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目标——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

教的目标——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
教的目标——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观—对“三维目标”的深入审视自 1952 年柯南特 (Conant) 首次在《科学中的普通教育》中正式使用“科学素养”一词至今,科学素养这个概念经历了从“口号”到“目标”的转变,内涵也不断丰富。尽管不同组织或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素养的内涵给出了不同的理解方式,从本质上看,科学素养所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本质 ( 科学过程与方法 ) 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化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化学科学素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 》指出:“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拄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一、“三维目标”的涵义

1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目标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甚至是唯一目标,原来的提法是“知识”与“技能”,即我们常说的“双基”。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提法是在原来“双基”基础上的一大进步,“它是指‘适应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即那些有助于学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学习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和方法需要学生掌握,而那些纯学术化或专业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再要求学生共同学习和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知识与技能'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还特别强调要重视实验技能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些化学计算技能,以及跟化学学习有关的认识、感受和体验的表达技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有: (1) 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 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 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 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 .过程与方法

将“过程与方法”列入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提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往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过程”是指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主要是指科学探究的方法 ( 科学方法 ) ,如观察、实验、推理、归纳、演绎等具体化

学科学方法,还包括学习的方法。“之所以把‘过程'与‘方法'合并为一个维度是由于‘过程'必然蕴含着‘方法'。”这一目标突出了科学探究的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它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认识科学探索的方法和培养问题意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有: (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话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 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祛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 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由“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发展而来,涵盖“化学兴趣,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社会意识,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意识,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情感”等内容。该维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有价值的要求,是“三维目标”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发展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还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化学活动中发现‘化学美',学会生活,发展自我。”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 (1)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阿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 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5) 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6)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二、“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彼此独立、毫无联系的,相反,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系统的三个要素,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体,三者有机统一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三维目标就像一只‘鼎',‘鼎'的三只脚分别代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升华。因此,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要树立“三维目标”意识,把“三维目标”作为整体来完成。

1. “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载体

“任何知识都有多重价值,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是科学家运用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经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而获得的,这个过程倾注了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家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从知识本身、知识形成过程以及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观点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我们在学习“原子结构”的内容时,应挖掘背后的模型化方法。在学习“水的净化”时要了解净化的原理、过程以及背后的节水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此外,通过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会形成深刻的印象。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调动,学生理解了知识背后蕴含的丰富价值,也使得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变得轻松。

2. “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桥梁

“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它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的,没有知识与技能这个前提,就不存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也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要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探究能力,就要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和感知,这势必离不开化学知识。正是在对化学知识的怀疑、探索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终极目标,是顶层建筑,当然不能脱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化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化学物质的本质,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感受化学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此过程中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三维目标”的把握,既要领会其主旨内涵,也要能够变通,做到游刃有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三维目标”应有轻重之分,“三维目标”不是等值重要的;“三维目标”中的任何一维皆可成为教学的“抓手”,通过这一“抓手”

从而达成其他二维目标;“三维目标”不应追求形式的完整统一,教学设计的“分开”不是教学过程的“割裂”。

三、“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维目标在不同内容的化学课程中有不同的整合方式,有时候侧重“知识与技能”,有时又注重“过程与方法”,还有时候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

1 .以“知识与技能”为导向的整合

“知识与技能”就好比一座大厦的根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上层建筑,没有“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石,就像在空中造楼阁,再精心打造的上层建筑也会垮塌。对化学学科而言,它有自己专门的语言和符号,有自己严密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它的知识量大而广,技能要求精而专,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在整个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案例 1 人教版“水的组成”教学

评析:此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为线索,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类认识水组成的开始,到 18 世纪末,人们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在整个课题中,并未直接给出水的组成与性质,而是通过对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以及相应的史实讲解,浅入深地导出水的组成知识。在此过程中,关于“水的组成”的分析、讨论过程为学生展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而简明的史实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缩小了学生与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又引起了他们深入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有关“水的组成”的知识,接受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还形成了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探究热情。至此,以“水的组成”知识为导向的三维目标整合就实现了。

以“知识与技能”为导向的三维目标整合方式几乎涵盖了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所有的知识。从较具体的知识如空气、水、酸、碱、盐到诸如原子、分子的构成,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抽象性知识,都离不开这种整合。

