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复习题谭天恩版

化工原理复习题谭天恩版
化工原理复习题谭天恩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定流量的水在圆形直管内呈层流流动,若将管内径增加一倍,流速将为原来的( )。

A. 1/2

B. 1/4

C. 1/8

D. 1/16

2、采用出口阀门调节离心泵流量时,开大出口阀门,离心泵的流量( ),压头(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先增大后减小

3、球形固体颗粒在重力沉降槽内作自由沉降,当操作处于层流沉降区时,升高悬浮液的温度,粒子的沉降速度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4、两厚度相同但导热系数不同的双层平壁稳定热传导过程,已知两层温度差△t1>△t2,则通过两层传热量( )。

A. Q1>Q2

B. Q1=Q2

C. Q1

D. 无法判断

10、三个不同形状、底面积相等的敞口容器,各装相同的液体到相同的高度,则它们底部所受液体的作用力()

①相等②不相等③无法判断

11、离心泵启动前先关闭出口阀,其目的是为了()

①防止发生气缚现象②防止发生气蚀现象③降低启动功率

12、转子流量计测流量时,其流量大小随()而改变。

A、转子材质

B、转子位置高低

C、U管压差计读数

13、设计一单程列管换热器,用一热流体加热一易生垢的有机液体,热流体初温150℃,终温50℃;有机液初温15℃,要求加热到40℃。已知有机液75℃分解,应采用()

①逆流,冷流体走管内②并流,冷流体走管外

③逆流,冷流体走管外④并流,冷流体走管内

14、离心泵的工作点是指()

A、离心泵的最佳工况点

B、离心泵轴功率最小的工作点

C、管路特性曲线和泵性能曲线的交点

15、干燥过程是()过程。

A、传热

B、传质

C、传热与传质相结合

16、有一并联管路如图2所示,两段管路的流量、流速、管经、管长及流动阻力损失分别为V(1)、u(1)、d(1)、L(1)、h(f1)及V(2)、u(2)、d(2)、L(2)、h(f2)。若d(1)=2d(2),L(1)=2L(2),则

(1)h(f1)/h(f2)=()

A、2;B、4;C、1/2;D、1/4;E、1

(2)当管路中流体均作层流流动时,V(1)/V(2)=()

A、2;B、4;C、8;D、1/2;E、1

(3)当两段管路中流体均作湍流流动时,并取λ(1)=λ(2),则V(1)/V(2)=()。

A、2;B、4;C、8;D、1/2;E、1/4

18、列管换热器内外侧对流传热系数分别是αi和αo且αi>>αo,要提高总传热系数,关键是( )。

A. 减小αi

B. 增大αi

C. 减小αo

D. 增大αo

19、升高温度时,液体的粘度将( ),而气体的粘度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20、离心泵启动前先将泵内灌满液体,其目的是为了()

A.防止发生气缚现象

B.防止发生气蚀现象

C.降低启动功率

D.避免损坏叶轮

22、把一壳程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管内水的列管换热器由单管程改为双管程,会引起()

A、管内膜系数增加

B、管内膜系数减小

C、流动阻力减少

D、没有什么影响

23、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传质过程属于()。

A、气膜控制

B、液膜控制

C、无法判断

25、间壁传热时,各层的温度降与各相应层的热阻()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没关系

26、翅片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

A α小的一侧

B α大的一侧

C 管内

D 管外

27、离心机的分离因数α越大,说明它的分离能力愈()

A 差

B 强

C 低

28、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

B 节约钢材,增加美观

C 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29、蒸汽冷凝时,膜状冷凝的α()滴状冷凝的α。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30、导热是()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A 固体中

B 液体中

C 气体中

31、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C )

A 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

B 导热给热和热交换

C 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

D 气化、冷凝与冷却

32、在比较多的情况下,尤其是液-液热交换过程中,热阻通常较小可以忽略不计的是()

A 热流体的热阻

B 冷液体的热阻

C 冷热两流体的热阻

D 金属壁的热阻

33、传热速率公式Q=KA△t m中,△t m的物理意义是()

A 器壁内外壁面的温度差

B 器壁两侧流体对数平均温度差

C 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差

D 器壁与流体的温度差

34、湍流体与器壁间的对流传热(即给热过程)其热阻主要存在于()

A 流体内

B 器壁内

C 湍流体滞流内层内

D 流体湍流区域内

35、对一台正在工作的列管换热器,已知α1=116W/m2.K,α2=11600W/m2.K,要提高传热系数(K),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是()

A 设法增大α1

B 设法增大α2

C 同时增大α1和α2

36、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A 蒸汽的温度

B 空气的出口温度

C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

37、间壁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A 大者

B 小者

C 两者

38、在间壁式换热器内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此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值接近于()

A 蒸汽α

B 空气α

C 蒸汽α与空气α的平均值

39、对流传热仅发生在()中

A 固体

B 静止的流体

C 流动的流体

40、稳定的多层平壁的导热中,某层的热阻愈大,则该层的温度差()

A 愈大

B 愈小

C 不变

41、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当热量通过滞流内层时,主要是以()方式进行的。

A 热传导

B 对流传热

C 热辐射

42、恒压过滤时过滤速率随过程的进行而不断()

A 加快

B 减慢

C 不变

43、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水冷凝乙醇蒸气,乙醇蒸气宜安排走()

A 管程

B 壳程

C 管、壳程均可

44、稳定传热是指传热系统内各点的温度()

A 既随时间而变又随位置而变

B 只随位置而变但不随时间而变

C 只随时间而变但不随位置而变

45、对于沸腾传热,工业生产一般应设法控制在()沸腾下操作

A 核状

B 稳定的膜状

C 不稳定的膜状

46、蒸汽中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会使它的对流传热系数α值()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47、在稳定变温传热中,流体的流向选择()时传热平均温度差最大。

A 并流

B 逆流

C 错流

49、用U型压差计测量压强差时,压强差的大小()

A 与读数R有关,与密度差ρ0-ρ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读数R无关,与密度差ρ0-ρ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读数R有关,与密度差ρ0-ρ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D 与读数R有关,与密度差ρ0-ρ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50、为提高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在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差ρ0-ρ的值()

A 偏大

B 偏小

C 越大越好

51、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A 湍流流速大于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小于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52、在相同管径的圆形管道中,分别流动着粘油和清水,若雷诺数相等,二者的密度相差不大,而粘度相差很大,则油速()水速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53、压力表上显示的压力,即为被测流体的()

A 绝对压

B 表压

C 真空度

54、流体在圆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其平均流速u与管中心的最大流速u max的关系为()A u=1.5u max B u=0.8u max C u=0.5u max

55、双液体U形压差计要求指示液的密度差(A )

A 大

B 中等

C 小

D 越大越好

56、一般情况下,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57、设备内的真空度越高,即说明设备内的绝对压强()

A 越大

B 越小

C 越接近大气压

58、定态流动是指流体在流动系统中,任一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与流动有关的物理量()

A 仅随位置变不随时间变

B 仅随时间变不随位置变

C 既不随时间变也不随位置变

59、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层流内层的厚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

A 增厚

B 减薄

C 不变

60、在稳定流动的并联管路中,管子长,直径小,而摩擦系数大的管段,通过的流量()A 与主管相同 B 大 C 小

61、u2/2的物理意义是表示流动系统某截面处()流体具有的动能

A 1kg

B 1N

C 1m

62、某泵在运行时发现有气蚀现象应(C)

A 停泵,向泵内灌液

B 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C 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液

D 检查出口管阻力是否过大

63、用离心泵将水池的水抽到水塔中,若离心泵在正常操作范围内工作,开大出口阀门将导致()

A 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压头损失减少

B 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压头损失增加

C 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

64、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

A 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

B 改变出口管路中阀门开度

C 安装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的大小

D 车削离心泵的叶轮

65、当管路特性曲线写成H=A+BQ2时()

A A只包括单位重量流体需增加的位能

B A只包括单位重量流体需增加的位能和静压能之和

C BQ2代表管路系统的局部阻力和

D BQ2代表单位重量流体动能的增加

66、以下说法正确的,当粘度较大时,在泵的性能曲线上()

A 同一流量Q处,扬程H下降,效率上升

B 同一流量Q处,扬程H上升,效率上升

C 同一流量Q处,扬程H上升,效率下降

67、有两种说法(1)往复泵启动不需要灌水(2)往复泵的流量随扬程增加而减少则()

