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

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数学教育,应当具有时代的特征。因此,制定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必须“与时俱进”地审视国内外数学科学以及数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对高中数学课程以明确的定位,并前瞻性地规划未来高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图景。在《标准》中,列举了10项基本的理念,作为数学课程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对基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上,还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们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上述的定位,我国的高中教育不是“专业技术的职业教育”,也不是“大学的预科教育”,而是公民的“数学通识教育”。它的出发点,仍然是为广大公民提供进一步的数学基础。随着国家的发展,高中教育将会更加普及,我们期望为中国普通公民提供适应21世纪需要的必要的数学基础。

《标准》设置的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学生未来发展的公共平台,它是一种共同的文化基础,《标准》设置了不同的选修系列课程,它们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

二、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创新点是选择性,高中数学课程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生是在社会发展的环境制约下,个人不断选择的结果。”因此,学会选择,是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学会选择,将有利于个性发展。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自我选择的要求和能力还比较弱,数学课程仅仅提倡“弹性”,不强调选择性。对于接近成年的高中学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数学基础、提高自身规划人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行业对数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学生的兴趣、志向与自身条件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为此,《标准》设置了不同的基础。必修课程是基础,选修系列1、2也是基础,选修3、4同样是基础,它们是为学生的不同需求而设置的。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国际比较,高中数学课程的多种选择是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普遍趋势。回顾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的历史,选择性不断的逐步推进。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标准》提供的选择数学课程的灵活程度,与某些国家相比还不是很高,我们是希望课程改革能够循序渐进,走得稳妥些。

随着选择性的逐步拓展,为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对于提高教师和学

生的素养,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根据以上诸多理由,《标准》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具体课程组合建议见《标准》第9页。这样,高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进行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同时,《标准》还指出,学生在选择之后允许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以便不断地对未来人生进行规划和思考。高中数学课程给学校和教师也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包括“校本数学课程”的开发,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数学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北京是我国教育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较强,一些学校已经建立了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与选修3、4的课程类似,为《标准》的实施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些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教育,而学生在学校中只能获得其需要的部分知识和初步能力,更多的必须在其未来的人生历程中依靠自主的探索、主动的学习,去不断地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此外,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还要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再加上数学学科高度抽象的特点,这就需要学习者有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需要有自主探索的过程,需要有多种丰富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为此,《标准》在各个部分都特别重视数学内容的展开方式,努力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吸收、发展数学知识,防止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单纯模仿、记忆题型”的活动。

《标准》还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例如,可以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在上课之前由教师提供一些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在课堂上采用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课后采用写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等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采用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各自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学会数学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学生获得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积极情感的重要途径。数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是直接来自现实世界的数据和模型,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思想材料。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第一手的材料,需要学生去洞悉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的学习活动,正是兼顾了这两方面的要求,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反思以往的数学学习方式,过于把数学学习等同于数学解题。数学解题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把

解题看作数学学习的惟一方式。首先,问题从哪里来?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创新的出发点。其次,数学问题的求解不能只归结为程式的套用。程式从哪里来?需要探索,从实践中包括从错误中进行自主地思考。最后,依靠记忆公式、题型、结论、规则解题,也是不够的,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思考、自主地开拓和发展。中国数学教育讲究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这是很好的方向,值得提倡。但是,当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又把数学思想方法变成一堆需要记忆的规则。其实,数学思想方法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来,依靠灌输是不行的。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培养全面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高

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我国数学教育十分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演绎逻辑推理能力、

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于对具体问题或具体素材的观察、实验、合情推理,但又不停留于观察、实验、合情推理活动,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去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演绎推理得出数学结论。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基本的推理模式,演绎推理是强调从一般到特殊,归纳推理强调从特殊到一般,在过去的数学教育中,对归纳推理重视不足,很多数学家反复建议,应该在强调演绎推理的同时,强调归纳推理的重要性,在《标准》中增加了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这两种能力都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数学的这些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维特点,在形成学生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理性品格;数学真理具有客观性,不掺杂个人感情,因而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不感情用事的理性精神;数学具有高度的精确性,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辨分析,养成不混淆是非的理性态度。