2 .以“过程与方法”为导向的整合

“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中的“交通枢纽”。“过程”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桥梁”,是内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催化剂”。

中学化学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于他们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他们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进而指导他们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甚至是现实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而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 2 人教版“金属材料”教学

评析:案例首先联系生活,列举了很多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铁锅、铝锅和铜锅可以用来炒菜、做饭和涮肉,铁丝、铝丝和铜丝可以导电等”,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知识。然后,归纳了它们的共同物理性质(如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等)和特性(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逐步形成理性认识。最后,安排讨论“ 1. 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2. 银的导电性比铜的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 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 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用生活中金属的实际用途设问,进一步巩固各种金属的性质。针对这样的编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观察,让他们形成一个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于在以后学习其他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习惯地按照这一顺序来进行。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还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将具体的生活世界和抽象的科学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达成了三维目标的高度融合。

纵观教科书,以过程与方法为导向的整合形式较多,这是由“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的新课改主旋律所决定的。以科学探究作为三维目标整合的载体是新教科书的一个显著特点。

3 .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导向的整合

新课程倡导的 STSE 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上构建科学知识体系,经历知识的形成。因而,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学化学知识的“灵魂”,统领着另外两个维度。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案例 3 人教版调查与研究——“测定最近一段时间本地区雨水的 pH ,绘制时间— pH 关系图。根据雨水的 pH 及其变化情况,判断本地区是否已经或可能出现酸雨。如果已经或可能出现酸雨,请分析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合理建议。”

评析:此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对自己家乡雨水的 pH 展开调查,调查涉及测定雨水的

pH 、绘制时间与 pH 的关系图、根据关系图判断当地是否出现酸雨、针对酸雨提出防治建议等内容,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大量工作:测定、记录、绘制图形、查资料等等,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知道了如何测定雨水的 pH ,如何利用数据绘制图像,如何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还能亲身感受到酸雨对环境的严重危害,从而形成保护环

境的意识。这样,学生就在这个调查活动中达成了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导向的三维整合。相比于直接提供资料给学生,让他们凭空想象如何判断一个地区是否出现酸雨,出现酸雨该如何防治,其优势不言而喻。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爱好水资源”、“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金属的利用和保护”、“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等明显包含情感度与价值观的课题决定着这些章节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导向的整合,这类整合的主要目的在育人,通过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使其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化学过程。

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科学可行性设计研讨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因此,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尺度。

一、教学目标概述

1 .教学目标的含义

在教育实践领域,“对教育活动的预期”是人们对不同教育层次目标的理解;在教育研究领域,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被用来区分教育领域的不同目标层次,一些研究将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一些研究则对它们做出了严格的区分。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比较中,人们对于教学目标含义的认识才逐渐清晰。

教育目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是教育事业的最高目的层次,是对人才的总的规格要求,指引教育的总方向,所有的教育活动最终都指向这一目的的实现;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指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为不同类型学校(如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和不同层次学校(如中学和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目标又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教育目标在学校课程与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指导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体现为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内容的要求。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基于对课程的理解,然而,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教育情境,对课程的认识莫衷一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可将课程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按照该时期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教育实施者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指导和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的相关作用,能使受教育者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和个体成长的全部教育内容。课程目标正是借助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形式,表达了对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内容的要求。课程目标包含课程总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课

程总目标是某类学校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科课程目标是指从某一学科的角度规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教学目的是比较广义的概念,一般指一门课程,甚至总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说是教学的一切追求,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方向性,是制约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向的重要因素。而在教学目的中,只有那些有具体规定的而又可以检测的,才属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首先,教学目标指向教学的结果,但并不是实际的教学结果,即教学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人们所期待的学生发生改变的结果。其次,教学目标规定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即经过师生双方合作的教学活动之后,最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标准。最后,教学目标是可以测度的,教师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检验目标达成情况;也可以编制相对应的题目,测度目标的达成程度。

从一定意义上讲,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是一般目的,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中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总体性要求,是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对学校所有的课程与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教学目标则是对具体教学的具体性要求,是课程目标的客观要求与具体教学的主体要求的融合,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可根据实际教学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 .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它主要具有如下功能:

( 1 )导向功能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起点、归宿,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方向,使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拥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的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所以,教学目标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制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 2 )控制功能

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在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也都具有制约的作用。