A 两种说法都不对

B 两种说法都对

C 说法(1)正确,说法(2)不正确

D 说法(1)不正确,说法(2)正确

68、离心泵的调节阀的开度改变,则()

A 不改变管路性能曲线

B 不会改变工作点

C 不会改变泵的特性曲线

69、离心泵效率最高的点是()A工作点B操作点C设计点D计算点

70、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扬程是()

A 功率最大时的扬程

B 最大流量时的扬程

C 泵的最大量程

D 效率最高时的扬程

84、在空气与蒸汽间壁换热过程中采取( C)方法来提高传热速率是合理的。

A.提高蒸汽流速;

B.采用过热蒸汽以提高蒸汽的温度;

C.提高空气流速;

D.将蒸汽流速和空气流速都提高。

85、离心泵将水池的水抽吸到水塔中,若离心泵在正常操作范围内工作,开大出口阀门将导致( A )。

A.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减少;

B.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阻力损失增大;

C.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

D.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下降。

86、为了减少室外设备的热损失,保温层外所包的一层金属皮应该是( A)A.表面光滑,颜色较浅;B.表面粗糙,颜色较深;C.表面粗糙,颜色较浅;D.都可以。

87、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流体流量时,随流量的增加,孔板前后的压差值将_____________,改用转子流量计,转子前后压差值将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产生气缚现象与气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缚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泵内未灌满水,存有空气,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水,产生的离心力小,泵轴中心处的真空不足以将水吸入泵内。

气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泵入口处的压强小于输送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就会产生气泡,气泡在破裂过程中损坏叶片。

2、离心泵的操作三要点是什么?

答:操作三要点,一是灌水(防气缚);二是泵启动前关出口阀(降低启动功率);三是停机前关出口阀(防高压液体倒流损坏叶轮)。

3、指出换热器强化有那些途径?其主要途径是什么?

换热器强化的途径:一是增大传热面积,二是增大传热推动力,三是增大传系数K。

其主要途径是增大传系数K。

4、在列管换热器中,拟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试问:①传热系数接近哪种流体的膜系数?②传热管壁温接近哪种流体的温度?

答:传热系数接近膜系数小的流体,即空气的膜系数,传热管壁温接近膜系数大的那一侧流体温度,即饱和蒸汽的温度,因为空气的膜系数远远小于蒸汽的膜系数。

7、离心泵启动前要灌引水其目的是什么?泵启动后却没有水出来,其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启动前必须灌水,其目的是防止发生气缚现象。如果不灌液,则泵体内存有空气,由于ρ空气<<ρ液,所以产生的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中心处所形成的低压不足以将贮槽内的液体吸入泵内,达不到输液目的。

泵启动后却没有水出来,其可能的原因一管路堵塞,二是电机接线反了使叶轮倒转,三是泵的安装高度可能高了。

8、某厂刚完成大修任务,其中一台通过电机带动的离心泵在开启出口阀后不能送液,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可能有两个:其一,启动前没灌泵,此时应停泵、灌泵,关闭出口阀后再启动。其二,电机接线不正确,致使叶轮倒转。

10、某固体微粒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其沉降速度如何?为什么?

答:沉降速度相同,因为沉降速度只与颗粒直径、颗粒密度、流体性质有关,而

与沉降高度无关。

13、在强化传热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想办法提高流体的湍动程度?

答:由于总热阻为对流热阻所控制,而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层流底层内,提高流体的湍动程度能减薄层流底层的厚度,降低热阻,从而可以提高传热效果。

14、产生气缚现象与气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缚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泵内未灌满水,存有空气,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水,产生的离心力小,泵轴中心处的真空不足以将水吸入泵内。

气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泵入口处的压强小于输送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就

会产生气泡,气泡在破裂过程中损坏叶片。

15、影响颗粒沉降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颗粒沉降速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颗粒的因素:尺寸、形状、密度、是否变形等;介质的因素:流体的状态(气体还是液体)、密度、粘度等;环境因素:温度(影响ρ、μ)、压力、颗粒的浓度(浓度大到一定程度使发生干扰沉降)等。

16、离心泵的真空度随着流量的增大是增加还是减小,为什么?

答:增大,因为流量增大时,泵入口处的动能增大,同时流动阻力也增大,根据柏努利方程,总能量不变,则入口处的静压能将减小,也就是真空度增大。

17、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答:离心泵工作分吸液与排液过程。吸液过程的推动力是液面压力(常为大气压)与泵内压力(负压)之差,而泵内的负压是由于电机带动泵轴、泵轴带动关键部件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叶片之间的液体从叶轮中心处被甩向叶轮外围,叶轮中心处就形成真空。排液过程的推动力则是由于液体以很高的流速流入泵壳的蜗形通道后,因截面积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而形成压差,将液体从压出口进入压出管,输送到所需的场所。

18、如图,1-1截面的压强必大于2-2截面的压强,1-1截面的压强必小于2-2截面的压强,上述两种说法不正确,你认为哪种正确?

答:两种说法不正确。根据柏努利方程可知,二截面的总能量不变,由于不清楚流动方向,所以不能确定压强大小。如果由1-1流向2-2,管径减小,由连续性方程得流速增大,动能增大,存在流动阻力,则1-1截面的压强必大于2-2截面的

1

1 2 2

压强;如果从2-2流向1-1,则需要讨论。

19、为什么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过滤速率减少?

答: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滤渣越厚,过滤阻力增大,从而过滤速率减小。

21、一台离心泵输送20℃清水时,泵操作正常。当用此泵输送70℃热水时,泵产生噪音,且流量与压头均降低,试定性分析其原因并从理论上提出改善办法。答:其原因是产生了气蚀现象,此时泵入口处的压强小于输送条件下的饱和蒸汽压。

改善办法:理论上提高安装高度,可以采取提高液面上方压强,减少弯头、管件与阀件,或是将泵安装在液面下方。

23、列管式换热器什么情况下需要有温度补偿装置?常用的热补偿装置有哪几种?

答:当壳体和管壁之间的温差在50℃以上时,由于两者热膨胀程度不同,产生温差应力,因此,要考虑温度补偿问题。

有三种形式温度补偿:补偿圈补偿;浮头补偿;U型管补偿。

三、计算题

1、密度为1200kg/m3,粘度为1.7mpa.s的盐水,在内径为75mm的钢管中的流量为25m3/h。最初液面与最终液面的高度差为24m,管道的直管长为112m,管上有2个全开的截止阀和5个90°标准弯头,其当量长度为200m,摩擦系数为0.03。求泵所需的实际功率, 设泵的效率η=50%。

解:在碱液面1-1与塔内液面2-2间列柏努利方程,并以碱液面为基准面:

u1≈0 u2≈0 p1=0(表压) p2=0(表压) z1=0 z2=24

H f=【λ(l+le)/d+∑ζ】u2/2g

u=4q v/πd2=4×25/3.14×0.0752×3600=1.57m/s

进口ξ1=0.5 ,出口ξ2=1,λ=0.02

H f=[0.03×(200+112)/0.075+1.5]×1.572/2×9.81=15.87m

H e=Z2-Z1+H f=24+15.87=39.87m

泵所提供的外加压头为39.87 m。若泵的效率为70%,则轴功率为:

P=P e/η=qvHeρg/η=25×39.87×1200×9.81/3600×0.5=6519W

2、用一台离心泵将密度为1100 kg/m3的水溶液从敞口贮槽中送往表压强为300kPa 的塔中,溶液管出口至贮槽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0m,送液量为30m3/h,管路为Ф

68×4mm钢管,直管长度及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计为140m,管路的摩擦系数λ为0.022,离心泵的效率为60%,求泵的轴功率。

解:在贮槽液面1-1与管出口外侧2-2间列柏努利方程,并以1-1为基准面:

u1≈0 u2≈0 p1=0(表压) p2=300kPa(表压) z1=0 z2=20

H f=【λ(l+le)/d+∑ζ】u2/2g

u=4q v/πd2=4×30/3.14×0.062×3600=3.0m/s

H f=[0.022×140/0.06]×3.02/2×9.8=23.6m

H e=Z2-Z1+H f=20+23.6=43.6m

泵所提供的外加压头为43.6 m。若泵的效率为60%,则轴功率为:

P=P e/η=qvHeρg/η=30×43.6×1100×9.8/3600×0.6=6528W

3、某离心泵的额定流量为16.8m3/h,扬程为18m。试问此泵能否将密度为1100kg/m3、流量为250L/min的碱液自敞口碱池输送到表压为30kPa塔内?碱液面到塔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10m,管路为Ф75×3.5mm钢管,泵的吸入管路和压出管路总长为120m(均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路的摩擦系数λ为0.03。