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更需要学习者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因此,《标准》提倡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为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反映数学事实的恰当情境,引导和组织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等活动中,在互相之间的交流中,对客观事物中蕴含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不断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提倡数学应用,是90年代以来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标准》继续强调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未来公民的需要。我们应该帮助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受到数学的初步应用训练的同时, 着重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思考,找到数学应用的契机,适应未来公民的需要。

第二,现代数学本身的原因。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学渗透到几乎每一个学科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高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某些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

价值”。目前强调数学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第三,数学教育界自身认识上的原因。我国数学教育具有很多优秀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需要认真的总结和发扬。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数学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忽视数学的应用,忽视数学与其他学科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忽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目前,希望尽快地改变数学教育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包括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四,如何进行“数学应用教学”的原因。近几年来,我国大学、中学普遍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数学应用的教学,正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对于数学应用还存在着一个误解,认为只要数学学好了, 自然就会应用。实际上,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它绝不是知识学习的附属产品,应该使学生学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知识和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这是一项并不容易的任务,它牵扯到转变观念、改变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和推行。

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标准》多次强调数学概念形成的背景,重视介绍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注重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注重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鼓励教师和学生收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双基”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许多场合,人们在使用“双基”一词或强调“双基”时,其实质是强调打好“基础”,它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

在数学中,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一个一个地学习,数学课也需要一节一节地上,但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还是有一些“内容”或“思想”更重要,更基本,贯穿在数学课程的始终。例如,“函数”、“运算”、“图形”、“算法”等等,它们的作用不能等同于知识点,不能等同于技能,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方法,它们反映了数学中更为丰富的东西,是数学的灵魂。它们将伴随着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这些反映数学本质的东西需要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领会和掌握仅靠做题是难以实现的。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对“双基”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数学课程内容和处理方式的变化,“双基”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如果数学课程以方程为主线展开,那么,方程的知识、方程的解法就成为基础。如果,数学课程以函数为主线展开,那么,函数的知识、函数的思想以及研究函数的微积分思想就成为基础,而方程则作为研究函数的特例(求函数的零点)。高中数学新课程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

第一,内容处理上突出了几条主线,例如,“函数”、“运算”、“图形”、“算法”等等。从函数的角度看,函数思想、微积分思想成为“双基”的组成部分。从运算的角度看,向量由于其丰富的运算性质自然成为“双基”的组成部分。从图形的角度看,几何直观、对图形的把握也成为“双基”

的组成部分。算法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成为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双基”。高中数学课程中更加重视统计,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也成为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双基”。

第二,从笼统地强调技能,到强调通性通法。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删减了烦琐的计算、认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突出对解决其他问题有指导意义的通性通法(skill),淡化那些小技巧、小把戏(trick)。因此,通性通法(skill)成为“双基”的内容,而那些小技巧、小把戏(trick)将不再是“双基”的内容。

第三,从单纯的强调演绎,到强调归纳演绎并重。数学既是演绎的科学,又是归纳的科学。“演绎推理”和“归纳抽象”是认识数学的两个基本方面,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都是重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忽视后者。例如,认为知道映射的定义,就应该理解函数的定义,了解一般函数概念自然就能理解特殊的函数等,这种过多的关注数学演绎的方面,而忽视数学归纳的方面的认识是片面的。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强调归纳演绎并重,并提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课程目标。因此,归纳(抽象概括)也成为“双基”的重要内容。

第四,从强调知识点到整体把握课程、挖掘贯穿数学课程始终的主线。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比较关注知识点,甚至把考试卷中对知识点的覆盖率作为评价考试卷是否全面考察“双基”的标准。数学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贯穿于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一些更重要、更基本、反映数学本质的内容或思想,它们将伴随着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学生将终生受益。高中数学新课程突出了这些内容或思想,而且把它们作为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主线,并强调以这些主线为抓手,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因此,整体把握数学课程也成为“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阅读自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并在有关的课程内容中提出让学生阅读自学的要求。因此,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整个数学学科,包括从自然数体系开始的代数学与分析学,从欧几里得几何发展起来的各种几何学,都是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经过抽象概括、符号表示,以纯粹的形式进行演算、推理与证明,最后构成形式化的体系。数学一旦表达成为形式化的思想体系之后,往往会把生动的现实内容放在一边。例如,数学处理的是抽象的1,不和“苹果”“牛羊”等现实对象相联系;三角函数来源于天文观测、单摆、潮汐、波动等现实活动和现象,但是一旦抽象出来就变成独立的数量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虽然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