教学活动要取得怎样的结果,先达到什么结果,后达到什么结果,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联系等等,这些都要由制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来决定,即教学目标预先规定了教学的大致进程。

“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教学策略是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因此,教学目标还制约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 3 )激励功能

目标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意识反映了人的需要,当需要带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和目的意识,并延伸到人的行为领域同行为相联系的时候,则形成动机。因此,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强烈渴望。

教学目标要产生最大的激励效果,就要使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努力来达成目标是有价值的,这样才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目标太难或太容易达到,都不能产生最大的激励效果。太难的教学目标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退缩不前;而太容易的教学目标缺乏刺激,学生会视若无睹。看教学目标的难以是否恰当,就要看是否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因此,要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室就应当研究学生的经验、学习风格、兴趣、知识和能力水平等,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4 )中介功能

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纽带。社会需要同教学发生联系,主要是通过由学制规定的培养目标 ( 学校教学目标 ) ,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以及由这些目标分解而成的各种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实现的。各级或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学校教学的客观存在要求。

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还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主要通过教学目标相互联系。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 5 )评价功能

由于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结果的预期,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表述,因而相对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来说比较明确、具体、详细、利于测量与评估,为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测量与评价是教学活动一个周期的终结,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它既要评价预定的结果: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或达到,又要确定目标达成度,还要获得调整目标的反馈信息,这些都要以已定的目标为尺度。正是通过以教学目标为尺度、为标准的测量和评价,教学活动才不断得到改进,逐步完善。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要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除了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和功能外,还应了解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便从中得到借鉴。

1.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A. 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了解的基本元素,其中又分为术语知识和具体细节与要素的知识。

B. 概念性知识—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一个大结构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的知识,其中又分为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C. 程序性知识—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准则,其中又分为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使用恰当程序的准则知识。

D. 元认知知识—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其中又分为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适当的情境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关于自我的知识。

在上述布卢姆的分类系统中,认知过程维度包括六个类型,每个主类型又包含两个或更多具体认知过程。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理解这些认知操作类型及其子类型的内涵,可以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

○记忆—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包括 2 个子类型:识别;回忆。

○理解—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包括 7 个子类型: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

○应用—在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程序。包括 2 个子类型:执行;实施。

○分析—将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确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部分与总体结构或总目的之间的关系。包括 3 个子类型:区别;组织;归因。

○评价—基于准则和标准做出判断。包括 2 个子类型:检查;评论。

○创造—将要素组成内在一致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体系。包括 3 个子类型:产生;计划;生成。

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是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中最成熟、最具有教学意义的理论。一般来说,凡是重要概念或基本原理的教学都可以按这六级设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教学质量。但是具体应用时,要考虑学科特点、学习者特征、学习环境等因素,不能简单照搬。

( 2 )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情感领域的目标是根据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价值内化的过程所制定的。它描述了从外部事物的注意到态度和价值内化为人格特征的整个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各个检测点。克拉斯沃尔等人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划分为五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

“接受”(注意)是指学习者对某种特定现象或客观刺激的感知,即准备接受或予以注意。例如,认真听别人讲解,意识到某事物的重要性等。接受分为觉察、愿意接受和有控制的或有选择的注意等三个亚类目标。

“反应”是一种很低水平上的参与。在这个水平上的学习者不是停留在对现象的注意,而是对该现象做出某种反应。它已经超越了“主动接受”的水平,正向少量的“参与”进行转移,但这时还谈不上具有某种“态度”或者价值判断。例如,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完成作业等。反应分为默认的反应、愿意的反应和满意的反应等三个亚类目标。

“价值化”是在事物、现象、行为具有价值的意义上使用的范畴。当看到事物、现象、行动具有价值时,表示接受和追求。当个人通过对价值做出判断和评价后,有一部分被接受、内化,从而转化为个人自身的价值标准。所以,这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信念、行动都非常稳定、坚决。例如,刻苦学习电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价值化分为价值的接受、对某一价值的偏爱和信奉等三个亚类目标。

“组织化”是确立价值间相互关系的范围。随着人们对价值的接受、内化,会发现价值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具有多个。为了避免这些价值之间的冲突,有必要把诸多价值组织成一个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明确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可以用这个体系统帅各种价值。这种价值组织体系的内化便形成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组织化分为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两个亚类目标。