分析:能否完成输送任务,在此比较流量与压头大小就行。

流量Q e=250L/min=15m3/h<16.8 m3/h(1分)

在碱液面1-1和塔液面2-2间列柏努利方程:

u=4q v/πd2=4×15/3.14×0.0682×3600=1.15m/s

H f=λ(l+l e)u2/2dg=0.03×120×1.152/2×9.81×0.068=3.57m

Z2-Z1=10,u1≈0, u2≈0, p2-p1=30kPa

H e=10+0+30×1000/1100×9.81+3.57=16.3m<18m

故该泵能够完成输送任务。

4、将密度为1200kg/m3的碱液自碱池用离心泵打入塔内。碱液面到塔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10m,塔内压力表读数为60kPa。管路为Ф68×4mm钢管,流量为30 m3/ h,泵的吸入管路和压出管路总长为120m (均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路的摩擦系数λ为0.02,若泵的效率为70%,试求泵的轴功率。

解:在碱液面1-1与塔液面2-2间列柏努利方程:

H f=【λ(l+le)/d+∑ζ】u2/2g

u=4q v/πd2=4×30/3.14×0.062×3600=2.95m/s

H f=0.02×120×2.952/0.06×2×9.81=17.74m

H e=Z2-Z1+(p2-p1)/ ρg+H f

=10+60×1000/1200×9.81+17.74=32.84m

泵所提供的外加压头为32.84 m。

若泵的效率为70%,则轴功率为:

Pa=P/η=q m H eρg/η=30×32.84×1200×9.81/3600×0.7=4602W

5、(18分)欲用离心泵将20℃水以30m3/h的流量由水池打到敝口高位槽,两液面均保持不变,液面高差为18m,泵的吸入口在水池液面上方4.5m处。泵的吸入管路全部阻力为1mH2O柱,压出管路全部阻力为3mH2O柱,泵的效率为0.6,求泵的轴功率。若已知泵的允许汽蚀余量为2.5m,问上述安装高度是否合适?(动压头可忽略)。水的密度可取1000kg/m3,饱和蒸汽压为2.335kPa。

分析:水池液面为1-1,高位槽液面为2-2,并以1-1为基准面

根据柏氏方程

Z1+P1/ρg+u12/2g+He =Z2+P2/ρg+u22/2g+∑H f

u1≈0 u2≈0 p1=0(表压) p2=0(表压) z1=0 z2=18

H=ΔZ+∑H f( 1 – 2)=18+1+3=22m

∴P轴=q v Hρ/(102η)

=(30/3600)×22×1000/(102×0.6)=3kw

Hg=(p0-p v)/gρ--△h—H f,0-1

=(101.3-2.335)×1000/1000×9.81-2.5-1.0 =6.59m

为防止发生气蚀现象,实际安装高度比理论值低1m,即为5.69m,而泵实际安装在液面上4.5m处,故泵能够正常操作。

6、用一台离心泵将密度为1100 kg/m3的水溶液从敞口贮槽中送往表压强为300kPa 的塔中,塔液面至贮槽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0m,送液量为30m3/h,管路为Ф68×4mm钢管,直管长度80m,弯头阀门等管件的当量长度总计为60m,管路的摩擦系数λ为0.022,离心泵的效率为60%,求泵的轴功率。

分析:贮槽液面为1-1,塔液面为2-2,并以1-1为基准面。根据柏氏方程gZ1 + (1/2)u12 + P1/ρ +W= gZ2 + (1/2)u22 + P2/ρ + ∑h f

u1≈0 u2≈0 p1=0(表压) p2=300(表压) z1=0 z2=20

∑h f=∑h f1+∑h f2

∑h f1=λlu 2/2d

∑hf 2=(λl e /d+∑ξ)u 2/2

u=4q v /πd 2=4×30/3600×3.14×0.062=2.95m/s

进口ξ1=0.5 ,出口ξ2=1,λ=0.022

∑hf=(0.022×140/0.06+0.5+1.0)×2.952/2=229.9J/kg W=gz 2+P 2/ρ+∑h f =9.81×20+300×1000/1100+229.9=698.8J/kg

P=Wq v ρ/η= 698.8×30×1100/3600×0.6=10676.1J/s

7、(18分) 用一离心泵以40m 3/h 的流量将20℃的水从开口贮槽送到某开口容器,贮槽和容器的水位恒定,液面高度差为30m 。管道均为φ80×2.5mm 的无缝钢管,吸入管长为20m ,排出管长为100m(均包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摩擦系数为0.02。泵前后两测压口的垂直距离为0.5m ,泵安装在液面上方4.5m 处,允许汽蚀余量为

2.5m 。20℃水的密度为1000kg/m3,饱和蒸汽压为2.335kPa 。试求:①泵的效率为70%,水泵的轴功率;②泵能否正常操作?

解:(1)在开口贮槽液面1-1与开口容器液面2-2间列柏努利方程

H f =【λ(l +le )/d+∑ζ】u 2/2g λ=0.02

u=4q v /πd 2= 40×4/(3.14×0.0752×3600)=2.516m/s

H f = 0.02×120×2.5162/0.075×2×9.81=10.32m

H e =Z 2-Z 1+(p 2-p 1)/ ρg +H f =30+0+0+10.32=40.32m

P=q v H ρg/η=40×40.32×1000×9.81/3600×0.7 =6278W

泵实际安装在液面上4.5m 处,贮槽液面0-0与泵入口处1-1间允许安装高度为:Hg=(p 0-p v )/g ρ --△h —h f,0-1

H f ,0-1

==0.02×20×2.5162/0.075×2×9.81=1.72m Hg =(101.3-2.335)×1000/1000×9.81-2.5-1.72 =5.87m

为防止发生气蚀现象,实际安装高度比理论值低1m ,即为4.87m ,故泵能够正常操作。

8、(18分)图示吸液装置中,吸入管尺寸为mm 5.2mm 32?φ,管的下端位于水

面下m 2,并装有底阀及拦污网,该处的局部压头损失为g u 28

2

。若截面2-2'处

的真空度为kPa 2.39,由1-1'截面至2-2'截面的压头损失为g u 2212

。求:(1)吸入管中水的流量,1

3h m -?;(2)吸入口1-1'处的表压。

解:以水面0-0为基准面,在0-0与1-1'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

f h u P

g Z u P g Z ∑+++=++2

22

1112000ρρ 00=Z ,00=P (表压),00u ≈,m 21-=Z ,g u h f 2821=∑, 代入上式得: g

u u P 2828.92021211+++?-=ρ ?2

962.19211u P -=ρ ……① 在1-1'截面与2-2'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

21222221112

2-∑+++=++f h u P g Z u P g Z ρρ, m 21-=Z ,21u u =,m 32=Z ,kPa 2.392-=P (表压),g

u h f 2212121=∑-, 代入上式得: 4

1000102.398.951213u P +?-+?=ρ ……②

由①与②解得:

1

1s m 43.1-?=u , 1214u d Au q V π

==()1342h m 95.4360043.11025.2324--?=????-=

π; 由①式可以解得: Pa 1004.141?=P (表压)。

9、用离心泵把水从贮槽送至附图所示,表压为1kgf.cm -2的水洗塔中,贮槽液面恒定,其上方为大气压。在某输送量下,泵对每kg 水作的功为317.7J/kg ,管内的摩擦系数为0.018。泵的吸入管路和压出管路总长分别为10m 及100m (包括直管长及所有局部阻力当量长度),管子采用Φ108×4mm 的钢管。若在泵的出口处装一压力表,而测压处与泵入口处之间的位差和摩擦阻力均可忽略不计,试求压力表的读数为多少kN/m 2

解:定贮槽液面为1-1,管出口外侧为2-2,液面为基准面。列柏式: Z 1g+P 1/ρ+u 12/2+we= Z 2g+P 2/ρ+u 22/2+∑W f 而∑W f =λ(L+Le) u 2/(2d)=0.018×(10+100) u 2/(2×0.1)=9.9 u 2

∴ 0+0+0+317.7=20×9.807+98100/1000+0+9.9 u 22

∴u 2 =1.5m/s

再在测压口3-3与2-2间列柏式:

