与区域特点分析→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前准备→地图制印。 3.遥感制图过程: ①地图数据→地图制作→ ②遥感数据→图像增强、几何纠正、图像解译→专题编辑、矢量化→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