“个性化”指价值或价值体系为学生所内化,是价值内化的最高水平。它包括了最广泛意义上的目标,即包括了关于一切已知、可知事物和现象的价值体系,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在这里得到反映。在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化的水平上,目标具有高度概括性,强调信

念、态度、行动的一致性,它完全可以用来确定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个性化分为泛化心向和性格化两个亚类目标。

克拉斯沃尔等人的分类启示我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教师或教科书上所介绍的价值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外来的,学生必须通过注意、反应、价值化等连续内化的过程才能将它们转化成自己信奉的内在价值。

( 3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涉及运动技能发展的目标,包括骨骼和肌肉的使用、发展和协调,该领域还可称为“心理运动领域”。由于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远比其他领域复杂,目前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理论框架。这里简单介绍辛普森等 1972 年的分类,该分类将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为七级。

○知觉—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定向—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生理准备和情绪准备。知觉是其先决条件。

○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或一套适当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设计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迅速、精确和轻松为指标。

○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的创造能力。

2 .豪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

豪恩斯坦在教学系统观的引领下,将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三个领域的目标统一划分为 5 个层次,同时新增添了行为领域来统筹上述三个领域的目标。行为领域不是脱离了具体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孤立存在的,而是将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学习所必需的完整的结构。行为领域分为习得、同化、适应、表现和抱负 5 种水平,每一种水平分别由认知、情感、心理动作的相应类别成分组成。

( 1 )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表 2 豪恩斯坦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的 5 个层次

目含义

3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致力于人类学习的研究,创立了有较大影响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他认为,设计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对教学目标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加涅提出五种学习结果:第一种是言语信息,它是指能陈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知识;第二种是智慧技能,它是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第三种是认知策略,它是指对内的、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第四种是动作技能,它是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第五种是态度,它是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言语信息是指一种陈述观念的习得能力。如果学生能够用命题的形式来陈述自己已经习得的内容,我们就可以说他已经具有言语信息的能力。

智慧技能指学生对照他所知的某些现存条件,知道如何完成一项活动的能力。智慧技能包括四方面的能力:辨别。是将刺激物的某一特征和另一特征,或将一个符号和另一个符号区分开来的能力。概念。是指确定一类事物的关系和属性的能力。细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两个亚类。前者是通过指明属于一类事物或现象的若干例子来确定一类事物的关系和属性的能力。例如,指出金刚石、石墨、 C 60 都是碳的单质。后者是指通过定义来确认一类事物的关系属性的能力,如能通过“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反应”,确认化学反应的属性。规则。将一类刺激与一类反应联系起来的能力,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这实质上是一种运用规则的能力。高级规则。又称“解决问题”,指习得由两个以上较简单的规则结合成较复杂的规则的能力。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在于智慧技能指向学生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处理外部的信息,如数字、文字和符号等;而认知策略则是学生应付环境事件过程中控制自己内部的行为。在处理同一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显示了认知策略的不同。加涅认为,这种能力难以同其他行业一样用直接手段来观察,只能通过设计某种评估学习和思维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的手段来获得关于认知策略作用的证据。这一层次的能力表现为用有效的手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动作技能是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从事动作活动时表现出来的技能。这个层次的能力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且这些动作已被组织成一个连贯的、精确的和完整的动作。

态度是一种影响和调节一个人行动的内部状态。这是情感领域的目标,它要求在设计教育考试的同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情感教育的要求。

4. 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和方法,对教学目的进行了整体分析。他认为,教学目的具有整体性,应将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巴班斯基根据总的教育教学目的,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了以下简要明确、实用性强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 1 )教养性任务 ( 目标 )

教养性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形成该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技能技巧,理论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定理等。专业的学习技能和技巧包括有关学科和科学领域所特有的实际技能技巧。例如,化学中的实验、演示、调查等。

( 2 )教育性任务 ( 目标 )

教育性任务是指教师应设法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各个基本方面,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和体育。具体来说 , 教育性任务主要包括: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世界观观点;促进学生形成道德的、劳动的、审美的和理论的观念、观点和信念;促进学生形成在社会中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理想、态度和需要的系统以及进行体格锻炼。

( 3 )发展性任务 ( 目标 )