Z 3g+P 3/ρ+u 32/2= Z 2g+P 2/ρ+u 22/2+∑W f

而 ∑W f =λL u 2/(2d)=0.018×100×1.52/ (2×0.1) =20.25J/kg

∴ 0+P 3/1000+1.52/2=18×9.807+98100/1000+0+20.25

∴ P 3=296.1×103N/m 2=296.1 N/m 2(表压)

10、用离心泵将水从储槽送至水洗塔的顶部,槽位维持恒定,各部分相对位置如本题附图所示。管路的直径均为Φ76×2.5 mm 。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4.66×103 pa ;水流经吸入管与排出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可分别按212u W f =∑与 2210u W f =∑计算。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u 为吸入或排出管的

流速m/s 。排水管与喷头处的压强为98.07×103 pa (表压)。求泵的有效功率。(水的密度取为1000 kg/m 3)

解:已知d =0.071 m ,p1 =-24.66×103 pa

在水面与真空表间列柏努利方程:

22

1

1221213121212212

3

2

;22

0,,0,24.6610,0,1.5,2,0;

0000 1.59.8124.6610/100022

2.0/;e f f e p u p u gz W gz W u u u p p pa z z m W u W u u u m s ρρ+++=+++====-?====∴+++=?-?++∴=因为:

在水面与喷头间列柏努利方程:

22331

1131231313122122

32220,,0,98.0710,0,14,

1247.7/,

2149.8198.0710/100047.7285.1/,2

0.7850.071210007.9/2252.3 2.25e f f f f s s p u p u gz W gz W W u u u p p pa z z m W W u J Kg We J Kg m Kg s Ne We m W ρρ+++=++++====?==+==∴=?+?++==???==?==因为:KW

11、(15分)在逆流换热器内,用20℃的水(比热容4.2kJ/(kg·K))将流量为4500kg/h 的液体由80℃冷却30℃,其比热容为1.9kJ/(kg·K),液体走壳程,对流传热膜系数为1700W/(m 2·K);已知换热器由直径为Ф25×2.5mm 的钢管组成,钢管的导热系数λ=45 W/(m·K);管程走水,对流传热膜系数为850 W/(m 2·K),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超过50℃。假设污垢热阻、热损失可忽略,试计算:(1)水的用量;(2)传热面积。 解:(1)水用量:q mr C Pr (t 2-t 1)= q ml C Pl (t 2-t 1)

4500×1.9×(80-30)= q ml ×4.2×(50-20) q ml =3393kg/h

(2)传热面积A --传热基本方程Q=KA △tm

①求传热速率(热负荷):热损失不计,则

Q=Q r =q mr C Pr (t 2-t 1)= 4500×1.9×(80-30)/3600=118.75kW

②求平均推动力△tm=〖(T -t 2)-(T -t 1)〗/ln(T -t 2)/ (T -t 1)

= (80-50)-(30-20)/In(30/10)=18.2K

③传热系数

3o o o i i m o 1125 2.510251*********.51700d bd K d d αλα-??=++=++??

Ko=471.6 W/(m2·K)

④求传热面积A=118.75×1000/471.6×18.2=13.8m2

12、在单管程单壳程列管换热器中,用120℃的饱和水蒸汽加热管内的有机液体。管内液体总流量为15000kg/h,温度由20℃升至50℃,其比热容为1.76kJ/(kg·℃)。测得有机液的对流传热系数为790W/(m2·℃),蒸汽冷凝传热系数为1×104W/(m2·℃),换热管的直径为Ф25×2.5mm。忽略管壁热阻、污垢热阻及热损失,试计算传热面积。

解:传热面积A--传热基本方程Q=KA △tm

①求传热速率(热负荷)Q=Q L=q mL C Pl(t2-t1)= 15000×1.76×(50-20)/3600=220kW

②求平均推动力△tm=〖(T-t2)-(T-t1)〗/ln(T-t2)/ (T-t1)

= (120-20)-(120-50)/In100/70=84.1K

③求传热系数

1/K o=d o/αi d i +R i+bd o/ λd m +R o+1/αo

1/K o=25/20×790+1/10000

1/K o=0.00168 K o=595 W/(m2·K)

④求传热面积A o=220×1000/595×84.1=4.39m2

13、(10分)某列管式加热器由多根Ф25×2.5mm的钢管组成。将苯由20℃加热到50℃,苯在管内流动,其流量为15m3/h,苯的比热为 1.76kJ/(kg·K),密度为858kg/m3。加热剂为130℃的饱和水蒸汽,在管外冷凝。已知加热器以外表面积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为700W/(m2·K)。试求换热器面积。

解:求A--传热基本方程Q=KA △tm

(1)求传热速率(热负荷)Q=Q L= q mL C Pl(t2-t1)

= 15×858×1.76×(50-20)/3600=188.76kW

(2)求平均推动力△tm=〖(T1-t2)-(T2-t1)〗/ln(T1-t2)/ (T2-t1)

= (130-20)-(130-50)/In110/80=94.2K

(3)已知传热系数K o=700W/(m2·℃)

(4)求传热面积A o=188.76×1000/700×94.2=2.86m 2

14、某列管式加热器由18根长3米Ф25×2.5mm的钢管组成。将苯由20℃加热到60℃,苯在管内流动,其流量为16m3/h,苯的比热为1.76kJ/(kg·K),密度为858kg/m3。加热剂为120℃的饱和水蒸汽,在管外冷凝。已知苯在管内的对流传热膜系数为900W/(m2·K),水蒸汽的对流传热膜系数为13000 W/(m2·K)。试校核该换热器能否使用?

解:求A--传热基本方程Q=KA △tm

①、求传热速率(热负荷)Q=Q L= q mL C Pl(t2-t1)

= 16×858×1.76×(60-20)/3600=268.46kW

②、求平均推动力△tm=〖(T 1-t 2)-(T 2-t 1)〗/ln(T 1-t 2)/ (T 2-t 1)

= (120-20)-(120-60)/In100/60=78.3K(或80K)

③、已知蒸汽的膜系数远大于苯的膜系数,所以K o ≈900W/(m 2·K)

④、求传热面积A o =268.46×1000/900×78.3=3.81m 2 (3.82m 2)

⑤、校核:换热器的面积为A O *= n πd O L=18×3.14×0.025×3=4.24 m 2

故该换热器能满足要求

15、在逆流换热器内,用20℃的水将流量为4500kg/h 的液体由80℃冷却30℃,其比热容为1.9kJ/(kg·K),液体走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为1700W/(m 2·K);已知换热器由直径为Ф25×2.5mm 的钢管组成,钢管的导热系数λ=45 W/(m·K);管程走水,对流传热系数为850 W/(m 2·K),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超过50℃。假设污垢热阻、热损失可忽略,试计算传热面积。

解:传热面积A --传热基本方程Q=KA △tm

①求传热速率(热负荷):热损失不计,则

Q=Q r =q mr C Pr (t 2-t 1)= 4500×1.9×(80-30)/3600=118.75kW

②求平均推动力△tm=〖(T -t 2)-(T -t 1)〗/ln(T -t 2)/ (T -t 1)

= (80-50)-(30-20)/In(30/10)=18.2K

③传热系数

Ko=471.6 W/(m 2·K)

④ 求传热面积A=118.75×1000/471.6×18.2=13.8m 2

16、有一列管换热器由Ф25×2.5mm 的120 根钢管组成。110℃的饱和水蒸气在壳方冷凝以加热在管内作湍流流动的某液体,且冷凝水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已知液体平均比热为 4.187 kJ/kg·K ,由15℃加热到90℃。管内对流传热系数为

a i =800W/m 2·K ,蒸气冷凝的对流传热系数a o =1.1×104W/m 2·K ,忽略污垢热阻、壁阻和热损失,每小时收集冷凝水2100kg ,在饱和温度下蒸气冷凝潜热R=2232kJ/kg ,试求传热面积。

解:求A --传热基本方程Q=KA △tm

① 求传热速率(热负荷)Q=Q r = G r R= 2100×2232/3600=1302kw

② 求平均推动力△tm=〖(T 1-t 2)-(T 2-t 1)〗/ln(T 1-t 2)/ (T 2-t 1)

= (110-15)-(110-90)/In95/20=48.1K

③ 求传热系数

1/K o =d o /αi d i +1/αo 1/K o =25/20×800+1/11000

1/K o =0.00165 K o =606 或1/K o =1 /αi +1/αo

④ 求传热面积A o =1302×1000/606×48.1=44.7m 2

3o o o i i m o 1125 2.510251*********.51700d bd K d d αλα-??=++=++??

