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1)

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1)
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1)

第!"卷第#期应用力学学报$%&’!"(%’#

+,-’)**!

)**!年!)月!"#$%&%’()*$+,(-+..,#%/0%!"+$#!&

!!!!!!!!!!!!!!!!!!!!!!!!!!!!!!!!!!!!!!!!!!!!!!!!!!!!!!

!文章编号:!***.#/0/()**!)*#.**01.*2

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安群力危银涛杨挺青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0**1#)

摘要

借助非线性流变模型建立大变形情况非线性粘弹材料的本构关系,考虑到大多数橡胶类材料具有的几乎不可压缩性,以及体积响应和剪切响应的流变性能不同,将

变形梯度乘法分解为等容部分和体积变形部分,给出了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

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并模拟了粘滞效应。对于极快或极慢的过程,该模型退化为橡胶

弹性理论;在小变形情况下退化为经典的广义3456,&&粘弹性材料。模型与热力学

第二定律相容,适合于大规模数值分析。

关键词:橡胶;粘弹性;有限变形;本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70#2;8900文献标识码::

!引言

在橡胶结构的设计与分析中因橡胶类材料力学性能的复杂性使得数值方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数值方法时缺乏适于大规模计算用的本构关系,本构模型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构造粘弹材料的本构模型,一种方法是从连续介质力学本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经过简化而得到[!*;!)]。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内变量理论,借助于连续介质热力学和流变模型来确定材料的本构模型[#;/,!0;!<]。在通常的内变量理论中,自由能的构造、内变量的选取及演化方程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利用非线性流变模型,认为总应力等于弹性应力与非弹性应力的和,通过平衡应变能函数表述其演化方程,绕过了通常内变量理论的困难,在参考位形内建立了以=>%&4.?>@-AA%BB 应力和C@,,D应变表示的大变形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给出了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物理意义简明。在一定条件下模型可以退化为相应的弹性或线粘弹性模型,讨论了材料的粘滞现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0*)来稿日期:)***.*#.*0修回日期:)***.!!.!1

万方数据

第一作者简介:安群力,男,!/<"年生,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研究方向:粘弹塑性理论及其应用E

!

非线性粘弹模型

!"#

模型的普通形式

在线性粘弹性理论中,对一维广义"#$%&’’体,设总应变为!!,平衡应变能为"()

*+!#(!!!,

第$个"#$%&’’单元的松驰时间为"$

(文中用上标$表示与第$个"#$%&’’单元相关的量),初始应变能为"$,其应力%$!满足

&%$

!,%$!+"$)-[-"$(!!)+-!!]

+-’,($)*,!,…,(),(*)

对非线性情况,./0123&42&4利用应变能函数建立了一种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

[*5]

。因此可以认为(*)式在形式上仍然成立,而"$为右.#67/89:0&&4变形张量的函数,令"$)#$+#("()#$"(。非平衡应力)$!的演化方程为[;]

&)$!,)$!+"$)-[-"$(!!)+-!!]+-’,($)*,!,…,(),)$

!

)!!*("+

(*

(=)))(!)

总应力由平衡应力和各内部应力的加和得到,即

,)!!*"(

(*

(=)),"(

$)*

)$

)!!*"(

(*

(=)),"(

$)*

#-.[>’?"$]#$

(

[!!*"((*(=))],

#

=

#-.[>(’>!)+"$]#$

(--![!!*"((*(!))]-{}

!(@)

其中松驰函数写为

/

(’))*,"(

$)*

{#-.[>’+"$]#$

(}(;)

并采用A31&’3B &2卷积缩写形式,将(@)式改写成,(’))!/(’)!*"(

(*(=)),/(’)$[!!*"((*(’))](C )

此即本构关系的一般表达,它符合本构公理。平衡应变能函数的不同选择可以得到不同

的粘弹性应力公式。!"!

适合于橡胶类材料的模型

橡胶材料在体积变形和剪切变形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一般表现出几乎不可压缩性,但却能表现出很大的剪切变形,而一般认为橡胶的体积变形是非耗散的。所以应对体积变形和剪切变形单独加以考虑。为此,本文采用乘法分解将变形梯度分解成等容部分与体积部分,相

应地将应变能加法地分解成畸变能和体积能

[!]

"!)0!(1$

*,1$!)

,".!(D )

其中1$*)$12%*12)2>!@1*,1$!)*!($12

$+3%*12%*+3>$12$+3%*1+%*23))2>;@1!,%*12)2>!@*12,1*1!为*的第一、第二不变量。由上节的理论,考虑到解耦的体积及剪切变形,设其相应的非平衡

体积应力和剪切应力分别为:{%4!,4)*,!,…5}和{)$!,$)*,!,…(},则总的E1F’#9G107//FHH 应力为

!

(’))2’!20(

(2’),"(

$)*

%$

’]">*’,2

>!

@

6#7[!!%*&"(

(%*’)

,"(

$)*

%#$

[]’(5)

类似(!)

,等容非平衡应力)$的演化方程为I

@应用力学学报第*I 卷

万方数据

!!!"!""!!!!!"#""!$%%#[&$%&(%%""#’$(#"))],!!!"’"#(#!!!

((!#",&,…,()())其中"!!和""!

$定义了与材料等容响应相应的(个松驰过程的特征时间和存储应变能系数。

同样对体积非平衡应力#)有

$#!"!"!