发展性任务是指发展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和动机 ( 需要、兴趣等 ) 。培养一般的学习技能技巧 ( 拟订答案提纲、比较、概括、使用书籍、阅读和书写速度、自我检查等 ) ;促进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 通过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参加讨论等加以培养 ) ;培养学生的情感 ( 通过在课堂上创造惊奇、愉快、妙趣、离奇、情绪体验等情境来培养 )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指出所学问题对发展科学、技术生产的意义,指出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职业定向以及培养爱好的作用,把游戏的情境引入教学等 ) 。

三、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科学可行性设计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1 )教师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够重视

有为数不少的教师坦言,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多是“从优秀教案中参考、改编而来”,为了应付检查才添加上去的。教师们通常不屑于或懒于精心的设计教学目标,其实质原因是

他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目标给一节课带来的巨大价值。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犹如画龙之中的点睛之笔。只有点得到位、准确、适度,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体现教学的精髓所在。

( 2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混淆

“教学目的”是一种总体的、概括性要求,是宏观的、长远的,是指针和方向。“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具体的学生行为变化,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目标是目的具体化。一些教师模糊地理解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两个概念,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得太笼统,与教学目的混为一谈。

( 3 )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经常把教学目标等同于自己在一节课上要完成的任务。而实际上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行为结果,而不是教师。一些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往往非常关心课堂上要做些什么,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目标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通过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则没有设定。

( 4 )目标的陈述缺乏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陈述过于抽象概括,如“理解灭火的原理”,这种陈述虽然指出了学习结果,但“了解”“理解”等行为动词,都属于学生学习中的内部心理过程,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外显出来,无法直接观察与测量。应该提出明确的行为动词,如“区别”“举出”等,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检测性,易于评估。

( 5 )三维目标流于形式

在目标陈述中为了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形式化地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只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即便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也是大而空的内容,似乎每节课都可以使用。例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等。

( 6 )误解三维目标的关系

尽管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陈述,但其实质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是其他两个目标的物质载体。“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体现,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终性目标,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原动力。而大多教师把这三者割裂开来,独立进行。

2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 1 )整体性原则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有着层次区分和领域划分的体系,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章教学目标、节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教学目标等 4 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从抽象到具体的完整体系。

另外,整体性原则还指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内容要浑然一体,既要有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还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并且三者要保持和谐一致。

( 2 )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由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差异性,教学必须注意到这种个体差异性,面向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把教学目标设计为有跨度的、有层次、有弹性的。第二,目标要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的进程和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加以调控,灵活运用,使之具有动态性。

( 3 )发展性原则

教学目标设计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般而言,统一的要求是最基本、最低层次、最下限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同时又要超越学生的现有水平,使教学目标指向于学生更高层次的水平,这样,教学目标才具有激励和指导作用。

( 4 )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必须具备操作性,即力求具体化,有针对性,有具体、明确的内涵,能达到可观察或测量的程度。教学目标只有提得明确而具体,甚至精准,才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准确地评价教学结果,也能使教师将教学的意图清楚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3 .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 1 ) ABCD 法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在 1962 年提出,一个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这种三要素模式比用传统方法表述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而具体,至今仍为教育界所接受。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为了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简称为 ABCD 法。它包含的四个要素是:教学对象 ( audience ) 、行为 ( behavior ) 、条件 ( conditions ) 和标准

( degree ) 。

○对象的表述。教学对象是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之一,教学目标表述的是教学对象的行为结果。由于各个年级、各种学生所表现的行为可能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在教学目标中注明特定的对象。如“初中生”、“全体学生”等。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化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 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2.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3.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