17、(15分)在单管程单壳程列管换热器中,用120℃的饱和水蒸汽加热管内的有机液体。管内液体流速为0.5m/s ,总流量为15000kg/h ,温度由20℃升至50℃,其比热容为1.76kJ/(kg ·℃),密度为858kg/m 3。测得有机液的对流传热系数为790W/(m 2·℃),蒸汽冷凝传热系数为1×104 W/(m 2·℃),换热管的直径为Ф25×2.5mm 。忽略管壁热阻、污垢热阻及热损失。试计算:(1)换热管的根数;(2)传热面积。

解:(1)换热管根数n

G=uAρ 15000/3600=0.5×n (π0.022)/4×858 n=31

(2)传热面积A --传热基本方程Q=KA △tm

①求传热速率(热负荷)Q=Q L = G L C Pl (t 2-t 1)= 15000×1.76×(50-

20)/3600=220kW

②求平均推动力△tm=〖(T -t 2)-(T -t 1)〗/ln(T -t 2)/ (T -t 1)

= (120-20)-(120-50)/In100/70=84.1K

③求传热系数

1/K o =d o /αi d i +R i + bd o / λ d m +R o + 1/αo

1/K o =25/20×790+1/10000

1/K o =0.00168 K o =595 W/(m 2·℃)

④ 求传热面积A o =220×1000/595×84.1=4.39m 2

应用四方面,主要是轴功率计算要多些。

校核泵:

泵能否使用,一看qv ,H ,P 是否满足;二看是否发生汽蚀现象(安装高度)。

一定要有比较过程 二、传热设计计算或校核

传热基本方程 依据 Q=KA △t m

① 求传热速率(热负荷)--Q=Q i

② 求平均推动力--一流体变温,逆流或利用热量衡算式求温度再求推动力。

Q ’ = q mr C pr (T 1-T 2) = q ml C pl (t 2-t 1) = q m R =Q

③ 求传热系数

④求传热面积(管长)⑤比较A 或Q

f V H h g

P P Hg ∑-?--='0ρ

《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解析

《化工原理》第四版习题答案解析

绪 论 【0-1】 1m 3水中溶解0.05kmol CO 2,试求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水的密度为100kg/m 3。 解 水33kg/m kmol/m 1000 100018 = CO 2的摩尔分数 (4005) 89910100000518 -= =?+ x 【0-2】在压力为101325Pa 、温度为25℃条件下,甲醇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状态。试求:(1)甲醇的饱和蒸气压A p ;(2)空气中甲醇的组 成,以摩尔分数 A y 、质量分数ωA 、浓度A c 、质量浓度ρA 表示。 解 (1)甲醇的饱和蒸气压 o A p .lg ..1574997197362523886 =- +o A p .169=o A p kPa (2) 空气中甲醇的组成 摩尔分数 (169) 0167101325 = =A y 质量分数 ...(.)016732 01810167321016729 ω?= =?+-?A 浓度 3..kmol/m .A A p c RT -= ==??316968210 8314298 质量浓度 ../A A A c M kg m ρ-=??=3368210320218 = 【0-3】1000kg 的电解液中含NaOH 质量分数10%、NaCl 的质量分数10%、2H O 的质量分数80%,用真空蒸发器浓缩,食盐结 晶分离后的浓缩液中含 NaOH 50%、NaCl 2%、2H O 48%,均为质量分数。试求:(1)水分蒸发量;(2)分离的食盐量;(3)食盐分离 后的浓缩液量。在全过程中,溶液中的 NaOH 量保持一定。 解 电解液1000kg 浓缩液中 NaOH 1000×0.l=100kg NaOH ω=0.5(质量分数) NaOH 1000×0.l=100kg NaCl ω=0.02(质量分数) 2H O 1000×0.8=800kg 2H O ω =0.48(质量分数) 在全过程中,溶液中 NaOH 量保持一定,为100kg 浓缩液量为/.10005 200=kg 200kg 浓缩液中,水的含量为200×0.48=96kg ,故水的蒸发量为800-96=704kg 浓缩液中 NaCl 的含量为200×0.02=4kg ,故分离的 NaCl 量为100-4=96kg

化工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 试题一 一:填空题(18分) 1、 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 ,其绝压=________02mH =__________Pa.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 720mmHg 。 2、 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 3m Kg ,粘度为1cp ,在mm d 100=内的管内以s m 3 速度流动,其流动类 型为 ______________。 3、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 5、 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__________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 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m 。 6、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往复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_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8、 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α称为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管内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 提高管外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中,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传热效果好。 K Kg Kj C C .187.4==冷水热水 试题一答案: 一、 填充题 1、8.7m 02H ,pa 41053.8?. 2、53 10310.11000.3.1.0?== = -μ ρ du R e 湍流。 1、 层流、过渡流和湍流。 2、 增加、降低。 3、 3-8s m 、8-15s m 。 4、 启动前应灌满液体,关出口阀门、用调节阀调节流量;往复泵启动前不需灌液,开旁路阀、用旁 路阀来调节流量的。 5、 分散、连续。 6、 过滤、洗涤、卸渣、清洗滤布、重整。 7、 热传导、对流传热、热辐射。 10、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热管。 11、称为对流传热膜糸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时,通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热量的多少。增加流程、加拆流挡板。 12、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滴状冷凝成小液滴沿壁面直接落下。 试题二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 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 350mmHg 则真空度为395 mmH?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 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2105mmHg _____ 。 2、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 _0 _______,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 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 越薄 3、 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 气缚 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 汽蚀 现象发生。 4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 越强 。 5、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值。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 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7、 Z= (V/K v a. Q ) .(y 1 -丫2 )/ △ Y m 式中:△ Y m 称 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 ,单位是kmol 吸 收质/kmol 惰气;(Y i — Y 2) / △ Y m 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 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气相主体摩尔浓度 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_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 是指y A /X A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6、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 ;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越好。 A. 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 -50kPa ,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 100kPa ,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50 B . 150 C .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旁路调节装置 C .改变活塞冲程 ?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 T 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耐火砖的黑度。 A.大于 .等于 C .不能确定 D .小于 ,使空气温度由20 C 升至80 C,

化工原理谭天恩简答重点资料

均相物系:物系内部各处均匀且无相界面,包括溶液、气体混合物等。 非均相物系:物系内部有不同相界面且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有差异。 包括:气固系统(空气中的尘埃);液固系统(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气液系统(气体中的液滴);液液系统(乳浊液中的微滴)。 非均相物系分离的依据: 连续相与分散相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密度)。 非均相物系分离方法:机械分离方法——按两相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沉降和过滤。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目的:1、回收有用物质,如颗粒状催化剂的回收;2、净化气体,如除尘、废液、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清除等。 沉降: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使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沿受力方向与流体发生相对运动,与流体分离的过程。 重力沉降:利用悬浮固体颗粒本身的重力完成分离的操作。——分离较大的颗粒离心沉降:利用悬浮的固体颗粒的离心力作用而获得分离的操作。——分离较小的颗粒 沉降速度公式的应用条件:①球形颗粒;②自由沉降:颗粒沉降时彼此相距较远,颗粒间互不干扰;③忽略容器对颗粒的阻滞作用,前提: D/d>100;④颗粒不能太小,颗粒不因受流体分子运动的影响而使沉降速度变小。 离心沉降原理 重力沉降速度一般很小,故设备体积庞大。离心沉降速度大,可分离较小的微粒,且设备的体积可缩小。 离心沉降分离设备:旋流(旋风或旋液)分离器和沉降离心机。前者的特征:设备静止、流体旋转;后者:机器带动流体一起旋转。 旋风分离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含尘气体高速切向进入分离器,在外筒与排气管间呈螺旋形旋转向下,到锥底后以相同的旋向折转向上至上部排气管流出。夹带的颗粒在螺旋流中均受离心力作用向器壁方向抛出,在重力作用下沿壁面下落到排灰口。 评价旋风分离器性能的主要指标:分离性能和气体的压力降 旋风分离器的特点:流量大、压头低。(1) 气体的膨胀或压缩引起的不可逆机械能损失; (2) 气流旋转引起的动能损失;(3) 摩擦阻力损失以及各个部位的局部阻力损失等。 阻力系数 主要由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决定。 选择旋风分离器的型式的主要依据:生产能力、允许的压降、粉尘 性质、要求的分离效率。选型时,应在高效率与低压降之间作权衡:不同型号的旋风分离器压降还与其形状有关:短粗形的旋风分离器压降较小,处理量大,但分离效率低;长径比大且出入口截面小的细长形设备压降大,处理量小,但分离效率高。 过滤:在重力或压力作用下,利用多孔过滤介质,使液体通过而将固体颗粒截留,实现悬浮液的固-液分离。 原悬浮液——滤浆,通过过滤介质的液体——滤液,截留在过滤介质上的固体颗粒堆积层——滤渣或滤饼.: .过滤介质 作用:滤液通过、截留颗粒,支撑滤饼。特性:多孔、理化性质稳定、机械强度高、可反复使用。