!#!"#"!$!%%#[%%*+(*)],#!"’"#(##!((!#",&,…,,)(*)其中!!和"!$定义了与材料体积响应相应的,个松驰过程的特征时间和存储应变能系数。定义如下的相应于等容响应和体积响应的正则化松驰函数

$-(#)#"!%(

!#"

{%./[+#,"!!]""!

$}("()-

(#)#"!%,

!#"

{%./[+#,!!]"!

$}

("")

得到解耦的-./0123.4566/77应力表达式为:

%(#)#*#"+"[&*+$(*(())-(#)!-(#)’&*+$

(*(

#))]!*2&

8

$%&[&&0#’$("(())$-(#)!$-(#)’

(&&0#’$("(#)))]("&)

至此得到了粘弹性材料的体积变形和等容相应的本构关系,可以看出在极快和极慢情况

下("&)式退化到橡胶弹性理论。

8连续介质热力学方面的一点说明

将自由能分解成平衡部分和非平衡部分。非平衡部分为存储在91:;<00链中弹簧的能量

’#’(",$)#’$

(")!%(",$)

("8)其中!&和$为非平衡应力和相应的对偶变量,

且有!&##+&$

%("#,$&)("=)

>01?@.?@2A?6

’(

1(’#’((2#+"21+2’)+3!11,!((("C )在等温情况下为’((2#+2’)((("D )进一步可以将上式写为(%+&)’)")E "&$"+)%)$

E 2$

&((("F )得到%#&)0’(",$&

("))和耗散不等式

$.GH #

%[+)$&%(",$&)]E 2$&#%

!4E 2$&((("*)

2$&代表内部应变率,关于!4和$&的关系以及%("#,$&)

的构造本文不讨论,可参阅文[=,F ,)]。由("))

和("*)式得到%#&&0)$

("(#))!%(!#"

)%("#,$))"#%$!%(

!#"

!!

#

(&()

!!

#+)$&%(",$

)#&)0%(",$)可以看出上式与("&)式一致。

*

8第=期安群力,等: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万方数据

!

数值算例

本节运用上述模型模拟材料的粘滞响应。!"取为#$%&’型应变能函数

[(,))]

:!

"

*

!"

#*)

$#!#["#)+"#,+"#

(-(](,))其中$#和!#为材料参数,"%为主伸长率。算例所用的材料参数列于表),耗散参数列于表,。另外认为材料的体积响应为纯弹性的,即无耗散,剪切变形是粘弹性耗散的。

表)

#$%&’材料参数

&$#.)/-)012

!#))3)),3(4,/3///4563/((

/36(

)3,5

表,

本构模型中的耗散参数

’#($(

"

)/34/3(,/3,4/3)(

/3),4

/3)

由(),)式,得不可压缩情况下单轴压轴向7289:;应力为

%))

())*",

"

)

/

*()-+)%%+{"-,[$)"!)+$,"!,+$("!

(]}%+-"

-)

"

)

/

*()-+)%%+{"[$)"-!),+$,"-!,,+$(

"-!(

,

]}%+(,,)

其中"为轴向的拉伸比,为模拟交变载荷下材料的滞后性能,令

"*"/+!&<=’’)

(,()在给定的材料参数情况下,变化预拉伸值"/和应变幅!&,对材料在各种变形情况下的粘弹滞后行为进行了模拟。图)>图!给出了工程应力和拉伸比表示的#$%&’材料的大变形滞

后行为。可以看出在大变形非线性情况下滞后圈已不再是椭圆形,滞后圈的中心线代表材料的弹性行为,

这与该模型在弹性情况下退化到橡胶弹性理论相适应。

图)平均伸长比为)?/时的应力循环,动态振幅/?

(图,平均伸长比为)?!时的应力循环,动态振幅/?(

4结语

本文结合非线性流变模型,给出了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大变形粘弹性本构模型。总应力

/

!应用力学学报第)5卷

万方数据

图!平均伸长比为"#$时的应力循环,动态振幅%#

!图&不同平均伸长比(从"#%至"#$)下应力循环,动态振幅%#!

可以分解成平衡部分和非平衡部分。非平衡应力的演化由一组储能函数和偏微分方程确定。该模型可以认为是流变模型从一维线性至三维非线性的推广。因而可以退化到经典的线性粘弹性理论和橡胶弹性理论。模型具有简洁和物理意义明确的优点,分析和数值算例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考文献

"’()*)+,-./(危银涛),-).+01(+,23)(田振辉).+4536)+78(+(杜星文)9:)+);((<(=(+;=/4(/<<)+7(4)A.;)/+.+4:>.A;3>(.+.>.4).<;)>(?C -)>(?A)(+A(.+4;(A1+/

(&)E 危银涛,杨挺青,杜星文#橡胶类材料大变形本构关系及其有限元方法#固体力学学报#"DDD ,E%(&):EFE G ED%!*(/1H2C H+;1(/74(+?;>.)+,(+(>7B :3+A;)/+C I3JJ(>A1(=)?;>B .+4;(A1+/

&L)=/M NC H+.:3<((,4)=(+?)/+.<:)+);(,?;>.)+O)?/(<.?;)A 4.=.7(=/4(<:P/>=3<.;)/+.+4A/=@3;.;)/+.<.?@(A;?C N/=@3;(>=(;1/4?)+.@@<)(4=(A1.+)A?.+4(+7)+((>)+7C "DF$,Q%:"K!G "$!