(完整版)初三化学教学计划_模板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_模板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一) 根据往年中考化学科考试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今年中考方向,使我校化学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根据往年中考化学科考试特点,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把握好今年中考方向,使我校化学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本地区初中化学科“考试说明”,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化学教学计划 按照校历,第6周内,本阶段必须完成化学课程所有新课的教学工作,第七周开始进行化学复习,时间不多。 三、复习策略 (一)三阶段 第一阶段(4周):回归教材,抓实基础 首先,熟悉教材,我主张教师和学生都要去熟悉教材。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化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本,利用好教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熟悉化学实验,形成正确的化学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抓实基础。“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正说明了熟悉化学课本的必要性。对每一单元,我们按照“学生读书——教师讲解——学生小结——师生归纳”四步骤进行复习,力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其次,解析教材,发掘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后,分析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单元检测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化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把握复习的深度与广度。通过精讲精练,发现学生知识缺陷,找出疑点、易错点,及时纠正并辅以针对性的反馈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完善与提高。 再次,融汇教材,设计单元“反馈性练习”与“过关测试题”。针对学生测试中出现带共性的问题,及时组织反馈练习,帮学生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提高。 第二阶段(3周):分块复习,联系实际,培养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在第二阶段,我们要对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我们力求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所突破,在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能力难度上有所提高。 第三阶段(3周):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大约在五月底。本阶段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知识缺性,训练解题技巧,规范答题行为,调整临考心态。积累考场经验,全面提升学生中考应试水平。 (二)让学生三到位 第一、知识点、考点和热点到位 我们认为,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考点、热点应理解、掌握到位,对识点、考点、热点要训练到位。 第二、能力培养到位 我们认为,培养能力到位,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及从文字中获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总结(完整版)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 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 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 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谈谈新课标下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谈谈新课标下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课标》中指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教学不折不扣是一门艺术,从教农村化学17年,我现在才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无论是教什么, 要想搞好教学,其实都有其共性。 一、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化学教学成功之母。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认识事物的感性材料,并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好在他们起初学习化学几乎是带有好奇心理。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来激发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欲望,自然从中掌握化学理论基础知识。例如在讲燃烧条件的时候,增加两个实验:①向盛有白磷的冷水中通入氧气(水温く40℃);②向盛有白磷的热水中通入氧气(水温>40℃)。从这两个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①白磷不能在冷水中燃烧②白磷在热水中燃烧起来,并产生大量的白烟。这两个实验可以进一步说明物质燃烧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这些化学实验,让学生看到了水中物质可以燃烧,并且明白燃烧是有条件的,产生了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索化学奥妙,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这样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好化学奠定了基础,是化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以“口诀”为途径 化学知识点较多,不利于记忆,要使学生一下记住很多知识,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样的问题呢?笔者认为,理解记忆“化学口诀”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化学口诀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总结,它把某个知识点归纳成简单的一两句话,简洁顺口,便于记忆。例如教学化合价时,我可以把它编成口诀:“一价钾钠银和氢;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五、七氯铁二、三;硫有二、四、六;通常是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这样的口诀学生记忆轻松、方便。还有一些化学口诀是通过它的谐音,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地壳元素的含量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把它编成“养闺女贴给哪家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习兴趣充分被调动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活力。 三、以“公式”为突破口 初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的“无机化学”,教学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掌握,甚至无从着手,而课本只介绍“最小公倍数配平”和“观察配平”这两种方法,但是有很多化学方程式用这两种方法是很

初中化学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

初中化学工作计划的指导思想篇一:初中化学工作计划 XX-XX学年第一学期初中化学 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将继续体现教学的启蒙性和基础性,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界,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社会现象,做好爱国爱党和民族团结教育,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而且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继续感受化学再生长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试题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和人文性,为社会法杖和上一级学校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教学目标的总体设想

(一)认真学习研究《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参。做好学情分析、编写好导学案,明确每一学段的知识,各单元中每一课题的知识带你在课表中的具体要求,并联系中考要求及常见题型,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适度的拓展,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体系,更好地迎接统考和中考。 (二)统观教材、确定好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部分 (1)抓好常规教学、抓好基础知识的全面教学与复习,化学基础概念原理、准确使用化学用语表单物质及化学反应,熟练化学基本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2)抓好单元知识体系构建,好好转向知识复习与突破。(3)抓好合作考试内容的组织编排,加强综合训练。3.学生现状(层次)分析 (1)学习态度。大多数学生对化学感动又新鲜感,都有一种共同的欲望 ——学好化学。且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较明确。可以顺利地学习新知识。 (2)学习情况。由于学生学习了一学期的化学课,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及时进入学习状态、具有一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善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善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自然学科,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更是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因农村经济条件、地理条件及学校实验仪器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学校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往往更倾向于追求实验结论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化学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如何改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分析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思想改革不彻底,学生的实验能力培養不受重视。在农村化学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流于形式,针对教材中很多关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内容,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思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引领学生在科学的轨道中行驶。学生既没有在实验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完成基础的动手操作。 其次,农村学生整体基础知识及能力薄弱。从学习的大环境出发考虑,农村学生具备的科学素养并不成熟,对自然科学的实验探究根本没有条件。学生在小学都是将语文和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对待,而自然科学这门学科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开设,因此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薄弱,动手能力欠缺,缺乏正确的引导。 最后,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不足,阻碍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现阶段,随着国家对农村初中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往教学中缺失的部分实验器材得到了补充,但是这种程度只是杯水车薪,多数实验还是按照传统的标准进行着,很多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内容无法开展。此外,教师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生改变,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改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1.丰富实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学新的地位观和主体观,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1]。化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观创造力,并且及时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2.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开展化学小实验和小制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可让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针对上文中提到学生的实验能力长期在农村初中化学中被忽视现象,教师应重点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这不仅是解决化学教学问题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将对学生未来化学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