(完整版)《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2)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2.5mm的圆管中以0.1m/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 C.U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A.Re≥2000 B. Re>4000 C. 2000

《化工原理试题库》大全

化工原理试题库多套及答案 一:填空题(18分) 1、 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 ,其绝压=___8.7m 02H , _____pa 41053.8?__.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720mmHg 。 2、 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3m Kg ,粘度为1cp ,在mm d 100=内的管内以s m 3 速度 流动,其流动类型为 ______________。 3、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_______。 5、 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__________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m 。 6、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往复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_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______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8、 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α称为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管内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 提高管外α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其中,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传热效果好。 二:问答题(36分) 1、 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将其管径增加一倍,问能量损 失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 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 3、何谓沉降?沉降可分为哪几类?何谓重力沉降速度? 4、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问: (1) 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 (2) 传热糸数K 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糸数? (3) 那一种流体走管程?那一种流体走管外?为什么? 5、换热器的设计中为何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6、单效减压蒸发操作有何优点? 三:计算题(46分) 1、 如图所示,水在管内作稳定流动,设管路中所有直管管路的阻力糸数 为03.0=λ,现发现压力表上的读数为052mH ,若管径为100mm,求流体 的流量及阀的局部阻力糸数? 2、 在一 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 将C 0100的热水冷却到C 050,热水

化工原理第四版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某离心泵用15℃的水进行性能实验,水的体积流量为540m 3/h ,泵出口压力表读数为350kPa ,泵入口真空表读数为30kPa 。若压力表与真空表测压截面间的垂直距离为350mm ,吸入管与压出管内径分别为350mm 及310 mm ,试求泵的扬程。 解 水在15℃时./39957kg m ρ=,流量/V q m h =3540 压力表350M p kPa =,真空表30V p kPa =-(表压) 压力表与真空表测压点垂直距离00.35 h m = 管径..12035031d m d m ==, 流速 / ./(.) 122 1 540360015603544V q u m s d ππ == =? . ../.2 2 1212035156199031d u u m s d ???? ==?= ? ????? 扬程 2 2 2102M V p p u u Ηh ρg g --=++ ()(.)(.)....?--?-=++ ??3322 35010301019915603599579812981 ....m =++=0353890078393 水柱 【2-2】原来用于输送水的离心泵现改为输送密度为1400kg/m 3的水溶液,其他性质可视为与水相同。若管路状况不变,泵前后两个开口容器的液面间的高度不变,试说明:(1)泵的压头(扬程)有无变化;(2)若在泵出口装一压力表,其读数有无变化;(3)泵的轴功率有无变化。 解 (1)液体密度增大,离心泵的压头(扬程)不变。(见教材) (2)液体密度增大,则出口压力表读数将增大。 (3)液体密度ρ增大,则轴功率V q gH P ρη = 将增大。 【2-3】某台离心泵在转速为1450r/min 时,水的流量为18m 3/h ,扬程为20m(H 2O)。试求:(1)泵的有效功率,水的密度为1000kg/m 3; (2)若将泵的转速调节到1250r/min 时,泵的流量与扬程将变为多少? 解 (1)已知/,/V q m h H m kg m ρ===33 1820 1000水柱, 有效功率 .e V P q gH W ρ== ???=18 1000981209813600 (2) 转速 /min 11450n r =时流量3118V q m h =/,扬程1220m H O H =柱

谭天恩版化工原理第十章蒸馏复习题

谭天恩版化工原理第十章蒸馏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蒸馏是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分离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 分的,分离的条件是。 答案:均,挥发性差异,造成气液两相系统(每空1分,共3分) 2.在t-x-y图中的气液共存区内,气液两相温度,但气相组成液 相组成,而两相的量可根据来确定。 答案: 相等,大于,杠相液体混合物杆规则(每空1分,共3分) 3.当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则气相露点温度液相泡点温度。 答案:大于(每空1分) 4.双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α是溶液中的挥发度对的挥发度之 比,若α=1表示。物系的α值愈大,在x-y图中的平衡曲线愈对角线。 答案:易挥发组分,难挥发组分,不能用普通蒸馏方法分离远离(每空1分,共4分) 5.工业生产中在精馏塔内将过程和过程有机结合 起来而实现操作的。而是精馏与普通精馏的本质区别。 答案:多次部分气化,多次部分冷凝,回流(每空1分,共3分) 6.精馏塔的作用是。 答案:提供气液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的场所。(2分) 7.在连续精馏塔内,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其作用是;加料板以下的 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________,其作用是。 答案:精馏段(1分)提浓上升蒸汽中易挥发组分(2分)提馏段提浓下降液体中难挥发组分(2分)(共6分) 8.离开理论板时,气液两相达到状态,即两相相等,____互成平衡。 答案: 平衡温度组成(每空1分,共3分) 9.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有(1)和 (2)。 答案: 塔顶易挥发组分含量高塔底压力高于塔顶(每空2分,共4分)

10. 精馏过程回流比R 的定义式为 ;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来说,当R= 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少,此种操作称为 ;而R= 时,所需理论板数为∞。 答案:R= D L ∞ 全回流 R min (每空1分,共4分) 11. 精馏塔有 进料热状况,其中以 进料q 值最大,进料温度____泡点温度。 答案: 五种 冷液体 小于(每空1分,共3分) 12.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回流比等于____,馏出液流 量等于 ,操作线方程为 。 答案: ∞ 零 y n+1=x n (每空1分,共3分) 13. 在操作的精馏塔中,第一板及第二板气液两相组成分别为y 1,x 1及y 2,x 2;则它们的大小 顺序为 最大, 第二, 第三,而 最小。 答案: y 1 y 2 x 1 x 2 (每空1分,共4分) 14. 对于不同的进料热状况,x q 、y q 与x F 的关系为 (1)冷液进料:x q x F ,y q x F ; (2)饱和液体进料:x q x F ,y q x F ; (3)气液混合物进料:x q x F ,y q x F f ; (4)饱和蒸汽进料:x q x F ,y q x F ; (5)过热蒸汽进料:x q x F ,y q x F ; 答案:大于 大于(1分)等于 大于(1分)小于 大于(1分)小于 等于(1分)小于 小于(1分)(共5分) 15. 精馏操作时,增大回流比R ,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 V L ( ),馏出液组成x D ( ),釜残液组成x W ( ). A 增加 B 不变 C 不确定 D 减小 答案: A A D 二. 选择题(每空1分,共3分) 1.精馏塔的设计中,若进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气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所需的理论塔板数N T ( ),提馏段下降液体流量L /( )。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加 D 不确定 答案: A C (每空1分,共2分) 2. 对于饱和蒸汽进料,则有L '( )L ,V '( )V 。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不确定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填空题 1.(3分)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24/ Rep_. 2.在静止的、连续的同种流体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3.水在内径为φ105mmX2.5mm的只管内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005mPa*s,密度为1000kg*m3,流速为1m/s,则Re=99502,流动类型为湍流。 4.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2 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而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1/4 倍. 5.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采用因次分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成若干无因次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特征数数之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关联式。 6.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直接换热_, 间壁换热和蓄热换热. 7.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汽侧流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K 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 8.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将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若pe〉p 或C 〉Ce则属于解吸过程 (2) 若p 〉pe 或Ce〉C 则属于吸收过程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平衡关系_,_物料衡算,_传质速率._. 10.在一定空气状态下干燥某物料能用干燥方法除去的水分为_自由水分首先除去的水分为_非结合水分不能用干燥方法除的水分为_平衡水分。 11.,当20℃的水(ρ=998.2kg/m3,μ=1.005厘泊)在内径为100mm的光滑管内