K I((?(L ,R/O)+4S ((L9C -1(/>B /::)+);(O)?A/(<.?;)A);B .+4+3=(>)A.<.?@(A;?C T+;(>+.;)/+.+.3A;3>(?C "DDF ,!K

(EQ,E$):!&KK G !&FE Q U)/+9C H+;1(<.>7(4(:/>=.;)/+J(1.O)/3>/:>()+:/>A(4>3JJ(>.;4)::(>(+;;(=@(>.;3>(?C MC V(A1C W1B ?C L/<)4?C "DD$,&K (""):"F%K G "F!&

$2/7(?;>.)+O)?A/(<.?;)A);B :N/+;)+3=:/>=3<.;)/+.+4:)+);((<(=(+;.@@<)A.;)/+;/(<.?;/=(>)A ?;>3A;3>(?C T+,;(>+.;)/+.+.<:/>+3=(>)A.<=(;1/4?)+(+7)+((>)+7,"DDQ ,!D :!D%!G !DEQ

F 2/A/+;)+3/3?=(4)..;:)+);(;1(>=/=(A1.+)A.3A;3>(?,"DDQ ,!!

(E%,EE ):!%"D G !%!&D

R/O)+4S ((L ,L)=/MNC V3<<)+?’Y::(A;.+4;1(?;>.)+.=@<);34(4(@(+4(+A(/:;1(?;/>.7(=/43<3?C T+;M ?/<)4??;>3A;3>(?,"DDE ,ED

("&Z"K ):"$!$G "$K""%N1>)?;(+?(+IV C 9+/+<)+(.>;1(/>B /:O)?A/(<.?;)A);B :/>.@@<)A.;)/+;/(<.?;/=(>?C M 9@@

"E [(>+?;()+[,\(.>?<(B Y9C 0.@.?UMC 9?;34B /:?;>(??>(<.].;)/+8);1:)+);(?;>.)+C ->.+?.A;)/+?/:;1(?/A^;B /:>1(/

"DQ!,$:

!D"G &"%"!杨挺青#粘弹性力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DD%

"&邓伟,杨挺青#基于内变量理论的一种广义粘弹性本构方程#固体力学学报#"DD$,"F ("):""G "Q "K 杨挺青#粘弹塑性本构理论及其应用#力学进展#"DDE ,EE

("):"%G "D "Q 范镜泓#内蕴时间塑性理论及其新进展(续)#力学进展#"DFK ,"K (&):&&!G &K$"$N1>)?;(+?(+IV C -1(/>B /:O)?A/(<.?;)A);B C _(8*/>^:9A.4(=)A @>(??C "DFE

"

&第&期安群力,等: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万方数据

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研究

沥青混合料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研究 作者:梁俊龙, 高江平, LIANG Jun-long, GAO Jiang-ping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陕西,710064 刊名: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2,37(4) 参考文献(15条) 1.詹小丽;张肖宁;王端宜改性沥青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研究及运用 2009(04) 2.刘亚敏;韩森;徐鸥明疲劳试验中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劲度模量[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3.郑健龙Burgers粘弹性模型在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分析中的运用 1995(03) 4.詹小丽基于DMA方法对沥青粘弹性性能的研究 2007 5.李德超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实验研究 2008(01) 6.郑健龙;田小革;应荣华沥青混合料热粘弹性本构模型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7.郑健龙;吕松涛;田小革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参数及其应用[期刊论文]-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04) 8.KEMPFLE S;SCH FER I;BEYER H Fractional calculus viafunctional calculu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02(01) 9.MAINARDI F;RABERTO M;GORENFLO R Fractional calculus and continuous-time finance:the waiting-time distribution 2002(3-4) 10.刘林超;张卫服从分数代数Maxwell本构模型的粘弹性阻尼材料性能分析[期刊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4(06) 11.张卫民;张淳源;张平考虑老化的混凝土粘弹性分数导数模型[期刊论文]-应用力学学报 2004(01) 12.张淳源;张为民非线性粘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3(04) 13.孙海忠;张卫分数算子描述的粘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06) 14.张为民一种采用分数阶导数的新流变模型理论[期刊论文]-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1(01) 15.陈艳;陈宏善;康永刚分数Maxwell模型运用于PTFE松弛模量的研究 2006(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014175941.html,/Periodical_gxdxxb201204016.aspx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 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 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2.多相特性。3.双强度特性。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以能量(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物体内,当卸载时,弹性应变能将全部释放出来,物体的变形得以完全恢复;(2)无论材料是处于单向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在线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成线性比例关系;(3)对材料加载或卸载,其应力应变曲线路径相同。因此,应力与应变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l)塑性变形不可恢复,所以外力功不可逆。塑性变形的产生过程,必定要消耗能量(称耗散能或形变功);(2)在塑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又因为加载与卸载的规律不同,应力与应变也不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即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不能唯一地确定,而应当考虑到加载的路径(即加载历史);(3)当受力固体产生塑性变形时,将同时存在有产生弹性变形的弹性区域和产生塑性变形的塑性区域。并且随着载荷的变化,两区域的分界面也会产生变化。 第二章弹塑性力学中常用的简化力学模型 对于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采用不同的变形体模型。在确定力学模型时,要特别注意使所选取的力学模型必须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结果反映结构或构件中的真实应力及应