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教案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中学程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常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8种性状个体间的差异,识别生物的性状; (2)通过苹果、梨辨别相对性状; (3)通过对遗传性状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设计思路】 按照“目标引导,反馈矫正”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引导→自主探究→质疑点拨→反馈矫正”等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一节课开始时,教师要向学生出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每人一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达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 补偿教学:学生在拿到学习目标之后,不宜立即布置学生自学。而是首先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

初始状态和情感初始特征。它能为新课的达标起到铺垫和迁移的作用。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和自学导引,认真而全面地通读整节教材或教师指定的部分教材,细致地进行筛选:哪些知识点能够按照要求掌握;哪些知识点似懂非懂;哪些知识点一无所知。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自学,每个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可能不同,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适时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提出质疑、明辨是非、相互补充或纠正,使自己归纳的知识更完善。 (三)质疑点拨 教师质疑:通过自读教材和相互讨论,学生对各具体知识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往往不够深入,并且常常也缺乏对具体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认识。通过教师质疑就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的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精讲点拨:学生经过自学探究、讨论交流、教师质疑后,可能有些知识点在头脑中还比较零散,很容易遗忘,同时在前三个环节的学习中,已最大限度地暴露出了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 2、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 单元重难点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 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 习作教学目标:通过一两件事写自己身边高尚的人,把事情写清楚,内容要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教学建议: 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自己不懂的词,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3、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坚持做摘录笔记和写阅读笔记,在摘录中注意词 句的积累和运用。