22.对于间壁式换热器:m1Cp1 (T1-T2 ) =m2Cp2 (t2-t1)=K.A.△tm 等式成立的条件是_稳定传热、_无热变化、_无相变化。 选择题 1.从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了解到U型管压力计测量其压强差是( A ) A.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有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B.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有关 C. 与指示液密度、液面高度无关,与U形管粗细无关 2.为使U形压差计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指示液时,应使指示液和被测流体的密度 差(ρ指-ρ)的值(B )。 A. 偏大 B. 偏小 C. 越大越好 3. 若将20℃硫酸用φ48×3.5mm的无缝钢管输送,则硫酸达到湍流的最低流速 为(D )。已知20℃时,硫酸的密度为1831 kg/m3粘度为25.4cP。 A. 0.135m/s B. 1.5m/s C. 0.15m/s D. 1.35m/s 4.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D )。 A. 湍流流速>层流流速; B. 流道截面大的为湍流,截面小的为层流; C. 层流的雷诺数<湍流的雷诺数; D. 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5.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中的H--Q线是在( C )情况下测定的。 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l+∑l)一定。

化工原理(上册)习题解答(第三版-谭天恩主编)部分答案

2-1 在图2-12所示的离心泵特性曲线图上,任选一个流量,读出其相应的压头与功率,核算其效率是否与图中所示的一致。 解:取任一点,如Q=30L*s^-1或108m^3*^-1查图2-12知 H=19.4m,n=7-4kw,η=77% 检验效率: η=QHpg/N=108*19.4*1000*9.81=0.772 结果与读图相符 2-2 用内径为200mm、长50m的管路输送液体(密度与水相同),升高10m。管路上全部管件的当量长度为27m,摩擦系数可取为0.03.作用于上下游液面的压力相同。试列出管路特性方程,其中,流量Q以m^3*h^-1计,压头H以m计。 附图中的实线与虚线分别为IS250-200-315型和IS250-200-315A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试求,若在本题中的管路上分布安装这两个泵时的流量、所需的轴功率及效率。 解:(1)管路特性方程 H== 式中,Q以m^3*h^-1计,H以m计。 (2)将管路特性曲线描绘在图上,与两泵的H-Q曲线相交,由交点可读出以下数值:型号Q/m^3*h^-1 H/m N/kw η IS250-200-315 678 31.1 67.3 85% IS250-200-315A 6273 27.8 57.0 83% 2-3 如图所示的循环管路系统,管内径均为30mm,管路摩擦系数λ=0.02,吸入管路和压出管路总长为10m(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在内)。阀门全开时候,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书为40kpa,泵出口处压力表旳示数为107.5kpa。泵的特性曲线方程可用H=22-BQ^2表示,其中,H以m计,Q以m^3*h^-1计,B为待定常数。试求:(1)阀门全开时候泵的输水量和扬程:(2)现需将流量减小到阀门全开时候的90%,采用切削叶轮直径的方法,则绷得有效功率为多少kw?也轮直径应切削为原来的百分之几? 解:对泵进、出口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有 H=(+)/=(107.5*10^3+40*10^3)/1000*9.81=15.04m (a) 对整个循环系统做机械能衡算(从面1-1经泵再回到面1-1); h=BQ^2=8λl/π^2d^2g*(Q/3600)^2=1.245*10^-2Q^2 式中,Q以m^3*h^-1计。 将H=h=15.04m带入到上公式得,Q=34.76m^3*h^-1 将Q、H带入到泵的特性方程,得B=(22-H)/Q^2=5.76*10^-3 (2)Q’=90%Q=31.28m^3*h-1 代入公式(a)得,’=12.18m 有效功率 N=h’Q’=1038KW

化工原理试题库(上册)答案

1.在层流流动中,若流体的总流率不变,则规格相同的两根管子串联时的压降为并联时的( C )倍。 A. 2; B. 6; C. 4; D. 1。 2.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其对流传热系数α与雷诺准数的n 次方成正比,其中的n 值为( B ) A . 0.5 B. 0.8 C. 1 D. 0.2 3.计算管路系统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时,速度值应取为( C ) A. 上游截面处流速 B 下游截面处流速 C 小管中流速 D 大管中流速 4.阻力系数法将局部阻力表示成局部阻力系数与动压头的乘积,管出口入容器的阻力系数为( A ) A.1.0 B.0.5 C.0.35 D.0.75 5.有两种关于粘性的说法:( A ) ①无论是静止的流体还是运动的流体都具有粘性。 ②粘性只有在流体运动时才表现出来。 A.这两种说法都对; B.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C.第一种说法对,第二种说法不对; D.第二种说法对,第一种说法不对。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1.往复泵在操作中( A ) 。 A.不开旁路阀时,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无关 B.允许的安装高度与流量无关 C.流量与转速无关 D.开启旁路阀后,输入的液体流量与出口阀的开度无关 2.一台试验用离心泵,开动不久,泵入口处的真空度逐渐降低为零,泵出 口处的压力表也逐渐降低为零,此时离心泵完全打不出水。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D ) A. 忘了灌水 B. 吸入管路堵塞 C. 压出管路堵塞 D. 吸入管路漏气 3.离心泵吸入管路底阀的作用是( B )。 A.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B.防止启动前充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出 C.避免出现气蚀现象 D.维持最低的允许吸上高度 4.为了安全起见,离心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比理论安装高度( B )。 A.高 B.低 C.相等 C.不确定 5.齿轮泵的流量调节采用( C )。 A.出口阀 B.进口阀 C.回流装置 D.以上三种均可 6.离心泵启动时,应把出口阀关闭,以降低起动功率,保护电机,不致超 负荷工作,这是因为( A )。 0≈0 B. >0>0 C. <0<0 7.离心泵的调节阀开大时,则( B )。 A.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不变 B.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完整版)化工原理试题和答案-题库1.doc

一、二章复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一个生产工艺是由若干个单元操作和化工单元构成的。 2.各单元操作的操作原理及设备计算都是以物理衡算;能量衡算;平衡关系;过程速率四个概念为依据的。 3.常见的单位制有程单位制;国际单绝对单位制;工位制 (SI 制)。 4.由于在计量各个物理量时采用了不同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单位制。5.一个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进行,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只有通过平衡关系来判断。6.单位时间内过程的变化率称为过程速率。 二、问答题 7.什么是单元操作?主要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8.提高过程速率的途径是什么? 第二章流体力学及流体输送机械 流体力学 一、填空题 1.单位体积流体的质量称为密度,它与比容互为倒数。 2.流体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压强。 3.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其表示方法有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两种。 4.当管中流体形成稳定流动时,管中必定充满流体,即流体必定是连续流动的。 5.产生流体阻力的根本原因是内摩擦力;而流体的运动状态是产生流体阻力的第二位原因。另外,管壁粗糙度和管子的长度、直径均对流体阻力的大小有影响。 6.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可分为层流和湍流两种类型,二者在内部质点运动方式上的区别 是湍流的质点有脉动而层流没有。 7.判断液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点压强是否相等的依据是静止的、连通的、连接的是同 一种液体。 8.流体若由低压头处流向高压头处时,所加入外加功的作用是:分别或同时提高流体的位压 头;动压头;静压头以及弥补损失能量。 9.在测量流体的流量时,随流量的增加孔板流量计两侧的压差将增大,若改用转子流量计,随流量增加转子两侧压差值不变。 二、选择题