非线性粘弹流体的本构方程

第三章非线性粘弹流体的本构方程 1.本构方程概念 本构方程(constitutive equation),又称状态方程——描述一大类材料所遵循的与材料结构属性相关的力学响应规律的方程。 不同材料以不同本构方程表现其最基本的物性,对高分子材料流变学来讲,寻求能够正确描述高分子液体非线性粘弹响应规律的本构方程无疑为其最重要的中心任务,这也是建立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理论的基础。 两种。 唯象性方法,一般不追求材料的微观结构,而是强调实验事实,现象性地推广流体力学、弹性力学、高分子物理学中关于线性粘弹性本构方程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描写非线性粘弹流体应力、应变、应变率间的关系。以本构方程中的参数,如粘度、模量、松弛时间等,表征材料的特性。 分子论方法,重在建立能够描述高分子材料大分子链流动的正确模型,研究微观结构对材料流动性的影响。采用热力学和统计力学方法,将宏观流变性质与分子结构参数(如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链段结构参数等)联系起来。为此首先提出能够描述大分子链运动的正确模型是问题关键。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 象性方法和分子论方法虽然出发点不同,逻辑推理的思路不尽相同,而最终的结论却十分接近,表明这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研究基础。

目前关于高分子材料,特别浓厚体系本构方程的研究仍十分活跃。 同时,大量的实验积累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它们是检验本构方程优劣的最重要标志。 从形式上分, 速率型本构方程,方程中包含应力张量或形变速率张量的时间微商,或同时包含这两个微商。 积分型本构方程,利用迭加原理,把应力表示成应变历史上的积分,或者用一系列松弛时间连续分布的模型的迭加来描述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积分又分为单重积分或多重积分。 判断一个本构方程的优劣主要考察: 1)方程的立论是否科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简单明了。 2)一个好的理论,不仅能正确描写已知的实验事实,还应能预言至今未知,但可能发生的事实。 3)有承前启后的功能。例如我们提出一个描写非线性粘弹流体的本构方程,当条件简化时,它应能还原为描写线性粘弹流体的本构关系。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即实验事实(实验数据)是判断一个本构方程优劣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章重点介绍用唯象论方法对一般非线性粘弹流体建立的本构方程。分子论方法在第四章介绍。 2.速率型本构方程 2.1经典的线性粘弹性模型——Maxwell模型 已知高分子本体的线性粘弹行为可以用一些力学模型,如Maxwell模

ABAQUS_材料本构模型与编程

材料本构模型及编程-ABAQUS-UMAT 材料本构模型及编程实现:简介 1、什么时候用用户定义材料(User-defined material, UMAT)? 很简单,当ABAQUS没有提供我们需要的材料模型时。所以,在决定自己定义一种新的材料模型之前,最好对ABAQUS已经提供的模型心中有数,并且尽量使用现有的模型,因为这些模型已经经过详细的验证,并被广泛接受。 2、好学吗?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先看一下ABAQUS手册(ABAQUS Analysis User's Manual)里的一段话: Warning: The use of this option generally requires considerable expertise. The user is cautioned that the imple mentation of any realistic constitutive model requires extensiv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Initial testing on a s ingle element model with prescribed traction loading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力学专业,或者力学基础知识不很丰富者就只能望洋兴叹,因为我们的任务不是开发一套完整的有限元软件,而只是提供一个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本构方程(Constitutive equation)而已。当然,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知识还是要具备的,比如 应力(stress),应变(strain)及其分量;volumetric part和deviatoric part;模量(modulus)、泊松比(Poisson’s ratio)、拉美常数(Lame constant);矩阵的加减乘除甚至求逆;还有一些高等数学知识如积分、微分等。 3、UMAT的基本任务? 我们知道,有限元计算(增量方法)的基本问题是: 已知第n步的结果(应力,应变等),;然后给出一个应变增量, 计算新的应力。UMAT要完成这一计算,并要计算Jacobian矩阵DDSDDE(I,J) =。是应力增量矩阵(张量或许更合适),是应变增量矩阵。DDSDDE(I,J) 定义了第J个应变分量的微小变化对第I 个应力分量带来的变化。该矩阵只影响收敛速度,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当然,不收敛自然得不到结果)。 4、怎样建立自己的材料模型? 本构方程就是描述材料应力应变(增量)关系的数学公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合理归纳。比如对弹性材料,实验发现应力和应变同步线性增长,所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描述。为了解释弹塑性材料的实验现象,又提出了一些弹塑性模型,并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 对各向同性材料(Isotropic material),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先研究材料单向应力-应变规律(如单向拉伸、压缩试验),并用一数学公式加以描述,然后把讲该规律推广到各应力分量。这叫做“泛化“(generalization)。 5、一个完整的例子及解释 下面这个UMAT取自ABAQUS手册,是一个用于大变形下的弹塑性材料模型。希望我的注释能帮助初学者理解。需要了解J2理论。SUBROUTINE UMAT(STRESS,STATEV,DDSDDE,SSE,SPD,SCD,RPL,DDSDDT, 1 DRPLDE,DRPLDT,STRAN,DSTRAN,TIME,DTIME,TEMP,DTEMP,PREDEF,DPRED, 2 CMNAME,NDI,NSHR,NTENS,NSTATV,PROPS,NPROPS,COORDS,DROT, 3 PNEWDT,CELENT,DFGRD0,DFGRD1,NOEL,NPT,LAYER,KSPT,KSTEP,KINC) STRESS--应力矩阵,在增量步的开始,保存并作为已知量传入UMAT ;在增量步的结束应该保存更新的应力; STRAN--当前应变,已知。 DSTRAN—应变增量,已知。 STATEV--状态变量矩阵,用来保存用户自己定义的一些变量,如累计塑性应变,粘弹性应变等等。增量步开始时作为已知量传入,增量步结束应该更新; DDSDDE=。需要更新 DTIME—时间增量dt。已知。 NDI—正应力、应变个数,对三维问题、轴对称问题自然是3(11,22,33),平面问题是2(11,22);已知。 NSHR —剪应力、应变个数,三维问题时3(12,13,23),轴对称问题是1(12);已知。