4、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领会写作意图,学习表达技巧,并联系生活实际陶冶美好情操。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能在朗读中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2、阅读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长江之歌》《古诗二首》和《三峡之秋》的有关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长江、黄河的地理状况、历史演变,以及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通过拓展阅读课文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了解母亲河的现状,学习写《倡议书》,激发学生树立起"保护母亲河"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体育颂》中的部分段落,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了解中国女排积极奋进、刻苦训练、团结拼搏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23个,写字30个。理解“匀称、协调、刚毅、关键、搏击、深思熟虑、荣誉、清晰、启迪、较量、机敏、聪慧、幽默、化险为夷、弱不禁风、不解之缘、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忍辱负重、默契、眼花缭乱、惊心动魄、过关斩将、梦寐以求”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体会反复、比喻等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 4、学习记史类的说明文的写法。 5、开展综合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作班歌班词、班徽说明书、运动员誓词、广播稿、解说词、挑战书等实用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农村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我认为核心就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如何进行农村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新课导入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例如: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可这样设计:课一开始,并不急于叫学生马上看课文,而是先设置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实际,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到《硬水的软化》时,就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要求学生亲身去测量自己家里所用的自来水的硬度,并且自主去运用所学知识软化硬水。这样,经过对知识的运用,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且还会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化学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总之,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新课标下,我们更要在农村初中化学科进行有效教学,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篇一:初中化学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人教社化学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生活、生存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探究活动的引导与实施,让学生明确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关注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科学情感,养成终身学习化学习惯。 二、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标高,明确重难点,注重因材施教。 2、重视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与问题,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与价值观。 3、重视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用具及可能获取的实验仪器,开展探究性实验。 4、加强化学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三、具体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 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能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 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站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笔者积极融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中。结合一些教学实践,有如下看法: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完善自己的创造性人格。这是一项非常必要、十分艰巨、又需要长期“健身”的活动。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并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的见解,宽容失误,欣赏独特的发现,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二、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用实验故事或创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的情境等,诱发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有了想亲自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 如在讲CO2的性质时,要求每位同学带一瓶自己喜欢喝的碳酸饮料,通过做实验来探究CO2性质。学生对于这种“出乎意料”的奇异的实验现象会感到新奇和兴奋。 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 在农村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定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若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就会很认真地思考该怎么做,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也会记得特牢。 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如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让学生自备汽水。学生们就很惊奇,“上化学课要带汽水?”立刻引发了浓厚的兴趣。上课时出示的课标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让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物理教学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上好一节课,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教师必须事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做什么,学习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达到什么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等。这就同作战之前要制定作战计划一样重要。 长期以来对教学起导向作用的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是笼统抽象的。它不可能对每一教学内容(知识点)提出很具体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及其特点 (一)作用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可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对教与学的双方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控制作用。 (二)特点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与原来常用的教学目的是不完全相同的,而且存在很大差异。 教学目的是指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达成某一质量规格的总的规定。它指明了学生应在物理知识、能力和物理素质方面所要达到的水平。教学目的的确定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其着眼点是教师的教。因此它是一个一般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计划的物理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所要实现的教学成果。它是制定物理教学计划、课程编制、教案设计以及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外,更主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教师教的同时,更着眼于学生这个主体。因此它更具体,深广度更明确,操作性更强。 可见,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比较起来具有:整体性——概括整个教材,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性——根据当地或班级学生的实际水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化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倡导以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来实现课改新理念的今天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以及实验经费的不足等原因造成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对化学实验的不重视。在教学中“重讲授轻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宜采用多种策略来改进实验增强学生探究实验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进策略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以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那么,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教学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效的改变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变策略谈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WTT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三化学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校初四共2个教学班,我从初三跟上来,对一半学生比较熟悉。这2个班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调整和适应,但我会严抓管理,因材施教,让同学们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注重学生解题方法、答题技巧以及答题规范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年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中不留遗憾 四、教材分析 初四的总体思路不变,年前结束新课,把初四的内容复习一遍,年后从初三开始展开全面复习。复习过程当中一般是分三个阶段,但是往往在复习过程中,随着复习的展开和深入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交叉在一起,但是从这几年来看,最后拿出几

教学目标重难点汇总

【教学目标】 1.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及中性面的概念 4.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 2.难点是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静摩擦力》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能说明生活、生产中采用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 7.5 宇宙航行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单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理解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它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2)掌握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 2.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周期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3.在做演示实验之前,可先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先猜想实验结果,由教师实验验证,使学生能更好的有目的去观察实验。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在于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2.本课难点在于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解决方案: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印象。本课难点在于力的分析上,由教师画好受力分析图,用彩粉笔标示,同时引导学生看书,这部分内容属于A类要求及了解内容,只要使大部分学生能明白基本过程即可,重在强调最后结论。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相关量变化的关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教学重点】 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日期: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初中的化学教学是主要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初中化学教学的的成果的好坏主要是由化学实验教学所决定的。本文就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探讨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所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对策研究 从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中来看,化学实验教学占取了半壁江山,足以看出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对化学教学内容的记忆力。化学实验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剂。所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钻研精神,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学习习惯。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都应该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加强化学实验的教育。但是现如今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尚且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教学的外在条件的制约 (1)化学课程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课程,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对化学课程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现如今的班级化的教学模式决定了一个教室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通常每个班级的人数较多,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实验的内容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相对来说有些难度,所以需要教师手把手的进行教导,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初三化学计划宋以华 作为初三化学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教学。初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还是很不了解,所以我需要在教学上充分的对学生重点照顾,让学生建立起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这才是我要教学的关键,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这样学生就可以热爱化学,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的化学知识,能够做的更好。 指导思想 教学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过程,教学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我们要以“三个面向”为政治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争取将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的学生状况 本期我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中,2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但相对来说,3班却是全校里较差的一个班,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的是因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不足,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

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我们只能因材施教,对寄宿班和普通班做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又能轻松适应较园生活,做到真以人为本。 教材分析 初三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六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探究水世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上完整版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只有一个班,为168班,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初三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在理论和舒述中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发展顺序及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顺序拟定的。同时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三、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