回顾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19世纪以前,数学和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到了19世纪中叶,非欧几何产生了,抽象群论出现了,分析严密化的ε-δ语言开始流行了,与此相应的形式化的“符号逻辑”也应运而生。在抽象集合论的土壤上,产生了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学派。希尔伯特曾提出按照无矛盾性、独立性、完备性的标准将所有数学分支建构成形式公理体系。但是,1931年,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证明,包含自然数算术在内的任何公理体系如果是无矛盾的,那都是不完备的,即存在一个数学命题,在该公理系统内既不能证其对,也不能证其错。于是,哥德尔定理破天荒地第一次分清了数学中“真”与“可证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证明的数学命题固然是真的,但真的数学命题并不一定是可以证明的,因而将整个数学“形式化”的理想破灭了。数学基础研究

中“形式主义”的思潮有其积极的一面,是数学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它的影响十分广泛,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成为了数学教育(包括数学教科书编写、数学教学等)的主导思想,直至今天仍然在数学教育中有它积极的意义,在教育观念上留有深刻的烙印。

继希尔伯特形式主义之后,20世纪中叶兴起了“布尔巴基学派”。这个学派认为数学是由各种“结构”组成的。他们从集合论开始,一个个、一次次地加上一些新的结构,从产生这些结构的公理出发,通过演绎的手段,以求建构出所有的数学结果。这一实践,也在1970年代左右中止。数学固然可以用结构的思想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推进,这是进行数学探索的一种方式,但是,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不应该是完全形式化的,好的数学问题一定会与其他学科或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数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开始走出美丽的“布尔巴基”光环。

数学的现代发展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数学的探索过程越发凸显,更重要的是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应该为学生所认识和体验,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背景、过程和本质,揭示人们探索真理的道路。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和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体验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八、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已经融入人类的文化发展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在古代文明中,《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文明的标志,它在世界的发行数量仅次于《圣经》,成为建构科学体系的范式,徐光启和利马窦翻译《几何原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科学的起点。古老的中国算学,以《九章算术》为代表,以计算精确,体现算法思想为特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17世纪以来的近代文明,起始于牛顿发明的微积分和牛顿力学。信息时代的文明发端于马克斯韦尔电磁学方程,信息论、控制论开启了信息时代的新纪元,而数学家冯·诺依曼的数字计算机方案,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高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当今的一切高技术都需要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撑。

数学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受到各种人类文明的影响。古希腊文明崇尚理性精神,数学上遂有“对顶角相等”这样的命题和证明,并产生了欧几里得几何公理体系。中国古代文明主张“天人合一”,“王权至上”,因此中国数学重视天文计算和国家管理,出现了体现数学实用价值的著作《九章算术》,刘徽的九章算术注中的杰出的数学成就和深刻的数学思想,领先于世界的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成就。20世纪上半叶的希尔伯特时代崇尚“形式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则出现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数学高峰。中国的当代数学,既有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的纯粹数学精品,也有吴文俊机器证明,以及王选在印刷革命中使用数据压缩那样的数学技术成果。总之,数学科学的进步受到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反过来,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得,成为当时文化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数学教育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教育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课程应该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此,《标准》强调了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求将其尽可能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同

时,设置了“数学史选讲”的专题,旨在使学生逐步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以及数学文明的深刻内涵。