非线性本构关系

第二章材料本构关系 §2.1本构关系的概念 本构关系:应力与应变关系或内力与变形关系 结构的力学分析,必须满足三类基本方程: (1)力学平衡方程:结构的整体或局部、静力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分析、精确分析或近似分析都必须满足; (2)变形协调方程:根据结构的变形特点、边界条件和计算精度等,可精确地或近似地满足; (3)本构关系:是连接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的纽带,具体表达形式有: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轴力-变形(伸长、缩短)关系,扭矩-转角关系,等等。 所有结构(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形式和体系)的力学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原则上相同、数学形式相近,但本构关系差别很大。有弹性、弹塑性、与时间相关的粘弹性、粘塑性,与温度相关的热弹性、热塑性,考虑材料损伤的本构关系,考虑环境对材料耐久性影响的本构关系,等等。正确、合理的本构关系是可靠的分析结果的必要条件。 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复杂性在于: 钢筋混凝土---复杂的本构关系: 有限元法---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工具: 非线性全过程分析---解决目前结构分析与结构设计理论矛盾的途径: §2.2 一般材料本构关系分类

1. 线弹性 (a) 线性本构关系; (b) 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 图2-1 线弹性与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比较 在加载、卸载中,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εσD = (图2-1a ) 适用于混凝土开裂前的应力-应变关系。 2. 非线性弹性 在加载、卸载中,应力与应变呈非线性弹性关系。即应力与应变有一一对应关系,卸载沿加载路径返回,没有残余变形(图2-1b )。 }{)]([}{εεσD = 或 }{)]([}{εσσD = 适用于单调加载情况结构力学性能的模拟分析。 3. 弹塑性 图2 – 2 弹塑性本构关系(a)典型弹塑性;(b)理想弹塑性;(c)线性强化;(d)刚塑性

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1)

第!"卷第#期应用力学学报$%&’!"(%’# +,-’)**! )**!年!)月!"#$%&%’()*$+,(-+..,#%/0%!"+$#!& !!!!!!!!!!!!!!!!!!!!!!!!!!!!!!!!!!!!!!!!!!!!!!!!!!!!!! !文章编号:!***.#/0/()**!)*#.**01.*2 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安群力危银涛杨挺青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0**1#) 摘要 借助非线性流变模型建立大变形情况非线性粘弹材料的本构关系,考虑到大多数橡胶类材料具有的几乎不可压缩性,以及体积响应和剪切响应的流变性能不同,将 变形梯度乘法分解为等容部分和体积变形部分,给出了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 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并模拟了粘滞效应。对于极快或极慢的过程,该模型退化为橡胶 弹性理论;在小变形情况下退化为经典的广义3456,&&粘弹性材料。模型与热力学 第二定律相容,适合于大规模数值分析。 关键词:橡胶;粘弹性;有限变形;本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70#2;8900文献标识码:: !引言 在橡胶结构的设计与分析中因橡胶类材料力学性能的复杂性使得数值方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应用数值方法时缺乏适于大规模计算用的本构关系,本构模型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构造粘弹材料的本构模型,一种方法是从连续介质力学本构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经过简化而得到[!*;!)]。另外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内变量理论,借助于连续介质热力学和流变模型来确定材料的本构模型[#;/,!0;!<]。在通常的内变量理论中,自由能的构造、内变量的选取及演化方程的确定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利用非线性流变模型,认为总应力等于弹性应力与非弹性应力的和,通过平衡应变能函数表述其演化方程,绕过了通常内变量理论的困难,在参考位形内建立了以=>%&4.?>@-AA%BB 应力和C@,,D应变表示的大变形非线性粘弹性本构关系,给出了一种适合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物理意义简明。在一定条件下模型可以退化为相应的弹性或线粘弹性模型,讨论了材料的粘滞现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0*)来稿日期:)***.*#.*0修回日期:)***.!!.!1 万方数据 第一作者简介:安群力,男,!/<"年生,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研究方向:粘弹塑性理论及其应用E

ABAQUS-材料本构模型及编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材料本构模型及编程-ABAQUS-UMAT 材料本构模型及编程实现:简介 1、什么时候用用户定义材料(User-defined material, UMAT)? 很简单,当ABAQUS没有提供我们需要的材料模型时。所以,在决定自己定义一种新的材料模型之前,最好对ABAQUS已经提供的模型心中有数,并且尽量使用现有的模型,因为这些模型已经经过详细的验证,并被广泛接受。 2、好学吗?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先看一下ABAQUS手册(ABAQUS Analysis User's Manual)里的一段话: Warning: The use of this option generally requires considerable experti se. The user is caution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y realistic consti tutive model requires extensiv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Initial testing on a single element model with prescribed traction loading is strongly r ecommended. 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力学专业,或者力学基础知识不很丰富者就只能望洋兴叹,因为我们的任务不是开发一套完整的有限元软件,而只是提供一个描述材料力学性能的本构方程 (Constitutive equation)而已。当然,最基本的一些概念和知识 还是要具备的,比如 应力(stress),应变(strain)及其分量; volumetric part和deviatoric part;模量(modulus)、泊松比(Poisson’s ratio)、拉美常数(Lame constant);矩阵的加减乘除甚至求逆;还有一些高等数学知识如积分、微分等。 3、UMAT的基本任务? 我们知道,有限元计算(增量方法)的基本问题是: 已知第n步的结果(应力,应变等),;然后给出一个应变增量, 计算新的应力。 UMAT要完成这一计算,并要计算Jacobian 矩阵DDSDDE(I,J) =。是应力增量矩阵(张量或许更合适),是应变增量矩阵。DDSDDE(I,J) 定义了第J个应变分量的微小变化