完整版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2

、选择题 1 ?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 A ) A. 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2. 孔板流量计是(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C.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 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 C ) A .齿轮泵 B.旋涡泵 C.离心泵 D.往复泵 4. 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 B )o A .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启动前,没有关闭岀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 ①38 x 2.5mm 勺圆管中以0.1m/s 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 1mPa-s 则其流动的型态为 (C )o A. 层流 B.湍流 C.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既 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 D )o A. 位能 B.动能 C.静压能 D.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 A )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并流 C.错流 D.折流 &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 C )也增大。 A .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 A )o A ?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 C.U 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 D ) A. 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 _____ B ____ o A. R e > 2000 B. Re>4000 C. 2000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机械分离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 非均相混合物 物系组成不同,分布不均匀,组分之间有相界面 2. 斯托克斯式 3. 球形度 s 非球形粒子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面积与球形颗粒总面积的比值 4. 离心分离因数 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5. 临界直径dc 离心分离器分离颗粒最小直径 6.过滤 利用多孔性介质使悬浮液中液固得到分离的操作 7. 过滤速率 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滤液量 8. 过滤周期 间歇过滤中过滤、洗涤、拆装、清理完成一次过滤所用时间 9. 过滤机生产能力 过滤机单位时间产生滤液体积 10. 浸没度 转筒过滤机浸没角度与圆周角比值 二、单选择题(每题2分) 1、自由沉降的意思是_______。 A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受到的流体阻力可忽略不计 B颗粒开始的降落速度为零,没有附加一个初始速度 C颗粒在降落的方向上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离心力等的作用 D颗粒间不发生碰撞或接触的情况下的沉降过程 D 2、颗粒的沉降速度不是指_______。 A等速运动段的颗粒降落的速度 B加速运动段任一时刻颗粒的降落速度 C加速运动段结束时颗粒的降落速度 D净重力(重力减去浮力)与流体阻力平衡时颗粒的降落速度 B 3、对于恒压过滤_______。 A 滤液体积增大一倍则过滤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 B 滤液体积增大一倍则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2倍 C 滤液体积增大一倍则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4倍 D 当介质阻力不计时,滤液体积增大一倍,则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4倍 D 4、恒压过滤时,如介质阻力不计,滤饼不可压缩,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___ 。 A增大至原来的2倍B增大至原来的4倍 D增大至原来的倍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20分)有立式列管式换热器,其规格如下:管数30根、管长3 m 、管径由25× mm ,为单管程。今拟采用此换热器冷凝冷却CS 2饱和蒸汽,从饱和温度46℃冷却到10℃,CS 2走管外,其流量为250 kg /h ,其冷凝潜热为356 kJ/kg ,液体CS 2的比热为 kJ /(kg ·℃);水走管内与CS 2成总体逆流流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5℃和30℃。已知CS 2冷凝和冷却时传热系数(以外表面积为基准)分别为K 1= 和K 2= W/(m 2·℃),问此换热器是否适用 1. 解:CS 2冷凝的热负荷:Q 冷凝=250×356=89000kJ/h = KW CS 2冷却的热负荷:Q 冷凝=250××(46-10)=9450kJ/h = KW 总热负荷Q 为:Q =+= KW 冷却水用量q m2为:q m2= =s =940kg/h ×(30-5) 设冷却水进入冷却段的温度为t k ,则有:××(t k -5)= 解之得:t k =℃,则:(5分) 冷凝段对数平均温差:Δt m = (46-30 ln 所需传热面积:A 冷凝=×10-3×=,(5分) 冷却段对数平均温差:Δtm = (46-)-( ln (5分) 所需传热面积:A 冷却=×10-3×=, 冷凝、冷却共需传热面积:ΣA i =+=, 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为:A 0=30×××3=>ΣA i ,所以适宜使用。(5分) 2.(20分)某列管换热器由多根Φ25×的钢管组成,将流量为15×103kg/h 由20℃加热到55℃,苯在管中的流速为s ,加热剂为130℃的饱和水蒸汽在管外冷凝,其汽化潜热为2178kJ/kg ,苯的比热容cp 为kg·K ,密度ρ为858kg/m 3,粘度μ为×10-3Pa·s ,导热系数λ为m·K ,热损失、管壁热阻及污垢热阻均忽略不计,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α为10×104 W/m 2·K 。试求: (1)水蒸汽用量(kg/h );(4分) (2)总传热系数K (以管外表面积为准);(7分)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华东理工大学

一、填空 (1)定态是指全部过程参数。流体的连续性假定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在于。直管阻力损失体现在。 (3)液体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气体的黏度随温度降低而。 常温下水的黏度 Pa?s,空气的黏度 Pa?s。 (4)水在管道中的常用经济流速范围是 ______ m/s,压强较高的气体在管道中的常用经济流速范围是____ m/s。 (5)离心泵采用后弯叶片是因为,为防止,离心泵在启动时必须先灌泵。 比孔板流(6)当管径相同、喉径与孔径相同时,文丘里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 V ,文丘里流量计的能量损失比孔板流量计的。量计的孔流系数C O (大、小) =45mm,液体在大管内流速为 0.5m/s,(7)如图所示系统,其大管内径为 d 1 小管内径为d =19mm,从1-1到2-2截面的阻力损失为 15 J/kg,则2-2截面 2 处的流速为______ m/s,此值是根据方程而得。 (8)操作中的离心泵,若将泵的出口阀关小,则泵的扬程,轴功率,泵入口处的真空度。(变大,不变,变小) (9)离心泵的特性曲线通常包括曲线,____ 曲线和曲线。这些曲线表示在一定下,输送某种特定的液体时泵的性能。选用离心泵时,先根据确定泵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管路对泵提出的和________要求确定泵的型号。 (10)旋桨式搅拌器的特点是;涡轮式搅拌器的特点是。 (11)从混合机理看,大尺度的混合均匀主要来源于,而小尺度的混合均匀主要来源于。强化液流湍动的措施有___________ 、 和。 (12)边界层是指________________ 的区域。边界层分离的后果是。(13)非牛顿流体的黏度不再为一常数而与有关。根据表现出的不同力学特性,非牛顿流体可以分为_____流体、

化工原理试题B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导论试题(B)卷闭 试题标准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使用班级材实验0801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泵的气缚与气蚀 答:气缚是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时,泵壳内存在的空气所产生的离心力很小,造成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的现象(分)。汽蚀为离心泵叶轮入口最低压力点处压力降至液体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部分汽化并有部分气体解吸,生成大量小汽泡。这些小汽泡在泵内流动过程的突然破裂产生很好的局部冲击压力造成叶轮呈现海绵状、鱼鳞状的破坏现象(分)。 2、运动相似与动力相似 答:运动相似指原、模型对应点两流动相应流线几何相似或流速大小成比例,方向相同。(分)原、模型对应点同名力作用下的流动,相同同名力大小成比例的现象称动力相似。(分)3、节点与控制容积: 答:节点是数值模拟中需要求解未知量的几何位置(分)控制容积:数值模拟中用于控制方程的最小几何单位(分)。 4、油的闪点与着火点 答:闪点:液体燃料受热时表面出现油蒸汽,当蒸汽浓度增大到遇到很小的点火源即发生瞬间闪火现象时的最低温度(分)。着火点为液体燃料自燃的最低温度。(分) 5、扩散传质与对流传质 答:在浓度差驱动下通过分子热运动而引起的组分传递现象称扩散传质;(分)流体中由于流体宏观流动引起物质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的现象称对流传质。(分) 6、恒定干燥条件与干燥曲线 答:恒定干燥条件是干燥介质(或热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在整个干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条件(2分)。干燥曲线:表征相同干燥条件下,物料含水量X及物料表面温度?与干燥时间?的关系曲线。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根据所学流体力学知识,简述减小管内流体流动阻力的途径及措施。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下册,总)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 第一章蒸馏 一、选择题 1.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___C____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A.3.0 B.2.0 C.1.0 D.4.0 2.某精馏塔用来分离双组分液体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进料组成为0.6 ,要求塔顶产品浓度不小于0.9,以上组成均为摩尔分率,则塔顶产品最大产量为____B______。 A.60.5kmol/h B.66.7Kmol/h C.90.4Kmol/h D.不能确定 3.在t-x-y相图中,液相与气相之间量的关系可按____D____求出。 A.拉乌尔定律 B.道尔顿定律 C.亨利定律 D.杠杆规则 4.q线方程一定通过X—y直角坐标上的点___B_____。 A.(Xw,Xw) B(XF,XF) C(XD,XD) D(0,XD/(R+1)) 5.二元溶液的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参数q的变化将引起(B)的变化。 A.平衡线B.操作线与q线C.平衡线与操作线D.平衡线与q线 6.精馏操作是用于分离(B)。 A.均相气体混合物B.均相液体混合物C.互不相溶的混合物D.气—液混合物7.混合液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愈小,则表明用蒸馏方法分离该混合液愈__B___。 A容易;B困难;C完全;D不完全 8.设计精馏塔时,若F、x F、xD、xW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况从q=1变为q>1,但回流比取值相同,则所需理论塔板数将___B____,塔顶冷凝器热负荷___C___ ,塔釜再沸器热负荷___A___。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一定 9.连续精馏塔操作时,若减少塔釜加热蒸汽量,而保持馏出量D和进料状况(F, xF,q)不变时,则L/V___B___ ,L′/V′___A___,x D___B___ ,x W___A___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一定 10.精馏塔操作时,若F、x F、q,加料板位置、D和R不变,而使操作压力减小,则x D___A___,x w___B___。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一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