九、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普通高级中学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改善,多媒体、校园网、互联网上网终端等正在成为普通高中的基本设施。国际上已经有相当成熟的数学教育软件,我国吴文俊院士、张景中院士等也开发了世界水平的优秀数学教育软件。这些,都为数学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和资源获取,计算工具,视觉显示,改善学习手段等方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是应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标准》中,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若干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必修课程中设置了算法的内容。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核心。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计算机语言,实际上是数学语言的“机器化”,它们是信息技术”课程和“数学课程”的共同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加强两门课程之间的合作,将是十分重要的。除了算法专题以外,《标准》还要求在相关内容中渗透算法思想,运用算法解决问题(如运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又如,过去的数学课程,由于笔算速度的限制,往往人为地制造数据,以致远离真实情景和原始数据。借助计算机、计算器等工具,学生可以进行数值计算,特别是能够求解与实际问题的数据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增强数学的可视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标准》提倡运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数学的理解,需要直观的观察,视觉的感知。特别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复杂的计算过程,函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若能运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将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近几年来,数学课堂上已经在使用一些数学教育课件,在数学的可视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形成“典型课件”,通过资源共享发挥课件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数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多半是抽象的思想材料。一般地说,数学虽然需要直观地观察,用具体的模型作为理解的基础,但是数学更多地要依靠抽象思维,概念最终需要抽象地概括,数学规律要求进行形式化的表达,证明必须符合抽象的逻辑推理。这些,往往不是“视觉化”所能奏效的。因此,在提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也不要过分迷信技术,以为用了信息技术就一定会提高效率。有时候,视觉化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解,有的时候则未必,甚至反而帮倒忙。一些“黑板搬家”式的技术运用,实际上是形式主义,效果并不好;也应避免一些利用技术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的做法。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要求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进行探索和发现,这将使以“纸和笔”为工具的数学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通过软件操作观察规律,预测数学结论,进行合情推理,信息技术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数学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收集资料,扩充视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甚至在网络上进行考试,增加了数学交流的渠道。

最后,我们有必要强调信息技术对于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资料能力的作用,这一点在数学教育中也是很重要的,当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了解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应该学会“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本领对学习数学是重要的。

在强调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使用信息技术应当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在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也应该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做一些介绍。

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于评价的研究,是当前数学教育的热门课题。目前已有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建议,但建立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数学评价体系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标准》提倡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除了给学生打分的”终结性“评价之外,更多地提倡过程性评价,即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以及实际能力、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等方面的评价。

高考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困扰东亚各国的“考试地狱”现象,虽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缓解。中国是“科举考试”文化的发源地,社会上的“科举”情结相当严重,高考与中考指挥教学的现象十分严酷,以考分评价一切的“应试”现象仍然存在。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我们应当充分估计以上背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我们必须在坚持改革的前提下,努力探索,逐步形成切合中国实际的考试体系。国际上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家(如日本)采取全国公立学校毕业统考(客观题),然后由各个高校自行录取的方法,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弊病。我国正在逐步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可以期望会产生一些好的效果。近几年来,数学高考试卷的命题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一批富有创意的、多样化的数学题目,对数学教学起到了正面的导向作用,应用题进入高考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必须指出的是,理顺《标准》和考试关系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应是,考试服从《标准》,考试服从教学,考试必须有利于课程改革和教学的实施。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考试有它自己独立的要求:保持社会公平,以及能够实际操作。这需要一个长期探索、逐步磨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对于具体操作的问题,国外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例如组建考试公司、实行证书制度、附加考试、口试、利用计算机考试等等,都可以结合中国的国情努力探索。

以上涉及的是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至于对《标准》中具体内容的评价要求,在实施建议中的评价建议部分以及各部分内容的说明与建议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评价应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对数学课程、数学教学、教研活动、管理工作,特别是数学教学过程,都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方面,国际上有许多好的经验,例如,数学教师的职业标准,数学研究水平的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细目表等等,都可以借鉴。我们也需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数学教育状况的相关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7版-新旧课程标准对照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 新课标的理念旧课标的理念 1.课程宗旨: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的特征、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数学课程目标,特别是数学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3.倡导积极主

核心素养,精选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处理好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过程与结果、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关注与义务教育课程的衔接。 3.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会学数学、会用数学。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增强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意识与教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意识,将核心素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评价的依据是相应学习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集合典型例题

-- -- 集 合 1.集合概念 元素: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2.集合运算 全集U:如U =R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3.集合关系 空集A ?φ 子集B A ?:任意B x A x ∈?∈ B A B B A B A A B A ??=??= 注:数形结合---文氏图(即韦恩图、Ve nn 图)、数轴 典型例题 1. 集合(){}0,=+=y x y x A ,(){}2,=-=y x y x B ,则=B A 2. 已知集合{}R x x y y P ∈+-==,22,{}R x x y x Q ∈+-==,2,那么Q P 等于 3. 设(){}R b b x b x x A ∈=++++=,0122,求A 中所有元素之和. 4. 已知集合{}24,3,22++=a a A ,{}a a a B --+=2,24,7,02,且{}7,3=B A ,求a 的值. 5. 已知(){}011=+-=x m x A ,{}0322=--=x x x B ,若B A ?,则m 的值为 6. 已知{}121-≤≤+=m x m x A ,{}52≤≤-=x x B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7. 设全集{}32,3,22-+=a a S ,{}2,12-=a A ,{}5=A C S ,求a 的值. 8. 若{}Z n n x x A ∈==,2,{}Z n n x x B ∈-==,22,试问B A ,是否相等. 9. 已知(){}a x y y x M +==,,(){}2,22=+=y x y x N ,求使得φ=N M 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0. 设集合{}R x x x x A ∈=+=,042,(){}R x R a a x a x x B ∈∈=-+++=,,011222,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1. 设R U =,集合{}R x a ax x x A ∈=+-+=,03442,(){}R x a x a x x B ∈=+--=,0122,{}R x a ax x x C ∈=-+=,0222,若C B A ,,中至少一个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 设集合(){}01,2=--=x y y x A ,(){} 05224,2=+-+=y x x y x B ,(){==y y x C ,}b kx +,是否存在N b k ∈,,使得()φ=C B A ?若存在,请求出b 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新世纪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北京新百年教育高中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 高三数学组任利民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站在世纪的前沿,我们不禁要想,教育该往何处去?又该怎么发展?怎么成为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怎么与学生共同成长…… 首先心胸要开阔,眼界要高.要知道,知识是重要的,但见识更重要。未来对教师的教学专业标准,提出下列五大核心主张: 1、教师承诺致力于学生及其学习; 2、教师熟悉任教学科知识及其教学策略; 3、教师有责任管理及监控学生学习; 4、教师有系统地思考其教学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 5、教师为学习社群的成员。 因此教师既要有教学内容知识,更要有学科知识,要具备能够连接不同主题的数学知识与能力。 其次,要打造高效课堂。要想教好书,就要明白什么是一节好课。一节好课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点:新、趣、活、实。新就是有吸引力;趣就是要有意思,即便无意义;活就是让思维活跃起来;实就是有讲有练,讲一道题就要找与之相关的题,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到落实。教学设计要层次分明,重视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注重思维过程的展现,要循序渐进,忌急躁、浮躁。上课不只是一堆知识点,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个有机的体系。提高教和学的效率,要不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强度为前提,要做到事半功倍。

第三,要由“学会”转变到“会学”,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要教学生会“阅读”,善于总结,能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梳理的能力很重要,当然自己得梳理清楚,用合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人,发现人,开发人。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我们做为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我们共同勉励吧! 任利民 2016年10月14日

(完整版)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汇报如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3、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

(完整)高中数学导数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导数典型例题 题型一: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 1. 已知函数32()f x x ax bx c =+++ 过曲线()y f x =上的点(1,(1))P f 的切线方程为y=3x +1 。 (1)若函数2)(-=x x f 在处有极值,求)(x f 的表达式; (2)在(1)的条件下,求函数)(x f y =在[-3,1]上的最大值; (3)若函数)(x f y =在区间[-2,1]上单调递增,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解:(1)极值的求法与极值的性质 (2)由导数求最值 (3)单调区间 零点 驻点 拐点————草图 2. 已知).(3232)(23R a x ax x x f ∈--= (1)当4 1||≤ a 时, 求证:)x (f 在)1,1( -内是减函数; (2)若)x (f y =在)1,1( -内有且只有一个极值点,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1)单调区间 零点 驻点 拐点————草图 (2)草图——讨论 题型二:利用导数解决恒成立的问题 例1:已知322()69f x x ax a x =-+(a ∈R ). (Ⅰ)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 (Ⅱ)当0a >时,若对[]0,3x ?∈有()4f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函数222()2()21x x f x e t e x x t =-++++,1()()2 g x f x '=. (1)证明:当22t <时,()g x 在R 上是增函数; (2)对于给定的闭区间[]a b ,,试说明存在实数 k ,当t k >时,()g x 在闭区间[]a b , 上是减函数; (3)证明:3()2 f x ≥. 解:g(x)=2e^(2x)-te^x+1 令a=e^x 则g(x)=2a^2-ta+1 (a>0) (3)f(x)=(e^x-t)^2+(x-t)^2+1 讨论太难 分界线即1-t^2/8=0 做不出来问问别人,我也没做出来 例3:已知3)(,ln )(2-+-==ax x x g x x x f (1)求函数)(x f 在)0](2,[>+t t t 上的最小值 (2)对(0,),2()()x f x g 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讨论点x=1/e 1/e

高中数学解题的21个典型方法与技巧

高中数学解题的21个典型方法与技巧 1、解决绝对值问题(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基本思路是:把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问题。具体转化方法有: ①分类讨论法:根据绝对值符号中的数或表达式的正、零、负分情况去掉绝对值。 ②零点分段讨论法:适用于含一个字母的多个绝对值的情况。 ③两边平方法:适用于两边非负的方程或不等式。 ④几何意义法:适用于有明显几何意义的情况。 2、根据项数选择方法和按照一般步骤是顺利进行因式分解的重要技巧。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提取公因式→选择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拆项添项法。 3、利用完全平方式把一个式子或部分化为完全平方式就是配方法,它是数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技巧。配方法的主要根据有: ①()2222a ab b a b ±+=± ②()2 222222a b c ab bc ca a b c +++++=++ ③()()()22222212a b c ab bc ca a b b c c a ??+++++=+++++? ? ④222222224224244b b b b b b ac ax bx c a x x c a x x c a x a a a a a a ??-????++=++=+??++-=++ ? ? ??????? 4、解某些复杂的特型方程要用到换元法。换元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设元→换元→解元→还元。 5、待定系数法是在已知对象形式的条件下求对象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求解点的坐标、函数解析式、曲线方程等重要问题的解决。其步骤是:①设②列③解④写 6、复杂代数等式条件的使用技巧:右边化为零,左边变形。 ①因式分解型:()()0---?---=,两种情况为或型。 ②配成平方型:()()22 0---+---=,两种情况为且型。 7、数学中两个最伟大的解题思路: ①求值的思路?????→方程思想与方法列欲求值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 ②求取值范围的思路 ??????→不等式思想与方法欲求范围字母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8m 化成完全平方式。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xx举行的xx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xx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xx和吴xx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内容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

2019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高中数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D.只需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基本能力是( ) A.自主探究、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熟练解题、空间想象 B.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C.自主探究、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D.运算求解、熟练解题、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3.高中数学新课程习题设计需要( ) A.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只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B.只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C.既要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D.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4.下面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各模块没有先后顺序的必要 B.高中数学课程包括4个系列的课程

C.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16学分 D.高中数学课程可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学生大量做题,挑战难题 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挑战 C.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有机会板演讲解 D.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6.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是依靠( ) A.学生 B.教师 C.社会 D.政府领导 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在新课程改革中,受新的理念指导,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多方面,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加强数学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交流对于提高数学素养的价值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交流主要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接受、数学思想的表达、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三个方面。数学交流可以全面提高人的数学素养。 1.数学交流可以培养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运用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沟通能力的增强。 2.数学交流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将自己的数学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能促进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数学交流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善于合作是一个人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而数学交流是促进学生树立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的极好途径。 二、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素材和活动机会,使其学会在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和知识去发现问题,做出猜测,进行推理与交流,理解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新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来培养数学

交流能力的实例,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利用新教材,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发展。 1.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 努力营造数学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疑问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数学。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既有独立思考,又可以有合作交流。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学理念,理解他人数学观点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流,数学素养就会得到升华。 如: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学1》的第一章引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 …… 可见新教材为学生的数学交流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些资源的存在,就会造成编著者理念的缺失。相反,如果恰当地利用这些素材,营造数学交流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阐述自己对集合的理解,相互交流,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2.提供数学交流的材料和资源 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用于交流的材料,如每章节后面的阅读材料、书页边留白处的网站链接、习题中的探究拓展等。但仅靠课内的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列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源,以便学生收集整理,再与同伴交流。 3.帮助学生解决数学交流的障碍 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特别是帮助那些胆小的或是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上让他们能畅所欲言地讨论甚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白龙中学王小诗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培训,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那么高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引导学生思考并规划人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具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比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更关注学生深层次的生活需要。 首先,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其次,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第三,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除了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中引进与课程目标相匹配的、鲜活的、有时代感的课程内容外,适时增加新的课程领域或门类。第四,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那么每一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的情景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第五,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实行学分制管理。总之,都强调对高中学生公民的责任感,个性发展与适应时代要求的基本能力、创造力与批判性的思维、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要求学生具有国际视野。教材的设计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课改的最终目的是美好的,但在培训期间,我们无论是在这看视频过程中,还是在茶余饭后,我们都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产生一种担忧和困惑。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完整word版)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 河北孟村回民中学张万山 59号普通?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总体是继承, 删减了?些内容,调整了内容的顺序,注重了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性,使得整体内容更趋合理。 ?、课程结构 ?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教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数学?化融?课程内容。1、必修课程为学?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考的要求。如果学?以?中毕业为?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中毕业的数学学业?平考试。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选择的课程,也是?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计划通过参加?考进??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考。3、选修课程为学?确定发展?向提供引导,为学?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学?主招?提供参考。如果学?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些数学课程,可以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中,根据?身未来发展的需求进?选择。 ?、课程内容 (?)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逻辑?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程、圆与?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 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形”由原来单独的?章内容合并到“平?向量”这?章?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 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三)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1、必修课程 主题?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逻辑?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元?次?程和?元?次不等式。这四单元内容常?逻辑?语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共10题) 1.高中数学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B.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C.开阔数学视野,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D.只需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2.《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基本能力是(B ) A.自主探究、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熟练解题、空间想象 B.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C.自主探究、推理论证、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动手实践 D.运算求解、熟练解题、数学建模、空间想象、抽象概括 3.高中数学新课程习题设计需要( C) A.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只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B.只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C.既要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要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D.无需关注习题类型的多样性,也无需关注习题功能的多样性 4.下面关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各模块没有先后顺序的必要 B.高中数学课程包括4个系列的课程 C.高中数学课程的必修学分为16学分 D.高中数学课程可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 5.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说法正确的是(B ) A.让学生大量做题,挑战难题 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挑战 C.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有机会板演讲解 D.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6.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是依靠( A) A.学生 B.教师 C.社会 D.政府领导 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完整word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doc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高中中学数学新课程培训感悟

高中中学数学新课程培训感悟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通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