高温合金材料本构模型

高等固体力学大作业 学号:SY1413102 姓名:刘冰河 学院: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温合金材料本构模型 一.概述 以上温度,高温合金于20世纪40年代问世,它指以铁、钴、镍为基体,能在600C 一定应力条件下适应不同环境长时间或短时间使用的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良好的抗氧化、抗热腐蚀性能,良好的热疲劳性能,断裂韧性,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其主要分为铁基高温合金、钴基高温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1, 2]。 本构关系广义上是指自然界作用与由该作用产生的效应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确定物体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的响应,除必须知道反映质量守恒、动量平衡、动量矩平衡、能量守恒等自然界普遍规律的基本方程外,还须知道描述构成物体的物质属性所特有的本构方程,才能在数学上得到封闭的方程组,并在一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把问题解决。因此,无论就物理或数学而言,刻画物质性质的本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应用较多的本构模型主要包括弹塑性力学中的经典本构模型,如理想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幂强化力学模型和刚塑性力学模型。 然而塑性变形中应力-应变之间关系是非线性的,应变不仅与应力状态有关,而且和变形历史有关,因而研究者还提出增量理论和全量理论进行描述主要形成。研究者在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中不断提出新的本构模型,主要形成了两类本构模型:经验型本构模型,如Johnson -Cook 模型、Rusinek-Klepaczko 模型等;物理型的本构模型,如Hoge-Mukherjee模型、Zerilli-Armstrong 模型、MTS 模型等[3-5]。 二.几种本构模型介绍 经典本构模型主要有理想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模型,幂强化力学模型,以及刚塑性模型,如图一所示。 对于理想弹塑性模型来说, 在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弹性变形,第二阶段为塑性变形。在塑性变形时,要考虑变形之前的弹性变形,而不考虑硬化的材料,也就是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力不需要增加就可以产生塑性变形。材料屈服后不考虑其加工硬化对材料的影响的模型。 对于刚塑性模型来说,是在大变形条件下为了使分析问题简化而对变形体提出的一种假设。这种材料在屈服前处于刚体状态,一旦达到屈服,即进入塑性流动状态,流动应力不随应变量而变化。线性强化模型将材料的塑性段线性的考虑进去,而幂强化模型则是对线性强化模型的一个改进。

粘弹性模型

土体动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 土体实际动本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它在不同的荷载条件、土性条件及排水条件下表现出极不相同的动本构特性. 要建立一个能适用于各种不同条件的动本构模型的普遍形式是不切实际的,其切实的方法是对于不同的工程问题,应该根据土体的不同要求和具体条件,有选择地舍弃部分次要因素,保留所有主要因素,建立一个能反映实际情况的动本构模型. 目前,具体建立的动本构模型已达数十个,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粘弹性模型和弹塑性模型.曲线模型,均属于等效线性模型[2 ] 。Masing 类模型以曲线Hardin Drnevich 或Ram2berg Osgood 曲线等为骨干,改用瞬时剪切模量代替前面的平均剪切模量。为使这类动本构模型更接近实测的动应力应变曲线,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使其能够描述不规则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动本构关系[3 ] 。Iwan 用一系列具有不同屈服水平的理想弹塑性元件来描述土的动本构关系,它分串联型和并联型2 种构成方式。串联型和并联型的伊万模型所描述的动应力应变特性基本上一致,只是前者以应变为自变量,后者以应力为自变量[4 ] 。郑大同在伊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物理模型,该模型的骨架曲线可为加工硬化状,也可为加工软化状,骨架曲线与滞回曲线的2 个分支既可相同,也可不同[5 ] 。一般的粘弹性模型不能计算永久变形(残余变 形) ,在主要为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比较合适。但实际上,土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还会因土粒相互滑移,形成新的排列而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为此,Mar2tin 等人根据等应变反复单剪试验结果,提出了循环荷载作用下永久体积应变的增量公式[6 ] 。后来,日本学者八木、大冈和石桥等分别由等应力动单剪试验及扭剪试验各自提出了计算永久体积应变增量的经验公式。国内的姜朴、徐亦敏、娄炎根据动三轴试验应变与破坏振次的关系式。沈珠江[7 ] 对等价粘 弹性模型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认为一个完整的粘弹性模型应该包含4 个经验公式: (1) 平均剪切模量; (2) 阻尼比; (3) 永久体积应变增量和永久剪切应变增量; (4) 当饱和土体处于完全不排水或部分排水条件下,还需给出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模型。粘弹性理论是目前应用中的主流,但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不能考虑应变软化,不能考虑应力路径的影响,不能考虑土的各向异性以及大应变时误差大等,但它是试验结果的归纳,形式上直观简单,经过处理改进后,结合有限元程序,就可以计算出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构造物的孔隙水压力和永久变形的 平均发展过程。 211 粘弹性理论 人们早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但实际工程中常用线性理论对这种非线性关系进行简化。自Seed 提出用等价线性方法近似考虑土的非线性以来,粘弹性理论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土体的动力反应分析中,常用的粘弹性理论有等效线性模型和曼辛型非线性模型2 大类。前者把土体视为粘弹性材料,不寻求滞回曲线(即描述卸载与再加载时应力应变规律的曲线) 的具体数学表达式,而是给出等效弹性模量和等效阻尼比随剪应变幅值和有效应力状态变化的表达式,即以G 和λ作为它的动力特性指标引入实际计算;后者则根据不同的加载条件、卸载和再加载条件直接给出动应力应变的表达式。在给出初始加载条件下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式(骨干曲线方程) 后,再利用曼辛二倍法得出卸荷和再加荷条件下的动应力应变关系,以构成滞回曲线方程[1 ] 。Hardin Drnevich 模型、Ramberg Osgood 模型、双线性模型及一些组合 基于阻尼的地震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土非线性模型 尚守平刘方成王海东 ( 湖南大学, 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阻尼比的黏土动应力应变模型, 通过在滞回曲线中显示地引入代表阻尼比大小的形状系数,使得理论滞回曲线真实地反应土体的滞回阻尼性能。首先推导在等幅对称

超弹材料本构模型实验研究

超弹材料本构模型实验方法的研究 黄友剑1, Kurt Miller2 (1 株洲时代新材,2 Axel Products) 摘要:有限元分析(FEA)所使用的材料本构模型并不能完全真实描述材料在任意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定义与实际应用相适的材料行为,需要建立合适的实验方法,以便选择合理的材料模型。因此,在设计实验时,与材料实际使用工况有关的信息,如应变率,,最大应变、应力松弛,循环加载和环境温度等因素都应在实验方案中加以考虑和体现,以便能准确地定义基于工程应用所需的材料本构模型。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本构模型;应力-应变关系 有限元分析(FEA)材料本构模型并不能完全真实描述材料在各种应力工况下的力学属性,绝大部分FEA本构模型仅能模拟材料在特定工况下特定的应力-应变关系。为此,本文将详细介绍为创建材料本构模型所需的各种力学实验,以及塑料、超弹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典型力学行为对FEA材料本构模型的影响。同时,通过理解材料的这些典型行为,我们就能设计出合适的材料实验,从而为某一特定的模拟工况提供合适的应力-应变关系。 1材料本构模型所需的各种力学实验 1.1常规力学实验 为准确模拟材料的真实行为,需要利用合理的实验数据来拟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当材料承受应力时,每一种本构模型仅能描述材料的某一特定行为[1],因此,为创建材料模型函数,实验时,应将材料试样加载到已知(给定)的应变状态,并将实验提供的应力-应变数据在材料模型中进行拟合。 Fig 1 Elastic – plastic curve Fig 2 Super stress-strain curve 对“硬”塑料来说,单向拉伸实验数据就已足够[2],工程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如图1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使用需要可进行合理简化,线性强化模型和多线

丁基橡胶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描述

第24卷 第3期应用力学学报Vo l.24 No.3 2007年9月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MEC HANIC S S.2007 文章编号:1000-4939(2007)03-0386-05 丁基橡胶粘弹性材料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描述* 高 庆 林 松 杨显杰 (西南交通大学 610031 成都) 摘要:对丁基橡胶ZN-17粘弹性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实验,揭示了该材料的非线性蠕变特性。基于蠕变实验结果,对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描述该材料蠕变行为的预言能力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新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该材料的非线性蠕变特性。 关键词:ZN-17;粘弹性;蠕变;非线性变形行为;本构描述 中图分类号:O32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随着阻尼材料日益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工程实际,粘弹性材料作为阻尼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类新型材料,其时相关的力学行为(如蠕变、松弛、回复等)的实验研究也日益迫切[1-5]。蠕变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恒定外力作用下,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是粘弹性材料静态粘弹性的基本表现[2-4]。目前在结构分析中常采用标准线性固体模型、Burgers模型以及广义M ax-w ell模型等线性机械模型描述该类材料的蠕变行为,但随着粘弹性材料应用范围的扩大和环境要求的提高,非线性行为的本构关系研究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4-7]。许多学者[8-14]对各类粘弹性材料进行了蠕变实验研究,揭示其非线性行为,并建立了非线性本构模型。本文对丁基橡胶ZN-17粘弹性材料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实验研究,表明该材料的变形行为具有非线性粘弹性特征。针对蠕变实验的结果,首先对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对该材料的蠕变行为的预言能力进行了评估。为了改进模型预言能力,本文提出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该材料的蠕变变形特性。 2 蠕变实验及结果分析 2.1蠕变实验条件 蠕变实验采用ZN-17粘弹性阻尼材料,使用直径Υ=10mm,高h=15m m的圆柱形试样。实验仪器为M ET RAVIB VA4000粘弹谱仪(温度范围为-150℃~450℃),激励模式为压缩模式。实验控制和数据采集都由计算机来实现。蠕变实验工况见表1。 表1蠕变实验工况 温度T应力σ0(各应力下保持时间为500s) 25℃0.022M P a、0.039M Pa、0.05M Pa、0.056M Pa 60℃0.011M P a、0.018M Pa、0.026M Pa、0.033M P a 100℃0.018M P a、0.025M Pa、0.032M Pa 2.2 蠕变实验结果及分析 对于一般粘弹性材料,其蠕变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瞬态变形与非稳定蠕变变形阶段,即一旦施加应力,试样立即产生瞬时应变,之后产生非稳定蠕变,有较大的蠕变速率dεc/d t,但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第二阶段为稳态蠕变阶段,蠕变应变随 *来稿日期:2005-12-29 修回日期:2006-10-31 第一作者简介:高庆,女,1939年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疲劳及材料本构关系。E-mail:gaoqing388@https://www.360docs.net/doc/9014175941.html,