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实验的初步阶段,反思实验过程,总感到有一些遗憾。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难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在实验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教材内容与习题的搭配有不合理之处 课程标准认为:“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和基础”。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了充实、调整、更新和重组,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课后习题的难度作了适当的控制,以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教材中还存在着内容与习题搭配不合理的地方。 2 、应用问题的设置过难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应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高中数学的教材中正是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的,在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应用问题,涉及到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有些问题设置过难,学生对某些内容的实际背景非常陌生,再加上原有认知水平的局限,很难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应用问题自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题。 3 、课时严重不足 教师普遍认为,教材越编越厚,习题越配越难,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课时严重不足。认真分析造成课时不足的原因还有:(1)虽然教材的可读性很强,但由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没有改变,学生没有做到很好的预习,甚至不预习,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讲为主的层面上;(2)有些教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搞题海战术,就教材教教材,不放过教材中的任何一道题,忙于处理习题,影响了双基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 、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教材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但对于一个不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学校,是很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如我校来自南部山区的许多学生没有见过计算机,再加上信息技术课与数学课的不同步。所以课本中设置的借助信息技术描绘函数的图像,探究函数的性质,就成为虚设。 5 、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学习被动 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但由于学生很难改变长期形成的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被动接受,似乎没有老师的讲就无法学习,缺乏自主合作的学习精神,更谈不上探究性学习。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摘要]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数学教师带来全新的教育思考,这也将改革现有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本文对新课程标准执行后课程结构上的变化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作者的工作体会。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学方法 一、课程结构的变化 1.课程结构的设置 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课程发展的潮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通过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实施来体现这一要求的,《大纲》的课程结构是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一种的课程模式,高中按“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办法安排,即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设必修课,学完必修课进行会考,高三分流,学完理科和文科数学后参加相应的高考。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为《标准》)改革课程结构,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扩大选择和发展空间,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在《标准》中,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选修3、选修4等5个课程系列构成。 在选修系列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课程的组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做出选择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

可转换。这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在课程内容、方向、层次上进行更多的选择赋予了实实在在的意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时数 为提供更多选择空间,《标准》主要通过调整必修课时,在课程时数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标准》必修课总课时数从《大纲》上的280课时减少到180课时,而其余的课时转移到选修课程,即适当地限制体现对学生共性发展要求的必修课时,加大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选修课时,这就使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可自主选择选修课的课时数大大增加,既统一,又灵活,增强教学的弹性,无疑使扩大选择性更可能落实到实处。 二、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学方法 1.重视过程,引导学生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教师、教育、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设计、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现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在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数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探索、反思,修改、完善,经历曲折和反复,给学生创造一个实用、

高中数学典型题型与解析

高中数学典型题型与解析 一、选择题 1.设,21,a b R a b +∈+=、则2224ab a b --有( ) A .最大值 1 4 B .最小值14 C .最大值 212 - D .最小值54- 2. 某校有6间不同的电脑室,每天晚上至少开放2间,欲求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现有四 位同学分别给出下列四个结果:①2 6C ;②6 65 64 63 62C C C C +++;③726 -;④2 6A .其中 正确的结论是( ) A .仅有① B .仅有② C .②和③ D .仅有③ 3. 将函数y =2x 的图像按向量a →平移后得到函数y =2x +6的图像,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 a →的坐标可以是(-3.0);②a →的坐标可以是(0,6);③a →的坐标可以是(-3,0)或(0, 6);④a →的坐标可以有无数种情况,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4. 不等式组? ??>->-a x a x 2412,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3) B .(-3,1) C .(-∞,1) (3,+∞) D .(-∞,-3) (1,+∞) 5. 设a >0,c bx ax x f ++=2 )(,曲线y =f (x )在点P (0x ,f (0x ))处切线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为[0,4π ],则P 到曲线y =f (x )对称轴距离的取值范围为( ) A .[0,]1a B .0[,]21a C .0[,|]2|a b D .0[,|]21 |a b - 6. 已知)(x f 奇函数且对任意正实数1x ,2x (1x ≠2x )恒有 0) ()(2 121>--x x x f x f 则一定正确的是( ) A .)5()3(->f f B .)5()3(-<-f f C .)3()5(f f >- D .)5()3(->-f f 7. 将半径为R 的球加热,若球的半径增加R ?,则球的体积增加≈?V ( ) A . R R ?3 π3 4 B .R R ?2π4 C .2π4R D .R R ?π4 8. 等边△ABC 的边长为a ,将它沿平行于BC 的线段PQ 折起,使平面APQ ⊥平面BPQC ,若折叠后AB 的长为d ,则d 的最小值为( ) A . a 43 B .a 45 C .4 3a D . a 410 9. 锐角α、β满足β α βα2424sin cos cos sin +=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2π≠ +βα B .2π<+βα C .2π>+βα D .2 π=+β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