材料本构模型的唯一性

收稿日期:19992112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604001)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96014513)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杨成祥(1973-),男,安徽芜湖人,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冯夏庭(1964-),男,安徽潜山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泳嘉(1933-),男,上海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10月第21卷第5期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Oct.2000Vol 121,No.5 文章编号:100523026(2000)0520566203 材料本构模型的唯一性 杨成祥,冯夏庭,王泳嘉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06) 摘 要:利用作者最新提出的材料本构模型智能识别的进化学习算法,结合实例分析,从一 个新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证明了刻意追求学习效果的不合理性?指出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材料本构模型的正确方法应该是使获得的本构模型不仅对学习样本而且对类似条件下的应力分析都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并说明了进化学习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为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工具?关 键 词:本构模型;唯一性;进化学习算法中图分类号:TB 124 文献标识码:A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岩土工程结构进行数值分 析时,关键问题就是选择恰当的地质材料本构模型[1]?因此,建立合理的岩土材料本构模型是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按传统数学建模方法,建立材料本构模型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学习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定出一个数学表达式及一些必要的参数,从而获得材料的本构模型?然而对于复杂的工程材料,如地质材料、复合材料等,受客观上不可避免的数据有限问题的约束,通过不同的分析手段对同样一组数据的学习结果可以有许多个?这就提出了一个本构模型选择的唯一性问题?由于缺乏严整的理论判据,容易形成过于强调学习效果的选择方案,往往造成结果的不合理?本文利用作者最新提出的材料本构模型智能识别的进化学习算法,结合实例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阐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1 进化学习算法原理 进化学习算法是本文作者最新提出的一种全 新的建模方法,它吸收了多学科交叉,多种算法工具和处理技术相集合的先进思想,借鉴了遗传算法的快速全局寻优的特点[2],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先进的应力分析手段(如有限单元法),可以直接从实验室或现场较容易获得的少量宏观数据中 学到复杂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其基本原理是,对于复杂的非线性材料,在简单模型(如线弹性材料本构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在实验中反映出来的一些宏观特性及影响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添加一些任意结构的非线性项,可以充分考虑应力分量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对材料的非线性行为的影响,然后利用遗传算法的参数搜索和结构优化功能,与应力分析方法相协作,确定这些添加项的结构和所需的参数,从而最终确定材料的非线性本构模型?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数学建模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在对复杂的非线性材料的建模中显现出较高的性能和较强的生命力? 2 实例分析 211 原始数据 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细观的非均质性和宏观的各向异性,还具有明显的物理非线性?由正交各向异性单层板层叠成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低应力水平时就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3],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材料?本文就以这类材料为例?原始数据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Lessard 和Chang 所做的实验[4]?实验如图1所示?实测的是层合板的面内荷载2位移数据?本次计算从中选择了两组实验数据:将对[(±45)6]S 板的实验数据作为学习样本,用于建立复合材料单层板的非线性本构模型;

材料本构关系

第十七章材料本构关系 基本要求: 1. 掌握连续、均质、各向同性固体金属的塑性本构关系; 2. 了解金属粉末体和粘性材料的本构关系的特点。 第一节 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单向应力状态下线弹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服从虎克定律。将其推广到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各向同性材料,就是广义虎克定律,即 式中,E 是弹性模量(MPa );ν 是泊松比;G 是剪切模量(MPa )。 三个弹性常数E 、ν 、G 之间有如下关系 将式(17-1 )的ε x 、ε y 、ε z 相加整理后得 即 上式表明,弹性变形时其单位体积变化率(θ=ε x +ε y +ε z = 3ε m ) 与平均应力σ m 成正比,说明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了弹性体积改变。 将式(17-1) εx 、εy 、εz 分别减去εm ,如

同理得 ,因此应变偏量与应力偏量之间的关系,可写成如下形式 z 简记为 上式表示应变偏张量与应力偏张量成正比,表明物体形状的改变只是由应力偏张量引起的。由式(17-2)和式(17-3),广义虎克定律可写成张量形式 广义虎克定律还可以写成比例及差比的形式 及上式表明,应变莫尔圆与应力莫尔圆几何相似,且成正比。由以上分析可知,弹性应力应变关系有如下特点:1)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2)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应力应变关系是单值对应的。3)弹性变形时,应力球张量使物体产生体积变化,泊松比ν< 5.0 。4)应力主轴与应变主轴重合。 第二节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当质点应力超过屈服极限进入塑性状态时,应力 应变关系一般不能一一对应,而是与加载路线有关。 由于加载路线不同,同一种应力状态可以对应不同的 应变状态,同一应变状态,也可以对应不同的应力状 态,而且应力与应变主轴不一定重合。 根据以上的分析,塑性应力与应变关系有如下特 点: